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贪为宝成语故事

2024-04-12

不贪为宝成语故事(通用14篇)

篇1:不贪为宝成语故事

[成语拼音] bù tān wé bǎo

[成语解释] 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典故出处] 《左传.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篇2:不贪为宝成语故事

其实,这人请玉工来家,已经引起了邻居的注意。原来,平时极少有人上他家,这回玉工突然来,有人便不时进来张望。宋人心里不安,怕有个闪失空欢喜一场,便把宝玉秘密藏好。尽管如此,他还是担心宝玉会被盗走。如果把它卖掉,又怕不知它的真正价值,给别人占了便宜。他考虑来考虑去,最后决定把它赠送给一个有身份的人,这样多少还能留下些人情。过了几天,他见没人发现,便带了宝玉悄悄地前往都城。

到了都城,他去见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献上了宝玉,子罕不解地问:“你把如此贵重的宝物送给我,大概是要我帮你办什么事吧?不过,我是从来不接受别人赠送的`礼物的。”

宋人慌忙摇头说:“我没什么事要您帮我办。据玉工鉴定,这块宝玉是稀有之物,所以我要献给您。”子罕再次拒绝说:“我决不能收下这宝玉。因为如果收下了,你和我都丧失了宝。”

宋人听不懂子罕这话的意思,只是呆呆地望着他。只听子罕继续说道:“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你把玉给了我,当然丧失了宝,但我收下了你的玉,也就丧失了不贪这个宝。这样,双方都丧失了宝。”

宋人见子罕说了这通不收宝玉的道理,也无可奈何,只得实告道:“小民留下宝玉不得安宁,所以特地到都城来献给您。”

篇3:茶叶变废为宝

1. 去腥。

器皿中有鱼腥味, 用废茶叶放在其中煮数分钟, 便可去腥。

2. 去污。

将用过的茶叶抹镜子、玻璃门窗、家具可光亮如新。泥污的皮鞋和有污渍的衣服都可以用茶叶去污洗净。

3. 驱蚊。

将用过的茶叶晒干, 在夏季的黄昏点燃, 可以驱除蚊虫, 和蚊香的效果相同而且对人体绝对无害。

4. 可以护发。

茶水可以去垢涤腻, 所以洗过头发之后, 再用茶水洗涤, 可以使头发乌黑柔软, 富有光泽。而且茶水不含化学剂, 不会伤到头发和皮肤。

5. 煮茶叶蛋。

有的用泡过的茶叶来煮, 有的用茶末。最好的是用红茶, 因为红茶价格便宜, 且煮出来的茶叶蛋色泽红润, 味道香。煮茶叶蛋的要领是先将蛋煮熟, 将蛋壳轻轻敲碎, 然后再将茶叶放入水中继续煮, 以使茶叶更好地入味。

6. 杀菌治脚气。

茶叶里多含有单宁酸, 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 尤其对致脚气的丝状菌特别有效。所以, 患脚气的人, 每晚将茶叶煮成浓汁来洗脚, 日久便会痊愈。不过煮茶洗脚, 要持之以恒, 短时间内不会有显著的效果, 而且最好用绿茶, 经过发酵的红茶, 单宁酸的含量就少得多了。

7. 制作茶叶枕。

用过的茶叶不要丢弃, 摊在木板上晒干, 积累下来, 可以做枕头芯。据说, 因茶性属凉, 茶叶枕可以清神醒脑、增进思维能力。

8. 洗涤丝质衣物。

丝质品的衣服, 最怕化学清洁剂, 如果将泡过的茶叶用来洗涤丝质的衣服, 便能保持衣物原来的色泽。洗尼龙纤维的衣服, 也有同样的效果。

9. 帮助花草发育与繁殖。

篇4:以不贪为宝

官员拒礼看似很容易,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送礼者虽说动机各有不同,但送礼的理由大都冠冕堂皇。常见的有按照传统习惯逢年过节送礼,办理红白喜事依照风俗习惯送礼等。送礼送的是人情,而要抵制此种人情,扯破此种人情,需要骨气和策略。究竟该如何拒礼,不妨看看古代的一些官员是怎么做的。

