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回不去的记忆-作文

2024-04-14

回忆回不去的记忆-作文(共18篇)

篇1:回忆回不去的记忆-作文

回忆回不去的记忆-作文

扣子的第一颗扣错了,往往到最后一颗才发觉。有些事一开始就是错的,可只有到最后才不得不承认。

曾经的自己,最愿意做的就是趴在窗台看外面秀丽的风景,微风拂过刘海,看着外面打闹的同学们,不禁引起了思绪。想想当初的自己从刚进班时的 羞涩内向到现在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好想时间就静止在这一分这一秒。

我们的现在没有别的选择,我们可以选的只有三条路:大学、专科、打工。

想起每次迟到那班主任脸色发黑的表情,想起每天早晨去跑操的.磨叽,想起天冷时同学的一句关心,我不禁潸然泪下。

大学里,很难找到可以用方言交流的同学,即使在一个省也是我很亲的老乡,听着同学的普通话即使是关心,也没有了温暖的感觉,好想我的高中同学。

我们曾一起疯过、奋斗过、吐槽过,好想我那啰嗦的班主任。永不会忘得是毕业那天,我们每个人折了个纸飞机,扔向天空。那代表着我们要各奔东西,要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了,我们唱着《不说再见》就这样结束了我的高中生活。

回忆回不去的记忆,就让它永远存留在青春的记忆里吧!

篇2:回忆回不去的记忆-作文

一个人走在操场上,看着那周围的一切,都那熟悉,可又似乎非常的陌生。看着周围的一切,有的在栏杆旁玩耍,有的在操场上打篮球,有的在跑步,也有许多人一起手拉手在散步,手挽着手,似乎嘴边在说些什么,笑得那么开心。那笑声,多么的刺耳,原本是愉悦的笑声,可在我看来,这笑声多么刺耳。

抬头仰望那天空,一片漆黑,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不知怎么的,突然,感觉嘴里苦苦的。才知道,原来我的眼睛又在流泪了。我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做错了什么?又是什么事情让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我也不知道,几乎每次都是这样。如果我真的做错了什么事,那请你说出来好不好,帮助我改正,不要让我一错再了。如果你不和我说,那么,我只有无尽的去猜想,去反省自己,可最终我还是不解,你这样,只会让我更加的茫,更加的无知与无措。

虽然我们有时还是会在一起玩耍,但是我知道,我们之间的情感,是越来越淡。我们的友情是越来越弱,有的时候,我真的想放弃,放弃我们这份曾经美好的友情,可我知道,放弃,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不过我真的累了。现在,只要我们之间还有一点,一丝的友情,我都会去争取,我不再轻易的放弃任何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对方停下来冷静冷静吧。

寒冷的狂风从我的脸颊划过,花坛里的花,草在尽情的摇摆,似乎都在嘲笑我。世界泵没有因为我们而停止前进,你没用因为我们而……

篇3:回忆回不去的记忆-作文

一、“回忆”揭示战争之本质

作者在小说开篇就引入了对主人公参军之前学校生活的回忆,这一回忆讲述了主人公博伊默尔及其同班同学报名参战的直接动因:以坎托雷克为代表的学校老师长期给他们灌输所谓“英雄气概”、“神圣责任”之类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得他们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的幻想集体报名参军。作为上一代人的代表,坎托雷克传达的是“专制的国家意识形态”,[3]统治阶层为了获取利益而发动战争,但为了补充兵源,鼓动全国青年踊跃参战,他们便想方设法激发人们的参战热情:美化战争本质,并打着“爱国主义”的幌子,借助变味的“英雄主义”在民众当中掀起战争狂热。而青年学生正是战争煽动者所针对的主要群体,也因而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他们在对未来尚无明确概念,没有经历任何世事的磨砺之时,就匆忙地告别校园奔赴战场。十个星期的军事训练逐渐打破了他们对战争怀有的浪漫主义幻想,而他们曾经接受的那些所谓的“爱国主义”信念和神圣价值观也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彻底崩溃。面对战场上生命的微不足道和随时面临的死亡,博伊默尔们终于意识到学校老师灌输的那些思想“无非是空洞的言词和巧妙的圆滑……我们看到,他们那个世界已经完蛋了。”[1]11虚伪的教条在炮火下不堪一击,也因而凸显出战争的荒谬性。信仰和价值体系轰然倒塌,随之而来的是被欺骗和被利用感,“我们突然觉得孤独得非常可怕”,对人生的失望和强烈的幻灭感这些年轻士兵中蔓延,这也是“迷惘的一代”之迷惘情绪形成的第一步。

通过这一部分插入性的回忆叙事,作者把读者从战场带到主人公的学校,而下一部分去看望在战场上受重伤、已经奄奄一息的同伴克默里希的场景又将读者拽入残酷的现实人生。如同校园和战场这一时空转换一样,回忆和现实也成了界限清晰、断然分开的两级,作者通过描述主人公今昔心境之对比更加深刻地揭示了战争之虚伪荒谬的本质。

二、“回忆”反衬战争之残酷

初入军队时,博伊默尔和他的同伴感受到的只是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体会到的只是之前所受教育的虚伪和富于煽动性。但从开始进入前沿筑工事,到真正躲入隐蔽壕发动进攻时,当他们俯身贴在“支离破碎的褐色土地上”,[1]80感受“如同喷泉一样的泥土和铁片四处飞溅”,[1]74每天目睹成批的人死去的时候,这些年轻人所体验到的就不仅仅是失望和失落了。在神经的持续紧张和极度恐惧中,一些士兵患上了掩蔽壕恐怖症失去理智,而几乎所有人到最后都处于崩溃的边缘,开始逐渐对死亡麻木,甚至开始变得疯狂而不顾一切。“手榴弹爆炸的响声猛烈地冲击着我们的胳臂和腿……这种声波使我们变得残酷,变成杀人凶手,变成我眼里的那种魔鬼。”[1]79冷漠、异化的人性是残酷的战争对人性摧残到极致的表现,而这一切都通过雷马克对前线战场冷峻犀利的自然主义描述得以再现。

但在炮火暂停的间隙,作者却有意插入了主人公在前线放哨时对过去宁静生活的回忆。透过照明弹的亮光,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夏日夜晚自己一个人呆在大教堂的十字回廊的场景,他还想到家乡那一排白杨树,想到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曾经“坐在小溪岸边的树下,两只脚荡在清澈、湍急的溪流里”,感受“溪水纯洁的香味和风吹白杨树的旋律”。[1]83相对于前面大篇幅关于激战、死亡和恐惧的直观描写,这两段回忆性的文字以细腻温婉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拥有的纯净美好的过去,也让读者紧绷的神经暂时得以喘息。但后来主人公意识到这一切只是假象,他也明白自己正身在前线放哨,随时都会面临新一轮的炮火袭击,而“在前线压根儿就没有宁静”,炮火的轰隆声无论何时都在耳际回响。而这种对昔日的宁静回忆一旦与残酷的现实交叠起来所唤起的只是巨大的、令人不知所措的悲伤和空虚。残酷的战争、每天都面临的鲜血和杀戮已经让主人公变得麻木,对生活绝望,不再相信美好,曾经拥有的宁静也成为遥远的梦境。所以他必须逃避,必须防御,以免自己过于沉湎于过去,就再也鼓不起勇气正视现实。

