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质量强市工作小结

2024-05-23

创建质量强市工作小结(精选6篇)

篇1:创建质量强市工作小结

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

2015年12月工作小结

------以巩固深入为切入点,构建质量强市长效机制

我们是属于交通大家族的一员,以我们的辛勤工作和高质量的服务,来使我们的信誉倍增、形象更好,创造“交通人”的形象品牌,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无论任何工作、任何工程,只要是“交通人”干的,大家就放心、高兴。龙陵分公司2015年紧紧围绕“质量强市”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及集团公司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的各项工作安排,积极配合市各部门的工作,努力开展质量强市工作,强化质量管理和规范,深化学习,真正把“交通人”这个无形产品,锻造成全市人民公认的信誉品牌,有力推进我市质量强市工作正常有序健康开展。

我们将在继续巩固质量强市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持久地抓好质量强市工作。从以下四方面进一步加以深化 :

1.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实现质量强市工作的理念创新;

2.从建立长效机制要求出发,实现质量强市工作体系创新; 3.从增强针对性入手,实现质量强市工作的内容创新; 4.从实效性着力,实现质量强市工作的措施创新。

总之,质量强市是一项系统工程,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明确“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消费者”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和贡献率,并时刻保持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真正体现出政府重视、企业参与、多方配合和齐抓共管的新局面,提升服务质量竞争,形成企业人人关心质量、重视质量、参与质量活动的良好氛围,促进服务质量管理水平提高,推动企业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篇2:创建质量强市工作小结

2015年4月28日

坚持以质取胜 建设质量强市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5年4月28日)

近年来,市质监部门积极转变职能,全力推动质量强市建设,有力促进了**质量提升和转型发展。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攀升,2014年全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9.1%的历史高位。以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为契机,推进和落实对县区政府的质量工作考核。加大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力度,建好用好企业质量信用平台。发挥企业首席质量官作用,切实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

二是发挥基础支撑作用,提升综合竞争力。加强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企业质量基础,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积极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抢占行业制高点和话语权。夯实计量基础,加大对能源资源计量工作力度。加强认证机构监管,推进国家pcb质检中心建设。加大品牌培育,推进全市品牌建设再上新台阶。在企业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推进市、县(区)级政府质量奖评审工作的高效运行。

三是发挥安全保障作用,强化质量安全管控力。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延伸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触角,健全监管网络,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质量监管体系。坚决整治质量安全隐患,深入开展消费品安全“筑篱”专项行动和“质检利剑”行动,组织开展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歼灭战和燃煤锅炉节能减排攻坚战三大战役。严厉打击各类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守住质量安全底线。四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高质量技术创新力。全面巩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发力,扎实抓好质量领域各项重点工作,特别是要发挥各质量示范点的作用。着眼发挥典型示范、标杆引领作用,提升全市质量工作整体水平。组织开展质量成果经验交流活动,将我们质量工作中取得的成果,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予以推广。

篇3:创建质量强市工作小结

教育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在创建辽宁省基础教育强市两年多的时间里,北镇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教育资源和师资队伍,并尽己所能做到高标准建设,适度超前,使北镇教育迎来涵盖教育理念升华、基础设施升级、管理水平提高、队伍素质提升等一系列的重大变革。特别是在2014年5月,辽宁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对我市进行审核预检以后,我们认真按照督查组留下的评估反馈意见要求,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又投资4900万元,进一步改善我市的教育环境,使我市教育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北镇人民看到的是一所所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学校;北镇教师感受到的是大量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投入与使用;北镇孩子享受到的是舒适完美的学习环境。

北镇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02所,在校生总数44190人。其中小学80所 (中心校24所,村小56所),在校生23769人;初中18所,在校生12679人;高中2所,在校生767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68人。现有各级各类幼儿园26所,幼儿教学点100个,共有学前儿童9923名。全市共有教职工4041人,其中高中教职工656人,初中教职工1333人,小学教职工1785人,其他各类教育教职工267人。小学专任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达99.3%;初中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达91%;高中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达100%。

一、履行政府职责,强力驱动教育发展

北镇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强市的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进行推进。2012~2013年,我市连续两年将创建辽宁省基础教育强市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市人大、政协也适时组织代表、委员视察教育工作,为教育发展献计出力,营造良好氛围;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成员成立督导检查组,建立了责任督学分片包校责任制,定期对学校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全市形成了具有组织领导、工作指导、具体操作和督导检查完备的工作体系。

二、加大教育投入,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1.确保教育经费。2012年以来,我市教育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确保了全市教育资金的需求。尤其是2014年,在公用经费正常拨付的前提下,又追加投入7000万元,确保了基础教育强市工作的顺利推进。2012和2013年,生均公用经费预算均按照省定标准小学610元、初中810元下达;2014年按省定新提高的标准安排,小学810元,初中1010元,预计在此基础上还会有增长。

