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整理

2024-05-24

四年级语文上册整理(共8篇)

篇1:四年级语文上册整理

【基础知识】(23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并完成练习。(8分)

gāo liáng zhī zhū lǎ ba zāo yù

()()()()

xuán yá xī han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整体认读音节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拼音节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声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给下列部件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6分)

___()___()___()

乙 危 相

___()___()___()

___()___()

斯 厓

___()___()

三、给下列多音字组词(5分)

___()___()___()

饮 脏 喝 薄

___()___()___()

四、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

1、观:①看;②看到的景象;③对事物的认识;

天下奇观()观赏美景()世界观()

2、贵:①价格高;②地位优越;③评价高,值得珍视;

春雨贵如油()贵族()可贵()

【积累运用】(34.5分)

一、词语接龙。(3分)

藕断丝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而易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不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下列文章和对应的文学体裁相连。(3分)

《牛郎织女》 现代诗歌

《掩耳盗铃》 剧本

《重阳节的传说》 寓言故事

《快乐王子》 神话故事

《小草之歌》 民间传说

《新型玻璃》 科技说明文

三、补充词语,并按要求完成练习。(7.5分)

目不转()担心()胆 山()地()

全神()()欢呼()()()山()海

()耳欲()人()()沸()山()海

1、形容专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声音响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形容热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知识我知道。(15.5分)

1、我知道的新型玻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种)

2、《掩耳盗铃》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守株待兔》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知道的寓言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的人类的“老师”除文中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默写《枫桥夜泊》并填空。(9分)

枫桥夜泊

——[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六种景物,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采用了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文中“___________”一字最能表达诗人心情。

五、句子广场。(6分)

1、气象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勤奋”格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想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雪白的羊群在草地上,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师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应该感谢他。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李老师讲课不但生动有趣,而且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六、阅读理解:(1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前,有一对夫妻,开了一家酒店,由于他们卖的酒物美价廉,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丈夫外出,妻子偷偷地在酒里掺了水,多卖了五元钱。晚上丈夫回来,妻子得意地把自己的“秘诀”告诉丈夫,以为会得到丈夫的夸奖。谁知,丈夫一听,急得双脚直跳,抱头痛哭,说:“哎!你把我们最值钱的东西——信誉,只5元钱就卖掉了!”

果然 从此他们的生意不如以前红火 最后终于彻底破产 当妻子贫病交加 奄奄一息的时候 她悔恨地流着泪 说 我明白了

1、从文中选一个词作题,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1分)

2、给最后一个自然加上标点符合。(2分)

3、填写:

(1)“物美价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原文中找出“兴隆”的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提到的“秘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请谈一谈你对短文中提到的秘诀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妻子在临死前明白了什么,把妻子的话补充完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习作天地。(30分)

当你遇到困难时,别人是怎样帮助你?当别人遇到了困难,你又是怎样伸出援助之手的?请写一件别人帮助你,或你帮助别人的事。

篇2:四年级语文上册整理

[第二单元]

五、《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解题]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北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注释]

1、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2、缘:因为。

3、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4、此山:指的是庐山。

[诗句理解]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其他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认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中。[明理]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游山西村》

[解题] 游览山西村

[注释]

1、腊酒:腊月[十二月]里酿造的酒。

2、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足:足够,丰盛。

3、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4、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诗句理解]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翻过一重重山,趟过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明理] 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6、《爬山虎的脚》

多音字:空:kònɡ(空隙)kōnɡ(空气)易错字:“叠”字注意三个又 “痕”字注意两点 “逐”字不要加点

近义词:舒服——舒适

牢固——坚固

空隙——间隙

均匀——平均

反义词:弯曲——笔直

牢固——薄弱

均匀——不等

仔细——粗心

舒服——难受 构词特点:嫩绿[程度]

作者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背诵内容:全篇

默写重点:第四自然段

主要内容: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课文的重点部分是第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它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的形状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如新叶。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通过“触、变、巴、拉、紧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萎。

词句解析: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铺”在这里读pū。这两句话具体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的特点。先概括地写出叶子绿得新鲜,看着舒服。令人惊叹的却是叶子长得如此整齐,铺排得那么均匀——“叶尖一顺儿朝下”,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就好像是哪位高明的画家创作的一幅图画。

(2)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叶柄”是连接叶片和茎的部分。作者用这三句话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中间的长句子是对第一句的补充,更具体地说明脚是长在茎与叶柄相连之处,而且是从叶柄的反面伸出来的,它由六七根枝状细丝组成。作者又以蜗牛的触角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写得非常逼真,可见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十分仔细、认真。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理解体会“弯”“拉”“紧”等有因果关系: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使它在墙上贴得很紧。

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一是细心观察,所以才能看见“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才能发现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及“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二是连续观察,所以才会发现原先直的细丝,后来变弯了;才会发现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才会发现“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为什么爬山虎的叶尖一顺朝下? 因为爬山虎的茎上有去多小叶子,每片叶子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都有脚,每个脚都在这样拉着茎和叶子往上爬,所以爬山虎能够爬满墙,而且“叶尖”一顺儿朝下。

