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蓝山游记(楚南日记.下)

2024-04-15

徐霞客蓝山游记(楚南日记.下)(精选2篇)

篇1:徐霞客蓝山游记(楚南日记.下)

徐霞客游蓝山(游记)

明崇祯丁丑年(公元1637年)

三月二十八日。渡牛头江,江水东至紫金原来,江两崖路俱峭削,上下攀援甚艰。时以流贼出没,必假道于此。土人伐巨枝横截崖道,上下俱从树枝,或伏而穿其胯,或骑而逾其脊。渡江,即东南上半边山,其东北高山为紫金原(---山外即蓝山县治矣)。其西南高山为空寮原。再南为香炉山(---空寮原上有白石痕一幅,上至山巅,下至山麓,若悬帛然,土人谓之“白绵紬”。香炉山在九嶷山玉琯岩南三十里,三分石西北二十里,高亚于三分石,顶有澄潭,广二、三亩。其中石笋两枝,亭亭出水面三丈余。《九嶷志》名此“天湖”,云:“天湖在麓林山三级之上,水常白溢,中有禽,大如雁,锦羽尾,长六尺。湖东有洞,洞左右有二石人,冠剑而立,是以香炉当麓林矣”。),由半边山上行五里,稍下为狗矢窝。于是复上,屡度山脊,狭若版筑,屡陟山顶,下少上多,其东南五里,而出螯头山。先是,积雾不开,即半边、螯头诸山,近望不及,而身至辄现。至是南眺三分石,不知所在,倾之而浓云忽开,瞥然闪影于高峰之顶(与江山县江郎山相似。一为浙源,一为潇源,但江郎高矗山半,此悬万峰绝顶为异耳),半边、螯头二山,其东北与紫金原夹而为牛头江,西南与空寮(香炉)夹而为潇源江(即三分石水)。此乃两水中之脊也。二水合于玉琯东南。西下鲁观与潇江合,始胜如叶之舟,而出大洋焉。自螯头东沿岭半行,二里始下.三里下至烂泥河,始得水而饮,已下午矣。(由烂泥河东五里中逾岭,岭侧小路为冷水坳,盗之内薮也.下岭三里为高梁原,乃蓝山西境,亦盗之内薮也.此岭乃蓝山,宁远分界,在三分石之东,水亦随之)余经三分石,下烂泥河,于是与高梁原分道。折而西南行,又上一岭,山花红紫斗色,自螯头山始见山鹃蓝花。自是又有紫花二种,一种大,花如山茶;一种小,花如山鹃,而艳色可爱。又枯树间蕈黄白色,厚大如盘。余摘袖中,夜至三分石,以箐穿而烘之,香正如香蕈。山木干霄,此中山木甚大,有独木最贵,而楠木次之。又有寿木,叶扁如侧柏,亦柏之类也。巨者围四、五人,高数十丈。潇源水侧渡河处倒横一楠,大齐人眉,长三十步不止。闻二十年前,有采木之命,此岂其遗材耶!上下共五里而抵潇源水,其水东南从三分石来,自此西去,而经香炉石之东北以出鲁观者。乃绝流南渡即上三分岭麓。其岭峻削不容足,细径伏深箐细竹中,俯首穿箐而上,即两手挽之以移足。其时箐因夙雾淋漓,既不能矫首其上,又不能平行其下,惟资之为垂空之繘练汲水之竹绳,则甚有功焉。如是八里,始见平。又南行岭上二里。时夙雾仍翳,望顶莫辨,而晚色渐合,遂除箐依松,得地如掌。山高无水,有火难炊。命导者砍大木积而焚之,因箐为茵,为火为帏,为度宵计。既瞑。吼风大作,卷火星飞舞空中,火焰游移,倏而奔突数丈,始以为奇观。既而雾随风阵,忽仰明星,忽成零雨,拥伞不能,拥被渐湿,幸火威猛烈,足以敌之。五鼓雨甚,亦不免淋漓焉。二十九日。天渐明,雨亦霁焉。仰见三分石,露影在指顾间,辄忍饥冲湿箐而南。又下山二里,始知尚隔一峰耳。度坳中小脊,复南上三里,始有巨石盘崖(昨升降处皆峻土,无块石)为导者误。出其南,又一里,东眺矗顶,已可扪而摩之,但为雾霾,不见真形,进穷磴绝。忽山雨大注,顶踵无不沾襦,乃返,过巨石崖。见其侧有线路伏深箐中,雨巨不可上,上亦不得有所见。遂从故道下,至夜来依火处,拟从直北旧路下,就溪炊米,而火为雨灭,止存余星,急觅干烬引之,荷而下山。乃误从其西,竟不得路。久之得微涧,遂炊涧中,已当午矣。踯躅莽箐中,久之,乃得抵涧,则五涧纵横,交汇一处,盖皆三分石西南北三面之水,而向所渡东来一溪在其最北,乃舍其一,渡其三,而留最北者未渡。寻其南涯滩流而东,一里,至来时所渡处,始涉而北。从旧道至烂泥,至螯头偶坐。闻兰香甚,览之即在坐隅,乃携之行。至半边山,下至牛头河,暝色已合,幸已过险,命导者从间道趋韮菜园。盖以此处有高山瑶居上。自此而南,绝无一竂小屋,直抵高梁原而后有瑶居也。初升犹土山,既入而东下,但闻水声潺潺在深壑。暗扪危级而下,又一里,过两独木桥,则见火光荧荧。亟就之,见其伏畦旁,亦不敢问。已而有茅竂一二重,呼之,一人则秉炬出,迎归托宿焉。问其畦间诸火,则取乖者,盖瑶人以蛙为乖也。问其姓为邓,其人年及二十,谈山中事甚熟。余感其深夜迎宿,始知瑶犹存古人之厚也。亟烧枝炙衣,炊粥就枕焉。三十日。韭菜原(高梁原)→龙潭→茅窝→杨子岭→斜洞→圣殿→娥皇、女英峰间→太平营→路亭(宿于此)。

