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践行三平精神

2024-05-14

学雷锋践行三平精神(共8篇)

篇1:学雷锋践行三平精神

学雷锋,践行“三平精神”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我是唱着这首歌长大的青年人,雷锋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符号,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呼唤,一种对信仰、爱心、真情、奉献的呼唤。他是榜样,更是一种力量,是推动人们去关怀、去感恩、去热爱、去奉献的力量。他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就如我们河南人的“三平精神”,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极强烈的责任感,就是要去爱、去担当、去奉献,也是雷锋精神的继承、延续、发展。

作为一名普通学生,我认为,学雷锋,践行“三平精神”,必须理解好他的精神内涵。因为一个人的存在状态大多时候是平平静静、平平常常、平平淡淡的,但平凡并不是平庸,平凡之中蕴藏着伟大。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这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每一个人都应该甘于做平凡人,保有平静心,守住平常态,不沽名钓誉,不激狂浮躁,踏踏实实,孜孜以求。

一、平凡岗位上也要兢兢业业

古人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平凡”是我们的人生本色。只有安于平凡,才能摆正位置,才能超脱名利有所作为。在我们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从眼前入手,从细节做起,把平凡、普通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需要有追求、有热情、有担当,保持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认真工作,每一件事都尽力而为;要保持热情的心,对待同学要像亲人,对待事业要像恋人;要保持责任心,带着对老师、对同学负责的态度去工作,这样就是对自己负责了。让自己的远大抱负和满腔热忱通过平凡岗位上脚踏实地的不懈努力和追求,通过不断学习锻炼,勇于迎接挑战,为自己创造赢取成功的机遇和条件而得以实现,是很实际的。

二、平凡之中强化追求,为工作注入激情和动力

雷锋为了崇高的理想,始终扎根在平凡之中,实现了平凡到伟大的跨越。践行“三平精神”要求我们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事张扬,奋发有为。而长期以来,我们河南省的广大老师们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孙阳吉、王生英、孙晨等一个个先进人物就是河南广大老师中的优秀代表,他们树立起了河南老师的光荣伟大形象,他们身上凝聚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境界,彰显出河南人特有的“三平”精神。

三、在平常之中确立极强烈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事业的基石。责任感是“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的垒土,无论干什么工作,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责任感,就能使工作臻于完善。英国首相丘吉尔说:“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我们都是有责任、有担当、侠肝义胆的河南人,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之中有强烈的责任感,有责任就能树立形象。从岳飞、花木兰、史可法到杨靖宇、彭雪枫、吉鸿昌,都是河南人无畏的英雄,还有我们身边在铁路上舍身救人的民工李学生,在海浪里舍身救人的民工魏青刚、迎着枪口与劫匪殊死搏斗的贾红旗、在失控的车轮下舍身救出4名学生的女教师靳伟杰。。。这些形象都彰显了我们河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向全中国彰显了我们河南人新时代的精神,感动中国。

强烈的责任感是永恒的职业精神,选择了工作就等于选择了责任。执行力源于责任感,责任感决定执行力,这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有了责任感,作为工人,就能够精益求精,制品一流;作为农民,就能够辛勤耕耘,收获颇丰;作为士兵,就能够驰骋疆场,屡建奇功;作为学生,就能够主动学习,天天向上;作为知识分子,就能够创新科技,勇攀高峰。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才能具有驱动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才能感到有许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与尊重。

我们都是平常人,做的是平凡事,过的是平静的日子。因此,我们要安于“平凡”,摆正位置;善于平静,气定神闲;乐于平常,脚踏实地。否则就会好高骛远、怨天尤人、迷失方向。但是,平凡、平静、平常并不是自甘平庸、无所事事、碌碌无为。我们身边也不乏有些人好高骛远却不愿吃苦,萎靡不振却怨天尤人,迷信特权而投机取巧。“三平”精神恰是针对这些不良心态的金石良药,是端正追求、振奋精神的醒世恒言。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到一个立足岗位,踏实肯干的人,才能成长为不畏艰难、勇于前进、不懈追求的人,才能在关键时刻成为富有爱心、侠肝义胆的人。只有在平凡之中不忘伟大追求,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超凡脱俗,远离杂念,有所作为;只有在平静之中不舍满腔热血,才能在功利、荣辱面前保持清醒,不打败仗;只有在平常之中不弃极强烈的责任感,我们的抱负才能充分施展,脚步才能坚实而稳健,我们才能实现对生命价值的创造,对人生境界的提升。

篇2:学雷锋践行三平精神

雷锋,这个几十年来在中华大地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名字。他有着光辉的形象,伟大的事迹,作为儿时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长大的青年人,我更愿意从生活中还原他,这样可能更亲切,更真实。他是一名年轻人,激情满怀、热情似火、爱心无限又干劲十足。他是一名战士,有着保卫祖国的壮志雄心,更不缺做一颗螺丝钉的献身精神。他是一个孤儿,在新中国的关怀下成长,接受了人民的爱,也生出一颗奉献爱的心。他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喜欢照相的时尚青年,是充满求知欲的理想主义者,是富有激情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雷锋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符号,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呼唤,一种对信仰、爱心、真情、奉献的呼唤。他是榜样,更是一种力量,是推动人们去关怀、去感恩、去热爱、去奉献的力量。他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这个平凡年轻人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从普通生活之中映出的身影更显伟大。他的生命是短暂的,他的精神是永恒的,这种精神不因时代变迁而退色,不因生活富足而消减,不因文化繁荣而平淡,不因社会进步而遗失。

