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文教学总结

2024-04-20

二语文教学总结(精选8篇)

篇1:二语文教学总结

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018第二学期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16—2016第二学期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一期来的辛勤劳动,我们走过了一个充实而又有意义的学期;期末临近,回顾一学期的探索与尝试,酸甜苦辣样样都有。

在这一学期里,我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认真地批改作业、讲评作业,督促学生及时更正错题,做好课后答疑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 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现在,我对这个学期的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钻研教材,掌握新的教学理念。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由于经验尚浅,如何才能上好课我还处在摸索阶段。在

每次上课前,我都坚持提前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参考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语言文字和结构入手,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体现语文工具性特性。

这个学期开始,在语文教研组的带领下,同年级的老师开始了集体备课。能够和有经验的教师一起备课,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在备课时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同级老师共同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理解编者意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后来我发现,经过集体备课的课堂,往往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学生 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在下个学期,我要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取经,从集体智慧中吸取营养,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研究教学方法,努力呈现不一样的课堂

由于我平时与学生的关系比较亲密,课堂上呈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也就是说,要切实地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老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为此,我仔细研究学生心理,尽量把握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比如,我十分注重新课的导入,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

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新颖的导入,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自己精心制作课件,或在网上搜索优秀的资源,为的就是能够迎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创设教学情境,把课文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增强趣味性,更好地发挥感染作用。

当然,我还有很多做得不够的地方。比如朗读指导不到位,没有由点及面地顾全所有学生,导致有的学生一节课下来没有开口读过课文。又比如没有很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有的时候太心急,总担心学生理解不了,所有很多时候都干脆由自己说出来了,无形中剥夺了许多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

三、识字写字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

二年级是识字写字教学仍然是教学重点。我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识字。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例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卡片识字,猜谜识字等方法,并采用了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首先借助拼音识字、去掉拼音识字、带生字进课文、读短文识字。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识字规律。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为阅读扫除障碍。

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在低年级阶段形成的。《小学语文新课标》 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基础。”在这一学期我加强了学生的写字指导。首先,我让学生在写字时做到“三”个一,并及时纠正学生不良姿势,其次讲究习字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一看二临三比较。“看”指仔细观察字的间架结构、书写位置;“临”指照范写临幕,“比较”是指比一比与范字的差异、学会评价。通过以上训练本班学生的书写较之以前有很

大进步。有几个学生,把他们前半期和后半期的作业相比较,简直像两个人写出来的!为了展示学习成果,我还挑选出整齐美观的作业进行展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认真书写的积极性。

篇2:二语文教学总结

一、抓好重头戏--字词教学。

字词教学中,我把字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理解字的意思,再大量地进行扩词训练(遇到要上新课了,学生的回家作业就是预习新课,并把每一个生字查字典),我精心挑选,给每个生字组二到三个学生能够理解的常用词语,并且,我还要时常去抽查,利用教材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对于那些难以记住的生字,我就从字形特点,帮助学生巧妙地去记住它。比如:学生在学习“民族”的“族”和“旅行”的“旅”这两个字时,因为这两个字形很近,学生就经常把这两个字要读错,写错,我就从字面上找特点,“民族”的“族”,我告诉学生,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是人人大方,这个字,学生就很容易记住了,全班51个学生,没有一个写错的;而“旅行”的“旅”,我告诉学生:旅行的地方一般都是很美丽的地方,旅客边走边看,所以,这个字的右上是一个人,右下就像是那个人在走。这样,这两个字形比较相近的字,学生不仅能轻松地区分,而且能牢牢地记住了字形。

二、抓住文本,精雕细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听说能力。我一贯坚持,教材所选用的文本,肯定有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地方。所以,我通常抓住文本,让学生反复进行诵读,在诵读中进行质疑、体会、领悟,在诵读中,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得以发展,语文素养得以提高。我们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很幸运,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因此,我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经常找来一些与文本相适合的资料,进行适当的课外延伸,做好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的桥梁作用。

三、学生的作业量,尽可能做到精细而灵活。我对学生的要求是;,《课堂作业》和《生字抄写本》,我们必须要一字不差认真做好(抄写生字是抄写一个空开一个),回家作业出了把课文读熟以外,就是课外阅读了,但是星期六和星期天,除了阅读外,必须要听写30个比较容易错的或比较难以记住的词语。所以,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比较快乐。

一学期下来,我们班的孩子们,他们在校学得不错,课外书也看得比较多了。但是,新课程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自己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去钻研,才有能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篇3:二语文教学总结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本次高端论坛的专题报告中感慨:语文教学既丰富又复杂。的确, 没有哪一门学科像语文这样不断地被社会所关注, 甚至被诟病。我们应该认真地反思一下个中缘由。

