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作文备考材料

2024-04-30

七个作文备考材料(精选6篇)

篇1:七个作文备考材料

1.针对往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情况,找准自己的弱点,作好一个学习计划。

2.选购指导教材与参考资料一定要注意其权威性,不要想随便找点,找多点就能过关。

3.辅导班的选择,条件允许最好是报网络教育(因为现在的大多数地方面授班有坑人现象)或买VCD。

4.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很多社会考生失败的原因):整个复习过程中系统性与连续性。每年的考试一般在5月,所以考试前的五一长假最好不要出去玩,也许你在这前面学得很好,但被这长达一星期的玩给玩没了,回来又找不到感觉,马上又要考试,心里肯定会急,结果呢,我不想多说。

5.练习题要怎么做?不要因刚开始做错很多题而受打击,但不提倡题海战术,自己已经掌握得很好的点可以只做一道,而做错的题就要努力寻找原因(考的点是什么,怎么样去着手解决此类问题,经常存在的误区是什么),下次再遇到这样的题还会错吗?

6.摸拟题这环节是少不了的,但不能过多,每科5套左右,因为模拟题是对全书给连贯起来,综合性非常强。当成正式考试来对待,时间一过停止答卷,模拟题的目标是80-90分。

7.查漏补缺,最后两三天最好别抱着试题做,回过头来再翻翻书本,说不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拓展阅读: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注意事项

报名流程

一般报名流程为:网上报名→现场审核→网上缴费/现场缴费→报名成功(具体以当地会计管理机构规定为准!)

报名资格审核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全部实行无纸化,各地现场报名审核工作部分地区实行“考前资格审核”,部分地区实行“考后资格审核”。

考前资格审核:北京、陕西、甘肃、黑龙江、宁夏、重庆、广西、河南、河北(系统自动审核)、山东(系统自动审核)、福建、江苏、内蒙古、贵州、辽宁、广东。

考生报名网上报名成功后,需持相关证件到具体的审核点进行现场审核,其中河北、陕西、山东、辽宁是“网上自动审核+考前资格审核”;

考后资格审核:云南、青海、山西、安徽、湖北、湖南、吉林实行考后资格审核,对考试成绩合格者,实行后置审核报名资格,领取资格证书的办法;对不符合报名条件提供虚假信息者,即使考试通过,也不予核发资格证书。

暂未公布地区:四川、海南、浙江、新疆、天津

报名状态确认

独立省份的报考人员,在各自省级会计资格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名网站已通过注册的,必须在本省(区、市)会计资格考试管理机构规定的报名时间截止日期之前,自行登录各自省级会计资格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名网站查询并确认自己的报名状态;

其他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考人员在“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kzp.mof.gov.cn)或财政部“全国会计行业管理网”(www.acc.gov.cn)上已通过注册的,必须在全国统一的报名时间截止日期之前,自行登录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kzp.mof.gov.cn)或全国会计行业管理网(www.acc.gov.cn)上的报名系统查询并确认自己的报名状态。如因本人未查询并确认报名状态而产生的任何不利后果,由报考人员自行负责。

篇2:七个作文备考材料

关键词:高三作文,方法,能力

到了高三, 高考备考就进入了一个极其关键的时期, 作文备考又是高考语文备课的重中之重。在这高中剩下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得到一个更高的分数, 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抓。

一、紧扣要求, 提高能力

作文分值的提高, 我们首先要明确高考对作文的要求, 这样在采取措施的时候才能有据、有针对性, 才能更高效。新课标对高考作文的要求共四点:一是能够自由地、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进行表达。二是能够积极地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发展。三是发展思维能力, 发展创造性思维。四是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明确了这些, 我们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思考生活, 体验人生, 积累写作素材, 力求让学生写出个性鲜明、价值取向正确的文章。

