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优秀作文议论文律己

2024-05-16

高一优秀作文议论文律己(通用12篇)

篇1:高一优秀作文议论文律己

一位母亲不小心把盘子摔了,她一脸无辜地归因于“盘子太滑”,而非反躬自省;她五岁的儿子不慎打破了一只口杯,则马上遭到母亲的责骂。当个人业绩不佳时,销售经理往往归因于外部环境不好,或者怪罪于其他部门;当下属业绩不佳时,销售经理常常只在下属的工作态度上找原因。这般“宽以待己,严于律人”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自己犯了错,人们往往逃避责任,怨天尤人;发现别人犯了错,则义正辞严,迅速“定罪”。若每个人都这般苛求他人,纵容自己,社会又如何前进呢?因此,我们应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泰戈尔说过:“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人,他们的阴影投射在自己面前。”严于律己,就是要求人们把灯挂在身前,勇于查找、面对自己的不足,并及时修正。对自己的错误零容忍,才能甩掉历史包袱,大踏步前进。当年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惊天一跪”,为纳粹时代的德国在“二战”中犯下的滔天罪行诚挚忏悔,令世界人民感受到德意志民族的自省意识与对于和平的恳切。勃兰特总理的睿智之处在于,作为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他知道如何才能带领德国人民走出历史的沼泽,走上正常的发展道路。勇于面对历史,勇于改正错误,不推诿责任,拿出诚意,才能获得谅解,弥补裂痕,愈合伤疤,重塑德国形象,使之融入国际社会并赢得广泛的认可和尊重。反观日本近几年来的做法,倒是“宽以待己”,可以说是与德国的表现大相径庭:不顾世界舆论与邻邦的强烈反对,日本首相等重要官员每年到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进行参拜,不负责任地为日本的侵略行径进行辩护,美化那场侵略战争……此等做法,令世界各国热爱和平的人们为之心寒和愤慨。人们不禁要问:日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反思自己的罪行?

错误是回避不了的,它是横亘于前面路上的一块块巨石,你的刻意规避和忽视会令它逮住机会在某一天给你迎头一击。严于律己,才能铲除错误的潜在威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宽以待人,可令他人如沐春风,振奋精神继续前进。诚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言:“我们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所以我们相爱。”试着去理解他人,宽容他人犯下的过错吧。儿子才五岁,失手打破杯子是很正常的事,原谅他吧;下属业绩不佳,也许只是市场环境不好,也许只是需要指点,宽容他吧。这般,才有了最基础的体谅与关爱。韩信少年穷困,一日遭屠夫胯下之辱,然而当韩信立下伟功成为了大将军之后,他选择了宽容,并且知人善用,选拔屠夫作为他的中尉。男儿膝下有黄金,胯下之辱任何人都难以忍受,然而韩愈用他宽广的胸襟包容了屠夫,他不仅有大将军的英武,更有伟丈夫海纳百川的胸怀。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宽以待人,予他人改正错误、继续进步的空间,亦是大善。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求索着君子人格的养成之道,却常被“乱花”迷住了双眼。孰不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是达成君子人格之“道”。“严于律己”令自我不断精进,“宽以待人”让同行者越来越多。若每人都践行这条“道”,社会定人人在进步,处处是春风。人人皆君子,谦谦之风盛行,社会焉能不和谐美好?

大道至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乃个人进步之道,社会和谐之道。

篇2:高一优秀作文议论文律己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国北宋的欧阳修,应朋友韩琦的邀请,给他写了一篇《画锦堂记》。当晚当他读《画锦堂记》时,发现在文中的两句话“仕官至将相,锦衣归故乡”里各加上一个“而”字,会使文章更顺畅,意思更深刻。于是,欧阳修连夜叫醒家人,骑马追赶取文之人,最终把“而”补上的事。欧阳修是我国宋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写出来的文章水平非常高,但是他并不因为自己已经很有名气而松懈了对自己的要求,创作态度还是相当严谨,而且每写完一篇文章,他都反复推敲,逐字逐句的诵读品味。

我看到这里,心中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同时也感觉到羞愧。欧阳修的成功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得到的。即使在成名之后,仍然保持着写完后修改的习惯,使自己尽量做到完美。反思我自己,写完作文后,经常合上本子万事大吉,从没想过要修改自己的作文。以前交给老师的作文,只要得了优,我就高兴得飞上天,根本就没注意到老师帮我修改的错字和错句。现在看完这篇文章后,我脸红得像斗败的公鸡,觉得忽视的老师的批语,内心真正懂得了鲁迅先生说的文章写好至少要看三遍的道理,今后我一定要把自己的文章反复修改后,再交给老师,把错误降到最低限度。

篇3:浅议高一记叙文写作动机之激发

面对如此困境,有些教师过于关注学生作文中呈现的各种问题,欲以问题的解决来推动作文教学。其实,这种做法与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相悖。现代积极心理学认为,注重学生自身的积极力量与优势,通过发展学生最有代表性的积极力量,并使之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相结合,才会有事半功倍之效。[1]那么,什么才是高一学生身上在写作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积极力量呢?那就是———对教材的熟悉,对生活的热情与投入。因而,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将熟悉的题材与人物进行陌生化处理,对教材进行二次创作,同时将滞后的反馈即时化,科学、有序地推进记叙文写作教学,以期获得理想的效果。

一、熟悉的教材再加工

作为学生,他们熟悉的莫过于教材。只是通常的情境下,我们对一篇篇的经典课文舍不得割弃,篇篇讲读,看似篇篇讲到,实则走马观花,只追求了阅读的量而没有追求阅读的质,学生对课文印象不深,也就惶论自己的个性认识与再创作了。其实,如果我们对教材深加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创作,激励学生往文本深处看,读出深度、水平和个性,使含糊混沌的思想明晰化、深刻化,并且促使他们学以致用,充分激发他们的体验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写作热情。

