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

2024-05-11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通用12篇)

篇1: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

Section I Use of English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text. Choose the best word(s) for each numbered blank and mark [A], [B], [C] or [D] on ANSWER SHEET 1. (10 points) In 1924 American’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sent to engineers to supervise a series of industrial experiments at a large telephone-parts factory called the Hawthorne Plant near Chicago. It hoped they would learn how stop-floor lignting__1__workers productivity. Instead, the studies ended __2___giving their name to the “Hawthorne effect”, the extremely influential idea that the very___3____to being experimented upon changed subjects’ behavior. The idea arose because of the __4____behavior of the women in the Hawthorne plant. According to __5____of the experiments, their hourly output rose when lighting was increased, but also when it was dimmed. It did not __6____what was done in the experiment; ___7_someting was changed ,productivity rose. A(n)___8___that they were being experimented upon seemed to be ____9___to alter workers’ behavior ____10____itself. After several decades, the same data were _11__ to econometric the analysis. Hawthorne experiments has another surprise store _12 __the descriptions on record, no systematic _13__ was found that levels of productivity were related to changes in lighting. It turns out that peculiar way of conducting the experiments may be have let to__ 14__ interpretation of what happed.__ 15___ , lighting was always changed on a Sunday .When work started again on Monday, output __16___ rose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Saturday and__ 17 __to rise for the next couple of days.__ 18__ , a comparison with data for weeks when there was no experimentation showed that output always went up on Monday, workers__ 19__ to be diligent for the first few days of the week in any case , before __20 __a plateau and then slackening off. This suggests that the alleged” Hawthorne effect “ is hard to pin down. 1. [A] affected [B] achieved [C] extracted [D] restored 2. [A] at [B]up [C] with [D] off 3. [A]truth [B]sight [C] act [D] proof 4. [A] controversial [B] perplexing [C]mischievous [D] ambiguous 5. [A]requirements [B]explanations [C] accounts [D] assessments 6. [A] conclude [B] matter [C] indicate [D] work 7. [A] as far as [B] for fear that [C] in case that [D] so long as 8. [A] awareness [B] expectation [C] sentiment [D] illusion 9. [A] suitable [B] excessive [C] enough [D] abundant 10. [A] about [B] for [C] on [D] by 11. [A] compared [B]shown [C] subjected [D] conveyed 12. [A] contrary to [B] consistent with [C] parallel with [D] pealliar to 13. [A] evidence [B]guidance [C]implication [D]source 14. [A] disputable [B]enlightening [C]reliable [D]misleading 15. [A] In contrast [B] For example [C] In consequence [D] As usual 16. [A] duly [B]accidentally [C] unpredictably [D] suddenly 17. [A]failed [B]ceased [C]started [D]continued 20. [A]breaking [B]climbing [C]surpassing [D]hiting

篇2: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

一、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该部分去年大纲称作“考试形式、考试内容与试卷结构”。今年虽然名称上有所简略,但实质内容并无变化。英语(一)考题仍然包括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三部分,共52小题,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100分。

二、考查内容

(一)语言知识

1、语法知识:

自英语考试改革后,语法已经不再作为单独考查的内容,与往年一样,2012考研英语大纲没有专门列出对语法知识的具体要求,但是它却无时无刻不贯穿在整个英语考卷中。以各种形式来考查考生的语言基础能力。英语(一)虽然没有专门的题型考查语法,但实际上任何题型都要涉及语法,完形填空要求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句式结构;阅读理解题和英译汉中有大量的长难句,这些句子只有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才能正确分析;翻译题这几年的趋向更是越来越侧重考核结构偏长偏难的句子,作文中要写出正确无误的句子,也需要语法知识。这说明尽管我们在考题中不出现专项的语法考试题型,但如果对语法结构的掌握不够熟悉,就难以达到考研要求,难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所以在复习中应当注重语法的学习。其实高中英语已经覆盖了基本的语法知识,只要我们在复习中进一步融会贯通,就可以达到考研语法的要求。

考研英语对于语法考查的侧重点和难点在于非谓语动词、从句以及一些插入语。从句包括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等,他们的存在使句子的结构更为复杂,让考生更难看明白句子的成分。

2、基本含义外,考生还应掌握词汇之间的词义关系,如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掌握词汇之间的搭配关系,如动词与介词,形容词与介词,形容词与名词等;掌握词汇产生的基本知识,如词源、词根、词缀等”。

对词汇的测试在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中应该说是无处不在的,它贯穿考卷的各个部分。只有对词汇进行同义、反义、近义、同形、同音等多种比较透彻掌握,才能有把握地选择正确的意义和搭配。即新大纲要求对考生在词汇的微观掌握和记忆上提出了新要求,包括词汇基本知识(词性、词形、本义和引申义等);词际关系(同义词、反义词、词汇搭配等);词汇“背景”(词根、词缀等)。

在考研的整个复习过程中,单词应该始终是重点,建议考生在每天的复习当中,都能够进行一段时间的单词复习,且要注意细节,只有深入细致和反复的单词复习,才能打下坚实的词汇基础。要熟练掌握大纲里面高频出现的核心词汇,最好能把词汇放在适合于考研难度的语言信息、文章中去记忆,同时要引申到每个单词的同义反义,各种词性的形式以及所含词缀等,这样不仅记忆了词汇的含义,而且掌握了词汇的用法,对词汇才会有全面深入的把握。

