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代码英语影评英文

2024-04-12

源代码英语影评英文(共10篇)

篇1:源代码英语影评英文

这是结束了还是另一个延续?

——《源代码》影评及观后感 说道穿越,应该是最近最火的电影电视剧喜欢使用的内容了。其实穿越的另一个名字叫做“时空旅行”。其指的是人从某一时间点移动到另外一个时间点。事实上,所有的人都顺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自然前进,所以时间旅行就是违反这种自然时间变化的方式,大幅度的前往未来或者回到过去。本来一个数学几何学非常重要的节点被运用到一些电影电视剧上后,显得苍白与无聊,比如电视剧:《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等。反观国外特别是欧美的穿越电影,不论是从科学还是可看性的角度上来说,都达到了寓教于乐却又不失品味的作用,而今天我想拿出来说说的就是著名后起之秀导演邓肯·琼斯导演的《源代码》。(该片形容起来容易让听者无法理解,没看过或者不到最后一刻是无法理解电影到底说什么的,这正是时光旅行电影的魅力所在,所以恳请老师观看这部电影之后再看看我写的影评~)

人物介绍:

柯尔特史蒂文:主角,美军上尉(作者注:以后用上尉代替)肖恩:历史教师,主角对应的源代码穿越者。

克里斯蒂娜:肖恩的朋友,坐在主角的对面,对肖恩有好感。拉特里奇博士:研发源代码系统的人 古德温:负责与主角联络。内容简要:

(摘自“百度百科”,有改动)本片说的是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美国空军飞行员科特史蒂文斯上尉在火车上突然惊醒,而他的身边坐着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子克里斯蒂安正在与自己讲话。上尉不知自己为什么会在这辆车上,而且他发现自己居然是以另一个人的身份存在,(火车爆炸中死去的历史老师)正当他迷惑不解的时候,列车上忽然发生爆炸。

上尉又一次惊醒,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密闭的太空仓里(这是他想象的一个空间,后面会解释),有一位女军官古德温正在通过视频和自己对话,并要求自己报告列车上发生的事情。一头雾水的科特还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时,他又一次被送上那辆列车,但每次只能回到爆炸前最后的8分钟(爆炸时间是7:48),也就是这一天清晨的7点40分。

理论上,“源代码”并不是时光机器,“回到”过去的柯尔特无法改变历史,也并不能阻止爆炸发生。之所以大费周折让上尉进入源代码,是因为制造这起爆炸的凶手宣称将于6小时后在芝加哥市中心制造另一次更大规模的恐怖行动!为了避免上百万人丧生,在调察的过程中,科特发现自己已在一周前的一次军事任务中去世,原来他正在参与是一项“脑波原代码”的秘密任务,这项任务通过已经死

亡的科特尚未完全死亡的脑细胞影像来还原事件,调查事情的真相,找到连环爆炸案的罪犯。最终,上尉顺利完成了任务,但是他却决定再一次返回列车,拯救列车上那些无辜的生命。同时更是拯救那个“陪伴”自己在源代码里的那个女主角克里斯蒂安。最后他成功的阻止了爆炸,借用者肖恩的身体与克里斯蒂安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疑点分析:

1.为什么一开始上尉会出现在一个太空舱里?

因为他早在2个月前就死在了战场上,只剩一个活着的大脑,影片中正常的上尉与太空舱(可能是太空舱想象起来比较安全,毕竟他是从直升机上炸死的)是他脑中想象的影子,指挥中心与他视频其实根本看不到他的样子(指挥中心的屏幕是黑的)。

2.这部电影中博士说只有8分钟回到过去的时间,为什么有几次却超过了8分钟他还没回去?

我认为,8分钟只是一个研究性的概念,每个人的短时记忆长短不一。真正让上尉回来的节点是火车爆炸,从那时开始,肖恩(死去的历史老师)的记忆才真正终结。

3.关于源代码的作用机制? 之前我也提到,源代码绝非时光机器,可以回到过去改变历史。正如博士所说的,进入源代码只是发现过去发生了什么,就算改变了也对现实产生不了任何影响。这里还有一个理论就是关于平行世界。顾名思义,假设我们这个世界为真实世界,就存在着很多个同时存在的你跟我、还有所有事件的重新演绎。

引用著名的“祖母悖论”(摘自“百度百科”,有改动):假如小明回到过去把他的祖母给杀了,就是说他祖母在年轻时就死了,因此来讲小明的母亲也就没出生,这个人也就不可能再出生。而历史的发展到现在,按理来说小明是不存在的。而现实中小明的确是存在的。这两个情况就出现 了相互矛盾的情况。从而证明了人是不能回到过去。小明回到她祖母的时代,从那一时刻开始,宇宙的发展及演化就分成了两个平行的宇宙。第一种情况,他把他的祖母杀掉了,在第一个宇宙中的发展是这个人把她的祖母杀了,而到现在这个人也就不再存在了;而在现实的宇宙中的发展还是像现在一样,这个人还是存在的,祖母也是安好的,并没有什么事情发生。

正如影片中一开始,上尉第一次穿越的时候,女主角克里斯蒂娜在看到突如其来打翻在上尉鞋子上的热饮无动于衷,而第二次穿越的时候帮助上尉擦拭鞋子上的污渍;还有影片中部,当上尉穿越之后想打个电话给博士结果博士还没有上班所以无人接听(爆炸是7点48,博士还没上班,8点上班制),回到现实后,博士告诉他无论如何他都接不到,就算接到电话的也仅仅是平行世界的博士而已;同时在影片的最后,上尉在穿越的时候发了一条短信给

古德温,在这里很多包括我第一次看的时候都没有看明白,以为他真的发了一条短信给现实世界的古德温。其实后来一想,现实世界的上尉在古德温按下终止按钮的那一瞬间已经完全与现实世界切断了,根据刚刚的祖母原理,我们可以发现,他所联系到的一定是他穿越的那个平行世界的古德温而不是现实的。因此在此得出结论:上尉一共穿越了9次,这9次事件都是与真实世界不同并且不会影响真实世界,但是却又真实发生并且都对其所对应的平行世界产生了影响。