说语文教学复杂, 主要是长期以来语文课程内容缺少国家层面的界定, 没有一个可以执行的共同标准 (事实上语文课程内容也难有一个共同标准) , 使得语文教学教什么模糊不清。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编纂《蒙学课本》, 开创了中国人自编母语教科书之始。100多年来, 语文教学还是基于教科书的层面来思考教学内容的选择。我国现代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 如朱自清、夏丏尊、黎锦熙、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辛安亭等, 对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与见解, 中小学语文教学一直自觉或不自觉地贯彻着他们的语文教育思想。当前这个时代, 不同的研究领域, 学者们往往从自己专业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 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要求。研究儿童文学的学者认为语文教科书应按照儿童文学来编排, 研究古典文学的学者认为儿童文学没有什么诵记价值, 语言学家又往往偏向于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发展规律……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课程内容往往停留于个人的认识与体验的层面, 没有根本性的突破。对语文课程内容的研究怎么能够做到守中持正, 辩证地思考问题、认识问题, 形成共识, 大概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语文作为母语, 是学校教育的一门最重要的学科, 也是意识形态较强的一门学科, 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较强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 培育他们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感,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他们具有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的语文能力, 是社会转型时期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二、厘清语文课程概念, 明确语文课程形态

开始于21世纪初的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表现在, 思想解放了, 大家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各种学术观点互相交流, 学术成果异彩纷呈, 小学语文名师辈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些概念, 如语文课程、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素养、工具性、人文性、三维目标、合作探究等等, 经常见于各种报纸、杂志, 闻于老师们的言谈中。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推进, 对一些基本概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厘清概念的内涵及概念间的联系, 不仅知其然, 还能知其所以然。基本概念清楚了, 能够更好地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教学改革方向明确, 就不会走或少走弯路。现在很多学校重视教育科研, 需要清楚哪些是学者研究的范畴, 哪些是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取长补短, 形成合力。

例如, 大家经常谈到语文课程, 对这一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我的理解是, 语文课程是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统整, 其本质在教学内容。从语文课程实施的纵向层面来看, 主要有四种课程形态:标准课程、文本课程、实施课程和实验课程。

所谓“标准课程”, 属于国家层面的宏观课程, 由政府部门制订、颁布, 比如, 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等。当前社会上一些人认为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不如以前了。这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 我想, 其中的一个因素应是“标准课程”的问题。我做过研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小学生, 学习语文的课时数, 比现在小学、初中加起来还要多。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 如果没有一定的课时保证, 母语教学质量怎么能提高呢?现在地方与学校课程占了学校课时数的近20%, 而实施地方与学校课程的实效性却不大。很多学校让学生背《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 作为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来实施, 这些内容本身含有一定的糟粕, 如果不加选择地让儿童接受, 势必会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带来负面影响。

什么是文本课程?课程专家陈侠认为, “按照一般的理解, 课程一词指的是学校教学内容。”“学校教学内容”实际上指的是教科书内容, 即文本课程。文本课程是依据标准课程, 借鉴课程改革的理论成果和教学实践经验, 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将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等方面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 作系统的安排, 其载体就是供中小学校开展教学活动使用的教科书。文本课程是对标准课程的贯彻落实, 是标准课程显性的、直接的表现形式。文本课程的研究、开发主要是集团行为, 是团队智慧的凝合, 有时候变成国家行为, 用国家的资源来进行文本课程的研究、开发, 一般来说, 个人很难承担文本课程的开发任务。

“实施课程”是教师以教科书为依托, 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 对教科书内容进行选择、组织与重构, 并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策略, 在课堂上将重组后的课程内容传递给学生。主要包括“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方面, 是师生在课堂上实践的课程。

在这里需要明确的是, 实施课程与文本课程是两个不同的课程形态, 不能把两个课程等同看待。我们探讨语文教学教什么这个问题, 实际上有两个层面:一个是从标准课程的层面谈, 另一个是基于文本课程的层面谈。此次论坛大家主要还是从第二个层面来谈语文教学教什么, 探讨的是“实施课程”。将要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 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应认真钻研教材,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实际上是鼓励教师们加强实施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实验课程”是优秀教师或团队根据一定的条件、可以运用的课程资源, 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以理论为支撑, 探讨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操作策略和一般规律, 以期获得新的理论观点。实验课程带有一定的地域特征, 在一定的范围内实施。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我国的小学语文“实验课程”类型多样, 呈现出了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态势。有广东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教学实验, 江苏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实验, 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教授的童话体作文和“素描”作文教学实验, 内蒙古丁培忠老师的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 黑龙江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实验, 山东烟台的小学语文“双轨”教学整体改革实验, 以及多样综合的识字教学改革实验, 等等。可以说, 这些教学改革实验对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

但是, 课程改革十年来, 一些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颇具影响、成效显著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突然沉寂下来。这些教学实验没有能够审时度势, 借着课程改革的东风, 进一步调整、完善与发展, 把实验开展下去, 推广开来, 没有能够让实验成果更好地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服务, 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服务。形成这样的一种局面, 很令我们遗憾, 更多的是让我们感到惋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已经正式颁布实施,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已经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基础教育, 新的人才培养方式, 新的课程观、教材观。