(二)语言技能

1、阅读:英语(一)大纲要求“考生应能读懂选自各类书籍和报刊的不同类型的文字材料(生词量不超过所读材料总词汇量的3%),还应能读懂与本人学习或工作有关的文献、技术说明和产品介绍等”。;而且,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之中,“理解文中的概念性含义”、“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和“区分论点和论据”表明英语(一)要深入考查的重点,即除了注重文章的主旨、文中具体信息、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更注重理解,不仅要会对所读的内容进行判断推理,还要会引申,能区分论点和论据。

2、写作:“考生应能写不同类型的应用文,包括私人和公务信函、备忘录、摘要、报告等,以及一般描述性、叙述性、或议论性的文章”,并且“考生做到语法、拼写、标点正确,用词恰当;遵循文章的特定文体格式;合理组织文章结构,使其内容统一、连贯;根据写作目的和特定读者,恰当选用语域”,由此可见英语(一)对语言的准确度、文体格式、文章结构、语域的恰当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考研作文占的分值很大,作文能否拿到高分有可能决定着考研的胜败。然而写作是语言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对考生扎实的语言功底有很高的要求。同学们在复习阶段要注意以下两点:

背诵。考生可以选择历年真题的范文和一些与真题作文相近的文章进行背诵,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背诵。把结构合理、适用于多种语言环境的句子背下来不但有助于你理解文章,更是能够在无形中增强你的表达能力。同学们也可以拿一些英语原著名篇来读、背,这样可以加强自己的语感,使自己的表达更加地道。

篇3: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

关键词: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语言测试学,应用语言学,信度,效度

在语言学中, 语言测试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分支, 而且它已经渐渐成为了一门相对比较独立的学科。而语言测试的功能总的来说可以分三块:一、用于语言教学成果的评估, 二、用于辅助语言及教学的研究, 三、用于为选拔合格的人才。笔者想要以语言测试学的理论为指导, 从信度和效度这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英语科目 (以下简称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 的质量。并尝试来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意见和方法来平衡该考试中信度和效度这两个重要的要素。

1 信度与效度和语言测试之间的关系

简单来说, 一项语言测试的信度就是该测试所能得到结果的质量。如果用同一份测试卷来对同一群学生进行两次或多次测试, 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就说明该测试的连贯性和稳定性是可以接受的, 也就说信度较高。而谈到语言测试的效度, 则是关于一套测试所检测的内容是否就是对参试者所学知识的检测。效度的高与低同样是衡量语言测试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项低效度的语言测试是没有实践意义的。因为一般来说, 一个测试本身的第一要务就是要让学生有能力完成这个考试。

作为衡量测试质量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 信度与效度之间是互相依存的, 同时又是互相排斥的。一般来说, 信度高的测试方式会比较多的使用客观题像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选择填空等, 但相应的效度一般就不会太高, 也许通过一些精心安排,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效度, 但通常很难得到理想状态。而效度较高的测试法有翻译、作文、口试等主观题形式, 不过遗憾的是信度就不会太高, 当然, 通过一定努力, 可以提高其信度, 但同样很难达到最佳状态。所以在当代语言测试, 尤其是大规模考试一般都会尝试在信度和效度之间去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2 信度和效度在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中的体现

2.1 信度在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中的体现

首先, 从理论上说, 题量越大, 抽样越多, 信度也就会越高。根据2010年版最新的MBA考试大纲, 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要求参加考试者在180分钟内完成包括一篇20题的完型、四篇5题的阅读、一篇新题型阅读、一篇150字左右的英译汉、以及一大一小两篇作文。所考的语言能力主要覆盖了读和写的综合运用能力。但是从题目的分布就可以看出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的重点是阅读理解 (占总题量的50%) , 这样就使对于其它能力的测量在某种程度上就会被削弱, 这也就会对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的信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 我们还可以看到, 客观题 (占总量的60%) , 体现在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中为大量的单项选择题和搭配题) , 这些都可以用机器阅卷, 这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人为的不确定因素, 保证了客观性, 从这个角度来说, 其信度应该算是相当高的。然而, 这种形式的测试方法只能衡量考试者的语言识别能力, 如果只凭作文、翻译等少数的主观测试题型, 是难以很好的考察考试者应用语言的能力, 所以, 总的来说, 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的信度又不甚理想。综上, 该考试的信度只能算是比较高。

2.2 效度在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中的体现

就该考试的内容效度而言, 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确实很好的测试了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大纲中所规定的内容, 从而保证了测试内容的高效度。但就结构效度而言, 该考试没有能够很好的检测考试者的主观语言应用能力。其结构效度就在很大程度上被影响了。同样对于实证效度而言, 很多人认为MBA入学考试的英语科目不能很好地测试其听说能力, 及综合能力。那些高分的参试者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不一定有很好的运用能力。因此, 这个考试并没有很好的实证效度和结构效度, 有待改进。

3 如何平衡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的信度与效度

3.1 信度置前、效度兼顾

必须要承认的是在任何一项测试或考试中, 都不太可能达到信度与效度的绝对平衡。但是作为用人单位在提拔干部, 聘用人才时提供参照性指标, 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必须通过更加科学、严谨的测试方法, 进行公正、公平的测试。

把信度放在优先的位置, 并不意味着就应该忽略效度的重要性。从历年考试卷中我们很容易看出, 2010年之前的试题, 客观题一直达到了总分的60%, 包括词汇、完型、阅读、而主观题只有翻译、和一篇大作文。如此高比例的单项选择题对于测试的效度则有很大损害。今年, 该考试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增设了一篇小作文 (书信或提纲) , 新题型阅读。同时去除了词汇题。但客观题的总量仍然停留在60%。这样的改革仍然不够理想。

