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玉泉区司法局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2024-05-09

2011年玉泉区司法局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精选9篇)

篇1:2011年玉泉区司法局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2011年玉泉区司法局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2011年玉泉区司法局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深化三项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推动司法行政系统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司法行政工作良性循环发展常态化,为我市率先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全面达小康、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一、围绕年度重点工作深化政务公开

(一)扎实开展政务公开“深化年”活动。根据市政务公开办公室要求,结合实际,制定玉泉区司法局政务公开“深化年”活动方案,及时启动“深化年”活动,努力在优化社会法制环境、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促进机关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上取得成效。

(二)不断深化法律服务公开。加强司法行政系统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定期维护和更新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人员基本信息及诚信执业情况。推进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综合管理系统应用,及时应用司法鉴定综合管理系统应用,以信息化促进法律服务行业诚信执业。扎实开展并大力宣传公证标准化建设,不断拓展公证业务,规范公证机构及人员诚

信执业。扎实开展并大力宣传司法鉴定诚信建设年活动,规范司法鉴定管理,改善执业环境。

(三)加强涉及群众事务公开。启动“六五”普法规划工作,公开“六五”普法规划和“十二五”依法治市工作纲要。扎实开展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法律六进”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专项活动开展情况。深入开展并广泛公开“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岗位大练兵活动”、法律援助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司法鉴定诚信建设年活动。主动向社会公开法律援助受援条件及受援结果,切实为弱势群体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广泛宣传今年实施的《人民调解法》扩大人民调解专项攻坚行动效果,切实化解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以贯彻实施《刑罚修正案》

(八)为契机,不断深化所务公开。

二、围绕权力透明运用深化政务公开

(四)推行行政决策公开。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着力建设健全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的决策机制,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大力推进网络问政,认真办理局门户网站网友留言,畅通诉求表达渠道。

(五)推进行政权力公开、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完善行政职权目录和行政职权流程图,并及时向社会公

布。依托电子政务平台,推进权力网上运行,促进权力运行过程动态公开,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

(六)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开。积极推进财政预算、决算执行情况和决算信息公开,及时公开部门财政预算和决算。

(七)推进机关办事公开。进一步拓展办事公开领域,凡是面向社会服务的公共事业领域,都要建立健全办事公开制度,规范办事公开目录和指南,重点公开办事依据、岗位职责、服务承诺、收费项目、工作规范、办事纪律、监督渠道等内容,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加大行政审批、人事、财务管理等公开力度,完善制度体系,切实防止权力滥用。

(八)做好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工作。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及时更新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加强工作沟通和协调,不断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发挥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的便民服务功能。

三、围绕强化组织保障措施保障政务公开

(九)加强组织领导。局机关及直属单位要完善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大组织协调和工作推进力度,推动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深入。适应工作需要,做好网上行政服务、政府信息公开等业务的专题培训,注重强化对基层业务人员和骨干力量的培训。深入开展调查

研究,加强工作指导和经验交流,积极探索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的新办法、新思路。

(十)完善考核督查。将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政务服务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效能建设等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查找政务公开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整改。建立政务公开投诉举报受理制度,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办法。注重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建立推进和保障政务公开的长效机制。

篇2:2011年玉泉区司法局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中共濮阳市司法局委员会

关于印发2012年党务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 知

局属各二级单位及机关各科室部:

现将《2012年党务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12年3月22日

2012年党务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2012年濮阳市司法局党务政务公开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买中央、省、市党务政务公开工作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以促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重点,推动党务政务公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一、进一步提高党务公开工作质量和水平

1.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回头看”。以“五查五看”为主要内容,规范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一查公开内容,看公开是否全面真实;二查公开载体,看公开是否便捷有效;三查公开程序,看公开是否规范有序;四查公开制度,看保障措施是否健全落实;五查组织领导,看工作部署推进是否真正到位。对基础薄弱的单位,加强督促指导,巩固和深化基层党务公开工作成果。要依照党务公开目录主动实施公开,定期更新公开内容;对于关注度高、时效性强的事项实行即时公开;妥善处理依申请公开,建立健全申请的受理、答复机制。

篇3:2011年“三农”工作要点解析

这是省委、省政府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 认真研判“三农”形势, 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慎重做出的重大决策, 对“十二五”开局之年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推进全省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今年, 我省继续把“稳粮”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 将着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力争全年新增粮食50万吨, 粮食总产迈上1000万吨台阶。粮食一直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头等大事, 粮食问题也是始终关系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尽管2010年我省粮食总产达到958.3万吨, 但只是实现了供求基本平衡。加上我省旱灾、雹灾、山洪等自然灾害近年来易发频发重发, 一些地方靠天吃饭, 粮食增产难度加大。为此, 我省将深入实施旱作农业区新增25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大力推进河西及沿黄灌区新增2亿公斤粮食生产建设项目。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突出发展玉米和马铃薯;稳定油料种植面积, 优化油料生产布局和品种;稳定发展小麦、大麦和小杂粮生产。继续推广10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和1000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工程。如何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方式、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给, 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省上将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从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

中央和省上高度重视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我省财政支出重点将向农业农村倾斜, 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城市资源为农服务的长效机制。各类金融机构加强对“三农”的服务, 保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 加快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发展, 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

