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分析及教学设计

2024-05-02

重难点分析及教学设计(共8篇)

篇1:重难点分析及教学设计

《羚羊木雕》重难点分析及教学设计

学段: 初中学科: 语文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册: 七年级上目录: 3 羚羊木雕本次研修的重难点题目(知识点): 本文记叙了“我”在父母的逼促下把送给好朋友万芳的羚羊木雕要回的故事,表达了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理解和尊重的愿望,含蓄的批评了父母轻义重财的行为,赞美了小朋友真诚而无私的友谊。

内容与目标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充分感悟文章中的人物思想感情,欣赏人物形象,整体感知课文的人文精神。

②文章线索、结构,品味语言,叙述中的倒叙和插叙。

2.难点:①整体感知课文中的人物思想感情,人物形象的人文精神。

②通过是非曲直正的辩论,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的关系,从中获得有益启示,并能有效地解决好类似问题。

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课文中的有关生字词。

2.运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充分感悟本文的人物思想感情,欣赏人物形象。

3.理清文章线索、结构,品味语言,随文讲解烘托、反问的修辞手法及叙述中的倒叙和插叙。

4.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好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和组织探究性问题的提出及解决,整体感知课文的人文精神。

5.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的关系。从中获得有益启示,并能有效地解决好类似问题。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

导入 课前预习: 找出课文中近6个生字,6个多音字并注音和解释。是 PPT 步骤一 引入教学: 面对学习,面对友情,你们可能与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并产生矛盾,父母也许会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是 PPT 步骤二 题目解说: 全班分成左、中、右三个学习小组。各组学习情况由教师、学生现场给予评价。是 PPT 步骤三 快读课文 找出生字、多音字6个左右并查字典注音、解释。是 PPT 步骤四 分角色朗读,整体感悟课文 在每个学习小组中抽学生按角色分工有感情地朗诵,但只读人物对话部分,教师参与其中读故事叙述者部分。可读全文,也可只读前半部分。是 PPT 步骤五 问题拓展 我既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好? 是 PPT 结束 品读语言,练习对话 跳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值得借鉴的对话语言,读一读,划下 是 PPT 教学效果检测题 人物分析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从上述对具体人物的分析中,对本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不难作出恰如其分的理解和判断。

(l)“我”把爸爸送的羚羊转送给好朋友,当然可以。羚羊虽然贵重,但孩子的情谊更是深重的。做父母的应该珍惜孩子的这种感情。

(2)爸爸妈妈执意要取回羚羊,而奶奶却说“算了吧”。在孩子已经把礼物送给朋友的情况下,奶奶的想法是合乎情理的。因为,在孩子的思想没有搞通的情况下,强迫命令,会伤害孩子幼小的纯洁的心灵。

(3)“我对朋友反悔了”,可是,“这能全怪我吗”,造成这种后果的责任主要在父母,不该在已经送人后强迫孩子取回。但是,我们要注意,这句话中有一个“全”字,这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分寸,表明了作者的思想倾向和对这一事件的分析。它说明孩子也感到自己并不是没有一点责任,并不是一点错也没有。如果孩子将礼物送给朋友时,先征求了父母的意见,取得了父母的同意,就不致造成这种“反悔”的后果了。反之,如果父母采取说服的态度,让孩子理解父母的心意,这种“反悔”之情可能会缓解。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篇课文的思想倾向是很明显的,作者是站在孩子一边的,批判的锋芒直指父母等老一代人。从全文的整体倾向看,本文反映的是大人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问题,其中心意思概括为这样两点较为恰当:一点是,大人要理解孩子的心灵,尊重孩子的感情;一点是大人对孩子的教育,要采取摸清情况、耐心说服的态度,而不应简单粗暴。

篇2:重难点分析及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力求搞好低幼衔接、稳步推进。从一年级下册开始适当加大改革力度。依据这个编写设想,本册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有了更大改进。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8个单元8个专题,分为8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8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必将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一、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分析

重点:如何巩固认识的550字,会写的250字。难点:如何正确的阅读。

1.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在本课认识的或以前已经认识且在本课重现的字。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中认识,搬个地方还认识;知道在新认的字中出现的新偏旁。对全体学生,不要拔高认字要求,以免加重负担。要求写的字,要了解字义,能口头或书面组词,逐渐在口头或书面运用;最重要的是把字写对、写好,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爱识字,能主动识,学着自己识,这是学生识字不竭的动力。一定要重视兴趣、习惯的培养。要重激励、多鼓励。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词句的意思。有感受的想法,乐于与人交流。读诗歌能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要重视朗读。这是低年级理解课文最重要的阶段,其本身也是一种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了解词句要少而精,重点的,难点的;方法是结合上下文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倡自读自悟和学生之间互相启发。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畅谈自己的收获、想法,鼓励展开想象,这不仅符合自主学习的理念,而且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想象力。这是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萌芽。低年级阅读教学切忌串讲串问、讲深讲透。古诗只要求读熟背会。学生课后还读不熟、读不好,是不合格的语文课。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4.学习默读。允许有个从指读到不指读,从出声到不出声,从只顾读到一边读一边想的训练过程。这一册重在默读习惯的培养。读的内容可由段到篇,要求要逐步提出,一步一步地严格训练。要重视通过课内的朗读、默读,逐渐培养阅读的兴趣——关键是读课文读出味道,读出乐趣,读有所得。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和喜欢识字同样重要。爱读书,才能得到乐趣;得到乐趣,就更爱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培养起学生读书兴趣的老师肯定是好老师,这样老师的阅读教学肯定成功。5.重视语言的积累。课内要求背的、一定要背下来。还要鼓励学生自觉地更多地积累词、句、段。