那么,该如何设计问题并向教材深处挖掘问题以唤起学生的写作激情呢?下面,我将从两方面谈谈教材中写作问题的挖掘与呈现,通过有效的训练,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一)从深层心理挖掘问题

著名作家余华说过,司汤达和托尔斯泰两位作家教会了他怎么写人物的心理。人们一般认为,心理描写必须从人物的内心描写着手,可是,高明的作家却不这样认为。余华说,心理描写其实是不可靠的。[2]真正高明的作家是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来透露人物深层心理,因为波涛汹涌的人物内心我们无法触及,但人物动荡的内心变化一定会外露于他的神态动作语言,这样,我们得以窥见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因此,在人物内心活动激烈的地方,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时间,挖掘写作问题,促使学生走进人物灵魂深处,走进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写作范围。《雷雨》基本以对话为主,但简短的对话处处透露的是人物暴风雨般的激烈情感和他们隐秘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听不出人物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我们也就与戏剧的矛盾性失之交臂,也就错过了戏剧的精髓。侍萍无意间走进周公馆的一间房,面对自己熟悉的摆设,原本对周朴园恨之入骨的心理悄悄发生了转变。面对周朴园的对面不相识,她没话找话,不忍离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鲁周相认一节中侍萍的行为反常之处,布置写作题:请为人物补充潜台词。这样的练习将人物内心纠葛外露,让学生既看见了侍萍对周朴园的恨,也看到了她内心深处对那份情感的眷念,而对人物复杂内心的探寻也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

(二)从空白处挖掘问题

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认为,文本是一个召唤性结构,其中存在大量不确定的空白点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充。与文本对话,填充对话的过程就是意义生成的过程,就是读者用自己的阅读体验对文本进行再创作的过程。而文本中这样的空白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并结合文体特征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补白,扩充自己的生命体验,真正将自我体验与情感融入文本中。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就有一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空白。烛之武常年默默无闻被人遗忘,风烛残年之时却被君王当做救命稻草委以重任,课本只是以“许之”二字表明了烛之武的深明大义,但毅然承诺前内心的翻江倒海却留给了后人无尽的揣测。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有趣且意味深长的空白后,要求他们对此补白,学生兴致勃勃地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郑公说完这句话,便紧紧盯着烛之武,试图从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看出他内心的想法。

可烛之武似乎并不为所动,耷拉着的眼睑下略有些浑浊的眼睛只是看着地面,就像平静的深湖,不起波澜。可那双颤抖的手出卖了他。因为激动,他的双手紧握,但因为年老力衰,只能堪堪握成空心拳,指节微微发白。也许是多年后被重用的欣喜,又或许是因为任务的艰难,还可能是国家可能将要灭亡的愤懑,他突然咬紧牙关,脸上松弛的肌肉紧绷着,眼里突然闪过一道精芒。郑公静静地看着他,没有说话。

良久,烛之武长长吐出一口气,眸子抬起,直视着郑公说:我答应您。

一个常年被冷遇的智者,晚年却被委以重任,是因为怨恨而置身事外,还是出于家国责任而只身犯险?学生合乎情理的想象很好地再现了烛之武的大义大勇。

经典作品中,这样的空白比比皆是,诸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答应太子丹之前的内心挣扎等,这样的空白,或者说是留白,正是学生才情的用武之地。

二、熟悉的题材陌生化

所谓熟悉的题材陌生化,是指通过变换叙述角度或叙述人物而获得一种新鲜的阅读体验,同时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这种叙述视角或叙述人物的变化保留了学生熟悉的选材,同时又能呈现出惊鸿一瞥的新奇。在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修5《家庭女教师》一文中,作者茨威格有意识选择特殊叙述人物而造就了不同寻常的奇妙效果。这种效果正如作者所说:“谜一般的心理事物对我有着一种不安的支配力量,它们激起我极力去追踪它们的联系。”

传统的文学创作中,大多数作者习惯采用全知视角,即假设并允许作者全知全能,并写下他所了解的一切,这样作品也相应地获得了广阔的视野与宏大的社会场面,但缺乏认知的神秘感,而内聚焦限制叙事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所谓内聚焦限制叙事,是指作者完全退出作品(不承担叙事职责),而让作品中的某个人物(或主人公或配角,或亲历者或旁观者)担当叙事者,在他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范围内叙述人物事件,以人物有限的认知营造阅读的新鲜气氛。茨威格的这篇小说运用的正是这种内聚焦限制叙事方式。故事的展开是靠两个女孩来完成的,她们对成人世界的窥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如果不运用这种特殊的不谙世事的女孩视角,不以这一对小姐妹的身份去亲历故事,不以她们的眼光去见证故事的话,就不会有化平常为神奇的效应。如果用常规的成人视角来看的话,茨威格的这个故事是非常普通的。一个家庭女教师爱上了主人家的侄子,并怀了孩子,但不幸被无情地抛弃,还被主人辞退,最终被逼自杀。故事悲惨但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但正因为作者起用了这种特殊的小女孩视角,就使得一个平凡的故事变得波澜曲折,惊心动魄,与成人经验不同的受限的小女孩的认知无论给读者还是作者都带来一种奇妙的心灵冲击。可见,司空见惯的选材经过合理的叙述人物的布局完全可以让人耳目一新。

同理,当学生写“等待花开”时,习作内容不再是千篇一律自身亲历中考而是作为旁观者记录父母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当写“出发”时,不再是自己出发去学校去旅游,而是见证父母为家庭出发奔波;当写“距离”时,不再是局限于与同学父母之间的距离,而是心酸父母之间的距离,城市人与农村人之间的距离……当我们把更有冲击力的又为我们熟悉的多元人物多元视角带到学生面前,我们就很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热情回应与成长。于是,面对“智慧”这样高冷的题目,学生笔下出现了众多的小角色,其中一位喜欢大喊大叫的快递员最为瞩目。

