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常识

2024-05-08

中国古诗词常识(通用8篇)

篇1:中国古诗词常识

▲中国古典诗歌常识

一、诗

(一)古体诗 1.古体诗

①四言古诗——《诗经》最早;②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③七言诗:成熟于唐代 2.乐府诗——标题加上“歌”、“行”、“引”、“曲”、“吟”、“歌行”

(二)近体诗(形成于唐代)1.绝句——①五言绝句;②七言绝句 2.律诗——①五言律诗;②七言律诗;③排律

二、词

1.最初成为“曲子”、“杂曲子”、“曲子词”,也称作“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词起源于隋唐,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盛行二衰。原本是配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发展中逐渐与音乐分离。2.词的分类

①按字数分为:小令(≤58字)、中调(59-90字)、长调(≥90字)②按风格分为: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刘永、李清照)

3.词牌——也称词调,指写词一句的乐谱,决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及平仄声韵。

三、曲

1.散曲——①小令(短小的曲子);②套数(散套)2.戏剧——①杂剧;②传奇(已供演出的剧本)

▲上古时代

没有文字,只有口头传唱的歌谣。

▲春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周初到春秋305篇诗歌,又被成为“诗三百”。汉代始被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多用赋、比、兴收发,四言为主,重叠反复、现实主义。

▲战国

屈原(屈平),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开创楚辞新体诗,著有《离骚》(自述性质,古代最长抒情诗)。西汉刘向所编《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主。诗经中的“国风”与“离骚”合称“风骚”,称为文学的代名词。

▲两汉

乐府民歌,又称“乐府诗”、“汉乐府”,是可以配乐的诗,叙事性强。乐府是汉武帝时期建立的音乐机关,负责作乐、训练演员、采集民歌。名篇有:《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三国

三曹,建安风骨。

曹操(魏武帝),著有《魏武帝集》,代表作《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曹丕(魏文帝),其《燕歌行》是中国最早的七言诗。

曹植(曹子建/陈王/陈思王),著有《曹子建集》,三曹中文学成就最高,代表作《野田黄雀行》、《七步诗》、《洛神赋》、《白马篇》。

▲晋代

陶渊明(陶潜/陶元亮/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性情孤傲,辞官归隐,多写田园生活和隐居情趣,讴歌田园风光,对比仕途黑暗虚伪。代表作《桃花源记》、《归来去兮辞》、《归园田居》、《饮酒》。

▲南北朝

谢灵运[南朝],开创山水诗派。

乐府诗[北朝],《木兰辞》、《敕勒歌》、《折杨柳歌辞》。

▲初唐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另三杰:骆宾王/卢照邻/杨炯)。著《王子安集》,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

陈子昂,唐诗革新运动先驱,《登幽州台歌》被誉为“怀古诗绝唱”,哀而不伤。

▲盛唐

王维(王摩诘/王右丞),“山水田园诗”代表之一,诗人兼画家,苏轼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孟浩然(孟襄阳),“山水田园诗”代表之一,与王维合称“王孟”,代表作《过故人庄》、《春晓》。

王昌龄(王少伯/王龙标),“边塞诗”代表之一,被誉为“七绝圣手”,擅长边塞诗、宫怨诗,代表作《出塞》、《从军行》。

高适(高达夫/高常侍),“边塞诗”代表之一,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岑参(岑嘉州),“边塞诗”代表之一,与高适合称“高岑”。李白(太白/青莲居士),“诗仙”,浪漫主义诗人。

杜甫(子美/少陵野老/杜拾遗/杜工部),现实主义诗人,“诗圣”、“诗史”。韩愈评价“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中晚唐

韩愈(退之/韩吏部/韩文公/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合称“韩柳”,与孟郊合称“韩孟”。孟郊(孟东野),苦吟诗人代表,擅长五言,多苦寒之音,与贾岛合称“郊寒岛瘦”,代表作《秋怀》、《贫女词》、《游子吟》。

