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考作文素材题目

2024-05-25

湖北高考作文素材题目(共11篇)

篇1:湖北高考作文素材题目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ss media, we can have access to the instant news immediately. We can read the news by the Internet, it is the fastest way to get the first-hand information. To catch people’s attention, some media will exaggerate the facts, they always bring the false report. They should be punished.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我们可以立即获得即时新闻。我们可以通过因特网看新闻,这是最快的获得第一手信息的方式。为了抓住人们的注意力,一些媒体夸大事实,总是带来错误的报告。他们应该受到惩罚。

A few days ago, it has been reported a Chinese woman dragged a foreigner’s clothes to ask him for compensating her bike. A pictured was posted in the news. People criticized this woman for behaving so rude in front of a foreigner. The woman couldn’t bear the pressure, she stood out and told the true that the foreigner beat her and said the rude words at her first. She was under the false scold.

几天前,据报道,一个中国女子拖着一个外国人的衣服,要求他赔偿她的自行车。新闻上配了图片。人们批评这个女人,因为她在一个外国人面前的行为是如此粗鲁。这个女子受不了压力,她站出去,说出真相,是外国人先打她,并且对她说粗鲁的话。人们错怪了她。

The news was reported without further research, which brought great trouble to the woman. Many celebrities are facing the same situation, the media report their news by exaggerating the fact, just to catch the audience’s attention. Such act should be controlled to correct the journalists’ attitudes to the news report.

新闻报道没有经过进一步的调查, 给这名女子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许多名人都面临着同样的情况, 新闻媒体通过夸大事实来进行报道,只是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样的行为应该控制,以此来端正对新闻报道的态度。

篇2:湖北高考作文素材题目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好看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留恋,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篇3:2012年湖北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要求作文。

语文课堂上, 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时, 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 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 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 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 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 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 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 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 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 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 科技进步了, 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 任选一个角度,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明确立意, 自定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解题】

本材料有两个关键词———“书信”和“信息技术”, 考生可从此入门, 打开思路。“书信”代表文化传统, “信息技术”代表科技进步。考生可以从探讨文化传统与传媒信息之间的价值取舍入手。书信是否可以替代, 可以从书信和传媒信息优劣的不同来考虑。如果认为可以, 就从传媒信息的方便性、时效性和直观性等方面来突破;如果认为不可以, 就可从书信给人特有的庄重感、亲切感和能给双方期待感等角度来突破。如果从探讨如何处理好文化传统和传媒信息之间的关系入手, 也可以, 但一定要立论正确, 说理透彻, 强调清楚它们之间优势互补的长处, 以及指出它们各自的短处。二者之间可以并重, 也可以有所侧重。

【范文】

那一抹忧伤的底色

自古以来, 书信都是我们中国的传统, 素有鸿雁传书之说。在历史长河里, 它不单是一种联系方式, 更是一种古老的文化, 这在文学作品中都有深刻的体现。面对着破碎的山河, 想起远方的家人, 杜甫写下“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思念之情跃然纸上;岑参在西征的途中写下“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一封信, 弥足珍贵, 满纸都是对亲人的牵挂;面对君王, 诸葛孔明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也感人肺腑, 一番忠义之情, 令人钦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可见, 书信在中国古代的地位, 是何等重要!面对这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文明, 我们是满心欢喜地接受!

但是今天, 它却遭受着一种严峻的挑战。

在二十一世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 联系方式也日趋多样化。手机聊天, 电子邮件, 漂流瓶……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无论哪个阶层的人, 都在频繁地使用。当然这种方式是好的, 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我们对其是抱着一种认可的态度。而且, 每天都在大量地使用, 这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如果让我选择, 我无法说出哪一种方式更好, 因为它们都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许, 你认为, 邮件省钱, 效率高;写信贵, 速度慢。但是, 面对着整齐划一的电脑打印的文字, 我们已经有一种视觉上的疲劳。而书信, 可以很好地抒发我们的情感, 它给我们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字面的范畴!

当投身军营的士兵, 每一次收到家里的来信, 都会压在枕下, 反反复复地阅读, 也许, 你认为这只是一封信, 但你可曾想过, 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的期盼与等候;

当留守在家的孤寡老人, 他无法使用现代先进的沟通工具, 收到远方子女的来信时, 内心是怎样的一种激动;当身处逆境之时, 收到朋友的一封来信, 纵然是简简单单的关心的话语, 也足以让你感动得泪流满面。

我们在电视上, 也看见过许多贫困山区的儿童, 他们和许多城市的孩子交朋友, 都是靠书信来往。就是这小小的书信, 让爱心之路得以延续。当镜头给到那群可爱的孩子, 坐在绿油油的草坪上, 带着笑容, 认真地阅读着来信的场景时, 我想, 在那一刻, 他们一定是幸福快乐的!

