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仆故事演讲稿

2024-04-13

人民公仆故事演讲稿(通用6篇)

篇1:人民公仆故事演讲稿

篇一:人民公仆-演讲稿

人民公仆一路走好

10分钟演讲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人民公仆一路走好》。

清风与腐败,这两个相去甚远的词,今天被我们放在了一起,对,我们就是要高颂清风,痛笞腐败!清晨当小鸟的歌声叫醒我们的耳朵,温柔的阳光抚开我们的双眼,满眼是新鲜的绿色,是缤纷的花朵,是阳光下颤动的露珠,我不由的感叹,生活真美好。

然而有一些人,他们曾经也拥有这样的幸福,但如今他们又在哪里呢?或许在另一个世界里忏悔,或许在监牢中反思。他们留给家人的是屈辱和泪水,留给后人的是千古骂名,留给自己的是无尽的悔恨。此刻,我们不能不说是腐败夺去了他们应有的幸福,是他们滥用曾经拥有并引以为自豪的权力而失去了灵魂乃至生命。同时腐败这个恶魔也正在用它的黑暗吞噬着我们党的肌体,用它的腐朽侵蚀着共产党员的灵魂。因此,反腐败则成为我们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勤政廉政则成为每个领导干部的为官之本。

党的好干部牛玉儒同志,数十年来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在短短五十载的风雨行程中,他将满腔热血化作辛勤的汗水,兢兢业业,忘我工作,以出色的业绩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尊敬与爱戴。在他身上,闪现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

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同志说过“公安、公安,心中只有公,人民才能安”。在二十多年的从警生涯中,她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她严于律已,清正廉洁这根弦总是绷得很紧很紧。当犯罪分子妄图用金钱开路、让她高抬贵手的时候,她严辞喝斥:“在我这儿没有金钱能打通的关节,只有公正的法律!”当各种说情风刮来,让她“灵活处事”时,她始终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给自己任何可以放松的理由。

像牛玉儒、任长霞、郑培民、焦裕禄、孔繁森式的优秀干部,他们把人民的满意当作最高追求,他们是为官的佼佼者。但曾几何时,由于长期和平建设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领导干部放松了思想信念,贪图享乐,不思进取,道德失范,拜金主义、官僚主义、个人主义滋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背弃了权力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也只能服务于人民这一宗旨,以权谋私,以职谋利,如50年代的张子善、刘青山,90年代的胡长清、成克杰,还有结案不久的杨在溪等一些手握或大或小权力的领导干部们,他们在权力到手后,沾沾自喜,把自己凌驾于人民之上,“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去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使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在金钱面前神魂颠倒,忘记了党的培养,忘记了自己是一名

共产党员。他们经不起糖衣炮弹的攻击,利用手中的权力买官卖官,大肆贪污受贿,一千、一万、百万、千万,越贪越大。他们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多么大的损失啊!这样惨痛的教训难道还少吗?仅原兰州市副市长杨在溪就贪污了300多万,请大家算一算,三百万人民币,如果用在贫困山区可修建20所希望小学;如果用在资助失学儿童,可供几百名孩子重返校园;如果用在西部荒山植树造林,可种植成千上万株树苗„„多么惊人而又可怕的数字呀,一个贪官如此可怕,几十个、几百个„„那巨额的贪款真让人惊骇!社会上甚至传言“无官不贪”。听听如是说,就知道不能一切权力为人民,滥用职权给我们党及领导干部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造成了多么严重的危害。可见“腐败不除,则国无宁日”。

可喜的是,近年来一个个大案要案的胜利侦破,一个个腐败高官被绳之以法,这充分表明党中央、纪检部门对惩治腐败的信心和决心。人民的枪口,本不对准这些曾经的“公仆”;人民的子弹本不该射向他们的胸膛;人民的刑场更不该出现他们的身影,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令人惋惜的一幕,确实出现在我们的现实中。这怎能责怪法律的无情,这怎能埋怨天理的不容!高官权重的双手本该为国家建设运筹帷幄;聪明绝顶的脑袋本该为民族振兴不负众望。但权力巅峰的荣耀,使他们忘却了共产党人的忠诚,欲壑难平的贪婪,也断送了他们自己的前程。听吧,刑场上的枪声回荡在万里长空,这是法律给弄权者亮出的黄牌,这是历史为“公仆”们拉响的警笛。

“权大不忘责任重,位尊不移公仆心”。对于成克杰、杨在溪这样的贪官们,我们痛心疾首,恨之入骨,可是并不等于我们因为这样几个蛀虫就失去了对党的信任。雷锋用二十二岁年轻的生命,凭着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用行动燃亮一个生命不息的灯盏;牛玉儒用滚烫的双手,把为人民服务,写在内蒙古人民的心田,同样也写入每个共产党员的心中;任长霞把自己最后的一份光和热,洒进了嵩岳大地上„„像这样的好干部还有很多很多。我们相信,只要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领导干部都能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想为群众所想,急为群众所急,时刻不忘自己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只有慎用手中的权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心尽力,就一定是党和人民的好公仆。

贪官的腐化堕落再次警示我们,无论是谁,不以公仆意识看待权力,慎用权力,使手中的权力染上尘埃,私欲膨胀,失信人民,都有犯罪的可能。党员领导干部无论权力大小,必须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正确的理想信念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变。必须居安不忘危,处盛而虑衰。如果自己在从政之路上迷失了方向,必将会走向忏悔路或黄泉路。

我们再次忠告:人民公仆请一路走好,珍惜手中的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你的明天会更美好,人民会将你永远铭记在心!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各位!篇二:因为我是人民公仆(演讲稿)因为我是人民公仆

博乐市党校 崔巧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因为我是人民公仆》。

2010年3月22日,河南睢县一农民找乡长说事时,因拿起乡长办公桌上的一个水杯想要喝水,被乡长大声喝止,两人随后发生口角并出现肢体冲突,乡长喊来警察,农民被拘留7日。看到这则消息,你会怎么想?的确,村民是鲁莽了些,他没有问这是谁的水杯,直接端起来就喝,有失礼貌,可是,面对又饿又渴的村民,乡长连一口水一个杯子都要计较,这能算是有礼貌吗?翻开党章,我们会清晰的看到这样一句话: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邓小平同志也曾语重心长的指出:党员领导干部除了做好人民公仆,没有其他任何的特权。作为公务人员,我们的身份是人民公仆,肩上担起的是服务这一重任,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一职业,服务是必需的。

再看,同样是2010年的3月,在19至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云南曲靖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在村民王顺生家,王顺生的老伴要给总理倒茶水,温总理微笑着谢绝了:“我们不能喝你的水,运来一点水不容易。”这看似是一件细小的事,却承载着温总理的民生情怀。他说:“要不惜一切代价尽快缓解人畜饮水的困难,决不能让一名群众没水喝。”在温总理的眼里,民生重于一切。是的,在每个困难时刻,我们总能看到温总理疲惫的身影和关切的眼神,透过这无数细小的事,我们感受到的是温总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从政伟岸,更让我们进一步对温总理的人格和魅力有了深层的敬仰。我们不会忘记温总理一句暖人心的话语:“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们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我们再把日历翻到2009年11月,“我只想着为老百姓做点实事”,这是我们组工干部学习的楷模,河北邯郸市丛台区组织部长王彦生在自

己的博文中的一句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翻开他的手机,里面记下了上百个“民心帐”:孤寡老人的生日,给五保户送补贴的时间,生活困难的党员情况等,用他的话说,“只有还清了帐,才不觉得亏欠,才活得踏实!”尽管49年的时间不算长,但在这有限的时间内,王彦生以他讲党性、重修德、做表率的实际行动,印证了人民公仆的本色。