九嶷东南为玉琯岩,及重四围中起小石峰,岩在其下,西向,有卦山在其西,正当洞门。其中平央南北通达,是为古祠基,所称何侯上升处也。由此南三十里为香炉山,东南五十余里为三分石,西三十里为舜母石,又西五十里,为界头分九,则江华之东界矣。

三分石俱称其下水一出广东,一出广西,一下九嶷为潇水,出湖广。至其下,及知为石分三岐耳,其下水东北者为潇源,合北、西诸水,出大洋,为潇水之源。直东者,至高梁原为白田江,(东十五里)经临江所,(又东二十里)至蓝山县治,为岿水之源。东南者自大桥(高梁源东南十五里)下锦田,西至江华县,为沱水之源,其不出两广者,以南有锦田水,横流为楚、粤界也。锦田东有石鱼岭,为广东连州界。其水始东南流,入东粤耳。

高梁原为宁远南界,蓝山西界,而地属于蓝,亦高山瑶也,为盗贼渊薮。二月间出永州,杀东安县捕官及杀掠冷水湾博野桥诸处,皆此辈也。出入皆由牛头江,必假宿于韭菜原蟠龙洞而经九嶷洞焉。其党约七、八十人,有马二、三十匹,创锐罗帜甚备,内有才蓄发者数人,僧二、三人(即冷水坳岭上庙中僧),又有做木方客亦在焉。韭菜原中人人能言之,而余导者亦云然。

四月初一日。从路亭岐而北,.....抵下观,......过下观,与潇韶水别。南望下观之后,千峰耸翠,其中有最高而锐者,名吴尖山,山下有岩窈窕如斜岩云,其中之内有油村洞,其外有东角塘,皆此中绝胜处。盖峰尽千羽之遗,石俱率舞之兽,游九嶷而不经此,几失其真形矣。......(后于山之中小路)遂出大路,在藕塘,界头二铺之间,又南五里,宿于界头铺,是为宁远、蓝山之界,其西之大山,曰满云山,当是紫金原之背,其支东北行,界遂因之。再南为天柱山,即《九嶷志》所称石柱岩洞之奇者。余即幸经山口一带奇峰,又近瞻吾吴尖,油村众岫,而所慕石柱,又不出二里之外,神为跃然。自永州至此,无处不若旱,即近而路亭,下观,亦復嗷嗷。而山口以南,遂充畦浸壑,“岂满”之验耶!