7、《蟋蟀的住宅》 多音字:藏[cáng]藏身 [zàng]西藏

扒[bā]扒开[pá]扒手 弹[dàn] 子弹[tán]弹琴 易错字:“蔽”注意左下面 “慎”注意三横 “搜”注意竖与又相连

近义词:出名——有名

隐蔽——遮蔽

慎重——谨慎

挖掘——发掘 简单——简明

搜索——搜查

随遇而安——入乡随俗 反义词:慎重——轻率

粗糙——光滑

柔弱——刚强

干燥——湿润

简朴——奢华 构词特点:不光„„还„„[递进关系] 毫不可惜[毫不„„] 弯弯曲曲[AABB] 一条 一丛 一座 两排[数量词] 背诵内容:课文第二、第七自然段 背景简介:本文作者法布尔,法国著句昆虫学家,进行了长达30余年的观察,完成巨著《昆虫记》。

主要内容: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经过。中心思想: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词句解析:

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这种形象的语言也反映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

2、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指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蟋蟀的住宅要经过选择,用柔弱的工具自己一点一点地挖。大自然提供的环境满足不了它的要求,它也不用现成的洞穴,可以看出它不肯“随遇而安”。

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蟋蟀完全是利用自己柔弱的工具一点一点的挖掘的。“柔弱”是软弱的意思。蟋蟀所谓的工具就是自己的前足、钳子、后足、后腿,所以说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

蟋蟀挖掘巢穴是用自己的足和腿,靠这样简单、柔弱的“工具”竟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筑成那样好的住宅,所以称赞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多音字:假[jiǎ]假想 [jià]假日

易错字:“谧”注意右边

近义词:静谧——宁静

偶然——偶尔

豪放——豪爽

坐卧不安——如坐针毡 反义词:偶然——必然

崭新——陈旧

不可思议——可想而知

果然——居然 构词:不可思议[不可„„] 浩如烟海[带“如”字词语] 既„„也„„[并列关系] 主要内容: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词句解析:

1、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静谧”是宁静的意思,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这句话引出了下文:由于病房生活的无聊,魏格纳无意识地用食指在地图上画大陆海岸线,借以消磨时光,引出了故事发生的起因。

2、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不可思议”是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这句话是说,巴西在南美洲,几内亚湾在非洲,中间隔着浩瀚的大西洋,然而,巴西陆地的突出部分竟然与几内亚湾的形状非常吻合,吻合得令人难以置信。这句话推进了故事的继续发展。

3、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4、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

语文园地二

积累一些与历史故事有关的成语

篇3:四年级语文上册整理

一、课堂导入的现状

目前存在一部分老师对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 在教学过程中是采用了导入方法, 但导入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 未能抓住学生喜欢新奇事物的特点, 缺乏生动和灵活性, 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有甚者, 有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几乎不采用任何导入方法, 翻开课本就直接切入正题, 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下降。

二、多样化导入的必要性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开始上课, 学生会有着各种各样的心理, 老师要在短时间里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和心理杂念的干扰, 就要在短时间内安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思维的齿轮运转起来。但是如果我们的课堂都采用同样的导入方式, 那么即便是多么富有艺术, 亦会导致学生的审美疲劳。要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导入, 创设一个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 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 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 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 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堂的多样化导入

相同的教学内容常常可以有不同的导入方式。具体采用何种方式, 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要, 采用最合适的方式。本文基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去年的树》, 分析探讨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多样性。

( 一) 故事导入

所谓故事导入是在讲新课之前, 教师为学生讲一个简短、生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 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课堂上使用与课文有关的故事导入课文, 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激发思考, 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课堂上来, 高效的进入学习状态。如课文《去年的树》可以这样导入:

师: 亲爱的同学们, 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讲个幽默有趣的故事, 好吗? 故事的名字叫《鹅的生日》。有一只鹅要过生日了, 因为黄鼠狼每次放的屁都是又臭又响, 大家都在犹豫要不要请他来。经过反复讨论, 最后决定让黄鼠狼来, 前提是他一定不能放屁。宴会进展得很顺利, 大家都很高兴。令人意外的是, 黄鼠狼竟然晕倒在地上。经医生诊断, 原来是长时间憋着不放屁造成的。

师: 故事《鹅的生日》的作者是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新美南吉。你们想不想知道更多的新美南吉写的童话故事?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新美南吉的另外一篇童话故事《去年的树》。

小学阶段的孩子充满了稚气, 这一方法利用了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天性, 通过讲述同一作者写的俏皮、幽默的精彩故事, 孩子们能从幽默的故事中, 感受到学习童话故事的有趣,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 二) 音乐导入法

实践证明: 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用音乐导入新课正是创设良好、轻松、愉快的环境行之有效的方法。播放音乐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使我们的课堂气氛显得放松。学生在消除紧张心理的同时, 自信心也会随之提高。如课文《去年的树》可以这样导入:

师: 同学们, 上课之前我们来听一段音乐放松一下吧。 ( 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同学们, 我们刚刚听的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

生: 友谊地久天长

师: 是的, “友谊地久天长”是《魂断蓝桥》中的经典歌曲。在很多西方国家, 这首歌通常会在除夕夜演唱, 象征送走旧年而迎接新年的来临。这首歌在很多亚洲地区中的学校毕业礼或葬礼中作为主题曲, 象征告别或结束的情感。其中的一段歌词说到“怎能忘记旧日朋友, 心中能不怀想, 旧日朋友岂能相忘, 友谊地久天长”, 是的, 好朋友之间的情谊怎能轻易忘怀。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讲述两位好朋友的真挚友情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讲的是什么样的情谊吧?

