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至2025年度农业综合开发

2024-05-15

2023至2025年度农业综合开发(精选3篇)

篇1:2023至2025年度农业综合开发

2013至2015年度农业综合开发

土地治理项目申报指南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全省财政地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依法治税、为民理财、务实创新、廉洁高效”总体工作思路,念好“实、稳、优”三字诀,围绕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以下简称“两区”),以项目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

二、建设要求

(一)项目必须符合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等总体规划。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保护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土地治理项目应服务于农业“两区”建设,凡不能与当地农业“两区”建设规划相结合的项目,原则上不予立项。

(二)项目建设应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灌区、流域和区域整体规划,采取“集中力量、重点投入、连片开发”的治理方式,力争治理一片,成效一片。尽可能多的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成高标准农田。

(三)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开发措施,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力解决项目区主要制约因素。大力推广地下管道输水等田间节水措施,加强小型抗旱水源、微蓄、微灌、生态护岸工程建设。

(四)积极扶持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经济效益。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三、项目类型

(一)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按灌区、流域和区域整体规划,单个项目区的治理面积原则上不低于5000亩,如受自然条件限制,可在同一流域或同一灌区范围内选择2至3个地块作为一个项目区。各地应将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生产基地、农(渔、林)场等纳入土地治理项目区内一并予以扶持。控制性工程可按项目建设后的受益面积申报。

(二)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

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应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流域或邻近流域进行统筹规划,项目流域(集雨)面积原则上不超过20平方公里,单个项目治理面积不低于5000亩(包括坡度25度以下相对集中连片的需要建设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实体工程措施的坡耕地及经济林地面积,其中耕地面积不低于1000亩),可在同一小流域或同一灌区范围内选择2至3个地块作为一个项目区。项目区内通过水库、山塘、堰

坝、防洪堤等重要单项工程建设而受益但无田间实体工程的耕地、坡耕地、经济林面积可作为项目受益面积,但不安排补助资金。

(三)省级集中安排的科技推广费项目

省级集中安排的科技推广费项目(以下简称“科技推广项目”)着力于解决粮油和蔬菜等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优良品种推广,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有能力承担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的单位实施,省、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及涉农院校为技术依托单位。

四、建设内容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小Ⅱ型水库(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下)及山塘(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下)的新、修建;堰坝、溪流护岸、排灌泵站及泵站周边河道疏浚清污(淤)、灌(排)渠(沟)、闸站、喷滴灌系统等水利工程设施的新、修建。机耕路、机耕桥、农业生产运输作业道、梯田埂等的修建及主干路的硬化,种植绿肥及秸秆还田等对土壤进行改良、机械平整土地,农用输变电线路的架设、购置农业机械及配套农机具的补助。

茶园、果园、桑园、笋竹两用林等经济林改造,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建设等。

引进并推广优良品种及先进适用农业技术、配置小型仪器、农产品检测化验、生物防治设施、以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为主的实用农业技术培训等。

五、扶持标准(暂定,实施时按省定补助标准调整)

(一)按照项目区的耕地治理面积结合工程建设内容给予财政资金扶持。每亩补助不高于1440元。在上述限额内,根据项目建设标准与项目区实际需求,合理布置工程措施、估算项目总投资,允许在增加配套和自筹资金前提下,提高项目建设标准。

(二)按照水源工程及防洪堤工程的建设方式给予财政资金扶持。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中的水库、山塘、堰坝等水源工程及防洪堤等单项工程按照不同的建设方式给予扶持。

新建、修建的小Ⅱ型水库及山塘,新增或恢复库容每立方米财政资金补助5元;新建堰坝每米补助2000元,修建堰坝每米补助1000元;确需保护耕地而新建的防洪堤每米资金补助400元,修建防洪堤每米补助200元。

(三)单个科技推广项目补助资金额度为100—150万元。

六、建设标准

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按照省农发办转发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浙农综办〔2004〕39号)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国农办〔2009〕163号)执行,努力将项目区建成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产、高质、高效益农田。

