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建设教育培训中心

2024-05-20

宜昌建设教育培训中心(精选3篇)

篇1:宜昌建设教育培训中心

宜昌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欢迎您光临

宜昌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是宜昌市政府为更好的满足广大市民体育健身的多元化需求而建成的一所目前宜昌市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功能最齐全、集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健身场所。

宜昌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地处体育场路17好,毗邻宜昌市体育馆,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健身、休闲和娱乐的中心地带。活动中心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主要设施有室内恒温游泳馆、网球场6片、羽毛球场12片、篮球场2片、乒乓球室、武术馆、健美、健身房等设施。

宜昌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师资力量雄厚,所有聘任教练员均具有体育学院(系)学历和专业运动训练经验,每年都参加了省体育局培训、考核合格并注册,持有专业执教资格证书。现有网球教练4人,羽毛球教练5人,篮球教练4人,乒乓球教练1人,无数教练2人,游泳教练2人,跆拳道教练1人,柔道教练1人,摔跤教练1人,散打教练1人。几年来,健身中心的教练员,为国家队培养出大批高水平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外的体育赛事中,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输送到国家队的运动员魏轶力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第四名,在全运会上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为宜昌争得了荣誉,为国争了光。

活动中心以“全民健身”为宗旨,为广大市民提供:游泳、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柔道、摔跤、散打、跆拳道、武术、体育舞蹈、健身操等项目的有偿服务。为满足市民的求健、求美、求乐的需求,真正做到健身场所就在老百姓身边,健身活动就在老百姓身边,健身组织就在老百姓身边。健身中心在确保运动员训练时间的基础上对外开放,可以承办社会上的各项体育竞赛,举办中小学生以及成人的各项体育培训班,为广大的体育爱好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宜昌市体育运动学校

体育人才的摇篮

宜昌市体育运动学校成立以来,在国家体育总局、湖北省体育局的关心、重视和宜昌市体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坚持“德育领先,德、智、体全面发展,体育运动水平创一流”的办学宗旨,始终把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在“比赛出成绩训练出人才”上取得了可喜成绩,为国家和上级优秀运动队及各高等院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体育后备人才,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体育骨干,显现了办学的实力和效益。

长期以来,宜昌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倍受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高度重视,国家体育总局、湖北省体育局和宜昌市政府等各级领导多次亲临学校指导工作。2005年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06年被中国举重协会命名为“ 中国举重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07 年被中国羽毛球协会命名为“中国羽协羽毛球学校”。2003、2006年连续两届被宜昌市政府授与“参加省运动会突出贡献奖”,2004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5年被宜昌市政府授与“参加全运会突出贡献奖”。

学校始终把科学训练贯穿于训练、教学的全过程,用教书育人、训练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总揽学校工作。坚持科学选材、科学训练,为国家和上级运动队输送了200多名优秀体育人才,在世界大赛中夺得金牌40多枚。特别是国家羽毛球队现役运动员魏轶力,代表中国参加了雅典奥运会并取得了好的成绩,实现了我市培养的运动员进军奥运会“零”的突破,2005年代表湖北省参加全运会获得羽毛球女子双打冠军。学校在2006年代表宜昌市参加了湖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十个项目的角逐,获得金牌39枚,奖牌总数115枚,特别是田径、羽毛球、举重、射击这四个项目分别获得全省金牌总数、奖牌总数、总分三项第一,为宜昌市争得了荣誉。

篇2:宜昌建设教育培训中心

从2010年, 学院就开始了对宜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调研。2013年8月以来又重点对宜昌晶海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三峡物流园、宜昌安通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冰峰国际冷库等发放了“宜昌第三方物流企业人才需求问卷调查表”。经对问卷调查表进行整理分析, 现将宜昌第三方物流企业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物流人才匮乏

经过调研, 发现宜昌不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领导和员工都没学过物流理论知识, 其中很多企业的员工是再就业的下岗职工, 问他们“什么是第三方物流?”, 回答是没听说过或听说过但不知道。另外, 通过走访宜昌交通物流发展局了解到, 在宜昌从事物流的人员中具有物流从业资格证书的人较少, 即使有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 也是刚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学生, 且大学生被招聘到宜昌物流企业的人数不多, 宜昌物流从业人员的现状不能适应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

造成宜昌物流企业缺乏专业人才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物流企业领导者的意识问题。考虑到眼前的利益较多, 为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招聘的员工多是工资要求较低的下岗职工, 虽然他们没有物流知识和技能, 但企业领导认为有没有技术无所谓, 反正他们能干活。没有从长远角度出发, 意识到人才将对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二是物流教育落后, 宜昌各大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晚。