我的看法: 只要搞明白了平行世界这个理论,很多的穿越电影都能够迎刃而解。所以综上所述,对于这部电影的结局我又有了自己的看法:上尉能够回现实世界的唯一方法就是被火车炸死。因而博士和古德温都非常强调一点,上尉需要专心在车上寻找嫌犯,尽量不要参与其它的不相关事物。这点其实是在保证上尉可以在8分钟之后的爆炸时留在车上,从而被炸死送回现实世界。博士谎称源代码是一个8分钟的虚拟世界,同样是防止上尉逃离火车的另一手段,如果上尉得知自己可以通过避免死亡而继续生存在源代码内,那么相较于自己现实世界的悲惨处境(他已经死了),他可能选择逃离列车而以肖恩的身份继续活下去,博士从而失去了他们手上唯一的合格穿越者。所以我的结论是:源代码系统并非由死者8分钟记忆而来的仿真系统,而是一个可以将穿越者送入某个平行世界的系统,博士作为研发者无疑是知道内情的人,古德温有可能也知道这一点,而上尉则蒙在鼓里被利用。

有一个细节,在上尉在每次穿越回来时,都能看到模糊的影像,最后证明这是最后一次穿越他和克里斯蒂娜下火车之后看到的场景。这有可能是由于他在平行世界中穿越过程中,看到了某个时间处于未来的平行世界的影像所致。

我的感想:

终于,一部史诗级的时空之旅电影穿越完了,这是我迄今为止觉得看过的最完美的一部穿越电影,不论是从音质音效还是画面构造以及内容的严密性而言,都达到了一个大师级的水平,对于一个电影新秀来说更是了不起的作为。透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人类对于未知事物的充分好奇欲以及探索欲。其实我想说,关于电影的缜密性我们大可不必去探究他的漏洞,毕竟这不是科学论文。反观其中的亲情戏我认为嚼头更大:在最后的时刻,上尉邀请了克里斯蒂安去喝咖啡,而这是她期待了几个星期的事情。之后上尉离开了一会儿,去阻止爆炸,接着他以上尉同事的身份打电话给自己的父亲,向他的父亲道歉。他把最后的几分钟留给了自己和克里斯蒂安。8分钟后,古德温终止了源代码程序,时间定格在上尉和克里斯蒂安接吻的一刻。也许我们的生命也是一样,会在某一天突然地终止,而也许在这时,我们才会发现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我们会后悔自己对亲人、朋友太过苛责,会发现自己曾经执着的东西原来毫无价值,然而到了这时,一切都无法改变。

仔细想想,其实我们的一生也是这样,当死亡降临时,我们又还会剩下什么呢?也许我们终究会被遗忘然后删除,就好像一段从未出现过的代码一样。也许到那时,我们回顾自己的一生,才会发现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幸运的是,我们的美好生活可不仅仅只有那短暂的8分钟。我们需要让生活中的每一秒都变得有意义就像台词里说的:

If your life just have 1 minute, what will do?

当时间只剩下1分钟时,你会做什么?

I will let every seconds be meaningful.Everything is gonna be OK.我会让每一秒钟都变得有意义,所有的事情都会好起来的。

【作者注:本文中关于“内容简要”、“祖母悖论”等较为官方的内容均为网络资源,均已标出,其余均为本人观点及看法,与任何团体和个人无关,本文未经允许严禁在任何其他公共页面展示。】

江西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10播音班

1005046051涂明鉴

篇2:源代码英语影评英文

这个利用的是量子力学中所谓的平行世界理论。平行世界理论有两种,一种是前置平行世界理论,一个是后置平行世界理论。本片利用的是后置平行世界理论。

回到《源代码》,有个疑问,博士虽然设定的时间是8分钟,按理说科特史蒂文斯到了时间就会回来,无论是否死亡。博士和他自己应该都是这样认为,前几次无一例外正好第8分钟爆炸死亡,然后回来.后来有两次时间过了他却还在那个平行世界里,一次因为他和女主下了火车,火车爆炸(正好是第8分钟)后,掉入铁轨死亡后回来。另一次是被那个反派恐怖分子枪杀后死亡回来。电影里我忘记这里是否交代清楚了,8分钟以后好像博士他们无法联系到科特史蒂文斯,直到他再次死亡以后才联系上。这个情节非常令人熟悉,如果你看过《盗梦空间》的话,《迷离档案》里也是这样处理的,在梦里死亡的话,现实中的你就清醒过来了;没死的话,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唤醒。经过这两次例外,科特史蒂文斯想到也许8分钟并不是一个限制,但他也不十分确定(后面接吻的镜头定格),所以他想到自己是可以在这一个平行的世界里继续活下去,但如果现实中的大脑还未完全死亡的话,还会被召回来,这也是他请求那个女上尉让他真正死亡的原因。我的疑问,如果他的大脑还未完全死亡,他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怎么被召回?