参与了前线战争的青年士兵终于明白自己不过是战争的“炮灰”,从失望到逐渐麻木而绝望,这是他们迷惘情绪形成的第二步。在小说主体部分插入的这段回忆与上下文不仅在叙事风格上形成鲜明对照,从而凸显战争对人类生活的破坏,而且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矛盾情绪表达出战争对人精神和心灵上造成的创伤。这段回忆叙述虽然篇幅不长,但穿插在战争场面的描绘中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避免了单调骇人的自然主义叙事带给读者的压抑,而且通过对回忆中宁静的画面的描述更能反衬现实之残酷,更能凸显小说的反战主题。

三、回不去的过去:撕裂的身份

在小说的中间,作者安排主人公博伊默尔回家休假两周,并以相当长的篇幅描述了休假期间的整个经历。由于离家已有一段时日,地域上的流放使得这次回归本身就带有一种回视的意味,但由于主人公离家是为了参军,并且已经在战场上经历过多次战争,无数次的死里逃生和精神上长久的放逐又使得这次回归非同寻常。事实上这一节内容与其说叙述了主人公的休假经历,不如说是他通过回忆对过去和现在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对比,而后悲伤地发现经历过炮火的他相对于自己的过去已经彻底成了一个局外人,战争侵蚀了他的思想,使他无法融入日常生活,过去再也回不去了。

在探讨文学作品中的回忆叙事时,学者何卫青曾说:“回忆是为了怀旧, 怀旧是为了以回望童年的方式, 为已在时光的流转中丧失了确定性和安全感的生存做一次精神溯源。”[4]在小说描述的这一部分回忆中,博伊默尔无时无刻不在以现在的目光回望童年时代的生活,家乡的河流树木、房屋街道都牵绊着他的记忆。但这些无比温情和熟悉的人和景物非但没有给他所需要的心灵的抚慰,没有带给他丝毫安全感,而是让他从踏入家门那一刻到离家之前都有一种难以名状的陌生和隔膜。主人公叙述自己刚进家门时“对姐姐的话无力作出回应……就这样站在楼梯上,又颓丧,又一筹莫展,浑身可怕地抽搐,而且不想说话,泪水从脸上扑簌簌流了下来。”面对家中熟悉的摆设和自己童年时代的玩具,他“仍然摆脱不了一种拘束感,对一切依然不能适应”,他“感觉无法跟人们相处,于是宁愿自己一个人呆着”;他坐在那里等着,盼望着“再次感受那种悠然神往的心情”,他甚至从心底发出无声的呐喊:“往昔的生活,你接纳我吧———你无忧无虑,美妙动人,你再次收容我吧!”可最终一切仍是徒劳。

在整个休假过程中,主人公博伊默尔一直在回忆和现实交织的漩涡中挣扎,从地域上讲他已经回到过去,但是战场上炮火的洗礼又使他的心理被束缚到现在,他被困在这两者中间挣脱不得,撕裂的身份导致他最终丧失了身份,在社会中如同缺失根基的浮萍,只能作为生活的局外者,不仅再也回不到过去,对未来的生活也失掉了信心。从这层意义上看,我们就不难理解这段回忆性叙述中所浸染的主人公深深的忧伤和绝望,至此,作为“迷惘的一代”在这部小说中的代言人,博伊默尔的迷惘情绪也最终形成。

四、结语

回忆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机制,在不少优秀的中外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学术界、尤其是文化学界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回忆话语”。[4]雷马克在这部小说中也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叙事方式,在对前线冷峻客观地描述当中适当插入主人公的回忆细节,而且更加清晰地“展示了人物迷茫情绪形成的动态过程”。[5]回忆在小说中成了连缀过去与现实的纽带,也成了主人公实现自我超越,获得心理重生的瓶颈。虽然最后他依然难逃死亡的厄运,但是关于“被战火毁掉的这一代人”应如何重新振作起来面对以后的生活,雷马克在小说末尾也借助主人公之口含蓄地给出了答案:“让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时光来临吧……我这些年来所经历的生活,如今仍然摸得到,看得见。我是否已经战胜它现在还不知道。但是只要它在那儿,它就会寻找自己的路。”[1]196

摘要:德国作家雷马克的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是世界战争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在小说中巧妙运用回忆性叙事手法自然引入主人公参军前的生活, 插入对前线战争场面的自然主义描述中, 使今昔之场景和人物心境形成强烈对比。回忆性叙事凸显了小说“回不去的过去”这一主题, 不仅揭示了战争虚伪残酷的本质, 而且展示出在一战炮火洗礼下的一代青年迷惘情绪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小说《西线无战事》,战争回忆叙事,强化小说主题

参考文献

[1]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著.李清华译.西线无战事[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1.

[2]张洋.《西线无战事》的战争叙事与叙事视角阐释[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1) .

[3]何卫青.论当代小说中的童年回忆叙事及其视角转换[J].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2) .

[4]冯亚琳.自然作为文学回忆的符号——论君特.格拉斯小说中功能化的自然描写[J].外国文学评论, 2009, (3) .

篇4:烽火硝烟中回不去的记忆

2009年,台湾关于60年前的历史巨变有三本最重要的书,齐邦媛先生的《巨流河》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受敬重的一部。《巨流河》一共588页,写了整四年,网上可以看到齐邦媛先生的25万字手稿,一字一字清楚认真,字迹圆润可爱。

齐邦媛先生在台湾有着“永远的齐老师”之名,是台湾大学外文系名誉教授,毕生专注于台湾文学向外推广工作。自1947年到台湾开始在外文系任教以来,齐先生真正桃李满园,她的学生白先勇称她为“台湾文坛的保护天使”。齐邦媛生于192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外文系,朱光潜和吴宓都是她的老师,朱光潜先生更特地要求她从哲学系转到外文系,留在武大——那时候,因为张大飞的缘故,小女生想转校到西南联大;那时候,转校原来是一件容易的事。

多年来,齐邦媛专注做学术研究,很少讲述自我的故事,自传《巨流河》是第一本,封底上写着这是“家族记忆史”、“女性奋斗史”。“巨流河”其实就是后来的辽河,齐家的故乡是铁岭,大河从这里流过。他们一家自此再也没有回到过故乡。

这位先生高中时写出了这样的南开中学校歌:“梅林朝曦,西池暮霭……而今一九四三春风远,别母校何日重归来……”她大学时不愿参与学生政治,只想一心读圣贤书,后来成了一位优雅的老太太,毕生不愿参与任何政治,而她的父亲却是一位被深深卷入的人。书里最典型的人物除了她的父亲、资深国民党人齐世英,就是空军张大飞了。

书出版后,有记者问齐邦媛,你是否真的没有和张大飞恋爱——或许没有人相信,那样的青春少艾与生死离别,那样荡气回肠的章节,却是那样的含蓄,用张大飞的遗信上说,是在那样的大时代中从来“拿不起也放不下”。背后的故事是,张大飞与一名中学教师在战场上结了婚,遗下一女,齐邦媛永远是空中的故事了。

备受关注的政治观是另一回事,一生完满的齐邦媛当然无法走出属于她与她父亲影响的回忆。

1 人文类

《负建筑》

作者:(日) 隈研吾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负建筑》是一本不止于谈建筑队建筑书。作为建筑,何为“声”?何为“负”?在隈研吾看来,负建筑绝非是失败的建筑,而是人类真正需要的建筑。在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不刻意追求视觉需要,也不刻意追求满足占有私欲的前提下,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建筑模式?

