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工作总结

2024-04-19

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工作总结(通用6篇)

篇1: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工作总结

**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2008年工作总结

在州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及市委的关心重视下,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贯彻省、州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会议精神,通过抓工作队及指导员管理,做好服务工作,较好地促进了全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将我市今年下派新农村工作队及指导

员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我市共派出各级新农村驻村指导员61人,其中省派驻6人、州派驻3人、市级单位52人;女性8名;新农村指导员平均年龄37.54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61人;中共党员48名;机关公务员48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2名、企业1名。61名新农村指导员组成7支工作队分别派注全市7个乡镇(办事处)51个村委会。

二、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选派干部到农村担任新农村指导员,是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帮助农村基层、城市支援农村的渠道之一,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直接服务农村、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不断推动干部作风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工作队及指导员选派工作,高瞻远瞩,在2006年启动新农村建设之初,即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李绍祥同志任组长、市委组织部部长刘玉文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负责新农村驻村指导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并从相关单位抽调四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组成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备了车辆、电脑、复印机和传真机等办公设备,明确了办公地点和工作经费。在全市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的同时,工作队及指导员管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相得益彰。在去前两年的基础上,今年市委结合新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作了进一步调整,充实和完善了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切实加强对工作队及指导员工作的领导。在指导员的选派上市委始终坚持“抽硬人、硬抽人”的原则,优先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单位骨干和后备干部到农村担任新农村指导员,并要求各驻村指导员做到“带着感情下村、带着政策下村、带着技术下村、带着方法下村、带着信息下村、带着项目下村”,真正为农村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为农民群众办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切实增强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建章立制,抓好管理。

在新农村指导员的管理上,**市委坚持做到“用制度管人,用规则约束人”,健全和完善了各项新农村驻村指导员管理规章制度。一是总结去前两年的经验和不足,结合今年省州对新农村工作队及指导员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市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管理办法》,围绕“七个抓好”,即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贯彻、抓好农村经济发展、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抓好和谐农村建设、抓好舆论宣传工作、抓好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其它工作,进一步明确新农村指导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各乡镇(办事处)党委和工作队认真组织指导员学习《管理办法》,开展相关讨论,从而形成共识,做到自觉遵守和依规办事。全体指导员牢记自身使命和职责,认真按照市委、政府有关新农村的各项政策规定办事,严格遵守新农村水泥审批制度,把好水泥审批关,切实用好新农村建设的每一吨水泥,通过采取指导员参与新农村水泥审批的办法,既保证了水泥的合理节约使用,又调动了新农村指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二是建立一套完整的督查制度,由市级领导督查制度、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督查制度、派出指导员单位督查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督查制度组成,具体细化督查内容和对象,层层落实指导员工作管理。三是建立日常工作管理制度。驻村指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乡(处)新农村办公室或党委办公室共同负责。要求工作队队长、副队长列席乡(处)党委、政府召开的会议,驻村指导员列席村“两委”会议。为便于指导员学习政策、相互交流、了解乡(处)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要求每个工作队每月至少集中学习一次。同时,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工作队队长、副队长或全体指导员学习培训。并根据需要分批安排工作队队长、副队长和部分指导员到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跟班学习。通过各种措施,使每个指导员准确掌握全市新农村建设各个阶段工作的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以此促进指导工作的稳步开展。目前已安排15名新农村指导员到办公室跟班学习。此外,明确工作纪律。要求驻村指导员遵章守纪,坚决杜绝各种违法行为,做到“五不准”,即不准在所在乡(处)、村委会和村民小组报销应由个人负担的各种费用;不准用所驻乡(处)、村委会和村民小组的公款吃请;不准收受所驻乡(处)、村委会和村民小组的各种补贴;不准私自使用机关和企业的车辆;不准参与赌博等有损党员干部形象的活动。四是建立考勤制度。驻村指导员的出勤考核由所在村委会

篇2: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工作总结

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增加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

新农村办公室按照年初制定的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积极引导相关部门将重点项目集中投向各试点村,通过项目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今年市政府确定的185个重点项目中,涉及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共分九类,即:农牧业生产、涉农龙头企业扩能改造、旅游产业带动、商贸物流产业发展、通村道路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社会公益事业、农村社会保障以及农村民主法制建设,项目总数达54个,占全市重点项目的29%,是近几年来项目建设最集中、资金投入最多的一年。致使各试点村既有高起点、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又有适合当地发展实际、前景广阔的产业支撑,推动了全市新农村建设上新水平。