二、明确类型, 系统训练

当今各省市的高考作文从出题上来看, 主要是以新材料作文为主。新材料作文从类型上来说, 可以分为五类:故事类、社会现象和热点类、名言警句类、漫画类和多组材料类。其中前三类在高考作文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 尤其是社会现象和热点类材料在高考作文中处于优势地位, 这类材料能够反映时代脉搏, 考查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因此每年都会考到, 就像今年北京卷和江西卷等。故事类材料包含现实故事、历史故事, 还包括寓言故事, 让学生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 挖掘故事的内涵, 比如今年的安徽卷、湖北卷和广西卷等。对于名言警句类, 我们应透过材料的表象, 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 挖掘其真正的涵义, 从而确立论点, 就像今年的上海卷、江苏卷、山东卷和四川卷等。在平时的训练中, 五种类型都要兼顾, 不能顾此失彼。通过系统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

三、立足材料, 多向立意

新材料作文我们在立意的时候, 在立足材料的基础上,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立意。对于多则材料的题型, 有共同点的, 要抓住材料的共同点;对于没有共同点的, 选择其中的一则或两者即可。例如, 2006年全国卷材料作文中提到老鹰、乌鸦、牧羊人、孩子。中心角度是乌鸦, 如果站在其他角度立意, 也是可以的。但是在选择角度的时候一方面要立足于材料, 不能脱离材料, 另一方面选择的角度要有利于自己写作, 有利于自己写作出彩, 有话可说, 有材料可用。

四、调遣材料, 运用自如

在材料的调遣和运用上, 我们应当注意这样三个问题。一是写作素材的积累与分析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 思考这些素材能够反映哪些问题。这样可以让“死”的材料用“活”, 用现代眼光审视古代历史时期的材料, 把学生的思维激活, 触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二是要注意选择材料的要求。引导学生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要注意准确性、丰富性、新颖性。三是要注意写作中应避免的一些问题:材料不当、材料堆砌、材料陈旧、材料单一、杜撰材料、材料和观点不统一、材料贫乏议论空洞、叙述啰嗦、详略不当等。

五、强化审题, 提高能力

对于新材料作文而言, 审题能力至关重要。“意”是文章的灵魂, “意”一旦立偏了, 文章写得再好, 也是四类卷, 30分以下。新材料作文审题的方法主要有这样几种方法:一是寻找关键词句法, 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 就是能够揭示材料核心内容或主旨的句子或词语。从位置上来看, 它往往出现在材料的开头或结尾, 尤其是结尾居多;从表达方式上来说, 主要是议论或抒情。今年北京卷作文试题中, 反复出现“老规矩”这个词, 那么它就是这则材料的关键词, 我们就可以以此来立意, 谈谈对“老规矩”的认识和看法。一种审题方法就是由果溯因法, 由事件的结果推导事情这样的原因, 这个原因往往就是我们要立的意。今年的大纲全国卷的作文就可以这样立意:农民工老王因为医院开通了“绿色通道”给他做了手术, 挽救了他的性命;而老板主动送来的5000元医药费也令他感动;怀着感恩之心, 他鼓足勇气找到医院领导提出打工抵债的想法;当心愿达成后, 他以无比敬业的姿态去帮助病人。我们从老王的角度立意, 可围绕“感恩社会是最好的回报”“回报社会从帮助别人开始”的角度切入。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合并同类项法, 即作文题目有时给我们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 我们要看这些材料是否有相似点, 这些相似点即同类型就是我们要立的意。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挖掘寓意法, 即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 如名言名句、诗歌等, 应透过材料的表象, 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 挖掘其真正的涵义, 从而确立论点, 比如今年的上海卷、江苏卷、山东卷和四川卷就适用于这种方法。

作文教学虽有一定的方法可以遵循, 但是方法虽然很关键, 但是我们还是应当脚踏实地的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题能力、积累和运用材料的能力等。因为文章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综合素养, 综合素养提高了, 他的作文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篇3: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备考策略

任务型写作审题任务写作继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等题型轮番在高考命题中备受青睐和流行后,2015、2016年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又悄然称为热门。面对新题型,我们得及时“换汤又换药”,来引导学生认识新题型、适应新题型,以求在高考中能从容应对且取得高分。

一、概念内涵

所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就是“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任务驱动型指令较好地解决了新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话题、命题作文限制性之间的矛盾。

