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柜的申请

2024-05-20

文件柜的申请(通用6篇)

篇1:文件柜的申请

文件柜的申请

随着人事部资料增多,存储的日常管理文件及人事档案无处存放,且为了方便查阅,统一集中管理,使文件不至丢失。现特申请购买文件柜一个,望领导予以批准。谢谢!

人事部

2015年1月13日

篇2:文件柜的申请

中国的专利类型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文件和另外两种专利很不一样,它是以外观设计的照片和图片作为保护的依据,简单说,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文件仅包括该外观设计的六面视图照片或图片。本文仅就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以下简称申请文件)的撰写做一个简单介绍.一件完整的申请文件至少包括以下内容: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摘要。如果说明书中需要有附图的(比如产品的结构图、化学物质的电镜照片等等),说明书和摘要还要有附图。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是在三维空间中有固定结构的有形产品,所以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说明书中必须有附图。

权利要求书

Quote: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一件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换句话说,权利要求书是确定一件专利保护范围的法律文书。而在专利审查过程中,审查员主要审查的也是权利要求书。因此,权利要求书撰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专利的授权前景和维权时的保护力度。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

权利要求书从类型上分为独立权利要求和从属权利要求。

一项独立权利要求包含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前序部分又包括主题部分和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部分。

例如,以下就是一个典型的独立权利要求:

一种茶杯,包括杯身和杯盖,其特征是在杯身上有一把手。

其中,“一种茶杯”是主题部分;“包括杯身和杯盖”是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部分,“其特征是在杯身上有一把手”是本发明的特征部分。

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组合在一起必须包含了一项发明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所谓必要技术特征,通俗的讲,就是指要完成一项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技术特征,缺少该特征,则该发明无法实现或不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与其相对应的,那些可有可无的技术特征称为非必要技术特征。非必要特征尽量不要写入权利要求中,以免专利的保护范围被人为的缩小,提高他人仿冒的可能性。

例如,一项权利要求:

一种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街瑁?、将A和B加入水中,用搅拌器搅拌30~60分钟,转速控制在200~400转,使混合均匀;

2、用恒温加热套加热到70~80度反应3~5小时;

3、产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

其中,“用搅拌器搅拌”、“ 转速控制在200~400转”、“ 用恒温加热套加热”都属于非必要技术特征,因为可以采用很多其他常规得方法进行搅拌或者加热,而实现该发明得关键技术在于“将A和B在水中混合均匀,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定时间,以及产物的后续处理”。因此,该权利要求应该这样来撰写:“一种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A和B加入水中,混合均匀;

2、将混合液加热到70~80度反应3~5小时;

3、产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

从属权利要求是对独立权利要求中的某个技术特征做进一步限定,或者增加其他特征。其包括引用部分和特征部分。

以下是两个典型的从属权利要求: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杯,其特征在于,杯身的形状为圆筒形或立方体。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杯,其特征在于,杯盖和杯身彼此相连。

前者是对杯身的特征做进一步限定;后者则增加了杯身和杯盖的相互关系的技术特征。由于增加了附加技术特征,从属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总是比其引用的独立权利要求来得小。

说明书

Quote:

说明书是专利申请文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两个主要功能:

1、列举最接近现有技术,说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即发明内容),以及发明所能获得的效果。

2、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所谓解释,是指当权利要求的某些用词、语句难以理解或者容易产生歧义时,可以找说明书的相应部分是否有详细、清楚的说明以明确权利要求的含义。

说明书通常包含五个部分: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附图。其中前四部分是必不可少的,附图则根据需要可有可无。实用新型必须有附图。以下分别介绍各个部分的撰写要求。

1、技术领域。技术领域是发明最直接涉及的领域,不是上位领域,不是相邻领域,也不是发明本身。例如,某项发明涉及一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那么技术领域不要写成“本发明涉及化工制造领域”,而应该写成“本发明涉及聚合物制备方法领域,尤其涉及××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2、背景技术。背景技术中需要列举最接近现有技术,列举的现有技术是专利的,需要给出专利号、授权国家,是其他文献的,需要给出期刊名等信息。同时说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例如产率低、能耗高、污染严重、成本高等等。提醒一下,在背景技术里不要提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或者其优点。

3、发明内容。发明内容包括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存在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即本发明的内容;以及本发明所能获得的有益效果。

4、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实施例是发明的某个具体技术方案,是一件申请文件必须的部分。每个实施例中的数据必须是唯

一、确定的,不能用数据范围,或者用含糊和不确定的修饰词,例如:55~57℃,100g左右之类的用语。另外,实施例的数量不可过少,至少要包含端值数据,一般来说,最好还能有中间值。例如权利要求保护的某原料的用量为10%~50%,则实施例至少要有2个,且分别包括10%和50%,最好还能再写一个30%的实施例。

5、附图。附图的要求是要清晰可辨,且一般不能有文字。

说明书摘要

Quote: 摘要的作用是方便其他人检索,查阅专利文献,没有任何法律效力,所以其意义和作用并不是很大,这里不作过多介绍,只是提醒大家一点,专利法对摘要的字数有限制,不能超过300字。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一旦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因此,撰写好权利要求书直接涉及申请人的利益,十分重要。