今年, 我省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原因在于, 在连续几年快速发展的背后,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各种支撑力量已绷得很紧, 农产品提价增收空间越来越小, 农业传统增长方式增收潜力越来越弱, 持续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农业农村工作的最大难题。加之我省现有贫困人口349万, 数量居全国第三, 贫困发生率为16.7%, 居全国第一, 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任务艰巨。

今年, 我省将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力争2012年全省农民收入达到全国2007年平均水平, 2015年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成为挖掘农业内部增收的重点。将继续实施促农增收“六大行动”, 推进1000万亩优质林果工程, 建设全国一流的元帅系苹果和优质红富士苹果商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和物流中心、国家级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 发展蔬菜、葡萄酒、陇药产业, 做优小杂粮、食用菌、百合等地方性特色产业, 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支持“休闲观光农业、林下经济和农家乐”成为新亮点。

篇4:2011年玉泉区司法局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1.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1.1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生产经营者负第一责任,相关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体系,推动市(州)、县(市、区)农业部门设立行政监管科(室),加快建立乡镇或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使监管网络延伸到基层。

1.2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并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分工意见》,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等有关制度,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1.3强化执法监管 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市(州)、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构的力量,依法及时查处各种违法行为。

1.4探索创新监管模式 学习借鉴本省先进市(州)县(市、区)及外省经验,不断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总结经验,研究方式方法,示范推广成功模式。

2.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2.1落实属地监管责任 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落实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个体农户农产品生产主体责任和属地农业部门监管责任。

2.2加强农药监管 加强农资批发市场和农药经营单位监管,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定期监测农药质量,及时查处销售、使用高毒农药及准用农药中添加违禁农药的违法行为,杜绝违禁和伪劣农药流向农村市场。

2.3督促落实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 依法落实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以“三品”产地为重点,以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督促指导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和产品销售记录档案。

2.4加强部门合作 与食品、卫生、工商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完善信息通报、案件移交、应急处置等制度机制,实行联防联控,形成监管合力。

3.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3.1开展农业标准化制修订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结合我省农业发展实际,围绕主导产业,完善充实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大标准实施和推广力度。

3.2开展农业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 组织实施农业部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项目,配合各级世行项目办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活动,探索推进标准化的模式。

3.3加快发展“三品一标” 加大“三品一标”认证 扶持力度,加强认证后监管,确保认证产品质量。全年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00个。对获证产地和产品进行全面抽查,县级全面检查,市级抽查不低于30%,省级重点抽查不低于10%。检查不合格的,予以取缔。

4.强化农产品监测

4.1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全力推动省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建设;加大已经批准的30个县区的质检项目建设指导力度,加快资质认定,形成检测能力;积极争取新建质检中心尽快列入“十二五”建设项目。

4.2加大监测检验力度 重点开展主要鲜活农产品质量抽检工作,制定监测计划,规范监测程序,提高检测水平,保证检测质量,通报检测结果、继续排名致函。全年开展省级例行监测3次,水果3次,食用菌1次,做好专项监测及应急监测。全年定量检测农产品样本5000个以上。

4.3实行检打联动 针对重点产品和重点地区开展监督抽查,依据监督抽查结果,及时查处问题产品,严厉打击违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5.切实抓好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

5.1开展风险评估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专家队伍,开展高风险抽检,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采取得力措施,防范事故发生。

5.2建立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报告制度,规范信息发布,依法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6.抓好世行项目

6.1建立世行项目组织机构 各市(州)和项目实施县要成立世行项目组织领导机构,全面加强对世行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推进世行项目扎实有效开展。

6.2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省、市(州)和项目实施县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超前谋划好项目,今年重点落实好省、市两级质检中心建设、监管设备争取、培训项目实施、标准化示范区建立等工作。

7.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7.1抓好培训工作 开展全方位培训。举办监管人员、检测人员、内检员、标准化技术推广等培训班,全面提高依法监管、标准化生产的能力和素质。

7.2强化宣传 重点依托吉林农网、12316新农村热线、12582信息平台、吉林农业杂志、吉林农业报及省内新闻媒体,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形成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加强新闻媒体联系与沟通,密切关注舆论导向,及时发现和化解苗头性问题。

篇5:2011年玉泉区司法局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近年来,我区司法行政工作在玉泉区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立足基层,扎实工作,充分发挥普法依法治理、人民调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律师和法律援助等重要职能作用,为努力维护我区社会稳定、建设“平安玉泉”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2014年上半年司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

(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上半年我们坚持针对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我局积极筹措资金,编印成《玉泉区公民普法宣传画册》、《玉泉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图册》、《外来务工人员法律知识读本》及《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手册》4万册,在全区各社区、中小学进行发放。同时把抽象的法律条文,典型的案例编排成法制图版,深入到全区进行法制宣传。利用“3·8”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和综治宣传月等活动为载体,以《宪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禁毒条例》等为内容,组织宣传活动62次,发放各类法制宣传材料五万余份,接受法律咨询1500余人次,出动宣传车240多次,展板600余块。上半年,由于我局宣传形式的实际性和有效性,《呼和浩特日报》、《内蒙古法制报》、《北方新报》等都对此作了全面的报道。

(二)“人民调解”工作

人民调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司法行政机关极为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目前我区设立三级人民调解组织354个,现有人民调解员750余人。上半年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19件:家庭纠纷46件,邻里纠纷24件;合同纠纷10件;房屋宅基地纠纷12件;人身损害纠纷86件;物业纠纷34件;劳动争议2件;专项调解组织中“公调对接”调解70件;道路交通事故调解135件,这些案件的成功调解,有力的维护了辖区稳定。

