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小青石

2024-05-19

四年级上册小青石(共10篇)

篇1:四年级上册小青石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课本剧:《小青石》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课本剧:《小青石》

时间:阳光明媚的一天

地点:岸滩 装满石头的大车 石头铺成的马路

人物:小青石(一块渴望变成发簪和纽扣的石头)

小黑石(一块悠闲自在的石头)

铲石工人

小青石的朋友

画外音:一块小青石和一块小黑石被山水冲到了岸边,他们在岸上悠闲地生活着,无忧无虑,它们身旁长着柔软的草,开着可爱的小花,还时常有蝴蝶和蚱蜢飞来陪伴他们。

第一幕

幕启:这一天,小青石和小黑石正在晒太阳。

小青石:小黑石弟弟,这里太安静了,甚至连呼吸都可以听得见,我还真不习惯呢?(遥望着四方,看着周围的景色)

小黑石:(看着小青石)是呀!都过了一个年了,想起刚到这儿的时候,那情景真像梦里一般。(脸上微微一笑)

小青石:我讨厌这种生活,这太枯燥了,我真想像蚱蜢一样,想到哪就在哪。(渴望地说)

小黑石:你不要胡说,我们天生就稳定不动的。(双手背在后面,认真地说)

小青石:虽说天生稳定一动,也未必见得好。山上不是有许多水晶和玛瑙吗?他们都到都市去了,有的成了发簪,有的成了纽扣,他们过着有趣的生活,如果我也能到都市去,说不定我也发簪或纽扣吧。(望着远处)

小黑石:老兄,你别妄想了,我们还是在这儿过着清闲的生活吧!(看着小青石,诚恳地说)

小青石:(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总之,只要有人把拾起来,带到都市离开这里,就好了。老留在这里,都快闷死了,如果被大水冲到海里,那么就完了,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

小黑石:哎,小青石,你的想法太天真了。(说着转过身子,晒着太阳,一会儿就睡着了)

第二幕

幕启:几天之后,岸滩上来了群工人,他们用很大的铁铲起石头,投过小车,然后推着小车上岸,把石块放入大车,运到都市。

小青石:小黑石弟弟,快起来,我们准备去繁华的都市。(急促地说)

小黑石:(伸伸懒腰)哎,要离开这儿,我还真舍不得。

小青石:(欢呼着)我要去都市了,可以和老朋友水晶和玛瑙碰头。不管以后我会成为发簪还是纽扣,总比闷在岸滩上强。

这时候,小青石和小黑石跟同伴一起被大铁铲铲起来,但是在投进小车的时候,不晓得怎样,小黑石跌到草丛里去了。)

小青石:小黑石,你去哪儿了,我的朋友你去哪儿了。(四处张望)

小黑石:(不停挣扎),小青石,再见,你会成为发簪和纽扣的。

铲石工人:这里的石头差不多运完了,我应该回去了。(说着走进大车)

篇2:四年级上册小青石

独山县第六小学教师:胡祖军

【文本解读】

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童话进行学习,并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而同步教材的拓展性阅读也安排了八篇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童话,而在此次的群文阅读中,根据学生实际以及童话的不同特点,安排了《鹿树》、《最棒的还是我自己》、《小青石》这三篇风格迥异、揭示的中心各不相同的作品。《鹿树》是要我们感受一份温馨的关爱;《最棒的还是我自己》是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出除了感受童话的乐趣之外要学会树立自信;《小青石》一文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和小青石一样感悟人生的真谛是平凡也是一种快乐,只要我们做的事对别人有意义。同时让孩子们再次走进那奇妙的童话世界,去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在童话的世界里尽情地徜徉、幻想……从而更喜欢童话这种文学体裁。

【设计理念】

本节课属于童话阅读的进一步拓展阅读指导课,这种课型就是根据学生的基础与阅读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原来的一节课只读一篇文章,甚至是两节课学习一篇文章的精读到一节课进行多篇的阅读,并通过进一步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读书能力和习惯。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及故事中人物的认识,交流读书的方法,师生一起总结阅读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进行阅读。

(1)在童话故事的阅读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从课题质疑、猜故事入手从而激起孩子阅读童话的热情,从而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2)让学生在童话推荐活动中了解更多有趣的童话故事,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童话给自己带来的快乐。(3)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童话,掌握读懂童话人物和道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多篇纸质打印的童话故事。

3.学生《阅读记录表》。

【教学目标】

1.复习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课文《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童话故事内容及通话特点。

2.指导阅读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鹿树》、《最棒的还是我自己》、《小青石》童话故事,了解童话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图片(出示课件本组课文中的插图)看看你们能不能一看就说出这篇文章的题目?

2、这些童话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你发现这些故事的共同特点了吗?(学生回答童话所表达的道理,并归纳童话的特点。)

3、童话这么有趣,你能写一篇童话吗?(教师归纳:只要赋予你身边的事物生命、思想并展开幻想,你也能写出有趣的童话。)

4、我们用“从课题进入”的方法来再一次走进童话。(出示课件童话故事题目)相信通过同学们的阅读和交流,会进一步了解和喜爱童话!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课文《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童话故事内容及童话特点和写作要求,激发学生阅读童话兴趣。

二、师生共读阅读童话

(一)、从童话故事的题目,你以为这些童话可能写谁和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

“课题进入法”可以从各个方面调动思维想象能力,学生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童话特点、童话写作方法,针对课题进行幻想童话故事内容。如果学生所幻想的童话故事和要阅读的童话故事相同,则阅读就达到了要求。反之学生又多掌握一个童话故事。

(二)、教师下发阅读材料、学生《阅读记录表》,强调阅读注意事项,提出要求。

1、了解童话故事内容,对比和自己之前想象的童话故事是否相同。

2、读了这些童话故事,你想说什么,有哪些收获?