(1)权利要求书的一般要求

a.应当简要、清楚、完整地列出说明书中所描述的所有新的技术特点。否则,就会缩小专利保护范围。说明书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也就不能写入权利要求,因为要求保护的范围必须得到说明书的支持。

b.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技术名词、术语应与说明书中一致。权利要求书中可以有化学式、数学式,但不能有插图。除有绝对必要,不得引用说明书和附图,即不得用 “说明书中所述的…”“或如图三所示的……”方式撰写权利要求书。为了表达清楚,权利要求书可以引用设备部件名称和附图标记。

c.一项权利要求要用一句话来表达,中间可以有逗号、顿号,不能有分号和句号。以强调其意思不可分割的单一性和独立性。

d.权利要求只讲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不允许陈述发明或实用新型的目的、功能等.e.权利要求又分为独立权利要求和从属权利要求两种。独立权利要求应从整体上反映出发明或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全部的必要技术特征,它本身可以独立存 在。从属权利要求是引用独立权利要求或引用包括独立权利要求在内的几项权利要求的全部技术特征,又含有若干新的技术特征的权利要求,从属权利要求必须依从 于独立权利要求或者在前的从属权利要求。

f.一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只应当有一项独立权利要求。属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符合合案申请要求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可以有两项以上的独立权利要求。

每一个独立权利要求可以有若干个从属权利要求。

有多项权利要求的应当甩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编号时独立权利要求应排在前面,它的从属权利要求紧随排在后面。

(2)权利要求书的写法

a.权利要求书顶端不用书写发明或实用新型名称,可以直接书写第 1 项独立权利要求,它的从属权利要求从上往下顺序排列。有两项以上独立权利要求的,则各自的从属权利要求应分别写在各独立权利要求之后。

b.独立权利要求分两部分撰写:

前序部分:写明发明或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主题名称和该项发明或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

特征部分:写明发明或实用新型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这是权利要求的核心内容,这部分应紧接前序部分,用“其特征是……”或者类似用语与上文联接。

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共同限定发明或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从属权利要求也分两个部分撰写:

引用部分:写明被引用的权利要求的编号及发明或实用新型主题名称。例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限定部分:写明发明或实用新型附加的技术特征,它是独立权利要求的补充,以及对引用部分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限定。也应当以“其特征是……”连接上文。

从属权利要求的引用部分,只能引用排列在前的权利要求。同时引用两项以上权利要求时,只允许使用“或”连接。例如:“根 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这样的权利要求称为多项权利要求。一项多项从属权利要求不能作为另一项多重从属权利要求的引用对象。

d.同一构思的两项发明或实用新型可以合案申请,因而可能存在两项独立权利要求。这时应当确定一项为主要的,作为第一项权利要求,另一项排在后面成为与第一项 独立权利要求平行的、有独立的法律意义的权利要求。例如:一项产品发明和制造该产品的方法发明可以合案申请,这时一般把产品作为第一独立权利要求,把方法 作为第二独立权利要求。

(3)权利要求书撰写中常见的错误

a.纯功能式极利要求,这是初写者常出现的错误。一般情况下,产品必须用结构式权利要求,方法必须用步骤或条件式权利要求,不能采用功能或混合式,这种写法容易超出说明书范围,扩大了保护范围。

b.对一般的改进发明,没有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之分。实质是没有划清与现有技术的界限。

c.在独立权利要求中,有多个前序部分和多个特征部分,这种情况是没有弄清撰写要求。一个独立权利要求只能有一个前序部分和一个特征部分。

d.从属权利要求中没有引用部分和特征部分,或者是其中引用部分的“引证”有错误。

e.使用了不准确、不明确的词汇。如“等等”、“高”、“强”、“弱”、“性能好”、“最好是”等等。

f.权利要求书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即在权利要求书中写的技术特征,在说明书中无相应的文字记载,或是没有清楚、完整的说明。

(4)撰写好权利要求书的一般方法

a.详细分析发明或实用新型。分析内容包括是属于产品发明还是方法发明,对实用新型只能是产品发明,确定技术领域,研究技术方案,分析技术特征。最重要的是把技术解决方案和全部技术特征分析透。

b.做好检索或查新工作,特别是申请发明专利一定要查新,查是否存在同样发明,是否具有先进性。

c.认真研究相关文献的全部技术特征,特别是与本发明或实用新型相关的技术特征尤其要注意分析。

d.多写几个方案,反复比较,同一发明可能写出多种权利要求书,但要达到既符合法津要求,又能恰到好处地保护申请人的利益是很不容易的。多写几个方案,有利于 在反复比较过程中,确定一种正确合理的方案。最后,相确定的权利要求书与写好的说明书相比较,仔细检查两者的关系,这一点对初写者尤为重

1、一项权利要求要用一句话表达,中间可以有逗号、顿号、分号,但不能有句号,以强调其意思的不可分割的单一性和独立性。

2、权利要求起始端不用书写发明或实用新型名称,可以直接书写第1项独立权利要求,它的从属权利要求从序号2往下顺序排列。发明或实用新型有两项以上独立权利要求的。则各自的从属权利要求应分别写在各独立权利要求之后。

3、独立权利要求一般应当分两部分撰写:前序部分、特征部分。前序部分: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主题名称和该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特征部分: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这是权利要求的核心内容,这部分应紧接前序部分,用“其特征是……”或者“其特征在于……”等类似用语与上文联接。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应当包含发明的全部必要的技术特征,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同时限定发明或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例如: “1.一种往移动材料上徐覆胶合剂的间隙式胶合剂喷涂装置,(权利要求1一开始就说明了发明要求保护的主题名称)该装置有一个可以开关的喷嘴[2],在其后面有一个紧靠着的阶梯台阶[9],(这两个特征是这项发明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其特征在于(特征部分的连接语)所述阶梯形台阶[9]上钻有一个倾斜孔[10],该倾斜孔[10]与一个负压源相接通。(这两个特征是这项发明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 上述权利要求中并没有列出喷涂装置的所有技术特征,例如行走机构、控制机构和机架等。因为它们是现有技术,并且同发明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没有直接的技术关系,所以不必一一列出,只要写出发明要求保护的主题名称“一种往移动材料上徐覆胶合剂的间隙式胶合剂喷涂装置”,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就会明白,这些技术特征不言而喻地应当包括在内。