古代有个“以不贪为宝”的故事。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司城子罕。子罕拒不接受。献玉的人以为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匠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才敢拿来献给你。”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宝,我也失去了宝。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以不贪为宝”表达了司城子罕的坚持,而反过来又含蓄地指出了献宝者的不良行为,让献宝者知难而退。

“坐而言”拒礼者有,亦不乏“起而行”者。比如,南朝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虽位高权重,但为政清廉。他曾说:“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门生因有事相求,向他送礼。顾协怒不可遏,责令将其重打二十大板,赶出了门外。面对如此的“打”发,谁还敢送,谁还能送?又如在康熙十九年,于成龙改任直隶巡抚。大名县县官遵循旧习,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于成龙严词拒收,还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今后如果发现逢年私送者“决不宽恕”。

当然,古代官员对送礼者也不是一概“硬”对,也有施“软”计的事例。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觉得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刘温叟此举既没有当众使那人难堪,又保持了自己名节,比起直截了当的回绝,更给人启迪匪浅。

“礼”分大小,拒“小”礼时,往往更有讲究。明时,周新担任司法按察使后,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烤鹅,他坚决不受,但送礼人已经抢先出门了。于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鹅挂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礼者,他就让家人领着去看那只已经风干了的烤鹅。一只小小的烤鹅,成了很好的拒礼挡箭牌。

如今一些官员认为收点礼无所谓,要么说成是“人之常情”,要么说自己“人缘好”、“受人尊重”、“有面子”。殊不知,此种尊重往往看中的是官员手中的权力。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得了人家的礼,就欠下一份人情、一份债。此种债往往需要官员利用手中职权进行偿还,而还一次债,又必然得到一份回礼,由此越欠越重、越还越多。收不完的礼,还不完的债,无形中落入了陷阱。

拒礼既易又不易。心无杂念,不貪图利益,紧紧绷紧廉政这根弦,就能让“礼”无缝可击。如果放松警惕,必会小礼成大礼,小贪变大贪。俗话说“千里堤坝溃于蚁穴”,官员要做到廉洁自律,正确的行使权力,还得从拒礼做起。

篇5:不贪为赢故事

那么,吴清源屡屡获胜的精神因素是指什么呢?是他内心必胜的信念吗?

恰恰相反,每次比赛前,吴清源都要看一遍老子的《道德经》,目的是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做到“无为”、“无欲”、“无我”,完全排除内心的杂念,排除贪胜之心带来的干扰,保持一颗平常心,好让自己能一心下棋,发挥出最高水平。

原来,吴清源所指的精神因素,说的就是“不贪”——下棋不贪着赢棋。无论做什么事,一旦贪念过头,就会急火攻心,利令智昏。那个“贪”字将成为人生路上最大的障碍和最沉重的包袱。

篇6:安国之道,先戒为宝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魏文侯任命大将吴起为西河守,因为吴起立了不少大功。魏文侯的儿子担心魏国的形势,于是他找来吴起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方法,魏击对吴起说:“魏国现在西有秦国,南有楚国,北有赵国,东有齐国,燕国跟韩国又在我们的前后,六个国家把我们包围着,我很担心魏国的.形势呀!”吴起乐观地说:“一个国家的安全保障最需要的就是警惕戒备,您现在想到这些问题那我们魏国离战争就更远了。”吴起接着分析道:“虽然我们被六国包围着,但是每个国家都有它的弱点,我们了解了他们的这些弱点就可以想办法应对他们。另外,我们还要善待我们国家有能力的人,给他们奖励封赏,让他们衣食无忧,这样可以提高我们部军的战斗力,如果这些都做到的话我们就不需要害怕敌人的侵犯了。”魏击听完吴起的分析后豁然开朗,他说道:“那我们就照先生所说的去做,如此这般我就不用担忧魏国的安危了。”

篇7:为人处事以不贪为宝散文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得到了一块玉石,他想把它献给齐国的大夫子罕,子罕却不肯接受。献玉石之人对子罕说:“我曾把这块玉石拿给做玉器的工匠看过,工匠认为这是一块非常难得宝石,所以才敢拿来献给您,可您为什么不肯接受呢?”子罕说:“我为人处事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石为宝。如果我把玉石收下,那么我们两个都丢失了宝。我不收,那我们就各自有各自的宝石啊!”曾记否,虽落叶千年,子罕的故事终究是那最为称赞的清风之景。