(三)安置帮教工作

为了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为了全面掌握了解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我局对释解人员进行全面排查摸底。今年上半年

共接受刑释解教人员32人,重点帮教对象8人,一般帮教对象24人;农村籍的6人,城市藉的26人;帮教32人,安置了28人(含回家种地、自谋职业、开展个体经营等)。帮教率100%,安置率87.5%,重新犯罪率低于3%。

(四)社区矫正工作

自2010年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截止5月底全区共接收社区矫正人员335人,解除矫正107人,在册在矫228人(其中管制6人、缓刑209人、假释10人、暂予监外执行3人)。2013年,我局为每一个社区矫正人员安装手机定位系统,使我们能够及时掌握矫正人员活动状态,以利于我们的监管和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这些人表现积极,态度端正,改造较好,有利地促进了辖区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法律援助工作

根据内蒙古司法厅法律援助中心给旗县区法律援助中心制定的二0一四年工作要点,制定二0一四年工作计划,目前我中心已在玉泉区建立二十个法律援助工作站、九十二个联络点,共骋联络员九十二名,法律援助三级网络体系已全部建立。2014年我局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建设标准(试行)》,全面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点软、硬件建设。大力推进法律援助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区法律援助机构与工作站、点的电子信息系统对接,完善法律援助对象与受援人的动态数据资料库,实现网上审查申请人身份信息。积极推动“12348”法律援助服务热线建设,为群众提供集咨询、宣传、法律援助功能于一体的多样化服务。使法律援助在我区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法律援助工作开展垫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维护我区广大群众合法权益,为社会稳定做出贡献。5月16日法律援助中心郭二玲同志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评为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先进个人,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彰。截止5月底共完成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52件,其中刑事案件辩护17件,代理民事案件7件,其中包括区政府交办的2件民事诉讼案件,完成非诉案件228件,解答咨询657人次,代书21件,参加法律宣传活动17次,148法律服务热线解答咨询近400余次。

(六)律师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积极引导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在继续做好律师参与信访和调解工作,认真总结多年来律师积极参与信访和调解工作的基本经验,搭建律师参与信访和调解工作的平台。提高律师服务水平,依法开展非诉讼法律事务,积极参与“大调解”工作,预防社会矛盾纠纷,稳定社会秩序。截至目前我区两家律师事务所共担任法律顾问13家,民事案件79件,刑事案件17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件,解答法律咨询78件,代书41件。为了使各基层法律服务所能够正常规范地开展工作,拓展法律服务领域,以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于基层社会,今年上半年,我区8个法律服务所进行了年检,有21名法律工作者进行了注册,顺利的完成了本年度年检注册任务,促进了我区法律服务工作的正常有序规范开展。截止5月底共解答法律咨询230人次;代书10件;法律顾问8家;参与法制宣传60多场次;承办非诉讼事务代理110件;诉讼事务代理25件,(七)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教育

今年,玉泉区司法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为载体,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着力提高干警综合素质,强化队伍思想政治、纪律作风建设,大力提高司法行政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一是强化政治业务学习。半年来,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等形式,认真组织开展了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理论学习和讨论活动,要求全体干警做好学习笔记,写学习心得,对干警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进行登记,并将学习纳入年度考核中。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干警在职参加学历教育、应用知识培训等更新知识学习和读书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广大干警司法行政工作的实战能力得到了提升。二是强化队伍管理,积极开展干部交流。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组织部分平时没有机会下基层的科室干部去司法所,参与基层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工作,加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提高了业务工作能力。

二、2014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打造全自治区一流法律援助中心

我们将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为载体,以打造全区一流法律援助中心为切入点,继续根据全国先进法律援助中心模式设计建设我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方面将继续加大便民服务措施建设,完善工作网络。其次在现有的街道司法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基础上,逐步将法律援助站拓展到工、青、妇、残等特殊部门及存在劳动争议比较突出的劳动力市场,在现有村、居委会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的基础上,公安、检察院、法院及有关企业建立法律援助联络点,在村民小组建立法律援助信息员,力争做到将法律援助服务在全区覆盖,积极推行一站式法律援助模式,着力打造“一刻钟法律服务圈”。积极推行法律援助便民利民工作措施:一是印发便民服务宣传材料,制定便民服务制度,统一制作法律援助工作站标识,将法律援助范围对象及办案程序等内容规范;二是提高法律援助窗口服务质量,设立法律援助接待室;三是创新服务形式加强对受援人员回访制度。

(二)继续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范围及领域

按照“哪里有人群,调解组织就建在哪里;哪里需要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就在哪里发挥作

用”的工作要求,不断拓宽工作范围,完善调解网络,在现有的三级调解网络的基层上拓展到一些矛盾比较集中、劳动争议比较突出的劳动力市场、相关企业以及继续把人民调解组织深入到村、居委会、社区;在做好传统民间纠纷调处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区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的新特点,不断拓宽工作范围,积极介入征地拆迁、环境污染、交通安全、涉诉调解、医患纠纷、劳资纠纷、土地流转、物业管理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调处,把人民调解网络的触角伸向社会各个角落,做到了“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人民调解”。

积极探索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工作,继续推进“公调对接”机制,在现有的四个街道司法所设立“公调对接”工作站的基础上力争今年完成其他五个街道司法所与派出所的对接成立“公调对接”工作站;与区人民法院、区检察院积极沟通,联合成立了驻区人民法院、区检查院涉诉调解工作站。

