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简介英语

2024-05-17

国家简介英语(通用8篇)

篇1:国家简介英语

国家开放大学

新型大学

国家开放大学是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目前,注册在学生359万人,其中本科学生105万人,专科学生254万人,包括近20万农民学生,10万士官学生,6000多残疾学生。国家开放大学的组建成立,标志着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踏上了新的征途。

历史使命

国家开放大学强调“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推进现代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经过10年努力,把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所新型大学;世界开放大学体系中富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我国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柱。

支持联盟

为实现国家开放大学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国家开放大学成立四大支持联盟。与国内若干所大学合作,成立大学支持联盟,依托其师资、专业、课程资源优势,全面促进国家开放大学建设。与若干行业协会、大型企业、中心城市合作,成立行业支持联盟、企业支持联盟和城市支持联盟,利用各自资源和优势,大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社区教育、公民素质教育,推进学习型行业、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城市建设。

技术架构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广泛应用,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国家开放大学致力于探索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进教育创新,提升办学能力、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社会成员共享和教育公平。国家开放大学将依托高水平IT企业,建造远程教育云平台。依托高水平网络运营机构,借助虚拟专网、互联网、教育科研网、移动通信网和卫星网等,实现总部与分部安全、高速互联。依托高水平终端生产企业,研发国家开放大学移动互联学习终端,促进社会成员的泛在学习。通过“造云、借路、建端”,搭建强大的远程教育信息化支撑平台,为亿级用户提供学习支持与服务。

学习模式

国家开放大学致力于实现有支持的开放式学习,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合作,科学、灵活、有针对性地开设国家开放大学特色专业。改进教学方法,为学习者提供集多媒体资源、教学交互、学习评价和学习支持服务于一体的海量、优质网络课程。通过遍布全国的学习中心提供面授辅导,也可以通过高清、快速的双向视频系统促进师生实时交流,为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推进以终结性考试为主向形成性考核为主的多元评价模式转变。

学分银行

国家开放大学致力于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具备学分认证、转换、存取等功能的学分银行系统,为每个学习者建立个人终身学习档案。学习者可以按照学分累积规则,零存整取并申请获取相应证书。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努力为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之间的学分互认与转换提供基础,鼓励社会成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累积学分,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

公共服务

国家开放大学也是一所新型的公益性大学,扎根基层,服务社会。利用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开设网上大讲堂,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讲座、公开课,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普通高校、中高职院校、社会培训机构、行业企业、城乡社区提供包括远程学习支持、相关教育培训、信息咨询等各类公共服务。与相关国际组织、大学和机构开展针对性、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基于网络的孔子学院建设,大力推进对外汉语教学,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办学体系

国家开放大学是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组建的一个完整的教学和管理体系。目前,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体系由总部、分部、地方学院、学习中心和行业、企业学院共同组成,是国家开放大学充分发挥系统优势和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实现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为我国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服务和学习机会的重要保障。

国家开放大学体系结构和运行机制如下:

一、体系结构

(一)总部

总部设在北京,依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组建,直属教育部管理。总部由理事会、校务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质量保证委员会,以及相关教学、科研、服务等职能部门组成。总部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大学发展规划、方针政策、工作规程、质量标准;组织协调开展教学、科研、服务和国际交流合作;统筹协调专业、课程和学习资源建设;开展教学质量检查评估等工作。

(二)分部

分部是国家开放大学总体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开放大学设立在省级区域的教学与管理机构。分部与所依托的省级电大,按照“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运行,即在省级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加挂国家开放大学分部牌子。省级电大原有的人、财、物隶属关系和行政管理关系不变,与中央电大原有的教学业务关系不变。分部校长由依托建设的省级电大校长担任。分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总部的相关政策规定,研究、制定分部的具体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设置、管理所属地方学院及学习中心;组织开展各项教学、科研、服务,以及相关教学资源、特色专业和课程建设和质量检查、评估等工作。