初二日。余欲为石柱游。平明,雨复连绵,且足痛不胜屦,遂少停逆旅。止午雨止,乃东南行途中,问所谓石柱山岩之胜。而所遇皆行道貌岸然之人,莫知所在。已而雨止路滑,四顾土人不可得,乃徘徊期间,遮几一遇,久之,遇樵者,又遇耕者,问石柱、天柱皆以无有对。共五里,过一岭,山势大豁,是为总管庙,亟投庙中。问道者,终不能知。又东南行,遥望正东有耸尖卓立,不辨其为树为石。又五里,抵颜家桥,始辨其为石峰,而非树影也。颜家桥下小水东北流去。过桥又东南逾一小岭,从间道折而东向临武道(蓝山大道南行十五里至城)共四里,过宝林寺,读寺前护龙桥碑,始知宝林山脉由北柱来。乃悟向所望若树之峰,正在寺北,亦在县北。寺去县十五里,此峰在寺后恰二十里,称北柱无疑矣(乃《九嶷志》所称石柱)。又东北过护龙桥,桥下水东游光泽,即颜家桥之曲而至者。随溪东行,于是北瞻石柱,其峰倩削,而旁有石崖亦兀突露奇,.....又二里至下湾田,有大树峙路隅,上枝分耸,而其下盘曲堆突,大六七围,其旋窝错节之间,俱受水若洗头盆,亦树妖也。又东,路出卧石间,溪始折而南向蓝山路,乃东入岗陇二里,有路至西南横贯东北,想即蓝山趋桂阳之道矣。又东沿白帝岭行,盖界头铺山脉自满云山东北环转,峙西东起为白帝岭。故界头之南,其水俱南转蓝山。而山自界头西峙巨塔峰,即九嶷东隅,屏立南绕,东起高岭即白帝,北到夹坞成坪,中环平央,西即蓝山县治,而循白帝山南行,屡截支岭,五里,路转南向,又五里,为雷家岭,则白帝之东南尽处也。饭于雷家岭。日来下午,而前途路沓无人,行旅俱宿,遂偕止焉。既止行,乃大霁,是日止行三十里,以足裂而早雨,前无宿处也。

初三日。中夜起,明星皎然,以为此后久晴可知,比晓,饭未毕,雨乃止矣。躞蹀泥淖中,大溪亦自蓝山曲而东至,逆循溪东行。已而溪折而南,路折而东,逾一岭,共五里,大溪复自南来,是为许家渡,渡溪东行一里,溪北向入峡,路南向入山。五里为杨梅原,一二家倚山椒,为盗焚破,零落可怜,至是雨止。又南十里,为田心铺,田心之南,径道开辟,有小溪北上去,盖自朱禾铺来者。自此路西大山,自蓝山之南南向排列,而澄溪带之。路东石峰耸秀,亦南向排列,而乔松荫之,取道于中,三里一亭,可卧可憩,不知行役之苦也,共十里,饭于朱家铺,是为蓝山,临武分界。更一里,过永济桥,其水东流过东山之麓,折而北以入岿水。又南四里,为江山岭,则南大龙之脊,而水分楚、粤矣。

摘自《徐霞客游记》卷二(楚南日记.下)

篇2:旅游文化视域下的《徐霞客游记》

林红(1962年-)女,长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语言与文化

[摘 要] 二十一世纪的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旅游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影响和重要地位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与认可。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徐霞客游记》作为我国古代游记一个不可复制的瑰宝,被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本文以《徐霞客游记》为切入点,探究蕴含在其中的旅游文化和旅游思想,为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份参考。

[关键词] 旅游文化;旅游思想;《徐霞客游记》

当代旅游产业发展可谓一日千里,人们对旅游产业的理解和认识也焕然一新。在开发和规划旅游资源的过程当中,既总结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又吸取了许多深刻的教训,其中最为突出就是旅游文化的意义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规划过程当中愈发备受青睐和重视。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加深对旅游业中旅游文化的挖掘和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其作品《徐霞客游记》为中国旅游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对追求“中国梦”的新时代旅游文化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一、旅游文化的内涵

