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典型案例

2024-05-08

教育改革典型案例(精选6篇)

篇1:教育改革典型案例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昆明冶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条件。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每所高职院校共同关注的问题。2008年7月,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单位,在三年的示范建设中,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果

示范建设启动以来,根据“立足冶金,突出有色,服务云南,面向西部,辐射东盟,着力培养矿业支柱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提出了建成6支“名师领军、能教会做”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优秀教学团队;提升和优化全校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双师队伍建设目标。以专业建设为平台,围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致力于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充满活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全面带动提升专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科研和技术服务、接受业务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职教师资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使专业带头人成为专业能力强、教学业务精,善于学习、善于创新且具备整合专业领域各种社会资源的,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高职教育专家。完善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兼职教师师资库,建设满足工学结合专业教学改革需要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东盟地区知名”的全国示范高职名校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力量。通过国内外培训取证,使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经过三年的建设,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截止到2010年底,学校专任教师达到555人,中级职称人数达到389人,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为346 人,其中教授62人。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257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其中1人为后备人才),省级教学名师4人,校级教学名师26名,专业带头人达到70人,2008~2010年,学校具有技师和高级技师的人数达到374人,“双师型”教师达到478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3个;六个重点建设专业聘请兼职教师127人,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教师队伍专兼比例日趋合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充满活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基本形成。

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具体措施

(一)多渠道提升教师四种能力

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

1、鼓励在职进修学习,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为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修订完善了《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关于鼓励教职工参加进修学习的暂行规定》,鼓励教师在职攻读专业学位,提高学历层次,提升专业能力。2008年至2010年,学校有161名教师取得硕士学位,3名教师取得博士学位。学校为取得高一级学历层次或获得学位的教师报销学费125万元。

2、加强实践锻炼,增强实践能力。

选派教师到企业、农村实践锻炼,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2008年至2010年12月,有70名教师到企业锻炼;36名教师到农村支教、挂职或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3、政策引导,鼓励教师提高职业能力

制定津贴标准,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的培训取证,并依托国家155技能鉴定所开展技师、高级技师培训与鉴定,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2008年,学校制

定了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取证,提高职业能力的政策,凡学校在职在岗教师取得与本人所从事岗位相符合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者,自批准的下月起,每月按技师50元,高级技师80元的标准发给津贴。2008年—2010年,学校有217人取得技师资格证,159人取得高级技师资格证,截止到2010年12月,学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达到374人。

4、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组织教师到国内外院校接受短期进修、参加高职师资教育教学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教学能力。示范建设期间,学校组织参加校内外、国内外学习培训的教师达3000人次,其中:德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学习培训128人,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国内高职师资培训150人,教育部“ 西部计划”出国深造10人,国内高校访问学者11人。2010年8月,我校与澳大利亚澳中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合作,从六个重点建设专业中选派70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澳大利亚TafeIllawarra矿业学院和Tafe SWSI学院进行培训,学习澳大利亚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参观NSWU的采矿、选矿、冶炼、安全及环保等专业的校内实训条件;2010年7月和10月选派两批教师到德国学习考察德国“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选派教师到宁波、上海、厦门、成都等地参加教学能力、课程开发、精品课程建设等专业培训;参加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培训;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参加培训的人数达50多人次,均取得合格证书。有70多名教师参加了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培训班的学习,通过培训学习,教师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对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掌握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实施“名师工程”,打造名师领军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示范建设期间,学校修订完善了《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名师评选管理办法》,2008年至2010年,学校有3名教师被评为云南省省级教学名师,使我校省级教学名师达到4名;2010年校级教学名师增加到的26名。学校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4个省级教学团队的负责人既具有教授任职资格又具有高级技师资格,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

1、冶金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2010年7月,学校冶金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2010年立项建设的国家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名师夏昌祥教授担任团队负责人,团队按照《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的要求,努力推进团队自身建设。根据冶金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抢抓机遇,更新观念,具备超前意识,培养一流人才,打造一流专业”的团队建设思路。并要求团队全体成员“依照教育部相关要求,力争通过三年的团队建设,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教学、国际合作等各方面跃上新台阶”。团队承担的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项目设计引导+实践环节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明显;课程建设成效显著;教材建设稳步推进,实训条件建设和师资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2、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由校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叶加冕教授担任团队负责人的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于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教学团队,经过三年的建设,取得显著的成绩。叶加冕教授是教育部高职高专矿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矿山组组长,云南省矿业协会理事和开采设计、地质灾害评估专家组成员,是云南省内和行业内有影响的金属矿开采技术和矿山安全生产专家。在其带领下,团队专任教师中新增省级专家4人,使团队中省级专家总数达到7人,广泛参与省内采矿、安全行业领域的各项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团队与行业的深度融合。团队成员翁春林教授在获得校级名师称号的基础上,2010年又获得省级教学名师称号,段永祥教授被确定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配合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规划了13种核心课程教材和特色教材的编写任务,现已完成5种教材的编写工作,其余教材均计划于2010年内完成编写出版工作。其中作为国家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的《工程爆破》教材获得中国冶金教育学会“冶金教材二等奖”。