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主要倡导者,与李白、杜甫合称“唐代三大诗人”,与元稹合称“元白”,现实主义伟大诗人,主张“文章合时而著,诗歌合事而作”。代表作《秦中吟》、《新乐府》(含《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

刘禹锡(梦得/刘宾客),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代表作《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

李贺(长吉),“诗鬼”,代表作《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

柳宗元(子厚/柳河东/柳柳州),“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我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代表作《捕蛇者说》、《三戒》(含《黔之驴》)、《永州八记》(含《小石潭记》)、《渔翁》、《江雪》。杜牧(牧之/杜樊川),擅长七律七绝,散文化作赋,代表作《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

李商隐(义山/玉溪生/樊南生),代表作《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乐游原》、《锦瑟》、《无题》。

▲五代

李煜(重光/李后主),南唐国主,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与其父李璟合刻《南唐二主词》,代表作《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令》。

▲北宋

范仲淹(希文/范文正),豪放派,代表作《岳阳楼记》、《渔家傲》、《苏幕遮》。

柳永(三变/耆卿/柳七/柳屯田),婉约派代表,大量创作慢词(长调),扩充词的体制容量,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结成《乐章集》。

欧阳修(永叔/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含《伶官传序》),代表作《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等结成《欧阳文公集》,其《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

王安石(介甫/半山/临川/王荆公/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列宁评价“中国二十一世纪改革家”。代表作《游褒禅山记》、《伤仲永》、《元日》、《泊船瓜洲》。

苏洵(明允/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以史论、政论为主,代表作《嘉右集》(含《六国论》)。

苏轼(子瞻/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最伟大文人,开创豪放词派,旷达豪迈,能“出新意与法度之中,寄妙理与豪放之外”,与韩愈合称“韩潮苏海”,书法上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四大家”。代表作《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

苏辙(子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栾城集》

▲南宋

李清照(易安居士),跨南北宋,宋代婉约派成就最高。代表作《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结为《漱玉词》。

陆游(务观/放翁),绍兴人,爱国志士,中年从军,宦海沉浮,85岁去世,留下9000多首诗,诗多爱国忧民,有杀敌报国,收复北方、统一祖国的信念。

辛弃疾(幼安/稼轩),与北宋苏轼合称“苏辛”,豪放派代表,代表作《摸鱼儿》、《永遇乐》、《清平乐》,结成《稼轩长短句》。

文天祥(履善/文山),民族英雄,状元宰相,宋末起兵抗元,被俘逼降,作《过零丁洋》。姜夔(尧章/白石道人),代表作《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

▲元代

元诗初期,从南宋过来的刘辰翁、赵孟頫等崇唐而诗风清丽婉约,从金过来的元好问、刘因等学习苏轼而诗风古朴豪放。

元诗中期,虞集、杨载、范椁和揭俱斯,号称“元代四大家”。这时出现了一批能运用汉文写作的少数民族诗人,著名的如贯云石、萨都剌等。

元诗末期,出现了许多直接揭露社会黑暗和阶级矛盾的作品,代表诗人如朱德润、王冕等。

▲明代

明诗初期,诗坛代表诗人为宋濂、刘基、高启,他们由元人明,诗文兼擅,对扭转元末纤弱萎靡的诗风起了良好作用。

明诗至明成祖永乐到明孝宗弘治时期,出现了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

弘治、正德年间出现了以李梦阳、何景明等为代表的弘正体,他们提倡学习秦汉古文和汉魏盛唐诗歌,反对台阁诗。

嘉靖、隆庆年间出现了以李攀龙、王世贞等为代表的嘉靖体,吹嘘拟古诗风,认为诗自唐玄宗天宝后都不值一看。

万历年间,出现了以湖北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的公安体,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推许唐代的白居易和宋代苏轼。同时出现了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体,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但诗作又流于晦涩纤巧。

