21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2024-05-13

21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共12篇)

篇1:21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21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紧紧围绕中心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语言生动,给人深刻的启迪。

【教学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这一点,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以情激情,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广阔天地,让阅读教学焕发出生命的色彩。

【媒体设计思路】

依托电教媒体教学,充分体现《课标》提出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借助媒体集“声,色,画”于一体,烘托渲染,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的与作者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及毁灭的过程。

⑵能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2、过程与方法:

训练学生在读中体会,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认识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遭八国联军损毁后的惨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能力,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节选《火烧圆明园》的录象。

2、收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情景创设法,读中感悟法等。

【教学流程】

一、名言引题,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翻开历史的长卷,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历历在目。今天,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1860年,因为当时的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血汗建造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曾这样说:“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去欣赏这万园之园的精华吧!

板书:

圆明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以“带同学们去游玩圆明园”为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上课伊始处于积极兴奋状态。

二、美景再现,感悟体会

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读后谈谈感受。请同学读感受最深的自然段:

⑴如果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谈感受:

课件展示,重点理解“众星拱月”。

⑵如果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读后谈感受:

这一段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引导学生读得慢些,想象圆明园是何等的宏伟。让学生展开想象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美景。

⑶如果同学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说感受。欣赏图片。

(课件出示。)

2、同学们自由读书找一找找出文章中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边读边勾画,批注。

(3句话。)

师:同学们会读书的人要善于抓住要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圆明园。引导学生概括,师给与评价。

3、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它的名字,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呼唤它的名字。

(师生齐读。)

4、这座历经六代皇帝花费了150年修建的圆明园中,有风格别致,巧夺天工的民族建筑,有引人入胜的西洋景观,再加上收藏了无数稀世珍宝,中外的史学家们给与它至高的荣誉,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欣赏这一世界的伟大奇迹吧!

(课件出示圆明园全景录像。)

5、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呢?好,就让我们带着自豪的语气来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吧。

在教学圆明园昔日美景部分时,做到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新课标倡导的自助学习方式得以有效落实。媒体的使用,使教学的效果得到了升华。

三、面对现实,激发情感

1、老师引语:

然而今天,我不得不在它的后面加上两个字,这两个字读起来让人心里也沉甸甸的。读一读课题。

2、读了课题,学生提出疑惑。

3、师引语:

此时此刻的圆明园被无情地践踏,掠夺,就让我们到这些充满着血雨腥风的文字当中去寻找这些强盗们罪恶的嘴脸吧!

4、引导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⑴先分别请同学读课文,谈感受。

篇2:21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五上语文教案21圆明园的毁灭

21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同学们请举起你写字的手,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读“圆明园”。 一个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补写:的毁灭)再读课题。 2.说说毁灭的近义词。 二、引起悬念 1.关于圆明园的毁灭,作者是如何评价的?引出文章第一段。 2.指名读,正音解词。这里的“量”不读liàng,而是读liáng。损失的sun没有翘舌。 3.对作家的写法有问题吗?提问,然后请批注阅读。合并句子比较气势,突出“不可估量”,突出作家的愤怒。指导朗读。 4.圆明园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园子呢? 三、整体把握 1.默读全文,读准字音,划出作家对圆明园的评价的句子。 2.读生字,读词语,读词组。 3.读读评价句子: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学生自己说说不理解的词语,如举世闻名、瑰宝。 用上“是-----也是------”来说一句话。 4.作家为什么给予这么高的评价? 四、探究整体写法 1.对于如此巨大辉煌的圆明园,对于如此宏伟壮观的圆明园,对于如此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作家是分几方面介绍圆明园的光辉特点的? 2.自由朗读234段,读完一段,就想想这是从哪个方面介绍的?用一个词组来形容。批注阅读。 3.交流: 众星拱月的布局 风格各异的建筑 拥有珍贵的收藏 五、细细品味段的写法 (一)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划出哪个词突出圆明园的布局的精巧? 2.理解:众星拱月,星指什么,月指什么,拱的意思是什么。 3.学生介绍圆明园的大小布局。 4.作者用哪个词偷偷地写出了他的自豪感,齐读,指导朗读。 (二)第三段 1.闭目听老师读,说说我仿佛来到了――,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 2.默读课文,作家是用什么方法介绍的这么逼真生动的? 分类介绍。连用7个有。仅仅只有这7个有吗?还有很多很多。 3.欣赏图片,说说感受,(用投影出示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美景,然后指导他们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描述时不必每一处景点面面俱到,可选择学生熟悉的:如“金碧辉煌的殿堂”“买卖街”“平潮秋月”“狮子林”等。同学之间可互相补充。对于“西洋景观”等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学资料谈谈。) 指导朗读。 圆明园中,有 ,也有 ;有 ,也有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 建造的,如, , , ;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 建造的,如, , 。园中不仅有 ,还有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 ,饱览着 ;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 。 4.熟读成诵。 5.小结: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三)第四段 1.指名读,作家是用什么方法介绍收藏物的珍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回答:a.东西多;b.物品珍贵;c.年代久远。 2.用时间词,用“最珍贵”“各种奇珍异宝”“最大”来形容。 3.欣赏图片,激发情感,指导朗读。 4.快速记忆,背诵比赛。 六、感受毁灭之痛 1.擦掉板书: 众星拱月的布局 风格各异的建筑 拥有珍贵的收藏 板书:化为灰烬。 你有什么感受? 2.品读愤怒 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作家用哪些词表达出一个中国人的愤怒?圈出词语,批注自己的感受。 3.交流讨论结果 (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谈理解。) 归纳有几种强盗行为? 4.圆明园被烧毁了,但烧不毁的是什么? 七、感受篇章写法 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八、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思想教育 读完课文,你就没有问题要问吗? 侵略者为什么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清兵去哪儿了? 九、布置作业 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 语文作业本。 十、板书设计 21 圆明园的毁灭 化为灰烬 辉煌 民族 建筑 西洋 景观 痛惜 振兴中华 珍贵文物

