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人英文影评

2024-05-02

雨人英文影评(共5篇)

篇1:雨人英文影评

一部特别的电影,动人的真情

——《雨人》观后感

很早就听说过这部荣获五个奥斯卡大奖经典的电影,只是一直没找来看,这一次借着这门课程的学习,特意选了这部影片来看。看完后,感觉果然精彩不凡:故事的情节不仅很有新意,而且生动感人,让人在看到雷蒙的自闭症症的一系列异于常人的举动之后忍俊不禁,同时又为他的单纯善良而感动不已。这部片子,看到最后让人带着含泪的微笑,心里有一点辛酸的欢乐。这部片子,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心灵的感动,更加引发了我的思考。接下来,就谈谈我对《雨人》这部电影的几点思考。

通过查阅百度百科,我了解到自闭症一般都是先天患有的,主要表现为三大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具体表现症状如下:

首先,患者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患者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很难与同龄儿童建立伙伴关系,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经过长时间相处,患者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虽然部分患者愿意与人交往,但交往方式仍存在问题,他们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所以雷蒙在说话时几乎没有跟对方有过任何的眼神交流,他的眼神是呆滞的,当他在受到查理呵斥的时候,会流露出一丝丝不易觉察的失落;在自己按部就班的规律生活被打乱时,会流露出一丝焦躁和不安。其次是交流方面的障碍,患者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患者可能会走向他想要的东西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显得漠然,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言语运用能力受损,患者虽然会背儿歌、背广告词,但却很少用言语进行交流,且不会提出话题、维持话题或仅靠刻板重复的短语进行交谈,纠缠于同一话题。

在影片中的雷蒙有四次出现了激烈的反应——大声尖叫。第一次是在查理强迫雷蒙乘坐飞机时,第二次是在查理打开热水时,第三次是在查理要同他拥抱时,最后一次是烟雾报警器响起时。每一次情境都曾经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刺激,让他产生了极强的不安全感,正如片中的医生所说:“他的认知能力和环境分析能力有障碍,一成不变的生活才让他有安全感。”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类似雷蒙的自我保护倾向,会对一些不利于我们的情境产生激烈反应,如洁癖、晕血等,但是没有想雷蒙那样极端。曾经在一本书上读到过这样一句话:“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精神疾病,之所以不同于那些在精神病院的精神病人,是因为我们程度比较轻罢了。”这种程度的轻重指的是我们能否依靠理智对我们的冲动进行克制,以保证不至于影响到他人的正常生活

最后是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患者行为方式也常常很刻板,如:常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门非要走同一条路线,长时间内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并常会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奇特怪异的行为。

影片中的雷蒙可谓把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甚至让查理都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这一点的表现非常像《生活大爆炸》中的男主人公谢尔顿,是个典型的强迫症患者。雷蒙的生活规律的让我们这些正常人汗颜,一周七天一日三餐都有规定,吃煎饼时一定要用牙签和枫露汁,睡觉时床一定要在窗户旁边,晚上十一点一定要熄灯睡觉,鞋子一定要放在床头正中间,甚至于穿的内裤也一定是要在辛辛那提凯马特商店买的汉尼牌32号四角裤,等等。