2第三方物流企业人员普遍学历水平低, 缺乏执行力

就宜昌三峡物流园有限公司情况看, 现有物流员工中有研究生学历和大专学历的极少, 多数是高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员工。 而宜昌晶海物流有限公司, 一家4A级的物流公司, 从2013年9月的调查结果显示该企业现有物流员工学历普遍是初中及以下, 可喜的是2013年10月在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校园招聘会, 有8名学生于2013年11月5日进入晶海物流公司工作。目前, 宜昌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普遍存在员工学历水平低, 素质不高, 缺乏闯劲、缺乏执行能力、更缺乏创新精神, 也就导致物流企业的低效运行。

3企业规模小, 工资水平低, 难于引进高素质物流人才

宜昌第三方物流企业大都规模小、资金薄弱、实力不雄厚, 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招聘一些下岗职工来企业工作, 即使到宜昌各大高校招聘应届毕业生, 企业定的工资水平也不高, 造成企业难以引进高素质人才。

4物流人才培训、培养、激励制度不到位

近几年, 宜昌第三方物流企业逐渐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从三峡大学、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或计算机专业招聘、引进部分企业所需的毕业学生。但对员工培训、培养和激励措施不到位, 从而致使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企业工作时间不长就跳槽到其它企业去了, 使企业又陷入了人才短缺的局面。

针对以上宜昌第三方物流企业人才方面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如下解决的建议:

4.1增强意识, 增加物流专业人才的引进。宜昌物流企业的领导层或决策层需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意识, 增强对物流人才重要性及意义的认识, 转变认为宜昌的物流还处于传统阶段, 用不用专业人员对本企业或本行业关系不大的错误思想, 更不能因为企业实力不雄厚, 就不引进专业人才。企业的高层必须从长远出发, 充分认识到物流人才必将对一个企业的发展, 乃至宜昌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并想尽一切办法来引进物流专业人才, 以增强企业活力, 使宜昌物流业更迅速的发展壮大。

4.2政府企业齐心协力留住人才。留住人才单靠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 政府也要伸把手, 加大对物流企业的投入、政策倾斜, 以增强企业实力, 使它们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确保宜昌物流企业在资金有保证的情况下能引进专业人才, 并能留住人才, 不至于再因为工资低、待遇差, 工作几个月就跳槽到其它企业, 从而彻底改变“引不进, 飞得快”的局面。

4.3多方位培养人才, 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首先要改变以往主要招聘下岗职工的做法, 不断从宜昌城区的三峡大学和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专业人才及从社会上招聘从事过物流作业的有实践经验的人才, 对企业员工加大进行再教育、再培训资金投入, 并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工作积极性, 以创造出更大的效益。同时, 可以让员工走出去, 到做得好的物流企业参观、学习, 让他们了解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操作流程;让他们掌握一定的物流技术;还可把物流专家请进来讲座、培训、现场指导。通过多方位的培养, 增强他们的能力、信心, 拓展他们的视野, 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4.4增强企业实力, 不断提升员工水平。宜昌物流企业员工的水平不高, 表现为思想观念陈旧、技术水平低、工作标准差等。 要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 除了政府的关爱、扶持, 还需要企业自强, 不懈奋斗, 以增强自己的实力, 加大对员工素质的提升, 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 多采用激励手段, 从物资、精神上多关爱员工, 让他们感到温暖、踏实, 把企业当成家, 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 愿意与企业一起同患难、担风险、共发展。

人才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 关系到一个产业的兴衰。宜昌物流企业人才建设必须提上议事日程, 企业高层必须增强对物流人才重要性的认识, 严把引进人才关, 多方位培养人才, 关爱人才, 不仅留住人, 还要留住他们的心, 让他们与企业一起共进退, 从而促进宜昌物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瀛.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2]王蕊.第三方物流企业员工培训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技术, 2013 (1) :169-171.

篇3:关于推进宜昌公路港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公路港 发展措施 思考

“公路港”是适应物流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发展趋势要求,针对我国公路货运企业小而散、车货分离、回程车辆空载率高等问题,利用实体和信息平台集聚与整合物流资源,衔接车货信息,为货主和回程空载车辆提供配货交易及其他综合服务,由浙江传化公路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率先创新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物流运作模式。该模式对于提高公路运输组织化程度和物流效率、规范公路货运市场、推进“两型交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宜昌公路港建设建现状

宜昌地处祖国中部,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三峡工程所在地,具备发展物流的良好条件,但是当前宜昌交通运输行业还存在运输成本“高”、车辆盈利能力“低”以及运输市场“散”等问题。据统计,目前宜昌货车空载率约为40%,平均配货时间在2天,如果采用“公路港”利用平台优势促进车货信息衔接,将降低回程车辆空载率,平均配货时间缩短为10.2至11.7小时。宜昌“公路港”建设尚处于萌芽阶段。“十二五”期间,宜昌交通物流项目共计13个,园区类型属于“公路港”模式的有6个,建成已发挥效益的仅1个。通过前期培树,宜昌推出了爱奔物流园“基地+网络+平台”的公路港运作模式,园区打造了两个平台(第四方物流服务平台和信息化交易平台),解决了三个难题(信息不对称、物流成本高,诚信缺失),园区已聚集物流企业500余家,拥有专线运输路线150多条。建成1000平方米的信息交易大厅和50000平方米的停车场,提供信息交易席位150多个,容纳500余台车辆停靠,年吞吐量达200万吨。