(三)地方学院

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学院设置标准,国家开放大学委托分部在所属区域内设立若干直属和相对独立的地方学院。学院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具体发展规划和政策;组织招生、考试和相关教学管理、质量检查工作;与学院所在地相关部门、企业等单位合作,充分利用国家

开放大学各类学习资源和培训项目,大力开展相关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

(四)学习中心

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学习中心设置标准,分部或分部授权地方学院在所属区域内设立若干学习中心。学习中心主要职责是:在分部或学院指导下开展招生、考试和具体的教学管理、教学辅导和学习支持服务工作;组织实施各类培训项目和开展社区教育等工作。

(五)行业、企业学院

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继续教育发展需要,国家开放大学与相关部委、行业协会、企业合作,建立若干行业、企业学院,行业、企业学院下设若干学习中心。主要职责是:制定具体发展规划和政策,开发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类资源,充分利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资源,大力开展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各项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为建设学习型行业、企业服务。

二、运行机制

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内部实行总部、分部两级管理体制,按照“统一战略、共同平台、资源共享、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原则运行。

(一)统一战略。国家开放大学体系秉持共同的使命、战略目标、发展任务、质量标准和价值追求。遵循相对统一的基本制度、政策,包括学习制度,专业、课程建设,学习成果认证,资源共建共享,质量标准和保证体系等。

(二)共同平台。国家开放大学是各分部、学院、学习中心的公共平台。国家开放大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技术先进、功能强大、四通八达,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于一体,能够满足教学、科研、服务和学分认证需要的网络平台。各分部可搭建与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相融相通的网络应用平台。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也是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为全体社会成员和相关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机构提供教育服务和教育支持。

(三)资源共享。国家开放大学推进网络平台与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质量,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方参与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建、基于网络的专业和课程教学团队及科研团队共建。分期分批在分部设立若干数字化学习资源分中心,实现学习资源共建共享,并向社会开放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

(四)相对独立。各分部根据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基本条件,自主制定相关改革发展政策,设置学院、学习中心,大力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按照国家开放大学“错位发展”原则,建设特色专业和课程,达到建设标准的专业和课程,可上升到国家开放大学平台,面向全国招生。国家开放大学已有专业,各分部要充分利用,不再重复建设。

(五)各具特色。鼓励各分部、学院、学习中心根据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探索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尤其要在非学历继续教育方面,积极利用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网络、学习资源和培训项目,自主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服务

篇2:国家简介英语

根据《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08]11号),设立国家林业局,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国家林业局设11个内设机构,分别为:办公室、政策法规司、造林绿化管理司(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森林资源管理司(木材行业管理办公室)、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森林公安局(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科学技术司、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人事司。

国家林业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全国林业及其生态建设的监督管理。拟订林业及其生态建设的方针政策、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起草相关法律法规并监督实施。制定部门规章、参与拟订有关国家标准和规程并指导实施。组织开展森林资源、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和荒漠的调查、动态监测和评估,并统一发布相关信息。承担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工作。

二、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全国造林绿化工作。制定全国造林绿化的指导性计划,拟订相关国家标准和规程并监督执行,指导各类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培育,指导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以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工作,指导、监督全民义务植树、造林绿化工作。承担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工作。承担全国绿化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三、承担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监督管理的责任。组织编制并监督执行全国森林采伐限额,监督检查林木凭证采伐、运输,组织、指导林地、林权管理,组织实施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拟订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并指导实施,依法承担应由国务院批准的林地征用、占用的初审工作,管理重点国有林区的国有森林资源,承担重点国有林区的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的审批工作。

四、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全国湿地保护工作。拟订全国性、区域性湿地保护规划,拟订湿地保护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定,组织实施建立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公园等保护管理工作,监督湿地的合理利用,组织、协调有关国际湿地公约的履约工作。

五、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全国荒漠化防治工作。组织拟订全国防沙治沙、石漠化防治及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规划,参与拟订相关国家标准和规定并监督实施,监督沙化土地的合理利用,组织、指导建设项目对土地沙化影响的审核,组织、指导沙尘暴灾害预测预报和应急处置,组织、协调有关国际荒漠化公约的履约工作。

