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周记

2024-05-18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周记(精选8篇)

篇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周记

昨天坐地铁去机场,过去用了1个半小时,回来用了1个小时,来回共用了2个半小时。如果是坐汽车去机场,过去需要约1个小时,回来需要约1个小时,来回共用了2个小时。

如果做地铁去,需要7×0.5×2=7(元),再加上妈妈的票,7×0.85×2=11.9(元),共花费了7+11.9=18.9(元),坐地铁去飞机场来回共需18.9(元)。

如果是坐汽车去的话,我需要10×0.5×2=10(元),妈妈需要10×0.85×2=17(元),共需要10+17=27(元)

但是,到底坐那种车更便宜呢,我们需要深入地运算。

坐地铁去飞机场要2个半小时,但只需要18.9元,那每个小时要多少元呢?用18.9÷2.5=7.56(元/小时),做汽车去飞机场要2个小时,但却需要27元,每个小时要27÷2=13.5(元),7.56元<13.5元,很明显,坐地铁比坐汽车花的钱更少。

为什么坐地铁比坐汽车花的钱更少呢?原因在于,地铁可以同时容下好几百人,他的乘客也自然就多,票价就没必要提那么高;汽车最多只能容下四五十人,他的乘客少,票价自然就要高。

篇2: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周记

妈妈刚走,我就直愣愣地坐在那儿发呆,像个雕塑,一动不动,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蹑手蹑脚地走到书桌前,缩着脖子,怯怯地向客厅瞟了一眼,紧紧地埋着头,眼睛恨不得贴上作业本,好让自己只看到本子,看不到别的什么东西。

过了一会儿,不知从哪里传来一声毛骨悚然的尖叫,我吓得紧闭上眼睛,断断续续地呼吸着,等周围全都安静下来后,我才慢慢抬起头,没什么,跟刚才一样,这才安下心,正在我埋头作业时,头顶传来盆子砸地的声音,我慌忙抬起头,感到气氛很恐怖,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我的学桌靠近卫生间,可我最怕卫生间,总觉得那里聚集着各种各样的鬼怪和幽灵,随时会悄悄地走到我身边,突然向我猛扑过来想到这儿,我轻轻地往四下扫视:台灯像一只巨蛇似的盯着我;书包像一只红色的墨西哥大鸟一样蹲在我的脚旁,冷不丁就会被啄几口;窗帘像一个白衣妖怪,动不动就让风吹起它那可怕的面目;我最可爱的福娃们好像也不那么活泼了,目光灼灼地看着我

篇3: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周记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始阶段, 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 而作文的要求从二年级的写话训练一下子过渡到三年级的段、篇训练, 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 感觉无从下手。如何让学生写好起步作文, 打好写作的基础, 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的关键, 也是老师在作文指导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笔者认为, 通过作文的综合训练, 一方面, 可以使学生掌握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用词造句的表达技能;另一方面, 有助于他们发展观察、想象、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智力技能, 还可以通过学生作文的自我情绪体验, 陶冶他们的审美感情,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一、加强说写结合

据统计, 学生在入学前, 已经在头脑中储备2000多个常用词汇, 且能熟练地用母语和他人交流。但是要他们把较熟练的口语交流语言转化为文字, 尚需要一系列的“输出”工程。三年级是学生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重要阶段。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时, 要为学生创设说话情境, 锻炼学生把内部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三者结合为同一发展语言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 先引导学生“想”和“说”, 再让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 怎么说就怎么写。为了加大训练密度, 说时可采取同桌互说, 四人小组相互评说,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找出共同存在的问题重点指导, 要求学生说得连贯、有条理, 然后留下20~2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写下来, 学生就有把握写好作文了。