二、突出重点村建设,发挥试点村的示范带动作用

今年###市在全面推进30个试点村建设的同时,集中精力重点推进哈拉苏大兴村、雅尔根楚五道沟村等试点村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一是争取项目资金,培育主导产业。达斡尔乡满都村计划投资5200万元启动建设生态酱菜、脱水蔬菜系列产品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期申请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政策性补助资金500万元,银行贷款XX万元,引资1900万元,自筹投入资金800万元。现规划、选址等工作已完成。哈拉苏办事处大兴村计划投资45万元新建标准化挤奶大厅300平方米,立体式20头挤奶器一套,3吨制冷罐一个,以托牛所的形式提高奶牛业的规模化养殖水平。奶站建成后,农民售奶价格相对稳定提高,可以吸纳周边奶牛户370个,年增加纯收入340万元,户均增加纯收入9000元;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建设豆制品加工厂,带动本村农民就业140余人。中和办事处福泉村手拍粉合作社股份制企业厂房扩建项目到位资金60万元,包装车间已经落成,2600平方米的晾晒场基础已完工,各种设备都购置到位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雅尔根楚五道沟村投资120万元建设冬暖式生猪养殖场,建设完工4栋生猪养殖场猪舍,让剩余劳动力能够就地转移就业。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雅尔根楚办事处五道沟村争取民政、扶贫危房改造、整村移民扩镇项目,投资150万元建设通村道路、自来水供应、无线通信等设施配套的新型农村社区,预计9月末前有60户能够入住。关门山―浩饶山公路续建工程现已完成单幅15公里,完成投资800万元;通向西平台村的浩饶山大桥预计投资700余万元,将于10月份建成通车,结束夏季摆渡、冬季跑冰过河的历史。中和―碾子山公路已完成路基8公里,路面基层3公里,圆管涵3道,完成投资434.9万元,计划9月15日前建成通车。省际通道-扎博公路连接线已完成路基工程12公里,路面水稳层6公里,6道圆管涵,2处过水路面,完成投资600万元,计划10月1日前建成通车。推行村民“一事一议”建设通村公路的模式,达斡尔乡满都村5.1公里整村道路硬化工程已完成建设。中和办事处福泉村2.5公里整村道路硬化工程完成建设。雅尔根楚―新建―四道沟―五道沟―集体四级砂石路,路基完成34.1公里,年末建成通车。大河湾镇区1.1公里道路硬化工程现已完成。成吉思汗―红光村公路现已完成。省际通道―蘑菇气三合村公路计划9月中旬完工通车。关门山―苇莲河7公里村道,已完成路基工程。鄂伦春民族乡建设1横3纵全长2公里道路现已完成。卧牛河大坝―靠山―一心公路,已经开工建设。目前###市已经提前两年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的目标,

三、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创建新农村建设的新载体

为了创建承接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载体,为了实现工业农业的互补对接,为了寻求城乡统筹发展的纽带,我们坚持“政府扶持、农民自主、社会参与”的方针,引导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增强自我发展、逐步壮大的能力,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的“经营实体”、农村经济的“服务主体”、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载体”和统筹城乡的“联结体”。截至5月末,全市共成立并注册了各类专业合作社199个,占呼伦贝尔市同期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的42%。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达1.3亿元,入社成员6000多人,辐射带动农户3万余户。雅尔根楚办事处五道沟村315户农户中268户加入凤鸣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占全村总户数的86.5%;现有耕地8048亩,其中7010亩土地入社,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7.1%。20,合作社组织农民进行前期考察调研,充分估计和准确应对市场行情,合理调整优化种植业生产结构,种植高油大豆2500亩,单产220斤/亩;良饲兼用型玉米2800亩,单产800斤/亩;高淀粉马铃薯500亩,单产1.5吨/亩;桔杆单产数额大幅增加。经初步测算,每亩地获利300元,较XX年年亩产增收130元。合作社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与分散经营相比增收近37%。合作社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浩饶山镇陇海农民种植合作社由21户农民中三分之一的农民集中经营8000余亩耕地,另外三分之一农民从事旅游、餐饮服务业,其他三分之一的农民轮班休息,年合作社纯收入近300万元。今年春耕前又投入150余万元购买大中型农机具,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极强,

总结

洼堤镇育林葵花种植合作社,以种植订单的形式将农户分散的土地相对集中起来,创造出了“五统一分”的生产经营模式,即:“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回收、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生产”,创建了一种经营内容方向固定、合作社的成员固定、基地的面积固定而生产基地的`地块不固定的相对灵活而又能保证收益的合作社。分别在种养业、购销流通业、信息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已经产生了较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显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为发展“新型合作农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资源要素”进行“规模组合”,以“联合舰队”的形式“下海”,成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凸显了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合作社的发展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以市场主体的身份行使与其他主体的平等协商与谈判,改变了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合作社通过“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等措施,收到了“规模效应”。这样,既提高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也增强了农业产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顺利对接。二是开拓了产业化新途径。合作社发展壮大后便在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开始自办加工企业、建立销售网络等垂直一体化经营,延长了产业链条,农业产业化进程和战略性结构调整得到大力推进。在合作社把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整合起来后,实现了农村各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产品的销售网络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农业经济呈现出“块状”发展的鲜明特色。三是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解决了农产品市场流通不畅、销售难的问题;通过扩大生产规模、统一采购生资,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快了农业生产及增长方式转变,避免了农民间的无序恶性竞争;在合作社经营过程中,各入社成员通过盈利分配、股金分红、二次返利等形式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四是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合作社发展促进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的产生,带动了农民生产生活观念转变,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集中,推动着传统农业的深刻变革。这样就解放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民可以彻底摆脱土地的束缚,转向城镇、市区从事二、三产业。合作社中提倡成员平等议事,推动了农村民主进程,促进了农村文化变革,提高了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有利于形成和谐新农村的社会发展环境。