(三)全面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1、突出抓好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在坚持以往普法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存在的特点和要求,注重与工作实际的有效结合,创新形式,营造氛围,追求实效,有力地促进全区范围内法律素质的提升。继续以重大宣传日和活动为契机,通过组织人员街头宣传、板报、横幅、宣传橱窗、电视等形式,加大了法制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我区浓厚的宣传氛围。

2、突出抓好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结合“法律六进”活动,进一步有效推进机关干部、青少年、村干部、企业职工等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联合区教育局共同深入全区各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在此同时我们在企业职工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和法制培训,着力提高企业职工遵纪守法、依法维权的能力。

3、突出抓好农村普法教育工作。围绕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把“民主法治村”建设与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普法教育工作,利用一个月的时间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区各村(居)两委会干部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

(四)抓好社区矫正衔接、管理工作

根据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我们将就全面贯彻落实《实施办法》,促进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开展,重点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切实承担起社区矫正执行职责,二要规范社区矫正执法程序,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三要全面落实社区矫正任务,进一步提高教育矫正质量,四要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五要重视抓好

社区矫正监管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下一步我们计划加快玉泉区社区矫正工作“一个中心两个基地”的建设。一个中心两个基地指:“一个中心”是指社区矫正管理教育中心。具有管理教育、警示教育、学习培训等综合功能,该中心设在玉泉区司法局,内设:社区矫正接待室、接收(解除)矫正宣告室、心理健康矫正室、法制体验室、风险测评室,发挥社区矫正综合效能,扩大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力度。“两个基地”是指建立社区矫正人员劳动就业基地和公益劳动基地。

(五)狠抓干警队伍建设及党务、政务工作

认真抓好各项学习教育活动后续步骤的组织实施,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司法行政队伍。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好学习、教育内容的丰富,创新学习教育方法,夯实局机关和基层所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基础。二是进一步抓好局机关领导干部业务学习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学习先进经验、丰富知识层面,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三是继续抓好信息调研工作,深入挖掘素材,大力宣传我区司法行政工作成果和先进典型人物,展现司法行政队伍的良好精神风貌。

篇6:2011年玉泉区司法局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2011年禹王台区司法局司法行政基层工作要点

为贯彻落实《2011年全市司法行政基层工作要点》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的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作用和优势,现结合我局实际,就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作如下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政法工作和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面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主动融入开封振兴建设,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和“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方法,以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切入点,以人民调解工作为着力点,以全面试行社区矫正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进一步规范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加强统筹,注重运作,努力提高指导工作水平,为开封市司法行政事业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夯实基础,为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开封振兴作出贡献。

二、大力加强司法所建设,打造司法行政服务社会的基本平台

1、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推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不断深入开展、取得实效。全面落实司法所长副科级职级待遇,开展“规范化司法所创建” 活动,引导、鼓励基层继续加强司法所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业务能力建设、所务管理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加全市首批 “十佳司法所”和 “十佳司法所长”争创活动,提高司法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2、强化章制建设,促进规范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司法所内部规章制度,细化责任,明确程序,严格纪律,规范行为。加强司法所标识使用情况检查,做到统一规范,树立司法所良好社会形象。开展经常性岗位练兵活动,提高司法所执法规范化水平。

3、认真履行职责,活跃业务开展。围绕深化三项重点工作,认真履行司法所承担的九项工作职能,推进基层工作全面活跃。以《人民调解法》正式实施为契机,规范人民调解工作开展,提升化解矛盾纠纷水平。深入开展送法下乡等活动,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社会效果。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各项工作,强化司法所地位和作用。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继续推进两所分离,理顺管理体制。举办两期司法所长培训班,完成全市司法所长教育培训规划确定的目标。

三、深入开展人民调解 , 发挥化解社会矛盾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深入开展《人民调解法》学习宣传贯彻活动,为《人民调解法》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按照《人民调解法》有关要求,建立完善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人民调解工作制度体系。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委员会学习培训、社情民意 分析、重大纠纷集体讨论、重大疑难纠纷报告及档案管理等制度。按照司法部有关要求,启用新的人民调解格式文书工作。

2、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切实加强乡(街道)调解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化解疑难复杂纠纷、指导村(居)调解组织开展工作的作用。结合企业事业单位的特点和实际,鼓励和帮助企业事业单位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稳妥地发展区域性、行业业人民调解组织,活跃人民调解工作。

3、扎实推进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2011 年全部的乡(街道办事处)和 60%以上的行政村人民调解委员会配备1名专职人民调解员。适时组织开展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专项检查。、加强人民解员培训工作。按照统一组织、分级实施的原则,加强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重点加强对人民调解骨干的培训,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调解技巧。

5、扎实推进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健全完善经常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组织开展经常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将各种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结合我局实际,运用信息化技术,探索建立人民调解组织队伍数据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数据库,分析矛盾纠纷发生规律,对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预警,提高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6、积极开展“人民调解质量年”活动。以积极参加我市举办的调解技能竞赛、卷宗评查、精品案例评选为主要形式,组织“人民调解能手”评选活动,调动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调解协议履行率,提升人民调解工作质量和社会公信力。加大 投诉处理力度,减少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贯彻落实三调衔接有关文件精神,探索建立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机制,健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拓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积极化解劳动争议、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物业管理等矛盾纠纷,强化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特色和优势,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实践中推动人民调解工作深入发展。