在设计导入时, 选择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歌曲作为开场, 借助与课文紧密联系的歌曲作为导入途径, 这种方法能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共鸣, 又可活跃气氛, 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

( 三) 质疑导入法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 他们阅读课文, 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 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 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课文《去年的树》可以这样导入:

师: 同学们,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新课《去年的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生1: 去年的树和今年的树能有什么变化呢?

生2:我知道, 树有年轮, 去年的树肯定是比今年少了一轮。

生3:可是这是常识啊, 有什么好写的呢?

生4: 老师, 这篇课文不是写年轮的, 是写小鸟和大树的故事。

师: 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好, 你们的想象力很丰富, 请同学们带着你们的疑问, 读一读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问题的提出, 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并激发他们思考, 然后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 他们有独特的思考方式。虽然他们常常跑题, 问题的回答不是预设的答案, 但是只要这个时候老师及时的进行总结、引导, 学生就能顺利的进入新课的学习。

( 四) 图片导入

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也是课堂中常用的, 利用图片导入, 既形象又直观。图片可以给学生一个富有吸引力的直观想象, 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课文《去年的树》可以这样导入:

师: 请同学们看看这张图片 ( 出示本课的课文插图) , 说说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1: 小鸟在欢快的唱歌。

生2: 灯火在歌声中欢快的跳舞。

生3:小鸟把新学会的歌曲唱给煤油灯听。

……

师: 同学们, 这只是你们的猜测, 让我们一去去看看是不是这么一回事。

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 一些抽象语言无法描述清楚的时候, 就可以借助插图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字, 再通过文字去体会背后的情感。一幅插图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幅彩色图画, 更是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 五) 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游戏这一焦点上, 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提高全班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通过游戏后的提问, 提醒了学习课文的主要内容, 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如课文《去年的树》可以这样导入:

师: 同学们, 在第三课我们学习《鸟的天堂》知道了大树是鸟儿栖息的地方, 鸟儿在大树的怀抱里活泼、自由的生活。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 由四个同学充当大树, 剩下的同学充当鸟儿, 看看哪棵大树停留的鸟儿最多。

师: 这位充当大树的同学真棒, 你的大树停留的鸟儿最多, 说说你的感受。

生: 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 能让这么多鸟儿停留, 我觉得很自豪。

师: 是啊, 能和好朋友在一起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新课《去年的树》, 文中也有一对好朋友, 鸟儿和大树, 可是它们没有你们这么幸运, 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课文吧。

借助游戏巧设悬念, 拨动学生的心弦,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游戏导入法对中低年级学生特别有效果, 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再巧妙地转移到课文学习中。

四、结语

导入不管采取什么形式, 都要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示教学内容, 这样才能收到实效。[4]一堂课的导入, 只有短短的3—5 分钟, 教师要在这三五分钟内安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 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这就要求老师要精心设计导入语, 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如何把课文知识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教给学生, 如何把一堂平凡普通的课上得生动活泼, 如何把平淡的课堂化为神奇的世界, 是每一位语文老师追寻的目标。

摘要: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 巧妙的导入, 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消除学生心理杂念的干扰。然而, 有许多老师对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导入方法枯燥乏味。同样的一堂课, 有多种多样的导入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要, 运用最恰当的方式导入。以《去年的树》为例, 列出五种不同的导入方式, 分析探讨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多样性。

关键词:课堂,导入,多样化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四年级上册) 5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蔡伟, 纪勇.语文案例教学论:课堂导入与收束3[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篇4:四年级语文上册整理

1.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 )。

2.经过一点可以画( )条直线,经过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3.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叉开得()角越大,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 )关系。

4.周角的一半是( )度,是( )角;平角的一半是( )度,是( )角。

5.小于90€暗慕墙凶觯ā?);大于90€岸∮?80€暗慕墙校?);等于90€暗慕墙凶觯ā?)。

6. 3时整,时针与分针所形成的夹角是( )角;6时整,时针与分针所形成的夹角是( )角。

7.下图中最多有( )条线段,( )条射线。

8.请你把学过的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角<()角<()角<( )角<()角

二、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住保?分)

1.可以读作线段AB,也可以读作线段BA。

()

2.探照灯射出来的光线可以近似地看成直线。 ()

