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2024-05-26

创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精选6篇)

篇1:创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创一流条件,争一流质量

——沈伦镇中心幼儿园创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沈伦镇中心幼儿园是一所底蕴深厚、充满活力的兴化市合格园,也是一所农村公办园。一年来,本园以优化的管理、优质的保教和优异的办园条件迅速崛起。紧密围绕教育局及园内工作,提出了“高举旗子,不变调子,喊响号子,建好班子,推动总体工作上台阶。”的指导思想,把创建活动贯穿于整个工作之中,并根据幼儿园的工作特点开展了各项工作。

一、万众一心,狠抓投入,彻底改善办园条件。幼儿园起点条件很简陋,中心校唐成祥校长先在中心校内搞了一个幼儿园试点班。然后搞了一个镇中心园的试点。今年按照“一园一点”的整体布局,统筹规划,一展宏图。

镇党委、政府将中心园建设当成重要的“民生工程”。为解决资金问题,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捐资办学。党委书记夏爱东同志带头捐款新建中心幼儿园。各村委会也纷纷动员各村的能人捐资支持家乡的幼教事业。

在镇党委、镇政府和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镇3万人民的热心帮助下,彻底改善了办园条件,投资360万元,由镇组织委员、副镇长刘新华同志亲自顾问、镇党委委员、镇妇联主席姜素梅亲自负责,新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幼儿园,为幼儿“活动、游戏、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

添置了幼儿床,实现幼儿每人一张床的梦想,既解决了幼儿的睡觉条件,又实现了园内的封闭管理。

添置了开水器、热循环消毒柜,极大地改善了幼儿食堂的条件。

添配了办公电脑及打印设备、数码相机,安装了校园网;各班配制了电视机、录音机、消毒柜,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对园内进行了绿化、美化、儿童化的改造。添置了大量儿童玩具,并对操场地面进行了软化,建立了植物园,开辟了文化宣传橱窗,以达到环境育人的目标。

二、努力探索,勇于创新,“以法治园、以人兴园”,管理效能明显提高。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各部门岗位责任制、教职工考勤制度、学习会议制度、教研工作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使各项管理工作有据可依。

2、推行绩效考核。幼儿园根据岗位评估标准考核教职工,与评先评优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我们关注教师的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将教职工的发展作为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工作岗位上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体现教师的价值。充分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全园教职工“园兴我荣”的主人翁意识。

三、以园为本,多种形式,全面实施课程改革。

(一)以幼儿为本,认真贯彻《纲要》精神。

我们认真贯彻《纲要》精神,坚持“以幼儿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的,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以新时期主题探究课程为主要课程,辅以少量整合课程,努力提高保教质量。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新《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的贯彻实施,关键在教师。保教质量是幼教工作的生命线,而提高保教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师。我园考核任用教师,坚持外学习、内培训,吸收其它幼儿园的先进教学经验,加强研究,从转变观念入手,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1、严格标准,考核任用幼儿教师。

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镇幼教工作领导小组。面向全镇,公开招聘幼儿教师。聘请市局幼教科领导、市幼教专家进行评审,公开公平公正合理。

2、弘扬师德,树立教师职业精神。师德是教师之魂,我们认为新时期教师的师德更应该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一是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来保障。二是不定期开展《幼儿园职业道德规范》、《幼儿园园规》、优秀教师事迹的学习。三是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以演讲比赛、师德征文、师德大讨论、听师德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

3、苦练内功,夯实教师专业素质。

我园有的放矢通过多种途径来夯实教师专业素质。一是重引导、多支持,鼓励教师参加职后学历培训。二是多练兵、常比武,提高教学技能。围绕课程改革,我们组织教师开展说课、上观摩课活动,研究教育策略;定期组织专题研究公开活动,总结某一类活动的教学方法。我园鼓励教师间互学互比交流沟通。鼓励教师参加基本功竞赛,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我园的许佳老师在兴化市幼儿园基本功竞赛中被评为乡镇组一等奖,高年扣老师在兴化市幼儿教师教育活动竞赛中,获三等奖。

4、走出校园,开阔教师眼界思维。

先后派青年教师去靖江、泰州、南京等地培训、学习,给任务、压担子,让她们快速成长。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园青年教师每周都能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弹、唱、跳、画的基本功,学习如何观察评价幼儿,记录幼儿的成长过程,学习如何反思教育行为,提高教育策略等。

(三)立足园情,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科研兴园”是我们牢记的信条,大家都充分意识到教科研的重要性。为此,我园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课题研究。目前,《园本培训与教师专业成长》课题已开始启动。通过课题研究,园内形成了人人参与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四、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积极做好后勤保障。

(一)严格执行各项制度

幼儿园严格执行卫生保健制度,对后勤服务保障和食品卫生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积极配合市卫生监督部门、市妇幼保健所做好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接种消毒等工作;坚持晨间检查制度,幼儿、教职工全面健康检查制度,消毒制度等。并在各类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大力度,做好预防、消毒、防控工作,有效地杜绝了各类传染病的发生。我园未发生一例病例和疫情。

(二)树立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

幼儿园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到层层负责、层层落实。落实安全检查制度,安全责任落实到人,每月一次安全工作会,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方位的安全检查,重点突出防火、防电、防食物中毒、防走失等几个方面。一年来,全园无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成绩属于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以创新的精神,优化管理,提高办园质量,知难奋进,再创佳绩!

篇2:创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很荣幸能够代表XX乡在全县交流开展“平安乡镇”创建活动的经验,在交流中有何不妥之处恳请在座的各位领导给予指正。下面,我就XX乡组织开展“平安乡镇”创建活动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XX乡地处哀牢山和XX山中部,位于大理、楚雄、思茅三地(州)的交界处,东接弥渡、南华两县,南连景东县,是大理州的南大门。全乡国土总面积252平方公里,辖13个村委会,222个自然村,290个村民小组。2005年末,全乡共有居民9561户,其中:农业户8776户;总人口35720人,其中:农业人口34799人,人口密度141.7人/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8148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0.81亩;农村经济总收入8865.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4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5万元,粮食总产量1138.46万公斤,人均占有粮318公斤,是典型的山区农业贫困乡,属全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文章-http:///找范文,到]

XX乡是一个人口众多,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集居的山区乡。由于贫穷落后,盗窃突出、伤害事件多发,形成了XX乡的社会治安差的特点。在2005年全县政法工作会议上,县委、政府把XX乡确定为创建“平安乡镇”的示范乡。我乡创建“平安XX”活动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政法委、综治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按照“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创建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主线,以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基层平安创建活动为核心,稳步推进“平安乡镇”和“平安村社”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法律服务、法制教育、为民服务等活动,认真落实责任、扎实工作,深入开展“平安XX”创建活动。

一、基本情况

XX乡开展“平安XX”创建活动从2005年3月开始,到10月底基本结束。创建工作分两批进行,第一批(试点):马街村委会和乡级机关19个单位,参加的农户有462户;第二批(全面铺开):12个村委会和2个企业,参加的农户有9049户。在创安活动中全乡共涉及9526户。

二、主要做法

(一)抓基层基础工作

1、加强治安队伍建设。结合“云岭先锋”工程的深入开展,抓实“三培养”工作(把遵纪守法的模范青年培养成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把党员中遵纪守法的模范培养成为治安队伍中的骨干),以开展创建“平安XX”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治安队伍建设,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基层综治机构为骨干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网络,组建了调解、治保、民兵、信访、治安巡逻、应急救援、消防、处突共八支队伍。针对以往维稳信息的滞后性、信息报送存在隐瞒性,及时在全乡13个村委会和19个单位中挑选了324名信息员,组建了一支信息报送队伍,一旦发现维稳信息可直接报送,保障信息渠道的畅通,有效监控了社会治安的动态,提高了维稳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准确性。

2、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按照“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突出村社、分步推进的原则”,把创建“平安XX”与“平安单位”、“平安村”、“平安组”、“平安户”、“平安校园”和“平安企业”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巩固和扩大创建成果,实现“平安XX”。

(二)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

把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作为创建活动的一项重点工作,以“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为目标,加快建立完善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五个机制。

1、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以村、组、户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基层治安队伍建设,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及时发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尤其是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群体性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2、建立完善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坚持乡每月、组每半月定期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对排查出的问题,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五个一”的要求,采取领导包办或督办等形式,限时解决,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了“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并切实落实好“一个矛盾纠纷,一个调处班子,一个调处责任人,一个调处方案”。

3、建立和完善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机制

。经常性地开展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防止因民族问题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

4、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处置工作机制。深入研究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完善处置机制和方法。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职责。认真把握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原则,始终坚持“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

激”的工作规律。

5、建立信访工作机制。以畅通信访渠道为主线,以解决群众信访突出问题为核心,以基层信访工作为重点,依法规范信访行为和群众上访接待。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有效遏制了重复访、越级访、集体访上升的趋势。

(三)深入开展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

以“四五”普法为契机,以建设“民主法制村”为载体,深入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以现代法治精神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普法宣传,在农村积极开展“送法下乡”、“民主法制示范村”、“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户”等活动,提高基层群众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四)构建社会治安十大防控体系

建立完善了社会面流动犯罪防范体系、重点部位治安防范体系、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内部单位治安防范体系、农村“四级”治安防范体系、行政区域和边际协作治安防范体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公路护路联防体系、信息反馈体系、健全和完善处置突发事件体系。并认真落实群防群治工作方针,在全乡设立乡村110报警点20处;建立健全五类派出所基础台帐;确定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六处;单位内部按要求落实安全生产、消防和治安安全责任;认真排查调处社会治安“热、难”点,预防各类群体事件的发生,并做好处置预案;全乡十三个村分六个责任区,按责任到人开展工作。

(五)坚持开展“严打”整治

坚持从重从快的“严打”方针,对农村各种黑恶势力团伙及其成员,进行全面及时的打击,彻底摧毁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分子及其残余分子。XX当年立刑事案件33起,破17起,与前三年平均发案数相比下降11起,破案率达52%,与前三年平均值同比上升4.33%;当年刑事案件发33件的增幅低于本乡近3年平均发44件的平均增幅,破案率当年52%超过本乡近3年的47.67%平均破案率;当年发生1起杀人、伤害命案,破获1起,火灾事故2起,交通事故1起,伤亡2人。通过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证了社会政治稳定有序,保证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六)抓实农村禁赌、禁毒

农村赌博屡禁不止是XX乡治安的一大顽疾。加大赌博整治力度是有效遏制农村赌博蔓延势头的有效方式。全年共查获赌博案件20起,打击违法人员68人次,其中行政拘留2人次,行政罚款63人次,其他处理3人次,实现了“打击了一小片,教育了一大片”的目的,农村赌博现象明显下降。按照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在全乡中、小学、人群密集场所等广泛宣传防毒反毒知识。全年共铲除零星大麻2400余株,并在红星村小石岩组铲除成片大麻500余株。

三、采取的措施

(一)周密部署,加强领导

把创建“平安XX”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实行目标管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规划,统筹考虑,统一部署。乡党委、政府及时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平安XX”创建工作领导组,并抽调了专门工作班子,负责创建“平安XX”的日常工作。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充实和完善综治工作领导机构,调整综治工作人员,真正使创建工作有组织、有机构、有人抓、有人管。

(二)强化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召开会议、张贴标语、黑板报、墙报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平安XX”创建活动,真正使“平安XX”创建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了全民参与、人人行动的强大合力,全面推进了“平安XX”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加大投入,强化经费保障

在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乡政府将每年人均0.3元的综合治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及云发(2002)4号文件关于“多渠道地筹集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所需的经费”精神,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来筹集经费,确保了创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齐抓共管,强化责任保障

“平安XX”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乡“创安”工作领导组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坚持创建工作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狠抓各项创建措施的落实,全面提高基层创安工作水平。坚持走群众路线,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创建“平安XX”活动,形成了乡党委、政府统一组织领导,每个乡党委成员负责联系1个以上村委会,每个村委会成员负责联系2个以上村民小组,各成员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全乡人民广泛参与、大力支持,形成了各项工作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四、取得的成效

坚持以“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完善了经常性“严打”机制、社会治安防控机制、维护社会稳定的领导责任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和公共安全应急机制。突出创建XX乡的平安乡镇、平安单位、平安村组户、平安企业、平安校园的治安联动防控体系,构筑起XX乡防范层严密、点线面互动、巡查并举、打防控一体化的防范机制。同时,确定了点上求辐射、线上求延伸、面上求覆盖的工作思路,尽快把XX乡建成社会更加稳定、民族更加和睦、治安更加良好、群众更加安康的社会治安先进乡。

(一)呈现“四个明显下降”

1、刑事发案率明显下降。2004年全年发生刑事案件39起,2005年全年发生33起,下降15%。

2、治安案件明显下降。2004年全年发生68起,2005年全年发生51起,下降25%。

3、民间纠纷明显下降。2004年全年发生143起,2005年全年发生121起,下降15%。

4、群体性上访明显下降。2004年全年发生6起,2005年全年没有发生群体性上访,下降100%。

(二)取得“三个提高”

1、化解矛盾纠纷和排查调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工作明显提高。2005年全乡共发生纠纷121起,排查调处纠纷120起,调解成功率达99%。

2、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明显提高。通过防控体系建设,注重在联字上下功夫,在动字上见成效,使防控能力得到提高,治安案件明显减少。

3、人民群众法制意识明显提高。通过平安创建活动开展,大力宣传法律法规,人民群众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普遍增强,法律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三)做到“两个防止”

1、有效防止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2004年全年发生安全事故14起,2005年全年没有发生,下降100%。

2、有效防止了治安灾害事故和火灾事故的发生。2004年全年发生48起,2005年全年发生3起,下降93.75。

(四)实现“一个满意”

通过开展平安创建工作,人民群众对全乡社会治安表示满意;在县综治办组织的社会治安满意度测评中,全乡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8%以上。

五、取得的经验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机构,是抓好平安创建工作的保障。

(二)强化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是抓好平安创建工作的前提。

(三)加大投入,精心组织,是抓好平安创建工作的基础。

(四)明确职责,层层签订责任状,是抓好平安创建工作重要保证。

(五)全民参与,群防群治,是实现平安的关键。

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部分干部群众认识不到位,平安创建工作进展参差不齐。

二是经费投入不足,给平安创建工作开展带来较大的困难。

三是乡大面广,治安状况复杂,平安创建工作难度大,部分村、组、户创建效果不明显。

各位领导,虽然XX乡已在2006年年初被县委、政府命名为“平安乡镇”,但与其他县的“平安乡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会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一步总结经验,继续抓实平安创建工作这一项长期任务。积极巩固和扩大“创安”成果,努力为经济建设创造出安定的环境,真正实现“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创建要求。

篇3:创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弄清特色内涵, 做有独特办园思想的园长

特色幼儿园, 指在认真贯彻 《纲要》、《指南》 背景下, 完成幼儿教育全面发展目标的前提下, 在整体上具有自己独特、 稳定、 优质的个性风貌的幼儿园的统称。 幼儿园的特色具体反映在物质文化 (包括标志、 环境、课程内容与模式、 教育教学研究等) 、制度文化 (包括组织的章程、 制度、管理细则等) 、 精神文化 (主要是指组织成员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 价值标准及精神风貌等) 3个层面。

人们都说:“一个好校长, 就是一所好学校”。 这说明校长在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 作为幼儿园决策者和组织者, 园长要理清创建特色幼儿园内涵的基础上, 深刻思考当前教育改革发展需求, 重新审视自己幼儿园的历史背景和发展优势,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 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办园主张, 抢抓机遇, 找准办园的优势和突破口, 以 “安全、 健康、 伟明、 快乐” 为核心, 以健康教育为切入点, 以安全教育为突破口, 创建交通安全教育特色。

本园交通安全教育特色创建的历史背景

华明一幼始建于2007年秋, 占地面积9550平方米, 建筑面积4425平方米, 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 是在我区教育改革成熟期到来和全国示范镇建设机遇而诞生的) 。 400名幼儿基本来自华明家园, 他们从村民过渡到居民, 从低矮的平房迁入漂亮的高楼。 诸多不适应的因素随即产生, 面对现代化宽敞的马路, 老人畏惧过马路, 驾驶入无视红绿灯的存在, 孩子们在马路上追逐玩耍。 横过马路, 乱闯红灯、随意停放车辆, 横跨护栏、 横穿斑马线等违章行为随处可见……一名五岁的孩子在交通事故中丧失了生命!

鉴于此, 我园对360名幼儿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70%的孩子不认识斑马线, 65%的家长没有交通安全意识, 34% 的家长不知道盲道, 62% 的家长认为交通安全的有力保障是交警的严格管理而不是人们的自觉行为, 45%的家长不知道从右侧上下机动车, 90%的家长带孩子有过闯过红灯行为, 52% 的家长骑自行车或电动车带孩子没有安全座椅, 98%的私家车带孩子不系安全带, 35%的孩子经常在路边玩耍。

问卷中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家长们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 无视交通安全法规, 普遍存在交通安全意识薄弱的现象, 带着孩子违规的现象比较突出, 家长的行为观念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威胁到孩子们的生命安康! 安全文明的出行方式直接影响华明新市镇的精神文明建设。

特色创建的依据

《指南 》 明确指出 “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纲要》 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放在工作的首位。” 确保幼儿生命安康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天职!