七、申报程序

(一)乡镇(街道)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和政策公示,指导村委会及农(渔、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等做好拟申报项目的各项前期准

备工作,落实政策处理的相关责任,取得项目区多数农民要求开发的意见书(各有关村委会的申请),并指导编制好项目建议书。

(二)乡镇(街道)应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拟申报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分析项目区主要制约因素,确定主要建设内容和工程量,规划工程布局

(三)拟建项目须由乡镇(街道)正式行文上报。

九、申报材料及要求

(一)申报材料

1.申报项目时应提交如下材料:

1.关于要求立项的申请;

2.按项目编制的项目建议书

3.控制性工程项目、新建(续建、扩建)小Ⅱ型水库除上述材料外,还需附项目工程初步设计、水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新建水库批文、水库建设涉及耕地、林地占用等相关政策处理事宜的书面承诺。

(二)要求

1.项目建议书包括以下内容:项目区概况(地理位置及范围,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及土壤,土地利用现状、农业生产水平,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水利骨干工程现状,田间工程状况,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状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主要建设内容(水利措施;农业措

施;林业措施);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综合效益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2.建议书中附1:10000工程总体平面布置图。工程总体平面布置图必须准确反映工程现状及拟建工程的布局、主要单项工程的位置与数量。排灌站、堰坝、防洪堤、机耕路(桥)等重要单项工程应明确结构形式、并附典型断面图。建议书中“项目区概况(地理位置及范围”中单独说明与农业“两区”结合情况,并在工程总体平面布置图上明确位置与面积。

3.项目投资估算水利工程执行2010版水利定额,其他工程执行相关行业定额。

4.科技推广项目申报方案内容包括:①项目实施单位、项目实施负责人、技术依托单位、技术依托负责人;②项目区农业主导产业情况、实施科技推广的必要性;③拟推广的地点(必须注明具体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及乡镇、村名称、规模(面积));④拟推广的品种和技术,项目进度安排;⑤项目总投资(含申请省以上财政资金、县级财政配套资金、自筹资金),具体建设内容及投资预算(具体安排);⑥预期效益、验收考核指标;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科技推广项目概要表,并附技术依托单位对实施单位作为技术依托的承诺函(承诺函要列明技术依托单位具体的服务内容、技术负责人、所需经费及双方的责任、义务)。

5.2011年12月30日前将项目申报材料(申报材料统一用A4纸打印,按项目装订成册)一式三份上报市农发办。

篇2:2023至2025年度农业综合开发

2007年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在市农综办的关心和和支持下,县级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通过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投入运行机制,规范项目和资金管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建设措施,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提高建设质量,使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呈现新的局面。

一、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全面完成2006年度王场镇土地治理项目。完成王场镇中低产田土改造面积1.08万亩,实际工程总投资649.5万元,占计划的98.9%。累计完成土石方11.9万立方,安砌石方2.5万立方,整治河道防洪堤2条2.53公里;修建渠系建筑78处;修建人行路17条4.75公里;整修机耕路9条7.98公里,营造防护林0.2万亩,栽植苗木6.2万株;举办优质粮油技术培训4500人次,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及新技术推广0.3万亩。按时按质完成了2006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土改造任务,顺利通过了市级验收。

(二)较好的完成了2006年度产业化项目建设任务

2006年度千野蜂业产化项目在全县21个乡镇发放种蜂12447群;开展养蜂技术培训43期,培训养蜂技术指导员250人次,养蜂农户3113人次,发放养蜂技术资料3500册;栽植蜜源植物100万株8500亩;修建人行便道2000米,蓄水池3口,270立方,租用种蜂场地37.8亩;修建养蜂研究所720平方;修建蜂产品加工房539平方;修建养蜂培训楼485平方,简易蜂棚186平方,并配置了相应设备设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07万元。