四、建设绿色农业基地,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原动力

###市紧紧抓住国家现代农业建设试点县市和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有利机遇,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基础,努力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农产品基地。重点选择市场容量大、经济效益好、产业关联度大、具有本地特色和竞争力的大米和葵花等产品,集中连片建基地。全市建立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166万亩,创建了大豆、马铃薯、葵花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31.5万亩,基地规模位居全区第一,并在苇莲河建立全区首家“有机农业示范园区”。在建好基地的同时,###市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和市场拉动效应,全力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及基地的认证工作,做到认证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围绕提升产业素质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突出抓好重点产品、重点产业和重点地区的开发和认证。并通过开发和认证工作,解决千家万户的生产质量管理、农产品消费安全和市场准入问题。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数量达到35个。绿色产品带动全市实现产值13.5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6%;带动9个乡镇4万农户,实现农民人均纯增收1320元。增强品牌意识,依托龙头企业,走特色产品产业化经营之路,将分散生产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变为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目前已有“###大米”、“###葵花”、“###沙果”、“###黑木耳”四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定。全市拥有国家知名商标17个、驰名商标1个;“淳江牌”大豆色拉油等一批产品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品牌。成功承办了2009・内蒙古(###)第二届绿色食品交易会暨首届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会展期间有俄罗斯、蒙古、日本3个国家,北京、广东、浙江等10个省市,自治区12个盟市及68个旗县的500多家企业参展。###市的16个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展出农畜产品山野产品7个系列100多个品种。与俄罗斯后贝加尔、蒙古国东方省及北京等地企业签约项目127个,签约额达35亿元。这一会展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绿色、特色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形成特色经济优势,实现规模效益。

五、今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

(一)确立巩固主导产业地位。指导各地瞄准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入以及产业扶持政策导向,指导各试点村立足经济发展基础优势,深入挖掘发展潜力,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力争使每个试点村都有一至三条带领农民持续、大幅增收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最终实现试点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15个百分点的工作目标。

(二)培养培育新型农民。突出农村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实施好国家农村培训补贴和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培育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继续深入挖掘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总结培育致富典型,为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聚集人才基础。同时充分发挥XX年公推公选的40名大学生和刚刚由自治区选派的60名大学生村官的聪明才智,通过他们把新的发展理念、创新的思维和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带到农村去,进一步优化村级“两委”班子的结构,使人才兴市战略得到深入的实施。

(三)建立服务土地流转的平台。鼓励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规范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流出土地,加快农村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经营的过程。积极有效地拓展农业“产业功能”,优化农业“发展形态”,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为我市走出一条“设施完备、规模适度、特色鲜明、高产高效、生态良好、循环持续”的城乡统筹、协调一致、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提供前提条件。

篇3: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工作总结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问题,完善途径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指导者、实施者和组织者。拥有一批政治觉悟高、专业能力扎实、富有工作热情的辅导员团队,将更有利于高校人才的培养,促进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党和国家对辅导员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1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及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是按学生比例配备学生辅导员的制度。按教育部文件要求,高校应按不高于1:200的比例配备辅导员。可是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的辅导员和学生配备比例远远超过了这一标准,一般在1:400左右。(1)上述状况的出现,导致了辅导员陷入纷繁的事务性工作中,无暇顾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状况。因为辅导员工作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大多数辅导员没有余力继续提高和完善自身,这造成辅导员的职业疲倦会导致辅导员在工作中出现一系列问题。

(1)高校辅导员工作负荷量大,职业角色不清。我国目前的辅导员职业体系中对岗位职责界定不明,这一方面影响高校辅导员对职业的认同,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量。事实上,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涉及很多,他们既是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者、心理上的辅导者、学习上的督导者、生活上的关照者、职业上的指导者,又承担着学校行政部门的各项任务。过重的工作强度使得辅导员超负荷运转,身心俱疲。

(2)高校辅导员职业地位不高,职业前景模糊。在以科研、教学为主的高等院校中,虽然辅导员工作辛苦,但同专业教师相比,在晋升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在工作量化和职称评定中缺乏明显的优势,所以对于辅导员未来的发展之路,确实很令人担忧的。在严峻的现实面前,选择辅导员这个职业成为很多求职者的平台或跳板。据统计,高校辅导员的任职时间一般为2~5年。从学生工作这一方面来看,辅导员工作的前四年是工作经验的积累期,辅导员在刚胜任学生工作时就离开这一岗位,不但使之前积累的经验不能很好地传承下去,还严重制约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3)高校辅导员职业风险性高,心理压力增大。对高校而言,安全稳定最重要。辅导员就是完全稳定工作的直接责任人。随着当今社会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不断出现,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令人担忧。当代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是被家庭和社会寄予厚望的一个群体,随着来自家庭、学习和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又常常被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所打击,再加上本身的心理素质不成熟,导致许多大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负责这样的群体,辅导员时时处于高度的“戒备”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容易引发人体生物化学保护机制的溃退,会导致身心疲惫和心理疾病。

2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1)高校辅导员对自我职位的认知。要改变当前辅导员现状,首先就要从自身找到突破。高校辅导员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每个辅导员都应当强化自身的职业意识和专业意识,尊重岗位,理解工作的意义,热爱并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有效的辅导员工作是培养大学生拥有健全人格、优秀品格、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保证。辅导员要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主动研究学生的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和健康的心理。

(2)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是辅导员基本素质的灵魂。作为大学生的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道德法纪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当今社会世界文化交融,大学生的思想活跃,对知识的掌握不再只是局限于书本和课堂。他们更愿意吸收广泛而不同观点。作为与他们最贴近的辅导员,要具备较为宽广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科学文化和世界发展趋势都要有一定了解,这既能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扩展与学生沟通的渠道,又可以在专业学习上都能帮助学生解决困惑。辅导员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正因为这项工作的特殊性,所以要求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来面对和妥善解决工作中的突发状况,克服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与压力。