到这里,我不禁对影片中的饰演雨人的男演员达斯汀·霍夫曼敬意陡升。在影片中,他对雷蒙的刻画是那么细致入微、生动逼真。从呆滞而略带困惑的眼神到头略略左偏的笨拙的走路的形态,都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自闭症患者真实的形态。一直看完这部片子,我在想,这部片子想传达给我们的不是作为一个正常人对于自闭症患者的同情怜悯。而是,同样为人,生活在这世界中,人与人的生存状态是有着那么大的差别,但是总有一种东西将我们紧紧的联系在一起,那就是真情。这种真情是不同于居高临下的同情的,这种真情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平等的地位上的。在电梯里面,苏珊娜给了雷蒙一个轻轻的吻,她的眼中闪烁着泪光,雷蒙对于爱的渴求跟我们没有什么不同,他虽然缺乏同他人建立联系的能力,但那并不代表他不需要。真情,是人所渴望的,不论是我们这些正常人,还是像雷蒙那样的病人。在影片的结局,查理没有获得雷蒙的监护权,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失去了联系。这或许是最好的结局。对于雷蒙而言,融入社会无疑是困难的,在疗养院之外的世界中他很难生活的平静而舒适。查理可以常常去疗养院看望他,给他关爱和支持,兄弟之情仍然得以继续。结局,查理戴上了眼镜,也许他怕自己的眼泪会流出来被人看见,也许他已经流泪了。但是这不也恰好证明,他找回了童年时代遗失的最美好的东西,Rainman,那个在他害怕时会唱歌的Rainman。

篇2:雨人英文影评

摘要:

关键词:贪婪 遗产 自闭症 亲情 离开

片名:英语名《Rain Man》中文名《雨人》

导 演: 巴里·莱文森

主 演: 汤姆·克鲁斯 Tom Cruise 达斯丁·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薇拉莉·葛莉诺 Valeria Golino 邦

尼·亨特 Bonnie Hunt主人公:

查理·巴比特

洛杉矶一名青年汽车商。经营着一家小型汽车行,凭着精明的头脑和灵活的手腕,也算事业小成。

雷蒙·巴比特

自闭症患者,被送到护理院。从此他几乎与世隔绝,丧失与亲人联系与情感交流,他严重缺少父爱母爱但记忆力超强

剧情简介:

汽车经销商查理在工作和生活都混乱的时候,突然接到父亲的死讯。并在父亲的遗嘱中发现父亲并没有将大笔遗产留给自己,除了一辆别克车和得奖的配种玫瑰花苗,而是另设信托基金留给了别人。查理通过一系列调查发现,这个信托基金的受益人是自己从未只晓得自幼患有自闭症的哥哥——雷蒙。

生性油滑的查理不想巨款落入这个从不知晓的哥哥手中,假意带雷蒙去洛杉矶,刻意讨好雷蒙,伺机夺得他的财产。然而在相处中发现雷蒙就是小时候的玩伴——雨人,手足之情慢慢产生,并且查理发现雨人从小就有保护自己的意念,父亲在母亲逝世时送走雨人就是为了避免雨人受到刺激伤害自己,情感进一步加深。在旅途中,查理还发现雨人对数字很有天赋,并带雨人到赌场一试身手,为他赢得八万,解决了工作问题。在一周的旅途中他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血缘的亲情打破了原有的疏离,真挚动人的手足之情取代了查理原来的只求一己私利。但是雷蒙终归离开了查理,回到了他的世界。赏析:

《雨人》是一部经典的社会伦理片,这部影片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又在第六十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主角四项重量级大奖,在电影史上书写了灿烂的一笔。

《雨人》中查理对遗产的追求的描写,实质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反映出社会现实中追求金钱的风气带来的亲情等情感的缺失,揭露了社会的残酷无情。但最终他被亲情感动,放弃了争夺不属于自己的金钱,这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亲情重于金钱。

影片以汽车的画面开始,预示着本影片与汽车密不可分。本片以别克车为线索,查理与父亲因为汽车发生争执导致父子关系破裂,而父亲留给他的遗产只是这辆汽车。而查理与雷蒙又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开着这辆别克车回到洛杉矶,从而有了他们为期一周的旅行。在这一周里,查理对雷蒙有了深入的了解,为他们手足情的复苏奠定了基础。这样的安排,使影片情节紧凑而不失逻辑。