小编点评:除了高高耸立的、洋洋得意的建筑模式之外,难道就不能有那种俯伏于地面之上、在承受各种外力的同时又不失明快的建筑模式吗?隈研吾把传统建筑写得很好玩。你或许并不关心建筑,但你也可以看看作者是怎么对社会进行思考的,他根本就是个哲学家。

2 生活类

《不去会死》

副标题: 环游世界九万五千公里的自行车单骑之旅

作者: [日] 石田裕辅 译者: 刘惠卿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石田裕辅小学时在路边看到一位青年骑着载满行囊的自行车飞驰而过,那身影成为他潜意识里追逐的形象。于是,长大后发下“不去会死”的豪语,辞掉工作,完成壮阔的五大洲完骑世界纪录。

小编点评:辞掉工作去旅行的人很多很多,当中也不乏逃避现实者,但能记得儿时梦想,能将其完成到极致的,有几人?—— 哪怕你儿时的梦想是只有一间自己的房子。现在你住上汤臣一品了吗?

3 文學类

《送你一颗子弹》

作者:刘瑜 出版社: 上海三联

这本书里记录的是作者2005—2009年左右(尤其是2006—2007年)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在这本书里,被“审视”的东西杂七杂八,有街上的疯老头,有同宿舍的室友,有爱情、电影和书,大到制度,小到老鼠。作者说她写这本书的状态是“随着社会形势、荷尔蒙周期以及逃避生活的力度而起伏”。

篇5:似水流年回不去的记忆-作文

似水流年回不去的记忆

仿佛昨天还在路口认真想象着未来,今天就已在尽头细数着流年......才真正体会到所谓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似乎很多事情都很吝啬,不肯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痕迹。就像我不记得我的这些朋友是合适跨越千山万水来到我身边一样......我只知道有人多我说:"你真幸福,能够拥有这么完美的友谊,羡煞旁人。”我真是幸福,有他们一直陪伴着我,他们知道我不善言辞,所以他们写很多很多的信给我,我在很多个晚上看他们写给我的信,有时候竟会现代流泪.L说:我们都是颜色的孩子,能够随意变换颜色让自己快乐。我的友谊像孩子一样天真,不谙世事,他们无需我可以的呵护,不会变质,不会消失,永远是圣洁的雪的颜色,无论流年,不管流言,都不会改变......

低年级的学妹对我说:你们好可怜哦,学习这麽紧张的,还被剥夺了和政治美术亲密接触的机会。”我说“你一样还是会经历啊。”他说:“所以我们现在才会好好把握啊。”其实她哪里知道,我们照样也有自己的快乐。很累很累的时候,习惯在纸上画一只猪头对某某说:“嗨!多像你......横累的时候,也会有人放声高歌。唱尽心中的一切,大家则在下边指手画脚......

似乎上了初三大家都很幼稚了,会指着一朵白云指指点点,会再创西里抓一把阳光然后郑重的对某某说:”喽,一大把阳光,送给你......我们并没有被世界抛弃也并没有迷失。我们只是在这一间教室里以另一种方式祭奠我们的青春。我们和谐而悄声无息的继续着我们的快乐......

生活还是在家和学校之间继续着,或许内容,只有正在经历的我们才会清楚......忽然的喜欢上了一切和昨天有关的东西,或许有些声音,只流行在过去的季节......

谁来铭记这些没有墓碑的美丽?

忽然的想要记住没一个人的`样子,很怕自己会在书本的重压下忘记他们天真的样子,很怕离别之后会形同陌路,很怕很怕......有些人有些事有些面孔,并不是过了就忘了的......

・ 把自己的生活弄得很充实很充实,不停的学习而我们以后永远都不会心累了。

・ 学校的橱窗里贴上了上一届优秀学生的照片,以及一些优秀的大学,那些学生的脸上都绽放出很温暖的笑容,看不到他们疲倦的身影和他们劳累的样子,只能看到丰收硕果时的喜悦......

・ 飘逝的日子清风飘扬在左右,承载着大家所有的成长之事,走之前,谁都想留下最美的笑......

篇6:童年回忆美文:回不去的儿童节

每到一个节日,朋友圈都会“疯狂”刷屏,连儿童节也不放过。真正的儿童们还只知道在这天“疯玩”个够,小家伙们,谁也不会留意在那儿顾自“疯狂”刷屏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

儿童节这天,朋友圈里的朋友们都会翻箱倒柜,搜罗出自己或是儿女们童年时期的照片,稀里哗啦地感叹一番,回首一通。过去了的,总觉着是幸福过的,难以忘怀的。

其实细细想来,每一个儿童节,都是父母在为孩子们过。尤其到了我们这个岁数,能有自己儿童节记忆的人恐怕没几个了。

儿童节,都是父母们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在这一天玩的比任何一天都快乐,甚至比其他孩子更快乐在处心积虑,绞尽脑汁地策划,屁颠颠地忙碌着。

我的脑海里,能搜刮出来的尽是一双儿女的儿童节记忆碎片了。

儿子的儿童节一半在幼儿园,一半在学校。儿子所在的幼儿园是一所部队艺术幼儿园。入园的时候,儿子已经是从电视台综艺节目走红的小歌神了,这也是当初他得以优先入园的条件和资本。

儿子至今也能回忆起,自己留在幼儿园里的儿童节记忆。一到儿童节,幼儿园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文艺活动,他是舞台上当然的男主角。让他至今还觉着得便宜卖乖的是,每当儿童节前后,他都会被幼儿园的阿姨用手牵着,像牵着一只小猴子一般,一个班级一个班级的串门,巡演。为每个班级的小朋友演唱那首被他三岁半,就在电视上唱红的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

园子里的阿姨和老师们显然很得意,都为幼儿园能有这么一位一牵就走,一叫就唱。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小歌神美的不行。

那会儿的儿子还不知道“怯场”是怎么回事,张口就来,说唱就唱,而且是一首接一首的不知疲倦,唱过之后有没有什么奖赏不得而知,他也记不起来了。不管怎样,这除了是幼儿园老师们的一份虚荣和骄傲,也是儿子小小年纪里儿童节的一份尊严,一份荣誉。

儿童节上,父母们都会借着这个节日的当口,带上孩子们去哪儿逛一逛,玩一玩,最重要的是吃上一顿美餐,看一部他喜欢的动画片,然后给孩子买个平时顾不上或是不舍得买的玩具什么的。

上了小学,遇上儿童节,儿子的舞台当然更大了,除了唱歌,还当上了年纪里的晨操升旗手。

不过这个时候,儿子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心机,学会拿儿童节与爸妈讨价还价,讨要“变形金刚”玩具了。

记忆中,女儿的儿童节是在小城度过的,好像跟其他孩子没什么两样,更没什么特别的花样。直到今天,女儿还常说:“爸爸,我小时候怎么感觉好像不认识你啊”!悲催啊!白当她爸了。

再一往回“倒带”搜寻记忆画面,还真是,蕾子在过儿童节那个年纪,还正赶上她老爸在电台打拼事业最艰辛的年头,还真顾不上她。

但她每到儿童节的那几段搞笑的记忆,至今还很清晰。蕾子总会在儿童节的前一天不是跟她妈妈,就是会跟我提出,记得要带扫帚和拖把去学校,说是轮到她做值日生。爸妈也没多想,也记得会拿上家里的扫帚和拖把给她带上。但每次放学她都满脸脏兮兮的空手而归。反正连着好几个儿童节,都碰巧轮到她当值日生,都会带上家里的这些个工具,也都不再会带回来。