篇3:21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一、关联表递进

为了强化表达效果, 全文多处运用了关联词。文章开篇便运用“是……也是”一组关联词, 利用递进句式, 描述圆明园毁灭的损失程度, 强调圆明园在祖国及世界文化史的地位, 语言简洁, 掷地有声, 使读者内心受到强烈冲击, 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感情基调, 激活阅读期待。

【教学片段1】

出示:圆明园的毁灭 () 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 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请填词。 (生填毕, 谈体会)

生1:这是一组关联词, 作者不仅强调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更强调了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生2:作者用“是……也是”这一组关联词告诉我们圆明园的地位十分重要。

生3:我想用朗读表达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出示: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 还有西洋景观。)

师:你能仿造句子用“不仅……还有”说一句话吗?并告诉大家你想强调句子的哪部分。

(师配乐并出示圆明园西洋景观的图片)

师:光有民族建筑还不算什么, 有西洋景观就非常了不得了。当时, 圆明是世界上唯一一处兼有东西方风格建筑的园林。

二、对比表递进

圆明园内景点琳琅满目, 作者又如何让读者体会其辉煌呢?课文第三段连续用了两组关联词表现园内建筑的众多, 巧妙地将“金碧辉煌的殿堂”与“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与“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产生递进的表达效果, 让读者感受其建筑的美轮美奂。

【教学片段2】

出示:圆明园中, 有金碧辉煌的殿堂, 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男同学读前半句, 女同学读后半句。仔细听, 男女同学抢着读, 你会有不同的感受。

生1:我感受到圆明园中的建筑真的很多。

生2:这句话虽然只介绍了四处建筑, 但读后我仿佛看到了数不胜数的建筑群。

三、变化语序表递进

为了控诉侵略者的罪行, 作者在课文结尾处简要叙述了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过程。文章虽然没有详细描写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但读者读后, 挥之不去的却是英法联军肆意破坏的画面, 是一幕幕惨不忍睹的的场景, 文本又是如何达到这一表达效果的呢?细读文本, 不难发现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语序的变化, 增强表达效果:作者由轻到重, 先写“能拿走的东西”, 再说“拿不动的”, 最后说“实在拿不动的”, 层层递进, 侵略者行径跃然纸上。

【教学片段3】

出示: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统统掠走;拿不动的, 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 就任意破坏、毁掉。

师:既然这些东西都是英法联军掠走的, 搬走的, 毁掉的, 老师觉得把这段话的写作顺序调换一下也无所谓, 你怎么看?

生1:我体会到:侵略者实在太可恶了!你拿走就算了, 干嘛要任意破坏、毁掉呢!这些文物可是世界文化瑰宝啊!

生2:我仿佛看到了英法联军抢夺时那狰狞的嘴脸!

生3:我从“掠、搬、毁”中感受到侵略者的贪婪与蛮横!

……

(师出示园内奇珍异宝图片, 引导学生补白)

生4:他们将园内唐伯虎的《小桥流水扇画》、祝允明的《手扎》、文徵明的《七言律诗》统统掠走;他们将安佑宫龙云石、漆器、青山玉子、海晏河清尊瓷、数不尽的绫罗绸缎, 用大车或牲口搬运;他们将亭台楼阁、山乡村野、蓬莱瑶台、武陵春色任意破坏、毁掉。

(师引读“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拿不动的, ……实在远不走的……”)

师:是的, 这一课, 作者正是通过反复使用这种递进关系的句式, 很好地体现了帝国主义掠夺时的贪婪与野蛮……

篇4:《圆明园的毁灭》课后反思

在设计这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上。体现了“自读发现——选读探究——品读感悟”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收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学习第二段时,我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交流读书后的感受,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初步的感受到了圆明园布局的独特,景色的优美,收藏的珍贵。这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初步感知,然后,我让学生带着赞美和热爱之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更加升华了学生的感情。学生通过一遍遍的朗读,感悟到了这座万园之园昔日的辉煌,感悟到了这种独特的布局中所蕴含的古代劳动人民卓越智慧,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限赞美和热爱,也为后一部分学生对侵略者把这么美的一座园林毁灭掉而产生的满腔怒火埋下伏笔——此时,学生对圆明园昔日的景观越是发自内心的爱,后一部分就会对侵略者产生刻骨铭心的恨。

这样一座拥有众多珍宝的园林却毁灭了,我带领学生再读第一段话,进一步体会圆明园的毁灭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激发了对英法联军的仇恨之情。