我们每个人都会想起雷蒙那可爱的话语和行为举止,表面上雷蒙笨、自闭,但是他的内心里充满了爱与天真,他没有金钱的概念,他远离世俗拥有独特的内心世界,随自己的兴趣做所有的事情。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每天他都很忙,有很多事情要做,真的是一位funny rain man。雷蒙的很多东西都是很特别的。他的语言丰富多彩,喋喋不休的背后我们更多的是感觉到他的单纯和可爱,想什么就说什么,很多东西我们常人看来不关痛痒但在雷蒙那里却是如此的重要。比如害怕坐飞机,害怕澡池

放水的声音,准时看“人民法院”,晚上十一点准时睡觉,等等。有时也可爱的让人发笑,比如不懂男女之事。但有一个东西让弟弟大发了一把,那就是利用雷蒙惊人的记忆力算牌。

我们再来看看弟弟。作为一个商人,查理不乏追逐利益的贪欲和狡诈。一开始,他排斥雷蒙,一心想得到父亲的遗产,于是他怀着一腔愤懑,把哥哥从疗养院绑架走,踏上回洛杉矶的旅程。但是他自己都没有发现,他的狡诈、他的暴跳如雷、他的唯利主义在哥哥善良天真的无形影响下变得温柔起来,同时也变得善良起来。后来他甚至帮哥哥脱鞋子,听哥哥回忆童年在一起的时光,还教哥哥跳舞。当镜头渐渐移向他们靠在一起的脸的时候我们感觉到亲情在慢慢温润着两个人的心,在感化着查理。他开始真心地想要和雷蒙住在一起,至于那些遗产,对他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哥哥,这个词已经永远的融进了他的生命里,成为一种永恒!

影片以查理送走雷蒙结束,雷蒙一连说出距弟弟去看他的时间甚至精确到秒钟,说明了他内心的渴望:对家人的关爱的渴望,对弟弟爱的渴望。查理以微笑告别东去的列车,预示着他们兄弟俩美好的未来。

影片在叙事上运用了强烈的对比,两位主人公的不同性格,不同人生观、世界观都对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心灵上的巨大冲击。查理对亲情、金钱、社会态度的转变以及雷蒙的纯真都让人们学会了反思,学会了爱。“亲情”作为本片的情感主题贯穿在整部电影中,从道德、心理等方面教育和感化着我们,或许急促的结尾让我们恍惚,但其中所表达的韵味却让我们回味无穷。同时《雨人》又是一部半公路片性质的电影。它展示给我们很多美丽的自然风光。沿着旧别克从早上开到晚上,从农村开到城市,从小镇开到小城。一路看过去,郁郁葱葱的树在公路两旁站成整齐的两列,汽车的驶过,在阳光下,给我们非常清新和明亮的感觉。兄弟俩走过风车遍野的强风地带,弟弟的愤怒使得汽车也发狂,于是汽车驶出公路卷起浓浓的沙土灰尘漂浮在空中。这是乡村的“肮脏”,但是相对于城市挺拔秀丽的高楼大厦中汽车尾气的遍地开花而言,这种“肮脏”显得那么的纯洁和干净。

其中很多的镜头是通过雷蒙的视角展示给我们的。特别是过铁桥的那段,摄影非常特别。给我们很奇妙的感受,我们暂别自己,完全进入雷蒙对桥的关照之中,汽车飞速的向前驶着。雷蒙的眼神也不断的变换着方位,从向后看立即向前看,然后又突然的向上看。雷蒙给了摄影师充分的自由,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我们看着雷蒙看到的景色,感到他的世界充满了神奇。特别是那些移动镜头给我们亲临其境的感觉,而我们知道这种感觉在弟弟那里是不可能出现的。

结束语:

我看《雨人》的时候正好下着磅礴大雨,这时候去体会雷蒙的感觉很特别。

我们每个人内心中都似乎应有着这样一个小小的雨人,它象是一面镜子深沉地反照我们自身日益的浮躁,它教会了我们对亲情的念念不忘和感恩。善待雨人,正如善待自己。

篇3:雨人英文影评

由美国导演加里·罗斯执导的电影《饥饿游戏》于2012年3月23日上映, 自上映以来受到各大媒体的关注, 针对该影片的评论遍布于各个媒体杂志、网站。作为电影产业的重要环节, 影评介绍电影并对其作出评价, 引导观众电影消费, 对电影市场的发展影响很大。本文作者尝试从评价理论这方面对《饥饿游戏》的英文影评进行分析。