群雄争霸的三国,运筹帷幄于草庐的他,为何可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也许只为兑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吧。诸葛亮生前,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了申报:“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去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可谓内无余帛,外无赢财。可曾想到,诸葛亮病危时,却留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着平时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看吧,这就是灰色一代名相卧龙先生死后的最高要求,其高风亮节实为可圈可点。花开花败,草荣草枯。弹指间,“草船借箭”、“空城计”……也许早已成为那一抹红艳后的萧条,但后人却依稀记得不贪于权贵的孔明就应该是万绿红中一点红。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韩诗外传》如是说也。在温婉词阙、飞扬豪情的笔尖下,我沉醉于落日的余晖里,呼吸着恬静的味道,发梢间的思绪不由的在春景、夏花、秋霜、冬雪之间徘徊。享有“江南第一清官”的张伯行;赵氏三坊上留有万历皇帝御笔“清风劲节”、“一代清臣”、“孤清震世”的廉吏赵邦清;十里长街感天动地的任长霞;不惜献血来补贴救助藏族孤儿的孔繁森……当韶华不再的时刻,或是明媚回眸的瞬间,他们留下的就是那世间最美的容颜,永远晃动着最为炫目的光团。

然而,功名利禄来来往往,炎凉荣辱浮浮沉沉。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有的人还是抵不住诱惑,撑不住信念,守不住清贫,耐不住寂寞。

古语道:“纵贪欲如落水,不用吹灰之力,终成灭顶之灾。”且看:被史家称为“贪辩之极”的北魏定州刺史元琛;史书形容“飞第簷反宇,辖辅周通”的北魏孝文帝之弟元雍;可谓“富可敌国”的以锦围步幛五十里的西晋石崇;还有民谚“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大清国“二皇帝”和珅。茫茫归尘,带不来同样也带不去的是世俗的樊笼,他们留下的`却是无可脱逃的宣召——遗臭万年尔!

若无知足心,贪求何时了?鱼为诱饵吞钩,鸟为秕谷落网。原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真,曾是中国最年轻的厅级干部,正值风华正茂之年,拥一身位高权重的他,却拜倒于花花色色的诱惑之下,错把开始当作结尾,不再思量自己清贫的童年,曾经饱满的工作热情无迹可寻,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信念早已烟消云散。朝朝暮暮间,将罪恶的黑手伸向了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渐渐成为社会的蛀虫,干部队伍中的害群之马,最终沦为阶下囚,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之上。试问,李真是否明白落叶终究要归根呢?或者是否懂得香饵之下,触口是钩啊?非也。

尘埃落定,旧事回放。作为肉眼凡胎的我们,也许真的不能像佛家儒生那样无欲无求四大皆空。但是否铭于心房,“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历经沧桑的古训,曾何几时拯救了多少被世俗所耍弄和麻痹的灵魂?

篇8:廉洁为宝

以廉洁为圭臬

为官者什么最重要?是拥有巨额资产、名车豪宅或金银珠宝吗?不是。是谋取要职、向往前呼后拥或受人奉承吗?也不是。是摆弄权术、大搞特殊、不要约束、为所欲为吗?更不是。做人,最宝贵的是人格品德;为官,最重要的是廉洁勤政,执政为民!

