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助理岗位职责

2024-05-03

财务助理岗位职责(精选14篇)

篇1:财务助理岗位职责

1. 每月定期和各项目对接客户对账、开票、收款跟进

2. 部门内报销处理

3. 部门内部各类费用申请

4. 财务及公司相关系统的录入

5. 固定资产整理

6. 行政事宜

篇2:财务助理岗位职责

1、负责(金蝶K3)系统数据的录入,BOM的建立;

2、负责整理订单相关资料,协调相关部门解决生产进度及质量问题;

3、负责完成领导临时安排的其它工作。

篇3:论高职院校财务人员岗位轮换

1. 忽视了财务各工作岗位的关联性与系统性, 不利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 包括原始凭证的审核、制作记账凭证、凭证复核、开具现金及转账支票、收费票据管理、档案管理、财务预算、财务决算等, 这些具体岗位工作之间相互关联, 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由于财务工作自身的特点, 许多财务岗位不相兼容, 因此财务岗位工作都明确分工, 各施其责。每个具体岗位的工作人员只需掌握本岗位业务流程和具体处理方法, 而对其他岗位则无需了解。一旦本岗位人员有特殊情况无法上班, 该岗位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财务工作直接为师生服务, 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地得到解决, 必然会引起学院师生员工的强烈不满, 进而会给整个财务部门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2. 财务工作的复杂琐碎, 决定了各财务岗位的分工无法做到绝对均衡。

由于具体财务岗位工作强度相差较大, 由此引发的矛盾和不满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时有体现。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对于整个财务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整体业务水平的提升非常不利。财务具体工作内容大致有:原始凭证的审核、制作记账凭证、凭证复核、开具现金及转账支票、收费票据管理、档案管理、财务预算、财务决算等, 上述每一项都包括很多具体琐碎的内容。何况根据调查很多高职院校财务负责人都是从教学管理岗位、行政管理岗位而来, 没有从事财务具体工作的经验。因此, 在具体财务岗位进行分工时, 各岗位之间工作强度悬殊是无法避免的。由此引发的矛盾和冲突一直存在, 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隐患, 不利于学院长治久安。

3. 财务各岗位工作内容的长期固定性与流水性, 禁锢了财务人员的思维。

财务人员由于长期从事某一固定岗位, 对本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流程的敏感度、洞察力将不断下降。高职院校财务工作人员由于财务工作的自身特点与其他行政岗位轮换的可能性非常小, 职称晋升难, 很多基层财务人员在同一岗位一干就是很多年甚至数十年之久。这种数年如一的工作方式, 禁锢了思维, 消磨了工作热情, 扼杀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使得财务工作流于形式, 不利于财务人员自身业务的全面提升。

4. 财务各岗位分工明确、各管一块的做法使得财务部门在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上遇到了问题。

高职院校财务工作人员都是普通的教职员工, 他们的角色具有多重性。所以一旦某个财务岗位工作人员由于某种原因无法正常工作, 他所负责的工作又需要处理。财务岗位的明确分工使其他财务人员无法妥善处理该岗位的具体业务, 从而影响财务部门的服务质量。

二、高职院校财务工作岗位轮换的必要性

1. 财务岗位轮换是财务人员在业务上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内在需求。

首先, 定期、有序的岗位轮换会使财务人员对新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充满了好奇, 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新的工作, 不会因为长期从事同一岗位而备感枯燥。其次, 财务岗位轮换制度给财务人员提供学习、掌握其他岗位技能的机会, 在适应新工作岗位的同时, 自身综合业务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有利于财务人员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再次, 财务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即使同样是高职院校在日常的财务核算、管理中也有他们自身的特点, 而且财务各具体工作岗位本身在工作流程、处理方法上也存在较大的区别。财务人员在新的岗位上不断尝试、适应的同时, 自身的业务水平也得到巩固和拓展。最后, 当财务人员完全胜任新的工作岗位时, 会产生满足感、优越感。

2. 财务岗位轮换是财务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人的职业生涯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职业探索阶段 (从参加工作起到25岁左右) , 职业建立阶段 (25~35岁) , 职业中期阶段 (35~50岁) , 职业后期阶段 (50岁到退休) 。在每一个阶段, 人们的性格特征、阅历、技术水平以及对自身认识都不相同, 因此, 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 实行相应的工作岗位轮换制度, 可以满足员工职业成长的需要。财务人员定期安排岗位轮换, 有利于增加财务人员自身危机感, 自觉树立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水平及业务水平。

3. 财务岗位轮换有利于增强部门间沟通协作、进一步激发组织活力。

财务岗位轮换拓宽了不同岗位财务人员之间、财务部门各科室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渠道;部门、科室之间缺乏交流, 往往是由于对其他部门工作内容缺乏认识而引起的;通过财务岗位轮换, 有利于增进不同财务岗位之间、财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加强财务部门的团结。通过财务岗位轮换, 有助于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其所属科室工作与其他科室工作之间的关联性, 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所在岗位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财务岗位轮换, 各科室、各岗位的管理经验、业务知识能够得到充分交流, 为各科室、各岗位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提供条件, 基层财务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加强了财务队伍的凝聚力, 有效激发了财务部门的活力。