篇4:2014年湖北高考作文题目预测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寒冷的西伯利亚生活着一种腹部布满美丽花纹的花腹驼鹿,动物学家发现每年秋天母鹿都会带领小鹿跳过荆棘寻找食物,因为小鹿个矮,腹部常常会被划出一道道伤痕。因为受伤,小鹿不能躺下休息,就是吃饱了,还会站着继续吃草,在寒冷的西伯利亚,这样的好处是小鹿因为不停地吃草,就储蓄了足够抵御寒冷的能量,不会像其他动物一样在冬季冻死大半。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以“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芬芳的鲜花让我们流连忘返,华美的建筑让我们赞叹不已,优美的文字让我们身心陶醉……美,无处不在。可是,当我们站在美的旁边时,又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站在美的旁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候便被打捞上岸,捕鱼的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丽,就把它当礼物送给了小女儿。小女儿将它养在鱼缸里,它每天游来游去总碰到鱼缸的内壁,非常苦闷。后来鱼越长越大,在鱼缸里转身都很困难了,女孩就给它换了个更大的鱼缸。它又可以自由地游来游去了。可是每次碰到鱼缸的内壁,它畅快的心情就立即黯淡下来,它讨厌这种原地转圈的生活,于是,索性静静地悬浮在水中,一动也不动,甚至连食物也不怎么吃了。

女孩见它很可怜,便把它放回了大海。它在海中不停地游着,心中却一直快乐不起来。一天,它遇见了另一条鱼,那条鱼问它:“你为什么看起来闷闷不乐啊?”它叹了口气说:“啊,这个鱼缸太大了,我怎么也游不到它的边啊!”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以“壁”为话题作文。

(二)材料作文

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个小孩一直很怕蛇。父亲问他为什么怕蛇,他说:“蛇难看,还咬人,所以我怕。”父亲又问:“是不是所有人都怕蛇?”“不是。你就不怕。我有一些同学也不怕。”父亲接着问:“同样是蛇,有人怕有人不怕,那是由谁来决定怕不怕的呢?”儿子想了想,回答:“是自己决定的。”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必须亲自去吃;一个人要学游泳,就必须下到水里去练;只看书学习,很难品出梨子的味道,也很难学会游泳。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经验,这是真理。

哈佛大学培养了大量MBA毕业生,学校并不要求学生先到企业去实干几年再回校学习,而是要求学生先学习大量的企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毕业后再去实践,这些学生走向社会后大多是成功者。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得套作或抄袭;⑤不少于800字。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错觉

印度·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哎,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品读这首小诗,你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朵花,一片绿叶,一个会心的微笑,一缕柔情,一点真心,一句关切的问候,一声同情的惋惜……这些虽然微不足道,但是足可以使我们如品香茗,似饮甘醇。当我们身心俱疲时,那双助我们走出困境的温暖的手;当我们苦恼烦闷时,那善解人意的倾听;当我们内心充满阴霾时,那天边一抹淡淡的余晖……这些都会让我们感到心灵上的莫大慰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含意,请以“无需太多”为写作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老鼠首领带领着小老鼠出外觅食,在一厨房垃圾桶之中有很多剩余的饭菜,正当一群老鼠大吃之际,突然传来了一只大花猫的叫声。它们震惊之余,更各自逃命,但大花猫绝不留情,穷追不舍,终有两只小老鼠被大花猫捉住,正要吞噬之际,突然传来凶恶的狗吠声,令大花猫手足无措,狼狈逃命。

大花猫走后,老鼠首领悠悠然从垃圾桶后面走出来说:“我早就对你们说,多学一点东西有利无害,这次我就因装狗吠救了你们一命。”

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三)命题作文

1. 请以“试一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鸟,从一棵树飞向另一棵树,

不都是为了筑巢。

不从一棵树飞向另一棵树。

鸟啊,怎对得起这一身羽毛。

那是鸟的自由,那是鸟的欢乐。

请你以“飞翔”为题写一篇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记不清这是哪首歌里唱的,但它确确实实唱出了当今生活中的真实:高楼拔地而起,科技日新月异,卖菜的拿着手机,乡下人漂洋过海,弱小的变得强大,闭塞的变得通畅……生活变得富足美丽,日子变得丰富多彩。