眼前,丝丝白中透黑的头发,像是用刀刻上去的皱纹,略显佝偻的身体穿上被洗得发白的蓝衬衫,以及那双古老款式的皮鞋都告诉我他不过是一个年迈的老头,只有那双仍然炯炯有神的双眼让我相信他喊得出那么雄浑的声音。

……

新来的年轻人不再大喊大叫,小区回归了平静,但我却觉得缺了什么。奶奶开始抱怨自己总是忘了发快件,小区里的人则发牢骚说自己的快件不知道去了哪里。“原来他一喊,我就知道了……”

当智慧接了地气,当学生不仅能做主角还能根据需要化身为一位旁观者或叙述者,熟悉而平静的故事同样可以而且更加打动人心。

三、滞后反馈即时化

当然,除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写作价值,我们还必须充分优化教师的反馈机制。一直以来,作文训练以战线漫长为特点。从学生开始写作到教师批改至最后讲评,通常需要一周时间,慢的可以拖到十来天以至更长。当教师兴致勃勃地准备讲评时,其实学生的写作记忆已所剩无几,讲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而据心理学研究成果,反馈对学习的作用具有动机和认知两个方面的效果。在动机方面,如果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比较充分的了解,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就会引起他的满意或者不满意的情绪体验,并进一步影响他的学习动机。在认知方面,学习者可以从对学习结果的了解中,获得有关正确或者错误的信息,成为指导自己今后学习的定向依据。基于反馈效应的重要性,日常教学中教师大多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积极与肯定的反馈,但是,学生练习的即时反馈却总是因为授课任务而被耽搁,特别是作文的即时反馈更因为任务量大而被迟滞,而滞后的反馈大大弱化了积极效应,消减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如果我们能够满足一定条件,几乎每一种活动都能产生快乐体验,作文教学也不例外。那么,在作文教学进程中,如何在具体操作环节实现即时反馈以增强学生的快乐体验,保护学生的写作热情呢?在考虑学情、兼顾学生个体差异的情况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写作必须具备一定的结构性特征,特别是在高一阶段。所谓的结构性特征就是我们的每次作文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如写好标题,写好开头,学会描写景物,学会首尾呼应,学会对比等等短平快的学习目标,加以明确的规则和相应可操作的评价标准,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直接的即时反馈,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已经取得了哪些进步,还需要做哪些调整,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就算不能堂堂课实现一个短平快的目标,也应每次完篇练习前尽量侧重一个目标,当学生能够完成时,就应给予充分肯定。在完篇练习时,也可采用多种方式以实现反馈即时化:如是旧题,可于课后直接张贴范文;如是新题,可在浏览后第二日挑选范文张贴。当我们每次都能及时给学生提供一种风向标,当我们将作文变成一个可以量化的课程时,学生也就能从中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并通过即时反馈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持续的写作动力。学生的写作效果显示,短平快的片段练习与完篇练习的交错训练是比较理想的训练方式,学生能够相对保持高昂的写作热情。

毋庸置疑,尽管我们竭尽全力加以引导、鼓励,学生的作文训练依然是一个辛苦而需努力的过程。本文也只是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引导下试图为目前的作文困境找到一条出路。出路不等同于捷径,这条路依然漫漫而需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1]任俊.乐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221.

[2]谭君强.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08.

篇4:浅议职业中专高一年级作文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2(A)—0020—02

新生来到学校,对新的学习环境会有一种新奇感,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展开作文训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职业中专的学生分属于不同的专业,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展开作文训练,做到目标明确、程序规范,给学生提供多次尝试的机会,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下面的观察学习。

第一次学习

1. 目标:使学生掌握对花卉的一般观察程序。

2. 动因:开学伊始,高一学生对陌生的校园非常感兴趣,教师可引导学生留心校园景物,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实物进行具体描写,从程序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一般程序应该是观察(目的、顺序、方法)、搜集有关资料进行写作,或者是先观察,再学习,后写作,教师在适宜的时机要进行具体指导。尽管学生选择观察的实物千差万别,但只要教师举一个观察实物的例子,学生就基本上能掌握最基本的观察实物的方法。如,景泰职中花园中的秋菊极有特色,可指导学生予以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提示语对学生的整个写作过程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3. 程序:(1)识名。关于花名的涵义及相关知识,学生要问一问、查一查。微机班的学生上网查询,美术班的学生在教科书上查询,财会班和普高班的学生可以到“县园林队”找农学院园艺专业毕业的人员咨询,也可以到图书馆查询有关资料。通过这一过程,可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作文也需要科学,不仅说明文需要科学,散文也需要科学。对植物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作为写作素材和其他同学共享。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得到的知识可以用“习题”的方式归纳、展示出来。

(2)辨色。教师的提示语应该是:一朵秋菊有多少种颜色,都是什么色,要描述得形象生动,首先必须细心观察,并且养成边观察边记录的习惯。美术班的学生可以用画笔描摹,微机班的同学可以在网上查询描写菊花颜色的文章,财会班的学生要统计菊花有多少种颜色,普高学生可查询有关描写菊花颜色的诗。教师应该进行课堂专题学习,找一篇或一段描写菊花颜色的文章,让一位同学匀速朗读,其他学生听写,听写完后写简短的评语,然后让每位学生读自己的听写作品,以便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直观感受基本的写作方法。这种素材供给方法,是“双供给”,既是知识的供给,也是写作方法的供给,