评价理论是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的, 它是对系统功能学中人际意义的扩充和发展。本文作者从英美知名新闻报—《纽约时报》《每日电报》—选取3片长短一致的影评作为语料。作者以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 对语料进行分析, 得出态度资源的分布特征, 并对这种分布的原因作出系统的阐述。

二、理论框架

评价理论是由韩礼德所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发展起来的, 马丁和怀特认为, 评价理论关注的是说话人/作者如何构架表达他们的态度以及如何与听者/读者协商态度, 因此他们将表达作者/说话者观点、态度和立场的语言资源称之为评价系统。并进一步将评价系统划分为三个子系统:态度 (attitude) , 介入 (engagement) 和级差 (graduation) 。态度系统又分为情感 (affect) , 判断 (judgment) 和鉴赏 (appreciation) 。

(一) 态度系统

态度系统是整个评价理论的核心系统, 指的是说话者鉴于情感反应或文化价值系统对参与者人或行为过程的评价 (White, 2001) 。它又包括三个范畴:情感 (affect) , 判断 (judgment) 和鉴赏 (appreciation) 。

态度系统的核心是情感, 情感是一个人对待客观事物的感情反应, 是接触一个事物之后而产生的心理折射, 具有不可控性和随机性等特点。

判断系统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某个人或人群的行为进行的评价。在这个系统里, 包含两个范畴:“社会评判” (social esteem) 范畴和“社会约束” (social sanction) 范畴 (Martin, 2002) 。

鉴赏系统指的是评价者对某一事件或某一过程的评价, 鉴赏系统评价更偏重的是政策计划现象或物体, 尤其当人作为客观物体被评价时, 这种评价就属于鉴赏。

三、《饥饿游戏》电影评论中态度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上一部分对评价理论的框架做了简单的回顾, 这部分将会详细分析所选取的《饥饿游戏》的英文影评。从表格中,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态度资源的分布特征:

影评中态度系统中的情感资源所占比重最小, 鉴赏资源所占比重最大, 判断资源居中。这样的分布特点主要原因是影评者要尽量保持客观地写影评, 而鉴赏是对事物的一种客观评价, 所以在影评中鉴赏资源出现最多。

1. 情感资源。

情感是人对事物情感的表达。通常人们表达自己的情感有两种方式, 使用积极或消极的词汇。《饥饿游戏》影评中体现的情感表达的地方相对较少:

The unlikely and at times frustratingly illmatched director for this brutal, unnerving story.影评中凸显出评论者对影片中所展示出的残忍、野蛮场面的痛恨与不满, 是评论者自身一种情感的表达。

2. 判断资源。

鉴于判断资源的评价者多数是影评人自己, 所以会导致评价人在评论某位导演和演员的时候更多地去谈论这个演员或导演的业务能力:

It may be that Mr.Ross is too nice a guy for a hard case like Katniss.A brilliant, possibly historic creation—stripped of sentimentality and psychosexual ornamentation, armed with Diana’s bow。

本段影评提及到导演和演员, 从画线部分, 很明显我们看到的是对导演能力和演员能力的赞扬和肯定。

3. 鉴赏资源。

从以上表格中不难看出, 鉴赏资源在电影评论中是最为丰富的。原因在于影评就是对电影进行评论, 也就是鉴赏电影。

Adams who their reserves of hope, innocence and optimism, a place in which an American Eve, battered, bruised and deeply knowing, scrambles through a garden not of her making on her way to a new world.