3.角的两边画得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4.大于90€靶∮?80€暗慕墙凶龆劢恰?()

5.直线一定比射线长。()

6.所有的直线都相等,所有的平角也相等。 ()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过一点能画( )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条直线。

A.1 B.2C.3D.无数

2.线段()。

A.没有端点B.只有一个端点C.有两个端点

3.一条( )长10厘米。

A.线段B.直线C.射线

4.如果∠1+∠2=∠2+∠3,∠1=55度,那么∠3=( )度。

A.55B.90C.35

5.窗户门上的角一般都是()角。

A.锐B.直C.钝D.平

6.下图中,直线a与直线b平行,线段AC和BD的关系是( )。

A.互相垂直B.长度相等 C.互相平行

四、量一量(8分)

五、画一画(共15分)

1.过等边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A、B、C分别画对边的垂线和平行线。

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

120€? 15€? 90€? 105€? 65€?

六、数一数(共8分)

下图中各有几个角?

七、做一做(每题7分,共35分)

1.光明村要修一条路和省道相连,连接点修在哪里比较合适?为什么?你能把这条路在图上画出来吗?

2.已知∠1=45€埃?=?∠3=? ∠4=?

3.已知∠1=25€埃?=?∠3=? ∠4=?

4.写出下面角中有几个锐角、几个直角和几个钝角?

5.当钟面上分针指着12,而分针与时针形成90€敖鞘保闭胫傅氖鞘裁词郑糠终氪?2时走到5时,它走过的角度是多少度?所成的角是什么角?

八、挑战自我(做对奖10分)

篇5:四年级语文上册整理

本单元重点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第四单元词语盘点:

yáo wàng

jīng yíng

zī yuán

kuàng wù

遥 望

晶 莹

资 源

矿 物

ēn cì

jié zhì

kū jié

làn yòng 恩 赐

节 制

枯 竭

滥 用

wēi xié

zhǐ wàng

shè xiǎng

yí mín 威 胁

指 望

设 想

移 民

pò suì

mù dǔ

shèng jié

jùn mǎ

xióng yīng 破 碎

目 睹

圣 洁

骏 马

雄 鹰

chán chán

huí dàng

zī rùn

shàn dài 潺 潺

回 荡

滋 润

善 待

sōng zhī

bǎo guì

zī yǎng

yīng ér 松 脂

宝 贵

滋 养

婴 儿

juàn liàn

hé ǎi kě qīn

shán shǎn fā guāng 眷 恋

和 蔼 可 亲

闪 闪 发 光

zàng lǐ

zhǔ chí

yǔ diào

bēi jù

zhì lǐ 葬 礼

主 持

语 调

悲 剧

治 理

guī sù

dàng yàng

lǐng wù

tāo tāo bù jué 归 宿

荡 漾

领 悟

滔 滔 不 绝

yí xiè qiān lǐ

fēn zhì tà lái

shì wài táo yuán 一 泻 千 里

纷 至 沓 来

世 外 桃 源

cóng tiān ér jiàng

shēng mìng chuí

wēi fēng yǔ tóng zhōu 从 天 而 降

生 命 垂 危

风 雨 同 舟 第四单元日积月累:

1、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2、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3、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4、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5、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第13课 只有一个地球】

1.课文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课文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课文是从宇航员遥望地球引入,接着从“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三个方面来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最后告诉人类应该保护地球。

2.词句理解。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比喻的运用使句子在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②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从而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③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结合前文“矿物资源”的阐述,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

④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

⑤“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与前文照应,简洁、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而“破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这样表达不仅使句子生动形象,同时又能引起人类的警觉,突出了保护地球的紧迫性。

6宇航员为什么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这句话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万物。这样不仅使句子生动形象,同时又能引起人类的警觉,突出保护地球的紧迫性。

【第15课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在西雅图的土地上,回荡着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着名演说。文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

一方面,课文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表达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表达出对它们无比眷恋的感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另一方面,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大地滋养着世上万物,包括动植物等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个群体;同样,人类的生命成长离不开大地上各种自然资源的给予。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②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山峦”指连绵的山。起伏的群山蕴藏着宝贵的资源,流淌的河水养育着万物的生命;动物与植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朋友。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③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水是生命的源泉,在历史长河中,水之所以能保持它清澈、纯净的本性,离不开世世代代人的努力。是祖辈的辛勤呵护,水源才不至于被破坏;是祖辈的不懈努力,水流才不至于被污染。他们保护家园、扞卫纯洁的精神,将在时间长河中熠熠闪光,不断提醒人们应该爱护水源,就像尊重人类的祖先一样。

④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生活在大地上,沐浴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风霜雨雪,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成长。如果家园受到破坏,而我们不能及时醒悟,不懂得及时补救挽回,那么任何对大地的影响,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假如人们唾弃了大地,那么他们就是唾弃了自己。如果家园遭到毁灭,人类又怎能独自生存?这句话直接将人类的生存与大地的保护联系起来,指出了两者兴则共兴、灭则同灭的密切关系。