3、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2008年,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命名为省级教学团队。云南省省级教学名师赵文亮教授是团队重要成员,2009年云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赵文亮名师工作室”。在赵文亮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全体教

师团结协作,展开了理论探讨、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和教育改革实验。赵文亮教授负责的测量工程重点专业,成为我省的第一个教育部改革试点专业。该项目获得云南省教育科研课题成果二等奖、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省级二等奖;赵文亮教授主持的《控制测量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在通过省级精品课程后,已成功成为云南省首批国家精品课程之一。2008年学校立项重点建设,团队获省部级奖5项;编著教材《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工程测量》、《数字测图》、《地形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等5部;建设《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一门省级精品课程,经过3年的建设,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已成为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示范能力强”的云南省优秀教学团队。

4、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教学团队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负责人高红武教授,是学校校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职高专环保与气象类教指委教学名师,团队重要成员学校目前唯一的女博士杨丽芳教授是全国冶金职教教学名师。该团队有7位“双师型”教师,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创新精神,参与了《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骨干教师均参与了《水污染治理技术》、《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环境微生物学》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参与《水污染治理技术》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增强了教学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形成了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2010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云南省省级教学团队。

5、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由校级教学名师时思教授担任负责人。团队负责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施工准备》、《钢结构工程施工》和《工程计量与计价》4门课程被命名为校级精品课程;完成《建设项目经济分析与评价》、《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3门公开出版的特色教材编写;教学团队成员在建设期间,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厅级及以上课程立项2项。2010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6、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是由省级教学名师龙志文教授担任团队负责人的校级优秀教学团队,通过3年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形成了由行业专家参与建设的专业群,由“双师”素质教师和行业企业知名专家共同领衔建设的重点专业,由专业群领军人物、校企结合专业带头人和高水平“双师”素质骨干教师组成专业教学团队。团队负责人龙志文教授获得了“黄炎培全国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为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如:让“双师型”教师优先参加教学科研课题,优先推荐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优先参与高职教材的编审,在职称评定和岗位竞聘等方面优先等,把实际工作中已经试行的建设理念变成相对稳定的管理机制,鼓励教师不断提高双师素质,推动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四)、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教训,寻求规律性的东西,力求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以指导今后的实践。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 时间安排在1999年11月—2002年7月,课题研究的起步阶段,主要是创建良好的研究环境,课题组实行联网沟通和联席会议制,摸清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状况,进行课题任务分解、分工,分析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并探索改进途径;第二步:时间安排在2002年7月—2004年11月,课题的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充实师资队伍力量,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通过引进和培训等多途径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整体提升职教师资水平;第三步,时间安排在2004年11月—2005年12月,课题的总结和推广阶段,合理配置教师队伍,整合教育资源,提高中等职高办学效益

篇2:教育改革典型案例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是教育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折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以及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教育叙事研究的作用是记录与反思。教育叙事研究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能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使教师人人都可以参与教育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和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叙述”出来,并加上自己的反思。

什么是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描述的是教育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教育案例的意义:

由于案例是教育教学经验的整合,教师将其经验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了他是怎样把学习目标,课程的基本特征以及学习模式综合应用于真实的教育活动中,不仅对教师本人的意义非常重大,也给他人提供了复杂的教育过程进行反思的材料,教育教学案例可以是在“叙事”研究报告的基础上,以某个主题为对象,选取有典型的意义的,经过研究的故事和作者的反思,构成可供他人讨论、学习的教学材料。也可以在德育活动、课堂观察等基础上形成。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

⑴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教育论文”。

⑵叙事研究报告是一种反思性叙述,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当时心理及其思考。

⑶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⑷叙事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故事。⑸叙事报告应该有自己的反思。

教育叙事研究中教学叙事研究的基本程序:教学设计→执教→倾听评论和建议→教学反思→修订教学策略→再施教→撰写叙事报告→形成教学案例。

教育案例的特性

⑴案例是以真实教育教学状况和事件为基础的叙述性内容。

⑵案例是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由多种角度来呈现故事的背景、人物和情况。

⑶若案例要成为讨论的题材,必须包含有足够的细节和必需的信息资料,使用者才得以进行诠释,引发深入的分析。

教育案例的基本结构:引言→背景→问题或事件→过程与方法→反思与讨论。什么是教育案例研究

教育案例研究就是结合具体的具有典型教育意义教育教学实践即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研究和探讨。教育案例研究报告的基本要素: ⑴主题:本案例的核心理念,想反映什么问题,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确定主题。⑵背景:安全事件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如也可描述发生了哪些问题或困扰事件,以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⑶案例问题:围绕着主题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能够阐述案例的主题,揭示各种困惑,链接有关理论,能够启发读者的讨论和反思。