在学习最后一段时,我先让学生画出最能体现侵略者罪行的詞语,然后谈感受,我对学生的理解和感悟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这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指出的:“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无论学生怎样去谈,去理解,对侵略者的仇恨、痛恨是大家情感的共鸣。接着我又通过一段录像,加深学生对侵略者的暴行的理解,此时学生的内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已经达到了极点,我顺势引导学生就带着这种仇恨齐读最后一段。那一句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朗读,融进了学生对圆明园毁灭的无限痛惜和对侵略者无比的仇恨。让听的人仿佛有一种心碎的感觉:多么令人惋惜,那无数的珍宝、瑰丽的园林。多么令人愤怒,那些可耻的强盗。

篇5:21《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

吴红梅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

1、读导读。

2、读相关名言引入看圆明圆明园的毁灭园的资料。

3、揭题,出示课题:

21、圆明园的毁灭。

4、解释题意。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

2、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并忽忘国耻,更加热爱祖国。

三、自学指导

(一)一.自由地朗读课文,想一想

1.哪部分写了“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 2.哪部分写了“圆明园怎样被毁灭的”?

二.请同学们再读课文2、3、4自然段,找出一句能概括圆明园特点的句子。

三.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圆明园的位置及其布局特点是怎样的?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

1、同桌读后相互讨论,把所要求回答的问题用喜欢符号把答案画出来。

2、小组汇集对证。

3、记忆生字、生词。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2.3.4自然段。

6、画出好词,好句。

五、自学指导(2)

 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  1、画出文中概括写园内景观的语句。

2、园内的景观分为哪几类?

3、步入这“万园之园”,你有什么感受呢?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六、第二次先学后教。

师:用上面相同的学习方法很快地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七、课外延伸

师:如果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八、当堂训练

一、读拼音,写词语。

sǔn shī huáng gōng hóng wěi()()()

péng lái yáo tái qīn lüè líng lóng tī tòu()()()

二、辨字组词。

皇()

遥()

瑰()

呈()

瑶()

魂()

削()

销()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的皇家园林。它()、()和()组成,所以也叫()。

篇6:第21课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一段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难点: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完成教学目标1、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第115、116页的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垣(yuán)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学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或不理解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不懂的词语可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来理解。并把意思写在词语旁。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

(二)、完成下列练习题

1、看拼音,写词语。

sǔnshī hïngwěi xiāohuǐ qīnlüè línglïngtītîu()()()()()guībǎo huījìn bùkěgūliáng jīnbìhuīhuáng qízhēnyìbǎo()()()()()

2、理解下列词语。

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诗情画意 奇珍异宝 凡是 统统 任意 销毁 瑰宝 精华 灰烬

三、教师导学

1、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讲了几部分的内容?并试着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2、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

3、学习第一部分。

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这一段在全文所起的作用。

(1)、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估量”是什么意思?“不可估量”说明了什么?

(3)、齐读第一段,体会圆明园的价值和侵略者的可耻。(4)、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四、课堂小结

五、当堂训练 必做题

1、补充词语,并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举世()名

金碧辉()()珑()透

众星()月 奇()()宝

亭台楼()天南()北

诗()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判断。

(1)、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

(2)、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因此也叫北京西苑。()(3)、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三园组成。()

选做题

篇7:21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

2、过程与方法: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学习设计:

(1)、揭题导入,奠定基础(2)、朗读感受,体味辉煌

课件出示插图: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板书:圆明园)

一、课前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出示: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既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听到这么高的评价,最为中国人的我们是多么的自豪啊!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那么,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能让人们如此的赞美它呢?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感受那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吧!

1、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圆明园的园林和建筑呢?

(根据朗读板书:有——也有——)

所以作者由衷的发出感慨“漫步园内——”多美呀!想看看吗?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出示图片)

看了这些,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

(出示: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除了这些精美而宏伟的建筑,圆明园里还有什么?

(1)、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哪些文物?(2)、理解“上自——下至” 从先秦到清代,你知道有多少年吗?

(3)、这2500多年中,这圆明园内所拥有的文物能有多少?(出示资料:舍卫城、自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高达数十万尊)

而这只是圆明园中的一座小城,而这只是一些佛像。想想圆明园中那么多大的珍宝啊,可以用什么次来形容?

(根据回答板书)

(4)、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让你们开开眼界吧!(出示图片,最后定格在铜首上)这是圆明园那140多个景点内的一个小小的十二生肖喷水池上的3个铜首,2000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人民币啊!而这只是圆明园众多宝物中的一点点啊!你觉得这些宝物出了数量众多,还可以怎样形容?

(5)、谁能用关联词说一说?

(6)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当之无愧的说——

(出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指导读好这一段

第二部分:毁灭

可如今,我们却再也看不到这博物馆、这艺术馆、这瑰宝、这精华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

(出示图片)

1、谁能告诉大家英法联军当年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出示句子:他们把院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灭。)

(1)、“统统掠走”是怎么掠走?你能举个例子或打比方吗?(2)、“任意破坏、毁掉”是怎么破坏、毁掉?