(3)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管理方式的转变。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学生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方面,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关系到管理效果的好坏。只有正确合理地运用管理方法,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管理学生日常生活,善用集体灵活性。寝室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单元,是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阵地。学生思想品质、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培育和养成,都会在寝室受到影响和锻炼。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学生寝室,不管是寝室住宿条件还是室内成员的人际关系,都要及时准确掌握,仔细捕捉发展动向,防微杜渐,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之中。这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加深了解,对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推动其完成角色的转变,由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

巧用规章制度,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规章制度要根据学校、院系的实际和本专业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使平时的管理制度化、标准化、人性化,让被管理者认同并自觉遵守,藉此才能保障学校其他活动的开展。学生干部起着贯彻学校意图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上传下达作用。建设一支团结向上,令学生信服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客观要求。学生干部首先要以身作则,为其他同学做好表率,让同学们信服并愿意被其领导是学生干部要具备的条件。

紧跟时代步伐,善用网络传递信息。目前,网络载体已被广泛运用,它代表着一种自由、个性化的沟通趋势。江泽民同志在讲到互联网问题时指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舆论宣传,积极发展,充分利用,加强管理,趋利弊害,不断增强网上宣传的影响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对外宣传的新渠道。”(2)因此,运用网络载体开展工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载体来了解大学生的心声,摸清他们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所以辅导员要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运用网络,网上交流网下互动,全方位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而言之,学生工作是一门以人为对象的综合性、实践性的科学。辅导员要时刻牢记自身责任,总结工作经验,以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做一名称职的辅导员。

3 国家和学校对辅导员工作的政策保障

要改变辅导员目前面临的问题,除了从其自身出发,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学校规章制度的改革也是必要的手段,下面就是针对辅导员现状提出一些国家和学校需要改革的方面。

从国家政策来讲,教育部在1965年制定的《关于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标志着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正式确立。之后我国先后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两个文件,对高校辅导员的职责、作用、培养与发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让辅导员有了政策的依据和保证。各级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应该根据相关政策法规,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保护辅导员的切实利益,让辅导员把工作当成毕生值得奉献的事业。

从学校机构来讲,“首先,各级领导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性,认真贯彻中央及有关部门文件精神,制定并落实辅导员的编制、投入、场所等各项保障措施。其次,要改革辅导员的晋级评职制度和分配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且被社会公认的统一的辅导员晋级体系,制定以能力和业绩为主的考核办法及激励机制。再次,正确处理好辅导员的出路问题。”(3)

首先,因为辅导员职位的特殊性,其工资、福利待遇与管理层和专业教师呈现不均衡的比例。所以要使辅导员全身心投入工作,就应该在岗位津贴、工作奖励等一些方面予以扶持,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在政策和经费待遇上给予倾斜,以便于辅导员能够在其位谋其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其次,建立公平和谐的晋升制度,制定利益均衡规则。高校管理者应该在职称评选、职务晋升,奖优罚劣中必须要体现公平竞争原则。同时要注意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平衡,以及辅导员内部的公平。

参考文献

①吴广宇.专业化:新世纪新阶段高校辅导员持续发展的生命力[J].民办教育研究,2006(3):68.

②新华社记者.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在京召开[N].光明日报,2001-01-11(1).

篇4: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工作总结

[关键词]高等教育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对策

[作者简介]白剑波(1965- ),男,河南辉县人,河南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和教育管理。(河南新乡453003)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5-0062-02

一、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建设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处于一种“漂浮”的状态。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共有应届高校毕业生413万人,比2005年增加75万人,增长了22.2%,毕业生供需比例从2005年的1∶0.93下降到2006年的1∶0.83。2007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到500万人,供需比例进一步下降。根据人事部的有关统计,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统计,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上升。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有近40%的毕业生表示“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对能否就业表现出很大程度的担忧。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上述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这一现状,近些年来,各高校普遍加强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力度,而且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也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并且得到了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所有高校都必须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调集精兵强将充实工作队伍,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要加快建设素质高、业务精、有爱心、讲奉献的工作队伍,加快开展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和认证工作。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建立起一支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毕业生和家长等多方面的协同配合。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高校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动下,高校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讲座、举办校园招聘会等,但总体上就业指导工作还比较薄弱,在学校教育中所占比重偏小,尚未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

1.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早已成为高等院校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然而,就业指导工作在许多高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许多高校虽然建立了就业指导机构,但人、财、物配备不足,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就业指导课也并未作为一门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行政管理职能较为突出,而服务职能有所欠缺。有的甚至狭隘地认为就业指导就是找工作、落实具体单位,没有把就业指导作为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环节来抓,忽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育功能,低估了就业导向对高校专业设置等内部改革的重要影响,没有切实发挥就业指导对学生进行合理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2.就业指导工作形式单一、内容空洞。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没有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开展就业指导的随意性大、内容空洞、方法单一,仅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和收集需求信息等方面,关于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生涯的规划等方面的内容较少。

3.就业指导队伍建设薄弱,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此项工作的教师需要掌握就业政策、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目前,大多数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多为党政干部,且多为从事学生工作兼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全校专职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一般很少,同时,就业指导人员又缺乏完整的、系统的培训,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参差不齐。

