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思想散文

2024-04-21

春天的思想散文(精选8篇)

篇1:春天的思想散文

白朴在《天净沙春》中抬笔写道:“春山暖日和风”。随着春光的推进,春天愈来愈成熟,阵阵温和的春风徐徐飘拂,柔柔地毫无防范地掩卷而至,不肯错过每一寸土地。春天温暖而柔和地抚摸着人们的脸,抚摸着一草一木,像是母亲轻抚摸着怀里熟睡的婴儿,像是传说中的马良轻轻挥毫书写,神笔的尖尖狼毫轻轻地划过大地的每一根神经,大地微微抽搐,颤颤一抖,草木被唤醒了,鱼虫鸟兽被唤醒了,一切都被暖暖地唤醒了。

古人有诗云:“春雨贵如油”。这“油”也是温暖的,柔柔的,绵绵的,细细丝丝的。

于是,世界温暖起来,天籁温暖起来,人们的思想也温暖起来。这温暖恰到好处,不冷不热。冷了,依然寒着万物和人们的心,热了,又让万物让人信的心燥动。恰如古人宋玉、潘安之美,“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原来,这温暖竟然如此传情!

篇2:春天的思想散文

水中的倒影碧光流翠,天空的白云染上了一轮浅浅晕晕、似有似无的绿意,甚至,连虫啾鸟鸣都成了绿色的音乐,那么悦耳赏心。

人们漫步林中,徜徉河岸,穿梭旷野,飞越天空,就仿佛流连于绿色的海洋,或者,人们的各色着装,压根儿就成了“海洋”的一种点缀。

篇3:春天的思想散文

一、意境和意向的营造

意境, 是指一种想象的审美空间, 是在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情形中所诱发出来的。而意象是指以荒诞、象征为特性, 以表现哲理为目的, 从而达到审美境界的表意之象。盛可以善于将意境与意象作为灵感创作的源泉, 并融入到巧妙构思之中, 使她的散文呈现出淡雅的抒情个性。盛可以写景, 注重意境之美, 营造出柔美雅致的意境。如“彼时青蛙呱呱, 芦苇沙沙, 鸟儿喳喳, 散开手, 清风中小睡一觉, 梦见飞翔, 醒来更加快活”, 写出了童年时代故乡村庄的灵动美好与祥和闲逸;“忽见满月高悬, 树影摇曳, 仿佛在不断擦拭月亮”写出了夜的静谧与月影的灵动, 营造了一种冲淡与空灵的意境;“乡下很多湖泊池塘, 夏天铺满荷叶, 村子泡在荷花香里, 风抖动蝉声, 一切都懒洋洋。”一个“铺”字, 一个“泡”字, 一个“抖”字将静态的事物转化为流动的富有生命力的状态, 营造出一种空旷悠远、祥和静默、物我两忘的意境。在盛可以的笔下, 童年故乡的景物充满着诗歌般的美, 那十里荷塘, 那清风中的树木, 那开阔的稻田, 那清澈的溪涧等景物都在展示着旖旎风光, 这些美好的景物与淳朴的民风、古朴的乡间建筑融合在一起, 给人一种与世隔绝、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在对风景事物、人情风俗的描绘中, 作者将情感藏于景内, 将内心情感的涌动通过画面表达出来, 景情浑然一体, 给阅读者带来全新的艺术享受。

在情感的表达上, 盛可以还借助意象来达到意味深远的艺术效果。在这部散文集中时常以一些小小的事物贯穿全文, 以物来写情。如围绕着煤油灯写童年时期母亲在灯下的操劳, 写菜园、俺菜坛、绞把子, 体现了母亲的心灵手巧, 为家庭为儿女的默默付出, 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理解与爱;在《下棋》中以象棋来写兄弟姊妹的手足之情;《枕笔盖书》中以爷爷的“百宝箱”来写爷爷闲云野鹤、颇有名士风度的形象, 体现了祖孙两代的情谊, 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盛可以善于选取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物象, 这些物象都是生活化的平凡的事物, 但经过巧妙的点染和散淡的叙述, 被赋予了深意, 寄托了作者浓厚的感情。

二、典型艺术形象的塑造

盛可以关注生活的细微处, 对平凡、卑微的事物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关注与悲悯情怀, 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独特的艺术形象。她笔下的燕子花、老苦枣树等卑微的事物都富有无限的美感和诗意。选写这些卑微事物往往也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想法与见解。如写燕子花这种不起眼的花, 作者将燕子花与同在三四月开花的油菜花进行对比, 通过将绚丽奔放、人工栽种、受欢迎的农作物油菜花来与低矮绵密、随意散播、因油味道不好遭遗弃沦为野花的燕子花进行比较, 抒发了对美好而遭遗弃的事物的温柔怜悯。她在文中深情呼唤:“美好的事物在消逝, 我们伤怀, 眷念, 它也许会使我们对周围的一切更关注, 爱得更深一些。”在写家中已被砍伐的老苦枣树时, 作者将苦枣树与大众情人般妖艳的桃花进行对比, 写苦枣树的清丽脱俗、不喧哗、不媚俗、静水深流的美。她说:“在今天这样一个没有耐心的时代, 充斥着一窝蜂的审美……缺少发现、审美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我情愿去观察卑微的生命, 欣赏它们寂寞绽放的光华。”关于人生与命运, 这就是盛可以对平凡生命进行的思考, 她的笔调雅致从容, 却是写得笔笔关情, 唯此才令人深思。燕子花、苦枣树等卑微事物对命运的坦然与忍耐不仅出于生命本身的善良质朴, 更多的, 源于底层生存者的无奈和悲凉。这些不起眼的普通事物通过盛可以散淡却巧妙的叙述, 形成对人生富有穿透力的艺术形象, 这从美学的角度, 要比大声呼喊、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更有意境, 更值得品味。

