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

2024-04-11

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精选6篇)

篇1: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

外商投资企业普通清算中的基本法律问题解散清算程序

2010-11-05 作者: 未知 来源: 法律快车

清算是一种法律程序,社团注销时,必须进行财产清算。外商投资企业普通清算中的基本法律问题

在2008年之前,包括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以及中外合作企业(以下合称“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全部外商投资企业的普通清算均遵照《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以下简称《外资清算办法》)的相关规定实施。由于该《外资清算办法》对各清算步骤中所需的实体以及程序性要求均列有明文规定,在实践中极具可操作性,因此根据以往的清算经验,一般来讲,只要严格按照《外资清算办法》执行,外商投资企业均可顺利完成其清算程序。

不过,随着《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516号国务院令)于2008年1月15日的颁布实施,《外资清算办法》被完全废止。而代替其实施的《公司法》中涉及清算的条款仅区区十一条,相比《外资清算办法》五十一条的规定,详尽度一下减少了百分之八十。更为重要的是,《公司法》作为一部基础性大法,其无法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普通清算制定较为详细的规程,由此导致了外商投资企业在实行清算过程中“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

为了更好地明确外商投资企业普通清算过程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及一些需注意的事项,笔者特撰写本文进行讨论。

1.概述

1.1普通清算定义

普通清算,又称非破产清算,其是指公司资产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情况下进行的清算。此种清算的财产除用以清偿公司的全部债务外,还要将剩余财产分配给公司的股东。

而相对于普通清算的破产清算,是指公司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被依法宣告破产时,由破产管理人对公司财产进行清理,并将破产财产公平地分配给债权人,并最终消灭公司法人资格的程序。

1.2普通清算与破产清算之间的区别

普通清算和破产清算虽然都是终结现存公司的法律关系,消灭法人资格的行为,但它们两者仍存在一定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普通清算应依《公司法》的程序进行,而破产清算应依《破产法》的程序进行;

2)普通清算是除公司分立、合并、破产等原因以外的情形导致公司解散而进行的清算,而破产清算则是由于公司资不抵债导致公司解散而进行的清算;

3)普通清算主要由公司依法组建的清算组进行清算,而破产清算则是由法院组织清算组进行。

考虑到破产清算与普通清算间存在较大差异,且在实践中,破产清算总是由人民法院组织成立清算组予以实施的,而公司在该程序中往往处于从属地位,不具有任何主导权,因此本文仅就外商投资企业的普通清算中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予以阐述。

2.外商投资企业普通清算的程序

根据《公司法》及相关行政规章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的普通清算流程具体如下:

3.相关法律问题

3.1清算申请文件的准备

对于在清算案件中一些较为常规的申请文件,如外商投资企业提前终止的申请书;企业股东会、董事会关于提前终止合同、章程的决议书;企业投资各方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提前终止合同、章程协议书、清算委员会成员名单等,本文就不再赘述。

需要特别提醒注意的是,考虑到目前各地审批机关对于公司清算后的员工处理均较为重视,在向审批机关正式递交有关提前终止的申请文件时,应同时备有一份“有关公司员工劳动关系状况的说明”。根据笔者的实务经验,一般情况下,该“公司员工劳动关系状况的说明”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1)离职员工的处理方案(明确表明以何种方式解除或终止员工的劳动合同--协商解除、期满不续签、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经济性裁员);(2)补偿金的支付范围(审批机关并不需要掌握具体的补偿金数额,而是需要公司承诺“公司将依法向每位雇员支付一定额度的经济补偿金,作为其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3)有关劳动争议或劳动纠纷的说明(审批机关对于公司目前存在的或将来可能发生的劳动争议或劳动纠纷非常关注,因此往往需要公司对此进行详细说明。如果公司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劳动争议或劳动纠纷,则审批机关也要求公司在说明中承诺“截止本说明出具之日,公司与任何原雇员和现有雇员之间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劳动争议或劳动纠纷。同时,公司也不存在任何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而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予以行政处罚的记录。”)

除此以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在上海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而言,某些区级的审批机关(如杨浦区商务委员会)还要求那些设立在特定园区或开发区内的企业,必须在取得园区管委会出具的有关“园区管委会已了解公司申请终止经营并进行清算之事宜”的说明后,方可正式向当地审批机关申请提前终止并清算。

3.2清算委员会的组成

然而实践中,对于采用“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外商投资企业而言,其股东往往只有外方股东一名或中外方股东各一名。如果按《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条的规定,由公司的外方股东直接担任清算委员会成员,可能将导致实际操作中的诸多不便,从而影响了整个清算程序开展的效率。

因此,经笔者向部分外资审批机关及工商登记机关咨询后确认,目前对于采用“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外商投资企业而言,公司股东(尤其是外方股东)并不必须以清算委员会成员的身份直接参与到公司的清算程序中,而只需通过公司的权力机关以书面决议的形式任命三名或三名以上的人员担任清算委员会成员,组成清算委员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参与组成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委员会的人员便不再仅仅局限于《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或《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所规定的公司董事、法定代表人、注册会计师或律师等主体范围,公司股东可以通过决议的形式任命任何其认为可以胜任该项职务的人员担任清算委员会成员。