后来想想觉着不对劲儿,就算自己女儿健忘,也不至于如此不堪吧?一次无意间问过学校老师后,才弄清楚,是蕾子自己想在儿童节,趁轮到当值日生的时候,为班级做点好人好事,给班上捐上点什么。也许在当时,她总觉着“拖把”和“扫帚”是班上最缺的吧,感情咱家那会儿是开杂货商店的,害得家里跟着她不停的“进货”这些个常用物件,生怕“断货”。

说起如今的儿童节,其实最上心和操心的还是孩子们的父母,长辈们。过来过去,越像是父母之间在“比”着过。谁都想让孩子这天“超级”开心,家长们这天也“超级”有面子。比来比去,比的还是那份说不出口,又能看得出来的虚荣和攀比。

再看商家和店家,电家和玩家,都在儿童节前后做足文章,想尽一切计谋打孩子们的需求和家长们钱袋的主意。

回忆我们的儿童节,也只剩下那首脱口而出的儿歌《我爱北京天安门》了。但孩子们留在儿童节的记忆画面却是那样清晰,有趣。

回不去了,我们这代人的儿童节,我们也只能直奔重阳节了。一双儿女也感慨说,他们也回不去儿童节了,再往下,也只能和孙子,孙女们去过了。。。。。。

作者:张波

篇7:回不去的青春作文

人们总是说时间过的是十分的快的,那时的我们总是不信,总是嗤之以鼻,可是现在的我们呢?现在的我们总是在不断的感叹时间过得快,总是有一大堆的事还没做时间就过去了。

从前的我们总是说自己还小,时间还多的是,所要做的事就一天又一天的往后推,直到实在是不能再向后推了为止,那时的我们才会任命的去做,可是我们有用心去做么?那当然是没有啦!我们也只是敷衍了事般的完成了就不再去管了。

现在的我们想起来都不禁后悔着,后悔着曾今的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做,为什当时没有认真的去做,可是任凭你再后悔又有什么用呢?一切都已回不去,失去的青春已不再,它只保留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中。

回想从前的.岁月,也不知以前的那些老同学们现在怎么样了,月月是不是还是那么的爱笑,溪雨是不是还是那么的害羞,成宇是不是还是那么的直性子……

篇8:回不去的蚯蚓

外面的空气好新鲜

在夜间及清晨这段时间,蚯蚓的耗氧量比中午时的耗氧量要高。而大雨后的土壤中充满了雨水,将土壤的空隙封住,导致土壤中的氧气含量降低。因此,当土壤及雨水中的氧气用尽时,蚯蚓不得不爬出地表。

当然,这还和蚯蚓的排泄有关。蚯蚓多以尿素及氨的形式排泄废物,排泄时需要水分稀释。干旱时,蚯蚓体内水分短缺,排泄受到影响。因此,在降雨后,聪明的蚯蚓便迫不及待地爬出地表,利用雨水将体内的废物清除干净。

回不了家了

雨后新鲜的空气尽情地呼吸了,体内废物也排泄完了,该回家了!一些蚯蚓会顺利地钻回土里继续生活,可还有一些蚯蚓却没有这么幸运,它们像迷了路似的,怎么也找不到回去的路,最终软瘫在地面或小水洼中,奄奄一息甚至死亡。这又是为什么呢?

对此,各种解释众说纷纭。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这是寄生虫在作怪,使得蚯蚓生病而死。有些学者认为,这是蚯蚓被水泡了太久的缘故。还有的人则认为,这些蚯蚓之所以奄奄一息软瘫在地面上,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才是元凶。

“杀手”到底是谁?

看似简单的现象却一直没有定论。同学们,你们认为哪种解释最合理呢?

台湾一些研究人员也和我们一样,无法定夺谁是谁非,于是他们试图通过实验来寻求最佳答案。寄生虫作怪以及泡水太久的解释都一一被实验结果否定了。难道真的是受紫外线的影响吗?

实验室中,研究人员观察并记录了蚯蚓爬回土壤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取出蚯蚓,用特制的紫外线灯照射蚯蚓一段时间,然后让它们再次爬回土壤。结果让研究人员有点诧异,蚯蚓在照射紫外线前后的表现大不相同。当蚯蚓在照射紫外线时,它们的身体会发生跳动及不正常的“S”形扭动,看上去很痛苦的样子。而且照射紫外线时间越长,这种行为越明显。

在照射紫外线后,这些蚯蚓爬回土壤的速度更是大打折扣。实验的结果可不仅如此,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那些接受过较强紫外线照射的蚯蚓们纷纷死亡。

也许你会问,蚯蚓死亡究竟是紫外线本身照射所产生的伤害,还是紫外线造成的温度升高使蚯蚓受热死亡?这也是研究人员的困惑。不过,实验结果告诉他们,紫外线对蚯蚓产生的伤害,不是单纯的温度升高造成的,而是紫外线的能量引起蚯蚓细胞内的反应造成的。虽然受伤的状况很像灼伤,但成因可能更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篇9:回不去的“家”

拐卖儿童是否该判死刑?最近这个问题常被讨论。在感情上,很容易理解对死刑的支持者,一提起人贩子,很多人对之深恶痛绝。但从理性分析的角度讲,大家显然也都明白,死刑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同时,拐卖儿童所涉及的也绝不仅是人贩子如何定罪的问题。

今年年初,“打拐”题材的影片《失孤》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影片讲述了寻子15年的雷泽宽在寻子道路上的种种遭遇,同时借助与4岁时被拐的修车小伙曾帅的偶遇,让观众从父母和被拐儿童两个视角同时体会分离给一个家庭带来的痛苦。这样的错误应该谁来负责?剧中曾帅曾质问雷泽宽:您自己的孩子都能丢,您对您孩子负责吗?这实际上问出了在儿童被拐事件中的第一个问题,孩子父母是否也有责任?

其实有孩子的人都会明白,两三岁的孩子时常会自顾自地脱离父母视线跑开,即便父母如何小心也难免有百密一疏的时候。在德国,我曾碰到父母找不到小孩的情况,一对夫妇在城堡参观,突然发现孩子不见了,城堡工作人员立即中止城堡参观,并报警协助寻找,半小时后,有游客在山下的酒馆看到了小孩并通知其父母。可见,疏忽都会有。但是,仿照雷泽宽在影片中问大师的话:为什么丢的是我们的孩子?

这个问题,在另一部“打拐”影片《亲爱的》中有初步的讨论。影片中李红琴的丈夫由于无法生育而偷走了田文军的儿子田鹏,如果他通过合法的领养手续来抚养一个孩子,田文军的悲剧是否就能避免?当然,合理的需求并不是损害他人的理由,更何况很多购买儿童的人并不仅仅是因为想要抚养孩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儿童购买者也应该负责并受到严惩的原因。如何从源头打击拐卖儿童的市场,引导其中的正当需求,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我们能否提高孩子的找回率?《失孤》中,韩德忠为办准生证碰了钉子,工作人员在规定的执行上与其产生了分歧。这也引出另外一个问题,既然户籍制度管理严格,那被拐卖的儿童又是如何在买方家落户的呢?或者这些儿童可能根本没有身份——这是《失孤》给出的答案。那么,在“打拐”中,是否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再次,就算孩子最终找到了,是否就皆大欢喜了?田鹏与生父重逢后的生疏,令田文军痛苦不已。影片在这里借助一个细节来反映时间造成的隔阂,田文军曾试图教儿子说陕西话,而3年后儿子被找回时已是一口地道的芜湖话,这种口音的差异暗示了田文军要重新构建父子认同所面临的困难。像是《失孤》中曾帅重新找到父母后的生活,影片也没有涉及,但我们可以想象他们之间真正从感情上的相认也绝非易事。而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拐卖儿童对受害家庭所造成的伤害,在拐卖行为实施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其后果是即便能够找回也无法弥补的。那么,拐卖儿童的恶劣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也许这正是两部影片都没有讨论这个问题的原因。