三、淡雅与锋利并存的语言

语言是读者审美感受的直观载体。散文作家要抒发情感或表现对客观现实的看法, 不以

口说, 而以书面形式表达, 就需要语言这件“外衣”。盛可以这部散文集中大多数散文是全篇散淡叙述, 于结尾处画龙点睛的抒情议论的传统散文风格, 整体上呈现出朴素淡雅、疏淡有致的语言特点。

与写景状物抒情的淡雅风格不同的是, 在议论的部分呈现出尖锐锋利、批判性的特征。如《果树底下好乘凉》中写到:“女人用一把蒲扇过夏, 给丈夫摇扇, 给孩子摇扇, 再后来给孙辈们摇扇, 一辈子像轻风不留痕迹。乡下人大多对生命不太在意, 老年人一旦失去劳动能力, 便被子女视为累赘, 更谈不上恭敬孝顺。”作者用犀利的话语批判乡间的某些状况, 毫不留余地。如《晒咸鱼》的结尾处“狗狗比人类更有羞耻心呢”, 就用非常通俗直白的语言方式直抵人性的幽暗面。在《民间草药》中作者说:“大的医疗事故层出不穷……抛开艺术医品不说, 更令人心寒的事, 药物生产也有问题, 胶囊不能吃, 注射液弄死人……于是暗忖, 民间虽为草药偏方, 心术却是正的, 仅凭这一点, 也比满脑子铜钱可贵。”作者通过将医疗现状的黑暗处与乡间草药偏方进行对比, 尖锐揭露了人性的黑暗面。

有评论者认为这部散文集中加上一些对现实状况失望批判的内容冲淡了整部作品的美好。我认为这正是这部作品集的闪光之处, 正是这些短小凝练的评论丰富和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涵。童年已逝, 故乡也不再是从前的模样, 这是作者非常不希望看到却又无力逆转的现实, 只能深情地缅怀童年与故乡。现代文明对乡村的冲击, 在带来相对丰饶的物质生活的同时, 也腐蚀了故乡的质朴与美好。在这个发展中的国度, 有多少人魂牵梦绕着童年与故乡, 却是童年不再, 故乡面目全非。盛可以文字中的锋利处是有着多少无奈, 这些简短评论后蕴含的深意引人深思。

参考文献

[1]盛可以.春天怎么还不来[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4.

[2]顾祖钊.艺术至境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2.

篇4:高密的春天(散文)

从北京南站出发,随身携带《红高粱家族》。我是善忘的人,刚把书掏出来,就开始懊恼,唯恐它会被遗落在列车上。生命流动,如河水徐徐推开波澜,寻找入海口。一本书命中注定般,从内蒙古到北京,然后又踏上去往高密的旅途。再次翻开书册,我付诸于凡世的所有诡异的幻想都觉醒了。然而没有预料到的是,我读罢罗汉的死,就已经精疲力竭。

脑海中的无数个罗汉交叠。我是个怯懦的农人,立着锄头站在一旁,低垂着眼眸望着他死亡的全程。罗汉死的瞬间,无数个罗汉死不瞑目,他们直愣愣、恶狠狠地盯着我的眼睛。死亡变成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小说里的罗汉死了。电影里的罗汉死了。电视剧里的罗汉死了。不一样的面相,被剥了皮之后,都是一个模样。罗汉的灵魂无处安放,在天地间飘飘荡荡。不是委屈的罗汉,也不是悲情的罗汉,更不是英雄的罗汉。他一丝不挂,被拴绑在树桩上的时候,是作为平凡人的罗汉,绝望得像是一棵被踩倒的高粱,永远也站不起来了。他被硬生生剥了皮,而动刀子的人,是高密东北乡有名的杀猪匠——杀人如宰猪。莫言极尽细节的描述,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种戏谑,使我成为了可耻的旁观者,让人感受到了作为凡人,那些无法挣脱的绝望与无力。我要为罗汉的死,付一点点责任。

如果让我描写这场景?我大概会给罗汉一点痛快,以及一点诗意的支撑——用整个章节铺垫和渲染,把罗汉送上刑场;用一句话交代,让他彻底死僵。一个人,活脱脱从皮囊里跳了出来,先是在满是棘刺的干草堆里滚了三滚。他痛得浑身冒着青烟,呜咽声如茂腔悲恸,声音沿着四野推开,最后被一阵风彻底吹散。回望荒野,已然没有了罗汉。所有关于罗汉的叙述都戛然而止。久而久之,他的故事成了一个动人的传说。人们都说,见惑思惑皆已断尽,他已证得涅槃来。罗汉具有人性的诸多弱点,但是他有个好名

字。传说往往就是这样开始的,一点都不可笑,也不可靠,甚至充满了讽刺。正如书中所言,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然而世上又有哪个地方不是如此?我用所有人性的善,去伪装所有人性的恶——做最平凡的人,做最平凡的事儿,吃喝拉撒,婚丧嫁娶。人世间,最极乐的事情,以及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寿终正寝。罗汉的非正常死亡,终于让他平凡的人格得以神化。

我不断提醒自己,罗汉不过是个虚拟的人物而已,莫言也已经离开高密东北乡。但“莫言故里”四个字,依然给这片土地蒙上了一层魔幻主义色彩。我把小说收起来,倚靠在车窗边,静静等待迎接高密的春天。我到底在期许什么?一片火红如海的野高粱?青杀口令人心悸的风?很显然,还不是高粱疯长的时节,甚至不是播种的时候,只是又到了旅游局开始筹谋的时间,今年应该种下多少顷的高粱?据说高粱籽粒有很多种颜色——红的、白的、花的。但高密的高粱只允许是血红的,除了用来酿酒,其余一概不行。