⑷情境与细节描述:环绕主题,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剪裁情节,有针对性地描写特定的内容,把关键细节写清楚,做到引人入胜。

⑸教育结果:教育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

⑹诠释与研究:多角度地解读和评析,回归到教育基本层面。⑺问题讨论:设计讨论作业单,供今后案例研究时其他教师讨论。

案例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

背景→案例事件→案例解读与分析→案例启示→有待讨论的问题。在案例研究中对案例分析、讲座,反思和评价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是如何体现在案例中的?如何具体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 __案例的设计与实施期望在教育中达到什么效果?在教师的教育方式上有哪些创新?

__在案例中,对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为什么?

__案例中的反思,对我有那些启迪和帮助?

篇3:教育改革典型案例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在蜜罐里长大。他们言行和举动往往不合常理, 好胜逞强, 自我控制能力差, 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 他们的生活阅历和经验有限, 极易受环境影响, 想表现自己, 又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 经常不拘“小节”, 小错不断, 极易产生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提高认识进行改正, 便可能滑向严重不良行为, 乃至犯罪。怎样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 是摆在我们政治课教师面前一个重要问题。我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探索尝试。

二、过程描述

星期一上午第四节是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 当我匆匆忙忙出现在教室门口时, 看到学生刘明在黑板前把双手伸向前方, 嘴里不停地发出警车开过的声音, 有好多同学围在他身边看他表演, 连老师来了都没有觉察。我不由得说了一句:“你们在干什么?”学生们看到我, 忙慌慌张张地跑回自己的座位上, 只有刘明还傻站在那里!可能是表演得太入迷了, 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刘明, 你在表演什么?”我说。刘明红着脸, 不知说什么好。我没有生气, 而是鼓励他把刚才的事情讲一讲, 让老师也开开眼界。他看了看我, 开始讲了……原来是他邻居家的刚满18岁的儿子因拦路抢劫, 星期天被公安局的人带走了, 并从他家里搜出了大量财物。刘明说:“我刚才是学那人被带走时的样子。”哎!我也听说公安局最近破获了一起拦路抢劫案, 没想到是刘明邻居家的儿子干的。我当时太高兴了, 这节课我正准备讲《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这不是最好的教学案例吗!我马上让刘明回到座位上, 向大家提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说说被公安局带走的那个年轻人是怎样走到这一步的, 大家畅所欲言, 说错了不要紧, 重要的是把你的想法或听到有关他的事说出来。”这个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纷纷要求发言。看来知道这件事的学生还真不少!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吸引到课堂上来, 于是我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回答。

有一个学生说:“我们村都在议论他, 说这个人小时候是个好孩子, 很懂事, 是让他父母惯的, 他家就他一个男孩。”

另有一个学生说:“他经常小偷小摸, 还偷过我家果园里的苹果。”

还有一学生怯怯地说:“听说他在学校不好好学习, 经常和几个哥们在一起吸烟、上网吧、下馆子。他家里的钱都让他花光了, 就去偷。”

瞧, 学生知道的还真不少, 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听了学生的议论, 我微微一笑, 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听了这件事你们有何感想?”同学们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不知如何回答。我提议:我们还是在课本里找答案吧。学生听了, 纷纷看起了书。

过了一会儿, 教室里的气氛又活跃起来, 出现了许多相同的声音, “老师我来”“老师我来”。有的为了引起我的注意, 用力地举

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乐园

●李成耀

摘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在数学课堂学习中,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必须是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才能达到有效的数学课堂学习。

关键词:课堂学习;探索交流;“活”与“动”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 “有效的数学课堂学习, 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实践者, 笔者认为, 在数学课堂学习中,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必须是建立在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的基础上, 才能达到有效的数学课堂学习。那么, 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怎样才能达到有效的自主探索学习呢?