其实,人民群众的心里一直都有一架摄像机,随时在记录每一个令人感动的画面,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很普通的党员干部,他们也在践行公仆的职责。被人称为“倔牛”的牛国红,就把自己的公仆形象定格在了乌镇的乌图布拉格村村民心中。1991年,他独自一人跑到兵团学习宽膜种植,并在自己的60亩地里试种,一举获得成功,并把这一技术传给了全村。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借钱帮村民发家致富,几年间,累积借出18万元,他却从没主动伸手向村民要过。2009年,当记者采访他时,一句质朴的话道出了一个共产党员最感人的情怀:“我既然干了,就要把它干好,虽然只有3年。”

听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我又不是共产党员,更不是领导,我只是一个普通干部,我做不到这些!”是的,又有谁的旅途会一帆风顺,又有谁的政治生涯之树会长青,又有谁一辈子会不老!但今天,我们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精神进行一次真实而透彻的解读,把他们当作一面镜子,来荡涤我们曾有过的无所作为。无论是国家总理的民生情怀,组织部长的百姓情节,还是村主任的质朴奉献,都折射出了他们共同的心愿:我必须这么做,因为我是人民公仆。我想,我们也要把恪尽职守、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人生准则,牢记王彦生的话:“作为人民公仆,心里要时刻装着老百姓,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拍着胸脯对自己说:“我能干好,因为我是人民公仆!” 谢谢大家!篇三:学习焦裕禄精神、争做人民满意公仆演讲稿1 ——学习焦裕禄精神、争做人民满意公仆——

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志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学习焦裕禄精神、争做人民满意公仆》。

焦裕禄同志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感染了我们多少党的干部和群众,更感染了我。从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看,公仆精神是本质,奋斗精神是精髓,求实精神是灵魂,大无畏精神是重要内容,奉献精神是鲜明特征。作为党员干部他做到: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何时候都决不犹疑、决不含糊、决不动摇。二是坚定宗旨意识,始终与群众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做群众的贴心人,做群众的主心骨。三是坚定发展方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干事创业热情与科学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开拓进取与尊重规律结合起来,把抓好当前工作与着眼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其实,我身边就有一位“焦裕禄”同志。他就是我们移民局局长易桂凡同志,虽然他年近花甲,但是还一直坚守在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前线,工作中他的科学求实、求真务实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在一次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遇见了设计和现实不符、有差距。是溢洪道的断面尺寸发生变化,溢洪道是水库的三大部分之一,一旦溢洪道满足不了泄洪要求,随时都有垮坝的危险。将会危机下游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他严厉要求我们技术人员以现实的情况重新按照公式计算出溢洪道的断面尺寸,计算的整个过程和草稿都要交给他亲自审核,这就是他务实的工作态度。还有苏州坝大型泵站改造工程中最大难题就是工期和协调问题。今年的天气一直都不给力,一旦工期拖延,而影响苏州坝大型灌区6万亩水田的灌溉,意味着6万吨粮食、9百万人民币烟消云散。改造过程中苏州坝电站停止发电,影响了周围老百姓的正常供电,从而引发了阻工、用电纠纷等一系列问题。在这个非常时期易桂凡同志带领着技术人员不分节假日,照常每天加班,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使他睡眠质量不好,经常失眠。在他的带领下泵站改造工程依然紧张有序的进行着,他心里想的就是不能让老百姓没有水耕作,不能让老百姓没有饭吃,这就是我们无私奉献的易桂凡同志、我们无私奉献的焦裕禄同志。我们水利人要争做焦裕禄这样的人,我们攸县人也要争做焦裕禄这样的人,我们中国人更要做焦裕禄这样的人。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篇四: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公仆-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的演讲题目是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公仆。我是去年入选的公务员,很幸运,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而是两个人,那个人就是我的宝贝。她是我奋斗的动力,也因为有了她,我希望做到最好。我要做一个优秀的公务员,成为她的榜样,让她以我为傲。

怎样做一个优秀的公仆呢,记得小时候看焦裕禄的电影,有一段演到焦裕禄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自己的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我受到深深地震撼。是怎样的精神能顶出那样的疼痛,仍然坚持忘我的工作,他就是我心目中优秀的公仆。比照他,我得出优秀公仆应该有的职业道德。

我想,一个优秀的公仆,一定要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只有这样,在面对金钱的诱惑时,他才能选择国家,才能选择人民,才能舍小我而成全大我。焦裕禄就是这样,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所以在兰考出现地质灾害,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走在最前面的,挨家挨户看百姓的永远是他,而忘了自己还是一个病人,一个肝癌晚期的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鞠躬尽瘁,人民就永远想着他,怀念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我想,一个优秀的公仆,还要恪尽职守,廉洁奉公。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如果公务员不遵守法律法规,就会把公家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把公家的权利变成自己的权利,就会犯大错。

我想,一个优秀的公仆,还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焦裕禄曾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的475天中,靠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120多个生产大队进行了走访和调研。正是这种深入的调查研究,使他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治理三害的规律,实施了治理“三害”的正确决策。

老一辈共产党员如此,我们年轻一代有文化,懂科学,掌握的科技手段更多,更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把问题从表皮到内里,从物质到精神都研究透彻。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创新精神。

最后,作为一名司法人员,我们还要严格执法,坚守公平正义。

记得小时候看香港电视剧,总疑惑为什么法院门口的女

神雕像用布条蒙住双眼。后来长大了才知道,那个雕像是正义之神忒纳斯,她一手拿着天平,一手执宝剑,代表公平和正义,眼睛蒙住布条,寓意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达官显贵和黎民百姓之分。

我们司法人员作为执法人员,不仅要知法、懂法、还要守法、护法,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现在提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很有必要,因为我们公务员中有些人想着当官就有黄金屋,当官就有颜如玉,有些人经不起诱惑,吃点收点或者捞点,有些人台上说一套、台下做一套。我们不要做那些人。我们要做,就做热爱国家,愿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的人。我们要做,就要做求真务实、敢于开拓创新的人,严格执法、坚守公平正义的人。我们要做,就要做公务员中的优秀,人民心中的好公仆。篇五:尽职尽责演讲稿

尽职尽责,做人民满意公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是某某单位的某某,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尽职尽责,做人民满意公仆》。

有一群人,他们就是光明,驱散黑暗,带来希望;有一群人,他们就是力量,令人感动,催人奋进!他们就是人民公仆,他们的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古往今来,有多少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官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周公吐哺,天下为公;包拯清心治本,国而忘家;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百姓疾苦声;左宗棠身无半亩却心忧天下。他们位不在高,为公则名;他们权不在大,清廉则灵。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我们党都有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他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赤胆映照百姓情,生命铸就公仆魂,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党的好干部牛玉儒同志,数十年来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生命不止,奋斗不息。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同志在二十多年的从警生涯中,她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她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这根弦总是绷得很紧很紧。

像牛玉儒、任长霞、郑培民、焦裕禄、孔繁森这样优秀干部,他们把人民的满意当作最高追求,他们为人民群众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他们的公仆形象永远活在百姓心中,他们的公仆精神也应该由我们每一位公务员继续发扬!

