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专业

2024-05-21

物理化学专业(精选6篇)

篇1:物理化学专业

物理化学专业

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分析化学专业各研究方向上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能拓宽其广度和深度。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成为在分析化学研究的相关学术和技术领域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品行端正,作风正派,遵纪守法,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全面掌握化学学科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应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掌握分析化学学科的新成就、发展动态、前沿课题和发展趋势。

3、能独立承担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具有独立的和创造性的进行化学学科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及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好地阅读外语书刊和用外语撰写学术论文,并具有一定的进行国际间学术交流的能力。

5、身体健康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超分子化学

2、界面化学

3、催化化学

4、理论与计算化学

三、学习年限

博士生脱产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在职学习年限一般为4年。培养年限原则上最长不超过6年。第一年主要是课程学习,第二、三年集中进豌科学研究,撰妛博士学位论文,进行答辩。

四、课程达置及学分分配

博士生的课程实行学分制,至少应取得18学分方可申请퍚士学位。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岌学术讲座-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选修课包括研究方向课。

(一)学位必修课

(一)学位必修课

1.公共课

(l)政治理论课2学分

(2)第一外国语3学分

2.专业方向课

(1)超分子化学3学分

(2)物理化学学科前沿讲座3学分指导教师开设

(二)选修课

物理化学进展3学分指导教师开设

除上述选修课外,还可在学院内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中任选1门。跨学科或同等学历考取者,根据本专业知识结构需要,补修两门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务必在第一学年完成,不计学分。

(三)开题报告:2学分

阅读大量专业文献,总结提炼出综述报告,在此基础上,对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2学分。

(四)学术讲座:2学分

博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学术讲座8次以上并在本学科范围内作学术演讲至少2次,符合规定记2个学分。

五、培养方式

采用导师负责制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以导师为主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博士研究生应以科学研究为主,通过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达到培养其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独立申请科学研究课题及指导硕士研究生等方面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研究作风。专业课程学习以自学、讨论、讲座和课题报告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六、学习要求和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训练、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课程考核可采取笔试、口试和开卷、闭卷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主要有课堂考试、课程论文、科研报告、课堂笔试与课程论文结合、课堂笔试与科研报告结合等多种形式,确保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七、科研训练与能力训练

1、博士研究生要通过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本人独立承担研究课题等科研活动,掌握科学研究的手段、方法、技能和动态,从而提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学术水平。提倡和鼓励在校博士生申请各种科研基金和研究生创新基金,激励博士研究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2、博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学术讲座8次以上,作学术演讲2次以上,获得2学分。

3、在学期间的论文要求,参照现行《陕西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规定》,达到要求后方能提出学位申请。

八、中期考核和开题

中期考核在第二学期开始的一个月内进行。主要从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科研训练三个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考察。合格者通过中期考核;凡有一项不合格者,终止学习。

中期考核通过后,进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二学期结束前的一个月内进行。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

1.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

2.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其可行性分析;

4.课题的主要创新性;

5.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

6.与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

九、学位论文

1、博士生应当在系统掌握本研究方向的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查阅有关论文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具体研究课题。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要十分注重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一般要用至少二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最后,将所得的研究成果撰写成学位论文,交导师审阅。论文符合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并经导师同意之后,方可打印成文,送出审查。

2、毕业论文必须做到有创造性的高素质、高学术水平,否则不能予以答辩。所谓研究论文的创造性标准:

(1)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研究工作前人未曾做过。研究或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有较大发展和突破。

(2)须有本学科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新实验方法的提出。

(3)在应用技术研究上有发明、创造或取得发明专利。

3、学位论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进行评审与答辩,答辩合格者,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授予博士学位。

篇2:物理化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与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材料化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等。

篇3:材料类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思考

一、目前材料类专业物理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物理化学课程主要是研究化学变化的方向与限度、物质的结构与性能、反应的机理和反应速率的一门科学, 不仅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有重要意义;对理解材料的性能与结构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 在材料类物理化学的教学中, 还存在一些不足, 不能够完全适应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需求。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材料类专业物理化学课时量较少。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 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的学生在1个学期内上完材料物理化学, 学时数为72学时 (包括16学时的实验) 。对材料类专业的学生而言, 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上完物理化学内容, 教学速度较快, 这增加了学生的接收难度。

(二) 缺少针对材料类专业的物理化学权威教材。目前, 针对材料类专业的教材主要有邵光杰主编的《物理化学》, 该书在内容选材上, 尽可能体现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新进展, 但内容与材料科学的结合还不够紧密, 内容较多, 还不能完全适应少学时教学的需要。

(三) 学生在学习物理化学过程中存在兴趣不高、理解欠深入、不重视课程总体逻辑结构的情况。由于材料类专业学生化学基础理论方面较为薄弱, 在少学时情况下要全面掌握物理化学知识有一定难度, 一些同学在基础较差的情况下, 一旦接触到大量的公式推导就会产生畏难情绪, 逐渐丧失学习信心[4]。

针对上述不足, 在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 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抓手, 对物理化学的教学进行了改进。

