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中心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总结报告

2024-05-15

xx中心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总结报告(通用10篇)

篇1:xx中心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总结报告

XX单位

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总结报告

为不断深化和巩固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成果,构建治理小金库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和杜绝小金库问题的发生,我中心根据2011年全国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市、镇工作部署,遵循“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原则,深入探究小金库产生的深层次根源,从银行账户开设、票据管理规定、资产处置、严格财务核算和加大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治理小金库有关政策要求和工作规范,将防治“小金库”纳入日常监督管理规定中,建立健全制度、管理和监督“三位一体”的长效防治机制。现将我中心的工作开展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廉政教育和培训

严把教育培训关,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抵制“小金库”的产生。加强教育学习,使中心不设“小金库”,强化现有制度执行措施,认真制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整体工作方案,围绕不同治理阶段的要求,深入开展宣传,扩大影响,一方面提高中心领导干部对治理“小金库”工作意义的认识,提高自我约束和防范意识,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让领导干部清楚“小金库”不仅违纪,而且违法,也违反国家规章制度。首先,中心领导干部和全体工作人员不搞任何形式的“小金库”。其次,用典型案例,用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教育,克服侥幸心理,增强遵纪守法意识。第三,增强廉政教育的经常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心人员通过学习、反思和 1 对照廉政规定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修正,增强遵纪守法意识,自觉抵制“小金库”。

二、完善制度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小金库”治理和防治工作,把此项工作上升到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度,并安排部署我中心的“小金库”防治工作,为中心扎实有效开展“小金库”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二是机构组建到位。根据今年“小金库”防治工作要求,成立了防治“小金库”领导小组,并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到了机构队伍健全、治理力度不减,为深入开展防治“小金库”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强化制度建设,修订完善现有制度,使中心不能设“小金库”。不断建立和完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特别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审计控制力度,堵塞管理环节的漏洞,在源头上斩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把“小金库”问题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目标之一,明确中心负责人是防治“小金库”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三、深化改革

深化改革,创新账户管理模式,使“小金库”无法产生。防治“小金库”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管理账户,中心完善了内部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镇财政要求执行账户的开立、使用、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同时对账户管理的日常监督检查,杜绝公款私存、账外设账、多头开户等问题,使“小金库”无处藏身。通过专项治理,进一步完善中心财务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切实加强中心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2 促进中心日常工作开展。

四、强化监督

加大监督力度,使中心不设“小金库”。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对开展防治“小金库”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行财务公开,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形成多渠道的监督网络,建立健全一系列公开制度、监督制度。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注重发挥群众监督举报作用,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舆论监督作用,让防治“小金库”工作置于中心全体职工的监督下。

XXXXX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

篇2:xx中心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总结报告

为不断深化和巩固“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成果,构建治理“小金库”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和杜绝“小金库”问题的发生,我县遵循“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原则,深入探究“小金库”产生的深层次根源,出台了《金寨县教育系统关于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的意见》,从银行账户开设、票据管理规定、非税收入管理、国有资产处置、严格财务核算和加大监督管理方面,提出治理“小金库”有关政策要求和工作规范,将“小金库”纳入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制度、管理和监督“三位一体”的长效防治机制。

一、从源头抓起,疏堵并举,标本兼治

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制度意识,筑牢遵纪守法思想基础,是构建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中央彻底消除“小金库”目标的前提。制度的宣传教育过程,就是把制度规范内化为干部群众的道德信念、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的过程。为此,我们从加强教育入手,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的遵纪守法观念和廉洁从政意识,构建“不愿”设立“小金库”的自律机制。、加强廉政教育和培训。充分认识“小金库”治理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和重大意义,要求部门、单位的“一把手”在思想上要认清“小金库”的严重危害性,始终把治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增强党员干部的法治理念和制度意识,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养成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良好习惯。做到“三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纪法规教育、正面示范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激励教育和诫勉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拓宽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逐步建立起教育的长效机制。抓好“四必谈”。对群众有反映的进行提醒谈话,对从事重要工作和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事先谈话,对新任职的进行警示谈话,对受违纪处分的进行回访谈话,使廉政谈话制度更具超前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疏导和堵漏两手抓。防治“小金库”不仅要“堵”,更应先“疏”。一方面,针对现行财务制度有些不健全和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如差旅费过低问题、招待费比例问题,完善相关办法措施,增强实效性和合理性,引导资金在正常的渠道内良性循环,同时,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地照顾到和解决好一些差额供给职工的切身利益问题,从源头上遏制“小金库”现象。另一方面是堵塞漏洞,严防资金转入“小金库”。开展拉网式清查资产家底,不留死角,防止“隐性收入”流入“小金库”。加强对收费项目、收费范围、收费标准进行审核,防止违法收费形成“小金库”。强化票据管理,坚持以旧换新核收发放票据的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收费票据档案管理工作制度,防止“白条”收费不入账形成“小金库”。

3、统筹兼顾,全面治理。我县制定“小金库”治理重点检查方案,把“小金库”清查与规范津贴补贴、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节约和控制行政成本支出、加强银行账户监管,以及

行政事业单位发票管理检查、救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检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和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财政监管、审计监督、税务稽查等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整体推进,综合实施。同时,面向全社会持续开展“小金库”治理的宣传工作,提高制度的透明度、影响力和知晓率,营造人人知晓、人人遵守的良好氛围。

二、重制度落实,监督前移,着力防范

狠抓遏制部门、单位“小金库”的制度建设和落实,使“小金库”监督的关口前移,不断完善财政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从源头上切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防范“小金库”的发生,构建“不能”设立“小金库”的防范机制。

1、加强非税收入监管。建立“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政府非税收入运行机制。全面推进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和票据改革,建立统一的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体系。依托“金财工程”,构建全县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规范和完善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方式,继续清理政府非税收入项目,规范执收行为,实现“以票管收、以查促收”的新型管理模式,确保各项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做到应收尽收。

2、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按照“国家所有、政府分级监管、经营收益全部纳入财政综合预算统一管理”的原则,通过理顺管理体制,整合资产运作,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价值管理有效结合,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监督