对于旅游文化的内涵,不同的学术界给予了不同的说法,如主体说和客体说、民族文化说与碰撞说。喻学才教授一直从事旅游文化领域的研究,他指出:旅游文化的内涵就是在旅游主体和客体之间“所发生的一切关系的总和。”从广义上理解,旅游文化的内涵是在旅游活动中包括的文化因子和积淀的文化底蕴。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旅游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欣赏和游览价值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旅游文化思想在《徐霞客游记》中的体现

古代地理学著作《徐霞客游记》包含着多种多样的的旅游文化思想,此游记不但继承了传统旅游文化思想,同时也有自己的独到创新之处。在游历的过程中,作者积极探索各种实践,既充实了原有的传统旅游文化思想,又为其内涵增添了许多新活力。徐霞客游记中旅游文化思想的主要体现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 在地理学家徐霞客探索游历的过程中,他竭力提倡“高深之间,可以目折而足析”的人生路程; 倡导“以人遇之而景成,坚持以情传之而景别”的唯物主义观点;推行“不行不知,提倡行而可知”的知行观;他主张运用科学的思想,分析自然,推理自然。

2. 儒、释、道,即儒、佛、道三家思想交织融汇在《徐霞客游记》中。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传统旅游文化思想的吸收,其中有儒家求真务实的思想;道家崇尚大自然的思想,还有佛家的出世思想。

三、《徐霞客游记》旅游文化思想的创新之处

1. 真实性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求真写实一直是《徐霞客游记》的核心与精髓,其高度的真实性成功实现了科学和艺术的统一,充分的表现出作者既是一个能够描写自然的高手,又是一个能够赞美自然的艺术家。徐霞客在旅行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唯物主义观,不信妖魔鬼怪,只相信科学。他也相信科學的思维主要源于实践,愚昧和迷信终究会被揭穿。他主张应该运用科学的思维积极推动事业稳步发展,循序渐进,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2. 洞察力

《徐霞客游记》对地理、地质、水文等现象都有着详细的记录,为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价值。徐霞客通过个人的亲身经历、实地考察,积极纠正过去的种种错误论断,从而对其游历实践过程中的见闻作出相对合理、科学的解释。作者用日记体完成的第一手材料,具有深刻的观察性和洞察力,徐霞客的旅行绝非是简单的游山玩水,而是洞察自然的伟大开拓。《徐霞客游记》的主要内容大都准确详实,涉及的范畴也很广泛,对我们如何开发、规划旅游资源和保护大自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导航作用,有助于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徐霞客游记》中旅游文化思想对中国旅游产业的影响

1. 对中国旅游产业的方向指导作用

旅游和文化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旅游文化和经济发展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旅游产业需要凭借文化效应来发展,同时旅游产业的兴旺又能够带动文化的发展。旅游文化不仅是旅游活动的主要内涵,也且是旅游产业的内在核心与灵魂。旅游文化既是开发和发展旅游资源的主要载体,又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徐霞客游记》中的旅游文化思想是建立在其本人多年亲身实践经历基础之上的,从封建明代到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经历沧海桑田之变,《徐霞客游记》对现代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具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且体现出了新的时代内涵。

2. 对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过去我们在规划和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往往会犯这样一个错误,即对旅游资源的片面认识,经常只看到了它的经济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却忽视了文化意义和价值,如此错误认识和做法会引发诸多问题:譬如说环境被破坏、资源严重浪费等。因此,强化对旅游文化的认识已经迫在眉睫,必须立刻提上日程进行有效解决。地理学名著《徐霞客游记》既像一份地理、考古学报告,又像一份旅游指南,其中蕴藏的各种旅游文化思想更是不胜枚举,竭力探寻这些文化思想是发展中国旅游产业的重要环节。

五、结语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中,“中国梦”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追求,在旅游的过程也会实现和憧憬我们的每一个梦想。在旅游规划和开发的各个环节中,旅游文化思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徐霞客游记》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不但蕴藏了大量丰富的旅游文化元素,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客观参考价值。深入加强对《徐霞客游记》中的旅游文化思想的研究,必定会大大的有益于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宝明,朱安平等,著.中国旅游文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 卢长怀. 浅谈徐霞客游记中的文化因素[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3] 朱钧侃,潘凤英,顾永芝.徐霞客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企业保先教育第一阶段总结下一篇:现售商品房个人购房合同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