在高密,高粱是举足轻重的,每一年都会骄傲地红成海,就如同每次翻开书册,都要让罗汉的血汩汩流淌。透过车窗,我果然见到大片的农田,它们补丁般镶嵌在苍茫的大地上,组合成了人类的食物谱。远望田野,人与大地在博弈。他们迷了路,被红花花的高粱迷了眼。他们一辈子走不出这块田,使用原始的农具,以及牲口,缓慢地逡巡于这块最肥沃又最贫瘠的土地上。一小块田,就聚拢着一辈子的,汗水以及泪水,希望以及绝望。我所能极尽想象的,是夏日的土地爆裂,植物粗壮如野兽,所有的果实都硕大惊人。农人挥舞着锋利的刀子,收获着一个又一个多汁的生命。但此时此刻,列车的快正与农人的慢,形成鲜明的对比。

时间在大地上裂开,我与世界有些隔阂,需要不断去面对与和解。现实世界中的我,似乎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粮食与蔬菜,因为我不懂得饥饿,更不懂得人间疾苦的多样性。而我正在以“最恰当”的方式度过漫长的一生。我恍惚觉得,我差一点就成了农民,一辈子要侍奉粮食,传承大地的品质,延续农民的血脉。冬天总是特别漫长,但春天一定会到来。我虚伪地问自己,在广袤的大地上度过漫长的一生,又有什么不好?

在高密站台,我迫不及待地吸了一支烟。高密的天空和我想象中的一样高远空旷。或许应该这样说,平原上没有山的遮挡,楼和街道不得不鼓起勇气,撑起城市最后的尊严。昨夜大风忽起,倏然降温。这或许是高密春天里最凛冽的几日,沁人心脾的空气让我蠢蠢欲动,唤醒了我隐藏在身体深处的诸多欲望。我俨然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我的肺叶里沾满尘土,若是埋下一颗高粱籽粒,瞬间就能发芽。我想要嘶吼,以及释放出那些恶念,犯罪动机就是这魔幻的土地。

我总是错以为,小说中的人物曾经活过,甚至于他们的后人,还延续着血脉,保持思想上的优越性,过着没落的生活。他们已经习惯用一种至诚至真的口吻,讲述先人的故事罢了。

房子里随处可见的装饰物,皆是莫言的打油诗。嬉笑怒骂,游戏人间。包间门口挂着的木牌,刻“余占鳌”三字。我们饮酒的时候,他就在一旁凛凛站着。

在高密吃的酒叫“三十里红”,小说里的酒。红,是高粱。是枪缨。是杀人如麻的利器。然而,可惜这美酒太过明净,竟不是浑浊的红。高密的高粱地,理应残阳如血,四野风声鹤唳。这高粱酿作酒,也理应是粗犷豪迈,咽下去划破嗓子混着血,再慢慢回甘。

在高密,既然喝酒就要喝出点儿匪气来。

据说这高粱酒,一天只能酿出十斤,能饮到者寥寥。以前父亲嗜酒,常说烈酒入喉是甜的,我想他或许是对的。酒过三巡,胸腔中突然喷涌出一股愤怒。我顺着浓酽的酒气,被一望无际的高粱推搡着走,踉踉跄跄穿过青杀口,身畔只有皎洁的月亮。一双青布鞋如打火石般摩擦,啪啪,啪啪啪,愈来愈急促。酒香就这样一路收拢——新酒出甑,《酒神曲》响起。“九月九,酿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从酒缸里面捞出来的那个湿哒哒醉醺醺的月亮,碾碎了,散落开,才是世上最动人的月光。

酿酒是时间的艺术。莫言以后,在高密做个酿酒师傅,或许值得炫耀一辈子。一辈子和粮食打交道,让生命慢慢发酵和浓缩,这种等待何尝不是一种幸运。蒸馏,是把自己的血肉骨头都打碎了,与酒融合成一体,剔除杂质。然而,这些只不过是我对“三十里红”的一些不切实际的遐想罢了。我在酒气中摇摇欲坠,极力维持一分警醒。我知道,这里是高密,但绝不是我理想国的高密。高密的酒,也绝不是我理想国的酒。现实世界的酒坊是什么样,我完全不敢想象。古老的工序经被打破,机器替代人类完成了更高效的运转。勾兑的酒精,在我的身体里作祟,那种陌生的暖意,让我说不清也道不明。但我宁愿相信,今夜的酒和那片神鬼莫测的高粱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粱酒里面应该藏有神性,可以沟通万物,直抵天庭。只是可惜,我们的粮食早已经失去了神的眷顾。我们以为可以像造物者一样,左右植物的属性,最终却被植物所嘲笑。风吹来,高粱纷纷躬身,表达对人类的悲悯。

nlc202309091139

饮酒要有下酒菜。蝗。蝗。蝗。三个字叠加在一块,才能完成我对这种生物意象的摹状。一瞬间,我能够想到的,是蝗虫云集而飞,遮天蔽日,唰唰而响。我在高密吃了一道下酒菜,就是油炸蚂蚱,若是给它起个菜名,可以是“飞黄腾达”,或是“天降大任”。褐色的蝗虫,被油炸出了一种酥红的质感,闪着油脂的光泽。众人坦然处之,分享,细细咀嚼。我总觉得,人们咽下的是一场又一场的灾荒。人类的饮食谱一定暗含着长久以来,天地与人的斗争关系。欲海如虫,诚惶诚恐。