▲清代

清诗初期,诗坛出现两类诗人,一类原为明臣后仕清,如钱谦益和吴伟业;另一类甘为遗民,不肯仕清,如顾炎武、吴嘉纪等。

康熙年间,王士滇以倡导“神韵说”而被尊为清代第一诗人,他的诗以七绝最有特色,表现了一种清新蕴藉的风致。

之后,从康熙末年到乾隆、嘉庆年间,又产生了许多诗歌流派,有代表性的诗人如倡导“格调说”的沈德潜,倡导“性灵说”的袁枚,与袁枚合称“江右三大家”的蒋士铨、赵翼,及诗风质朴泼辣的郑燮。论诗力主“肌理说”的翁方纲,诗作感伤动人的黄景仁等。

篇2:中国古诗词常识

2、诗仙: ( )诗圣:( ) 诗魔 :( )诗佛:( ) 诗鬼:( )诗囚( )和 , 诗豪( ) 。

3、南宋著名理学家 将“四书”、“五经”合称为《四书五经》,是古代儒家经典,成为中国历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四书”指:( )

“五经”指:( )

4、“唐宋八大家”指唐朝的 ( )的( )

5.三国时期“三曹”指( ) 和 三父子。

6、北宋时期“三苏”指 ( )和 三父子。

7、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

8、古代四大美人:( )

9、岁寒三友: ( )

10、文学四大体裁:( ) 。

11、孔子,字 ,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 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 孟子被称为“( ) ”,两人并称为“ ( )”。

12、庄子,名 ,世称南华真人,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 ) 。荀子,主要作品 。 韩非子,主要作品为( ) 。

13、是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主要作品为《离骚》。

14、,自号五柳先生,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

15、李白与 ,被称为“大李杜”,小李杜是指 和 。

16、苏轼称赞王维“ ( )”

17、( ) 主要作品为《咏柳》《回乡偶书》

18、王之涣,主要作品为 、。绝句《凉州词》被誉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属边塞诗派。

19、,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

20、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 ”,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主要作品有《别董大》、等。

21、岑参,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作品( )。

22、孟郊,与贾岛并称,著名 诗人。主要作品( )。 与孟郊合称“郊寒岛瘦“。

23、白居易,号 ,与元稹合称” “。主要作品为( )、( )等。

24、,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主要作品为 、《相见欢》等。

25、苏拭( )号( ) 。主要作品( )、( )等,与韩愈并誉为”( ) “。

26、( ),号易安居士。主要作品有 ( )等,古代最重要的女诗人,宋代 词派中成就最高者。

27、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人称”( ) “。主要作品为( )等。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 ) 多首。

28、,字幼安,号稼轩,与苏拭并称”( ) “。人称” "。主要作品为( ),名篇( )等。

29、《天净沙·秋思》是元代 ( )写的。

30、“文房四宝”指( )

3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写的是我国的( ) 山。

3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 )景。

3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出自哪个诗人的哪首诗?

34、古诗文中 “须眉”、“巾帼”、“同窗”各指什么?

篇3:浅议古诗词中的初中地理常识

一、古诗词中的地形描述

我国疆域辽阔, 地形地貌丰富多样, 描述各种地形的名家诗句数不胜数。比如“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描写典型的山地地形的佳句, 写出了庐山的雄奇秀丽。“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则生动描绘了阴山脚下河套平原的坦荡辽阔和牛羊肥壮、牧草茂盛的草原景观。“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则写出了四川盆地地形崎岖的地貌。“仰望山接天, 俯视江如线, 对面能说话, 相会要一天”道出横断山区的山高谷深, 交通不便。各种地形的成因也各有不同, 有地壳运动的内力作用, 也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 如“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就是对流水侵蚀地貌的描绘。

二、古诗词中的气候

我国的自然气候复杂多样, 使得我国大江南北景观各异。比如“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春风”就描述的是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从东南沿海吹来, 由于路途遥远, 加之众多山脉阻隔, 使之不能到达我国内陆西北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 则反映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离海洋较远而形成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特点是冬冷夏热, 温差大, 降水少。“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写出了山地景观的垂直变化。有时也可用“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来解释这种气候的垂直变化。“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三种降水类型中对对流雨的形象写照。“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表现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黄河自西向东流, 也可解释海陆间的水循环规律, 陆地径流入海, 而海水只能通过大气输送到陆地上空, 暗含水循环使得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和补充。

