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项目管理学习

2024-04-29

农文旅项目管理学习(通用3篇)

篇1:农文旅项目管理学习

台江县“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台江县,位于黔东南州中部,属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共辖2街道4镇3乡,67个行政村(居、社区),总面积1108平方公里,总人口16.2万,其中苗族人口占98%以上,素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美誉。台江民族文化浓厚,有苗族姊妹节、反排木鼓舞等9项非物质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国家级传统村落36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7.4%,是全省10个重点林业县之一。全县农村贫困面大,目前尚有贫困户9299户、贫困人口3.45万人、贫困村69个,贫困发生率为22.62%,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近几年,台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压推进,全县的贫困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干部群众思想落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发展意识不强,思想不够解放,“等、靠、要”思想严重,存在“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意识;二是处于黔东南州“两山扶贫”的雷公山扶贫核心区,也是全国滇桂黔石漠化扶贫地区之一,山高谷深,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较差,产业发展受到较大限制;三是发展基础薄弱、财力不 足,交通、水利、城乡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四是高素质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现有人才资源很难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五是干部整体能力素质不强,各级干部不同程度存在知识面窄、业务不精、政策研究不透、运用不娴熟等情况;六是基层组织薄弱,村级集体经济不发达,村党组织书记“双带”能力不强,农村党员队伍存在“老、弱、散”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台江县委、县政府迎难而上,奋起直追,进一步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认知感,着力解放思想,抢抓脱贫机遇,理清脱贫思路,明确脱贫目标,制定发展策略,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把任务做实,把工作做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着力抓好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和意识脱贫。与全县8个乡镇、各部门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切实增强全县干部群众“犯不起、输不起、错不起、等不起、慢不起”的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启动开展了“纪律大整顿、作风大改善、信心大提升”专项教育,强化干部日常监管,切实摒弃“等、靠、要”思想,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向全县人民致信《木鼓声催合力攻坚 万众一心同步小康》,发放脱贫攻坚春联15000余副,进一步强化全县干部群众的机遇意识、担当意识、精准意识、创新意识和落实意识,着力思想脱贫。着力加强农民工技能和创 业培训,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不断增强全县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积极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着力理清脱贫思路。以创建“党建扶贫示范县,脱贫发展示范县”为目标,建强脱贫攻坚领导核心,夯实基层基础,切实提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保障水平,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与脱贫攻坚的深度融合。研究制定了《台江县“十三五”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规划》和《台江县“十三五”扶贫开发专项规划》。召开县委第七次全体(扩大)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走“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新路,创建“两个”示范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决定》包含党建扶贫、脱贫发展五大板块、30项行动要点和100条推进措施,进一步理顺了脱贫攻坚思路。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党建促扶贫力度。积极推进基层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强化政治功能、发展功能、服务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完善基层党组织职责分工、议事决策、党务公开、“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不断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一是谋划扶贫脱贫思路。结合各村实际,认真谋划扶贫脱贫工作思路,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将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在产业上、基础上、能力上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既“扶贫”更“扶智”,力争人民群众早日实现自主脱贫致富。二是扎实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和“第一书记”选派工作,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和同步小康驻 村队。全县299名“第一书记” 和驻村干部,走访群众2.15万人,解决困难问题672个,协调解决项目172个,累积筹措帮扶资金1132万元。三是强化“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教育培训,提升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2016年,已组织开展了4次村干培训和2次基层组织“带头人”培训;在省委组织部的组织下,全县183名党员干部到安顺西秀区和普定县秀考察学习“美丽乡村”建设先进经验,拓宽村干知识视野。四是突出典型引领带动。积极总结推广“十户一体”村庄治理模式,把村内10户左右居住相邻、产业发展意愿相同的农户捆绑成一个发展主体,并与公益事业建设、产业发展、计划生育、党建工作、民主监督等挂钩,实现连带式、抱团式发展。

突出“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加快产业脱贫。立足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分别突出施洞古镇、老屯高效农业园区、长滩村三个核心带动,规划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带和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产业带,打造农业、村寨、旅游一体化示范点。目前,正在制定西江至施洞“农文旅”一体化脱贫发展产业带规划、交通路网等在不断完善。进一步高标准策划中国苗族姊妹节,力争将中国苗族姊妹节打造成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全省、全州招商引资平台和旅游发展平台。