《潍县志稿》记载:“乾隆三十九年,甲午、秋七月,大蝗,落地厚数尺,飞树上,巨干皆折断。”此外,莫言在小说《红蝗》中,有更传神丰富的描写。虫把所有的植物都啃噬了个干净,人该有多么绝望。恨到咬牙切齿,要反过来吃掉它们的血肉。然而,我还是很难把蝗虫定义为一种食物,比如百科中说,蝗虫,营养丰富,体内蛋白质含量占 73.5%,含有维生素 B1、维生 B2、胡萝卜素等多种维生素。焙干、研磨,用酒送服,治疗破伤风。如果没有人类,蝗虫一定是统治广袤土地的候选人。它们繁殖力强,生命力强,消化能力强。

为对抗蝗灾,人类选择了以暴制暴。鲜吃,盐煮,油炸。如果贮藏在囤瓮里,可以吃整个冬天和春天。在高密,人们还会制作一种蚂蚱酱,成功模糊了食材性状,且制作方法简单。将蚂蚱晒干,一层层码在鱼鳞坛子里即可。有这样的新闻报道,标题是“高密小伙在自家农田养殖蝗虫,实现创业梦”。小伙说:“这个东西比种庄稼效益高,但是必须要形成规模,形成规模才能赚钱。”河流两岸,一边是拼命种植高粱的莫言信奉者,一边是拼命养殖蝗虫的创业者,人们在这块魔性的土地上对决打擂,终于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用油炸蚂蚱下高粱酒,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心里的草叶膨胀着,生长与被啃噬之间,欲望得到了最好的解释。我们活着,大抵如此。

我想到,乱世人命贱如草,人肉未尝不可食。百科里其实可以这样写,人肉,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含有多种维生素。其实古人早有记载,《本草拾遗》说,人肉疗羸瘵。据说,古时候蝗虫吃净了粮食,就会有“人市”,易子而食并不是空穴来风的事情。朋友为我夹菜,说道,你再尝尝高密有名的猪肉吧,大名鼎鼎的黑猪肉。我一时想到了生剥罗汉的杀猪匠,我就食欲全无。我为什么始终对罗汉耿耿于怀?大概是因为,他这辈子的平庸,注定了他当不了主角,也当不了反派,只好求了个惊天动地的死法。我和他很像。

酒后,我在县城里四处闯荡,大声说粗鲁的话,抱怨生活之种种。黑夜应该滋生出的敬畏,全部泯灭成灰,构成了我对土地与世俗的侵略。城市微光,唯我独行。打一个饱嗝,高粱酒的香气里,所有的鬼魅都摇曳生姿。点绛唇的。眼儿媚的。仄平仄仄平平仄的。有那么一刻,我想要跪拜土地,以及大地上所有隐秘暗生的情欲。情欲如禾苗,从泥土中钻出来,每一个细胞都鲜亮饱满,转瞬就变得茁壮挺拔。一阵风,一阵雨,高粱穗就彻底红了,耳鬓厮磨起来。

借了这高粱酒,我突然想和爱的人表达些什么,一个电话都好。但是到后来,我连说话的欲望都湮灭了。肉欲变得比什么都美好,话语显得太过浅薄无力。我想到伸出花轿的三寸金莲,那红艳艳的鞋面,一针一针绣的花儿。我想到这个夜晚注定要无法睡眠,这些事物给了我多少美好的想象。就是这一晚,我丢失了月亮。丢失了所有羞耻的滋味。我把所有人生之附庸,都遗弃于荒野之中,任凭风吹雨打。

荒野之中有人站立起来。我看不清他的脸庞,正如同讳莫如深的爱欲,永远无法被言明。有一刻,我仿佛见到罗汉,他的眼睛里一片赤诚。他伫立彼岸,像一株燃烧的血高粱。火焰灼灼,烧出酒的味道。烧出血的味道。烧出未泯灭的人性。烧出它无法磨灭的金身。或许若干年以后,高密再没有农人种植高粱了,也没有酿酒的师傅传承手艺了。但是不要怕,时间是孤注一掷的。这时候,青杀口的野高粱,就兀自疯长起来。月光铺就大地,所有美好的词汇都消失,只剩下无边无际的生长。

我整晚都在遣词造句,却愈发词穷。我想替现代文明,对蛮荒表达一点诚恳的敬意。未曾想到,那些蛮荒早已经消隐了,藏在了更深远的历史中,成了血肉模糊的样子。它们一旦被揭露出来,将就会比虎豹财狼更可怕。

去往红高粱影视基地的途中,我使命般遇见了胶河。

他说,我们去胶河边上走走,这望过去好长好远的都是胶河。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不甚唏嘘,眼睛里填满了苦楚。此时此刻,偏要说它是河流,不如形容它是土沟更为恰当。

不是所有的河流都在流动。初春的胶河有些落寞,漫长无比的冬天,耗尽了它所有的力气。就这样随它而去吧,野草齐腰,枯黄泛白,铺满了整条河道,仿佛大地生出了密密的白发。大地上的事情太过漫长,那些厚厚的野草垫子,看似柔软温暖,却榨干了河道里的最后一丝水分,然后把所有的命运都托付给上天。初春的风又硬又冷,但是这些枯草枝却比风更加凛冽锋利。一片片草叶如刀子般被磨得霍霍响,闪着一道道刺眼的白光,风在河里转了弯,又默默回到岸边。又将是一年大旱,绵绵春雨何时归?