这次论坛, 大家对“语文教学教什么”这个专题高度关注, 参与讨论的人数较多。语文教学教什么, 实际上是学生语文学习学什么的问题。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是一个统一体。研究、思考这些问题, 可以各司其职。从标准课程内容的层面来思考语文教学教什么, 难度很大, 不容易做, 可以把这些问题留给学者们、专家们去研究。对文本课程, 我们是可以思考的, 也应该认真研究, 更好地变为实施课程。教科书是学校教育、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凭借和载体, 很多老师对教科书的期望很高, 忠实于教科书。教科书要能够方便老师的教, 有利于学生的学, 不要让老师们面对教科书产生困惑, 有疲惫感。大多数老师是将教学作为一个日常化的工作, 作为一个职业, 而不是事业, 不要给老师们在理解、把握教科书上增加过多的负担。

当前, 我们国家需要有一套高质量的、能体现国家意志、促进学生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语文教科书。我认为, 可以通过教科书的使用, 达到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三、选择语文教学内容考虑的基本因素

基于教科书的教学一直是学校教学的主要类型。这种教学类型是将教科书作为实施课程的主要凭借, 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教育过程》的作者、美国课程专家布鲁纳在该书的引论中指出, 美国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我们将要教些什么?达到什么目的?”这些只有专家才关心的问题给予高度关注, 反映出这个时代社会对教育质量和智育目标的关切。因此, 现阶段研究、探讨语文教学教什么、为学生提供什么有价值的内容, 这些内容怎样有效地被学生所接受, 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基于教科书来选择、组织与重构教学内容, 需要考虑教科书、教学对象、教学环境、课程标准、课程计划和教学风格或习惯等因素的关联。核心因素是语文教科书, 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是主要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计划、教师的教学风格或习惯是次要因素。为实现课程目标、要求, 以教科书为载体, 符合儿童的学习状况与认知水平, 根据教学环境与课程资源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 是教学活动开展前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就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说, 教学一篇课文, 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是什么, 已有的知识储备有哪些, 生活经验有多少, 家庭、社会背景怎么样, 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容易发生错误的有什么, 需要重点提升的是什么, 等等, 做到因材施教。

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 还要学会舍得。我们应该有过这样的体会:在研读一篇课文时, 往往有许多目标需要达成。如何取舍?在目标定位不好把握的情况下, 可以按照教科书的单元导语、课后练习题和语文园地中相关栏目的提示等来确定目标。比如《穷人》一课, 描写人物的方法很多, 可以把目标定位在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 如果学生能够自己读懂的内容, 或者是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学会的内容, 可以不教或者少教。有的内容可以放一放, 待以后再理解、掌握。

我们经常谈到“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 多年来这一理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很好地体现, 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上, “走教案”、教师牵着学生学的现象仍然存在。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把握不到位, 造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内容发生偏差, 或者缺少某个方面的考量。当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体验超出了预设的范围时, 教师难以顺着学情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重新组织教学活动, 依然按照事先的预设来进行教学。有时候, 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的学习体验, 也是语文课上得精彩的契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对课堂教学的调控、驾驭能力, 做到心中有数, 触类旁通。

语文教学要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要重视对文本的解读。读懂、读透文本是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前提。读懂, 就是能正确理解文本内涵, 准确了解语言表达上的特色。如《人物描写一组》中“临死前的严监生”, 这个片段描写的是严监生临死前大侄子、二侄子、奶妈、赵氏对他伸出“两个指头”意思的猜测及严监生的反应。大侄子、二侄子是严监生的“诸亲六眷”, 首先想到与严监生密切相关的不外乎亲人、财产, 用“问道”说明还不够肯定, 侄子毕竟不是严临生的子女, 不十分了解也在情理之中;奶妈是“诸亲六眷”之外的人,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舅爷为大的习俗, 她认为, 在婚庆、丧葬等重大场合, 舅爷应该到场, 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舅爷做主, 用“插口道”说明奶妈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赵氏作为严临生的继室, 与他朝夕相处, 当然对他十分了解, “走近上前道”, 连续两个动作说明肯定知道是什么意思。“问道”“插口道”“走近上前道”用词不同, 表明说话的语气也各不相同, 这与他们四个人的身份非常吻合。而作者对每次猜测后严监生不同的神态、动作的描写, 把这个人物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读透, 就是能准确把握重点、难点, 能深入浅出, 化难为易。研读文本要注意克服浮躁情绪和急功近利的思想, 防止走极端, 近年来在解读文本时走极端的例子还为数不少。

课改以来, 十分强调“学”, 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我们能否考虑一下“教”的问题?“教, 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互动交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个人的性格、经验、学识、教学技能等, 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两个方面, 只强调学生的学, 不考虑教师的教学风格或习惯, 有悖于唯物辩证法, 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这里还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观摩公开课、示范课后, 应该清楚这节课的特色在什么地方, 有什么不足, 有哪些值得学习并切合自身条件能够学得了的优点, 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

四、如何从语文教学的复杂性中走出来

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认为, 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是一个整体, 不可分割。我很赞同这样的观点。语文教学从复杂性中走出来, 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抓住四个关键性的概念:理解、运用、积累、习惯, 力争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清清楚楚一条线。

理解, 首先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情感, 把握文本的主旨, 再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 体会语言文字是怎么组织运用的。用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的话来理解, 就是要“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