3、学生阅读,并填写《阅读记录表》。

(三)、检查学生阅读情况

1、现在请大家和同桌相互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的。

2、教师收集三篇《阅读记录表》投影到屏幕上,学生自由发表和这几位同学不同的见解。

3.这几篇童话里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主要内容?(生交流,师引导)。

《鹿树》──温馨关爱(一只奔跑的鹿,为什么会变成一棵会跑会跳会唱歌的树呢?)──美好的向往。

《最棒的还是我自己》──充满自信(从小木偶变成橡皮泥小人、陶瓷小人、水晶小人和变回自己的经历中,你想说什么?)──拟人化描写。

《小青石》--服务他人(两块被山水冲到岸滩的小石头,有着不同的理想,他们各自的理想是什么呢?后来,小青石的理想有什么变化?)--树立理想。

【设计意图】

学生利用教师在教学中教给的阅读方法和学生《阅读记录表》要求,阅读童话。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四)、片断分享、精彩赏析

孩子们,读了这三篇童话,老师相信肯定有一些地方打动了你们的心,能谈一谈或者讲一讲,然后告诉大家为什么吗?(提个小小的要求,在汇报之前,请你先说,说是哪篇文章的什么地方。)

1、《最棒的还是我自己》

“最棒的还是我自己,”小木偶对自己说,“因为我不怕摔,不怕晒,我还能游泳。”针对这句话你想说什么?

2、《小青石》

“一年又一年,不知过了多少年,不知有多少万人踏过这块小青石。有时候是布鞋在它上面跳过,有时候是草鞋在它上面跑过,有时候是皮鞋在它上面走过,有时候是赤脚在它上面踩过。小青石看见了许多许多人的脚,它觉得非常快乐。”它为什么觉得非常快乐?

3、《鹿树》

(1)、树根说:“鹿小弟,我原一是一棵树。树被伐走了,只剩下根留在这里。可是,树给一只小鸟许过愿,答应它明年春天一了,鹿树上做窝下蛋孵娃娃。可是,树没有了……”树根非常伤心,他天天为了小鸟担心,担心什么呢?自己,(补白)

(2)、一只奔跑的鹿为什么会变成一棵会跑会跳会唱歌的树?(引导学生探究,鹿的美好愿望,美好的心灵)

【设计意图】

体会意义,加深印象

(五)、学生总结所得,学生推荐童话。

板书设计:

童话特点

拟人化描写《最棒的还是我自己》------充满自信

丰富的想象《小青石》-------感悟人生

美好的向往《鹿树》------温馨关爱

【设计意图】

板书的设计重在简洁、明了。了解通话特点的同时知道童话蕴含的道理。

教学反思:

这节课打破了以往单篇的教学模式,把三篇文章捆绑起来,采取了“合--分--合”的教学方式,体现了群文阅读的理念。通过几篇童话故事的阅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尽量让学生问,让学生说,让学生在彼此讨论和交流中学习课文,在群文阅读指导中,我把球抛给学生,而不是直接解答学生的问题。然而,群文阅读对于议题的选择是多方面的,而我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时议题,不是处处都照顾到。和单篇课文相比较起来群文阅读难度大,对老师的要求高,教师的付出要高于以往单篇阅读的几倍,而教师现有的能量唯恐不能满足学生,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补充自己,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篇3:四年级上册小青石

1援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9个生字, 书写4个生字。

2援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 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援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 了解这些成语的大意, 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 学习生字, 书写生字。

2. 了解成语大意并积累背诵。

【教学难点】

了解字义, 了解成语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初次见面, 吴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吧。

生:好!

(师播放PPT, 讲《坐井观天》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窥、障、泰”

师:小朋友, 你们说, 青蛙弄错了吗?

生:弄错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青蛙待在井里, 它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

师:是啊, 就像鸟儿说的那样, 天还———

生:大得很哪!

师: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吗?

生:坐井观天。

师:“坐井观天”是个成语, 像这样的成语,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 请看——— (课件出示:管中窥豹bào)

师:谁来读?

(师指名读, 全班齐读。)

师:“豹”是“豹子”的“豹”, (出示豹子的照片) 见过豹子吗?

生:见过。

师:在哪儿见过?

生:在动物园里见过。

生:我在电视里见过。

师:豹子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 古人就是根据豹子的样子造出了“豹”字。 (出示甲骨文) 哪里比较像?

生:豹子张着大嘴, 身体上有一圈一圈的纹, 还有爪子和尾巴。

师:对, 古人就是用这样一幅简单的图画来表示“豹”。后来, 简化为, 人们又在它的右边加上一个表声的部件, 使这个字变成了形声字, 现在楷书写成“豹”。记住这个字了吗?

生:记住了。

师:一起读一读这个成语。

生:管中窥豹。

师:“窥”是“看”的意思, 请你根据字形猜一猜, “窥”是怎样看呢?

生:“窥”就是往小里看。

师:不是“往小里看”, 是看到的面比较小而已。“窥”字的部首是———

生:穴宝盖。

师:“穴”表示什么?