3.2 博采众长、引经据典

笔者认为, 想要解决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中中信度与效度的矛盾, 关键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测试模式。 (下转第125页) (上接第116页)

首先, 我们可以适当加大这个考试中主观题的比例, 根据上文我们可以看出, 现在的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的信度还是确保的相当好的, 而客观题比较多只是一个因素, 只要我们想办法在评分、施测等方面去做的更加完善的话, 增加主观题所带来的信度波动时可以最小化的, 且同时考试的效度可以得到一个提升。

其次, 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些较成功的语言考试体系, 中国的如大学英语四六级, 其信度和效度的平衡在国内可以说做的可圈可点, 至于外国的语言考试, 我们以他们的MBA入学考试如GMAT为蓝本, 规划出适合中国国情的MBA入学考试。

最后, 我们身处一个科技高速发达的时代, 可以利用开发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来辅助测试。我们也要更加注意利用机考的特点, 把效度融入其中, 那么才可能真正达到平衡。

参考文献

[1]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Testing[M].Washington, DC:American Pyscho logical Association, 1985.

[2]Bachman L 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3]Kramsch C.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4]Hughes 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M].Britai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5]戴炜栋, 蔡伟良.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改革教学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6]桂诗春.标准化考试——理论、原则与方法[M].广东:广东高等放育出版社, 1986.

[7]胡春洞.英语测试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篇4: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

1.专有出版权

2.重版率

3.直接成本

4.出版物标识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中国近代颁布了哪些著作权法?各有什么特点?

2.简述选题策划的主要内容。

3.图书质量检查的范围包括哪些?

4.简述大数据对出版业的影响。

三、写作(711分)

阅读以下材料后,请以此为启发,写一篇文章。

GoPro CEO Nick Woodman:

我们是一家内容生产公司

11月12日,201 5年腾讯网媒体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Re/code执行主编Kara Swisher和GoPro CEO Nick Woodman就中国市场、内容战略、媒体发展等话题进行了交流。GoPro是全球知名运动拍摄设备品牌,也是一个分享平台和内容生产平台。以下是对话的部分内容:

Nick Woodman:GoPro是一个全球化公司,做内容是我们的第一大战略。我们之所以能在全球有这么快的扩张速度,是因为我们的受众非常欣赏我们的内容。我们在中国市场增长飞快,也是得益于我们的内容。我们是一家内容生产公司。

Kara Swisher:跟大家说一下你的内容战略,因为这是你的核心,你并不只是卖设备。

Nick Woodman:对,我们就是一个内容公司,内容是我们的核心,硬件只是辅助。我们要确保我们的大量投入是在软件开发当中,这些软件不仅仅是去捕捉内容,还要把内容放到云端,让用户的手机能够去接入、分享,所以GoProS~是以硬件为中心去开展业务的。

Kara Swisher:你如何看待你们所创建的内容呢?

Nick Woodman:我们要推动人们去追寻自己的激情。比如我们去推动大家旅行,让他们通过GoPro编纂他们的游记,跟大家分享。我们会一直给他们一些奖励,比如500美元一张照片,1000美元一个视频。这样的话,他们一直获得GoPro的一些报酬,他们会成为专业的旅行者,他们一直是在路上创造内容。

有人认为,“现在、未来引领媒体发展的,不可能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作为编辑出版专业的考生,你怎么看?请自拟标题,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观点鲜明,主题明确。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

1.专有出版权:专有出版权是出版者通过与著作权人签订合同而取得的出版该作品的专有权利,依法受到保护。侵犯专有出版权的行为人在必须承担民事责任之外,常常还必须承担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2.重版率:重印书及再版书在出版社出书品种中的比率,是出版社选题水平的重要标志。

3.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指可以分清为哪种产品消耗、直接反映某一出版物品种生产过程的各项支出。直接成本包括稿酬、校对费、租型费、原材料及辅助材料费用、制版费用、印装费用、出版损失和其他直接费用等。

4.出版物标识:主要包括中国标准书号、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中国标准书号由不同长度的5段共13位阿拉伯数字组成,段之间以短线隔开,前面冠以ISBN作为标识符。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是报纸、期刊、年鉴和连续型电子出版物等连续出版物的标准化识别代码,又称“刊号”。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中国近代颁布了哪些著作权法?各有什么特点?

《大清著作权律》《中华民国著作权法》。中国近代的著作权保护,在没有立法建制前,主要沿用宋代以来的老办法——由地方政府颁布著作权保护告示。19世纪起,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西方的著作权法律观念渐渐传入中国。1910年,《大清著作权律》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著作权保护法律。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著作权法》,共5章45条,很多内容和条文是对《大清著作权律》的沿用和变通。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对其进行了修订,在著作权内容、登记注册生效制度、外国人作品保护等方面做了一些补充。

评分标准:回答出《大清著作权律》《中华民国著作权法》给5分,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占10分。

2.简述选题策划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三方面:一、出版物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二、出版物的营销方案设计;三、选题的实施方案设计。选题的内容和形式包括读者对象、主体与名称、体裁和篇幅、开本、装订形式等;营销方案包括市场分析、市场预测、营销策略等;实施方案包括作者选择、进度控制等。

评分标准:共有3部分主要内容,各占5分,

3.图书质量检查的范围包括哪些?