一、要突出一个“活”字

在数学课堂学习中, 自主探索学习要突出一个“活”字, 主要表现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特点就是“我要学”“我能行”。如果学生原有认知结构被唤起, 思维被激活后, 就能积极、主动、自主探索新知。然而任何认知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作用下进行的, 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 是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直接动力。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情境, 让学生“活”起来, 促使学生喜欢自主探索学习。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渴望获得科学的文化知识, 并着力去认识它、探索它的一种倾向, 是内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是推动激励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兴趣是激发情感的前提, 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感兴趣, 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 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全过程。因此,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 可借助讲故事、做游戏、设置悬念、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 引发学生惊奇、疑惑、新鲜、亲近等情感, 使教学过程自始至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 吸引他们自主探索数学问题。还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美去感染学生, 激活学生学习的情感, 让学生在快活的具体情境中喜欢到自主探索学习中去, 并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建构知识。

二、要抓住一个“动”字

所谓体验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 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 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意义。因此,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 使学生学会动手操作、学会动脑思考、学会动眼观察、学会动口表达等。体验学习是手与眼协

手喊着。我把他们叫起来, 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述说……面对学生的回答我十分满意, 他们知道了什么是法律, 理解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相信这些问题不用老师解释他们自己能从课本上获得。这时课代表站起来, 但没有说话。我鼓励她说:“有什么话尽管说, 老师很想听听你的想法。”她犹豫了一会说道:“那个人一开始小偷小摸是违法, 他没有及时改正, 到后来就走向了犯罪的道路。小时偷针, 大时偷金说得一点也没错, 可见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听了她的话, 课堂里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都唧唧喳喳地议论着, 讨论达到了高潮。这时有位平时最调皮的同学大声说:“我们一定要杜绝不良行为, 要防微杜渐, 要遵纪守法。”听了他的同活动对客观事物动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手与脑的配合, 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的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例如, 教学苏教版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 (下册)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有些困难, 部分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得出的结论中获取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 在感知中理解, 在理解中运用,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因此, 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图,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理解图意, 提出数学问题, 并列出算式。接着教师就“33-8等于几呢?小朋友用小棒摆一摆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组织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新知。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 既动手又动脑, 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 用许多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 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么多的方法, 你最喜欢哪一种?”

小学生显著的心理特点是好强、好胜、好表现。所以, 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余地, 多给学生一点展示自我的空间, 多给学生一点欣赏自我的机会,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时间上讲, 给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时间要有量的保证, 让学生充分进行探索;从方式上看, 自主探索学习应该是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相互结合, 给每个个体以充分的发展机会;从思维上讲, 自主探索学习必须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 自主探索的题材应具有潜在的距离。

总之, 自主探索学习是一种氛围, 在这种氛围里, 教师要突出一个“活”字, 让学生的情感活起来, 思维活起来;教师要抓住一个“动”字, 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口“动”起来。自主探索学习更是一种品质, 是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的重要前提。指导学生喜欢自主探索学习、乐于自主探索学习, 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只要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探索的氛围, 满足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 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自主探索课堂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柳菊兴.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

版社, 200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滨海县东坎镇坎北小学)

话, 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节课快要接近尾声时, 我再一次抓住教育的契机:同学们, 我们的生活因有你而多彩, 今天的课堂因你们的出色表现而精彩!青少年时期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黄金时期”, 我们一定做到“善小而为之, 恶小而不为”。下课铃响了, 这节课在师生愉快的交流中结束了。

三、反思

篇4:教育改革典型案例

第三届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推选活动以“教育奠基中国 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旨在弘扬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展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时代风采,激发教育战线的改革创新活力,树立教育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发掘、宣传可资借鉴的教育改革创新实践经验,推动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贯彻落实,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与前两届相比,本届推选活动首次增设了高等教育内容,增加了推荐力度,更加增强评选活动的权威性和广泛性,更加注重创新活动本身等。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系统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师生的广泛参与及大力支持。

本届活动最终推选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案例20个、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30个;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20名、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30名;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先锋教师10名、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20名。为表彰连续三届获得优异成绩的单位,组委会特别评选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贡献奖2名,分别为山东省潍坊市政府和辽宁省铁岭市政府。入选案例包括12个省份教育厅(教委)、5个地方政府、10多所高校、10多位大学校长和知名中小学校长。

李卫红指出,举办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推选活动,对于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营造教育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推荐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首届活动于2009年举办,迄今已举办三届。活动由《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联合舉办,本届活动由远东教育联盟协办。

篇5:家庭教育典型案例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命脉,是人类的希望,他们天真活泼、诚实单纯。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对他们的精心培育,这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中,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在三种教育形态中的占据主导地位,而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细胞,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继续。无论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必须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只有学校和家庭相互支持和配合,才能使教育这一项系统工程得以顺利的实现,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为此,离石区城内小学城全力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创建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委会立体网络格局,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之间沟通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培植多维度、创新型的家校合作模式。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家长全面了解城内小学的办学愿景、办学理念,从而形成了家校共育、家校一体的现代教育理念,使城内小学成为每一位孩子人人成长、天天进步的精神乐园。

1、传播学校核心文化,做学校文化建设的拥护者和践行者。

2015、2016年开学伊始,学校召开了全校性家长会,会上田雪梅校长为家长朋友们介绍了学校历史,办学理念及办学愿景,希望家校合力,共同传承老校文明,共育优秀人才,再创城内小学新的辉煌!