8、适时召开全区人民调解工作会议,推动人民调解工作持续规

四、扎实做好安置帮教,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继续做好刑释解教人员调查摸底专项活动后续工作,深入开展刑释解教人员走访摸排,对查实人员建档登记,加强外出人员跟踪帮教,落实重点对象帮教措施。

2、切实落实衔接管理各项制度。运用好安置帮教工作管理平台,建立完善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库。实时了解和掌握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坚持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排查,加强对重点对象的管理控制。对5年内的刑释人员和3年内的解教人员底数清楚、安置帮教措施落实。司法所将其纳入帮教对象,做好建档工作,落实帮教措施。

3、强化安置帮教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工作。司法局落实专职人员,抓好单位、辖区安置帮教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工作。各司法所要及时做好网上衔接登记。

4、加强安置基地建设。巩固我区原有过渡性安置基地,多渠道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生活就业问题。

5、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就业扶持政策。协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工商、税务、银行等相关成员单位和部门,将刑释解教 范开展。人员纳入就业困难群体,进行失业登记,落实减免税政策和金融服务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直接申请就业援助,享受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扶持政策;协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开辟就业岗位,每年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应安置一定数量的刑释解教人员,帮助他们解决就业、生活等实际困难;协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出台扶持政策,帮助自主创业的刑释解教人员,依照规程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10万元以下的全额贴息小额担保贷款。

6、协调 民政部门制定办法和措施,救助生活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按照规定给予最低生活保障或者采取临时救助措施。

7、积极开展延伸帮教。将安置帮教工作向监所延伸,适时组织帮教活动,发挥社会和家庭的积极作用,配合监所做好服刑在教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大力开展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1支社会帮教志愿者队伍。

8、适时召开全区安置帮教工作会议。

五、积极推进试行社区矫正,提高社会管理创新自助能力

1、深入调研,科学论证,为我区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做好理论准备。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考察调研活动,学习先进地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

2、注重运作,加强协调,成立我区试行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出台我区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为全区社区矫正工作深入开展提供政策依据和组织保障。

3、召开我区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启动大会,进行组织动员和工作部署,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全面试行。

4、逐步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制度体系,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

5、探索筹备建立社区矫正工作信息管理平台,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6、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在我区建立专门的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在乡镇一级建立由社区矫正专业工作者和社区矫正志愿者组成的专群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确保每个司法所有 1 名专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培训,举办社区矫正工作者示范培训班,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六、规范基层法律服务,服务民生实际需求

1、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业核准,严把入口关;加强日常管理,搞好年度检查,规范业务开展;加大惩戒力度,提高队伍素质,畅通出口关。对执业人员不足3名的基层法律服务所予以合并、注销。

2、加强基层法律服务队伍行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3,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执业道德、执业纪律教育,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业务技能及应知应会法律知识的培训。

4、发挥基层法律服务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突出服务 “三农”为困难群众服务。

七、不断提高指导管理水平,推动司法行政基层工作迈上新台阶

1、加强信息和统计工作。统一司法所建设、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各项工作档案文书和统计报表格式,实行信息和统计报表报送工作责任制和情况通报制度,每月进行一次通报。

2、加强理论研究,探索工作规律。制定司法行政基层工作计划,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明确责任人,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促进司法行政基层工作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3、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知晓率 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和美誉度。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传媒作用,通过开设专题、专栏,举办集中采访报道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人民调解法》的重要意义和模范人民调解员的先进事迹,宣传安置帮教工作取得的实际效果和先进典型,宣传社区矫正工作意义、积极作用和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树立良好形象,营造舆论氛围。

4、落实经费保障,提高保障水平。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司法部制定的司法所基本业务装备配备标准,尽快为司法所配齐配强装备。进一步落实人民调解经费、安置帮教经费和社区矫正经费。加强经费使用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水平,为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篇7:2011年全国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发布人: 王飞发布时间: 2011-7-25 14:50:00阅读次数:205 次

2011年全国政务公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和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着力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着力加强政务服务建设,切实提高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水平,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一)做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策措施落实过程中的政务公开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围绕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做好“三农”工作、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市场价格调控、房地产调控、节能减排、控制和节约用地等重大决策部署,及时向社会公开落实措施及执行情况。抓好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加强项目规划、立项、审批、招标等公开。严格落实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公开透明。建立健全招标投标信息、投标单位及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公开制度,认真落实招标投标违法行为及处理情况记录在案并公开的制度。

(二)加大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公开力度。公开教育事业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及城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各项政策措施,让群众及时了解关心关注的信息。推进校务公开,招生、收费等要公开透明。推进医院院务公开,坚持药品价格和医疗收费公示制度,及时公开事关食品药品安全的信息。畅通群众表达诉求渠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提高处理问题透明度,稳妥化解社会矛盾。

(三)推进行政决策公开。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的决策机制,扩大行政决策公开的领域和范围,推进行政决策过程和结果公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等,在决策中要广泛听取、合理吸收各方面意见,并反馈或者公布意见采纳、决策执行情况,最大限度防止因决策不当带来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重大决策程序化机制,完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四)增强行政权力运行透明度。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要求,全面推进清权确权工作,编制行政职权目录,绘制行政职权流程图,及时向社会公布。加强对行政执法过程中自由裁量权的清理,科学分档设限,细化量化自由裁量空间,公开裁量标准。在清权确权基础上,查找可能引发不廉洁、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的廉政风险点并在内部公开,把外部监督与内部防控结合起来,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将在下半年组织召开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经验交流会。