和运营新机制,盘活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3、严格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管理。进一步加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审批、备案管理制度,从严控制新开账户,对单位实有资金账户进行清理,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归并的坚决归并。未经财政部门批准的预算单位自行开立的实有资金账户,一律认定为“小金库”。规范工会等账户管理,除国家规定的资金来源外,其他公有资金转入工会等账户的,一律以“小金库”论处。进一步完善银行账户管理信息系统,强化日常动态管理。研究试行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体系,确保财政性资金运行透明。

4、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按照“收缴分离、罚缴分离、收支分离、收支脱钩”的总体目标,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理顺罚没收入和收费管理秩序。对部门和单位收取的罚没收入和收费收入,分别不同情况,实行不同的收支管理办法,切实规范执收执罚行为,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继续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取消不合法的项目。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凡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费、罚没收入等政府非税收入,必须按规定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接受财政部门的统一监管。

5、注重加强部门内部审计和单位控制力度。强化单位责任人的内控意识,从重点业务流程和过程着手,实行交叉控制,调研和探讨试行“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制度,逐步实行单位重大财务公开。明确部门、单位财务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管钱、管物、管

账人员进行相互制约,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杜绝产生“小金库”

篇3:xx中心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总结报告

一、“小金库”形成的原因

“小金库”之所以屡禁不绝、屡查不止, 由于其具有保管的隐蔽性, 使用的随意性,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偏差。

单位“一把手”法纪观念不强, 授意或默许搞“小金库”。这是“小金库”发展和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认为在当前形势下, 各种礼节应酬和往来都需要花钱, 而正常财务中的开支项目和数额都有严格控制, 只要自己不装腰包, 设立“小金库”犯不了大错误, 把党纪国法丢在脑后。

2、无视财经法纪。

“小金库”与部门利益、小集体利益或个人利益通常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些单位往往打着方便工作、为单位及职工谋福利的旗号, 置国家和集体利益、财经法规于不顾, 受小团体利益的驱动, 钻法律政策空子, 设立“小金库”。有的通过非法截留、隐瞒和转移收入, 偷漏应上缴资金;有的只图用钱方便自由, 不考虑是否违反规定。

3、管理存在漏洞。

部分单位执行制度不严格、不到位, 利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漏洞, 使某些别用心者轻易地截留资金、收入不入账和虚列开支。财务人员在发现单位有违规违纪时非但不能坚决抵制, 甚至有的同流合污, 制造假账, 私设“小金库”。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电算化已经普及, 但计算机信息失真、破坏情况日趋严重, 从而造成责任不明、相互推卸等问题。

4、监督处理不力。

“小金库”是在较隐密的情况下设立的, 知情面窄, 难以察觉, 收支情况往往是个别领导和个别人知道。同时, 在处理“小金库”问题时, 一般都存在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现象, 有了问题一免了之, 一调了之;对滥发或已挥霍的资金往往难以追缴而不作追缴, 以罚代法或“下不为例”;往往只是对单位进行处罚, 对个人责任追究较少。这就使“小金库”设立者感到风险成本小、无畏惧震慑力, 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顶风违纪”的不良风气, 使小金库难以得到有效的遏制。

二、建设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的几点建议

从根本上解决“小金库”的问题, 需要紧密联系实际, 逐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小金库”体系, 笔者以胜利油田为例进行简要说明。近年来, 胜利油田各单位紧紧围绕反腐倡廉建设“抓源头、抓重点、抓关键、抓惩处”的总体要求, 积极推进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 取得了良好效果。

1、加强教育引导, 为防治“小金库”提供思想保障。

一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国企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认真学习中纪委、中石化、管理局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纪委对“小金库”违纪行为问题的解释》等, 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 努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开展廉洁从业教育。组织基层单位党政领导讲廉政党课, 组织党员领导干部重温入党誓词、党史知识竞赛、党员奉献日、开展“廉洁勤政大家谈”征文等活动, 不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三是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到廉政教育基地、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等进行参观学习, 增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观看《拒腐防变每月一课》, 结合案例进行警示教育, 引导干部职工自觉遵纪守法, 正确处理好国家、单位、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2、强化制度制约, 为防治“小金库”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不断建立和完善财务制度, 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力度。近年来, 胜利油田先后出台了十多个专项资金管理等内控制度, 明确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 确保资产记录与保管分离, 管钱、管物、管账人员的进行相互制约, 规范单位财务管理和企业经营行为, 堵塞了管理漏洞。二是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把“小金库”问题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目标之一。三是强化内部约束机制, 狠抓制度的落实和完善管理工作。把监督关口前移, 积极推行廉洁风险防范管理, 将私设“小金库”列为岗位廉洁风险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源头上斩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

3、加大监督检查, 为防治“小金库”提供监督保障。

一是实行“承诺”制。每年油田组织各单位、部门的主要领导签订严禁私设“小金库”的承诺书, 层层建立监督管理体系, 强化领导干部责任, 提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有效制止私设“小金库”行为的发生。二是充分发挥内审、监察的作用。在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的同时, 建立统一协调的监督检查机制, 监察部门牵头, 财务、审计参加, 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地清理“小金库”专项督察活动, 把对“小金库”的专项督察活动纳入效能监察的常态管理等, 形成多渠道的监督网络。三是加大财务检查, 杜绝财务漏洞, 聘任监察员, 发挥群众监督, 设立有奖举报电话, 重视举报工作, 重奖举报者, 使私设“小金库”现象失去生存空间, 保证了单位始终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

4、严肃查处, 教育保护党员领导干部和有效遏制腐败。

细化“小金库”问题的处分规定,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规定, 结合实际, 把涉及“小金库”问题的处分细分细化, 增强实际操作性。对发现有“小金库”的单位加强与审计部门的联系和协调, 对各单位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检查, 加大“小金库”查处力度, 对发现私设“小金库”的行为, 不论是哪个单位, 涉及到什么人, 都对“小金库”的资产来源和走向, 一查到底。一旦发现问题, 严肃处理, 扭转过去那种只对单位处罚, 不对个人处罚, 只重经济处罚不重人事处理的倾向。此外, 组织、纪检部门还依法追究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总之, “小金库”害国、害民、害人、害己, 必须坚决取消。通过狠抓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等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的落实, 彻底堵住“小金库”滋生的源头, 使“小金库”没有生存的空间, 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摘要:“小金库”防治工作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促进国有企业进一步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堵塞漏洞, 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篇4:xx中心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总结报告