4. 财务岗位轮换有利于财务人员在业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进一步加强财务部门的综合实力。

财务人员通过工作岗位轮换, 能够在不同工作岗位得到锻炼, 从而掌握多项技能, 有效提升了财务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确保了财务工作平稳开展。财务人员通过岗位轮换有助于积极进取, 充实自己, 能够熟悉相关工作岗位的业务处理方法及流程。经过财务岗位轮换, 财务人员能够充分了解本岗位的重要性及本岗位与其他岗位之间的联系。定期地、适时地岗位轮换, 可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为预防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筑起“防火墙”, 确保学院资金的安全。另外, 长期坚持财岗位轮换, 不仅为财务部门培养了复合性财务人员, 精选了各具体岗位最为合适的人才, 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财务人员对财务各项业务和文化氛围的了解, 有效提升财务部门凝聚力。

三、实施财务岗位轮换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1. 设计与自身情况相适应的工作轮换流程。

在财务岗位轮换方案确定之前, 财务部门领导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设计相对合理的工作轮换流程。工作轮换流程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岗位轮换的效果。适合自身情况的工作岗位轮换流程, 将有利于工作岗位轮换工作的顺利推进。

2. 完善的工作岗位绩效考核体系是实施财务工作岗位轮换制度的必备保障。

财务人员能否适应新的工作岗位、适应期的长短、财务人员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工作热情、工作态度等这些都是财务部门领导需要关心的问题, 直接影响到财务岗位轮换以后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完善的岗位轮换考核办法有利于激发财务人员参与岗位轮换的动力。

3. 必要的岗位培训是岗位轮换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

财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虽然财务各具体工作岗位的业务处理所依据的会计基础理论是一样的, 但实际上各具体工作岗位之间在处理方法、处理流程上存在很大的区别。基层财务工作人员在完全胜任新的岗位之前, 需要有一个较长的适应期。在财务岗位轮换工作上, 一般做法就是以老带新或者相互轮岗的财务人员之间相互学习。目前各高职院校财务人员不足现象普遍存在, “一个萝卜, 一个坑”, 每个岗位工作任务都非常繁重, 因此以老带新或者轮岗财务人员之间相互学习来推进岗位轮换、交接的作用非常有限。往往最终要么过度时间非常长, 要么在新岗位很难顺利开展工作。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认为, 在岗位轮换前, 高职院校财务部门领导应根据自身情况将进行岗位轮换的财务人员分次、分批委托社会机构进行针对性的业务培训, 能够在学习时间上得到有效保证, 以便财务人员在最短的时间胜任新的岗位。

参考文献

[1]吴祖允.高校基层教育管理人员实施岗位轮换的必要性[J.]科技和产业, 2009, (8) :12-15.

[2]陈丽羽.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人员岗位轮换浅析[J.]商场现代化, 2008, (21) :39-41.

[3]高歌.新时期财务人员岗位轮换制的价值体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 (12) :24-26.

篇4:加强财务岗位风险防控浅析

1. 财务岗位风险总体类型

1.1管理风险。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制支付、“收支两条线”等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和质检系统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完善。在目前的财政改革形势下,建立完整、统一、完善的财务制度体系仍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当中,客观上造成管理制度上的不详备,在财务工作的某些环节、部分程序或相关措施上仍存在漏洞,造成管理上的风险。

1.2系统风险。从财务的管理职能来看,目前财务工作涉及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收费管理等方面,各项财务业务又与多个具体的业务相关联,涉及与其他职能部门的交叉合作,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与各单位内部相关业务的管理质量和水平息息相关,如:资金管理涉及科研經费管理、基建项目经费管理、接待费管理、出国费管理、交通费管理等,能否系统开展财务工作存在风险。

1.3环境风险。就财务业务本身而言,会计机构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等因素,对财务风险程度起到一定影响。财务人员不足导致一人多岗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单位由于财务人员不足,不能完全按照会计基础规范要求形成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环境风险。

1.4主观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严肃财经纪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财务管理负责人应加强科学决策、集体决策,摈弃经验决策、“拍脑门”决策等主观决策习惯,降低财务决策风险。就个人而言,如果财务人员不注重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知识学习,不熟悉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缺乏工作责任心,则从事任何财务岗位都会有较高风险。这也是发生廉政风险的内因。

2. 防控财务岗位风险的建议

2.1完善财务和内部管理制度。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检验检疫事业的快速发展,建议财务部门对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重新梳理,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收费管理制度、经费报销审批制度、基建维修和设备采购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单位财务收支行为。同时,建立健全财会工作岗位职责,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并推动相关部门完善有关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2.2强化财务稽核监督检查。要充分发挥财务稽核的财务监督作用,将单位财务稽核的重心放在提高依法理财、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上,使财务稽核由事后查处向事中控制、事前防范转移,实现了财务稽核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为提高资金效率和降低风险提供有力保障。有条件的单位设立专职稽核员,会计人员较少的单位,由会计主管兼任稽核员。通过财务稽核,对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疏漏及时加以纠正或制止,避免会计核算工作上的差错和有关人员的舞弊,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

