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山那边的孩子

2024-04-18

学生作文:山那边的孩子(精选6篇)

篇1:学生作文:山那边的孩子

预测中考作文题目:山那边的孩子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孩子对着大山喊:“你是个坏蛋!”大山回音,“你坏蛋,坏蛋……”孩子哭着跑回家对妈妈说,“大山那边有个坏孩子,他骂我坏蛋。”妈妈对他说,“你试着向他问好,或许一切就会变得不一样了。”于是孩子又对着大山喊:“你好吗?”大山回音,“你好,好,好……”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

父亲带着孩子去爬山,爬到了山顶,一团疑问。孩子问父亲:“山的那边是什么?”父亲说:“是山。”孩子又问:“山的那边的那边呢?有海吗?”孩子的眼里充满了希望,父亲望着孩子那双纯洁的眼睛,父亲只好说:“有。”孩子眼里顿时闪着光又问父亲:“海大吗?海里有船吗?船大吗?”父亲说:“海很大很大,也有船,船也很大很大,能装一塞子的人。其实父亲对山的那边一无所知,可望着孩子那双好奇纯洁的眼睛,不忍心伤害他,只好说在山的那边什么都有。

孩子渐渐的长大了,经常自己独立爬上了山顶,却再也没有力气再爬越在山的那边的山顶。一天,孩子终于爬上了那座山顶,可孩子却几乎是哭着回来,在山的那边仍然是山,山的那边的山,铁青着脸,好像在责备孩子痴心妄想,脸色铁青。回到家,孩子痛哭着问父亲当初为什么要欺骗他?父亲望着孩子沮丧的眼神拍拍孩子的肩膀说:“孩子,我并没有欺骗你,只爬上了两个山顶,也许你再爬上另一个山顶,也许在那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你想看见那个理想之海,就必须经过重重的困难,打倒困难,这样在山的那边的海永远在为你喧腾。”孩子听了父亲的话,自信的擦干了眼泪:“爸爸,我知道了,在山的那边的海还在为我喧腾,我一定要解决好阻拦我的重重的`困难,勇敢的趟过去,就一定可以看到大海,对吗?父亲微笑的说:“对极了,孩子。”从此,孩子便努力的向前攀登,因为他始终相信,在山的那边的海呀,依然在为他喧腾。”

终于,在解决掉重重困难下成长的孩子,最终得到了他的理想之海——成了一位世界有名的企业家。他回忆道:“要不是父亲在那一次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我就不会达成我的理想之海。”年轻人们呀,请相信在山的那边就是海呀,在山那边的海呀,仍然在为你喧腾,请不要把距离想得太远,把大困难解开来,一小步一小步的解决走过。最终有一天,你会达成你的理想之海,那时,你便可以惊奇而又自豪的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的漫长

篇2:学生作文:山那边的孩子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看了一组震撼心灵的图片,图片的主题是《山那边的孩子》,那是些居住在贫困山区的孩子。

在一个有着一千三百年历史的古村落——诺邓村。那里的人们住着破旧的土砖房,土砖房还有一扇扇已经破旧不堪的小窗户,那里的环境是多么的艰苦,但那里的人们脸上却洋溢着美丽的笑容。

看那一个小男孩独自一人蹲在墙角,他面无表情,只是默默地望着远处的大山,湛蓝的天空,飘逸着那奇形怪状的云朵,从他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忧伤的神情,也许是他想远在千里之外打工的爸爸妈妈了;也许他是害怕摄像机的镜头;也许是长大的他不想再继续哭泣。

诺邓村里有一所诺邓小学,小学校里只有几十个孩子。在诺邓小学破旧的教室前还有一面已经有些褪色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它给寂静的山野添了一抹亮色。低矮昏暗的图书室,石化涂抹的白墙已经斑斑驳驳,里面小书架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种书本,那是山里孩子们如饥似渴汲取着的精神营养。

在学校里,孩子们都得学会自己煮食,低年级的不会,高年级的同学会教低年级的弟弟妹妹们垒灶、点火。烟熏火燎的小屋是他们的厨房,几块石头或者砖块搭起来就是他们煮饭炒菜的灶台,一不小心还会烫到自己的`小手。他们经常吃水煮土豆,一年难得吃上几次肉。肥肉最受同学们欢迎,能在饭菜里放一些用肥肉炸的油就算是吃上肉了。

对照他们,我的心里真是惭愧,我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都可以买得到,买得起。家长还专门为我们制定营养餐,用来补脑。我们都十岁十一岁了,在家里自己煮一碗面条,煎几个鸡蛋都会很自豪,比起他们跋山涉水去上学,还得自己打理生活中的一切,我们的这点小自豪简直不值一提。