两部影片都用心刻画了丢失孩子对父母的伤害和他们的心情。雷泽宽在看到渔民养子的疤不在左脚后依然坚持要做亲子鉴定的情节反映了他的失望;韩德忠爱人再次怀孕后韩德忠的痛哭反映了他对寻子的绝望;鲁晓娟在第一次家庭聚会上的痛哭自白则反映出绝大多数受害者的自责心理,让人心生不忍。这些情节可以让人强烈地产生共鸣,理解父母丢失孩子的心情。

篇10:回不去的童年作文

我每每装作很惊喜的样子,只想讨母亲一点欢心,让她觉得自己的准备给了我无限的欢心。

因为小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一颗猴王丹对我来说都是一天最晴朗的太阳。那些连一元钱都斤斤计较的日子,一袋大白兔是足以使我热泪盈眶的珍宝。

母亲生活的不如意,也许能从我这里得到一些慰藉吧,尽管对我时有严肃训导气急了甚至动手,但是她是第一次做母亲,我也是第一次做孩子,我们都需要相互谅解。

她是我母亲,也曾是孩子,更是万千世界中的普通人。

后来我收到过无数昂贵的礼物,香水,蛋糕,甚至几百几百的红票子,却都在流逝的时光里不知道丢在了哪里。

可我仍然喜欢吃大白兔奶糖,那是旧时光里我和母亲相互扶持的味道。奶糖裹着糯米纸粘到口腔里的甜意,带着刚入口的凉意,慢慢化开,永远留在了我的童年。

后来条件渐渐好了起来,大白兔奶糖已经不是什么“奢饰品”了,但是袜子里那些黏黏的大白兔,确确实实带给我一个温暖的童年,只能在心里想想,可是以后,不会有了。

圣诞节安康。

篇11:回不去的童年作文

对童年有着无限的眷念,唱着童谣不愿割舍那份情感。有人说笑一笑十年少,我问我多笑笑可以回到童年吗?

家附近有所幼儿园,每天早晨和下午都会放儿歌。广播一遍遍地唱着童谣。一遍一遍,在整个村庄的上空飘荡。

弟弟曾抱怨太聒噪,我说其实很好。很怀念,有种情愫在沉淀。那段假期心情不好,烦心事很多。于是便经常做到门前或是躺在楼顶上听广播。一遍一遍的听着那些也曾属于我的童谣。天真烂漫充满活力。真好听,真的,可是那种感觉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我伸手想抓住一些音符,可摊开掌心什么都没有,举起的手在天空中打下寂寞的手势。池塘边的秋千上知了声声叫个不停,唱着唱着,我发现我再也不记得那首《童年》的歌词。忘的是歌词,可失去的是什么?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多么美妙的少时心境。多么向往,因为我们的雨季有着太多的烦恼,莫名其妙的愁绪随时能袭击我们,我们往往因为措手不及而遍体鳞伤。童年时受了伤总可以跑回家寻找安慰,可长大了,我们该去找谁,还能扑到谁怀里撒娇,我们只能独自承受,像野兽一样跑回洞穴独自蜷缩舔着伤口,多想找回那种童年的感觉,可是该怎么去找回来?

篇12:回不去的童年作文

车子是两台山地车,虽有些旧,但仍然崭新如故,我取来抹布,便接着打气……一切都准备好后,我们才正式出发,“从家到北大街不远吧,你能骑到吗?”爸爸转过身问我。我点了点头,便把两台自行车抬进电梯。

下了电梯后,我们开始上路,父亲带头,“从后门走。”父亲又说。我也跟着他走,开始时一切很顺利,但地形忽高忽低,很快我就没了劲儿,父亲说:“你这个弱鸡,干什么事都不行。”我顿时来了劲儿,抬起车子,抖抖身上的灰,又上路了。

到了半路上,父亲越骑越快,我大声叫着:“父亲!”可是不管用,丝毫没有变慢,而是越来越快,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长,我不得不抬起疲惫的双腿,准备加速,父亲的背影,快瞧不见了,我骑的越来越慢,“父亲!”我高声喊着,可无人应答,这时只有街上的叫卖声,我稍微停顿了一下,就又开始加速,因为我知道,追上他只有靠自己。

我骑得飞快,想要追上父亲,当我走到北大街门口时发现了父亲,我抱怨道:“你怎么骑这么快。”父亲没有理我,冷冷的说:“你快,你来。”我怒气冲冲,直接骑回了家。

回到家中,我猛地推开门,跃上床,用头捂着被子。过了一会儿,传来推门声,是父亲他也没说什么,就将被子给我盖好,就走了。

到了初中,我算真正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你行,你来。”人要学会用自己的分数说话,假如你自己都管不好,还有什么能力来要求别人呢?

篇13:回忆回不去的记忆-作文

关键词:半城市化,完全城市化,尴尬境遇,解决方式,探析

1 半城市化的界定

半城市化在城市化进程中一种不完全的状态,在特定发展阶段和多重影响的作用下,完全城市化不能一蹴而就,一种迂回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半城市化应运而生。虽然世界各国城市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半城市化现象,但是国外城市化过程中一般表现为空间结构和地区景观的变化,我国为人口大国,在城市化进程中还存有大量的半城市化人口。

2 半城市化区域下居民尴尬境遇

2.1 半城市化区域下居民的贡献

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政府通常通过对国有土地的出让来实现资金的流通。地方政府为了修建医院、学校、市政设施等基础公共设施,通常将国有土地抵押给银行等机构,这些公共设施在城市化进程初期收效甚微,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后期收益将会不可估量。半城市化区域的居民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为也为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景,促进经济的发展。半城市化区域下的居民也在解决城乡矛盾的问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半城市化区域下居民的尴尬境遇

(1)就业行情差,总体收入低。半城市化区域下的居民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在城市化进程中从事的多为城市本土居民不愿意从事的体力劳动,这种工作一般收入较低,需要长时间高强度的劳动,且工作环境质量较差,长期劳作会给工作者带来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一般服务型行业工业多在1000元左右,在城市生活中难以解决自身温饱问题,居民生活幸福感较低,在城市中也找不到归属感。

(2)社会保障受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政府制度的完善,他们与城市居民享有同样的福利,但是在文件下达和制度解读上存在的偏差使得半城市化区域下居民在生活中不能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因此,生病需要较大开销时通常求助无门,工作单位的无视,制度的不完善,带来的是半城市化区域下居民的无奈与悲哀。

(3)居住生活条件差。半城市化区域居民一般住宅条件较差,他们在工作中一般居住的是人数众多的集体宿舍或者是直接住在建筑工地,居住条件十分艰苦,更别谈及日常娱乐活动。半城市化人虽然来到城市但是户籍等依然留在农村,长期农村人口的流出导致了农村资源的闲置与浪费,而且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来到城市的适龄儿童需要缴纳高额的择校费,生活条件得不到基本保障的时候,学习条件更是很难跟上城市居民子女的脚步。

3 半城市化下居民尴尬境遇的解决方式

3.1 城市化区域政府

(1)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完善,半城市化区域下的居民在享受自身权利的时候会受到有关部门的拖沓无作为等阻滞,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制度的同时应当采取相关听证,可以放宽政策,广泛采纳半城市化居民的意见,从城市社会保险等方面切实保障他们的义务。