4、从属权利要求也应分两部分撰写:引用部分、限定部分。引用部分:写明被引用的权利要求的编号及发明或实用新型主题名称,例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隙式胶合剂喷涂装置……”。限定部分: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附加的技术特征。它们是对独立权利要求的补充,以及对引用部分的技术特征的进一步的限定。也应当以“其特征是……”或者“其特征在于……”等类似用语连接上文。

从属权利要求的引用部分,只能引用排列在前的权利要求。同时引用两项以上权利要求时,只允许使用“或”连接,例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隙式胶合剂喷涂装置,其特征是……”,这样的权利要求称为多项从属权利要求。一项多项从属权利要求不能作为另一项从属权利要求的引用对象。

5、同一构思的两项发明或实用新型可以合案申请,因而可能存在两项独立权利要求。这时应当确定一项为主要的,作为第一项独立权利要求;另一项排在后面成为与第一项独立权利要求平行的、有独立的法律意义的权利要求。例如,一项产品发明和制造该产品的方法发明可以合案申请,这时一般常常把产品作为权利要求1,其后跟随若干个产品的从属权利要求,例如权利要求

2、权利要求3等,然后再依次排列方法独立权利要求和方法的从属权利要求。

6、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其中的权利要求应当受说明书的支持,其提出的保护范围应当与说明书中公开的内容相适应。

根据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二章第3.1.2节的规定:

一件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中,应当至少有一项独立权利要求。权利要求书中有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独立权利要求的,写在最前面的独立权利要求称为第一独立权利要求,其他独立权利要求称为并列独立权利要求。审查员应当注意,有时并列独立权利要求也引用在前的独立权利要求(例如,并列独立权利要求写成如下的方式:“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的方法的装置,……”;“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的产品的方法,……”等),在这种情况下,并列独立权利要求记载的是不同类型的发明,不能将其看作为从属权利要求。

因此,楼主的问题中,只是问:当装置有创造性时,并列的方法权利要求是否也有创造性?

而并列的方法权利要求,根本就不是形式从属,而是形式上和实际上都为独立权利要求。

二、什么样的权利要求”是形式从属,实质独立的权利要求”?

审查指南接着指出:

在某些情况下,形式上的从属权利要求(即其包含有从属权利要求的引用部分),实质上不一定是从属权利要求。例如,独立权利要求1为:“包括特征X的机床”。在后的另一项权利要求为:“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用特征Y代替特征X”。在这种情况下,后一权利要求也是独立权利要求。审查员不得仅从撰写的形式上判定在后的权利要求为从属权利要求。

归纳一下,形式上的从属权利要求,其形式为:采取了直接引用的写法,这种直接引用的”标志“就是不改变权利要求的”主题“。或者说,凡是改变了权利要求的”主题“的写法,不管是否出现了其它的权利要求,都是独立的权利要求。例如,1.一种装置

3.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的方法。

权1中的主题是”装置“,而权3的主题是”方法“,权3因此也是形式和实质上的独立要求。

再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即使是实用新型的初步审查制,该例子也不应被授权,但是我在无效程序中,的确遇到了:

独立权利要求1为:“包括特征X、Y的机床”。

在后的另一项权利要求为:“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缺少特征Y”。

上述的另一项权利要求的”主题“仍然是“机床”,故形式上是从属于权利要求1了。但是,审查指南关于从属权利要求的定义为:

如果一项权利要求包含了另一项同类型权利要求中的所有技术特征,且对该另一项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作了进一步的限定,则该权利要求为从属权利要求。

因此可以说,凡是“一项权利要求没有包含另一项同类型权利要求中的所有技术特征”时,该权利要求就一定不是另一项同类型权利要求中从属权利要求。这里的关键词是:

1)所有技术特征;

2)引用另一项同类型权利要求。

结论:当 引用另一项同类型权利要求时,但没有包含同类型权利要求中的所有技术特征时,才是”是形式从属,实质独立的权利要求”。

三、当独立权利要求有创造性,从属权利要求一定有创造性!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四、本题的问题

1)独立权利要求是产品权利要求,另一个权利要求为独立的方法权利要求,当独立的装置权利要求有创造性时,方法独立权利要求不一定有创造性,需要进一步往下分析;

2)当 方法独立权利要求与产品权利要求满足单一性时,则方法独立权利要求一定有创造性;

3)当 方法独立权利要求与产品权利要求没有单一性时,则方法独立权利要求不一定没有创造性。

五、总结

概念清晰是很关键的素质。

----并列独立权利要求,尽管出现了前面的其它权利要求的“字样”,但是主题改变了,不属于引用前面的其它权利要求,因此,仍然是名副其实的独立权利要求。

---形式上的从属权利要求,其包含有从属权利要求的引用部分,这样的引用部分是说,没有改变主题,仍与原主题一致;