三、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也是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成果的反映。高校在全面提升毕业生质量的同时,应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理念,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对学生的就业进行全面的指导。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就业指导工作常抓不懈。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形势严峻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就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毕业生就业当做一项战略性和日常性工作来抓。把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对学校的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大力气组织专门的队伍从事这项工作,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长效机制。此外,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除了具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实现充分就业的功能之外,还应具有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等作用。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们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对象的全员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之中。

2.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就业工作观念。不论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就业指导机构,还是学校设置的就业指导机构,所从事的都是非行政化的工作,这些机构的性质类似于事业单位,本质上是完成高等教育领域的公共就业服务职能。为此,要淡化和祛除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行政色彩,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热心为学生服务的新风貌,不断增强为学生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等功能;承担起就业指导必修课的教学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形势、就业准备、就业程序、就业技巧、就业政策等方面的全面指导;实现由管理到服务的职能转变,通过快捷、可靠、优质的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全面展开。

3.搭建网络服务平台,实现就业服务的信息化。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早已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正在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就业指导工作的手段也正在向信息化、网络化的目标迈进。由此,在大学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是大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最好时机和方式。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围绕就业现实,注重方法的研究和运用,增进学生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使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教育富有成效。需要指出的是,信息技术网络化为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紧紧跟上这一新的发展趋势。

四、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对策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启示的分析,我们认为,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高等学校要认真落实教育部颁发的关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法规条例,充分认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各高等院校应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挂帅,集教育管理和服务职能于一体的、独立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形成一个学校领导重视、主管部门支持、各个院(系)积极配合的就业工作新局面。最终促进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促进就业指导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拥有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是开展高水平就业指导工作的人才保障。各高校应该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配备具有专业水准的就业指导服务人员,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建设一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的就业指导队伍。同时,他们还应该掌握与职业指导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法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知有关大学生就业政策、就业管理业务和就业教育方法,从而真正地为大学生就业服务。

3.建设优秀的兼职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在建设好专职就业指导队伍的基础上,可以培养一支兼职就业指导队伍。兼职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可以分为校内兼职人员和校外兼职人员两类。校内兼职人员主要从事收集信息、发布信息、反馈信息等各种事务性的服务工作;校外兼职人员主要聘请著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心理辅导专家和人力资源专家等担任。聘请校外人员兼职,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带来新的社会信息,使在校学生更早地了解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开阔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高校师资不足的问题,弥补校内就业指导队伍在专业和市场经验上的不足。

4.加强在职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推动就业工作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学校应从多方面努力,制定就业指导队伍的培养和教育规划。通过各种形式对现有的就业指导人员进行培训,为现有就业指导教师的学习、深造提供条件,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和进修,使他们通过在职业余学习、进修或短期脱产学习,或者到有关院校深造,系统地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从而改进他们在就业指导工作上的不足。

5.强化考核,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切实可行的管理评价体系是加强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在就业指导人员岗位职责范围内,根据就业指导人员自身特点,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的管理,对他们履行职责提出严格的要求。同时,应该研究制定客观、科学的考核评价办法,对不称职的工作人员要及时调离工作岗位。通过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考评,实现就业指导队伍的严格管理,建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聘用机制。

6.解决好专职就业指导人员的出路问题。高校要对从事就业指导教师的长远发展做出统筹安排,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就业指导教师予以重点培养,条件成熟时,根据工作需要逐步提拔到领导岗位。有些教师可以作为骨干进一步加以培养,继续留在就业指导岗位,也可输送到教学科研工作或行政管理岗位。一般来说,凡在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岗位上工作满三年者,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及本人的条件和志向,进行有计划的定向培养,以解除其工作的后顾之忧。总之,要在动态中不断优化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起良好的选拔、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刘建平.增强责任意识.全方位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4(6).

[2]金晓明.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4).

[3]袁贵仁.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23).

[4]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zepc.edu.cn/bys/renzheng/rz_Show.asp?id=216,2007-11-13.

[5]孙英浩.欧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4(11).

篇5: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工作总结

2011年,XX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基本原则,围绕“两城四地”战略目标,按照“转型提质保供给,大兴水利强基础,富民美村建家园,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方针,努力推进农业转型与升级,农村规划建设与保护,农民增收与素质提升,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着力优化城乡发展空间布局和资源配臵,农业农村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年初召开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全体出席,市委书记作重要讲话,各镇(街道)党委(工)书记、镇长(主任)、副书记,各涉农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广大一线干部近800人参与了大会。通过大会,我市进一步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各镇(街道)党(工)委要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发展上,确保力量不削弱、工作不放松。

(二)政策更趋完善。一方面,财政支持政策更加明朗。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切实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今年财政预算

内资金用于“三农”的投入增长近40%。另一方面,各项工作的指导意见纷纷出台。在往年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制定了《关于做好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若干意见》(市委„2011‟4号)、《关于进一步加快培育建设中心村的若干意见》(市委„2011‟10号)、《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2011‟13号)、《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在农业生产领域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2011‟14号)等政策意见,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

(三)工作重点突出。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工作涉及面广、量大。但由于领导指挥得当、财政支持到位、各部门广泛配合,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抓住重点、由点及面、稳步推开。