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均合格的图书,其质量属合格。内容、编校、设计、印制中有一项不合格的图书,其质量属不合格。

评分标准:四项中有一项回答不出来或不知道其主要内容,扣3-4分。

4.简述大数据对出版业的影响。

大数据对于出版业生产经营而言将有前所未有的帮助:①帮助出版社优化产品研发和生产的过程。对图书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把研发和生产过程进行放大观察,从中提炼规律并加以利用。②帮助出版社做好精准策划和精准营销。电商平台和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可以使得对个人和群体的实时观察成为可能,为预测群体行为和了解个体偏好提供强有力的工具,从而实现精确策划和精准营销。③帮助出版社做好用户体验和产品效果的评估。通过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出版社不仅能统计图书的销售,还能绘制出“读者图谱”,包括用户的年龄、收入和地理位置等,以增强对用户体验与产品效果的了解。

出版业也将面临严峻挑战:①大数据收集渠道不畅。高度信息化的环境是收集海量数据的基础,但目前出版大环境中数据的收集渠道仍存在一些问题。②大数据高效分析能力与人才均欠缺。实现大数据的高效分析,不仅需要由大量新兴技术组成的高性能的专业的分析技术架构解决方案,还需要高效分析能力和数据分析人才,而这些资源在出版领域仍然比较匮乏。③决策习惯的改变仍需时日。出版业的经营管理方式通常是建立在经验或者传统数据粗糙的分析基础上的,要改变各层次决策者旧有的决策习惯,使其学会利用大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决策,仍需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评分标准:本题答案相对开放,考生若有独特见解,可给高分。

三、写作(70分)

评分标准:开放式答案,可从多种角度进行回答。要求言之成理,逻辑清晰,表述准确,有独到见解。基本要点表述清楚得分60%;逻辑清楚、论据充分得分80%-90%;语言流畅可以加分;就某—方面有突出论述,或观点新颖,可以加分,或得高分。

篇5: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

(一)试卷结构表

部分

节为考生提供的信息 语

I 英语知

1篇文章(240-280英

识运用(10分)理解主旨要义、具体信息、4篇文章(共约 1 英A

600词)

II 阅读理解(60

B

分)

词)

语 征以及文章结构的理解

1篇文章(500-600英

语 断、推理和引申,根据上下选一)

文推测生词的词义等 对连贯性、一致性等语段特

选择搭配题

概念性含义,进行有关的判多项选择题(四40

卷)

词)

一)

答题卡1(机器阅

词汇、语法和结构

选择题(四选10

完形填空 多项

测试要点

题型

分 类 计

答题卡种

1篇文章(约400英理解概念或结构较复杂的C 5处画线部分(约

语 英语文字材料

150词)规定情景或汉语文英A 章

III 写作(30分)英

B 规定情景、图、表

书面表达 语 述

英译汉 5 10

答题卡2(人工阅

书面表达 归纳、概括、表应用文(约100

词)

卷、机器登分)

短文写作

(160~200词)20

总计

篇6: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

(一)试题解析

51.应用文范文

篇7: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

(一)完型答案

万学海文 教研中心英语教研室

Section IUse of English

完型答案

1.Awhere

2.Bfades

3.Bwhile

4.Adamaging

5.Cwell-being

6.Dturn

7.C workout

8.Dfunctions

9.Cprocess

10.Bexcel

11.A However

12.Baccording to

13.A further

14.Dsharpness

15.C allows

16.B track

17.D on

18.A constantly

19.D build

篇8: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高等教育不断扩招,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但是,相对于需求来讲,研究生教育资源仍然是稀缺的。

从招生学校的数字来看,2008年普通高等教育的招生机构2263所,而包括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内的研究生培养机构只有796所;从招生人数来看,2009年高等教育毕业531.1万人,研究生招生51.1万人。

同时,由于很多在研究生备考生选择研究生教育机构时,会在专业、地域上有相同的偏好,造成结构性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名校、教育质量较高、就业前景加好以及所处区域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研究生教育的机会被很大一部分考生看好。因此,从个体来看,部分地区、部分专业的研究生教育资源的稀缺性表现的更为明显。

二、对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的几点假设及其基础上的效率

为对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在教育资源分配上的效率进行分析,对其做如下假设:

1.

考生掌握充分的信息,即每位考生都掌握相同的、全部的研究生考试信息;

2.

考生可以在其掌握的信息的基础上作出理性选择,即考生可以给予已掌握的信息作出使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决策;

3.

交易成本为零,即制度运行成本、监督成本、信息搜寻成本都不存在;

4.

考生对教育资源的评价用其为考试而做出的努力衡量,即可用复习时间(小时)表示,考生复习的时间越长,就表示其对研究生教育资源的评价越高;

5.

考生的学习效率及接受能力处于同一水平,即付出相同时间的努力,可以得到相同的知识与分数,亦即可以获得相同的得到教育资源的机会。

由科斯定理,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竞争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霍布斯规范定理,教育资源将分配给对其评价最高的考生,即付出最大努力的考生。根据假设条件,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是有效率的,并且是公平的。越努力的考生,越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其分数越高,就有更大的机会获得稀缺的研究生教育资源。

以上假设下的考试制度似乎更加贴近中国古代的情况,而且历史也确实证明了其是有效率的,科举制度自隋唐以来,为政府输送了大量人才。但是,现实中的情况远比模型中的更为复杂,因此考试制度也就受到了质疑。

三、现实中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

现实中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随着人们重视程度的提高而不断晚上。研究生考试的过程和制度的作用远比以上假设中的更为复杂,而交易费用也随之增加。为了分析现实中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有必要对以上提出的假设作出修正:

1. 考试制度本身运行费用存在

在现实中,考试制度的运行的成本是存在的。该成本包括考试试题的撰写、印刷成本,维护考试公平、防止相关人员舞弊的监督成本等。这些成本体现在考生参加考试必须缴纳的报名费上。从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上来看,其报名费在150元左右。随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每个考生的平均成本在下降,但考试制度的总成本在不断增加。

2. 考生必须为所需信息支付费用

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考生尽量搜集更加全面的相关信息以获得在竞争中的优势。由此,考研辅导资料、考研辅导班等在市场上大量出现,有甚者还以内部资料、试题预测来贩售书籍或招揽学生。面对大量而庞杂的信息面前,考生陷入“囚徒困境”之中。

下面将把用于支付考研辅导班、考研资料等费用称为购买信息的费用,即信息搜寻成本。对于特定的研究生教育资源,考生之间构成竞争,一部分考生成功的概率增加,意味着另一部分考生成功的概率降低

假设购买信息的考生为博弈方1,不购买信息的考生为博弈2;考研成功的一方有20个单位的得益,在同时购买或同时不购买的情况下,成功的概率均为50%;若只有一方购买信息,则其将增加15%的成功概率,则另一方成功的概率为35%,但够买信息的一方须支付2个单位的成本。则可得到以下博弈矩阵:

从博弈矩阵中可以看出,无论博弈方2是否购买信息,博弈方1为实现自己得益最大化,都会选择购买信息;基于此,博弈方2为实现自己的得意最大化,也会选择购买信息。故该博弈的纳什均衡为(购买,购买)。

3. 金钱成为衡量考生对教育资源评价的标准之一

考生对教育资源的评价的衡量不能仅要包括考生为之做出的努力,还需包括考生为考试而支付的费用,即金钱。在经济实力可以支付信息成本的考生中,考试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使资源分配给对其评价最高的人手中,即愿意支付较高费用、付出更多努力的考生会获得研究生教育资源;在不能支付信息搜寻成本的群体中,也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即直接将资源分配给更加努力的考试;但是,考试制度却无法实现在这两个资源之间的有效分配。由于考生的经济状况不同,一些较为贫困的考生无法支付信息成本,而被迫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降低成功概率。一些经济条件较差但优秀的人无法享受稀缺的研究生教育资源,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扭曲。

四、结论

总体上来说,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以较小的交易成本实现了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即将资源分配给那些对其评价最高的人手中,这也是考试制度能够长期而广泛的存在的原因。但是,由于随着对研究生教育资源竞争的愈加激烈,考生对信息需求和重视加大,进而产生了信息搜寻成本。对教育资源的评价不再可以仅仅用为之所付出的努力就可以衡量,还需要包括金钱成本。从而使一些无法支付成本的考生处于竞争劣势地位,而其中的人才无法享受稀缺、珍贵的教育资源,也对国家造成一定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谢识予:《经济博弈论》(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科斯:《社会成本问题》.《法律与经济学杂志》第3卷1960年10月

[4]卢现祥:《交易费用测量的两个层次及其相关变化趋势》.《中南经济论坛》第1卷2004年

篇9: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

1.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不包括____。

A.“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B.“不以仁政,不能治天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____。

A.秦始皇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3.先秦诸子中最早提出“爱人’主张的是____。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4.____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

A.铜 B.铁 C.银 D.铅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

A.《诗经》 B.《离骚》

C.《论语》 D.《左传》

6.“山城”是我国____市的雅号。

A.洛阳 B.西安 C.重庆 D.福州

7.____市被称为“六朝古都”。

A.洛阳 B.西安 C.南京 D.北京

8.《源氏物语》是____的古典文学名著。

A.俄罗斯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9.____是“五岳”中的“中岳”。

A.泰山 B.嵩山 C.华山 D.恒山

10.士族以“门第”为标准,“门第”主要指____。

A.家族的规模 B.家族的出身

C.家族的建筑 D.家族的地位

11.清代的三法司是指____。

A.刑部廷尉御史台 B.刑部大理寺都察院

C.刑部大理寺御史台 D.刑部廷尉都察院

12.形成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

A.空气上升与下降的对流运动

B.水平方向上气压的差异

C.地势高低的不同

D.不同高度空气的密度不同

13.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其标志为____。

A.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C.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D.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14.____不属于法国。

A.凯旋门 B.比萨斜塔

C.埃菲尔铁塔 D.卢浮宫

1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___。

A. 《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史书,又有很强的文学性,作者相传为与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

B.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书中有很多故事家喻户晓,例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打祝家庄等。

C.鲁迅的《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彷徨》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作品鲜明地表现了对愚弱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D.《父与子》《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都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

二、填空题。在空格中填写恰当汉字,使之成为正确的成语或诗句。(共20分)

1.成语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 )然屹立 春意( )然

( )然物外 ( )然无存

( )然泪下 ( )然不动

病人膏( ) ( )海桑田

重蹈( )辙 出奇( )胜

2.诗句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造化钟神秀,——。(杜甫《望岳》)

(2)常恐秋节至一(汉乐府《长歌行》)

(3)相顾无相识,____。(王绩《野望》)

(4)坐观垂钓者,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6)____,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7)晨兴理荒秽,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8)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9)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10)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三、标点古文题。将下列古文加上标点符号,抄写在答题纸上,并翻译成现代汉语。(共30分)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日毁乡校,何如子产日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日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日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四、改错题。改正下列句子中的用词不当之处,并简要分析。(共10分)