(五)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及时更新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充实信息公开内容,完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完善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等主动公开方式,发挥政府信息

公开查阅场所的便民服务功能。凡是不涉密的文件,都要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发布,不再另行发文。做好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

(六)积极稳妥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开。各级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部门预算和决算,以及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基本建设支出、转移支付支出等方面的预算和决算以及各类预算执行和决算的审计报告,都要向社会公开。公开的内容要详细全面,逐步细化到“项”级科目。特别是各部门的出国出境、出差、接待、用车、会议等行政经费支出,都要详细公开。明确基层财政专项支出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切实落实基层财政专项支出预算公开的各项要求。研究制定实施各类预算、决算公开的时间表,2011年将各级政府“三公”支出的预算和决算向社会公开。加大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力度。

(七)规范政务(行政)服务中心运行。各省(区、市)要在本行政区域内规范各级各类政务(行政)服务中心的名称、场所标识、机构性质、进驻部门、办理事项和运行模式,推进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因地制宜设立省级服务中心。凡与企业、社会和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事项,应全部纳入服务中心办理,非许可行政审批事项要尽可能纳入服务 中心办理。没有建立服务中心的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探索通过网上政务大厅等多种方式,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八)整合政务服务资源。加强统筹规划,以政务(行政)服务中心为主体,整合各级各类政务服务平台,形成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覆盖城乡的政务服务体系。探索在乡镇(街道)开展便民服务的有效形式,有条件的地方要依托城乡综合服务设施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或便民代办点,逐步将便民服务向基层延伸。

(九)开展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选择100个县级单位开展试点工作,争取用一年半时间,基本实现利用电子政务平台办理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事项,为全面推广积累经验。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编制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基本指导目录,研究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平台的实施指南,加强工作协调指导。

(十)加强制度建设。出台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着重解决当前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起草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政务公开工作检查评估暂行办法,制定政务公开举报受理制度和政纪处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考核、社会评议和责任追究制度。

(十一)开展专项督查。完善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的方式方法,加强督促检查工作,推动政务公开各项任务的落实。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将在第四季度对部分地区和部门政务公开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抽查。

(十二)加强数据统计。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政务公开基础数据统计研究工作,通过对数据统计、分析,及时掌握工作进展,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研制政务公开工作统计表。

篇8:2011年财政部会计工作要点

一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 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修订工作, 适时启动《总会计师条例》 (国务院令第72号) 的修订调研工作。二是根据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基础工作呈现的新特点, 组织做好《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财会字[1998]32号) 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财会字[1996]19号) 的修订调研工作, 指导和规范信息化条件下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三是在总结“十一五”时期会计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科学制定《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指导今后五年全国会计管理工作。四是依法依职责依程序办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赋予的职责和权限开展各项工作, 明确工作职责, 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工作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工作制度, 严格按制度按程序开展工作。

二、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贯彻实施,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

一是继续加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宣传培训工作。采用召开内控典型案例经验交流会、内控网站建设等多种形式, 继续广泛宣传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将内控规范内容纳入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考试范围。二是做好实施前试点工作。会同证监会等单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A股主板上市公司开展内控规范实施前的试点工作, 为2012年内控规范在主板上市公司全面实施做好准备。三是积极推动中央企业贯彻实施内控规范体系, 建立有关协调机制。四是研究起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配合审计、纪检监察部门, 将内控规范的建设与实施纳入我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防范舞弊等方面的作用。五是进一步推动地方贯彻实施内控规范, 指导各地制定本地区企业内控规范贯彻实施方案, 逐步推进内控规范在全国范围内的贯彻实施。

三、稳步推进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实施, 提高经济管理和监管信息质量

一是扎实推进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在首批实施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平稳施行, 为我国上市公司全面实施通用分类标准积累经验, 为完善通用分类标准提供依据, 为加快通用分类标准获得国际专业组织和主要资本市场认可奠定基础。二是建立通用分类标准实施跨部门协调机制, 解决实施和扩展应用中的问题;稳步推进通用分类标准在银行、证券等方面监管中的扩展应用, 推动以会计信息化为基础、通用分类标准应用为核心的企业综合统一报告平台的逐步形成, 促进监管信息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 提高经济管理信息质量。三是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 成立全国会计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推进会计信息化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起草和推动发布包括XBRL标准在内的会计信息化国家标准。四是紧密围绕通用分类标准实施等会计信息化核心工作, 加强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基于XBRL的标准财务报告平台建设及示范应用》的管理, 高质量完成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 并积极推动多出科技成果。

四、贯彻落实《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 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合格会计人才