⑤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谁也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善恶来对待神圣的大地,来破坏、损伤大地的完整和庄严;相反,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因此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是作者所要传达的主旨。

(2)对词语的理解。

篇6:四年级语文上册整理

近义词: 屹立——矗立 霎时——刹那 依旧——照旧 颤动——颤抖 逐渐——渐渐 犹如——好像 漫天卷地—铺天盖地 若隐若现—时隐时现 笼罩—掩盖

反义词: 宽阔——狭窄 沸腾——平静 风号浪吼——风平浪静 人声鼎沸——鸦雀无声 昂首—俯着

2、雅鲁藏布大峡谷

近义词: 奇异——离奇 关注——关心 预料——预测 人迹罕至——荒芜人烟 映衬—衬托

反义词: 强烈——微弱 奇特——寻常 巨大——微小 珍贵—普通 多样—单一

3、鸟的天堂

近义词: 不可计数——数不胜数 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反义词: 不可计数——屈指可数 光明——黑暗 静寂——吵闹 茂盛——枯萎

4、火烧云

近义词: 镇静——冷静 凶猛——凶狠 笑盈盈——笑眯眯 威武—威严 恍恍惚惚——迷迷糊糊

反义词: 凶猛——温顺 镇静——慌张 镇静—慌张 恍恍惚惚——清清楚楚

6、爬山虎的脚

近义词: 舒服——舒适 牢固——坚固 空隙——间隙 均匀——平均 漾起—荡起 引人注意—引人注目

反义词: 弯曲——笔直 牢固——松散 均匀——不等 仔细——粗心 舒服——难受 新鲜—腐烂

7、蟋蟀的住宅近义词:简朴——朴素 出名——有名 隐蔽——遮蔽 慎重——谨慎 挖掘——发掘 简单——简明 搜索——搜查 随遇而安——入乡随俗 选择—挑选

反义词: 慎重——轻率 粗糙——光滑 隐蔽——公开平坦—崎岖 柔弱——刚强 干燥——湿润 简朴——奢华 伟大—渺小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近义词: 静谧——宁静 叩开—敲开 消磨—消耗 念头—想法 吻合—契合 偶然——偶尔 不可思议——难以置信 豪放——豪爽 坐卧不安——坐立不安反义词:静谧——热闹 偶然——必然 豪放——内敛 崭新——陈旧

9、巨人的花园

近义词: 喧闹——吵闹 允许——许可 训斥——斥责 凝视——注视 荒凉——荒寂 孤独——孤单 冷酷—冷漠 凋谢—枯萎

反义词: 漂亮——丑陋 喧闹——寂静 荒凉——繁华 允许——禁止 任性——约束凋谢—绽放

10、幸福是什么

近义词: 宽阔——广阔 恢复——复原 诧异——惊异 激动——冲动 清理——整理 清澈—清亮 痕迹—踪迹 仍旧——依旧 茂密——茂盛 反义词: 宽阔——狭窄 简单——复杂 谦虚——骄傲 清澈——浑浊 茂密——稀疏 疏通—堵塞 幸福—痛苦

11、去年的树

近义词: 寒冷——严寒 朋友——好友 融化——消融 必须--一定 剩下—剩余

反义词: 朋友——敌人 融化——凝固 寒冷——炎热 点燃—熄灭 12*小木偶的故事

近义词: 神奇——神秘 委屈—冤枉 亲切—亲热 热闹——喧闹 愤怒——恼怒 灵活——敏捷 重要——重大 温柔—温和

反义词: 亲热——冷淡 愤怒——愉快 撒谎——诚实 灵活——呆板 重要——次要 神奇——平凡 温柔—粗暴 笑嘻嘻—气冲冲 毛茸茸—光秃秃

13、白鹅

近义词: 看守——看护 严厉——严肃 譬如——比如 从容——镇静 侍侯——侍奉 高傲——傲慢 局促——拘束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反义词: 奢侈——简朴 敏捷——迟钝 偶然——必然 从容——慌张 一丝不苟——粗心大意 局促不安——从容不迫

15、猫

近义词: 古怪——奇怪 呼唤——呼喊 勇敢——勇猛 温柔——温和 尽职——负责 变化多端——千变万化 生气勃勃——生机勃勃 荣膺—荣获 率领—带领 派头—气派 慢条斯理—不慌不忙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反义词: 老实——狡猾 温柔——粗暴 天真——世故 古怪——正常 生气勃勃——死气沉沉 凌乱—整齐 茂密—稀疏