朋友说,这是他第五十次来红高粱影视基地了。但凡有远方的朋友来,大多要驱车来此。除此之外,我们似乎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五十次,也只不过是个概数罢了。生在高密,长在高密,这或许是一件注定要循环往复的故事。五十次,一百次,一千次。等待一茬茬的高粱红了酿成酒。等待一回回穿过这座虚无缥缈的城。虚土之上的土匪窝、衙门、婚房、酒坊等等,布景师的聪明才智发挥到了极致。一座影视城的建造,可以说是场景与场景的拼接,合理中又充斥着一种吊诡。它们不仅是拙劣材料的伪装,比如让木头看起来像石头,从另一方面来看,它们根本就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合理性。人生如戏,可把戏变成人生又何其之难。影视城的一间小屋里,一个眉目温柔的男人正在聚精会神地为高密泥塑上色。货架上同样造型的狮子泥塑,从小到大排列着,一些是成品,还有一些是半成品,等待着被填上一模一样的花色。他终日重复的工序,理应得到时间的嘉奖。我喜欢这种压抑的人性与苦闷,时间如坚硬的石头,太需要这样的人去慢慢打磨。

nlc202309091139

红高粱影视城里停着一台花轿。

高密文化博物馆里摆着一台花轿。

或许是心理投射的缘故——我用两个不同的字眼,要突出“摆”比“停”讲究些。但无论是多么刻意的摆放,皆是风华已逝的静物而已。仔细想来,如果偏要把《红高粱家族》物化,似乎除了有些妖魔化的高粱,以及产量极低的高粱酒,或许最适合展览的莫过于这花轿了。两台花轿模样相似,甚至有些难以辨别。物是人非,现在它们都是灰溜溜的,散发出粗粝的质感。我一想到花轿,就想到高粱地里的风流韵事,想到初尝云雨的不安与兴奋。我禁不住想到生殖崇拜,想到植物往往象征着生命的循环,比如人类会在田野里交合,是为了赋予农作物以蓬勃的生命力。如果说花是植物的性器官,人类用它来表达爱意何尝不是一种映照。大地往往有一种催生情欲的魔力。

我想到未来的某一天,花轿或许不复存在,高粱却独自红了。那些荷尔蒙分泌旺盛的男人,又该何去何从?我想到如此简陋的花轿,竟然也能进入到高密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如一叶孤舟逆流而上。不知道是哪些绝代风华的人,给了花轿以特殊的光环,还是这花轿,成了那些人孤注一掷的选择。在博物馆的大屏幕里,一会儿是姜文的脸,一会儿是朱亚文的脸。唢呐吹得声声响,转眼就到青杀口。结构上的对抗以及转折,都是作家安排好的。最原始的欲望开始作祟,那一天,不知道是她勾引了他,还是他勾引了她,这事情变得有些玄妙而未可知。而我从不以欲望为耻——如果未来还会有第三台花轿,我愿意做抬轿子的人。

但花轿终归会被遗忘,抬轿子的人也是一样。而我认为,遗忘是一种美德。我们只是把从虚无中来的事物,归还给虚无罢了。这是莫言的一个魔咒。他说有了高粱,就有了高粱。他说高粱酿做了酒,就有了高粱酒。他说要有这座城,就有了这座荒芜缥缈的城。朋友说,东北乡的文化不如东南乡。他就是东南乡出生的娃呀。如果东南乡再出一个莫言似的人物呢?我暗自想象,如果他选择种下的不再是高粱了,而是土豆,那么高密的大地上就会种满了土豆。土豆和高粱遥相呼应,也是一种盛景。

离开影视基地,又到平安庄旧村。去往河边,就要攀上土坡。他指着一条浅沟说,那也是胶河。这附近不远,大概就是胶河民宿。村口指示牌上,唯一的红色五角星亮了。箭头指向土黄色的小院子——里面有间土坯房,就是“莫言旧居”。小路入村,比肩有两排街灯,灯面上贴着红色剪纸小人,源自《蛙》的封面。如果晚上点亮街灯,这些小人会活过来吧,跳下来,排着队,嘻嘻哈哈穿过村落。土坡下,有不少摆摊的村妇,售卖高密菜刀、高密泥塑、高密剪纸、红高粱扫帚之类。除此之外,这里和平常的小摊一样,什么都卖点,但几乎什么也没人买。他们都是莫言的邻里,或者是邻居的后人。我想通过他们的面相,看到东北乡人所有荒诞与魔幻的哲学。但是他们不说话,就像高密泥塑一般。村庄渲染着黄土的颜色,连村里的人也像是黄土捏的。他们环绕分布,守护着一个小小的院落,眼睛眨都不眨一下。

以前,我去过老舍的丹柿小院,以及巴金的上海洋楼,莫言旧居与之形成了巨大反差。黄土色上点着朵朵红——门上贴着春联,门旁挂了灯笼,门梁还悬挂有“新春全家福”五个字,墙上贴着三张“福”。这些“红”还没有丝毫褪色的迹象,但是谁贴的不得而知。莫言本人?他的故人?或是旅游局的工作人员?屋顶的红瓦看起来是新的,叠落齐整,大抵是修葺过。屋外的窗台上,摆着些许干瘪的黄玉米,一些刻意的装饰物罢了。似乎是有人竭力要把院子摆置成还有人生活的样子,或者他们是要把莫言所有的旧事都封存在这里,给活着的人以慰藉。他在这里度过童年,并结婚生子。他的床上还铺着草席,席子也像崭新的。泥墙上挂着钟——然而离开以后,我始终记不得那钟是否有走动。这件事情透露出一丝诡谲。