三、古诗词中的水文知识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 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和松花江的上游。水能资源的形成需要有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即河道、落差和水量, 而描写这方面的诗句也不少。如“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即是对庐山瀑布的描绘, 又可以从中看到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向我们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 我们在体会大江东去, 奔流入海, 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时, 也加深了对长江三峡水流湍急、水位落差大等特征的了解。“海潮岁月生, 江水应春生”“绝岸愁倾履, 轻舟故溯洄”等则展现了钱塘江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 潮汐能量巨大, 若能开发利用必将造福人类。

四、古诗词与天体运动

关于天体运动, 古诗词中也多有体现, 如“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就能恰如其分的说明地球自转运动所引起的昼夜更替景象。“刚被太阳收拾去, 却教明月送将来”则写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物向东, 天物向西的视运动。“谁挥鞭策驱四运, 万物兴歇皆自然”更是一句诗词言清四季变化, 万物轮回。“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这首诗把初冬的水文、植被和天气特点表现得优美如画。

五、古诗词中的人文地理

在古诗词中, 还有许多诗句也能贴切地反映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道出了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局延域外猎天骄, 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 秋日平原好射雕”描写了北方大草原人们的狩猎活动, 他们放火烧草, 骑马狩猎, 对草原上野生动物大肆捕杀, 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行为。“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谁说草木无情, 生是生命的使者, 死是生命的酝酿, 生生死死, 促使生命循环。“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反映了大自然的色彩美, 诗词中用了黄、翠、白、青等色彩词语, 还有鸣、上、含、泊等体现动态美和翠柳、青天、千秋雪、万里船等形象美的词语, 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尽收眼底。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折射出沉淀了几千年的历史变化, 底蕴深厚, 数量众多, 能表现气候、水能、人文或其它地理知识的诗句也非常多, 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些古诗词适时贯穿于地理教学之中, 寓地理知识于文学艺术享受之中, 使其发挥特有的魅力, 使学生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 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篇4:文学常识与诗词默写备考锦囊

文学常识

对于高考语文文学常识而言,《语文课程标准》和各考区考试大纲(说明)是依据,但通常表述简略,不够具体;而同学们所学教材成为文学常识命题和备考的主要载体。新课标语文课程增加了学生文学常识积累的比重,各版本教材引入了更加广泛的作者及其作品。古今中外、不同领域作家的作品进入课本,既重名家经典,又重新^新作。

1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常识是文学常识考查的主体。命题侧重于考查高中阶段学习过的重点课文的作者国别、时代、作品及其成就等。这是文学常识最基本的要求。

例1 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玉台新咏》-叙事诗

B 林冲-施耐庵-《水浒》-章回小说

C 《小狗包弟》-冰心-现代-散文

D 《奥赛罗》-莎士比亚-英国-悲剧

解析 C项中《小狗包弟》的作者是巴金,不是水心。《小狗包弟》课标教材新引入的课文,在大纲教材中是没有的。答案为C。

2 对文学体裁常识的考查依旧是文学常识考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常见的文学体裁,即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侧重考查体材概念、分类、历史发展、艺术特点等。

例2 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

解析考查内容并非课文表面最基本的作家、时代、作品等,而是课文背后包含的文学体裁常识。答案为:传奇。

3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成为文学常识考查的拓展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扩大了建议同学们文学阅读的范围,提高了阅读量、阅读水平的要求,因而不少考区也拓展了文学常识考查内容。借文学名著、文化经典命题是近两年出现的创新新题型。

例如,2012福建卷让同学们从5个选项中选出“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试题涉及《红楼梦》《子夜》《家》《巴黎圣母院》《复活》,考查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要求同学们判别故事情节的正误,检测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