在感动中国的颁奖舞台上,看到当代雷锋郭明义的事迹,我深受感动,这不仅仅是一种对一名普通工人大爱奉献的肃然起敬,更是感受到雷锋精神在当代社会延续传承的心灵触动。就如我们河南人的“三平精神”,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极强烈的责任感,这是河南人的质朴、善良、大爱、奉献,这就是雷锋精神,就是要去爱、去担当、去奉献,是雷锋精神的继承、延续、发展。

雷锋的事迹已不需要再去复述,雷锋的精神也已不需要去宣讲,我自己也常想,如何继承雷锋精神,如何发扬雷锋精神,我能学雷锋做点什么呢? 对此,只能很惭愧的说,我做的还很少。借此机会,我想与大家一起共勉,让我们学习雷锋,践行“三平”,试着去多献一点爱心、多伸一只援手,多尽一份本分、少享一刻清闲。

我以为,学雷锋、见行动,在自己的具体工作中践行“雷锋精神”与“三平精神”,就需要有追求、有热情、有担当,要把调查事业当作追求,保持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认真工作,每一件事都尽力而为;要保持热情的心,对待同事要像朋友、像亲人,对待事业要像恋人、像爱人;要保持责任心,带着对家庭、对单位、对领导和同志们负责的态度去工作,这样就是对自己负责了。让自己的远大抱负和满腔热忱通过平凡岗位上脚踏实地的不懈努力和追求,通过不断学习锻

炼,勇于迎接挑战,为自己创造赢取成功的机遇和条件而得以实现,是很实际的。

爱岗敬业,坚守事业,享受平凡。平凡如我们,唯有像雷锋同志那样在平凡中坚守信仰,平凡中不懈追求,才有可能创造不平凡的业绩,缔造完美的人生轨迹。虽然我们的单位在人们的眼中从来都不是什么炙手可热的部门,有些时候甚而至于还会面临误解、质疑和诘责,但我们要坚信随着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对统计需求的日益增大,统计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平凡、平淡的统计工作亦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拥有一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坚守,执著追求,不断迎接挑战和超越自我的人生境界。

修身养性,勤奋工作,平静生活。有多少人甘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平凡而又单调的生活,谁人不想人生精彩、事业绚烂?!我们统计人同样如此。有人说,统计如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有人说,统计如茶,茶香淡品冷滋味;也有人说,统计如竹,淡泊情怀宁静心。我想平平淡淡才是真,只要心中有激情,干工作一样可以风生水起,只要心中有爱心,过生活一样可以多彩绚丽,只要心中有信仰,人生路上一定是充实而又快乐的。

篇3:中职生践行雷锋精神之我见

一、当代中职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当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 使当代中职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影响和冲击。据本人在工作实践对中职生的调查了解, 发现中职生价值观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内在矛盾性。中职生是一个身心尚未成熟、正在成长中的群体, 一方面他们想放弃权威, 追求独立人格;另一方面又缺乏实际的独立能力。绝大部分的中职生都崇尚雷锋事迹所体现的“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等高尚的人生观, 鄙视崇尚自我, 只图索取, 不愿奉献的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 但由于受当今多元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实际上又自觉不自觉地顺应普遍较低的社会道德行为模式。

第二, 务实性。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外来文化的影响, 中职生的价值观具有很明显的务实性, 他们比较注重现实和功利, 经济头脑、实惠观念愈来愈重。多数学生认为他们目前急需提高的素质依次是专业知识、知识面、社交能力和动手能力, 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中职生价值取向的实用性特点。

第三, 可塑性。中职生处于青春期, 某些生理和心理因素处于极不稳定的变化中, 其价值观不稳定, 因而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些变动, 必然影响到中职生思想观念的变化, 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及热点问题也常常会影响中职生的情绪, 从而改变自己已有的价值观, 甚至走向原有价值观的反面, 他们的思想观念正处于不断形成和完善的时期, 其价值观必定表现出极大的可塑性。

二、雷锋精神的内涵

雷锋精神作为一种永恒精神, 已经成为坚定理想、艰苦奋斗、团结奉献、勤于学习等优良传统的象征。历史发展到今天, 时代赋予了雷锋精神更加丰富的内涵。根本上说,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雷锋精神的实质与核心。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信仰决定着雷锋奉献精神、“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高尚品质的生成。

雷锋完全是一个规划人生、自我激励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完美典范。当年, 他自发做到的事情, 既符合当时的社会价值观, 同样符合今天人们追求的人生理念。在雷锋的身上体现出的是一种普世价值追求。从新的角度认识雷锋精神的实质, 倡导与时俱进学习雷锋的精神, 对于今天奋斗于学业中的中职生及将来拼搏于职场中的中职生, 都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三、中职学生践行雷锋精神的有效途径

第一, 结合时代背景和中职生自身特点, 引导中职生重新解读雷锋精神。具体来说, 结合中职生专业学习的特点及中职生就业与成才的特点, 我们可以引导中职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雷锋精神, 从雷锋精神中吸取以下几个方面的营养: (一) 爱党爱国, 忠诚坚定, 服务人民, 无私奉献; (二) 刻苦学习, 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钉子”精神; (三) 谦虚待人, 甘于平凡, 从点滴做起, 从小事做起。 (四) 爱岗敬业, 艰苦奋斗, 发奋图强, 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奉献精神。