美好的变化,让人感到欢乐,感到温暖,让人觉得活着是多么的幸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之中。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这就是生活”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图画作文

1.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图画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阅读这幅漫画,你有何感悟与联想?请以你的感悟或联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图画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 阅读下面题为“伤害”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伤害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图画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篇5:湖北高考作文题目

湖北考生不必紧张

“高考改革初定方案与湖北现有高考衔接较紧,总体上较现在的高考压力稍小。”当前,湖北高考采用的是3+X形式,即语数外加上文综或理综,文综包含政治、历史、地理,理综包含物理、化学、生物,总体上与高考改革初定方案较为相似,不同的是将外语采取社会考试,一年至少两考,这样可减轻学生学习外语的压力。所以湖北考生完全不必紧张。

更适合学术性招考

篇6:湖北高考作文题目

曾渴求来自外太空的神秘信函,心中外星球一奥秘宇宙。如今谈谈只是幻想。

曾经的曾经,我们满怀好奇,用一双期待的眼神追寻我们的梦,即使悬崖峭壁,即使满目疮痍,我们依旧甩甩衣袖大步的向前迈去。而如今,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退却不曾属于我们的赤子之心,开始迷离,开始彷徨,但一切还未画上句点。孩提时的纯真依旧可以回归。

一首《老男孩》让底层的旭日阳刚大红大紫,男孩被时间一次一次的洗礼,岁月却磨不平他的棱角,是心中蕴藏着如同孩童一般的阳光,一般的执著,伴随着他飘荡资方。但在大时代的今天,我们缺乏纯真的童年,我们穿上了自己的保护色,我们学会了伪装,即便是孩子也不再挂满无忧无虑的笑。

散尽了繁华,停滞了喧嚣,渐走渐远的是孩子天真的过去,“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我们的世界因失去这而沉沦”,扪心自问,是什么侵蚀了我们的孩提亡国,是钢筋水泥式的教育扼杀了童真的追求,是外界五彩斑斓的繁华世界剥夺了青春的权力,诚如我们所见,时代似历史的潮流,前涌,后退,卷走了原来的雨后初阳般的稚嫩的脸庞,裹挟了原本似晴天彩虹般斑斓的风景,更掠去了银铃般欢乐的笑声。

直线,是孩子的最简单的思维,是孩子最纯洁的方式,而曲线中长大的我们,高考满分作文却不断的在坑坑洼洼中挣扎模糊了那曾最清澈的眼光,是的,直或曲已不再是我们所阻止的,至少我的创造一个最初的王国,其中孩子但是国王,我们只是仆从我们无权干涉他们那些似蠢或傻的看法,我们的责任只是为他们撑开一把能为他们遮蔽风雨的伞,或许我们的童真注定只能成为人生中的回忆,只是埋藏心中的一颗干瘪的种子,但一切结束足以成为一切开始的起点,燃起心中的小火焰,让曾经的我们回归的同时,为正在发芽的“小种子”们浇灌真挚,收获一批批珍贵的果实。

历经寒冬而不谢的腊梅以其最本真的一面散发芬芳,遭淤泥侵袭的白莲以其最本真的一面绽放高洁,空灵的山林,被雨洗涤的山林总那么令人着迷,如同我们人一般褪去自我的保护色,还本归真后,才是最耀眼的光芒。

篇7:湖北高考作文题目

记者就此次语文作文题目采访了郧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程仙梦。程仙梦说,今年的作文是一个材料作文,是一种普遍的命题方式。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作文题目比较务实,更强调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题目贴近生活,学生在立意、择体、选材、构架等方面都不会有太大的障碍或困难。程仙梦表示,考生可以从年轻人如何培养自己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独立处事的能力立意,也可以从做人不要人云亦云,凡事要亲身经历后再做判断来下笔。

篇8:2013高考作文题目之最

一.2013年高考最“奇葩”作文题目

根据网上的大众评审投票结果显示, 获得最“奇葩”作文题称号前三甲的分别是江苏卷、北京卷和安徽卷。共有16025人投票, 江苏卷占总投票人数的21.4%, 北京卷占13.5%, 安徽卷占10.4%。

2013年江苏卷作文题是:

材料作文:

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 洞穴里很神秘, 他们就点了几只蜡烛, 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 他们欣赏了一会儿, 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几天后, 他们回到原地, 想看看蝴蝶在不在, 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更黑的地方去了。他们在想, 是不是几只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