二、材料类专业物理化学教学的改进方法

针对少学时的特点, 教学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 将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紧密结合。应该让学生明确物理化学与材料科学的紧密联系, 以及物理化学对材料类专业的重要性。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 就以高分子化学的发展历史来说, 高分子化学本身是在20世纪30年代才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 是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其基础就是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中的聚合反应, 就与物理化学中的化学动力学紧密相关, 明确反应的机理和速率, 才能够控制反应向人类所需要的方向发展[3]。

(二) 将物理化学与日常生活实例紧密结合。在教学中将物理化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紧密结合起来, 就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 提高学习效率[5]。例如, 在介绍稀溶液的依数性时, 讲解到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时, 可以和北方冬天结冰时, 高速公路上撒盐以利于加速融冰相联系。

(三) 将电子课件与板书有机结合。在一些一般性内容的讲授中, 以电子课件为主, 加快教学节奏;在一些重要概念和重要公式的推导、 中间步骤和计算时, 以板书为主,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增加教与学的互动, 提高教学质量。

(四) 加强习题的训练。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 加强习题的训练和讲解。重视做习题,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还可以让学生检查自己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在选择习题时, 题目由浅入深, 习题还应该附有参考答案, 以利于学生自学。

三、结论

总之, 在材料类物理化学的教学过程中, 针对材料类专业物理化学课时量较少、教材与材料科学联系不够紧密的特点, 结合学生在学习物理化学过程中存在的兴趣不高、理解欠深入、不重视课程总体逻辑结构的现状, 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及学习兴趣为抓手, 通过紧密联系材料科学知识进行教学、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实例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式来优化教学过程, 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江扬, 雷万学.物理化学教学中应注意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J].江汉大学学报, 2002, 19 (2) :50-52.

[2]程兰征, 等.物理化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8:43-45, 187-189, 201-203.

[3]朱晓东.材料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 25 (12) :90-93.

[4]王艳坤, 张保东.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探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15 (4) :55-58.

篇4: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浅谈

摘要:结合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和物理化学课程特点,通过精简教学内容,采用实例教学、对比记忆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提高了学生对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物理化学教学,药学专业,教学方法

· 【中图分类号】R-4

物理化学是从研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入手,探求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对于药学专业学生来说,物理化学为后续课程如药理学、药剂学、药代动力学等的学习提供方法和理论指导,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1,2]。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除了一般的归纳法、演绎法外,大量用到了高等数学推导法,物理化学的特点可归纳为“三多三强二难”。“三多”即概念多,公式多,内容多,“三强”即综合性强,逻辑性强、抽象性强,“二难”即教师讲授难度大、学习学习难度大[3]。对于中医药院校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同学高等数学薄弱,教学过程中物理化学缺乏与专业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觉得物理化学枯燥难学,不能学以致用,对物理化学课程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不断在教学中摸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些教学心得。

1.结合专业精简教学内容

对于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来说,所用的物理化学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现象、胶体、大分子溶液等几个部分,根据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可对物理化学授课内容进行精简。由于在无机化学部分已经讲过了化学平衡、电化学的相关内容,并且电化学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要求不高,所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删减,电化学只讲解基本的概念原理。对于热力学部分的内容,公式多,推导复杂,而中医药院校学生的高等数学和物理基础差,进行公式的推导学习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只讲解课本中的公式不能和实际应用相联系,学生认识不到热力学对于其所学专业的应用性,同时由于学校课程改革,物理化学课时被压缩到仅有54个课时,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是我们不断尝试解决的问题。结合专业目标,调整热力学讲解的重点和课时,尽量简化或减少一些公式的推导,分配出来时间让学生多做一些相应的应用性练习,加深记忆。

2.改变课程教学方法

化学热力学,学生往往觉得理论性太强,完全无法与应用联系,为此我们在讲课过程中适时加入热力学在生产生活及专业应用的实例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知道物理化学不是单单的公式定理,物理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很多方面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是息息相关的,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比如固体药物的多晶型研究方法中,熔点法、溶解热测定法、热膨胀系数法,热分析法等是热力学的研究方法和原理的应用。具体举例如溶解热测定法确定药物晶型的原理:药物的晶型不同,则其晶格能不同,热焓不同,溶解热也不同。如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测定那格列奈B、H、S三种晶型的平衡溶解度,计算得到三种晶型的溶解热分别为:

通过测量溶解热的不同,可以直接简便的判断晶型的不同。

3.让学生参与教学

每一章节结束后,把班级同学进行分组,让学生按组总结本章复习提要并制作成PPT,由学生自己上复习课,老师下讲台成为学生,在这样的尝试下,同学们都很踊跃,积极投入到ppt的制作中,大家分工合作。在制作ppt過程中,同学们复习巩固了所学习的内容,同时对于上讲台讲解的同学来说,增加了教学的体验,对于台下的同学来说,可以检查自己掌握的知识点是否有遗漏。具体操作根据上课班级人数灵活掌握,比如一个班有6个同学,可以宿舍为单位(一个宿舍5位同学)来制作课件,把学生所做课件发到群共享里面,由同学们自由阅读并进行评比。到物理化学课结束时,保证每个宿舍至少有两次上讲台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有了体验作为教师上讲台的经历体验,锻炼了学生面对观众的胆识和能力。