第二, 建立健全机制, 以制度化保证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雷锋精神培育着一代又一代新人的成长, 雷锋的难能可贵在于他不是只做一件好事, 而是一直都在做好事。但在现今的社会生活和教育中, 对雷锋精神的宣传弘扬有明显的弱化, “雷锋同志没户口, 三月来, 四月走”, 因此, 作为道德自律途径的“学雷锋”, 应该要健全机制, 以制度化保证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

学校建立以团委为中心的学雷锋组织机构, 加强对学雷锋活动的领导, 统一思想, 精心部署, 定期研究, 具体指导, 总结评比。以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 结合学校“学会求知, 学会共处, 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的育人目标, 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在中职生中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营造浓厚的“学雷锋”校园文化氛围, 使现代性和传统性相融合。让中职生知道雷锋的生平、知道雷锋为什么做好事、知道向雷锋学习什么, 动员各班级学生收集雷锋的事迹, 建立一个学雷锋角, 举办学雷锋演讲活动, 坚持全校学生共同记一本《续写雷锋日记》, 让中职生能直观感受到雷锋精神的熏陶。让这些制度成为中职生学雷锋活动的保证, 以取更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 结合素质教育课程教学, 渗透雷锋精神教育。

为深化教学特色, 学校在课程改革中应遵循中职生的认知结构、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中职生身心特点进行有益的尝试。在开展学雷锋教育中根据中职生年龄的特点, 区分层次, 充分尊重中职生的个性差异, 把学雷锋教育引入课堂, 融入德育课程教学中。

把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 将学雷锋活动渗透其中。在教学中, 教师要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上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采用“讲雷锋故事———身边事迹介绍———实践体验”的模式, 用雷锋故事、身边老师、同学的事迹教育并激励学生, 在班级活动、各专业学习中践行和体验学习, 培养中职生的社会责任感。根据雷锋的美德设计中职生综合评价, 作为学习实践的检验, 使雷锋精神融入中职生做人、做事、求知、健体、审美之中, 来塑造中职生健康和谐心理。教育中职生“现在像雷锋那样做人成才, 将来像雷锋那样敬业爱岗”!

篇4:践行“三平”,锻造师魂

关键词:“三平”精神;教育

“三平”精神。“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三平”精神,首先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诠释:平凡是福,平静是福,平常是福。同时平凡不是平庸,而是平凡之中有伟大追求,平静不是消沉,而是平静之中有满腔热血,平常不是平淡,不是敷衍,而是平常之中有极强烈的责任感。这是“三平”对人生目标的诠释。孔云曲说:才华为器,品德为道,道在器之上。好教师首先是人格之师,其次才是知识之师。总之教师应立足于“三平”,追求“三平”,做“三平”教师,度“三平”人生,用爱和奉献去塑造有生命的教育。

一、学习“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

1.平凡之中的不平凡

教师是人类精神文化的守护神、传承者、乃至创造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剔除人性中的假恶丑,凸显人性的职业,是学生文化生命成长的守护者、主导者,要确保学生人性健全,心理健康,甚至担负着一个民族体魄的健全与发展,影响着一个民族精神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从而担负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重任。守护学生的心灵,教书育人,痴情于讲台,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航灯,便是教师的天职。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群鲜活的生命,一颗颗需要滋润的心灵,如果你不爱他,鲜活的生命终因爱心滋润不足而不再生机盎然,学生心灵甚至成为一片可怕的干涸的荒原。因此,质朴的平凡中透视着一种深刻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从而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同时,传导授业解惑,以学生为中心,以平凡的自我为学生打开一片放飞心灵的神奇的自由天堂。所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的最大追求,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教育是以心服于人,而非以力服于人。要使学生“信其道”,首先“亲其师”,要“亲其师”,就要爱其师,要爱其师,教师必须爱孩子,“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爱是引领学生欣赏你这道美丽风景的阿拉丁神灯;同时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奕然的智慧,优雅的气质,良好的修养是你的人格魅力所在,是你这道风景的亮点所在,这就是教师岗位中平凡之中的不平凡,教师职业的伟大所在。

2.平静之中的不平静

教育的本质和基础就是爱,无爱就无教育,无爱教育就是无水之源。教师只有心静止于水,淡泊名利,达到“洗钵吃菜又喝茶”的心灵境界,才能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中,在极近浮躁,甚是喧嚣的当今社会中,保持平静,拥有平静,远离纷扰,潜心致力于教育教学,廉洁从教;人非圣贤,名利之心熟能清空?若能“以积赀财之心积学闻,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不也是一种道德风范吗?但平静不是消沉,而是浮心有寄,心如夜荧,为学生在无知的黑暗中,闪动点点荧火;是思想者低头凝神的沉思,甚至以满腔热血,煮沸教育教学。宁静致远,“心静不见尘埃”,方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潜心教学教研,锐意教改,“心坚不见困难”,方能做到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道”在“器”之上,德高为师,教师首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道德之师,只有以“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的平静心态,去学习,去读书,磨砺自己的育人之“道”之“器”,才能真正做到满腔热血,奉献于学生。