1.厨师用自己精心特制的米饭招待客人,客人觉得非常美味。

2.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尽最大努力,完成今年的植树目标。

3.加味逍遥丸的主要成分是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等配制而成的。

4.在自然灾害面前,人民子弟兵所表现出的这种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可歌可颂的。

5.工作方法改进后,速度大大提高了,是原来的一倍。五、逻辑简析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有人说,“三联书店王中发稿最讲究‘齐、清、定’”,这一话语中主要的预设有哪些,请分别写出来。

2.在一艘出海的船上,有位新海员还没有见过船长。这位新海员总喜欢穿着夹克衫不戴帽子在甲板上看海。一天,当他又在甲板上看海时,船长走了过来。船长突然停下来捡起了一个烟头,对这位海员大声说道:“我想知道这该死的东西到底是谁的?”这位海员略思片刻,然后慢条斯理地对那位船长说:“伙计,我说它是你的,因为是你发现了它。”请简要复述这位海员的论证过程,并说明其论证是否可靠?

3.下列论证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结论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程度强吗?请简要回答。

为了更好地估计当前社会公众掌握管理基本知识的情况,《管理者》杂志在读者中开展了一次管理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回收答卷并评分后发现,60%的参加者对于管理基本知识掌握的水平很高,30%左右的参加者也表现了一定的水平。《管理者》杂志因此得出结论,目前社会公众对于管理基本知识的掌握还是不错的。

六、阅读题。下文为《一个屏幕伪社交症患者的自白》—文节选,阅读后回答问题。(20分)

一个屏幕伪社交症患者的自白

屏社交是技术上的一场完美革命,久而久之,在人性上不啻为深刻的由“深社交”向“浅社交”的全面退化。从此,社交礼仪等一切经验俱已成灰,直抒胸臆、无所顾忌的屏社交接管了我们的社交。其现实后果是,像我和另外一部分人,在屏社交里是活跃分子,一旦面临真实的生活现场,时常手足无措,不安,紧张,抑郁,成为“新常态”。

屏社交以其技术便利,最大限度地释放了人们难以餍足的贪欲,却无法帮助我们消化不断囤积的社交欲念和严重过剩的社交存量。正如在真实的有轻松氛围的社交中,没有人会去录音,可在屏社交中,几乎人人都很在乎聊天记录的备份和再转移——尽管你未必有闲情逸致再次查阅它。

屏社交给一个人带来的改变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对有些人来说,屏社交与现实世界好比异面直线,交叉程度非常低,对有些人来说,两个世界早已打成一片难分彼此。屏社交还给公共社交带来了其他一些东西。几乎任何一个公共社交活动,都会被拍照分享——因为几乎任何一个人都有强烈的“自我中心主义’,人最关注的永远是自己,他需要时时确认在场以及当下的感受,然后通过分享它进一步强化这种确认。我们内心不安,分享的动作使我们成功地假装自己很忙,假装我们在人群中如鱼得水并不孤单。屏社交的网络环境提供了这样的便利,同时又强化了这种分享(假装)冲动。这是我们在餐厅、商场的电梯过道、影院的买票队伍、地铁、公车、高铁等任何地方掏出手机和iPad的根本原因,我们不安的心灵需要一个外在、可控的从容支点。

我从屏社交里反省到的最有痛感的一条经验是,屏社交让陌生人社交侵蚀甚至取代了熟人社交。我们最熟悉的亲友常常不是屏社交中最积极的点赞党。比如我的母亲,她并没有一个智能手机,也不识字,她无法在我最精彩最有趣的那条动态下最赞,亦无法在我那条“感冒一个月还没好”的动态下给我赠送“药”和“拥抱”的屏图标。由于屏幕壁垒,她甚至无法获悉我的任何信息。这对她是不公平的。她是世上极少数几个可以不计成本、千里迢迢来看我的人,却很难拥有我的信息。屏社交使我们轻易获得了来自浅社交的点赞和关怀,这固然弥足珍贵,但毕竟无法与最亲密的亲友相提并论。可是,沉浸在屏社交里的我们,不是天天都很享受这种屏上的点赞和关怀并且无法自拔吗?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孤独,我们是如此渴望被关注被关怀。即便是屏社交里成本很低的关注,我们也倍感温暖和珍惜,因为它在电光火石问唾手可得。在屏社交里,我们并不是真的需要“真实的帮助”,而是需要被人“立刻注意到”,点赞和跟帖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有人说,是微信微博这些屏社交工具让人变得越来越孤独。我的看法恰好相反,适当使用屏社交工具,有助于缓解人类的孤独境况,爱微信的人都不喜欢孤独,但过度使用又让我们重新坠入孤独之境。正因为人类的内心是如此孤独,如此没有着落,如此渴望关心,我们才如此热爱屏社交,试图从中得到慰藉。在这一过程中,孤独得到了一些缓解。而正是这样一个过程促使我们反省自身的孤独状况,我们不愿意承认自身的孤独,所以引咎于外,让微信微博背了黑锅。

我已经明白,屏社交只是战胜孤独的一种工具,而非逃避孤独的密室。

1.结合语境解释以下词语。(每词3分,共12分)

(1)屏图标

(2)屏社交

(3)点赞

(4)“深社交”

2.简要问答。(8分)

作者在文末说:“屏社交只是战胜孤独的一种工具,而非逃避孤独的密室”,请问这里“密室”的实际意义是什么?作者借以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七、写作题。(40分)

阅读下列短文,请以“看得见”的思想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拟标题,中心明确;论述、分析较为充分、全面,有自己的观察、思考或见解;书写规范,无病句错别字及标点错误,800字左右。

思想是看得见的

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是一本杂志的灵魂。二十多年来,《读者》杂志与改革开放同步,在人们生活各领域的思想观念方面,为改革开放推波助澜,这是它鲜活的生命力所在。

《读者》杂志所传递的,都是“看得见”的思想,它总是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中,透射出思想的光芒。

——一位年轻人的婚姻选择:要一个“完美无缺”的好人,还是一个有缺点但有个性的普通人?