篇3:专利申请文件修改的整体考量

专利申请文件自提交申请后,在后续过程中常常出现需要申请人对专利申请文件进行修改的情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由于申请人自身在提交申请时对现有技术或专利制度的了解不够全面,导致申请日提交的申请文件没能充分地表达申请人的意图;第二,由于申请日提交的文件存在缺陷而进行的针对性修改,包括实质审查、复审及无效过程中针对被发现的问题进行的相应修改;当然也包含申请人发现申请存在的明显缺陷而提出的主动修改。但是无论哪一种情形,申请人对申请文件的修改程度必然要受到一定约束,作为一个原则,凡是对说明书(及其附图)和权利要求书作出不符合专利法第33条规定的修改,均是不允许的。

具体地说,如果申请的内容通过增加、改变和/或删除其中的一部分,致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看到的信息与原申请记载的信息不同,而且又不能从原申请记载的信息中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那么,这种修改就是不允许的。这里所说的申请内容,是指原说明书(及其附图)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内容,不包括任何优先权文件的内容。修改内容明确记载在原说明书(及其附图)和权利要求书内容中的情形比较容易进行判断。但是,在具体案例中往往涉及到使用是否“能从原申请记载的信息中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来进行判断的情形,由于修改涉及的情形千差万别,因此该判断的过程常常不是泾渭分明的,如何把握是否“能从原申请记载的信息中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成为一个难点。首先,应当明确“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的含义。有观点认为,从字面上理解,“直接”的含义是指“不经过中间事物的”,与“间接”相对,在这里,“直接地确定的内容”应当是无需其他证据材料或工具等辅助,仅依赖本领域技术人员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推导出的内容,包括有相应文字记载以及隐含的内容;“毫无疑义”即指可以明确确定,不会有第二种解释。就上述解释可知,只有同时满足“直接地”和“毫无疑义地”两个条件,才能使修改后所呈现的技术方案的内容在原说明书(及其附图)和权利要求书记中进行了实质性的记载。而后,需要明确“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的依据是“原说明书(及其附图)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内容”。这里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通过文字表达来呈现申请人提出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是一个由技术特征构成有机整体。对技术特征的理解直接决定了技术方案所限定的范围的确定,准确理解技术特征的含义,不仅应明晰其文字含义,还应将其放在发明技术方案的整体背景下,将该技术特征作为技术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行整体考量。涉及到修改具体技术特征所依据的内容也不应当仅仅停留于对该技术特征的文字表达,即使原说明书和原权利要求书中存在一致性的表述,也不意味着该修改后的内容必然符合专利法第33条的规定;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将修改部分融在其所在的技术方案中来看待其修改后的范围,并将原说明书/原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修改的依据来考量修改是否符合专利法第33条的规定更为合理和有效。下面结合两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技术方案的整体考量在该判断过程中的重要性。

2 案例介绍

案例一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Al Ga As/In Ga As延伸界面上大量碳的沉积,造成电流增益截止频率的下降。该申请使用在生长包含In的化合物半导体结晶层后,暂时停止包含As的全部供给,在基片温度上升到In的再蒸发开始温度以上后,生长与包含In的所述化合物半导体不同的半导体结晶层;由此在短时间内蒸发剩余In,降低作为在生长停止中累积的杂质碳。在该案的审查过程中,申请人将该案说明书第3页第31-32行和第4页第22-23行“如果到达设定温度,那么同时开始Al、Ga、In、As的供给,生长Si掺杂Al Ga As电子供给层”中的In修改Si。该案的原权利要求书没有与之相关的记载,说明书记载的内容成为修改的重要依据,但是,上述修改恰恰涉及具体实施例中技术细节的改变。从文字表述来看,修改后的技术特征与原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的相应技术特征明显不同,但是在该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包含了生成Al Ga As层和In Ga As层的步骤。从说明书整体上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清楚地知道:为了生成In Ga As,需要供给的是In、Ga、As;当生成了In Ga As后,进行Al Ga As的生成工序,此时需要供给的是Al、Ga、As,而没有In;如果需要生成Si掺杂Al Ga As,当然除了供给Al、Ga、As外,还需供给Si。对于原始说明书第3页第31-32行和第4页第22-23行中“如果到达设定温度,那么同时开始Al、Ga、In、As的供给,生长Si掺杂Al Ga As电子供给层14”,从说明书整体看,此处所要生长的为“Si掺杂Al Ga As层”,它不包含In,因此供给的材料中不应当有In,同时该结晶层是Si掺杂的,因此供给的材料中还应当包括Si。因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技术方案的整体上考量,能够清楚地知道,上述记载的“Al、Ga、In、As”存在明显的错误,惟一的正确的记载应为“Al、Ga、Si、As”。可见,说明书中对上述部分的修改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说明书的整体及上下文看出的惟一的正确答案。虽然该案中修改后的内容与原说明书中的表述明显不同,但是在该案所属的技术领域内,通过对说明书中记载的技术方案整体进行考量,能够得出申请人对该案的上述修改是能从原申请记载的信息中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的结果。因此,虽然该案例中,修改后的内容与原说明书的表述不同,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说明书记载的技术方案整体考量,能够明确得出该修改符合专利法第33条的规定。