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总结报告

乡宁县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在贯彻落实乡治金办(2011)4号文件和集团公司、市公司下发治理“小金库”文件精神,按照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关于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我公司坚持综合治理、注重预防的原则,全面深入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巩固成果,构建和完善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加强专项治理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完善制度,强化警示作用、创新管理模式,深化部门改革、规范监督机制,重视处罚效果。从源头上防治“小金库”,从根本上铲除“小金库”,彻底清除“小金库”。制定完善防治“小金库”的具体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完成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具体工作做以下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2009年以来“小金库”专项治理的基本情况介绍 :

2010年8月,乡宁县纪检委、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乡宁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文件要求,我们公司成立“小金库”专项治工作领导组,为积极搞好这项工作,下发(2010)61号文件,通知机关各科室、营业站、直属企业,并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完成清查 自查 整改的工作。

2011年5月,根据《乡治金办(2011)1号文件》通知精神,我公司召开专题会议,宣传、贯彻、公示治理工作情况及举报电话和乡治金办(2011)2号文件,积极 主动接受广大干部 职工监督。

2011年8月,根据《乡治金办(2011)3号文件》精神,我公司加强学习培训大力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对本单位所属科室治理“小金库”的工作认真检查,落实治理,张贴“小金库”公示和承诺。

2009年以来“小金库”专项治理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09年以来,在专项治理自纠自查工作中,发现房租收入、坐支中介费一事,共计9600元,出现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公司业务量大,财务支出较为频繁,支出没有进行严格把关,没有认真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现金管理条例。发现此问题后我们就此事召开了会议,决定坚决执行收支两条线的制度,纠正此项问题,已于2010年10月16日进行纠正,并汇报县“小金库”治理办公室。全面开展财务基础规范“达标”工作。按照公司党组关于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结合财务集中管理软件上线运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制定财务基础工作上报标准,通过达标促进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落实,大力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有效发挥财务人员监督和核算职能。针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和责任落实,做到资金资产处理到位、违纪责任人员处理到位。

针对发现的问题如何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

针对发现的问题以及《乡治金办(2011)3号文件和4号文件》结合集团公司和市公司收支两条线。为贯彻公司收支两条线专户管理要求和费用预算制度推行,有效的控制成本和费用。严禁坐支现金收入,严禁设置账外银行户头,支出实行预算 报批 审核 下拨程序;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我公司实际,在2009年以来“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为了不断深化和巩固“小金库”专项治理的成果,构建治理“小金库“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和杜绝“小金库”问题的发生。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以下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

一、加强宣传教育,构筑思想道德防线。加强教育学习,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的遵纪守法观念和廉洁从政意识,构建“不愿”设立“小金库”的自律机制。一是、提高领导干部对治理“小金库”工作意义的认识,提高自我约束和防范意识,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养成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良好习惯。二是、要用典型案例进行教育,克服侥幸心理,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三是、要增强廉政教育的经常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始终把治理和教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增强党员干部的法治理念和制度意识。同时,要加大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会计人员对“小金库”的危害问题的认识。增强遵纪守法意识,自觉抵制“小金库”的产生。

二、加强制度建设,构筑行为防线。要健全和完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力度,强化资金管理、细化处罚措施,多措并举、促进基础管理,堵塞管理上的漏洞,完善工作程序,提高管理水平。从源头上遏制“小金库”的产生。

三、加强监督力度,构筑机制防线。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负其责、依靠职工支持和参与的防治“小金库”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形成有效防范和治理“小金库”的整体合力。大力推进厂务公开、注重发挥公众监督作用和职工的舆论监督作用,整合监督资源,形成多渠道的监督网络,设立举报电话,让“小金库”置于广大职工的监督之下。消除“小金库”产生和存在的主客观条件。

总之,通过采取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推动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坚持“纠防并举,多管齐下”的工作思路的同时,还要从加强教育、建立机制、完善制度等方面入手,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通过科学的管理机制,彻底堵住“小金库”滋生的源头,使“小金库”没有生存的空间。

在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建设方面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第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舆论氛围。一是加强警示教育,增强大家的遵纪守法意识,克服侥幸心理,自觉抵制“小金库”。二是在鼓励职工举报方面拿出切实的措施。将“小金库”举报奖励办法制度化,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到预防和治理“小金库”工作中来,为他们撑腰,为他们保密,防止他们会遭到打击报复,从而能让群众有动力举报、有勇气举报。

第二,加强公司财务管理,规范收支行为。一是合并公司财务,一个单位只允许设立一套账。并按月据实向财政部门报送会计报表,向财政、审计等监管机关报送财务收支决算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清理“小金库”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注重协调配合,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多方面的监督职能,做到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第四,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加大处理处罚力度。应尽快制定处罚措施,细化责任,从领导入手,严惩“一把手”和主要责任人。

以上工作汇报,不妥支出,请指出。

篇5: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总结报告

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是“小金库”治理的根本任务,是今年“小金库”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丰顺县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方案》x财治理办字[2011]1号)精神,我院为贯彻落实中、省、市、县 “小金库”治理工作精神,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做好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工作,积极开展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现总结如下:

“小金库”存在的客观原因及分析

首先,无视法纪。一些单位领导为便于“搞活”和提高福利待遇,片面认为不是独落个人腰包,就不算违法,还有一些单位为偷逃税款或截留收入,抱有幻想和侥幸心理,想方设法私设“小金库”;更有一些人将“小金库”化公为私、侵占私分、中饱私囊。

其次,制度缺失成为“小金库”存在的最直接原因。长期以来,“小金库”一直挑战现行制度、机制和体制,利用制度、机制和体制中存在的缺失或漏洞,借助信息不对称以及自身对财务经济信息和权力的优势,实现谋取集团利益和个人私利的目的。