(1)了解百年老校风采。让每一位孩子和家长了解城内小学校史,知道在百年长河中,有无数的优秀人才从这里走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城内人,我们要明确肩负的历史责任,做一个文明的传播者。

(2)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

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一座教育的丰碑 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一个快乐的天使 让每一位家长都成为教育的潜在同盟

让城内小学成为一所自由文明幸福的乐园!(3)了解学校办学愿景:“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教育学生:认知道理与实际行动密不可分,只要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最终就能达到完美、完胜的境界。求知践行,创新超越,永不停息。

2、构筑家校共建桥梁,做教师教学管理的理解者和支持者。

(1)开展年级作业开放周和教学开放周,邀请家长们进校园,了解学校的教学管理状况,了解孩子在课堂学习方面的表现,及时掌握情况,和老师齐抓共管,达到教育的目的。(2)全力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创建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委会立体网络格局,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之间沟通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校讯通、班级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培植多维度、创新型的家校合作模式。

(3)开学初,学校号召所有家长参与学校大扫除,家长、孩子齐动手,不仅打造出干净、整洁、温馨的校园环境,为孩子们树立了不怕脏、不怕累的好榜样,更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劳动以及合作的乐趣。

(4)“六一”期间,学校邀请家长参与到学校文化艺术节当中,欣赏孩子的演出;协助孩子一同制作绘画、手工、书法等作品;与老师共同设计具有班级特色的展版,宣传班级文化,班级特色;并评选出优秀家长,与孩子一同上台领奖,感受学校大家庭的和谐与温暖。(5)父爱如山,母爱似水,山水相依,缺一不可。但现实生活中,往往是母亲的陪伴更多一些。为此,学校专门组织开展了由父亲参加的亲子趣味运动会,培养了孩子坚强勇敢、自强自立的精神,激发了孩子的意志力和探索能力。

(6)自学校校报创办以来,家长们积极参与,踊跃投稿,建言献策,共商教育大计。并认真记录、撰写家庭教育中细微的典型案例与大家一起探索,一起分享。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让家长参与了孩子的学习生活,了解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更促进了家校共建的和谐、健康发展。

三、营造家庭和谐氛围,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和见证者。为了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守护学生的健康成长,田雪梅校长对家长们提出了几点要求和希望:

1.家长要满足孩子健康成长的精神需求。

学会聆听和等待:无论你多么忙,请蹲下身来,细细聆听孩子想和你说的话;用爱心与耐心等待孩子独立完成他们自己的事;并用温暖的目光注视他们,让孩子感受到这种关爱,建立相互信赖的亲子关系。

做孩子的榜样: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请你自己先做到。所以请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榜样和楷模。

2.家庭要为孩子提供成长必要的物质保障。

给孩子开辟单独的学习环境;给孩子提供营养丰盛的早餐;给孩子提供阅读所需要的书目;和孩子同读一本书,培养和孩子的共同语言;尽可能培养孩子的一两项艺体特长;训练孩子书写一手漂亮的硬笔字等。

让每一个家长都成为教育的潜在同盟

校长

田雪梅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城内小学校长田雪梅,欢迎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我代表199名教职工和3200多名孩子们对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孩子是国家的希望,是家庭的未来,也是我们学校的主要“家庭”成员,今天我们坐在一起,共商孩子成长和培育教育大计,目的就是齐心协力,家校共建,共同寻求促进每一位孩子的快乐、健康的成长之路。

从这个学期起,我们城内小学要全力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创建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委会立体网络格局,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之间沟通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培植多维度、创新型的家校合作模式。要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家长全面了解城内小学的办学愿景、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宣传科学家教知识,以新的时代视野,全面更新家校教育观念,大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而形成家校共育、家校一体的现代教育理念,使城内小学成为每一位孩子人人成长、天天进步的精神乐园。

作为校长,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教师的理想信念,为了学校的优质发展,我想和大家交流以下话题,并对大家提出以下三点要求和希望:

第一、传播学校核心文化,做学校文化建设的拥护者和践行者 1.让百年老校绽放风采。我们要了解城内小学校史,明确其历史责任,做一个文明的传播者。该校创办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109年的历史培育出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州境名士刘敬镌曾担任过堂长;革命烈士张叔平早年参加革命运动,后来曾担任过浙江省组织部长;贺昌烈士在高小读书期间结识了张叔平、李燕熬等进步青年,参加了“五·四”运动,后来曾担任过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在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优秀人才从这里走出,他们中不乏有党政要员、优秀企业家、科技人才、社会各界名流等等。也许你们其中的一位就是城内的校友,也许你们身边的亲朋好友也从这里走出,我相信,或言传口授,或亲身经历,曾经的你们在这里都留下了美好记忆和精彩的故事。让我们共同传承老校文明,家校共育优秀人才,再创城内小学新的辉煌!2.我们的办学理念:

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一座教育的丰碑 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一个快乐的天使 让每一位家长都成为教育的潜在同盟

让城内小学成为一所自由文明幸福的乐园!3.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办学愿景

“知行合一”为明代思想家王守仁《传习录》提出。“止于至善”源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教育学生:认知道理与实际行动密不可分,只要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最终就能达到完美、完胜的境界。求知践行,创新超越,永不停息。

第二、构筑家校共建桥梁,做教师教学管理的理解者和支持者

1.知道所有任教老师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了解老师的教育和生活背景,理解教师工作的艰辛和付出,谅解老师工作的小小失误,宽容老师的点点过失,帮助老师养成健康的职业心态,做老师工作的坚实后盾;

2.定期和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种情况; 3.积极做学校的义工;(如开学初的大扫除,家长们的行为让我非常感动)4.家长之间要互相联系,共同为班级建设建言献策;

5.孩子在家里的表现要及时和老师交流,以达到家校共管的目的; 6.在孩子面前不说不尊敬老师的话;

7.积极管理学生在节假日的学习和生活。不要出现5+2=0的结果。第三、营造家庭和谐氛围,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和见证者 1.家长要满足孩子健康成长的精神需求。

聆听:当你的孩子想和你说话时无论你多么忙,请放下你忙活的工作和家务,蹲下身来,细细的聆听孩子想和你说的话;请不要拒绝孩子想要诉说的请求,与孩子之间的良好交流就是在这样的点滴之间建立起来的。

等待:要用爱心与耐心等待你的孩子独立完成他们自己的事;当孩子动作慢时,请用温暖的目光注视他们,每一个孩子都是在温暖的注视下成长起来的。

询问:每天要留足家庭说话时间,要主动询问孩子在学校、在外面的活动、心情和感受,让孩子感受到这种关爱,建立相互信赖的亲子关系。

榜样: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请你自己先做到。你有动手打人习惯,孩子便有了暴力倾向;你有骂人习惯,孩子便粗口相向;你有不良嗜好,孩子便成问题少年;你家庭不和,孩子便有了心理阴影。请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榜样和楷模。

爸爸的角色定位不可缺失。父亲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父亲相处,可以培养孩子的阳刚之气,让孩子学会担当,有责任,希望在孩子需要你时,能有你在身边陪伴。(感谢今天参加家长会的先生们,为孩子有你这样的爸爸感到庆幸和骄傲)2.家庭要提供孩子成长必要的物质保障。一是在家里给孩子开辟单独的学习环境:准备书房或房间一角,学习时不要开电视或吵闹,以免影响孩子学习;

二是提供孩子营养丰盛的早餐:你会睡懒觉吗?会应付吗?会随意给零钱让孩子吃垃圾食品吗?(相信大家不会的)只有营养的大脑及健康的身体,才有可能会学习有精神,才有可能会学习出色;

三是提供孩子阅读所需要的书目:订一份杂志,和孩子一起读;让家里的书随手可及;把书当礼物送给孩子;带孩子去书店和图书馆,闻闻书的香味;和孩子同读一本书,培养和孩子的共同语言;

四是尽可能培养孩子的一两项艺体特长:利用假期,选择孩子喜欢的文体活动,有计划地去培训,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会竞争力; 五是训练孩子书写一手漂亮的硬笔字; 六是给孩子买一本口算书,每天在家练习几分钟,可以培养孩子做题的准确度和答题的速度。3.家长要掌握孩子成长的精神世界是否安全、温暖。一是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最好的朋友及其家庭状况,指导孩子的交友,确保其健康成长的交际圈。

二是了解孩子在学校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积极开导,正确引导。三是了解孩子在学校有没有恐惧心理,和同学相处,和老师相处有没有障碍,及时解决问题,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守护者!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为了我们共同的孩子,学校这学期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开展年级作业开放周和教学开放周,邀请家长们进校园,了解学校的教学管理状况,了解孩子在课堂学习方面的表现,及时掌握情况,和老师齐抓共管,达到教育的目的。第二、课程设置方面:将开设阅读课、书法课、电影欣赏等,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养。第三、特色方面:我校足球队78个队员,现在又从三年级开始选拔,增设后补队员,形成梯队。学校还组建了足球啦啦队。我校和星锐足球俱乐部合作,第三节课操场上有本学期的开班仪式,每周二和五下午训练,希望有兴趣的家长去参观指导。我校小记者、小主持的培养由吕梁成长快车栏目策划参与,培养出多名优秀的小记者小主持,在工作中能独挡一面。