3.平常之中的不平常

教师的工作始终是两点一线,始终面对的是一群群幼稚的、单纯的孩子,并始终为孩子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教研教改等线上绕圈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像墙的钟表重复着同一个枯燥的声音。所以,教师置身于平常繁杂的、枯燥的艰苦的工作中,厌倦会有,常有。教师的工作内容决定其枯燥性和艰苦性,同时也决定着教育是一个以爱为基础的、创造人类灵魂的伟大职业。因此教师是平常的,但平常之中应有一颗博大的爱心,极强烈的责任心。没有责任心和爱心的教育不是教育,至少不是良好的教育。爱教育事业最终落脚在爱学生、爱孩子上,爱生如子。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诲人不倦,才能成为孩子生命和灵魂的守护神,才能教育好孩子,才能无愧于脚下的三尺讲台这一神圣殿堂,无愧于台下一双双天真而又饥渴的双眸,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同时师爱是每个教师的精神财富,教师只有拥有一颗充盈着爱的责任心,教师才能在平平常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去精心备课,热心上课,细心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潜心教研教改,慧心创造,忠心于教育,尽力于教育。教师要守住这一颗富含强烈责任心的平常心,淡泊名利,随遇而安,顺其自然,与世无争,低头做事业,昂头塑人品,端正教学思想,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这样才能展现出平常教师所做的平常事的价值,才能体现出其强烈的厚重的责任感。

二、落实“三平”行动,甘度“三平”人生

1.平凡中坚定爱岗敬业的追求

作为一名教师,在这一平凡的岗位上我也风风雨雨走了二十年,熟悉这一职业的苦與乐,深知这一职业的本质与内涵。教师如果不作为就毁了孩子的一生,甚至一个民族。深感自己的担子重千钧,只敢风雨兼程,精益求精,不敢懈怠儿戏。始终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不平凡的追求,教好孩子。虽然自己的工作是平凡的,地位是微乎其微的,但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非同寻常的的。因此,从不以平凡而不为。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仍然坚持政治理论的学习,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的学习,进一不坚固自己对教育的赤胆忠心,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作为生产力中的主导因素--劳动者的全面素质,以便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

2.平静中以满腔热血施教

作为一名教师,身处校园,置身于教育这块社会中稀有的圣土,面对的却是物欲横流,价值观多元化的大背景、大社会。几许迷茫,几许动摇,能观之泰然,处之淡然,坦然入定,才能心静于教坛,倾心于圣地,在教育教学中才会有“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的境界;只有淡泊到闲来竹下坐,静看云游天的人生境界,方能将自己的思想和智慧象黄金加工那样沿展得更长,把学生及其信息与知识技能磨合得更贴近,更融洽,方能解开学生是上帝,是天使的因缘,从而才能真正在平静中热血沸腾,呕心沥血,象朝圣的信徒那样,“心净不见尘埃,心坚不见困难”奔走于教育的圣途中。

3.平常中追求乐学敬业

在平平常常的工作中,我常常读起书来发呆气,干起活来冒傻气,讲起课来有底气,有灵气。面对学生有阳气,表扬学生有神气,教改起来有锐气,遇到困难有勇气,塑造形象求雅气,面对功名利禄有骨气,师生之中有人气。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感谢教育,让我品位不俗气,见利不眼气,进步不傲气,遇挫不泄气,甚至收获了顺气、运气、福气乃至贵气。于是,傲立于三尺讲台,坦然于学生面前,我不是魁梧的,但我必须是高大的,甚至是伟大的。在平常的工作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行为示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以点点荧火之光去点燃学生那颗火炬般的头颅。在具体的工作中,不以平常而不为,而以滴水穿石之力之功奉献于教育这一伟大的事业。

篇5:践行三平精神争做合格教师

七里园乡白塔小学王殿芬 三平精神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三平精神是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岗位都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做一个“三平教师”就是要弘扬三平精神。

教师要甘于平凡,只有甘于平凡才能坚守教育事业,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教师要有伟大的追求,这里的伟大追求就是教书育人、竭尽全力、拼搏奋斗、无怨无悔。在平凡之中作出自己的贡献,就像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所说的,做一个“春蚕”,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饱满的热情和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质的教育,使每位家长都感到满意。作为教师还要胸怀一颗爱心,把自己的爱传递给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也将激励着他们奋发向上。此外,教学中,教师还要以昂扬的精神状态传授学生知识,让每个学生轻松、愉快地汲取知识的养料,让学生真正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作为教师,要在平常之中履行责任,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干好自己的工作,把教好学生当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教师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保持强烈的责任感,因为,教育迫切需要我们教师有厚重的责任感,同时,时代要求我们要真正成为一个责任心极强的教师,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才会更好地发展。

首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观。

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对自己未来职业的选择和向往,也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追求的事业成就或奋斗目标。它是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因为有对职业的憧憬,就会为自己设置一个奋斗的目标。目标一旦确立,工作中就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就能在工作中不断进行自我挑战,从而感受到教育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

新时代下的人民教师要立足于现时代,坚持科学发展观,育人为本,立德树人,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观。即要以热情、坚定、同情、关爱、耐心、自制等品质献身于事业,坚持既做到培养人、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我们要明确教师是教育的主本,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是育好人的根本条件。

其次,教师要有端正的工作态度。

俗语说:“态度决定一切”。作为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责任,更应有端正的工作态度,就要在平时平凡的工作中自觉做到: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总结。

作为一名教师,其个人能力的体现最重要就是取决于其学科教学能力水

平的高低,对教师而言,应当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在通过怎样较好的手段和方法去传授知识这一环节上还是比较薄弱,所以要求我们在不断加强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自觉地进行反思。只有时常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教学能力,才能在学习总结中快速成长。