2.3落实财务工作第一主体责任。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单位负责人要以身作则,提高执行国家财政政策和法规的自觉性,支持财务部门依法行使职责。要进一步加强对各单位负责人的定期培训及宣贯,要求各单位负责人切实确立起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2.4加强财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财务人员的敬业精神、诚实状况、业务知识以及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素质的优劣,是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有效与否的决定因素。如果人员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不高,并且粗心大意,对内部控制的程序措施和方法理解错误、判断失误、曲解等都会造成内部控制失效。因此,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特别是以诚信为标志的职业道德水平显得尤其重要,要加强对全局财务人员业务知识的系统培训,进一步强化财务人员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廉政意识,提高财务人员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计财工作方针政策的坚定性,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2.5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财务部门是风险最容易隐藏的地方。财务风险客观存在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因此,建立预警机制、采取风险策略、提升管理水平,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对降低和化解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财务部门要积极建立和实施风险防控措施方案,构建包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控、风险评价的岗位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前期制约防控措施、中期加强监督管理、后期考核防范效果”三道防线,完善“查找、防控、督查、评估”等四个环节,对岗位风险控制实施科学化、系统化循环管理,从源头上防范财务风险及廉政风险,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质量。

篇5:财务助理岗位职责

财务助理岗位职责

财务助理岗位职责专辑包括财务总监助理、财务中心助理、管理会计助理、财务中心事务代助理、储运员助理、资金部经理助理、投资分析助理员、供应部经理助理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康佳集团财务中心助理岗位手册、岗位说明书等。

财务助理在 财务部门里往往做着最基础的工作,包括审核财务单据,整理档案,管理发票,协助做一些预算分析,起草处理财务相关资料和文件等工作。这些工作虽然琐碎,却 是做好其他财务工作的必要准备。在各企事业单位中,财务都是不可或缺的岗位。财务助理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其可以发展为财务经理,进而发展为财务总 监。

1、在董事会和总经理领导下,总管公司会计、报表、预算工作。

2、负责制定公司利润计划、资本投资、财务规划、销售前景、开支预算或成本标准。

制定和管理税收政策方案及程序。

3、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核算的组织、指导和数据管理体系,以及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

4、组织公司有关部门开展经济活动分析,组织编制公司财务计划、成本计划、努力降低成本、增收节支、提高效益。

5、监督公司遵守国家财经法令、纪律,以及董事会决议。

主办会计岗位职责

1、根据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和行业会计规定,结合公司特点,负责拟订公司会计核算的有关工作细则和具体规定,报经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

2、参与拟订财务计划,审核、分析、监督预算和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

3、在部长领导下,准确、及时地做好帐务和结算工作,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明细帐和总帐,对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资产基金增减和经费收支进行核算。

4、正确计算收入、费用、成本,正确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具体负责编制公司月度、年度会计报表、年度会计决算及附注说明和利润分配核算工作。

5、负责公司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按月正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清产核资工作。

6、负责公司税金的计算、申报和解缴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财务审计和年检。

7、负责会计监督。根据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审核费用发生的审批手续是否符合公司规定。

8、负责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审查和报批工作。

9、及时做好会计凭证、帐册、报表等财会资料的收集、汇编、归档等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10、主动进行财会资讯分析和评价,向领导提供及时、可靠的财务信息和有关工作建议。

篇6:财务助理岗位职责

2、对接业务部门的日常数据需求,协助部门完成数据支持工作;

3、基于后台的业务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参与重点业务异常数据问题进行数据提取,差异分析,生成统计分析和报告所需的数据和报表,以提供决策依据。

4、银行业务处理、发票相关工作、账务处理、及报税。

篇7:关于财务助理岗位职责

2、后勤整理及统计工作。

3、负责部分财务及记帐工作。

4、开具发票。

5、协助公司行政/财务部等相应公共事务,协助整理相关单据等。

篇8:关于财务报销岗位的价值创造思考

一、一般企业中报销岗位的地位

(一)财务部门在公司的地位

财务部门地位有待提高。尽管大陆企业已历经市场经济三十多年的洗礼,已基本告别“草莽”崛起的时代,管理水平、经营意识也与时俱进,然而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实体企业盈利愈发艰难。视“生存和发展是第一要务”的企业家,更看重市场方面锐意进取和开疆拓土,即便财务在资金筹划、预算管理、风险管控和决策支持上有所建树,财务部门被视为成本中心的烙印依然明显。财务在企业运营中的地位有待提升,一方面与企业发展阶段和决策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另一方面财务部门也要反思哪些方面为公司发展成长做出了价值贡献。

(二)报销岗位在财务部门的地位

报销岗属于财务组织中最基础的岗位之一。会计学科的理论和实践近年来迅猛发展,管理会计、绩效评价、资金定价、税收筹划、财务共享、大数据分析接踵而至,而作为财务最基础的报销岗位,距离聚光灯越来越远。报销工作,做好了理所应当,出差错很容易千夫所指。因此,报销岗成为财务避之不及的岗位,不少在岗的年轻员工“心在曹营身在汉”,先干一两年积累一点经验,然后找机会过渡到报表、分析、资金、预算或税务岗位的想法相当普遍。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财务人员的成长需要历练,需要沉淀。同时,报销岗在财务管理中的定位和价值有必要重新审视,其价值也有待进一步挖掘。