从宋国高官子罕的“以廉为宝”到元朝于成龙的“居官清正”;从唐朝宰相卢怀慎的“亦既利物,内存匪躬,斯为国宝,不坠家风”,到清代巡抚张伯行“一丝一粟,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从宋朝宰相王安石的“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到明朝重臣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寥寥数语,把古代志士仁人“廉于身,政于行,警于心,洁于己”的高尚品德,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肃然起敬。

宋代王禹偁在《待漏院记》指出:世上大凡为官清正者,把心思全部都用在为国出力、为民办事上,视金钱如粪土,视群众如针芒,为后人所景仰,流芳百世!为官贪心者,由于私欲膨胀,把整个身心用在聚敛不义之财上,为后人唾骂,遗臭万年!不同的道德操守不仅体现了不同的思想境界、人生追求,而且必将得出不同的结果。

众所周知,开国总理周恩来,一生清廉如水、亲民爱民,把毕生精力献给伟大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留给人们的是永远的尊敬和爱戴;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视人民为亲人,为战胜自然灾害,不让群众遭受饥饿,不顾家人的安危,抱重病带领群众与灾荒作斗争,使绝大多数群众摆脱了死亡线,而自己却一贫如洗,最终因积劳成疾而病逝在岗位上,成为亿万人民难以忘怀的好书记;革命先烈方志敏从事革命斗争十余年,经手的钱财数以百万,却是一点一滴皆用于革命事业,《清贫》因此成为我党历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样的好干部,不胜枚举。

然而,毋庸讳言,在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个别“以贪为荣、以敛为宝”的人。从这些年受到惩处的腐败分子看,他们大都是心灵扭曲、人格丧尽、品德低下的人,抵不住诱惑,忍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贫,经不起考验,把金钱美色视为珍宝,利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尽情索取,挥霍无度,最终深陷犯罪泥沼,成为人民的罪人,“中国烟草大王”云南红塔集团董事长、玉溪卷烟厂厂长褚时健,鞍钢废钢处处长赵忠升,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成克杰、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莫不如此。

以廉洁为圭臬,体现的是良知、责任和尊严,衡量出的是人生的价值。廉洁者清贫,却拥有亿万人民爱戴的精神财富。以钱财为宝,折射出的是贪婪、丑恶和堕落,衡量出的是私欲膨胀,虽然满足了一时的贪欲,却留下了终身的悔恨。

有人说,廉洁之心比天高,比海深。是啊,当不廉洁行为的潜流,在暗地里悄悄涌动时,廉政之心如坚实的堤坝承载了江山永固的大任;当不正之风的寒潮,在沙尘的助长下向我们袭来时,廉政之心似宽广的绿色屏障,阻隔着荒冷人心的沙漠;当腐败分子肮脏的双手,在权力的包装下肆无忌惮地掠夺时,廉政之心如万道霞光、劈山利剑,斩断那一双双黑手,担负起反腐倡廉的神圣使命!

古人曰:“厚德载物,公生明,廉生威”。那么,什么是“明”,什么又是“威”呢?“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古人对“明”和“威”的诠释,简单明了却又极富哲理,因为廉洁,所以做官的不敢懈慢,因为公正,老百姓不敢偷奸耍滑,有了廉和公,所以其身正,所以能做得到不令而行。

篇9:变废为宝

别着急,我慢慢地说……

这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正在家中写作业,忽然,一阵“砰、砰”声传入我的耳际。我便随着声音找去,原来是妈妈在阳台上收拾旧瓶子和易拉罐。

过了一会儿,妈妈掂着收拾的废物准备扔出去,我见了,对妈妈说:“妈妈,你这么辛苦,我去扔了吧!”“哟,我的女儿长大了,学懂事了。”妈妈用惊奇的眼光看着我。

我提着那些废物走到半路,心想:这么多花花绿绿的瓶子,扔了怪可惜的,不如做些五彩缤纷的工艺品放在家里,那多美啊!想到这里,我掂着一大袋子废品就往家返。

到了家妈妈问我:“怎么又带回来了?”嘻嘻――我神秘的冲妈妈一笑,说:“我要把这些东西变“废”为“宝”呢!”说完,我就跑到自己的房间给好朋友打电话让她们帮忙做一些工艺品。

“叮――”门铃响了,李红、张丽、王金雨、谢婷来到了我家,我急忙把她们让到了我的卧室。我们认真看了下那袋废品,并细致地进行分工,我们变“废”为“宝”的行动开始了。谢婷用易拉罐做吊蓝;王金雨用瓶子做笔筒;李红用易拉罐做小桌子。张丽用易拉罐做椅子,我用易拉罐做小床。