3.3事先与劳动部门或工会组织沟通

根据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之规定,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劳动合同终止。笔者认为,该条文规定了清算企业在取得审批机关关于同意企业提前解散并清算的批复后,即可终止与员工的劳动合同。

因此,对于决定实施清算的外商投资企业,建议在申请递交前,即与当地的劳动部门及工会做好充分的沟通,同时备以合适的员工安置方案,以便顺利取得审批机关关于准予公司解散的批复。

3.4解除员工劳动合同的方式

为了顺利开展清算程序,公司在向原审批部门报批清算之前,可先通过协商解除、期满不续签、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经济性裁员等方式解除或终止员工的劳动合同。

3.4.1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公司希望在进入清算程序前就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可通过“协商解除”的方式实现这一目的。该方式的优点在于法律风险最低,且没有人数限制。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为了尽快与员工达成一致意见,在法定经济补偿标准的基础上,公司通常额外给予员工相当于1至3个月的工资的补偿。当然,根据员工职位和级别的不同,可以有所区别。

3.4.2期满不续签劳动合同

公司无法通过协商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考虑使用“劳动合同期满不续签”的方式。但是,受到后续清算程序和时间进度的影响,该方式仅适用于近期内劳动合同即将到期的员工,例如:劳动合同将在近1-2个月内到期的员工。

在法定情况下,劳动合同期满不续签的经济补偿金计算区间仅限于员工自2008年1月1日以后的工作年限,且适用三倍封顶的规定(详见本文第3.5节)。但是考虑到协商解除情况下的员工所得到的经济补偿金一般远高于期满不续签情况下的经济补偿金,从而可能引发后者的不满情绪。因此,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参照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情况下的经济补偿金支付标准,向期满不续签的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3.4.3以“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经过上述两种方式解除了部分员工的劳动合同后,如剩余员工少于20人并且低于全体员工总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地区的劳动部门认为,在计算是否达到经济性裁员的标准时,所谓的“全体员工总数”中应事先排除已通过“协商解除”及“期满不续约”的方式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的员工。但是,由于《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均未对此处的“全体员工总数”进行明确限定,因此目前也无法排除部分劳动部门会对此存在相反理解的可能性。所以,为谨慎起见,笔者建议,公司应在正式实施清算之前,与当地劳动部门或工会组织进行沟通,以明确“全体员工总数”的具体范围,以免公司在裁员时触及经济性裁员的红线。)的10%,则公司可以考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3款的规定,以“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由解除与剩余员工的劳动合同。

应当注意的是,在这一方式下,公司在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履行如下的程序:

与员工就变更劳动合同进行协商;

如未能与员工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公司可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员工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支付员工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的经济补偿金。

其中,为充分顾及员工的情绪问题,公司应当慎重选择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的理由。与此同时,公司还应当注意保存与员工就变更劳动合同进行协商的书面谈话记录。

3.4.4经济性裁员

若经过“协商解除”及“期满不续约”的方式解除了部分员工的劳动合同后,剩余需裁减员工仍在20人以上,或者少于20人但占了公司全体员工总数的10%以上的,则公司可采用“经济性裁员”的方式解除与剩余员工的劳动合同。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之规定,只有在下列事项发生时,公司才可以“经济性裁员”的方式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1)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2)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3)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4)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截至目前,包括《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在内的所有有关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均未对《劳动合同法》中所称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以及“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进行详细说明或制定判定标准,从而导致了实践中的适用困难。由此,相关劳动行政部门也难以仅凭借上述两点原因就批准同意公司进行经济性裁员。

此外,在这一方式下,公司在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履行如下的程序:

提前三十日向公司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

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

将裁减人员方案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考虑到经济性裁员的复杂性,在实践操作中,公司应事先就裁员情况和裁员理由与当地的劳动部门进行沟通,并在当地劳动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经济性裁员的工作。

3.5法定经济补偿金的计算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司通过协商解除、期满不续签、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经济性裁员等方式解除或终止员工的劳动合同的,应向劳动者支付不低于法定额度的经济补偿金。

在计算法定经济补偿金时,应将员工的工作年限以2008年1月1日为界分为两段,分别计算。具体方法如下:

注5:根据《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五条之规定,“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地劳动部门对该条款却存在不同的理解。例如,上海市劳动部门有关官员认为在2007年12月31日之前,如果工作时间不满六个月的,公司无须向离职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然而,长沙市劳动部门有关官员认为,在2007年12月31日之前,如果工作时间不满六个月的,公司亦须根据《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五条之规定“按一年的标准”向离职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注6:向劳动者支付法定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3.6涉及国有资产的评估

根据《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之规定,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在解散时应当进行资产评估。

但由于该办法并未对“各级子企业”的含义做出具体的解释或进一步规定,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地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对此项评估政策的把握口径也不尽相同:一些地方国资委并不要求国有参股企业(尤其是低比例的国有参股企业)在清算解散时进行资产评估,然而亦有部分地方国资委认为“任何含有国有股权的国有参股企业”在清算的过程中均须依照《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进行整体性资产评估。

由此笔者建议,在向审批机关正式递交有关提前终止的申请文件之前,企业应主动与公司上级主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授权经营单位作积极沟通,以期尽早明确依当地的清算程序,是否需要对国有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股权进行整体性评估。