二、题型特点

通过分析高考真题及相关的模拟题,我们发现“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有以下显性且刚性的要求:

1.观点立意有明确指向性。如以下模拟题:随着各种自拍神器的横空出世,借助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件的神效,矮穷矬、黑穷丑能瞬间变为高富帅、白富美,这满足了不少男女的爱美之心,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真实的掩盖,是自欺也是欺人。近日有一款“反美颜”应用软件问世。该软件号称能消除美图效果,将“美丽”瞬间“打回原形”。

上述材料有明确的任务指令,观点立意如果脱离材料中自拍美颜与反美颜两种看法,单谈“勿以貌取人”“注重外在美与内在美”或没选出“某一个”的表现、态度去写,而是泛谈“创新重要无比”“在乎结果不如关注过程”“自觉自愿方能走得更远”等观点,均为偏离题意。也就是,观点立意一定要清晰明确且就事说事、缘事说理。

2.阐释论证有局限性。如2015年全国二卷中,三个人物都具有风采,但谁更具风采呢?

又如以下考题:近期,中央电视台推出“你觉得生命中最好的时光是什么”的专访:老王说,是学无止境,我每天给国家做出一点贡献,让国家有进步,这就是最好的时光;小刘说,和大家一起熬夜造机器人参加比赛,便是最好的时光;大李说,最好的时光莫过于一片寂静的林荫道,一杯咖啡,一本书,听着悦耳的鸟鸣,静静品读一下午。这三种“时光”,你认为哪种最好?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两个命题都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人物、观点进行比较阐释,在比较阐释中完成观点的论证,而不是旁征博引式的论述。以前的高考作文,一旦选定一个符合材料大意的立意角度,就可以神游八仞、思接古今中外联系很多事例,而“任务驱动型作文“则不然,要结合具体材料中的人和事来谈,本事材料的分析要占文章的三分之二,拓展延伸也就占三分之一。也就是对原材料本身的分析一定要透彻,否则累死也无功,即阐释论证有局限性。

三、备考策略

1.多读多思。考生平时要多阅读,要多关注一些时事话题,尤其是要多读一些思辨性较强的素材。在阅读中培养感悟能力,读了以后要积极思考,比如:可以简单梳理一下观点态度,或简明扼要地写一个题纲,或完成一个标题的拟定、或概括材料的内容要点中心思想,等等。一旦在考场中碰到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就可以根据材料快速地理清思路、阐释观点、引发议论。

2.读悟紧密。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既然是先“读”后“写”,是读后有感而发,那么,“读的内容”和“感的内容”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开头要引述材料,后面要针对材料,联系写作任务而写作。也就是说,要紧紧围绕材料本身来思考、分析、辨证、说理,可以拓展,但拓展要适度。

3.观点明了。“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直接对材料中提供的事件表明看法并展开阐述,这就决定了这类作文的一大特点:必须明确表态,观点明了,就事论理。观点不要灰,不要中,不要约等于。切忌出现“假大空”式的写作路数。比如:乐此不疲引用名句,脱离材料旁征博引式的自嗨自醉。

4.勤练书写,保证卷面整洁。考生一定要养成书写整洁的习惯,给人以美好的第一印象。

总之,任务驱动型作文并不是山中老虎,没有什么可怕的,它也有相应的规律可循,只要向学生声明审题立意和写作方法,并让学生不断实践,他们一定能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

参考文献:

[1]许元洪.艰难的探索:2016年福建省任务驱动型写作备考冷思考.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6,(08).

篇4:新材料作文的备考之路

2006年高考全国卷新材料作文题“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横空出世,一举打破了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平分天下的格局。这在高考改革创新之路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新材料作文相较于前两种作文,更贴近生活,更富于变化,更能看出考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单位时间内的写作能力。近十年来,这种作文题大有独霸之势,越来越多的老师跟学生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做了很多研究,进行几番尝试,走过不少弯路。笔者此番试图就高考新材料作文备考方面入手,浅谈几点看法和想法。