发扬公仆精神,在于增强公仆意识。公仆意识是具体而生动的,它外之于举止,见之于言行。有了公仆意识,就能坚持深入实际,主动问计于民;有了公仆

意识,就能耐心倾听群众意见,真心欢迎群众监督;有了公仆意识,就能热心帮贫扶困,尽心排忧解难;有了公仆意识,就能做人清正,执政廉洁。一句话,有了公仆意识,才能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发扬公仆精神,在于忠诚履职,尽心尽责。责任就是一种能力,责任也承载着能力。在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对结果负责。责随职走,心随责走,是干好每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有了高度的责任心,才能有强烈的正义感和使命感,才能真抓实干,说到做到,说好做好,才能为百姓造福,为人民谋利。

发扬公仆精神,更在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创造政绩,其内容应该是为党建功、为国尽职、为民造福,而不是为个人捞好处;创造政绩,其途径应该是顾全大局、脚踏实地,而不是投机取巧,摆花架子。

清晨,当小鸟的歌声叫响我们的耳朵,温柔的阳光拂开我们的双眼,满眼是新鲜的绿色,是缤纷的花朵,是阳光下颤动的露珠,我不由得感叹,生活真美好。然而,有一些人,他们曾经也拥有这样的幸福,但如今他们又在哪里呢?或许正在另一个世界忏悔,或许正在监牢中反思。他们留给家人的是屈辱和泪水,留给后人的是千古骂名。像胡长清、像成克杰、像黄胜,他们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袭击,在金钱、美色面前神魂颠倒,使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篇2:人民公仆故事演讲稿

博乐市党校崔巧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因为我是人民公仆》。

2010年3月22日,河南睢县一农民找乡长说事时,因拿起乡长办公桌上的一个水杯想要喝水,被乡长大声喝止,两人随后发生口角并出现肢体冲突,乡长喊来警察,农民被拘留7日。看到这则消息,你会怎么想?的确,村民是鲁莽了些,他没有问这是谁的水杯,直接端起来就喝,有失礼貌,可是,面对又饿又渴的村民,乡长连一口水一个杯子都要计较,这能算是有礼貌吗?翻开党章,我们会清晰的看到这样一句话: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邓小平同志也曾语重心长的指出:党员领导干部除了做好人民公仆,没有其他任何的特权。作为公务人员,我们的身份是人民公仆,肩上担起的是服务这一重任,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一职业,服务是必需的。

再看,同样是2010年的3月,在19至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云南曲靖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在村民王顺生家,王顺生的老伴要给总理倒茶水,温总理微笑着谢绝了:“我们不能喝你的水,运来一点水不容易。”这看似是一件细小的事,却承载着温总理的民生情怀。他说:“要不惜一切代价尽快缓解人畜饮水的困难,决不能让一名群众没水喝。”在温总理的眼里,民生重于一切。是的,在每个困难时刻,我们总能看到温总理疲惫的身影和关切的眼神,透过这无数细小的事,我们感受到的是温总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从政伟岸,更让我们进一步对温总理的人格和魅力有了深层的敬仰。我们不会忘记温总理一句暖人心的话语:“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们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我们再把日历翻到2009年11月,“我只想着为老百姓做点实事”,这是我们组工干部学习的楷模,河北邯郸市丛台区组织部长王彦生在自

己的博文中的一句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翻开他的手机,里面记下了上百个“民心帐”:孤寡老人的生日,给五保户送补贴的时间,生活困难的党员情况等,用他的话说,“只有还清了帐,才不觉得亏欠,才活得踏实!”尽管49年的时间不算长,但在这有限的时间内,王彦生以他讲党性、重修德、做表率的实际行动,印证了人民公仆的本色。

其实,人民群众的心里一直都有一架摄像机,随时在记录每一个令人感动的画面,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很普通的党员干部,他们也在践行公仆的职责。被人称为“倔牛”的牛国红,就把自己的公仆形象定格在了乌镇的乌图布拉格村村民心中。1991年,他独自一人跑到兵团学习宽膜种植,并在自己的60亩地里试种,一举获得成功,并把这一技术传给了全村。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借钱帮村民发家致富,几年间,累积借出18万元,他却从没主动伸手向村民要过。2009年,当记者采访他时,一句质朴的话道出了一个共产党员最感人的情怀:“我既然干了,就要把它干好,虽然只有3年。”

听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我又不是共产党员,更不是领导,我只是一个普通干部,我做不到这些!”是的,又有谁的旅途会一帆风顺,又有谁的政治生涯之树会长青,又有谁一辈子会不老!但今天,我们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精神进行一次真实而透彻的解读,把他们当作一面镜子,来荡涤我们曾有过的无所作为。无论是国家总理的民生情怀,组织部长的百姓情节,还是村主任的质朴奉献,都折射出了他们共同的心愿:我必须这么做,因为我是人民公仆。我想,我们也要把恪尽职守、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人生准则,牢记王彦生的话:“作为人民公仆,心里要时刻装着老百姓,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拍着胸脯对自己说:“我能干好,因为我是人民公仆!”

篇3:《人民公仆》中的女性人物解读

钦努阿·阿契贝是著名的非洲英语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因反映了非洲社会的真实面貌而广为流传。他对重大的社会问题十分关注, 尤其是涉及非洲人民的精神家园的问题。然而, 尽管他积极地干预社会生活, 对重大的社会问题有着精辟而独到的看法, 但他在小说中却很少关心妇女问题。有批评家指责他忽视了非洲社会的妇女问题, 如在小说《瓦解》中, 尽管小说展示了妇女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重要作用, 但“阿契贝的女性人物在现实中扮演的公开角色并没有充分展示” (Daniels75) ;在家庭生活中阿契贝笔下的夫妻关系“几乎与西方传统中一夫一妻制没有什么区别” (Cobham 96) , 而事实上伊博社会是一夫多妻制的。阿契贝本人也承认在早期的著作中他的确没有重视女性在社会中的作用。《人民公仆》是阿契贝的第四部小说。故事发生在独立后的非洲某国。堕落的文化部长南加在家乡演讲时认出了以前的学生、现在的教师奥迪里, 邀请他去首都做客。然而南加部长无耻地夺走了奥迪里的女友, 使他们决裂。为了报复, 奥迪里想在政治舞台上打败他, 还想设法夺走南加的新妻子。奥迪里几乎失败了, 但一位女英雄使形势急转直下, 奥迪里赢得了最后胜利。女性人物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笔者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非洲女性的生存状况。女性主义的理论在总体上是鼓励女性寻求自己的阶级地位, 改变“女性的身份依赖于男性, 一切活动服务于男性, 本体存在取决于男性” (朱刚, 243) 的状况。本文通过分析《人民公仆》中的几个主要的女性人物的言行、情感和思想, 揭示她们所体现的男性中心地位。女性主义理论可以很好地阐述这一观点, 因为其揭示的就是女性在家庭中的从属角色:没有自我, 没有发言权, 没有地位。

2.《人民公仆》中的女性

《人民公仆》发表于1966年, 该小说引起了人们对阿契贝广泛关注, 因为小说的结局所预示的军事独裁与小说发表几个月后尼日利亚的情况不谋而合。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西非某国。刚刚摆脱殖民统治后, 这个国家并没有像人们原来所预料的那样, 在非洲人自己的手中自由发展, 而是依然处于殖民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 战争终于结束了, 但日本的反战者没有长舒一口气, 他们没有感到由衷的高兴, 而是感到伤心愤慨。

就这样, 在根本没有进行反思的主旨下, 作品已经由侵略战争带来的战后影响被推卸责任淡化成“双方都有责任”了。淡化、模糊侵略战争罪行可以说是战后日本战争文学作品普遍表达出的主导思想意识。

意识的控制之下。非洲村落有自己的规范, 而在国家层面一切都是混乱的。人们拼命利用一切机会为自己谋取物质上的好处, 是一个完全没有道德规范的社会。传统的伊博文化歧视女性, 在后殖民时代女性的命运依然不是由自己主宰的。在父权和夫权制的男性中心文化体系中, 男人或通过强力和直接的压迫, 或通过法律、语言、习俗、教育的劳动分工来决定妇女应起什么作用, 把女性置于男性的统辖之下, 使女性失去了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主体性。“男人对妇女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阴险、凶暴地引导妇女憎恨自己, 与自己为敌, 发动他们的巨大力量与自己作对, 让妇女成为他们男性需要的执行者” (埃莱娜·西苏, 191) , 这正是60年代非洲女性的真实遭遇。