仅仅是这些吗?老师这里有两段资料,是一位当年参加掠夺的士兵写下的。

(出示资料: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右耳朵去哪镶嵌珠宝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满了金条和金叶,有的身缠织锦绸缎,有的帽 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链。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外,被他们糟蹋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工兵门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砸碎镜子,另一些人凶狠的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的惨不忍睹。)

2、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一说。

3、同学们,不仅如此,为了销毁罪证,他们还用火烧。大火——

4、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当年英法联军的暴行吧!

(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

此时此刻,我们还能称他们为军人吗?他们简直就是一群(强盗),一群无耻的(强盗)!面对着这群强盗面对着熊熊大火,你的心情怎样?那就读出来吧!(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5、大火烧了三天,整整4320分钟啊!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只需几分钟。想想看,这4320分钟会烧掉什么?

是啊,烈火中,没有饿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不仅没有了——还没有了:那些仿造各地名胜建筑的——,还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都没有了,那些上自——下至也—— 圆明园什么都没有了。(激动人心)圆明园彻底毁灭了。(指题目)

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安这题目直接写毁灭呢?而要写曾经的辉煌呢?

总之一句话:只有曾经拥有过的,才能体会数去的痛苦!也正因为它那么的美好,我们才说——

(出示——齐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历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历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圆明园课时历代皇家的园林啊!英法联军就这么轻易地闯了进去,这座世界上最美的园林,竟然在大火中化成了灰烬。难道这样的损失也是可以估量的吗?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这样的损失是可以估量的吗?

亲爱的同学们,面对这断壁残垣,你又想说些什么呢?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感受吧!(出示图片 并配乐《二泉映月》)

四、总结升华

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耻辱的历史,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五年级上册21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今天通过上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后,使我感受很深,我想通过以下几方面说说本课的教学情况:

一、重视朗读,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反复朗读,反复感悟重点的词句,做到了以读促理解,以读带讲,已读促悟,使学生的理解步步加深,情感层层深入。

二、结合教学内容适量拓展,加强学生的感悟,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如:感悟圆明园的辉煌是设计“而这只是圆明园中的一座小城,而这只是一些佛像。想想圆明园中那么多的珍宝,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让学生用积累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再体会圆明园的毁灭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的大问题“大伙连烧了三天,整整4320分钟啊!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座建筑只用几分钟。想想看,这4320分钟会烧掉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读后的滋味,就让学生带着读后的心情再读相关的段落。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带来的损失巨大,加深对圆明园被毁灭的痛惜,从而体会对英法强盗的痛恨。

三、通过两个视频,进行鲜明的对比。一个是昔日里辉煌的圆明园,一个是英法强盗用大火焚烧圆明园,让学生知道通过这种对比的形式,能更清楚的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祖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在教学中只关注了培养学生的情感,但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知 识的能力没有更好地体现。

2、在教学中关注的情感,教师却没有很好的去引导、提升。仅仅停留在教学上和书本上。应该关注学生看完后,怎样结合自身来加强学习和提高自己。

3、教师的教学板块呈现的较好,对于每一片段的学习抓的较为扎实,但对于一个整体的回顾和呈现不是很好,教学任意穿梭,但不能离开主题。

4、教学中还要以学生的学习知识能力为主,从头到尾,要有知识能力的渗透,教给学生方法,掌握了方法才会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

今后改进的方向:

1、要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理论水平。

2、加强教学反思的能力,多反思、多进步。

3、多外出或听别人的课,不断地总结、积累经验。

4、向身边的“三类人”学习,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

篇8:21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一、第一次研究课课

堂教学设计概要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殿堂”、“瑰宝”等词语。 (2) 能把握文章情感基调,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环节共有五步: (1) 揭题导入, 激发情感; (2) 初读课文, 理清脉络; (3) 读首尾段, 深化情感; (4) 精读课文, 深化感悟; (5) 回读全文, 抒发感受。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亮点

1. 情感体会教学到位。

作为一篇情感性很强的文章, 教师整堂课都在引领学生体会圆明园的美和英法联军的残暴, 情感铺垫感悟教学到位。比如在揭题的时候, 教师问:“毁灭”有两种解释, 一是指坏的事物被彻底消灭, 二是指好的东西被彻底破坏, 在文中指哪一种? (学生回答是第二种) ——就先在学生心里打下了“圆明园的毁灭是好的东西被彻底破坏”的情感基调。在初读课文之后, 教师又问:读了这篇课文, 大家心里是什么滋味?——又在学生心里加深了情感的体验。在读首尾段的时候, 对三个“不可估量”的体会;在精读课文的时候, 对圆明园昔日辉煌和今日被毁的对比中, 学生更是纷纷抒发自己的情感:英法联军太可恶了!当时的政府太无能了!圆明园被毁实在太可惜了!……情感体会教学非常到位。

2. 句式教学生动扎实。

对从句子“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引出的句式: () 是 () , 也是 () 的教学, 采用了五个步骤, 层层深入。第一步, 画出课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句;第二步, 交流之后出示这个句子读正确;第三步, 换成:“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也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比较异同;第四步, 把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的感情加进这个句子中去, 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第五步, 迁移, 用句式“ () 是 () , 也是 () ”说一句话。从理解到运用, 层次清晰, 扎实有效。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内容的选择没有考虑课程特点。《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记载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帮助学生体会这些情感非常重要。但是作为一篇教材, 从课程的层面看, 既要关注人文体会的一面, 还应该关注情感背后的东西, 即这些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就像本文, 作者采用的是“反衬”的方法, 先写圆明园如何如何地辉煌, 再写圆明园如何被毁灭。很辉煌, 但被毁灭了, 毁灭它的人就越罪恶。运用反衬, 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这是本文一个很鲜明的写作特点。但是很可惜在教学中没有相关的内容。