二、教学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

1、相信学生能够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学习本册生字,鼓励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识字。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当小老师等。

2、采用多种形式,注意加强生字的复习和巩固,防止回生。

3、加强写字指导,不但要写对,更要写好。最好每节课上都让学生写几个字,切实保证写字质量。(二)、阅读教学:

1、重视朗读的指导。

2、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式,如给画面配音,分角色朗读等,引导学生朗读。

4、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除了讨论书中的思考题外,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5、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好的读物。(三)、口语交际教学:

1、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景地进行口语交际。

2、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活动。

篇3:重难点分析及教学设计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护理的64名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患者36例, 女患者28例;小儿患者29人, 成年人35人;火焰烧伤27例、蒸汽烧伤6例、热烫烧伤19例、电烧伤12例;头面部烧伤26例, 全身多处烧伤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n=32例) , 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患者组成上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因此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 把握了护理中的重难点。在经过精心护理后,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都得到了良好的恢复, 平均住院时间为12.3±2.8d。根据统计学分析,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0.63% (满意23例, 比较满意6例, 不满意3例) , 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75.00% (满意17例, 比较满意7例, 不满意8例) ,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0.05, 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

2 《外科护理学》中烧伤护理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2.1 全面准确的护理评估与急诊处理

烧伤患者到达医院后, 护士需要迅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并做出准确的护理诊断, 必须避免由于错误评估延误患者治疗的情况发生[2]。护士应列出首要解决的问题与导致烧伤的原因, 包括烧伤面积、深度、合并伤、有无并发症以及心理创伤等。在评估的同时应迅速的对烧伤进行急诊处理 (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问题) , 并制定抢救和护理方案。

2.2 体液渗出期、急性感染期的护理

2.2.1 体液渗出期护理

烧伤患者在烧伤后的2~3d内, 体液将发生大量的外渗和丢失, 为了避免患者由于体液丢失发生休克, 因此应保证输液的顺畅和循环血量, 根据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的原则进行, 记录患者每小时的尿量, 并根据尿量对滴速进行调整。由于部分儿童体液补充的静脉穿刺存在困难, 此时就需要立即进行深静脉穿刺置管, 保证体液的恢复, 穿刺部位应远离创面, 为避免儿童的大幅活动与抓扯, 需要将静脉置管固定牢固[3]。

2.2.2 急性感染期护理

烧伤患者的体液在流失36h后开始进入回吸收期, 该时期容易引发急性感染。因此在该阶段的护理需要对患者的体温、脉搏和精神状况进行严密的观察, 采取严格的隔离, 对室内的用品进行灭菌消毒,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TAT;保证空气的流通。加强对创面的护理, 保持创面的清洁和干燥。

2.3 面部烧伤护理

面部烧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由于面部包括了大量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 因此面部烧伤后会产生较多的分泌物, 容易引发感染等, 并且伴有较为严重的水肿。若治疗不及时、不经过妥善的护理, 除了面部色素沉积、瘢痕增生, 严重的还会引起面部的畸形等。因此面部烧伤的护理是烧伤护理的难点之一。我们在进行面部烧伤护理时, 通常采用暴露或者半暴露疗法。

2.4 儿童及老人烧伤护理

儿童由于身体各系统器官功能发育不全, 因此代偿能够较差、抵抗力差, 烧伤后容易发生高频率的休克现象, 并在救治中易发生心衰、败血症、肺炎、消化道出血和脑水肿等并发症。而老年人则体质比较衰弱、生理功能减退, 伤前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 这都导致老人烧伤后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 如心肺衰竭、休克、全身感染、肺炎、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感染等。因此在对儿童与老人烧伤患者进行护理时, 应对其身体各项指标和临床表现进行严密的监测。

2.5 营养护理

烧伤患者可能伴有多种营养的损失和能力的损耗, 因此往往会造成患者在短期内出现营养不良。在烧伤初期和胃功能未恢复期间, 可经静脉给予患者营养, 同时补充血浆和白蛋白等[4]。静脉给予营养通常在5d左右进行拔除或者更换位置, 避免不同营养液的混合输入, 控制输入的速度。根据烧伤患者的恢复情况和胃肠功能的恢复逐渐进行口服营养, 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为主, 并少食多餐。并对对患者食欲不振、大小便情况和呕吐情况进行观察。

2.6 疼痛护理

烧伤由于创面面积较大, 深度较深, 因此疼痛护理也是重要的护理之一。在换药时, 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鼓励和安慰, 并帮助患者取得舒适的体位, 保证患者良好的睡眠。护士应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性质进行正确的评估, 并遵医嘱给予患者止痛剂和镇静剂, 并对临床表现进行密切的观察, 对效果进行评估。

2.7 心理护理

由于烧伤会不同程度的对皮肤造成损伤, 许多患者因为担心容貌和形象等会对将来的生活造成影响, 因此内心充满不安、焦虑和恐惧的情绪。因此, 在对烧伤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给予患者心理上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增强患者面对变化与困难的心理, 增强今后生活的信心等。同时还需要经常与患者的家人进行交流, 帮助他们接受现实, 并辅助治疗与护理的进行等。