六、组织、指导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拟订及调整国家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植物名录,报国务院批准后发布,依法组织、指导陆生野生动植物的救护繁育、栖息地恢复发展、疫源疫病监测,监督管理全国陆生野生动植物猎捕或采集、驯养繁殖或培植、经营利用,监督管理野生动植物进出口。承担濒危物种进出口和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珍稀树种、珍稀野生植物及其产品出口的审批工作。

七、负责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区划、规划原则的指导下,依法指导森林、湿地、荒漠化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监督管理林业生物种质资源、转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种保护,组织协调有关国际公约的履约工作。按分工负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关工作。

八、承担推进林业改革,维护农民经营林业合法权益的责任。拟订集体林权制度、重点国有林区、国有林场等重大林业改革意见并指导监督实施。拟订农村林业发展、维护农民经营林业合法权益的政策措施,指导、监督农村林地承包经营和林权流转,指导林权纠纷调处和林地承包合同纠纷仲裁。依法负责退耕还林工作。指导国有林场(苗圃)、森林公园和基层林业工作机构的建设和管理。

九、监督检查各产业对森林、湿地、荒漠和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制定林业资源优化配置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拟订林业产业国家标准并监督实施,组织指导林产品质量监督,指导赴境外森林资源开发的有关工作。指导山区综合开发。

十、承担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全国森林防火工作的责任,组织、协调、指导武装森林警察部队和专业森林扑火队伍的防扑火工作,承担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具体工作。承担林业行政执法监管的责任,指导全国森林公安工作,监督管理森林公安队伍,指导全国林业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指导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检疫工作。

十一、参与拟订林业及其生态建设的财政、金融、价格、贸易等经济调节政策,组织、指导林业及其生态建设的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编制部门预算并组织实施,提出中央财政林业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预算建议,管理监督中央级林业资金,管理中央级林业国有资产,负责提出林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国家财政性资金安排意见,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国家规划内和计划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编制林业及其生态建设的生产计划。

十二、组织指导林业及其生态建设的科技、教育和外事工作,指导全国林业队伍的建设。

篇3:国家简介英语

1 对比研究

1.1 样本收集

为了发现中国公司简介英译文中普遍出现的翻译问题, 该文作者从网上搜集了40篇中国公司及英语国家公司的简介构成小型语料库, 其中20篇英文国家公司简介来自总部位于英语国家的电子、软件、物流、纺织和石材等行业巨头, ;另外20篇中国公司的简介来自中国同样领域的行业巨头。

1.2 样本分类及数据统计

这四十篇公司简介被分为两类, 分别是20篇中国企业简介 (CCP-Chinese Corporate Profiles) 和20篇外国企业简介 (FCP-Foreign Corporate Profiles) 。

从以上表1中可以看出, 中国公司的英文企业简介的平均字数为416.2字, 而英语国家企业简介的平均字数为248.1字。t检验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 中国企业在英文简介的字数明显多于英语国家企业简介的字数。

表2显示中国公司的企业简介平均每篇包含4.95段, 英语国家公司企业简介平均包含5.3段, t检验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并未存在显著差异。在作者进一步对中国企业英文简介和英语国家公司企业简介每篇所包含句子数的统计中发现中国公司的企业简介平均每篇有15.5句, 而英语国家公司简介则包括12.7句。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因此可以总结, 中国公司的英文简介通常比英语国家企业简介长, 两者有明显差异;但是在字数和段落方面, 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区别。

2 二者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

为了能够译出, 必要时改写出符合目的语读者习惯的中国公司企业简介, 分析样本中二者差别可以给译员带来一些启示。

2.1 词汇差异

中国企业汉语简介里常有很多形容词或者副词修饰名词或者动词, 以加强语气, 期望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比如

例1:结合自身实际, 长城集团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 创造了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色企业文化氛围, 形成了一支汇聚科研、生产、销售、服务等多方面优秀人才的精英团队.In line with her own conditions, Great Wall Group has activelyexplored a scientific and highly efficient management system, creat-ed an open and comprehensive corporate culture, and formed anoutstanding work team integra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roduction, sales and services.