三是道德操守。有些人认为单位设立“小金库”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设“小金库”反而不正常;有些人认为单位设立“小金库”是不得以的行为,要解决“迎来送往”、要相互交流学习的开支,这些开支没有来源只有 采取非正常手段来设立“小金库”解决;还有些人认为“小金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遗留下来的无法根除的病症,只要不是装到自己腰包里去,也不要太过分是可以容忍和理解的。

四是社会非公平性。因分配机制的不公平而导致收入差距的巨大偏离,不仅仅体现在地区、行业、企业、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不同国家机关在履行国家管理职能的过程中因权力属性的差异而导致办公环境、收入和福利的巨大差异,各种因素导致的“攀比心理”都会使各自领域内的管理者做出利己的选择,有些部门超出了其它部门的福利待遇时,就会起到示范作用而使得其它部门不择手段的效仿;差异会导致管理层压力去谋求解决途径,从而使得各行各业使出“八仙过海”的本事去实现团体福利尽可能的福利最大化等最终诱发“小金库”不断产生。

五是缺乏监管。由于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会计的任免、奖惩都由单位做主,“端人家碗,受人家管,就不能揭人家短”,所以财会人员在发现单位有违规违纪现象时也不能坚决抵制,有的甚至同流合污,制造假账,销毁“小金库”原始记录,逃避调查,设臵取证障碍。

六是处罚不力。由于法规制度的不完善,“小金库”问题的处理上,往往是不能重罚,大凡私设“小金库”,都是为了“小团体”利益,因此查出来后,要想处罚到某一个人的头上,就让执法执纪机关倍感为难。加之一些单位和部门为了保全自身利益,或为了不给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脸上 2 “抹黑”,只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此的“好人主义”思想,在较大程度上又助长了一些部门和单位“顶风违纪”的不良风气,“小金库”现象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治理“小金库”的对策

一是加强教育。坚持教育在先,防范在前,从加强教育引导入手,结合“小金库”治理工作自查自纠、重点检查和督导抽查中发现和暴露出的问题,以及被通报、被查处的典型案例,本着“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原则,制定教育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教育防范机制,提高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将防治“小金库”的教育纳入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格局。对本单位负责人、会计等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强化遵纪守法、廉洁从政、依法理财、规范理财的意识,增强财经纪律自律性,做到爱岗敬业、依法办事。各部门、各科室干部通过学习、反思和对照廉政规定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修正,增强遵纪守法意识,自觉抵制“小金库”。

二是完善制度。制度建设是有效预防和治理“小金库”的根本之策。认真总结“小金库”治理工作经验,深入剖析产生“小金库”的原因,查找容易滋生“小金库”的重点环节,对现有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进行系统的清理和规范。修订财务管理制度或办法,建立健全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项目经费管理制度,提高相关制度的预防性、约束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加强源头治理,构建和完善防治“小金库”长效工作机制。

三是强化监督。

加大监督处罚力度,使领导干部不敢设“小金库”。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对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行政务公开,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清理“小金库”专项督察活动,形成多渠道的监督网络,建立健全一系列公开制度、监督制度。同时注重发挥公众监督举报作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舆论监督作用,设立举报电话,让“小金库”臵于广大职工的监督下。同时,对发现有“小金库”的科室严肃处理,对查出问题的科室或个人予以曝光,以起到强有力的震慑作用,使领导干部不敢设“小金库”,为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制定治理“小金库”监督检查办法,建立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把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行政监察紧密结合,增强监督的整体合力。

四、深化改革。

深化改革,创新账户管理模式,使“小金库”无处藏身。治理“小金库”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管理账户,要完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账户开立、使用、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同时要加强对账户管理的日常监督检查,解决公款私存、账外设账、多头开户等问题,使“小金库”无处藏身。充分发挥业务主管单位的作用,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全面开展社会团体“小金库”治理工作。通过专项治理,进一步完善社会团体与业务主管单位的关系,健全社会团体的 4 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促进社会团体健康发展,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单位财务管理,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以“小金库”专项治理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水平,深入推进依法理财、依法行政和惩防体系建设,杜绝和减少各类资金使用的违规行为;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齐抓共管、领导小组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防治“小金库”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单位部门不愿意去设“小金库。

为坚决防范和杜绝“小金库”,我单位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严格遵守银行账户管理规定。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账户,不违规开设银行账户。除涉密者外,所有账户向监督机关公开。

二、所有资金纳入法定账目核算。一切经营收入纳入单位财务部门法定账目核算,一切财政安排资金和上级补助资金纳入单位财务部门法定账目核算,决不隐瞒、转移。

三、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一切应缴的财政资金及时足额上缴财政,决不截留、挤占、挪用、坐支。

四、严格执行统一的津补贴政策。不违反规定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给职工发放津贴、补贴、奖金、福利。

五、积极构建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教育防范机制,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提高制度执行力。

篇6: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

(天津边检总站 于娟娟)

“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单位私设“小金库”,是严重的经济违纪行为。近年来,通过深化财政改革,不断清理单位私设“小金库”资金,加大追究责任人力度,一些单位部门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得到一定纠正,但现实中,仍然会发现个别单位禁而不止,变换形式,私设“小金库”不仅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而且容易诱发和滋生腐败现象。治理“小金库”是维护经济秩序、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必须加大对“小金库”的清理和打击力度,并坚决予以制止,与此同时,人们更加期待尽快建立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下面,我从“小金库”的危害及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两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一、“小金库”的危害性

“小金库”虽小,但危害极大,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公款沦为“私房钱”,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不仅在人民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还直接关系着社会的长治久安。

(一)滋生腐败,为谋私利大开方便之门。部分单位为了谋取本部门、本单位或个人的利益,不惜重金铺路,送好处费、发红包、给回扣,大肆行贿,“小金库”往往成为贪污挪用或集体私分的对象,导致某些部门、单位腐败问题层出不穷,有些“小金库”的资金甚至成了个别领导干部的“私房钱”,为滋生腐败问题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保证等等。

(二)损害形象,使群众对党和政府丧失信心。“小金库”主要存在于机关事业单位,它确实为一些单位领导带来了方便,某种程度上便于他们做工作办事情,但他们有时大肆挥霍资金,在群众中产生恶劣影响,容易造成群众对领导的种种猜测、议论和不信任,严重损害干群关系,最终导致群众对党和政府丧失信心。