——一位喜欢收藏的人士,终于没有买回那件心仪已久的藏品,而是留在了公共展馆。心动了,他就去看一看。他觉得,已将宝物收藏到了心中。

——姑娘的男友为了向她表“忠心”,拼命揭开前女友的“文革疮疤”,终于令姑娘忍无可忍,离开了这个自私而狭隘的男人。

——中日孩子在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方温驯、懒惰、弱不禁风,另一方顽强、坚忍、独立。

四个小故事,说的都是生活琐事,并不惊天动地;但分别反映了个性、开放、宽容、独立,而这些恰恰是现代人品格的组成要素之一。正是这些通俗、亲切、生动的故事,使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潜移默化至读者的心中。

国家政治经济的改革,必须与提高国民素质同步。而这正是大众文化传媒肩负的任务。

开会、学习、读社论、发文件,是思想教育的传统途径。但对于《读者》杂志来说,它更着眼于“看得见”的思想。仔细想想又有哪些思想在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呢?

参考答案:

一、1.A 2.B 3.B 4.A 5.A 6.C 7.C 8.C 9.B 10.D 11.B 12.B 13.C 14.B 15.A

二、1.巍 盎 超 荡 潸 岿 肓 沧 覆 制

2.(1)阴阳割昏晓 (2)煜黄华叶衰

(3)长歌怀采薇 (4)徒有羡鱼隋

(5)日暮乡关何处是 (6)银烛秋光冷画屏

(7)带月荷锄归 (8)箫鼓追随春社近

(9)自古逢秋悲寂寥 (10)黄梅时节家家雨

三、1.标点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日:“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日:“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2.翻译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为人忠善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靠摆威风来防止怨恨。用摆威风来防止怨恨,难道不能立刻制止众人的议论?但是这就像堵住河水一样危险: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

四、1.“客人觉得非常美味”不妥,可改为“客人觉得味道非常美。”考查点:语法。

2.“完成今年的植树目标”可改为“实现/达到今年的植树目标”或“完成今年的植树任务”。考查点:语法、词语。

3.把判断句“××的主要成分是……”和“××是由……配制而成的”两个判断句杂糅了。可改为前者类型的判断句,即“加味逍遥丸的主要成分是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等”,也可改为后者类型的判断句,即“加味逍遥丸是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等配制而成的”。

4.谓语赘余。“可歌可颂”就是“值得歌颂”,加上“值得”反而冗赘,应删去“值得我们”,或删去两个“可”。

5.“一倍”的意思是同比较对象在量值上相等,“是原来的一倍”即同原来一样,这与“速度大大提高了”明显矛盾。可把最后一个分句改为“是原来的两倍”,也可把二、三两个分句合并,改为“速度提高了一倍”。

五、1.(1)三联书店有个叫王中的发稿编辑

(2)编辑工作中存在“齐、清、定”的规则

(3)王中从事编辑工作(或者:王中发过书稿)

2.这是一个省略了大前提的三段论推理,评分:写出大前提3分,写出小前提和结论各1分。推理过程如下:

大前提:对于任何事物而言,如果谁发现了它,它就是谁的。

小前提:你发现了它。

结论:它是你的。

3.《管理者》的调查对象是从杂志的读者中选出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因此,这个看似严谨的统计推理,实际犯了“斜线统计”的错误。前提对结论的支持程度不强。

六、1.屏图标——手机等移动终端显示屏上具备触角反应系统图形、符号的统称,是目前最简单、自然、方便快捷的人机交互方式。

屏社交——通过手机以及“刷屏”进行人际传播与交往的手段。

点赞——网络语言,指基于网络社区的“赞”功能而对某个内容(比如一条帖子、一篇文章或者一条微博等)或某人表示赞同、喜爱的网络用语。

“深社交”——社交指社会交往。深社交是指在思想认识和情感认同等方面较为深入的沟通与交流。

2.“密室”意指“私人领域”“个人空间”。作者借以表达的核心观点是,要注意理清“屏社交”的公共性和个人性,社会性和私人性。

篇10: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

一、初试统考科目

第一单元:联考综合能力

第二单元:英语(含法律硕士)、俄语(含法律硕士)、日语(含法律硕士)、MBA联考英语

第三单元: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西医综合、中医综合、护理综合、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专业基础、数学(农)、化学(农)、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

第四单元: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普通生态学与鱼类学、法律硕士联考综合

二、调整内容及考试科目

1、经济、管理类专业使用的数学三和数学四合并,合并后的科目名称仍为数学三,使用原数学三和原数学四的学科专业,全部使用数学三,数学三的考试大纲由考试中心另行编发。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初试科目为4门,即政治理论、外国语、数学一和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卷面满分值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和150分。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的考试内容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考试内容及试卷结构在考试大纲中确定。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科目实行联合命题。

