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 怎么样 在浙江临安的

2024-05-24

浙江农林大学 怎么样 在浙江临安的(精选7篇)

篇1:浙江农林大学 怎么样 在浙江临安的

浙江农林大学 怎么样 在浙江临安的

[本段]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坐落于杭州西郊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中国十佳可持续发展城市”之美誉的临安市,是浙江最早创办的高等学府,是浙江省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浙农林大校标以绿色为主色调,由“浙江农林大学”中英文字样、银杏叶、建校年份三部分组成。采用绿色和银杏叶寓意学校以农林为特色,以培养绿色科技人才、服务现代农业、致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浙江农林大学校徽 校名中文全称 浙江农林大学

校名中文简称 浙农林大

校名英文全称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校名英文简称 ZAFU

校 训 求真,敬业

精 神 坚韧不拔,不断超越

学校层次定位 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 校 级 别 浙江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发 展 战 略 生态育人,创新强校

学校服务定位 三个面向:面向三农,面向基层,面向社会

[本段]学校概况

浙江农林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浙江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具有52年本科历史。经过52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经成为一所以农林为特色,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农学、经济学、法学、医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重点建设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大门浙农林大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具有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资格。校园占地面积2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校园按照“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规划与建设。校园与植物园两园合一,是一座集教学、科研、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校园。

[本段]历史沿革

1958年,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创办一所高等林业院校,定名“天目林学院”。当年6月,以省林业厅为主,建德地委抽调党政干部,一批知名教授和留学归国学者共同参与筹建。当时确定专业设置为林业、木材采伐与运输机械化、木材机械加工和林产化学加工工艺专业。招生规模400名。1959年7月,省委、省人委决定,温州林学院与天目林学院合并。1960年2月,省委决定,浙江农学院、天目林学院、舟山水产学院合并,成立浙江农业大学。1962年2月,省委

决定,天目林学院从浙江农业大学划出,归省教育厅领导,党委工作归省高校党委领导。原属省农科院领导的林科所划归省林业厅和天目林学院双重领导。1966年9月,省人民委员会同意“天目林学院”改名为“浙江林学院”。1970年7月,省革委会决定浙江林学院与浙江农业大学合并。1978年4月,省革委会决定,浙江农业大学林学系改为浙江农业大学天目分校。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恢复浙江林学院。设林学、林业特产专业,学生规模1000人。1981年12月,国务院批准浙江林学院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7月,根据省委、省政府指示,浙江林学院由省林业厅主管改由省教委主管。1997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教委对该院本科教学合格评价。1999年5月,学院制订了《浙江林学院十年改革和发展纲要》。2000年12月,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浙江林学院扩建工程选址临安市锦城镇镇北,按远期建设15000在校生规模设

计,总规划用地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一次规划,分期实施。2001年5月,新校区校园总体规划方案通过评审。规划创建功能分区合理的校园总体布局和融建筑、空间、园林绿化及自然环境于一体,校园文化气氛浓郁的开放型、旅游型、现代化的绿色大学。6月6日,新校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2002年10月8日,一期工程竣工启用。xx年,学院出台《浙江林学院学校定位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第五届第四次会议于1月18号开始在广西南宁广西艺术学院行。1月20日下午举行的议程是针对本科高校升格更名为大学进行投票,浙江林学院高票获通过,正式升格为浙江农林大学。2016年6月6日,浙江林学院正式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这也是浙江省唯一以农林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省长吕祖善分别发来贺信。浙江省政协主席周国富为学校揭牌,省

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致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出席揭牌庆典大会。[1]

[本段]机构设置

学校的机构设置大致可分为三大系统: 教学单位:包括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环境科技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旅游与健康学院、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理学院、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体育军训部等。党群系统:包括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纪委办公室、学工部、学校工会、学校团委等。行政系统:包括校长办公室、监察室、审计处、学生处、人事处、教

务处、设备管理处、科技处、研究生部、计划财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基本建设处、产业后勤管理处、保卫处、教育发展中心、现代教育中心、图书馆、产业后勤集团公司等。

[本段]学科建设,科研实力

学校有51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4个(林学、园艺、园林、木材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本科专业3个(园林、林学、木材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建设专业9个(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管理、生物技术、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广告学)。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拥有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5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领域9个,涉及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农学、法学等六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国家级木质资源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

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具有副教授职称评审权学科12个,拥有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基地1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个,拥有牵头的省重点创新团队4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2002年来,学院承担科研课题1527项,科研经费累计达亿元。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25项,其中“刨切微薄竹生产技术与应用”成果xx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同时以主要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竹炭生产关键技术、应用机理及系列产品开发”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多校联动共享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与实践”获2016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连续3年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

368篇。《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影响因子超过,入选浙江期刊方阵工程精优型期刊群。一批科研成果转化后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段]省部级重点学科名单

1、森林培育学科

2、木材科学与技术

3、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4、森林保护学

5、森林经理学

6、林业经济管理

7、城市规划与设计

8、土壤学

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10、林木遗传育种

[本段]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 2 浙江省森林碳汇研究重点实验室 3 省部共建“竹业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亚热带森林培育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本段]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段]师资队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57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80余人,高

级职称教师430余人。共享院士2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省政府特聘教授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151”人才工程培养计划70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人;硕士生导师230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高教新秀等1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

[本段]人才培养

浙农林大学子风采

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000余人,在校研究生1020人。学校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具有“肯干、实干、能干”的品质,素以实际操作能力强、适应面广、综合素质好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xx年教育部正式确定该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

[本段]国际合作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联合培养人才。聘请长期外籍专家43名,长期外籍语言教师50名驻该校任教。