(三)资产流失,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秩序。“小金库”在公开的账面上反映不出来,属于监管的盲区,很容易造成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使原本紧张的经费更加紧张。尤其现在“小金库”的数额越来越大,有的“小金库”的数额已上十几万、百万,甚至上千万,这给国家财产和集体利益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妨碍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二、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小金库”的存在,不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扭曲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臵,削弱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甚至诱发和滋生腐败现象,严重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是妨碍经济健康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危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毒瘤,必须坚决消除。作为国家行政机关,边检总站有必要、有义务、有责任自觉抵制“小金库”的设立及产生,与此同时,结合本单位实际,我们决心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不断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为维护国家利益,构建和谐警营,提高边检服务水平作出积极的努力。

(一)严把教育培训关,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抵制“小金库”的产生。要加强对各边检站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使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典型案例,用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教育,使同志们在思想上认识到,“小金库”就象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卷入违法违纪的案件,损害的不仅是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还有个人及家庭的悲欢荣辱。从而克服侥幸心理,增强遵纪守法意识,自觉抵制“小金库”的产生。

(二)加强制度建设,使领导干部不能设“小金库”。要不断建立和完善财务制度,规范各边检站财务管理,特别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审计控制力度,堵塞管理环节的漏洞,在源头上斩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使那些想搞“小金库”的人搞不了,搞不成。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把“小金库”问题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目标之一,并与绩效考评挂钩,明确各边检站站长是“小金库”问题的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现“小金库”,除了对当事人进行处罚外,还必须对站长及相关部门领导实行责任追究。研究制订关于发生“小金库”问题的处分规定,在制度落实的过程中,要必须形成相互制衡的闭环,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机制上保证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从而,使那些想设“小金库”的单位没有机会去设“小金库”。

(三)加大监督处罚力度,使领导干部不敢设“小金库”。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同时,推行政务公开,总站督察处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地清理“小金库”专项督察活动,形成多渠道的监督网络,建立健全一系列公开制度、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全总站民警和职工的舆论监督作用,设立有奖举报电话,让“小金库”臵于广大民警、职工的监督下。同时,对发现有“小金库”的边检站严肃处理,对查出的典型案件予以曝光,以起到强有力的震慑作用,使领导干部不敢设“小金库”。

(四)创新账户管理模式,使“小金库”无处藏身。治理“小金库”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管理账户,要完善各边检站内部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账户开立、使用、管理有关政策规定。坚决落实账户集中审批和统一开户制度,清理撤销所有未经集中审批和统一开设的账户,彻底解决各边检站自行开户的问题。同时要加强对各边检站银行开户和账户管理的日常监督检查,解决公款私存、账外设账、多头开户等问题,使“小金库”无处藏身。

篇7:xx中心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总结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单位的个别领导,为了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不顾国家财经纪律,采用截留各种经营收入、虚列支出、虚报冒领,以及隐匿“佣金”等手段将收入截入“小金库”,成为个人请客送礼、挥霍浪费,以至贪污、行贿的“保险柜”。它不仅肢解了财务资金,造成体外循环,小金库“已成为党风和社会风气的腐蚀剂,干部被腐蚀的”诱发源“,是滋生违规、违纪、违法活动的土壤和温床。根除”小金库",实际上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遏制消极腐败现象的有力措施,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小金库”进行剖析,尽快建立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

一、我国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小金库”的来源及流向

“小金库”在我国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小金库”的来源如下:(1)截留收费、罚没款收入。(2)截留销售产品等主营业务收入。(3)截留维修、运输和技术服务等劳务、服务收入。(4)没收财物变价收入。(5)出租店面、房屋、场地和车辆等的租金收入。(6)出售报废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包装物、残次品、边角废料和旧报纸、杂志等非主营物品收入。(7)单位创办经济实体的创收收入。(8)对外投资收益。(9)虚报冒领款。(10)公务和业务关系中的“手续费”、经济往来中的“回扣”收入。(11)赞助、集资、摊派款和接受捐赠收入。(12)上交、下拨款项。(13)向下属单位所收取的款项和下属单位以种种名义所送的款项。(14)违约金、逾期押金收入。(15)将单位的资金以某种名义付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特别是联营单位或下属单位,然后再从对方收回或存于对方作“小金库”资金。(16)公款私存的利息收入。

(17)开发票时采取“大头小尾”方式。(18)虚报夜餐补助费、招待费、会务费、加班费等。那么小金库里的资金都流向了哪里呢?“小金库”资金的使用五花八门,违法性质的恶劣程度以及违法情节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概括起来说,“小金库”的使用方向主要有:一是弥补经费,其中有的是弥补正常经费的不足,但大部分是提高标准、扩大范围导致的经费不足;二是购建资产;三是发放奖金、津补贴、福利等;四是接待宴请、公款旅游;五是礼品礼金支出;六是私分。