生:就是与“洞”有关系。

生:就是“孔隙”的意思。

师:对, “窥”就是从小孔中偷偷地看。那“管中窥豹”能看到什么呢?别急, 老师这里有一根管子 (师拿出一细管) , 哪个小朋友窥一窥, 看看能窥到什么。 (课件出示一张完整豹图, 指名学生管中窥豹。)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豹子的尾巴。

生:我看到了豹子身体的斑纹。

生:我看到了豹子的头。

师:你们看, 这些同学管中窥豹都只看到了豹子身体的一部分, 却看不到豹子的全部。管中窥豹就是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看到的不全面。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成语吧!

生:管中窥豹。

师:再来读读这两个成语——— (出示:一叶障zhàng目不见泰tài山)

(生读)

师:“障”是“障碍”的“障”, “路障”的“障”, “屏障”的“障”。请猜猜看, “障”是什么意思呢?

生:“障”应该是“挡住”的意思。

师:是的。我们以前学过左耳旁, 还记得左耳旁表示什么吗?

生:左耳旁表示山。

师:像山一样隆起的地方能隔开、阻挡, 所以“障”有阻挡、遮蔽的意思。你们看, “一叶障目” (用一片叶子演示“一叶障目”) 会怎样?

生: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生:就连泰山也看不见了。

师:是的。泰山, 是我国的一座名山, 有谁去过吗?说说看。

生:泰山特别高, 我们下来的时候都看见云了。

师:泰山高耸入云, 气势壮美。但如果一叶障目, 就是高大的泰山———

生:也看不见了。

师:是的。那你又怎样记住“泰”字呢?

生:我们学校是“景泰小学”, 就有这个“泰”字。

师:你看, 原来同学们天天和“泰”字见面呢!

生:老师, 我把“春”字下面的“日”换成下面那部分 (指‘氺’) , 就是“泰”了。

师:“下面那部分”是什么字?

生:好像是“水”。

师:就是“水”。你们看, 古时候“水”字是这样写的 (板书:) , 共有几笔呀?

生:五笔。

师:是的, 后来单独成字, 我们把“水”字左边两笔写成横撇, 变成了一笔, 右边变成了撇、捺。有人把刚才这位同学记忆“泰”字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小儿歌, 我们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儿歌)

生:春日去, 雨水来。民安康, 国安泰。

师:这首儿歌不但帮我们记住“泰”的字形, 还告诉我们“泰”有安定、安稳的意思。“景泰小学”多么吉祥的名字呀!再来读一读这几个成语吧。

(生读)

师:去掉拼音还会读吗?

(生再读)

师:把这些生字放到句子中, 还认识吗?

(师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 自由读, 指名读。)

从竹管中看豹子, 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斑纹;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一小块天空;一片小小的树叶障蔽眼睛, 就连高大的泰山也看不见了。

师:读得真好!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句子就是那几个成语的意思。

师:是的。同学们, 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 语言简洁, 但意义深刻。今天要学习的“识字4”就是由成语组成的。刚刚我们学习的几个成语, 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让我们借助拼音, 把课文读一读, 认识更多的成语吧。

三、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师:请大家借助拼音, 自己读一读课文, 遇到不好读的字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书)

师:能读吗?让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课文)

师:文中还有几个生字, 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成语, 读准字音。

(师课件出示下面的成语, 指名学生读, 其他学生跟读。)

师: (去掉拼音) 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

生:会读。

师: (把课件中的成语打乱排列顺序) 把这几个成语调换位置还会读吗?

生:会。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些成语读起来朗朗上口, 放在一起还很押韵, 像一首诗一样。让我们把这些成语放到全文中再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听你们朗读这些成语, 就像听你们读诗一样。

四、学习生字“寸、益、彰”

师:谁来读一读这四个成语? (课件出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指名读。)

师:这位小朋友读得真好听!同学们, “尺”和“寸”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你们看, 这是一尺 (实物) , 这是一寸 (示意) 。古人是这样写“寸”字的 (板书甲骨文) , 这是一只手, 在医生诊脉的地方做个标记, 表示手腕到脉搏的距离就是一寸。快伸出你的小手看一看, 从腕线到诊脉的地方这么长的距离就是……

生: (边做边说) 一寸。

师:对, 你看古人多聪明啊, 用这样简单的图画就表示出了“寸”的意思。“尺”和“寸”虽然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 但如果测量稍长一些的东西, 你觉得用哪一个更方便?

生:用尺。

师:测量长一些的东西, 尺子就有它的长处。但是测量短一些的东西, 比如这个铅笔盒 (不够一尺) , 尺子的长处还发挥得出来吗?那寸就显出自己的优势了。尺有长处, 也有短处;寸有短处, 也有长处。这就是———

生: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师:这里的“所短”就是“短处”的意思, “所长”就是“长处”的意思。 (课件出示选读课文《骆驼和羊》中的插图)

师:这两幅图你们熟悉吗?

生:熟悉, 是选读课文里的。

师:真好!这个故事的题目是———

生:骆驼和羊。

师:对!谁来讲讲这个故事?

生:骆驼长得很高大, 能吃到树枝上的绿叶, 小羊却吃不到。但是小羊可以吃到穿过小门洞的园子里的嫩草, 骆驼却吃不到。

师:讲得真好!这说明, 高有———

生:高有高的好处, 矮有矮的好处。

师:这就是“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意思。那你们说, 有什么办法, 让骆驼和羊都能吃到树上的嫩叶和园子里的嫩草呢?