[本段]浙农林大风景

[本段]任领导

党委书记 耿启明 1959年7月---1978年7月 徐炳全 1978年7月---1984年2月 赵学廉 1984年2月---1988年1月 施社模 1988年1月---1988年8月 方心一 1988年8月---1990年10月 林华刚 1990年10月---1992年10月 林华刚 1992年10月---1998年8月 陈敬佑 1998年8月---2016年9月 汤 勇 2016年9月---2016年6月 宣 勇 2016年6月---至今 校 长 耿启明 1959年7月---1960年11月 赵雨农 1960年11月---1978年7月 王宪

恩 1978年7月---1984年2月 戎文治 1984年7月---1987年1月 刘茂春 1987年1月---1988年9月 刘茂春 1988年9月---1990年10月 忻士文 1990年10月---1991年6月 忻士文 1991年6月---1992年9月 田荆祥 1992年9月---1998年8月 方志刚 1998年8月---2000年7月 张齐生 2000年7月---xx年12月 张齐生 xx年12月—

周国模 xx年12月—至今

[本段]浙农林大建校初期的五个知名教授

牛瑞延教授,福建崇安县人,193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后赴日本留学。先后任福建农学院、英式大学教授,华中农学院、南京林学院、浙江林学院教授,教务科研处处长。长期从事森林经理的教学科研工作。林刚教授,浙江平阳人,1921年金陵大学毕业。先后任林业部广西油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湖北农学院教授、中国林科院研究员、浙江林学院教授。长期从事经济林的科研和教

学工作,为我国经济林科研的开拓者。著有〈〈油桐十年实验纪要〉〉、〈〈浙江省乌桕品种的优良单株选择调查研究〉〉。徐明教授,浙江嘉兴人,1932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获硕士学位,先后任南昌大学、安徽大学、北京林学院、浙江林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林木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朱大猷教授,安徽无为县人,1927年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先后任浙江大学讲师,金陵大学副教授、教授、南京林学院、浙江林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森林经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郑止善教授,江苏武进人,193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国俄勒岗州大学获硕士学位。先后任浙江大学、东北林学院、浙江农学院副教授,浙江林学院副教授、教授。长期从事木材科学与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段]浙农林大校歌

词:王旭烽 曲:周斌 钱塘澎湃,天目巍然, 桃李不语,桃李不语东湖畔,松风竹节养育我们情怀,风华正茂恰少

年,恰少年。同学啊,同学少年,青春作伴莫等闲,华夏栋梁材我辈争先,自强不息天行健。同学啊,同学少年,春华秋实我们奉献,奋发奋发,奋发超越,自强不息天行健。同学啊,同学少年,春华秋实我们奉献,奋发奋发,奋发超越,自强不息天行健。文理通观,东西博采, 银杏参天,银杏参天集群贤,求索无疆我们笃行致远, 薪火传承不舍昼夜,不舍昼夜。同学啊,同学少年,青春作伴莫等闲,华夏栋梁材我辈争先,自强不息天行健。同学啊,同学少年,春华秋实我们奉献,奋发奋发,奋发超越,自强不息天行健。同学啊,同学少年,春华秋实我们奉献,奋发奋发,奋发超越,自强不息天行健。

[本段]学校发展目标

学校规划到2016年建成以农林学科为特色,理、工、文、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2020年成为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本段]浙农林大部分优秀校友 中科院博士生导师李春阳 李春阳,男,1967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市。1989年在浙江林学院获学士学位,1991年在东北林业大学获硕士学位,之后在中国林业科学院工作3年,1994年赴芬兰留学。1998年获赫尔辛基大学建校350周年青年研究奖。1999年10月在赫尔辛基大学获博士学位。2001年入选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2002年2月回国到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主持植物生态生理与分子遗传实验室,主要从事木本植物的生态、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2 知名学者——王传宽 1983.浙江林学院林学学士 1989.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硕士 2002.威斯康星大学生物统计学硕士 2002.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林学博士 职称或头衔: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所所长 国家重点学科帽儿山生态定位站站长 3 多伦多大学博士后滕元新 xx年,浙江林学院优秀校友、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滕元新博士受聘担任我校客座教授。滕元新博士1982年从原浙江农业大学毕业,分配到浙江林学院工作。1987年赴加拿大留学,获博士学位,期间曾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林科院担任树木营养专家。以后相继在加拿大国家自然资源部任森林生态及树木营养专家,在多伦多大学任博士后。现主要从事森林生态与树木营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多次在权威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专题报道和论文。4 科技标兵——李金昌 李金昌,诸暨人,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浙江林学院。现任诸暨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省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先进工作者”,“省先进林业科技工作者”,“绍兴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和奖

励。李金昌同志长期从事林业科研、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是我国著名板栗品种“毛板红”的主要选育者,要林业工作中成绩显著,先后获得9项科技成果,13次获科技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5篇,参加编写专著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5 病虫害的克星——郎学军 郎学军 建德市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副科长、副主任 高级工程师 成果:板栗产前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研究xx年12月获得省林业局科技兴林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本人xx年荣获“首届建德市青年科技奖”、“浙江省森防检疫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6 廖永平:根扎在“林”中 廖永平:我校八四届毕业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绿化奖”获得者 7 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郑勇平我校校友、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勇平荣获“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称号,受到浙江省委省政府隆重表彰,获奖励20万元。“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从2001年开始授予,每5