莫言旧居门口,支着一个小书摊。据说,这里常年有个小书摊。书摊旁的老妇人,穿着枣红色的棉外套,头上包裹着一条柠檬黄的围巾。好鲜亮的围巾,和村子的氛围格格不入。她回头冲我们淡然地微笑,露出一排小小的牙齿。她的笑容有些似曾相识的味道,仔细想来,竟然和莫言的神情如出一辙。他们都长着相似的鼻子。而且,她只卖莫言的书,几个版本都有。我没有询问售价,身上有一本《红高粱家族》足矣。她不说话,但眼睛里闪烁着某种期待。她看了看我们,见我们无动于衷,转而望向天空。那片天空瓦蓝瓦蓝的,没有一片云彩。那是我无比陌生的一片天,四四方方的,笼罩在莫言旧居的院子上,蓝得有些虚伪。时间一点点回溯,仿佛这里的人都活在了莫言的儿时里,成了那些面目清晰的乡人。这片土地,成功被一个文学家剥夺了,并无限地创造了。苍穹之下,绰绰约约的莫过于他的影子。即便他背井离乡,依旧有那么多人活着,又仿佛活在故事里。除此之外,他还能留下多少真实的回忆?人类理应是善忘的动物。

桥,是青纱桥;房,是土坯房。站在枯竭的胶河边上,我的内心无限苍凉。初春的高粱还无迹可寻,而我只不过是一个远道而来的慕名者,戚戚然不知道在期待些什么。

世界是一座桥,走过去,不要在上面盖房子。

责任编辑 包倬

篇5:春天的思想散文

春天曾凭借执着的意志和坚毅的精神,冲破寒冬的长期羁绊,播种,发芽,成长,开花,执着地让大地充满温暖,让生命充满绿色的生机,让人间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芬芳。但是,她毫不留恋,完成了历史的使命,她就要走,依然是那么执着。

她从来不占据空位,从来不素食裹餐。

篇6:春天的思想散文

江苏省昆山市新镇幼儿园 顾芳芳 邮编:215337

一、活动背景:

春天是一个汇聚各种美丽元素的季节。每年的春天总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当春天悄悄的走进校园,没能躲过孩子们敏锐的眼睛。当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告诉我他们的发现时,我们开始了春天的主题活动。《春天的色彩》是一首语言简练优美、内容浅显易懂的散文诗。这首散文诗意境优美,为孩子带来语言美。通过优美的语言为孩子们呈现了一幅幅色彩的画面,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能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选取《春天的色彩》这篇文学作品开展活动,旨在通过色彩这个很小的点,引导幼儿运用看看、讲讲、编编的方式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春天的色彩,立足将春天的各种美丽色彩以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二、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感受春天的色彩美,萌发热爱春天的情感。2.在说说、编编、讲讲中大胆表现对春天色彩的感受。

3.学习创编,能根据春天里事物的特征仿编诗句,体验创编的乐趣。

三、活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受散文诗的优美,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学习词语“嫩嫩的、甜甜的、跳跳的”,诗句“春天是嫩嫩的绿色,春天是甜甜的红色,春天是跳跳的白色。”

四、活动准备:

《春天的色彩》课件、操作卡、各种颜色的花、动物等小图片若干。

五、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课件)是谁呀?怎么漆黑一片呢?小熊在干什么?它睡在哪里呢,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散文,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听完我们就知道了。

(评析:开始在一片漆黑中,出现若隐若现小熊睡觉的情景,让幼儿观察是谁,猜想在哪里睡觉,给幼儿一种新鲜的、动态的感官刺激,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

1.幼儿完整欣赏散文,初步感知散文内容。(演示课件)师:小熊谁在哪里呀?树洞里黑黑的,小熊在树洞里睡了一个冬天。谁把小熊惊醒了呀?春天来了,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呢?小熊是怎么想的?春天是黑色的吗?谁告诉了小熊?春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好听的散文《春天的色彩》。

(评析:孩子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 多媒体课件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欣赏散文诗的过程中,借助课件的使用,随着春雷声音和文字的出现,实现场景切换,镜头从树洞内小熊睡觉推进到整个树洞的画面,让幼儿通过情境感悟到原来小熊是在树洞里睡觉,再切换到树洞外小熊出来的场景,真切感知春天嫩嫩的绿色、甜甜的红色、跳跳的白色,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同时也使幼儿感受到了春天的色彩美,萌发幼儿热爱春天的情感)

2.第二次欣赏散文,运用图示理解散文内容,感知春天的色彩美。

师:谁告诉了小熊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它们是怎么说的?(根据幼儿回答出示课件)小草是怎么说的?小草为什么说春天是嫩嫩的绿色呢?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大地一片绿色,所以小草说春天是嫩嫩的绿色。让我们和小草一起来告诉小熊吧。(引导幼儿用作品中的语言表述)草莓是怎么告诉小熊的?草莓为什么说春天是甜甜的红色呢? 草莓是甜甜的,红红的,所以草莓告诉小熊春天是甜甜的红色。草莓是怎么说的呀?(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话讲述)

小白兔又是怎么说的呢?为什么小白兔说春天是跳跳的白色呢?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白兔也蹦蹦跳跳地出来了,所以小白兔告诉小熊春天是„„(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话接下去说)3.引导幼儿结合图示,朗诵散文。

师:小朋友这首散文好听吗?现在,让我们看着图一起来朗诵这首好听的散文吧。教师带领小朋友边看图示边朗诵散文。

(评析:在回顾每一句诗句时,教师有顺序的将图片、词语串联起来,借助图文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内化词句,帮助幼儿掌握散文诗的内容,方便幼儿学念,使幼儿在学习散文诗的过程中,始终注意力集中,推动活动顺利开展。)

(三)引导幼儿创编诗句。1.集体仿编。

师:小熊知道了,原来春天是嫩嫩的绿色,甜甜的红色,跳跳的白色。春天还有什么色彩呢?还有谁会告诉小熊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呢?(引导幼儿说一说)

点击课件出示紫藤花:这是什么花,什么颜色的?它长得什么样子?紫藤花也来告诉小熊,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呢?(引导幼儿进行仿编)

点击课件出示油菜花:看,谁也来告诉小熊了呀?油菜花是什么颜色的,围起来有什么味道?油菜花会怎么告诉小熊呢?