16*、母鸡近义词:警戒——警备 成绩——成果 欺侮——欺负 心思——想法 凄惨——悲惨 尖锐——尖利 淘气—顽皮 遭殃—遭难 尽职—负责 生机勃勃—朝气蓬勃

反义词:老实—狡猾 温柔—粗暴 勇猛—胆怯 变化多端—一成不变 尖锐——迟钝 勇敢——怯懦 慈爱——凶狠 欺侮——爱护 讨厌——喜欢

17、长城

近义词:凝结—凝聚 坚固—牢固 雄伟—宏伟 瞭望——眺望 陡峭——险峻 智慧——才智 崇山峻岭——重峦叠嶂

反义词:坚固——松散 伟大——渺小 陡峭——平缓 凝固——融解 崇山峻岭——一马平川 蜿蜒—笔直

18、颐和园

近义词:清爽—清新 葱郁——葱茏 耸立——矗立 游赏——玩赏 姿态不一——形态各异 隐隐约约——模模糊糊 金碧辉煌——富丽堂皇 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反义词:古老——新潮 隐隐约约——清清楚楚 金碧辉煌——黯淡无关 神清气爽——头昏脑胀 葱郁—凋敝 19*、秦兵马俑

近义词:宏大——庞大 鸟瞰——俯视 健壮——强壮 模拟——模仿 绝无仅有——独一无二 所向披靡——所向无敌 魁梧—高大 昂首挺胸—昂胸廓步 庄重—端庄 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反义词:珍贵——普通 健壮——虚弱 惟妙惟肖——画虎类犬 绝无仅有——比比皆是 精美—丑陋 魁梧—矮小

21、搭石近义词: 唯独——唯一 谴责——批评 协调——调和平衡——平稳 理所当然——理所应当 间隔—距离

反义词: 懒惰——勤劳 满意——不满 大概——确切 美好——丑陋 谴责——赞许 理所当然——岂有此理 轻快——沉重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近义词: 沉着——镇静 如同——犹如 凋零—凋谢 期待—期盼 间隔—间隙

反义词: 苍白——红润 凋零——绽放 沉着——慌张 幸运—倒霉 23*卡罗纳

近义词: 庄重——庄严 怜悯——可怜 嘱咐——叮咛 依然——依旧 关切——关心 目不转睛——聚精会神 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端详—打量

反义词: 悲哀——兴奋 恍然大悟——百思不解 热情—冷淡 庄重——轻浮 严肃—活泼

24*给予是快乐的近义词 羡慕——爱慕 希望——期望 显然——明显 不由自主——情不自禁宽裕——宽绰 湿润——潮湿

反义词: 宽裕——贫困 湿润——干燥 给予——索取 羡慕—不屑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近义词: 诸生——诸位 胸怀——胸襟 得意扬扬——神气十足 耀武扬威——张牙舞爪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踊跃—积极

反义词: 热闹——冷清 左顾右盼——目不斜视 清楚——模糊 欺凌—保护 神气十足—垂头丧气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近义词: 期待——期望 蕴含——包含 燥热——炎热 推荐——推举 楷模—榜样

反义词: 温柔——冷酷 透露——保密 质朴——浮华 增添——减少 非凡—平常 密密麻麻—稀稀疏疏

27* 乌 塔近义词: 惬意——舒服 匆匆——匆忙 朦胧—模糊 筋疲力尽—疲惫不堪 疲倦——疲劳 反驳——反对 充足——充分 道别——告别 反义词: 疲倦——精神 危险——安全 反驳——赞同 充足——不足 担心----放心 非凡----普通朦胧—清醒 筋疲力尽—精力充足 28*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近义词: 冒昧——唐突 摆脱——解脱 烦恼——苦恼 骄傲——傲慢 讨教——请教 疏远—冷落

反义词: 烦恼——快乐 乐观——悲观 伤心——高兴 摆脱——陷入 骄傲——谦虚 疏远----亲近嫉妒----妒忌 排除----消除 教导----教育 保持----维持 长处----优点 寂寞—热闹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近义词: 发明——发现 大概——可能 幻想——梦幻 依赖——依靠 改观—改善

反义词: 依赖——独立 出乎意料——意料之中

30*、电脑住宅近义词:舒适——舒服 储存—储备 陌生—生疏 烹调—烹饪 悦耳——好听 减弱——削弱 准备——预备

反义词:轻松—沉重 舒适——难受 悦耳——刺耳 熄灭——燃烧 持续——中断 综合——分辨

31、飞向蓝天的恐龙近义词:后裔——后代 笨重——沉重 繁衍——繁殖 敏捷——快捷 反义词:笨重——轻巧 庞大——微小 崭新——陈旧 敏捷——迟钝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近义词:特殊——特别 遨游——漫游 差异——差别 奇迹—奇妙 保留—留下

篇7:四年级语文上册整理

第一课《老师,您好》

一、重要字词

重要:

jìn sù jīn zhuï

浸透 塑造 蕴含 闪耀 情不自禁 创造 智慧 朝霞 辛劳 祝愿 波涛 茁壮成长

常考:

pù 当铺 zhāo 朝阳 jìn 禁止 铺 朝 禁

Pū 铺设 cháo 朝南 jīn 情不自禁

易错字:

崇高 阴晴圆缺 皓月当空 春晖

二、成语翻译

“春晖”:比喻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朝霞”:比喻教师的教学像早晨的霞光,给学生带来光明、美好的一天; “春蚕”:比喻辛勤的老师;

“理想的丝线”:比喻教师心情劳动的工作成果; “甘露”:比喻教师付出的心血;