3 采用PBL模式进行烧伤护理的重难点教学的效果分析

笔者针对烧伤护理的重点与难点, 采用了PBL教学模式进行《外科护理学》烧伤护理的教学。PBL教学模式是由美国Barrows教授提出的, 该教学模式发展了30多年, 已趋于完善。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该教学模式对我院护理专业的58名学生进行了烧伤护理重难点的教学, 并以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的58名接受传统授课的学生作为对照, 现将教学效果做如下总结:

第一步, 在PBL模式下, 根据烧伤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并提出烧伤护理中的问题, 如创面感染的发生及原因分析等;

第二步, 以问题为基础, 组成讨论小组, 对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

第三步, 教师根据烧伤的护理特点, 对烧伤护理的重难点进行总结和讲解, 把正确答案灌输给学生;

第四步, 该项内容授课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考核, 采用闭卷考试进行考核。结果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根据对比结果显示, 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外科护理学》中烧伤护理重难点教学后发现, 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理论知识与综合技能上都有明显的提高, 学习成绩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学习。实际上这也反映出该教学模式在培养护理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因此PBL教学模式可在《外科护理学》的烧伤护理教学中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玉梅, 李雪.烧伤护理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护理方法[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22) :128-129.

[2]朱志华, 黄敏, 叶宝霞, 等.护理干预对中等面积烧伤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郧阳医学院学报, 2010, 29 (1) :94-95.

[3]陈四清, 陈巍, 李程芝, 等.基于工作过程的外科护理技术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22) :69-71.

[4]刘柳.《烧伤病人的护理》说课稿的设计[J].科技信息, 2014, (5) :169, 185.

篇4:重难点分析及教学设计

一、铁碳合金相图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特性点、特性线是重点

铁碳合金相图描述的是铁碳合金中成分、温度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其图上的特性点和特性线是具有相同特殊物理意义的点或点的集合,简化铁碳合金相图中有7个特性点、6条特性线,12个相图组织。要掌握好铁碳合金相图,就必须弄清楚相图上各特性点、特性线的含义,才能为正确填写相图组织打下基础,进而利用铁碳合金相图分析铁碳合金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2.正确画出铁碳合金相图是难点

中职教材里对于铁碳合金相图虽经简化,但因含碳量不同,而又可分成若干类,各类铁碳合金随温度的变化又出现各种组织而使图面显得复杂,难于记取。根据中技学生的特点,要准确完整画出铁碳合金相图,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是有相当的难度。

二、铁碳合金相图教学难点原因分析

1.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地理解、思考、融会贯通、自我调节,使自己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众所周知,中技学生自身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低下,对于理论知识更是不感兴趣,认知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而铁碳合金相图是一个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学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认知过程,确实较为困难,这就形成了教学难点。

2.受教学条件限制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与生产实践联系较为密切的课程,教材中有许多相关的实验课题。但限于硬件设备的不足,或缺乏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或相关的实验无法进行。如在铁碳合金相图的实际教学中,由于难以开展金相实验,没办法对金属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分析、判断、演绎和归纳,从而使教学增加了难度。

三、铁碳合金相图教学重难点的化解方法

1.设疑引问,激发兴趣

设疑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铁碳合金相图上来,在引入新课时,笔者首先列出相图中各点、线的含义,再让同学仔细观察相图,让学生对相图有初步的了解,并提出疑问,然后根据学生的提问挑选两三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回答。如学生通过观察后会问到这样的问题:①铁碳合金相图是如何建立起来的?②相图上的成分坐标上表示的含碳量为什么仅是从0~6.69%,而不是从0~100%呢?通过老师的解答,自然地引出了铁碳合金相图。

2.引导演示,突破难点

如图1所示,画图的技巧是先画出坐标系,将横坐标三等分,两个等分点就是含碳量为2.11和4.3的点,将0~2.11的距离再三等分,第一个分点就是0.77的点,分别作出这三个点的垂线。纵坐标上,PSK的高度约等于ECF线高度的2/3,PSK线和ECF线与三条垂线的交点就是各个特性点,这样画出的图形才比较美观。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相图的理解,这样就成功突破了教学难点。

3.动画演示,突出重点

接下来就是本节课中的重点内容,铁碳合金特性点、特性线的含义的讲解。铁碳合金相图虽经过简化,但特性点、特性线的含义仍然很多,整张相图也显得较为复杂,学生在听课时注意力往往无法集中,学习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为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条件,制作教学课件,将特性点、特性线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当鼠标点到某个特性点时,该点的含义就会自动弹出,并且用颜色突显出来,其他点的含义随着隐去,使整个屏幕显得简洁又重点突出,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到该点上来(参见图1)。

特性线也一样,当讲到某条特性线时,用鼠标一点,该线就会以不同的颜色自动画出来,并同时弹出一个窗口解释该线的含义(参见图2)。这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视觉效果,成功地突破了教学难点,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

4.图表结合,巩固知识

篇5:重难点分析及教学设计

规划设计、勘测、预算编制难点及关键

过程分析

7.项目实施难点及关键过程分析

7.1项目实施难点

1. 土地权属调整难

新乡市属华北典型平原地区,人多地少,现有耕地地块小而乱,要实现耕地“田成方、路成网、林成带、水自流”的耕作水平,就必须对原有农田进行土地平整,这需要打乱农民原来承包耕地的界限,并对承包地进行调整、重新划界,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协调难度甚大,需要村镇部门进行大量协调工作,如果权属调整工作没做好,就会阻碍土地平整工程实施。