2.大幅度改善办学条件。自通过“双高普九”以来,为了实现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我市累计投入资金4.24亿元全面改善了全市各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其中社会投入2931万元。投资2.76亿元实施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其一投资2.2亿元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改扩建项目98个,新增占地面积158亩,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校舍维修面积2.5万平方米;投资1.6亿元,新建北镇市第一初级中学和新区小学,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投资6000万对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进行维修改造。其二投资3900万元用于学前校舍维修及改造;其中投资2190万元新建幼儿园9所,建筑总面积10119平方米;投资1700余万元对园舍进行了维修。除此之外,我市投资1370万改造了北镇市教师进修学校;投资305万元,用于青少年活动中心外部维修和基地建设;投资1.48亿元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水平;其中投资1.26亿元为全市各中小学及幼儿园购买各种设备设施;投入365万元为特殊教育学校购置听障、智障两类残疾儿童专用康复训练仪器及设备,投资30万元加强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投资53万元为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地震体验馆;投资1601万元为两所高中装备各种设备设施;投入200万元为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配备防护器械,安装电子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三防”建设覆盖面达100%。

3.加强信息化建设。2013年5月,市政府结合当前教育发展形势,为了实现全市中小学的均衡发展,正式启动了教育信息化工程,并在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将教育信息化做为一项民生工程推进。从2013年底至2014年9月份,全市累计投入资金4000万元,安装电子白板1203块,其中两所高中为电视触摸屏共154块。全市所有高中、初中及小学 (含村小) 都实现班班通设备全覆盖。目前全市计算机生机比义务教育达到7:1,高中达到6:1,师机比1:1。班班通设备的安装与使用,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自主”与“高容高效”。县级市能实现村小“班班通”,这在辽宁省尚属首例,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

三、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教育发展核心力量

教育要发展,校长是关键,教师是基础。只有把握关键,夯实基础,才能提升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抓好队伍建设,我们重点做了三方面工作:

1.政策支持,改善发展环境。北镇市委、市政府在教师培养、经费保障、教师管理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落实名优教师待遇与奖励,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2013年完成“特岗计划”招考工作,招聘67名优秀师范类毕业生充实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建立起校长、教师交流制度,统筹区域内人力资源。2012年至今共交流校长29人次,占校级干部总数的59.2%;交流教师413人,占全市教师总数的10.22%。

2.多措并举,提高领导干部素质。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选拔与培养,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特别是校长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通过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项目培训、异地培训、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提高领导干部水平。

3.加强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为锦州市教师培训的排头兵,我们按照“金字塔”式的教师培训模式,不断固塔基、拔塔尖。三年来共投入培训经费480万元,全员培训率100%,骨干教师培训率100%,班主任培训率100%。大力实施名优教师共享工程,通过“送教下乡”“师徒结对”“教师走校式交流”等形式,做到以点带面、提升全员,促进学科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四、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1.落实“减负”规定,规范办学行为。2012年,我市出台《北镇市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方案》,明确“轻负高质”的总体目标、具体举措和保障机制,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坚持“相对就近、免试免费、阳光招生、常态编班”原则,切实维护招生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深化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坚持普通高中统招公费生招生名额100%指标到校。

2.全面落实惠民政策。2013~2014年,全市资助受助幼儿348人,共发放补助48万元;2012年9月至今,共发放普通高中困难学生资助金685万元,受益学生达到10993人次;2012~2014年共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318万元,受助学生747人,发放住宿生困难生生活补助等253万元。

3.推行星级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从2012年开始,对全市中小学实行分级管理,开展星级学校达标升级活动。通过星级学校的评比,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打造了学校特色,形成教育品牌。

五、坚持固本强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教育均衡成果显著。2014年暑期对全市教育布局进行调整,进一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努力实现教育均衡;成立新区小学,对老城区两所小学学生进行分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城区学校的大班额问题;实行支教制度,鼓励中心城区的优秀教师到偏远地区学校开展中、短期不同时间任教;大力开展“走校式”业务交流活动,积极开展校际间的教研活动及网络教研,有效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互相看齐和校际间教学水平的均衡。

2.坚持以星级评比为主要内容的大德育理念,立德树人。对于德育工作,我们始终坚持“人人德育、处处德育、时时德育、事事德育”的大德育理念,将德育重心下移,倡导基础德育,让学生收获更多终身受益的东西。我们多次组织相关领导到凤城六中学习、考察,积极开展星级班级、星级小组、星级学生评比活动,努力打造出个性鲜明的班集体,解决好集体教育熏陶与个性发展的矛盾,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3.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我们加强学生基本能力培养,通过规范字书写及作文大赛、“五星”评比等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先后结集出版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童年蓓蕾》等作品集;加强了校本课程开发与使用的督检,加强了艺术教育情况的验收,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全面实施“体艺2+1”项目、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