“茁壮的新苗”“幸福开放的鲜花”:比喻幸福成长的学生。

三、课文总结

中心思想: 《老师,您好!》是一首抒情诗,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文章重点:

全诗有两条线索:一是描写和赞美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另一条是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感激和真诚祝愿。两条线索交错发展构成了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主题。

四、知识拓展

赞美老师的成语: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夜以继日、谆谆教诲、孜孜不倦 填空:

1、《老师,您好!》中“(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和“(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这两句诗最能体现老师工作的崇高。诗歌把老师比作春蚕,我想把老师比作(园丁、蜡烛、铺路石)。

2、《老师,您好!》中,老师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读了这首诗,我想对老师说:“(老师,你真伟大!)。

第二课《但愿人长久》

一、重要字词

重要:

hào xǜ mán chán juān 皓月当空 心绪不宁 埋怨 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婵 娟 常考:

mái 埋葬 níng 宁静 zhuàn 转圈

埋 宁 转

mán 埋怨 nìng 宁愿 zhuǎn 转变 易错字:

皓月当空 埋怨 宽慰 婵娟

二、成语翻译 但愿:只希望。

皓月当空:皓月:明亮的月亮。当空:在空中。明亮的月亮在空中照耀着大地,形容月光皎洁,天气暗和。

手足情深:手足,比喻兄弟。形容兄弟之间感情很深。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造成结果的事物表示不满。宽慰:宽解安慰。

婵娟:原指美好的样子,词中指美好的月色。课文总结 中心思想:《但愿人长久》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词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

四、知识拓展

四字并列: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笔墨纸砚、衣食住行、亭台楼阁 描写夜空晴朗的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月明星稀、群星闪耀 填空:

中秋节的夜晚,苏轼的心情是这样变化的:(心绪不宁)→埋怨→(宽慰)。苏轼由中秋圆月想起(手足情深,分别七年)的弟弟,在深深的思念中体会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理,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

第三课《古诗两首》

一、重要字词

重要:

qiāng yú

青螺 峨眉平羌 渝州 常考:

mï 磨面 fā 发现 磨 发

mî 石磨 fà 发髻 易错字:

青螺平羌 渝州 潭面

二、词语解释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未”:没有、未经。

“镜未磨”:形象地表现了月光下洞庭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遥望”:远望 “影”:月影。“流”:流动。“发”:出发。

“夜发”:连夜出发。“向”:驶向。“思”:思念。

“下”:顺流而下。

三、课文总结

《古诗两首》中《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途中经洞庭时所作。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四、知识拓展

描写山水的诗句:

①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③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④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⑤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描写怀乡思亲、送别的佳句: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填空:

1、《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打比方,描绘了(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的美景。

2、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中的“和”的意思是(和谐、协调)。“未”的意思是(没有、未经)。诗句的意思是(秋夜,月光如水,水中映月,那么的宁静、和谐;无风的湖面就像一面尚未磨平的铜镜)。可以用成语(水平如镜)来形容此时的洞庭湖。

3、《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在(秋天的晚上)乘船远行,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最后到达(渝州)。读了古诗,我的眼前出现了(峨眉山、月亮、平羌江)等景物。

4、“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中的“发”是(出发)的意思,“下”的意思是(顺流而下)。诗句的意思是(诗人连夜乘船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没有见到思念的友人,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途中见到月亮,勾起了诗人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思想感情。

5、刘禹锡的《望洞庭》一诗中的“(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就描写了(白、银、青)三种颜色,将洞庭湖的秀丽娴静刻画得恰到好处。第四课《秋天》

一、重要字词

重要:

niàng biāo yīng rân 酿 造 肥膘 红缨 柔韧 蓬勃 照耀

易错字:

常考:

jiān 空间 kōng 天空 qǔ 歌曲 间 空 曲

jiàn 间隔 kîng 空隙 qū 弯曲

酿造 肥膘 柔韧 红缨

二、词语解释

羊肠小路:曲折而极窄的路。烦恼:烦闷苦恼。

柔韧:柔软而坚韧,不容易断裂。井井有条:形容条理分明。照耀:照射。

三、课文总结

《秋天》是一首诗歌,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语言优美生动,易于朗读和背诵。

《秋天》课文主要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全诗压的是ao韵,课文中表现拟人的词语有很多,如:“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等。这首诗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知识拓展

描写秋天的成语:秋高气爽 硕果累累 天高云淡 瓜果飘香

ABCC式:白发苍苍 凉风习习笑语盈盈 生机勃勃 书声琅琅 喜气洋洋 小心翼翼练习一

一、文思敏捷 聪明过人 青出于蓝 一鸣惊人 桃李争妍 后继有人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二、李峤的《风》这首诗中,(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使人感受到风很大。我能默写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三、选词填空。

文思敏捷 聪明过人 青出于蓝 桃李争妍 后继有人 一鸣惊人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1.王小芳是个(聪明过人)的孩子。