要求: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材不限, 诗歌除外, 完成作文。

乍一看来, 这一材料讲的是探险者与蝴蝶的故事, 可以从小细节、大影响这样的方面着手。那么为什么就被评为了最“奇葩”作文题目呢?有人从生物学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认为这违反了昆虫的趋光性这一原理, 并且在无光源的环境中竟然能够进化出色彩斑斓的蝴蝶这简直就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一次挑战。同样还有人指出这则材料的原文中写的是黑色大蝴蝶, 在这里却改成了彩色蝴蝶, 认为为何要做这样的改变实在让人无法理解。同时让人难以理解的还有科学家进洞为什么是点蜡烛, 而不是拿着手电筒呢?山洞内的蜡烛好点燃吗?不过其实仔细想想, 虽热题目受到了很多争议, 但是也没有必要一直争执下去。学生会有自己的思想, 会有自己独特的想象力。比如蝴蝶不正是为了自己的追求吗?可以说它就是陶渊明之辈, 远离世俗, 静心执着, 过着自己宁静的生活, 独自绽放自己的美丽, 展现自己的才华。而那些光亮, 不就如凡夫俗子一样, 惊扰了它的生活, 于是再次远离, 追求独特的自我。这样想来, 也会觉得这样的题目没有那么“奇葩”, 反而有自己独到的意蕴在里面。

2013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是:

阅读下面的对话, 按要求作文。

科学家: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 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 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 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 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 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 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 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自定文体 (诗歌除外) ,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本来是科学家和文学家讨论对手机的看法, 可是材料的对话加入了爱迪生之后, 让人总结为爱迪生如何看手机, 就难免有了一种穿越的感觉。让很多人在网上吐槽说:广电不是已经不提倡穿越了吗?怎么北京的高考作文题也开始玩穿越了呢?同时还有人提出质疑, 不是在现在的高中课堂, 老师都禁止学生玩手机, 甚至一些高中是明令禁止带手机到学校的, 同样有些地区的孩子还只是见过手机, 没有用过手机, 这样的题目对那些遵守学校规定的学生来说岂不是存在着不公平的因素?再次虽然材料中是在讨论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 但其实和爱迪生没有太大的关系, 最后也只是归结到科学家和文学家对手机的看法。难免让人觉得这样的引入对话让人觉得比较肤浅, 甚至觉得这篇作文的写作要求与材料之间首先就已经离题了。估计正是这诸多的因素让这篇作文题目排在了2013高考最“奇葩“作文题第二吧。

排在第三名的安徽卷作文题是:

阅读下面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 到已经发 生的事情 , 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 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诗歌除外) , 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篇作文题目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很有哲理性, 给人一种辩证看问题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这样?这两个问题本身就包含着非常浓重的辩证色彩。这与其说是一篇作文题目, 不如说是一次哲理的拷问, 没有一点辩证思维, 这样的题目是比较难理解的。但是这样一个题目, 为什么会让人认为“奇葩”呢?不得不说是有些人对社会上的一些不公平现象感到不满, 以这两个问题抒发了自己的困惑与不满。认为这样的题目给现在的高中生来写, 未免显得有点困难。

二.2013年高考最“给力”作文题目

前面我们已经评说了最“奇葩”高考作文题, 下面我们就暂且不评价已经“获奖”的作文, 再来看看剩下的作文中获得最“给力”作文题目的又有哪些呢?除却已经得奖的三个作文题目, 被评为2013年高考最“给力”作文题目的分别是湖北卷、浙江卷和广东卷。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2013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题: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 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 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 方圆之间, 各得其妙, 古诗云:方圆虽异器, 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 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为话题, 根据此材料, 题目自拟写作文。

这样一个题目, 有69825人参与了投票, 结果是56855人 (81.4%) 认为这篇文章对中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有些人认为, “上善若水任方圆”对于成年人、大学生来说都很难理解, 更何况是高中生呢?更有人觉得这种方圆就是人做事的原则和圆滑, 让高中生过早地去接触人性的一面, 去考虑为人处世, 也许有点太难为他们了, 于是, 这篇作文题目是不是就太“给力”了呢?其实这篇文章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写, 只要我们善于理解题意, 可以结合人生、为人处世的真实事例来写。上善若水, 可方, 即为刚正不阿, 原则性强, 有做人做事的准则。而上善若水, 可圆, 即为圆润谦卑, 有容人之量。所以人需要像水一样, 可方可圆。这样想来, 也许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感悟吧。

再来看看2013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 , 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 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 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 一旦失去这一王国, 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 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选好角度 , 确定立意, 自拟题目。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3明确文体, 但不得写成诗歌, 不得抄袭、套作。