通过对比, 显示出此部影片的价值, 当看似失望残酷的现实面前, 总能打破常规“峰回路转”, 让人们看到希望。

四、结束语

本文评价理论的框架做了简单的介绍, 并运用该理论《饥饿游戏》英文影评进行系统分析, 明确了电影影评中评价理论中态度系统的分布特征以及出现这种分布特征的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 该理论分析主要把分析对象局限在词汇层面, 很显然对句型和整个语篇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摘要:本文用马丁的评价理论为框架对《饥饿游戏》电影英文影评进行分析, 从评价理论子系统—态度系统进行分析, 揭示影评中态度资源的特征。经笔者仔细分析, 结论如下:从态度系统出发, 影评中情感资源所占比重最少, 鉴赏资源所占比重最大, 判断资源剧中, 这种分布在一定程度由影评的客观性所决定。

关键词:评价理论,《饥饿游戏》,英文影评,态度系统

参考文献

[1]Martin, J.R.Beyond exchange:Appraisal systems in English[M], 2000.

[2]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M].London:Edward Arnold Publisher Ltd, 1994.

[3]李战子.功能语法中的人际意义框架的扩展[J].外语研究, 2011 (1) .

篇4:《雨人》影评

这部片子我只是匆匆的看了一遍,现在我把我看完片子的感受写下来。

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电影。剧中的男主角查理贝比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有着发不完的牢骚,有着这样或那样生意上的烦恼。直到他遇到了他的哥哥-----雷曼。或许,骨肉至亲之间就是有那样的心灵感应。当查理第一次与雨人相见时,我们就可以看出来。

查理小时候一直隐隐约约的在脑海中存在着雨人这样一个映像,却无法记起那是谁。而当在那个小小的汽车旅馆,当雨人轻轻地与查理一起唱起儿时的歌时,我相信,查理的眼角一定是湿润的。(rain man 与 rayman很像)

首先,这部电影的主题之一是兄弟之情。听起来有点好笑,兄弟走到一起的原因竟然是那三百万元的遗嘱。查理当初只是很功利地为了那一百五十万元而抚养他那从未谋面的哥哥。讲讲我的真实感受,我当初是觉得雷曼这个人是有些荒唐而让人难以忍受的,就像他的弟弟查理一样。我认为,片子中查理的想法,行为其实一点都不过分。如果一个从未谋面的人,在一路上不断地制造各式各样的麻烦,还使你一下子亏欠了八万元债务,还有各式各样的要求,那么不管换作是谁,都会发疯的。当然查理后来发现了迫使他“发疯”的哥哥记忆力超强,计算能力超强。查理利用了他的哥哥,去赌钱,这是他们兄弟之情的一个转折点。查理对他哥哥的喜爱正是从这次成功的赌博开始。这正是我最喜欢这部电影的地方之一。十分的平凡真实,并没有用一个多么冠冕堂皇,多么“感人而正式”的理由让查理的态度转折,完全是出于自然,一个意外的惊喜使得查理对哥哥的看法的角度有了一个转变。我们说,看一个人,心态不同,那么对此人的看法就会不同。或许用一种嫌弃的角度看待雨人,那么“喋喋不休”的雨人就是可以令人发狂的。但是,如果抛下一切念头,只用着敬爱的态度去对待他,就会发现,他是一个多么善良的人啊!他深爱着查理,在他的眼中,或许查理还是那个小宝宝,他怕热水会烫到他。不经意间,举手投足都会体现出他的查理细密的爱。尤其是他们在一起学跳舞时,查理为了补偿他的哥哥,而教他的哥哥跳舞。雷曼笑了,像他那样的自闭症的患者笑一次是多么的难得啊!那干涩的笑声说明了他多久没有笑!他在某医生的监护下(名字记不清了)怎么会有在自己的兄弟面前开心呢!他那些年自己单独的生活是多么的痛苦,正如片中所述,只有每周与父亲的一次见面才使他开心一些。当然,片中最感动的情节还是在最后,已经决定放弃钱财的查理已经无法割舍他的哥哥,决定坚持对哥哥的监护。当他将某医生开出的25万元“弃权费”完全忽视,当他将那张大额支票退回时,以及他坚定的眼神,都令我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到后来,某医生喋喋不休地就如同查理当初时用言语摧残雷曼时,查理再也无法忍受,饱含怒火的叫停了,声音带着哽咽。这同样令人感动。然而当雷曼一字一字地拼出“查理,好伙计”以及一生中第一次主动与别人亲近-------将额头贴到查理的头上,默默无语,我被震撼了,真的。没有任何多余的表达,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撕心与嚎啕。有的只是温暖的额头与温暖的目光。