生:骆驼可以把羊托上去, 羊就可以吃到树上的绿叶了。

生:骆驼可以把树上的绿叶弄下来给羊吃。

生:羊也可以把园子里的嫩草弄一些给骆驼吃。

师:如果他们两个互相帮助, 不是像课文里讲的那样去吵架的话, 他们就可以既吃到树上的绿叶, 又吃到园子里的嫩草了。看来, 用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就可以……

生:就可以使自己的短处变得不那么短了。

师:就可以使他们各自的长处发挥得更加明显了。请看 (指着“相得益彰”) , 这里的“益”就是“更加”, “彰”就是“彰显”“明显”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四个成语吧。

(生读)

师:快说说, 你们准备怎么记忆“益”和“彰”这两个生字呢?

生:我想记“彰”。“彰”是形声字, 左边是“章鱼”的“章”, 右边是三撇, 表形。

师:没错, 但你知道“彡”表示什么吗?

生:表示明显。

师:没错, 在这里它表示“光”, 光很明显, 容易被人看到, 所以“彰”有明显的意思。

生:我想记“益”。“益”的上面是“高兴”的“兴”去掉一个点, 下面是皿字底。

师:说得很清楚。但老师告诉你, 上面的字跟“高兴”的“兴”可没有关系。上面是什么呢?上面是, 不过, 是横过来的 (板书) , 你看古时候“益”就是这样写的 (板书) , 下面是一个装东西的器皿, 后来变成皿字底。你们看, 器皿里面装着什么东西?

生:水。

师:对, 水多得都溢了出来, 这就是“益”。现在“益”字没有这个意思了, 现在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更加”的意思。

师:对。我们就这样记住了这几个字。再来读一读吧。

(生再读)

五、学习生字“徒、功、渠”

师:学得不错, 奖励你们看一个动画片。 (课件播放动画片《拔苗助长》)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

生:拔苗助长。

师:“拔苗助长”也是一个成语。看了这个故事, 你想对拔禾苗的人说些什么?

生:你不要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 不能帮它长。

师:是啊, 大自然自有它的规律。

生:禾苗慢慢地就能长大了, 不能太着急了。

生:不能急于求成。

师:急于求成, 只能是———

生:一事无成。

生:我想对他说, 做什么事都没有捷径。

师:对, 时机成熟了, 自然就会成功。

生:这个人想让禾苗快点成长, 但他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 结果是白忙了一场。

……

师:是的。刚才你们对那个人说的这些话, 其实都可以用这几个成语来概括。 (课件出示“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徒”就是“白白地”的意思。“徒劳无功”就是白白地劳动而没有功劳的意思。那“瓜熟蒂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知道, 就是瓜只要成熟了, 自己就会落下来。

师:连接瓜和藤蔓的那一部分叫瓜蒂 (课件演示) 。瓜熟了, 如果人们不去摘它, 它自己也会从瓜蒂上落下来 (课件演示) , 这就叫———

生:瓜熟蒂落。

师:对, 就像刚才那位小朋友说的, 事情都有它自然的规律, 条件成熟了, 自然就会成功。“水到渠成”的“渠”字是什么意思, 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给你们看一张照片, 这是“京密引水渠” (课件出示) , 我们北京人喝的水都是通过这条水渠从密云水库引到京城里来的。你说, “渠”跟什么有关系呀?

生:“渠”跟水有关系。

师:所以, “渠”字中哪一部分是表形的?

生:三点水。

师:对, 这个字念“q俨”, 也是形声字。你们用什么办法记住“徒、功、渠”这几个字呢?

生:“徒劳”是白白地劳动, 如果不动脚就不能劳动, 所以“徒”右边是个“走”。

师:这位小朋友说“徒”跟“走”有关系。吴老师告诉你, 这个字还真跟“走”有关系, 但跟“徒”右边的“走”没有关系。请看 (出示古文字 ) , 古人这样写“徒”字, 左上表示路, 左下是脚, 右边是“土”, 这个字是形声字, 表示不乘车不骑马, 徒步在路上行走。你说, 哪一部分表示读音呢?

生:“土”表示读音。

师:对, 后来这个字左上部分变成“彳”, 左下的“脚”跑到右边“土”的下面去了, 就写成现在“徒”这个样子。你再说说, 哪部分表示读音?

生:“土”表音。

师:对, 其他部分合起来表义, “徒”跟“走”有关系。“徒步行走”就是用脚走。还有什么办法记住其他字吗?

生:我用“工”加“力”就记住了“功”。

师:“功”是生字, 还要书写, 看老师写一个。 (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 边写边讲解书写要领。) 请大家写一个。

(生练写)

师:“寸”也是要书写的生字 (边范写边讲解) , 请大家也写一个。

(生练写)

师:另外两个要书写的生字是以前学过的熟字, 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 (边书写边讲要领) “取”字第一笔横写过竖中线, 两竖一短一长, 中间的两个小横靠左不靠右, 最后一笔是提。右边最后一笔是捺。“补”字起笔的“点”靠近竖中线, 特别要注意衣字旁的一撇一点是两笔, 右边的“竖”要写直。看清楚了吗?请大家写一写。写字时注意头正、背直、足安。

(生练写)

六、复习巩固, 积累背诵

师:字写得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抢树叶”的游戏吧。 (游戏:看树叶上的字, 读出成语。)

师:九个生字都认识了, 让我们再一次把它们放到课文中读一读。这一次, 请你们边读边想一想, 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读全文)

师:读得真好!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我发现第一组成语, 后面的一个与前面一个的意思相近。

师:嗯, 她发现这一组成语意思相近。

生:这一课的成语都是4个字的。

师:对, 这一课的12个成语都是4个字的, 但成语可不光是4个字的, 还有……

生:5个字、6个字、8个字, 还有12个字的呢!