有人把浙江卷的高考作文题目归结为:三句话看童心。看完后认为这样的题目应该比较适合于中老年人来写, 毕竟他们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用非“直线的眼光”来看社会, 经受了“心灵硬化”的检验, 看到了“世界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的“沉沦”, 才会有话可说。而对于一个未踏入社会的中学生来说, 对这个是很难写出很深刻的见解的。也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合时宜, 让人觉得这样的题目对于高中生来说显得太“给力”了吧。不过, 当今的社会是真的需要一些童真, 需要一些单纯与简单, 也许当我们思考这些的时候, 能够去更多的保留那个童真的世界。

最后来看看2013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 , 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 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 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 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 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 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 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 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 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 拒绝了。

要求:

1、自选角度, 确定立意, 自拟题目, 问题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 不得抄袭。

这个题目相对前面的来说, 让人觉得比较容易理解一些, 可以看到对于受捐赠者有三种不同的做法, 这就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写, 同样还可以从富翁的角度去分析捐赠者的做法, 这样看来这篇作文题的写法还是很多, 也还是比较好入手的。但是如何就成为了“给力”的作文题呢?不得不说与当今的社会现状有莫大的关系, 从08年汶川地震起, 我们国家就万众一心抗击这些自然灾害, 但是不乏有一些在捐赠中只顾个人利益, 甚至去损害他人利益的人出现, 使得捐赠这一美好的话题谈起来也多了一些负面的色彩。以至于有人觉得在高考中这样直面社会现实还是相当“给力”的。

三.2013年高考最“好写”作文题

相对于前面的“奇葩”、“给力”来说, 这个“好写”就让人觉得很好理解了, 这样的作文题目是不是让人拿到就觉得很能理解出题人的意思, 就能够很好的下笔, 就觉得有很多话能写呢?同样我们以前三名的作文题目为例来看看。获得2013年高考最“好写”作文题的分别是全国卷、新课标卷和上海卷的作文题。

首先我们就来看看201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 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收获了深厚的情谊, 同窗共读, 互相帮助, 彼此激励, 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 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 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 了一次调 查。结果 显示 , 60%的人表示满意 , 36%的人认为一般, 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 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 有人认为是志趣, 性格不合, 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 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 营造和谐氛围, 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 他们认为互相尊重, 理解和包容, 遇事多为他人着想, 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不得抄袭。

我想看了材料后, 就会明白这个作文为什么被评为最“好写”作文题了吧。不难发现, 这个材料就是让大家想想自己的高中学习阶段, 想想自己的班集体生活以及和同学之间的友谊。相信这样一个话题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 他们都经历了三年的高中生活, 每天生活在这样一个班集体当中, 和老师、和同学为伴。高中生活对于他们留下了怎样的回忆, 与同学之间相处的怎样?发生了一些怎样让人记忆深刻的事情……这些对于他们来说都有太多要说的, 要写的了。

再来看看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 大如蛋黄的钻石, 他请专家检验, 专家大加赞赏, 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 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 能使钻石增值, 只是一旦失败, 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 他们都不愿动手, 说风险太大。

后来, 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 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 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 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 商人捧起两块钻石, 十分感慨, 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 技术, 但更要有勇气, 不去想价值的事, 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择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这样的一则故事, 没有晦涩难懂的地方, 看完后很容易就能理解是关于经验与勇气的故事。意在告诉人们, 做事要想成功, 除了要有经验、技术外, 更需要勇气。徒弟之所以成功, 除了师父的指点外, 还有勇气, 这勇气来自于他“不去想价值的事情”, 没有过多非人为附加的精神压力。这也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抛开一切包袱, 排除一切干扰, 无羁无绊, 心无旁骛。只要学生能够弄懂了材料的意思, 这样以后再来写作文就显得好写的多了。

最后来看看2013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生活中, 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 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 写一篇文章, 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 (1) 题目自拟; (2) 全文不少于800字; (3) 不要写成诗歌。

“更重要的事”, 这是个大众化的题目, 相对于其他地区的题目来说, 这个题目可以写的内容很多, 可以写的角度也很多。生活中, 每个人都有重要的事, 那么“更重要的事”是什么呢?对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需求不同, 感受不同, 就会有不同重要的事, 可见这个题目的切入点还是很多的, 因此这个题目很容易就被评为了“好写”的作文题目。不过这种题目在好写的基础上, 也能让考生对此进行思考也是不错的, 只是这种大众化的题目, 要想写出不落俗套的好文章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四.2013年高考最 “寓意深远 ”作文题目