二、加强读写结合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教学渗透“怎样写”作文的问题。

在三年级作文起步训练中不必对学生提出中心、立意之类的太高的要求, 而要多与二年级衔接, 学范句、用恰当的词表达自己的意思, 使句子连贯通顺。同时要在范段中学习构段的方式, 训练学生习作时的条理性。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五册《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 第四自然段写“原野热闹非凡。”分别从“大豆、高梁、榛树叶子”三个方面来写原野热闹的, 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总——分”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总——分”的句式。教师可以以本为本, 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段落段式改写“课间热闹非凡”、“操场上热闹非凡”等, 多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 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 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 仔细的观察事物, 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 写作时才有话可写, 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 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 学习描写一种水果, 可以在教学苏教版第五册《石榴》这篇课文时, 让学生观看关于石榴园的资料图片, 使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 石榴的形状、颜色、味道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并拿出石榴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 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 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 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四、激发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 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 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 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 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 教学苏教版第五册《习作七》编写童话, 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动物的动画, 激起学生的兴趣, 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动物确立关系, 编故事, 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 互相补充, 使想象更加充实, 更加生动, 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 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 充分表现的机会, 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 写作兴趣也提高了, 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五、鼓励积累语言

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 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不积跬步, 无以致千里”, 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 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 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 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如: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 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 要求他们熟读成诵, 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诵读课时, 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 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 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 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 从生活中去领悟, 去积累, 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 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 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 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六、创设情境训练

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 其基本思路就是“强调丰富学生的生活, 培养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 使学生在习作中“正如说话一样, 心中所积累, 不吐不快。”写作文就是让学生写想说的话, 表想吐的情。为了开启学生的情感之源, 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情境, 引领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回味, 情到深处自然发乎于外, 表达也就水到渠成。在教学中要始终扣住学生的“趣点”, 以多种方式营造体验和表达的情境空间, 温和地叩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使表达成为他们的需要。

三年级习作练习主要是写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在指导时一定要学生如实表达, 事实是什么样, 就写成什么样。教师在指导写作时, 要善于引领学生丰富课内外的生活积累。抓住生活中作文教学的契机, 让每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都成为写作的源泉。还可以加强科际联系, 在美术、科学、音乐、体育中开发写作因素。

此外,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交流平台。编印班级优秀作文集, 设立班级作文园地, 向各电台报刊推荐学生的优秀习作, 开展作文竞赛活动, 等等。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被编成书籍或在电台报刊上发表时, 其喜悦心情总是溢于言表。

作文教学要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 贴近学生实际, 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 让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 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 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摘要:通过作文的综合训练, 一方面, 可以使学生掌握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用词造句的表达技能;另一方面, 有助于他们发展观察、想象、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智力技能, 还可以通过学生作文的自我情绪体验, 陶冶他们的审美感情,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篇4: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周记

关键词:阅读能力;预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37-0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阅读是中学生获得各种科学知识,了解社会各方面信息,取得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的极重要的手段之一,更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因此,阅读本身就应当作一种能力来培养。让学生通过正确的阅读途径、采用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以实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终极目标。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教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倾斜的伞》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上好精读课,教学法。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我教了《七颗钻石》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地球为什么会发生大旱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随机发动学生,让学生来回答,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学生开始自由发挥,说出很多不同的答案。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朋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说要发展学生的思维,不能阻塞他们的创造,使学生充分发挥。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常常有意无意的阻止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泛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泛读固然重要,因为要读好一篇文章,就靠教师的引导、说教,是不够的,有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所以在指导朗读时,免不了要泛读。泛读能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还可节省下大量时间去看更多的书,在无限的书海里获取更多的知识。

篇5:小学三年级学生周记

放暑假了,妈妈带我去青岛看大海。为了能看到大海涨潮,我们五点多就到了海边。涨潮真的很壮观,一浪高过一浪。

退潮了,我们跳到岩石上去玩,突然,我发现小水坑里有小螃蟹,很小很小,我高兴极了,我们抓了一只又一只。无意中我发现一只大螃蟹藏在石头缝里一动不动,我赶紧叫妈妈来,妈妈拿着一根我刚吃完的哈密瓜小棍子跑来了,先用小棍子堵住螃蟹的家,不让它进去,伸手一抓,哈!一只大螃蟹就抓到了,有了这次经验,我开始只在石头缝里找大螃蟹了,一只挨着一只,真是大丰收呀!这次来青岛不仅看到了大海,还学会了抓螃蟹真开心呀!

