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超生二胎罚款标准

2024-05-17

浙江超生二胎罚款标准(精选3篇)

篇1:浙江超生二胎罚款标准

对违反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二胎)的夫妻或者非婚生育子女的公民(以下统称当事人),按照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3至10倍征收。真的是这样吗?一起来看看深圳超生二胎入户申请办理流程及处罚规定

以“单独二孩”政策的推出为参照系,全面放开二孩要落地,恐怕至少要经历4个关键程序:第1关:中共中央的决定;第2关:国务院制定调整意见,全国人大会批准;第3关:各地实施方案报批;第4关:地方人大修订计生条例。国家卫计委下属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姜卫平昨日表示,全面落实该政策还需等待各地人大修改地方的法律之后,方可最终落地。

开放二孩要先修法

姜卫平透露,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落实应该是参照“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他强调,全面放开二孩依旧需要依法落实,首先有个修法的过程。

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当年12月国务院就向全国人大会提交了“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议案”,12月末的全国人大会就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

该《意见》明确了各地落实“单独二孩”的实施方案。首先,各省(区市)的政府制定实施方案,接着报国务院主管部门(即国家卫计委)备案。之后,各省人大或其会修订地方性法规。

篇2:浙江超生二胎罚款标准

宁波超生罚款标准

二胎政策:根据《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的,对男女双方分别按照统计部门公布的当地县(市、区)上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下列倍数征收社会抚养费。多生一胎(即二胎)的,按二至四倍征收;多生二胎以上的,按照前一胎的征收标准加倍征收。个人实际收入高于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还应当按其超过部分的一倍至二倍加收社会抚养费。

(一)城镇居民按照所在区县(自治县、市)城镇居民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二至六倍征收社会抚养费,实际收入超过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按照其实际收入的二至六倍征收社会抚养费;

篇3:浙江超生二胎罚款标准

华图教育

【背景链接】

12月初,在舆论压力下,曾明确表态拒绝公开的江苏省人口计生委、广东省卫计委相继向社会公布了2012年该省社会抚养费总额。至此,全国已有24个省份公开了去年社会抚养费征收总额,共计超过200亿元。不少专家表示,“超生罚款”不能止于公开总额,其具体开支更不能成为“糊涂账”,公开明细才能防止腐败滋生。此事引起热议。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从“超生罚款”到“计划外生育费”再到“社会抚养费”,针对超生家庭收取的同样一笔钱,名目不断发生变化,凸显出政府行政形式上的合法化追求,其性质也由行政处罚演化为行政性收费。只是,这笔费用到底如何收取、数额多少、如何开销等,仍长期处于公众监督的视线之外。

[表现] 事实上,正因为长期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地方社会抚养费征缴乱象丛生:一是标准不一,各自语出多门;二是监管阙如,沦为权力自肥;三是私相截留,成了罚款经济。社会抚养费到底该怎么收、收了之后如何安排支出、如何有效审计并监管支出流向,这些核心问题不能静悄悄地被自由裁量。数十年下来,各地征收的抚养费究竟“抚养”了谁、贪腐渎职的蛛丝马迹如何依法问责,更是迫在眉睫的、民众关切的焦点议题。不公开的社会抚养费,从法理上说显然悖逆了政务公开的逻辑,那么,这究竟是不能公开抑或不敢公开、或者压根儿就是笔糊涂账而无法公开,总不能用“拖字诀”含混过去。

其一,社会抚养费的去向需要加强监管。事实证明,对于政府汲取民间资源的行为,一旦缺乏足够的法律规制和社会监督,就会乱象丛生。由于收费不透明,标准不统一,公众对社会抚养费的去向无法监督,很容易为地方部门借此敛财提供机会,为各种腐败提供温床。根据此前审计报告显示,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混乱,漏征、擅自挪用、截留款项等情况已很普遍,以致舆论发出了“社会抚养费抚养了谁”的质疑。

其二,乱象背后,凸显出立法对政府收费行为的规制不力。目前征收社会抚养费的法律根据有《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和一些地方规范。这种看似依据充分的收费行为,实际上存在诸多立法上的短板。《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只是为这笔收费提供了形式上的合法性,而缺乏对行政收费权力的基本规制;国务院的办法也比较模糊,例如在收费目的上规定,可以“适当补偿政府的社会事业公共投入的经费”,这便给地方政府提供了想象空间,造成挪用情况严重;而对于社会抚养费的具体征收标准,则授权各省区市规定;在执法主体上,办法规定也过于宽泛。

[启示] 社会抚养费被民间称为“超生罚款”,政策制定的初衷,是通过经济罚则来遏制超生行为,同时为超生所增加的社会抚养负担筹集相应资金,补足投入的缺口。然而,当“社会抚养费”可以被地方政府用于发奖金,在利益的驱动之下,政策的初衷彻底被扭曲,“一些地方为了多收钱,多拿提成奖金,甚至鼓励超生”,连“降价促销”之类的商业伎俩都粉墨登场。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收了钱还不给收据,这样一来,连上缴的程序都可以省去,悉数进了个别人的腰包。

“超生罚款”也好,“社会抚养费”也罢,按说前者指明了来源,而后者则确定了去向,单从字面上看。既然以“社会抚养”之名收取,社会抚养费当然应该专款专用于社会抚养事业才是。如果因为超生行为增加了社会抚养的投入和成本,这笔钱也理应补贴公共教育与配套的相应开支才是。

[措施] 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社会抚养费制度则是落实基本国策的重要手段。对此,华图教育专家建议:

杜绝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中的种种乱象,最根本的还是要独立核算、专项审计,收支公开、监管到位,像政府部门晾晒三公经费那样及时“晒单”,接受舆论及公众的监督。社会抚养费应有“晒单”的勇气,更有拒绝成为糊涂账的责任。

上一篇:二年级下科技教学计划下一篇:课文《瑞雪》优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