第四、德育方面:每周一升旗和红领巾广播,每周二晨会,每周三电影欣赏,每周五指定书目阅读,评选班级之星、主题班队等,学校从不同的层面去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第五、教学方面:我们将深化课堂改革,梯队培养教师,听评课活动分年级进行,提高教师素质,保证课堂质量。

第六、一年级的孩子,我们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课堂常规训练,用好习惯育出好成绩。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教育大计,家校共建,城内大计,你我共育。我们以班下发了家长意见和建议表,提供了学生必读书目和城内小学生必知的“十个一”。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培育一个健康快乐、阳光向上的学生,打造一所优质、文明、幸福的和谐校园!最后,祝所有的家长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吕梁市王立伟市长与城内小学师生共度“六一”儿童节

六月一日,这是一个盛载欢乐的日子,充满希望的日子,城内小学校园里鲜花盛开,彩旗飞舞,同学们用朗朗诵歌,用翩翩舞蹈,用阵阵笑声来欢庆自己的节日。市长王立伟、市政府秘书长梁斌、离石区政府区长吕文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薛波、市妇联主席李晓娥、市教育局局长康二平、市民政局局长刘学良及市妇儿工委办、离石区教育局局长韩跃跃及妇联王志平一起来到城内小学陪同慰问,与孩子们共同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六一”国际儿童节。

王市长及各位领导首先来到城内小学现代化足球场,听取了田校长关于学校办学理念、历程、成效等方面的介绍,领导们对学校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特别赞扬学校开展的特色社团活动有主题、有深度、有影响,并表示将大力支持我校与一0老兵艺术团的手拉手活动。随后王市长一行在田雪梅校长的引导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班级展版,百年记忆园和阳光种植园,观看了孩子们的演出,送给了10000元的节日慰问金。

随后王市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广大少年儿童予以节日的问候,对广大教师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同时寄予广大师生殷切的希望。片片细语体现了领导们的殷殷关怀,声声嘱托将汇成股股暖流,激励着城内每一位师生在灿烂的阳光下更加发奋努力,辛勤耕耘,让祖国的花朵更加快乐、茁壮地成长!

此次慰问活动给城内小学全体师生极大的鼓舞。城内小学全体师生必将更加努力,刻苦钻研,积极进取,决不辜负领导和家长们的期望和重托,努力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最优质的服务和教育,为振兴我市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增添光彩!

!来到足球场地,王市长对我校足球特色给予肯定,对办学思路大加赞赏

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一个快乐的天使”的办学理念的介绍,3120个孩子六一全部上台表演,让每个孩子有个难忘的六一,有个难忘的童年 58个班的精美手工和美术作品展版,吸引了参观慰问的领导

参观百年记忆园 观看老照片

对两棵百年老槐树很感兴趣 参观阳光种植园实践基地 对学校校报很感兴趣 大队委敬献红领巾

王市长问:你是中队长吗? 孩子答:我是一个部长 逗乐了我们!

市长关爱儿童,关注教育,关心百年城内 我们相信:城内的明天会更好!

家庭教育典型案例

离石区城内小学

一、开展工作的背景

我校是离石区一所百年老校,虽然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流动”的现象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于是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倍受党和国家的重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12条中提出“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因此,处于弱势地位的外来民工子女教育,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为响应国家的政策,切实做好我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工作,我校迅速成立家长学校,积极应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工作。

二、学校具体情况

1.近年来,我校的学生的情况越来越复杂。务工和个体子女占57%以上,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管理自己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子女的身心受到众多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从家庭中月收入情况看,月收入2000元以上学生家庭只有18.8%,由于收入水平偏低,这决定了他们不能为其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我校有较好学习条件者只占33%,流动人口中有80%的学生和父母挤住在不足20平米的出租房内,没有专门的学习空间,缺乏必要的学习资料;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65%以上家长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其中还有部分家长为文盲,只有23%左右的家长达到高中水平,8.9%左右的家长达到大专以上水平,因此,绝大多数流动人口家庭不能在学习及心理上给予子女必要而科学的家庭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在流动人口子女成长过程中,学校将不得不承担着着比常住人口子女学校更为突出、艰巨而重要的教育任务。