案例二涉及一种用于合成丙烯酸酯的方法。申请人在该案的审查过程中,对权利要求书进行修改,将原从属权利要求2的附加技术特征“该第三步酯化反应在60-90℃的温度和在1.2×105Pa-2×105Pa的压力下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其中该反应在均匀的单相介质中发生,或者酸性固体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在非均匀的两相介质中进行”加入到独立权利要求1中;同时增加了新的从属权利要求2,其内容如下“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特征在于丙烯酸酯是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马来酸酐的含量低于40 ppm”。上述修改中将从属于权利要求1的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附加技术特征加入到原权利要求1中的修改符合专利法第33条的规定。但是对于新的权利要求2,其中技术特征“马来酸酐的含量低于40 ppm”的修改依据是说明书第13页实施例4中相应的记载。从文字表达来看,该技术特征记载在原说明书中,这是否就说明该修改符合专利法第33条的规定呢?在下结论之前,还需要进一步分析才能够确定。根据说明书第13页实施例4中相应的记载,实施例4涉及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A2EH)的制备,其是将由实施例2中出自丙三醇的丙烯酸在实施例3的酯化条件下与2-乙基己基醇进行酯化,实施例4中的马来酸酐在经纯化的A2EH中的最后酸度为<40ppm。而根据说明书第13页的记载,实施例3中的酯化反应在95℃温度下、0.65×105Pa的压力下进行。由上可见,说明书记载的实施例4中的“马来酸酐在经纯化的A2EH中的最后酸度为<40ppm”是在上述实施例3中的特定酯化反应后获得的。权利要求2是对权利要求1的进一步限定,在其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权利要求2从属于权利要求1,其限定的技术方案中包含权利要求1的所有技术特征和权利要求2的附加技术特征)中,酯化反应是在如权利要求1限定的60-90℃的温度和1.2×105Pa-2×105Pa的压力下进行。显然,权利要求2的酯化反应温度和压力均不同于说明书实施例4中的反应条件。可见从整体上而言,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看到的权利要求2的技术方案与原申请记载的技术方案不同,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也不能从原申请记载的信息中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权利要求2的酯化反应条件下同样也能获得“马来酸酐的含量低于40 ppm”的结果。在该案中,如果仅仅因为修改的内容在原说明书中存在一致性表述则认为该修改符合专利法第33条的规定,将会有失偏颇。如上分析方式所示,将修改后的内容与其所在的技术方案整体考量,将其与原说明书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分析对比更易于获得准确的结论。

3 结语

每一项发明专利申请至少记载了一个技术方案,由于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之间或紧或疏具有关联,很多情形下我们都不能也不应当忽视上述关联的存在。文字表述作为信息载体将技术方案以专利申请文件的形式呈现,但是受于文字表达的局限性,申请人往往难于将自己的真实意图完美一致地呈现在申请文件中,尤其在对某个或某些具体技术内容进行描述时难免出现片面、不完善的情况。涉及判断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是否符合专利法第33条的规定的情形,有时需要我们解读原申请文件传达的整体信息,而不是仅仅停留于对某一技术特征的文字表达,即该判断重点在于如何判断该修改后的技术信息是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能够从原说明书(及其附图)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内容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在具体实践中,将修改部分融在其所在的技术方案中来看待其修改后的范围,并将原说明书/原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修改的依据来考量修改部分是否符合专利法第33条的规定,对一些具体案例的判断更为客观、更加有效。

技术方案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实践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整体考量的运用,这里用于判断申请文件的修改是否符合专利法第33条的规定的情形,需要注意该整体考量是在“能从原申请记载的信息中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的原则之下,不能随意演绎和加工,也不能是可能的、模棱两可的技术内容。如果通过原申请文件记载的内容可以直接地得到的修改方式有多种可能,根据技术方案的整体考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确定只一种修改方式是合理的,即合理的修改方式唯一,则该修改方式是“能从原申请记载的信息中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否则则不符合专利法第33条的规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2010(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篇4:文件柜的申请

虽然《专利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了专利申请文件修改的基本规则,但是,在专利审查实践和专利审判实践中,如何准确适用第三十三条的规定,还存在很多具体问题。深入理解专利申请文件修改的基本原则,将有利于正确解决这些具体问题。本文拟简要对修改专利申请文件时应当遵守的先申请原则和技术贡献匹配原则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正确适用第三十三条提供帮助。

一、先申请原则

(一)为什么要遵守先申请原则

《专利法》第三十三条之所以规定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第一个根本目的是维护我国专利制度采用的先申请原则,防止申请人将申请日未公开的技术信息加入申请文件从而架空先申请原则。先申请原则要求,专利申请人不能将申请日之后获知的技术信息增加到原始申请文件中,从而损害申请日之后提出相关专利申请的其他人的利益。只有申请文件公开的技术信息才有可能得到保护,实质是要求专利申请人在申请日就应当在专利申请文件中对相关技术信息进行充分公开,在申请文件没有公开的技术信息,不允许专利申请人在申请日之后通过修改纳入到专利申请文件,进而纳入保护范围,造成对其他申请人来说不公平的后果。修改不能超范围体现了先申请原则对专利申请人的合理限制。《欧洲专利公约》第123条第(2)项规定,欧洲专利申请和欧洲专利的修改不得增加超出原始申请内容的主题。欧洲专利局在G1/93案中认为,该项规定的本意在于:“不允许通过在专利文件或专利申请文件中增加并未公开在专利申请文件中的技术信息而使专利申请人或专利权人获得优势。”(2013年欧洲专利局《专利审查指南》第H部分第IV章第2.2节。)这一规定在维护先申请制的目的上与我国是相同的。