(一) 作为财产的女性

女性是父亲或丈夫财产的一部分, 最为明显的是一夫多妻制的保留。在白人到来之前, 女性在伊博社会是受到严重歧视的, “女性”是“懦弱”的代名词, 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而生存。一个丈夫可以有多个妻子, 妻子的多少是男性财富与英雄气概的体现。白人殖民者到来后还是如此。如奥迪里的父亲, 原翻译官, 就娶了六个妻子, 因为他是这个村子里最富有和最有权势的人。独立后依然如此, 南加部长也不例外。他在年轻时娶到了当时在奥迪里眼中最好的女人, 现在则要娶一位年轻漂亮、跟他的儿子一样大的女学生做第二任妻子。女性首先是父亲的财产, 这一点从南加部长的新夫人艾迪娜身上可见一般。按本地风俗, 南加要娶艾迪娜必须先付一笔聘金给她的父亲, 然而他的岳父并不满足。在奥迪里受南加之托去拜访他的岳父家时, 老人问他的部长女婿有没有给他带东西。艾迪娜为父亲的贪婪感到不好意思, 老人则理直气壮地说:“现在正是享受女婿带来好处的时候, 难道等他领走他的妻子跑了再去要吗?我们有句老话:一个壮汉躺着的时候不去夺他的剑, 难道要等他站起来再去夺。” (103) 这段话明明白白地说明了女儿的地位。女儿不过是父亲的财产, 可以让他卖个好价钱。被别人娶走, 就是别人的财产, 不再属于自己了, 就得不到什么好处了, 因此当她还在自己手里的时候就要充分利用。作为父亲, 他对女儿这项财产拥有绝对的处决权, 价高者得。奥迪里也意识到这一点:“年华正茂, 受过教育, 我确有这样一些有利条件, 可是同财富、地位和艾迪娜的贪心父亲的权威相比, 这些都等于零。” (121)

无论是卑鄙无耻的南加部长, 还是受西方教育的年轻知识分子奥迪里, 都把妇女看作财产的一部分。对艾迪娜, 尽管还没结婚, 南加已经把她看作了自己的, 宣称“对这个姑娘, 我是出了重金聘礼的, 还付出了其他许多费用———根据我们的习惯, 她就是我的妻子”。 (160) 在南加到阿塔那村发表演说的时候, 艾迪娜也在他的队伍里。队伍里的人都被介绍给村民, 只除了艾迪娜。当奥迪里向随行的记者打听她是谁时, 那位记

参考文献:

[1]余匡复.当代德国文学史纲.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4.

[2][日]松原新一.罗传开译.战后日本文学史·年表.译文出版社, 1983.

[3]王向远.不是反对战争, 而是反对“战败”.文艺报, 2007.

[4]刘白羽.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重庆出版社, 1992.

[5]王向远.日本有反战文学吗?外国文学评论, 1999.者“警告似地张大了嘴, 说:‘别挨近她, 这块美味咱们可沾不上。’‘部长从没把她介绍给任何人’。” (19) 漂亮的姑娘在男人的眼里是“美味”, 而不被当作独立的人。南加已经把她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 不与人分享。不仅如此, 在抢走了奥迪里的女友爱尔丝之后, 他并不认为自己有错, 而是提出:“如果你愿意, 今晚我可以给你弄六个姑娘来。” (81) 一个换六个, 在他眼里足以弥补奥迪里的损失。在他的财产里, 这不过是九牛一毛。

奥迪里这个大学生也不例外。当女友被南加部长夺去后, 他觉得倍受侮辱, 而他产生的念头是他必须回家, 找到南加的社交夫人, 好好地给她一点同样的苦头 (86) 。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艾迪娜是一个独立的人, 她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 还没有嫁给南加, 与部长对他的侮辱毫无关系。奥迪里把她当作南加的财产, 要像夺取他的部长头衔一样, 把一切都夺过来。尽管后来他的确被艾迪娜吸引, 但他却“曾提醒自己, 接近艾迪娜只是为了打击南加部长”。 (121) 在小说的结尾, 南加部长被赶下台。他的新妻子和他的其他财产一样, 都失去了。在失去了部长女婿之后, 艾迪娜的父亲又将他转手卖给了奥迪里。奥迪里借用平民大会党的资金, 付了一大笔钱给艾迪娜的父亲。我们不否认艾迪娜对奥迪里有感情或爱情的成分在内, 毕竟与一个可以当她父亲的人相比, 奥迪里是更合适的结婚人选, 但是艾迪娜的父亲还是看上了他的钱才同意了这桩婚事, 艾迪娜本人没有任何发言权。由此可见, 女性作为财产的命运多么的根深蒂固, 无论是在传统文化中, 还是在接受了一定西方文明的后殖民社会, 都没有改变。

(二) 作为工具的女性

除了被看作财产, 女性还是满足男性各种需要的工具。在小说中, 在奥迪里学生时代被认为是最好的女性之一的南加夫人, 在丈夫从教师变成部长之后, 似乎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尽管她为丈夫操持家务, 在社交场合也应付得体, 无论是对外国客人还是对待本族客人, 她都是南加部长的贤内助。在第四章, 当有白人朋友来访时, 她尽管对于他们叫她的教名感到不高兴, 却也得体地作出了回应。在第十章里, 当境遇不佳的本族亲人来访、发牢骚时, 她也能恰当地安抚他们, 让他们觉得自己和南加部长是一家人, 用点小恩小惠就安抚和收买了他们。这样一位一切以南加为中心的女性, 完全忽视了自身的感受, 迎合丈夫的喜好, 却因为不会说英语而不得不接受丈夫另娶一位女大学生, 以便出国访问。“我太老了, 不中用了。” (99) 南加太太非常直接地说出了这一点。“你可听说过连ABC都认不得的女人能到美国去?” (99) 女性像一件工具, 满足男性需要的就可以保留, 不能适应他们要求的就会用新的工具来代替。新妻子也是完全按照男性的需求而塑造的。首先艾迪娜年轻美丽, 但还不够。南加出钱供她上大学, 就像在殖民时期许多家庭, 把孩子送到奥迪里家接受现代家务管理训练用以满足他们与白人打交道的这一要求一样, 新妻子必须是受过教育、能满足部长外交应酬需要的一件工具。南加本人只受过小学教育却身居高位, 美国人为了拉拢他, 要授予他博士头衔, 他对此沾沾自喜, 却嫌弃妻子又老又不会说英语。他需要的是一位得体的外交夫人, 因此他刻意地培养了艾迪娜这个工具。因此, 在这个社会里, 女性的价值不是由女性本身决定, 而是由男性主宰, 有用即有价值。