二、“小金库”存在有其客观原因

首先无视法纪。一些单位领导为便于“搞活”和提高福利待遇,片面认为不是独落个人腰包,就不算违法,还有一些单位为偷逃税款或截留收入,抱有幻想和侥幸心理,想方设法私设“小金库”;更有一些人将“小金库”化公为私、侵占私分、中饱私囊。其次,制度缺失成为“小金库”存在的最直接原因。长期以来,“小金库”一直挑战现行制度、机制和体制,利用制度、机制和体制中存在的缺失或漏洞,借助信息不对称以及自身对财务经济信息和权力的优势,实现谋取集团利益和个人私利的目的。三是道德操守。有些人认为单位设立“小金库”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设“小金库”反而不正常;有些人认为单位设立“小金库”是不得以的行为,要解决“迎来送往”、要相互交流学习的开支,这些开支没有来源只有采取非正常手段来设立“小金库”解决;还有些人认为“小金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遗留下来的无法根除的病症,只要不是装到自己腰包里去,也不要太过分是可以容忍和理解的。四是社会非公平性。因分配机制的不公平而导致收入差距的巨大偏离,不仅仅体现在地区、行业、企业、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不同国家机关在履行国家管理职能的过程中因权力属性的差异而导致办公环境、收入和福利的巨大差异,各种因素导致的“攀比心理”都会使各自领域内的管理者做出利己的选择,有些部门超出了其他部门的福利待遇时,就会起到示范作用而使得其他部门不择手段的效仿;就那公务员来说,从理论上讲应该所获的工资及福利是一致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个地区的公务员工资多不一样,要相差几倍。事业单位就更不用讲了,差异会导致管理层压力去谋求解决途径,从而使得各行各业使出“八仙过海”的本事去实现团体福利尽可能的福利最大化等最终诱发“小金库”不断产生。五是缺乏监管,由于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会计的任免、奖惩都由单位做主,“端人家碗,受人家管,就不能揭人家短”,所以财会人员在发现单位有违规违纪现象时也不能坚决抵制,有的甚至同流合污,制造假账,销毁“小金库”原始记录,逃避调查,设置取证障碍。六是处罚不力。由于法规制度的不完善,“小金库”问题的处理上,往往是重罚,大凡私设“小金库”,都是为了“小团体”利益,因此查出来后,要想处罚到某一个人的头上,就让执法执纪机关倍感为难。加之一些单位和部门为了保全自身利益,或为了不给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脸上“抹黑”,只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此的“好人主义”思想,在较大程度上又助长了一些部门和单位“顶风违纪”的不良风气,“小金库”现象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三、如何预防和治理“小金库”

“小金库”是个社会现象,具有普遍性、隐蔽性的特点,问题由来已久,屡禁不止,可以说是一个“顽症”。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小金库”的问题,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堵疏结合、惩防并举、综合治理的方针。紧密联系实际,逐步建立健全适应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小金库”体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宣传教育,积极营造防治“小金库”的社会氛围

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对财务制度与财经法规的认识,用党的纪律、国家法律、政府法规来强化财务管理和监督,约束财务行为,规范财经秩序。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开展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剖析典型案件,增强教育效果。充分利用媒体等进行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强化宣传,使设立“小金库”违法、违纪、容易诱发职务犯罪的观念深入人心,切实增强自觉抵制设立“小金库”的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防治“小金库”问题发生

严格按照《预算法》、《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一套完整的监督制约制度,并不断改进完善,认真执行。

1、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都应编制部门预算。凡未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必须编制财务收支计划,报市财政局备案。各镇所属事业单位也应编制财务收支计划,纳入镇级财政综合预算。不具备条件的事业单位,镇财政所要代编预算或财务收支计划。各单位编制的预算应全面反映收支内容,不得隐瞒、肢解财政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列支出套取资金。

2、规范收入征管。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款项、国有资产出租和处置收入,以及因工作职能收取的捐赠、赞助款项和业务活动中取得的各种回扣、手续费、劳务收入必须纳入非税收入管理系统,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各执收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征收政策,不得擅自多收、少收、缓收或不收,不得隐瞒、截留、滞留、挪用和坐支,也不得在执收对象处结报费用进行抵算。

3、从严支出管理。行政事业单位支出应严格执行财务开支标准,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支出必须按照预算和规定的审核办理。严防多头支出和无计划开支。凡超过1000元支出除经办人、证明人签证外,还必须附有购置清单和支出用途;重大项目支出必须经过集体研究,并附集体讨论意见。

4、依法建账核算。各镇各部门要按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依法设置会计账册,不得少设、私设会计账册。单位或单位内部人员代表单位行使职能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册上统一登记、核算。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核算的,其会计账册应及时打印装订。会计账册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处置。

5、加强结算审核。各部门所有结算事项必须经过财会人员的审核和经办、证明人员的签证。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符合规定的应当退回,抵制无效的应向所在部门纪检组和市财政部门报告。资金支付和结算凡超过1000元结算起点的,必须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行政事业单位只允许开设一个银行账户,严禁多头开户。确属工作需要增设账户的,须经市财政局批准。

6、规范票据使用。各单位要严格把好收费票据使用关,严禁使用非法票据。票据所收款项要严格执行“票款分离”制度,及时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

7、加强资资金管理。各单位要规范资产核算,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每年清查不少于一次,资产增减要及时调整账务,确保账实相符。凡本单位购置、接受或实际使用的资产,纳入本单位法定账簿核算管理的,要明确资产管理责任人,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台帐。

8、完善信息公开。各镇各部门要按照《政务信息公开办法》的规定,加大财务公开力度,编制财务公开目录,增强财政、财会工作的透明度。定期召开本单位干部职工大会,通报财务开支情况,通过党务、政务公开栏进行公开,自觉接受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

9、建立统一协调的监督检查机制。审计、纪检、法规等相关部门要加大财务监督力度,要加强对单位“一把手”的监督,增加单位财务管理和资金收支的透明度,同时发挥群众监督作用,鼓励群众举报违规情况,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10、抓好重点领域。根据“小金库”的特点,工程投资、物资采购、广告促销、废弃物资处理、宾馆酒店、会议接待等项目是“小金库”的高发之地。这些项目资金流量大,涉及领域广,财务环节多,进行“小金库”检查时要重点对这些项目进行检查。检查中,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整改,不能麻痹大意。

11、实施财务公开。阳光是做好的防腐剂。实施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公布账目,把财务资金置于“阳光”之下,把社会各界的“目光”汇聚成最好的“清洁剂”,让“小金库”现象无藏身之地。

三、加大监督处罚力度,使领导干部不敢设置“小金库”

各级党委要把查处私设“小金库”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纳入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目标之一,实行一票否决。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财政、审计联席会的作用,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形成监督合力。

1、要经常性开展突出稽查活动。根据对被检查单位的基本情况、部门职责、行业特点、单位内部管理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周密安排,根据掌握的线索资料,掌握好时机和对象,准确判断资金存放的地点进行突击。检查时要注重两个结合:一要与清理收费票据、现金支票、空白支票和转账支票存根、作废存根等资料结合起来;二要与保管的实物资料相结合。盘库时还要注意保险柜中保管的房产证、土地证、有关资料证明、笔记本、信封、钥匙等实物资料。对于存放于保险柜的存折、存单,不管是单位户或是个人户,都要进行深入查证。当判断现金会存放在多个保险柜时,应安排几个盘点小组同时进行。如果发现账款不符现象,应追查到底,查清原因。