篇6:小学生三年级周记

(1)

天越来越冷,生病请假的同学也越来越多。我也生病了几天,发烧,呕吐,那滋味真不好受。浑身软软的,头晕乎乎的,饭也不想吃,觉也睡不好,要有多难受就有多难受。学也上不了,心爱的`钢琴也没劲儿弹了。总之,什么事情也提不起兴致。几天后上学,功课拉了一大堆。这才意识到健康对我多重要。没有好的身体,什么也做不了。所以我今后要注意锻炼身体,跳绳、踢毽子,跑步,更重要的是多喝水,多吃水果,不挑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远离病魔吧!

(2)

星期五,向往常一样6:15起床,做早饭,可头有点昏,我想也许是感冒了所以没太注意。起初我没太注意,到了中午,头开始痛了,耳边也有嗡嗡的响声,想睡觉,可能是没休息好。到了下午,体育课上打了一会篮球,出了一点汗,好了许多。可病根还是摊在了我的身上 牢牢的,不肯放手。好不容易 熬到放学。到医院去看病。

篇7:小学生三年级周记

一天早上,我们一起床就带着小网和小桶到海边去捉螃蟹。我们来到带有礁石的海边,因为只有带礁石的海边才有螃蟹。我和妈妈把礁石一块一块的搬开,因为螃蟹很爱藏在里面。

捉螃蟹可不容易了,慢慢抓是不行的,一定要眼疾手快。当我搬开礁石,螃蟹就会迅速地跑到其他礁石下面躲起来。所以,当我看到螃蟹,我就迅速地把沙粒和螃蟹一起挖起来,然后再把螃蟹从网里捡出来,放进小桶里。用这种方法,我捉住了十只螃蟹。

篇8: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周记

一、循序渐进,扎实推进教学环节

学任何本领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循序渐进。有些游泳教练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他们为了立刻看到教学效果,只会机械教学、急于求成、揠苗助长。

蒋教练是个认真负责的教练,就是性子有点急。学生普遍反映教学速度有点快,也有点难。后来我发现,有的学生闷水还没有完全过关,他就开始急于教行进间的腿部动作,如果学生完成得不好或者还没有把动作做出来就急于抓着池壁,他就硬把学生往水里推,这就是急于求成的表现,出发点是好的,但效果不一定会好。于是我与他商量,先从简单的动作开始耐心地教,等学生掌握了一个动作后,加以巩固,然后再学新的动作。这样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要点,教学效果很好。

二、玩中带练,增强学生持续投入度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我们不要随意抹杀这种天性。如果在游泳教学中多采用一些游戏手段,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班的学生乖巧、聪明、懂事,但是很多学生胆子小,绝大多数学生不会游泳。他们对水都有恐惧心理,教练使用了很多办法,进度还是很慢。于是我就让教练安排一节课,让学生在娃娃池里嬉水,在玩中加入闷水的环节,同时趁他们不注意的时候制造一些“麻烦”。如要求他们往同伴和教练身上吐水,如果要吐水就必须要把脸凑到水里喝水,如果喝不到水就只有接受人家的“洗礼”。教练在学生喝水时,偷偷钩住学生的左右脚,让他们四脚朝天,学生不知道谁在使坏,后来反应过来是教练在“恶作剧”,于是就合力把教练按在水里接受惩罚,教练假装被按倒,与学生玩在一处。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本领,也拉近学生和教练的关系。教练教得省心,学生学得开心。

三、关注个性,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1. 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进步

袁教练是游泳专业运动员退役后做教练的,从小接受的是专业训练,他的教学方式是以前教练怎么教他,他就怎么教学生。有基础的学生也和没有基础的学生一样从头学起,他一个人同时要面对几十个人,这样就会造成练习密度低,教学效率和进度都不理想。

我建议袁教练,把班级学生分成有基础、基础稍差和无基础三组,按照层次轮流教学。先对有基础的一组提出练习要求和任务,让他们自己练习,任务完成得好就可以自由活动,或者帮助能力弱的同学共同进步;任务完成得差,“留级”退到能力稍差一组。谁都不想“留级”,都想尽快高质量完成任务后自由活动。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学习进度加快了,学习效果提高了。

2. 互助合作,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上一篇:2022年恒泰运输公司春运总结范文下一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