(三) 无意识屈从于男性的女性

更为可悲的是女性无意识地接受了这一切, 成为男性压迫女人的帮凶。在小说中, 南加夫人在国内成功地扮演了部长夫人的角色, 却因为不会说英语, 无法陪部长去美国接受一个学位, 南加夫人虽然后悔, 但没有阻止。她称艾迪娜为“我们的第二个妻子”, (41) “我们正要娶第二个妻子来帮我” (41) 。她默认了妻子是财产的一部分。南加夫人本人年轻时听从父亲的安排嫁给南加, 考上了中学而没有去上, 没有接受更高的教育。对于艾迪娜她是妒忌的, 但是当奥迪里提出要帮她和艾迪娜谈谈, 她装作漠不关心的样子, 还告诫他:“可别对外人说是我让你去的。” (100) 南加太太对奥迪里的态度也与丈夫保持了完全一致。当部长热情地邀请年轻的教师奥迪里到他家过暑假时, 南加太太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奥迪里认为:“她的面孔是我见过的最和蔼的面孔。” (36) 但是当奥迪里与部长成为竞争对手后, 他去拜访南加夫人时, 她就像泼妇一样把奥迪里赶了出来。她完全忘记起初她像对待孩子一样招待的客人也是自己的同谋, 也不顾丈夫因为争夺女人而与以前的学生决裂, 而仅仅因为这个人是她丈夫的敌人, 因而也是她的敌人。

南加夫人是传统女性, 那么受过现代学校教育的女性如何呢?艾迪娜和尤妮斯是其中的代表。艾迪娜对自己的婚姻没有决定权, 她有没有考虑过反抗呢?没有。当奥迪里劝说她不要毕业生就结婚, 她的反应首先是问是不是南加夫人来劝说她的。她没有从事情本身对本人的影响出发, 而耽于别人的眼光, 这正是女性缺乏对自身主体的意识。“我”的存在与一切是在别人的目光中。当奥迪里说:“那个人的儿子几乎和你一样大。”她则回答:“女人的世界就是这样。” (110) 奥迪里给她写了一封信, 陈述了她不应嫁给南加部长的种种理由。在写给奥迪里的回信里, 她说:“如果我现在临阵退缩, 父亲会杀了我。他到哪儿弄笔钱来偿还人家花在我头上的款子……如果上帝说我在任何男人家里都会幸福, 那我将会幸福。”她主要担心的是父亲的损失, 而不是自己会不会幸福。她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父亲和上帝 (两者同为男性) , 无意识地赞同了男性的主宰。

相对于艾迪娜, 尤妮斯是一位接受过更好的教育的女性。她曾去伦敦留学, 现在是一位律师。表面上尤妮斯是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现代女性, 有较强的女性意识。在平民大会党的成立会议上, 她很引人注目, 她是与会的唯一女性, 美丽、自信且善于思考。当马克斯称呼大家为“先生们, 女士们”时, 尤妮斯明确地提出了反对。 (89) 但在小说的后半部分, 她的行为又推翻了这一点。在马克斯去奥迪里家演讲时, 尤妮斯“坐在椅子边上, 像个紧张的学生, 绞弄双手。她的嘴唇随着马克斯的讲话, 做着同样的形状” (142) 。她是马克斯的忠实追随者, 她本人的政治主张并没有自己直接说出来。在小说的结尾, 她杀死了腐朽的官员柯克部长, 成为女英雄。但是这一行为并不是由于双方的政治冲突。对于尤妮斯, 杀死柯克的原因是柯克杀死了她的爱人。在被关进监狱时, 尤妮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更不用说他们的政治斗争了。她的政治活动是围绕着男友进行的, 当男友不在了, 一切都失去了意义。由此可见, 身为现代女性尤妮斯依然是男性的附庸。

3. 结语

在《人民公仆》这部小说中, 作者对女性人物着墨不多, 但是深刻地揭露了妇女在非洲社会的不幸处境。在这个男权社会中, 她们不过是财产和工具, 而她们自身也处于无意识状态, 在男性的压迫下而不自觉。

摘要:小说《人民公仆》是非洲文学大师钦努阿·阿契贝的作品。小说以20世纪60年代非洲国家的政治斗争为主线, 揭露了社会的各种弊端。女性人物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角色, 但却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发现在后殖民时代, 非洲女性依然是男性的财产与工具, 同时女性无意识地认同了男性对她们的定位。

关键词:《人民公仆》,女性,财产,工具,无意识

参考文献

[1]Achebe, Chinua.A Man of the People.London:Heine-mann, 1966.

[2]Cobham, Rhonda.“Making Men and History:Achebe andthe Politics of Revisionism.”Lindfors 91-100.

[3]Daniel, Patsy J.The Voice of the Oppressed in the Lan-guage of the Oppressor.New York&London:Routledge, 2001.

[4]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笑声.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5]陈榕.欧洲中心主义社会文化进步观的反话语—评阿切比《崩溃》中的文化相对主义[J].外国文学研究, 2008, (3) .

[6]颜治强.帝国反写的典范——阿契贝笔下的白人[J].外语研究, 2007, (5) .

[7]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篇4:人民的好公仆

广东五华县旧称长乐,张日和曾这样描述他的家乡:“长乐士淳民朴,性颇刚锐,男多负羽从军,其勇甲于百粤;女则持家掬育,辛勤过于男子。”五华人尚武,有“五华阿哥硬打硬”之称。南宋末文天祥起兵勤王时经过长乐,一呼而从者甚众。

原广东省委整党办主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副理事长张日和就出生于这个英雄之地。他自少年时期起就投身革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屡建功劳;解放后担任了五华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后到广东多处地方任职,在“极左”思潮泛滥以及文革时期,他饱受磨难,但仍赤心向党;改革开放前后,他为海南经济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1992年,张日和在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离休。

现年86岁的张日和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隐隐尚有当年英武之气。这位老人并不清闲,有一方土地,令他魂牵梦萦,割舍不下,那就是他出生、成长、战斗过的地方

广东五华县。

一生清廉,常思造福桑梓

几十年的风雨征程,从1949年离开五华,在龙川、河源、紫金、惠州、博罗、佛山、江门、台山、海南岛工作期间,张日和无时不刻地挂念着这块热土。每当有家乡人来,他总是问个不停:“家乡有什么变化?老百姓的生活怎么样?经济发展的如何?”,关切之情让家乡人都感动不已。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扣着几顶“帽子”的他根本就不敢公开回五华,但是他非常思念故乡。他始终萦绕于怀的是:“几十年来,五华人民给他的支持和爱护太多了,但因长期在外工作,我给五华人民的回报太少了!只要有机会,我就要为五华多办实事、好事,多做贡献。”

张日和的大儿子自六十年代初期,就主动去中山、连山下乡接受锻炼,而后在中山某企业工作。他勤勤勤恳恳地工作了几十年,曾担任国营酒店的经理及党支部书记,但到了2000年还是当作普通工人退休,退休金仅仅是600多元。在生活水平较高的中山,这600元仅能维持基本生活。这在许多人眼里,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凭着张日和的职权及社会关系网,要帮孩子找一份好工作易如反掌。但事实上,他的孩子都是靠自己找到工作,他从来没有通过自己的关系为孩子们找一份工作。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他不近人情,朋友们有时候抱怨他“专帮人家的忙,自家的事不管不问”。他却摆摆手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如果不讲原则,什么事也干不成,也愧对党和群众对我的信任。”

张日和为政清廉,一生清贫,家里的旧家具摆了几十年,一件背心烂了好几个孔仍不舍得扔掉。他对自己如此“孤寒”,但对群众却非常大方豪爽。许多人常说:“有困难就找张日和”。每次群众找到他反映情况,他总是按照政策,公正公平合理地处理问题,直至问题解决。有些群众没带够盘缠,他常常倾囊相助。有些群众千里迢迢找到他,但由于经济紧张,住不起旅馆,他则自掏腰包安排这些群众住在招待所。来自广东紫金县的张华,在张日和家一住就是几个月,张日和热情招待他。除了帮忙解决张华的“历史问题”,还叫家人接送他到医院治疗伤腿,直至治愈为止。