平行世界是否存在至少现在没人知道。如果存在的话,我想那绝不应该只是一个,而应是无数个。我们所处的每一时刻都应该是一个世界,只是现在我们的科技没有人能回到过去,也没有人去过未来,所以这些平行世界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是完全一模一样的,重叠在一起的就像是一个世界一样。

假如我回到昨天的某个时刻,那么这个时刻的世界就改变了,而和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是毫无联系的,因为他们是平行的关系。回到前天某个时刻,那么另一个平行世界又发生了改变,这与昨天的平行世界和现实世界都没有联系。

但是,当我回到了昨天某个时刻,如果另一个人想回到昨天来找我的话,他应该出现在哪个世界里?他怎么来到我去过的世界,因为我去过的那个世界已经发生了改变。

篇3:源代码英语影评英文

由美国导演加里·罗斯执导的电影《饥饿游戏》于2012年3月23日上映, 自上映以来受到各大媒体的关注, 针对该影片的评论遍布于各个媒体杂志、网站。作为电影产业的重要环节, 影评介绍电影并对其作出评价, 引导观众电影消费, 对电影市场的发展影响很大。本文作者尝试从评价理论这方面对《饥饿游戏》的英文影评进行分析。

评价理论是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的, 它是对系统功能学中人际意义的扩充和发展。本文作者从英美知名新闻报—《纽约时报》《每日电报》—选取3片长短一致的影评作为语料。作者以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 对语料进行分析, 得出态度资源的分布特征, 并对这种分布的原因作出系统的阐述。

二、理论框架

评价理论是由韩礼德所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发展起来的, 马丁和怀特认为, 评价理论关注的是说话人/作者如何构架表达他们的态度以及如何与听者/读者协商态度, 因此他们将表达作者/说话者观点、态度和立场的语言资源称之为评价系统。并进一步将评价系统划分为三个子系统:态度 (attitude) , 介入 (engagement) 和级差 (graduation) 。态度系统又分为情感 (affect) , 判断 (judgment) 和鉴赏 (appreciation) 。

(一) 态度系统

态度系统是整个评价理论的核心系统, 指的是说话者鉴于情感反应或文化价值系统对参与者人或行为过程的评价 (White, 2001) 。它又包括三个范畴:情感 (affect) , 判断 (judgment) 和鉴赏 (appreciation) 。

态度系统的核心是情感, 情感是一个人对待客观事物的感情反应, 是接触一个事物之后而产生的心理折射, 具有不可控性和随机性等特点。

判断系统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某个人或人群的行为进行的评价。在这个系统里, 包含两个范畴:“社会评判” (social esteem) 范畴和“社会约束” (social sanction) 范畴 (Martin, 2002) 。

鉴赏系统指的是评价者对某一事件或某一过程的评价, 鉴赏系统评价更偏重的是政策计划现象或物体, 尤其当人作为客观物体被评价时, 这种评价就属于鉴赏。

三、《饥饿游戏》电影评论中态度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上一部分对评价理论的框架做了简单的回顾, 这部分将会详细分析所选取的《饥饿游戏》的英文影评。从表格中,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态度资源的分布特征:

影评中态度系统中的情感资源所占比重最小, 鉴赏资源所占比重最大, 判断资源居中。这样的分布特点主要原因是影评者要尽量保持客观地写影评, 而鉴赏是对事物的一种客观评价, 所以在影评中鉴赏资源出现最多。

1. 情感资源。

情感是人对事物情感的表达。通常人们表达自己的情感有两种方式, 使用积极或消极的词汇。《饥饿游戏》影评中体现的情感表达的地方相对较少:

The unlikely and at times frustratingly illmatched director for this brutal, unnerving story.影评中凸显出评论者对影片中所展示出的残忍、野蛮场面的痛恨与不满, 是评论者自身一种情感的表达。

2. 判断资源。

鉴于判断资源的评价者多数是影评人自己, 所以会导致评价人在评论某位导演和演员的时候更多地去谈论这个演员或导演的业务能力:

It may be that Mr.Ross is too nice a guy for a hard case like Katniss.A brilliant, possibly historic creation—stripped of sentimentality and psychosexual ornamentation, armed with Diana’s bow。

本段影评提及到导演和演员, 从画线部分, 很明显我们看到的是对导演能力和演员能力的赞扬和肯定。

3. 鉴赏资源。

从以上表格中不难看出, 鉴赏资源在电影评论中是最为丰富的。原因在于影评就是对电影进行评论, 也就是鉴赏电影。

Adams who their reserves of hope, innocence and optimism, a place in which an American Eve, battered, bruised and deeply knowing, scrambles through a garden not of her making on her way to a new world.

通过对比, 显示出此部影片的价值, 当看似失望残酷的现实面前, 总能打破常规“峰回路转”, 让人们看到希望。

四、结束语

本文评价理论的框架做了简单的介绍, 并运用该理论《饥饿游戏》英文影评进行系统分析, 明确了电影影评中评价理论中态度系统的分布特征以及出现这种分布特征的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 该理论分析主要把分析对象局限在词汇层面, 很显然对句型和整个语篇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摘要:本文用马丁的评价理论为框架对《饥饿游戏》电影英文影评进行分析, 从评价理论子系统—态度系统进行分析, 揭示影评中态度资源的特征。经笔者仔细分析, 结论如下:从态度系统出发, 影评中情感资源所占比重最少, 鉴赏资源所占比重最大, 判断资源剧中, 这种分布在一定程度由影评的客观性所决定。

关键词:评价理论,《饥饿游戏》,英文影评,态度系统

参考文献

[1]Martin, J.R.Beyond exchange:Appraisal systems in English[M], 2000.

[2]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M].London:Edward Arnold Publisher Ltd, 1994.

[3]李战子.功能语法中的人际意义框架的扩展[J].外语研究, 2011 (1) .

篇4:源代码英语影评英文

导言

体裁分析理论是近二十年来提出和发展起来的是由John M. Swales在对学术论文介绍部分的研究中开创的。它是在传统的语域分析、语法修辞分析和语篇分析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的结果。传统的语篇体裁要么只研究特殊现象,要么对语篇进行表层的描述,未能探究语篇构建的深层原因,忽略了谋篇布局这个关键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新的意义下的语篇体裁分析应运而生(张萍 2005)。新的意义下的语篇体裁分析使文体学、篇章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等领域的研究“转向对语篇宏观结构和交际功能的深层解释”(秦秀白 1997)。

体裁分析的研究涉及面较广,主要对象是高度约定俗成的学术及职业语篇。本文分析了影片评介在体裁分类中的地位,并针对国内影片评介“模式混乱”,难以达到评介目的的现实,通过运用体裁分析法分析英语影片评介,揭示影片评介者的写作意图,向国内影评撰写者展示理想效果的电影评介图式结构。