引导幼儿将创编的诗句串联起来完整朗诵。

师:刚才小朋友讲得真好,我们一起把它编进散文诗里去吧。

(评析:通过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它们的特征,并尝试仿照散文诗中句子讲述,使幼儿初步了解了仿编的方法,为下面独立进行仿编做好了铺垫。)2.个别仿编。

师:刚才我们把紫藤花、油菜花编进了散文诗,原来,春天还有许多美丽的色彩。还有许多朋友也都想告诉小熊春天是什么颜色的。请小朋友看看是谁,然后请你们把他们也编进散文诗,告诉小熊春天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自由的选择图片,并尝试仿编,教师指导。

交流分享,请个别小朋友幼儿讲述:谁愿意把你编的诗句告诉大家。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编的诗句。

(评析:教师为幼儿准备充足的图片,能满足每一个孩子进行仿编的需求。在幼儿仿编的过程中,既增进了幼儿对春天色彩的认识,同时也在幼儿根据春天里事物的特征仿编诗句过程中,体验创编的乐趣。在熟悉了句型后给幼儿更多的选择机会(多种春天事物的图片),同伴合作,两两互助将手中的图片按照事物自己的特征进行仿编。)

(四)活动结束,寻找春天的色彩。

师:这么多的朋友告诉小熊春天有那么多的色彩,小熊激动的叫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春天原来是五彩缤纷的。小朋友你还知道春天有哪些色彩呢?现在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一找春天还有哪些色彩,用我们的画笔把它画下来,再来告诉小熊。

(评析:通过让幼儿寻找春天的色彩,调动幼儿身体各个感官参与活动,进一步激发活动的兴趣,拓展幼儿的经验。通过以绘画来表现春天的色彩,将一些空间、时间给孩子们,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地去发现去发展。)

附散文:春天的色彩

一声春雷惊醒了正在冬眠的小熊。小熊在黑黑的树洞里睡了一个冬天。小熊想:过了一个黑色的冬天,春天来了。春天是黑色的吗?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呢? 小草告诉小熊:“春天是嫩嫩的绿色。” 草莓告诉小熊:“春天是甜甜的红色。” 小白兔告诉小熊:“春天是跳跣的白色。”

篇7:春天,花雨的散文

下雨了,滴答答落了一窗。站在天台,看着雨滴落在地面,盛开出一朵朵灿烂无比的伞花,游动在春天交织的日子,那一刻,我坚信每个盛开的花下一定有个美丽幸福的人家。

楼下阿姨家的院子,几株零散的广玉兰伸出枝条,一吐出洁白的花蕾,放肆的春雨狂吻着秀丽的花姿,在风中摇曳的姿态更看的出两情相悦的默契,春天是谱写花的季节,雨是描绘花的容颜,而我却是它最忠实的看客。

邻家的兰也开出几朵绿色的`花,隔烟相赏,却变成我家的幽香,只是太过于贪婪地想全部的霸占,却忘记了原来很多景色只需要远远的欣赏,就像前天赏过的梅花,当真正走近的时刻,却容易打扰她的芬芳,我又为什么学不到去欣赏?

前几日的艳阳高照,这几日经过春雨的洗礼,樱桃树、桃花树都泛出了绿芽,今天早上开花了。洁白的花蕊,粉红的花瓣,像一团粉色的烟云,笼罩着整个院落。偶有蜜蜂忙碌的身影在花丛中穿梭,还有小鸟来凑热闹,轻轻落在树枝上,一起飞,震落片片飞红,煞是好看。

春天,在不经意间,如期而至,用苍翠的葱盈点缀季节,在枝头繁荣。微冷的雨润泽大地,无休止的落,如烟,似雾。都说秋是一个感伤的季节,而春,则是一曲忧伤的华尔兹。静静的听,不要舞动。

伫足路口,寂寞如潮,翻涌在体内每处角落。潮汐更迭的往事,如歌如泣,于心中进行。从不注意春天变化的我,竟,触景生情。车轮辗压的枯魂,叶片叠加的痛楚,在路边凄清横躺……它们终是逃不掉更替的命运。这春,雾浓如稠,渲染大地,霉变了心情。曾经,有那么一个人,可以让自己爱得欲罢不能。哪怕,流泪,亦是一种幸福。就这样,傻傻的守候,甘心情愿。

等待的爱,是一场美丽的花期。终会枯萎,终会凋谢。由不得你心有不甘。在凉薄的时光里,摊开自己的手心,细数掌纹,除了空洞,无限苍凉。

一直相信,自己还是个单纯的孩子。然,心为何苍老得如此急切?尘烟里的故事,历经无数的心酸曲折,宛若缥缈的流云,无处安生。

过去,为他落泪,尽管感伤,却有信仰。如今,流泪是一种奢侈。我始终都在练习微笑,终于变成不敢哭的人。永远不会有人知道,躲藏微笑背后是堆积如山的悲怆。

一直渴求,拥有一个怀抱,温暖的怀抱。所以,停不住自己仓促的脚步,跋涉在情感的路上,于世觅寻。

听说,年纪俞年长,孤独感俞强。如今,切身所感这种孤独的茫然。静看四季轮回,日子无情流逝,感慨万物变迁,心,无处安放。

多想去一个荒凉的地方,止足,伫立。观望陌生的风景,熏陶破碎的梦想,然后,让生命重新启航。漫漫人生,有天醒来,走向镜前,巍巍坐下,突然发觉已满脸褶皱,眼睛浑浊模糊,一双松弛失去弹性且长满老人斑的手……也许,这就是岁月的洗礼。生命,不过如此。

尽管练就得心如止水,可是,在这个雨天心潮湿了一地。回想相知的日子,回想今天的陌生,没有人能懂,心的囚禁承受着难以名状的折磨。而我,何其清楚。原来只要心有距离的人,无论原来多么熟悉,也会慢慢变得疏远。

天空飘落的雨花,纷纷扬扬,朦胧一片。静默在雨中,看着大把大把的雨飘洒着,带着春天的气息,带着春雨的绵绵无期。我知道,走过平凡与繁华的时光,沐浴过春华秋实的洗礼,一切都不再重要了!