年评审一次。评审活动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进行,奖励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有力支撑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的个人。郑勇平于2000年创办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短短六年间,森禾已被誉为“中国花卉园艺产业的领跑者”和“中华民族花卉产业的旗手”。郑勇平董事长连续两年获得“中国花卉企业十大新闻人物”称号。会上,郑勇平作为唯一一位企业界获奖代表作了发言。他说,森禾从机制、投入、项目、渠道等方面入手,定位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工作方向,创新品种、革新流程、提升技术含量,开发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8 “花仙子”让花儿忘了季节 林霞 林霞1993年毕业于我校经济林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工作。她曾引种蝴蝶兰、红掌、一品红、凤梨、仙客来等这些原本在温州难觅踪影的花

卉品种,并使之在温州落地生根。她的一品红、仙客来高山反季节栽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林霞主持的“良种花卉种子种苗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9 浙江农林大学校长 周国模 1961年4月生,男,汉族,浙江诸暨人,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浙江林学院林学专业,留校任教;1984年考入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经理专业,1987年获农学硕士学位。浙江省重点学科(B类)-森林经理学科带头人,中国林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分会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林业系统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林学会副理事长。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4项。主持完成的国际合作项目“退化林地改造的技术和社会经济手段综合研究”分获1999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九五”重点项目“集体林区森林经理应用技术体系研究”获2001年浙江省科技进步

二等奖;“浙江开化县杉木人工林经营技术研究”获199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区域森林资源预警系统研究”获2002年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的教学改革项目分别于xx年和1993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先后在《林业科学》、《自然资源学报》、《水土保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New Forests》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篇,出版科技专著1部。1997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被确定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7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2000年获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2001年获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

在劫难逃 还行吧,就是临安这个城市比较偏,学校也离市区有些距离

孤單珊瑚 如果你是在经济比较好的地方的,比较爱出去玩的,建议不要

来。

小付 寃臭滴爽寄僥肇定壓表叫議猟親恷詰蛍方・頁568蛍・互竃福陣・10蛍。辛參工低歌深。

寃臭滴爽寄僥恫鯛噐瑳巒廉充畠忽單倔唾嗄廓偏!匝芦偏・住宥宴旋・一僥訳周單措。丕坩媼仇中持除2300噫超・丕普秀廏中持除60嵐峠圭致。丕坩嚥峅麗坩曾坩栽匯・頁匯恙鹿縮僥、親冩、伏麗謹劔來隠擦吉孔嬬噐匯悶議・旗晒伏蓑丕坩・^頁匯倖響慕恂僥諒議挫仇圭 ̄。葎^忽社伏蓑猟苧縮圄児仇 ̄。

hah 匝芦議桟廠勇挫議・駄邦楳表山宇彭

祐手 桟廠載挫。匯定膨湿雑脅載働疏。桟廠短議傍

厘状誼僥丕勇挫議・厘徭失浪散議晴・・厘肇定栖議

僥楼荊律匆珊挫。夕慕鋼載允・音狛寄僥僥楼真徭失。・僥徭隼氏誼欺叫廉。

紗嗟填

百合 桟廠勇挫議。低辛參心孃伏酒嫗貧議初府壅公麿断嬉窮三諒諒心宸倖蛍方嬬音嬬烏。。。諒阻寄古祥餓音謹阻峪勣低議蛍方才麿断坪何議浩蛍艶餓湊謹祥辛參編編。。。

篇2:浙江农林大学 怎么样 在浙江临安的

衣锦宿舍分为两部分,校内宿舍和校外的联建学生公寓。联建学生公寓和衣锦东门只隔了一条马路。

联建公寓的寝室均为4人寝。寝室布局有两种模式:上下铺(E1-3)、上床下桌(E4-6)。宿舍内有独立卫生间(内有热水淋浴器)、阳台、洗手台、空调、电风扇、饮水机、柜子。

校内宿舍(E7-8)位于衣锦校区内西北角,宿舍以北为衣锦食堂以及活动中心,东边是室外运动场,实验楼等与其相邻。寝室为4人寝,房间内为一侧上下铺,桌子和床位于对侧。寝室内有独立卫生间(内有热水淋浴器)、阳台、洗手台、空调、电风扇、饮水机、柜子。

床铺大小约为190__80(cm)

东湖校区:

上铺:1、3、4、6号,下铺:2、5号,123连排桌、456连排桌。

寝室内配有:阳台(有晾衣杆)、独立卫生间(内有热水淋浴器)、空调、电风扇。

大厅设有洗衣房,洗衣房内有多台洗衣机、烘干机以及热水机。

每层楼都有吹风机区域,一面宽敞的镜子下安装有多个插座。

篇3:浙江农林大学 怎么样 在浙江临安的

1 两园合一,学用并举

浙江农林大学在国内高校中首次提出植物园式校园的绿化理念,植物园建设和校园建设的合一,缓和甚至避免在高校中划出特殊区块作为植物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缺少用地面积、缺乏系统管理等,以植物园的各个主题植物园对应校园的各个功能分区,实现教学与实训、科研与观光、生态与生活的有机融合。

在植物园具体设计中,采用克朗奎斯特(A.Cronquis)t系统对被子植物进行分类,以郑万钧分类系统对裸子植物进行分类,不同纲的植物分开种植。计划共建20个植物分类园区,现已建成木兰园、槭树园、蔷薇园、果木园、翠竹园、松柏园、山楂园、杜鹃园、金缕梅园等15个园区,共收集、引种维管束植物215科2 375种,国家珍稀保护树种53种。绿化植物种植遵循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和生态群落特征,彰显大学校园对自然界生命体的人文关怀与尊重。