二、提升报销岗位的价值创造的四个层次

报销是企业资源配置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企业生存必须创造价值,将有限的资源合理的配置,报销正是实现企业资源配置重要的工具。因此,在报销岗位上,不必妄自菲薄,认识到岗位价值,发挥专业所长,持续提升岗位价值和自身含金量。

(一)事务处理的层次

完成报销事务,是报销岗位存在的基石。报销岗,复核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支出原始凭证,通过经手、验收、审批三道确认程序,增加了经济业务发生的透明度,保证经济业务发生真实、准确、合理、合法。事务处理层面,做好费用报销,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是处理好标准化和效率的问题,首先是规则前置,制度面前一视同仁,构建标准化的报销流程;其次是提高报销岗位的专业技能,熟悉业务和财务规则以便快速做出判断;第二是严格把关,审查单据合法合规性,保障经营信息质量,规避会计信息失真,降低经营和税务风险;第三是与时俱进的完善配套工具,通过财务信息共享建设、IT系统改造、费用报销制度及时修订等保证报销业务高效性。

(二)服务的层次

报销,本质是对内部客户提供财务服务,服务的提升可以从发挥主观能动性、时效性和主动参与业务三个层面展现。

从等报销上门到上门催报销。财务报销岗位,从坐在财务部等各部门上门报销,到深入各部门了解报销需求,优化报销服务。这方面,一些企业的措施可供借鉴,如定期上门收单、一对一对接业务报销专岗,报销业务全程跟踪反馈机制、定期沟通会议机制等。报销岗位服务的提升,体现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的走出财务部处理报销事务,加强互动,告别坐等报销的传统。

限时办结。时效性是报销环节被诟病最多的环节之一。解决时效性问题,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财务内部可控的报销岗审核和出纳付款效率,二是非财务部门的审批效率,三是信息化工具的使用程度。这方面,笔者公司的解决方案是,针对财务内部效率,建立起财务岗位三个工作日办结约定;非财务部,公司规定原则上一个工作日办结审批事项的规定。

报销工作从事后向事中、事前渗透。财务人员只有参与到业务中,明白业务部门正在做什么、清晰公司准备做什么,才能更好的提供服务。报销岗位参与到业务活动中,从一开始就提供财务服务,如合同的签署、税收的筹划,发票的开具等,而不是等到一切木已成舟后,被动的进行信息处理。在互动的过程中,主动输出公司的价值观、最新法律法规变化,以及财务报销的最新要求,工作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业务管控的层次

预算管控。预算管理通过整合公司业务流、信息流,对企业规划战略目标、控制日常活动、分散经营风险以及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大意义。企业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产品盈利能力的大小和竞争能力的强弱。控制成本、节约费用、降低物耗,对于企业具有重要意义。费用预算管控植根于财务资源配置、考核和控制,将战略目标细化成可执行的指标,加强对费用支出的控制,有效降低公司的营运成本,开源节流,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健全内控。报销不畅更多是反映了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缺陷,所以报销肩负的不仅仅是报销付款,更重要的是上升到管理会计的视野对报销业务涉及前端环节的业务进行监控。报销业务涉及采购、销售、研究与开发和业务外包活动,既是内部控制的重点关注对象,又是控制的薄弱环节。从报销明细入手,管中窥豹,保障业务的合规性,确保会计信息源头的时效性,监控授权与执行是否错位,不相容职务有没有分离,跟进业务部门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发现问题、改进流程、规范业务,从而推进内部控制建设。

过程控制。费用报销尺度的掌握,既是财务制度的具体执行,也是资源分配的调控,是合规性管理和合理性管理的结合。作为市场化配置资源的企业,经营中严格执行收入费用配比原则,费用资源的投入实质是经营策略的展现,费用的发生与产品生命周期和市场变化息息相关,也与成熟业务和创新型业务执行的策略挂钩。过程控制是保障预算经营绩效达成重要的手段,报销岗位的审核的不仅仅是合规性,而是将经营绩效分解到日常经营活动中,分解到明细项目中监控,落实到每一笔业务和每一个报销活动中。

(四)决策支持的层次

发挥预测职能。报销岗位接触的都是业务一线的信息,保持对市场和业务一线信息的职业敏感,提升专业判断能力,循序渐进的提升对经营情况的预测能力。财务的专业性展现在长期实践中,对行业和业务发展阶段有了深刻的认知,有能力对企业经营过程全面的分析。通过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及行业数据的深度加工,建立起有效的预测模型和分析体系,实现从简单的数据处理到建设性建议的突破,实质性的助力于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

决策支持功能。财务人员逐步培养自己的战略大局观,做好事务性工作以外,时刻关注整个市场动态和竞争对手动向,从经营的角度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公司业务市场行情,分析新产品、新技术和新业务模式。通过对行业深入的研究,点滴积累企业管理水平,脱离财务“重计量,轻价值创造”的弱点,在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生产市场决策和税收筹划等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从而推动公司的发展。