第二、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

教师无论在教育教学或学校工作中都应本着争取机会磨练自己的思想,不能怕苦怕累、怕吃亏,不要凡事都斤斤计较,更重要的一点还是能够主动地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这里包含了年级组、教研组和学校的大小工作事务。只有这样才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将诸方面的压力变为自身工作的动力,才能感受到工作中的真实意义。

第三、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

孔子言:“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教师应多虚心向同事、师傅学习、请教。我们只有虚心学习他人,才能迅速地成长,才能迅速站稳讲台。虚心学习他人,还要向教育对象——学生学习。古人讲:“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贤于师”诚然,在教育中教师占主导的地位,但也不应忘记由于学生的童心的纯真,由于挚着地追求美德和高尚的情操,在许多方面是值得教师学习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品质,诚心诚意地向学生学习,在师生互学互勉中汲取精神营养,完善师德品质。“跟学生学。你要教你的学生教你怎样去教他。如果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还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

最后,教师要有极强烈的责任感。

教师的责任在于对教育事业负责,对教学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如果教师有这样的责任感,就有可能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成效,影响着他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其中学校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对学生素质的影响有可能是终生的。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很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敢于承担这份责任。这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还能及时发现和正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问题中应由自己承担的责任,要敢于承担,并找到解决的办法;即使没有自己的直接责任,也要想到今后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出现,自己可以在其中做哪些工作,并通过正常渠道提出改进的建议。不要总是强调客观原因,例如抱怨领导不了解情况或学生水平低,还是多反思自己的水平、能力和责任心如何。严于责己,尊重学生,业务熟练,学风严谨,教学认真,勤奋敬业,讲诚信,守纪律,这些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篇6:学雷锋践行三平精神

学习

***********局

弘扬焦裕禄精神、学习雷锋见行动“三平”

之中做贡献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小结——***局***

“五一”小长假过后,全区开展了“弘扬焦裕禄精神、学习雷锋见行动“三平”之中做贡献”教育实践活动,近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我通过集体学习和自学两种方式,学习了

1.《区委办公室关于在全区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实施意见》、《区委办公室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批示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的通知》和《关于在全区组织开展弘扬焦裕禄精神、学习雷锋见行动、“三平”之中做贡献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案》等讲话、精神。

我深感这次学习的及时性和必要性,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自己在这个环境中,逐渐缺少了学习,缺少了调查研究,对自身的定位、职能、作用缺少通盘考虑,缺少抢抓机遇的使命感。雷锋精神则更是我们青年人所必须的精神,常怀感恩之心,乐于学习,吃苦耐劳,有钻劲有闯劲,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种精神是当代许多青年人所欠缺的。当下这些精神在我们河南人身上表现为最具代表性的“三平精神”,以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责任感。这种平凡却不普通的精神,这种朴实无华的做法深深的打动了我。“三平”精神,让我们的学习精神和实践工作找到了落脚点,给我们每一个

普通人在道德文化素质得到升华的机会。今后,我更要对“三平”精神,从方方面面去提高自己,使自己在工作上更上一个台阶,也为全局的工作出一份力。

篇7:学雷锋践行三平精神

扎实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在第四届河南公民道德论坛上的讲话

赵素萍

(2012年5月8日)

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省委高度重视,指定下发《关于在全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意见》,对学雷锋活动做出全面部署。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推出学习雷锋见行动、“三平”之中做贡献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学习弘扬雷锋精神的总载体,学雷锋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活动扎实开展。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及时跟进、迅速行动,学雷锋活动热潮涌动、不断升温。目前,全省学雷锋活动有序推进、逐步深入,发展势头良好,成效初步显现,雷锋事迹、雷锋精神的大众传播更加广泛,“三平”精神的学习宣传更加深入,学习先进、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形成。

今天,我们举办第四节河南公民道德论坛,主题就是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三平”精神,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举办这界论坛,主要谜底就是从理论和时间的结合上,对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三平”精神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交流工作情况,开展理论研讨,探索实现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的有效途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中原人文精神,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充分认识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雷锋出生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生活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以22岁的短暂生命,谱写了务必炫丽的人生篇章,在全国人民心中树立起了一座历久弥新的精神标杆。1963年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以来,学雷锋活动在各地蓬勃开展、长盛不衰,在塑造美好心灵、培育高尚情操、增前精神力量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李峰离开我们快50年了,时代已经变化,环境已经变迁,但雷锋不仅精神没有过时,而且日益焕发出引领时代风尚、鼓舞人们前行的独特魅力。在全国人民心中,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

第一,学习弘扬雷锋精神是时代发展之所系。当今时代,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追求、目标认同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强化了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但也容易滋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导致一些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迷失方向、随波逐流。在这样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整合和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正确思想指引发展方向,都需要伟大精神凝聚前进力量,都需要先进模范引领社会风尚。雷锋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孕育出来的时代楷模,雷锋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学习弘扬雷锋精神,有利于倡导盒饭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和价值追求,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第二,学习弘扬雷锋精神是人民群众之所盼。当前,社会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随着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也出现一些突出问题。一些领域、一些方面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