他们常年吃着水煮土豆,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浪费粮食;他们睡着稻草编的床垫,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挑剔我们的床还不够舒服;他们穿的衣服上还缀着补丁,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抱怨自己的衣服不是名牌。

虽然这些孩子的生活很艰苦,但是他们还是坚强地生活下去了,他们的笑是那么灿烂,笑容是那么纯净。

中国有许多这样的贫困山区,也有一批批志愿者,给他们捐钱,捐书,捐学习用品,去给这些孩子当老师,教给他们知识。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我相信,爱的力量可以改变这些孩子目前的处境,更可以改变他们的未来人生。

篇3:学生作文:山那边的孩子

这首创作于1947年的歌曲《山那边哟好地方》, 一经推出, 就很快流行于中国大地。特别是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国统区, 也因为人民对国民党政府的失望与愤懑和对解放区的向往, 使这首歌曲与一大批进步歌曲通过各种渠道广为流传, “山那边”成了解放区的代名词。

到了1949年夏天, 风雨飘摇的国民党当局为了垂死挣扎, 使国统区白色恐怖的气氛达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 他们在最大限度地强化对民主进步群体打压的同时, 也变本加厉地强化了对新闻舆论的控制。然而, 在重庆, 一批进步的报纸与有良知的新闻人, 却不畏强暴, 巧妙周旋, 为重庆的读者带来“山那边”的消息。

一、“那边”与“这边”两重天

昨日在林森路上, 一群偷棉花的乞丐遭受了极严重的打击。当一辆辆装运棉花的汽车驶过林森路的时候, 车后有群被饥寒逼得忘记了一切的乞丐, 吊在车尾偷窃棉花。但是每辆车上都坐着一个手擎着木棍的人, 在乞丐爬上车辆的时候, 毫不悯恤地予以打击。被打的乞丐有的血流满面, 有的晕倒在地上, 厥状至惨。

以上这段文字, 是1949年5月8日出版的《大公报 (重庆版) 》上的消息, 字里行间, 充满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面对社会现状的无奈。在当时的重庆乃至整个国统区, 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都过着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 更何况生活在最底层的乞丐了。

而在“山那边”, 在解放区, 我们看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6月22日出版的《国民公报》上, 有一条来自“上海十九日美联社电”的消息——

俄妇五人被控告上周殴打乞丐及“侮辱一中共军官”, 被人民法院判罚人民票六万元, 并须在解放日报登一道歉启事, 正式向共军道歉。人民法庭说明该罚款四万元将交乞丐, 其余二万元则酬劳从旁协助乞丐的行人。

同样是关于乞丐被打的消息, 不同的际遇, 让人看到了“那边”和“这边”的不同, 可以想见, 这样的不同, 让盼望解放的国统区人民会有怎样的感受。

二、和谈破裂重庆当局推出“七条戒律”

在1949年初, 国民党当局为了以“和谈”的幌子苟延残喘, 曾经一度放宽了对新闻媒体的监控。在当时的一些重庆报纸上, 读者还可以读到一些来自解放区的消息。1月16日, 《大公报 (重庆版) 》全文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提出的进行和平谈判8项基础条件的《关于时局的声明》;3月27日, 又刊登了《毛泽东等到北平时情形》, 这篇长达1500字的通讯详细的报道了毛泽东及中共中央机关进入北平时受到各界欢迎的情形;4月4日, 《重庆新民报 (日刊) 》全文刊登了新华社关于南京“四·一”惨案的社论, 向国统区读者透露了“江南及全国人民解放的时间已经不远了”的信息。这些消息的刊登, 让国统区读者在《中央日报》和国民党中央社的“官方消息”之外, 还能了解到更加真实与多元的信息, 自然引起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恐慌与不满。

4月28日, 在解放军渡过长江并解放南京之后, 国民党重庆警备司令部向重庆新闻界发布了加强新闻监管的“七条戒律”——

1. 不得诋毁政府及总统、代总统;

2. 不得刊载动摇人心、挑拨情感及降低士气之消息言论;

3. 不得刊载刺激及助长学潮、工潮与物价之消息言论;

4. 不得刊载妨碍邦交之消息言论;

5. 刊登政治军事及匪情消息, 应以中央社或官方正式发表者为准, 否则, 应负法律责任;

6. 不得刊载共党广播及为共党宣传消息言论;

7. 转载他报或他人之演述以及刊载收听之任何广播消息, 应由报馆负同样责任。

“七条戒律”的出台, 对于重庆的进步报刊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同时, 国民党重庆当局还采取抓人、冲击报馆、找报纸负责人“谈话”等方式大施淫威。一时间, 在重庆的报纸上, 几乎看不到关于“山那边”的消息了。