4.坚持特色办学,内涵发展。全市中小学以“一校一品牌、一校多特色”为目标,着力建设特色项目,致力形成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全市涌现出锦州市规范特色学校8所,锦州市德育特色学校6所,锦州市良好习惯培养先进校6所。

篇4:创建质量强市工作小结

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工作要点、总体监测计划、蔬菜农药残留专项整治方案等文件,按照工作目标扎实推进。部分县(市)区已将该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并制定了相关的考核标准和督察督办措施。各级监管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深入农产品生产经营业户进行服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加强生产过程监管。2014年,在吉林市食安办牵头下,市农委组织全市22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协议书。

监管能力大幅提升

各级农业行政监管部门都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科室,完善了监管体系。各地检验、检测体系基本形成,四平市农委、梨树县、伊通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基本建成并开展了相应工作。

“三品一标”监管成果喜人

全市继续加大“三品”申报及绿色食品年检力度,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标志使用专项检查。2014年,全市共有15家企业、合作社组织申报无公害产品,5家企业进行绿色食品申报。并对2014续展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对有问题的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书,要求企业按期限整改,对复查不合格的,坚决停止其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市农委组织各县(市)区绿办以及企业、合作社积极参加省里举办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培训和参展活动。2015年制定出台了《四平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奖励办法》,鼓励企业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实施农超对接,为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搭建一个面向市场销售和展示的平台。

专项治理效果明显

2014年,四平市农委按照质量强市创建要求制定下发了《2014年四平市蔬菜农药残留专项整治实施方案》、《2014年四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总体计划》,加大了检验检测工作和行政执法力度。2014年省级抽检样品223个,合格率达到98.2%;市级抽检样品1108个,速测合格率100%。2015年,截止到目前,全市现场抽样876个,合格率达到99.89%。四平市农委积极协调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发挥联合执法,共同开展农资市场监管和打假工作。

宣传培训收效明显

篇5:质量强市工作汇报

201X年市政府印发了《贵港市质量兴市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我市为深入贯彻质量发展纲要,出台《贵港市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工作方案》,推动从“质量兴市”向“质量强市”转变。我市实施质量兴市战略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领导下,经过5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的格局。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展望未来。虽然我市在质量兴市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新的形势,对质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为全面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中国制造2025》等推进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加强质量工作,加快推进我区经济社会提质增效升级,如期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提供坚实保障,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实施质量强桂战略。为实现质量兴桂向质量强桂的新跨越,今天自治区兴桂办组织了调研组到我们贵港市开展《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桂战略的决定》起草工作专题区内调研工作。下面我就针对调研组提出来的问题,结合我市实施质量兴(强)市工作做简要汇报,具体情况如下:

一、质量兴市工作成效及亮点

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到位。,成立了质量兴市﹙县、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质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分析质量形势,交流经验,研究部署各阶段质量工作。二是保障经费、鼓励先进。各市县政府在财政预算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安排质量强市﹙县﹚工作经费。

2.品牌战略效果显著。

实施质量兴市以来, 中国驰名商标2个,广西名牌产品3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10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广西老字号2个,广西著名商标62件,广西优质工程14个, 4星级旅游酒店5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6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设立“贵港市市长质量奖”,截至目前已开展了两届评审,共4家企业获奖。

3.标准化推进有成果。

全市已建立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省级示范区6个,并制定实施各级农业地方标准24个, 覆盖了水果、蔬菜、粮食、禽畜及生态循环等多个产品和产业。贵港市芭田生态有限公司、永新畜牧西江公司等4个企业先后创建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在服务业标准化方面,中石化贵港分公司服务业自治区级标准化示范试点在20获得批准立项,成为我区首批服务业省级标准化试点。

4.整体质量水平稳步提升。

“十二五”末四大质量在保持原有水平上均有了全面提升。制造业产品平均抽检合格91.5%;食品各环节平均抽检合格率91.1%;国家基本药物品种平均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农产品平均抽检合格率99%;全市大中型建筑工程验收合格率平均达95 %以上;全市各主要服务行业平均满意度达80%以上;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完成率完成率达100%。

6.检测平台建设有突破。

“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质检中心建设,自治区级服装检测中心已完成实验室装修,自治区级水泥及建材检测中心已落实建设用地和完成项目立项。两级质检、计量技术机构技术实力不断增强,市级质检机构检测项目不断拓宽,检测项目已达626项产品(参数),年检验样品总数已达3000多批/次。市级计量机构拥有35项计量标准,比20增长59.1%;投入设备和技术改造经费247.80万元,比2010年的60万元增长313%;计量标准装置及检测设备资产总值达310.16万元,比2010年的127万元增长144.2%;检测项目由2010的36项增至49项,达到平均每年增加2.6项,满足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计量技术支撑。通过优质服务,全系统20事业收入预计达到1315万元,比2010年增长3.9%。