三、对财务基础工作者的启示

岗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岗位都可以做出闪光的业绩,同样的岗位有不一样的做法,只要潜心研究用心付出,学会换位思考,总能找到突破口,实现价值的创造和岗位功能的升华,成就职业生涯的提升。

摘要:本文从四个层次论述报财务报销岗位的价值管理,分析报销岗位分别在事务处理层面、服务层面、业务管控及决策支持层面发挥价值创造,指引基层财务人员积跬步而致千里,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提升综合素养,向价值创造型财务迈向。

篇9:财务与会计职责分离问题分析

【关键词】财务;会计;职责分离;会计监管;财务监督

现阶段,由于我国会计监管力度的薄弱、财务监督力度的欠缺,造成我国财会工作的诸多问题,较为显著的是会计信息失真,财经违纪行为频发。究其根本,在于财务与会计职责长期划分不明确所导致。现代经济管理中,财务与会计是其重要构成部分,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随着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确立,人们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以现实工作角度出发,还是以内在原因来讲,财务与会计职责分离都意义重大。

一、财务与会计职责区分

(一)财务与会计的本质区分

现代企业以资金运行的形式来体现企业的运营活动称为财务,财务具体包括资金的投放和使用以及资金的收益和消耗等多项资金配备的运动过程,财务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安排解决企业与各方货币关系为本质。会计的计量单位是货币,会计以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记录、分析、核准为工作目标,为企业提供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

(二)财务与会计的对象区分

财务与会计从表象来讲似乎是相同的,但实质上财务和会计表现出企业资金运行截然不同的两面,财务和会计的管理对象有着本质区别。企业的资金运动质方面是财务管理对象,即资金本身的运动及资金本身呈现的货币关系,如资金在常日里的收入和支出、组织资金的征集和安排以及财务监督调控的实现等方面。企业资金运动量是会计管理的对象,会计体现的是经济业务中货币数量的变更,货币是会计的计量标准,其主要目的是计量整个资金运动过程以及记录总结资金运动结果。

(三)财务与会计的职能区分

财务在企业中的职能主要是管理,企业以最大化资金收益为经营目的,提高资金效益的有效途径即货币关系的良好处理,企业的资金运动质方面是财务主管,依据企业实际运营需求,配备企业所需资金,合理配置资产效益,以此达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的资金运动量方面归属会计管理,核算和监管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凡是制定主体可以以货币体现的经济活动都属于其管理范畴,对外提供企业经济信息,充分发挥核算和监管职能,高效管理资金运行。

(四)财务与会计管理方式的区分

构造财务活动、调节财务关系的业务方法称为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管理方法主要包括财务方面的查验、剖析、把持、规划、评估和财务制度等方面。核算、辨析、检查三方面构成了会计管理方法,通过复式记账原理、指定分类方法,对企业成本、耗费、效益、资产和债务以及所有者权益等多方面进行完整、系统、全面的记录总结。

(五)财务与会计的作用形式区分

财务管理可直接调控资金活动,对企业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进行管理以及资金的调配和安排等实时管理,对资金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直接控制。会计则是核算和监管资金运动过程及结果,侧重于事后反映,如实对外公告。

(六)财务必须与会计职责分离的外在原因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见不鲜,财经违纪行为频发,这都是财务与会计两者含糊不清所导致的,是财务必须与会计职责分离的外在原因。会计和财务各自负责不同的工作内容和范围,会计工作负责为社会各界提供真实有效的企业会计信息,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客户、社会以及企业内部各级部门,同时满足其对会计信息的各种需求。而所有者的利益则由财务来负责,财务必须遵照所有者的意志开展工作,对企业财务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进行整体的组织、规划和控制。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致使实际的财会工作过程中,企业财务与会计模糊不分。究其根本,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是会计监督力度薄弱所致,财经违纪行为的发生是财务监督力度不够所致。因此,在企业实际工作中,财务与会计职责必须分离,机构分设,防止以上问题的产生。

二、财务与会计职责分离的必要性

(一)适应产权划分

现代企业创建并完善相关制度,要求企业最终所有权、企业法人所有权、企业经营管理权三权必须分离,既相互约束,又相互关联,只有企业财务与会计职责分离,才能完成产权的划分。其中,企业最终所在权指的是股东持股权亦或是投资者的原始产权;企业法人所有权指的是董事会的财产支配权,简言之即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经营管理权指的是经理的日常经营管理执行权。为满足三种产权划分需求,企业财务与会计职责必须分离,主要是由于财务管理负责对象为经理班子,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权;而会计在负责经理班子的同时,仍需负责董事会,以财务报告形式约束、作用于经营管理权,会计还需整理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对内对外公告,为企业董事会的决策提供依据,为股东和投资者掌握企业运营状况提供信息。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和会计机构必须要分开设置,职责明确分离。此外,现代企业新制度的确立,为企业拓宽了市场,为此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建立新型企业经营理念,更新企业效益观念,对企业业务事后反应必须及时。在更为广阔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会更加复杂多变,突显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所以企业财务与会计职责的分离势在必行。