与此同时, 正逢 “全国交通安全城区创建” 活动, 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 与幼儿发展需求相结合。 幼儿教育应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基。 因此, 我们以 “安全、 健康、 文明、 快乐” 为核心, 以交通安全教育为切入点, 赢得东丽区交警支队、 司法局、 文明办的支持与合作, 创建交通安全教育特色。

幼儿园特色创建过程及取得的成绩

5年来, 华明一幼特色创建过程是不断积累、 逐步完善、 艰苦追求、 不断创新、 自我优化的过程。 在特色教育创建中, 我园实施了 “六步走” 策略———

第一步: 达共识, 创环境, 逐步形成良好的园所文化。

首先, 组织教师审视本园发展背景、 人文基础、 资源环境、 优势领域, 并提出特色办园理念, 广泛征求教师意见, 使全体教职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制定创建目标, 共同规划发展愿景, 使其成为启迪、 激励教职工不断奋进的动力。

其次, 利用优势资源, 创设与教育相适宜的体验环境。 特色创建领导小组对园内户外环境进行了科学的规划与论证, 争取资金200余万元, 建设了1500平方米的大型户外交通安全体验园, 即:“交通安全标识园”、“交通安全体验园”、“交通安全趣味园”, 为幼儿创设了真实的体验环境。

再次, 营造氛围, 让每一面墙饰与幼儿对话, 让环境成为隐形课程。充分3个长廊和班级、 楼道环境, 将交通安全的教育内容布置成主题墙饰, 用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记录孩子们的活动过程, 力求让墙饰与孩子对话, 让孩子们处处感受到交通安全的熏陶。同时, 我们还利用墙体, 做了题为“交通安全从娃娃抓起”、“ 小手拉大手, 文明路上走”、“幼儿园是我家, 安全出行靠大家” 大型宣传壁画, 让交通安全的熏陶在社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园区内外设立了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栏, 定期向家长进行交通安全常识宣传, 引领家长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尊重生命, 文明出行。

第二步: 小切口, 多举措, 提高教师课程整合能力。

幼儿园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我们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更没有现成的教材, 难度大, 挑战性强。 我认为, 找准切入点是关键, 于是带领骨干教师首先细化了健康领域安全与自我保护目标, 将交通安全教育分成3个小切口, 即: 基本安全常识、 自我保护能力、 情感态度与行为习惯。 从幼儿兴趣、 年龄特点、 经验出发, 整理自编儿歌、 歌曲、 故事近百首, 自制交通游戏、 亲子游戏棋30余种, 不断丰富生活化的教育内容, 提高教师课程整合能力。

在不断丰富教育内容的同时, 我们成立专题研究小组, 将这些内容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有机结合, 通过课例式研究不断探索情景化、 体验式课程模式, 提高教师课程组织能力, 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与体验中感受规则的重要,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 将交通安全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 深入开展 “我是文明小司机”、“学做小交警” 交通安全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定期开展 “交通安全” 儿歌创编大赛、“平安伴我行”主题绘画 “走文明路, 行文明车” 远足活动, 组织开展 “汽车制作大赛”“交通安全小卫士” 评选活动,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文明的出行方式。

第三步: 扬优势, 抓整体, 全面提升保教工作质量。

实践中, 我感到办园特色的形成是扬师幼所长, 科学育人的过程。 此阶段我们注重做好特色建设与一般建设的关系 (特设建设有赖于一般建设的配合, 一般建设有赖于特色建设的带动) 。 注重弘扬特色优势, 带动整体发展。 把特色管理所获得的经验和所取得的成绩迁移到薄弱方面的促进上, 以优势领域带动全面发展。 在此, 我们做到了4个有机结合:

一是主题活动与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管理有机结合, 提高教师一日生活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二是交通安全教育与户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 促进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 提高幼儿运动及自我保护能力; 三是特色研究与教师培养有机结合, 打造特色骨干教师, 培养名师; 四是特色创建管理与幼儿园整体发展有机结合, 全面提升保教工作质量。 4个有机结合, 促进了我园整体系统的优化。

第四步: 连家园, 进社区, 努力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

优质的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 完整的教育需要 “三位一体化” 联动。在我园交通安全特色创建中, 家长既是合作伙伴, 也是受教育对象。 我们提出了 “小手拉大手” 的理念, 力求让孩子去约束、 改变家长, 让家长树立良好的榜样。 坚持开展 “小手拉大手, 文明路上走” 四个一活动。 即:每天一次汇报并记录, 孩子在班级汇报自己和家长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 促使家长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每周一次交通安全文明之星评选, 鼓励并增强孩子们争做文明交通人的光荣自豪感; 每月一次 “看文明路, 行文明车” 远足及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活动, 让孩子在体验中遵守交通法规,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每学期一次家长交通法规讲座及家长沙龙, 提高家长法制观念并养成文明的出行方式。 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幼儿园与家长签订了交通安全责任书, 力求 “五加二, 白加黑”, 家园一致, 形成教育合力, 使交通安全教育在每个家庭中生根, 取得了非常 “一加六” (一个孩子带动六位家长) 的效果。

为实现 “三为一体化” 教育, 我们还充分利用、 引进社区资源, 组织开展双边活动。 定期邀请交警来园做兼职教师, 与孩子们一起做交警操, 开展 “走文明路行文明车” 远足活动, 定期为家长、 社区发放 《稚草园》 园刊和交通安全宣传资料, 努力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

第五步: 细深化, 永创新, 初步形成特色教育课程与模式。

特色的创建不是追风, 喊口号, 如果把特色做在表面, 很容易夭折, 不具有生命力。 我认为特色的课程内容与模式是特色形成的稳固基石, 特色应在不断深化和创新中发展。 我带领研究团队从3个小切口进行深化, 充分利用3个“园区” 进行特色课程模式的探索。

即: 内容的选择须来源并贴近幼儿生活; 目标与核心价值须优先情感态度与行为习惯; 课程的组织与实施须以情景贯穿全过程; 幼儿的学习方式须在体验中进行。 在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 初步形成了 “生活化、 情景化、 体验式”的园本课程模式, 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 高雯老师主领的特色教育活动获天津市新秀杯一等奖; 张子梅撰写的论文 《 交通安全从娃娃抓起、 文明意识从小养成》 获全国第七节优秀教育成果比中获一等奖, 王艺颖老师展撰写的案例 《小小爱心引路远 》 获天津市论文一等奖, 新颖老师的 “笑笑邮递员” 代表天津市参加全国精彩一刻评选活动。 我园交通安全教育成果在东丽区科技创新成果中获二等奖。

第六步: 善反思, 重提升, 努力打造精品幼儿园。

在每一步的实施过程中, 总结与提升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环。 每个阶段, 我会引领教师反思哪里做得好, 哪些不适宜, 为什么? 在分析反思中不断改进, 将成功的经验上升至理论高度进行提升与再认识。 实践中, 我们逐步向5个高度提升:

一是在园所管理上, 由制度管理向文化引领提升; 二是在师资培养上, 由学习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提升; 三是在课程建构上, 由单一性向整合性课程提升; 四是在幼儿发展上, 由不均衡性向全面发展上提升; 五是在园所发展上, 由表征型向内涵型提升。 创建过程的5个提升, 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为打造精品幼儿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特色教育取得的成绩

5年的艰苦努力与不断追求, 使我园初步形成了教育特色,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得到多方认可。 2010年11月被天津市公安局、 天津市教委联合授予天津市唯一一所 “幼儿交通安全示范幼儿园”。 2011年, 面向全市 (十八个区县中小学、 幼儿园) 进行开放, 展示特色, 推广成果, 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几年来, 先后接待全国近3000余人次的观摩学访, 受到了国家、 市区级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评价。 先后被中央电视台、 天津卫视、 都市新闻、 东丽电视台、 天津教育、 今晚报、 每日新报等各大媒体采访报道, 2012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做了题为 “快乐交通快乐六一”的专题报道。 幼儿园交通安全教育特色成果先后在 《天津网》、《新华网》、《人民网 》 等各大网站刊登转载, 取得了良好社会的声誉。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一是特色创建的深度、 广度还不够, 还须沉淀、 优化、 提炼、 拓展, 努力使特色教育向特色幼儿园转变。

二是教师培养力度上还需加强, 幼儿园特色发展需要土生土长的教师, 还需创新园本培训内容与方式, 打造出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师队伍。

三是精细化管理进程还需加快, 人文管理落实还不够, 还需进一步更新理念, 创建文化引领, 教师自我管理的新模式。

下一步的打算及主要措施

第一, 进一步 (第二轮) 丰富、优化园本课程内容, 形成生活化、 情景化、 体验式融五大领域为一体的园本课程模式。

第二, 构建教师群体成长环境, 建立特色教师工作坊, 打造群体教师特长, 让教师成为特色幼儿园创建的真正财富, 塑名师, 创名园。

第三, 全面实现人本管理, 建立教师自我发展与评价手册, 创新自我管理机制, 浓厚文化引领氛围, 实现文化引领。

第四, 分发挥环境教育功能, 让特色环境与幼儿对话。 力求使每个“ 园区” 功能最大化; 发挥每一面墙饰、 每一寸空间的价值, 让整个园所成为一部立体的、 多彩的、 富有吸引力教科书。

第五, 以健康领域为主线, 拓展安全教育内容, 计划用3年的时间将幼儿的安全与自我保护上升至认识生命、尊重生命、 珍惜生命的启蒙教育, 形成生命教育特色幼儿园。

回顾过程, 品味成果, 展望未来, 我们充满信心! 创建特色幼儿园, 打造教育精品, 是我和我的老师们共同的追求, 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让我们用睿智超前的眼光, 善思善谋的头脑, 开放包容的胸怀, 在幼儿教育的天空里尽情遨游, 上下求索!

篇4: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回首一年的工作,我觉得以下几点是班主任必须做到的:

一、班主任自身要练好“内功”

俗话说“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尊敬的声誉和威望,它是作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权威产生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则学生是很难同他积极合作的。比如:在工作中按时到,在公众场合不嚼口香糖,不吃零食等。无形中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应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利用早读课、思品课甚至专门抽出时间继续学习、巩固学校规章制度,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课下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三、要及时表扬学生,给予必要的奖励

我在以往的管理和教学中,不善于表扬学生,对学生过于严肃,我感觉效果不好。在本届学生中,我采用了及时表扬,适时奖励,效果还不错。比如:平时作业好的,课堂发言积极的,口头表扬,学期中学习成绩优秀的,进步的,班主任可以组织发一些奖章或奖品,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其实学生很在乎这些,虽然有时只是精神上的,但很有效果。

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它本身就是由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来完成的。社会机制尚未启动,作为教师,我们能启动的也只有家长了。只有唤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让他们与教师同步,我们的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经常与家长联系,尤其是对一些表现不太好的同学,更应注意,常和他们谈心,鼓励他们。一旦发现学生在学习、身体、思想上有什么特殊情况,应该及时、主动地和家长联系,向他们了解情况。

一年级时,班里接收了几个年龄不够入学而家长又认为孩子特别聪明的学生。这给老师出了很大难题,首先是这些孩子还不懂什么是上课,课堂上随意性特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把他们放在最前排也无济于事;再者是因为这些家长就认定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回家后对他们学习上的管教也很放松。针对这种现状,我多次与家长联系,让家长明白孩子现状,再告诉他们其他家长好的做法,以便让他们借鉴,拿出以教师和家长配合帮助学生成长的例子进行激励……经过多次接触,家长意识有了转变,开始关注自己的学生,并主动与老师联系。年终考试中,那几个孩子都达到了优秀,有的还考了满分,这些单凭教师一个人的努力做不到的,所有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教师与家长的联系。

五、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班主任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这样能使学生的思想、精神境界及品质得到提高。我通过利用教材、生活中的琐事、阅读、班会等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教育他们在感受到家人、教师、同学对自己爱得同时学会爱别人。让他们明白“果子大家吃才香甜。一个人好不叫好,大家都好了才叫好。”的道理。这种教育在学习生活中被学生发挥得淋漓尽致:小组值日时总有同学主动来帮忙;优等生主动与学困生结对子;老师也总能听到家长说孩子懂事了、长大了之类的称赞……优异成绩的取得是同学们平时互帮互助的结果,这也足以说明爱的教育已经在班里开花结果了。

篇5: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创新模式

强化激励

扎实推进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全面开展 洪塘街道党工委、洪塘街道办事处

洪塘街道位于宁波市西北部,南临姚江,北靠马鞍山。2004年7月撤镇建街道。街道辖区面积3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万,外来人口5万,共有23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洪塘街道是宁波市十一五规划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市八大副商业中心和十大经济商圈之一。2008年街道工业总产值为40亿元,财政收入5亿元,位列江北区街道财政收入增幅前茅。

街道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家,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32家,其他中小企业503家。目前已建成洪塘工业A区、工业B区,江北投资创业园区也坐落于辖区内。形成了刀片、扬声器、医疗器械、印刷包装、纺织以及工艺品等特色的块状经济,建有建筑、物流、酒店服务业等5大专业市场。2008年,街道根据市、区两级要求,结合实际开展了和谐企业创建工作以来,坚持在融入发展大局整体创建、创新模式全面创建、引导企业自主创建上下功夫,探索出了符合洪塘实际的“一个体系、分级管理、滚动晋级”的和谐企业创建模式,构建了“党政主导、工会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企业自主”的创建格局,形成了企业与职工同进步、企业与洪塘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在促进洪塘区域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党政主抓,责任落实,不断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

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影响力大,是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创新之举,是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也将成为越来越多企业新的发展目标和价值取向。街道党政高度重视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将创建工作摆到党政领导主抓的重要工作之中,切实做到常抓不懈,不断抓出新的成效。

1、健全组织,明确责任。成立街道和谐企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副主任为副组长,工会、经济、综治、城建、农业、社会事务、组织、宣传等15个部门为成员。15位街道班子领导实行包片联系责任制,将所负责片区的创建工作情况直接与年终奖金挂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街道总工会副主席、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并落实专门办公场地,配备两名专职人员集中办公,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查、宣传等日常工作。

2、制订意见,明确目标。为全面推进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我们在总结和谐企业创建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3月,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专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对街道区域内所有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参与和谐企业创建提出了要求,明确了多形式的创建模式,构建了多层次的创建工作组织网络,设立了多类型的激励机制。至2009年,街道企业参与和谐企业创建实现全覆盖,街道级和村、行业级和谐企业达标率分别达到5%以上。

3、加强宣传,明确要求。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推进和谐企业创建工作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宣传发动、教育引导贯穿其中,专题召开街道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动员大会,街道党工委主要领导对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创建模式和目标进行工作部署,提出要求。利用宣传窗、悬挂横幅、发放公开信等多种形式,宣传和谐企业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提高公众对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二、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和谐企业创建的主体是企业,关键也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参与创建的自主性和广泛性,是和谐企业创建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决定因素。考虑到洪塘街道企业规模不

一、基础不

一、起点不一,而且以中小企业为主,我们因地制宜,建立了“一个体系、分级管理、滚动晋级”的和谐企业创建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中小企业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广泛性和有效性。

1、一个体系。以《宁波市和谐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和《江北区和谐企业考评标准》为基本依据,根据洪塘企业实际情况,自行制订《洪塘街道和谐企业评价指标》,由创业创新、劳动关系、绿色生态、社会责任、和谐文化五大类18项指标、6项一票否决内容以及职工满意度构成。这一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街道各级和谐企业创建的基本内容,以不同分值确定不同层级的和谐企业,体现创建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2、分级管理。为推进创建工作的资源整合和齐抓共管,我们根据三级创建目标,建立了三级组织网络。一是街道和谐企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主要职责:统筹领导街道和谐企业创建工作,评价确定街道级和谐企业。二是规模以上企业创建小组以及村、社区、行业创建工作联络点。主要职责:组织推进所辖企业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工作,评价确定村、社区、行业级和谐企业,以及向上一级推荐工作。三是每个创建企业设立联络员。主要职责:推进企业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提供企业创建信息,负责企业创建工作。形成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创建工作组织网络。各级创建组织运用先进典型带动创建、规模企业自主创建、中小企业抱团联合创建、加强检查督促创建等形式,引导不同规模、不同基础的企业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

3、滚动晋级。为调动不同基础的企业参与和谐企业创建积极性,引导企业不断向新的目标发展,提高创建工作的针对性,街道实施了ABC三级滚动晋级机制。一是 C级和谐企业,也就是单项创建企业。这类企业只要在创业创新、劳动关系、绿色生态、社会责任、和谐文化五个方面其中有一项达到指标的,即为C级和谐企业。主要针对中小企业创建难以做到面面俱到现状,降低创建门槛,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目的。二是B级和谐企业,也就是村、社区、行业级和谐企业。这类企业要求达到“两个80分”以上,即综合指标考评分达到80分以上、且80%单项指标达到80分以上。三是A级和谐企业,也就是街道级和谐企业。这类企业要求达到“两个90分”以上,即综合指标考评分达到90分以上、且90%单项指标达到90分以上。阶梯式创建和滚动晋级机制,推动企业“对号入座”,不断创造企业和谐发展新优势。

4、强化激励。为进一步增强企业创建源动力,街道对不同层级的和谐企业进行相应的奖励扶持。C级和谐企业,给予400—1000元不等的物质奖励;B级和谐企业,实行双重奖励。一方面街道对创建工作出色的企业给予3000—10000元不等的年终奖励,另一方面村、社区、专业市场对参与创建的企业予以一定奖励,如参加创建工作的企业在厂房租赁等方面予以优惠;A级和谐企业,在街道级成长型企业评比中实行加分奖励,给予政策倾斜。此外,所有和谐企业创建企业将作为各类先进集体、企业经营者推荐先进个人和政治安排的必要条件。

“一个体系、分级管理、滚动晋级”的和谐企业创建模式的实施,使创建工作由初期的“要我创”变为现在的“我要创”,有效地扩大了和谐企业创建覆盖面。

三、搭建平台,资源整合,切实提高创建工作实效

和谐企业创建是对企业发展的一项导向性工作,创建是手段和载体,其目的是通过创建和谐企业这一有效载体,推动区域企业和谐程度得到整体提升,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街道坚持将和谐企业创建与和谐洪塘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创建与加强服务结合起来,引导创建与加强治理结合起来,搭建三大平台,整合各方资源,丰富创建手段,切实提高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实效。