2、定期对分管负责人批报的票据进行审核确认。对未按制度办理或超越权限办理的事项可行使否决权,对有重大过错的责任人实施责任追究。

3、强化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纪委、财政、审计部门要根据职能加大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强化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重视审计结果的运用。

篇8:xx中心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总结报告

2011年全国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出席并讲话,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纪委副书记吴玉良主持会议。谢旭人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地区各部门要继续抓住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这个根本任务,重点做好健全教育惩处机制、深化财政改革、完善资产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提高监督检查效率五个方面的工作。

吴玉良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近期关于“小金库”治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专项治理任务。要继续抓紧做好整改落实工作,严格执行纪律,争取在年底前完成今年督导抽查发现问题的审理和处理处罚工作。同时,跟踪督导以前年度问题的整改落实,确保三年来发现的问题全部整改落实到位。要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加强督促指导,落实责任,明确任务,抓紧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巩固和深化治理成果。

篇9: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总结

关于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总结

构建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是“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根本任务。为不断深化和巩固“小金库”治理工作成果,构建治理“小金库”的长效机制,从源头防范和杜绝“小金库”问题的发生,我局按照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关于防止“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以及省、市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部署,深挖“小金库”产生的根源,将“小金库”纳入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管理和监督“四位一体”的长效防治机制。

一、从源头抓起,疏堵并举,标本兼治

增强全局干部群众的制度意识,筑牢遵纪守法思想基础,是构建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中央彻底消除“小金库”目标的前提。制度的宣传教育过程,就是把制度规范内化为干部群众道德信念、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的过程。为此,我们从加强教育入手,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的遵纪守法观念和廉洁从政意识。

1、充分认识治理“小金库”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治理“小金库”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和重大意义,要求在思想上要认清“小金库”的严重危害性,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增强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和制度意识,引导党员和干部带头学习制度,自觉养成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良好习惯。

2、疏导和堵漏两手抓。一方面,针对现行财务制度有些不健全和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应完善相关制度,增强实效性和合理性,引导资金在正常渠道内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要堵塞漏洞,严防资金转入“小金库”。

二、加大制度落实,着力防范

狠抓“小金库”的制度建设和落实,使“小金库”监督

关口前移,不断完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从源头上切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

1、严格预算单位实有资金帐户管理。进一步加强预算单位银行帐户审批、备案管理制度等,控制新开帐户,对单位实有资金帐户进行清理。

2、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通过理顺管理体制整合资产运作,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价值管理有效结合。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新机制,提高国有资产使用率。

3、注重加强部门内部审计和单位控制力度。强化单位责任人的内控意识,逐步实行单位财务公开。明确部门单位财务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管钱、管物、管财人员进行相互制约,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杜绝产生“小金库”的隐患。

三、积极深化改革,加大监督力度

1、严格落实“小金库”责任追究制。每年进行一至二次集中自查,同时,采取随机方式,对治理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查。

2、严格落实禁设“小金库”承诺保证制。签订防范和禁设“小金库”承诺保证书,是“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

3、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罚没收入和收费管理秩序。对单位收取的罚没收入和收费收入分别不同情况,实行不同的收支管理办法,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执行。

篇10:建立长效机制防治“小金库”

一、“小金库”的概念、性质及其特点

所谓“小金库”,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新会计法第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帐簿登记、核算”。由此可见,“小金库”是账外账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性质是严重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行为。“小金库”的主要特点有:隐蔽性强,不易被检查发现;资金来源复杂,形式多种多样;危害性大,是极易滋生腐败的温床;涉及面广,发生数额有增无减等。

二、“小金库”的表现形式、主要手法及其资金使用方向

(一)“小金库”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七种:一是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设立“小金库”;二是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三是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四是经营收入未纳入规定账户核算设立“小金库”;另外机关事业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基金收入、事业收入、接受捐赠、赞助等取得的资金,劳务收入、价外费用、正常或不正常的折扣、折让、佣金、回扣等。五是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六是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七是上下级单位之间相互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

(二)“小金库”的主要手法:主要通过隐瞒收入,虚列支出,套取、转移资金,捣腾往来,假票支出,乱开账户,滥用现金,账外循环等手段来设置“小金库”。

(三)、“小金库”资金的使用方向:一是弥补经费,其中有的是弥补正常经费的不足,1

但大部分是提高标准、扩大范围导致的经费不足;二是购建资产;用途不便公开或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购置不便公开的商品。三是以为职工谋福利、留住人才为借口发放奖金、津补贴、福利等;小团体旅游的费用。为本单位职工发放工资、奖金缴纳应由个人负担的个人所得税;四是接待宴请、公款旅游;五是礼品礼金支出,拉关系走后门进行请客送礼或为有关部门付账;六是私分;七是其他。

三、“小金库”的动机及其成因

私设“小金库”是一个严重违法违纪的问题,但为何久禁不止,其动机十分明显,就是想方设法逃避监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思想认识不足,是产生小金库的直接动因。一些部门、单位领导对财经法规制度不熟悉不了解,法制观念淡薄,对私设“小金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账外账”反正是账,搞一点变通无关紧要,并且认为“小金库”比较隐蔽,一般不会被查出,存有侥幸心理,能设就设,能逃就逃。

第二,部门和个人利益驱动,是产生“小金库”的内在动因。如何给职工谋点奖金福利,如何处理一些不合规的支出费用,一些单位领导认为,较好的办法就是设置“小金库”。从查处出来的“小金库”资金去向分析来看,大部分是用于发放本单位的职工奖金福利支出、请客送礼费用支出等等。

第三,财务监管力度加大,是产生“小金库”的外部动因。随着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的执行到位,财政统管力度的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办法全面实施,纪检监察部门加大对招待费用等支出的控制,在此情况下,一些部门、单位就觉得手脚完全被捆死,从而出现财政、纪检等部门管理越严格,部门单位产生私设“小金库”的动机就越强烈。于是个别单位,少数领导总要千方百计地研究对策措施,留一点“活钱”,为个人谋一点“福利”,为开支不合规支出找一条“渠道”,不管风险多大,就是铤而走险,私设“小金库”。