(3)闻香。教师的提示语应该是:闻一闻不同颜色的花香,应该在不同的时间闻。同一朵花,早晨和下午的香味给人的感觉不太一样,人情绪好和忧伤时的感受也不太一样。学生写作时总是在一定的情绪支配之下,闻花香的过程是一个感性素材的积累过程,对学生的写作是十分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语言素材的积累。描写香味的词,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然后在课堂上读一读、比一比,看谁找得多、找得好,最后形成资源共享。(附:素材收集过程简表)

(4)观形。教师的提示语应该是:注意观察顺序,先整体后局部,或先局部后整体,用对比的手法写形,在同其他花卉形状的比较中突出秋菊的区别性特征,也可以把不同颜色秋菊的形状进行比较,发现共性,发现秋菊形状的物质特征和精神特征。

(5)注情。让学生带着情感去观察秋菊。教师的提示语应该是:观察实物除了客观性观察外,更应该提醒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观察,其结果如前人所言:“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使学生的观察活动达到“有我之境”。

(6)表达。适当拓展,发挥“范文效应”,让学生熟练掌握写作技巧。教师可以出示范文题目或作者让学生自己去找文章,也可以把范文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时间消化。或读,或在黑板上抄写,或自己复印,或以“习题、精彩片段”的形式做在作业本上,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赏析。

用提示语“唤醒”学生列出范文写作提纲,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提示学生借鉴范文提纲,拟订《秋菊》写作提纲,按观察顺序用特定的文体写出小作文。

(7)修改。学生自选修改方式:自改——感悟式修改;互改——交换式修改,学生互相交换学习成果,写出评语。然后向同学推销自己的思想,根据大家的评价改进学习方法。

修改的参照标准主要是教师提供的或学生自找的描绘花卉的范文,也可以参照教师提供的或学生自制的“实物观察小作文修改细目表”。

(8)评价。以展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因为描写花卉的文章图文并茂,学生观察实物的思路不同,观察实物的过程不一样,写出的文章很有个性,因此,很有展示意义。教师要重视第一次展评的组织指导,让学生学会设计展评活动。

第二次学习

这一过程属于深度学习,是使学生掌握观察花卉方法的后续学习程序。

1. 目标:使学生掌握用比较观察法观察实物的基本程序。

2. 程序:(1)观察:在特定情景中观察校园中的芍药和牡丹。

(2)习题:查阅有关芍药和牡丹的资料,制作资料卡片,比一比谁的资料丰富,谁的资料有价值。

(3)精彩片段:抄写有关描写芍药和牡丹的诗句、名句及精彩段落,学生自己组织朗诵会或书画展览。如果学生喜欢这种活动,可以拓展为“梅、兰、竹、菊”的诗、词、名句、名联特长才艺展,擅长书法的同学展示书法才艺,擅长绘画的同学展示绘画才艺,学问渊博的同学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料,擅长组织的同学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布置活动场景,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发挥组织才能。使学生在抄抄、画画、读读、说说、写写中轻松学习。

篇5:高一期末语文作文议记文

人生,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在人生的旅途上,引起记忆的东西很多,但值得记忆的东西很少,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彼此羡慕。然而,如果你能真正的翻开每个人内心的封页,就会发现其实大家活得都很无奈。

人生总是有得有失的,岂能尽善尽美,别让生活的压力挤走快乐,真正的痛苦,没有人能与你分担。你只能把它从一个肩,换到你的另一个肩。生活就像一架钢琴:白键是快乐,黑键是悲伤。但是,只有黑白键的合奏才能弹出美妙的音乐。陈州,那个著名的残疾歌手。我们曾在《开讲啦》惊鸿一瞥到他并不伟岸的身形,13岁失去双腿,四处乞讨流浪卖唱。以木盒为腿,用歌声行走中国。13岁,在这个稚嫩、令人愉快的年纪,他却正在经历着丧腿之痛,不敢想象,一个少年,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病床上的他,脏兮兮的脸露出绝望,周围充满着压抑的气息。而今,你看到了什么,红润的双颊,有力的臂膀,自信的笑容!!

卢思浩说:“成长不是发现世界越发黑暗,而是发现世界越发复杂的过程。儿时觉得世界美好是因为简单,爱你的人都为你阻挡了复杂。世界没有很糟糕也没有很美好,它只是复杂。任何只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都不代表真实,它势力、虚荣,却又真诚时而善良。成长就是了解到这一点,然后相信你选择相信的。”我们这处在这个尴尬的年龄,被逼迫着成长,害怕着未知的事物。就如卢思浩所说社会是复杂的,所以我们要强大起来,起码足以保护自己。如果有一天,让你心动的再也感动不了你,让你愤怒的再也激怒不了你,让你悲伤的再也不能让你流泪,你便知道这时光,这生活给了你什么,你为了成长,付出了什么。

人生就是一种承受,没有人会知道未来是会怎么样的,要乐观,要积极,多笑,多照镜子,年轻的时候,多对镜子做鬼脸;年老的时候,就扯平了。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主张和个性,不要识途去改变他人,同样,也不要被他人所改变。改了,就不是自己了。人越是怕丢人,就越是在乎别人的看法。越是在乎别人的看法,就越是会忽略自己的感受。越是忽略自己的`感受,就越是像木偶一样拼命活给别人看。最后,一步一步将真实的自我囚禁在了深深的黑暗里。丢失自我,是我们找不到快乐和幸福的根源,也是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刻意去讨人喜欢,折损的,只能是自我的尊严。不要用无数次的折腰,去换得一个漠然的低眉。纡尊降贵换来的,只会是对方愈发地居高临下和颐指气使。没有平视,就永无对等。在别人生活里跑龙套,不如精彩做自己。