2.表土恢复保护难

项目区大部分耕地的表土层较薄,土地平整过程中表土剥离、回填工程难度大。从一些项目的实施情况看,土地平整前表土剥离不足,平整时施工方法不规范或不正确,土地平整后表土恢复不完全,造成表土层不均匀、生土多、养分减少,个别工程甚至需要重新回填基土层,并增施基肥,才能恢复地力,这极大的影响了农民群众对土地平整工程的认可程度。

3.工期控制难

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项目申请程序较为严格。项目从踏勘、测量、设计、评审、招投标到最后资金拨付周期较长,一旦错过农闲季节,土地整理工程施工将受到雨季等许多不利因素影响,合同工期难以保障。

7.2 关键过程分析

项目前期踏勘是关键过程之一,只有在踏勘现场的过程中仔细详尽,才可能做出符合当地实际以及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比如灌渠或地埋管的布设方向以及桥涵的布置密度就可以参考田块的耕作方向来确定。

控制网的布设是勘测工作的关键过程,只有控制点选择是否通视,是否能控制整个项目区,直接关系到成果的精度及项目工期,只有选择合理的控制点,尽量避免在勘测过程中布设二级导线,才能更好的控制测量成果精度,比较返工造成的工期延误。

农田水利设计是规划设计的关键过程,因为农田水利部分是规划设计工程内容及单体图最多的部分,排水沟、灌渠、桥涵、机井、水工建筑物、地埋管、电力等都包含在农田水利部分,这几部分衔接很紧密,既要考虑整个规划设计效果,又要考虑当地百姓的耕作习惯和现状,只有详细踏勘现场,认真结合百姓及专家意见,才能合理确定每一条沟,每一条渠的规格,及桥涵规格,才能画出合理的纵横断面图。由于项目区比较大,涉及范围较广,有的地方还可能涉及稻区。灌溉时不仅要考虑引黄水还要考虑地下水,因此水资源平衡分析也是关键内容。

篇6:重难点分析及教学设计

一直以来,都说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虽然这么想,却并没有深刻的体会。当学生开始学习“解决问题”的内容时,这个观点终于有了深刻的体会。

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在于“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难,具体原因为:学生理解能力不足。问题总是以文字或图片等形式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时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理解能力。学生要通过看、读等手段,理解这些文字或图片所要表达的意思,只有先理解了,才能接着分析、判断,最后解决问题。而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的学生,因平时并不是很注重阅读,在家也没有家长辅导,因此理解能力明显不足,就造成学生学习“解决问题”内容的困难。1.生活经验缺乏。

“解决问题”其实就是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很多“解决问题”都是围绕生活中所遇到的事物来展开的,有些学生在家属于什么事都不用操心的那种,结果直接导致这些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遇到这类问题就难以解决了。

2.怕困难,不爱动脑筋的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

“解决问题”是一种高强度的思维活动,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充分调动思维活动来解决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有些学生不爱动脑筋,感觉有些难,便开始退缩,等着其他同学或老师来讲解方法。最后,养成了只要有点难的问题,便在心里暗示自己:这个我不会的,这个老师没讲过!这种学习习惯下,学生是学不好“解决问题”这个内容的。

针对以上原因,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逐渐提高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具体如下: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不是语文的专利,随便什么学科都需要阅读与理解能力。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题目或观察图片,然后盖上书本,回忆讲了些什么,反映了什么关系等来训练学生。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前后的内容来理解不熟悉的词语等。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生活经验是要积累的,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经验,思考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现象。

篇7:矿山法施工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地层超前支护及加固监理

(1)检查是否按设计及施工方案要求设置超前导管或管棚。

(2)导管或管棚安装前检查是否已将工作面封闭严密、牢固,清理干净,并测出钻设位置后放可施工。

(3)导管采用钻孔施工时,其孔眼深度应大于导管长度。(4)管棚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钻孔的外插角允许偏差为5‰; 钻孔应由高孔位向低孔位进行; 钻孔孔径应比钢管直径大30~40mm; 遇卡钻、坍孔时应注浆后重钻;

钻孔合格后应及时安装钢管,其接长时连接必须牢固。(5)导管或管棚注浆应符合以下规定:

注浆浆液宜采用水泥或水泥砂浆,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5~1,水泥砂浆配合比为1: 0.5~3。注浆浆液必须充满钢管及周围的空隙并密实,其注浆量和压力根据试验确定。

(6)检查注浆孔是否按设计要求布设。(7)检查注浆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8)检查注浆压力是否符合设计及施工方案要求。

(9)注浆过程中检查浆液不得溢出地面及超出有效注浆范围。注浆结束后,注浆就封填密实。

2、石方爆破施工监理,按要求编制石方爆破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3、隧道开挖施工监理

(1)检查隧道开挖是否按设计及施工方案要求开挖。

(2)检查隧道开挖前是否制定了防坍塌方案,备好抢险物资,并在现场堆码整齐。

(3)隧道在稳定岩体中可先开挖后支护,支护结构距开挖面宜为5~10m,在土层或不稳定岩体中,初期支护的挖、支、喷三环节必须紧跟。(4)隧道开挖循环进尺,在土层和不稳定岩体中为0.5~1.2 m,在稳定岩体中为1~1.5 m。

(5)严格控制开挖断面,不得欠挖。

(6)隧道台阶法施工,在拱部初期支护结构基本稳定且喷射砼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方可进行下部台阶开挖,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边墙应采用单侧或双侧交错开挖,不得使上部结构同时悬空;