3.7特殊财产的处置

3.7.1免税进口资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货物监管和征免税办法》(署监一[1992]1099号)第十八条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免税、保税进口的设备、生产车辆、原材料、燃料、零部件、散件(以下简称“免税进口资产”)均设定有一个海关的监管期限,在此期间内,未经海关许可,原则上不得出售、抵押、转让或者移作他用。

如果在清算时公司所持有的免税进口资产仍处于海关监管之下,则公司对这部分资产的处理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货物监管和征免税办法》之规定,在原审批机关批准实施清算的十五日内,向主管海关申请办理减免税进口货物的销案手续。

在监管期内,公司进入清算程序的,公司可对这部分监管物品作如下处理:

1)留给合营中方继续使用或转让、出售给国内单位的,海关应当按其使用年限折旧补税;

2)如转让给国内其他可享受同等优惠待遇的外商投资企业使用的,经审批机关批准并办结海关结转手续后,可以继续享受减免税优惠;

3)经海关核准,允许合营外方将免税进口货物退运出境。

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是,对于在监管期内的保税物品,不论是出售给国内其他企业还是退回境外,都必须经过海关的审批,并办理相关手续。因此,公司在进入清算程序后,清算委员会清点资产时发现有保税物品的,应及时与主管海关取得联系,并按上述要求做出相应处置安排。

3.7.2专利及商标

根据《商标法》及《专利法》之规定,商标权或专利权的转让均要求办理审批登记手续。对于商标权的转让,公司作为转让人应与受让人共同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提出申请,并提交《转让注册商标申请书》及其原《商标注册证》。经商标局在商标注册证加注批准之后,才能够进行转让。

对于专利权的转让,公司与受让人之间的转让行为须经国家专利局登记和公告后方可生效。如果公司将其所持有的专利权转让给境外主体,则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批准或登记手续。

3.8税务

3.8.1税务核查

在整个清算过程中,最复杂同时也是最耗时的就是申请税务注销。实践中,在正式申办税务注销之前,相关税务主管部门一般都会要求公司向其提交其近三年的税务和会计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会计账簿、交易合同、原始收据、发票、进账单等,并对该些资料一一进行核对,以确定公司是否存在欠缴税款的情况。如果税务部门在注销核查中发现公司存在未缴、少缴、欠缴或偷税情况,会先进行处理并在公司缴清未缴、少缴、欠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若有)后方出具税务登记注销证明。

考虑到办理税务注销通常程序较复杂、耗时较长,且要求公司先结清税款、办结未完事项后方可办理注销。因此,公司在清算委员会成立后最好尽快与税务部门(尤其是其税务专管员)取得联系,让税务部门提早介入,以尽量缩短进行税务核查所需的时间。

3.8.2税收优惠返还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于2008年2月27日颁布的《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原有若干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后有关事项处理的通知》(国税发[2008]23号)之规定,外商投资企业按照《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享受定期减免税优惠,2008年后,企业的经营期发生变化,导致其不符合《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规定条件的,仍应依据《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规定补缴其此前已经享受的定期减免税税款。也就是说,若公司在实际经营期未满10年的情况下申请提前解散的,则相关税务主管部门在税务核查时将会要求企业全额补缴曾因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期优惠(即“两免三减半”)而被免除或减免的企业所得税。

除此以外,若公司享有任何其他与审批机关所批准的存续期限相关的税收优惠或财政返还或补贴的,亦有可能被要求一并返还。

3.8.3清算期间所得税处理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于2009年4月30日联合颁布的《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之规定,公司在清算期间的所得税处理应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全部资产均应按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2)确认债权清理、债务清偿的所得或损失;

3)改变持续经营核算原则,对预提或待摊性质的费用进行处理;

4)依法弥补亏损,确定清算所得(所谓“清算所得”是指,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减除资产的计税基础、清算费用、相关税费,加上债务清偿损益等后的余额。);

5)计算并缴纳清算所得税;

6)确定可向股东分配的剩余财产(所谓“剩余财产”是指,企业全部资产的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减除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结清清算所得税、以前欠税等税款,清偿企业债务后,按规定计算可以向所有者分配的剩余资产。)、应付股息等。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向股东分配剩余财产时,应将剩余财产分为以下两个部分予以确认并分别计税:

1)对相当于被清算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按相关股东所占股份比例计算的部分,应确认为股息所得;

2)对剩余财产减除股息所得后的余额,超过或低于股东投资成本的部分,应确认为股东的投资转让所得或损失。

未经清算就自行终止的行为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不受法律保护。

篇2: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

一、法律适用

外商投资企业的解散和清算工作应按照公司法和外商投资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办理。外商投资法律和行政法规有特别规定而公司法未做详细规定的,适用特别规定。

二、相关法律法规 《公司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外资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商务部办公厅关于依法做好外商投资企业解散和清算工作的指导意见》

其他相关外商投资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定

三、公司解散、终止、清算的程序及应当提交的材料 1.解散或终止

外商投资企业出现《公司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和《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规定的原因、情况或情形时应当依法解散或终止,其中大部分情形需经审批机关批准。(具体内容见最后附件)

企业申请解散所需提交材料:

⑴企业关于解散公司的申请书(原件);