(2)“有形城市化”与“无形城市化”并举。有形城市化与无形城市化是一种更加健全完整的城市化现象,我们通常追求的无形城市化是指居民在城市生活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不仅仅是指户籍上面的城市户口与农业户口,而是由内而外的城市化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共享已经使得居住在城市和乡村并没有实质上区别,缩小了城市化区域与非城市化区域的区别。居住在城市和农村只是在分工上有所不同,生活方式还是一样的。因此,让百分之百的国人,无论居住在城市或乡村,都能享受现代城市的文明才是城市化的真正内涵和应当追求的目标。

3.2 半城市化区域居民自身

(1)提高自身工作技能。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做到术业有专攻,别人不能取代的位置,这样才可以在城市化区域立于不败之地。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要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理论来源于实践,也能指导实践。好多同事都是身经百战的,特别是领导和上司,他们一定得你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所以一定要多向他们请教,多去学习他们好的处事方式和工作习惯,对于提升自己职业能力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2)提高维权意识。结合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前引导性培训,重点加强对劳动合同知识的宣传教育,通俗易懂地做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阐释工作,通过法定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自身维权意识,当自身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时善于拿起法律武器,保障自身权益。

3.3 半城市化区域政府

(1)增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不仅仅表现在养老保险等制度上面,在农村基础公共建设上更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在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失严重的情况下更应该注重对老年人的关爱,应该修建老年人图书中心、运动场所来提升老年人生活幸福感,培养半城市化区域下居民生活的集体意识,用城市化区域的市民精神感染乡村集体的社会精神,提高邻里社区意识,增强居民自我认同感。

(2)完善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半城市化区域的贫困程度发放一定程度的生活补助,在征集土地的同时应当保证他们的养老保险等问题,建立一套系统的医疗保险制度,给居民以实际的保障。同时,在保障医疗健康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如医院、学校、运动场等,给失地农民完善的生活社区,同时,及时做到信息的传递与送达,提供就业咨询与帮助,保证湿地农村居民的就业率。

4 结束语

篇14:回不去的爱

徐静是我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我唯一的表妹,我最好的朋友,比我小6个月,今年破格提拔为一家报社的部主任。她是上进的典范,连男朋友都没有。

我永远记得小时候我俩轮流寄住在姨妈和舅舅家,所有人都视我为多余,只有徐静,和我分享一切喜怒哀乐。在她妈妈骂我时和我一起绝食,虽然她从小就是比我乖很多的好孩子。

后来我没有像徐静那样争气地考上重点中学,高二时对学习不再感兴趣,与隔壁班的大勇早恋,被班主任教训,被亲戚看不起,被远在新疆的父母写信臭骂,依然只有徐静,悄悄给我打气:“早恋怎么了?只要你考上好大学,他们就没有话说了。我们学校升学率高,我把辅导资料复印了给你,你一定能考上的。”

此后的每个周末,徐静都会把复印件准时交到我手上。要知道,当时每周印这些练习卷,需要花去她三分之二的零花钱。

我后来能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徐静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功劳。

虽然念大学后我故态复萌,谈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恋爱,并在恋爱失败后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但我知道,如果不是徐静,我不会有一张大学文凭,更不会找到现在的工作。

某天下午,我游荡到徐静办公室楼下,给她打电话报告最新美食动态,说东门外新开了家粤式小饭馆,不但凉拌鱼皮又脆又韧,爽口至极,那肥肠粉也做得软而不烂,厚薄适度。

徐静说:“七点到我办公室楼下等我,我今天有两个版的东西要下班时才能敲定。”

当时离七点还有三个小时,我索性在她办公室旁边的一家咖啡吧里看杂志等她。

大约6点的时候,一个穿黑风衣的男子在我旁边的桌子就座,要了杯跟我一样的蓝山咖啡。他的声音很好听,样子也不难看,于是,我多看了他两眼。他发现了,冲我笑了笑。

七点的时候徐静到咖啡吧找我,突然叫了起来:怎么你在这里?什么时候来的?我吓了一跳,以为她工作到神经错乱,忘了我在这里等她去吃凉拌鱼皮。旁边的黑衣男子却站了起来,说:“你是徐静?这么巧!”

一番寒暄之后,我和徐静离开。

一路上,我明显感到徐静的心情依然有些激动,直觉告诉我,她和那个男子,应该不会只是熟人那么简单。

吃鱼皮的时候我问她,是不是碰到了梦中情人?

徐静怔了怔,差不多吧,可惜他一直是别人的男朋友。

我恍然大悟:“怪不得你努力工作,化悲痛为力量啊。”

徐静突然变了脸,骂我讨厌。

我从小和她一起长大,知道她是真生气,就赶紧向她道歉。

之后我没有再提那个男人,但我知道徐静一直在想他。

一个星期后,徐静打电话给我:“我约海普吃晚餐,他说他请客,你挑个地方,一起去吧。”

我是有饭必吃的,当然就答应了。

之前我已经知道这个叫李海普的男人,父辈属于先富起来的一群人,自然囊中绝不羞涩,就把吃饭的地点安排在鼓楼附近一家著名大酒楼,里面的海鲜种类繁多。我一个月前吃了他们七号厨师做的清蒸东星斑,鱼色雪白,入口鲜嫩,简直是色味双绝,唯一的缺点是太贵。

想到今天有人做东,让自己可以一解馋思,我真是开心。就像徐静说的,我是个味觉发达的女子。

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反正我是吃不胖的,何必委屈自己的胃。

那天晚上,我如愿以偿地吃到了清蒸东星斑。而徐静把大多数的时间用在了和海普追忆高中生活中。

吃完饭海普建议到最近人气很旺的三分之二酒吧喝啤酒,徐静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我有些奇怪地看了徐静一眼。徐静一向是非常敬业的女子,明天不是周末,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她必须早上8点准时到办公室上班。

到了酒吧,海普很轻车熟路地点酒、付钱。傻瓜也能看出他是这里的常客。

我当时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一个喜欢泡酒吧的男人,也许可以在我有空的某个下午和我调情,却绝对不适合徐静。

过了没几天,徐静的快乐通过电话线传进我的耳朵,她低声说:“周末他约我到杭州喝新茶,你去不去?” 我说:“你脑子高兴得坏掉了?这种时候,我才不要当电灯泡!”

按照徐静后来的描述,他们在杭州玩得很开心,海普不但一肚子茶经,摄影水平也相当不错,我看了他拍的照片,在他的镜头下,徐静和西湖一般清丽可人。

令我吃惊的是,徐静和海普正式恋爱后不过1个月,就住在了一起。

她似乎不再是从前那个小心谨慎的徐静了。我隐约感到不安,我怕徐静重蹈我的覆辙,我怕她不顾一切地付出,得不到足够的珍惜——如果一个女人为一个男人在很短时间内改变,只能说明她爱极了这个男人。而在爱的关系里,爱得多的一方,往往是受伤的一方。况且,徐静哪像从17岁就不断遭受失恋折磨的我般,早早练得硬骨厚皮?

果然,2个月后,徐静的电话来了,泣不成声,“海普走了,我下班回来,发现他带走了自己的东西。”

我说:“你千万别激动,我马上过来。”

徐静曾经的爱巢,表面上看来没有什么变化,可空了一半的衣橱,传递出这个男人的决绝,他甚至不等徐静回来!他甚至不先交待清楚!这个没良心的臭男人!