1、依托洪塘人力资源中心,营造创建工作良好环境。一是加大培训力度。作为江北区最大的人力资源市场,中心不但为企业员工和经营者提供固定的培训场所和设施,而且根据企业需求,采用集中培训、进企业专题培训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培训费用由街道承担,减少企业培训员工的成本。今年以来,街道共开设了会计上岗、汽车维修、经营管理等11个培训项目,组织培训班17个,累计培训企业员工829人。二是无偿为企业招聘员工,免费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介绍。今年以来共举办招聘会5场,提供岗位5000多个,达成意向1800多人。三是构建劳动关系矛盾化解机制。针对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劳动关系的复杂性、突发性和易感染性特征,开设劳动争议联合调解办公室,负责劳动争议仲裁庭前调解、法院诉前调解,以快速、便捷、经济和非对抗性的调解方式,有效化解劳动关系矛盾,今年以来,未发生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广泛开展企业与职工“共同约定行动”,建立“和事佬”队伍,有重点地对一些企业开展执法情况督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2、依托洪塘经济发展中心,推动创建工作关口前移。经济发展中心涉及财税、环保、科技、商务、重点项目、社会中介等内容,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我们在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的同时,考虑到各企业负责人来经济发展中心办事多、企业流动大,街道就将和谐企业创建办公室设在洪塘经济发展中心,开设创建工作窗口,中心无偿提供办公场地、办公设施,专门负责协调企业创建工作相关问题,在企业开办之初,就引导企业组建工会,开展和谐企业创建。

3、依托江北中部科创中心,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科创中心汇聚了一大批科技型企业,街道在科创中心成立了联合工会,给予会员企业房屋出租减免等优惠措施,鼓励科技型企业积极参与和谐企业创建。

四、以创促和,多方共赢,创建工作呈现阶段性成效

1、以创建促稳定,实现劳资双方共赢。和谐企业创建评价指标突出劳动关系和谐内容,促进企业依法规范用工。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洪塘街道劳动关系矛盾案件在开展企业、片区呈逐年下降趋势,劳动关系矛盾明显减少,劳动关系不断融洽。辖区内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由20%上升到100%,通过庭前调解,有效化解了23起劳资纠纷,维护了企业和员工双方利益。洪塘雅俪格家具有限公司,在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前,年均劳动争议纠纷在5起以上,2008年开展和谐企业创建以后,至今仅发生一起,促进了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2、以创建促节能,实现生产与环境共赢。街道对各个级别和谐企业提出了节能减排的严格规定,3年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用于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奖励,推动企业走上生产效益提升与环境改善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之路。洪塘街道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走在全区的前列,荣获2008年全区节能减排工作第一名。洪塘最大的能耗企业金属压延厂结合创建工作,加大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从2007年的3.86吨标准煤,降为2008年的1.68吨标准煤,降幅达56%,生产成本明显降低。

3、以创建强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共赢。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街道加大了对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督促力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引导企业与所在村、社区加强帮扶联动,实现企业和区域同发展。目前企业参与街道经济社会事业建设的热情较高,加大了教育文化体育等公益事业的投入,街道成立了全市首个民间资本注册的教育文化体育发展协会,丰富企业员工的文化生活,2007年全国青年男子篮球联赛决赛、2008年全国女子拳击赛等国家级重大赛事落户洪塘,洪塘被评为浙江省体育强镇(街道)。同时企业还加大了对驻地农村的帮扶力度。宁波牛奶集团投资120万元,修建洪盛路第一桥和长达1800米的水泥大道,宁波龙华雷克斯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出资100万元,在江西村成立了集休闲、餐饮、娱乐一体化的宁波江北姚江垂钓休闲有限公司,实现企业与社会发展双赢。

洪塘在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特别是推进中小企业参与和谐企业创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创建工作离上级的要求,与先进地方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紧紧围绕“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工作要求,谋划新思路,拓展新内容,争取新成效,为推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政企联动

增效强力

扎实推进和谐企业创建工作

中共观海卫镇委员会、观海卫镇人民政府

观海卫镇是慈溪市第一大镇,宁波市北部中心城市的七个重点镇之一,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慈溪市“一中心四片区”规划中东部片区区域中心。镇域面积145.5平方公里,有40个行政村,2个社区,8个居委会,总人口达20.4万人。区域工业经济发达,拥有东、西两个工业集聚区,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达267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8家。2008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178.6亿元,国内生产总值55.93亿元,综合实力在慈溪各镇(街道)中名列前茅。近年来,我镇党委坚持“党政主导,工会运作,部门联动,企业共建”的原则,注重体现“共创和谐企业,共促社会进步,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始终把和谐企业创建作为一项重要的中心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注重营造“党委政府重视支持,职能部门齐抓共管,企业职工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共同得益”的良好氛围,创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健全组织,分类推进,增强创建工作执行力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为确保领导有力,专门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群书记和工业镇长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谐企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党群书记任办公室主任,承担总体协调、跟踪督查、推动落实等具体工作。同时,根据我镇地域面积广,非公企业数量多,统一管理难度大的实际,在完善市、镇、企业(村、社区)三级工作网络的基础上,按“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分片指导”的原则,增设了“三片一园”四个分管机构,形成分片包干、互促互动的工作机制和氛围,针对所辖片区内各企业实际,实行“保姆式”的指导与帮扶,做到了机构全、情况明、行动快、措施准、实效强。二是抓好分类推进。镇党委根据“以点带面、分类推进、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整体思路,制订了和谐企业三年创建规划,提出09年创建面达到80%的量化目标。以此为基础,将全镇企业分为创建企业、先进企业、达标企业三个层次,设置不同的创建标准,确保企业能找准自身定位,因企制宜的开展创建活动,有效的把握了工作节奏,扩大了企业的参与面。三是强化帮扶指导。为确保创建规范,镇党委多次组织创建业务辅导,并下发《和谐企业创建指导手册》1000多本。镇和创办也联同总工会、安监、劳动保障、环境监察等部门对企业开展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保险等相关业务指导,促使企业在管理上、技术上更贴近和符合创建标准,消除企业发展的“隐疾”,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对部分重点创建企业,实行“领导联企”制度,通过党政主要领导与重点创建企业结对的方式,明确工作重点,破解发展难题,确保创建实效。2008年对67家重点企业开展了145人次的走访,破解典型创建难题17个。通过结对,进一步强化了创建指导,顺畅了沟通协调,助推了企业发展,深化了创建工作。

(二)创新载体,深化内涵,增强创建工作吸引力

一是搭建信息平台。通过在镇总工会网站开设专栏、创立QQ群等形式,及时在网上公布和谐企业创建动态、先进典型、经验做法等内容,引导职工参与创建活动、讨论工作得失、提升企业效益,为政府、企业、职工三者间搭建起信息沟通的平台。目前,网站点击人数突破22000人次,有150多家企业的近200名成员加入了QQ群,做到了信息实时播发,群体交流,大大方便了企业和职工的参与,也便于政府的管理与引导。二是丰富活动内容。以工业园区内的职工活动中心为基地,利用 “元旦”、“春节”和“五一”等节假日,经常性的组织篮球赛、演讲、书法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不断为广大职工送上“文化大餐”。同时,组建了由企业文艺骨干为主的文艺小分队,采取送节目下企业的方法,来扩大和谐创建的影响力。2008年共举办百人以上的文体活动4场,参与人数达4800多人,发动企业自办文体活动105场,参与人数达13000余人。今年,又从关心青工婚恋问题入手,举办了“春之约”、“五月狂欢”等交友联谊活动,激发了职工的参与热情,提高了创建工作的吸引力。三是浓厚创建氛围。镇和创办牵头宣传、文化、广电等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标语等载体,大力宣传创建政策,及时播报动态信息,深入报道先进典型,浓厚创建工作的外部氛围。同时,通过举办经验报告会、学习交流会、工作座谈会和编写《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简报》等形式,把和谐企业创建带来的实际效果以最典型、最直观的方式,在创建企业中传播开来,有效的转变和提高了企业主们的意识,增强了他们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浓厚了创建的内部氛围。

(三)激励信心,共渡时艰,增强创建工作凝聚力

一是倡导同舟共济。金融危机爆发后,镇党委积极引导,提出“有信心才有办法,有办法就有生机”,通过职代会、劳资恳谈会、职工论坛等多种形式,在企业内部大力开展信心教育,并在浙江三国、劳特电器、中环机械等公司内开展“企业有困难、职工怎么办”等研讨活动,引导企业和职工认清当前形势和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树立“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信念,增强了发展信心,营造上下一心、共渡时艰,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发起“共同约定行动”,指导企业与工会、职工共同签订“约定书”,承诺不裁员,不减薪,不降福利,100多家企业涉及15000多名职工签订了“约定书”。二是助推转型升级。面对危机,镇党委又提出“变危机为机遇,向管理要效益”的口号,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充分利用企业生产的“空当”,大力开展职工技能技术培训,发起了“名师带徒”、“千名职工大练兵”等活动,直接、间接培训职工3万余人,涌现出一批操作能手和技能骨干,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和下一轮的发展夯实了基础。同时,精心组织了“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的创造潜能和“节能减排”意识,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减少企业能耗,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此外,又出重金征集广大职工的“金玉良言”,在顺达实业、亚太化纤、冬宫电器等公司组织了“千名职工大献计”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增强了职工“企兴我荣”的主人翁意识,稳定了职工队伍,推进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四)典型带路、特色示范,增强创建工作生命力

一是倡导典型带路。镇党委十分注重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重点培育了劳特电器、冬宫电器、浙江三国等一批示范典型,为其它参与创建的企业树立了标杆,通过典型现身说法的方式,提高了创建工作的辐射力,形成了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二是注重特色示范。采取“抓典型、抓特色”两手抓的方式,根据企业不同特点,培育企业创建特色。如指导劳特公司引入“企业如家”的概念,设立了免费职工休闲吧,建起了丰富多彩的休闲农场(提供骑马、农业观光、度假休闲等娱乐休闲项目),还创办了《劳特报》,建立了内部局域网,营造出了一个以人为本、深受职工喜爱的“企业大家庭”。

二、创建成效

(一)创建工作成效显著。2008年,全镇参与市、镇两级创建的企业达258家,劳特电器被评为宁波市和谐企业,顺达实业、浙江三国、宏一电子等20家企业被评为慈溪市和谐企业及创建先进单位,我镇被评为慈溪市创建工作优秀组织单位,镇总工会也成为宁波市唯一一家全国百家乡镇示范工会。

(二)劳资关系更加和谐。通过信心教育、共同约定等行动,目前全镇企业用工稳定,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裁员减薪现象,在防范经济领域不稳定因素向社会领域转移上实现了有效稳控。通过镇总工会、劳动保障所、安监所等部门的扎实工作,参与创建的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100%,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协调处理工伤、工资纠纷案件475起,涉案金额591万多,有效地维护了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

(三)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企业增长方式、经营理念发生明显转变,在节能降耗,改进工艺、创建品牌等方面成效显著。2008年完成技改投入4.5亿元,创全国名牌3个,省名牌12个,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指标同比下降了10.2%,水耗下降10%,其中三国公司的中水回收项目受到了市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

(四)企业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通过和谐企业的创建,企业反哺社会的意识不断增强。2008年,通过“村企结对”等活动,有88家创建企业与42个村(社区)达成结对协议,签订合作项目21个,合作金额400多万元。同时,由企业出资57万元,与村(社区)达成帮扶项目13个,内容涉及培育集体经济、改善农村环境、发展村落文化等,实现了企业与社会的“双赢”。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增点扩面,形成创建梯队。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按“搭台、增点、扩面”的思路,再培育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和创建得益的实例,带动、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创建中来,促使镇级和谐企业向市级和谐企业靠拢,一般企业向先进企业靠拢,形成“创建梯队”。

(二)部门联动,加强指导帮扶。继续发挥工会、安监、劳动保障等职能部门的作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落实教育培训,深化指导服务,加强检查督促,形成部门合力,继续从劳动关系融洽、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三方面入手,为和谐企业创建当好参谋把好关。

(三)因企制宜,凸显创建特色。根据“强特色项目、创特色企业、树特色品牌”的要求,从企业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合理选择和打造企业的特色项目,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创建企业,促成“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四)细化方案,健全长效机制。在不断把创建工作推向深入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细化方案,将好的做法、措施以制度的形式保留下来,进一步明确奖励措施、优惠政策,形成长效机制,提升企业参与创建的热情,实现跨越式发展。

坚持做到“五抓、五新、七有”

创新开展“村企共创”和谐企业

中共姜山镇委员会、姜山镇人民政府

姜山镇位于宁波市南郊,鄞州新城区南侧,区域面积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3万人,共有企业216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9家。2008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1亿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2亿元。截止目前,全镇已有31家区级和谐发展企业,1家宁波市和谐企业创建先进单位。创建过程中,我镇坚持做到“五抓、五新、七有”,在全镇范围内创新开展村区域性“村企共创”,推进了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纵深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五抓”,凸显“五新”

立足发展抓创建,强化创建新定位。一是抓牢发展第一要务,把创建工作与保增促调结合起来。引导企业坚定信心保生产,强化创新增后劲,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广泛开展“共同约定行动”,把创建工作与合力克难结合起来。引导企业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不裁不减稳定员工,引导职工献计出力共克时艰,推动职工、企业利益共同体建设。三是以履责共创为目标,把优化机制与创建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党政统一领导、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村委会大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党委主要领导负总责,各党委成员分别负责一个点,各职能部门联系一个区域,各机关干部联络一个村的工作格局,做到重心下移,依托行政村力量,推进创建工作。

围绕提升抓创建,构筑创建新模式。一是健全网络促创建。组织行政村、企业、职工联建共创,成立行政村、创建企业两级工作网络,由村委会牵头,根据村区域内企业经营模式、产业结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创建工作。计划至2011年,全镇和谐发展企业创建面达到95%以上,职工参与率达到95%以上,其中和谐发展企业职工满意率达95%。努力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企企创和谐,事事为和谐,人人讲和谐”的良好发展氛围。二是完善制度促创建。为确保村区域性“村企共创”和谐企业工作落到实处,在村一级建立定期交流工作制度,劳动监察工作制度,帮扶救助工作制度,文化建设工作制度,分别落实人员、场地、资金,确保了各项制度的贯彻实施,真正使创建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人做事、有钱办事,以制度促创建,以制度保实效。

凸显重点抓创建,探索创建新方法。一是开展循环创建。每年组织一轮创建,对照和谐发展企业评审标准,指导企业逐条对照找差距,指导未创建企业拾遗补缺,指导和谐发展企业强本固基,并定期组织复查验收。二是开展结对创建。在自愿自觉的基础上,指导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达标企业与创建企业结对,共同开展和谐企业创建,目前全镇31家区级和谐发展企业已与155家小型企业结对。三是开展品牌创建。在实现企业内外和谐的基础上,指导创建企业找准工作切入点,在劳动关系、资源环境、回报社会、企业文化等不同方面,打造富有企业个性特色的创建品牌。涌现出了“一舟集团”、“丽晶时代”、“永灵航空”等一批“特色企业”,为其他企业创建和谐企业起到了示范作用。

结合实际抓创建,落实创建新举措。一是强化主题推进。开展“强合力、保稳定、促发展”创建主题活动,通过开展“劳动用工规范一个村”、“潜能挖掘大比拼”等系列活动,致力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凝聚力、公信力、影响力。二是强化服务推进。开展“三结合”服务活动,通过在村、企业建立站、点,通过组织专业人员、筹集专门资金、建立专项制度,做好困难帮扶服务、技术指导服务、安全帮促服务。三是强化文化推进。开展“村企业文化月”活动,通过厂报厂刊评比、企业文化研讨、职工文艺演出,提炼企业和谐文化精粹,培植具有村区域特色的人文文化、团队文化、亲友文化,唱响和谐之声。

注重长效抓创建,形成创建新机制。一是健全互助机制。鼓励企业之间建立抱团联合机制,支持优势强企与周边小企实施产业链对接互补,组建行业联盟,开展互帮互助,共抗风险;引导企业参与慈善救助、村企联合等公益事业和教文卫等公共事业建设。二是完善激励机制。把创建情况作为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参加先进评比的前置条件,对市、区、镇和谐企业给予表彰或奖励,在招工信贷、规划用地、工程承包等方面予以倾斜,激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创建。

(二)重在长效,保证“七有”

一有方案。行政村、企业分别建立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创建目标、步骤、内容、要求等。行政村创建内容、步骤与区、镇实行有效对接,而创建要求则相对较区、镇低,通过不同层级目标创建,进一步扩大创建面。

二有人员。行政村、企业分别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分别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切实做好政策宣讲、信访接待、困难救助、劳动关系协调、法律服务以及创建中其他各项具体工作。

三有场地。行政村、企业分别明确创建办公地点,村级建有综合功能的活动中心(室),企业建立至少1处职工文化场地,场地设备健全、活动经常、管理到位。

四有经费。行政村、企业根据各自实际,每年划拨固定资金作为创建工作经费,确保工作人员、活动开展、先进奖励等费用到位。

五有方法。抓住创建工作重点,着力开展循环创建、结对创建、品牌创建。通过创新创建方法,来推动创建活动不断向纵深开展。

六有制度。建立定期交流工作制度,劳动监察工作制度,帮扶救助工作制度,文化建设工作制度,确保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更具可操作性,从而使和谐企业创建成为广大企业的自觉行动。

七有活力。创建工作做到有主题、有服务、有激励,加强政策引导,注重督促检查,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切实提高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阶段成绩

“村企共创”和谐企业工作以解决企业与职工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为切入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企业民主管理进一步健全。全镇和谐发展企业均建立职代会制度,参与创建企业也积极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镇劳动合同签订率90%以上。涌现了以一舟科技、国泰科技、陈业染整、沪江电机等为代表的民主管理品牌企业。

2、劳动安全保障进一步完善。在镇、村、企三级安全保障机制的运行下,全镇配备55个劳动保护检查员,督促创建企业开展劳动安全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职工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近年内全镇无重特大事故发生。

