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线与角》知识点

2024-05-20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线与角》知识点(精选6篇)

篇1: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线与角》知识点

课程名称

第四单元线与角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本节节次

教学目标

1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以及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和画线段。

2会数线段、直线和射线。

3认识“两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4角的定义、表示方法、和测量角的大小。

5角的分类、画指定度数的角。

6角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以及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和画线段。

2会数线段、直线和射线。

3角的定义、表示方法、和测量角的大小。

4角的分类、画指定度数的角。

难点:1会数线段、直线和射线。

2角的分类、画指定度数的角。

3角的计算。

教学过程

导入

从图中找出线段,射线和直线

一、线

1、认识线

2、画线

①画线段

测量

②画射线

③画直线

3数线

①数线段

②数射线

二、角

1、角的定义

2、角的命名

3、比较角的大小

4、角的分类

5、画角

(1)

三角板画

(2)

量角器画

6、角度计算

7、奥数--数角

图中都有哪些线?直的线都有哪些?

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

射线:有一个端点,一端无限延长。

直线:无端点,两端无限延长。

直线:两头无限延长的金箍棒

让学生距离生活中的线

射线:手电筒射出的光

线段:人行横道线

总结三者区别与联系

图形

端点数

可否测量

延伸情况

相同点

直的线段

可以

两端

射线

不可以

一端

直线

0

不可以

不能延伸

不指定长度

知道什么是线段,找同学上黑板画,指定长度:两厘米长

线段

读作:线段AB

2cm

记作:AB=2cm

读作:射线BA

读作:射线AB

读作:直线AB

线段AB有多长?(测量)

AB=4cm

AB=()cm

思考:过一点可以画多少条线段?过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线段?

(无数)

(一条)

图中哪条是线段?①和

②是线段吗?如果从甲

地走到乙地哪条线路最近

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四点、五点有几条线段?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过两点

2×2=4条

同画线段:过一点,过两点,过三点……

1)

2+1

3+2+1

4+3+2+1

线段总数=(点数-1)+(点数-2)+(点数-3)+……+1

2)

3)

1)

射线总数=点数×2

2)

分别计算

思考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什么图形?

角有千千万,怎么区分它们,数学家给他们起了名字

A

B

C

读作:角1

读作:角ABC或角B

记作:∠1

记作:∠ABC或∠B

角的两边延长后,大小变了吗?

∠1

和∠2谁大?

练习:放大10°角后,大小怎么变?

∠3

和∠4谁大?

∠3

和∠5谁大?

给学生展示量角器,并说明用法

量角器测量角时,1,点对点(中心点2对角的顶点)

2,线对边(零刻度线对角的一边)

3,看开口方向

4,读数

练习:练习册

测量特殊角工具:三角板1,2,在角的家族里也有三六九等

角度范围

大于0°小90°

等于90°

大于90°小180°

等于180°

等于360°

角的类型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角的画法

让学生把他们从小到大排序并探索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1)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

1周角=2平角=4直角

知道怎么测量角,那么给你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你能不能画出来呢?

45°

30°

60°

90°

怎么画?(用三角板)

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多少种角?

50°

三角板能画出来吗?怎么办?(用量角器)

画法:1.先画一条射线

50°

2.中心点与射线端点重合,零刻度

线与射线重合3.看角度画角的另一条边

1),?

30°

25°

20°

135°

15°

2),3),钟表一圈=360°

从12点到1点时针走()°

分针走()°

练习:1,3点时,时针与分针夹角是多少度?4点时呢?

2,分针走36度,时针走多少度?