一是细化落实《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 (财会[2010]19号) 的主要任务、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 大力推进地方会计人才规划编制工作, 汇总整理地方人才建设成果, 推广先进做法,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积极营造会计人才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二是积极探索建立分类别的会计领军人才能力框架体系, 健全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管理制度, 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和使用机制, 将地方会计领军人才培养与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有机衔接, 促进会计领军人才的合理流动。三是研究修订《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财政部令第26号) , 推进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 选择部分省市试点, 研究探索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电子化的可行性。四是组织开展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 树立楷模、弘扬正气, 激励广大会计人员奋发向上。五是开展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试点工作, 改革完善现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 形成初级、中级、高级 (含副高级和正高级) 等层次清晰、相互衔接、体系完整、逐级递进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体系。同时, 继续做好初中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工作。六是推进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 总结和推广地方经验和先进做法, 指导督促各地不断改进工作方式, 扩大工作覆盖面, 提高工作质量。七是继续深入参与会计专业硕士学位 (MPAcc) 教育建设有关工作, 积极探索解决会计一级学科的有关事宜。八是积极推进全国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构建全国会计人员统一数据平台, 全面实现会计人员跨省级单位的信息化调转, 初步建成全国会计人员信息库。

五、深入贯彻国办发[2009]56号文件精神, 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和规范发展

一是全面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9]56号) 精神, 会同有关部门推出税收政策、人才流动、业务范围拓展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二是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修订进程, 制定或修订《境外会计师事务所来内地临时执行审计业务的暂行规定》、《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通知》 (财会[2007]6号) 等规章制度, 择机重启证券事务所审批工作, 研究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和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及会计师事务所职业保险相关改革措施。三是以H股审计等政策引导为手段, 继续促进会计师事务所重组联合、强强联合, 督促指导首批H股审计事务所高质量完成审计业务。四是推动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转制工作, 开展“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本土化转制问题调研。五是会同部分地区会计管理机构组织开展对已发布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办法实施情况的专项检查, 重点检查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一体化情况。六是积极稳妥开展大型会计师事务所集团化发展试点工作。七是继续做好会计师事务所审批备案和年度报备、注册会计师注册备案等日常管理工作, 加快完成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建设, 做好上线运行工作。

六、推动企业会计准则有效实施和不断完善, 研究制定产品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

一是研究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不断总结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成功经验, 积极关注资本市场动态和企业实际情况, 密切掌握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作出规范, 同时根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 (财会[2010]10号) 的要求, 全面总结企业会计准则趋同过程中的问题和成效, 研究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二是发布和宣传小企业会计准则。编写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研究贯彻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机制, 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宣传和培训小企业会计准则。三是研究制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广泛、深入调研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和管理情况, 研究制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四是继续做好上市公司年报的全面监控和深度分析工作。布置和指导地方会计管理机构积极开展本地区上市公司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的监控分析工作, 重点关注创业板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 同时大力配合相关方面做好上市公司年报监督检查工作, 进一步巩固企业会计准则持续平稳有效实施成果。五是对各地区大中型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开展摸底调查, 夯实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基础。

七、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会计改革, 深化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研究

一是扎实做好《医院会计制度》 (财会[2010]27号) 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 (财会[2010]26号) 实施前的宣传培训、新旧衔接工作, 修订并发布《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促进在医院、高校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二是研究修订《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财预字[1997]286号) 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财预字[1997]288号) , 研究整合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拟定行政事业单位政府性债务核算制度, 研究修订《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财会[2004]7号) , 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行为。三是加强政府会计研究, 推进政府会计改革, 研究起草《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八、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全面提升我国在会计准则、内部控制、会计信息化、人才发展等方面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一是密切跟踪研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最新进展, 做好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新兴经济体工作组 (EEG) 及秘书处的有关工作, 积极参与国际准则的修订和制定工作, 全面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治理结构改革与战略审议工作, 继续扩大我国会计国际影响力, 进一步提升国际话语权。二是响应G20倡议,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深入研究后金融危机时代相关会计问题与对策, 为制定全球高质量会计准则贡献力量。三是继续全方位开展会计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 充分利用好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 (AOSSG) 、中美、中欧、中日韩等平台与机制, 扩大交流与合作, 协调立场, 为我国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四是继续推进与国际主要资本市场的会计审计等效认可工作, 积极推动中欧会计准则最终等效, 持续维护内地与香港准则的等效地位, 稳步推进与美国等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等效工作, 做好厦门对台会计合作与交流基地建设的指导工作, 深化两岸会计合作与交流。五是跟踪国外内控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 加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内控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探索建立我国内控规范体系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互认机制, 促进我国企业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六是继续强化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XBRL团队、XBRL国际组织的定期对话机制, 推动XBRL国际组织认证通用分类标准, 加快实现与美国、日本等主要资本市场分类标准的融合。七是研究建立与发达国家、地区会计资格互认机制, 降低我国会计人员从事国外会计审计业务的成本, 推动我国会计人才走向国际。

九、与地方联合开展重大课题研究, 形成上下联动的良好机制

一是为充分发挥地方及相关部门会计管理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广泛开展调查研究, 联合地方及相关部门会计管理机构组织开展会计基础工作、总会计师制度框架、政府会计相关问题、产品成本核算、会计从业资格、企业会计信息化、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机制、注册会计师法规体系完善及会计师事务所监管等重大会计课题研究工作, 为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二是加强与地方的沟通交流, 形成合力, 更好地为会计改革和发展服务。健全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机制, 通过网站、《会计管理动态》、《会计管理简报》等渠道, 及时发布、宣传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进展、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等, 实现全国各级会计管理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通过组织开展小型专项的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 促进地方会计处之间, 特别是东西部之间、南北部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横向沟通联系与互动交流。三是完善逐级考核机制。通过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 建立有效的考核体系, 开展逐级考核, 一体化推进全国会计管理工作。