从上面的英文翻译中可以看出, 译者在翻译时并没有做过多的考虑, 而是字对字的翻译了原文, 这样做容易给读者造成华而不实、浮夸的印象。而在以下这篇英语国家企业简介中, 作者并没有用太多的形容词和副词, 而是用一些客观数据有力的说明了本公司的实力。因此译者在翻译汉语企业简介时应该注意到目的语读者重视客观事实的思维模式。

例2:National Express Group is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international public transport groups.Every year, we providearound one billion journeys worldwide on our buses, trains, lightrail services, airport transfers and express coaches.We have 43, 000employees and are market leaders in the UK, North America andSpain.We are committed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all by‘Making travel simpler’.

在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中, 该文作者还发现, 中国的许多企业简介喜欢用许多四字词语来达到语气上的气势和句式的排比, 但其实连用的四字短语在意思上仅仅是简单的重复, 并没有实际意义。在处理此类短语时, 表达出其意思即可, 不用将连用的四字短语都翻译出来。具体见下例:

例3:千年临床及现代科学检测证实, 阿胶具有补气养血、滋阴润燥、化痰清肺、调经安胎、改善睡眠、强筋壮骨、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等功效。

The main product“Dong-E E-Jiao”, with the brand“Dong-E”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0 years.It is the bestblood tonic.

2.2 句法差异

由于汉语本身具有“虚中带实”的特点, 中文企业简介的行文措词显得铺陈夸张, 有时还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妙语连珠, 着力描绘企业的雄厚实力和拼搏精神;相比之下英文简介的语言就略显沉稳客观, 当然其中也不乏吸引顾客的广告式词句。形象地说, 中文企业简介富有激情如一团烈火, 而英文企业简介平静自然如涓涓细流。中文公司简介中经常会介绍企业的战略和目标, 大多用词夸张、重复, 而且语言浓缩度高, 短短几行就包含很大的信息量, 翻译时要力求简洁而不漏信息。因此译者为了在译文中体现中英文企业简介的差异, 要做到化繁为简, 突出要点;化虚为实, 脉络分明。

例4:公司将紧跟时代步伐, 顺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大力推进营销产业化、网络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战略, 不断提高营销增值性、服务综合性、战略前瞻性, 精心打造“天物金属”的服务品牌。

原译:Our company will follow the steps of the development ofmodern market economy and vigorously push forward the strategy ofindustrialization, network realization, moder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We will constantly improve our incremental market-ing, comprehensive service and predictable strategy to make“TE-WOO Metal”a favorable service brand.

改译:We will continuously improve our business and servic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s and the deepening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to build the famous brand of“TE-WOO Metal”.

2.3 语篇差异

中国的企业简介以“起承转合”式为主流, 行文规整, 格式单一;西方的企业简介则逐层介绍关键信息, 整体构成较为松散。实际上, “文章结构差异”归根结底是由价值观差异所引起的, 是价值观差异在文章“整体”上的体现。中英文企业简介所立足的价值观是不同的:中文简介主要立足于企业价值, 着重于展示企业的形象;而英文简介是以消费者为出发点, 集中展示产品的消费价值或企业与消费者的利益关系。正因为这样, 中方企业简介中认为有价值的信息, 在外商眼里可能会变得索然无趣。在笔者搜集的英语国家企业简介中, 有些跨国公司会根据分公司所在国家和区域的不同提供不同语言、不同类型相互独立的企业简介, 所有的简介都是原创而不是译文。这样, 中英文简介的篇章组成差异就体现得非常鲜明。也就是说, 同一家公司, 在不同的国家“入乡随俗, 换了衣裳”。