值观扭曲,责任意识、公民意识淡薄,自私自利、见利忘义、贪图享乐等现象时有发生,“彭宇案”、“小悦悦事件”等引发了人们源于道德问题的深层思考。人民群众热切盼望有一个更加温馨的精神家园,热切盼望社会的道德温度不断提升。应当看到,我们的社会并不缺少爱心善举,也不缺少大美大德,关键在于我们要挖掘道德之力、弘扬道德之美,把道德的火种散播到人们的心田。雷锋是真善美的化身,雷锋精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写照。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呼唤,大力学习弘扬雷锋精神,宣传张扬更多雷锋式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有利于激发人们参与思想道德建设的热情,有利于匡正道德失范、弘扬公平正义、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

第三,学习弘扬雷锋精神是建设中原经济区之所需。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国之大事、省之大计、民之大业。大力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事关河南的长远发展,事关全省人民的福祉。建设中原经济区,既面临难得机遇、有利条件,同事又面临着许多困难,需要应对许多挑战,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任务很重,科学发展、转变方式的任务很重。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还需要破解许多难题,克服诸多困难。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调动全省上下的奋斗意志,才能开创新局面、谱写新篇章、实现新发展。雷锋精神浸润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道德基因,具有穿越时空的震撼力、感染力和渗透力。大家学习弘扬雷锋精神,对于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引导人们热爱河南、建设河南,对于振奋全省人民斗志,激励人们立足岗位、无私贡献、勇争一流,奋力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三平”精神是雷锋精神在河南人身上的具体体现

雷锋精神以坚定信念为根本支撑,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取向,以艰苦奋斗为人生品格,以敬业奉献为不变信条。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是雷锋精神的主要内容。雷锋精神代表社会的道德理想,体现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以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为主要内容的“三平”精神,是对河南人民优秀品质、优良作风和精神风貌的最新概括。雷锋精神和“三平”精神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同样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样凝结着服务人民、报效社会的庄严使命,同样体现着与时俱进、生生不息的基本特征,同样折射着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耀眼光芒。正如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所说:雷锋精神和“三平”精神是一致的,“三平”精神是雷锋精神在河南人身上的具体体现,雷锋精神就是在平凡、平静、平常之中体现出来的为民精神、奋斗精神。

雷锋说过,“我愿永远做一颗革命的螺丝钉”。缅怀雷锋短暂的人生,他的崇高和伟大都是通过一件件平凡小事集聚起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说过:“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学到。”雷锋之所以伟大,关键在于他把崇高的理想与平凡的工作紧紧结合在一起,把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有机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可以说,雷锋精神体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雷锋对事业满腔热忱,对工作精益求精,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雷锋有一种“钉子”般的精神,他刻苦学习理论、钻研技术,当农民是“优秀拖拉机手”,当工人是“先进生产者”,当战士是“优秀驾驶员”。不管在什么岗位,他都以一颗对事业高度负责、对岗位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心无旁骛、埋头苦干,出色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从这点上说,雷锋精神体现了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雷锋胸怀理想、勇于担当,对祖国对人民充满赤诚、极端负责,他恪守“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的人生格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的铮铮誓言。正是这种“甘当人民的勤务员”,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意识,是的雷锋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处处事事为国家着想,把人民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火热”。从这个意义上讲,雷锋精神体现了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

立足当前,回眸历史,中原儿女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恪尽职守、默默奉献,创造力非凡业绩,书写了华彩乐章,形成了富有中原人文特色的“三平”精神。我们要把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与倡导树立“三平”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育昂扬向上的中原人文精神,进一步树立务实发展、务实河南的良好形象,不断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持久动力。

三、进一步明确学雷锋活动的主要任务

推动学雷锋活动扎实开展,要牢牢把握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深刻领会“三平”精神的根本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提高全省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以丰富多彩的群众实践活动为载体,广泛宣传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动员全省人民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倡树文明新风,提升道德境界,树立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险、侠肝义胆、包容宽厚、忍辱负重、自尊自强、能拼会赢河南人的形象,形成人人践行雷锋精神、人人争当先进典型、合理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生动局面。具体讲,要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宣传雷锋事迹。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宣传雷锋的光辉事迹,让更多的人了解雷锋的成长经历和感人事迹,感受雷锋的高尚品格、崇高境界和人格魅力。二是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要大力宣传雷锋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大力弘扬雷锋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助人为乐的宝贵品格、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操、锐意创新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推动雷锋精神在中原大地代代传承、发扬光大。三是大力倡导“三平”精神。引导人们深刻认识雷锋精神就是在平凡、平静、平常之中体现出来的为民精神、奋斗精神,引导全省人民与时俱进做、求真务实做、“三平”之中做,提振人们的精气神,树立河南的新形象。四是大力加强道德建设。以组织开展学习雷锋见行动、“三平”之中做贡献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升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五是大力推动实践转化。推动学雷锋活动同各项业务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雷锋精神、“三平”精神融入平时工作,融入日常生活,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伟大实践,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