一是以“两区”建设为龙头,不断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我市坚持用工业理念指导农业,用产业化手段经营农业,用开放思维拓展农业。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进排水渠、机耕路等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工厂化育秧中心建设,打造高质量的粮食生产基地。全年新增垦造耕地面积0.3万亩,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0.72万亩,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完成0.8万亩,完成林区道路建设里程44公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推广温室、钢结构大棚、工厂化育苗、节水灌溉及设施化养殖等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着力打造主导产业优势区块。在完成2010年启动创建的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又启动创建3个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5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农业结构更趋合理。同时,我市加快农业科技创

新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全面建设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稳步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二是以“农房两改”为基础,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有序实施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集中改建,加快自然村落整合和居住点缩减,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集约使用水平。重点支持列入中心村的农村住房拆迁改建项目,对农村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户拆迁、中低收入农户危旧房拆迁、山区移民搬迁、自然村迁并的农村住房集中建设项目优先纳入扶持范围。农房改造全年计划4000户,目前已全部完成。中心村工作稳步开展,我市确定的32个中心村,已有11个村完成了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并通过会审批准;有11个村完成了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初稿;10个村已列入了编制计划。重点培育的XX、XX、XX三村由于组织领导有力、方案措施得当、资金筹集充分,目前建设成效明显。在积极推开农村住房两改和中心村工作的同时,我市继续实施全面小康村创建工作,以典型示范带动全市农村持续提升环境面貌,今年又有西坞街道四维村等8个村开展集中整治建设,等待最后验收。去年省里出台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以来,我市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开展了广泛调研,提出近期的工作目标是着重打造“一港二区四带”,即:环XX港重点区域、XX湖和XX库区、XX交接处至XX“生态迎宾带”、XX环境整治品牌提升带和城区至XX生态公路、城区至XX快速通道、城区经XX村至XX沿线三条美丽乡村示范带。此外,世行贷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第一批四个村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第一批已全面展开。今年,我办牵头、各相关

镇(街道)抓落实,“一港二区四带”相关村庄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并以农房两改和环境提升为主要抓手有条不紊地实施“生态人居建设、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经济推进、生态文化培育”四项行动,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开局。

三是以全国会议为契机,加快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步伐。今年3月,由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组织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我市隆重召开。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会议还交流了各地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和做法,部署了“十二五”时期和2011年的相关工作,我市作为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之一上台领奖。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大大提升了我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知名度,为完善“东部象山港渔家风情休闲带、西部山地生态体验休闲带、中部庄园风光观光休闲带和古村落文化探访休闲带”等4条特色乡村旅游休闲带建设、加快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步伐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统计,2011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9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81亿元,累计创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4个、YY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示范点)10个,认定农家乐星级经营点(户)21个,创建省级休闲观光农业(林业)示范园区8个,省级农家乐精品项目2个。

四是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切入点,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基础。村级组织处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直接组织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职责。今年我市按照先村党组织,后村民委员会,再进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换届的顺序,安排6个月时间开展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全市356个行政村

除5个村因撤村建居暂缓换届、3个村已在2009年提前完成党组织换届外,有348个行政村集中进行村党组织换届,351个行政村集中进行村委会、村监委和经合社换届。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能人进入村班子。截至到目前,村党组织集中换届全部完成,村民委员会、村民监督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换届除莼湖镇栖凤村外,其他350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换届选举呈现村民参选热情高、农民群众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增强,总体上较为和谐等特点,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巩固深化“先锋工程”建设,组织实施“农村党组织书记素质工程”,通过业务培训、外出参观等途径进一步提高了村干部的素质。

五是以创业增收为目的,不断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按照 “突出培训重点,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规范培训管理,进一步强化培训服务,打造培训品牌,进一步健全市场化培训机制,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增强培训合力,做好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培训,全面推进农民创业就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总体思路,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的需要,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力度,着力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和整体素质,取得了较好成效。一年来全市共培训各类农村劳动力12110人(次),其中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4200人,其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3612人,实现转岗就业3178人,转移率88%;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5160人次;农业专业技能培训2500人次;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250人。

六是稳步推进其他面上工作。紧紧抓住农村经济发展、计划

生育、科技创新、社会保障、基层治理机制和民主法治建设等事关三农的各个重要方面,积极有为地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稳步向前。

二、存在问题

在肯定今年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市客观看待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城乡统筹水平离全面融合尚有较大差距,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事业建设还较为薄弱,推进城乡配套改革,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不断加大。农民转移就业难度不断加大,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较低,脱贫致富的任务还很重。三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少路子和办法。四是农村社会管理面临新的压力。涉及农村的征地、环保、土地承包、集体资产管理等各类纠纷时有发生,保持农村和谐稳定任务依然艰巨。五是农民整体素质和就业本领还不高,新型农民队伍建设需不断加强。

三、明年计划

2012年,我市将按照十二五规划的相关安排,有条不紊地推动新农村建设各方面进步。概括来说,就是要实现“六个新突破”:

(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上有新突破

大力开展两区建设,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夯实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努力建设高质量的粮食生产基地,确保粮食安全。重点实施以水蜜桃、雷笋、花卉苗木三大主导产业为核心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的创建工作,继续实施亩产超万元工程;同时加

快推进竹产业园开发,力争竹产业核心区建设出成效。发展扶持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积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同时,要结合“海上XX”建设,不断优化升级捕捞结构,改造提升传统海洋养殖业,加快渔产品投售市场建设,不断提高渔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推动现代科技服务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强化农产品品牌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产品安全和有效供给。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认定工作,全面提升我市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在推进农村宜居乐居上有新突破