⑵企业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不设股东会的由投资各方各自做出增资决议,不设董事会的由执行董事做出决定(原件);

⑶企业所持有的全部批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⑷营业执照(复印件); ⑸合同、章程(复印件);

⑹清算委员会成员名单、签名及身份证明(复印件),其中外资企业还需提交清算程序和原则(清算方案);

⑺企业所属街道或开发园区管理部门关于企业解散的意见(原件); ⑻审批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文件。2.成立清算组(清算委员会)

外商投资企业应当在解散或终止事由出现之日起15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

南京市江宁区外经局外资科制

TEL/FAX:52181141

E-mail:jiangningwzk@163.com

– 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该申请,并及时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

清算组在清算期间行使下列职权:

(一)清理公司财产,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

(二)通知、公告债权人;

(三)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的业务;

(四)清缴所欠税款以及清算过程中产生的税款;

(五)清理债权、债务;

(六)处理公司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

(七)代表公司参与民事诉讼活动。

清算组成员名单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审批机关认为必要时,可以派人进行监督企业清算。

3.通知和公告

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6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45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其债权。

4.制定清算方案并进行清算

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应当制定清算方案,并报公司权力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

公司经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后,清算组应当将清算事务移交给人民法院。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依照有关企业破产的法律实施破产清算。

外资企业的清算方案(程序、原则)等还需提交审批机关备案。5.提交清算报告、缴销批准证书

清算组应在清算期内缴清企业各项税款。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制作清算报告,经企业权力机构确认后,报送审批机关,同时向审批机关缴销批准证书。审批机关收到清算报告和批准证书后,在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管理系统中完成企业终止相关信息的录入和操作,并由系统自动生成回执(可视为审批机构出具的清算报告备案证明),企业凭回执向税务、海关、外汇等部门办理注销手续,并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6.注销登记,公告终止

公司依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44条向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公告公司终止。其中,清算报告中应当附税务机关的注销证明、海关出具的办结海关手续证明或者未办理海关登记手续的证明。

南京市江宁区外经局外资科制

TEL/FAX:52181141

E-mail:jiangningwzk@163.com

附:外商投资企业解散或终止的相关法律文件条文

⑴《公司法》规定: 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

(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二)股东会、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董事或联合管理委员会等公司权力机构(以下简称权力机构)决议解散;

(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五)人民法院依照《公司法》第183条的规定予以解散。

《公司法》第183条,“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⑵《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规定: 合营企业在下列情况下解散:

(一)合营期限届满;

(二)企业发生严重亏损,无力继续经营;

(三)合营一方不履行合营企业协议、合同、章程规定的义务,致使企业无法继续经营;

(四)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遭受严重损失,无法继续经营;

(五)合营企业未达到其经营目的,同时又无发展前途;

(六)合营企业合同、章程所规定的其他解散原因已经出现。前款第(二)、(四)、(五)、(六)项情况发生的,由董事会提出解散申请书,报审批机构批准;第(三)项情况发生的,由履行合同的一方提出申请,报审批机构批准。

提示:第(一)项情况发生时,企业组织清算时不需要审批机构批准,其他五种情况均需报审批机构批准后进行清算。

⑶《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规定合作企业因下列情形之一出现时解散:

(一)合作期限届满;

(二)合作企业发生严重亏损,或者因不可抗力遭受严重损失,无力继续经营;

(三)中外合作者一方或者数方不履行合作企业合同、章程规定的义务,致使合作企业无法继续经营;

(四)合作企业合同、章程中规定的其他解散原因已经出现;(五)合作企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依法责令关闭。

南京市江宁区外经局外资科制

TEL/FAX:52181141

E-mail:jiangningwzk@163.com

– 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所列情形发生,应当由合作企业的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做出决定,报审查批准机关批准。在前款第三项所列情形下,不履行合作企业合同、章程规定的义务的中外合作者一方或者数方,应当对履行合同的他方因此遭受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履行合同的一方或者数方有权向审查批准机关提出申请,解散合作企业。

提示:第(一)项情况发生时,企业组织清算时不需要审批机构批准,其他五种情况均需报审批机构批准后进行清算。

⑷《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规定外资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终止:

(一)经营期限届满;

(二)经营不善,严重亏损,外国投资者决定解散;

(三)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而遭受严重损失,无法继续经营;

(四)破产;

(五)违反中国法律、法规,危害社会公共利益被依法撤销;

(六)外资企业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已经出现。

外资企业如存在前款第(二)、(三)、(四)项所列情形,应当自行提交终止申请书,报审批机关核准。审批机关作出核准的日期为企业的终止日期。

提示:第(一)、(五)项情况发生时,企业组织清算时不需要审批机构批准,第(二)、(三)、(六)种情况均需报审批机构批准后进行清算,第(四)项情况发生时依照《企业破产法》执行。

⑸《商务部办公厅关于依法做好外商投资企业解散和清算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

外商投资企业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九十条第一款第(二)

(四)(五)

(六)项,《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第(二)

(四)(五)项,或《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第(二)

(三)(六)项的规定终止的,须向审批机关报送提前解散申请书、企业权力机构(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下同)关于提前解散企业的决议以及企业的批准证书和营业执照。