运用, 不仅是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 课堂上动动笔、写一写只是运用的一方面;把阅读获得的一些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的自主阅读中去, 是运用;运用语文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其他学科, 也是运用, 等等。

积累, 一个重要的目标是传承文化, 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 还包括世界的优秀文化。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认为,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不仅是汉文化, 还包括少数民族的文化。

习惯, 是一种养成教育, 不是一下就能培养起来的, 教师要做有心人, 一点一滴要求, 循序渐进提高。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用。

五、如何防止语文教学再次走偏

自独立设科100多年来, 由于缺少“语文学”层面的理论指导, 语文学科在工具性、思想性、文化性、人文性、综合性等之间左右摇摆, 反反复复, 教学改革走的是一条不断走偏、纠偏的路子。大家对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的得与失谈得很多, 思考得也很深刻。还有一个问题也许没有谈到, 即文体问题。课改十年来, 小学语文教学文体意识淡薄。不管是记叙文、神话故事、童话故事、小说……学生学完课文之后不清楚文本中的人物哪些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 哪些是虚构的。不少老师缺少对文体的一个初步认识, 不管什么文体, 不管什么内容, 往往把文本的主旨归结为一个字———爱, 这种导向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篇4:二语文教学总结

【中图分类号】R656.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688-011病例资料

性别:男217,女163; 溃疡部位:十二指肠球部153,胃窦138,胃大弯89;溃疡大小:0.2cm-1cm 89,1cm-2cm152,2cm-4cm 74,4cm-5cm 45;单发270,多发110;年龄:12岁-25岁125,26岁-35岁 147 ,36岁-45岁 93,46岁-55岁 46,55岁以上 28;出血 174;无出血 206; 疼痛 317,无痛 63;反酸 197;便秘 173;Hp+ 380;腹胀 199;贫血186;食道炎 117。

2治疗方法

分组方法:随机分组

治疗组第一阶段:抗Hp 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丽珠得乐 1-2W,第二阶段:奥美拉唑/丽珠得乐+金双歧/乳酶生 3-5W。

对照组第一阶段:抗Hp 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丽珠得乐 1-2W,第二阶段:奥美拉唑/丽珠得乐3-5W。

治愈标准:

3治疗结果

采用大便染色检查收集二阶段治疗前后有益菌种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致病菌大肠杆菌、消化链球菌的检出例数,选取第二阶段治疗前后细菌检出例数进行统计学处理。

P≤0.01

4经验总结

4.1文献报道抗幽门螺治疗的同时常使胃肠道正常菌群丧失殆尽,非消化道常生菌增多,治疗后大肠埃希氏菌、消化链球菌、赛氏葡萄球菌、普氏梭杆菌、肺炎致病性链球菌群、产气真杆菌等对庆大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噻肟钠、特美丁等药耐药率不同程度的升高(部分P值<0.05);有3例患者治疗后出现大量耐药金葡菌生长,其中2例金葡菌对所有抗生素耐药;1例治疗后出现肺炎克雷伯氏菌生长,呈多重耐药。治疗后超广谱B一内酰氨酶阳性的消化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赛氏葡萄球菌、普氏梭杆菌、肺炎致病性链球菌群等分别增加了26.2% 、33.3% 、28.6% 、35.3% 、28.6%显示,肠道中原先无某种耐药菌株,由于正常菌群敏感株的杀灭,肠道对耐药菌株抗定植能力减弱,从外界摄入的耐药菌株则易于定植于肠道,即易于从无耐药状态转变为携带耐药菌株状态,并可大量繁植,而正常人群中庞大的耐药基因库是致病性耐药株流行的潜在危险 [1]。

同一文献显示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后益生菌肠杆菌、葡萄球菌、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链球菌、梭菌、乳杆菌、真杆菌菌落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1],导致病人消化吸收不良,因此有必要在抗Hp治疗阶段结束后及时补充正常菌群,以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补充外源性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对肠道厌氧菌有扶持作用,并能减少细菌移位,丽珠肠乐、堵菲康均含有双歧杆菌,培菲康还含有乳酸杆菌、肠球菌,体外研究证实:双歧杆菌通过产生酸性代谢产物和分泌抑制因子来抑制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文献研究结果显示,补充外源性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使患者肠道内有益菌种量增加,产生明显的抑菌作用:酸性代谢产物降低肠道环境中的pH值,促使厌氧菌生长和繁殖,从而纠正了肠道菌群失调。H-RA或PPI加两种抗生素的方案,已是国际消化界公认和推荐的根陈Hp方案之一。在此基础上联用微生态制剂,可有效地防治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腹泻、腹痛等副作用,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2] 。经生物工程技术驯化的双歧杆菌.可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抑制肠道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减轻内毒素血症[3]。我们用医院普遍可以开展的简易方法检验证实了上述文献提出的现象,采用二阶段序贯疗法旨在提高对微生态的被动清除和主动重建恢复的认识和重视,把重建恢复纳入常规治疗方案中,从而完善了单纯抗Hp治疗的不足,更符合人体自然微生态的要求,防范了致病菌感染二次感染的机会。