(二)先申请原则与技术贡献视角

为了维护先申请原则,关键是不允许修改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以增加专利申请人的技术贡献。从技术贡献的视角来判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修改是否违反先申请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权利要求书或说明书修改时,不会增加专利申请人在原专利申请文件中的技术贡献,则这样的增加既不会使专利申请人获得不正当的利益,又不会损害其他人基于对原申请文件的信赖而应当得到保护的法律安全。在专利审查和专利审判实践中,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修改多种多样,难以适用统一的具体规则去判断其是否符合先申请原则,但在原则上,可以根据修改是否会增加专利申请人或专利权人的技术贡献来衡量该修改是否会违反先申请原则。例如,在修改权利要求书时增加技术特征,逻辑上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对技术方案没有技术贡献,只产生缩小专利权保护范围的效果,另一种是在缩小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同时,提高了技术方案的技术贡献。如果是前者,权利要求书的修改不会违反先申请原则;如果是后者,权利要求书的修改则会违反先申请原则。

(三)先申请原则对说明书修改的限制

《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专利法》对权利要求书与说明书的功能进行了分工,权利要求书用于限定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而说明书用于清楚、完整、充分地公开发明或实用新型。在申请日,用以公开发明或实用新型从而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任务应当由专利文件中的说明书而不是权利要求书来承担。因此,维护先申请原则,防止向申请文件补充申请日之后的技术信息的任务主要通过严格限制对说明书的修改来实现。在专利审查和专利审判实践中,认识并强调这一点非常重要。在此基本原则下,才能对实践中出现的各种说明书的修改是否超范围作出正确判断。

在实践中,专利申请人要向权利要求书中加入技术信息,往往会同时在说明书的相应部分加入技术信息。对于向说明书中增加的技术信息,必须严格按照先申请原则来判断其修改是否超范围。如果专利申请人在不向说明书增加技术信息的情况下直接在权利要求书中加入技术信息,则既可能得不到说明书支持,又可能修改超范围。

二、技术贡献匹配原则

(一)技术贡献匹配原则与权利要求书修改

之所以规定修改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第二个根本目的是允许专利申请人有合适的机会通过修改权利要求书将其公开在原申请文件中的技术贡献纳入保护范围,使其获得的保护范围与其技术贡献相匹配。修改不得超范围一方面是限制专利申请人,另一方面也是保护专利申请人,二者要辩证统一地看,不可偏颇。为了确保专利申请人获得与其技术贡献相匹配的专利权保护范围,在修改权利要求书的时候,允许其在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公开的全部技术信息基础上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美国专利法》第132条规定:“原始申请该当清楚地向本领域技术人员传送出,在申请日申请人就已经拥有了其所要求保护的发明。”从某个角度讲,就是强调要保护申请日已经拥有的发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主要由权利要求书来确定,因此,允许专利申请人获得与其技术贡献相匹配的保护范围的任务,主要通过允许专利申请人修改权利要求书来实现。

(二)技术贡献匹配原则与修改机会

为了有效保证专利申请人获得的专利权保护范围与其技术贡献相匹配,必须确保专利申请人对权利要求书有修改的机会。《专利审查指南2010》第一部分第二章第8.1节规定,在专利授权之前,即实用新型的形式审查和发明的实质审查过程中,专利申请人都有主动修改权利要求书的机会。在我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人可以在申请日起两个月内主动修改专利申请文件。《专利审查指南2010》第二部分第八章第5.2.1.2节规定,发明专利申请人可以在提出实质审查请求时,以及在收到专利局发出的发明专利申请进入实质审查阶段通知书之日起三个月内主动修改专利申请文件。《欧洲专利公约》第123条第(1)项规定:“在欧洲专利局的程序中,欧洲专利申请或欧洲专利可以根据实施细则进行修改。在任何程序中,申请人都应当有至少一次按照自己意愿修改的机会。”《欧洲专利公约》保护专利申请人和专利权人修改权利要求的意图在上述规定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三)技术贡献匹配原则与修改基础

为了确保专利申请人获得的专利权保护范围与其技术贡献相匹配,必须确保专利申请人能够将其在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公开的所有技术信息作为修改基础。专利申请文件修改的基础不仅仅限于原说明书,还包括原权利要求书。1984年《专利法》规定,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原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这一规定意味着,修改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时,只能依据说明书的技术信息来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这是明显不合理的,因为原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技术信息有可能不被纳入专利权保护范围。为了克服1984年《专利法》这一规定的缺陷,1992年《专利法》规定,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相对于1984年《专利法》,修改的基础不仅仅限于原说明书,还增加了权利要求书。这样一来,就使得专利申请人可以在其原申请文件公开的所有技术信息基础之上确定其专利权保护范围。1992年《专利法》的该处修改,体现了技术贡献匹配原则。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专利审查指南2010》第一部分第二章第8节中更加细化了该原则,规定原权利要求书中记载而原说明书中没有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补入说明书。在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判例(In re Benno, 768 F .2d 1340, 226 USPQ 683 (Fed. Cir. 1985))特别强调,原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技术信息应当作为申请文件公开的技术信息的一部分。如果原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技术信息没有记载在说明书中,专利申请人也可以修改说明书以补入该技术信息。上述判例规则还被美国专利商标局收入了美国专利商标局《专利审查指南(MPEPe8r9)》第2163.06III节之中。

(四)技术贡献匹配原则的具体要求

技术贡献匹配原则要求:第一,专利申请人有权在授权公告之前对权利要求书进行修改以使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与其在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公开的技术贡献的范围相匹配。第二,只要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没有超出公开在原始申请文件中的技术贡献的范围,对权利要求书的修改就没有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第三,在技术贡献匹配原则之下来评价修改是否超范围,合理的基本规则是,只要相对于原始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而言,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能够得到支持,就应当认定修改没有超范围。