师:是的, 下节课我们可以交流交流。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第一组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师:是围绕哪个意思来写的呢?

生:取长补短。

师:很好的发现, 其实每一组都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生:我发现每一组成语之间都空一行。

师:那课文中的成语一共有几组呢?

生:三组。

师:为什么要把这些成语分成三组呢?老师留这个作业, 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生:老师, 我还发现, 一些成语都有故事。

篇4:六年级小青石的读后感

小青石在海滩上过着平静的生活。随着时间的变化,原本它觉得适合它生活的地方已经变得厌倦了。它希望能和水晶、玛瑙那样被人雕琢成发簪和纽扣,跟人到处去玩耍,周游世界。后来,小青石真的加入了像烂泥巴的队伍一样,又在半路上产生了一个飞跃,它想:水晶玛瑙虽为人所用,但它们只是为少数人服务。现在自己已经变成了成千上万人服务的铺路石,这样的贡献不是比它们的贡献更大,生活不是更有意义吗?

“支撑着大众的脚,这样的生活最有意义。”小青石,作为一颗小小的石头,它很平凡,但它能为成千上万人服务,这又是多么伟大的小英雄,不怕自己的疼痛,是多么的勇敢啊!

篇5:作文四年级上册观察小兔子

雪儿穿着一身白色的“绒衣”,那“绒衣”白得无暇,白得似雪,浑身的毛服服帖帖的。如果雪儿把像红宝石般的眼睛闭上,再把两支外面是白颜色而里面是血管红颜色的的耳朵垂下来的话,你就会把雪儿当成打雪仗用的雪球。雪儿的嘴是三瓣的,嘴巴上面有六根银白色的胡须,它吃萝卜的时候嘴巴和胡须一动一动的,可爱极了!

我和爸爸妈妈经常把雪儿从刷着白色漆的塑料笼里放出来,这时的雪儿不像吃萝卜时那样斯文了,它变得调皮又淘气:它撒欢地从这个房间跳到那个房间,又从那个房间跳到另一个房间; 一会儿跟着爸爸跳,一会儿跟着妈妈,最喜欢的还是跟在我的脚边一蹦一蹦的,还不时闻闻我,小胡子一动一动的,真是个典型的三面派啊!最最可气的是它还经常在把家”巡视”完毕之后,躲在我家放影碟的柜子里深处,在里面偶尔方便一下,留下几个黑色的小蛋蛋还有一些液体,这时我都会捏着鼻子大声地喊妈妈,哼!真是太不注意自己的形象了!

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雪儿偶尔会跳到我的脚面上,用那红色的眼睛温柔的望着我,我把它轻轻地抱起来,它会用红红的小舌头添着我的脸,感觉又痒又舒服.它也会乖乖地卧在我的怀里温顺的趴在那里,我用手抚摸它身上的绒毛,它会把身体卷成一团,舒舒服服地把眼睛闭上,让我觉得我的怀里是它最安全舒服的床了.

爸爸妈妈都喜欢这个小家伙,在冬天里,每次给雪儿洗澡的时候,妈妈都提前把空调开到30度,再把浴霸打开,用温热的水给小雪洗澡,还会用茉莉香味的洗发水给它轻轻搓洗.洗完澡后妈妈用一个大大的浴巾把它包起来擦擦干,再用吹风机把所有的毛都吹干毛都散开才放心.爸爸每天会买回一些新鲜的菜叶和萝卜给雪儿吃.

这小家伙真可爱,真讨人喜欢啊!

篇6:作文四年级上册小鸭子500字

鸭鸭和别的鸭子吃食不一样。别的鸭子喜欢吃饭,鸭鸭喜欢吃米丝。如果你把米丝放在鸭鸭的头上,鸭鸭就会跳起来吃米丝。如果你把米丝放在自己手心里,鸭鸭就会慢慢地走过来捉走一些米丝。

鸭鸭的睡觉很奇特。鸭鸭是蹲着睡觉的,头钻进翅膀下面,眼睛闭上。一听到有动静,鸭鸭就会把头抬起来看一看。

本来鸭鸭有1个伙伴,不过被老鼠吃了1只,只剩下鸭鸭了。伙伴死后,早上、中午、下午、晚上鸭鸭都在不停地叫。甚至晚上12点还在叫,鸭鸭显得很悲伤。过了几天以后,鸭鸭才没那么伤心。

篇7:四年级上册小青石

案例一:

出示词语: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师:这组词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写鹅的叫声。

师:它们都是写鹅的叫声, 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答不出来。

师:老师查了词典, 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分别是 (出示) : (1)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责备; (2)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叫喊、吵喊; (3) 放开喉咙大叫。你们能不能把词语与解释对应起来?

生:厉声呵斥的意思是用严厉的声音大声责备;厉声叫嚣的意思是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叫喊、吵喊;引吭高歌的意思是放开喉咙大叫起来。

师:都答对了, 真棒!来, 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句子中, 一起读一读吧。

出示课文片断, 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案例二:

师:鹅的叫声是怎么样的?

生:嘎嘎嘎!

师:鹅生气时会怎么叫?

生: (生气地) 嘎嘎嘎!

师:高兴时呢?

生: (高兴地) 嘎嘎嘎!