4.2在医院覆盖的社区范围内抗Hp治疗有必要使用共同的初治方案和有效的复制方案,以避免滥用药物造成Hp菌株变异,耐药菌株和耐药率增加,本院在覆盖80万人口的区域内推荐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丽珠得乐 1-2W,以呋喃唑酮+甲硝唑作为备选方案,规范了治疗,减少了复发率。复制时易调整用药。

4.3抗Hp首选方案绝大部分人适应性好,无不良反应,部分出现轻微反应,劝其用满疗程,个别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严重时应换用新的治疗方案。

4.4对于反酸或饥饿感、食道反流、活动性出血病人应首选含质子泵抑制剂方案,反之没有上述表现者选用含丽珠得乐方案。

4.5必须坚持餐前30分钟-1小时用药。

4.6加強对症处理:上腹胀加用吗丁林,全腹胀加用西沙比利,便秘加用麻仁丸,腹痛加用654-2片/达喜。

4.7合理膳食,补充造血物质。

参考文献

[1]陈渝萍 梁玉环等,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临床内科杂志 2003年2月第20卷第2期J,69-71.

[2]叶玲梅,龚树良,微生态制剂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副作用的防治,Herald of Medicine Vo1.21 No.1 Ja.ua~-2002,44。

篇5: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担任的是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下面我将对这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45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22人,优等生20人,学困生有2人。

二、本学年工作:

1、开学初,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拟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2、为了转换学困生,本学期我把工作重点放在学困生转化上。比如;我班的符朝宣同学,最初就连基本的生字都不会写,不会认,课文也不会读,经过我精心辅导,鼓励,他到这学期末会认的生字,达到多半以上,课文也能基本读下来。看到他有了进步我很高兴,自己也有了学习的信心,到期末结束我转换学困生有2人。

3、为了上好语文课,在上课之前认真学习教材,认真备课,备课时既要根据教材内容出发,又要根据学生实际出发,本学期备课工作全部完成,上课时注重双边活动的开展,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课后认真批改作业,批改作业后认真写好作业批改记录,找出失败之处,准备补救措施,怎样才能让学生听懂,记牢。

4、利用语文课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向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三、取得的成绩: 这学期语文成绩有一定提高,同学们在做题的方法上有所改进,能灵活应变。

四、存在的问题: 如:看图写话还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弥补不足之处。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写话刚入门,这是一个难点,学生一提到写话就感到头疼,无从下笔。有的学生为了应付,随便写几行字。比如;我班的符朝宣、符永定等同学还不会观察图画,也就更谈不上写了,我就耐心的去引导他们怎样观察图画,然后再怎样去写图画。关于写话教学,我认为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这是关键;其次是重视读适合他们的图书、多观察,多说话,加强积累;再次就是加强指导与训练。

1、加强阅读

我要求学生坚持天天读书,读我们所学的语文书,读适于学生读的课外书,如故事会、童话系列、看图写话、连环画、谜语故事、成语故事等„„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2、重视说话训练

除了课堂上进行说话训练外,利用活动课对学生进行训练。先在小组内交流,讲给同伴听,再推荐几个在班上讲。学生在说话的时候,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努力寻找他们成功的优秀的地方。

3、写话从最简单入手

(1)首先从造句入手。根据一个词写一句话,要求把话说完整。下一次在这个基础上把话说具体。如用“书包”造句,有的学生写:我有一个书包。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我有一个什么样的书包。(2)学生在能写出一句或几句通顺的话后,要求有所提高,就规定写某一方面的主题。如给出一幅画,以回答问题的形式写话,在什么时间,有哪些人,什么地方做什么;秋天你有什么发现,你发现天气有什么变化,动植物有什么变化,人们的穿着等。

篇6:二语文教学总结

香隅小学韩新华2010-06-28

本学期以来,我按照期初制定的课改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认真听取同年段老师的意见,改进教学方式。定期做好工作总结,总结教学经验,把经验点滴投入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获得所应掌握的语文知识,使语文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将一学期以来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成绩:

1、做好备课工作。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预先备好课,课前再重新复习一遍教案的做法。在教学中我归纳了以下几点备课原则:扣大纲,抓重点;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能围绕本课时教学目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复杂的内容进行变换,取其精华,有取有舍;环节齐,有后记等等。

2、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能做到:教学目的明确,能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突破重难点,善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热情,能有序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体现分层教学、各类学生主动地发展,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

(1)、抓好拼音教学,奠定读书基础。

培养读书习惯要从孩子做起,但二年级的孩子汉字还未学好,怎么读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进度,分阶段安排不同的读书活动。拼音是识字的基础,我们首先从抓好拼音教学入手,强化拼音练习,边学拼音边指导孩子读简单的儿歌,开展拼音比赛。拼音练好了,才有可能读好书。

(2)、听故事,培养读书兴趣

借助拼音读书,速度慢,也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因此我们在学期初与广大家长联手,采取听故事的读书形式,先培养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当他们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住时,告诉他们,其实这些故事就在书中,你也可以来读书,就会看到更多有趣的故事。