2.教学内容的定位没有考虑学生的特点。五年级, 句式教学已不是重点, 但是本堂课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句式“ () 是 () , 也是 () ”的教学上, 甚至在学生已经说得很好的情况下, 还继续让学生说, 让学生无法“跳一跳, 摘桃子”。教学内容的定位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特点。

3.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偏离。

教学中有10分钟的时间在进行句式教学, 可见句式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但是在教学目标当中却没有关于此类的描述。课堂上教学的内容, 却不是教学目标中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偏离。

二、第二次研究课

课堂教学设计概要

目标的变化:定位更加清晰。把第三点改成:能知道“反衬”的写法, 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运用“反衬”的好处。

课堂发生的变化

1. 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加考虑学生的特点。

把“ () 是 () , 也是 () ”的句式教学省去, 而句子“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的教学走到第四步就结束, 不再进行迁移说话。把对这句话的理解定位在体会作者的情感及感情朗读上, 不再定位在句式的学习上。

2. 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加考虑课程的特点。

一是把“反衬”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把第五个教学步骤改成:回读全文, 感悟写法。具体操作如下: (1)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 而文章却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描绘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2) 根据学生的交流, 教师进行总结:对呀, 越辉煌, 毁灭后就越愤怒。同学们, 像这样的方法就是反衬。 (3) 深化迁移:你觉得运用反衬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你还学过哪些课文也是用反衬的?引导学生交流。

二是减少学生抒发感受的环节。初读课文之后, 不再问:读完课文之后, 你有什么感受?而是结合在具体的朗读中体现。

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1.教学内容的选择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反衬”是本文的特点,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 却发现对学生的学习很难, 学生只是知道这篇课文当中写圆明园的辉煌是为了衬托圆明园毁灭的罪恶, 但是不知道迁移到别的课文中去, 更不会运用“反衬”, 无法达成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够科学。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对“反衬”这一方法的学习只停留在理解的层次, 没有通过大量的例子进行举一反三。二是朗读指导上的缺失, 教师只是简单地示范读, 没有引领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

3. 教学内容过多, 教学时间不够。

一个课时很仓促, 有些环节时间不够充分, 特别是学生初读课文的时间很少, 不到1分钟。这篇课文长句和多音字很多, 而学生原有的朗读基础不是很好, 读的时间又不够, 结果60%的学生无法达到“正确、流利”, 错字、漏字情况严重。

三、第三次研究课

课堂教学设计概要

目标的变化:根据课程的要求、对教材的解读和对学生特点的了解, 把第三点目标改成:能对教师提供的材料, 恰当运用“同一类不同面”的方法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的变化:从一个课时变成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完成三个步骤: (1) 揭题导入, 激发情感; (2) 初读课文, 理清脉络; (3) 读首尾段, 深化情感。第一课时主要实现目标1、2。第二课时完成下面三个步骤: (1) 感悟辉煌, 了解方法; (2) 补充辉煌, 迁移方法; (3) 回读全文, 总结方法。第二课时主要实现目标3。

课堂教学发生的变化

1. 充分考虑文本和学生的特点。

一是将初读时间延长到3分钟, 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并且安排检查读课文环节, 强调多音字“量”、“拱”的读法。

二是舍弃“反衬”方法的教学, 变成“同一类不同面”的写作手法的教学。

2. 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一是在教师泛读上作了改进, 不只是简单地示范读, 而是注重了方法的指导。

二是对“同一类不同面”的教学以课文为例子, 树立概念, 再在课文中运用, 练习检测表明效果很好, 90%的学生都掌握了这种写法。

例:“同一类不同面”的教学程序。

(1) 学习第三自然段, 习得概念

师:圆明园建筑宏伟, 那么到底写了哪些建筑呢?请你用笔快速地在文中画出。

学生画好后交流: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民族建筑、西洋景观。

(根据学生交流, 出示这些词。)

师:这么多的东西, 文中是怎么连起来的?

生:用关联词“有, 也有”。

师:你能用上这个关联词, 根据板书说一说圆明园建筑宏伟吗?

学生练说1分钟, 然后教师叫3个学生站起来交流, 最后一齐说。

师:圆明园中有这么多不同的建筑, 那我能这样写吗?内容也是一样的。

(出示对比的句子:圆明园中, 有金碧辉煌的殿堂, 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景物, 也有民族建筑;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 也有西洋景观。)

(学生沉默了一会。)

生:不行的, 不能这样写。因为殿堂是很高贵的, 不能和山乡村野在一起。

……

生:殿堂好像属于高贵的一面, 亭台楼阁好像属于普通一面;“买卖街”是热闹的一面, 山乡村野是安静的一面;下面仿的一面, 造的一面;中的一面, 西的一面。

师:对呀, 课文就是这样用“同一类不同面”的写法把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写活了, 让我们好好地读读这一段话吧!