2.由于家庭教育观念陈旧,家庭教育知识匮乏,家庭教育氛围缺失,家庭教育内容狭隘,家庭教育方法简单,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一方面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锻炼了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因而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使他们形成了许多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诸如;自控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马虎且常常不能按时完成,甚至不催不做;态度、生活随便,不愿意接受纪律的约束,不讲卫生,不爱整洁,文明程度低;办事无目标、无计划,无条理,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在与人交往时,常常表现为斤斤计较而不能宽容大度,心胸狭窄等等。而且很多孩子随父母辗转迁移流动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心理上难于找到归属和认同感;加之流动人口属社会弱势群体,使得这些孩子更为敏感、自卑、易受伤害。流动人口子女这些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成长体验,使得他们具有明显不同于城市常住人口子女的个性心理特征,而这一点也往往为学校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学校的做法

1.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我们通过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市场、民营企业等场所发宣传单、办宣传栏,在学校橱窗开设宣传栏、邀请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讲座、召开家长会等渠道全方位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他们克服孩子上学了任其发展、教育是学校的事等错误想法,明确家庭教育责任,端正家教方向,树立为国教子的正确教子观念,掌握科学方法,提高教育效果,使学校、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立体的教育氛围。

2.注重家庭文化氛围创设,提高家庭教育影响力。家庭文化是最直接对孩子产生影响的因素。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对家长说过:“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和发愁,怎样读报……这一切都有着教育意义。”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在家庭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进孩子修身养性,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一个家庭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家长言传身教带出来的。有的父母长期在外奔波,让爷爷奶奶在此照看几个孩子;有的是哥哥姐姐带弟弟妹妹;有些家长除忙于生意外,则热衷于一杯酒、一支烟、一副牌,当孩子埋头学习时,父母却只顾看电视、打扑克。有的家长自己一边搓麻将,一边叫孩子坐在旁边做作业。这样的环境,怎样教育出好学上进的孩子?我们通过家访、召开小型家长会等方式教育家长:作为家长,再忙、再苦再累都不能放弃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应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工作情况、思想水平、家庭条件等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创设自己家庭良好的、具有特色的家庭文化氛围。不在家时可通过书信、电话等形式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思想;在家时多谈论社会、生活、工作等积极的一面,多谈谈如何勤奋工作、堂堂正正做人做事的情况,和孩子一起看看书、读读报等等。家庭经济、居住条件再差,也要想方设法让孩子有一个相对稳定、安静的学习小空间(哪怕是只有一张小桌子的小角落);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不要只是一味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要注重孩子的精神生活,以建立书香型家庭为契机,为孩开辟小书房或起居室,安置一张写字台、家庭图书、图片、花草盆景等,这对孩子拓宽知识面,培养高尚情趣,使其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

3.校园积极创设各种环境环境,支持流动人口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我校通过开展“改陋习,树新风”情景剧、“话说追星”辩论会、“知恩、感恩”演讲比赛、“书香校园”之读书报告会”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和善、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校园人际环境。同时让流动人口子女所携的不同地域文化充实到我校的主流文化中,使学校的校园文化呈现一种多元的状态,从而营造了宽容、民主、接纳、博大、共融的多元校园文化特色。

篇6:师德养成教育典型案例

师德养成教育典型案例

张增是一学习不太认真又很玩劣的学生,在开学之初,我就留意这个孩子,他身体强壮,高高胖胖的,性格有些倔强,不经意就跟同学发生冲突,发生冲突就喜欢用自己的体格优势来解决问题。所以在同学们之间经常发生小到口角,大到肢体冲突,同学们都害怕与他相处,虽然是个活蹦乱跳外向的孩子,但他常常将自己排除在集体之外,有一些集体活动也不太配合。上课的时候很少用心听讲,总是做小动作,作业不按时完成。老师一批评,他就满不在乎的样子。在班里成为课任老师和同学们头疼的小霸王。

为了了解这个看上去有些活泼,却又有些自私的孩子,以便有的放矢的对他进行教育,我去他家进行了家访,并在同学们那里了解情况,然后采取一些措施,抓住契机,促其警醒。我专门设计了一个以“我最尊敬的同学”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同学们不仅要说出自己尊敬的同学是谁,还要说出为什么尊敬他(或她)。课堂上热闹非凡,大家或因维护集体荣誉,或因耐心帮助他人、或因文明礼貌尊敬师长得到同学们的尊敬,但没有人提到他,这对心高气傲的他来说绝对是一次打击,同时也是我帮助他的最佳契机。会后,我借故问他,你知道同学们为什么不提你的名字吗,他摇了摇关,而后又点了点头,说大家不喜欢我。那怎样才能让同学们喜欢你呢,我耐心开导他,同学是朋友,对待朋友要真诚、客气,你要让别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敬别人。只有做到这一点大家才会真正认可你、接纳你、尊敬你。然后发动全班同学,特别是班干部一起帮助他的生活、学习,慢慢的他与同学的关系越来越和谐,学习也有很大的进步。

上一篇:上海理工大学学生简历下一篇:红色旅游市场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