3、劳动争议调解进一步深化。全镇建立7个劳动争议调解站,在企业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调解制度,最大限度把影响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问题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企业。上半年累计处理劳资纠纷153起,涉及赔偿金额达291万元,比上年度下降9%,基层矛盾解决率达到98%以上。

4、困难帮扶救助进一步拓宽。充分发挥村爱心帮扶站的作用,引导、督促企业在和谐企业创建中,注重对困难职工切身利益的维护,一舟集团、南联纺织、丽晶时代、牡牛纸业等多家企业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积极筹措资金,对困难职工及贫困职工家庭子女上大学进行救助,救助金额累计达500余万,比上年度增长了31%。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众多企业的积极参与下、广大职工的热情拥护下,我镇的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随着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也不断有新情况、新问题出现,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不断提高创建活动的质量和档次,扩大覆盖面,推进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再立新功。

服务企业发展

推进和谐企业创建工作

朗霞街道党工委、朗霞街道办事处

朗霞街道地处329国道南侧、余姚城区北片。2003年5月,浙江余姚工业园区与朗霞街道合署办公,辖区面积43.88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常住人口4.3万人,外来务工人员4.2万人。目前,现有规模以上企业89家,中小私营企业1500多家。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8亿元,财政收入3.8亿元。去年1月以来,我街道根据宁波市、余姚市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总体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推进和谐创建工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统一思想、精心组织是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前提条件

街道充分认识建设和谐企业对积极应对严峻经济形势挑战、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坚持统一思想、精心组织,大力推进和谐企业创建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目标。为加快推进和谐企业创建工作,街道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为组长,以党委宣传委员、街道工业副主任为副组长,以街道各办(所局线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和谐企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创建目标。力争在2010年年底前,全街道和谐企业创建面达到90%以上,实现“千”家创建、“百”家街道级合格、“十”家街道级优秀,并力争多家进入市级以上和谐企业行列。

二是精心策划,明确步骤。创建和谐企业是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通过试点探索、全面铺开、总结提高三个阶段组织实施。试点探索阶段,在做好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企业不同层面、不同经营状况、不同基础类型确定8家企业作为试点单位,探索创建方法,完善创建机制,提高创建实效。全面推开阶段,结合街道实际,编制了《朗霞街道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指南》,对创建标准进行细化,制订完善创建实施方案,明确创建基本内容,并对各企业创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指导和督查,并在年终进行考核评比和表彰。总结提高阶段,通过召开和谐企业创建经验交流会,树立一批街道及市级以上和谐企业典型,举办创建成果展示活动,建立创建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深化创建内容,提升创建水平。

三是宣传发动,营造氛围。通过街道党委书记办公会议、党委扩大会议、办事处与工会联席会议等方式,对如何推进和谐企业创建工作进行专题研讨,并召开了由全街道规模以上企业老总、工会主席、各村党组织书记及村联合工会主席等参加的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推进大会,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同时,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喷绘、悬挂横幅、电视播放,以及利用企业厂报、黑板报、公开栏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在全街道形成了创建和谐企业的良好氛围。

二、因地制宜、典型带路是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关键因素

街道党委、办事处对和谐企业创建工作高度重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坚持因地制宜、典型带路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推进和谐企业创建工作。

一是因地制宜,制定计划。对照和谐企业创建工作要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针对园区街道实际,明确了创建范围,对街道区域内具有法人资格的所有企业,重点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商贸服务业龙头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创建工作,围绕“劳动关系和谐、环境关系和谐和社会关系和谐”三大系列,对创建活动设立“街道级创建企业、街道级合格和谐企业、街道级优秀和谐企业”分级创建的模式,形成工作方案,有序推进和谐企业创建工作。

二是典型引路,分类指导。通过对8家和谐企业创建试点工作,进一步认识到创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要求各企业主领导亲自抓,组织召开好创建和谐企业动员大会,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分工,确立创建目标和工作重心,创造性地开展创建工作,形成“共建和谐企业,共促企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良好氛围,推进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三是强化考评,注重实效。在试点探索积累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创建层面,细化工作举措,明确评估、考评及创建成果运用,街道对和谐企业创建设立专项奖励,每年列入街道党委、办事处工业经济奖励政策中的奖项之一,同时对创建为街道及市级以上的和谐企业合格单位,作为各类企业及其负责人推优评优、企业享受政府有关政策的重要条件。特别是今年3月份,对2008年度评出的3家街道优秀和谐企业、22家街道合格和谐企业进行了表彰,对每家优秀和谐企业奖励1万元,进一步激发了广大企业创建和谐企业的积极性。

三、围绕目标、分步推进是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重要保障

围绕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目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着力完善和谐企业创建工作体系,推进“企业服务年”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突出工作重点,推进企业发展。针对去年下半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经济形势,我们主动应对挑战,突出创建工作重点,全面实施“群策群力共度时艰,齐心协力共谋发展”行动,在职工中全面开展了“合理化建议”征集评选活动,街道共评出10个“金点子”,为企业创造了1200多万元经济效益,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升职工综合素质、推进企业发展,按照“强能力、强素质”的要求,扎实开展业务培训和技能练兵,在全街道企业职工中开展了“忠诚与诚信”教育活动,通过横幅宣传、承诺签约、资料发放、专题讲座等方式,增强广大职工应对金融危机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同时,深化推进企业职工技能操作运动会制度,推广企业职工技能比武考评晋级与提高职工薪酬相挂钩的措施,开展以工人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法,激发广大职工学技术、搞革新的工作热情,营造了争创“工人先锋号”热潮,充分发挥职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是围绕工作难点,促进企业和谐。面对金融危机下引发的新问题、新矛盾,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加大维权工作力度,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截止6月底,街道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动签订率达到98%以上,比去年同期提高了7个百分点。企业集体合同和区域性集体合同签订率100%。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5项保险参保率,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31.6%、48.2%、21.5%。特种岗位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今年已举办安全培训班5期,共427人次,安全生产事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7%。在维权机制建设上,建立了工会维权矛盾预警机制,努力做好矛盾的源头控制,积极发挥了街道、企业、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职工维权中心(站)的作用,今年上半年,街道、村、企业三级职工维权中心(站)共调处劳动争议案件33起,比去年同期减少13%,调解成功率达到100%,没有出现因矛盾而越级上访的现象。同时,进一步加大职工文化阵地建设,重视职工俱乐部、职工书屋、文体活动室、星级职工活动中心等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完善了企业职工文化阵地“五个一”工程建设创建机制。目前,20%的企业建立了职工俱乐部。红五月期间组织开展“我与企业风雨同舟”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以及健身、歌咏、拨河、乒乓球、棋类比赛等联谊活动,进一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促进了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三是狠抓工作亮点,强化企业责任。着力推进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良好形象。首先是支持企业加快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其次是推进企业通过合法经营、依法纳税、注重产品质量、加强行业自律、开展公平竞争等方式,打造企业诚信品牌,提高企业公信力。第三,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在热心公益、回报社会等方面承担更多的社会义务和责任,积极开展慈善爱心活动。目前,街道已建立企业“慈善冠名基金”2050万元,营造了“发展企业、回报社会”的浓厚氛围,特别在去年汶川大地震中,企业职工捐款捐物300多万元支持灾区。同时,积极开展“村企结对”工作,企业资助村级公益建设资金达125万元。此外,积极引导企业实行节能技改,切实降低能源消耗,规模以上企业用电3.3亿千瓦时,用电增幅低于产值增幅2.7个百分点。支持企业切实加大科技品牌建设力度,申报新产品8只,同比增幅33.3%,专利申请为24只,同比增长为49.6%。

当前,我们不断深化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企业和谐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在规模以上及重点行业全面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同时,着力推进中小企业参与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各村工会联合会的作用,积极探索创建新举措、创建新方法,完善拟订中小企业创建标准,整体推进企业和谐发展。二是进一步提升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深度,扎实推进企业职工与企业同舟共济、共谋发展,着力解决企业“保增长、促转型”急需解决的问题,力争创建工作进一步取得实效。三是把和谐企业创建工作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着力推进就业稳定;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高广大职工的生活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扬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大胆探索,积极实践,进一步扩大创建范围,提升创建水平,成功走出一条具有朗霞特色、符合园区实际的和谐企业创建新路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强化领导

搭建平台

全面推进和谐企业创建工作

中共莼湖镇委员会、莼湖镇人民政府

莼湖镇位于奉化市象山港北岸,下辖51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常住人口6.5万,是宁波市、浙江省中心镇。现有工业企业487家,企业职工16795人,2008年全镇工业销售收入达到22.9亿元。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实施一年多来,在奉化、宁波二级和谐企业创建办的指导下,镇创建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莼湖”大局,通过深入开展创建活动,逐步形成了“党政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关注、多方参与”的创建工作新格局,有效促进了全镇企业的和谐稳定,进一步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化领导,宣传发动,着力营造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氛围

(一)党政重视,建立组织。创建和谐企业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镇的必然要求,是更加关注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创建和谐企业工作对构筑和谐莼湖的重要性,在我镇被列为宁波市创建和谐企业试点镇以来,镇党委政府就把创建活动列入镇重要议事日程,镇专门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镇党群副书记、镇人大主席为副组长,由工业镇长、农业镇长、派出所长、镇纪委书记、镇商会会长等为领导小组成员,加强对创建活动工作的领导。同时为进一步利于工作协调和落实,镇里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总工会,办公室主任由镇总工会主席兼任,办公室成员从镇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组成集中办公,具体负责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督察、宣传等日常工作。

(二)组织发动,营造氛围。创建和谐企业活动,是一个新生事物,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需要加强对创建活动的舆论宣传。镇召开了由各规模企业以上企业老总和镇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动员会,镇党群副书记部署落实了全镇和谐企业创建工作,镇党委书记就我镇和谐企业创建工作进行了强调讲话。镇总工会和镇商会联合向各企业下发了关于创建和谐企业的倡议书,并通过召开各类会议、张贴宣传标语、横幅、镇电视台等途径加大对创建活动宣传,使创建活动能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提高各方面的关切度和参与度,吸引企业和职工自觉参加创建活动。

(三)明确目标,制定方案。为了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协调稳定企业劳动关系、环境关系和社会关系,提高企业文化,实现“和谐求规范、和谐促效益、和谐树形象”的整体目标,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我镇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方案根据我镇企业类型、规模、劳动关系现状,对全镇所有规模以上企业的创建工作提出了不同的目标模式。根据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创建计划定为三年,争取到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90%以上创建成为镇级合格“和谐企业”。

二、分类指导,典型示范,深化和谐企业创建工作

(一)制定创建目标,分类指导加强创建。我镇加强了对创建活动的统筹规划,实施分级分层创建目标,使全镇企业能普遍参与到各级创建活动中来。一是镇级创建企业。要求全镇各类规模以上企业全面开展创建活动,制定创建计划,贯彻执行创建标准,对照标准对本企业做最初评估,并在创建过程中不断改进经营中的不足。二是镇级合格和谐企业。要求这类企业系统执行创建标准,通过创建使各项指标得到较快提升。三是镇级优秀和谐企业。严格执行创建标准、各类指标达到或超过评估要求,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镇创建办对不同类型、不同基础、不同创建目标的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努力提高创建的效果。

(二)坚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力促创建。在开展创建活动中,抓好以点带面工作。率先在宁波协诚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奉化南海药化集团有限公司2家单位进行试点,并在协诚公司召开创建和谐企业样板会。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指导服务,及时总结了一批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的经验,大力宣传2008年的6家镇级优秀和谐企业单位,并组织部分企业到示范单位如宁波协诚电动工具公司进行参观学习,促进企业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起到了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在试点带动、经验宣传的基础上,全镇112家规模企业迅速展开创建工作,参与职工达到1.5万余人。

三、搭建平台,部门联动,合力共推和谐企业创建工作

创建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共同参与。镇党委政府整合各部门力量,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总结分析创建工作过程中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同时落实各部门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各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巧搭平台,狠抓落实。

(一)搭建银企、校企、政策支持平台。镇党委政府创立政、企、银合作机制,开展“校企结亲”活动,给企业配备科技顾问,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和科技人才引入难题,完善工业经济奖励政策,深入企业开展政策宣讲活动,设立政策咨询服务办公室,开通政策咨询服务热线,帮助企业解决政策落实难题,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

(二)搭建用工服务和预警处置平台。镇劳动保障站重点协调劳动关系制度建设,加强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和帮助企业规范用工行为,并举办劳动用工专场,帮助企业解决劳动用工难题。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加强企业风险调查和监控,动态掌握企业发展经营状况,有效处置企业突发事件。

(三)搭建创新服务平台。一是聘请五大顾问团。通过聘请五大顾问团为企业提供服务活动。即聘请镇业余文艺宣传队为文艺宣传顾问团、镇成人学校为文化教育顾问团、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救助服务站为就业技能顾问团、镇司法所为法律维权顾问团、镇卫生院为卫生健康顾问团,并发挥五大顾问团作用常年为企业开展各类服务活动。比如文化教育顾问团为企业开展职工学历和业务技能培训教育,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法律维权顾问团通过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开展法律资询活动,帮助职工学法、守法,切实维护合法权益;文艺宣传顾问团通过深入企业开展文艺活动,帮助企业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镇总工会和镇商会还联合成立了10万元的“困难职工帮扶基金”,为困难职工提供救助服务。二是下发倡仪书和统一设置建议箱。镇总工会向各企业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下发“建功立业促发展、同舟共济保增长”的倡仪书,号召工会干部切实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组织广大职工齐心协力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共促发展。同时向镇重点50余家企业统一设置了建议箱,进一步拓宽了职工民主管理的渠道,有效提高了职工的民主意识。三是组织开展了全镇不锈钢业、铸造业、造船业起重机械操作技能比赛,进一步提高了职工安全意识,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保障。

四、建立机制,狠抓落实,努力彰显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成效

在创建活动中,我镇建立了创建活动的部门合作联动机制、督导检查机制、激励表彰机制,为创建工作的深入持久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部门联动合作机制,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促进了创建工作规范有序、扎实有效的开展。还成立由各部门人员组成的检查督导组,深入到企业督促检查企业开展创建工作的情况。建立激励表彰机制。年底,镇创建办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对创建和谐企业根据年初下发的创建方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核评估,评选出了2008年度6家镇级优秀和谐企业,镇党委、镇政府对6家镇级优秀和谐企业进行了表彰。创建活动在莼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得到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拥护,创建活动的成效已明显显现。

一是企业参与和谐企业创建的热情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全镇已有120余家企业积极参与创建,目前我镇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已成为“政府推进、企业欢迎、职工满意、社会认可”的一项有益活动。二是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在金融危机面前,全镇未出现一起职工群体性上访事件,企业未出现大的欠薪事件,职工权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劳资关系更加和谐稳定。三是企业生产发展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转变。自开展创建活动以来,一些科技型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008年全镇各企业技改投入达到2.65亿元,共配备科技顾问13名,新增8只专利产品,其中奉化南海药化集团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并设立了研发机构。一些企业加大开展环保节能降耗工作,加大环保经费投入,改进生产工艺,减少三废排放,2008年全镇万元GDP能耗下降7.6%,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节能任务。四是企业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企业开展社会公益事业活动和支持全镇新农村工作力度加大,2008年各企业上交市慈善总会的捐款达到 40余万元,其中奉化南海药化集团有限公司捐款18万元。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中,莼湖镇各企业纷纷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捐款活动,企业累计捐款金额达200余万元,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五、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明确下步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方向

(一)加强调研,扎实推进创建工作。针对现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在创建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不断探索,制订出更科学的创建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二)积极引导,不断深化创建工作。要继续加大对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各企业在创建过程中的工作经验,不断创设各类创建工作载体,积极引导全镇各企业更积极主动地做好创建的参与和深化工作。

(三)健全机制,努务增强创建活动效应。进一步听取各部门、和企业的意见,在奖励措施、优惠政策、优先办理、优先服务绿色通道等方面,出台更为具体和有效的办法,建立起更完善的长效工作机制,努力把创建活动推向深入。

深化和谐企业创建工作

服务辖区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桃源街道党工委、桃源街道办事处

桃源街道地处宁海新城区中心,区域面积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5万,暂住人口登记7万余人,下辖20个行政村,8个社区,共有企业81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7家,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1.2亿元,财政收入1.88亿元,比上年增幅29.8%,综合实力在县内各镇乡(街道)中名列前茅。

近年来,街道依托党工委紧紧围绕省、市、县“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总体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将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纳入党政工作重点,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促进了桃源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一、党政重视,明确职责,是抓好创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影响力大,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任务。尤其是当前这一特殊时期,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为此,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十分重视创建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加大舆论造势,合力推动创建工作。

(一)健全组织,合力推动。根据县两办《关于全面推行和谐企业创建试点工作的意见》精神,专门调整充实和谐企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力量,成立了由街道党群副书记为组长、工贸副主任、总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各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确定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思路,制定完善街道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和考评细则。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经常听取创建情况汇报,研究分析解决创建活动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初步形成了党政主导、工会牵头、部门协调、社会配合、企业和职工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创建工作格局,取得良好效果。

(二)统筹兼顾,密切配合。街道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紧紧依靠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围绕创建工作目标,细化分解工作职责,避免创建工作中部门相互扯皮现象,统筹安排创建工作中的相关任务,坚持每月一次例会,每季一次分析,每半年向街道领导班子报告工作,每年一次评优表彰,始终使创建工作与各部门的面上工作,做到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创建活动的深入发展。

(三)加强指导,营造声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街道总工会专职副主席兼任,成员由工贸科、社保站、综治科、司法所、安监站等同志组成,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日常指导和工作协调,加强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意见和措施,及时解决影响企业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创建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街道党工委本着提高企业和职工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这一指导思想,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围绕忠诚与诚信教育这一主题。于今年4月28日组织举办了一期“信心与力量”演讲比赛,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强烈反响,正是在这种精神鼓舞下,桃源辖区涌现出了孙晓辉、黄仁标等两名同志荣获“宁海县勇克时艰十大杰出职工”称号,进一步营造了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多措并举,齐抓共管,是推进创建工作的有效举措