古诗文默写

高考语文对同学们古诗文默写的考查一般都会在考试大纲(说明)中以附录的形式列出命题范围。具体篇目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凡是考试大纲(说明)列举的背诵篇目或段落,同学们必须一落实。从各考区划定的背诵默写范围和命制的高考试题来看,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 篇目绝大部分来自必修教材。少部分出自选修教材。前者为必修教材中要求背诵篇章中的句子,但不一定是名篇名句;后者虽来自选修教材,但多为名篇名句,难度不会太大。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论语)(孟子)选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选文重点。

例3 (1)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君子于其言,________。《论语》

(2)爱其子,________,于其身也,________,惑矣!(韩愈《师说》)

答案:(1)言之必可行也 无所苟而已矣

(2)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2 名篇名句、佳句是考查重点。同时检测正确、工整书写汉字的水平。这些名篇名句或解释人生哲理,或反映生活真谛,或描摹事物情貌,语言精美,含义深刻。一些考区在考试大纲(说明)中对古诗文默写限定了“常见的”,则说明重点考查名句,难度不大,但书写时须小心谨慎。

例4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青青子衿,________。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答案:(1)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悠悠我心

3 考查范围不仅限于名篇名句。全文背诵篇目考查较细。近几年来,考试篇目每年都有适当增加,考题从过去的只考名句逐步改变为深入背诵篇目中的其他语句。抽查全文背诵的水平,难度上有所增加。

例5 莫春者,_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答案:春服既成 浴乎沂

4 考查篇目中列举的初中课文也可能出现在试卷中。不少考区都在考试大纲(说明)中增加了初中阶段学习过的背诵篇目,通常为名篇,命题时亦以考查名句为主,难度不大。但考生需要在精准背诵的基础上,认真仔细地辨识形近字和易错字。

例6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陶渊明《挑花源记》)

(2)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答案:(1)有良田关池桑竹之属(2)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013备考策略

1 严格依照考试大纲(说明)的范围,依托所学教材进行复习。功夫下在平时,要将考纲中规定的背诵篇目对照教材,逐个落实。

2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文学常识方面需要掌握的知识除最基本的作家作品外,还有作品所涉及背景材料、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传统文化等。一轮复习中,应该全面顾及,避免出现知识盲区。

3 对于要求全文背诵的古诗文篇目,一轮复习时决不能投机取巧,只背名句,而要按照要求识记全文。因为我们看到,有些考区古诗文默写题中的句子并非全部都是名篇名句。

4 注重提高复述、书写的能力,尤其要特别识记复习中遇到的重难点字词、通假字,做到既能准确背诵,也能规范书写。如2012辽宁卷需要在默写中写出的“晦朔”“蟪蛄”(《逍遥游》)、“频烦”(《蜀相》)这类重难点字词,容易出现错别字。同时,切忌出现漏字、字迹不清等情况,否则该题将会被判错。

5 新课标教材中新入选的重要(知名)作家作品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刚刚开始实行课标卷的考区,这些新人新作出现在考题中的几率较大。

6 在答题方法上,不少考区的古诗文默写题并非全为必做题,往往要求从给出的若干小题中任选几个作答,如6选4、8选6。同学们应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题目作答。

篇5:中国古诗词常识

(一)一、读诗句,猜猜谜(2分)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猜一建筑材料(石灰)

2、“一朵芙蓉顶上栽,彩衣不用剪刀裁。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唱千门万户开。” 猜一动物(公鸡)

二、请与古人对诗句(10分)

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7、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1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三、解释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5分)

1、渭城朝雨浥轻尘,()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5、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四、古人常睹物吟诗,盛赞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像这样的咏物诗你能写出多少呢?请任选下面这些景物中的2样赋诗,注意把诗名和作者写清楚:柳树、月亮、梅花、荷花、瀑布、雪、枫叶。(2分)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五、按要求写诗句。(各写一句)(20分)

1、写春景的:

2、写夏景的:

3、写秋景的:

4、写冬景的:

5、写梅花的:

6、写兰花的:

7、写竹子的:

10、写爱国的:

11、写思乡的:

12、写送别的:

13、写友情的:

14、写长江的:

15、写黄河的:

16、写泰山的:

17、写华山的:

18、写庐山的:

19、写黄山的:

20、写边塞风光的:

六、给下面这些诗句补上相应的地名(4分)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遥望(汤河)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七、在括号里填上动物或植物名(7分)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6、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八、简答题(10分)

1.白居易的《长相思》是题目还是词牌名?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作者是谁?