三、巧妙周旋进步媒体“破戒”有方

然而, 一批进步的报纸与新闻工作者, 并没有向反动当局的白色恐怖屈服, 进入6月, 重庆的报纸上又能零星地看到关于“山那边”的消息。

据当时的《重庆新民报》负责人何鸿钧回忆, 当时的重庆进步报纸, 大都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 躲过当局的新闻检查, 将“山那边”的消息告示读者。通常的搞法是, 收听外国广播, 或将外电加以综合改写, 巧妙地将解放区的消息以“旧金山广播”、“伦敦消息”、“本报香港专电”, 以及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合众社等境外通讯社的名义发表, 其实许多消息的来源就是直接收听解放区的广播改写而成的。

另一方面, 重庆的进步报纸采取了“你有戒律, 我有对策”的办法, 对付当局的新闻封锁。翻开1949年夏天出版的重庆报纸, 像《大公报 (重庆版) 》、《重庆新民报》、《国民公报》这样的进步媒体, 都在版面的安排与消息的选择上“煞费苦心”, 对于头版头条的军事消息, 基本采用了国民党中央社的“官方消息”;对于当局指令刊发的《揭穿共产党的黑幕》、《全民奋起剿灭共匪》等“通稿”, 则采取缠麻吊线的连载, 或刊登在不起眼的版位的方式“消极怠工”;而对于解放区的消息, 则以文化新闻、市井新闻、名人踪迹为主, 既不与当局的“戒律”相“冲突”, 又通过看似短小的文字, 向国统区读者提供了“山那边”的信息。

以重庆当时的进步报纸《国民公报》为例, 在风雨如晦的1949年的夏季, 就“大胆”地刊登了一些关于解放前的消息。

篇4:为了山那边的孩子

本次少先队活動课的主题是奉献爱心。学校之前陆陆续续组织过几次类似的活动,为灾区,为贫困的人提供帮助,孩子们捐钱、捐物,起初兴致挺高,可是经历过几次后,积极性越来越低了。这次献爱心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呢?

活动描述

1.“冷酷”的童心

少先队活动课开始了。我走进课堂,深情地讲述了本次活动课的主题:奉献爱心!队员们一个个表情漠然,有的低下了头,几个胆大的在下面小声嘀咕起来,“又献爱心,上次我捐的钱都不知道给谁了”“我妈说现在有好多骗子,专门骗好心人”……孩子们的反应让教室充满了寒意。是孩子们缺乏善心吗?是他们太冷酷吗?我该怎么办?像以前一样讲爱心故事,一起唱“爱的奉献”吗?沉思片刻,我微笑着说:“孩子们,咱们一起去学校杉苑里看一个展览吧!”一听看展览,孩子们有了精神。

2.闪光的眼神

最近,学校和“麦田计划”志愿团队联合,举行“山那边的孩子”大型写真图片展。一张张传神的图片真实记录了贵州贫困山区学生艰辛的生活和学习状况。来到展示墙前,孩子们立刻被一张张图片吸引,七嘴八舌地交流起来。玲说:“这房子这么破,就是他们的教室吗?”海说:“这是什么地方啊?到处是烂泥!”军说:“这么短的笔能写字吗?”明喊起来:“这米饭能吃吗?都糊啦,还落了这么多苍蝇!一只、两只……”许多同学凑过来,不由自主地和他一起数起来,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我和孩子们一起用心看着、感受着,不时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3.真诚的表达

回到教室,我从孩子们放着光芒的小脸上看出他们有很多话要说。为了让每个队员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让他们先在小组里交流。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冬天,他们为了取暖,在教室里生了一堆火,太危险啦,还有浓烟。我要为他们搭一个温暖的火炉,这样就安全啦。”“他们那里苍蝇太多啦,我要送一车苍蝇拍给他们,把苍蝇都打死!”“我想把我的本子送给他,他们的本子都没有地方写了,还在用。”……我一边肯定大家的想法,一边引导他们思考:“在你们的想法中,哪些是现在我们就可以做的?”聪明的海立刻回答:“老师,我明天就可以把多余的文具捐出来!”玲也喊起来:“老师,明天我把最爱看的书捐出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心愿。教室里暖意融融。

4.爱的奉献

第二天清晨,教室变成了爱心捐赠的现场,队员们每人都带来了捐赠的物品,字典、衣服、图书,甚至食品、玩具,还有苍蝇拍。有个喜欢绘画的孩子举着一张绘画作品说:“我为山那边的小伙伴画了一间坚固的教室,瞧,教室里有暖气,和我们的教室一样宽敞明亮!”在她的启发下,许多同学拿起笔来,或者画,或者写,或者写绘结合,一个个包含着爱心的作品诞生了!孩子们都说这些作品也是送给山那边小伙伴的礼物。看着眼前温情涌动的的场面,想起昨天少先队活动课伊始,教室里冷漠的一幕,我陷入了沉思。