篇6:律己的高考作文

以此看来,严于律己可以达到不断完美自己,以至于“随心所欲不逾规”的境界。

“宽以待人” 即宽容地对待别人,多发掘欣赏别人的优点。只有如此,才能发自内心地热爱向善者,即儒家所提倡的“仁”。和墨家所阐释的“兼爱”。

孔子将“恕”归结为儒家要义之一,劝说人们原谅他人的过错,包容他人的缺点。今天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今天抱怨这个小气,明天又说那个目中无人,以至于弄得人际关系紧张。因为他不懂得宽恕别人,看人只看到别人的不完美的一面,完全否定他人完美的一面,试试问天下人又有谁是十全十美的?经常义正词严地指责别人,你身上缺点少吗?恐怕事实恰好相反。

进一步来说,如果一个人经常欣赏别人的优点,那么在他眼里则天下人无一不可爱,又哪里冒出怨恨呢?看不到他们不知礼仪,而只看到他们的自然率真。故虽生活艰苦而能得到邻里多方援助,结交到不少好友,又何尝不认为然否?

“宽以待人”是最好的处世之道,它令人旷达无忧。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言治学修身,一言善处人际,人生三味尽在其中。如此金玉良言不止应常挂嘴边,更应反复思量,定能从中获益良多。

篇7:关于律己作文初二

最痛的莫过于看山河变色却无力回天,最哀的莫过于看黎民水火而不能自救,最无奈的莫过于仰天长啸却连一丝来自长安的微风也不能惊动。但,那又如何呢?纵使这样的事参差不齐的铺展开来构成了杜甫的一生,他也此生苦难都甘之如饴,只为能救下一世大唐,满地哀鸿。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却是穷也要兼济天下的。他可以有凄惨而尴尬的结局,却一定要渡万千黎民走出苦海。他从来不是救世主,却以己之身,得渡他人。

他从来不是那位故事中总爱抱怨的太太,他向来清醒,所以严于待己,他从不怕渔阳鼙鼓惊破了的霓裳羽衣披拂的大唐,他只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诗是正楷,一如他的人,正襟危坐,忧国忧民却从不忧己。这样的忧,何尝不是一种宽,是心中早已有的天下;他的沉重何尝不是一种严,他在夕阳西下中终归沉寂,是一缕青烟奠今生飨来世,如何翻覆都是一个悲剧。

推开浩瀚长卷,历史的车轮已随着时代滚滚向前,很多东西都随风飘远,而留下的,古人高歌、今人吟诵的,是那些为士子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仕者。他们都曾以自己的力量,以那些亮过繁星的诗句,或以笔投戎,或投身仕途,期望改变社会与生活。如此公子,俯拾皆是,心怀天下,举世无双。

而今日,在广东卫视《你会怎么做》节目中,好心人讲流浪汉带入餐厅,交给流浪汉50元,让服务员为他点餐后借故离开。但在好心人离开后,餐厅店长不仅对流浪汉恶语相向,甚至对其进行驱赶,令人大跌眼镜。《礼记·中庸》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即使一个人独处时,也要表里一致,严于律己,而不是只“看见别人的衣物是否洗净”,这,就是慎独。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八字箴言,应该成为人生的田字格,框住恣意的撇捺,留下端正的横竖,规矩方块字的大小,为言为行,树德立人。在坚守中认清自我,恪守自我,不断地宽恕。总有一天,花香鸟语满室芬芳;总有一日,你眼前的窗与心中的窗都会一尘不染。

篇8:浅议高一物理学习

关键词:认真听课;多加辨析;深入反思

我认为要想尽快适应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真正学好物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听课,掌握基础

最基础的最有生命力,最基础的最有迁移力。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是学好物理的先决条件。因此,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一定要认真听清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特别是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注意点、使用条件等。课后还要多看多记,必须能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比如:①电场强度的公式E=F/q、E=kQ/r2、E=U/d各自的适用条件;②电功率P=UI和热功率P=I2R的使用等都必须准确区分、熟练地掌握。

二、多加辨析,找出异同

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综合比较,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比如:①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之间的关系,可以跟重力及弹力做功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的变化进行比较;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问题实质上是和物体的平抛运动一样的,处理时思路基本一致;③磁场的学习中,磁感线的特点基本上和电场线差不多,但也有区别等。经常做这样的综合比较,能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深入反思,提高能力

目前高中阶段所谓的提高能力主要就体现在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上。针对一道题目,首先,在读题后猜测一下出题者的意图,想考查哪些知识点;其次,找出该题的解题方法有哪些,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将这些方法都尝试一下;最后,再想一想过去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解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什么。长期坚持,就可以熟能生巧,并能有所创新,学习成绩肯定会提高。

四、调整心态,树立自信

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概念、公式和习题类型都比较多,起点高,难度大,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只要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当,通过不懈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总之,学好物理的一句话就是:方法+汗水=成功。

篇9:严于律己作文

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廉颇因为不服蔺相如而想要打击他一下,让蔺相如知道之后,为了朝堂局势,选择了退让。最终,才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由来。从中,我们也可以十分深切的感受到蔺相如的宽容以及大气。都说君子之心宽如海,那么,葡相如不就是一位君子吗?同样,廉颇的敢于承认错误让我们感到十分的敬佩。可见,宽容有多么的强大。这是种豁达的人生境界,同时,也是受人敬仰的君子之道。

在当今社会中,能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都是少之又少的。”严于律人,宽以待已”成了最常见的现象。宽容了他人,别人将会感激你,你也将得到他人的感激。这样,矛盾自然也就化解了。同时,宽容是一种风度,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大气。这便是智者的做法。如果我们在生活之中,多一些这样的相互理解,多一些宽容,又何愁我们没有一个十分和谐又十分美好的社会呢?让他人看到自己宽容的一面,难到不是好事吗?……

篇10:严于律己作文

严于律己作文(一)