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是由什么类别的词组成?

4.唐代的诗仙、诗圣分别指谁?

5.“烽火连三月”的后一句是什么?

6.《洛神赋》的作者是谁?

7.杜甫写了几首《梦李白》的诗?

8.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谁?

9.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谁?

10.齐己称谁为自己的“一字师”?

附答案

1.词牌名2.李商隐3.名词4.李白、杜甫5.家书抵万金6.曹植7.两首8.苏轼、辛弃疾9.柳永10.郑谷

九、根据要求填写诗句或选择(40分)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2)”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2)伤悲(3)忧伤

1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

(1)似曾相识鸟归来(2)似曾相识雁归来(3)似曾相识燕归来

13.《七步诗》的作者是(1)。

(1)曹植(2)曹丕(3)曹操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

(1)阴山(2)边关(3)燕山

1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2)。

(1)花重绵阳城(2)花重锦州城(3)花重锦官城

1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

(1)《游园不值》(2)《春望》(3)《春夜喜雨》

1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1)的诗句。

(1)王勃(2)李白(3)白居易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2)”是文天祥的诗句。(1)汉青(2)汗青(3)汗清

1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

(1)因为(2)坐下(3)座位

2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3)。

(1)多少楼台烟波中(2)多少楼台风雨中(3)多少楼台烟雨中

2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1)的诗句。

(1)王维(2)王之涣(3)王勃

2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2)。

(1)张养浩(2)马致远(3)元好问

2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1)。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王昌龄《出塞》(3)杜牧《江南春》

2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3)。

(1)春色(2)梨花(3)雪景

2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3)的《无题》。

(1)李贺(2)李清照(3)李商隐

2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2)。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登高》(3)《蜀相》

2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2)的词句。

(1)岳飞(2)辛弃疾(3)陆游

2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2)。

(1)红色(2)花(3)树叶

29.“海上生明月,(3)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1)天地(2)天下(3)天涯

3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1)的《别董大》。(1)高适(2)岑参(3)王昌龄

3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2)。

(1)李延年(2)李龟年(3)崔九

3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3)的诗句。

(1)李煜、柳永(2)柳永、李清照(3)李煜、李商隐

33.“雨前初见花间蕊,(2)”是王驾的诗句。

(1)雨后兼无树里花(2)雨后兼无叶里花(3)雨后兼无花里叶

34.“长江悲已滞”里的“悲”是(3)的意思。

(1)悲伤(2)悲惨(3)感叹

35.“撩乱边愁(2),高高秋月照长城”是王昌龄的诗。

(1)说不尽(2)听不尽(3)听不进

36.“闺中少妇不知愁”和“不破楼兰终不还”都是(2)的诗。

(1)李白(2)王昌龄(3)王维

37.“近乡情更怯,(1)”选自《渡汉江》。

(1)不敢问来人(2)经冬复历春(3)不敢问人来

38.“门泊东吴万里船”里的“泊”指(3)。

(1)水泊(2)泊船(3)停泊

39.“当春乃发生”里的“乃”意思是(2)。

(1)就是(2)于是(3)还是

40.“又送王孙去”的下句是(3)。

篇6:诗词常识

一、诗歌的特点

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③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二、诗歌的分类

诗歌按时代可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旧体诗)两大部分。

古典诗歌又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三、诗、词、曲的有关知识 ①新诗、旧体诗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提倡的用白话写的自由体诗,如《再别康桥》《我爱这土地》都是新诗。今人用文言写的格律诗称为旧体诗,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陈毅的《梅岭三章》。二者都是现代诗歌。

②古体诗、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近体诗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③律诗/绝句(又叫截句)