几十年来,张日和、郑群、陈景文、张斌、钟光汉、曾天节等一批离退休老干部,经常就有关五华经济的发展方向及目标、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等向五华县委建言献策,经常深入农村、企业搞调研,为改善五华教育、医疗、交通的落后状况默默地努力着。在历届五华县委领导及群众眼里,这一帮离退休老干部真可谓是取之不尽、永不枯竭的“人才库”、“智囊团”和“参谋部”,他们为五华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满目青山夕照明”,“欣为后生正坐标”,这正是张日和等离退休老干部的真实写照。

河源市政协主席张伟乔,他曾经从1980年至1990年在五华县担任县委书记达十年之久。谈起张日和,张伟乔不由得满怀敬意。他说:“80年代初期,通过举办五华党史征集研讨会,我认识了一批关心五华、支持五华,真心实意为五华办实事、办好事的老同志。张日和就是这一帮老前辈当中最为积极的一员。只要是对五华的发展有利的,他一定会尽力去做,只要他能帮忙的,他一定会全力支持。”

80年代初期,一批解放前曾在曾天节起义部队服役过的人们,强烈要求政府给予他们离休待遇,当时作为县委书记的张伟乔,左右为难,因为政策不允许。无助下,他想到张日和这一批曾经为解放五华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干部们,就找到张日和求助,张日和立即找到其他老同志商量解决办法。后来,在张伟乔的主持下,这批群众与这些老干部开了一次会,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耐心地宣传党的政策。在老干部们及张伟乔苦口婆心的劝解下,这批群众心悦诚服,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县委书记张伟乔、县长邓超基等县领导带领五华人民走上了轰轰烈烈的锐意改革、励精图治的发展之路,张日和、郑群、陈景文、张斌、钟光汉、李明宗等一批离退休老干部对五华的发展给予了不少的支持。据了解,从1980年至1990年这十年期间,五华变压器厂、五华建材厂、五华水泥厂、华城火车站、五华酒厂、全国贫困县申请、植树造林运动等项目纷纷顺利完成,经济迅速增长,五华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

张伟乔对张日和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的性格,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非常欣赏,对他为家乡的发展而奔忙的精神尤为佩服,而对他的谆谆教诲更是记忆犹新,其中张伟乔最为欣赏的一句话就是:“要做好一个领导,要有四种“气度”,一是“虎”气,一旦制定出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决策时,必须当机立断、雷厉风行去执行,决不拖泥带水。二就是正气,做领导一定要正直无私,以身作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起自己的威望;三是士气,作为领导,要善于鼓舞干部群众的士气,这样才有凝聚力,战斗力;四是民气,要发扬民主作风,不搞一言堂,多方征求意见、建议,集思广益。” 张伟乔认为:“经常能和张日和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革命交谈,自己受益良多,认识他对自己个人的成长、事业的推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张日和还同郑群、李定等老干部,动员被五华县广大干部群众称为“扶贫状元”的深圳西湖企业集团总经理吴炯声在五华县华城投资一亿多元,发展老区旅游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五华的萃文中学、大田中学、育文小学、大田水电站、五华学宫、塔岗旅游文化景区等项目的建设,倡议组成五华诗书画研究会、组织编写五华斗争实录《烽火征程十二年》等工作,都倾注了张日和的无数时间及心血。

振兴教育,耋耄老人甘当马前卒

张日和倾注心血最多的是五华的教育事业。

张日和认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局面,实现民族振兴的理想,重视教育、培养优秀人才是长久之计。”因而,他对五华县的教育事业尤为关心。

1984年,张日和首次回到阔别30多年的母校五华中学,他不由得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这里办学环境非常窘迫,教室墙面脱落,光线暗淡,桌椅破烂不堪。大部分教室的窗户破破烂烂,师生们不得不用塑料油纸、报纸糊住窗户,抵挡寒风冷雨。有些校舍是当年国民党政府时期建造的监狱楼,有些校舍由于年久失修,摇摇欲坠,变成了危房,正面临倒塌的危险。张日和心头一阵阵发紧,潸然泪下。

“这样的学习条件,怎么能让孩子们安心学习呢?”,张日和立即找到他的侄子张德琴,发动他捐资建校,说:“德琴,我解放前在五华县开展革命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我一直想做些实事回报五华人民,你作为我的侄子,更应该做行动的表率”。看见德高望重的叔叔焦急的神色,张德琴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他的建议。其实,作为华城第一代农民企业家,张德琴并不是最有钱的一个,当时,他全家都还住在破旧的老屋里。但是,踏实苦干的张德琴其实非常关注家乡的教育事业,他也很想为家乡的教育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叔叔这个想法与他不谋而合。很快,一年后,一栋耗资20多万元名为“锡麟楼”的教学楼在五华中学拔地而起。据说,张德琴是五华县华城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捐资建校的农民企业家。张日和叔侄俩捐资办学之事一时传为美谈。

同年,张日和在开会时,遇到当时的广东省副省长王屏山同志,张日和对他说,五华中学的学生至今还在国民党时期建造的监狱改成的校舍里生活及学习,能否想想办法,拔款建新校舍。王屏山听后,几次去五华中学视察,发现情况属实,因而拔款40多万元支持五华中学的建设。

2001年,五华中学正逢百年校庆,作为老校友,张日和除了亲自担任“五华中学百年校庆筹委会”的名誉主任,还兼任起广州地区“五华中学百年校庆筹委会”的主任。他不但带头捐献了一批价值六万多元的珍贵书籍,而且不顾年岁已高,辗转于广州五华两地,积极发动广大校友参加校庆,捐资办学。据了解,在张日和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努力下,在社会各届人士的大力支持下,这次梅州市规模最大的百年校庆活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超过6000多名来自内地、港、澳、台湾地区的海内外人士参加了该次活动。大家士气高涨,总共捐助了400多万元用以建设“百年纪念大楼”、“校友综合大楼”。五华中学党委书记钟能文等几位校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感慨地说:“张日和同志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热爱母校,关心、支持母校的发展,五华中学能有今天离不开他的大力支持。”

华东中学则是张日和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的又一有力佐证。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正值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时期,华城的五华中学早已招满学生,学位严重不足。华城人口众多,八万多常住人口中在数年内累计约有近4000名学生将面临着无课室上学的困境。张日和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急如焚,这些学生无助无奈的眼神时常在他脑海盘旋。五华县地处粤东山区,是国家级贫困县,如果单靠政府财政拔款,要办起一所大型中学难度很大,他理解五华县政府的苦衷。经深思熟虑之后,他找到郑群、陈景文、张斌、钟光汉、李明宗等老同志商量后,决定发动广大群众,自筹资金建造一所中学——华东中学。这个决定对74岁的张日和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因为他很明白,建造一所中学需要上千万的资金投入。这个天文数字能否筹集到位?他能否挑起这个重担?许多人都为其捏了一把汗。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撑起整个地球”,张日和心里也有一个支点,那就是对五华人民深沉的、真挚的、无私的爱,爱让这位古稀老人撑起了这个重担。

事不宜迟,张日和踏上他的筹资办学之路。

张日和又找到了自己的侄子张德琴,经过十年来的不懈奋斗,张德琴已经从当年的农民企业家,成为一个资产过千万的成功人士。但是让他一次性拿出200多万,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张日和深知张德琴一定会全力支持自己的决定,他相信自己的眼光。果然不出他所料,张德琴思考片刻,爽快地说:“日和叔,这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一定会全力支持你。”轻轻的一声承诺却重如泰山,让他吃了一个定心丸。

马不停蹄,张日和找到了当时的广州天河区区长黄金瑞,他是华城人,也是一位非常关注家乡教育事业的官员,得知张日和为筹办华东中学四处奔忙,他也慨然应允以天河区政府名义捐资100多万。