这部片子还有就是隐藏在兄弟之情后面的父爱。父亲为了保护幼小的查理,狠下心来将自闭的雷曼送进监管所。虽然查理与父亲“决裂”但父亲却一直默默的爱他,从那部车子就可以看出。同样,父亲每周去看望雷曼,教他开车,也表现出了对雷曼的爱。

篇5:雨人英文影评

关键词:自闭症患者的艺术呈现,《雨人》,人物形象塑造,编剧理论

一、引言

影片《雨人》细致深入地展现了一个自闭症患者的生活状态。这个“戏胆”人物的存在, 让影片叙事流畅, 极具戏剧性, 最终在核心场面改变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 实现了影片的主题表达。从编剧理论上讲, 影片中自闭症患者的人物形象塑造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是将自闭症患者进行艺术性呈现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二、自闭症患者的表现

专业期刊、论文对自闭症的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明确的概括, 着重阐述了自闭症患者在人际交往、语言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 比如自闭症患者目光经常游移不定, 态度冷漠, 很少微笑, 不喜欢被拥抱, 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 严重的甚至终生不语。简而言之, 好像他们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同时, 他们还会经常表现出一些刻板的重复动作以及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也有文章明确提到有一些自闭症患者能不看表准确报时, 能背出电话号码薄上所有的电话号码。这些案例证明了自闭症患者有可能具备超凡的数学能力, 影片利用这些科学案例, 来塑造自闭症哥哥雷曼的人物形象, 对自闭症患者的各种特征进行了大量的艺术性呈现, 并且贯穿影片始终, 不仅真实可信, 而且在影片高潮部分, 通过他的超凡能力, 拯救了弟弟, 实现了人物关系彻底转变。这对大众了解自闭症患者这个群体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自闭症哥哥的人物形象塑造

(一) 影片开场戏剧情境构建

影片开场首先对这位自闭症患者的弟弟查理的生活状态进行了简单几笔勾勒, 塑造出一个感情缺失、急躁、冷漠、拜金的人物形象, 这为自闭症哥哥雷曼的登场进行了铺垫。查理由于不满父亲的遗产分配, 查到了遗产受益人所生活的精神病院, 在这里意外得知自己有一个患自闭症的哥哥雷曼, 并第一次了解到了这个群体的生活状态。

雷曼的生活环境安静、舒适, 这是一个远离社会, 安全封闭的环境。查理问路得不到答案的细节已经点明了自闭症患者群体缺乏沟通能力这一特点。他们听收音机、弹钢琴、安静地看书, 有自己不可打破的生活规律, 不受社会干扰。

在这个典型环境中, 典型人物自闭症哥哥雷曼同样有他自己不可打破的生活习惯。医生给查理介绍了雷曼存在的交流障碍:他并非疯狂、智障, 只是不按传统方式表达感情。期初, 查理非常不能理解查理的这些特点, 他胡乱翻看雷曼的书架, 向雷曼不断抛出问题, 雷曼变得紧张、焦躁。查理的态度表现出社会对于自闭症患者这个陌生群体的不了解, 雷曼的反应也证明了他们没有办法在普通社会环境中生活。最让查理绝望的是这个突然出现的哥哥对金钱没有概念!但是, 雷曼却清楚记得父亲让他驾驶那辆别克车的一切细节。这构成了两兄弟鲜明的不同。查理悄悄“拐走”雷曼, 希望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 获得属于自己的一部分遗产。