(三)启动实施了2007年度土地治理项目

2007年度大歇乡双坝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改造中低产田土1万亩,总投资677万元。该项目计划清淤整治排灌沟渠26条13.1公里;衬砌渠道1000米,修建排灌沟渠26条11.52公里,安装40U型槽1.87公里,60U型槽7.5公里,80U型槽2.2公里,埋设管道2公里;整治山平塘6口,新修蓄水池23口;渠系建筑物80处,修建便民桥一座,生产便道20条8.7公里,修建便民道30条5.2公里,整治机耕路1条1.5公里,举办优质粮油技术培训4000人次。工程计划挖填土石方7.8万立方,浆砌石方0.8万立方,浆砌水泥砖、红砖0.22万立方,浇砼0.34万立方。到目前为止,工程土石方开挖基本结束,已完成开挖清淤排灌沟渠26条13.1公里,安装U型槽7.2公里(40U型槽1.6公里、60U型槽4.2公里、80U型槽1.4公里)占计划60 %;已开工整治山坪塘3口,新修微型水池20口,修建渠系建筑40处,便民道、生产便道、机耕路开挖结束,正进入紧张的安砌阶段。共计完成工程总量50%,完成投资350万元。

(四)基本完成2007年度产业化项目

2007年度我县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在重庆小天鹅集团百福食品有限公司实施,主要从事我县辣椒加工产业,推进火锅原辅材料基地县建设。该项目计划总投资704万元,新建生产厂房1000平方米;新建研发中心和检测中心100平方米,购进生产设备20台/套;新修蓄水池120立方米1口,60立方米2口;埋设Ø50镀锌管道3000米,建输变电线100KV、150KV

各一条;建农副原料运输道路长260米,宽7米;厂区道路砼浇注6800平方米,厂区草坪、树木、景观绿化2800平方米;新建厂区排污管道、化粪池等。目前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近1000万元。各项建设任务均已全面完成,正在完善相关资料,准备自查验收。

(五)认真做好机关工作,努力加强自身建设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在我县作风建设年中不断增强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意识,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执政意识,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二是努力加强政治、业务学习,积极参加市县举办的各类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执政能力,服务能力;三是加强信息反馈和调研工作。今年我办按照市、县要求狠抓信息调研工作,全年共完成调研文章7篇,撰写简报11篇,报送图片3张,其中被市上转发刊用13篇,获优秀论文三等奖一篇,基本改变了我县信息调研落后的状况;四是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坚持工作人员到工程第一线督促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和安全生产工作。全体工作人员50%的时间长期驻守工地,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五是廉洁自律,不断增强廉政意识。认真坚持“四制”,自觉接受监督,杜绝各种不廉洁的现象发生。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抓法

(一)精心选址,科学规划

选好项目区是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基础。在选址上一是严格坚持市上制定的标准;二是选择交通条件好,干部群众积极性高,迫切要求实施农综项目的地方;三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将项目区选择在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和推进村。在项目规划上,一是突出解决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坚持以农田灌溉和防洪为重点;二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生活环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面貌;三是立足当地优势,促进产业发展。2006年项目立足优质粮油基地建设。2007年项目立足辣椒产业发展。把农村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与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由于精心选址,科学规划,我县2006—2007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呈现出规模大、形象好、效益明显的可喜局面。双坝村成为了辣椒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示范和样板。

(二)坚持制度,规范管理

一是实行项目建设公开招标投标制,采取公开工程总量,公开建设标准,公开投标下浮比例的无标的办法选择施工企业,确保了公开、公平、公正;二是做到项目和资金公示制。将项目建设措施、内容、投资额度等向项目区干部群众公示,广泛征求意见,让他们做到知情出力,积极配合、支持项目建设;三是坚持项目监理制,根据市上委派2006年度由翰正监理公司、2007年度由国福监理公司对我县农综项目进行监理;四是严格执行项目资金县级财政报帐制,做到“三专”管理,封闭运行,并接受财政、审计监督、确保了资金安全;五是认真执行市级业务部门相关规定及本单位规章制度,严格工作纪律,做到令行禁止,正令畅通;六是明确责任,奖惩分明,将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分解到工段,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并纳入单位年度工作考核。对按时按持完成任务的工作人员予以奖励,完成任务差的给予惩罚,充分调动了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严格监督,质量、进度、安全齐头并进