(一)以企业安全生产为重点,大力开展“安康杯”活动。为进一步深化“安康杯”竞赛活动,提高竞赛的实效性。一是严密组织,及早部署。规定在每年3月份召开工会工作年会时,就专题作出部署,根据人员岗位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竞赛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制定好各项安全生产的竞赛计划、预防措施以及具体实施方案。二是工作目标、任务明确。督促企业把“安康杯”竞赛活动作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促进机制来抓,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健康经费投入。一年来,发动职工查找身边事故隐患2000余条,整改1700余条,自查整改率85%,最大限度地把安全生产事故率降低到最小程度。三是开展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实施以来,街道结合安全生产月组织企业负责人和安全员举办了二期安全生产培训,参训人数达600多人,培训期间还组织了企业负责人开展“千万家企业保奥运安全承诺宣言”签名活动,受到了较好效果。各基层工会也积极响应,精心准备,及时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岗位技能竞赛。如:如意公司和圣豹公司分别对县总工会年初部署的模具铣床及电工技能大赛方案要求,多次组织同工种类型的技能比武。

(二)以建立企业内部职工互助帮困基金为基础,大力实施困难职工帮扶机制。街道以困难职工维权帮扶中心为载体,大力推广圣豹公司爱心互助基金做法,深入开展助医、助学、助困等多种形式的帮困送温暖活动。一是坚持走访体察了解民情。对走访了解到的22名困难职工进行登记造册,并建立了特困职工档案。二是开展帮困联系结对活动。一方面街道千方百计帮助符合政府范围的困难职工纳入体制内的帮扶救助渠道,努力使困难职工得到各种政策帮困。另一方面,街道党工委牵线搭桥帮助特别困难的职工,开展联系结对活动,如辖区某公司职工王爱云丧夫多年,去年其儿子考上成都医科大学,对于每月只靠500多元工资来维持生活的王爱云来说,面临艰难处境,马上送去2000元慰问金的同时,随即与所属企业进行了联系,如意公司工会徐臻主席工作十分热忱,主动联系到愿意资助的公司销售部王安定经理,当场资出现金5000元,并承诺全额承担后续就读费用。椐统计,街道光是去年金秋助学联系结对53对,资助困难学生53人,资助金额达13.8万元。三是坚持重大节日走访慰问。结合节日走访,了解企业实情,重点做好外来务工者,地震灾区在辖区务工人员、困难职工等弱势群众的慰问工作,带去镇政府的关爱。四是大力推广圣豹公司的爱心互助基金做法。在推广过程中,要求基层结合企业实际,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继续推广“公司出一点,工会补一点,员工捐一点”的成功做法,不断完善规范互助基金章程,严格基金开支账户独立运作管理,真正做到善管、善用基金。截止去年底有8家企业工会相继建立了帮困互助基金,筹集基金达52.38万元,其中如意公司工会等4家互助基金通过县总验收,并受到县总每家5000元的配套基金奖励。

(三)以严标准,高质量为起点,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始终注重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和职工的劳动行为,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优化企业劳动环境,营造和谐社会的氛围,注重抓好创建和谐企业的机制建设。一是引导企业营造“人格化”管理氛围。首先,从称呼上消除对外来员工存在歧视色彩,提倡桃源职工不论职称高低,在人格上必须人人平等;其次,在录用人才上人人平等,提倡“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才管理机制;再次,真正实现“同工同酬”待遇,杜绝区域内外用工待遇差别。二是拓展企业维稳网络格局。本着“小事不出车间,大事不出工会,矛盾不上交”的维稳机制工作思路,率先建立了劳动关系和谐预警机制,加大劳动争议调处组织建设,扩大和组建和谐企业信息员队伍,发挥信息沟通平台功能,及时解决影响企业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一年多来,共组建以和谐企业促进会等为形式的调解组织32支、信息员167名,由于基层措施有力、方法得当、很大程度的减少了职工来街道投诉的频率,来访投诉由2007年的38件减少到2008年21件,2009年截止现在仅只有4件,有效地维护了企业维稳、职工维权的合作共赢格局。三是把握创建内容、坚持质量标准。在创建活动内容上,严格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提高职工社会保障覆盖面,把职工满意度作为创建活动的衡量点。

同时,根据企业创建工作条件要求,坚持评选标准原则,认真做好和谐企业的申报、评选、督查等系列工作,不搞平衡照顾,确保了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三、开拓创新,共谋发展,是推动创建工作的有效载体

创建以来,根据规模企业逐年增多的特点,视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为规范企业劳资关系的润滑济,切实将企业文化展示助推力、体现亲和力、增强发展力作为打造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拳头”产品。

一是提振信心展示助推力。一方面积极引导劳资双方培养和谐共处理念,依靠职工办企业的职工主体观念,职工与企业共兴衰的长远观念。另一方面,结合企业实际,引导企业总结提炼企业精神的基础上,专门邀请专家构思作词作曲形成企业之歌,推陈出新,赋予企业精神以新的时代精华,并将它悬挂在生产、生活醒目位置,真正对员工起到耳濡目染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融入“勇克时艰,创造明天”的企业文化理念、企业标志、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切实把思想教育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诠释企业精神丰富内涵,使企业和职工在实践中形成一致的价值取向。

二是民主管理体现亲和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全员文化,它是全体员工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把尊重职工民主权利,强化企业民主管理,拓宽民主管理渠道,让职工群众参政议政,作为增强企业文化建设亲和力的重中之重。积极引导规模以上企业走依法立制、立规、立章之路,规定企业行政拟定的各类规章制度,必须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程序来确定合法性,提升了企业民主管理层次。还鼓励广大职工或职工代表主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积极协助企业生产经营者制订、修改、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切实把企业经营之道的各种理念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去。

三是以人为本增强发展力。常言道:企无“人”字,便是“止”。十分注重践行“人才是本,人本是才”和每位员工都是企业的人才的理念,鼓励职工根据积累的经验、结合企业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小改小革,修旧利废等发明创造、为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添砖加瓦。如山中合金公司要求员工每人每月对公司至少有一条以上的合理化建议,来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公司每月一次提案评比,每月评出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并在每月初的公司行政例会上进行表彰奖励,据统计2008年收到合理化建议1216条,最多一位职工年累计奖金达5000多元,公司每年为此项奖励支出5万余元。改善提案的开展,同样使公司得到很多实惠,仅成本一项,07年企业降低44万余元,08年翻倍降低89万余元。而且安全事故降低到0起,激发了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有力推进了企业和谐发展中创新增效。

总之,创建和谐企业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创建活动今天的满意不等于明天的满意,部分工作的满意不等于全部工作的满意。因此,只有从小事抓起,从身边的事做起,面对经济形势的现状,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尽量大努力化解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为辖区中小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多方联动 突出重点

结合实际重实效

望春街道党工委、望春街道办事处

望春街道位于宁波市中心城区海曙区西部,属于典型的城郊街道。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因空间的限制,不得不外迁发展,还有相当多的企业因旧村改造,也纷纷外迁。目前,街道辖区有工业企业500余家,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农民工相对比较集中,因而一些问题也比较突出,如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不够到位,部分企业工资支付不够规范,劳资纠纷时有发生,农民工社会保险率还没有达到要求,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还不够强等。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借和谐创建的良机,一手抓民营经济的发展,一手抓民营经济的规范,围绕企业文化建设这一核心,把辖区民营企业逐步引领到 “规范共赢、和谐稳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热心公益、回报社会”的运行轨迹中。开展创建工作一年多来,不仅促进了辖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也使望春区域打造海曙“商贸商务副中心”的经济发展规划得以顺利推进。

一、基本做法

(一)宣传发动善于借力造势,致力于“氛围营造”

2008年市、区和谐企业创建推进会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立即召开了由街道相关职能部门、辖区企业、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参加的和谐企业创建动员大会,并利用街道现有的网站、简报等宣传阵地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同时,还通过三方面借力,营造声势,落实工作。

一是凭借十七大主题教育的东风,在街道机关干部、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干部、辖区企业主参加的主题教育会议中,把和谐企业创建作为街道深入贯彻“十七大”、推进“创业创新”的具体抓手加以宣传和落实。

二是借助企业支部的政治思想优势,把和谐企业创建工作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年度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辖区企业支部书记参加的党建签责会议上,把和谐企业创建作为党建的一项重要年度工作任务,进行宣传与落实。

三是凭借工会的业务优势,把工会作为创建工作的主力军。首先进行工会主席业务培训,对和谐企业创建内容进行详尽解读,确保对创建工作具体要求的全面把握,其次把创建工作作为基层工会年度重要工作任务加以落实。会后,一些企业工会通过知识竞赛,职工签名、征文等活动,在职工中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辖区中形成了“领导重视、企业接受、职工参与”的创建工作氛围。

(二)创建指导多方联动,致力于“部门整合”

一是建立了强有力的创建领导小组,加强对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党群副书记亲任组长,组员是分管各职能科室的街道副职及职能科室长。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创建方案的制定、创建活动的宣传发动、创建经验的总结提升等,承担创建工作的指挥职能。

二是设立了创建办公室,及时落实领导小组指派的各项工作任务。由街道总工会承担,负责创建工作的跟踪督查、推动落实、情况通报等日常工作。

三是重点设立了三个专业工作组,对劳动关系、社会关系、环境关系三方面指标进行科学分解落实。街道党政办、经济科、农业农村科、综治科、城管科、社会事务科、社保站、安监所等按照责任分解,分别负责对口的业务培训、工作指导、检查考评等。

四是根据街道工作“属地化管理”的原则,依托股份经济合作社、社区联合工会,建立了创建工作点,承担区域内企业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服务、信息通报等工作及“村企”结对工作。党、政一把手定期听取领导小组工作汇报并加以宏观指导,基本形成了“党政主导、各方协同、社会配合、企业和职工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

(三)创建环节突出重点,致力于“机制建设”

一是在创建目标的设置上,明确重在参与的导向机制。为最大限度的引导辖区民营企业参与到创建队伍中来,在目标上设立了创建参与单位、创建先进单位、和谐企业三个等级,突出强调参与创建也是企业荣誉,调动企业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在具体创建中把已建工会的、工作基础较好的企业作为本轮创建的重点单位,先行试点,在力量配置上,试点单位重点指导,再利用试点单位的典型引导,加以面上推进,既注重典型培养也兼顾了创建面。

二是在创建的手段和措施上,发挥“引、逼、救”功能加强制度建设。“引”。以实施《劳动合同法》为契机,建立了企业定期的学法用法制度。每年至少举办二期以上由企业主及工会主席参加的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培训,引导企业知法和守法,把企业学法制度建设作为推动企业和谐的一个长效机制。“逼”。建立了对企业定期或不定期的依法用工、安全生产、环境环保等方面的督查制度。创建领导小组牵头,各相关职能科室参与,以多种方式每年在企业中重点开展几次依法情况督查。如定期走访,重大节庆活动前、每年6份安全生产活动月,都要有重点的对一些企业进行安全生产、依法用工、节能环保方面的走访督查。如定项评比。2009年由街道安监所、总工会牵头,在民营企业中开展了安全生产星级评比工作。“救”。员工层面上,建立了街道维权领导小组,加强社区、村、企业各层面劳动争议组织网络建设,加强了与法律援助中心紧密联系,确保员工得到有效的“司法救济”。去年至今,维权中心已成功调处了各类劳动争议纠纷54件,涉及人数85人,金额48万。企业层面上,以“职代会”为主渠道,民主管理机制、困难职工帮扶机制、劳动法律监督和劳动争议调解运行机制、群众性安全督查、协管机制的建设也在创建工作中逐步得以完善。

三是在创建成果运用上,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激励机制。根据本街道实际,在落实区级激励政策的同时,重点明确了三方面的“利好”政策:对于积极参加创建的单位实行服务优先制度,凡街道各职能科室管理范围的问题,优先帮助解决;把参与创建作为街道对企业各类先进评比的前置条件;对于获区和谐企业或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的给予一定的配套激励。

二、初步成效

一是创建主体的创建热情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创建过程中,五个重点企业自发联名,向辖区所有企业发起创建倡议,30多家企业与街道创建领导小组签下了“履行社会责任,创建和谐企业”承诺书。2009年5家企业被授予区级和谐企业、3家企业被授予市级和谐企业称号。

二是创建主体的和谐意识普遍加强。去年四川大地震中,各企业通过街道口捐款有83.77万元(不包括通过其它渠道的捐赠)。劳动合同签订率及劳动保险率明显提高。在申报市、区二级和谐企业中,均已达到100%。职工的福利保障也有了突破性进展。如恒威在职工中已全面实行了带薪年休假制度和体检制度等。

三是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观念也在发生改变。如企业环保节能意识、以创新求发展的意识明显提高,如真汉子集团近年获国家专利达100多项,其技术部去年被区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今年被授予劳模集体称号。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街道在民营企业中开展和谐企业创建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首批创建的企业,都是基础较好的企业,真正要在中小民营企业中展开,不少热点难点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特别是创建活动内容、形式、方法上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中小企业利益驱逐性强,激励机制也有待进一步研究。今后将在吸收兄弟单位先进经验基础上,深化本街道的创建工作。一是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建热情。重点通过典型宣传,让企业真正感受到创建对企业的长远“利好”。二是要加强指导力度,进一步提高创建规范。严格创建指标的把握。三是注重工作结合,提高创建效果。尤其把创建工作与当前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努力把创建工作推引向深入。

加强引导落实责任 全面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蛟川街道开发区党工委、蛟川街道开发区办事处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区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着力推进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蛟川街道—开发区党工委积极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按照上级要求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创建总体目标和要求,精心选择试点单位,进一步强化服务措施,大力营造创建氛围,全力推进创建活动。目前,创建活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创建和谐企业提供有力保障

1、设立创建领导小组,明确创建目标和内容。根据宁波市和谐企业创建领导小组的总体要求,我街道成立了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副主任和工会副主席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和谐企业领导小组,同时确定了创建目标,即上半年推出6家企业作为街道级和谐企业创建试点单位,下半年争取60%的街道上规模企业开展创建工作,三年内实现企业创建全覆盖。

2、细化创建内容,全面落实创建任务。按照宁波市和谐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办法,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创建目标进行了针对性细化,分为六部分创建内容,即街道级和谐企业、街道级企业发展和谐企业、街道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街道级环境关系和谐企业、街道级社会关系和谐企业和街道级企业文化和谐企业。其中,后五项为前一项分项,后五项创建完成后就成为街道级和谐企业。根据创建内容的不同,我们将企业按类别划分,同时落实专人负责各项分类创建活动,做到任务分解,责任落实。

3、多种渠道宣传发动,明确创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是通过各级会议发动。首先通过街道书记办公会议、党工委扩大会议等方式,对创建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讨论,形成共识。同时召开和谐企业创建动员大会,确保创建工作深入人心。二是多种形式宣传引导。一方面街道通过宣传栏介绍创建活动开展情况和试点企业经验、张贴简短创建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一方面引导企业利用黑板报、信息公开栏等对员工进行宣传,形成全街道创建和谐企业的良好氛围。

二、精心组织,树立典型,确保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1、引导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创建计划,保证创建内容落到实处。首先对街道所有上规模的企业进行调查排摸,传达关于创建和谐企业的文件精神,并向企业下发问卷调查,让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制订创建内容和三年创建计划。然后街道党工委根据问卷汇总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划分出条件成熟即可达标创建企业、尚需引导推进创建的企业等类别,对有潜力可挖的企业进行专门走访,与企业主和职工代表进行进一步沟通交流,引导其争取提前达到街道级和谐企业。

2、树立创建典型,确保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样可依。根据街道企业的现状,重点排出必姆轴承、中意马达等6家试点企业,分类进行指导,培养成为街道级和谐企业,为其他企业的创建活动起到了榜样和带头作用。

3、积极帮助创建基础薄弱的企业,安排合适的创建内容,创建工作得到全面铺开。和谐企业创建领导小组对辖区内创建基础比较薄弱的企业逐家上门指导,针对不同企业的差异性和发展特点,安排适合的创建内容,在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的同时使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多方合力,齐抓共促,营造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1、围绕重点,全面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一是宣传学习和促进规范并举。以《区创建和谐企业活动实施意见》为契机,加强宣传和培训。今年以来新建的12家企业工会都与所在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和工资协议。二是抓好劳动争议的协调处理。对劳动争议进行专人登记,专人调处,整理归档。根据投诉情况,急事急办,及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加快推进企业职工社保扩面的力度。目前街道规模以上企业职工都做了基本社会保险。四是配合全国“安全生产月”,开展“千家企业找隐患,万名职工献计策”金点子活动。不少企业职工提出的企业隐患问题已经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妥善落实、解决。五是建立爱心服务和困难帮扶体系。街道有7个村成立爱心服务点,57家企业成立爱心互助会。这些都为创建和谐企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加大服务,努力促进企业发展和谐。一是加大服务的力度。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干部进企业,服务促发展”号召,安排中层以上干部与辖区内重点企业结对,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确保企业的正常发展。二是鼓励企业创优创牌,提高企业增长后劲。如海达塑机被评为中国知名商标,银球轴承、摩根轴承等一批企业被评为宁波市名牌产品,目前还有灏钻科技等一批企业正在申报市名牌产品。这样一来,企业抗风险能力得到了加强,发展的后劲更为充足。

3、多方参与,逐步实现环境关系和谐。一是街道加大辖区内环境整治,环保创建力度。陈家河港和东港河治理工程5月份已完工,陈家公园于本月竣工,1个村被列为市级生态创建村,6个村成为创建区级清洁美化家园行动示范村。二是抓好绿色环保企业创建、清洁生产企业审核和企业ISO14000认证工作。2家企业被列入市级环保模范创建单位,1家企业被列为省级绿色创建企业,一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认证。三是企业加大环保设施投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如银球轴承公司一次性投入资金2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系统。