一、本文研究对象特点及研究背景

电影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娱乐为目的的文化商品,英美国家商业电影的繁荣相应的推动了电影评介的涌现,具有独立语篇特点的电影评介出现在报纸、杂志及互联网上,成为观众与影片互动沟通的桥梁。

影片评介是专门为那些没有看过某部影片的人撰写的。电影作为艺术商品在付诸销售后是否能得到观众的认可主要依赖于观众对于电影的了解程度,而电影评介正起到了向观众推介宣传影片作用。总的来说,电影评介具有以下特点:

1.时效性。影评具有新闻报道的特点,它必须是对某部最新影片的介绍、宣传与简要评价。

2.信息性。评介内容应尽量包含读者期望获取的影片相关的基本客观资料。

3.评论性。电影评介不只是对影片的简要剧情介绍,它应具有一定的评价作用。

4.导向性和预测性。影评是联系消费者与生产者的中介手段,具有“消费导向”的作用。

我国一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电影,作为附属品的影评在中国的发展也就相对滞后许多。而滞后的非模式化的影评反过来又制约了商业电影的发展。许多电影从业者认为虽然我们经常看到发表在电影报刊上的评述文章,但这些评述文章往往显露出一种深度模式的错乱,可以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电影评介的微乎其微(贾磊磊 2005),要么是影片简介,只是让读者粗略地了解到某些影片的“存在”;要么就是为电影专业人士撰写的纯评析式文章,重在引导电影制作,而非电影消费。两者都远远没有达到“消费导向”的作用。中国电影评介没有实现正确模式化的原因是影片评介者没有真正认识到评介这种体裁的基本交际目的和实现这些目的应具备的基本结构元素,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运用语步分析法探索模式化了的英语国家影片评介的宏观结构,引导国内影评人士及电影新闻相关专业学生重新认识影片评介,借鉴国外的模式,推动国内商业电影和评论体系的繁荣。

对于职业框架下的影片评介类语篇的体裁分析非常罕见。由于国内尚没有学者对影片评介类语篇进行体裁分析,笔者认为应用体裁分析法,揭示英语影片评介的结构特征对提高国内影评写作效率有其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二、语料及分析

2.1 语料收集来源

本研究中使用的语料来自The Movie Review Query Engine。以下为语料选取标准:

1.语料为英语为母语的作家对影片的评介;

2.语料长度约为700-1000字之间;

3.语料选取时间为1997-2005年之间写的影片评介,以免语料由于过旧而失去研究意义。

最后,50篇影片评介被选取。

2.2 影片评介的交际目的

Hyland (2004)指出交际目的这一概念是任何体裁的核心思想,它使某类语篇具有大体相同的图式结构。一般说来,“体裁”是实现交际目的的一种工具或媒介,因此,对语篇进行“体裁分析”不能仅仅局限于对语篇的语言特征或文体特征的描写,而应考虑其交际目的。(秦秀白 1997)

通过分析语料,我们总结了影片评介的交际目的如下:

2.2.1 吸引读者/观众注意

这一交际目的体现了影评作为一种特殊广告的功能。

2.2.2 充当某一影片上映的宣言书

评介式影评往往在电影上映前后一两周出版的报纸或周刊上发表。因此,这种影评可以看作是某部影片已经经历了摄制、剪辑、音带录制等生产步骤最终成为供影迷欣赏的一种宣告形式。

2.2.3 为读者提供影片相关资讯

影片内容介绍及相关背景资料是评介者解读电影并进行评论的基底,也是读者了解影片主题的关键步骤。

2.2.4 帮助读者了解导演用意和影片主题

评介者通过向读者简单介绍某些电影技巧,如整体风格、视听效果、镜头处理、电脑制作等,帮助观众与摄制人员之间进行有效沟通。这一点对于成功的影片评介是必不可少的。

2.2.5 影响读者是否观看影片的决定

如果评介者为评论界权威,则其正面评价将坚定读者的观看决心;相反,其负面评价可能起到动摇甚至放弃观看的作用。

2.2.6 预测影片的票房或受欢迎程度

2.3 电影评介作为一种语篇体裁的地位

中国已故电影评论的代表人物,钟惦棐认为影片评介虽然是将不同影视作品作为自己的写作对象,但它本身是一种独立的篇章形式,有自己的内在构成规律。

Bhatia(2004:91)根据他所提出的“体裁要旨”这一术语(交际目的得以实现的具有修辞效果的过程的组合,如描写、评价、信息、解说等),认为越来越多的混合体裁在不断形成,如咨讯广告“infomercial”,咨讯娱乐“infotainment”和报导型广告“advertorial”等。

关于影片评介在体裁中的定位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由于影片评介目的主要在于告诉人们目前电影市场的一般行情和讯息,而本身并不承担任何学术使命(贾磊磊 2005),因此,可以确定该体裁隶属非学术范畴。另一方面,影片评介与新书评介、音乐评介、实验评介、理论评介等都属评介体裁,但一部分评介属科研体裁,另一部分属于职业类体裁。综上所述,我们根据影片评介的特点可以得知影片评介是职业范畴下的评介类文章,而且是一种资讯+娱乐+报道+广告特点兼具的混合体裁(infotainment-advertorial mixed genre)。用图表描述如下:(图1,图2)

2.4 分析语步结构

本文中“语步”可定义为一组表现同一意旨取向的语言特征组成的表达一定交际目的的语篇片断。在Hasan的体裁理论中,一个关键的概念是体裁结构潜势(Generic tructure otential or GSP)。她认为,GSP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包含了某种体裁中任何可能的语篇结构(1996:53)。如果GSP要真正代表一种体裁的结构潜势,则至少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必须标出任何结构上的必要成份;(2)要列举出所有可选成份(同上)。语篇体裁是由GSP中的必要成份来决定的。只有在具备了结构潜势中所有的必要成份时,才被认为属于该结构潜势所代表的体裁,必要语步代表了体裁中的恒定因素;相比较而言,可选性语步代表了体裁中的不定因素,它的存在与否一般不影响语篇的体裁地位(generic tatus)。