着力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城乡统筹发展。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好落实,重点推进交通、水利、通讯、美丽乡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一是加快交通建设。着力规划建设县域骨干交通网,加快推进凯里二龙至台盘城市主干道和G211国道县城至南宫段升级改造建设,力争年内启动革一至黄平谷陇二级公路建设、台江收费站迁移工程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力度和乡镇、中心村客运站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客运通达率。二是加快水利建设。加快推进空寨水库、南开水库、县城污水处理配套管网二期工程等水利工程;加快翁密河、翁你河、巴拉河等中小河流治理,积极推进清水江平寨航电一体化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防洪减灾安全体系、水利设施配套体系、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和现代化水利管理体系。三是加快村寨建设。着力建设一批中心村,大力提升中心村的聚集力、辐射力。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六项行动计划,着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扎实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支持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四是加快通讯建设。加大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营运商的通讯基站、营业网点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用邮条件。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实施光纤入户进村工程,加快推进光纤宽带和无线局域网实现农村全覆盖。积极建设电子政务统一应用平台,实现政务信息交互共享。

用好易地搬迁关键一招,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全面落实省、州生态移民工作部署,对地处深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 及就地脱贫难度大、成本高的贫困户,按照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臵的原则,逐步开展整体移民搬迁。重点加快台盘大道和台拱马口塘易地搬迁安臵点建设,着力完善安臵点基础设施,有序引导贫困人口向县城、开发区、乡镇及中心村搬迁,确保搬得出、留得住,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力争“十三五”期间完成1万人的搬迁目标。

强化人才支撑,厚植脱贫发展第一资源。围绕“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新路,依托对口帮扶资源,实施“苗岭之光”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十百千万”工程和“四个一批”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大力引进、培养和发掘人才。目前,已引进3名金融人才、8名服务“三农”专家和13名部门亟需人才。同时,采取“双向”培养机并制定了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培训计划。扎实开展人才资源信息采集工作,全面摸清我县人才发展状况。加大对基层人才待遇的保障力度和倾斜力度,探索每三年一次县管专家和县级拔尖人才评选制度,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强化教育发展均衡,推动教育发展脱贫。按照省、州部署,把做好教育和医疗扶贫作为“拔穷根”的长久之计,压缩行政经费5%用于教育发展,大力实施教育“9+3”计划,强力推进“4+2”教育突破工程,农村初中生、小学生寄宿率分别达到77%和30%;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让 1.42万农村中小学生在校吃上了营养午餐;全面落实“两免一补”、贫困家庭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政策,积极争取各类助学金,建立完善贫困学生信息库,对贫困学生就学情况全程跟踪,切实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完成各级教师培训1800多人次,投入4200万元用于台江教育信息化建设,550套“班班通”已完成设备安装,全县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所有班级“班班通”设备全覆盖,实现“三通两平台”目标,具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硬件标准条件之一;进一步加大县职中新校区和实训基地建设,强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将民族工艺人才培训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开设刺绣、银饰培训班,着力培训本地民族工艺人才,采取“支部+学校+企业”的模式,促进校企共建;提高劳务人员技能,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劳务人员技能培训。

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抓好生态补偿脱贫。台江是全省10个重点林业县之一,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7.4%,特别是南宫、排羊、方召三个乡镇处于全州“两山扶贫”的雷公山扶贫核心区,三个乡的森林覆盖率更是接近80%,大多数区域都属于地势较高的国家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范围。目前,这三个乡镇有贫困人口12583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36.47%,因此,做好这些乡镇的脱贫工作,对台江来说意义十分重大。我们以国家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南宫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苗岭地质公园为平台,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着力申报国家生态补偿区、碳汇试点县项目,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 护林员和生态保护人员。

提升医疗就业水平,落实社会保障兜底。大力实施医疗卫生“两大突破工程”,提高基本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基本住院救助限额达到3万元以上;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对医疗救助对象中患重大疾病的,全面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将住院救助限额提高到基本住院救助限额的1.5倍,全力化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个难题;建立“医联体”,提升我县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争取到州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州中医院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及县中医院和8个乡镇卫生院能力建设。对贫困人口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做好社会保障兜底,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供养、重度残疾人生活保障救助标准,逐步推进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积极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为主要对象的“双阳”行动,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落实到位。结合工作实际,出台了《台江县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台江县扶贫攻坚阶段干部管理制度试行办法》等制度,狠抓脱贫攻坚责任落实,确保问责工作有章可循;签订了“四状一书”(县委主要领导与四大班子县级领导干部、县委县政府与各部门单位、部门一把手与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与原单位签订脱贫攻 坚责任状,党员干部签订脱贫攻坚承诺书),层层落实责任,进一步加大督查问责力度,确保脱贫工作责任落实到位;积极探索建立“四位一体”干部监督管理体系,构建工作目标、岗位责任、正向激励保障、负向惩戒约束紧密衔接、有机统一的干部管理新机制。结合“五个一”扶贫机制设定工作目标和岗位职责,把脱贫攻坚实绩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职和考核评价内容,并严格执行干部能上能下制度规定,对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得好的干部大胆使用,对工作推动不力的干部及时调整。

总之,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台江县委、县政府将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篇2:如何提升新型城镇化文旅项目价值