我认为做人首先要对自己要求严格。自己如果做不好,那么就没有资格去要求别人,反之,别人无论怎么要求你,也比不上自己对自己的鞭策。

彭德怀元帅说过:“工作中有了成绩,多想想别人的贡献,工作中出了问题,多找找自己的责任。上将杨勇也是用这句话鞭策自己,他从不居功自傲,永远谦虚谨慎,严于律己,正是他这种自律的精神,使他成为了一位彪炳史册的上将。

东汉时期,有一位叫杨震的清官,他见一位叫王密的.人才智过人,便推举他做县令,王密成为县令后,为答谢杨震,在夜深人静之时,带着十锭黄金,想偷偷送给杨震,结果被杨震愤怒地拒绝了,王密说:“这件事不会有人知道的。”但杨震反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没人知道呢?”杨震严于律己的精神使他成了一位被后人所敬仰的清官。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做一个严于律己的人。

严于律己作文(二)

何事能为我之意?何者非我才能取训?总在过而致身之意;总在后省误。何一事不为我之意?

“小连,亦不犯。”。”是我中学生常谓一言。然而,我不能轻此之事。在德国,每一德国人皆甚谨,苟也。有一位中华学生在德国乘公共汽车逃票三,被人知此学生之籍载焉,当此学生业圆成,以此自行觅工之,为严拒之德国人,当此学生驳时,其德国人却说:“车逃票,见之右,万一。”此学生之素知。坐公共汽车皆逃票,能为何事而不违道也?

而天中一只蝴蝶翅微动,将有一场龙卷风。其故在乎:蝶翅之动,致其左右之气统变,并有微气者生,而微气之生致一党之变,以致龙卷风者生。故小事亦致吾之意。不光起居、为身、为诸天中之小事,皆欲致吾之知。以免出瑕疵,科学事更要重。

苏联时发宇航飞机行空测,于测毕行解,飞机入大气层欲灭陈,陆。地者已在陆地备期。是时宇航员见无奈作,以灭燕之降落伞不开。于是,向宇航中报,但此一事不得,遂于飞船无坠前也宇航告,遂飞船坠。后经事司检察,飞船地检时忽于一小点。因此事明凡无大小,事无巨细之分。

一张素纸一点坏之纯,一宇航坐一小点而丧功,一次飓风应蝴蝶张矣其轻薄之羽翼,一切之皆以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事当从小起,谚云“千里之堤,溃于蚁蛭”。”。一极小之过亦可成无可奈何之损失,将欲成,必自小矣。

严于律己作文(三)

今天,我们学习了吴伯萧先生的游记《早》。初读课文,我就为鲁迅先生打抱不平。鲁迅迟到是因为他要分担家务,这对小小年纪的他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迟到一会儿,难道不可以原谅吗?

妈妈听了,摇摇头,对我说,正是因为老师的严谨认真,鲁迅的严格自律,他才成为一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想想,如果鲁迅不论做错了什么事,都轻易地原谅自己,他能有那样的成就吗?再比照一下自己呢?

我的脸“刷”得一下红了,一幕幕场景出现在我的眼前:

记得一次做数学题时,我把一道简单的口算题:36+9=45写成了46,结果换回了一个大麻叉。妈妈看见后,严厉地批评了我。我心里很不以为然,不就一道口算吗,至于这么小题大做?

还有一次,我做了个手工,正在得意地欣赏着,爸爸冷不丁拿了过去,他说我没有把纸张折叠齐整,应该重新叠。折纸用得着这么认真吗,我气呼呼边折边想。

篇11:浅议高一新生的数学教学

1.影响高一学生数学成绩的主要原因

原本在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学习后有相当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一落千丈。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1外界条件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进入高中对学生来讲一切都新奇,对学校、对教师、对同学以及对教材无一不感到好奇。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对一切事情处处留心,导致在学习上精力不集中,这样势必会影响学习质量。再则高一新生一下从初中的“牢笼”中解脱出来,到高一部分同学会有松口气的想法。第三存在着畏惧心理,学生未学先被它吓到。因为高中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严密的逻辑性。如高中数学的第一章是映射、集合与函数,学生一开始学习就接触到抽象的数学语言与逻辑推理过程,学生从初中部的数式运算跳跃到推理求值。学生很难适应,这些外界因素必将影响高一新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1.2数学内容的变化对学生接受能力的影响

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形象直观,通俗易懂,以常量计算为主,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以研究变量、字母为主,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运算技巧,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与逻辑推理能力,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在高一数学中,知识点大量地涌入,使学生习惯于初中部的学习进程(知识点少,题型简单,主要题型充足时间反复讲解,学生能记熟记牢),而很难适应高中数学的快节奏,所以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有些囫囵吞枣,很难做到及时消化吸收。

1.3没有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初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进入高中后,学生仍然跟随教师的思维运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课前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堂上缺少思维开拓精神,课后不主动归纳总结。只局限于概念记忆,模仿硬套,记忆题型。学生对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来龙去脉不清楚,知识点理解不透彻,不能从本质上认识数学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难以形成,致使数学能力不断下降,最终出现高中数学难学的错误结论。

1.4注重题目而忽略基础

高中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头脑中具有一定的数学元素,如果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必定成为数学尖子。但就是因为这些同学具有某种数学潜能,自恃“自我感觉良好”,忽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只对难题感兴趣,好高鹜远,陷入题海。