有了前面三个奖项的评选后, 剩下的作文题就不多了, 却还要评出最“寓意深远”的作文题目, 这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 中国人民对于高考作文的热情还是很高的, 依然在众多人投票后评出了最“寓意深远”的作文题目。在排除又排除, 筛选又筛选后被评为最“寓意深远”作文题的分别的福建卷、湖南卷和山东卷。那么我们就来看看, 这又是怎样的三篇作文呢。

首先是2013年高考福 建卷作文题:

根据顾城的《忧天》:我仰望着夜空, 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 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文体不限 ( 不含诗歌) , 不少于800字。

这个题目的材料引用了顾城的诗《忧天》, 单从对诗歌的理解来看, 就可以有几个方面的意思。首先可以看到渴望自由, 却又不能完全绝对自由, 也就是说做人没有绝对的自由, 还是需要受到一定的束缚与限定。其次还能看到一种坚守, 一种踏踏实实, 要有一颗安稳的心, 拒绝浮躁, 才能看得更透彻更深远, 就像一颗参天大树, 必须要有深深扎入土中的根, 才不容易枯萎倒塌。这毕竟是从诗歌的表层所看到的, 显而易见的道理, 还有更多的深层次含义以及实质性的意义就可以让考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探索了。所以, 这最“寓意深远”的作文题目还是相当有道理的。

再看2013高考湖南卷的作文题:

1、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 奋力飞腾, 寒冷、饥寒、风雨都无法阻止它, 它毅然决然的向上飞, 飞上高山之巅, 它已经精疲力竭, 伤痕累累, 一个声音问, 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 它内心充实而满足, 喃喃的答道:我愿意!

2、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 儿子坐在那里陪伴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 父子俩没有说话, 静静相对, 儿子望着父亲, 祥和的面容, 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 您辛苦了, 能这样陪陪您, 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 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任选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这篇作文题虽然给出了两则与“我愿意”有关的材料, 但是所选取的角度还是有所区别, 可以说两则材料的内容其实是对比的。第一个讲:为了实现理想, 轰轰烈烈, 奋力拼搏, 即便过程中遍体鳞伤也是一种幸福。第二个则与第一个相反, 偏向于幸福其实很简单, 宁静的陪伴也不失为一种幸福。两者相辅相成, 综合起来看, 轰轰烈烈, 奋力拼搏是一种幸福;祥和的相对, 宁静的陪伴, 又何尝不是一种简单的幸福呢!这样想来, 在“我愿意”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对于幸福的理解又是什么呢?这样让人思考的问题是不是让人觉得“寓意深远”呢。

2013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是: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 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 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 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 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 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 他表示, 请别人挑错, 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 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山东省的作文题与热点结合得很紧密, 体现了人文素养方面的内容。可以说这个题目不存在审题方面的难度, 可写的范围很广:例如从杂志社方面思考, 可以写的角度就有敢于指出错误, 或是说一些监督是不可缺少的, 或是要敢于挑战权威, 以及让文字更规范是每个人的责任。作文有儒家的味道, 明白含蓄而又暗藏玄机。从作家的角度思考, 可以写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角度, 或是敢于承认错误, 或是说改正错误是一种态度, 以及虚怀若谷是一种美德, 甚至是可以感谢挑错者……这么多的角度真是不难看出这样一则小小的材料实在是“寓意深远”呀。

篇9:湖北高考作文素材题目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考试秘籍”之类的书籍,里面的“写作技法”,可谓是“眼花缭乱,花样百出”,我倒觉得中学生少去研究技法,作文关键在于平时勤于积累,善于积累,因为“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高中生活虽然紧张,但我仍会在紧张之余,抽出时间读报、读书,更喜欢挖掘看似与应试无关的材料。

比如高考前夕,我在《南方周末》上看到一则关于“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的报道,当时很惊讶也很气愤,就写了一篇《向“拆”说不》的评论性文章。后来,我在湖北高考作文中运用了这则材料,成为文中的一个亮点。其实,诸如此类材料,既是热点,又很大气;既可以丰富文化视野,又可以帮助积累材料。关键是大家平时要做“有心人”。实际上,大家平时都关注热点话题,不妨把它们与写作相联系,运用材料时就不会“捉襟见肘”了。

勤于积累,不善于运用,则如同一个农人耕地而不播种。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善于积累语言材料,还要善于运用语言材料。俗话说“花香蜂自来,题好一半文”,好文章一看题目,便有三分妙处。题目可以引用和化用流行歌词,也可以引用和化用广告词,更可以直接化用诗文等。比如我们当年高考高分作文的标题《谁解书中味》《人在风中》《特别的情给特别的你》等,还有历年经典的标题《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怎一个“情”字了得》《既“生”亮,何生“关张”》等。