三、小结

篇5:设立商业银行的正式申请文件

《商业银行法》第十五条规定:“设立商业银行的申请经审查符合本法第十四条规定的,申请人应当填写正式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章程草案;(二)拟任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证明;(三)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四)股东名册及其出资额、股份;(五)持有注册资本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的资信证明和有关资料;(六)经营方针和计划;(七)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的资料;(八)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申请设立商业银行的文件和资料提交给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后,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开始审批工作。在审批时,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要考虑到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和申请单位的资格与能力等因素。经过审核,符合《商业银行法》第十四条规定的,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发给申请者正式申请表,要求申请人提交规定的文件:

(一)有符合法律规定的章程草案。银行章程是关于银行组织和行为的基本准则,是体现银行法律地位的规范性文件。它一经有关部门批准,即产生效力。银行章程应符合《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的规定。

采取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银行的章程一般应载明下列事项:银行名称和住所;银行经营范围;银行注册资本;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股东的权利和义务;股东的出资方式和出资额;股东转让出资的条件;银行的机构及产生办法、职权、议事规则;银行的法定代表人;银行的解散事由与清算办法;股东认为需要规定的其他事项。采取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的银行章程应载明事项:银行名称和住所、银行经营范围;银行设立方式;银行股份总数、每股金额和注册资本;发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认购股份数;股东的权利和义务;董事会的组成、职权、任期和议事规则;银行法定代表人;监事会的组成、职权和议事规则;银行利润分配办法;银行的解散事由与清算办法;银行的通知和广告;股东大会认为需要确定的其他事项。

(二)拟任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证明。董事、高级管理人中贩资格

是有关人员从事商业银行管理的基本要求,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活动,审批机关有必要对其进行审查,确保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称职合格。商业银行在聘用高级管理人员时应当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查,并且在正式申请表中提供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证明。

(三)法定验资机构出资的验资证明。验资证明是中介机构出具的,证明股东已缴纳全部出资或认股人已缴纳股款的文件,它是申请商业银行注册的必备文件。目前,我国验资工作主要是由有执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或经国家核准登记的注册会计师进行。注册会计师在验资时,应认真核查有关单据,银行账户及有关产权转让的文件,注册会计师在验资时不得高估或低估。如果验资机构提供有重大遗漏或虚假内容的证明文件,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东而言,因其设立有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两种方式。因此,验资情况不一。对此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商业银行,在发起人交付全部出资后,必须经法定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验资证明;对以募集方式设立的商业银行,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该商业银行股份总数的35%,其余股份应按公司法所规定的程序向社会公开募集。在发行股份的股款缴足后,由法定的验资机构出具验资证明。

(四)商业银行股东名册及其出资额、股份。股东名册是商业银行必须备置的用以记载股东及股东事宜的名册。商业银行组织形式不同,其备置的股东名册所记载的事项有所不同。有限责任商业银行的股东名册应当记载以下事项:

1、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2、股东的出资额;

3、出资证明书编号。发行记名股票的股份有限商业银行,其股东名册记载下列事项:

1、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2、各股东所持股份数;

3、名股东所持股票的编号;

4、各股东取得其股份的日期。股东名册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享有股东的各项权利。当有限责任商业银行的股东依法转让其出资后,由商业银行将受让人的姓名或住所,以及受让的出资额记载于股东名册,否则,虽出资证明书发生转让,而未将受让人的姓名或名称和住所,以及受让人的出资额记载于股东名册,不得以其转让对抗银行。若股份有限商业银行的股东转让其所持有的有形记名股票,受让人也应依法申请变更股东名册;若股票为无形记名股票,股东名册应由证券登记公司根据当时股票过户、交割情况,随时变更。

(五)持有商业银行注册资本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的资信证明和有关资料。商业银行负债经营的特性,决定了监管机关必须对股东尤其是商业银行的大股东的资金状况、信用等级作认真调查,以全面了解。持有商业银行注册资本百分之五的股东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股东,能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和经营决策产生重大的影响。换言之,这些重要股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商业银行能否合法而审慎地经营,决定着商业银行将承担的经营风险度,决定着商业银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能否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因此,申请人必须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出具法定评估机构对这些重要股东的资信证明和其他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要求提供的背景资料。

(六)商业银行经营方针和计划。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和经营计划作为商业银行运营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的实施方案,直接关系着商业银行经营的成效和发展前途,关系到商业银行投资人和客户的切身利益。所以,申请人应当将经营的方针和发展的设想告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便于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督和指导。

(七)商业银行营业场所有关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营业场所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明文件,以及安全保卫等设施方面的资料。

(八)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资料。对于不同的设立申请,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从实际出发,要求申请人提供审批所需要的文件和资料。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在接以以上文件后,在规定的期限内书面通知申请人是否批准其申请,未经批准的,应在书面通知中注明理由。

需要注意的是,《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事项规定的期限为20天和30天,但是,银行业涉及广大公众的利益,必须慎重,监管机构需要对设立商业银行的申请进行认真调查和研究,审批需要的时间往往要长于《行政许可法》中的一般规定。因此,为避免被动,需要对商业银行设立的审批规定特殊的期限。根据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对下列申请事项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决定;决定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一)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自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6个月内;(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和增加业务范围内的业务品种,自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3个月内;(三)审查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自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30日内。对设立商业银行的审批期限作出明确规定,也是世贸组织规则的原则要求。