雷曼的人物形象塑造, 尽量做到了真实呈现自闭症患者的生活状态。弟弟查理作为普通人, 很多地方都不能理解雷曼的反应。影片开场在充分展现自闭症患者生活状态的前提下, 成功给两个人物形象找到了很有利的性格定位和贯穿行动。感情上的缺失、拜金对比真诚、持久, 巨大的差异开启了后面的矛盾冲突, 两人互为“闯入者”打破了对方的生活节奏, 这段旅程必将出现种种矛盾。

(二) 情境激化与人物关系的发展

路途中, 两个差异很大的人物果不其然爆发了种种矛盾。雷曼有他坚持的生活习惯, 这给满脑子想着快点回到洛杉矶, 准备打官司的查理制造了各种障碍。人物的行动目标和贯穿动作遭遇阻挠, 情境激化, 冲突展开, 人物关系得到发展。比如雷曼一定要在吃煎饼之前确定, 餐桌上面有枫糖浆;他到了固定时间必须看电视节目《人民法庭》, 要不就会惊慌失措;他坚决不愿意坐飞机, 并且清楚地记得每一场发生过的事故。这些特征, 对普通人来说, 确实难以忍受, 更何况是目的性极强、时间紧迫的查理。查理几次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但是与雷曼完全沟通失败。影片进一步具体展现了自闭症患者普通生活中的不易, 他们处在一个缺乏理解, 存在危机的世界, 同他们交流沟通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影片中精致的细节让自闭症哥哥人物形象细腻、深入, 这有力地激化了人物之间的矛盾, 为高潮段落兄弟两人关系改变不断积累压力, 走戏流畅。

(三) 影片高潮的发现与突转

就在查理焦头烂额的时候, 人物关系终于发生了转机。查理打开热水, 雷曼突然尖叫起来, 大喊不能用热水烫着了宝宝, 证明雷曼在一直坚持那些恼人的生活习惯的同时, 也一直坚持着保护弟弟的原则。小时候父亲为了保护查理, 将雷曼送去精神病院。雷曼唤起了查理关于童年的美好的记忆, 他的形象由恼人变得可爱, 虽然表面上不像常人那样表达感情, 但其性情中体现出的持久和真挚, 与普通人无异。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 雷曼的人物行动线索符合开场性格设定, 其内心世界丰富、细腻。

影片开场至此那个恼人、难以沟通的雷曼作为整个影片的“戏胆”, 逐步发挥出了他在叙事上的重要作用。

还未赶到洛杉矶, 查理已经得知自己陷入欠债的困境。绝望之下, 他由雷曼对歌单惊人的记忆能力, 联想到了去拉斯维加斯赌博赚钱。雷曼的记忆能力和运算能力早在咖啡厅吃早餐数落在地上的牙签的时候, 就表现出来了。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依据, 同样来源于已有科学案例。雷曼凭借在赌场非凡的表现, 赚了一大笔钱, 帮助查理拜托了生活困境。本来希望通过“拐走”哥哥这个极端手段去打官司的查理, 却在自己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得到哥哥的拯救, 前面精心构建起来的矛盾冲突被化解, 查理和雷曼的心灵关系走近, 人物关系转变。

查理对于自闭症哥哥真正建立了情感依赖。回到洛杉矶以后, 查理放弃了医生开出的巨额支票, 努力争夺自闭症哥哥的监护权。虽然最终查理失败, 但他已经从那个亲情缺失、拜金的人变得更加看重兄弟情义。自闭症哥哥得到关注、宠爱、珍惜, 就是对兄弟两人情感互助, 实现关系转变的最好例证。影片叙事上成功完成了对自闭症哥哥的形象塑造。