二、“十三五”工业、农业、服务业质量发展目标

1.工业方面。巩固提升现有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充分发挥我市港口优势,以生产许可、市场准入、强制性认证认可等质量手段,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生产能力,采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2.农业方面。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生产,加大推动“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工作力度,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管理,落实“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发展支持政策。及时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复查换证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年检、续展工作,促进我市“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种植面积稳定扩大,获得认证产品数量不断增多,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得到发展。

3.服务业方面。继续以加快构建西江经济带物流中心建设为载体,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培育一批物流龙头企业,推动物流业国际化、规模化发展。以建设西江流域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为载体,丰富旅游内涵,加快服务标准体系,提升贵港旅游产品质量和规模,打造宗教文化、生态旅游品牌。以积极实施“树桂菜品牌”工程为载体,培育餐饮业企业品牌。重点培育一批休闲街区,努力实现人性化、亲情化、精细化服务,大力发展餐饮服务标准化和关联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链。

三、对质量强桂战略目标的建议

真正建立质量诚信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电子化技术,归集质量监督、检验检测、行政执法、认证认可、计量、标准、特设、安监、环保等各个业务领域在依法履职过程中产生的质量信用信息,搭建统一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和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平台,建立质量诚信联动机制,做好质量信用奖惩信息发布和监督整改。

四、在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生态人居质量等方方面的困难

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当前质量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 质量兴市工作推进不够平衡。

我市质量兴市工作虽是同时部署、同步开展,但仍有少数单位的工作落实不够扎实,发展不够平衡、认识还不到位,还没有完全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整体推动的工作格局。

2. 企业主体作用有待加强

少部分企业的质量法制观念及质量意识比较淡薄,部分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生产与流通领域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尚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部分中小企业产品标准水平低,有标不依的现象仍然存在

3.制约发展因素较多。

我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企业规模低小散、产业结构低档次、产品品牌同质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道德诚信缺失等问题,以及高素质质量专业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4. 缺少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产品。

原创性产品和创新技术较少,国家级知名品牌不多,品牌带动经济发展的成效不明显,质量理论研究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研成果转化滞后,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驱动力不强,粗放型发展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5.技术服务水平不高。

高端检验检测设备配备不足,应对突发质量安全事件存在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不快等问题,技术机构的检测技术与装备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共检测平台还缺乏“高、精、尖”的学科带头人,高素质人才不足;检验检测市场化发展,对贵港质检机构检测能力、服务质量水平提出了新挑战。

五、企业对于产品和服务方面,需要的支持

从资金,技术人才方面帮扶贵港市完善产品、特种设备、计量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检验检测支撑保障体系,满足企业的需求,减少异地检验检测造成的各项成本。

篇6:创建质量强市工作小结

按照XX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督查办公室、XX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2013质量强市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崇目督〔2013〕15号)要求,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结合我乡实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将2013质量强市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

成立以乡长徐宏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燎原乡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要严格按照崇目督15号文件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目标,由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专人负责全乡质量强市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

二、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一)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质量诚信、追求卓越”的质量精神,利用逢场天设立咨询点、广播、宣传车、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特别是九月份开展质量月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

(二)在企业开展质量攻关、改进、风险分析活动,并建立完善质量诚信体系,企业的实名制建立企业质量诚信档案,提高了企业诚信意识,通过进企业对接、交流进一步完善了相关体系。

(三)由乡安办牵头建立了各企业以预防为主的质量安全管理防控体系,健全了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制定了应急预案,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依法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并按要求落实了质量安全风险排查长效机制。(四)配合相关部门指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极大提高了顾客满意度,未发生产品和服务投诉案件。

(五)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乡污水处理厂运转正常,并加强学校、单位周边噪声污染治理,乡治理办牵头长期开展扬尘治理工作,加大排查力度,在今年实施十万亩农业项目期间要求建筑材料运输全密封,定期进行洒水冲洗行动。

(六)建立和健全社会质量监督员制度,各村(社区)都确立了专人负责质量监督和解决矛盾纠纷工作,及时维护消费者权益。及时处理群众提出的问题。

二、主要经验做法和特点:(一)主要经验:

1、领导重现、责任落实:

2、建立和健全质量督查监督长效机制;

3、落实社会监督员制度。(二)特点:

乡领导小组和安办与企业建立长效交流机制。

三、2014年工作打算:

2014年我乡在质量强市工作上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人参与质量强市主动性和积极性。

2、进一步强化监管工作长效机制。

上一篇:中班美术教案有趣的礼物树下一篇:中国网络动漫研究报告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