纵观全国各地高中语文教材,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近查近年各类高中课本,除人教版对高中三年作文教学附有专门而系统的编排,其他省市的课本中或敷衍了事,或语焉不详,或缺乏操作性,或与高考脱节。这是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困难,更是新材料作文备考之路上的最大挑战。语文高考作文占60分,足以说明它的举足轻重,其地位无可比拟,相较于在高中各模块教学中的比重,相形见绌,甚至远不如文言文的教学占比大。这是其一,课本之殇。

历史上,著书立说,名传后世是每个读书人的梦想。有感而发,随时而作,洋洋洒洒,下笔千言,写作是一种叙事抒情、描写说理的心理诉求,如泉源百脉,如山峦起伏,是一种我手写我口,我口诉我心的酣畅享受。曾几何时,这种享受,却变成孩子们的梦魇,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写日记,再大一点写简明记叙文,初中涉猎广泛,高中专研议论文、散文甚至诗歌。教师们教的不可谓不勤,同学们学的不可谓不专,就像十几万年前埋于地下的木材,仅变成极少量的炭化石,大部分学生的写作训练并未转化成写作能力。素质教育快乐写作,在面对考试要成绩的现实面前,免不了套作虚构,照猫画虎。让写作变成一种习惯,一种原发性的内在诉求,让高一高二的作文教学写作距离高考距离考试远一点,应当成为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共识。这是其二,应试之殇。

新材料作文的出现,正是适应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而创制出来的,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的准则要求。高中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高中语文教育界的杰出代表,从自身实践出发,对新材料作文进行了许多可贵可敬的先验性探索实践。吴非老师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对学生抵触心理做科学疏导;钱理群教授从作文治学的高角度,为学生开设写作选修课;李镇西校长怀着一如既往的热情,宣传灌输他的幸福教育快乐作文理念;程红兵老师从写作思维内核着手,带领学生研究多维度写作实践;更有马小平老师怀着一往无前的殉道精神,誓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最后在深圳黯然离世。

以上的种种启示我们,应该幡然醒悟,大胆舍弃,走出一条符合新时代新课标背景下的新材料作文备考之路。

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开先生认为,2015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作文的教育功能被强化,考察思辨能力得到普遍重视,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崭露头角。也就是说现在普通高中通行的围绕某一个话题立意、充分组织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泛泛而谈的作文套路,已经穷途末路,继续下去只能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我认为具体的思路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高中语文作文课堂教学回到本源,打通社会跟学生作文的天地之桥

信息网络化普及,尤其是手机、平板广泛使用,各种信息突破传统纸媒的藩篱,以更高更快更频繁的速度占据师生的头脑。作文课上,教师精心挑选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思辨意义和教育功能的材料,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展开自由广泛的讨论,并能产生百家争鸣的场面。也可以就同学们近期关注的话题新闻,进行有针对性的剖析,并在课前形成辩证说理性的文字,方便课上交流。

2.撇开学生功利性作文的沉疴,重塑兴趣主导下的快乐作文理念

作为学生天生具有倾诉、交流、争辩的内在心理需求,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在课外活动中的会满脸兴奋或面红耳赤地交流争辩,并乐此不疲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抛开写作文为考试拿高分而不得不写的顾虑,把同学们课外交流的场景搬进作文课堂,努力发掘他们心底的兴趣点,教师相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启发,再讲这些心灵的碰撞火花,化成锦绣的文章,择机发表于各类报刊杂志征文活动中。至此兴趣的种子终于可以在语文作文课堂上生根发芽,甚至枝繁叶茂成参天巨树。学生再也不会视作文课为猛兽,而是像每周期盼体育课一样希望上作文课。

3.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写作思维,并把思辨当成一种学生的生活习惯

正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说的那样:“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语文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学生长期形成的单纯两极分化思维习惯,加之创新型思维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缺失,造成高中生思维懒惰的现状。程红兵老师的《多样化思维创新和写作》教学实录,给我们做了一个良好的示范。培养学生多元化创新型写作思维,教师首先要在工作生活中是一个善于观察喜欢思考的人,并把这种思辨的精神带进课堂,感染学生。素质教育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而应是学生知识积累的传授者,多元化思维培养的组织者,思辨精神的引领者。