华东中学的党委书记何标增等几位校领导,谈起张日和,言谈之间时不时流露出对张日和的感激和敬佩。他们谈到,张日和为华东中学的创办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没有他的鼎力支持,就没有今天的华东中学。为筹集资金,张日和不顾年高体弱,一次次坐六七个小时的车,沿着崎岖不平的路,颠簸着赶回五华;一次次召集华城的中小企业家及热心人士开展筹资动员会议,开展慷慨激昂的演讲。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他的号召下,华城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很快筹得200多万。五华县政府也从微薄的财政收入中拔出30万,支持华东中学的建设。经过多方努力,总共筹得600多万元,建造华东中学的前期资金终于有着落了。为了找到一块合适的校址,张日和召集钟光汉、张斌、李顿等几位八十高龄的老革命家走街穿巷,登上高山查看地形,几乎找遍了华城的每个角落。好不容易看中了位于华城东郊的一处面积约为四万多平方米的山坡地,非常适合办学校。没想到好事多磨,这块地皮竟然已经被某烟草公司买下。几经周折,张日和等人与该企业进行了几次协商,终于把地皮拿回来;为让学校尽快动工,他在广州及五华两地来回奔走,征集各方意见、亲自动手绘制规划草图、打报告、提交镇政府、县委审批……

规划草图、打报告、提交镇政府、县委审批……

功夫不负苦心人,德琴楼、天河楼等几座宏伟壮观的教学大楼相继建造完工。

华东中学 全貌初具雏形,按理说,张日和该舒口气,放下心来。但这位不知疲倦的老人高兴之余,却皱起了眉头,他发现,校园的园林规划及绿化并不尽如人意。于是,他叫上在广州市园林局工作的孙女张向华夫妇,回华东中学进行实地测量、规划,设计图纸。他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让其孙女为之叹服。之后,他还亲自跑到东莞、佛山等地选购了一批树种、苗木,装了满满二大卡车运回华东中学。1995年的初春,寒流突袭华城地区,华东中学的一些苗木被冻死。张日和闻讯后,心里非常焦急。古稀之年的张日和又做了一件让无数人惊讶的事情,他竟然顶着严寒,大清早坐着一部“农夫车”,颠簸了六七个小时,亲自把一车花木从广州运回华东中学。事后,五华县主管文教的副县长钟赐传激动地握着张日和的手,感谢不已。

五华县人大代表古瑞添及黄加烈谈到,在张日和的号召及影响下,华东中学的老师们都牢记他的教诲,兢兢业业、毫不松懈、尽心尽力地教书育人。吕国材,曾于1996年-2001年担任华东中学校长,为华东中学的发展,他孜孜不倦、呕心沥血。让人感动的是,2001年,吕校长是在下班后,为学生补完课,又拿着锄头去校园锄草种树,一直忙到晚上八点多,因劳累过度引起心脏病突发而身故。

华东中学新上任的张振山校长谈到,前不久去广州探望张日和,发现他直到现在,仍然对华东中学的校园规划、绿化及学校动态了如指掌,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印在他脑海里,甚至哪栋教学楼有几间教室、哪个角落种了什么树、养了什么花、目前学校有什么措施、取得什么成绩等情况,他都清清楚楚。张振山在惊叹之余,也不由得佩服他对学校的关心之情。

采访中,张日和乐呵呵地说:“良好的校园环璄能让师生心情舒畅,让老师能以校为家,让学生以校为荣,从而使他们更安心工作及学习;而通过打电话或回校看看的方式,则可以了解学校情况,并且激励、督促他们奋发向上,永争上游。”

在张日和等老干部及五华县党政领导的关怀鼓励下,该校师生们非常努力进取,将华东中学发展成为一所初具规模的大型中学。该校获得荣誉无数:梅州市一级学校、梅州市美丽校园、梅州市绿色学校、五华县“创建美丽校园”活动的示范点、五华县先进学校、五华县精神文明单位。而该校的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连续多年升考成绩稳居全县前列。

2006年,因病几度住院的张日和,仍然念念不忘家乡的公益事业。他在病中动员惠州石场总经理张连添捐资50万元支持华东中学图书馆大楼的建设,这位朴实的企业家看着愈加清瘦的张老,连连点头答应。据张日和透露,张连添做出这个决定不容易,因为他在惠州耗资上千万的石场,因为土地纠纷遭到当地个别不法分子的破坏,目前处于停产状态,资金相当紧张。当记者采访张连添时,他动容地说,“张日和是我非常尊敬的老革命家,他的精神让我很感动,我要响应他的号召。况且,一直以来,我也很想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多做一些好事。”

张日和还有一个愿望,就是等他健康状况稍微好转,他将回一趟五华,将几十年珍藏的价值上百万的珍贵书籍、根雕、奇石、名人书画等悉数捐给大田中学。张日和说:“现在我也老了,子女们对这些东西不太感兴趣,如果把这些书籍等珍藏捐给学校,才能发挥价值,让师生们及当地村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 深圳市南利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张伟文闻讯后,深受感动。为协助他实现这个愿望,这位曾获得“深圳市福田区十大杰出青年”的年轻企业家,在大田中学建造了伟文综合大楼。 据了解,伟文综合大楼楼高四层,总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由五华县委县政府出资20万,张伟文出资50万共同兴建而成,内设教师办公楼和多媒体教室,最高层设图书馆“人文阁”,准备摆放张日和珍藏的书籍等艺术精品。五华县委书记张光明对张日和、张伟文情系桑梓、热心教育的佳话表达了感谢之情。事后,张伟文动情地谈到:“每次回家乡,看到师生们挤在破旧的教舍里学习、工作,心里很难过,我要尽我所能地帮他们,不但现在帮,以后还要坚持帮。”

篇5:人民公仆故事演讲稿

俗话说,没利不早起,早起必有所图。可下花园矿区物业公司偏偏有这么一位起早贪黑的工作狂,受累没有怨言,吃屈没有牢骚的共产党员。他把情洒向矿山的父老乡亲,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矿山,为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为了这新时代的家园,他无怨无悔,任劳任怨,他就是下花园矿区物业公司的副总经理、优秀共产党员——##同志。

##同志多年来在矿区物业公司主管矿山环卫、房屋维修等工作。他早出晚归,东奔西忙,踏遍了矿山的沟沟坎坎,转遍了矿山角角落落。哪条沟该清淤了,哪家的房该修了,施工工地进展如何,他都了如指掌。

我们不会忘记,2003年当SARS病毒席卷全球的那个时候,原一井仓库下坡处那个排污池是一个由三股家属区污水汇集的总转,由于它的堵塞,造成家属区污水四溢,臭气熏天。要抢修深1.1米,直径只有0.6米的排污池,连腰都不能弯,老聂和员工们只能用矿区科技含量最高的电动软鞭进行疏通,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搅出的杂物还不到半箩筐。万一由此引起SARS病毒的传播……,时间就是生命,此时就是这一个信念。老聂二话没说脱掉外衣,光着身子钻进排污池,勉强蹲下身子,一把屎一把泥的用手掏起了脏物。在老聂的感召下,大家你争我抢互相替换着,顾不上一股股扑鼻恶臭的熏呛,一阵阵作呕的翻肚倒肠,用原始的再不能原始的办法圆满地完成了疏通任务。洗过澡,他们的身上仍残留着异味。同志们,此时此刻你是否记得千百万将士血洒疆场,是否想起了当年的王铁人跳进了冰冷的泥浆?相比之下这不算惊天动地,但就是这样平凡的小事铸就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品格,显现了这支过得硬职工队伍的力量。在他的直接指挥下,非典时期圆满地完成了集团公司交给的清运矿区2.46万吨垃圾的任务,疏通了8条主下水通道。新建了21个垃圾点。使矿山更加清洁。为此,他荣获了市建设部门“城市美容师”的光荣称号;被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那是2004年的11月,接近05年元旦的那个时段。老聂一回到家总是一头栽到床上,感到极度疲倦。老婆给他准备的饭菜他不思,为他准备的热汤他不看。催他去医院检查他说休息一会儿就好了。单位组织职工进行体检他才勉强地去了医院。一查他患的是Ⅱ0型糖尿病,空腹血糖高达12.4mmoL/L,尿糖(),尿镜检测可见红细胞。这下可急坏了家人,劝他休息,他总是说再等等,等忙过这几天。女儿见劝说无望,利用在医院上班的方便为他办了住院。抝不过,他才不情愿地住了四天医院。四天不长,也不短,但仅无一人知晓他在住院。早在2000年他患肝病时白天上班工作,晚上治疗。就这样也算是住了一个多月住院。如今因肝硬化代偿期、慢性肝损坏不能口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只好以皮下注射胰岛素和进食调剂维持血糖。老婆女儿再没有埋怨他“不配合治疗”。无奈之下,爱人求他的同事:“请你给老聂说说,我们娘俩把他挺当回事,可他自己不打对,嫂子求你了”。当同事转告妻子的关心时,他确真不当回事的笑了。