其实,除了文题可以巧妙点化,行文也可以相机运用。比如往年,湖北省考生周海洋一篇名为《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作文,因用古体诗形式书写,因而被湖北阅卷老师评为当年高考语文“最牛满分作文”,周海洋也说自己平时很喜欢阅读中外名著,尤其是对中国近现代史颇感兴趣。写作时临场发挥,巧妙地运用革命历史,自然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了。

然而有些同学虽然知道积累素材,却不知道怎么运用,针对这一点,我的建议是语言不要求深、求难,要以我手写我心。生活化的语言是最重要的,如果能用平实的语言写出感人的场面,岂不很好?语言方面不宜逞才,但适当嵌入诗词也是一种选擇,亦不可牵强。关于方言入作文的问题,不能搞一刀切。特别是南方的同学,因为写作是用普通话,平日里充满生活气息的方言词无法写入作文,与真实的自己还有距离,确实遗憾。但若想做有心人,可以想想哪些方言的词富有灵性,且写成汉字可以让人看明白,如果适当使用,甚至作为题目(但在文章中一定要巧妙地解释清楚词义),可能会出奇制胜。

那么我们在今后的素材运用中要注意什么呢?当务之急就是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解决“无米”的问题,我建议除了多读报,还可以必备一个“素材本”,按照高考必考的热点话题,积累素材,每天一则,分类积累(诚信类、人性类、环保类、时尚类、教育类等),并注明材料的适用话题(成功自信、诚实守信、坚韧坚强、理想责任、谦逊豁达、感恩惜物、想象创造等)。积累后,经常翻阅,烂熟于心;以小组为单位,交换成果,一则变多则;交流看法,一材变多用。积累得越多,写作的视野就越开阔,写作时自然就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篇10:湖北卷高考作文题目及:旧书

请以“旧书”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先将作文题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字数不少于800字。(60分)

范文:

旧书

只翻开第一页,便知字里行间都写了些什么。——题记

有这样一种称谓叫做记忆,有这样一种群体名字叫做旧书。我绝非什么收藏家,也绝非集邮那般的爱好者。

我只是纯粹的喜欢书,因此离不开书。喜欢书,自有那满架的书橱可以例证。喜欢书,喜欢在字里行间品味,捉摸。喜欢书,也自然喜欢买书,可不管有多少书,在书橱最不起眼的一角,始终都放着几本并不起眼的旧书。

书已经很老了,纸张也已经开始有些微微发黄,连封皮上的出版日期也已有些斑驳,只是知道,这里面“年龄”最小的一本也决计不会比我年轻。可那的确不是我的书,我又未尝去过旧书摊淘宝,或许,那里今后会成为我一个顶重要的去处。

那些书,都是上一辈的人留给我的,承载着他们那一代人的心灵寄托。我的书,就在那几本书的旁边,比那些稍稍年轻了十几年韶光,它们是我长大后自己买的。我的旧书,总是翻旧的。

当我终于翻开旧书,看着那相识的话语,望见那点缀于其间的笔画,也给我以性灵的迷醉。有些章节我也注解的密密麻麻,让我也顿时豪气一生,直欲与文章比一比,看谁的字更多一些。正是一个人,启开书。只细望那些写下的字,回首当年的时刻,许久不见,仍带有那几分犀利;再细细品味当初写下的话语,有的似乎我已不大同意,略显幼稚,不成熟,那是如今成长的标志。我拿起笔来,不时地勾画涂抹着什么。

有时它们也会给我以启示,当初的某些观点,我或已忘记,今日又重拾,大有茅塞顿开之感,好不痛快。重读旧书,特别是一本好书,在我看来,与其说是记忆的回归,毋宁说是对于情感的再一次冲击,这种情感的冲击一般是第一次读最为强烈,但每一次重读都会有不同的新的感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话绝非空穴来风。手握一本旧书,就好像抓住一个幸福。而今,这个幸福感还在不断的扩大:在墙角书橱里,翻旧的书还在不断的加入,溢满整个空间,直至“流”了出来。