篇8:春天的思想散文

雷切尔•卡森是美国最为著名的生态文学家, 其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位普通农民家庭, 自幼在母亲的熏陶培养下对大自然以及所有生命均充满了爱心。于1929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女子学院后, 雷切尔•卡森继续攻读考取了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的研究生, 主修海洋生物学并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中途由于其父亲的去世而不得不放弃博士学位的攻读, 之后凭借自身卓越的文学造诣而就职于渔业管理局。1941年, 她创作了第一步著作《海风的下面》 (主要描述海洋生物) , 不久后在渔业管理局晋升为出版物主编, 通过保障经济条件后 (1952年) , 雷切尔•卡森得以有充足的时间潜心著作《海洋的边缘》, 该著作在1955年完成且一度成为那时期的畅销书, 与此同时, 该著作还被改编成纪录片电影, 获得了一致好评。雷切尔•卡森在1957年被检查出患有乳腺癌, 此后, 她便将自身所有的精力倾注于当时日益严峻的杀虫剂滥用问题。在日后的不多时日里, 雷切尔•卡森凭借顽强的意志力以及浓厚的责任心完成了其最后一部著作, 即《寂静的春天》, 今天已经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寂静的春天》中她指出世界范围内癌症病患比例的大幅上升与农药的使用密不可分, 因此她极力反对滥用杀虫剂等化学物质, 倡导使用生态上更安全的方法来控制农业虫害, 并提供了各种各样替代化学农药祛除虫害和杂草的方法。

二、雷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的中心思想

随着《寂静的春天》被多种报纸以及杂志转载, 其走出美国而向欧洲以及全世界普及, 两年内该著作便有几十种语言译本, 热销于全世界各个地区。

该著作也引起美国全民性大讨论, 使得各种力量均参与其中, 主要分为两个派别:一方面, 对著作的支持与赞美。学院卢•芒福德主席在致辞中对蕾切尔•卡森的评价是这样的:雷切尔•卡森是一位庄重文风的文学家与科学家, 其以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科学的道德感情通过著作《寂静的春天》而让我们的自然意识以及生命意识被激发了出来, 如果没有雷切尔•卡森所著作的《寂静的春天》, 我们将无法意识到因自身的目光短浅而毁掉的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由此可以看出, 雷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帮助人们树立起对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保护意识, 肯定了杀虫剂的滥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事实。随后, 各种生态学研究机构以及环保组织等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现。另一方面, 一些药物企业以及化工企业均对雷切尔•卡森所著作的《寂静的春天》产生了强烈抗议, 强烈指责雷切尔•卡森是极端主义分子, 甚至对雷切尔•卡森本人发起谩骂、指责与攻击, 这让人们不由得想起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时引起的反对派的发难。

平心而论, 雷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中想表达的中心思想, 只是要求人们在应用高新科技产品的时候, 需要注意其副作用, 尤其是对人们生命健康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危害, 其本身不具有政治倾向, 也未专门针对相关企业。1963年, 林肯通过组织专门小组调查书中的结论, 最后证实农药对自然环境的危害是潜在性的, 是确实存在的, 并且具有一定的严重性, 由此证明了雷切尔•卡森向世人提出的警告是正确的。

三、《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思想所体现的现实价值

通过雷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中所阐述的生态思想, 我们可以了解到, 人们大肆向自然投放大量化学药物以及试剂等, 是一种错误且狭隘的自然观念, 完全没有遵照动植物的生存意愿而将对自己没有益处的动植物判为死刑, 但这种行为会产生一系列负面作用, 从而出现恶性循环, 最终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物质等遭到破坏, 甚至将人类推向死亡的边缘。

因此, 当下, 人们需要重视化学物质对环境所存在的危害, 要意识到环境是需要保护的对象, 意识到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且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同时必须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万物的大系统中, 进而树立环保意识以及生态危机意识, 通过改善、提升科学技术水平以及控制化学物质的排放量与投放量, 从而有效降低化学物质对人类生命健康以及自然资源的破坏程度。

结束语

雷切尔•卡森以她的小说《寂静的春天》引发了美国以至于全世界的环境保护事业。上文就《寂静的春天》中作家的几点生态思想进行了分析与介绍, 同时, 将《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思想所体现的现实价值进行了综合阐述, 希望能够激发我们的生命意识和自然意识, 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摘要:雷切尔·卡森的代表作《寂静的春天》发表于1962年, 现已被公认为生态文学批评的经典作品。雷切尔·卡森是想通过《寂静的春天》这部作品, 给世人以讽刺意义, 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 人类的某些活动, 已经给我们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以及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雷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生态思想

参考文献

[1]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

[2]陶久胜.体验自然的伤残, 呼吁整体的和谐——哈代自然诗歌生态思想揭示[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5) .

[3]张溢木.人本与德性的交替:古希腊经济伦理思想主要特征——以古希腊两部史诗为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

[4]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M].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上一篇:春回大地小学六年级作文精选500字下一篇:美丽自己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