我们首先对6篇影片评介作了初步分析,抽取了这六篇影评中包含的所有结构潜势元素;然后,在对50篇影评作语步(Move)分析,确定其必要语步和可选语步。

通过对6篇影评的语步及步骤分析,我们得到以下潜势结构:

Move 1 影评标题

Move 2 影片基本客观资料简介

Step 2.1 电影的片名

Step 2.2主要演员阵容及摄制人员

Step 2.2 播放时长

Step 2.3 票房情况(对于已经开始上映的影片)

Step 2.4 电影类型

Step 2.5 首映时间及国家

Step 2.6 剧本来源

Move 3 影片背景资料简介

Step 3.1 导演的资历及拍摄的其他影片的评价或获奖情况

Step 3.2主要影星在其他电影中的表现和知名度

Step 3.3 影片的广告宣传阵势(开拍、摄制进度、公演等发布会情况)

Move 4 初步印象

Move 5 电影内容梗概

Step 5.1 影片发生年代、主要地点、背景

Step 5.2 主题

Step 5.3 主要角色及角色之间的关系及主要社会关系

Step 5.5 主要事件及冲突

Step 5.6 影片高潮事件

Step 5.7 结局

Move 6 简要介绍电影技巧

Step 6.1 影片的外景效果包括拍摄场景选取是否合适等

Step 6.2 胶片质量等

Step 6.3 影片音乐视听效果是否有利于烘托影片主题

Step 6.4 角色安排是否妥当

Step 6.5 是否有特技

Move 7 总结性评价

Step 7.1 正面评价

Step 7.2 负面评价

Step 7.3 评介者是否极力推荐观众观看影片

Step 7.2 影片适合何种人群观看

Step 7.3 是否与其它影片有可比之处

Move 8 评介者的个人预测

Step 8.1 评介者预测该影片的收视率或票房或者以星级形式预计影片的受欢迎程度

Step 8.2 评介者的简要解说其预测参照

2.5 结果

通过对所有语料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得知英语影片评介一般由六个出现频率在70%以上的必要语步构成,分别是:1)影评标题;2)影片客观资料简介;3)初步印象;4)电影内容梗概;5)电影技巧等简介;6)总结性评价。此六个语步构成了影片评介的认知结构。另外,其他非必要语步的潜势结构就构成可选语步。详见表1。

Hasan(1996:55)认为,分析某一体裁的GSP表达式非常有意义,它描述了某一体裁重复出现的语篇结构,并可以引导写作者熟知构造某一体裁的典型纲要式结构,用以创造产生新的同类语篇。此外,确定了语篇实现其交际目的所必须包含的必要语步可以使阅读者从宏观上把握一类语篇的内在结构及其组织机制,并提高他们从不同层面进行赏析的能力。虽然我们通过本研究得出写作影片评介应具备的基本结构元素,但事实上,这些基本元素构成是我们要达到基本交际目地采用的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正如Swales指出由于文化因素或语篇变量的不同,属于同一体裁的语篇之间存在差异,人们可以在不破坏体裁基本结构的原则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秦秀白 2000;鞠玉梅 2004)。

三、结论

以上研究证明英语影片评论的结构有效的达到了评介体裁的交际目的,值得国内影片评介写作者借鉴,可以作为评价国内影评有效性的评价参照。

本研究丰富了体裁分析的研究内容,对影片评介语篇各个部分的交际目的的分析体裁结构的认识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用英语创作此种体裁语篇的能力。

篇5:源代码影评

这一点上《源代码》很像《盗梦空间》,都是让人很有讨论欲的电影,而且《源代码》在情节的发散性上走得更远,这主要是因为《盗梦空间》的设定做得很严密,影片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讲述盗梦和植入的原理,而《源代码》的设定则简单得多,只用了一句话来解释source code的运作原理,更深层次的演变都是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自己完善起来的。打个比方,这就像围棋一样,在各种棋类游戏中围棋的规则是最简单的,就是圈地取子,但也正因为这个规则简单,围棋才成为变数最多、战术最复杂的棋类游戏。

不仅仅是《盗梦空间》,《源代码》中还可以看到很多其他电影的影子,如《黑客帝国》、《蝴蝶效应》、《回到未来》、《月光宝盒》等等,这里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穿越。今年四月广电总局对国内的穿越类影视作品下了禁令,不再允许这种“混淆历史观”的东西占据广大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但经过这么多年的浸淫,中国观众对于穿越概念已经没有任何的接受门槛了。因此由穿越开始深入《源代码》的世界观内核,对于即使是不熟悉这种时空修补式的好莱坞叙事模式的观众来说,也没有太大的难度,只是这个穿越与以往的肉体穿越不同,它是一种意识穿越,当男主角在镜子中看到另外一个人的脸时,这的穿越设置还具有了身份认同这一传统戏剧母题的意味。这个观影的愉悦和透明感一直会延续到主人公柯尔特最后一次穿越并与克里斯蒂娜深情拥吻等待死亡降临那一刻……而这个我们惯性思维中情节的终点其实是影片终极设定的一个开始,在关闭了时空之门后,8分钟的源代码世界变成了一个可以无限延伸的平行世界。这个情节反转有点让人猝不及防,以至于很多人不会明白柯尔特最后打给古德温的那个电话实际上是在源代码世界发生的事,而这个场景会成为最终理解全片最重要的一个情节。