4.对比记忆

物理化学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公式多,难于记忆。在讲课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比如将克拉贝龙方程、阿伦尼乌斯方程以及开尔文公式进行对比记忆。

或不同温度时的蒸汽压,可以放在一起对比记忆。对于这些形式相似或使用方法相似的公式,在课堂中有意识的放在一起对比,同学们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对已学知识进行了复习,有助于加深学生记忆理解。

5.小结

物理化学课程对于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要求,但由于物理化学课程本身难学的特点,要求本门课程的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改进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秀芳.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改进教学内容--非化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J].大学化学:2014,29(6):25—28

2.张秀云.从物理化学教学引导大学生主动性的培养 [J].科技视界:2014(2):158

篇5:物理化学专业

大学排名

世界权威的学术信息机构美国THOMOSONISI学术信息公司,公布了由研究机构发表的论文被其他研究者所引用的次数排行榜。在化学方面排行中,共有716个研究机构进入排行,其中日本有5所大学进入了世界前20名排行:

东京大学排名世界第2,京都大学排名第3,东京工业大学第10、大阪大学第16、东北大学第17。

当然,除了以上五所顶尖学校之外,日本还有23所化学工程专业的知名大学供你选择。

专业分支

1。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日本的个大院校中都有研究有机化学的相关教授。其主要的研究领域有:新型有机分子触媒的开发、有机合成化学、利用不对称催化剂的有机合成、构造有机化学、金属有机框等。

2。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化合物的化学。相关的研究方向有:无机化合物的合成等。

3。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化学反应、物理化学、物理、加工成型、应用等方面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这个分支方向和一些生体材料息息相关。相关的研究方向有:利用高分子化学研究功能材料的分子设计、高分子纤维加工、高分子复合材料的设计等。

4。生物化学

运用化学的方法和理论研究生命物质的必学学科。其任务主要是了解生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相关的研究方向有:生物的化学感应信号、通过蛋白质、酶、核酸等的`分子机构来解析生物机能等。

5。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是以物理的原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研究化学体系的性质和行为,发现并建立化学体系中特殊规律的学科。相关的研究方向有:超短脉冲激光、表面化学反应的理论研究、分子自由基对等。

6。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是关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测定物质的有关组分的含量、确定物质的结构和存在形态及其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等。主要是进行结构分析、形态分析、能态分析。相关的研究方向有:建立和细胞内信号的快速扰动方法的应用、通过荧光法测温、活细胞中发挥作用的分子分析法的开发等。

7。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研究有关工程因素对过程和装置的效应,特别是在放大中的效应,以解决关于过程开发、装置设计和操作的理论和方法等问题。它以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的原理为基础,广泛应用各种实验手段,与化学工艺相配合,去解决工业生产问题。相关的研究方向有:工业催化剂、传递工学、反应工学、燃烧工学、材料化学等。

未来就业

日本的化学研究在学术界一直享有盛誉。尤其是在化学的研究以及开发中,占有很高的地位。该专业是以理为主、理工结合的理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精细化学合成、新型能源材料、纳米陶瓷、纳米杂化复合材料、特种涂料制备与改性,以及功能材料结构与性能相关性研究,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日本重视教育,高校科研经费充裕,教师敬业负责。JACS是每个材料与化学人梦寐以求能发一篇论文的杂志,其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论文来自日本,可见日本化学材料技术之先进。

由于中日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日本大学的硕士入学考试并非像国内一样全国统考,都是由各个学校自主安排。在国内收到的消息不够及时,在国内直接去日本考试,由于人数地不熟,时间短行程紧,笔试面试双重压力。

在顶级名校,海外直考的成功率重未超过40%,这样风险极大,“一次入试不顺利留学就要等一年”。成功机率比较大的方法是:先申请你所中意的大学的预科,跟随教授一起做项目,再参加考试、合格之后成为正式生。

日本在化学领域一直保持领先,有着先进的技术支持和政策上的扶持,然而日本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在科研上不够积极,造成了大量人才缺口。

篇6:【专业名称】化学、应用化学

【专业代码】070300

【内容简介】化学系是国家理科(化学)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宽厚数、理、生物、计算机等学科基础知识,扎实化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能挑战化学发展前沿,解决生命、材料、环境、化工等领域中化学问题能力的高级人才。毕业生主要作为化学及相关学科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高质量生源,也可在科研机构、大中专学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开发及管理工作。

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必要的数学、物理、生物、计算机、化工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运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独立开展科研和开发工作的能力。学生们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将拥有专业的素质和潜能,能够从专业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专业设有基地班和普通班,优秀学生通过选拔可进入基地班,基地班采取滚动制。

【主干课程】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结构化学 仪器分析 谱学基础 生物化学 基础化学实验 中级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甲)

【特色课程】

全英文教学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

双语教学课程:物理化学

原版外文教材课程: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研究型课程:综合化学实验(甲)

讨论型课程:现代化学导论

【修业年限】

【授予学位】

上一篇:2011年钱桥镇信访工作计划下一篇:创卫申报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