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投资者按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九十条第一款第(三)项或《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单方提出解散申请的,应当向审批机关报送提前解散申请书,并提供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作出的生效判决或裁决,判决或裁决中应明确判定或裁定存在上述两项中所规定的情形。

南京市江宁区外经局外资科制

TEL/FAX:52181141

E-mail:jiangningwzk@163.com

篇3:浅谈企业清算会计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供水企业完成改制后由于种种原因, 导致所属经营企业解散、撤销或破产, 在企业终止经营活动时, 必须按照有关法规和财务制度办理清算。供水企业受其所处行业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影响, 在进行清算会计核算时有其自身特点。

1 企业清算的类型

企业清算是指企业按章程规定解散以及由于破产或其他原因宣布终止经营后, 对企业的财产、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查, 并进行收取债权、清偿债务和分配剩余财产的经济活动。

企业的清算, 按清算的性质和原因, 可以分为普通清算和破产清算两种类型。 (1) 破产清算, 是指对依法宣告破产的企业所进行的审计。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 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而依法宣告破产时, 必须经过破产清算这一处理程序。破产清算属于司法清算, 要依照法律规定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 主要是将有限的财产在企业外部各债权人之间进行分配。 (2) 普通清算, 又称“解散清算”, 是指对因经营期满或者其他经营方面的原因, 导致不宜或不能继续经营而自愿或被迫解散的企业所进行的清算。按企业规定的经营期限是否届满和企业终止法人资格的程度不同, 普通清算又可分为非完全解散清算和完全解散清算。非完全解散清算, 又称“产权转让清算”, 是指对因营业期满或其他原因, 由合营一方将其所拥有的产权转让给另一方经营的解散企业所进行的清算。完全解散清算, 是指对宣告解散并且各方都不再继续经营的企业所进行的清算。

改制后的供水企业为进一步优化内部资源配置, 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管理水平, 必在企业内部全面实施用工和分配制度的改革, 整合优化内部组织结构, 使得供水企业内部一些独立核算的单位、部门和三产经营企业被撤消、合并或变更, 终止正常的经营活动而进行清算。供水企业内部清算大多属于普通清算。

企业清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企业的经营期限届满, 投资方无意继续经营; (2) 股东会决议将企业的产权转让给其他组织, 导致企业合并、分立或者变更, 该企业不再以独立核算的形式存在; (3) 企业发生严重亏损, 无力继续经营; (4) 投资一方或各方不履行协议、合同、章程规定的义务, 致使企业无法继续经营。

无论是上述哪种原因, 都会使企业解体, 失去法人资格, 而清算是企业解体过程中最重要的业务事项, 针对不同的清算原因, 清算会计在进行核算时应区别对待。

2 企业清算会计的特点

清算会计是对被宣告解散企业各项清算业务进行反映和监督, 向有关债权人、投资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清算过程和结果等会计信息的一种专门会计。它属于财务会计的范畴, 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但是由于企业进入清算后, 会计核算中的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的基本前提发生了变化, 因而在会计对象、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等方面都有别于财务会计, 成为会计理论的一个特殊领域。

2.1 会计对象清算企业由于终止了正常的经营活动, 其会计

对象不再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而是企业在清算过程中债权的回收、债务的清偿、财产的处理、各项损益和费用的发生以及剩余财产的分配等资金运动。

2.2 会计目标与传统财务会计相比较, 清算会计的目标尽管

仍然是向企业外部提供信息, 但信息的使用者除企业的债权人、投资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外, 还包括管理破产案件的法院, 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内容不是注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而主要是清算企业债务偿还和清算财产处理。

2.3 会计假设进入清算程序的企业, 失去了一些传统财务会

计假设存在的条件, 一是会计主体发生了变化, 如破产企业, 在企业宣告破产后失去了法人资格, 其会计主体的地位自然就不存在了。二是否定了传统财务会计的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清算会计是以终止经营为前提, 从企业被宣告解散之日到清算终了为清算会计期间, 且其长短具有不确定性。

2.4 会计原则在会计假设前提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企业的清

算会计核算依旧遵循传统财务会计的大部分会计核算原则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如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清晰明了、具有可比性等。但是在失去会计分期、持续经营假设的前提下, 清算会计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等要求, 终止经营的假设决定了清算企业必须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资产在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同时, 更应注重以现实价格来计价, 即按可变现价值来计价;对于发生的各项支出, 按收益性支出原则, 均作为清算期间的支出。