四、着力在促进知行统一、推动实践转化上下功夫

推动学雷锋活动要突出抓好两个环节,一是搞好宣传教育,扩大人民群众对雷锋精神的认知认同;二是丰富实践载体,引导人民群众把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付诸实践,转化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际行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知是实践的前提。宣传教育是推进学雷锋活动的基础性工作,要调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雷锋精神、“三平”精神,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一要加强新闻宣传。各级主要媒体要办好学雷锋活动专题专栏,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嘉宾访谈等形式,深入宣传各地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措施办法、进展成效,宣传先进典型和有益经验。深入宣传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宣传“当代雷锋”郭明义的先进事迹,宣传邓州市编外雷锋团、邵均克等模范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使学雷锋活动形成声势、持续不断。二要加强社会宣传。运用展览展示、座谈报告、征文演讲等方式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在窗口单位和公共场所设立宣传栏、宣传橱窗、墙报板报、公益广告等,使雷锋事迹、雷锋精神、“三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要加强理论宣传。把雷锋精神、“三平”精神列入社科研究规划,加大研究力度,进一步阐释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和当代价值,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弘扬雷锋精神、“三平”精神提供智力支持。四要加强文艺宣传。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生产以雷锋精神、“三平”精神为主题的歌曲、影视剧、文学作品和动漫作品,抓好展演、展映、展播,让人民全中在文化活动中汲取精神养分、感悟道德力量。五要加强网络宣传。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优势,加强雷锋事迹、雷锋精神和学雷锋教育实践活动网络平台建设,利用微博、彩信、手机报等手段开展宣传教育,不断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雷锋精神来自实践,最大的价值也体现在实践之中。学习雷锋,关键在做。只有内化于心、外现于行,雷锋精神才能真正开花结果。要多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多开辟全中乐于接受的渠道。在党政机关开展“践行雷锋精神、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在企业开展“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活动,在社区开展“学习雷锋、奉献爱心”活动,在农村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建设文明乡风”活动,在服务行业、窗口单位和公共场所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在学校开展创建“雷锋式学校”、“雷锋式班级”,“争做雷锋式青少年”活动,在民营企业和工商户中开展争创文明诚信企业和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活动,努力把学雷锋活动延伸到基层单位,拓展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要深入开展扶老助残、帮困解难、应急救助,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职员服务活动,使志愿服务在中原大地蔚成风尚。要注重抓好量大群体:党员领导干部是引领、是榜样、是形象,要教育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走在前列,充分发挥其影响带动作用;青少年是学雷锋活动的生力军,是未来、是希望、是活力,要注重激发和保护青少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学雷锋行列,推动青少年认识雷锋、崇尚雷锋、学习雷锋。

五、大力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学习弘扬雷锋精神,贵在坚持不懈,重在形成机制,恒在实现常态。只有一以贯之、锲而不舍,才能推动雷锋精神、“三平”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一要完善组织领导机制。要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建立完善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团体积极配合、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提供组织保障。各级党委特别是宣传部门要把学雷锋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加强协调、精心组织、搞好运作,推动学雷锋活动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紧密结合,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与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紧密结合。要把学雷锋活动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测评体系,乃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加大考核力度,使学雷锋活动成为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常态化的考核项目。

二要完善典型宣传机制。树立典型、宣传典型,是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法,是学习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途径。谢谢年来,我们持续宣传推出谢延信、李文祥、裴春亮等一大批先进典型,起到了“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创新典型宣传工作机制,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形成先进典型层出不穷的生动局面。要注重推出更多大众化、平民化的先进典型,使先进典型可亲、可敬、可信,让人们感受到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处处可为”。要认真组织“雷锋精神在中原、先进典型在身边”网络推介活动,调动网民参与热情,发现更多凡人善举,用平凡的故事展现道德的光芒,激励更多的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践行雷锋精神。要利用重要节庆和节日组织看展走访帮扶先进典型活动,关心先进典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营造尊重关爱模范人物、崇尚学习先进典型的浓厚风气。

三要完善奖惩约束机制。要把学雷锋活动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当的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各领域。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对学雷锋活动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要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导向作用,褒奖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热心公益等道德行为,加大对不道德行为的制约和惩戒力度,让人们乐于学先进、敢于做好事,使以德报德、崇德尚义成为一种共识、一种风气、一种导向,在全省进一步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条件。

篇8:践行雷锋精神路径的历史回顾

关键词:践行,雷锋精神,路径,回顾

1963年,中共中央决定将每年3月5日定为雷锋纪念日。从那时算起,践行雷锋精神的群众性活动已开展了50多年。这50多年践行雷锋精神的历程,按照其时代背景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1963—1966年为起步阶段

1963—1966年前后是我国经历社会主义改造、 “反右”、“大跃进”、重大自然灾害和调整恢复国民经济等运动或事件之后处于经济复苏、社会主义建设全面继续推进状态的年份。需注意的政治背景是,在1957年10月的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判断。1963年2月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党内“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基本确立。

1962年8月15日,雷锋同志因公牺牲,他的事迹和日记被新闻媒体陆续报道。1963年1月7日,雷锋生前所在班被国防部命名为“雷锋班”。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期刊刊登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1963年,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刘少奇、周恩来、 朱德、邓小平、陈云等也先后为雷锋题词。

党和国家最高层的直接倡导和推动,得到了全国人民广泛而积极的响应。全国性的学雷锋运动蓬勃开展,掀起了践行雷锋精神的第一轮高潮。

这一阶段的特点,一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从当时的条件和需要出发界定了雷锋精神的本体内涵,其中普遍突出强调了雷锋精神的阶级性和政治高度,唯有陈云强调了雷锋精神的中国价值和人民价值;二是以各级党、政府、共青团组织的直接倡导推动、自上而下为组织方式;三是以群众性运动为表现形式;四是践行雷锋精神的群体行为和风气从区域走向全国,开启了践行雷锋精神历程的第一篇章。

二、1966—1976年为波折阶段

1966—1976年是“文革”时期,这个时期给全国各行各业、各族人民带来了灾难,史称“十年浩劫”。从1966年“五一六通知”、1969年4月党的九大召开、1973年8月党的十大召开到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 这场“文革”的特点表现为全面内乱、极左思想泛滥、 造成国民经济频临崩溃、社会秩序失序、社会道德水平日益低下等。