律诗或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④歌、行、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⑤乐府、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新乐府创于初唐。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白居易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⑥题目、词牌

题目和词牌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题目。分成两段的词上段称为“上阙”(或“上片”),下段称为“下阙”(或“下片”)(“阙”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⑦散曲

散曲是宋元时代兴起的,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和乐演奏的歌曲。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含一支曲子,如《越调?天净沙?秋思》只有“天净沙”一曲。而套数是合一个曲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一套中曲子数不定,少则两曲,多则不限;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须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结尾处多用“煞”,用多少遍没有规定。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它含有属于“般涉调”这一宫调的八支曲子,而其中“哨遍”是这套曲的第一支曲的曲牌名,又是全套曲的曲牌。

⑧元杂剧

杂剧是宋金时期在诸宫调等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结合起来的戏曲艺术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每本为四折(也有五折六折的),必要时加“楔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如《窦娥冤》就是旦本,其中第三折用的是“正宫”调。元杂剧剧本由科、唱、白组成,“科”是剧本中对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作出的规定;“唱”就是唱词;“白”是宾白,宾白分为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着别的人物自叙心理)、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是:旦(女角色),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末(男角色),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等;外(外末),扮老年男子;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扮演老年妇女的称卜儿。

⑨宫调、曲牌

篇7:诗词基本常识

什么叫押韵

在诗词里,应用同一个“韵”的字,放在句子的末尾,使之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这就叫“押韵”,由于押“韵”的字是放在句末的,所以又叫“韵脚”。押韵时可以用同韵字,也可以借用邻韵字。而押韵方式(或称“韵律”)可以是每句用韵,可以连分句也用韵,也可以隔句或隔几句才用韵。

什么是平仄

所谓平仄,乃是汉字声调的两大类型。古汉语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即是所谓的`“平”,上、去、入三声合称为“仄”,

篇8:中国古诗词常识

语文新课标对7~9年级学生提出了“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的要求。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 教材中的古诗文无不蕴含着灿烂的古代文化, 只是显得有些散乱, 因此, 在古诗文教学中有必要对古代文化常识进行分类梳理, 以利于学生的积累。

一、重要作家所代表的思想文化的了解和积累

对重要作家所代表的思想文化的了解和积累, 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日常教学, 二是中考复习。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儒家思想、墨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等。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除了要重视对课文注释 (1) 的了解积累外, 还要适当补充介绍该作家所代表的思想。如学习《〈论语〉十则》, 就要补充介绍孔子的儒家思想, 如孔子的“仁爱”、“礼义”思想;学习《〈孟子〉两章》, 要补充介绍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等儒家思想;学习《公输》, 要补充介绍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等墨家思想;学习《〈庄子〉故事两则》, 要补充介绍庄子的“天道无为”的道家思想、朴素的辩证思维和唯心哲学;学习《智子疑邻》, 要补充介绍韩非的以法为本, “法”、“术”、“势”三者结合, “好利恶害”的人性论等法家思想。同时要学生注意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比如与当前建立和谐社会的联系等。在课外拓展阅读时可以选择与这些代表人物有关的文言片段进行阅读, 使学生加深对这些思想家的学说的了解。中考复习时, 教师可按作家的思想文化倾向进行归类, 如儒家思想代表人物, 有孔子、孟子等, 并了解这些人物的共同思想及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 了解积累儒家的经典著作如《四书》《五经》等。也可按朝代分类, 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化思潮, 如“唐宋八大家”, 不但要知晓“唐宋八大家”对散文的共同主张, 尤其要了解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散文的不同风格。“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古诗文中经常出现的, 从上古到近代, 如孟子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杜甫的《石壕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诸葛亮的《出师表》、墨翟的《公输》等, 无不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的光芒。但由于所处历史时期不同, 他们的爱国情感也深深地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教师在让学生积累其核心的爱国主义思想时, 也需要让学生注意其时代的局限性, 如诸葛亮的狭隘的忠君思想。