(3)、读书识字互利互惠

读书与识字其实是一个整体,读书可以帮助认识更多的生字,识字又可以提高读书的速度。我们在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就将读书与识字融为一体,读书时将认识的生字圈出来,介绍给大家,还可以制作读书卡,把新字摘抄或者剪贴制作成读书卡,瞧,各种漂亮的读书卡:苹果型、桃子型、星星型……各式各样这些都是孩子们读书识字的收获与结晶。

(4)、古诗文诵读活动。

本学期我们继续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为了激发学生背古诗的积极性,我们把诗文背诵记录张贴在墙上,每个学生随时可以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古诗背诵情况,整个班级营造了一种竞争、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

(5)、作业布置做到合理,习题精练,有代表性和启发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复死板的作业少做,能及时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并做好成绩登记。

总之,在这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始终坚持以新课程的标准实施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倡合作学习精神,引导学生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吸取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了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不过还应该说的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

二、存在不足: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不够,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

2、对知识点的检查落实不到位;



3、对差生的说服教育缺乏力度,虽然也抓了差生,但没有时时抓在手上。

4、教学中投入不够,没能深入研究教材及学生。



三、今后打算:



1、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改的认识,在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

2、狠抓对学生作业的检查,落实对知识点的掌握。将差生时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

3、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4、采取措施,加强训练,落实知识点。培养大语文教学观念。

篇7:二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一、钻研教材,把握新的教学理念。

我们学校二年级使用的是苏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结合。在备课时我认真学习新课表,按照教学参考上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爱好浓。

二、识字写字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

二年级是识字写字教学阶段。我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识字。例如:卡片识字,猜谜识字等方法多样,并采用了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首先借助拼音识字、去掉拼音识字、带生字进课文、读短文识字。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把握识字规律。为阅读扫除障碍。

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在低年级阶段形成的。在这一学期我加强了学生的写字指导。首先,我让学生在写字时做到“三”个一,并及时纠正学生不良坐势,其次讲究习字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一看二临三比较。看指仔细观察的间架结构、书写位置;临指照范写临幕,比较是指比一比与范字的差异、学会评价。通过以上练习本班学生的书写较之以前有

很大进步。为了展示学习成果,我还挑选出整洁美观的作业进行展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认真书写的积极性。

三、注重口语练习,为写话打下基础。

口语练习我采用提问,设计说话题目、的形式,让学生解放自己的嘴大胆去说,要求学生说话要有条理、要通顺、具体。只有会表达了才会去写话。写话时我先让学生说,再交流,然后写,最后修改并抄正。

四、多采用图片教学应用其中,激发学生爱好。多采用图象等相互结合的方式,在教学中有其独特的魅力,在本学期教学中我经常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使抽象概念更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好。

篇8:二语文教学总结

关键词:催化剂,吗啉装置,应用,二甘醇,合成

1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美国空气制品及化学公司于1984年在世界上首次采用自己开发的技术建成二甘醇低压法生产吗啉装置, 但该技术主要存在着二甘醇转化率 (77mol%) , 吗啉收率 (34mol%) 低等问题。而国内北京石科院, 北京化工研究院, 四川省精细化工研究设计院采用二甘醇50%水稀释, 氨化反应合成吗啉, 增加了能量消耗等问题。

为了解决转化率、产品收率低, 反应原料掺水稀释, 生产能量消耗高等问题, 安徽昊源化工集团采用了低压汽相法合成吗啉, 优化了工艺过程, 合理的工业放大, 将造成催化剂不稳定载体天然膨润土改为合成稳定载体, 使得催化剂稳定性大大提高, 使二甘醇和氨在较低压力反应得到较高的转化率和吗啉收率, 避其他副产物的大量生成。

2 项目提出的背景

该吗啉装置是以二甘醇和液氨为原料, 在氢气氛围下生产吗啉产品。自1992年, 公司前身阜阳化工总厂与北京化工研究院合作开发的吗啉项目于1994年年初建成投产, 项目采用传统的吗啉生产工艺, 将二甘醇和水按比例混合, 混合后的溶液与液氨、氢气以一定的比例和空速进入反应器进行“汽、液—固相催化氨化反应”生产吗啉, 此生产方法系统压力高, 操作难度大且原材料消耗高, 能耗大, 产量低, 不利于市场竞争。

1998年, 本公司与吉林化学工业研究院合作, 对吗啉装置进行了探索性的系统改造, 并采用新型的“气—固相催化氨化反应”生产工艺方法, 不仅减少了消耗, 降低了成本, 并扩大了产品的产量, 简化了工艺, 使吗啉产品重新走向了市场, 并在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

公司自第一套500t/a吗啉装置建成后, 经过多年来的技术改造已有吗啉生产装置1 套500t/a、1 套1 500t/a、2 套2 000t/a、1 套4 000t/a、2套5 000t/a共7套, 总能力达2万t/a, 由于对装置进行了创新性的技术改造, 使吗啉产品能耗逐渐减少, 成本不断降低, 产量不断扩大, 工艺逐步走向完善, 但近年来原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使吨吗啉蒸汽、二甘醇、氨消耗略显偏高 (详见下表1) 。