活动反思

这一次活动,队员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其中原因:爱心故事的主角是“山那边的小伙伴”,是孩子们的同龄人。真实的生活走进了课堂,真实的情感便迸发了出来。本次少先队活动课,采取了看图片、说心愿、捐物资、创作写绘作品等生动的形式,让活动课充满动感和吸引力。

篇5:山那边作文

他们没有享受很好的教育资源,他们的老师大部分都是支教或者是土生土长在那里的,人民没有受过很高等的教育,他们的教室也没有像我们这样有很多的灯和很多的空间,他们甚至没有黑板,他们的桌子和椅子可能都是破破烂烂的,缺胳膊少腿。他们的灯有时候也没有电,所以就只能在阴暗的教室里,在窄小的房间里学习,甚至有时候也没有能够写字的粉笔。在山的那边,他们的生活是艰难的,他们的学习生活也是枯燥的,但是他们依然有孩子享受知识,想要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些渴望都是难得的。

因为没有足够的收入来源,他们的生活也比较窘迫,有的家里可能有几只牛,几只羊几只猪,就像是比较富有的家庭了,有些家庭甚至有很多空巢老人,也有一些留守儿童。那些大人都外出打工,将老人和小孩留在家里,孩子们不仅仅要每天学习完成作业还要负责家里的粮食和动物的养殖,还要做很多注重的家务活。他们的生活是艰难的,因为没有充足的水,所以他们也不能经常的洗澡和洗漱,因为平常他们的衣服也不能总是换新的,甚至要将一件衣服穿很久。

篇6:山那边作文

终于,有一天忍不住问爸爸:“那里究竟是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爸爸看着窗外的远山对我说:“那里和咱们这一样,有房子,有人家。赶明儿爸爸带你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吗?”

爸爸的承诺使我感到宽慰,每每看到那亮起的灯光时,就想起爸爸的承诺,盼着那个“赶明儿”的日子,盼着到那个夜夜伴我入梦的有灯光亮起的地方。然而,这一等,就是5年。

尽管我一直没有等到爸爸说的那个“赶明儿”的日子就匆匆长大了,尽管远山灯光的那份神秘在我心头已经荡然无存,可我依旧想去看看我童年时伴我夜夜入梦的那个有灯光闪烁的地方。

在爸爸终于休息的日子里,我向他提起了那个承诺,向他讲起了那个有灯光闪烁的地方。爸爸很惊讶我居然还没忘那个“赶明儿”的日子,点点头对我说:“好,今天我们就去看看那里吧。”我高兴得像儿时一样,深情地拥抱着爸爸说:“你终于实现了你的承诺。”

我们出发了,坐上汽车,跨过黄河,又走了很远很远,爬了很高的一段山路,终于来到那个有灯光闪烁的地方——那其实是山上的几户农家。从这里往山下望去,隐隐可 以看到我居住的那片住宅区,我想,到了晚上那里一定是一派灯火辉煌的景致。

爸爸说:“这回你满意了吧?其实你是忘不了儿时的梦,因此,应该说,这也算是圆了你的梦吧。”我笑了。接着又问爸爸:“难道你没有过童年的梦吗?”爸爸开怀大笑说:“谁儿时没有梦呢,只是你的梦很奇特,竟然‘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就是为了看看伴你入梦的那些灯光。”

呵呵,爸爸不知道,那宛若星星般的灯光对于一个夜夜有梦的童年是多么的重要,当你长大的时候,那些有灯光的地方其实就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童心深处最最美丽的地方。我告诉爸爸,我其实只是在寻找童年的那些梦。爸爸问:“那你找到了么?”我点点头,又摇摇头,对爸爸说:“一个有着美丽灯光的地方,加上童年时的那些想象,再加上爸爸当年的承诺,恐怕就是今天我要寻找的,其实我早就找到了,不过我总觉得没有找到。”

爸爸带着我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已经走到山顶,看着远方连绵不断的山峦,我不禁又问起爸爸:“你说山那边是什么?”爸爸看着我笑笑说:“山那边还是山。”我又问“那山的那边的那边呢?”爸爸说:“仍然是山,然后可能是平原,最后可能是无边无际的大海。”

说实话,我眼前绵延无际的山峦真的很美,在与天际接壤的地方仿佛天国的阶梯一般云飞雾绕。是啊,山那边是什么呢?山那边又有些什么呢?我知道,和童年的美梦一样,人总在不断的探寻中才知道天地是如此之大,梦想是如此的神秘而又令人向往。

我真的很喜欢眼前的群山,那种连绵无际,它阻挡了很多,也蕴藏了很多,它让你有种无法放弃和难以割舍的冲动。我想,有朝一日走过这些群山也许就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上一篇:智慧平台简介下一篇:南国忆雪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