师生有感情的朗读。

(2) 学习第四自然段, 辨别概念

以第四自然段为例子, 请学生找找“同一类不同面”的地方及辨别不是这种写法的地方。

(3) 学习第五自然段, 运用概念

对第五自然段进行迁移练写, 运用“同一类不同面”的方法写一写英法联军的残暴:英法联军闯进了圆明园, 他们 () 。

四、思考

第一次, 立足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字词, 体会文章情感, 增强历史使命感。第二次, 既帮助学生体会文章情感, 了解这段历史, 又帮助学生学习“反衬”这种布局谋篇的手段。第三次, 主要帮助学生学习“同一类不同面”的表达方式, 在学习这种表达方式的过程中, 体会文章情感。在连续三次课堂教学探索实践当中, 我们得出, 要真正实现从“教课文”转向“教语文”行之有效的路径如下:

1. 对教学内容做准确选择

“文选型”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语文知识, 以及文本背后隐藏着作者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一篇课文可以教的东西实在很多, 如何从中选择、确定乃至开发具有核心价值的教学内容, 是实现从“教课文”转向“教语文”的关键一步。

(1) 教学内容来自课程

在语文课堂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语文知识能力和语文人文素养两方面的内容, 特别是语文知识能力的教学, 这才是从课程中获得的课堂教学的主要要求也是主要内容。就像《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 如果只让学生获得“英法联军是残暴的”、“圆明园的毁灭是可惜的”这样的情感体验是远远不够的。

(2) 教学内容来自教材

王荣生教授把教材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类, 不同的分类定位也决定了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定篇主要在于欣赏, 例文主要作为例子, 样本主要作为标准, 用件主要作为话题。《圆明园的毁灭》不是一篇历史性的经典名著, 连作者是谁都不清楚。因此它的功能定位应该是例文, 承担的教学任务是凭借这个语例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某项知识或技能, 而不是欣赏、体验。因此在第三次的教学中以帮助学生学习“同一类不同面”的表达方式为主, 体会文章情感为辅的定位是正确的。

(3) 教学内容来自学生

学生的原有知识决定着新知识的接受程度, 学生的接受水平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实施效度。比如在第二次的教学中, “反衬”对于学生太难, 因此教学效果比较差。经过调整, 第三次教学“同一类不同面”, 结果90%的学生都能掌握,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过难, 往往无效。过于简单, 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会无效。因此, 教学内容的准确选择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水平、原有基础。

2. 对教学过程做恰当制定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之后, 就需要制定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否恰当, 决定着课堂教学是否成功。

(1) 应该围绕目标展开

教学过程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 因此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脱离目标的教学过程是无效的。比如第三次教学中, 第一课时的三个步骤的教学完全是为了实现目标1、2, 第二课时的三个步骤的教学则是为了实现目标3。这些步骤中没有一个步骤是多余的, 也没有一个步骤是脱离目标而存在的, 非常紧凑、高效。

(2) 应该围绕课时特点展开

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是有不同特点的, 因为第一课时是学生初次接触文本, 因此主要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读通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而第二课时学生已充分了解课文内容, 不需要再对课文内容做分析了, 应该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充分考虑到课时的特点, 在制定教学环节的时候能更清晰和恰当。

3. 对教学方法做科学设计

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可以把学生学得的知识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五类, 而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理论, 不同知识的学习心理机制是不同的, 因此不同知识的教学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比如“正确、流利朗读”和“有感情朗读”属于不同的知识类别, 前者属于动作技能, 主要由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反馈习得, 后者则属于智慧技能, 主要是在理解的基础上, “情动而辞发”;“同一类不同面”则是属于智慧技能中规则的学习, 主要是在例子中习得概念, 再在例子中辨别概念, 最后在练习中运用概念, 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要想实现从“教课文”转向“教语文”, 需要对教学方法做科学的设计。

篇9:《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a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0-0151-02

1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圆明园的毁灭”。“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

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齐读课题。

2整体感知,敏化感悟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回忆。读后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受课文。

3提挈课文头尾,激发情感

3.1针对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怎么说?作者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损失?什么叫“不可估量”?课文中用了几个“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指名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打开课文,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痛惜、愤怒、痛恨)为什么?(师感情诵读——全体诵读第一段——指名读3人一齐读)此时此刻,你们内心的这份感受、这种心情可以估量吗?(板书:不可估量)

3.2針对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大火连烧3天的结果是?(板书:化为灰烬)

(2)什么化为灰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结晶)(板书:化为灰烬)

(3)课文在“化为灰烬”四个字中戛然而止,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英法侵略者配得上是联军吗?是什么?强盗!)

(4)把积郁在你心中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宣泄出来,指导读两遍——抽读:“这样”是怎样?

3.3紧扣课文重点,体悟情感

3.3.1针对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除了这些,你从书上还知道些什么?)

(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还用哪些词来形容这座皇家园林的?(板书:举世闻名)追问:“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哪个字解释“全”?

(2)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宏伟建筑)圆明园还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珍贵文物)

3.3.2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1)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找到写建筑的自然段自己读。(自由读——指读第三自然段)

(2)仔细数一数,这段话写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用了多少个“有”?(7个)

(3)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圆明园中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抽生读。从这7处“有”你体会到了什么?