二○○五年七月二十六日,一场大雨过后,五十年代兴建的四井家属区由于地面低于路基1.4米,被雨水浸泡的家属房有的冒顶,有的墙陷,有的断檩,有的存在隐患。听到这一消息,他第一个赶赴现场察看险情,在现场调集人员。抢险过程中,他早六点亲临现场,亲自扒房顶、递檀条,即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七八点钟才回到办公室喝口水,拖着带病的身体回家。几十年来,矿工遇难的现场、张北地震救灾的现场……那里有险那里有他,那里需要那里有他,为了这光荣的共产党员称号,为了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他的情洒在人民中间。

说老聂是一位工作狂,不光是遇到险情时他不知疲倦。而多少年如一日,上班的时钟好似永远定格在六点钟上,什么时候下班连自己也无法估量。按常理节假日该陪陪老婆逛逛商场溜溜弯儿,和女儿一起吃顿家常饭儿。可老聂总是把工作安排的满满的。记得女儿在外读书的那几年。度一个假期见着父亲是屈指可数几面。没办法女儿只好跑到工地上去和久别父亲会面。多少次女儿把午饭送到工地和父亲共进午餐。女儿临走了求爸爸跟自己多呆一会儿,老聂却简单地说爸爸太忙,等下次回来多跟你呆上一天。女儿都工作八年啦,现己成为人妻,仅仅呆上一天的承诺迄今还没有兑现。何偿不想过过平常人的生活,享享天伦之乐呢?老聂就是因为单位的事多,事急,放心不下呀!多年来,他加班加点的时间无法给他计算。就去年一年他义务加班达1000多个小时。这么多的业余,这么多的时间,尽然抽不出一点儿时间……难怪女儿心痛地抱怨!

如今老聂已临近退休,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更多的奢求,但仍在无怨地工作,勤奋的敬业,如泰山不拒细壤,如江海不择细流,用他平凡的工作实际勾勒出一幅孺子牛的图画,谱写着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人生。

篇6:人民的公仆

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现年已四十多岁的薛亚丽主任把这句话经常用来勉励自己,这位在计划生育岗位摸爬打滚了十多个春秋的农村基层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面对被人们称为当今“天下

第一难事”的计划生育工作,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常抓不懈地把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真正落到实处。大家知道,计划生育工作千头万绪,上面一根线,下面事乱串。身为计生主任支部委员的薛亚丽,肩负起一个近2000人大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她自知没有高度的责任感扎实的业务水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是不行的。为了使自己的思想和业务水平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薛主任下决心为自己“充电”。多年来,她紧张的工作之余,主动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人口与计生知识业务培训,并利用业余时间反复学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及《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优生优育,生理卫生、生理保健,预防性病等知识。如饥似渴地学习,孜孜不倦地追求,她的视野不断扩展,知识面不断拓展,思想观念更新。政策水平和工作决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在错综复杂的村级计划生育工作中,充分显示了她指挥若定,处事不惊,应对咱如和创造性地展开工作的能力。薛亚丽在担任计生专干期间,先后担任过镇人大代表,她紧密结合本职工作,带头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深入计生对象家中开展专项调查研究,在掌握了大量的第一首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有份量,有见解和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和提议,被上级计生部门采

纳或引起领导重视,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在完善村级计生工作服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坚持经常性地开展计划生育宣传咨询活动。她在村部街头建了专用黑板,自编自演坚持每月更新一次内容,数年如一日地宣传党的计生政策,普及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优生优育知识和村里少生快富的典型,并定期组织村委会成员利用“学雷锋活动日”,“三八妇女节”及冬闲时间,义务为群众免费发放避孕药品和卫生保健等手册,为群众提供计划生育相关问题咨询,受到全村群众的交口称赞。

“干一行,爱一行”要争创一流成绩,争做一流贡献。这是薛亚丽主任的口头话。她自担任村计生主任以来,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自觉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并以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精神为育龄群众做出了榜样。做为计生主任,她面对“难事”,应刃而上,履行职责,不辱使命。十多年来,起早贪黑,走家串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做计生对象的思想工作。在“钉子户”面前,她总是忍辱负重,歇尽全力把工作做好。村民孙xx夫妇已生育2个女孩。由于受“重男轻女”等封建观念的影响,总想生个男孩来延续香火,传宗接代,不愿做结扎手术。薛主任上门做工作,遭到拒绝,她不计个人得失,三番万次,不厌其烦地连续登门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孙

xx夫妇终于被她说得口服心服,最后在薛主任的陪护下到县计划生育服务所实施了结扎手术。五组村民杨xx,生育一胎女孩后做了上环手术,但因手术失效,于2010年10月在没有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又怀孕等二胎。薛亚丽主任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做其家属的思想工作,终于用诚心打动了杨xx,让其做了引产手术。“功夫不负有心人”,薛亚丽主任坚持以人为本,和风细雨做工作,对育龄妇女计家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积极引导,教育,帮助广大群众转变生育观念,计划生育已形成了全体村民的自觉行动,目前我们村计划生育服务品械齐全,计生活动室,计生台帐等基础工作良好。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全村计划生育形成了以村为主的,镇所补充的良好新格局。2012年上半年,全村四术达到90%,春季节扎7人,完成5人,育龄妇女322人,参检人数318人,康检人数达96%以上,计划生育率达到了100%,为全镇乃至全县起到了模范作用,在上半年全市计划生育检查中,组织得力,工作扎实,突出,再次受到上级领导好评。

做为一名有责任心的计生工作者,同时也做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薛亚丽主任坚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切切实实实践了党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多年来,她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她牢记入

党誓言,坚持克已奉公,清正廉洁,自觉抵制格遵守党纪国法,廉洁自律,从不利用职权和工作便利谋取个人,一身正气,两神清风,在村中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舍“小家”而顾“大家”,放弃与人分享幸福的舒适生活,不怕苦,不怕累,特别是看到群众有困难,奋勇向前,鼎力支援。三组村民薛宪伟家中有事,妻子又大病缠身,家庭几乎崩溃,薛主任了解情况后,拿出二千元并号召舍村募捐,是这一家人才转危为安。2012年,她又主动帮助村民薛世伟夫妇跑上跑下,积极协调征地,资金,办起了养猪场,由于薛世伟夫妇勤于管理,懂得经营,当年盈利二十余万元,卖起了小桥上,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上一篇:钛在化工应用下一篇:遇到困难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