(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新的组织形式应运而生,新的组织形式以股份制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代表,呈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各界以及投资主体对会计提供的信息需求量与日俱增,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鉴于此,必须将企业的财务与会计职责分离,加强会计职能,强化核算和监管力度,以此满足企业内外对会计信息提出的高质量要求。另外,仍需强化财务管理职能,高效运行、筹划企业资金。所以,必须将财务与会计职能分离,机构独立设置,以此满足以上需求。经营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加强企业经济管理。

(三)现代企业制度需求

产权明确清晰、权责清楚、政企独立、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特点,现代企业制度这一特点反映出企业在内部管理机构的配置上,需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究其根本,财务管理归属业务管理部门,会计归属内部控制部门,财务的经营管理具有直接性,而会计的经营管理则是间接性的。因此,会计、内部审计等相关部门对财务管理活动具有监督、控制的作用,由此展现内部制约原则,如果实行财务一体化,财务与会计职责划分不明确,则不能有效实施自我监管。所以,新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财务和会计职责必须分离,以此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三、财务与会计职责分离的模式

当前,我国需完成的首要任务是国有经营体制的转换,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现代企业制度即是社会化生产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而职责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建立,要求企业的财务与会计职责必须分离,机构分开设立,以此适应新型企业制度的要求。财务与会计两者之间的职责必须清晰明确,摒弃传统的认为财务与会计两者不可分观念,转换两者必须紧密联系的陈旧理念。首先,随着现代企业的迅速发展、高效运行,要求财务与会计职责必须清晰明确,进行分离。会计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客观要求,满足现代企业对于货币信息的需求而创建的经济管理工作,高效完成企业经济核算和监管是会计的主要责任,会计工作还负责为企业经济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依据。与此同时,企业资金收支的组织、规划和掌握由财务负责,资金管理是财务工作的基本职责,为资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提供充分的保障,同时确保企业经济利益平稳提升。由于财务与会计职能的不同,所以必须机构分立、职责分离,如只要关乎资金收支方面的工作,均由财务部门处理;而企业经济的核算和监管、企业信息的处理公告则由会计部门负责。其次,企业财务与会计职责分离之后,财务与会计必须将本身的职责执行好,同时两者不可完全相互脱离,仍需强化彼此之间的联系,以此提升管理效果。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会计职责的明确清晰,国家法律明文规定保障会计工作的合法权益,同时财务人员的任免,必须遵照相关任免规定,另外,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的工资必须得到保障,方可起到促进作用,展现职责的重要性。对于明知故犯、违反乱纪的行为,给予处罚、绝不姑息,以此确保会计信息的有效性。

四、结语

总之,企业财务与会计职责分离,并不是两者完全相脱离的,而是构建沟通桥梁,第一时间进行信息交流,掌控企业资金运动方向。会计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是财务管理部门做出决策的基础;而财务部门的管理,是会计工作开展的参考依据,所以企业财务部门和会计部分必须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共同服务于企业。因此,企业财务与会计机构需分设,并且积极配合,认真贯彻、执行应尽职责,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静思.ERP环境下上市公司内控职责分离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3,(36).

[2]匡晓琼.财务与会计职责分离问题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

篇10:财务助理岗位职责精选

2、负责公司业务数据的统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及时性,掌握公司的业务情况;

3、出具各类财务报表,定期对电子商务的库存进行盘点,处理往来款项;

篇11:关于财务助理岗位职责

2. 负责审核业务数据及月度结存数据;

3. 负责计算销售业绩,出报表、工资表;

4. 负责办理申、购发票等税务相关事务;

5. 负责开具各项票据;管理各类票据的发放与回收;

6. 负责日常报销票据的审核、上报;并制单付款;

篇12:财务助理岗位职责整合

2、负责账务管理(检查单据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善等)

3、开票;

4、资料整理;

篇13:财务助理岗位职责

(一) 公立医院仍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组织架构模式

目前, 大部分公立医院仍然以传统的会计与财务职能一元制状态为主导, 未能区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职能, 普遍存在人员配置紧缺和一人多岗等现象。

(二) 公立医院财务队伍结构不合理

大部分公立医院人才队伍普遍存在低学历、低职称、低技能以及老龄化等问题。很多医院在用人体制上采用“大锅饭”形式, 缺乏有效监督, 在当前新形势下, 很难满足新医改的需求。

(三) 公立医院财务岗位设置标准不明确, 职责不清晰

大部分公立医院对财务部门各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缺乏明确清晰的界定, 使其在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上差异性很大, 不利于医院的统一管理, 公立医院应当按照医疗体制改革的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发展。

(四) 财务人员配置普遍不足

目前, 财务岗位人员配置人数缺乏合理依据, 但在新医改的形势下, 医院的精细化管理迫在眉睫, 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业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 工作内容和难度也随之增加, 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逐渐增大, 一人多岗的现象普遍存在, 导致医院财务管理职能缺位。

二、公立医院财务队伍配置和岗位管理应当遵循的原则

为适应新的医疗体制改革形势的需要, 公立医院财务队伍配置和岗位管理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 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的原则

公立医院应当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工作岗位, 并且要考虑到财务部门人员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以及职称能力要与其从事的工作相匹配, 这样不仅能有利于财务人员的聘任和考核, 而且也利于工作的开展。