直到有一天,有人问我:“你有什么财富?”我有旧书,满屋。

旧书

闲来无事,总会蹲在旧书摊旁,小心翼翼地翻开泛黄书页,贪婪地嗅着那特有的馥郁古朴的味道,伴着那柔曼隽永的韵律,悉心感受这古老的舟撩拨的文字的海。

那深沉的纸页,以一种无华平缓的语调讲述着一个个干枯如柴的人生、衰落的家族、殷红如血的事实,以及纯真饱满的幸福、温馨深邃的大爱、浩瀚抽象的哲理。它像一位老人,褪去世间的浮华,语重心长地告诉你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让你的思想走向深刻纯净,教你抛开烦恼与重负,笑对人生。旧书实实在在,没有复杂的插图,没有突兀的栏目,更没有天花乱坠的包装。它只有质朴的装裱,只有占满书页的文字。

一页浅色的纸做封面,几个庄重的宋体字做书名,几句富有情意的话做前言,几列简单的目录做索引,接下来,便是洋洋洒洒的正文。若是能够有幸翻到附有批注的旧书,那便如同得到了书中珍宝。你可以与旧书原有的主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发现自己没有领悟到的思想层面,给自己再添一颗颗深藏在箱底的钻石。让原来还肤浅的思想渐渐丰腴起来。这不是名家所做的批注,你不必毕恭毕敬地全盘接受,不敢质疑。

这是一个思辨的过程,你思维的广度由此打开。阅读文学巨著、古典名著,若是能够拥有一本古老的简装本,这超越时空的韵调,便能够带你走进那个时代,真切感受那时社会的氛围,感受那时人们的情感,追循历史人物的足迹,那古时的空气都能够荡起你心中的涟漪。

这时的你,自由翱翔在历史的天空,畅游在历史的长河,那俯瞰历史的曼妙,打捞历史的神秘,如梦如幻。旧书,是被遗忘被尘封的记忆。它布满尘土的封面下,包含着永不落伍的知识,旧书被一次又一次的翻新,不变的,是其中永恒的富有深远意义的常读常新的文字。它不像市面上有些装裱华丽而内容平淡甚至低俗的书籍,它补给包含着文学史上沉积下来的精华,还蕴含着一种简单沉稳的心态。

篇11:高考作文素材题目

其实我们的心灵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每天能打开心灵的浏览器,用心去做事情,和别人交流,也必定会得到一份心灵的返利——别人的信任与共鸣。

谁都希望自己一生中能遇到一个贵人,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美好向往。然这离不开我们平时点点滴滴的行善积德。何为行善积德?并不是盲目的去施舍别人,而是先从自己的心灵做起。只要我们把自己的一颗心善待好了,美好便会不请自来。

心灵的舞姿构成了我们迈向成功的步伐,一个人的心是个怎样的状态,他的生活就是怎样的状态,这颗心就是他生命的状态。我们要给自己的心安放个位置,如同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信仰和宗教一样。以敬畏之心、慈悲之心、宽容之心待人,始终将她安放在祥和虔诚的位置,别人必定回报我们友善的目光。

男人的心灵要为人仁厚,凡事容让,具有海纳百川度量;女人的心灵一定要知书达理,聪慧贤淑,具有柔情似水的风范。

不能吃亏的人往往都很聪明,他们常常会保全眼前,这无形间的举动将给自己的人品大大折扣;而原意吃亏的人往往都很智慧,他们会常常着重长远,这无意间的行为便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四射。日久必然会换取别人心灵的赞许,也就是心灵的返利。

拥有颗感恩的心也会得到丰厚的心灵返利。在我们的一生中总会有值得我们去感恩的人或事。感恩天地、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生命、感恩对手、感恩万物......

无论是在金钱上的返利,还是心灵上的返利,善良将是通往利益的必经之路。如果你一开始的出发点就错了,背叛了你的良心,那么无论你在做什么样的交易,必定长久不了,越走越远,越陷越深。善良它能洞穿黑暗,直抵灵魂。砸破狭隘的锁,开启心与心的信赖与共鸣。善良的心灵是灵魂的归宿,是人性的虔诚皈依。

慈悲为怀,消融积怨,普度众生,更是心灵的极品返利升华。《梵网经》也说:“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世间上所有众生都当过我们的父母,以慈悲心来放生的话,这个功德极其广大,日后必有福报降临。心怀仁慈,如同一池湖水清澈柔软,折射出灵魂里佛性的光芒。

心灵的返利是自己的真诚的奉献换取别人的一种诚恳地给予、信任、一种心灵的满足、一份福报、一丝祝福、一声问候......真真切切发自灵魂深处的表达方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打开心灵的浏览器去感知生活,善待万物,心灵必将会得到出其不意的心灵福报。

上一篇:闺蜜晚安心语下一篇:怎样做高中语文阅读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