十、加强会计指数等相关研究, 提升会计理论研究水平

一是努力做好会计指数研究, 尽快推出会计指数研究成果, 在会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方面谋求新的突破。二是围绕会计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组织2011年度学术年会和专业委员会专题学术研讨活动, 开展课题攻关, 配合做好政府会计改革研究、会计准则趋同问题研究、内控规范贯彻实施及其推广问题研究、成本会计改革研究、XBRL实施问题研究及培训等。三是建立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基地, 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提高科研成果服务效能。四是加强会计理论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定期出版《会计研究》及《中国会计研究 (英文版) 》等资料, 努力提升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水平, 扩大中国会计理论的国际影响。五是加强对地方会计学会的工作指导, 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 带动和提升地方会计学会的学术研究水平。六是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会计学会秘书处的基础建设, 完善学会网站和会员服务系统, 提高会员服务能力。

篇9:2011年玉泉区司法局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乡镇企业增加值突破150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同比增长18%以上;实缴税金突破11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从业人员保持在260万人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其中省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步伐明显加快;抵御风险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明显增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员工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主导产业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方面的作用明显提高。

乡镇企业工作要点

一是继续强化政策落实,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快速高效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深入开展全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创业杯”竞赛活动。完善考核方式方法,确保考核体系的科学化、制度化。

二是继续增强职业技能,搞好农村二、三产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依托现有的培训资源,围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需求,开展重点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2011年全省完成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农业职业技能鉴定任务1万人以上,并且进一步完善各市(州)和重点县(市、区)职业技能鉴定站基础工作。

三是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对外交流合作。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企业间技术合作、贸易合作、投资合作等新机制。由单一开拓传统市场,向开拓新兴市场转变,全面开展农村二、三产业对外交流合作活动。在对外发展上,积极开拓国外市场,继续支持重点企业参加在美国和法国巴黎举办的国际食品博览会,开拓欧美新兴市场,增强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协作能力。在对内合作上,针对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民营资本向北流动的新情况,积极构建南资北移通道,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到沿海发达地区进行招商引资、招贤引智,促进交流合作。

四是积极协调银信部门,切实解决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积极协调有关金融机构支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在已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的基础上,支持惠民农业担保公司全面开展融资担保工作,积极向银信部门争取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同时配合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农产品加工局)搞好企业融资和上市的培训工作,提高我省农村二、三产业的融资能力和水平。

五是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推进农村二、三产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组织企业参加农业部举办的适用技术推广与对接活动,有效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力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二、三产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机制。在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和我省9个专业分中心的指导下,进一步抓好企业自主研发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百户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为支撑的农村二、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

农产品加工业工作要点

一是积极协调扶持政策,营造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环境。在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协调,争取尽早出台,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建设监测预警体系,搞好农产品加工监测分析与预警工作。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监测和预警体系,制订农产品加工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组建农产品加工监测分析预警网络体系、指标体系和数据交换体系,组织监测分析、专题研究和定期汇总,编制年度报告,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三是发挥龙头示范引领作用,继续搞好“农产品加工业百强企业评选”工作。为进一步发挥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引领和示范作用,提高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水平,在各地推荐申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按照《全省农产品加工百强企业评选工作方案》要求,认真搞好农产品加工业百强企业评选工作,打造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品牌和知名度。

四是启动玉米烘干和贮藏项目,抓好玉米等农产品产后储藏和加工。针对农产品产后储藏、保鲜、干燥等初加工环节方法落后、设施简陋、损失浪费严重、影响质量安全的现状,根据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的要求,将在我省实施玉米烘干和储藏项目,研究总结玉米产后保管措施,控制和减少玉米等农产品的损失。项目成果将在全国推广,目前有关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2011年下半年将在部分地方实施。

五是强化协作配合,切实加强农产品加工服务体系建设。以工作体系化和体系网络化为目标,建立内外联动的工作机制,强化配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协调合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强同市(州)、县(市、区)管理部门的工作联系,形成职责明确、上下互动、相互支持的工作格局。

休闲旅游农业工作要点

一是搞好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规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从规划入手,紧紧把握市场需求,结合我省实际和区域特点,依托资源禀赋、文化特色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五条具有北方特色休闲旅游农业精品线路,2011年规划建设1~2条精品线路。

二是搞好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县的评选推荐工作。按照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的要求,根据有关文件规定,认真组织部分县(市、区)参加全国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县的申报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今年发展全国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县1~2个。

三是搞好休闲旅游农业企业星级评定工作。按照中国旅游协会休闲旅游农业分会的要求,搞好全国休闲旅游农业示范点评定工作。同时按照《吉林省休闲旅游农业企业星级评定办法》开展全省休闲旅游农业企业的星级评选工作,全力推动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十二五”期间将评定100户三星级以上休闲旅游农业示范企业。今年根据“评定办法”评选20户左右三星级以上企业。

四是搞好休闲旅游农业的培训工作。我省休闲旅游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2011年省休闲旅游农业协会和中国旅游协会休闲旅游农业分会将举办1~2期休闲旅游农业专题培训班,请有关专家对休闲旅游农业企业的管理人员和部分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及岗位技能培训,推进休闲旅游农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发展。

五是为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围绕解决影响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制定扶持政策,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意见》(吉政办明电[2010]29号)要求,结合实际切实解决好影响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用地、用水、用电等各种问题,形成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发展环境。

上一篇:投资担保公司现状及战略合作模式探析下一篇:班级副班长就职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