看着徐静哭得浑身发抖,我怒火中烧,我脑子里所有和报复有关的电影镜头、电视剧情、小说情节此起彼伏,我设想了N种让他死得很难看的情形,恶狠狠地对徐静说:“我一定会替你教训这个该死的家伙!”

连续几天,我住在徐静那里,听她每晚打电话给那个男人,看她次次放下电话后哭肿的一双眼睛。我对那个令她心碎的男人,恨意日深一日。

此后的日子暂时风平浪静,徐静甚至开始准备明年考复旦大学新闻系的研究生。偶尔的时候,我会约她出来吃饭,和她讨论当季流行服饰。她温和地笑着,却再不是从前的模样。

过了3个月,我突然在一个摄影界举办的聚会上碰到了那个叫海普的男人,而他,居然敢和我打招呼。

我心中腾地升起一团怒火,强压着没动。

这个男人坐在我旁边的沙发上,为我点燃一支烟,说:你抽烟的样子,和我原来的女朋友很像。

我冷笑:“第几任女友?”

他苦笑:“连说刻薄话的口气都很像。”

我说:“少来,你这种男人,怎么不知道女人很讨厌男人拿她和以前的恋人比。”

他皱眉,单刀直入:“你恨我和徐静分手?”

我忍不住气极败坏:“李海普,你以为你是什么人?想要就追,不想要就拔腿走人?”

他说:“我和她不是一类人,我们在一起没有未来的。”

我强迫自己冷静:“那你当初为什么追求她?”

他说:“是我的错,我原本以为和她在一起,我可以变得正常起来,她是很好的妻子人选。”

我盯着他的眼睛:“然后呢?”

他再点一支烟:“然后我发现自己永远不可能是个好的住家男人,我骨子里习惯了夜夜笙歌,可她,你知道,通常在10点前上床睡觉。而且,我完全没有结婚的勇气,她已经在盘算给孩子起什么名字了。”

我突然有了主意,我要勾引这个男人。让他为我着迷,然后一脚踹开他。只是这件事,我完全不能让徐静知道,因为她如果知道了,一定会更难过。我最好独自教训一下这个自以为是的男人。

我点头:“确实,你们不合适,我们是一样的人。没心没肺,过把瘾就死。”

说完我用似醉非醉的飘忽的眼神瞟了他一眼,我知道,穿着单肩背心的我,小麦色的皮肤细腻紧致,在这样的夜晚,很有些诱惑力。

他叹息,一脸欲言又止:我倒不是没心没肺……

三天之后,他拨通了我的电话,我们相约到番禺路上的蛇餐馆吃大王蛇。蛇是徐静不敢吃的东西,我不担心会碰到她。

吃完大王蛇后,我们到酒吧喝酒、贴身跳舞,宛若恋人。

我会玩,看过很多杂书,懂得些摄影,甚至还跟某任男友学过油画,这些雕虫小技,确实让海普有些着迷了。他一遍遍地叫我才女,我说我这些,都是无用之才,他说:“你错了,女人最有用的才,是媚惑男人心。”

我一阵心烦,真想马上臭骂他一通,和他摊牌。不过,自从我知道他是孝子之后,我打定主意争取见到他的父母,让他的父母知道他有我这样一个女友,再和他摊牌,并在事后把所有前因后果告诉他的家人。

我知道自己这样做比较歹毒,毕竟,他的父母很无辜。可是,想到徐静自此郁郁寡欢,我的心肠变得坚硬起来,我告诉自己,唯有令他在家人面前颜面尽失,他的痛苦才会持久。

没料到的是,还没等到我见他的家人,徐静突然在楼下按门铃,她的第一句话是:“你最近和海普在一起?”第二句话是:“你们是不是一早就瞒着我约会了?”第三句话是:“我真傻!”

我的心针刺般地痛,我不知道她从什么地方知道了我和这个男人交往的事,我张开嘴:“你听我说……”她打断我:“我刚才看见他送你回来。”我暗暗叫苦,刚才在楼下,因为我坚持不让他上来,他至少吻了我5分钟。

我要说什么,徐静往后退:“你什么也不要说,我只是告诉你,我知道了,你不能再把我当傻瓜一样瞒着了。”

说完她飞快转身,不给我说话的机会,走了。

两年过去了。

两年里我没有再见那个叫海普的男人一面。因为,就在徐静责备我的那个晚上,我打电话把海普臭骂了一通,当时我情绪激动,骂得语无伦次,毫无章法,完全无法自主自己的舌头。后来我冷静下来,心中明白这样的臭骂,对他是没有任何杀伤力的,他顶多认为我不过是个乖戾的女子,突然间神经错乱了。

而徐静从此不再和我多说一句话。

今天是徐静大喜的日子。我作为她的表姐,被邀参加婚礼。热闹的婚礼上,徐静笑容灿烂,乖巧地给每桌敬酒。突然间,她的眼神偶然扫到我身上,我看到那眼中的笑,突然变成了冰,虽然只有一瞬,我却实在是——心痛难忍。

两年来,我曾经设想过很多种向徐静解释的方式,可我发现每种方式都难以取得她的谅解。因为她确实亲眼看见我和她最爱的男人接吻。在我无耻地和这个男人接吻的5分钟里,徐静内心的变化,我甚至不敢想,因为一想,我就能听到心碎的声音从胸腔中传来。

我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有些东西,确实是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所谓再回首已是百年身,真是千真万确。在这个热闹的婚礼上,我只能隔着人头,对徐静默默说再见。

责编/彭艺珂

篇15:回不去的童年作文

童年!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个词,也许,那就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候,那灿烂的笑容,天真的样子,一定是一朵比青春更灿烂的花朵,不需要烦恼,不需要怀疑,那个时间里,只有学习与玩耍的记忆,想着一帮人围着一罐彩色铅笔较劲,抢着各自想要的颜色,有可能还说过这样的话“你不把那支蓝色的铅笔给我,我就不和你好了。”然后,转眼间,又是最好的朋友,这就是最早最早的朋友。

那个时候,对什么都会好奇,很有意思的不是手机,也不是电脑,也许只是一个没见过的订书机,就能大惊小怪的抢着玩,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会被老师批,会被父母骂!但是在那个时候,这些都不重要,因为那时候啊,我盟都是小朋友啊。

那个时候,上课总是不认真,和同桌打打闹闹,吃零食,然后呢,可能会被班主任拎出来做思想教育,但是呢,一回到教室就会掏出一只长尾夹在手里把玩,夹的同桌呲牙咧嘴的,有什么呢?我们是最好的朋友啊,如果他生气了,大不了就让他夹回来,因为啊,我们是最好的盆友啊!