4.透析高考新材料作文命题规律及导向,精准复习,强化功利意识

新材料作文说到底还是要培养考生的思辨能力,提升考生的语言变现能力,兼顾教育引领的意义,既不能让考生猜到题目,又得贴近考生实际,让他们有话可说,避免出现跑题现象。学生由感性材料走向理性思维,从而确定出切近的写作主旨和观点,需要对写作提示材料加以深度研读和多元化辨析。从具体的作文材料到抽象的写作立意,再到具体的写作素材及语言,这中间存在着一条思维规律,沿袭这条规律,才能“遵路识斯真”。

篇5:高考材料型选择题备考策略研究

关键词:高考历史;思维能力;信息提取;信息处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课程理念渗透到高考试卷的命制中,历史高考选择题已一改以往只是教科书原文“搬家”的单一形式,注重了结合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创设新情境、新问题,考查学生依据已有的历史知识独立地分析、理解、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这就使选择题成为能全方位多层次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题型。同时,对于高中教师和学生提出了一个深刻而又严肃的命题——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历史材料型选择题是把材料解析题特有的考查功能向选择题延伸的结果,其特点是由一段材料(文字、图画、图表等)与简明扼要的设问构成,备选项一般是对所引材料表明的含义的正确理解。同一般材料解析题一样,材料型选择题的材料来源广,形式多样,如,文字材料、图片材料等。形式虽然丰富,但终究考查的是学生的基本历史能力和基本历史素养。《考试大纲》这些能力与素养有明确规定:

笔者认为,《考试大纲》中各种能力和素养要求,其实就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落实在高考中的第一步就是信息提取和信息处理,首先要求具有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即要求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能力,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检验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延伸检查学生史学、史识、史才等史学素养。

一、学生信息提取能力存在的问题

根据多年高三教学工作经验,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一般有以下问题:

1.提取信息不全面

看到一段材料、一则试题,往往得到一点信息就以为全面理解了,浅尝辄止,孤立地分析每则材料,而无法将所有材料联系起来进行整体思考。只见表面,不见实质。

2.提取信息不准确

在部分材料尤其是表格材料中,有的信息起到一种迷惑作用。学生不能很好地综合分析,做出正确判断。

二、如何加强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

加强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阅读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如果是文本材料,先分析句子结构,分析判断是总分结构、偏正结构,还是递进结构,也可以采用抓主语、谓语、宾语,判断材料的核心含义。

2.注意材料与教材的有机结合

回忆教材中相关知识的背景、内容、性质、评价等。

3.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对于选项中陌生的专有名词,可采用“拆字组词”的办法来揣测含义。例如“政治诉求”可以拆为“政治、告诉、追求”三个词,这样很容易理解命题人的本意。

三、高三教学过程中的应对策略

1.总体思路

通史体例,新旧结合,落实考纲,夯实主干,突出技能,精选习题,反复训练,书学透,题做够,以提升解题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2.具体方法

(1)从“教师为本”到“学生为本”,主动学习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思考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对解决疑难问题比较有效。课堂教学追求生成性课堂,不仅仅是既定知识的传输,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课堂遇到的或者存在的问题的解决,以及能力的发展。

(2)从“以本为本”到“重整教材”。以通史体例将新旧教材糅合起来搭建时空体系。新教材专题史对于学生系统地复习过于支离破碎,无法构建历史的时空体系,用旧教材取代老教材一方面学生的学習任务太重,另一方新教材在史观和体例上的优势也无法体现,因此,将二者糅合起来是比较好的选择。

(3)强调阶段特征的梳理,正确理解历史发展线索和阶段特征是新旧高考共同关注的能力考查。运用历史阶段特征教学,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还可以启发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弄清获取知识的方法,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其能够自如地,甚至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4)注重不同史观的运用,高考除在考查内容上有鲜明的时代性,试题的设计也注意反映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趋势,凸显新的史学研究范式,革命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明显地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

(5)从“注重强度”到“注重效率”,在预习上利用导学案让学生提前完成预习,对知识有一个大概的把握。讲学案时对记忆性的知识简单串讲,对重难点进行详讲;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读、记、听、写、练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效率。练习上,建立题库精心组题,分门别类,强化训练。