二、成语典故的了解和积累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典故”是“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成语典故是民族文化的积淀, 成语典故的了解和积累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中学生的文化素养。现行中学教材古诗文中有许多成语和典故。据初步统计,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成语有:

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怡然称快、夏蚊成雷 (《童趣》)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 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 ;历历在目 (《山市》) ;磨刀霍霍、扑朔迷离 (《木兰诗》) ;刮目相看、吴下阿蒙 (《孙权劝学》) ;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鸡犬相闻、落英缤纷、与世隔绝、无人问津 (《桃花源记》)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 ;水落石出、历历可数 (《核舟记》) ;天下为公、选贤与 (举) 能、老有所终 (《大道之行》) ;如履平地 (《观潮》)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游山西村》) ;不求甚解、环堵萧然 (《五柳先生传》) ;犬牙差互 (《小石潭记》)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一碧万顷、心旷神怡、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峰回路转、水落石出、山肴野蔌、醉翁之意不在酒、觥筹交错 (《醉翁亭记》) ;汗流浃背 (《满井游记》) ;鸿鹄之志、披坚执锐 (《陈涉世家》) ;如鱼得水 (《隆中对》) ;三顾茅庐、妄自菲薄 (《出师表》) ;舍生取义 (《鱼我所欲也》) ;一鼓作气、辙乱旗靡 (《曹刿论战》) ;门庭若市 (《邹忌讽齐王纳谏》) 。

有些古代寓言、神话故事或议论短文的题目就是一个成语, 如《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夸父逐日》《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愚公移山》等。对于这些成语, 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使学生理解其意思, 学会运用;中考复习时, 再加以系统整理。

在初中古诗文中还有许多典故可以让学生了解和积累。如: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崔灏《黄鹤楼》;亲射虎, 看孙郎。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西北望, 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骊山四顾, 阿房一炬———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今日又南冠———夏完淳《别云间》;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等等。对于典故, 不但要让学生了解其出处, 还要理解其含义, 领会运用典故的好处, 以使学生在日常的写作中学会运用典故, 体现自己的文化素养。

三、民俗文化、礼仪文化等的了解和积累

1. 古人纪日的方法和纪时的方法。

古人纪日最常用的是“月相纪日法”, 通常用“朔” (初一) 、“望” (月中, 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既望” (望之后的一天) 、“晦” (每月最后一天) 。在《观潮》中就出现过“既望”一词。如“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古代的纪时法有“五更”纪时法:一更 (19-21点) 、二更 (21-23点) 、三更 (23-1点) 、四更 (1-3点) 、五更 (3-5点) 。如张岱《湖心亭看雪》中出现过“更定”一词:“是日更定矣”。另外用“平明 (清晨) ”、“日中“ (正午) 、“日暮 (黄昏) 、“夜阑 (深夜) ”纪时, 如: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期》)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灏《黄鹤楼》)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2. 传统的节日文化。

如“除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写除夕、春节的, 如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写元宵的, 如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写清明的, 如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写七夕的, 如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写中秋的, 如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写重阳的,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3. 古代的礼仪文化。

古代礼仪文化, 有吉礼, 主要指祭祀神和祖先的礼仪, 如“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曹刿论战》中有:“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有成人礼, 有关个人成长的礼节, 主要是“冠礼”和“笄礼”。所谓冠礼, 是指男子的成年仪礼, 男子20岁行冠礼。笄礼则指女子的成年仪礼, 女子15岁行笄礼。《送东阳马生序》中有:“既加冠, 益慕圣贤之道。”

忌讳文化, 古人对“死”有讳称, 帝王之死曰“崩”。《出师表》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人名为皇帝避讳, 如《捕蛇者说》中的“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人”应为“民”, 避李世民讳。教育与科举制度文化, 如博士、教授等, 《孙权劝学》中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满井游记》有:“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惟此官 (作者时为顺天府教授) 也。”等级制度, 寡人、王、布衣;官职的设置及名称, 侍中、侍郎、将军、大夫等, 课文出现的例子很多, 不再枚举。

上一篇:高速公路收费班小领导述职报告下一篇:小课题汇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