根据校园分区的不同特色与功能,分别嵌入不同的植物园区。如教学区内设翠竹园、牡丹园、蔷薇园,以青竹的“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和虚心劲节衬托教师兢兢业业、学生虚心向学的学术氛围;李清照称桂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于生活区布置桂花园、杜鹃谷,以花养人,以花育人;运动区相应布置木兰园、双梅园;校园最能代表秋季景观的是漆树园,每到深秋,在图书馆内远眺枫叶火红如醉。“两园合一“理念将学校常规的教学、生活、运动、科普、休闲等重要内容渗透到植物园各个主题园区中,这无疑催生了”校园课堂”概念的产生[1]。

2 生态建园,风光绮丽

景观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minimum design),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2],其创造的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景观。

2.1 设计结合自然

绿化景观的设计需要充分地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模仿自然植物个体的组合。利用自然地形地貌与高差对应配置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东湖校区地势整体上北高南低,垂直高差近20 m,顺应地势从北侧后山引2条小溪至全区最低处汇成东湖,布置水生植物园,多采用当地乡土物种,形成层次丰富的湿生植物景观。上层配置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池杉(Taxodium ascendens)、落羽杉(T.distichum)、苦楝(Melia azedaeach)、三角枫(Acer buergerianum)、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等;中层配置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樱花(P.yedoensis)、糯米条(Abelia chinensis)等花灌木;下层配置菖蒲(T.orientalis)、石蒜(L.radiata)、黄花石蒜(Lycoris chinensis)等;水中植荷花(Nelumbo nucifera)、睡莲(N.tetragona)、萍蓬草(Nuphar pumillum)、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等。

在结合周围环境的同时,绿化景观配置要利用各景观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构建稳定、和谐的生态系统。根据土壤p H值的不同和植物园分类系统的划分,分别组成酸性植物群落和碱性植物群落。东湖校区在运动场一侧的坡地上配置植物群落如下:上层配置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 L)、无患子(Sapindus mukurossi Gaertn)、红豆杉(Chinese yew),中层配置红枫(Acer palma tum)、罗汉松(Podocarpus mcrophyllus D.Don)、含笑(Michelia figo),下层配置美人蕉(Canna indica)、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 Yieh)、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和瓜子黄杨[Buxussinica(Rehd.et Wils.)Cheng],全部植物都能适应酸性土壤,生长良好,且坡地排水良好,满足大部分植物生长需求。喜光的广玉兰和无患子为红豆杉、罗汉松营造出一个半阴的环境,但不影响红枫、石楠、月季的正常生长。

边缘效应理论认为,在不同群落或生态系统交错区域,会发生种群密度增大、类别增多的现象。绿化景观设计应尊重并遵循自然界的这种边缘效应,在林带边缘利用不同大小、高低、类别的植物设计出丰富多变的林缘线,东湖校区图书馆东侧土山的林带在向草地过渡时,在边缘顺着山体弧度配置一条环状花镜,各类开花地被沿着山体坡度由高向低逐渐过渡到草地,草地延伸至东湖水面时形成第2个交界面,在此交错区域再次配置丰富的湿生植物群落。2个交界面通过植物“加法”设计,使山体自然生动地向水面过渡。

2.2 结合地方性设计

基于地方性设计需要在尊重传统文化、乡土知识的同时,适应场所的自然过程,并最大程度利用当地的材料。一个适宜于场所的生态设计,必须首先考虑当地人或是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是一个关于天地—人—神关系的设计[3]。

结合地方性设计可以理解为从场所经验中有机衍生出设计理念,用以解决场地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东湖校区地处浙北部低陵红壤地带,土壤肥力差,人工林生长衰退快。一项由省林业厅、临安林业局共同参与的树种造林对比试验表明,针叶树种火炬松、湿地松,阔叶树种四川大叶樟、木荷、南酸枣、蓝果树、擦树、香樟、枫香和香椿在林场中保存率高,生长优于其他各类树种。这些适应当地的优势树种被大量运用到东湖校区的绿化建设,如香樟作为基调树种,枫香、蓝果树作为骨干树种。

传统的南部村落都保留有风水树或风水林,以保证村庄风水运势,从不允许被破坏和移栽。东湖校区原是临安郊区的几个自然村落,征地建校时,2株作为风水树的大香樟通过地形高差的特殊处理被顺利保留下来,成为新校区独特的标志性景观。在不破坏村民精神信仰的同时,保留当地人对场所的记忆和感受,尊重本土的传统和文化。

2.3 自然能动性

盖亚(Gaia)理论认为,整个地球都在一种自然、自我的设计中生存和延续。自然界有其客观的生态规律存在。东湖校区东北部有333.33 hm2山林,是一个巨大的自然生态系统,计划将连东湖校区现有的142.13 hm2土地,构成一个硕大的生态苑。生态苑分为森林游憩区、生产试验区、定向培育区和自然演替区,最终把它建成植物品种基因库、观赏植物栽培研究中心、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区、绿色生态文明科技教育基地和旅游休憩的天然公园[1]。自然的生态系统远比人造环境更趋于丰富和复杂,充分利用333.33 hm2山林自我更新和自我设计的生态优势,使生态苑不仅分区明确、功能丰富、脉络清晰,而且是一个向外界开放的,不断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不断进化的生态系统[3]。

3 景观风貌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大学校园的环境设计与绿化经营直接影响其风貌。大学是出大师的地方,校园环境应求“雅致“和”明快”[4]。捷克作家契可夫指出:“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在多数情形中,都是由环境培养出来的。那么,在他念书的地方,无论走到哪儿,所看到的,都应当不是别的,而是宏大的、强壮的、优雅的东西才对。[5]”