2.注重教学方法与策略

2.1注意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对接

首先是思想上的准备,通过入学教育必须提高学生对初高中知识点衔接重要性的认识,明确高中部的学习任务,确立时间观念,增强紧迫感与危机感,克服松懈心理。要让学生清楚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并让学生掌握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以求尽快地适应高中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优化教学环节,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在讲授新知识时,要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教师应揭示新知识产生、发展与形成过程,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过程中,提高应用数学的灵活性,从而使学生学会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同时要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2.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学生在自主学习上要多花工夫。因此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进行章节小结,养成自主总结的习惯;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考虑解题思路和步骤,归纳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总结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主归纳与反思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3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一数学的开端,而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数学的关键。因此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是教学的首要任务。要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合理的时间安排(它包括长远计划与短期计划)。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根据预习提纲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要强调学生上课专心听课,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这样可以使学生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攻克难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总之,高一数学教学的成功是高中数学教学成功的一半。因此高一数学的教学策略是高中数学教学研究的首要任务。

篇12:浅议高一记叙文写作动机之激发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教学本该身肩重任昂扬前行,然而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却依然举步维艰。尤其是记叙文写作,由于学生生活阅历的缺乏与积淀的不足,不仅习作一再暴露出题材重复、老旧和思想低龄幼稚的弊端,而且学生的写作欲望缺失。而教师批改反馈的滞后拖延又雪上加霜般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影响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面对如此困境,有些教师过于关注学生作文中呈现的各种问题,欲以问题的解决来推动作文教学。其实,这种做法与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相悖。现代积极心理学认为,注重学生自身的积极力量与优势,通过发展学生最有代表性的积极力量,并使之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相结合,才会有事半功倍之效。[1]那么,什么才是高一学生身上在写作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积极力量呢?那就是——对教材的熟悉,对生活的热情与投入。因而,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将熟悉的题材与人物进行陌生化处理,对教材进行二次创作,同时将滞后的反馈即时化,科学、有序地推进记叙文写作教学,以期获得理想的效果。

一、熟悉的教材再加工

作为学生,他们熟悉的莫过于教材。只是通常的情境下,我们对一篇篇的经典课文舍不得割弃,篇篇讲读,看似篇篇讲到,实则走马观花,只追求了阅读的量而没有追求阅读的质,学生对课文印象不深,也就惶论自己的个性认识与再创作了。其实,如果我们对教材深加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创作,激励学生往文本深处看,读出深度、水平和个性,使含糊混沌的思想明晰化、深刻化,并且促使他们学以致用,充分激发他们的体验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写作热情。

那么,该如何设计问题并向教材深处挖掘问题以唤起学生的写作激情呢?下面,我将从两方面谈谈教材中写作问题的挖掘与呈现,通过有效的训练,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一)从深层心理挖掘问题

著名作家余华说过,司汤达和托尔斯泰两位作家教会了他怎么写人物的心理。人们一般认为,心理描写必须从人物的内心描写着手,可是,高明的作家却不这样认为。余华说,心理描写其实是不可靠的。[2]真正高明的作家是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来透露人物深层心理,因为波涛汹涌的人物内心我们无法触及,但人物动荡的内心变化一定会外露于他的神态动作语言,这样,我们得以窥见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因此,在人物内心活动激烈的地方,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时间,挖掘写作问题,促使学生走进人物灵魂深处,走进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写作范围。《雷雨》基本以对话为主,但简短的对话处处透露的是人物暴风雨般的激烈情感和他们隐秘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听不出人物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我们也就与戏剧的矛盾性失之交臂,也就错过了戏剧的精髓。侍萍无意间走进周公馆的一间房,面对自己熟悉的摆设,原本对周朴园恨之入骨的心理悄悄发生了转变。面对周朴园的对面不相识,她没话找话,不忍离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鲁周相认一节中侍萍的行为反常之处,布置写作题:请为人物补充潜台词。这样的练习将人物内心纠葛外露,让学生既看见了侍萍对周朴园的恨,也看到了她内心深处对那份情感的眷念,而对人物复杂内心的探寻也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

(二)从空白处挖掘问题

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认为,文本是一个召唤性结构,其中存在大量不确定的空白点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充。与文本对话,填充对话的过程就是意义生成的过程,就是读者用自己的阅读体验对文本进行再创作的过程。而文本中这样的空白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并结合文体特征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补白,扩充自己的生命体验,真正将自我体验与情感融入文本中。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就有一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空白。烛之武常年默默无闻被人遗忘,风烛残年之时却被君王当做救命稻草委以重任,课本只是以“许之”二字表明了烛之武的深明大义,但毅然承诺前内心的翻江倒海却留给了后人无尽的揣测。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有趣且意味深长的空白后,要求他们对此补白,学生兴致勃勃地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郑公说完这句话,便紧紧盯着烛之武,试图从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看出他内心的想法。

可烛之武似乎并不为所动,耷拉着的眼睑下略有些浑浊的眼睛只是看着地面,就像平静的深湖,不起波澜。可那双颤抖的手出卖了他。因为激动,他的双手紧握,但因为年老力衰,只能堪堪握成空心拳,指节微微发白。也许是多年后被重用的欣喜,又或许是因为任务的艰难,还可能是国家可能将要灭亡的愤懑,他突然咬紧牙关,脸上松弛的肌肉紧绷着,眼里突然闪过一道精芒。郑公静静地看着他,没有说话。

良久,烛之武长长吐出一口气,眸子抬起,直视着郑公说:我答应您。

一个常年被冷遇的智者,晚年却被委以重任,是因为怨恨而置身事外,还是出于家国责任而只身犯险?学生合乎情理的想象很好地再现了烛之武的大义大勇。

经典作品中,这样的空白比比皆是,诸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答应太子丹之前的内心挣扎等,这样的空白,或者说是留白,正是学生才情的用武之地。

二、熟悉的题材陌生化

所谓熟悉的题材陌生化,是指通过变换叙述角度或叙述人物而获得一种新鲜的阅读体验,同时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这种叙述视角或叙述人物的变化保留了学生熟悉的选材,同时又能呈现出惊鸿一瞥的新奇。在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修5《家庭女教师》一文中,作者茨威格有意识选择特殊叙述人物而造就了不同寻常的奇妙效果。这种效果正如作者所说:“谜一般的心理事物对我有着一种不安的支配力量,它们激起我极力去追踪它们的联系。”