一次循环开挖长度,稳定岩体不大于4 m,土层和不稳定岩体不大于2 m。边墙挖至设计高程后,必须立即支立钢格栅拱架并喷射。仰拱应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及时施工。

4、初期支护施工监理

(1)钢筋格栅、钢筋网加工及架设施工监理

1)钢筋格栅和钢筋网应在工厂(空旷地)加工,钢筋格栅第一榀制做好后要求进行试拼,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2)钢筋格栅和钢筋网采用的钢筋种类,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施焊应符合设计及钢筋焊接标准。

3)钢筋格栅加工要求符合以下标准:

拱架(包括顶拱和墙拱)应圆顺,直墙架应直顺允许偏差:拱架矢高及弧长+20,0mm,墙架长度±20mm,拱、墙架横断面尺寸(高、宽)+10,0mm;

钢筋格栅组装的应在同一平面内,允许偏差:高度±30mm。,宽度±20mm。扭曲度20mm。

4)钢筋网加工允许偏差为:钢筋间距±10mm。;钢筋搭接长±15mm。5)钢筋格栅安装要求符合下列规定: 基面竖实并清理干净,必要时进行预加固;

钢筋格栅应垂直线路中线,允许偏差为:横向±30mm,纵向±50mm,高程±30mm,垂直度5‰;

钢筋格栅与壁面应楔紧,每片钢筋格栅节点与相邻格栅纵向必须分别连接牢固。

6)钢筋网铺设要求符合下列规定 铺设应平整,并与格栅及锚杆连接牢固; 每层钢筋网之间搭接牢固,搭接长度不小于20mm。(2)喷射混凝土施工监理

1)喷射混凝土要求掺速凝剂,原材料要求符合下列规定: 水泥:标号不低于3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细骨料:采用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大于2.5,含水率控制在5%~7% 粗骨料:采用碎石,粗径不大于15mm。水:采用饮用水。

速凝剂:质量合格,使用前应做与水泥相容性试验及水泥净浆凝结效果试验,初凝时间不超过5min,终凝时间不超过10min。

2)混合料要求搅拌均匀并符合下列规定。

配合比:水泥与砂石重量比取1:4~4.5,砂率取45%~55%,水灰比取0.4~0.45。

运输和存放中严防受潮,大块石等杂物不得混入,装入喷射机前应过筛,混合料随拌随用,存放时间不超过20 min。

3)喷射混凝土作业要求紧跟开挖工作面,并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喷射应分片依次自下而上进行,首先喷钢筋格栅与壁面间混凝土,然后喷两侧钢筋格栅之间混凝土。

每次喷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分层喷射时,要求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

爆破作业时,喷射混凝土终凝到下一循环放炮间隔时间不要求小于3h 4)喷射混凝土2h后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5)喷射混凝土结构试件制作及工程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试件制作组由:同一配合比,每20m拱和墙各取一组抗压强度试件,或采用回弹仪测试换算其抗压强度值,抗渗压力试件区间结构每40m取一组。

喷层与围岩以及喷层之间粘结用锤击法检查。对喷层厚度,区间结构每20m检查一个断面,每个断面的拱顶中线起,每2m凿孔检查一个点。断面检查点60%以上喷射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最小值不小于设计厚度1/3,厚度总平均值不小于设计厚度时为合格。喷射混凝土应密实、平整、无裂缝、脱落、漏喷、漏筋、渗漏水、空鼓等现象,平整度允许误差30㎜。

(3)岩体锚杆施工监理

1)锚杆在初期支护结构喷射混后及时安装。

2)锚杆钻孔桩孔位、孔深和孔径等到要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孔径为±150㎜;孔深±50㎜;孔径大于杆体直径15㎜。

3)锚杆安装要求符合下列规定: 安装前清理干净孔内。

锚杆应除锈、除油,安装时孔内砂浆灌注饱满,锚杆外露长度小于100㎜。锚杆要求进行抗拔试验。同一批锚杆每100根取1组试件,每组3根,同一批试件抗拔力的平均值不得小于设计锚固力的90%。

4、防水层铺贴施工监理

(1)防水层应在初期支护结构基本稳定,并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铺贴。(2)检查铺贴防水层的基面是否坚实、平整、圆顺、无漏水现象,基面不平整度为50㎜。

(3)检查防水层的衬层是沿环向拱顶向两侧依次铺贴平顺,并与基面固定牢固,其长、短边搭接长度不应小于50㎜。

(4)防水层塑料卷材铺贴应符合以下规定:

卷材应环向由拱顶向两侧依次铺贴,其搭接长度为:长、短边均不应小于100㎜;

相邻两幅卷材接缝应错开,错开位置距结构转角处不应小于600㎜。卷材搭接处应采用双焊缝焊接,焊缝宽度不小于 10㎜。且均匀连续,不得有假焊、漏焊、焊焦、焊穿等现象。

卷材应附于衬层上,并固定牢固,不得渗漏水。

5、二次衬砌施工监理

(1)二次衬砌模板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拱部模板应预留沉落量10~30㎜,其高程允许偏差为设计高程预留沉落量+10,0㎜。

变形缝端头模板处的填缝板中心与初期支护结构变形缝重合。变形缝隙及垂直施工缝端头模板应与初期结构支护间的缝隙嵌堵严密,支立必须垂直牢固。

边墙与拱部模板应预留砼灌注及振捣孔口。

(2)二次衬砌砼灌注应符合以下规定:

砼宜采用输送泵输送,坍落度应为:墙体100~150㎜,拱部160~210㎜。振捣不得触及防水层、钢筋、预埋件和模板。

砼灌注至墙拱交界处,应间歇1~1.5小时后方可继续灌注。砼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拆模。

6、监控量测监理

(1)隧道施工前,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设计要求和现场具体情况安排量测方法,制定量测方案地面沉降量按设计要求控制在30 mm以内,隆起量控制在10 mm以内。

(2)施工监测中,应对测量结果及时进行反馈及分析,当遇到下列情况时,应暂停施工,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加强措施:

1)当地表沉降值超过30mm时;当地表隆起超过10mm时。(2)当房屋倾斜超过3‰时。

3)当竖井面施工通过一倍洞径,变位速率超过5mm/d,持续增加时。(7)供电和照明

1)隧道施工要求设双向路电流,并有可靠切断装置。照明线路电压在施工区域内不大于36V,成洞及施工区以作地段可用220V。

2)隧道内电缆线路布置与铺设要求符合下列规定:

成洞地段固定电线路采用绝缘线,施工工作面区段的临时电线路采用橡套电缆,竖井及电线之间采用铠装电缆。

照明和动力电线安装在隧道同一侧,分层架设,电缆悬挂高度距地面不小于2米。

动力干线的每一支线必须装设开关及保险丝具。3)动力照明的配电箱应封闭严密,不得乱拉电源。

(8)供风和供水

空压机站和供水总管处应设闸阀,干管每100~200米,并设置分闸阀。高压风管和水管应安装在电缆线对面一侧,不得妨碍交通和运输。风管和水管前端距开挖面为30米。

(9)通风防尘及防有害气体

1)隧道内施工环境要求符合下列规定: 氧气含量按体积不小于20% ; 气温不超过28℃; 噪声不大于90DB。

2)通风机运转中,必要时应采取消音措施。

3)隧道凿岩必须湿作业,装碴、放炮后必须喷雾、洒水、净化、粉尘,喷射混凝土必须采取防尘措施

Ⅱ、监理方法及应对措施措施

1、监理方法

(1)监理工程师在施工阶段进行质量监控过程中,主要是通过①内业和②外业二个方面来达到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通过二者的相互结合,在事前、事中、事后过程中,对施工中人员、材料、设备、方法、环境等进行控制,以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

(2)内业方面是指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这是对工程进行全面监督、检查与控制的重要途径,其具体内容包括如下10个方面:

1)审查进入施工现场的分包单位的资质证明文件,控制分包单位的质量; 2)审批施工承包单位的开工申请,检查、核实与控制其施工准备工作质量; 3)审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计划,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有可靠的技术保障措施;

4)审批施工承包单位提交的有关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质量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或试验报告等),确保工程质量有可靠的物质基础;

5)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反映工序施工质量的动态统计资料或管理图表; 6)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有关工序产品质量的证明文件(检验记录及试验报告)、工序交接检查(自检)、隐蔽工程检查、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查报告等文件、资料,以确保和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

7)审批有关工程质量缺陷或质量事故的处理报告,确保质量缺陷或事故处理的质量;

8)审核与签署现场有关质量技术签证、文件等。(3)外业方面主要是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和检测等: 1)现场监督检查的内容:

①开工前的检查。主要是检查开工前准备工作的质量,能否保证正常施工及工程施工质量;

②工序活动条件的跟踪监督、检查与控制。主要是监督、检查在工序施工过程中,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材料、方法及施工环境条件等是否处于良好的状态,是否符合保证工程质量的要求,若发现有问题应及时纠偏和加以控制;

③工序施工过程的跟踪检查与控制。对于重要的和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还应在现场进行施工过程的旁站监督与控制,确保使用材料及工艺过程的质量;

④工序产品的检查、工序交接检查及隐蔽工程检查。在施工单位自检与互检的基础上,监理人员应进行工序交接检查。隐蔽工程须经监理人员检查确认其质量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⑤复工前的检查。当工程因质量问题或其他原因停工后,在复工前应经监理人员检查认可后,下达复工指令,方可复工;

⑥分项、分部工程完成后,应经监理人员检查认可方能签署中间交工证书; ⑦对于施工难度大的工程结构或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施工对象,监理人员应进行现场跟踪检查。

2)质量检测的方法:进行现场原材料、半成品、工序过程或工程产品质量检测的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即:目测法、量测法及试验法。

3)质量检验的程度:可分为全数检验、抽样检验和免检三种。

①对于关键工序部位或隐蔽工程以及对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起决定作用的施工对象、质量不稳定的工序、质量水平要求高对后续工序有较大影响的施工对象,不采取全数检验不能保证工程质量时,均需根据有关技术规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或设计文件中的规定进行全数检验。

②通常情况下,根据有关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或设计文件、建设单位的要求按一定的频率进行抽样检验。③对于已有足够证明质量有保证的一般材料或产品,或实践证明其产品质量长期稳定、质量保证资料齐全者,或是其施工质量只有通过在施工过程中的严格质量监控,而质量检查人员很难对产品内在质量再做检验的,均可考虑采取免检。

(2)监理措施 1)组织措施:

落实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检查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特殊作业人员上岗证; 改善有关目标控制工作流程;

2)技术措施:

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 参加设计技术交底会; 3)经济措施: 审核合格工程工程量; 4)合同措施:

“三控制”以合同为依据,处理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防止和处理索赔;协助建设单位进行合同管理等