两小时后,谢婷的吊蓝;王金雨的笔筒;李红的小桌子;张丽的小椅子;我的小床都陆续做好了。我们轻轻地把这些“宝物”放在装饰架上,看着我们变“废”为“宝”计划的完成,我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这时,妈妈看见了,直夸我们是心灵手巧的好孩子。

篇10:变废为宝

表姐在平湖开了一个大大的水果行,听说她生意兴隆,星期天我兴高采烈地去看望她。哇,这里的水果品种真丰富:清甜爽口的火龙果、淡黄淡黄的雪梨、弯弯的诱人的海南蕉、带着露珠的红富士……看得我眼花缭乱,也吸引着众多的顾客在认真地挑选。

我不经意间往地上一看,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只见店里店外的地上都有许许多多的白色的网状水果泡沫套。原来,这些顾客挑选好了水果,往往嫌套在水果外面的泡沫套碍事而随便乱扔,又轻又软的泡沫套被风一吹,四处散落。我想:大运会即将举行,如果有一天,外国友人来到平湖,看见这幕情景,他们会怎么想呢?

我一边吃着表姐递过来的雪梨擦一边沉思着,吃完后,我随手用泡沫套一擦,发现桌子上的油污很容易就擦掉了。我灵机一动:对呀,我何不用它来变废为宝,做成泡沫刷?

于是,我找来几个泡沫套把它缠在木棍的一头,做成了一个泡沫刷。找来一些脏杯子泡在水里刷了起来,没想到还挺好用的,轻轻一刷,污垢就掉下来了,连洗洁精都省了。

正好表姐来了,我喜出望外地拿出自己做的泡沫刷让她试试,她也直夸效果好。这下,我可来劲了,一连做了好几个,有刷洗菜池的,有刷菜盆的,有刷面盆的……。我边做边告诉表姐,以后顾客来了,请告诉他们:不要随便乱扔水果套,这样太不环保,影响市容,可以把它加以利用,可以做装饰,也可以做成泡沫刷等。表姐乐呵呵地点点头。

篇11:变废为宝

同学们带的物品琳琅满目。有人带了玩具,有人带了书,有女生带了自己喜欢的装饰品,还有人带了美味的零食……我自己也带了不少玩具和漫画书。

大家刚开始的时候就往别的班和摊位去找找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我竟然忘记带钱了!唉,只好先在自己的摊位上“守株待兔”,在我快绝望的时候,一个人来到了我的摊位,我一看到这位顾客简直是欣喜若狂。那位顾客看了看便问:“请问这个大富翁多少钱?”我高兴地说:“不贵,也就15元。”他听了之后有点不耐烦地说:“就10元吧。”我深思熟虑之后说:“好吧。”于是他就笑着递给我10元钱,我终于赚到自己的第一桶金了。

跳蚤市场结束了,每个人都买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我自己也买到了不少好东西。我们每个人也都非常开心,因为把自己以前哭着喊着要父母买的东西都变废为宝卖掉了。

仔细想想,我们以前谁没有看到过自己喜欢的物品,然后哭着赖着让父母买呢?要是父母不给我们买,我们就生气。也许我们当初只是一时想买,想开心,但没有想到过这件物品以后会怎么样,也许这件物品以后会被扔在阴森的角落里,也许它只会被丢在垃圾桶,和那些人们丢掉的垃圾废物待在一起无人发现。与其有这么悲惨的结局,那为什么不通过某种途径把它带给更多喜欢它的人呢?

篇12:变废为宝

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对我说:“好啊,卖废品和买装饰品的任务我可以帮助你完成,但整理废品的事情你必须自己完成。”我爽快的答应了。“你喝的饮料瓶子、报纸、废旧的书、本子、纸盒子,都可以拿去卖。”妈妈提醒我。我找啊找,找到了许多饮料瓶子,然后我又从抽屉里找到了近三十刊报纸。就这样,我把家里都翻了个遍,找到了许多可以拿去卖的东西,用大袋子装起来,和妈妈下楼了。