4、增强意识,共同承担社会关系和谐。街道积极安排失地农民再就业工作,目前就业率达96%。同时积极开展助学结对和慈善事业,今年以来街道机关干部助学结对达250人次。企业的社会责任心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短短几天时间内,街道广大企业和职工共捐款330多万元支援灾区人民。

5、突出亮点,加快培育文化和谐。一是不断拓展企业党员服务中心功能。设立工团妇服务咨询窗口,方便周边企业职工加入工会组织的需求,同时也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二是鼓励企业开展文化活动,打造企业特色文化。如“杉杉—艾迪姆斯中秋晚会”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宁波必姆轴承公司每年安排2次大型体育比赛,文魁笔业、加乐美制衣公司工会为职工送生日蛋糕。通过这些企业特色文化活动的开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实现了劳资双方的和谐。

四、总结成果,确立方向,保持创建工作深入有序地开展

创建和谐企业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基础性的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分割的部分,必须循序渐进,有序开展。

1、领导重视是关键。创建活动必须在党委、政府领导重视下,统一部署安排,制订合理的目标,提供必要组织保障和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创建活动才能扎实开展起来。

2、制度保证是根本。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围绕劳动关系和谐建立了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职工困难帮扶互助制度等;围绕社会关系和谐建立了各类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制度,积极推进“法律进企业”和“综治进企业”活动;围绕企业文化和谐,建立了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企业行为得到了规范,发展也有了明确的方向。

3、企业作用发挥是动力。企业是创建活动的主体,只有引导企业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创建活动,创建活动才具有生命力,创建工作才能深入有效。在深入创建过程中,企业认识到和谐创建是企业规范、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广大职工也能分享到企业发展带来的实惠,从而激发了创建热情,创建工作得到顺利开展。

我们街道在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把全面创建街道和谐企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大发动力度,加强指导力度,进一步提高创建效果;加强对创建典型企业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听取各部门和企业的意见,在创建措施、服务内容上出台更具体和更有效的办法,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努力把创建活动推向深入。

搭建平台

加强服务

全面推进和谐企业创建工作

骆驼街道党工委、骆驼街道办事处

近年来,在区委、区府的关心和领导下,在区总工会的指导帮助下,在辖区内企业的支持和配合下,骆驼街道在劳动关系调解、职工权益维护、职工互助医疗保险、企业工会组建等促进企业和谐的工作上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距离创建和谐企业的任务目标仍存在一定距离,覆盖面不够广,内涵欠丰富,也缺乏系统明确的工作方案。今后,需要我们来进一步的统一思想、作出部署、抓好落实、全面开展好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一、切实增强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前骆驼街道辖区共有各类企业1200家,职工45000人,规模以上企业(500万以上)182家,2007年生产总值已达114.76亿元。伴随着非公经济的快速增长,企业对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力正不断增强,不少企业都走上了或还在走规模扩张、粗放投入的路子。与此同时,发展的协调性和企业的综合素质间的矛盾也开始凸显,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劳动关系、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市场行为、投入产出、企业经营者公众形象等方面,面临着较为突出的问题,部分事例还成为了公众事件,成为了社会的重大不稳定隐患。在这种形势下,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区创建和谐企业活动实施意见》下发后,我们结合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实践,进一步认识到这一活动不仅关系企业的自身发展,关系地方经济的持续可协调,更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通过一年多时间和谐企业创建,我们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长期性、基础性,把该项工作全面纳入街道工作主渠道,作为实现街道社会和谐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坚持循序渐进,全力推进,切实担当起组织者、指挥者、协调者、服务者的重任,周密部署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全面推广和谐理念,按照全区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方案的要求,精心规划,组织引导,协调服务,共创和谐,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二、着力落实各项措施,努力推动和谐企业创建

今年是区重点项目推进落实年,街道在投入主要精力用于征地拆迁工作的同时还得兼顾面上工作,因而创建活动存在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人员紧等矛盾。因此,在创建工作中我们将牢牢把握好四个“到位”。一是宣传引导到位。和谐企业创建的第一责任人是企业。我们要加大对企业的宣传力度,在走访企业及指导检查中,要在倾听企业意见的同时,全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大力宣传创建的目的和意义,积极营造和谐企业创建氛围。要让他们明白企业是创建工作的主体,和谐企业创建不仅要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还要创建和谐的环境关系、和谐的社会关系,是把企业的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紧密结合起来,要让他们了解和谐企业创建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和谐企业的创建符合其长远发展利益。我们党工委一定要落实政府的管理、引导、服务的职责。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要抓好创建工作,必须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党工委、办事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和谐企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发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作用,职责任务分解到人,上下联动,形成党工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为主的工作机制,加强与工商、环保、质检、劳动等相关单位(部门)的协调、联系和配合,积极部署有关工作。要迅速行动起来,按照会议明确的当前必须要下大力抓好的几项工作,结合本街道的工作实际,有重点、有侧重地抓好创建工作。

三是统筹计划到位。要着力对街道所有上规模企业、已建工会企业进行认真的汇总筛选,掌握企业实际情况,分层次予以归类排列,形成梯次化创建队伍。精心研究制订创建工作具体方案,分阶段计划,有序、有效地抓推进、抓落实。积极借鉴优秀兄弟单位的方法理念,试行分级创建制和分次创建制等形式叠加或推进,使得整个活动有统筹、有计划、可控可推。

四是措施落实到位。要健全制度,创新载体。研究制定相关指导服务、考核激励、情况通报等工作推进配套制度,不断丰富创建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善于做好结合文章,做到创建工作与文化培育、组织建设、人才引进等工作相结合、与实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制度相结合,强势推进创建工作,同时要积极创新活动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创建工作活力。要搭建平台,加强服务。要通过骆驼街道总工会这一平台,组织抓好创建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广泛深入地宣传《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增加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职工、企业与社会等不同层次的交流、联系。加大基层工会组建力度,坚持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的原则,支持企业依法建会。要培育典型,整体推进。在学习吸取第一批和谐企业创建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选树本地和谐企业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先进企业的典型经验,大力宣传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显著成效,不断扩大创建工作的社会影响,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进而以点带面,推动工作。

三、积极探索健全创建长效工作机制

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在努力推动和谐企业创建同时还要以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为契机,努力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使我街道企业步入“劳资双方合作共赢,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社会责任自觉到位,诚信体系不断健全,竞争能力日益增强”的健康发展轨道。

一是建立完善联企制度。进一步完善原有的联村、联企制度,扩大联系范围,机关干部主动下企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及对企业的业务指导,听取基层的意见和建议,尽力为企业创建和谐贡献力量。

二是建立复验复评制度。在完成第一批和谐企业创建的基础上,建立复验复评制度,每年对和谐企业进行复评。复评合格的重新命名,复评不合格的宣布取消和谐企业称号。并采取一定的激励约束手段,把创建和谐企业与先进评选工作进行挂钩,将“和谐企业”作为先进推优评比的必备条件。

三是建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机制。要不断完善以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为基本形式的职工维权机制,完善以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为主要形式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强化劳动法律和安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法律监督保障机制,从而保证工会维权工作的有效推进。在维权的方法和手段上,通过开通维权热线、开办职工法律援助等形式,使工会系统的维权渠道更畅通、维权平台更丰富,以此缓解劳动关系的矛盾和冲突,促进互利双赢,协调企业稳定劳动关系的建立。

四是健全职工民主参与的机制。要坚持职代会制度,深化厂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充分发挥职工的民主权利,进而促进企业在充分民主的环境中相互尊重,和谐共进。

五是建立困难职工帮扶救助的机制。从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出发,切实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问题,尽最大努力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建立困难职工及弱势职工群体的长效帮扶机制,通过发挥职工互助合作保险、帮困救助专项基金的作用,使困难职工真心体会到企业的人文关怀,从而自觉地维护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以和谐强发展

以发展促和谐

不断深化和谐企业创建工作

小港街道党工委、小港街道办事处

北仑区小港街道现有各类企业近800家,规模以上企业172家。近年来,街道开展了以劳动关系和谐、环境关系和谐和社会关系和谐为主要内容,以劳动关系和谐为重点的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引导,营造和谐企业创建氛围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创建活动,把创建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企业协调发展的有效抓手和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为了加强对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街道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为组长,纪工委、组织办、宣传办、总工会、经发科等部门为成员的和谐企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街道总工会,负责日常事务的处理。同时,街道还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委员会作用,协力解决区域劳动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街道党工委定期听取创建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和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制订出台创建工作指导性文件,着力推进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是广泛宣传发动。和谐企业创建之初,针对部分企业领导和职工中还存在创建工作只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式的错误认识,街道一方面广泛深入的宣传和谐企业创建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及时传达上级有关和谐企业创建的各类文件、会议精神,并要求企业利用宣传窗、横幅、黑板报等宣传工具以及演讲比赛、展览、交流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一方面在网站上开辟了专栏,围绕企业主和员工的关注焦点展开宣传教育,引导企业依法规范用工行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教育、引导职工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努力提高广大企业和职工对和谐企业创建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三是以点带面有序推进。为了扩大创建工作覆盖面,街道从企业类型、企业规模的实际出发,先易后难,分类指导,注重选择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作为创建活动的典型,先行选择10家不同类型不同基础的企业作为试点,逐渐推广至172家规模以上企业。在试点和推进过程中,街道及时发现企业创建亮点,随时提出改进意见,督促企业对照标准进行自查自纠,制订整改方案,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对有法不依、严重侵害职工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的企业,进行了严肃查处,责令整改,形成创建求规范、创建强效益、创建树形象的良好氛围和带动与推动相结合、分类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扩大了创建活动的覆盖面。目前,已实现规模企业全覆盖,总体创建面达到了45%。

二、完善机制,拓展和谐企业创建途径

一是健全劳动争议调解机制。街道在建立街道维权服务中心、健全信访调处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健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形成上下联动的维权机制。现在,凡50人以上企业和村级联合工会都已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千人以上企业还探索建立车间班组调解组织网络。如贝发公司通过聘请职工调解员的方式,来提高职工自我维权意识,督促企业自觉依法经营,努力创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氛围。

二是完善企业民主管理机制。近年来,街道帮助协调企业规范签订集体合同和职工劳动合同,督促企业建立职工工资协商谈判制度和正常的工资增强机制,协助企业建立厂务公开、职代会制度等职工民主管理制度。今年,街道以200人以上企业的规范化职代会制度建设为抓手,助推企业民主管理机制建设,促进企业建立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现代化管理制度。

三是建立维权帮扶机制。街道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救助机制,每年财政拨款2-4万元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救助。同时,与企业建立上下联动的困难帮扶机制,倡导企业建立职工爱心互助会,并先行在职工200人以上的企业中加以推行,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

四是强化激励约束机制。把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先进评选工作进行挂钩。规定企业在参加各种先进荣誉评选时,必须首先达到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标准。从2008年开始,凡未获得“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的企业,将不再向其分配各类先进的推荐和评选名额。今年,街道还将通过开展合格食堂、优秀宿舍等评比活动来提高企业的创建积极性。

三、强化服务,助推和谐企业创建动力

一是与促进企业发展相结合。创建活动是手段,促进发展是根本。在创建活动中,街道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深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2008年以来,以“齐心共渡时艰、协力共谋发展”为主线,开展了“万名职工大行动”、“岗位成才立新功”,“职工忠诚与诚信”主题教育,以及职工主人翁精神大讨论,职工技能提升大行动等活动,动员和引导职工增强责任意识,与企业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种种困难,建立“企荣我荣”的。

二是与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相结合。近年来,街道广泛开展主要面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维权咨询等服务,并对其集居地深入进行法制宣传,《劳动合同法》得到较好的贯彻实施。今年4月,街道又开展了共同约定行动,号召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尽量做到不裁员不减薪或少裁员少减薪,稳定职工就业岗位。

三是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在创建活动中,街道把创建和谐企业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引导企业形成全体员工认同的先进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目前,海天集团公司、贝发企业、东方球冠等大型企业先后通过出刊企业报、建立专业文体俱乐部和文化乐园、企业公园、创作企业之歌等方式,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现在,员工与企业的感情日益深厚,企业凝聚力日渐增强,劳资双方的日益和谐。四是与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相结合。通过开展村企结对和企业发展反哺农业,企业家大大提高了社会责任感,增强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识。目前已有34家企业与35个村结成了对子。去年四川大地震发生后,更是拥现出了一大批动人的故事,捐款、捐物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短短几天时间就收到264家企业捐款754万元,体现了广大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四、下步打算

创建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程,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实现重点突破,力求整体推进,为此,在下步的创建活动中,我们准备进一步找准切入点,努力创新创建成果。

1、从积聚力量上找准切入点。紧紧抓住党政重视的有利时机,充分挖掘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发挥工会牵头协调作用,运用各种活动载体激励企业主动创建和职工的全员参与。努力构筑“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牵头、部门协作、企业主体”的创建活动新格局。

2、从互利共赢上找准切入点。抓住企业的利益点和职工的关注点,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维权构筑和谐,使创建活动成为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的良性互动。多层面开展教育活动,引导职工爱岗敬业,让职工明白,只有企业增效,职工才能增收;企业也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民主权利、特别是经济利益放在首位,不断发展企业文化、工会文化、职工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团结引领广大职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创建活动。

3、从舆论宣传上找准切入点。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宣传活动,重点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目标要求和创建成果,使企业、职工和社会各界都能意识到自己在创建活动中的作用和责任,进一步让企业理解、职工知晓、社会各界了解和支持创建活动的开展,从而营造创建活动的良好氛围。

4、从机制建设上找准切入点。深化工会维权机制建设,完善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等制度,从源头上协调劳动关系,帮助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进一步健全创建活动的工作制度,使创建活动持久有序地运行,建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和工作重点,建立督导检查机制,着重解决拖欠工资、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不落实劳动保护措施等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突出问题,尽力增强创建活动的实效性。

5、从工作创新上寻找切入点。充分利用创建活动包容性强的特性,整合工会内部资源,统筹安排和充分考虑基层工会的实际,把现阶段开展的“职工之家建设”、“三级联创”、“送温暖工程”、“维权机制建设”等内容融合为创建活动的工作内容,并通过深化创建活动,推进这些工作的深入开展,努力实现既促进企业增效,又使职工增收的利益共创共享,全力挖掘创建活动的活力源。

突破制约

和谐先行 开辟中小企业规范发展之路 慈溪市周巷镇万安庄村

慈溪市周巷镇万安庄村由万安、三塘二村合并而成,现有常住户口833户,人口1991人,新住民951人。辖区内500万元以下企业76家,2008年实现工业产值3.3亿元,是全村经济的主要支柱。然而,这些企业大多规模较小,由于客观历史因素制约,生产设备陈旧,安全生产基础条件相对薄弱。以外来人员为主体的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较低,依法维权及安全生产意识缺乏,再加上企业主大都出自家庭作坊主,自身规范经营能力不足,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导致企业管理散乱,各类矛盾隐患较为突出,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2008年,在全市企业争创各级和谐企业的大背景下,万安庄村找到了解决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路子,即以和谐企业创建为契机,有重点地改善村里中小型企业管理散乱、各类矛盾纠纷较多等问题,推进企业各方面协调发展,努力挖掘和谐企业创建实效。

一、凝心聚力,配足人员,为创建工作打下扎实的组织基础 村党总支把和谐企业创建作为本村社会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把创建和谐企业作为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并将创建工作纳入日常的议事日程。在镇工会的指导下,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发挥工会的合力作用,完善相关人员配备,抽调经审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组织的专业人员充实组织力量。小组成员除了经验丰富、能力全面的村干部外,多数是热心工会事业、支持和谐企业创建、有威信有远见的企业厂长。领导小组认真分析市和谐企业考评细则,研究出切合本村实际、简单明了、便于操作的考核细则。在制定创建标准的同时,就如何将创建活动落到实处实行“包干服务”制度,亲自上门为企业讲解创建要求、指导创建方法、商讨创建细节,逐点逐项帮助企业向和谐化、规范化、全面化发展。

二、宣传发动,重点示范,为中小企业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村联合工会不失时机地组织召开和谐企业创建动员大会,邀请市和谐企业创建办公室相关人员、市劳动局、环保局等专业人士为本村企业经营者作具体动员,一方面答疑解惑,另一方面树立创建信心。动员大会过后,重点培植两家基础较好的企业率先创建,典型示范,而后组织全村其他创建企业观摩学习试点企业的创建经验和创建成果,让众多企业主不仅感受到理论创建氛围,而且亲身体会到现实创建效果,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截至目前,本村共有76家企业参与创建。在重点示范的同时,利用村委会宣传栏、村落文化宫、村内主要道路等宣传阵地张贴创建标语、传播创建内容,使创建活动深入人心。

三、强化抓手,分类权衡,为企业和谐稳定发展寻找突破口

(一)强化维权调处抓手,做好劳资纠纷的弱点突破

对照和谐企业创建考评细则,多数企业的劳资纠纷问题成为“软肋”。为此,村联合工会积极主动缓解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矛盾,切实关心职工权益,充分发挥合理的维权调处手段,化解劳资纠纷。2008年以来共接待来访7批次,通过与企业主联系协商后当场解决2起,邀镇劳保所协助调处2起,上交1起。2008年12月底,正值劳资纠纷多发期,工会及时做好防范工作并召开会议,按照和谐企业考评细则中的有关条款检查工资发放情况,严格做好劳动合同梳理工作,09年春节前各创建企业基本上没有因劳资问题引发纠纷。

(二)强化检查管理抓手,做好安全生产的难点突破 由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规范性相对较差,资本积累不够,企业的安全生产自然就成为和谐企业创建中的困难环节。村联合工会一方面强化管理抓手,坚持引导企业主订立安全生产责任状,制作了66块安全生产警示牌,下发到各企业,并贴在醒目的生产岗位墙上,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另一方面,强化检查抓手,全年每隔三个月组织四次安全检查,采取自查汇报、互查、组织检查等形式,切实保障企业安全平稳发展。在检查中发现10家企业存在安全隐患,工会便出面代购了66只灭火器,发到50家企业中,并邀请镇消防队人员来村指导,开展消防器材实战演练活动。实行严格的检查管理制度以来,本村企业基本没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或者工伤事故,隐患的消除避免了企业生产损失,使众多企业主意识到安全生产带来的现实意义,由最初的“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使和谐企业创建工作迈出实质性一步。