(3)监理手段

1)旁站:在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施工过程中,由监理员在现场进行的监督活动。须旁站部位和工序详见监理旁站的工序清单;2)平行检验:监理组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验手段,在承包单位自检的基础上,对重要的分项工程或对质量有怀疑的材料、结构受建设单位委托,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进行检查或检验的活动。

3)巡视:监理人员对施工的部位或工序在现场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活动;

4)指令文件:监理工程师适用监理合同赋予指令控制权对施工提出书面的指令和要求;

5)监理通知:监理工程师利用口头或书面通知,对工程有关事项发出指令,并督促承包单位严格遵守和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

6)口头通知:对一般工程质量问题或工程事项,口头通知承包单位整改或执行,并用监理工程师通知单形式予以确认;

7)监理工作联系单:有经验的监理工程师提醒承包单位注意的事项,用监理工作联系单形式;

8)监理工程师通知单:监理工程师在巡视旁站等各种检查时发现的问题,用监理工程师通知单书面通知承包单位,并要求承包单位整改后再报监理工程师复查;

9)工程暂停令:对承包单位违规施工,监理工程师预见到会发生重大隐患或发生的质量事故,应及时下达全部或局部工程暂停令(一般情况下应事先与建设单位沟通)。

Ⅲ、安全监理的措施

1、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资格证书和安全生产施工许可证、特种人员上岗操作证。

2、检查机械设备完好情况,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5.3、对施工方案中安全文明施工的措施及可行性进行审查。

4、加强巡视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发出监理指令,对严重违反者向安监部门报告。

5、强化安全文明施工气氛,督促施工单位设置宣传标语,设置七牌二图,以及“七不”宣传牌,“二通三无五必须”等标牌。

6、施工作业区与办公室生活区明显分开,宿舍应清洁整齐,宿舍周围环境卫生,安全生活区垃圾应入容器,并及时清理,安全监理定期检查。

7、检查施工单位,施工防扰民,防噪音措施。

8、严格控制现场动火作业管理制度,执行三级动火审批制度,动火证一份由施工单位安全员提交监理检查。

9确定消防安全重点检查,重点部位,每日进行一次防火巡查,督促施工单位加强防火设施检验,定期与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联检。具体详见专项安全监理细则

Ⅳ、旁站工序及内容

1、锚杆、锚管、小导管

旁站内容:检查锚杆、锚管、小导管规格型号、长度、插入深度、倾角、间距

2、初衬背后注浆、二衬背后注浆。旁站内容:检查浆液配合比、注浆压力、浆液流量

3、变形缝、施工缝防水细部构造处理。

旁站内容:检查施工缝砼面是否凿毛、垃圾是否清理干净;变形缝中埋式止水带安装位置是否正确、垃圾是否清理干净

4、二衬砼浇注。

篇8:重难点分析及教学设计

一、地球的运动及意义

1. 教材分析

教材是学科的有力依据, 从定位来讲, 这个板块的教材可以用“力求全面, 落实重点”来概括, 即在这个板块中, 教材想通过有限的几节课让学生对宇宙、太阳、地球有个整体的了解, 这对打好地理基础是必要的。当然, 地理研究的对象是地球, 所以, 最后重点一定要落实在地球上, 所以重点还是要围绕地球来展开。从课程结构设置看, 除了知识陈述外, 阅读、活动、图片、示意图、课后活动所占比例更大。另外, 难点也就是地球的运动一节则设置了大量计算, 增加训练量, 以缓解难度系数。

2. 学习瓶颈

本板块的学习瓶颈有三个, 都集中在地球的运动一节。一是地球自转的周期, 我们日常所熟知的地球自转周期是24小时, 似乎很简单, 但既然进入了专业学习就肯定有其更深刻的知识内容, 于是出现了太阳日和恒星日的概念, 而要想将地球的自转原理搞清, 这两个概念就一定要清晰, 不然它就成为进一步学习的一个障碍。二是计时和时区的理解和应用。在这个内容中概念比较多, 而且大部分是不经常用又需要深入学习才能理解的, 如地方时、区时、时区、标准时、日期变更线等。这些概念相互交错, 互相干扰, 很容易混淆。三是地球公转的意义, 也就是季节变化, 在地理学中叫回归运动。由于地球的公转有一个黄赤交角, 并不是公转面与地轴垂直的, 使公转系统复杂起来, 由这个特点引起的很多现象也是比较复杂的, 如极昼极夜现象。

3. 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学习瓶颈, 教师要为整个教学提供一个可靠的教学策略。

(1) 延展课堂, 增加信息量。教材的意图是正确的, 但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 比如对宇宙知识的科普, 仅靠一节课、几十分钟、几千文字、几张图片是远远不够的, 仅靠教师的陈述, 课外共性活动和作业也仍然是不够的, 也许一节课的知识需要十节课的内容去支持, 这就要求教师悉心地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资料查阅, 科普读物阅读, 最后让所有的信息集中在课堂上。

(2) 概念陈述和演示并用, 建立空间概念。空间概念对这个板块来讲无比重要, 怎么建立空间概念呢?首先, 要把概念搞清, 因此教师逻辑性很强的讲述显得异常重要, 这就要求教师底子厚、语言能力强、剖析问题透切。其次, 一定要多利用演示效果。陈述起来很费劲的概念, 也许一个演示就弄清楚了。比如地球的运动, 教师拿一个地球仪, 以一个固定点做太阳, 手拿着去环绕, 并同时让地球仪转起来示意自转, 重要的是手握地球仪时一定要倾斜, 示意黄赤交角, 一个完整的地球运动系统就成功了。