二、宜昌公路港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公路港建设涉及物流运作、运输组织、信息组织、产业互动、资源整合、城市功能等方方面面。根据我市目前建设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公路港建设标准

公路港是一个以信息交易为核心、以公路运输为依托、以国内物流为基础的物流企业集群发展平台。由于缺乏公路港建设标准,目前我市把不临江、不临港、不临空,不在产业园和工业园里面的物流园区统称为公路港型物流园,定位过于简单,没有抓住“通过平台的信息化,聚集物流需求,整合物流资源,提升物流要素对接效率”这个核心。

(二)缺乏相关政策支持

公路港的发展模式属于重资产模式,是主體企业引导开发模式的典型代表,资金投入大,虽属于市场调节范畴,但是其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公益性特征,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引导发展。

(三)公路港汇聚作用有待加强

目前宜昌工商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依然存在,物流业剥离缓慢。两至三成的物流量依然是由第一二方完成,导致第三方物流发展薄弱。公路港作为第四方物流平台集成商,需要在第三方物流发达和业务外包流行的基础上才能发展较好,所以目前我市公路港汇聚作用还不是很强。

(四)公路港专业运输服务能力不高

传化公路港已形成了以物流基地为依托,与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相衔接,能够提供多式联运和大件、散货、冷链等多种专业运输服务。我市公路港专业运输服务能力较低,主要以传统公路零担运输为主,综合运输能力较低,专线运输有待进一步整合。

(五)公路港建设力度亟需加强

目前宜昌建成的公路港数量很少,没有形成公路港网络,“十二五”期还将加大建设力度。

(六)信息互通与共享有待完善

目前我市公路港的信息平台还没有与政府管理信息系统以及银行保险等第三方服务平台对接,信息互通与共享有待提高。

三、加强宜昌公路港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分析需求,认真选址,加快公路港网络规划建设

公路港的需求主要包括依托宜昌产业基地的工业物流需求、依托大型专业市场的商贸物流需求、依托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国际物流需求、依托都市经济圈和广大农村地区的配送物流需求、依托综合运输枢纽节点的中转物流需求。在选址上,既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特色和较大的现实物流量作支撑,又要借助公路港周围多式联运交通枢纽优势,特别是公路交通枢纽优势还要考虑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妥善协调机制保障。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采取新建和对现有交通物流基地改造提升等方式,加快宜昌公路港建设,用5年左右建设一批分工有序、协同服务的公路港项目,建立起连片成网的货运物流大平台。

(二)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功能

综合信息平台是“公路港”建设的核心,没有信息化就不成为“公路港”。“公路港”平台涉及物流交易、物流企业、运营三大管理系统建设。物流交易管理系统的功效促进平台内资源有效衔接,物流企业管理系统的功效是提升中小物流企业专业化能力,运营管理系统的功效是实现平台主体与平台客户的有效协同。因此,“公路港”不仅要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围绕平台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社会车辆打造全产业链服务体系的“软平台”,构建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服务体系。宜昌要加快三峡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力度,逐步实现公路港信息平台与政府管理信息系统、银行保险等第三方服务平台、三峡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对接。

(三)提升公路港转运中心功能

发挥宜昌水、陆、空、铁立体交通优势,突出公路港发展中的关联性,利用干线公路交通枢纽优势,发挥与长江水运、三峡机场、云池集装箱站、相关铁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的联运优势,支持公路港基地内物流企业、工商企业进行水陆空铁中转业务。

(四)提升公路港综合服务和增值服务能力

引导我市公路港逐步完善功能,提供工商、税务、交通、物流、运管等政府职能部门的现场监管服务;提供银行、保险、商务、通信、网络等各项技术支持服务;提供汽配、汽修、餐饮、购物、住宿、通信、后勤、物业等生活服务。引导公路港创新思路,提供增值服务,挖掘更多的赢利点。

(五)对现有物流基地按照“公路港”模式进行升级改造

从浙江传化物流基地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到,建设“公路港”必须紧紧依托并服务于当地物流需求,物流园区的规模、运营模式、服务方式都要从产业的需求出发,通过整合,以较少的投入,发挥现有资源的更大效益。宜昌要结合当前公路运输发展的需要和国家鼓励发展“公路港”的要求,结合“公路港”建设条件,对现有的公路货运站进行梳理,引导进行“公路港”模式升级改造,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陆静.传化公路港:部省共建的典范[J].运输经理世界.2010,7:29-31.

[2]谢珊红.我国公路港基本内涵特征探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01:15-16+14.

上一篇:腊八节温馨贺词祝语下一篇:端午节经典短信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