第四,查处力度不够,是产生“小金库”的间接动因。目前,查处出来的“小金库”,一般只是给予单位一定的经济处罚,大多没有与单位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行政处罚、经济处罚挂钩,结果造成有关部门、单位存在无所谓的思想,总认为即使“小金库”被发现了,无非就是单位罚一点款,没有触及个人责任,不伤筋骨,进而未能真正起到杀一儆百,以儆效尤的震撼作用。

第五,财会人员执法不严,是产生“小金库”的辅助动因。一个部门、单位有“小金库”,与其财务人员失职和业务不精也有很大关系。一些财会人员原则性不强,明知私设“小金库”是严重违反财经纪律行为,但是往往惧怕得罪领导,不敢向领导讲清财经纪律规定,或者发现本单位“小金库”没有及时向领导提出加以纠正,没有及时向有关部门及时汇报,从而助长了“小金库”的滋生。

四、“小金库”治理的长效机制

坚决取消“小金库”,既是加强财政财务管理,规范和整顿财经秩序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反腐建设,坚持廉洁从政的重要举措。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机制上治本清源,从根本上彻底杜绝“小金库”的产生。

(一)、必须建立宣传教育机制,坚持预防教育为先。

财政、审计监管部门要建立培训教育机制,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财经法规知识培训,加强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财务负责人以及财会人员财政财务法规政策和制度的宣传和辅导,着力增强他们自觉遵守财经法纪意识;新闻媒体要加大《会计法》等一系列财经法规的宣传报道力度,大力营造坚决取消“小金库”的强烈氛围,使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部门单位“一把手”能够充分认识到私设“小金库”的危害性,充分认清取消“小金库”的必要性,进一步增强取消“小金库”的自觉性,真正做到依法办事,规范运行,筑牢防治“小金库”的思想防线。

(二)、必须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坚持制度化管理。

一是要强化财务收支管理,严格把好收支控制关。要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切实抓好“票款分离”工作,严禁截留、隐瞒、坐支、挪用各项收入,严禁弄虚作假、虚支虚提支出费用;积极推进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努力前移监督关口;建立健全部门单位内控和监督的机制,严格收支核算管理;大力推行行政公务卡消费改革,减少现金结算方式,促进公务消费内容明细透明;切实抓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建立分级会计结算中心,逐步取消部门、单位会计核算机构,努力建设一个“简便易行、快捷高效、监控有力”的核算机制,使“小金库”无生存之地。

二是要强化票据管理,严禁使用非法票据,严格把好收费票据使用关。行政事业单位凡是使用非财政部门印制收据收费的,一律视同乱收费,付费单位必须拒付。

三是要强化银行账户管理,严禁乱开乱设账户,财政及有关金融机构应严格把好各部门、各单位银行账户开设关,一经发现擅自开设账户的,要严肃查处。

四是要强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严格把好“阳光操作”关。进一步加大工程项目招投标力度,对小额零星工程也要一律实行公开竞争,并且要加强对工程资金的管理、审核和监督,搞好工程决算的审计。

五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和收入分配秩序,健全和完善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夯实防治“小金库”的管理工作基础。

(三)、必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坚持全方位监管。

一是实行监督信息化。建立电子监督平台,逐步实行审计、财政、电子监察联网监督,实现软件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放大国库集中支付和非税收入网络功能,整合电子监察、审计、财政、行政事业单位计算机联网功效,适时监控各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资料,加强对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远程监管,通过运用财务收支、预算执行、会计核算、基础信息和

绩效成果等电子信息,及时发现和纠正单位私设“小金库”等财务违规行为,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是实行监督常态化。部门单位财务监管工作要实行单位“一把手”负责制,对单位执行财经纪律情况以及内部监督检查、考核、整改等工作,要亲自部署、亲自负责。财政部门要不断创新监管方式,组建专职监管机构,有效促进财政监管专业化、制度化。审计机关要在每年审计项目计划制定上,应强化对执收执罚权比较集中部门的监督检查,突出“小金库”这一审计工作重点。纪检部门要将“小金库”治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着力解决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坚决杜绝部门单位侥幸心理。

三是实行监督立体化。建立财政、审计、纪检等执法部门立体监督体系,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加强对各部门单位的财务收支监督检查,把握“小金库”检查的切入点,从检查收入、支出、对外投资、收费票据、银行账户、延伸检查下属及往来单位等途径入手,充分运用突击盘存法、收入核实法、支出追查法、账户核对法、清查票据法、审阅相关资料法、调查询证法、分析比较法、现场勘察法、延伸检查法、利用举报法等主要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小金库”专项检查,切实做到经常性监督与突击性监督相结合,建立健全以财政、审计、纪检监督,单位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为内容的监督体系,全方位、多形式、经常性地开展财务检查活动,不留死角,才能有效地制止私设“小金库”行为。

四是实行监督公开化。要全面推行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建立部门预算公开、审计结果公开、财务收支结果公开制度。部门单位对重大重要财务事项都要及时公开,预算、决算、重大财务事项、财务绩效等都要向职工大会报告,每月的财务收支明细要在单位内部公布,各项支出必须经单位民主理财小组或财务监督机构审核,不合理或违规支出不得报支并予以纠正。涉及公众财务事项要向社会公开。有收费收入的单位,要向

社会公布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款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的项目、标准、依据和减免条件等事项,要接受社会的监督。五是实行监督多元化。各级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物价等部门应全面建立举报制度、信访制度、奖励制度和保密制度,开辟多条监督途径,畅通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及时捕捉私设“小金库”信息源。建立信息资料库,及时跟踪检查,在举报问题查实后,还要对举报人按收缴入库或认定的违纪金额的1—5%予以奖励,并为举报人保密。通过实施全方位监管,真正建立一道坚固的防治“小金库”防火墙。

上一篇: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下一篇:六年级小学生竞选语文组长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