4),①∠1

=∠2=∠3=20°求所有角的度数

②若所有角的度数和是150°,∠1

=∠2=∠3,求

∠1的值

2+1

3+2+1

方法:同

数线

4+3+2+1

判断:

1直线比射线长()

2射线长5厘米()

3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4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画线段方法:

1先点一个点

2一次为端点

画指定长度的线

3在终点处点另一个端点

4分字母和距离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总结:

线段数=(点数-1)+(点数-2)+(点数-3)+……+1

角: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符号“∠”

问学生怎么读

角的大小和两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比较角的大小

1、目测如:⑶

2、重叠如⑵⑶

3、量角器测量如⑷:两角相差甚微

一副三角板可以画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80°

篇2: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线与角》知识点

1、角是从一点引出的两条(    )所组成的图形,这一点是角的`( ),两条射线是角的(    )。

2、过一点可以作( )条直线,过两点可以作(    )条线段,从一点出发可以作(    )条射线。

3、角的大小与(    )有关。

4、我们学过的角有(    )、(    )、(    )、(    )和(    )。

5、3点整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    )度,是(    )角。

6、钟面上(    )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平角。

7、一个周角=(    )个平角=(    )个直角。

篇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线与角》知识点

案例一:

出示词语: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师:这组词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写鹅的叫声。

师:它们都是写鹅的叫声, 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答不出来。

师:老师查了词典, 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分别是 (出示) : (1)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责备; (2)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叫喊、吵喊; (3) 放开喉咙大叫。你们能不能把词语与解释对应起来?

生:厉声呵斥的意思是用严厉的声音大声责备;厉声叫嚣的意思是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叫喊、吵喊;引吭高歌的意思是放开喉咙大叫起来。

师:都答对了, 真棒!来, 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句子中, 一起读一读吧。

出示课文片断, 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案例二:

师:鹅的叫声是怎么样的?

生:嘎嘎嘎!

师:鹅生气时会怎么叫?

生: (生气地) 嘎嘎嘎!

师:高兴时呢?

生: (高兴地) 嘎嘎嘎!

师:骂人的时候?

生: (大声地) 嘎嘎嘎!

师:我们来再现一下这只白鹅, 老师读课文, 老师停下来的时候, 你们就学鹅叫。鹅的叫声——— (生:嘎嘎嘎) , 音调严肃郑重——— (生:嘎嘎嘎) 。凡有生客进来, 鹅必然——— (生:嘎嘎嘎) 。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 它也要——— (生:嘎嘎嘎) 。老师这段话写得怎么样?可以代替课文吗?

生:不可以。课文用了三个成语———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没有重复。

生:课文里的三个成语都是鹅大声叫唤, 但是没有重复, 这样写起来很生动, 您改写后感觉很单调。

师:好的, 老师接受你的意见。我们再来看看, 课文中这三个词意思一样吗?能不能前后调换呢?

生:我认为不可以, 厉声呵斥就像我们做了错事, 爸爸妈妈严厉地教训我们;厉声叫嚣是说声音大, 很吵, 而且态度非常不好;引吭大叫是说鹅伸长脖子大叫, 叫声非常响亮。

师:你真了不起, 帮我们理解了三个词语。丰子恺更了不起, 把鹅的叫声写得生动有趣, 我们写作时, 也要学会这样运用词语。让我们再好好读读这段话吧!

出示课文片断, 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案例中两位教师都关注了文本中三个描写白鹅叫声的成语“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教学方法却截然不同。第一个案例的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了三个成语的意思, 每个解释都是从词典中查阅而来, 是词语解释的标准答案, 教师一丝不苟地引领学生进行辨识和记忆, 并把词语带入课文进行朗读, 巩固记忆, 做到词不离句。学生真的能理解这三个词的细微差别吗?诚然, 这样的教学最大的好处是学生能读准三个词语, 并且掌握词语意思, 但是词语的温度在学习过程中荡然无存。这种学习方式仅仅是学习的初级阶段———习得。此阶段学生的学习往往将精力集中于获得知识数量的多寡上。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把读者分为四类, 其中一类就像海绵, 看似都吸收了, 然而挤一挤, 又原封不动地流出来了。这种学习实际上就是简单的获得, 或者说是简单的“习得”, 就像案例一中的学生, 只是简单记忆词语的字音和意思, 力求最大化地维持外来知识的“原始风貌”, 而没有在教师引导下把知识整合成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