师:骂人的时候?

生: (大声地) 嘎嘎嘎!

师:我们来再现一下这只白鹅, 老师读课文, 老师停下来的时候, 你们就学鹅叫。鹅的叫声——— (生:嘎嘎嘎) , 音调严肃郑重——— (生:嘎嘎嘎) 。凡有生客进来, 鹅必然——— (生:嘎嘎嘎) 。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 它也要——— (生:嘎嘎嘎) 。老师这段话写得怎么样?可以代替课文吗?

生:不可以。课文用了三个成语———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没有重复。

生:课文里的三个成语都是鹅大声叫唤, 但是没有重复, 这样写起来很生动, 您改写后感觉很单调。

师:好的, 老师接受你的意见。我们再来看看, 课文中这三个词意思一样吗?能不能前后调换呢?

生:我认为不可以, 厉声呵斥就像我们做了错事, 爸爸妈妈严厉地教训我们;厉声叫嚣是说声音大, 很吵, 而且态度非常不好;引吭大叫是说鹅伸长脖子大叫, 叫声非常响亮。

师:你真了不起, 帮我们理解了三个词语。丰子恺更了不起, 把鹅的叫声写得生动有趣, 我们写作时, 也要学会这样运用词语。让我们再好好读读这段话吧!

出示课文片断, 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案例中两位教师都关注了文本中三个描写白鹅叫声的成语“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教学方法却截然不同。第一个案例的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了三个成语的意思, 每个解释都是从词典中查阅而来, 是词语解释的标准答案, 教师一丝不苟地引领学生进行辨识和记忆, 并把词语带入课文进行朗读, 巩固记忆, 做到词不离句。学生真的能理解这三个词的细微差别吗?诚然, 这样的教学最大的好处是学生能读准三个词语, 并且掌握词语意思, 但是词语的温度在学习过程中荡然无存。这种学习方式仅仅是学习的初级阶段———习得。此阶段学生的学习往往将精力集中于获得知识数量的多寡上。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把读者分为四类, 其中一类就像海绵, 看似都吸收了, 然而挤一挤, 又原封不动地流出来了。这种学习实际上就是简单的获得, 或者说是简单的“习得”, 就像案例一中的学生, 只是简单记忆词语的字音和意思, 力求最大化地维持外来知识的“原始风貌”, 而没有在教师引导下把知识整合成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

教的秘诀在于“度”, 学的真谛在于“悟”。案例二中的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 让学生学习鹅的叫声, 再把“嘎嘎嘎”的叫声替换成三个生动的词语, 学生非常容易进入思辨: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换一个角度, 学生看到了一片不一样的天空:原来鹅的叫声“嘎嘎嘎”竟然能用这么多丰富的词语来表达, 作者用词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也要学习这种表达方法, 才能把小动物写得惟妙惟肖!学生在探究、感悟文本的言语内容的同时, 自己把文本的言语形式巧妙“挖掘”出来了。案例中的教师用了有限的“教”, 引领学生进入无限的“悟”。知识是外在于人的, 是一种可以量化的“知道”, 只有在“悟”的过程中, 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 悟有所得, 才能成为素养。

如果说“习得”是一种接受, 是一种训练, 那么“悟得”就是一种思想的生成, 生成了学生自己与知识之间的内在链接, 使外在的知识成为学生身心的一部分;如果说知识可以习得, 那么知识背后蕴含的思想、感情、价值, 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方能悟得。

篇8:四年级上册小木偶的故事续写

正文:续写小木偶的故事

自从蓝鼻子小女巫用魔杖送给了小木偶人类所有的表情后。小木偶心里美滋滋的,高兴得不得了。他又准备到外面去闯一闯。

他心想:既然小红狐把我的红背包抢走了,他也应该受到教训。小木偶边走边想,不一会儿便来到了蓝鼻子小女巫那舒适、漂亮的家。于是小木偶礼貌地敲了敲门,蓝鼻子小女巫轻轻推开门,看见小木偶,一脸惊讶的问:“小木偶,你怎么来了?”小木偶恳请小女巫:“小女巫请把魔杖借给我用一下好吗?”小女巫一脸不安地说:“难道你要去做坏事吗?”小木偶连忙摆手答道:“蓝鼻子小女巫你误会了,我是想借你的魔杖,惩治小红狐,让他知道抢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小女巫连连点头,笑着说:“只要不做坏事就好!”说完,小女巫拿出魔杖递给小木偶。小木偶接过魔杖,道了声谢,就迫不及待地直奔小红狐家。

小木偶的故事

不一会儿,小木偶就来到小红狐的家,他蹑手蹑脚地走到窗户底下,从窗口望去,只见小红狐不停地摸着书包,一脸得意的神情,还不停地嘲笑小木偶,嘴里不停地嘀咕:“小木偶啊!小木偶,你真是个小笨蛋,这么容易就上当受骗了,哈哈哈!”小木偶万分生气,连忙举起魔杖指着小红狐,嘴里念念有词,小红狐愣住了。一瞬间,小红狐就嘻嘻哈哈的。原来,小木偶用魔杖把小红狐所有的表情都变成了哈哈大笑。小木偶趁机拿起红背包拼命地跑,一溜烟就向熊警官那里跑去,当他气喘吁吁地回头一看,小红狐快要追上来了,小木偶故意放慢脚步,小红狐一看机会来了,他三步并作两步,一把抓住小木偶和红背包,两人便厮打起来。正当他俩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熊警官就在这时赶来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两人分开,小木偶一看见熊警官就大叫起来:“报告熊警官!小红狐抢我的背包。”小红狐又开始狡辩了:“是……他……是……他抢我的背包。”熊警官左顾右盼,看见小木偶满脸愤怒的表情,再盯盯小红狐,他满脸笑容。熊警官一下子拧起小红狐,把他扔出老远。小红狐重重地摔在地上,他痛得龇牙咧嘴,哭笑不得。他顾不得疼痛,连忙爬起来一瘸一拐地跑了。小木偶马上用魔杖一点,把所有表情又还给小红狐,然后就去追赶小红狐了。好不容易在小河边找到了小红狐,他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可怜极了!小木偶一把拉住他,亲切地对他说:“抢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你以后应要改正哦!我们做好朋友吧!”他友好地伸出手,跟小红狐握了握,俩人搀扶着一起回家了。