妈妈喊来收废品的人后,让我把废品倒出来。我一边倒一边问他:“饮料瓶多少钱啊?”卖废品的人说:“大的一毛,小的五分。”我说“数数,多少个呀?”那人数了数,告诉我“小的十六个,大的九个。”“哦,报纸多少钱一斤?”妈妈问道。“五毛。”“太少了,”我学着妈妈讨价还价,“再加三毛!”“不能加了,最多加一毛!”……就这样,我们讨价还价终于卖到二十元。

卖了废品后我们兴高采烈的去综合商店买装饰品。我们认真仔细的挑着。突然我发现了两个水晶球宝宝正躺在一个精致的纸盒里。它们一个是紫色的,一个是蓝色的,里面一个是可爱的小熊,一个是机灵的猴子。我立刻喜欢上了它们,便把他们买了下来。一回到家,我们便把它们放到我的卧室里。

篇13:不贪小便宜

认知:

1.知道贪小便宜是自私、不诚实的表现。

2.知道贪小便宜被人看不起,人们不愿意与这种人交朋友。

3.能结合实例说明贪小便宜的害处。

情感:

1.厌恶贪小便宜的行为。

2.自己贪小便宜后感到不安和羞耻。

行为:

1.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贪不要。

2.不该得的利益不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诚实守信”德目中的要求编写的。

本课与下一课都是教育学生要诚实,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不该得的利益不占。下一课主要使学生知道,当拾到东西时,应该怎么做。本课则是教育学生面对不该得的利益或不该要的东西应该怎么做。

本课的教学要点是:知道贪小便宜是不诚实、自私的表现;贪小便宜被人看不起,人们不愿意与这种人交朋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贪不要,不该得的利益不占,从小养成的好品德。

本课导入栏目“说一说”,让学生谈谈对贪小便宜行为的看法。学生对这种行为一定会持否定态度,由此让学生体验贪小便宜的行为是令人讨厌,被人看不起的。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学习本课。

课文是一个民间故事。通过正反对比说明了什么是贪小便宜,什么是,教育学生自觉做到。

教法建议

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以下几点。

1.诚实的人在便宜面前不贪不占,不为小便宜所惑。因此能得到人们的尊重。

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分析农夫的所作所为,引导学生思考:农夫明知金斧子、银斧子都比自己的铁斧子值钱,为什么他只认了自己的铁斧子。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是自己的东西,再好也不能要。课文中老人把金斧子送给农夫是对他诚实行为的夸赞和奖励。

2.贪小便宜的危害性。

课文通过贪财人冒认金斧子,自以为占了便宜,结果反而吃了亏,连自己的斧子也丢了,还被世人所嗤笑的事例,告诉学生贪小便宜是不诚实的表现,害人害己,被人看不起。教学中,应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和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四点:(1)贪小便宜的人表面看多占了一些东西,但他却失去了一个可贵的品质——诚实。贪小便宜的人为了得到一点儿便宜有时要弄虚作假、欺骗别人,这是不诚实的表现。(2)贪了小便宜,也会给别人留下一个爱占小便宜的坏印象,而被人看不起。(3)如果养成爱占小便宜的习惯,在小便宜面前禁不起诱惑,也容易从贪小便宜发展为占大便宜,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课文后“读一读”栏目,即是对这一要点的补充。(4)贪小便宜还容易上当受骗。社会上、学生中这样的事例还是很多的,老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实例。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贪小便宜的危害。

3.怎样做到。

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讲完课文后,给学生提一些行为要求,使学生懂得怎样做到。首先应该做到不“贪”,即不为小便宜所惑。对于小学生来说,小便宜是有诱惑力的,小学生占小便宜多数是希望多弄点儿钱买吃的或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时是看到别人的东西好,自己很想要,于是向人家索要,甚至不经人家允许而据为己有。其次应做到不“占”,即不是自己的东西,再好也不要;不该得的利益不要。

教学设计示例

第四课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负小便宜是自私、不诚实的表现。

2.知道贪小便宜被人看不起,人们不愿意与这种人交朋友。

3.能结合实例说明贪小便宜的害处。

情感:

1.厌恶贪小便宜的行为。

2.自己贪小便宜后感到不安和羞耻。

行为:

1.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贪不要。

2.不该得的利益不占。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你看见过贪小便宜的事吗?你对这类事情是怎么看的?