传统的文学创作中,大多数作者习惯采用全知视角,即假设并允许作者全知全能,并写下他所了解的一切,这样作品也相应地获得了广阔的视野与宏大的社会场面,但缺乏认知的神秘感,而内聚焦限制叙事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所谓内聚焦限制叙事,是指作者完全退出作品(不承担叙事职责),而让作品中的某个人物(或主人公或配角,或亲历者或旁观者)担当叙事者,在他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范围内叙述人物事件,以人物有限的认知营造阅读的新鲜气氛。茨威格的这篇小说运用的正是这种内聚焦限制叙事方式。故事的展开是靠两个女孩来完成的,她们对成人世界的窥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如果不运用这种特殊的不谙世事的女孩视角,不以这一对小姐妹的身份去亲历故事,不以她们的眼光去见证故事的话,就不会有化平常为神奇的效应。如果用常规的成人视角来看的话,茨威格的这个故事是非常普通的。一个家庭女教师爱上了主人家的侄子,并怀了孩子,但不幸被无情地抛弃,还被主人辞退,最终被逼自杀。故事悲惨但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但正因为作者起用了这种特殊的小女孩视角,就使得一个平凡的故事变得波澜曲折,惊心动魄,与成人经验不同的受限的小女孩的认知无论给读者还是作者都带来一种奇妙的心灵冲击。可见,司空见惯的选材经过合理的叙述人物的布局完全可以让人耳目一新。

同理,当学生写“等待花开”时,习作内容不再是千篇一律自身亲历中考而是作为旁观者记录父母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当写“出发”时,不再是自己出发去学校去旅游,而是见证父母为家庭出发奔波;当写“距离”时,不再是局限于与同学父母之间的距离,而是心酸父母之间的距离,城市人与农村人之间的距离……当我们把更有冲击力的又为我们熟悉的多元人物多元视角带到学生面前,我们就很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热情回应与成长。于是,面对“智慧”这样高冷的题目,学生笔下出现了众多的小角色,其中一位喜欢大喊大叫的快递员最为瞩目。

眼前,丝丝白中透黑的头发,像是用刀刻上去的皱纹,略显佝偻的身体穿上被洗得发白的蓝衬衫,以及那双古老款式的皮鞋都告诉我他不过是一个年迈的老头,只有那双仍然炯炯有神的双眼让我相信他喊得出那么雄浑的声音。

……

新来的年轻人不再大喊大叫,小区回归了平静,但我却觉得缺了什么。奶奶开始抱怨自己总是忘了发快件,小区里的人则发牢骚说自己的快件不知道去了哪里。“原来他一喊,我就知道了……”

当智慧接了地气,当学生不仅能做主角还能根据需要化身为一位旁观者或叙述者,熟悉而平静的故事同样可以而且更加打动人心。

三、滞后反馈即时化

当然,除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写作价值,我们还必须充分优化教师的反馈机制。一直以来,作文训练以战线漫长为特点。从学生开始写作到教师批改至最后讲评,通常需要一周时间,慢的可以拖到十来天以至更长。当教师兴致勃勃地准备讲评时,其实学生的写作记忆已所剩无几,讲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而据心理学研究成果,反馈对学习的作用具有动机和认知两个方面的效果。在动机方面,如果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比较充分的了解,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就会引起他的满意或者不满意的情绪体验,并进一步影响他的学习动机。在认知方面,学习者可以从对学习结果的了解中,获得有关正确或者错误的信息,成为指导自己今后学习的定向依据。基于反馈效应的重要性,日常教学中教师大多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积极与肯定的反馈,但是,学生练习的即时反馈却总是因为授课任务而被耽搁,特别是作文的即时反馈更因为任务量大而被迟滞,而滞后的反馈大大弱化了积极效应,消减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如果我们能够满足一定条件,几乎每一种活动都能产生快乐体验,作文教学也不例外。那么,在作文教学进程中,如何在具体操作环节实现即时反馈以增强学生的快乐体验,保护学生的写作热情呢?在考虑学情、兼顾学生个体差异的情况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写作必须具备一定的结构性特征,特别是在高一阶段。所谓的结构性特征就是我们的每次作文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如写好标题,写好开头,学会描写景物,学会首尾呼应,学会对比等等短平快的学习目标,加以明确的规则和相应可操作的评价标准,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直接的即时反馈,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已经取得了哪些进步,还需要做哪些调整,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就算不能堂堂课实现一个短平快的目标,也应每次完篇练习前尽量侧重一个目标,当学生能够完成时,就应给予充分肯定。在完篇练习时,也可采用多种方式以实现反馈即时化:如是旧题,可于课后直接张贴范文;如是新题,可在浏览后第二日挑选范文张贴。当我们每次都能及时给学生提供一种风向标,当我们将作文变成一个可以量化的课程时,学生也就能从中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并通过即时反馈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持续的写作动力。学生的写作效果显示,短平快的片段练习与完篇练习的交错训练是比较理想的训练方式,学生能够相对保持高昂的写作热情。

毋庸置疑,尽管我们竭尽全力加以引导、鼓励,学生的作文训练依然是一个辛苦而需努力的过程。本文也只是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引导下试图为目前的作文困境找到一条出路。出路不等同于捷径,这条路依然漫漫而需上下求索。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2014YQJK013)《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任俊.乐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221.

[2]谭君强.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08.

[3]余华.我能否相信自己[M].济南:明天出版社2007:38.

上一篇:验收承诺书下一篇:建筑基本建设程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