(6)从“浮于表面”到“落实细节”,高考成败在细节。关注细节有以下几点:关注知识细节,例如,课本上的图表、小字、课下注释等。关注类似知识点的比较区别,如二程的理学与朱熹的理学。关注解题细节,训练对选项中陌生专有名词在程度、范围、含义上的体会和理解。

(7)从“闭目塞听”到“关注时事热点”,课堂上补充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时事热点,讲课、出题时多与时事热点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遵义.新课程下历史高考命题研究[M].中国文化出版社,2013.

[2]张贵贤.2013年高考历史复习方向谈[J].中学政史地,2012(11).

[3]徐赐成.新课程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及意蕴[J].历史教学,2012(2).

[4]奚秀真.例谈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论高考生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奥秘[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9(Z1).

[5]周道贵.从近年高考历史卷看如何提取历史有效信息[J].新高考:文科版,2005(11).

[6]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实施与分析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李杰.历史课堂的观察方法与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注: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题 JCJYC151105093。

篇6:例谈高分作文的七个“一点”

2. 角度“小”一点。没有角度,不成文章。角度选得小,事理讲得好。考场作文一般控制在800字,最好找一个小的切入点来反映,以小见大。就算是反映时代重大主题的作文也要学会化大为小,借助生活中的寻常小事来表达人生的感悟,阐发时代意义,切忌大而空。小的角度可以是生活的角度,也可以是教材的角度。如有篇题目为“葬”的高考作文,以平实的语言记录了安葬爷爷的前前后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认识:生命中有些是会过去,有些是永不会过去的。角度小巧,细节感人。也有考生以鲁迅杂文《为了忘却的记念》入文,谈自己对其中“忘却”和“记念”的解读,警示人们“有些事件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但其中的教训我们必须铭记”。不论是生活角度还是教材角度,只有小处着眼,作文方能出彩。2011年满分作文《拒绝平庸》,作者以自己在赶考路上的偶然一瞥——一家名叫“风沙渡”的小吃店作引,让一种即兴的慧解巧妙地诠释了“拒绝平庸”的重大主题。从生活偶见上升到思想层面,从教材灵光一现对接到高考考场作文,角度越小,分数越高。

3. 选材“新”一点。材料新旧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因素。有时一两个新材料便能成就一篇高分作文。文章选材求“新”,既要“抓活鱼”、“吃海鲜”,也可“旧瓶装新酒”、“老树能绽新葩”。前者需要我们关心时事,多读书报,引入时代活水;后者需要我们更新观念,旧料翻新,化腐朽为神奇。如湖北高考优秀作文《旧书》,文章将历史比成一本旧书,行文中抓住“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和“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三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来追溯前世过往,展示了历史这部大书的全貌,表现“历史是一本旧书,但它教会我们如何面对新的生活”这一独到见解,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再如象棋,很多同学都会下,兵、卒只能向前不能后退的规矩很多人也都懂,可是有作者在写作文时能想到它,并赋予它“拒绝平庸”的主观观照,几十万考生中能想得到这一点的并不多见。许多优秀作文并不是在选用新材上取胜,相反,都是在许多旧材料上翻新而收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4. 结构“简”一点。考场作文先要整体构思。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主体展开,材料选取等,在动笔前要通盘考虑。只有思路清晰,才能一眼见底。考场作文的结构应该简明,因为阅卷时间很短。一篇应试的议论文最好只包括三大部分,五到八段文字:第一部分,简要提引原材料,在这个基础之上引出自己的感悟,作为中心观点,这个观点要明明白白,旗帜鲜明;第二部分,分三至五段,前两段(或三段)从古今中外不同角度各取一个例子,紧扣观点进行正面论证;后一段(或两段)可从反面选取事例与前文进行对比论证;第三部分,对全文论述的观点进行总结升华,给人以完整感。这样的文章既简明又严谨且不呆板,还能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一篇不足千字的应试记叙文,最好是倒叙开头,点题并领起全文。正文部分或与时俱进,分不同时期,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或他人的发展变化;或一线串珠,截取生活片断,借助“主旨”这根红线,连缀成篇,共同演绎主旨。结尾呼应开头,总结上文,从而使全文的结构既合情合理,又浑然一体。记叙文的写作要特别注意线索清楚,细节传神。材料议论文要熟悉套路——“引、议、提、联、结”。话题作文要围绕话题展开,有较强的内在联系,且衔接、粘合自然,每段置一小标题或中心句作该段某种角度的概括,并相互关联有机组接。如四川高考优秀作文《总有一种期待》,选取了人生几个有代表性的节点——六岁、十二岁、十八岁,立意为“总有一种期待,期待走进诗词的意境美,从而让自己不断成长”,恰当地表达了一种期待给自己带来的长久的积极影响。全文开头总写自己三个生命节点期待走进诗的意境美,主体部分贯以“六岁·期待”、“十二岁·期待”、“十八岁·期待”三个小标题,结尾总结从小到大总有一种对诗词的期待。这样,构思精巧,思路清晰,赢得满分理所当然。