明年,我市计划以中心村为主战场、以全面小康村为契机、以特色文化村和风情小村为示范引领、以精品线打造为抓手、以“一区二片四带”为重点推进连片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力争成功创建省美丽乡村先进县。

具体来说,继续推进全面小康村创建,明年完成创建4个以上YY市级全面小康村任务;加快中心村建设,新启动重点培育建设3个中心村;注重特色村保护,首批计划安排3—5个村开展培育;启动风情小村创建,在原创建的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中开展以“宜居、宜业、宜文、宜游”为主要内容的“风情小村”创建;开展西坞至莼湖沿线的金峨村、税务场村、蒋家池头村、余家坝村这一区块的精品线建设;以上述各项引领“一区二片四带”进而带动全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整合领导力量,加大政策扶持,强化资金保障,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民生水利建设,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上有新突

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加快推进县江三期、莼湖降渚溪、萧王庙泉溪小流域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东江、剡江河道治理工程的前期工作,全面构筑高标准防洪屏障。加快推进大堰县溪、裘村大通溪小流域治理工程的进度。做好横江闸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继续做好清水河道建设,实施城乡饮用水质量提升工程。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优化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布局,推进农村道路公交、电站电网、通讯信息、供销流通等各类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和使用。

(四)加快民生事业发展,在推进农民持续增收上有新突破

挖掘资源潜力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做好村级留用地和启动资金等方面支持,通过不断挖掘产业增收潜力、创业增收潜力、物业增收潜力等方式,引导农民扩宽创业就业门路,提高家庭收入。

着力提升农村民生品质。顺应农民群众需求多元化、差异化趋势,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建立并不断完善农村教育、公共文化、卫生服务、养老保险、“五保”救助等制度,打造惠及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五)加快机制体制创新,在推进城乡全面融合上有新突破

加快中心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顺应农村人口、产业集聚的趋势,加快中心镇建设和城镇化推进步伐,推动镇区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和要素集约。加快XX卫星城市建设,统筹莼湖老镇区与滨海新区发展,进一步放宽城镇户籍限制,加快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按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加大对宅基地、废弃地、空闲地整理复垦和流转臵换力度,复垦臵换后新增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农房“两改”、村庄基础设施及村集体经营性项目建设,保障农民土地用益物权。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平台,促进城乡土地资源、资产、资本有序流动,为新农村及各项设施建设提供有效空间。

积极创新财政金融体制。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和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拓宽合作领域,拓展融资平台。

(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在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上有新突破

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开展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集中轮训,提高新任村干部履职能力和水平。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管理。完善村干部社区干部报酬和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干劲,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

篇6: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工作总结

情况报告

根据省、市、县委选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的安排部署,十八连山乡党委政府于3月底组建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队。4个多月来,工作队在乡党委的领导下,指导、帮助和配合村党组织,宣传政策法规,了解村情民意,发展农村经济,化解矛盾纠纷,强化安全监督,规范民主制度,指导组织建设。工作队员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乐章,为十八连山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一、基本情况

十八连山乡共有17个村委会,184个自然村,246个村民小组。在17个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中,市政府办下派1人(工作队队长),县级部门下派10人,乡党委从乡直单位抽调6人。各位指导员于2007年3月底进驻到所下派的行政村,积极参与指导春耕生产、村级组织换届和和党委政府的其他中心工作。按照要求,乡党委组建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由市政府办副调研员李正稳担任,副队长由县地震局副局长陆凯担任,下设联络办公室在乡“三村四化”办,并明确3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相关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乡党委把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进村指导工作作为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契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领导,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和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乡党政班子人员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乡分管领导和组织委员专门负责抓好工作的落实,并定期或不定期向乡党委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二)落实经费,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乡党委考虑到各村委会集体经济薄弱,条件艰苦,驻村指导员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给17个村委会共划拨了6万元的工作经费,小的村2000元,大的村3000——4000元,让17个村都开起了食堂,办起了伙食,保证指导员和村干部能安心地指导春耕生产,全力指导烤烟移栽,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避免了因吃住不便,工作指导不力,作风漂浮的现象,确保全乡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三)多措并举,确保取得实效。

1、抓监督管理,激发工作动力。乡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在乡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为加强和规范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监督管理,我乡制定了管理办法,明确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工作职责、日常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等,调动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乡党委要求每位指导员每个月要反馈驻村工作情况和村情信息,工作队员有事要请假,有困难要及时提出来,遇事要商量。

2、抓调查研究,进入工作角色。乡党委明确要求各指导员积极开展对所驻村的现状、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工作等方面进行调研,尽快熟悉当地的人口、民族分布、气候、地形地貌、农民收入状况和主要收入来源、基层组织状况和村组干部等自然、人文、经济、社会方面的基本情况,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扎实开展工作。

3、抓教育培训,增强工作能力。为帮助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农业科技知识等,乡党委组织由农技、水务、畜牧,林业、劳保、司法、安全生产监督、村建环保等部门的骨干人员讲解业务知识,分发学习资料。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使他们更加了解和熟悉农村工作方法,增强工作能力。