篇6:源代码影评

影片“源代码”讲述了一个有关记忆的科幻故事,但是影片在对技术背景的描述上花费的篇幅很少,只是一笔带过地介绍了主人公之所以能够不断的进入到火车爆炸前8分钟的时间段,是利用了把记忆转化为“源代码”这样一种技术,他使这段记忆变得能够由其他适宜的人随意读取。正是由于在技术描述上的不充分,才使观众对影片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但是同时也会产生许多疑问,主要疑问大概有三点:一是火车爆炸前那8分钟的时间中的所有景象和事情——不管是记忆形式或者是一段已经编好的源代码形式,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具有必然性而不会有丝毫变化的,那么为什么在每次读取的时候都会有区别,直到最终突破了8分钟的限制,产生了那8分钟过完后的记忆中不可能存在的新的时间;二是那8分钟时间内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只存在于主人公的大脑中,相当于主人公用大脑透过读取其他人的残存记忆而想象的一个虚拟世界,但是当最终主人公的大脑停止运转时,虚拟世界为什么仍然会存在?三是最匪夷所思的问题,那就是这样一个只存在于大脑和电流中的、以数据形式存在的世界竟然会不透过人们的外在行为而直接改变了真实世界的历史,或者说真实世界竟然会按照虚拟世界中的进程而自动发生变化。

对于第一个问题,如果说能用科学方法来解释,那就是进化。如同一种生物体在自然环境作用下,透过遗传变异会不断产生和母体有区别的下一代一样,这段已有的源代码在主人公主观意识的作用下也不断地进行重组变异,从而一步步逐渐地向主人公所期望的状况接近,直到到达了一个最优的形式,甚至于透过进化建构出了那8分钟以外的整个虚拟世界,这段“源代码”就像一个有机体一样,在环境(主人公自我意识)的作用下不断自我学习(或者说条件反射?)和发展,而每一次的爆炸/死亡的往返就相当于源代码产生了下一代,每一代都比上一代对主人公意识期望的贴合程度更高。但其实意识与源代码的关系并不像环境与生物体的关系一样简单,一方面意识对源代码施加了能够促使其进化的作用力,另一方面意识也在源代码所建构的情境中存在,根据情境选取虚拟世界中的行为,能够说这二者都是有机体,而且是互为环境,源代码为意识的存在带给场景,而意识的力量促使了源代码发生进化。从它所讲述的科技方面的资料上看,这部影片甚至能够看作是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一个探讨。

对于第二和第三个问题而言,现有条件下的科学还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从科学的角度我们还无法想象记忆和程序能够脱离介质独立存在,甚至于对现实世界施加直接的影响。这样的资料也许更多的是一种哲学层面的思考,就像是那本《苏菲的世界》中透过以想象中的人物的主观视角来讲述故事,而想象人物开始逐渐产生自我意识,发现真相直到最终彻底摆脱作者独立存在来探讨虚幻和现实的关系那样,该影片也想透过这些情节对人类意识究竟能够以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程度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的问题进行探讨。很显然,影片对人类意识是持用心的态度并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在那里似乎能够看到存在主义的影子。

篇7:神秘代码影评

于是查了香柏树的寓意:黎巴嫩最令人着迷的,是《圣经》诗篇上屡屡提及的“黎巴嫩的香柏树”。诗篇104篇16节说:“佳美的树木就是黎巴嫩的香柏树,是耶和华栽种的,都满了汁浆。”古埃及的法老船,耶路撒冷的所罗门圣殿,乃至古罗马皇帝的宝座,都是用香柏树制作的,而现在黎巴嫩国旗上印着的图腾,也正是香柏树。

香柏树长得极其高大,有着清冽的芬芳,堪称为植物中的“王”,它不仅是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的见证人,也是基督教徒在主面前的期许。据说古早时候,香柏树在黎巴嫩境内随处可见,可现在随着人类居住的扩张和环境日渐污染,高洁的香柏树只能在几个长年积雪的深山里寻见芳踪。外国游客和黎巴嫩人包租客车上山看香柏树,朝圣一般,络绎不绝。香柏树是黎巴嫩人永远的骄傲。

所以,香柏树是希望。播下希望,即便是世界末日,人类也不会灭亡。留有希望,这是美国这类毁灭型电影的精神。

篇8:英文影视欣赏练就地道英语

【关键词】英语 影视欣赏 地道英语 教学手段

语言是用来交际的,语言也是有声的,这就是语言的本质。学习语言最重要的就是氛围,试听上的刺激与冲击要远远大于文字本身。在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对于英语非母语国家的学生来说,英文影视作品的欣赏深受其喜爱,学生在影视所营造的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下,更有利于调动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其强烈的表达欲望。同时,通过影视进行英语听说技能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听到地道纯正的英语,看到真实的现实生活情景,也能提高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识,练就地道的英语。因此,把英文影视作品的欣赏作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搬进课堂,无疑是对英语教学的有效辅助,会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形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丰富多彩。

一、英文影视作品是学生听说能力培养的良好素材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首先是个有声系统,听力是言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是获得语言感受的最主要途径,是提高读、写、说能力的基础,是语言学习的敲门砖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必备条件。如果没有良好的听力,就没有获取语言信息的物质前提;而具备了较好的听力,就为表达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资源,也为交际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由于社会的客观要求,高考指挥棒的导向,在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普遍较为重视英语笔试,学生对大量的笔试训练习以为常,而对日益重要的听力认识不足、投入不够、方法单一。目前听力教学中通常采取以下三个步骤教学:1)学生听录音;2)回答问题;3)师生核对答案。听力材料仅限于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及与课文相关的听力材料,学生经常是在答题的压力下上听力课,他们的活动也只是听材料和写答案,形式单调和内容枯燥使得课堂死气沉沉,难以实现师生或学生互动。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畏惧、烦躁和厌倦情绪。至于口语训练,情况就更糟了。中学教学中听说训练脱节,不符合语言交际的现实,未能从学生交际需要和语言交际功能的高度进行教学,是不可能使学生真正具备交际能力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形象信息的记忆比语言文字信息的记忆更深刻,因而有必要针对学习环境和学习者自身特点,改进听力学习方法。而影视作品中丰富的颜色、活动的画面、充实的故事内容配合背景音乐,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情趣与积极性,使之更加主动地运用大脑神经进行接收、分析。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的感官越多,收集到的信息就越多,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更牢靠、真实。同时,影视欣赏能做到英语语言教学中最难以做到的——促使学习者说话。在欣赏英文影视的同时,学生会下意识地积累大量潜在的语言信息。而这种信息在今后的某些场合将被激活,如演讲比赛、口语考试和面试采访等,这些的信息将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一笔资源。在我们中学教育中,由于条件所限,大多数的学生从未有过机会真正在交际场合“说”英语。而电影提供了这样仿真的交流语境,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会进行模仿。