东湖校区在占地逾133.33 hm2的场地中,以绿化调和建筑,在大水面和大林带的组合中穿插各个特色植物园区,营造一个大而雅、丰富而不乱的植物园式校园绿化环境。在主入口附近挺立着9块上亿年的红豆杉古树化石,如史诗般书写着顽强的生命力;操场边上2株近百年的大香樟虽不能与其相提并论,却是另一种大气的格调,不断地加深这个场所中人们的记忆和感悟;教学区的银杏大道,每逢深秋,一路的金黄,这些极赋特色的校园景观,无时不让莘莘学子产生文化归属感与认同感。简洁明了,雅致天然,丰富而又赋有感召力是对东湖校区绿化景观恰当的概括。

4 结语

大学是出人才的地方,校园建设不仅要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更要有高品质、融人校园精神的特色绿化环境。在大学校园新校区建设的浪潮中,如何在绿化设计中体现校园特色是一个需要探讨的话题[6]。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的绿化规划设计,摸索出的是一条体现学校育人理念与学科特色、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钟泰林,石柏林,李根有,等.生态型校园式植物园建设实践与理论探讨——以浙江林学院植物园为例[J].广东园林,2009,331(5):39-44.

[2]弗雷德里克.斯坦纳.生命的景观: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M].周年兴,李小凌,俞孔坚,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6):3-10.

[4]王越,胡玎.大学校园绿化景观的发展——以同济大学为例[J].园林,2011(5):30-33.

[5]冯宝华.学圊滋荣[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篇4:浙江农林大学使用竹制通知书

“刨切微薄竹制造技术是由我校自主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竹材精深加工新技术。”农林大负责通知书制作的倪建均老师介绍,该技术是以竹材为原料,经过软化、刨切、薄竹强化等工序,制成大幅面薄片状竹质材料。两层刨切微薄竹中镶夹无纺纱布后,再经热压、防腐、印刷等技术处理,印刷字迹更清晰、 耐压耐折、方便保存的录取通知书就大功告成了。

据了解,浙江农林大学刨切微薄竹制造技术在耐湿耐温和柔韧性胶粘剂的研制、竹方快速增湿等方面有重大创新,先后获得8项国家专利,并于2007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目前,刨切微薄竹主要用于家具、建筑装饰装修等领域,对缓解木材供需紧张矛盾、节约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这封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录取通知书引来了师生们的羡慕目光,不少同学表示,录取通知书不仅独特,更蕴含着生态、文化和科技的理念,更具收藏价值。

教育就是创新,这是一个教育家对学校的理解。显然,浙江农林大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做了件创新的工作——在目前各个大学竞相在录取通知书上“想心事”的时候,让我们眼睛为之一亮。

篇5:浙江农林大学 林木育种 整理

林木品种:指产品的数量和品质符合生产需要,能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特性明显,性状遗传稳定,由人工选育的林木群体。重点在:产品要求、栽培范围、遗传相对一致的、人工选育、群体。遗传力:反应遗传变量占表型变量的比率。

配合力:是指一个亲本(纯系、自交系或品种)材料在由它所产生的杂种一代或后代的产量或其他性状表现中所起作用相对大小的度量。

一般配合力:指某一亲本在一系列杂交组合中,子代某一性状平均值与子代总平均值的差值。特殊配合力:指亲本在特定的杂交组合中,子代某一性状平均值与子代总平均值及双亲一般配合力的差值。育种值:一般配合力的两倍。

遗传增益:将选择响应除以亲本群体的平均值所得的百分率。G=R/X×100%

遗传相关:同一批供试材料的两个形状间由于遗传原因所体现的相关,即这个性状基因型值间的相关。家系:由同一植株上产生的全部种子,属于同一个家系

无性系:由同一植株通过营养繁殖所产生的群体,称为一个无性系。对繁殖成无性系的最初植株,称为无性系原株,无性繁殖出来的植株称为无性系分株

遗传资源:也称基因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总和。种质资源: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的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

育种资源:是遗传资源的组成部分,指在选育优良品种中直接利用的繁殖材料,往往是根据品种选育目标调查、收集的资源。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基因,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引种:把一个树种从原分布范围引入新地区栽培的过程。

驯化:通过人为干预使物种适应新环境或将动植物从野生状态改变为家养或栽培的过程。种源: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即最初的原产地。种源试验:不同种源在同一地区的栽培对比试验。

种源选择:通过种源试验,为某一造林生境筛选最佳种源的过程。

种子园:是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地域单元,也是用种的基本单位。

种子区区划:根据生态条件、遗传性及行政区界,对林木种子供应范围进行的区划。

优树:在某一或某些性状上远远超过同等立地条件下,同种、同龄树木的单株。

杂种优势:指杂种后代可能综合双亲优良性状,或在生长、繁殖、抗性、品质等方面超过亲本的现象。无性繁殖:采集植株的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在适当条件下使其再生为完整植株的过程。

无性系选育:选择优良个体,通过无性繁殖成无性系,从中选育出优良无性系并用于生产的过程。无性系选择:通过无性系对比试验,评选出优良无性系的过程。无性系选择充分利用了植株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无性系选择增益大,方法简单。采穗圃:是专门生产林木优良种条的场地,也是良种基地之一。

种子园:种子园是以优树无性系或家系为材料建立起来的以生产优质种子为目的的园地。实生种子园:从优树上采取种子,通过有性繁殖建立的种子园。自交:同一无性系的不同分株间授粉,或同一株树的自花授粉。杂交:不同树种或同一树种不同种源、家系、无性系间的交配。

远缘杂交:不同种间、属间甚至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之间的杂交。

遗传测定:对入选植株后代进行田间对比试验,根据其性状表现进行评定的过程。无性系测定:通过某一亲本的无性系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其遗传优势的方法。抗逆性:林木抵抗各种胁迫银子的能力。