3 项目建设情况

该项目总投资5 000万元, 自2010年5月进行项目的考察和技术咨询以及前期准备工作, 2010年12 月进行研究实施并逐步进入设备订购、制作、安装阶段, 其中运用了许多高新技术, 节能技改于2011年5月份建成投入运行, 投运十日后即达设计能力。投产运行至今, 装置稳定运行, 消耗大幅度下降。

4 吗啉生产工艺介绍和发展趋势

吗啉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4.1 乙二醇胺脱水法

乙二醇胺加浓H2SO4, 在170~250℃, 常压下脱水环化, 化学反应为:

该法曾在工业上大规模应用, 如美国的道化学公司、联合碳化物公司、日本的大阪有机化学公司和日本乳化剂公司。国内沈阳新生化工厂, 上海长江化工厂等十余单位, 该法存在诸多缺陷:一是二乙醇胺价格较高;二是产品质量长期徘徊在含量95% ~97% 之间, 制约吗啉产品的广泛应用;三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强酸、强碱介质, 导致设备腐蚀严重, 设备维护费用较高;四是环境污染较重。因此该工艺约在1993 年左右完全被淘汰。

4.2 环氧乙烷催化氨化法

在硅铝催化剂存在下, 在250~500℃和常压或加压条件下, 将环氧乙烷与NH3或伯胺在水蒸气、H2、CO、CO2、甲烷等共存或不存在条件下的反应, 制得吗啉和N一代吗啉。

本法要大量使用重要工业原料环氧乙烷, 而且还可能副产吡嗪和哌嗪等, 所以不易推广应用。

4.3 二氯乙醚氨化法

当二氯乙醚与NH3反应时, 发生N闭环反应而形成吗啉:

本法也能大规模制得高收率吗啉, 但其缺陷是必须先通过氯化过程制原料二氯乙醚。

4.4 双氰甲基醚催化剂加氢法

反应一般可在低压 (<3.5MPa) 和Ni型催化剂存在下进行:

本法的优点是能够从较简单的原料甲醛和HCN (先制成二氯甲醚和NaCN, 然后再在二甲基甲酰胺中反应生成双氰甲基醚) 来制造。但其缺陷是所用原材料剧毒, 对环境极为有害。

4.5 二甘醇胺脱水环化法

二甘醇胺在Ni、Cu、Cr催化剂、H2及NH3存在下, 在150~250℃、6.5~22.5MPa条件下, 或在含P、Sr和Si、Al组分催化剂及稀释剂存在下和280~420℃和<0.15MPa条件下的反应, 可以制得高纯吗啉。

4.6 乙二醇氨化法

由乙二醇、氨和水于230~270℃, 采用Ni-Cu-Ti-Cr催化剂制备吗啉。

4.7 二甘醇氨化法

二甘醇在加氢催化剂和H2存在下,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可与氨作用, 生成吗啉。

由二甘醇合成吗啉, 具有原料易得, 工艺过程可连续化, 能够大规模生产等优点, 从经济上看是为合理和有发展前景的方法, 因而近年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 该方法需要压力设备, 工艺流程较为复杂, 加之催化剂选择性一般较低, 寿命也是不是太长, 故尚不尽人意。目前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催化剂性能改进方面。本合成方法分中压、低压两种:

4.7.1 二甘醇中压催化氨化法

反应通常在保持二甘醇为液相的压力条件 (3~40MPa, 最好6.5~22.5MPa) 下进行。

在我国1986年开始, 国内许多科研院所开发二甘醇中压催化氨化法制吗啉。虽属同种原理, 不同院所采取的工艺也有差别, 现叙述如下:

(1) 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分别在辽宁清源化工厂和沈阳有化工厂建立了300t/a工业性放大装置获得成功;四川精细化工设计研究院和北京石油化工研究院分别在自贡荣达化工总厂和山东东平化工总厂进行吗啉工业放大试验, 取得了一定进展。这些工业试验装置皆采用液相滴流床反应器, 二甘醇加水40%到60%进行稀释, 在4.0~6.0MPa压力下进行催化氨化反应, 吗啉单程收率仅达到50%~60%mol, 每吨吗啉耗二甘醇达2.3~3.0t不等, 使用加氢Cu—Ni系催化剂吗啉质量亦不稳定。

(2) 北京化工研究院在山东东平化工总厂, 安徽阜阳化工总厂, 辽阳化纤总厂分别建起500t/a的生产装置, 采用溢流床反应器, 二甘醇加水50%稀释, 在5.0MPa压力和温度210~240℃下进行催化反应, 合成吗啉单程收率最高可达75mol%, 每吨吗啉消耗二甘醇2.0~2.4t, 也使用Cu—Ni系催化剂, 使用寿命三个月。

二甘醇中压催化氨化法仍存在不少缺陷:一是工艺流程长, 操作压力高, 操作不方便;二是原料消耗和能耗较高, 导致产品成本较高。质量差, 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 现已全部停产。

4.7.2 二甘醇低压催化氨化法

由二甘醇加氢氨化低压法制吗啉合成工艺是国外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工艺, 美国“空气制品公司”首先以二甘醇为原料研制了低压法新工艺, 并于1984 年底用自己开发的技术建成10 400t/a吗啉和二甘醇胺生产装置, 原西德BASF公司于1984年在路易斯安纳Geismar, 在原有8 000t/a的乙胺装置上进行了二甘醇低压法工程研究, 并于1988年在怀恩特公司2 000万美元建成新的吗啉装置。