(3) 虚实结合, 数理结合。在这部分内容学习中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不能全部写实, 那样会把学生引进更多的知识纠葛中来, 也不能不结合现实, 要虚实结合。比如公转本来是把太阳看做固定点, 但在研究回归运动时可以假设地球是固定点, 太阳在做往复回归运动, 原理一目了然。所谓数理结合就是要融入计算、几何原理, 才能把运动原理解释得更有说服力, 比如黄赤交角的度数算法。

二、天气与气候

天气与气候板块是高中地理进入初级学习阶段遇到的又一个难点。首先, 天气气候涉及的相关因素是复杂的, 甚至是现代科学都需要攻克的难题。其次, 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矛盾也表现出来。

1. 教材分析

本板块的知识重点为大气环境、大气和热交换的关系、天气系统的形成和气候类型。从教材知识结构设计看, 知识构建原则是从单一因素入手, 到综合事物结束, 体现了从易到难的事物发展规律。从板块版面看, 示意图明显增多, 显然考虑到学生对天气理论的缺乏认识, 所以用简单明了的示意图解释。相反, 活动减少, 因为学生的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都暂时解决不了理论问题。

2. 学习瓶颈

本板块的学习难题主要有几方面:一是气热关系, 通俗些说就是为什么地球能保持适合人类生存的气温。以前学生可能一知半解, 现在就要从实际生活和理论上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等专业名词就出现了, 理解和运用成为难点。二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运动。这部分内容极为抽象, 又因为天气是大尺度现象, 无法实地观测, 为理解理论带来不便, 而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产生的后果又非常复杂, 容易给学生形成模糊概念。三是天气系统, 这个概念是一个抽象概念, 本身就是看不到, 摸不着的, 如何将一个抽象概念归结到实实在在的天气中来, 确实有难度。

3. 教学策略

要求教师要具备很多的技巧和能力, 比如引导学生建立抽象意识能力、动手能力等, 主要策略有三。

(1) 反复讲解。因为涉及很多新概念、抽象概念, 很多内容理论性非常强, 又要完全凭想象去理解, 一次讲述是很难奏效的, 这需要教师有耐心, 不能自以为讲清楚了, 就不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 更要照顾全面, 通过反复讲解、课后反馈、章节汇总等环节强化记忆和理解。

(2) 自制教具与动手示范相结合。由于天气的形成背景是立体的, 仅靠示意图还不能让学生理解学习任务, 一定要建立立体空间概念, 这样教师就可以制作一些简单教具, 如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模型, 通过教师的展示模仿移动, 生动效果自然就出来了, 另外, 天气系统中锋面、气旋等都可以制作简易模型, 用动感教具来教授动感问题, 教学效果明显。

(3) 总结规律, 简化问题。这个板块不论是概念还是一个问题中的多个环节, 都是非常繁杂的, 但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作为教师经过长年教学积累, 一定要很娴熟地掌握知识规律, 并能很快转述给学生。比如“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 南半球和北半球是完全对称的, 名字也是和气压相关联的, 记忆名字和分布可以总结出规律, 一下就将很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三、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这个板块具有三个特点:人文性、前瞻性、综合性。这就需要考核一个人的综合能力, 对高中学生来讲, 存在着能力的难度。

1. 教材分析

这个板块的教材结构非常清晰, 就是先总后分、先笼统后具体、先理论后实际, 这为实际学习带来了便利。另外, 学习主线也要归纳为整体和分异, 既要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 又要从个性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在具体内容设置上以中国区域为主, 并加入了两个国外典型的例子。在单独的区域知识设计中, 基本用区域简介、存在问题、问题根源、解决方法这几个环节来表述, 内容比较规整。

2. 学习瓶颈

这个板块的学习瓶颈不同于前面的板块, 没有深刻的理解性难度, 也不存在抽象问题, 而是学生知识面不够带来的困惑。区域发展本来就是世界难题, 是由综合因素决定的, 要想分析准确, 得出结论, 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定要将很多知识问题消灭掉。比如, 荒漠化治理, 一个概念并不难理解, 但其背后深厚的发展背景是需要时间和知识积累才能解决的。此外, 要想深刻剖析区域发展问题, 没有实地调查是很难得出结论的, 讲起来总是很空泛, 学生学习兴趣很可能被削弱。

3. 教学策略

(1) 开拓视野, 认识世界。这种目标无法在简单的课堂中实现, 教师要做好引导, 让学生有意识地去了解相关内容, 一是要直观认识这些区域, 比如观看专题片, 全面了解其过去和现在;二是建立起区域发展观, 比如环境观, 在思想中突出区域关键问题, 如我国西北的荒漠化、两湖地区的湿地保护、德国鲁尔区的老工业基地转型开发, 这些很具经济人文发展的观点, 需要教师慢慢培养。

(2) 学会归纳, 以点带面。区域发展总体来讲就是将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 最简化地解决, 教材本身就是用典型地区来普及示范, 所以归纳很重要。比如, 可以将区域发展学习体系归纳为认识区域、找出问题、问题的内涵、问题的危害、防止方法、实际操作等, 按照这个思路, 一般的区域都可以这样学习, 再加上自身的特色, 这个区域的学习就完成了。

上一篇:如家酒店组织结构下一篇:打靶活动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