3 企业清算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

清算组人员, 在进行清算会计核算时, 应了解企业清算的原因及背景, 区分不同类型的企业, 根据企业清算的特点对会计核算进行适当调整, 通过复式记账方法在特定的清算会计账户加以记录, 并按股东会、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加以报告, 达到既能反映企业清算过程的财务状况, 又有利于管理部门对企业清算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鉴于供水企业内部清算是由企业内部组成的清算组实施的普通清算, 会计核算适用普通清算会计, 故这里主要谈谈普通清算会计的工作内容。普通清算会计不同于破产清算会计, 破产清算会计通常需要设置破产清算会计科目并建立新的账户体系, 按照会计科目核算内容将旧账中的账户余额直接转入或合并计算转入新账户, 注销旧账。而普通清算会计可以不另立账簿, 在企业原有账簿中进行, 一般需增设“清算费用”和“清算损益”两个基本账户。“清算费用”用于专门核算企业清算期间的各项费用成本。一般而言, 清算期间发生的下列费用为清算费用:清算机构成员的工资报酬、公告费用、咨询费用和办公费用、诉讼费用及清算过程中必须支付的其他的清算费用。“清算损益”属损益类账户, 专门核算企业清算期间所实现的各项收益和损失。该账户的贷方反映企业的清算收益, 其内容包括清算中发生的财产盘盈、财产重估收益、财产变现的收益和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归还的债务等;该账户的借方反映企业的清算损失, 其内容包括清算发生的财产盘亏, 包括损失财产、变现损失和无法收回的债权;期末余额可能在贷方也可能在借方。清算期结束时, 该账户余额不需结转, 保留余额能清晰地反映企业的清算情况。

普通清算会计主要核算内容如下:

3.1 全面清查清财产, 编制清查后的资产负债表企业清算开

始时, 应全面清查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 编制清查后的财产盘点表, 并根据清查结果进行账务处理, 如:将无法收回的应收款和存货、固定资产的盘亏列为损失记入“清算损益”账户借方;将无法支付的应付款和存货、固定资产的盘盈记入“清算损益”账户贷方等。在对清查财产全部进行账务处理后, 编制清查后的资产负债表。特别指出的是, 要将“清算损益”账户余额以表结的方式, 作为所有者权益的一个项目“待转清算损益”在未分配利润的下方单独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

3.2 核算和监督财产物资的处置、债权的回收、债务的偿付以

及清算费用的支付和结转 (1) 收回债权、处置财产。当清算组收回各种应收款时, 应按实际收取的金额, 借记“银行存款”等账户, 贷记“应收款”、“应收票据”等账户。对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 按核销的金额记入“清算损益”账户。当清算组变卖各项实物资产、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时, 应按实际变卖收入和收取的增值税 (变卖存货时) 借记“银行存款”等账户, 按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 贷记“固定资产”“原材料”“产成品”“应交税金”等账户, 并按变卖收入与所变卖的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 借记或贷记“清算损益”。特别指出的是, 对于变卖的资产, 应按收入计算交纳各项税金, 如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应交营业税, 同时还有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等。 (2) 偿付债务、支付清算费用。用取得的清算收入偿付企业的借款和各种应付款并交纳税金时, 借记“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金”等账户, 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清算费用要从企业现有财产中优先支付。支付的清算期间的各项清算费用, 全部归集在“清算费用”账户的借方;清算结束时, 将其全部发生额从该账户的贷方转入清算损益的借方, 本账户无余额。

值得注意的是:当企业资不抵债无清算财产偿付债务时, 应转入破产清算。

3.3 计算清算损益, 编制清算损益表和清算结束日的资产负债

表将清算企业各项清算损益登账并结账, 计算出“清算损益”账户余额, 贷方余额为清算净收益。按有关规定, 企业清算净收益应视同利润, 按33%计算缴纳所得税。计提和上缴所得税后, 将税后的清算净收益结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账户。清算组依据清算结果, 编制清算损益表和清算结束日的资产负债表。清算损益表大致结构:一是清算收益, 包括出售固定资产、存货等各项资产的净收益;无法支付的应付款收益等。二是清算损失, 包括坏帐损失;固定资产、存货等各项资产盘存净损失;出售固定资产、存货等各项资产的净损失;应交税金和借款利息及各项清算费用。三是清算净收益, 清算净收益=清算收益-清算损失。四是税后净收益, 税后净收益=清算净收益-所得税。

3.4 归还投资各方资本, 分配剩余财产并结平各账户在清算企业

篇4: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

融资渠道——创业投资企业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债权融资的方式增强投资能力,并为创业投资企业进行私募提供法律保护和可参考依据,还私募资金以合法身份。这意味着创业投资企业可以通过利用信贷资金、发行长期债券来增加投资能力。

税收优惠——国家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并引导其增加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其相应的配套措施也有望尽快出台。

退出通道——创业投资企业可以通过股权上市转让、股权协议转让、被投资企业回购等途径实现投资退出。国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退出机制。可以预测,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退出机制。现在股权分置改革接近尾声,深圳中小板即将实现全流通,这必然使得中小企业板向创业板演化,这是创业投资资金退出的一个很好的通道;另外产权交易市场、柜台交易等场外市场将是今后政府大力提倡的,这些都是资金退出的很好的通道。

投资比例——尽管该《办法》规定,在单个项目上的投资不能高于20%的资本金,但创业投资企业可以以全额资产对外投资。原来创业投资由于受《公司法》的限制,只能投资资本金的50%。《公司法》修改后,投资企业可以将全额100%的资本金投到创业投资项目上去,增加创业投资企业的资本流动性和使用效率。

投资方式——经与被投资企业签订投资协议,创业投资企业还可以用股权、可转换优先股等准股权方式对未上市企业进行投资。这条规定意味着,创业投资企业不光能用资本来投资,投资完资本之后,还可以拿股权直接作价投资,增加可投资种类,有效规避风险,并保证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投资领域——除了股票、担保业务及房地产外,其他领域都在创投企业投资范围之内。