3、农学门类初试科目调整表

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名称

农学门类公共基础

农学学科基础综合

动植物类学科群 作物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数学或化学 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或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作物遗传育种 园艺学 果树学 蔬菜学 茶学 植物保护 植物病理学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畜牧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草业科学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兽医学 基础兽医学 预防兽医学 临床兽医学 林 学 林木遗传育种 森林培育 森林保护学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其 他 学 科 农业资源 土壤学 数学或化学 招生单位自行确定 利 用 植物营养学 植物保护 农药学 林 学 森林经理学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水 产 水产养殖 捕捞学 渔业资源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4、水产学科基础综合考试科目

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名称

科目名称

水产 水产养殖 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 捕捞学 普通生态学与鱼类学 渔业资源

5、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第三单元使用全国统考试题的学科、专业

学科门类

学科、专业

统考试题名称

篇11: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

数学

(一)试题

一、选择题:1~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1、下列函数中,在x0处不可导的是______(A)f(x)xsinx(B)f(x)xsin(C)f(x)cosx(D)f(x)cosx

x

222、过点(1,0,0)与(0,1,0),且与zxy相切的平面方程为_____(A)z0与xyz1(B)z0与2x2yz2(C)yx与xyz1(D)yx与2x2yz2

3、(1)nn02n3________(2n1)!(A)sin1cos1(B)2sin1cos1(C)sin1cos1(D)3sin12cos1

(1x)21x2dx,Nxdx,K2(1cosx)dx,则M,N,K的大小

4、设M221x2e22关系为_______(A)MNK(B)MKN(C)KMN(D)NMK

110

5、下列矩阵中,与矩阵011相似的为______

001111(A)011

001101(B)011

001111(C)010

001101010(D) 001

6、设A,B为n阶矩阵,记r(X)为矩阵X的秩,(XY)表示分块矩阵,则______(A)r(AAB)r(A)(B)r(ABA)r(A)

r(A),r(B)}(C)r(AB)max{(D)r(AB)r(ATBT)

7、设f(x)为某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f(1x)f(1x),20f(x)dx0.6,则p{X0}____

(A)0.2(B)0.3(C)0.4(D)0.5

8、给定总体X~N(,),22已知,给定样本X1,X2,Xn,对总体均值进行检验,令H0:0,H1:0,则________(A)若显著性水平0.05时拒绝H0,则0.01时也拒绝H0(B)若显著性水平0.05时接受H0,则0.01时拒绝H0(C)若显著性水平0.05时拒绝H0,则0.01时接受H0(D)若显著性水平0.05时接受H0,则0.01时也接受H0

二、填空题:9~14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9、若lim1tanxx01tanx1sinkxe,则k____

10、设函数f(x)具有2阶连续导数,若曲线yf(x)过(0,0)且与曲线yax在点(1,2)处相切,则xf(x)dx_____

01

11、设F(x,y,z)xyyzxzk,则rotF(1,1,0)_____ 

12、曲线L是由x2y2z21与xyz0相交而成,求

13、二阶矩阵A有两个不同特征值,1,xyds____

S2是A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A2(12)(12),则A____

14、设随机事件A与B相互独立,A与C相互独立,BC,若

11BC,P(A)P(B),P(ACABC),则P(C)_____

4三、解答题:15~23小题,共9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写出步骤。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5、(本题满分10分)求不定积分e2xarctanex1dx

16、(本题满分10分)

将长为2m的铁丝分成三段,依次围成圆、正方形与正三角形,三个图形的面积之和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最小值

17、(本题满分10分)

22曲面:x13y3z,取前侧,求

xdydz(y3z)dxdzz3dxdy

18、(本题满分10分)

已知微分方程yyf(x),其中f(x)是R上的连续函数.(I)若f(x)x时,求微分方程的通解,(II)若f(x)是周期为T的函数,证明:方程存在唯一的以T为周期的解

19、(本题满分11分)设数列{xn},x10,xne 20、(本题满分11分)

设实二次型f(x1,x2,x3)(x1x2x3)2(x2x3)2(x1ax3)2,其中a是参数,(I)求f(x1,x2,x3)0的解(II)求f(x1,x2,x3)的规范形

21、(本题满分11分)

xn1exn1.证明:{xn}收敛,并求limxn

n12a1a2已知a是常数,且矩阵A130可经初等变换化为矩阵B011 27a111(I)求a

(II)求满足APB的可逆矩阵P

22、(本题满分11分)

设随机变量X,Y相互独立,且X的概率分布为P{X1}P{X1}的泊松分布,令ZXY

(I)求cov(X,Z)(II)求Z的概率分布

23、(本题满分11分)

篇12: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

一、资格门槛

大专以上学历

二、学习方式

全日制学习,学制2~3年。

三、学习费用

学费由国家财政拨款,因此在三条途径中属于最低的。由于该学习是全日制,对于在职人士来说,需要参加3年时间的全脱产学习,机会成本较高。加上考试费用、考前辅导班费用等,读个硕士的成本也不低。

四、证书获取

可获得国家认可的学历证书和硕士学位双项证书。

五、入学难度

全国研究生入学完全是严进宽出的代表。据统计,2005年研究生考试考生人数为117万,招生人数只有32万,录取比例为3.7∶1.北大、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以及微电子、信息科学、生物医药、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等热门专业,由于报考者众多,录取率更低。据了解,一些名校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为70∶1.而一些二流学校的冷门专业却年年招不满。因此,入学难度取决于考生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六、适合人群

上一篇:谈大学生的知识结构问题5则范文下一篇:爱到脑残的非主流个性签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