设立商业银行的审批文件

《商业银行法》第十四条规定:“设立商业银行,申请人应当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提交下列文件、资料:(一)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拟设立的商业银行的名称、所在地、注册资本、业务范围等;(二)可行性研究报告;(三)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资料。”根据本条的规定,申请设立商业银行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提交书面的筹建商业银行机构的申请报告,以及其他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一)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拟设立的商业银行名称、住所地、注册资本、业务范围等重要事项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问题。商业银行的名称,是使拟设立的商业银行区别于别的企业的标志,应符合《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以及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相关规定。筹建全国性商业银行可冠以“中国”或“中华”字样,筹建区域性商业银行的,冠以拟设商业银行的主要营业所在地行政区域的名称;筹建城市合作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商业银行的,其名称要有“合作商业银行”字样,以表明其性质和特点。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开办商业银行应当在报送审批前由申请人办理商业银行名称预先核准,应提交商业银行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股东或发起人资格证明和其他公司登记机关要求提交的文件。公司登记机关要在收到文件后10日内做出决定。决定核准的,发给《企业名称预先核资通知》。申请书中载明的商业银行注册资本,要根据拟设商业银行的类别而定,不得低于《商业银行法》规定的最低限额。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即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应符合《商业银行法》第三条的规定,即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

付款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筹建商业银行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认真分析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人口数量和构成情况以及工商企业、金融业的发展情况。

篇6:申请资质需做的文件准备

1、组织

A.质量监督工作记录表4.1-02;

B.法人证明材料: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开户许可证、一般纳税资格认定、企业法人身份证件; C.设备证明材料: D.人员证明材料:

E.场地社保证明:租赁协议、土地使用证、参保基数清单、银行社保缴费证明; F.任命文件材料:任命文件,股东会议决议任命法人;

2、文件控制

A.受控文件一览表4.3-01(内部受控: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低温、高温、交变湿热作业指导书、高低温试验箱、温湿度试验箱、高低温期间核查、高低温的测量不确定度、记录表式)(外部文件:电工电子低温、高温、交变湿热和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B.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4.3-02(内容同上)C.文件更改申请表4.3-03 D.文件修改一览表4.3-07

3、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A.合格服务/供应方名录4.6-01 B.采购供应品一览表4.6-05 C.供应品领用记录4.6-06,这个是复印件,因为放在实验室领用相应耗材; D.采购物资申请表4.6-03 E.采购物资验收表4.6-04 F.服务/供应方调查评定表4.6-02

4、申诉和投诉(暂无)

5、内部审核

A.内部审核计划4.14-01(审核目的:证实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合性,检查质量活动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 不断完善,并为管理评审提供依据。审核范围: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

综合部、检测部;除检测分包和抽样以外的所有要素;已经开展的检测项目。审核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合同)

B.内审首(末)次会议签到表4.14-05(一个首次一个末次)C.内部审核实施计划4.14-02 D.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4.14-03 E.不合格报告及纠正/预防措施表4.14-04(文件控制学习和提供质量监督表 F.内部审核报告4.14-06

6、管理评审

A.管理评审计划4.15-01(评审目的:通过对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保本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实施。评审依据:客户/相关方的要求与期望;质量方针和目标;内外环境的变化情况。评审内容:1.质量方针贯彻及质量目标实现情况;2.近期内审的结果;3.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4.资源配置及人员培训情况;5.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结果等质量控制情况;6.客户申诉/投诉情况及客户的反馈;7.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工作汇报))B.管理评审会议通知4.15-02 C.管理评审会议记录4.15-03 D.管理评审报告4.15-05 E.质量改进措施表4.15-04

7、人员

A.2014人员培训计划5.2-01 B.培训实施记录表5.2-02(评审准则、内审、上岗培训和安全考试、不确定度培训)

8、检测方法

A.新项目申请表5.4-03 B.新项目评审表5.4-04 C.作业指导书

9、设备和标准物质

A.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记录表5.6-05 B.仪器设备管理台账5.5-01 C.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计划5.5-02 D.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记录5.5-03 E.仪器设备购置申请单5.5-04 F.仪器设备验收单5.5-05 G.仪器设备停用/启用申请表5.5-09 H.仪器设备使用记录5.5-10 I.仪器设备校准记录表5.6-04

10、量值溯源 A.温湿度量值溯源图

B.检测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确认总体计划5.6-01 C.仪器设备周期检定/校准计划表5.6-02 D.量值溯源结果确认记录5.6-06 E.校准证书

11、结果质量控制

A.能力验证/比对计划5.9-01 B.检测结果质量控制计划5.9-02 C.检测结果质量控制分析报告表5.9-03 D.测量审核结果报告/实验室间比对结果报告

12、结果报告(检测报告发送登记表5.10-06、报告X份)

13、合同评审

A.合同评审记录表4.4-02 B.检测委托合同书4.4-01

14、设施和环境条件:

A.实验室安全情况检查表5.3-02 B.实验室环境监控记录表5.3-04 C.检测和环境条件要求一览表5.3-06(检测部、1份(-5~35℃,湿度不大于80%RH

15、抽样和样品处置

A.样品登记表5.8-01

16、公司文件 A.内务卫生管理制度 B.7个任命文件

C.1~3号文件,公司经营宗旨 D.管理制度总规定

17、人员业绩档案

上一篇:欢迎订阅2019杂志下一篇:项目开盘期营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