4、抓沟通协调,推动工作开展。乡党委每个月召集指导员开一次工作例会,了解工作情况,通报全乡经济发展情况。每次的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会议,都邀请市县下派指导员参加,让他们了解乡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乡党政班子成员适时下到村里看望他们,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积极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给他们带去组织的温暖,鼓励他们积极开展工作,为群众增收致富建言献策。

5、抓巡视督查,促进工作落实。为督促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到点到位开展工作,我乡建立并坚持巡视督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遇到情况,及时向县委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反映。

二、主要工作成效

新农村指导员驻村开展工作以来,绝大部分指导员能履行职责,扎实工作,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团结群众,积极为新农村建设出谋献策,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切实当好“七大员”,自觉做到“五不准”,在干部群众间架起了一座 “连心桥”。据统计,全乡指导员为群众做好事实事共计35件,帮助寻找致富项目和农田水利等基础项目11项,协调争取项目资金总计28万余元,挂钩帮扶贫困户23户84人,捐款捐物计8000余元。指导员还为群众带来了各项先进的生产技术,转变了观念,提高了思想意识。

(一)深入宣传,当好政策宣传员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深入宣传解决“三农”问题、扶持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方针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市政府办下派干部李正稳同志,不顾环境条件艰苦,不辞辛劳,身体力行,和雨汪村的村干部跑遍了全村村寨,了解社情民意,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向被征地农民讲解国家征用土地的相关政策,让农民群众了解实情,避免了群众无原则的上访。

(二)谋划发展,当好富民强村服务员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开展工作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帮助所驻村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规划发展项目,制定农民增收计划,增强农民创业增收能力。县地震局陆凯同志通过调研,发现他所进驻的华毕村适宜发展经济林果种植业,便带领村干部到外地考察学习,引进桃子、苹果等树苗,联系专业技术人员到村入户指导,在华毕村委会发展林果600多亩,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路子。

(三)关注民生,当好社情民意调研员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民生,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县畜牧局杨昌龙同志坚持每个星期调查走访一个自然村,深入了解电厂周围群众在发展务工经济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他还利用自身部门优势,针对当地群众发展养殖业积极性高,但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的实际,通过协调和联系,帮助引进了100多头优良的大河乌猪品种,并指导养殖户进行了圈舍改造,对养殖户免费进行了技术培训,为该村推广大河乌猪养殖迈出了新的步伐。

(四)维护稳定,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

稳定压倒一切。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积极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和所驻村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消除农村不稳定因素,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县药监局李雄军同志坚持每周用一天时间为群众开展义务法律咨询活动,先后帮助村民处理邻里纠纷8起,极大地增强了庆头村委会村民的法律意识,维护了该村的社会稳定。乡劳动保障所高映松同志,针对部门工作和所挂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多,和劳动用工企业劳资纠纷多的实际,主动参与调处纠纷,通过与各部门的协调联系,依法为农民工讨回工资2万多元,维护了当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他还通过与正归用工企业的联系,转移富余劳动力120多人,并义务为这些人提供政策咨询服务。

(五)排查隐患,当好安全生产监督员

近年来,全国各地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增多,全民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各位驻村指导员在驻村工作中,积极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到所辖区域的煤矿,非煤矿山,加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走访活动,切实帮助各类企业搞好安全生产,杜绝安全隐患,驻村指导员先后帮助排查隐患13起,帮助解决11起,确保了全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截止2007年7月中旬,全乡无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六)学法用法,当好民主监督员

全乡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利用自身文化素质较高的优势,在驻村工作中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广泛宣传党的民主制度,努力提高党员群众的民主政治意识,确保党员群众在本村大事要事的知情权,部分党员干部的参与权和决策权,尽力纠正一些村级组织中议事不民主,搞“一言堂”的不良现象,为村级民主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新的路子和办法。

(七)固本强基,当好基层组织建设督导员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从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和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入手,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今年3至6月是全县村级换届选举月,各位指导员配合村党组织大力宣传村级换届有关政策,进村入户了解选民意向,发现和挖掘人才,积极配合村党组织把那些有能力,想干事,会干事的致富带头人和劳动能手吸引到村两委班子中来,由于宣传有力,工作落实到位,指导到位,措施得当,顺利选举产生了53名村干部,选出的村干部合乎民意,顺乎民心,达到了组织满意,群众满意。以上工作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委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的有力指导,得益于我乡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讲政治,顾大局,识大体,肯吃苦,勤服务,勤奉献,各位指导员把驻村指导工作当作充实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难得机会,自觉接受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考验和锻炼,不断提高自己驾驭复杂局面和化解各类矛盾的能力和本领。

四、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指导员责任心不强,作风漂浮,存在走读现象,对艰苦的环境适应不了,抱怨多,静不下心来,驻扎不下来。

二是部分单位对派出的指导员的工作和生活关心不够,单位领导很少到村看望指导工作,对所挂村的情况不了解,很难达到挂村指导的目标要求。

五、意见和建议

一是建议县委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多加强对指导员的管理、教育和培训,增强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和能力,多加强与指导员所在单位的协调和沟通,让挂钩单位多帮助挂钩村委会解决困难,多为群众办些好事实事。

二是要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强化工作纪律,确保广大指导员在职在岗开展工作;对一些工作表现较差、群众不满意的指导员,要进行教育整改。对一些工作难以胜任、群众满意度低的指导员,要有相应的措施。

上一篇:幼儿园冬季安全教育告家长书下一篇:优酷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