篇9:作文四年级上册小熊300字

一天,我和爸爸去了爱琴海,听说有小黄人表演,还有可爱的小熊宝宝,我可高兴了。

啊,我看见一只小熊穿了一件粉衣服,包裹着棕色的皮毛看上去更加可爱,他有苹果种子大的眼睛,鼻子小巧玲珑,嘴像小樱桃,红红的,它有一双小爪子,两个小耳朵,看着很可爱!爸爸给我买了一个。我抱着它回了家。它平时陪着我看书、画画、写作业。一天我看书觉得没意思,就走过去让它来听我讲故事。我和小熊一起玩过家家,我假装小熊是小宝宝,我给小熊一杯茶,假装喂它茶喝。

我的小熊很有趣,每次玩过之后,我都会把它收好。希望小熊陪我一起快乐成长。

篇10:四年级上册小青石

第一单元

1、观潮

1、书中的比喻句很多,请你把它摘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请你仿写比喻句:

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狂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乌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潮来前,江面

;潮来时,只听见________________只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了近处,听见____________________,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潮头过去时,听见__________________,看见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4、作者通过听到的和见到的两个方面,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钱江潮的气势,写出了钱江潮的壮观。请你也用这种方法把雷雨的气势和壮观写出来。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1、概括课文内容填空。

大峡谷的水

,大峡谷的山

,大峡谷的动植物

让我们感到。

2、运用课文内容仿写句子:

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填空,再仿写:

科学家经过精确的测绘计算确认雅鲁藏布江峡谷长

,平均深度

,最深处

,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上面这段文字用具体准确的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清楚明白。你能根据提供的数字来说明长城的特点吗?鸟的天堂

1、鸟儿的自述。

我是生活在“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我在这里生活十分幸福、快乐,因为

2、用“到处„„到处„„有的„„有的„„”描绘一个场景。

_____

_____

4*火烧云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火烧云是所以得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用上“应接不暇”写一段话:

第二单元 5 古诗两首

1、读了《游山西村》 这首诗,运用你的想象,把作者陆游在丰收之年,在农村做客的情景写下来,最好能加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2、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有一句诗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怪不得苏轼感叹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爬山虎的脚

1、爬山虎的脚的自述。

读课文3、4、5自然段,运用文中的语言和自己的想象,想一想爬山虎的“脚”会怎么来介绍自己呢?

爬山虎是植物界的攀爬高手,我就是长在爬山虎身上的脚。

2、填一填,写一写

爬山虎的叶子,《鸟的天堂》里的大榕树的叶子

,秋天的枫树的叶子

3、爬山虎常常被人们利用为垂直绿化的植物。春天,叶子嫩红嫩红的;夏天,;秋天,叶子又变成了橙黄色。均匀地铺在墙上,仿佛

;到了冬天,叶子飘落下来,墙上只留下纵横交错的细细的茎,就像

。蟋蟀的住宅

1、读课文,把句子写具体

“随遇而安”的意思是

。课文从

,等几个方面写出了蟋蟀对住宅不肯随遇而安。

2、蟋蟀依靠柔弱的工具建造了有着

的门口,有着

的隧道,有着

的墙壁,有着

的房间的住宅。这座住宅真算是。

3、读了课文,你知道蟋蟀是怎样建筑自己的住宅的吗?请你以蟋蟀自述的形式写一写。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请你介绍一下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就是

2、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于是”等词语写一写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说”的过程。

第三单元 巨人的花园

1、没有孩子的花园

,有了孩子的花。

2、课文中许多四字词语,如:“鲜花盛开 草翠花开 鲜果飘香

绿树成荫”等,请你选择3个以上写一处熟悉的景物。

3、巨人和孩子们生活在美丽的花园,以后会怎么样呢?请你展开想象,把这个童话写下去。

10* 幸福是什么

读了课文,你认为幸福是什么呢?请你以“幸福是什么”为题写一首简短的诗歌。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挖一口小井,让口渴的人品尝清凉的泉水; 幸福是什么?