(三)强化教育培训抓手,做好技能素质的重点突破

小企业员工文化层次低、法律意识淡薄、技术能力薄弱,小企业经营者自身文化法律素质又相对不高,而企业经营者与职工素质紧跟企业发展步伐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根据这种实际情况,村联合工会与镇社区教育学院联合举办了四个月的创业培训班,每月3次共12期,受训人数达480余人,内容涉及安全生产、卫生、《劳动合同法》、法制教育等共10个执法部门来我村做专题讲解,此外,在安全员业务培训中,有42位同志通过考试取得安全员证书;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辅导课上,每次参加的企业主均在60人以上。随着企业主自身安全意识、规范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企业职工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使本村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更加顺利深入推进。同时,和谐氛围给创建企业带来生产提高、环境安定、客户评价好等实际效果,反过来吸引企业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创建大家庭,形成良性的“创建生态”。

努力搭建平台

积极服务外来职工 宁海县桃源街道总工会职工中心

2008年7月,为配合全县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在县总工会及桃源街道、街道总工会的共同努力下,“桃源街道总工会职工中心” 在外来职工集中居住的泉水生活区正式挂牌成立。职工中心配套建设室外活动场地、职工书屋、活动室等设施。用地面积25578㎡,总建筑面积31255㎡的生活区内公寓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可容纳入住职工2300余人,现已成为街道服务外来职工群众的示范窗口。

一、整合资源,规范成立职工中心

近年来,职工中心始终坚持“向基层靠拢,向职工靠拢,向和谐企业创建工作需求靠拢”的工作指导思想,以职工中心建设为抓手,积极搭建平台,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努力改善一线职工学习生活条件,开启职工智慧,激发职工创造能力,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保障职工基本权益。职工中心辖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已逾7万,在县总工会、科技园区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协调各方力量,实行资源共享。投入25万元建设资金,在成立职工中心的基础上,配备了灯光球场、员工活动室、影视放映场(室)、员工教育培训室等设施,建立了拥有上万册书籍的职工书屋,为辖区内企业广大职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拓展领域,打造区域服务品牌

职工中心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为外来务工人员全力打造全方位的品牌服务。

(一)课外阅读的共享乐园。职工书屋阅览室内有包涵文化、科技等领域的12000余册图书,供就近务工的职工定期借阅。职工中心明确阅览室开放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18时至21时30分,周六、周日全天候开放。住在泉水生活区的宁波圣豹电源有限公司职工小杨经常晚饭后就来阅读,他说:“以前老觉得没事干,有了阅览室后不仅打发了时间,还增加了知识。”

职工中心要求职工书屋管理人员为外来务工人员努力营造充满人文关怀、温馨的文化环境,让他们亲身体验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实惠。去年全年,到职工书屋阅览书报的职工达3000余人。还在影视场免费为生活区外来务工人员放映60余场电影,切实丰富了农民工的业余生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外来职工的文化品位。

(二)信息交流的良好场所。信息闭塞是广大外来务工群体的共性,外来职工往往缺乏有效利用信息和资源的平台。职工中心根据实际需要,开展相应的信息咨询服务。尤其是针对外来务工者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问题,定期开展专门的法律咨询,帮助职工了解劳动法律以及相关政策,并提供基本的法律援助。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帮助职工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专门邀请了劳动、工商、医疗等相关法律专家,举行了三期专题讲座,授课率达700人之多,向职工尤其是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征集办理创业、就业、维权、保健等议题达212件,职工对议题办理满意率高达98%以上。

(三)提高学历的“充电”之处。职工中心在为职工积极营造陶冶文化情操氛围的同时,十分注重职工的学历教育。去年9月,经街道总工会牵线搭桥,辖区所属宁波鼎华实业有限公司工会与县总工会职工业余学校积极协作,鼓励职工在业余时间深造,职工中心为此开办了大、中专学历专修班。专修班设大中专各一个班级,其中大专31人,学时二年半;中专班30人,学时1年半。学费由就读职工自理,但先由公司先行垫付给校方,然后按中专每人每月150元,大专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由就读职工分期付款给公司。专修班得到了该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企业全额出资解决职工就读期间食宿问题,同时还建立了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员工以奖代补、困难学生专项补贴等制度,充分调动就读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自觉性,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

(四)展示才能的多姿舞台。街道总工会注重职工中心硬件建设,重视职工文体娱乐活动。为此,还拨出专项建设经费5万元,用于完善“三室”配套设施:一是建成创作室,进一步发掘外来职工的文化潜力,让他们参与音乐、书画等创作;二是建成多媒体培训室,邀请有关教师与专家,开展一系列受职工欢迎的讲座;三是建成综合活动室,内设乒乓球桌、台球桌等室内体育设施。去年10月中旬,在街道成立5周年暨首届企业文化艺术节大型系列活动中,职工中心选送辖区20家企业800余名职工参与拔河、乒乓球、征文、摄影、“企业之歌”合唱等项目的比赛,创造了自建街道以来举办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内容创意最具特色,社会反响最强烈的一次职工才艺展示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文体娱乐活动,集聚了一批爱好乒乓球、舞蹈、音乐等兴趣项目的员工。职工中心已有一支乒乓球俱乐部、一支乐队、三支舞蹈队、三支篮球队,还有快板等文化娱乐队伍,丰富了企业的业余生活,促进了区域社会的稳定。

三、多方支持,全面建设长效机制

一是理顺资金筹集机制。根据区域实际,县总工会要求桃源街道工会工作“贴近基层,尤其要向外来务工人员延伸工会服务领域”。为此,街道总工会积极取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经协调,职工中心后续建设费用由科技园区提供,中心日常运转工作经费由街道承担,从而使职工中心的硬件、软件建设资金得到妥善解决,为职工中心日常工作的正常运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理顺组织协调机制。根据党、团、妇、综治、社区及文化等部门的实际工作要求,主动挖掘、整合职工中心的有效资源,制定“载体联建,活动联搞,阵地联享,员工联管”的多部门协作机制。如明确阅览室书籍由园区负责配送,会议或培训场所由泉水生活区负责协调落实等。三是理顺日常管理机制。在保证职工中心充分发挥功能和作用的同时,主动与泉水社区就建立和完善“职工书屋”等各项规章制度事宜进行协商,建立健全借阅登记、场所管理等制度。还明确了服务管理工作责任,生活区内职工由泉水社区管理中心负责,生活区外企业职工由街道总工会与该服务中心协同负责,确保中心健康有序地发展。

作为我县首个企业职工聚居地服务载体,职工中心充分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积极为外来务工人员开展综合服务工作,中心还将以一站式服务方式创新开展职工维权帮扶等各项工作,继续为整体推进区域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做出有益的探索与成功的尝试。

共建共促抓稳定

丰富载体促和谐

江北区洪塘街道裘市村

裘市村位于宁波西北,洪塘街道的西南端,由4个自然村组成,是洪塘街道人口最多,区域面积较广的一个行政村,系原裘市乡政府所在地,也是裘市片商业、文教、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庄浦公路、洪裘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全村总户数774户,常住人口1796人,外来人口8000余人,总居住人口约10000人,耕地面积2402亩,固定资产1345.61万元。2008年村级可用资金208.97万元,人均收入10320元。

近年来我村大力发展村级经济,村党支部提出了“筑巢引凤”、招商引资的发展思路,村先后投资950万元,建设标准厂房23000平方米,引进企业46家。企业进村落户,为村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 “不和谐”现象。一个是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与社会效益、社会责任意识弱化,企业形象不佳,一个是随之而来的大批的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群众在生活习惯、地域文化、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引发的各种矛盾纠纷,对公众生活带来了不便甚至危害。新的社会矛盾呼唤新的社会管理模式,在街道和创办的精心指导下,我村经过仔细研究,于今年3月成立了裘市村和谐企业创建领导小组,以构建和谐友爱,企业稳定为目标,形成企业与村庄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

一、精心筹备,广泛发动,组建队伍

(一)成立组织、制定方案。由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治保主任、到村大学生、企业代表为成员,成立了村和谐企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和谐企业创建的日常工作。根据街道和创方案,结合我村实际,拟定《裘市村关于创建和谐企业的实施方案》,做到工作有章可循。

(二)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利用宣传窗、墙体宣传画、悬挂横幅、发放公开信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最大程度的吸引企业、员工共同参与和谐企业创建,营造浓厚氛围。

(三)强化工作保障,规范工作机制。

1、强化硬件保障。为利于工作运转,便于企业办事、创建办和综治工作中心统一办公,在原有2间办公室的基础上增设4间作为办公场所,并新添置了现代化办公桌10张、会议桌1张,配备了4台电脑、1台传真机、1台打印机等办公设施,全面打造出一个“一站式”服务平台,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2、强化制度保障。一是实行联络员制度。首先明确联络员职责,即每位联络员都身兼数职,是随时掌握企业生产和用工情况的信息员,是宣讲政策、引导企业爱护职工、职工关心企业的宣传员,是及时化解劳资矛盾的调解员,是帮忙企业做好计生、社会救助、法律援助、职工子女就学工作的服务员,是促进企业和谐创建的监督员。其次确保联络员队伍质量。由村、企共同推选,这些新老裘市人文化素质高,信用记录好,有一定威望。最后明确联络员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联络员参与村企事务共商、矛盾共解活动,听取意见建议,集中智慧和力量,共同解决村企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维护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二是落实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度组织所属企业举行一次工作例会,学习上级精神,通报当季工作,部署和创任务,将治保、流动人口管理、劳资纠纷调解、员工培训、职业介绍等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创建合力。

二、和谐企业创建的初步成效

(一)在稳定和谐中增加缓冲力。联络员制度在创建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缓冲作用。目前为止,通过企业联络员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起,调处成功率达100%,成功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要事不出街道”。

(二)在关爱服务中提高向心力。村创建办把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日常就医、劳资纠纷、租房,求职,大小事务,都主动帮忙。截至目前,我村企业联络员已帮助50多名失业人员再就业、为15名外来职工解决了租房问题。四川汶川地震后,立刻组织所属40多家企业捐款45606元,以实际行动奉献爱心。和创办日益为企业和员工信任、支持。

(三)在宣传教育中增进了亲和力。我村始终把创建工作摆在“平安裘市”的首要位置进行大力宣传,悬挂横幅标语、制作宣传栏、开展广场活动,全面宣传,统一思想。近期,我村在裘市文化中心广场举行了“安全生产图片展”活动,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向广大村民宣传各类安全事故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危害,并向群众散发了“守护平安”等宣传资料2500多份,受教育群众达2800余人次。和谐平安意识深深扎根于企业和职工心中,相互之间日益亲和。

(四)在文化体育中形成融合力。我村历来有着热爱文化体育运动的传统,村庄体育文化氛围浓厚,尤其是村农民篮球队、乒乓球队在江北区乃至宁波市区都小有名气。以文化活动凝聚人心成为我们企业联络员的共识。随着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村企结对共同参与,我村文化活动更加蓬勃兴起。通过企业联络员中文艺人才的带动,我村逐渐拥有了舞蹈队、腰鼓队、象围棋队等7支文体队伍,活跃在我村的各个文化公园,大大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今年初,各企业组队参加村举行的大型文艺活动,观众达6000多人次。宁波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开幕式、宁波市农民篮球邀请赛、宁波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推进两创、服务基层”主题宣传教育月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在我村的举行,带动了村庄文化建设,为全村居民营造了安居乐业的环境。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增进了村民和企业、职工之间的感情。

在和谐企业创建过程中,我们村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更何况这是一项十分重要、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如何提高和谐企业创建工程的深度和广度,建立长效机制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发挥和谐企业联络员作用的有效途径,增强和谐企业的生命力,为我村经济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贡献。

构筑创建平台

服务和谐企业 北仑区新碶街道大港社区服务中心

大港社区位于新碶街道大港工业城,是北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较早开发的工业园区,大港社区服务中心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以企业为主的社区服务中心。辖区面积4.4平方公里,现有企业306家,主要经营纺织服装、精密机械、汽车配件、生物化学等行业的生产和加工。近几年来,社区结合园区实际,主动作为,牵头协调,创新举措,以典型引路与具体指导相结合,全面推进区域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在融洽企业劳动关系、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社会形象、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园区内已有11家企业被街道评为和谐企业创建先进单位,2家企业被评为区级和谐企业创建先进单位,2家企业被评为市级和谐企业创建先进单位,2家基层工会被评为全国“双爱双评”先进单位,5家企业工会被评为省、市级模范(先进)职工之家,社区也先后获得省级、市级、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以及“省级职工书屋”、“宁波市职工中心示范点”、“市级先进志愿者服务站”、“宁波市工会工作创新成果二等奖”等荣誉称号。去年以来,中纪委、中组部、国家计生委、北京市总工会等中央、省、市、区级领导还多次莅临社区调研指导。创建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指导,规范引路推创建

成立和谐企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大港工业城企业都为非公有制企业,其中80%为外资企业,各企业间原本缺乏联系。为使创建工作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社区总工会牵头,建立了和谐企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社区党委书记为组长,社区主任、工会主席为副组长,下属工会、团委、妇联等组织负责人为联络员,有效促进了和创工作的深入开展。

深入实际制定方案。为进一步理清创建思路,有的放矢,社区根据工业城管理区域分布,划定7块片区,分片走访企业,先后五次召开了不同层面的企业代表座谈会,并通过调查问卷等调研工作,广泛搜集企业在创建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梳理出了近百条合理化建议,研究制订了《大港社区全面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

突出重点紧抓实效。

1、广泛宣传,逐步推进。为形成声势,营造氛围,2008年12月份社区召开了和谐企业创建动员大会和现场推进会,下发了《市、区、街道级和谐企业创建相关考核标准》,倡导企业积极推行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制度,指导企业规范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制度、劳动合同制度、组织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女工和未成年工权益保护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使创建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2、多种方式,突出重点。社区围绕切实解决影响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的具体问题这一重点,每季度召开工会主席工作例会,及时通报工作动态,通过以会代训、经验交流、学习研讨等形式,加强企业间的互访互学。2009年先后就职业病防治、劳动关系协调、北仑经济走向分析等热点问题举办了8场专题培训,帮助企业解决大大小小困难和问题计67项,使创建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推进。

二、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抓创建 先树典型。社区先抓“龙头”,把申洲织造、信泰机械、龙星物流、怡人玩具等一批规模较大,党组织与工会组织较完善的企业设为创建试点,结合各自实际,因势利导,找准突破口,开展特色创建工作,并迅速产生了显著效应。

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织布、染整、印绣花、裁剪与缝制于一体的大型针织服装出口企业。公司以环境关系和谐为创建着力点,针对用水、用电、用汽、排污大户的特点,斥资5亿多进行了节能设备的全方位改造,投资3820万元,建成了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污水处理中心,使各项排放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标准,并投入1500万元,建立了中水回用系统,实现减排增效。专业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台资企业敏实集团则以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和调解机制,强化预测、预审、预报、预防,及时化解劳动关系矛盾,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从事仓储、物料加工、装柜卸柜服务的丹麦合资企业龙星物流有限公司则紧紧围绕“实施文化工程,打造龙星品牌”这一主题,实施“和谐、进取、责任”三大文化工程,从激发员工责任心和活力出发,发动全体员工立足岗位,从亮点中挑不足,从发展中找差距,从挑战中挖潜力,积极找准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症结,为企业和谐发展集思广益。2008年经济寒冬中,虽不同程度受到外部经济的影响,但这些企业上下一心,稳步发展,各项经济指标仍呈快速增长之势。试点企业的成效充分证明了“和谐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自然吸引了园区众多企业的创建热情,从而形成了以点带面的良好势头,整个创建工作也由被动化为了主动。

三、深化服务,整合辐射促创建

社区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劳动关系、环境关系、社会关系、企业文化五大方面,主动作为,深化服务,整合辐射,实施了“链接”、“助业”、“标杆”三大工程,使社区不断成为企业和谐发展的“发动机”和“助推器”。

一是充分依托区域网络优势,实施“链接工程”。首先,搭建了一个网络服务平台。为不断提高企业对创建活动的关注度、支持度和参与度,社区借助 QQ群、短信、网站、电子邮箱等网络信息渠道,搭建了一个立体服务平台,强化舆论宣传和创建引导。其次,开通了一个网上助业超市。在网上进行就业岗位供需链接,实施区域就业内销互助。今年1-2季度助业超市共推出就业岗位2000余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就业压力。最后,建立了一支500余人的企业信息员队伍。一方面广泛收集企业生产经营、劳资关系等各方面的有关信息,使社区对企业有了全面了解,一方面随时掌握企业动态,及时预警,提前介入,确保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如今年3月中旬,某日资企业信息员反映,企业将一次性裁员300余人,员工次日可能会在车间里进行全体罢工。社区应急协调小组马上采取行动。一方面上门走访,就合法裁员程序和一些注意事项对日方老板进行了耐心的讲解和引导,一方面通过信息员同员工代表私下进行沟通,随时把握情况。业主当时有所顾虑,且不愿政府介入,不是很配合。后来在无法做通员工工作的情况下,主动邀请社区参加职工代表大会。社区毫无芥蒂,不但在大会上详尽解释各方情况,稳定了员工情绪,而且在会后进一步说服业主尽量少裁员、分批裁员,最终将矛盾化解到最小。至今园区未发生一起因企业缩减规模、裁减员工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二是充分依托区域组织优势,实施“助业工程”。整合部门力量,设立企业发展顾问团。将劳动、税务、海关、金融等涉及企业服务和管理的17个部门纳入企业发展顾问团,为企业和谐发展提供各类政策指导和帮助。2008年以来来,顾问团先后就进出口政策、劳资纠纷、中小企业融资助业、区域产业导向和扶持政策等内容组织各类培训讲座、政策咨询16场次,为企业、员工出谋划策。整合群团力量,开展多种文化活动。精心策划“大港社区首届职工文化节”,以形式多样、健康活泼、寓教于乐的文化大餐,丰富职工精神食粮,稳定人心,共渡时艰。如,开展以“大港之约”青年联谊、结缘谈心、浪漫之旅、集体婚礼为主题的四步曲活动,既为园区男女青年牵线搭桥,当好红娘,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许多企业主因大龄青年多而留不住人才的困惑;开展以一周一次远程教育、一月一次培训讲座、一季一次交流互学、一年一次赛评展演为载体的主题活动,不断提升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开展以“五个一”为主题的文艺联赛活动,推进企业精神宣传、企业形象展示、企业文化渲染,不断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整合社会力量,加强合作交流。如成立企业联合会,以“共驻、共建、共享”的方式,开展技术、信息、产品、引资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不断提高园区产业的集聚度和依存度,达到抱团取暖、共克难关的目标。