1975年邓小平论述这一时期践行雷锋精神的情况时曾说“过去军队同志坐公共汽车,向来是给老人、带娃娃的妇女让座,现在有的不让了。有个战士坐车,一位妇女抱着娃娃,他不让座,娃娃哭了他也不理,旁边有位老人说,雷锋叔叔不在了”。“雷锋叔叔不在了”,就是这一时期践行雷锋精神状况的生动写照。

这一阶段的特点:一是政治挂帅、阶级斗争等观念渗入到对雷锋精神本体的界定和阐释中,雷锋精神被扭曲;二是各级党、政府、共青团组织无力推动践行雷锋精神的活动,也不存在起着推动组织作用的相应社会组织;三是践行雷锋精神的行动者范围缩小至相当少数人;四是践行雷锋精神活动中的形式主义迅速攀升。

三、1976—1996年为探索阶段

1976—1996年是我国拨乱反正、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时期。党在这一时期中,强调克服和防止极左思想,突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聚精会神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卓越成绩。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各种腐朽、落后、错误的意识形态也蜂拥而入或沉渣泛起,社会贫富差距逐步扩大,各种腐败现象、不公平现象也不断滋生,雷锋精神过时论与雷锋精神无用论四处滋生并因此而展开雷锋精神大辩论。关于雷锋精神的辩论中有两个趋势形成,一方面是质疑、贬低、丑化和否定、漠视或淡化雷锋精神的崇高性的错误趋势抬头,另一方面对践行雷锋精神活动中的“雷锋成‘雷风’”的形式主义倾向、 “突击学雷锋,平时搞歪风”的言行不一现象也进行了有益的批评。前者反映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思潮的流行对人们思想的侵蚀,部分群体在理想与现实矛盾面前所产生的困惑、迷惘以及得出雷锋公而忘私精神违背物质利益原则,无私奉献是与按劳分配原则相矛盾的不当认识。后者反映出广大人民对雷锋精神的日益高涨怀念与呼唤,以及“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在此同时,部分学校、工厂、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和部分先进人物仍坚持践行雷锋精神,“立足岗位学雷锋”的观点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社会有识之士的充分肯定,成为这一时期践行雷锋精神的新纲领和旗帜。

这一阶段的特点:一是市场经济思想和相应文化逐步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和文化,雷锋精神的社会地位被削弱,精神文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实际被忽视;二是市场经济思想和相应文化与雷锋精神的冲突没有从理论上、思想上、实践上得到良好解决,许多人难以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产生巨大困惑、彷徨;三是关于践行雷锋精神问题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足。

四、1996年至今再兴起阶段

1996年10月召开了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这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批评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工作中,忽视思想教育,忽视精神文明,‘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蔓延,党风、政风受到很大损害;一部分人国家观念淡薄,对社会主义前途发生困惑和动摇”等问题。提出了1996—2010年的十五年整体建设目标———“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以及“到2010年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文明城市和文明城区”的具体目标。提出了“要大力宣传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务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的要求。确定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各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工作模式。自此,践行雷锋精神的活动在规模上、水平上逐步进入新阶段。各地公益志愿者、义工队伍不断扩大,志愿者、义工组织如雨后春笋,好人好事大大增多。

这一阶段的特点:一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践行雷锋精神的重要意义,人民群众对践行雷锋精神的呼唤极其强烈;二是各地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将学雷锋精神与学本地道德模范人物精神相结合;三是志愿服务成为践行雷锋精神的主要方式;四是借助网络等新兴传媒成为学雷锋活动组织、动员和宣传的新形式。

回顾践行雷锋精神的历程,不难看出以往践行雷锋精神的路径的重要特点如下。

1.采取自上而下的行政为主的界定、动员、组织、 评价方式。这实际上是将践行雷锋精神与党、政府和共青团组织的公信力捆绑在一起。这种方式的优势是推广具有高效率,但是,当党、政府和共青团组织的公信力很高、较高时,践行雷锋精神的活动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一旦党、政府和共青团组织的公信力处于低谷时,践行雷锋精神的活动就会急剧收缩,践行雷锋精神的风气随着党、政府和共青团组织的公信力的升降而起伏不定。

2.以“单位”为统一学习雷锋和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微观组织者、主导者。这种方式的优势是使得践行雷锋精神活动的组织力、纪律性较强,但是,这增加了践行雷锋精神的行政色彩,未能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形式主义、“一刀切”现象的泛滥。例如,有的单位负责人为了彰显自己的政绩就以行政命令规定人人必须参加频繁的践行雷锋精神的会议、学习和服务活动,造成了一部分群众的反感。

3.以运动方式开展学雷锋活动。这种方式的优势是声势大、影响广,但是容易变成“一阵风”,难以促使践行雷锋精神常态化。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任务要求,特别提到“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这是第一次将践行雷锋精神正式列入到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标志着我党对践行雷锋精神的认识进入了新的境界。可以预期,践行雷锋精神在今后新的历史阶段将再现其夺目光彩。

参考文献

[1]李玉琦.学雷锋活动40年回眸[J].中国青年研究,2003,(3).

[2]周杨.新时期正确认识和弘扬雷锋精神[J].福建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

[3]谭献民,肖建平.雷锋精神研究述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9).

上一篇:唐诗绝句格律下一篇:中考班级故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