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四年级优秀作文

2024-05-12

西瓜四年级优秀作文(精选8篇)

篇1:西瓜四年级优秀作文

今天下午我去上直映作文,课堂上,罗老师就像魔术师一样从桌子下面抱出了一个大西瓜,就像我们的小脑袋一样大。

西瓜是翠绿色的,好像给穿上了一件翠绿色的花衣裳,西瓜的上面有条纹,一条条深绿色的条纹就像弯弯曲曲的.小河流,漂亮极了!

然后罗老师用力地敲打西瓜,“咚咚咚……”,西瓜发出来的声音就像敲门声一样。 罗 老师轻轻地摸了一下西瓜,西瓜光滑得就像在摸我们的脸一样。

接着罗老师拿刀对准中间切,“听”,一个同学说道,一会儿“咔嚓、咔嚓”的声音就出来了,就像在用剪刀在剪东西。

西瓜的果肉颜色非常鲜艳,是火红火红的,漂亮极了!西瓜里的籽小小的就好像一粒小芝麻,又像几个孩子躲在果肉里,不敢把脸露出来见陌生人。 罗 老师均匀地把大西瓜分成小块,像一座座小山压在我们的手掌心上面。

开始吃了,我大口大口地吃,味道甜甜的,真好吃,我吃完了这一块还想再吃一块。

其实关于西瓜还有一个小常识,如果不知道就让我来告诉你吧!西瓜可以解暑止渴,吃完了的皮还可以美容呢!

篇2:西瓜四年级优秀作文

种子刚长出来的时候只有根和被种子壳含着的两片嫩绿的叶子。后来壳裂开,叶子慢慢地展开了,里面露出一根笔直的细丝,还有一根细丝是弯的像两个站岗的`战士,一个斗志昂扬;一个垂头丧气。细丝上还有许多小毛毛,像很多小毛毛虫有练爬的本领。一阵风吹过,叶子就像淘气的小男孩摇头晃脑。

以前我只知道西瓜籽会发芽,可不知道芽是长什么样的。所以我跑去问爸爸,爸爸说:“刚长出来的就是嫩芽。”可是不几天之后嫩芽竟然奇怪的成了一个“结”,两根嫩芽之间的空隙被另一根嫩芽穿过。我想:这是种子放的时候没有规律吗?不管怎样,我先把“结”解开了。可是不几天又变回了原样,原来这是植物要向有阳光的方向长的原因,西瓜的嫩芽也不例外。如果你每天仔细观察这些嫩芽,你一定想起农民伯伯种的小菜苗。

篇3:中年级作文起步四步走

一、在模仿中认识作文

学会模仿是作文起步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听到很多文学大家都会谈到自己大量进行阅读才会对写作有了灵性的事例。其实, 这些大量的阅读就是一种模仿的过程。但是,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仅仅从他们少量的阅读就开始进行模仿是很不现实的。所以, 咱们的模仿要降低一些难度。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让孩子去模仿:

1. 依托教材, 美文巧当范例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都是编辑们经过严格筛选又改编过的美文, 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生活经历。所以, 这些文章都可以作为模仿的范例。

对《爬天都峰》一文进行模仿时, 选择自己最初不太敢做, 后来在某人的鼓励下又敢做的一件事例作为素材, 只是模仿课文的行文结构进行习作。课文中的范例有很多都可以稍加改变就能够进行模仿练习, 这样逐渐增加难度, 让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先来认识作文, 从心理上不再惧怕作文, 为后续的训练做好了心理铺垫。

2. 创设情境, 教师范写例文

仅仅依靠课文中的范例来指导孩子习作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我在孩子进入三年级后就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孩子提供素材, 然后自己先写一篇下水文为孩子引路, 让孩子逐渐接触各种类型的作文。

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 我们先来做大家最熟悉的“猫捉老鼠”。在布置各个环节的时候, 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大家的表现。然后, 大家兴致勃勃地做完游戏以后, 我再适时把自己的下水文读给他们听, 让游戏过程再现在孩子的面前, 并告知他们这就是活动作文, 其实就是我手写我心, 把我们的活动过程有详有略地描绘出来就行了。为了不让作文千篇一律, 我可以多给孩子们提供一些词语与句子的素材。有了第一篇活动作文引路, 我们还可以做其他游戏, 继续创设情境, 只是教师写下水文的次数逐渐减少一些, 让孩子们逐渐学会写活动作文。

二、在想象中深入作文

如果说, 我们在上一步骤中主要培养了孩子的兴趣, 使学生对作文不再产生恐惧感的话, 接下来, 我们就要重点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与想象能力。众所周知,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 在作文教学中, 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 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 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 这是非常重要的。

1. 补白教材巧训练, 一举两得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很多课文都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教师在讲授课文时都会在这些地方让学生来充分地发表见解, 以此来帮助理解课文。在多年的教学中, 我发现这些地方也是孩子们进行练笔的好地方。