垂直抗性:寄主品种对病原菌某个或少数生理小种免疫或高抗,而对另一些生理小种则高度感染。

水平抗性:寄主的某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利用DNA重组技术,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性状的生物技术。

填空:

1、林木育种4个内容:基因资源的收集、良种培育、遗传测定、良种繁育。

2、花粉技术:花粉采集、花粉贮藏、花粉生活力鉴定。

3、杂交方法:树上杂交和切枝杂交 树上杂交的步骤包括去雄、套袋隔离、受粉、去袋、采集种子等过程。切枝杂交包括枝条采集于修建、枝条的培养、枝条的去雄、套袋、受粉、培养、采集种子等过程。

4、无性系繁殖方式: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组织培养、根萌条或干基萌条。

5、分子标记技术:RFLP标记技术、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技术、AFLP标记技术、SSR标记技术

6、基因工程的步骤包括:目的基因的分离与鉴定、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植物细胞的遗传转化、转化植物细胞的筛选及转基因植物的的鉴定以及外源基因表达的检测等。

简答题:

1、林木育种的特点

(1)多数树种达到性成熟和经济成熟需要时间长,即育种周期长,同时,树体大,占地多,试验设计难度大。

(2)树木属多年生植物,持续开花结实周期长,选育材料可长期繁殖利用,因而可开展后向选择,提高选择效果。

(3)多数树种分布地区广,变异丰富,自然界尚存在着大量未被发现和利用的优良基因型,引种、选种潜力大,见效快。

(4)多数树种行异花授粉,自花授粉或近亲繁殖会引起衰退,要采用异花授粉植物的育种方式。(5)不少树种能无性繁殖,可进行无性系选育,有性与无性选育相结合,是有效的林木育种方式。(6)多数树种生活周期长,栽培环境复杂多样,选育和繁殖遗传基础广泛的系列林木品种,或使用混合品种是适宜的。

2、林木种内变异有哪几个层次?(1)地理种源变异

(2)同一种源内不同林分变异(3)同一林分内不同个体变异(4)个体内不同部位变异

3、影响遗传增益的主要因素

增益的大小:与遗传力的平方根、选择强度和选择性状的变异系数的乘积有关,三个因素的值越大,改良效果越好,遗传力的大小取决于实验条件,更受选择性状所决定;选择强度可通过增大选择差,或减小入选率来提高,性状的变异幅度只有通过扩大选择面,创造遗传变异等办法来达到。

4、选择类型:

以群体为对象的选择,不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一般可分为如下3种选择类型:

(1)稳定性选择:是有利于中间型的选择,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不变。选择的结果,淘汰了远离平均数的表型个体,使群体遗传组成发生变化。

(2)定向性选择:与稳定性选择相反,是对表现型分布的某一极端个体进行的选择。选择的结果导致群体遗传组成的定向变化。

(3)多向性选择:是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方向的选择,是不利于中间的选择。最后形成分离的两个群体。

5、如何进行林木种质资源的保存?

(1)本地保存,指在植物生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适用于比较集中的濒危种、稀有种尤其是木本植物。(2)异地保存,把植物迁出自然生长地集中种植的保存方法。主要适用于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或类型、各种优良变异等。要注意防止混杂和退化。

(3)设备保存,又叫室内保存,将繁殖体(种子、花粉、营养器官、组培苗等)置于低温、低湿环境中加以保存的方法。

6、引种成功的标准

(1)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外来树种在常规造林栽培技术条件下,不需要特殊的保护措施能正常生长发育,并无严重的病虫害。

(2)能生产上适用的繁殖方式,并能保持其优良性状。(3)保持其原有经济性状。

(4)无不良生态后果。外来树种引入后,不会占据生境,排除乡土树种,并失去人为控制。

7、地理变异的一般规律

(1)北-南或冷-暖变异趋势

同一树种的南方种源与北方种源相比,一般生长较快,春季发叶和抽梢条较晚,受晚霜危害较轻,秋季落叶较晚,结束生长较迟,对冬季极端低温的抗性较差。

(2)旱-湿变异趋势

湿润地区种源与干旱地区相比,一般具有生长快、种子小、根系浅、枝叶绿的特征。

(3)海拔高-低的变异趋势

一般低海拔生长高于高海拔种源,同一地区或同一山多数种源差异小。(4)随机的地理变异

8、种子园管理的主要方法:

(1)去劣疏伐,疏伐能使树冠得到充分的光照,保证树冠的正常发育,有利于结实,也有利于改善土壤营养条件

(2)辅助授粉,就是将具有生命力的花粉直接喷洒在为隔离的球花上。辅助授粉可提高种子产量和播种品质;减少球果或种子败育;作为大量生产杂种种子的手段(3)土壤管理:土壤管理措施包括施肥、灌溉、中耕和植草

(4)整形修剪:整形、修剪、去枯枝等

(5)病虫害防治:要使种子园稳产、高产,必须保证种子正常生长,防止花、果实、种子遭受病虫害(6)其他措施:切根、环剥、赤霉素等对许多林木开花有促进作用

9、种子园可区划为哪几区?各有何功能?