教的秘诀在于“度”, 学的真谛在于“悟”。案例二中的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 让学生学习鹅的叫声, 再把“嘎嘎嘎”的叫声替换成三个生动的词语, 学生非常容易进入思辨: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换一个角度, 学生看到了一片不一样的天空:原来鹅的叫声“嘎嘎嘎”竟然能用这么多丰富的词语来表达, 作者用词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也要学习这种表达方法, 才能把小动物写得惟妙惟肖!学生在探究、感悟文本的言语内容的同时, 自己把文本的言语形式巧妙“挖掘”出来了。案例中的教师用了有限的“教”, 引领学生进入无限的“悟”。知识是外在于人的, 是一种可以量化的“知道”, 只有在“悟”的过程中, 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 悟有所得, 才能成为素养。

如果说“习得”是一种接受, 是一种训练, 那么“悟得”就是一种思想的生成, 生成了学生自己与知识之间的内在链接, 使外在的知识成为学生身心的一部分;如果说知识可以习得, 那么知识背后蕴含的思想、感情、价值, 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方能悟得。

篇4: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线与角》知识点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家看又一栋楼房正在建设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三角形,直观感知三角形的形状。】

二、探究新知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画好后想一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课件出示:探究一: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师:为了表达方便可以分别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经验动手画三角形,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体现民主、探究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动手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大家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适机插入冷笑话,老师想起了一个笑话,大家想听吗?笑话内容,有位生物老师组织了一个讨论,什么样的动物是人?于是同学们讨论后回答,“有两只眼睛的动物是人。”这时有一位同学“噗嗤”笑了起来,老师走到他的身边问他:“你为什么笑?”这位同学回答说:“按他说的,那我家的小狗狗也是人了,因为它也有两只眼睛。”生物老师又问:“那什么样的动物才是人呢?”又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没有尾巴的动物是人。”又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说:“不对,那按他说的,青蛙也是人了。”)

师:同学们,之所以给大家讲这个笑话,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回答问题要全面思考,不能以面概全,很显然同学们刚才给三角形下的概念是不全面的。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呢?

师:引导学生对照板书的关键词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再课件出示三角形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自学、对比、争辩、判断、概括一系列的活动,由学生自己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培养了学生自学、概括的能力。】

3.三角形的特性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和它的定义。三角形有这么广泛的应用,那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呢?

(师边说边出示课件:探究二:三角形的特性)

(实验操作:教师出具教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适机插入与上台操作的学生的幽默对话)

师: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课件出示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文字)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图中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

师:你能再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吗?

(课件出示一些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的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两次拉动,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又通过说出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我们完成了两个探究活动,下面进入活动三,请大家看黑板。

(课件出示:探究三:三角形的底和高,然后出示房屋的画面)

师:我们只要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就知道了房顶的高度,那么这条线段叫什么,如何画呢?

(课件出示屋顶三角形的高的作图的画面)

(课件出示高和底的概念的画面)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请你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

有三组底和高。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顶点都可以到对边引一条垂线,所以有三组底和高。

【设计意图:复习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接着让学生自己画高并标出相应的底,教师有针对性地板演指导,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高和底的认识并掌握了高的规范画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最后思考得出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并理解了三角形的高,较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教师完成板书)

小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相信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知识的道理。希望大家能用智慧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四、作业

1.回家观察家里哪儿有三角形?有什么作用?

2.画出第三类三角形的三条高。

篇5:四年级上册数学线与角随堂练习题

一、判断(10分)

1、直线比射线长。()

2、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和无数条射线。()

3、角的两边越长,角度越大。()

4、过一条直线外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5、9点半时,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二、选择(10分)

1、把一个平角分成两份,其中一个角是锐角,另一个角是()

A、钝角B、直角C、锐角

2、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这个角的`度数()

A、变大B、变小C、不变

3、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A、平行B、垂直C、相交

4、量角器的原理是把半圆平均分成()份,每份对应的角度是1°。

篇6: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线与角》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知识点

一、大数的认识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亿以内、亿以上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会正确地读写大数。

3、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

4、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

5、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6、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

二、角的度量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3、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4、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5、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教学难点:

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使学生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

六、统计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七、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

上一篇:通信行业个人工作总结参考范例下一篇:审计信息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