篇16:回不去的时光作文

那段时光,对于已经升入六年级的我来说,是最美好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对于我而言,是最美妙的。

忘不了张老师和蔼的笑容,上课时,和我们分享荣誉;课下开各种玩笑把我们逗得笑破肚皮。在张老师的带动下,我们班同学进步最明显的是书写。张老师让我们写好字的方法就是鼓励。某个同学略微有点进步,张老师就会给他点赞,让他伴着自信更加努力。

其实,我们进步最大的还是写作。为了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她真是煞费苦心。她惜才如命,看到有同学写出优秀习作,她如获至宝。不仅仅在班上当范文读,还要连夜打字编辑发到个人公众号。第二天还要在多媒体上投影给全班同学看。这对作者来说该是多大的鼓舞啊。就这样,大多数同学写作兴趣越来越浓,积极性越来越高。同学们就是在这种鼓舞中渐渐的喜欢上了写作,并且越写越好。

虽然和张老师仅仅相处了一年的时光,但是她给我的影响却是终生难忘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做人方面的,比如:宽容、大爱、仁慈……

篇17:回不去的时光作文

刚升学,我还来不及把离别的苦愁丢开,升学的格格不入一次又一次击打着我的心扉。看着不同的人和事,我第一次产生了想从教室逃离的感觉。当同学提起我的名字,我不会像其他人一样嬉笑着过去跟他们一起,而是会下意识的想要逃避,自然而然我也就形单影只了。

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和她一起去吹天吹地,因为在她的面前我不用小心翼翼,我们可以一起做任何事。去无条件的帮对方。我们一起疯一起闹。在那时候我是真的对她好。

可是很快我就发现这份友谊变了味。她变得越来越爱发脾气。越来越喜欢对我颐指气使。在那些日子里我一直隐忍着。

忍气吞声一向不是我的主张。可是我一看到她,就马上会变成一幅小媳妇模样。她说一是一,她说二是二。

这份友情被我小心翼翼保护着。它很美。但经不起磨难。终于在20xx年8月21日的下午,她跟我提出了绝交。她说的话一次次想要我抱头痛哭。说;你好丑,跟恐龙一样,真恶心。当她说出这句话,我才发现我一直的委曲求全,在她的眼里根本就是一个可笑的笑话,我就是一个供她差使的下人。

她走了。我一直望着她的背影。希望她还是跟我开玩笑,可以又一次对我展露笑容。看着她决绝的背影越走越远。我才颓废的摔在了地上。想着过去的种种。还依稀记得她说;希望你能和我一样,相信友谊。

篇18:回不去的家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何时并不重要,因为在这个建设的时代,随时随刻都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事情中,那些人们都在做什么?都在想什么?

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事情中,那些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士都在说什么?都能做什么?

田庆昌:在工地上寻找证据

田庆昌开着夏利车,围着工地搜集着一些东西。工地周围是松软的土和残存雨水的坑,田庆昌开出了越野的范儿。他觉得,事情总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工地周围还有人家,烟囱里冒着炊烟。倒掉的房子的残垣上依然能看到画的花花草草,还有李白的《静夜思》。

这座房子的记忆保留了孩子小学的生活。

雨依然下着,工地上因此停了工。除了几个大型建筑机械和三个穿着保安制服的人慵懒地坐在围墙包裹着的工地大门口外,二百多亩土地上了无人影。

门口不远处,竖立着一个安全计时牌,上面显示截止到2014年5月1日,这个名为正仁松涛苑·中央公元(松涛苑)一期工程的建筑场地已经安全生产了459天。而5月1日之后,计时牌上的数字没再更新。

“难道是停工了?”田庆昌自己琢磨。不过他很快告诉自己,计时牌上的日期一定是劳动节放假之后没来得及换掉。他已经对这块工地失望之极,不认为会有他所期待的“停工”发生。

下车,他点上烟,一口接一口,烟气弥漫在眉头紧锁的脸上,暴露出了些许无奈。他和同车的村民田原爬上工地对面的建筑—— 一座12层高的写字楼,鸟瞰这片工地,又拍了些照片。

“留下证据。”这是肖维鼎(化名)告诉村民的。

肖维鼎:守护着废墟博取谈判资本

2014年对肖维鼎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兆头。

渐进年关的时候,村里的房子都被断水断电,肖维鼎把父母接到了新购置的楼房中。

暂时没有人居住的房子,在没有任何签字的情况下,一夜之间成了废墟。肖维鼎父母的所有家当都没有来得及搬出来,全被掩盖在废墟之下。

这块肖维鼎世代居住的土地,早已变成了一片规整的土色大坑和已经打好地基的一小片水泥地。而更显眼的是一座位于工地东南角的孤岛上的白色泡沫板简易房。这是松岚村最后的见证。

站在废墟上,依然能看到被埋在里面的冰箱、洗衣机以及家具的破木屑,犹如一场逃不及的地震现场。

孤岛上,白色简易房的主人靠柴油机发电照明,日夜守护着两户倒塌房屋的废墟。这个人是肖维鼎雇来的。肖维鼎希望能依靠留下的证据,博取一些谈判资本。

赵有传和田加林:抚着伤痕讨公道

赵有传是村子里最早采取诉讼维权的人之一。他们专门从北京聘请了律师。

村民们自始至终都觉得,“北京”两个字很有分量。

和其他村民一样,赵有传世代生活在东莱街道松岚村,他居住的房屋多年前就拥有了《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然而这些合法的手续并没有让他安然无恙。那一夜房屋被推倒的时候,他依然觉得是一个梦。

当地政府告诉村民,征用他们的土地是为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后来他才知道,所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那个松涛苑的楼盘开发项目。在拆迁补偿安置问题还没有谈妥的情况下,房屋被强行拆除。

2013年10月,赵有传遭到了陌生人的围攻。他报了警,但却没得到预期的效果。

“警察拿着录像机取证。那些人打人的时候,他们拍天空;我还手的时候,他们拍我。”赵有传说。

据他描述,打人者在警察面前,依然嚣张。

田加林出去理发,听说房子要被拆了,便急着往回赶。半路就被拦了下来,挨了一顿打。回到家的时候,房子已经被拆完,妻子和女婿都被送往了医院。

深秋的早晨,胶东凉风瑟瑟。年过六十的田加林在自己家的废墟上扒开砖瓦找衣服。他的家什全部被埋在了废墟里,一个汉子哭得稀里哗啦。

赵有传先后多次找政府部门,希望讨个公道。

有关部门:能看到文件未得到回应

赵有传的代理律师先后向龙口市政府、烟台市政府以及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等相关职能部门递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这些机关依法公开该建设项目的用地、规划、立项等政府信息。

2014年1月3日,烟台市发改委公开表示该单位未收到投资方关于申请项目立项审批及报批的相关材料,龙口市住建局也在2014年1月17日发出告知,称该机关未核发松涛苑项目的规划许可手续。

2014年3月13日,住建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城乡规划法》,责令松涛苑开发商龙口市金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停止违法建设。

2014年4月,开发商才分别补办了证件。但是这次补办,也仅是回迁区3、4、5号楼及商业B区,回迁区1、2号楼及商业A区至今并未办理相关手续。

2014年3月7日,这个项目的在售广告出现在《今日龙口》报上。这是一家县级机关报,国家整治报纸刊号的时候被收编到烟台报业集团。报纸上用“得中央者,得天下”来形容这块地的价值。这个项目的巨幅广告至今还屹立在龙口市委、市政府办公楼上。

村民中有传言,项目得到了市里的支持。当记者向市政府求证时,工作人员均以向领导汇报下情况为由,未作正面回应。

有关专家:听证告知确认一样都不能少

中国律师协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徐建国特别提示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在征地过程中,要维护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益。在征地依法报批前,要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告知被征地农民;对拟征土地现状的调查结果须经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确认;确有必要的,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组织听证。要将被征地农民知情、确认的有关材料作为征地报批的必备材料。”

徐建国表示,征用农用地,应根据情况举行听证,听取农户意见。要告知农户拟征地的用途、补偿标准,拟征地块现状的调查结果应当征得农户的确认。这些资料是省级政府作出征地批复的重要依据。

所有的建设,都是为了能让人们生活得更好。可惜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忽略了这个根本——尤其在利益面前。

于是,法律法规的真正贯彻执行,成为其中的关键。

上一篇:北京化工大学考研下一篇:广电广告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