(1)优树收集区:是林木改良的原始材料种植圃,是营建种子园的物质基础。同时还是进行优树无性系观测研究的基地。

(2)子代测定区:是种子园建设的核心,主要任务有①对表型优树再次评选,为种子园去劣或重建提供依据。②为下代选择生产基本群体,提供营建高世代种子园的物质基础。③研究遗传参数,为改进育种方法、提高育种成效提供依据。

(3)种子生产区:是遗传品质优良种子的生产群体,是种子园的主体。

(4)良种示范区:良种示范林是推广应用群体,是种子园产品的广告与展销地。

10、简述无性系选育程序

(1)实生选种:从现有林分中选择优树或从杂种中挑选优异个体。

(2)无性系测定:将入选个体繁殖成无性系达所需数量,作田间对比试验,筛选优良无性系。(3)良种繁育:通过无性繁殖,增加优良无性系数量,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论述题:

1、林木无性系育种必须走有性与无性育种相结合的道路!(以杉木为例)分析:

1、植物变异的层次分析和观赏植物品种改良的现状

2、引种与驯化

3、选择育种

4、杂交育种

5、诱变育种与辐射育种

6、倍数性育种(多倍体与单倍体育种)

7、生物技术育种(分子育种)

不同育种方法同选择的关系?

篇6:浙江农林大学生态学考试

模型前提条件:增长率变化:有限环境,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即环境容纳量K;世代重叠;密度与增长率关系是随种群的密度增加,种群的增长率所受的影响逐渐地、按比例地增加。数学模型: dN/dt=r N(1-N/K)(微分式)模型行为:该曲线在N=K/2处有一个拐点,在拐点上,dN/dt最大,在拐点前,dN/dt 随种群增加而上升,在拐点后,dN/dt随种群增加而下降,因此,曲线可划分为:①开始期(潜伏期)(N→0),②加速期(N→K/2),③转折期(N=K/2),④减速期(N→K),⑤饱和期(N=K)

指数增长与逻辑斯谛增长之间的关系

逻辑斯蒂方程和无限环境中种群的指数增长微分方程相比,增加了修正项(K-N)/K,也称为剩余空间或增长力可实现程度。

(K-N)/K也是逻辑斯蒂系数,它的生物学含义是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大,最大环境容纳量中种群尚未利用的剩余空间,实际上也是环境压力的度量。当(K-N)>0时,种群增长;当(K-N)<0时,种群个体数目减少;当(K-N)=0时,种群大小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可见,逻辑斯蒂系数对种群数量变化有一种制约作用,使种群数量总是趋向于环境负荷量,形成一种S形的增长曲线。

对逻辑斯谛增长模型的评价

虽然野外种群增长的数据比较少和比较粗糙,但是它们足以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种群在短期中能表现出逻辑斯谛增长,甚至指数型增长,这主要表现在生活史比较单纯的种类。例如,将动物引入新栖息地或处于最有利的季节等情况下。

在逻辑斯谛增长以后,种群稳定在K值不变,对这方面,没有充分的证据。自然情况复杂多变,“J”、“S”型为典型增长,中间有过渡型。

但是,重要的是这两种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所提供的有关种群增长的某些机制。

逻辑斯谛模型考虑的是各种动物本身所特有的种群增长率r和由于种群密度增加,带来的降低种群增长率的反馈作用力(K-N/K)。逻辑斯谛模型本身包含着这样的假定:密度增加对于增长率减低的作用是立即发生的,没有任何时滞,多数自然界的种群是难以符合于这个假定的。

分解:是有机物质逐步降解过程,将有机物还原为无机物,释放能量。理论意义:建立和维持全球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通过死亡物质的分解,使营养物质再循环,给生产者提供营养物质;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稳定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碎屑食物链以后各级生物生产食物;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改造地球表面惰性物质。实践意义:粪便处理;污水处理

物质循环的一般特征①物质循环不同于能量流动,前者在生态系统中的运动是循环的②生物地化循环可以用库和流通率两个概念来描述。库是由存在于生态系统某些生物或非生物成分中一定数量的某种化学物质所构成的,可分为贮存库和交换库。前者的特点是库容量大,元素在库中滞留的时间长,流动速率小,多属于非生物成分;交换库则容量较小,元素滞留的时间短,流速较大。物质在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和单位时间的移动量称流通率。③生物地化循环在受人类干扰以前一般是处于一种稳定的平衡状态。④元素和难分解的化合物常发生生物积累、生物浓缩和生物放大现象。

群落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不群落中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动态特征;一定的分布范围;具有边界特征;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

物种丰富度模型对影响群落因素的讨论

竞争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对于竞争占重要作用的群落,资源可能被利用得更加完全。物种丰富度将取决于有效资源范围的大小(a),种特化程度的高低(b), 以及生态位重叠的程度(c)。

捕食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捕食者可能消灭某些猎物物种,群落因而出现未充分利用的资源,使饱和度小,种数少(d);捕食者使一些种的数量长久低于环境容纳量,降低了种间竞争程度,允许更多的生态位重叠,更多的物种共存(c)。

岛屿化影响:岛屿代表一种“发育不全”的群落,面积小,资源范围小(a);面积小,种被消灭的风险大,反映在群落饱和度低(d);能在岛上生活的种可能尚未迁入岛中(d)。