四、影片自闭症患者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

影片注重对自闭症患者生活状态的艺术性呈现, 雷曼的人物形象塑造兼顾了叙事的戏剧性和人物所处状态的真实性, 如实展现了自闭症患者生活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比如, 在正式开庭前的情况分析会上面, 大家对雷曼如何可以生活得更好进行了慎重的讨论。到底是回精神病院还是跟着弟弟查理在一起?医生试图在查理和雷曼相处过程中找到例证, 说明精神病院以外的生活不适合雷曼, 比如早上在查理家厨房发生的危机。同时, 医生还证明雷曼根本没有能力和意识去选择自己的生活, 他不断逼问雷曼。查理最终放弃, 让哥哥回到了精神病院。相关学术文章也提到, 如果门开着, 自闭症患者会容易跑丢, 他们容易受情绪或者环境因素的刺激, 这些都是他们生活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影片叙事上肯定了弟弟渴望同自闭症哥哥一起生活的情感冲动。但是, 可能查理也并没有意识到以后这个过程的困难。所以究竟怎么样才能给这个群体创造更好的生活、治疗环境, 影片提出讨论以引起重视, 呼唤社会关怀。这也是该类影片的一个重要社会意义。

五、影片影视表现力的局限性

当然, 影片中表现出来的部分自闭症患者的特征有艺术美化、理想化的成分, 同生活总是有差距的。比如在赌场同妓女聊天以及在电梯中同苏珊娜的亲吻场面。真正的情况其实并没有这么理想。自闭症患者其实并不倾向于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玩耍, 而是表现为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他们孤独离群, 情感上不会与其他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另外, 影片的影视表现力也有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评论文章提到影片把重点放在了自闭症哥哥外部形象刻画上, 但对其内心世界并没有太多开掘。人物语言、动作等还比较标签化, 虽然有象征意义, 但并不能帮助大众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也源自于大众对于自闭症患者这个群体仍然不够了解。这都需要社会对他们投入更多关注和帮助。

六、结论

影片叙事风格平实自然, 紧扣人物内心情感线索, 开场构建自闭症哥哥的生活环境, 慢慢展开他和弟弟的矛盾冲突关系, 在影片情境激化的过程中, 进一步展现出自闭症患者日常生活遭遇的困难和挑战, 刻画自闭症哥哥的人物形象。最终影片人物关系的转变, 更是来源于自闭症哥哥超凡的记忆能力和对数字的敏感, 帮助弟弟摆脱了生活困境并唤醒了弟弟深藏于内心的亲情。通过这一发现突转式的叙事模式, 表现出了自闭症患者性情中的持久、真挚以及可能具有的高超能力和智商。影片严格按照经典叙事手法展开故事叙述和进行人物形象塑造, 对自闭症患者这一陌生群体, 进行了更加清晰地的艺术呈现, 其影视表现力对社会了解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宋风波.儿童自闭症的表现及心理治疗方案[J].中国社区医师, 2007, 23 (341) .

[2]饶贞.现代“雨人”的神秘世界[J].博文, 2012 (4) :42-43.

[3]田付兰.自闭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心理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 2011, 13 (290) .

[4]毕家妈妈.自闭症和自闭症电影[J].父母孩子, 2011, 1、2:13.

[5]张辰云.自闭症幼儿的行为表现及疏导方法[J].甘肃教育, 2014, 9:38.

[6]谭霈生.论戏剧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5.

[7]杨健.拉片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8.

[8]李静.电影《雨人》的主题及审美[J].环球纵横, 2015, 11 (632) :136-138.

[9]郑巍.解读美国电影《雨人》中的人性挚爱[J].环球纵横, 2013 (8) :101-102.

[10]蔡红玉.评影片《雨人》中的情感救赎[J].环球纵横, 2013 (11) :100-101.

[11]晁芳芳.自赎之旅——残障电影及教育的应然诉求[J].中国教师, 2009, 6 (90) :31-34.

上一篇:地铁消防安全论文下一篇:学生干部轮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