2.4 语体差异

英语是作者责任制 (writer-responsible) , 中文是读者责任制 (reader-responsible) 。在翻译企业简介时, 译者应该注意中英文企业简介的这种语体差异。企业简介相当于一封销售信, 目的是向读者推销自己。据作者对搜集的20篇英语国家企业简介观察发现, 其简介几乎都在正文部分采取的是从读者角度出发的you-attitude, 且正文内容的80%都是有关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的。除此以外, 所有的这些简介还提供了企业联系方式。而中国企业的英文简介里很少有从读者角度出发的, 并且正文中有关自己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的内容只有不到60%。其他部分还包括本公司目前所获得的奖项和取得的成就等。20篇中也只有三篇直接在简介里给出了企业的联系方式, 可能译者认为读者应该自己在企业网站上寻找相关的联系信息。

3 结束语

该文在选取四十篇中国及英语国家企业简介的基础上, 构建小型语料库, 对字, 句, 段数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后发现中国公司企业的简介翻译和英语国家公司企业简介在总字数和段落数方面基本是相同的。又从词汇、句法、语篇、语体等角度举例分析说明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翻译企业简介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公司负责人应该意识到不是所有学过英语的人都可以翻译公司简介, 必须邀请英语国家人士或者擅长商务英语的人来参与。另外, 学校的商务英语也要加以改进, 应该增加《公司简介的翻译与写作》这样的内容。

参考文献

[1]Bhatia V K.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Longman, 1993.

[2]Nord C.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第三次全国大中型企业翻译研讨会纪要[J].中国翻译, 1997 (1) .

[4]丁衡祁.对外宣传中的英语质量亟待提高[J].中国翻译, 2002 (4) .

[5]富华.企业对外推介英译的文体与文化思考[J].中国翻译, 2006 (6) .

[6]马越.公司简介的英译研究[J].海外英语, 2012 (1) .

[6]谢建平.功能语境与专门用途英语语篇翻译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篇4: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情况简介

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时间是在每年的五月和六月,历时五天。考试科目有:数学、文学(考试时间为240分钟)、俄语、生物、地理、化学、自然和俄罗斯历史(考试时间为180分钟)、物理(考试时间为210分钟)、外语(外语除了笔试外,还要加口试)。考试规定,物理、化学考试可以使用未程序化的计算器、化学元素周期表等。

统一考试试题由A、B、C三部分组成。A部分是选择题,从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B部分为数字回答或简答;C部分为主观试题。外语考试分书面部分(词汇、阅读、作文)和口语部分。统考试题A、B、C三部分难度是递进的。基础水平考试的任务主要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中学毕业生培养要求;中等水平考试的任务是检测学生是否善于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高等水平考试的任务是检测考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据媒体报道,C部分考试内容难度与全俄奥林匹克学科竞赛试题难度相仿。教育部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在考试成绩上拉开档次,以便最好的大学分层次录取最优秀的考生。国家统一考试的成绩按百分制进行评定,然后按联邦的规定转换成五分制。75-100分即五分。2002年国家统一考试后统计,有7% 考生得二分,86% 考生得三分和四分,7%考生得五分。

统一考试的程序是很严格的。考前在莫斯科将各种试题封装好后下发给各个考点。每个考点有两名监考教师,分别是大学和中学教师。而且两人都不能是所考学科的专业教师。阅卷是在莫斯科进行。A、B两部分试题的批阅由电脑完成,C部分试题(开放性试题)由两名以上教授批阅。

毫无疑问,俄罗斯有着非常好的学校教育,但西欧暂时还不承认俄中学教育毕业文凭。问题在于缺少对俄罗斯国家教育质量评价的信任。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已经进行七年了,尽管对此还存在不少争议,但总的来看其规模仍是不断扩大的。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如何让各个民族的学生都能在公平合理的环境下参加高等学校的入学考试,这是国家统一考试组织者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重要的是,只有在以国家统一考试为基础的国家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后,它的作用才有可能得到认同,而这一过程的建立需要俄罗斯联邦教育部长期的探索和努力。

篇5:《国家底线》剧情简介

废物原料走私又死灰复燃,仙海检验检疫局协同相关部门,张网以待。然而,行动失利,那个漏网多时的幕后人物再次隐入一片迷雾。循着线索,稽查科长丁达惊愕地发现,幕后人物竟是自己的同窗老友、回国投资的何立东。