2. 编写童话勤思维, 兴趣盎然

编写童话故事练习作文, 也是中年级作文训练中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动物和动画, 激起学生的兴趣, 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动物确立关系, 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 互相补充, 使想象更加充实, 更加生动, 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 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 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 写作兴趣也提高了, 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的训练, 学生对写作的方法有了一定的领悟, 逐步深入作文之中, 为以后大量的习作训练做好了铺垫。

三、在积累中丰富作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好的作品离不开生活的积累, 学生作文更要靠平时积累。没有较多的“知识、思想、语言”积累, 就不会有较多的倾吐内容, 作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无从谈起。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除此之外, 我们要指导学生从大量的社会生活和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活中去积累。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随时随地地留意周围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把所见、所闻、所感形成感性认识在头脑库存起来, 为作文提供“粮草”。

四、在体验成功中爱上作文

心理学研究证明, 一个人获得成功体验后, 内心对所从事的事情产生的动力是巨大的。习作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为了不断地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 我们一定要在作文教学中让孩子不断地得到成功的体验。

首先, 教师对作文的评语是不可缺少的, 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评语必须坚持鼓励原则, 以情诱情, 以情激情。作文批语中, 应尽量用鼓励、谈心、启发的语气, 使学生读后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从教师对一个词、一个句的肯定与表扬, 激发兴趣, 尤其是对后进生的一点进步, 都要及时肯定, 多采取高分政策, 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 从而产生对作文的莫大兴趣。

篇4:推荐四个秋延迟西瓜品种

二、超甜早红玉 极早熟品种,做秋延后栽培,全生育期65天。它生长健壮,低温伸长性好,易坐瓜,从雌花开放到瓜熟需25天。瓜瓤红色,肉质细嫩,中心含糖量14度,单瓜重2.0~2.5公斤,瓜皮薄,不空心。适宜露地、保护地及秋延迟栽培。

三、黄美人 早熟,做秋延迟栽培,全生育期75~80天,果实椭圆形,皮色金黄,有美丽深金黄色条带,瓤色深黄细嫩,瓤质脆沙,中心含糖量12度以上,品质极佳。易坐瓜,皮薄而硬。单瓜重5公斤左右,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3000公斤以上。

篇5:四年级作文:说西瓜

炎热的夏天到了,我最喜欢吃的西瓜也成熟了,我又可以过一把西瓜瘾了。

西瓜有大的,有小的,大的`像个胖娃娃;小的像个小足球。

西瓜的表面像翠绿色的外衣。上面还有规律的布满着深绿色的条纹,把西瓜分成了很多小瓣,就像地球仪上的经线。

切开西瓜,你就会看见那新鲜红嫩的瓜瓤,但也有些西瓜的瓤是黄色的。

瓜瓤上还整齐得排列着黑色的西瓜籽儿,就像很多小卫兵在保卫他们的领地一样。

咬一口,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让人感觉到很凉快,好像西瓜是水做成的一样。

西瓜可以解渴,它的瓜皮可以吃,也可以美容,而用它做的西瓜霜是治嗓子的良药。

篇6:西瓜四年级学生作文

“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膛。”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西瓜。

西瓜穿着一件浅渌色的衣裳,上面有一条条墨绿色的“波纹”,头上顶着一个可爱的小辫子。这只西瓜又大又圆,真像一只緑色的大篮球。用手摸一摸,你会感到西瓜的表皮凉凉的,滑滑的,真像把手放在了冰面上。再把西瓜敲上几下,“咚咚咚”的一阵响声告诉我们,这只西瓜一定成熟了。看见了这只瓜,我都快要“口水直流三千尺”了。

开始分西瓜了,老师用一把小刀在西瓜的“腰”上切了一刀。“砰”的一声,西瓜上出现了一条深“沟”,老师把两个手指伸进“沟”里,用力一掰,西瓜顿时一分为二,一股清甜的味道弥漫在空气里。瓜的瓤是鲜红色的,里面镶嵌着白的、黑的西瓜子,黑得发亮,白得耀眼。黑色的西瓜子真像一双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在向你眨动。鲜红的瓜瓤,就像一个小姑娘,见了一位陌生的大人,把头埋在袖口里,羞红了脸。

分完了西瓜,同学们就开始争先恐后地吃了起来。有的同学大口大口狼吞虎咽,有的同学则做小鸡啄米一样慢吞吞地细嚼慢咽。我先咬了一口西瓜,清甜的`汁水进入了我的嘴巴,汁水凉凉的、甜甜的,我快乐地就像要飞起来似的,那汁水,一直甜到了我的心底里。

篇7:西瓜四年级作文400字

刚到外公田里,我就看到了数不胜数的西瓜。有的跟脸盆一样大,还有的和拳头一样小。远远看去,外公的田就好像绿色的海洋,海洋中间还装有大大小小的蓝宝石。

我走进瓜田一看,西瓜一个个挤在一起,像一个个大圆球。有的西瓜笔直地站在地上,等着人们摘它;有的露出绿色带白的脸,好像在说我还没成熟,别吃我;还有的躲在叶子后面,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有人来买西瓜啦!我们就开始摘西瓜、搬西瓜。我小心翼翼地抱着西瓜慢慢往前走,突然,我的脚下不知被什么绊了一下,差点就摔倒了。我紧紧地抱着西瓜,心想还好没摔倒,要是摔倒了,西瓜肯定就破碎了。我走到装西瓜的箩筐前,轻轻地把西瓜放下。等我回头一看,发现妈妈和舅舅已经搬了三个西瓜了。我加快速度,没多久,三个西瓜已经被我拿下。妈妈看见了,夸我道:哇,你真厉害!