,;

,; „„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尽自己的义务,做对他人有益的事。去年的树

1、课文写了鸟找树的故事,那么树在被砍前又是怎么记挂小鸟、等待小鸟的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2、读完故事,你肯定会有很多话想对小鸟、大门、伐木人和树说吧。请你自选两个对象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1)我想对

说:

(2)我想对

说:

12*小木偶的故事

1、人类的表情是丰富的,请摘录课文描写表情的词语,并选用其中的三四个词语写一段话。

2、小木偶经历了这样的曲折之后,继续在外面的世界闯荡,他还会遇到怎样的经历呢?请你运用合理的想象,编写童话《小木偶的故事之二》

第四单元 13白鹅

1、读课文把句子写具体。

丰子恺爷爷家的那只白鹅可真高傲。它的叫声

它的步态更

它吃饭时也架子十足。

2、读第三自然段完成练习。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

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

3、请你摘录描写白鹅高傲的词语,选择其中的几个串成一段话。

14*白公鹅

1、白公鹅总是认为它是这条河的主宰,所以它。

2、丰子恺说“鹅的步态傲慢”,在叶诺索夫笔下白公鹅给了我们同样的感觉,只见猫

1、读课文完成填空。

老舍笔下的大猫是

的,它时而

,又是有很

,可是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它又是那么

。老舍笔下的小猫是

的。你瞧,2、请你用“说它(他、她)„„吧,„„„„”句式写写自己熟悉的人或物,字数不少于150字。

16*母鸡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写

第五单元

“我”印象中的母鸡

的,是因

后来我发现母鸡

的,是因长城

1、读课文完成填空

八达岭长城高大坚固。城墙顶上是

;城墙外沿是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米有。

2、读课文,把句子写具体。

万里长城真是气魄雄伟。颐和园

1、读课文完成练习。

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作者先描写了

寿山

;再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看

;接着是登上万

;最后描述的2、根据课文内容,再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和想象,写一则“颐和园”的导游词。

19*秦兵马俑

1、秦兵马俑位于

,是

。她的规模宏大,其中一号坑东西长

,南北宽

,总面积

,兵马俑的数量有。

2、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再写一写。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模仿上面的句子,根据你对兵马俑的观察和想象,也写一写: 有的,好像

。有的,犹如

。有的,仿佛

。„„

第六单元 20 古诗两首

1、表达与友人离别之情的送别诗是中国古诗文学长廊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很多诗句也因此成为了后人吟诵的佳句。如本文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元二使安西》中的“

,”。另外还有很多很多,比如,高适的《别董大》中的“

,”。王昌龄的 中的“

,”。

再如。

2、学完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送别诗,请你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运用你合理大胆的想象,用现代文的形式来扩写其中的一首。搭石

1、搭石就是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片断。

通过搭石,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乡人们的美好情感。当秋凉以后,人们会

,人们(谁)

; 当

,(谁)

,(谁)

,(谁)

;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由于历史原因,大陆和台湾被人为的阻隔已有50多年。但海峡两岸人民的情感从来没有间断过。课文写的就是大陆青年小钱因

;台湾青年在 情况下,请李博士

,最后。

2、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那时怎样的一种场面呢?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请你写下来。

23*卡罗纳

1、卡罗纳遭到了失去母亲的不幸之后,回到了学校,周围的人都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卡罗纳的爱:老师

;同学们

“我”

“我”的母亲。

2、如果你是卡罗纳的同学,当卡罗纳来到你面前,你会怎样呢?想象一下写下来。

24*给予是快乐的

读课文完成练习

当男孩得知保罗的车是保罗的哥哥送的礼物时,男孩惊叹了。保罗以为

,但男孩却希望。

当男孩坐上车,保罗认为这个男孩是想

,但男孩却。

最后,保罗激动地把

,深深地理解了

这个道理。

第七单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读课文完成练习。

12岁的周恩来来到东北,让他迷惑不解的是。

后来,在外国租界他看到

,终于明白

。在修身课上,他发出了

的远大志向。

2、那天和同学从外国租界回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于是他把那天的经历以日记的形式写了下来。想一想,周恩来的这篇日记应该是怎样的呢?请你以他的名义完成这篇日记。注意: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恩来的心理活动补充进去。

3、周恩来才12岁,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那么你也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而读书呢?用几句话写下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要求写具体。

叶圣陶老先生对待写作(作品)

叶老先生的作品又是

2、想象一下,作者肖复兴那天在叶老先生家做客,会是怎样一种情景呢? 叶老先生是怎样热情招待这位小客人,又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小作者又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下来。

27*乌塔

1、读课文完成练习。

乌塔这个与我们同龄的德国女孩,她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远远超过了我们这些中国孩子。如:

;再如:

还有。

2、写一篇读后感,题目《我向乌塔学什么》,字数300以上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张国强收到柯岩老师的回信后,非常感动,而且积极遵照柯岩老师的教导去做,后来他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朋友,自己的学业成绩也更出色了。半年后,他又给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请你代张国强把这封信写下来。(400字左右)

第八单元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读课文,再根据你的了解完成片断。

(1)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靠的是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来形容。

(2)路甬祥爷爷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我也这样认为。比如

再如

还有

„„

30*电脑住宅

1、读课文,请你以“电脑住宅主人”的身份,有条理的、概括的介绍电脑住宅。(100字左右)

欢迎您来到我的电脑住宅。您首先看到是

2、你能展开想象,写一写你设计的智能化的学校、商场、医院等建筑吗?(300字左右)

飞向蓝天的恐龙

1、课文中有许多值得我们积累的词语,如:五彩斑斓、凌空翱翔、欣喜若狂、点睛之笔、茹毛饮血、毋庸置疑等。请你选择其中的3—4个,结合课文内容写几句通顺的话。

2、鸟类的自述

我是动物界的天之骄子——鸟类,根据人类科学家的发现和推测,我是这样演变而来的: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1、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就是指

,这些种子经过培育,就成了

等新品种,普遍具有

的优点。

上一篇:乐山大佛范文下一篇:教学设计文字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