电影具有吸引和娱乐观众的功能,能长时间地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学生在听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评论电影内容,抒发自己的感想。学生在谈论他们喜欢的电影时,会不自觉地克服交流过程中的害羞和不安,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主动去与对方进行沟通,使得听说训练真正融为一体。

二、英文影视欣赏是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效辅助

自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国外就已经引入影视欣赏作为语言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而我国在这方面就相对落后一些。一方面,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对于教育的投入也存在着差别;另一方面则是各国教育理念的差别使得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手段有所不同。“三尺讲台”“一支粉笔”这些传统教学的代名词已经不能作为当前信息时代的教育代名词了。更多的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教学手段的出现,使得课堂从原有的封闭空间变得更加开放与包容,而这些变化也就要求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手段,使教育改革真正地走进课堂,提高教与学的双重效率。

而在中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理念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教育主体的转变成为英语高校课堂目标的基本要求,而要实现这种转变就必须引入新的教学形式。英语学习最佳途径就是使学生置身于英语的情境中。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强调各种语法、句型,而忽视了学习语言最为重要的因素——语言氛围。英文影视欣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就成为传统教育手段的有效辅助。英文影视让形象和语言结合起来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外语学习规律的。正如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习者掌握知识的意愿。”随着影视作品进入课堂,枯燥的课本瞬间变成了美好的视听冲击,改变了以往视听说课内容较枯燥的状况,有效提高了课堂容量,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这种新的形式正代表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潮流。

三、结语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教育技术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将不断影响教学的手段、过程、内容等。英文影视欣赏就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外国文学作品相结合并将之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产物,是英语教学现代化的体现,也是语言教学发展的客观需求。它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最终改变英语学科教学模式,将多层次、多维度地展示英语教学的内容,进一步丰富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

【参考文献】

[1]桑新民.教育,你离信息时代还有多远[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2(6).

[2]赵婷,张法科.影响听力理解的一个超语言因素[J].外语电化教学,2005(12).

篇9:英文英语在中国的魔力

我国自从海通以后,外国的语言文字,渐渐输入,国人学习者日甚一日,骎骎然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其中英文英语尤为显著。

英文英语在中国的魔力实在真不小。一个南方人和一个北方人说话,因语言的隔阂,用英语来代替,马上就解决了困难。中国人与中国人打电话,明明电话局里雇用的接线员是中国人,他们偏要说什么“稳妥斯雷”等等的洋话。体育界里面的人差不多都用英语。其他如银子、铜币、钞票、邮票及邮务上用的印刷品,海关上用的文件,各铁路局卖的火车票,西医所开的药方,大学教授用的课本……都是用的英文。倘若有个外国人跑到中国来考察,差不多把中国当作英国或美国的殖民地了!

在十九年五月廿六日那一天,我到大东酒楼参观朋友的结婚典礼,遇见了一件事,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那就是介绍人操英语致词。在中国人结婚的礼堂上,在场观礼的全是中国人,他竟然说的是外国语。在他自己以为是很荣耀的一件事,但在稍有智识的人看来,这不是一件很耻辱的事情么!

听说首都有两个部门,部中的员司和部长谈话,常夹用英语,“爱斯”、“诺”的声音,竟属司空见惯。行政机关一变而成了洋行办公室。又听说有一位外交次长出席立法院,解释关于条约上的事情,因为他是广东人,恐怕别人听不懂他说的话,竟想用英语来代替,幸而被立法院的委员阻止了,否则,中国的立法机关与那印度的立法议会还有什么分别呢?

若谈到许多留学生的家庭,也沾染了许多洋气。一个小孩子刚刚呱呱坠地,即代他取一个英文名字。这种情形在我所认识的人中常常可以看得到。日前看见某画报登载某部长的两位公子,竟然也用英文名字。以三民主义为依归的党国要人,平时喜欢用他国民族的语言文字而不知耻。反令孩子养成用洋话的习惯,事之荒谬孰有甚于此者!

总之,中国人用英文英语的风气,已弥漫了全国,上而行政长官,下而贩夫走卒,都以操英国语,写蟹形字为荣耀。若长此以往,岂不是要被外国同化么?

我们应该根本打倒这种恶现象,来挽回我国民族所固有的语言文字。(原载《新人生》1931年第1卷第1期)

篇10:英文电影与大学英语教学

关键词:电影;语言;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75-02

电影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视听艺术,很多经典电影或因波澜壮阔的场景,或因天马行空的想像,或因感人至深的情感,令人印象深刻,久久无法忘怀。英文电影是英语学习者了解西方文化与生活的窗口,若将其引入课堂教学,学生不出国门便可以领略异域文化,还能透过真实生动的场景学习英语。此外,学生观看英文电影还能扩大词汇量,学会一些平时书本上学不到的词汇或表达,增强语言感染力,与此同时,也能掌握比较自然地道的语音语调。电影中美好的情感、深刻的哲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格修养。

一、英语教学中电影的选材

首先,电影内容要积极健康,尽量贴近生活。带有凶杀、暴力、色情等情节的电影当然不宜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此外情节过于激烈炫目的也不适合,否则学生会被景象所吸引而忘记语言的学习。其次,电影语言要清晰纯正,难度适中。当然,选取电影的标准还要取决于不同的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语言水平。