丁达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职业的敏感和守护国门的职责,让他不能不盯上何立东为重点工程的化工厂供应的进口设备——这些设备,事关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口设备隐藏着何立东不为人知的阴谋,连与之合伙的化工厂总经理黄奇也不知内情。何立东利用丁达对孔思琴的感情,巧妙地设置重重障碍,阻止调查,以致孔思琴与丁达渐行渐远。而何立东这时也发现,孔思琴就是自己所需要的女人。他向她表白,她接受了。而当设备问题败露,何立东不仅漂亮地金蝉脱壳,还表现出更大的担当,更赢得了孔思琴的信任。孔思琴并不知道,情感,只是何立东保全自己获取利益的工具。丁达陷入深深的纠结和痛苦,但在情感和职责面前,他只能选择后者。他愈挫愈坚,像猎犬一样,咬住何立东的疑点死死不丢。何立东不得不断尾自救,把自己连丁达一同举报。但丁达没有倒下,凭着强大的信念和对职责的坚守,最终在何立东出逃前,揭开了他疯狂走私的真相。

与此同时,孔思琴冤情得洗,二人共同收获了几经磨砺后弥足珍贵的感情。

角色介绍:

丁达

演员 黄志忠

配音 ---

作为国家检验检疫公职人员,黄志忠饰演的质检组长丁达对工作一丝不苟,对于不法分子穷追不舍,坚决维护国家利益与人民生活安全,严守“国家大门”

孔思琴

演员 左小青

精明能干的集团CEO,并处在两个男人的情感纠葛里。

何立东

演员 果静林

丁达的同窗老友,回国投资的外籍华人。他所提供的进口设备有问题,被老同学、检验检疫干部丁达盯上。于是他利用丁达对孔思琴的感情,巧妙地设置重重障碍,阻止调查,以致孔思琴的情感天平一点点偏向他,而与丁达渐行渐远。

周致通

演员

颜世魁

质检局局长周致通,是一位一身正气敢作敢当的的勇猛悍将,也是一位雷厉风行关爱同僚的好领导。周致通率领“天秤小组”成员在与犯罪集团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不仅发挥了自己成熟稳健对案件缜密分析冷静处理的业务能力,更坚持对干部充分爱护严格要求的原则,积极开展调查工作的同时也赢得了上下级同事的尊重和支持。[6]

黄奇

演员 王建新

化工厂总经理

剧集评价:

该剧紧扣社会热点、立足质检行业、反映质检题材代表性事件,用跌宕起伏的故事和扑朔迷离的情节将剧情不断推向高潮(腾讯娱乐评)。

篇6:中国国家地理简介

《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识》从1950年创刊开始,一直是以传播基本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己任,这一定位在当时来说是合理的,也曾有过鼎盛时期。但从1982年开始,在读者市场分化以后,《地理知识》与其他老牌纸媒一样,面临相同的命运转变。李栓科说:“我们的选题,就是要向读者传递真正的科学知识。比如沙尘暴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其实很多媒体是在妖魔化沙尘暴。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沙尘暴还能减轻酸雨的危害。这是因为沙尘暴里面的气溶胶物质颗粒,中和了酸雨当中的绝大部分东西。”“而这些也就是我们要做和能做的事,以科学的态度去解读热点问题。把这些内容做好了,发行和广告自然就很轻松了。”李栓科说,“最关键还是内容,独家视角的内容才是王。我们80%的精力、物力和财力,都是用在编辑部。”《中国国家地理》就定位于此——讲述社会难点、热点、疑点地理故事,并对科学上的新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报道。” 《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是中国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较为出名的有关地理的杂志。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

《博物》是《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是在CNG同一品牌下,依据读者定位不同而产生的两本杂志,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有益的补充。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实的世界。杂志是一本面向青少年学生的自然人文综合知识类刊物,它提倡博物学的复兴,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知。它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身,图文并茂,紧跟时代。内容广泛涉猎天文、地理、生物、历史等诸多领域,具有科学性、权威性、趣味性,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良性的引导作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行万里路、赏千秋景、读万卷书、立匡世志”。