一是实行农综办、监理公司、乡、村、组五级监督制,确保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进度,保证施工安全;二是明确农综办、乡村组工作职责,农综办负责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乡村组负责安全,纠纷调解和解决山场、占地等具体问题,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三是坚持农综办工作人员驻守工地,督促施工进度和质量,并将具体工作任务分解到人头,加强农综办工作人员的责任,增强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确保工程建设有序进行。

(四)立足结构调整,服务产业发展

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我县始终坚持“绿大新强”的战略思路,围绕“菜药畜”产业,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努力实施以辣椒产业为主的农产品基地建设。目前项目区已落实辣椒种植面积1200亩,种植中药材1000亩,特色蔬菜400亩。工程建成后项目区制约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得到排除,抗遇自然灾害的能力将会明显增强,经济效益将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将明显改善,农民收入将会大幅度增加。同时我县积极利用产业化项目扶持小天鹅集团百福食品有限公司在我县发展辣椒加工产业,目前各项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年生产能力达到5000吨火锅调味料系列,2000吨豆瓣,500吨魔芋精粉,可解决350人就业,使1500户,6000人受益。农民年收入可增加936万元,人均增收300元以上。对石柱辣椒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程质量

通过长期的项目建设,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方法,逐步摸索出了一些适应我县特点的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措施和方法。一是改条石沟渠为预制件U型槽沟渠;二是改条石保坎为片石浆砌保坎;三是改U型槽顺地势安装为水平安装;四是改U型槽混泥土浇边压顶为水泥砖或页岩砖顶;五是改工程材料的自由采购为指定厂家采购。通过多方面的改进措施,统一规范了工程建设标准,缩短了工程建设周期,减少了生态环境破坏,节省了工程投资,提升了工程形象,使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质量一年比一年高,工程进度一年比一年快,工程形象一年比一年好,实现了群众满意,上级满意,单位满意的建设目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7年度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 一是由于我县地处山区,实施土地治理项目单位成本较高,加之项目投资总额偏小,导致项目区内措施不够密集,整体工程形象不突出。

二是按照县上相关规定,今年工程概算由县财政聘请中介机构审核定价,而中介机构有未到实地现场调查,在第二次转运及用水、用电等方面因素考虑不周。同时由于今年物价,劳动力报酬、运输价格等上涨过高,导致部分工程建设项目单价偏低,一定程序上影响工程建设。

三是工程建设时间短,任务重,要求高,工作压力较大。同时工作人员参观学习、交流机会少,思路不开阔,创新精神不足,也可能对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四、明年工作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习发展观和党和十七大精神,围绕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产业发展总体目标,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是立足一个早字争取工作主动。做到思想早发动,工作早安排,U型槽早生产,施工早进场,工程早完工,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二、坚持项目建设服务产业发展的思路,着力打造好我县万亩辣椒示范园下路片,为石柱辣椒产业基地建设做出示范,树好样板。

三、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和本领。进一步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政治觉悟,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把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安全有机的统一起来,把项目实施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与解决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3:2023至2025年度农业综合开发

今年, 新疆阿勒泰地区下达布尔津县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1个, 即阔斯特克乡0.8万亩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批复立项。项目总投资为792万元, 其中:中央财政资金528万元, 自治区财政配套168.96万元, 地区财政配套21.12万元, 县财政配套资金21.12万元, 群众自筹资金52.8万元 (投工投劳折资) 。

预计项目实施后, 将惠及吉迭勒村 (8支6-9斗内) 139户农户499人。通过开挖灌排渠道、衬砌渠道、兴建桥、涵、闸水工建筑物, 开展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 实施良种示范、补贴等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措施的综合治理, 有效改善灌溉面积0.8万亩, 作物单产平均提高30千克, 进一步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条件。

由于今年的项目批复较以往提前了2个月, 这也为项目的前期设计与科学施工奠定了基础, 目前项目的实施方案和招投标方案正在紧张编制当中, 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造福百姓。

上一篇:商会会议流程下一篇:家校合作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