5. 扣题“多”一点。扣题是考试作文的第一要义,高分作文必定是扣题行文的。扣题有明扣和暗扣,表层扣和深层扣之分。所谓“明扣”,就是作文中要有材料中体现立意要求的文字。比如2011年广东的高考作文题就要有“回到原点”的字眼,而这些字眼需要在文中“多次显现”,多次“反射”,强化阅卷者“该考生是扣题的”印象。“明扣”大多用于议论文和夹叙夹议文体。所谓“暗扣”,那就是作文中不大量出现“材料中表达立意的文字”,而在作文“立意”上表现出来,它往往在记叙文和文学味浓的文章中应用,在文章结尾处显现。“表层扣”是指有“表现立意”的文字在语言形式的层面上明确呈现,是浅层次的,而“深层扣”则是逻辑意义层面的契合,是精神的、深层次的、浑然一体的。高分作文要“深层扣题”。从扣题位置看,标题、开头、中间、结尾是最重要的地方,不可不扣。对于记叙文来说,结尾是点题之穴,尤其需要“浓墨重彩”点题,即在文章结尾部分,以一段或几段文字进行点题,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以多方面和反复强调的力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扣题效果。山东高考满分作文《这世界需要你》,文章结尾写道:“这世界需要你,需要你的爱,你的爱如春风,吹化了我心底的坚冰;你的爱如细雨,滋润了我心田的渴望。在此刻,多么想在短暂的寂寞之后睡在你怀里。我知道有你的存在,便永远是晴空。花若能言,口自芬芳。爱若能言,心香弥漫。这世界需要你!”不仅以比喻的方式形象地诠释了“母爱”,而且总结全篇,两次直接点出标题,使主题在文章的最后得到了极大的强化、最大的张扬,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

6. 首尾“亮”一点。古人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开头要像凤头,漂亮、精彩、短小、有味,能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具体来说,就是语言要美,入题自然快速,不生拉硬扯,不绕弯子,不搞太多的铺垫,不水话连天。曾有阅卷老师说:“开头不着边际的作文别想得高分。”因而文章开头要简明扼要,亮出观点,直奔主题,千万别和阅卷老师玩“捉迷藏”的游戏。此外,排比开头也许是你最喜欢用的方法,但切不可将其奉为“万能开头法”,认为只要背几组排比段,就可以随便套用,包写百题,这只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厌恶,排比段一定要和话题、中心紧密相连,绝不能为排比而排比。开头的方法有很多,由于受时间字数的限制,最好是“开门见山”: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的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的主题;或“言归正传”,快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的谬说。当然,也可以采用“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之为叙事开端。结尾要像豹尾,干净利索有力。托尔斯泰说:“好的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它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再读一遍。”任何虎头蛇尾、有头没尾的文章,都很难引起阅卷老师的审美共鸣,很难获取高分。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或照应开头,结构完整;或重申观点,深化主题;或以景结情,意境深远;或留下空白,引人遐想。好的结尾,如干果,耐人咀嚼;如妙曲,余音不绝;如撞钟,引人警醒。要达到这些效果,可以含蓄蕴藉,启人心智;可以首尾呼应,整合一体;可以吟诗作结,涵义隽永;可以提疑质问,发人深思。总之一句话,“起要美丽,结要响亮。首尾一亮,满堂添彩。”请看湖南高考满分作文《寒风吹暖我的心》:

nlc202309012209

开头:曾几何时,初出茅庐的影子已悄然消逝,那颗未经雕琢打磨的封闭的心灵也已在时间的洗刷下变得圆润。于是,此时的她,可以敞开平和的心,真挚地说道:“谢谢大家,你们来了!”

结尾:家门口,同样的寒冷,但我最终忍不住泪洒大地。因为她们都在,她们哭着站在那里,望着我。寒冷的风再次吹来,吹湿了我的眼,却吹暖了我们的心。

本文之所以获得满分,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开头引述材料巧妙,一亮相便获“满堂彩”,结尾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让人感觉到无尽的余味。

7. 文体“明”一点。高考作文为了体现开放性,往往不限文体,但不限文体,并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要考生选择自我擅长的文体。各种文体都有其相对应的写作要求,考生在写作时就要遵循其中的“潜规则”。比如,打算写议论文,一定要用充分的“理”统摄全文,说理要透彻,主要运用议论这一表达方式;若写记叙文,则要有“人”有“事”,语言简洁,叙述生动,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主要运用记叙、描写等方式。平时作文文体不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非驴非马,文体模糊,议论文的开头,记叙文的身子。二是表达方式运用欠妥,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选写议论文的同学身上。议论文举例不能多,每个例子不能超过80个字。很多考生常犯的错误就是用叙述事例代替议论分析,写作时仅提个观点,然后举几个例子就算写成。为了凑字数,有的还对事例详加描述,不知不觉把议论文写成了记叙文。一篇典范的议论文,举例以2~3个为宜,而且要简洁,一般不写细节,对事例不能描述,只能评述。议论文与记叙文的评价标准也有明显的不同:第一,议论文要求主题鲜明,记叙文则要求“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有回味,结构严谨,情节丰富生动,描写生动形象,语言畅达,有文采”。显然,主题鲜明的记叙文未必能够得到高分。第二,议论文要求既提出问题,还要分析问题甚至解决问题,而记叙文则不同,能够在文中形象地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也能成为上乘之作。第三,倘若命题形式是材料作文,则写议论文需要交代观点与材料的联系,而记叙文则不必明确交代,而是应该以叙述描写或水到渠成的抒情来暗示主题即可,专门用一段文字交代文章和材料的关系反而会不伦不类,影响最后得分。重庆卷材料话题作文“情有独钟”,一篇题为“论国人情有独钟的麻将”的满分议论文,采取了反弹琵琶式的立意,批评国人对打麻将情有独钟。这篇文章在写作上,跳出了大多数中学生“四不像”的作文模式,无论是用语还是结构,都具备了议论文的特征:作者从胡适的名言入手,引出论题,针对现实,结合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教训,论述了打麻将在中国历史之久,范围之大,危害之深,“议”中出“理”,“论”中显“力”。另一篇题为“迷人的山村”的记叙文,以淳朴山村的四季变化为线索,对小河、竹林、小草的变化,描写得栩栩如生,同时对四季所包含的内在生命力的变化给予了赞扬:春之柔美,夏之刚烈,秋之收获,冬之蕴藏。描写精细,寓意深刻。这两篇文章之所以得到高分,文体鲜明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常言道,文无定法,文亦有法。“优秀之作全是童子功,有文气、有色彩,词语能听见清脆的声音”。上述七个“一点”,只是就2011年各地高分作文最能引起阅卷老师注意和兴趣的地方所作的一点总结而已,随文而悟,不一而足,希望能对大家写好考场作文有所帮助。“若将天地常揣摩,妙理终有一日开。”只有考前训练多“一点”,作文分数才会高“一点”。

上一篇:写石榴花的作文300字下一篇:小学美术室管理员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