三是充分依托区域人才优势,实施“标杆工程”。首先发挥党员作用。深化实施党员两创工程,发动党员立足岗位创业,立足发展创新。社区设计了“我为安全找隐患、我为节约出计策、我为增效献智慧”等活动载体,引导职工以“有为”谋“有位”。如怡人公司党支部在党员中开展了“经验技术传帮带”活动,倡导业务骨干党员与新员工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同时还邀请党员朱均波等同志就精益生产谈体会、授经验、传信息,为人才强企做出了表率。其次全面激发员工热情。实施和谐两塑工程,以“企业塑诚信、职工塑忠诚“为主题,开展“你在为谁工作”、“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如何与企业共渡经济严冬”等专题征集、研讨活动。如龙星公司工会组织开展了“龙星吉尼斯技能挑战赛”和“无差错员工”等竞赛奖励评比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社区还实施了“双推双培”活动,积极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员工,向企业推荐优秀党员。几年来,社区每年评选出“十佳岗位能手”、“十佳创业之星”、“十佳优秀共产党员”、“五型五星企业员工”等优秀楷模,为企业和谐发展打造了一支优秀的创建队伍。

篇6:创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总指挥部

(2008年6月)

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总指挥部:

自05年9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我区按照《兰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总体方案》的部署,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不断深化“三大主题”,全力打好“四大会战”,扎实推进“五城联创”和七大环境建设,全区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区先后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区、全国文化先进县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省级文明区和“三级无毒区”等荣誉称号。回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创新四大工作机制,构建五联工作格局,开展六大主题系列活动,扎实推进七大工程。

一、创新四大工作机制,夯实创建基础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工作机制的建设和创新,立足于创建工作的长效性,着力强化领导、责任、监督、保障四大工作机制,保证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创新领导机制。全面实行“一把手”工程,及时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总指挥,区长任第一副总指挥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总指挥部,下设了创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四个分指挥部,抽调4名工作人员组建了创建工作办公室。加强区、乡镇(街道)两级文明委工作机构,各乡镇、街道全部都建立了文明委,并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配备了专兼职人员和办公场所;同时各相关部门都成立了由“一把手”牵头的创建领导小组,全区自上而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创建工作机制。

(二)创新责任机制。根据市委、市政府与我们签订的创建目标责任书,制定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目标任务分解总表》,把38项考核指标、119项具体内容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具体标准和完成时限。特别是将七大环境建设直接由区委、区政府7位县级领导具体负责,并且确定了总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做到了定进度、定领导、定部门、定任务。同时,区创建总指挥部总指挥与15个乡街、6个驻区大企业和区直各部门共67个责任单位签定了《西固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创建目标,落实了创建责任。各乡镇、街道、部门、企业也都制定了实施方案,并逐层签订责任书,创建任务全部落实到了基层单位和具体人员。

(三)创新监督机制。我们十分重视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作用,每年都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报工作情况,通过他们的建言献策、督查视察,促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交的议案、提案涉及到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100%在规定时间内办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满意率都在90%以上。我们不断创新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一方面采用定期举办创建工作例会、现场会的形式,对创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另一方面,通过组织新闻工作者实地点评、创建文明城市义务监督员上岗执勤,对辖区内的各类不文明现象及时曝光,使不文明行为和现象得到及时纠正,整体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同时,我们建立了《西固区文明单位评选命名公示制度》,对于表彰命名、推荐上报的各级文明单位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四)创新保障机制。我们将创建工作纳入“十一五”规划,建立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研究制定了《西固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总指挥部全体会议制度》、《西固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专题会议制度》、《西固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总指挥部办公室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西固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督促检查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了创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有序进行。此外,在区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将创建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逐年增加,确保了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构建“五联”格局,形成工作合力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高城市形象,需要各方联合,多手联动,齐抓共管,才能真正取得成效。为此,我们突出抓了“五联”:

(一)地企联合。作为拥有1000多家企业的工业区,多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坚持“服务、依托、联合”好企业是做好西固各项工作的前提,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更是如此。在成立的创建工作组织机构中,我们将驻区大企业纳入成员单位,共同研究协商创建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步形成了地企联合共建的工作机制。在每年春节,区委、区政府积极组织协调,驻区大企业广泛支持参与,共同开展了环境美化、灯展、焰火晚会、彩车社火表演等活动,既美化了环境,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驻区各企业也积极响应西固新型石化城建设号召,在抓好厂区、居住小区环境建设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全区城市建设和管理当中。近三年,仅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就投资4.5亿元用于小区环境整治,实施“五化”建设。同时,通过与驻区企业协商,将福利东西路、合水路、公园路交给企业进行美化亮化,着力打造西固精品路段。

(二)上下联建。我们坚持定期集中开展店外店、乱贴乱挂、违章建筑等一系列整治活动,并定期开展巡查,巩固整治成果。各街道、社区也按照区上的统一部署,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加大对辖区内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如与辖区4281家沿街单位签定了“门前三包”责任书,督促辖区机关、学校、部队、企业对楼面污损严重的楼宇进行粉刷美化,对残破污损的围墙、栏杆等进行修补、刷新,对辖区马路市场实施规范管理,有效改善了辖区环境。

(三)部门联手。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涉及部门多,内容庞杂,为最大限度地整合部门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我们突出了三个注重:更加注重聚集部门集体智慧。针对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都及时召集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共同研究解决最佳方案并付诸实施。更加注重部门之间的配合。在具体工作中,全区各部门、各单位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思想,打破部门界限,明确各自分工,按照各自职能,做到工作有分有合,重点突出,密切配合,较好地解决了创建工作中责任不落实的问题。更加注重部门联合执法。特别是针对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我们探索将各行政执法部门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执法合力。如在开展“城中村”改造和企业周边违法违章建筑清理拆除工作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开展联合执法,使一批执法过程中无法由单一部门解决的矛盾问题迎刃而解。

(四)城乡联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农村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按照“提高市区、辐射农村、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总体要求,以城市水准建农村,以城市标准管农村,以市民要求育农民,有力推进了我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加大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的同时,从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结合“城中村”改造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了四清四通四化活动和村村环境整治工程,投资1139.8万元完成了36条村级主干道的硬化,投资360万元的达川乡人饮工程、投资160万元的河口乡人饮已经竣工,全区农村基础建设和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善。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常年开展以“三下乡”春节活动为代表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实现了有线电视网络的全覆盖,加强农村双文明阵地建设,积极开展村民素质和普法教育,村民文明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五)社会联创。我们注重把服务群众与动员全民参与相结合,以“共有资源、共创文明、共建家园、共享成果”推动整个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我们明确提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都是建设者,而不是评论者;都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各乡镇、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各行业、各层次部门和单位,采取召开座谈会、出动宣传车、悬挂标语、制作专栏板报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市民公约》、《“三管九不”市民行为规范》和“八荣八耻”,引导广大市民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讲公德,群众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注重地方和驻区部队共建,联合开展市容市貌整治、道路绿化亮化、义务植树、扶危济困等活动,既丰富了共建内容,又创新了创建载体。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发挥自身联系群众的优势,通过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群众的参与面不断扩大。

三、开展六大主题系列活动,提高市民素质

我们充分调动驻区企业和广大干部群众创建积极性,大胆探索,创新载体,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了市民素质教育、问卷测评等全方位、系列化的主题实践活动,营造了人人参与创建、支持创建的浓厚氛围,大大提高了城市文明形象和市民文明素质。

(一)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为主题的创建宣传活动。宣传发动是做好创建工作的基础。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中国铝业兰州分公司、核工业五零四厂等驻区企业19家有线电视台,充分发挥其覆盖面广的特点和优势,对我区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在主要收视时段进行了插播、滚动播放。在《西固发展》、驻区企业场报、场刊开辟专栏报道创建动态,提高了市民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积极开展了“三下乡”、“荣辱观七进”、“学雷锋、树新风”、“金点子”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印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单、《致市民的一封信》、市民素质教育测评试卷等25 万余份,编写创建简报141期14000多份,在深沟桥、西固东西路、公园路制作创建文明城市宣传标语和“八荣八耻”宣传牌236块。

(二)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活动。创建文明城市、市民素质是关键。我们在全区组织开展了以“学礼仪、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市民素质教育读本》进机关、进窗口、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农村的“七进”活动;集中开展了以创建知识和文明礼仪为主的专题知识竞赛活动;同时,我们启动了市民文明学校总校,并依托市民文明学校,培训了150名文明礼仪宣讲员,在全区进行了84场文明礼仪宣讲;对涌现的优秀市民文明学校、优秀文化体育辅导员、优秀文化体育活动团队进行了表彰,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崇尚文明、告别陋习、提高素质”活动,在全区营造查找和改正不文明陋习的良好氛围;近期,我们开展了“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文明快车进社区”文艺演出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市民文明素质。

(三)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小手拉大手”系列活动。创建文明城市,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我们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在全区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小手拉大手”知识竞赛活动;在每年的公民道德宣传日组织“创建文明城市、提高市民素质小手拉大手家庭知识竞赛”活动。开展了市民素质问卷调查活动,通过各中小学校、幼儿园,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组织家庭成员进行问卷调查,使市民素质教育深入到机关、学校、单位及市民家中,一方面让广大市民充分了解创建文明城市、公民道德建设、文明礼仪常识等相关内容,另一方面也激发了他们的创建热情,积极为创建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志愿者在行动”系列活动。建立健全了西固区文明志愿者总会、分会、服务队三级志愿者服务网络,招募志愿者35000余人;组织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西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等驻区企业志愿者分会,开展了以“构建和谐家园,志愿者在行动”为主题的志愿者认领孤寡老人、残疾人大型帮扶活动;组织区直有关部门志愿者,开展了贫困学生帮扶活动,共帮扶贫困学生 47名;聘请了200名责任心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义务监督员,对在公共场所中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故意破坏公共设施等各类不文明行为及时进行劝阻、说服和引导,逐步减少各种不文明行为。此外,在“和谐之春”大型灯会举办的过程中,全区志愿者踊跃参与,为灯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开展“创建文明城市、西固在行动”系列活动。为了进一步推进“五城联创”工作,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我们举办了“创建文明城市,西固在行动”大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了以“创建美好家园,从一点一滴做起”为主题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主题活动;以“披绿扮靓石化城,各行各业携手行”为主题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主题活动;以“环保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主题活动。“一把手”上电视栏目对区委、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了访谈,专门录制了一期文明城市创建“一把手”上电视专题节目,在全市播出后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强烈反响。开展了“共筑和谐家园、共建文明城市„六个一‟”活动。全区各乡镇、街道以“六个一”活动为载体,在各社区、村开展了以“一篇文章、一块展板、一次示范观摩活动、一盘光碟”为内容的“四个一”活动,有力推动了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举办了首届感动西固•道德魅力人物评选活动,为石化城建设树立了文明、敬业、执着、坚定的道德榜样。

(六)开展打造特色品牌文化活动。我们始终把开展好各类文化活动作为推动创建工作深入进行的重要载体,大力实施工业区特色文化“双十工程”,举办了迎新春大型灯会系列活动、“西固之夏”广场文艺调演活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两兰大型职工运动会、五零四厂金秋畅想文化周、八盘峡旅游龙舟节、黄河奇石展、戏曲表演、书法绘画艺术展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建成国营五零四厂核工业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石化广场、石油化工工业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柳泉群众文化碑林示范基地、五零四广场、“水之韵”展览馆,实施了军傩舞等文化精品工程。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和一大批文体活动场馆的建成,有力的推进了全区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四、扎实推进七大工程,提升城市形象

我们针对城建城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实施了八大工程,有效促进了城市面貌和服务功能水平的提升。

(一)“城中村”改造工程。把城中村改造作为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功能布局的关键举措来抓,我们组织100多名工作人员分赴8个城中村开展调查摸底,进行政策宣讲。依法集中对城中村范围内的违法建设进行了拆除。在成立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基础上,进一步组建了清产核资、拆迁安置等6个工作组和8个驻村指导组,构建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我们还印制了1000册城中村改造文件汇编和13000份“城中村”改造政策宣传指南,发放到有关单位及广大村民手中,帮助他们全面掌握改造政策,有力推动了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我区注意与驻区企业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石化住宅新区建设工作相结合,加大协调力度,依靠企业力量解决了拆迁、新居建设、社会保障、征地补偿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我区8个“城中村”的撤村建居、清产核资等“无形改造”已全面完成,“有形改造”正在稳步推进。

(二)生态建设工程。我们始终坚持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点工程来抓,以南北两山绿化为重点,加快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三北”四期生态防护林等绿化工程。在具体工作中,我区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带动,广泛动员党政机关、驻区企业单位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造林绿化,实行“荒山绿化承包,谁种谁有谁受益,70年不变的政策”,推进优质桃、枣等经济林基地的建设。三年来,全区完成退耕还林0.17万亩,封山育林0.5 万亩。同时,我区围绕建设国家级现代化园林城市的目标,分期分批对城区主干道进行绿化改造,重点改造了西固东西路、福利路东段行道树,打造绿化精品;完成了福利路街心花坛改造工程和9路1桥的配套绿化;抓好绿化单位创建工作,争取每年每个乡镇创建1家区级绿化单位,每个街道创建1家市级绿化单位,城市绿化范围显著扩大,绿化水平明显提高。

(三)市容环境整改工程。市容市貌是一个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最直观的体现,为此,我区牢固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突出重点街区、重点行业、重点地段、重点部位,坚持对市容环境卫生、户外广告、车辆停放点、沿街摊点、小加工点、废品收购站点、汽车修理清洗点、城乡结合部、企业周边等城市管理弱点、难点领域持续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长期有碍市容观瞻、影响城市形象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三年来,共清理整治店外店近50489个次,取缔占道摊点84528个次,清理整治乱堆乱放2954(处)次,清理乱贴、乱画、乱挂129848(处)次;拆除违规户外广告40221平方米。拆除各类违法建设73050平方米。拆除违规棚亭103处,计2517平方米。在开展整治的同时,我们还采取重点守候和全天巡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了长效管理,巩固了整治成果, 营造了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市容环境面貌。

(四)特色形象塑造工程。为了突出西固的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名片”,我区着手规划建设以南北山主体公园为重点的一批工程,计划在现有的西固公园的基础上,采取以政府和驻区企业投资为主,市场运作吸引社会资本建设的方式,对西固公园路南端、公园小广场、西固公园和南山约4000亩的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形成各具特色和功能齐全的三级景区,打造成一处西北一流、充分体现石化城特色、集集会、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开放性、立体式公园。同时,计划在城市出入口或重点路段,配合沿街的建筑和布局,合理规划建设一批表现“西固是陇原石化名珠”、“古丝绸之路重镇”的微缩景观,配合建设多处具有时代特色的雕塑和景观;对所有洪道进行整治,实施配套绿化,彻底改变洪道沿线脏、乱、差的现状,建成一条条景观式休闲观光大道;实施福利路文明通道、西新线靓丽风景线、西固东西路景观大道“三路”建设,从而形成一批极具特色的城市组团景观。

(五)“五化”社区创建工程。近年来,为了扮靓社区这一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最小单元,我区抓住驻区重点企业效益不断攀升的有利时机,积极动员、支持和配合企业大搞以“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五化”社区、楼院创建工程,坚持从“五个一”的小事抓起,即硬化从补一块砖抓起、绿化从补一棵树抓起、净化从捡一张废纸抓起、亮化从增一盏灯抓起、美化从涂一面墙抓起,制定具体的“五化”标准和要求,采取以社区所属单位为主、政府投入资金补助的办法,全面加强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工作,打造出了一批环境优美、功能健全、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文明社区,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和赞誉。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区专门制定下发了《创建“五化”社区、楼院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创建标准,明确了创建任务。目前,我区已建成 14个“五化”小区,力争3年内使全区所有社区、楼院达到“五化”要求,不断提升我区城市面貌和管理水平。

(六)环卫水平提升工程。积极探索和创新环卫管理的长效机制,推行了“全天候保洁、无空白管理、全覆盖落实”的环卫作业模式,在“精、细”上做文章,将城区包括“城中村”在内的所有规划道路、新拓建和改建道路、小街巷全部纳入环卫统一作业范围,实行精扫、细保、全覆盖,城区道路日清扫保洁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全面推行城市主干道垃圾不落地和垃圾袋装化,大力推行有偿服务,将清扫作业和垃圾清运推行到居民小区、学校、医院等场所和单位,对城区实现垃圾集中清运、统一管理,杜绝了乱拉乱倒现象。同时,我区还把环卫设施的改善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增强服务功能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合理布点,已建成 20座环保型公厕、21座下沉式垃圾箱、配置了1278 个外型美观的果皮箱,环卫作业水平和设施的改善使西固卫生面貌得到了极大改观。

上一篇:孩子学习素描的九大好处下一篇:度假酒店顾客体验的探索研究及实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