很多经典英文电影都很适合开展课堂教学。比如奥斯卡获奖影片《窈窕淑女》。该片主演奥黛丽·赫本与雷克斯·哈里森的表演出神入化,对白词曲也写得生动优美,尤其是其中英语口音的赏玩和英国贵族的典雅更是值得英语学习者细细品味。还比如《美丽心灵》,这是一部改编自同名传记而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内容是关于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以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影片情节曲折,语言清晰,难得的是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主人公不屈不挠、执着于学术的精神。还有《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全片情节都在主人公客厅展开,几张沙发,一个火炉,几个学者,便开始了谈话,剧情全由语言阐述。该片想象深远,魅力非凡,十分适合英语教学。

二、英语电影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电影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教师一定要选取英汉字幕兼有的电影,一定要让学生听电影的原版英文发音。一般情况下,一部电影可以播放三遍,先后为英文字幕、中文字幕以及无字幕,这样才能有效学习;其次,放映前教师可简单介绍电影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剧情。同时,教师需要事先把片中出现的语言难点列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白,跟上剧情发展。在即将放映前,教师应明白交代学生的任务及要求。

2.对于较低水平学习者可采取的教学方法

对于较低水平学习者而言,教师每堂课的语言输入量要小,呈现速度要低,课堂活动难度也要合理把握。主要的教学方法有:①跟读:针对有价值的语句,教师播放一句,学生跟读一句,教师同时强调学生应把握语音语调;②视译:学生结合情节背景,翻译某一句或一段台词,教师及时通过暗示、引导、提示等方法帮助学生给出答案,然后做出点评和鼓励;③配音: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或自己记录的台词,分角色为电影的某个情节配音,教师指出学生应注意不同角色不同情节中的语音语调;④问答:教师可针对电影内容涉及一系列问题,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寻找答案;⑤对话:学生仿照片中情节设计一组对话并表演出来,教师可在学生准备过程中时时给予指导和帮助;⑥讨论:学生针对电影中某个话题分小组展开讨论或辩论。

3对于较高水平学习者可采取的教学方法

对于较高水平的学习者,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本身的同时,更应该通过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把语言用起来,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可采用的教学活动主要有:①复述:在播放完一段影片之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刚刚在影片中出现的关键字句,将所观看段落情节完整地叙述出来,教师可给出一些关键词作为提示;②续写:教师在影片即将结束时停止播放,学生对后面的结局大胆猜想,并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个别完成,也可分组讨论,小组报告;③改写:影片完整播放一遍之后,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编写一个完全不同的结尾;④观后感:学生在观看完全片之后,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切入点发表观后感;⑤话剧:学生依照影片自导自演一部话剧,教师鼓励学生自制服装道具,利用音乐幻灯片等增强效果,在情节上大胆创新,还可添加其他新颖元素。

三、英语电影教学实例

《当幸福来敲门》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励志影片,由好莱坞著名影星威尔·史密斯主演。该片取材于真实故事,讲述了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业务员,如何刻苦耐劳地善尽单亲责任,奋发向上成为股市交易员,最后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的励志故事。将这部影片引入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主人公在陷入绝境时依然顽强地与命运抗争、最终走出困境的意志力,还可以学到主人公家庭破裂之后,仍旧尽职尽责做好父亲的责任感。更重要的是片中主角说起英语宇正腔圆,隽语迭出,非常值得学习。以下就是笔者真实的教学过程,课堂上全程由幻灯片和视频呈现:

由于笔者任课班级学生半数以上英语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所以对学生要求比较高,设计的课堂活动和课后作业难度比较大。当时所上公开课主题是“JobInterview(求职面试)”,于是笔者选取了该片主人公面试的片段,以此展开课堂教学。

在导入阶段,先与学生讨论当今就业形势,诸多找工作的途径,继而引入面试这个话题。教师与学生对于面试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展开讨论,然后适时打开视频,与学生共同观看片中主人公的面试过程。观看之前,教师先简略介绍故事背景,再提出一个问题:Do youthink he will impress the interviewers?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学生看完之后,教师与学生讨论主人公在面试中的表现,以此完善之前讨论的面试注意事项这个话题。之后教师再让学生看一遍视频,这一遍不放字幕,并适时暂停视频,请学生翻译片中出现的几句经典台词。整段视频看完之后,再请学生用英语叙述一遍主要情节。

接着,教师继续与学生回顾视频中面试官所问问题,以及主人公的回答,自然过渡到求职面试经常问到的问题及其如何应对上。教师启发学生列举出一系列的面试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得体的回答。在视频中有一个非常精彩的对话:

Martin Frohm:What would you say if man walked inhere with no shirt.and I hired him?What would you say?

马丁:如果我雇佣了一个没穿衬衫走进来的人,你会怎么说?

Chris Gardner:He must have had on some really nicepants.

克里斯·加德纳:他一定穿了一条很棒的裤子。

由此,教师引导学生领会到面试中有时机智幽默比循规蹈矩更有效。一系列的讨论之后,教师让学生再看一遍视频,然后模拟视频中面试的情景,参考之前讨论的结果,以小组为单位做表演。教师在学生准备过程中给予积极指导,在每组表演之后及时做出点评。

最后,教师和学生用英语总结求职面试的注意事项,尤其是一些经常问到的问题用英语该如何回答。再简短讨论主人公面试过程给人的启发,以及他自强不息、机智幽默的品质。课下,学生去观看整部影片,写一篇观后感。

从前国内学习外语的资源非常有限,无非教材、词典,再加上磁带和广播,学习过程枯燥无味,且难以接触到地道真实的学习素材,学习效果也是事倍功半。幸运的是我们迎来了信息时代,原汁原味的英语学习资源触手可及,英文电影更使得我们不出国门,便可每日畅游英语世界,学习地道语言文化。作为教育者,一定要大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

上一篇:企业主题宣传语征集令下一篇:读孙维刚初中数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