篇7: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简介

【信息来源: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浏览量: 20705|发布时间:2014-09-01】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近些年中央有关部门密集出台相关资助政策措施,已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一、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一)本专科生教育阶段: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校内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的混合资助体系

1.国家奖学金。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特别优秀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每年奖励本专科学生5万名,每生每年8000元。

2.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国家励志奖学金资助面约为全国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总数的3%,每生每年5000元。同一学年内,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不能同时获得。

3.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国家助学金资助面约为全国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总数的20%,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000元,可分设2-3档。4.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不需要担保或抵押的信用助学贷款,帮助解决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用,每学年贷款金额原则上不超过8000元。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公布的同档次基准利率,不上浮。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贴息,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支付,并按约定偿还本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有两种模式:一是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即通过就读学校向经办银行申请。二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即通过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提出申请(有的地区直接到相关金融机构申请)。

5.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对中央部门所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自愿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达到3年以上(含3年)的,实施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补偿代偿金额根据毕业生在校期间每年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确定,每生每年不高于8000元。每年补偿或代偿总额的1/3,分3年补偿代偿完毕。地方高校毕业生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由各地参照中央政策制定执行。

6.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资助。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等学校在校生及毕业生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一次性补偿或代偿,对退役后复学的高校在校生(含高校新生)实行学费资助。补偿代偿金额根据毕业生在校期间每年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确定,退役复学学费资助金额按照实际收取学费确定,每生每年均不高于8000元。7.师范生免费教育。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资助由各地自行实施。

8.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对退役一年以上、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给予教育资助。内容包括:一是学费资助;二是家庭经济困难退役士兵学生生活费资助;三是其他奖助学金资助。学费资助标准,按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学费标准,每学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生活费及其他奖助学金资助标准,按国家现行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有关规定执行。

9.新生入学资助项目。从2012年起,对中西部地区启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用于解决学生家庭至录取学校间的路费及入校后短期生活费,省(区、市)内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资助500元,省外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资助1000元。

10.勤工助学。学校设臵校内勤工助学,并为学生组织提供校外勤工助学机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考虑。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原则上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劳动报酬原则上不低于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11.校内资助。学校利用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的资助资金以及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助资金等,设立校内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校内无息借款、减免学费等。12.绿色通道。全日制普通高校建立“绿色通道”,对被录取入学、无法缴纳学费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二)研究生教育阶段:国家奖助学金、“三助”岗位津贴、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多种方式并举

1.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特别优秀的研究生。每年奖励4.5万名,其中硕士生3.5万名、每生每年2万元,博士生1万名、每生每年3万元。

2.学业奖学金。为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而设立的奖学金。中央高校根据研究生收费标准、学业成绩、科研成果、社会服务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确定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覆盖面、等级、奖励标准和评定办法(可分档设定奖励标准)。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标准不得超过同阶段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标准的60%。地方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政策由各地参照中央政策制定执行。

3.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的基本生活支出。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6000元,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10000元。

4.“三助”岗位津贴。高等学校利用教育拨款、科研经费、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资金,设臵研究生“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岗位,并提供“三助”津贴。原则上,助研津贴主要通过科研项目经费中的劳务费及科研间接费列支,助教津贴和助管津贴所需资金由高等学校承担。研究生“三助”津贴标准由高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当地物价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

5.国家助学贷款。研究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条件、程序及其他有关规定,与高校本专科生国家助学贷款基本相同。原则上,研究生助学贷款以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每学年贷款金额不超过12000元。

6.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应届毕业研究生赴基层就业申请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的条件、程序及相关规定,与本专科毕业生基本相同。研究生补偿代偿金额每生每年不高于12000元。

7.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资助。研究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申请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资助的条件、程序及相关规定,与本专科生基本相同。研究生补偿代偿或学费资助金额每生每年不高于12000元。8.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对退役一年以上、考入普通高等学校并纳入全国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给予教育资助。资助内容与本专科生基本相同。学费资助标准每学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