谈话:贪小便宜的事是令人讨厌的,贪小便宜的人被人瞧不起,我们大家都不喜欢贪小便宜的人。今天,我们就学习第四课:。

板书课题:四

二、学习课文。

1.讲述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总体印象。

2.学习课文,讨论明理。

(1)老人为什么夸农夫是个诚实的人?

板书:

(2)农夫明知金斧子、银斧子都比自己的铁斧子值钱,但他是个诚实的人,不是自己的东西,再好也不能要,所以,他只认了自己的铁斧子。

板书:诚实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贪不要

(3)对农夫的行为。老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板书:夸赞 奖励

(4)有个贪财的人,听了这件事以后,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5)学生齐读课文这一句话(你是一个贪财的小人,应当受到惩罚)和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

(6)那个人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

小结:因为那个人贪财,把不是自己的东西说成是自己的东西,想占便宜,所以受到了惩罚。

(7)人们为什么嘲笑他?

小结:因为他想占便宜,不诚实,所以被人瞧不起,人们就嘲笑他这种坏行为。

3.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1)贪小便宜有什么害处?结合实际及课后“读一读”的事例一起说。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小结。

贪小便宜的害处:

①贪小便宜的人表面上多占了一些东西,但他却失去了一种可贵的品质——诚实。这是不诚实的表现。

②贪了小便宜,会给别人留下一个环印象,被人瞧不起。

③如果养成爱占小便宜的习惯,在小便宜面前经不起诱惑,也容易从贫小便宜发展为占大便宜,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④贪小便宜还容易上当受骗。

(2)怎样做到。

小结:首先应该做到不贪,即不为小便宜所诱惑;其次要做到不占,即不是自己的东西,再好也不要,不该得的利益不要。

板书:不该得的利益不占

(3)学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出示课后练习“帮一帮”,让学生进行讨论。

(①小洁应把多找给她的5角钱还给卖冰棍的阿姨。②小建应该告诉表哥,这样做是贪小便宜、不诚实的表现,并让表哥去换购一张成人票,不然的话,就不进去看动物表演。③小玉应该把那窝鸭蛋送还给邻居。)

4.夸一夸班里的同学。

三、总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知道了贪小便宜是自私、不诚实的表现。贪小便宜的人被人瞧不起,人们不愿与这种人交朋友。贪小便宜容易上当受骗。如果养成了贪小便宜的坏习惯,发展下去,还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贪不要,不该得的利益不占。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努力做到的。

板书设计

篇14:转废为宝作文

转废为宝作文

我是一个既平凡又不令人起眼的易拉罐。我有很多兄弟姐妹。姐姐是矿泉水瓶,哥哥是饮料瓶。我的身子是圆柱体的,肚子里装着大量饮料,外面包着一层塑料。塑料上涂着精美的图案。一个贪吃的小孩在一家大超市买了我和兄弟姐妹们,把我们看成宝贝一样,放进冰箱里。可是,一把我和兄弟姐妹们喝完了,就随手扔进了垃圾桶里,再也不管我们了。她们家的女主人见了,把我和兄弟姐妹们装进了一个塑料带里。女主人刚走到垃圾站,正准备把我们随手扔掉,这时,一个少先队员跑来,气喘嘘嘘地说:“阿姨!您好!,请头号您手上的易拉罐还要吗?”“不要了,你要你就拿吧!没关系。”女主人笑眯眯地说。新小主人高高兴兴地把我们提回了家。小主人想,这么多的易拉罐有什么用呢?突然,小主人灵机一动,想出了个好办法。他想:如果把这些废用的易拉罐全部剪成一个个漂亮的小制作,不就可以了吗?于是,小主人跑到电话机旁,摇了起来。一会儿,好多小伙伴来了,他们忙手忙脚。剪的剪,擦的`擦,画的画。一会儿,装饰完了。我们有的是花瓶,有的是花蓝,还有的是酒杯,各种各样,美丽极了!他们请阿姨看,阿姨说:“你们真是个小艺术家!”转废为宝作文45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上一篇:闽南文化传承下一篇:莒县高校毕业生落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