(二) 坚持经济高效的原则

财务人员配置和岗位管理应当充分考虑经济原则, 与本单位业务活动的规模特点和管理要求相适应。财务人员配置和岗位管理应当科学规范, 不能因人设岗, 既要防止岗位太细、人员过多导致的效率低下、成本增加等情况, 又要防止岗位过少、人员过少导致工作量大、工作质量下降的局面。

(三) 坚持人员培训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公立医院应有计划地组织财务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同时又与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医改的变化。

(四) 坚持财务人员轮岗和岗位定期风险评估的原则

在医改的新常态下, 医院财务部门会计岗位轮换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和提升财务人员工作水平切实可行的办法, 有效地避免会计人员长期从事一个岗位引发的贪污舞弊、工作慵懒等情况, 医院财务部门应当定期和不定期地对财务岗位开展风险评估, 发现岗位不相容的情况, 应及时做出调整或加强监督。

(五) 坚持财务岗位内部控制和内部牵制相结合的原则

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规定, 单位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原则, 合理设置内部控制的关键岗位, 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分离措施, 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三、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财务队伍配备和岗位管理的几点建议

为适应新的医疗体制改革形势的需要, 公立医院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按照新《医院财务制度》的要求, 在医院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医院的财务活动在医院负责人及总会计师领导下, 由医院财务部门集中管理, 并进行财务与会计分工, 同时加强收费人员的管控, 切实搞好医院财务工作。其建议如下:

(一) 医院应设置专门的财务机构, 按规定配备专职人员

为加强对医院财会工作的管理, 充分发挥财会人员在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的作用, 三级医院必须设置总会计师, 其他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设置。医院应支持并保障总会计师依法行使职权, 充分发挥总会计师的作用。

(二) 加强财务队伍建设, 规范财务岗位设置

财务队伍的引进应当符合医院的发展战略和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医院财务岗位的设置应当规范科学, 同医院当前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会计核算职能, 在日常会计业务中实施必要的会计监督, 并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基础报表, 另一方面通过财务管理职能, 加强医院财务监督和内控制度建设, 采用多种方式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为医院的总体规划目标提供服务。加强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 防范财务风险。

(三) 适当增加财务人员配置, 向关键岗位和重点岗位倾斜, 防止职能缺位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发展, 公立医院的业务量不断增加, 对医院的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医院财务工作的范畴不断扩大, 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 实施成本核算, 强化成本管理, 执行绩效考评, 是提高公立医院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 财务队伍的配置也应当用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方向转变。

(四) 科学合理整合财务岗位, 实现财务队伍和岗位的最优配置, 提高工作效率

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规定, 根据财务工作流程及财务岗位之间的联系, 参考财务岗位工作内容及复杂程度, 以及人员的任职要求等因素, 对岗位进行优化整合, 尽可能减少岗位职责的重叠和工作流程的冗余, 关键岗位和重点岗位要专人专岗, 进而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适应医院经济发展的需要。

(五)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是公立医院从事财务管理的基本依据和行为规范。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可以使财务工作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实现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四、结语

公立医院为配合国家实行新医疗体制改革和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 加强医院财务队伍配置和岗位管理已成为医院全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制约着医院未来的发展。公立医院财务队伍的优化配置, 应当在岗位优化的基础上, 明确各岗位的职责, 结合财务人员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和能力等因素合理配置。医院只有建立一个素质过硬的财务队伍和优化科学的岗位管理, 才能保证医院正常的经济活动的运行和医院内部改革的进一步的发展, 为医院营造一个科学、有序的财务环境, 提高公立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从而促进我国新医疗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波.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财务部门组织架构设置探讨[J].财政监督, 2010 (16) :54.

[2]丁一芸.新医改下医院成本核算对会计岗位设置与分工的构想[J].科技信息, 2012, 09:403.

[3]招志涛.新医改形势下医院财务部门体制与岗位设置的探讨[J].财经界, 2013, 14:144-146.

篇14:财务助理岗位职责

会计造假问题由来已久。自2000年全球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公司破产案以来,会计诚信危机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的社会问题。美国世通公司高达38亿美元的财务欺诈案、施乐公司的财务虚报案,更使得公众与投资者对会计诚信的信任度跌至冰点,对股市的投资信心大大受挫。而后,意大利帕玛拉特公司的会计丑闻再一次震惊世人,公司CFO索尔达托竟是这宗丑闻的始作俑者,他和老板坦齐串通一气欺骗投资者。在我国,从“农凯”系到“德隆”系,从棱光实业到ST达曼,这一系列给投资者带来数亿元甚至上百亿元损失的事件表明,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已成为财经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根据调查得知,这一系列的财务丑闻都跟企业的财务总监(CFO)密切相关。

一、上市公司造假成因分析

(一)上市公司造假的动机及内在条件

1.保护上市主体资格

根据有关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将被作为ST 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其股票将暂停上市,实施特别转让处理。上市公司一旦戴上ST、PT的帽子,则意味着该企业在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诸多方面存在重大问题,在资本市场上无法与其他上市公司拥有同等的权利,尤其是丧失了再融资的权利;上市公司一旦退市,意味着一种稀缺资源的白白浪费。所以出现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保留其上市主体资格常常采取多种方法粉饰报表,力求“扭亏为盈”,防止退市。