二、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我国建立了以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为主,学校和社会资助及顶岗实习等为补充的学生资助制度。各项政策主要内容如下:

1.免学费 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免学费标准按照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及其价格主管部门在2012年6月30前批准的学费标准确定。为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对因免除学费导致学校收入减少的部分,第一、二、三学年由财政按照享受免学费学生人数和免学费标准补助学校。

对在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符合国家标准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一、二、三年级符合免学费政策条件的学生,按照当地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免除学费标准给予补助。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经批准的学费标准高于补助的部分,学校可以按规定继续向学生收取。

中央财政统一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与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

涉农专业范围,根据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及专业设臵管理办法确定。

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按区域确定,西部地区按在校城市学生的15%确定;中部地区按在校城市学生的10%确定;东部地区按在校城市学生的5%确定。

2.国家助学金

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国家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确定为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2015年春季学期起,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由生均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按区域确定,西部地区按在校学生的20%确定,中部地区按在校学生的15%确定,东部地区按在校学生的10%确定。

为切实减轻贫困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有关精神,将六盘山区等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不含县城)全部纳入享受助学金范围。

地方出台的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和助学金政策,范围大于或相关标准高于本意见的,可按照本地的办法继续实施。

3.顶岗实习

安排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学生到企业等单位顶岗实习,获得一定报酬,用于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

4.奖学金

地方政府、相关行业、企业安排专项资金设立中职学生政府奖学金和定向奖学金。

5.学校免学费等 中等职业学校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学费减免、勤工助学、校内奖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

6.其他资助

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资助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三、普通高中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实行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补充的资助政策。

1.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具体标准由各地结合实际在1000-3000元范围内确定,可以分为2-3档。资助面约为全国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总数的20%。

2.学校资助。学校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3%-5%的经费,用于减免学费、设立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

3.社会资助。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捐资设立奖助等各类资助措施。

四、义务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学生免费配发汉语字典,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实施营养改善计划。1.免学杂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

2.免费教科书。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农村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实行部分国家课程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农村学生国家课程免费教科书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地方课程免费教科书及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国家免费教科书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国家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配发汉语字典。

3.寄宿生生活补助。用于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天4元、初中生5元(按每年250天计算)。所需资金中央财政按照50%的比例给予奖励性补助,地方财政应承担的50%部分,由省级财政统筹落实。中西部城市和东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

4.营养改善计划。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农村(不含县城)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为国家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同时,支持地方试点,中央财政给予适当奖补。

五、学前教育资助政策

在学前教育阶段,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则,对在园幼儿给予资助 1.政府资助。地方政府对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中央财政根据地方出台的资助政策、经费投入及实施效果等因素,予以奖补。

2.幼儿园资助。幼儿园从事业收入中提取3%—5%的资金,用于减免收费、提供特殊困难补助等,具体比例由各地自行确定。

篇8: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所简介

频谱所自成立以来, 充分发挥其在无线电频谱管理和无线电频谱监测领域的技术优势, 先后完成上级下达的科研课题40余项, 国家标准8项。内容涉及到微波、卫星、短波/超短波、射电天文、移动通信、无线电通信设备指标等领域, 科研项目屡获大奖, 其中部分研究成果被提交给国际电联 (ITU) , 并被采纳。该所还通过了下列认证:陕西省首批软件企业认证、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证、军工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军工电子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陕西省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国家二级保密资质。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和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无线电设备检测实验室国家实验室的扩项审核。凭借在无线电频谱管理和无线电频谱监测领域具有的深厚技术储备和较强的开发能力, 频谱所在跟踪国际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的同时, 以市场为导向, 不断调整科研方向和产业结构,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需求的产品, 既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又增强了自身的实力, 逐步走出一条以市场为导向的科研开发的新路子。该所在无线电频谱管理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地 址:西安市慈恩路南段8号 邮 编:710061

电 话:+86-029-85510419 传 真:+86-029-85253048

上一篇: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下一篇:饮食安全与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