行业管理——规定公司型创业投资企业可以委托法人机构作为它的经理,从而解决创业投资企业委托管理的问题;规定创业投资企业可以预设管理顾问费标准,以建立成本约束机制;允许创业投资企业实行业绩报酬,以建立起适应创业投资要求的业绩激励机制;允许创业投资企业可以事先设立固定的存续期,以建立风险约束机制。

篇5: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

商法函[2004]45号

广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

你局《关于广州安旺橡胶轮胎有限公司申请继续经营有关问题的请示》(穗外经贸资[2004]第28号)悉。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如果外商投资企业在经营期限内提出提前终止合同章程并解散企业,获得审批机关批准后进入清算程序,在清算过程中又向审批机关提出终止清算、恢复经营的申请,审批机关应在不损害企业债权人、第三人和社会公共利益,不违背利用外资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允许清算过程中的企业终止清算、恢复经营。

申请终止清算恢复经营的企业必须遵循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并符合以下条件:

一、企业投资者一致同意终止清算、恢复经营;

二、企业权力机构决议终止清算、恢复经营;

三、清算委员会同意终止清算、恢复经营,并提交清算活动进展情况说明;

四、企业尚未注销工商登记;

五、企业经营期限尚未届满;

六、符合法律法规对法人经营场所的要求;

七、企业财产尚未分配,或者已获分配的股东已经或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返还企业财产;

八、投资者和企业无违反法律、法规以及规章的行为。

鉴此,审批机关应当要求申请人提供下列文件:

一、经全体投资者签字盖章的关于终止清算、恢复经营的申请函;

二、企业权力机构关于终止清算、恢复经营的决议;

三、清算委员会关于终止清算、恢复经营的同意函;

四、清算委员会关于清算活动进展情况的说明;

五、企业的章程、合同、批准证书和营业执照;

六、已获分配的股东已返还所得财产的证明或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返还企业财产的函;

七、商务部门要求的其他文件。

审批机关在对上述文件审核无误后,可根据企业提出的终止清算、恢复经营的申请,直接做出是否同意的批复。做出终止清算,恢复经营批复的,不必撤销此前做出的同意提前终止合同章程并解散企业的批复。同意批复应同时抄报企业主管部门、海关、外汇管理机关、企业登记机关、税务机关等。

特此复函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篇6:企业所得税清算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规范完善企业所得税清算工作,提高企业所得税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防止税收流失,切实维护国家税收利益,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 [2009]684号)等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结合我局企业所得税征管实际,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所谓清算,是指企业因解散、破产、重组等原因终止生产经营活动,或不再持续经营,对企业资产、债权、债务所作的清查、收回和清偿工作。

第二章 清算对象

第三条凡居民企业(包括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按本办法规定进行企业所得税清算:

1、企业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2、企业股东会、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解散;

3、企业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4、企业被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解散或宣告破产;

5、企业在重组中因合并或者分立而不再持续经营;

6、企业因登记注册地址迁移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

7、企业由法人变更为个人独资企业、个人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非法人组织;

8、企业因其他情形解散或注销。

第四条 企业在办理注销税务登记之前,如属于上述规定情形需要进行企业所得税清算的,应依照税法的规定办理企业所得税的清算,并就其清算所得填写《企业清算所得纳税申报表》,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五条企业所得税的清算,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规定,以合法有效的合同、章程、协议等为基础,按照合法、公平、公允、及时和保护国家税收利益、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的原则进行。

第三章 清算期间

第六条 企业清算开始之日具体为:

1、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的,董事会等权力机构解散的决议日;

2、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的决议日;

3、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相关行政机关文件签发日;

4、因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人民法院予以解散,人民法院裁决日或判决日;

5、人民法院依照《破产法》规定宣告债务人破产,人民法院宣告日;

6、企业重组中需要按清算处理的企业,经董事会等权力机构批准的企业重组协议或合同的签约日;

7、其他需要清算的情形,相关证明文件生效日。

第七条 企业所得税清算期间是指企业自终止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始清算之日起,至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的期间。企业清算时,应当以整个清算期间作为一个独立的纳税,依法计算清算所得及其应纳所得税。清算期间,企业存续,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八条 企业应自开始清算之日起六个月内,办理企业所得税清算,并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清算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结清税款。纳税人因特殊情况,需要延期进行清算申报的,比照延期申报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九条 企业在办理企业所得税清算申报前,应依照税法的规定先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当期企业所得税申报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十条企业在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自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六十日内,先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当期企业所得税申报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四章 清算所得

第十一条 企业依法进行清算时,其清算所得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十二条 清算所得是指企业的全部资产按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减除其计税基础、清算费用、相关税费,加上债务清偿损益等后的余额。

计算公式如下:

清算所得=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资产净值-清算费用-相关税费清算所得+债务清偿损益=资产处置损益+负债清偿损益-清算费用-清算税金及附加+其他所得或支出)

第十三条 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者交易价格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在清算处置时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公允价值或实际成交价。

第十四条 清算费用是指企业清算过程中发生的与清算业务有关的费用支出,包括清算组组成人员的报酬,清算财产的管理、变卖及分配所需的评估费、咨询费等费用,清算过程中支付的诉讼费用、仲裁费用及公告费用,以及为维护债权人和股东的合法权益支付的其他费用。清算费用按实列支。