解释多样性梯度的学说 进化时间学说:热带群落比较古老,进化时间较长,并且在地质年代中环境条件稳定,很少遭受灾害性气候变化,所以群落的多样性较高。而温带和极地群落从地质年代比较年轻,遭受灾难性气候变化较多,所以多样性较低。生态时间学说:考虑时间尺度更短,认为物种的分布区的扩大也需要一定时间。因此物种从多样性高的热带扩展到多样性低的温带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畅通的道路,但由于障碍的存在,温带地区物种相对而言未充分饱和。空间异质性学说:物理环境越复杂,则空间异质性越高,提供的生境类型越多,动植物群落的复杂性也越高,物种多样性也越大。气候稳定学说:在生物进化的地质年代中,地球唯有热带的气候是最稳定的,所以通过自然选择,那里出现了大量狭生态位和特化的种类,故物种多样性高。而在高纬地区,由于气候不稳定,自然选择有利于广适应性的生物,所以多样性小于低纬。竞争学说:在环境严酷的地区,自然选择主要受物理因素控制,但在气候温和而稳定的热带地区,生物之间的竞争则成为进化和生态位分化的主要动力。由于生态位分化,热带动植物要求的生境很狭隘,食性也较特化。生态位重叠多,因此热带动植物较温带常具有更精细的适应性。捕食学说:热带捕食者多,捕食者将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压到较低水平,从而减轻了被食者的种间竞争。竞争的减弱允许更多的被食者种的生存。较丰富的种数又支持更多的捕食者种类,因此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生产力学说:如果其他条件相等,群落的生产力越高,生产的食物越多,通过食物网的能流量越大,物种多样性就越高。

集合种群: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也有人将集合种群称为一个种群的种群。

意义:①其重要应用是作出预测。其中一些预测对景观管理和自然保护有很大的潜在使用价值。如Levins建立集合种群模型就是为解决大范围的害虫防治问题。根据种群多度将随局域种群灭绝率的瞬间变异度的增加而减少的结果,他建议害虫防治措施应在充分大的范围同步使用。②该理论在保护生物学中主要涉及环境破碎话的种群动态和遗传进化的结局,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理。许多以前是连续分布的种由于生境的破碎化而转变为集合种群,研究这些种的动态可以提出适当的管理方法保证不灭绝。③保护计划是建立一个大的保护区还是建立几个相互联系的小的保护区的争论,其关键是集合种群的问题。当我们保护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一个或者几个种,而是整体上考虑物种多样性时则必须考虑集合群落的问题。

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群落演替理论

退耕还林理论。退耕还林: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而言,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地耕地有计划步骤地停止耕作,按照适度植树原则,因地制宜造林,恢复森林植被。主要内容:坡耕地退耕还林,荒地造林。目的: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防沙治沙,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总原则:春季至夏初降雨量400mm以上地区以还林为主,以下的以还草为主;符合当地的天然植被分布、生长发育规律;符合自然生态进展演替规律;符合调整当地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需要;符合市场发展过滤,建立超前长久的产业经济,即建立自然-经济-社会符合系统。

生态演替理论。理论基础。根据演替现象预测群落未来,掌握其动向,使之朝着人类的方向发展自然植被在干扰阀内,受损的植被会借助自身或者外界输入的物质能量进行演替,这是生态系统演替及其功能理论,通过干扰使其受损植被恢复的宏观行为在理论上完全可行,且具有划时代意义。

退耕还林的途径。根据演替理论,若对于山区大面积区域退耕还林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对于生境优越的地区将暂时利用自然自身的力量,在排除人类活动干扰的情况下封山育林,利用原生演替进行植被恢复,待到条件允许将原生演替和人为干扰(植树造林)结合,加速植被恢复。对于条件较差的区域将以植树造林为主,在严禁认为破坏的情况下可以加速其生态恢复。不同情况具体分析,有机结合。

2.热带雨林特点:

(1)种类组成特别丰富,大部分都是高大乔木。(2)群落结构复杂,树冠不齐,分层不明显。(3)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极丰富,在阴暗的林下地表草本层并不茂密。在明亮地带草本较茂盛。

(4)树干高大挺直,分枝小,树皮光滑,常具板状根和支柱根。

(5)茎花现象(即花生在无叶木质茎上)很常见。(6)寄生植物很普遍。

(7)热带雨林的植物终年生长发育。3.世界分布:世界上的热带雨林分成三大群系类型,即印度马来雨林群系、非洲雨林群系和美洲雨林群系。

能量流动的特点:①几乎每一类生态系统,由初级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其主要流经的途径是分解者亚系统②只有以浮游生物为优势的水生群落活食的消费者亚系统在能流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其同化效率也比较高;但由于异样性的细菌密度很高,它们依赖于浮游植物细胞分泌的溶解状态有机物,所以消费死有机物的比例也在50%以上③对于河流和小池塘,由于大部分的能量来源于从陆地生态系统输入的死有机物,所以通过消费者亚系统的能量是很少的;在这方面,深海底栖群落因为无光合作用,能量主要来源于上层水体的“碎屑雨”也是类似情形。

中国植被的经度地带性: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受海洋季风和湿气流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依次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的气候。相应的植被: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草原区、西部内陆干旱荒漠区。。纬向地带性:东部湿润森林区自北向南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气候。植被: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中国西部亚洲内陆腹地:北到南:温带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原草原带-高原山地灌丛、草原带

合理密植:提高光合效率,进而提高光合产量,总光合与呼吸达最大;除草:通气,根呼吸促进矿物质吸收;施肥:提供养分;喷药:减少、排除竞争,减短食物链,使能量集中在庄家,使光合产物最大量往人们想的方向发展。

碳循环:大气中减小增加CO2的途径(6)土壤呼吸;人口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物质燃烧;化石燃料+水泥

篇7:浙江农林大学 怎么样 在浙江临安的

浙江农林大学新增7个专业硕士领域

近日,国务院学位办公布了2010年农业推广硕士新增领域名单,浙江农林大学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农业资源利用、食品加工与安全、园艺等7个专业硕士领域获得批准,并将于2011年开始招生。为了更好地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我国从2000年开始设置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该硕士专业学位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与相应学科的农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应用,主要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被称为农业领域的“MBA”。

上一篇:领导干部任前承诺书下一篇:华工网络教育政治理论课平时作业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