(4)假如作者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你的依据在哪里?(学生畅所欲言,从词语、标点……)

从大家的感受中,这一段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圆明园的美景是写不尽、道不完的。学生自由再读——抽生读重点句。

(5)感悟重点句:“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漫步园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播放课件,师配乐诵读)漫步园内,你还想出来吗?(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

(6)(将3个词语用圆圈圈起来)但是,同学们,你们读对的、看到的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早已化为灰烬了!早已烟消云散了!(课堂中有短暂的寂静)

4拓展背景,加深理解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说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读后交流,通过追问了解学生的动机,如: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破坏这样的世间奇迹?圆明园的设计者是谁?圆明园除了书本上描述的,到底有多美?圆明园花了多少财力和时间才建造起来的?我想知道圆明园到底有多大?

我还想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清朝的军队到哪里去了?(是啊!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难道就没人把守吗?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2)这里有篇短文,是老师从网上搜集以后整理出来的。它能解决你想知道的部分问题。默读补充资料:《圆明园之最》。读后交流:读完这篇短文,你的心震撼吗?圆明园的什么深深地震撼了你?我被圆明园的宏伟建筑,规模宏大震撼。(640个足球场,十分宏伟。)

我被圆明园的建造时间震撼了。(为什么?)

我被圆明园的珍奇异宝震撼了。(你一定注意到了其中的一个数据,是哪个?)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出来了吗?

5激情写话,激荡感情

过渡: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课件呈现:英法强盗火烧圆明园,定格在熊熊大火的画面)面对这把罪恶之火,你有什么话想说?

(1)配“二泉映月”,学生动笔写句:“这把火,烧毁了_____。烧毁了______。烧毁了 __________。(交流)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

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这把火,烧毁了……。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

“Old Summer Palace’s Deconstruction” the Teaching Designs

Ma Guo

Abstract: This article narrated “Old Summer Palace’s Deconstruction” a class teaching design, divides into: Uncovers the topic to induct, establishes the main key——overall sensation, the sensitization feeling becomes aware——leads the text from beginning to end, the stimulation emotion——development background, deepens understanding——the fervor to write the words, surges the sentiment.

篇10: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增强民族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学重点字、词语,积累知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对侵略者的强盗行径的仇恨。圆明园的毁灭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2、有感情朗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简介圆明园的历史

2、交流搜集的资料

3、板书课题,读题

二、检查预习

1、理解生字(出示:瑰、剔、瑶、莱、烬)

神话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瀛州”、“方丈”三座山,是神仙住的地方,人称三仙山。

2、生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还需要再做记号的,师检查学生的书

3、交流读书感受。(5、6个生)

4、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三、学习“毁灭”(5段)

1、出示课件:圆明园被毁灭的图片

2、质疑:眼前惨景,使你想了解什么?谈感受。

3、指名读。师生评议。你认为他读得怎样?为什么?

四、自学“辉煌”(2——4段)

1、小组学习:请你从2——4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话,认真阅读,提出问题与小组同学共同学习。比一比,谁是提问专家,谁是解题高手?

2、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随机指导。

⑴结合课件(圆明园鸟瞰图)了解圆明园的结构布局

⑵结合课件(圆明园四十景)了解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⑶结合课件(圆明园文物)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过渡:让我们睁大双眼,再看清侵略军的滔天罪行吧!

五、总结

1、演示课件(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直到今天,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仍在空旷的田野上矗立。它不会说话,却年复一年地仰天长叹。它的毁灭向给我们什么启示?(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当我们站在它面前,你想说些什么?

反思:

上完这课想了很多。

1、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关于搜集、交流圆明园的资料这一教学环节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我认为学生已有一定的能力去做好这一件事,事实也是如此。可惜的是整理资料的方法我忽略了,指导不够。

2、“三仙山”神话传说的介绍,是必要的讲解,知识的传授,以后继续注重这种介绍。

3、学生读书第一感觉很重要,整体入手,就是从学生的感觉入手。我应该一开始就贯彻“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价值导向,而不要在“仇恨”过分强调。

4、边读书边写点批注;抓关键词,中心句,这些阅读策略今后在预习中还要继续狠抓,落实到实处。

篇11: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那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呢?(谁能用书中的话说一说)

师: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我们说它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

二.剖析课文

1.同学们自由读2—4段,采用读或讲的方式告诉大家圆明园里有什么?

2.学生汇报

3.出示句子:所以圆明园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生齐读)

师:读到这里,作为人,你感觉怎样?谁能理直气壮,自豪地读一读这句话?

三.引读,欣赏画面渲染气氛

1.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2.师:所以我们由衷地感慨(出示句子齐读(1)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2)圆明园也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师:我们也用“是······也是······”把这两个句子合成一句,那就是(齐读)

4.思考:圆明园里究竟有什么?(师:透过你所看到的,跳出你所体会到的,浓缩成一个词,那就是······)

5.师:原来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圆明园里拥有的是祖国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就是这个不可估量的文化,却成了不可估量大损失。那是因为1860年······(引读)

6.思考:你能用举例或用自己的理解讲讲英法联军是怎样掠夺的?