第五章 清算申报

第十五条 企业成立清算组开展清算活动的,应当在清算组成立之日后1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由清算组在规定的期限内出具清算报告。企业清算不成立清算组的,由纳税人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清算,并出具清算报告。主管税务机关接收企业提交的清算报告,进行税收清算。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自清算开始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并附送下列资料:

(一)企业终止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开始清算的证明文件;

(二)清算联络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

(三)清算组成立文件;

(四)欠税报告表(如有欠税)。

第十七条 主管税务机关获知或收到企业破产清算组发布公告申报债权通知后,在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向清算组申报税务债权。

第十八条 企业按照法定程序清算结束后,按照有关规定持下列有关资料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所得税清算申报,主管税务机关接收纳税人提交的清算报告,进行税收清算。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清算所得税申报表;

(二)资产处置损益明细表(附表一);

(三)负债清偿损益明细表(附表二);

(四)剩余财产计算和分配明细表(附表三);

(五)清算期间财务会计报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资产盘点表);

(六)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房屋、建筑物、土地使用权等资产的资产评估报告;

(七)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税收清算报告;

(八)《欠缴税款申报及确认表》;

(九)企业清算结束尚未处置的财产清单,清算组织指定保管人的授权委托书、组织机构代码证和身份证复印件;

(十)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第十九条企业在办妥清算申报,结清税款后,持下列有关资料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手续。主管税务机关在清算申报之前不得接受企业提出的注销申请。

(一)注销税务登记申请表;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清算所得税申报表;

(三)企业清算所得税完税凭证。

(四)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第六章 征收管理

第二十条 企业在经营期间无论采取查帐征收方式还是核定征收方式缴纳企业所得税,在清算期间均采取查帐征收方式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二十一条 企业依法清算时,清算期间作为一个独立纳税,以前的亏损可以用清算所得弥补。由于清算期间不属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期间,因此,清算企业不能享受法定减免税优惠(包括定期减免优惠、小型微利企业优惠税率、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等),一律适用基本税率25%。

第二十二条 企业清算资产的损失,应按照企业财产税前扣除审批流程的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方可作为清算资产损失。企业发生的下列坏帐损失,不得计入清算资产损失:

1、除金融企业以外的企业直接借出的款项,由于债务人破产、关闭、死亡等原因无法收回或逾期无法收回的;

2、关联企业之间的应收账款。经法院判决负债方破产且破产企业的财产不足以清偿负债的部分除外;

3、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坏账损失的。

第二十三条对于经营期间没有收入,但有资产或者只有收入,没有资产的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可以适当简化所得税清算工作。企业进行清算所得税申报时可只提供企业所得税清算申报表、清算期间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资产盘点表及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第二十四条 主管税务机关受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和清算申报后,应按照《税收征管工作规程》规定的程序和《纳税服务承诺》规定的时限做好以下工作:

(一)在企业所得税清算结束后,应按规定的期限督促纳税人结清所有税款。

(二)企业缴清税款和滞纳金后,主管税务机关按规定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三)主管税务机关在企业注销、清算后,应将有关的注销资料整理归集,按户建立注销档案。

(四)注销资料档案按照征管档案资料管理的要求进行保管。

第二十五条 企业在清算企业所得税过程中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加收滞纳金。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 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60号

颁布时间:2009-4-30发文单位: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五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第十一条规定,现就企业清算有关所得税处理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清算的所得税处理,是指企业在不再持续经营,发生结束自身业务、处置资产、偿还债务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剩余财产等经济行为时,对清算所得、清算所得税、股息分配等事项的处理。

二、下列企业应进行清算的所得税处理:

(一)按《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规定需要进行清算的企业;

(二)企业重组中需要按清算处理的企业。

三、企业清算的所得税处理包括以下内容:

(一)全部资产均应按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二)确认债权清理、债务清偿的所得或损失;

(三)改变持续经营核算原则,对预提或待摊性质的费用进行处理;

(四)依法弥补亏损,确定清算所得;

(五)计算并缴纳清算所得税;

(六)确定可向股东分配的剩余财产、应付股息等。

四、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减除资产的计税基础、清算费用、相关税费,加上债务清偿损益等后的余额,为清算所得。

企业应将整个清算期作为一个独立的纳税计算清算所得。

五、企业全部资产的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减除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结清清算所得税、以前欠税等税款,清偿企业债务,按规定计算可以向所有者分配的剩余资产。

被清算企业的股东分得的剩余资产的金额,其中相当于被清算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按该股东所占股份比例计算的部分,应确认为股息所得;剩余资产减除股息所得后的余额,超过或低于股东投资成本的部分,应确认为股东的投资转让所得或损失。

被清算企业的股东从被清算企业分得的资产应按可变现价值或实际交易价格确定计税基础。

六、本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二○○九年四月三十日

国家税务总局

国税函〔2009〕684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所得税 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就企业清算所得税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清算时,应当以整个清算期间作为一个纳税,依法计算清算所得及其应纳所得税。企业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清算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结清税款。

企业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加收滞纳金。

二、进入清算期的企业应对清算事项,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上一篇:薛店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开展汇报下一篇:小学四年级作文,快乐的儿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