搬完西瓜,外公和舅舅去和买家称西瓜去了,妈妈就从旁边拿出一个小西瓜给我切开来吃。我拿着西瓜片,津津有味地吃,一边吃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这西瓜好甜啊!”

篇8:丢小西瓜捡大西瓜

第一次在创业初期, 老板和另外7个科研人员, 脱离混吃等死的国企, 另起炉灶。老板不懂技术, 强项是营销。在产品研发和实验阶段, 技术显得格外关键, 老板真成了甩手掌柜的。研发到中期, 账上钱不多了, 老板每天都四处张罗钱。恰在这时, 内部矛盾出现了, 这7个人要闹着离开。内忧外患, 老板那时候真头疼。这7个人是技术骨干, 自己是外行, 其他人还指望公司生存, 账面上没有多少钱了。

老板想了一晚上, 第二天, 招集7个人开会。老板拿出一包茶, 亲自给大家沏茶倒水。这包茶很贵, 原本大家约定产品上市成功后庆功用的。会议室里弥漫着茶香, 静得只听得见自己的呼吸, 老板说:“大家当初腻了茶水一端、一份报纸看一天的日子, 跟我一起出来, 我感谢大家这段日子的陪伴。我理解你们每个人的选择, 我不强留, 而且每个人除了工资, 还有一份额外的补助, 大家好合好散, 祝你们都能有好的发展。”7个人每人领了1万元钱走了, 公司账上只剩下了6000元。

亲朋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 留下的员工也很有情绪, 他只说了一句“大浪淘沙, 留下来的都是金子”。一个月后, 7个离开的人又成立了一家公司, 做的当然就是原来的产品。别人说这下你又多了个对手, 傻了吧!老板却笑了, 别人都以为他有病。老板不管, 东拼西凑了一笔钱带着留下来的人苦干了起来。半年后, 产品推出, 老板通过良好的市场运作, 公司不但盈利了, 而且将那离开的7个人成立的公司挤黄了。这时, 老板才道出他的理由, “其实是一次赌博, 有风险, 但值得。”在当时, 老板知道7个技术核心离开会对公司造成怎样的伤害。既然无法更改事实, 老板想这7个人的去处, 无非是两种情况, 一是离开后各奔东西, 或被大公司吸纳, 或者到外地另谋出路;第二种情况, 就是7个人合伙成立一家新公司, 继续做原来的产品, 跟原公司竞争。

老板更希望是后一种情况, 因为这7个人都是技术出身, 没有一个懂经营的, 市场运作就更不用说了。7个人原来平起平坐, 要成立公司, 势必要有领导, 有下属。这些人, 老板都了解, 没有一个有这种领导才能和领导心胸的, 于是内部将来必然会出现矛盾, 这样的公司对老板无法造成威胁。如果这些人被大公司收编了, 那结果就大大地不妙了, 大公司的管理和先进的市场运作基础很快就会形成产品占领市场, 当时的老板根本扛不住。

把这一点考虑清楚了, 老板决定努力促成这7个人成立公司。老板知道这7个人的家底, 以他们当时的收入, 成立公司钱还不够, 于是他多发了那些钱, 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开公司。这一次他赌对了, 这种赌是建立在严密的分析和对人的深刻把握的基础上的。

第二次是在老板的生意初上轨道的时候, 一个几十年的老朋友来投靠他。可朋友为人和能力都难以适应他公司, 于是矛盾产生了, 这个朋友到处说他的不是。这次, 老板又做了一件旁人当时难以理解的事情——从公司80万元的资产中拿出50万元给朋友, 选了一个项目, 帮他成立了一家公司让他去做。而这个朋友得了便宜反倒更张扬了, 逢人便说老板的坏话。

老板又只是笑笑。老板知道朋友的个性是一定会这样做的, 就是要他这样做, 因为听的人会从另外一个侧面来看待这件事情。果然, 几个月后, 老板的义名便在本地传开了。于是合作者, 政府扶持, 高级人才的加盟, 当年老板的资产就扩大了好几倍。

老板说, 这一次是算好了的。留30万元, 老板很清楚这些钱够他把产品从研发到市场化用了。而给对方50万元也是算好了的, 少了还不行, 最少要够他坚持两年以上的, 要不然别人会说他把好项目留给自己, 差的给朋友。这一次老板又成功了, 良好的信誉和外部环境对他的认可, 使得企业迅速地壮大起来, 但这些显著的成绩却是扎扎实实做出来的, 并没有多少虚的成分。

上一篇: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小河与青草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