2.上市公司资金的需求

资金短缺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公司面临的主要财务困境,而从资本市场和信用市场融资和再融资是解决其困境的极好办法。为了筹措资金,一些经营业绩欠佳的企业采用了虚增收入和利润的方式或采用高评资产的途径来增加资产和净资产的方法,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包装”,以期获得有关方面批准其上市。而上市后,为了获取配股和增发新股的政策,又在经营业绩上大作文章,提高发行和配股价格,以求再次募集到低成本的资金。

3.勾结、操纵流通市场股价

股票价格的升降直接受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影响。因此上市公司往往通过虚假的会计信息,与庄家、股评机构联手对公司的股票进行炒作,从而抬高股价,从中牟利。

4.大股东独揽公司大权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流通股过于分散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内部人或控股股东大权独揽,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公司运作实质上呈现为关键人控制。关键人往往利用其地位优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通过抬高新股发行价格、转移利润等方式,获取不当利益。

5.上市公司高管人员个人利益驱使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是企业高管人员政绩的体现,同时也与高管人员的个人经济利益如工资、奖金等密切相关,这就使得管理人员利用自身拥有的“信息不对称”优势,通过虚增收入、利润等行为,直接增加其个人利益。

(二)会计造假的外部环境

1.外部监督体系的不完善

外部监督主要包括法律监督、国家监督、市场和社会监督等。目前我国证券监管机制体系尚不健全,证监会力量薄弱,在监管的规范性、全面性、及时性以及查处力度上都亟待改进和加强。同时,由于会计师事务所专业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欠缺,加之社会媒体以及证券专业人士缺乏相应的勇气揭露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以及法制建设相对于经济建设的明显滞后,使得我国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力度比较薄弱。

2.会计准则、制度不够完善

会计准则、制度在具有统一性的同时还兼顾一定的灵活性,在指导实际工作中,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专业理解,这客观上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法定会计政策往往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这就使得公司在处理新业务时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目标进行会计处理,为滋生会计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在会计造假中的角色

现代企业中的财务总监,正在逐步实现角色的转变。他们已渐渐走出会计与控制,从传统的“账房先生”转变为企业的战略伙伴,他们花在日常财务会计工作处理和管理部门内员工上的时间将越来越少,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如何使企业战略转化成切实可行的具体财务政策上来,并且更注重处理好与企业内部经营者以及企业外部投资者的关系,更加关注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和企业价值增值的实现。

作为管理者,财务总监在会计造假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管理层作为会计信息的控制者,对会计信息失真负有最大的责任,公司的造假初衷也往往源于管理层的要求。按照国外流行的观点——缔约观,投资者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管理层接受投资者委托负责企业的经营,努力为股东创造财富,并以会计信息的形式向股东报告经营状况与履行责任的情况。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往往决定管理层报酬的高低、股东的信心等,如果管理层为了粉饰公司的不良财务信息,且违背道德的成本趋于零时,其选择造假就很自然了。

财务总监作为虚假财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同时又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第二道防线,在道德与自身利益相冲突的两难境地下,能否守住道德底线,往往是虚假会计信息流向外界的最后一道防火墙。因此,财务总监的选择就变得非常有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虽然设置了财务总监,国有企业和其他一些企业当中设置了总会计师,承担了与美国CFO相类似的职责,但其职能却有很大区别。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中传统的管理流程仍占据主导地位,一般来说,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占据决策的主导地位,财务部门的职能基本不被重视,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另一方面由于部分财务总监自身素质偏低,还不足以担当“战略家”的角色。正如近日普华永道在对亚太区400名CFO调查之后,对外界宣称的:“在中国,除了一些著名跨国公司外,大多数中国企业的财务职能仍停留在传统的记账阶段,CFO更像是账房先生。”在这种情形下,财务总监迫于来自高层的压力,只能按照管理层的意图做好“账房先生”,在利益与道德的博奕中,往往很难守住自身的道德底线,从而卷入造假之中。

三、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如何避免会计造假

要使上市公司摆脱会计信息造假的局面,财务总监的作用不可或缺。而一名合格的财务总监必须具备相当的管理能力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起到遏制造假的作用。

(一)要具备相当的管理能力,从“账房先生”向战略家转型

根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研究,一个合格的CFO,他不仅应具有战略眼光,而且是高明的领航员和敏锐的分析家;他不仅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温和的指导者,还应是实施经理和监督官;他不仅要擅长风险管理,还应该为股东价值最大化而努力,并作为评价其业绩的重要标准;他应该善于资本运作,并对会计、税务和管理咨询极为擅长。要做到这一切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他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向董事会负责,并取得董事会的支持。也就是说,一名合格的CFO应该具备相当的知识和能力,在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及制定公司财务战略中,用自己的知识及战略眼光为老板出谋划策,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而不必用作假来饮鸩止渴。因此,合格的财务总监需要熟练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包括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知识、会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等,要了解企业各方面的全盘知识,还能根据企业策略,设计和规划经营、管理策略,并对集团经营产生直接影响,或能对本部门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又是经理决策的参谋与助手。

(二)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上一篇:准则条例讲稿下一篇:西街小学减负增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