根据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2014年1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三季度星级饭店统计管理系统中13508家星级饭店,有12611家经营情况数据通过省级旅游主管部门审核,完成率为93.36%。在12611家星级饭店中,除停业的88家饭店外,有11727家完成了第三季度经营数据的填报,包括一星级134家、二星级2748家、三星级5659家、四星级2427家、五星级759家。全国11727家星级饭店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总计为548.16亿元,其中餐饮收入为221.6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0.43% ;客房收入为257.6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7.00% (见表1)。

整体看起来情形好像还不错,但是,深入调查我们发现全国星级饭店的运营状况很是堪忧,甚至有的省级准星酒店面临经营不善关门大吉的情况。房企项目内置会所(含临街酒店)基本上属于贴钱经营的现实状态,有的项目干脆将其改装成其他用途。即便是中联亚在海南精心打造的树叶超五星酒店也面临无法再续的危险。

同样,在一些发展速度快的四、五级城市和县城,准入政策都有配套代建五星酒店的要求和条件。据2015年1月份本中心对湖南湘南六县的调查报告显示,最终履约率不到18%。所以,目前除了一线地产开发的文化旅游(区位优势明显且具备一定品牌效应)具备一定投资价值,多数从事文化旅游开发的企业均面临重新选择或积极转型。

但是,全国星级休闲农庄项目各省都没有超过十家(含在建项目),投资价值巨大。如何打造和提升新型城镇化文旅项目价值,值得商榷和研究。

一、定位

如何进行项目定位是关键。2010年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签订《关于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双方鼓励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开展行业自律和为会员单位服务的相关活动,支持开展全国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的示范创建行动。鼓励各地利用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为企业提供有效服务,不断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体系。

截至2014年底 , 全国明确负责星级示范创建牵头部门的有北京等30个省(区、市)。各省级牵头单位多数为各省休闲农业主管部门,其中北京、天津、山西、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湖南、海南、贵州、宁夏等15个省(区、市)成立了休闲农业行业协会,并参与了星级创建具体实施工作。目前,北京、河北、辽宁、吉林、上海、浙江、湖南等省市已将取得全国星级企业称号的企业纳入到奖励范围之内,并将创建工作纳入到本地区整体工作进行部署,有力地调动了休闲农业企业创业的积极性。经过5年的努力,星级创建全国范围内的工作平台已初步建立,形成了休闲农业主管部门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参与、行业协会提供具体服务的良好局面。

二、开发建设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精神,结合农业用地可扭转和商业农业开发的利好政策优势。从土地、规划、基础、建设、资金等方面都可以获得政策性扶持,与城市商业地产开发相比较,成本明显要低得多。

比如规划。可以挖掘地区县域文化特色作为项目文化品牌口号,在立项过程中充分配合行政职能部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高涨,休闲农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方式的转变,新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都为休闲农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增收空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指出,要开展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地方党委政府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引导其快速发展。二是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为休闲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近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新增投资主要用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这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三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需求动力。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4000美元,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持续高涨,个性化休闲体验渐成新宠。我国70% 的旅游资源分布在农村,广大农村优美的田园风光、恬淡的生活环境,必将成为休闲消费的主阵地。四是休假增多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现实机遇。随着相关政策的调整优化,居民休闲时间明显增多,这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发展拉力。五是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保障。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农业服务体系的健全,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势头强劲,大量农民已经从繁重的农业劳作中解脱出来,这为农民依托农业产业、依靠农村资源发展休闲农业,走创业就业发展道路提供了条件保障。

三、开发与经营

一是以农为本,科学规划。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单元,按照统一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一、二、三产业的要求,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分类规划,合理布局,引导各地有序发展。

二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突出自然生态,挖掘文化内涵为重点,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统一,加快培育大中城市和名胜景区周边、依山傍水逐草自然生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传统特色农区的休闲农业发展,变资源文化优势为产业经济优势。

三是强化服务,规范管理。加大教育培训、宣传推介,营造环境力度,制定规范标准,创建示范典型,引导行业自律,实现休闲农业基地建设、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生产安全、产品服务、环境保护的标准化、规范化。

篇3:文旅项目投融资成功的七大关键

首先,文旅产业项目的投融资规划,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第一个基本原则是以终为始。因为投资是以获利与获益为目的的。要以预期的结果来决定投不投、投多少,以及如何投。另外,投资与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根据退出的方式来决定投资的价格和方式,乃至相关的投资增信措施。退出方式往往决定了退出交易条件,进而影响退出收益与退出成本。

第二个基本原则是要本着利益最大化来进行投资规划。投融资的方式决定了文旅产业的项目投融资成本,投融资的规模和股本金、项目贷款的比例。结构化融资中结构的搭设,也会影响到初始投资人和财务投资人的投资收益。而这些规划的核心,就是要本着项目本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怎样提高文旅产业项目投融资成功的概率呢?必须对投融资方案进行必要的优化。