2.他平时不声不响的,可在这次联欢会上的表现真是(一鸣惊人)。

篇8:四年级语文上册整理

策略一:读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通过有感情的、个性化的朗读手段, 让学生走进文本, 与文中人物紧密相连。

郭老师在这节课上, 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

首先, 悟读课题。一开课, 郭老师请同学们读课题, 并表扬学生能抓住关键词“特殊”读好课题, 然后请学生再读一遍课题, 接着把“关键词”三个字写在黑板上。尽管只是一个简单的开课环节, 但可看出郭老师用心良苦, 让学生在上课初始, 就明白了本课的学习方法就是要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来理解分析施密特博士的内心世界。

第二, 默读勾画。郭老师先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课文3、4自然段, 并请其他同学一边听, 一边用“——”勾画出最能体现卡尔.施密特博士工作认真、严谨的语句。这个环节, 郭老师是让学生以自己的积累去自由解读文本, 是一种个性化的体验, 可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 初步感知施密特博士工作时的认真、严谨。

第三, 精读词句。郭老师很注重学法指导, 先抓关键词句, 再体会感情, 然后指导朗读。其中“关于时间”句子的处理, 我觉得郭老师拿捏得比较好!郭老师先让学生找到句子:“时间啊, 你慢些走, 让博士完成他最后一个实验, 实现他的心愿。不!时间你快些走, 让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要再受痛苦的折磨……”学生自读后, 就关键词语“快些走”、“慢些走”进行集体讨论, 分析作者当时内心的极度矛盾, 让学生走进文本, 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体会到作者对博士深深的爱以及无比的崇敬、敬佩, 然后再一次又一次指导学生深情朗读这个句子, 帮助学生融情会意, 深刻体验, 让学生的激情随文本飞扬。

策略二:问

本节课, 郭老师的“导”是围绕学生的“问”进行的。如学习重点句子:“他把体温表夹在腋下, 抬头看看手表, 把每一分每一秒的感觉详尽地写下来, 像往常一样认真、仔细。”郭老师请学生找出这句话的关键词语并提出思考题:读到这里, 你能抓住“像往常一样”提出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 接下来, 学生提问很踊跃。然后老师顺势而为, 总结归纳出三个有价值的问题, 再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仔细阅读课文, 解读课文。郭老师这种抛砖引玉的做法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因为教学问题从学生中来, 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 更便于老师直接把握学生的思维状态, 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而且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培养了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策略三:说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中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 通过教师的指点, 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读书。”本堂课, 郭教师引领学生围绕关键词语提出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后就让学生自己读书、勾画、思考, 努力让学生主动地与文本进行了对话。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和推敲关键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作用。请看课堂实录:

师:这次实验“像往常一样”吗?生:不一样。师:有什么不一样?生:这是一次令人恐惧的实验。生:这次实验卡尔.施密特博士用自己来做实验。生:这是一次死亡的实验。生:这是一次十分痛苦的实验。师:谁痛苦?生:卡尔.施密特博士。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卡尔.施密特博士的痛苦?找出来, 读一读。生: (读) 汗水, 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淌着, 脸上的肌肉不断地抽动, 他感到从来没有过的燥热, 想喝口水……生: (读) 突然, 他什么也听不见了, 耳朵里像有什么东西在发出噪音, 但他还是顽强地记录着:“睁开眼时, 眼皮疼……快4个小时了……”

从课堂实录中看出, 面对学习难点, 郭老师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通过独立思考、作批注、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在实践中就领悟了“抓住重点词句,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关键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这种学习方法。郭老师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上也是很成功的, 既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了学生的推敲词句的能力, 又突显了教师适当的“导”的作用。双剑合壁, 效果明显。

另外, 郭老师这节课的精彩之处还在于结尾的“说”:为了深化学生对博士的这种无比的崇敬、敬佩之情, 郭老师顺势安排学生凝望卡尔.施密特博士的墓碑, 并让学生在博士的墓碑上写一句话, 表达此时的心情。学生此时已经激情澎湃, 几句话就畅快地表达了他们的心声:“卡尔.施密特博士, 你以生命为代价, 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实验, 你真伟大!”“卡尔.施密特博士, 你留下的实验记录, 为后人研究抗蛇毒血清提供了多么珍贵的资料, 你真了不起!我们永远忘不了你!”

然后老师导:是的, 我们不会忘记您——

学生齐说:卡尔.施密特博士!

老师再导:更不会忘记卡尔.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为代价完成的——

学生再说:一次特殊的实验!

这样, 郭老师以精彩的说写结合回扣了主题, 并抓住了关键词语“特殊”和“珍贵”让学生再次感悟理解,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真是巧夺天工的设计啊!

教学思考: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通过听郭老师《一次特殊的实验》这一课, 我深刻地感受到:要想让学生爱语文、学好语文, 老师要的事情很多。从这堂看, 郭老师抓住了四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指导思路清晰, 层次清楚, 突出了教学重点, 也基本突破了教学难点, 整体效果很好。

上一篇: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读后感作文500字下一篇:小学三年级备课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