美国空气化学品公司采用Ni—Al2O3为催化剂, 在压力1.4~2.1MPa, 反应温度190~260℃下进行氨化, 二甘醇转化率77mol%, 吗啉收率34%, 二甘醇胺收率28mol%。BASF公司采用Cu—Ni—Al2O3。

1999年8 月4 日俄罗斯有机中间体及染料研究所国家院士尼古拉耶夫博士到吉化公司研究院进行吗啉项目交流。因此了解到现在俄罗斯设在伏尔热斯基有机合成厂的吗啉装置生产能力为1 500t/a, 二甘醇消耗为1.9t/t。粗吗啉成分为:吗啉50%, 水26%, X12%, 二甘醇12.1%, 气相循环气流量2 000m3/h, 放空100m3/h。催化剂组成原用Cu—Ni—Cr, 载体用TiO2片状, 粗吗啉中吗啉含量可达50%, 液体负荷0.15h-1。该技术以转让给南斯拉夫。

国内开展对二甘醇低压制备吗啉的研究始于1987年, 1993南京化工二厂利用二甘醇常压催化剂合成吗啉, 国内首创;南京金陵石化公司承包漂水化肥厂500t/a的工业化装置于1994年投产, 但都因技术不成熟, 以失败告终。1987年吉化公司研究院开始对二甘醇低压法制吗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于1989年在吉林辽源电影胶片厂建起了一套500t/a的工业化装置, 获得了成功。1998年公司前身安徽阜阳化工总厂将北京化工研究院建成的500t/a吗啉装置采用吉化院技术改造, 一举扭亏为赢, 2000年赢利700万元, 紧接着将生产装置不断扩产, 2005年装置扩到1万t/a。

综上所述, 二甘醇低压催化氨化法合成吗啉技术是吗啉生产工艺发展的必然趋势。

5 项目具体内容

我公司是吗啉生产规模目前在世界单一公司生产规模最大的一家公司, 并主导中国吗啉市场。

吗啉生产装置改造后年新增生产能力达2×5 000t, 采用我公司改良的“二甘醇低压气相催化氨化法”, 其生产原理:一定比例的二甘醇、液氨和氢气, 经过预热、换热和汽化后, 进入反应器, 在较低压力 (1.4MPa) 和温度 (200~260℃) 下, 经触媒进行气固相催化氨化反应, 离开反应器的气体混合物经换热冷凝, 冷却后进入气液分离器, 气体物流大部分循环使用, 液体物流进入分离精制系统, 通过三塔连续蒸馏, 把吗啉从未反应的原料及副产物中分离出来, 得到吗啉产品 (见下图1) :

5.1 降低反应压力

该技术采用固定床绝热式反应器, 加氢Ni—Cu系催化剂, 反应温度在200~260℃, 压力由原来的1.7MPa降为1.4MPa条件下气相加氢氨化反应, 反应物粗吗啉含量提高, 吨吗啉消耗二甘醇下降。

5.2 改变催化剂载体

该技术采用的原催化剂设计寿命为1a, 经我公司努力, 将造成催化剂不稳定载体天然膨润土改为合成稳定载体, 已使用1.5a。1t催化剂可生产吗啉超过750t。

5.3 改造核心设备

随着规模的扩大, 我们对吗啉生产的核心设备—反应器进行内部改造。原来的反应器由于塔径较大, 存在着气体偏流, 导致二甘醇和氨在临氢状态下不能充分均匀接触。基于这种原因, 我们在每节反应器中内置中心管, 在每层触媒的空间处设置气体再分布器, 有效解决了该问题。使合成反应液中粗吗啉含量有了大幅提高, 消耗大幅下降。具体指标如下:

二甘醇转化率≥99%

合成反应吗啉收率≥92mol%

产品分离吗啉收率≥96mol%

单程吗啉收率≥85.8mol%

吨吗啉耗二甘醇1.4t

吨吗啉耗氨0.350t

吨吗啉耗蒸汽8.6t

产品纯度可达99.68%, 符合HG/T 2817-1996标准。

6 技术应用前后情况对比

吗啉生产装置经过改进与提高后, 使合成反应液中粗吗啉含量有了大幅提高, 消耗大幅下降。具体有如下表2:

7 效益分析及推广前景

吗啉生产技术改进与提高后, 使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均大幅度提高:

按1万t/a吗啉生产装置计算, 每年节约资金3 000 万元, 成本大幅下降, 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由于延长了催化剂使用寿命, 优化了工艺过程, 合理的工业放大, 使二甘醇和氨在较低压力反应得到较高的转化率和吗啉收率, 避免其他副产物的大量生成, 产品纯度高, 达到99.5%以上, 合成反应液中粗吗啉含量有了大幅提高, 消耗大幅下降。节约了一次能源, 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上一篇:逗人发笑的比赛优秀作文下一篇:15-16、八步教你轻松办理《出生医学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