第一,从商业模式进行优化。

商业模式优化的第一个方面是收入模式的优化。

门票是最常见的一种收入方式。而门票是强制性的,门票定价是否合理很重要。如果门票价格过高就会把很多潜在消费者挡在门外,如果定价过低,而景区没有较强的能够引发消费者、旅游者消费意愿的项目,即使游客进来也不能增加二次消费。要根据消费者的能力、意愿及景区内的附加消费项目引发二次消费的能力来确定门票价格,把一些无效客源流挡在门外。

此外,商业设施是自营、联营还是出租?自营意味着资产在报表上,同时经营风险也在自己身上;如果是联营和出租,那就意味着把市场风险转嫁给联营商户和租客了,但是收入也就只剩下基本租金和流水分成,收入总额和报表流水相对来说也小很多。

另一个优化要点是文旅项目的知识产权授权:采取什么收入方式?是分成收入还是异业联盟?广告收入怎样进入报表?这些都是可以进行调整优化收入模式的。

商业模式优化的第二个方面是成本模式的优化。

成本的降低意味着项目盈利能力的提升,而在整个项目成本里面怎样有效控制成本、降低成本,或者通过合作方式实现成本转嫁,是提升盈利能力的关键。

商业模式优化的第三个方面是资产模式的优化。

在轻资产和重资产之间,通过自持或出售一部分、租赁一部分来调整企业的资产轻重。甚至在销售方式中,选择代销还是自采自营的方式,也可以改善资产的轻重比例。

第二,从退出模式进行优化。

退出模式优化的第一个方面是退出市场层级的优化。以私募市场、半公募市场、还是公募市场为退出目标,也是可以调节的。

如果只是做股权转让的话,只是一个协议转让,就是私募市场;新三板则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半公募市场,交易所内发行的小公募产品也是一个半公募机市场;如果去交易所上市,对投资者没有准入要求,那就是公募市场;私募、公募、半公募差别就是资产流动性的差异,流动性的不同对于资产的估值差别是非常大的。如果能够提升退出的市场层级,那么资产的估值就会提升很多,项目融资能力自然也就提升了。

因此,根据投资退出模式来调整项目投融资规划,再来调整项目商业模式和公司的治理方式与治理结构,也是一种有效的操盘方式。

从文旅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来看,投融资策略如下。

在建设期,没有经营型现金流的情况下,要以股权融资和项目贷款为主;在运营初期和市场培育期,最好是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主,这种方式可以不稀释原始股东的权益;在项目成熟期,现金流充沛和稳定了,要以流动资金贷款和资产证券化来解决运行的资金所需和迭代投资的资金所需。另外,资产证券化可以实现轻资产运营,提升ROE,快速地拉升股价,让投资人获得股票差价的收益。

最理想的一种投资模式就是“上市公司+PE”,即以原来的公司开辟一块新的业务拿去上市,将初始投资溢价退出并实现收益以后,再用来作私募或者PE,孵化一块新的业务再上市。如果独立上市不了,就通过自己的上市公司并购来实现投资退出。这样就打通了一个项目从筹建、孵化、成熟到投资退出,从私募到公募的投融资链条。商业地产最优秀的玩家是新加坡的凯德集团。他们就是打通了商业地产的全产业链,即打通了从私募到公募整个产业链。

用项目案例来解析文旅产业项目的投融资规划,可以谈谈北京的古北水镇。总的来看,古北水镇的投融资模式和方案都设计得相当精巧,主要有以下七大关键点。

一是,资源丰富是基础。在古北水镇,有司马台长城、温泉、古镇文化。

二是,商业模式设计精巧。收入模式中,除了门票,还有索道、温泉、餐饮、住宿、娱乐、演艺、展览,让项目的收入来源更加丰富,而且各项收入之间还可以互相促进,以此来提升收入规模。

三是,良好的股东结构设计,一共有四个股东,中青旅控股、乌镇旅游,以及一家叫北京能源投资集团的国企和私募投资人。技术经验主要依靠乌镇项目团队,客源组织有中青旅来保证,国企作为长期投资人,而私募机构是财务投资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搭配。

四是,项目实施效果显著。2015年是项目开业的第二年,接待人数达到160万人,综合收入将近5亿。将来规划是每年接待400万人,综合收入达到10亿。

五是,早期的现金流安排平衡。在小镇开业前后,他们和龙湖地产规划了一个地产项目“长城源著”,尽早地回收一部分投资,减少早期投资的压力,平衡现金流。

六是,可持续发展规划比较完善。规划了高尔夫、别墅地产、度假公寓等多种业态和设施,以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

上一篇:用过程怎么造句下一篇:大班智慧游戏活动《我来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