7.生汇报

四.播放录像

1.师:不仅如此,为了销毁罪证,他们竟放起了大火,大火笼罩整个北京城(播放录像)

2.引读:看哪,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成了一片灰烬,从此圆明园没有了(齐读)也没有了(齐读)没有了(齐读)也没有了(齐读)不仅没有了(齐读)还没有了(齐读)那些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都没有了,那些上自(齐读)没有了,下至(齐读)也没有了。

3.师:一句话,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化成了一片灰烬,圆明园什么都没有了,圆明园彻底地毁灭了。刚才我们用那么多那么多的时间去体会圆明园所拥有的不可估量的家产,可就这3天功夫却被毁灭了。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没有了什么,或按课题就写毁灭,而偏要写有什么,还有什么呢?

4.生讨论探究

5.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想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记住的不仅是损失,留在心里的,引起我们思考的还应该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书131页,这是和我们同龄的学生读后的愤怒与惋惜,此时此刻,请你们拿起笔,任选一幅图题个字,题个词或写一句话,一段话。

6.倾听学生来自心中的愤怒与惋惜

五.

篇12: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本课是五年级教材第七单元中的内容,本组包括《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等四篇课文,重点在使学生感受文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本文通过描写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搜集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二、教材处理

本课为本单元重点课文,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划分段落;第三课时展示学生所收集的资料,写出文章的读后感,背诵第3、4自然段。本节是第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字词;

(2)学习通过词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能力目标:(1)提高朗读能力,积累语言;

(2)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一朝的毁灭,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德育目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想象,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2、难点:(1)通过自读、感悟和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

(2)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别具用心。

五、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

圆明园曾经的辉煌通过文字较难形成完整、清晰的形象,学生很少到过圆明园,对它现在的景象也知之甚少。本节课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更通过圆明园的今昔对比,理解它的毁灭给人类文化所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通过影片片断,感受侵略者的野蛮,激发痛恨侵略者、振兴中华的情感。

2、学生课下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图片、文字及音像资料,既丰富文章内容,有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六、教法、学法

1、合作交流:以学生自读感悟为基础,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收获和体会;

2、自主探究:抓住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

3、重视朗读:只有反复的朗读和感悟,才能再现圆明园昔日的景象,才能引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

七、教学过程

1、引入: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首先设计:你还有哪些不懂得问题?学生合作学习,汇报学习结果。

2、本文第2—4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首先从第二段入手,考查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内容的把握,设计:谁能描述圆明园的整体布局?

重点:众星拱月

(1)众星拱月的“月”指什么,“星”指什么?(培养学生对景物的想象和对文字的理解能力)

(2)观看课件演示“众星拱月”

(对圆明园整体布局有更深刻的认识)

(3)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对文章的再次阅读,可以获得与初读不同的感受,可以对词句有更深的理解)

2、导入第三自然段:圆明园不仅有众星拱月的布局,更有众多独特的景观。

(1)读第三自然段。要求:谁能把这些著名的景观介绍给大家!

(学生喜欢表现,这一要求既使学生明确了阅读重点,更增强阅读兴趣,又能够通过介绍培养表达能力)

(2)介绍

结合各自搜集到的图片和演示图片,学生描述园中景观。

(描述中教师指导和范读,体会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和对景色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后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语感、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图片欣赏及教师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

说明:省略号运用的含义。

(3)自己也来读一读,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

(新课标要求要加强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技巧上加以指导,更要使学生通过进入情境,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本段文字最为优美,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既培养朗读能力,又激发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通过学生自己的语言叙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导入第四自然段

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青铜礼器”、“名人书画”、 “奇珍异宝”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4、延伸:作为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以上的学习,通过设置问题,学生自己阅读,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对圆明园产生了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抓住学生的激情让学生谈出各自此时的感受,引发学生的感想,使课本内容得到延伸,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

5、此时学生激情高涨,话锋一转,引起心理上的强烈落差:多好的园林,这一切已经不复存在,被强盗一把火烧毁了!导入第5自然段。

快速浏览第5自然段。要求:用词语简要概括。

(通过词语,体会侵略者的野蛮和贪婪)

师:面对强盗,皇帝只顾逃命,中国人也只能紧握空拳,眼睁睁的看着这样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烈火中痛苦的呻吟,转眼间变成一片残垣断壁。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目睹那惨痛的一幕!

(播放《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断,使学生亲眼目睹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和清政府软弱无能的憎恨之情)

6、师: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回归第一段,出示字幕:“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给祖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所带来的损失,使学生的激情得到升华)

7、写作特点:本篇课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与文章内容对比,你觉得写作上有什么独特之处,为什么要这样写?

8、教师总结:100多年过去了,圆明园废墟依然屹立在那里,它不仅记载着侵略者的滔天罪行,记载着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更在时刻警醒着我们:贫穷、落后就要挨打!为了悲剧不再重演,中国只有强大、强大再强大!让我们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9、课下拓展: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通过学习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形成正确的思想、独到的思想。

思考:(1)面对圆明园废墟,你想说些什么?

(2)关于圆明园是否需要重修,你的意见是什么?

八、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众星拱月

瑰宝 精华 景观 风格各异 (爱)

博物馆 艺术馆

毁灭:掠 毁 烧 (恨)

上一篇:达人总结50条爆强厨房装修经验下一篇:学生代表自信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