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五目录

2024-05-21

高中语文必修五目录(精选8篇)

篇1:高中语文必修五目录

必修1 第一单元 沁园春 长沙

诗两首 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鸿门宴 第三单元 纪念刘和珍君

小狗包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四单元 短新闻两篇

包身工 飞向太空的航程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朗诵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必修2 单元说明 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

囚绿记 第二单元 《诗经》两首

离骚 孔雀东南飞 并序

诗三首 第三单元 兰亭集序

赤壁赋 游褒禅山记 第四单元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我有一个梦想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表达交流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直面挫折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

演讲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修辞无处不在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必修3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林黛玉进贾府

祝福

老人与海 第二单元 蜀道难 杜甫诗三首

琵琶行 并序

李商隐诗两首 第三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过秦论

师说 第四单元 动物游戏之谜

宇宙的边疆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讨论 梳理探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必修4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窦娥冤

雷雨

哈姆莱特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单元说明

柳永词两首

苏轼词两首

辛弃疾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

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拿来主义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信条

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廉颇蔺相如列传

苏武传

张衡传 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

辩论 梳理探究

逻辑与语文学习

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附录

必修5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装在套子里的人

边城 第二单元 归去来兮辞 并序 滕王阁序

逍遥游

陈情表 第三单元 咬文嚼字

说“木叶”

谈中国诗 第四单元 中国建筑的特征

作为生物的社会

宇宙的未来 表达交流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

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

访 谈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

有趣的语言翻译

篇2:高中语文必修五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2、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

3、边城...............................................沈从文

4、哦,香雪...........................................铁凝

第二单元

5.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6、滕王阁序.............................................王勃

7、逍遥游..........................................庄周

8、陈情表..........................................李密

第三单元

9、咬文嚼字...........................................朱光潜

10、孟浩然...........................................闻一多

11、说“木叶”.......................................林庚

12、谈中国诗.........................................钱钟书

第四单元

13、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14、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

15、指印.............................................丹齐克

16、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

表达交流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

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

访谈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

有趣的语言翻译

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

篇3:高中语文必修五目录

根据笔者统计, 在必修五的所有课文中一共有540条注解, 其中涉及到传统文化的注释主要有48条, 包含了道德文化、官职文化、民俗文化、刑罚文化等丰富信息。如何从课文中的注释中来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呢?

一、传统婚嫁文化渗透

“舅夺母志”, 选自李密《陈情表》。课文中的注释为: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想守节的志向。这是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在这个地方, 学生就会有疑问, 母亲改嫁为什么要说成是“舅夺母志”呢?我们就要向学生补充相应的传统文化。因为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封建传统思想影响的国家, 自孔子的儒家学说建立以后, 其仁政思想深为自秦朝以后的历代统治者所推崇, 特别是汉武帝时期, 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主张, 更把儒家思想的影响推向全国, 深入民心。而其中, 为愚昧和限制妇女思想及地位的“男尊女卑”的主张, 规定了妇女需遵从“三从四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三从”即“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封建社会里人们把妇女在亡夫以后的改嫁视为丑事, 所以李密用“舅夺母志”来委婉地说母亲改嫁的事实, 这也是作者李密对母亲宽解的一种孝行。如此一讲之后, 学生自然也就明白了用“舅夺母志”的个中原因, 对孝道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

二、古代刑罚文化渗透

“刺配”, 选自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材中的注释为:脸上刺字, 发往远地充军。刺, 古时的肉刑, 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字, 用墨染上颜色。配, 发往远地充军。通过查阅相关的典籍, 在《辞海》里的“刺配”条解释说:“中国古代刑罚的一种。在面部刺刻标记, 押送边疆服役或充军, 重者终身不释。始于五代的后晋、宋、元、明、清仿用。”但“刺”与“配”本是两种不同的刑罚, 它们各自的起源要比此说早得多。五代时, 后晋的建立者晋高祖滥用严刑酷法, 煞费心机地把废止了几百年的墨黥之刑重新搬了出来, “刺配”之刑就此产生了。在宋代, 刺配之风盛行, 手段也更残酷。《宋代刑法考》云:“宋人承五代为刺配之法, 既仗其背, 又配其人, 且刺其面。是一人之身、一事之犯而兼受三刑者。”我们在向学生讲解这个词语的时候不用讲得那么复杂, 可以适当向学生补充一下古代的刑罚有哪些种类。让学生在了解这个传统的刑罚之中, 启发对现代“纹身”时尚的反思。

三、宗教民俗文化渗透

“傩送”, 选自沈从文《边城》。课文中的注释为:傩神送给的 (傩神是驱除瘟疫的神) 。因排行老二, 故小说中也称二老。又因为健壮俊美, 人们给他起了个诨名叫“岳云”。这里就涉及传统文化中的宗教文化中的傩神, 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给学生补充讲解:“傩”, 主要是我国古代基于万物有灵观念而产生的一种用驱鬼逐疫、迎神纳吉为目的的原始巫术活动。在人们的想象中, 傩神能给人们驱鬼逐疫, 能给人们赐福消灾, 傩神成了人们寻求幸福的信心和精神寄托, 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 遍及全国各地, 如江西的“跳傩神”、广西的“师公戏”、四川的“鬼脸壳戏”、贵州的“地戏”、云南的“端公戏”、安徽的“傩戏”、湘西土家族的“傩学戏”、彝族的“撮泰吉”等, 各具特色。由于关公一身正气, 神勇无敌, 在民间驱傩习俗中, 奉为坛神或戏神。在重庆的梁平“双桂堂”, 一进庙门, 见到的是关公的殿堂, 关公带领关平、周仓, 扶佑佛殿神圣。酉阳阳戏、梓潼阳戏、提阳戏中都敬关公为主神, 在梓潼县还有“关公扫荡”的习俗。每年春节或关公生日, 均要从庙里抬出关公像, 在田野、村寨中游走 (扫荡) , 以借关公之威, 驱邪纳吉, 保一方平安。届时, 当地群众, 在村头庄尾, 设坛迎送, 气氛热烈隆重, 可谓一大宗教民俗景观。这样讲下来, 学生听起来很有意思, 也就能对传统宗教信仰有新的了解, 激发他们对地方民俗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四、官职配饰文化渗透

“簪笏”, 选自王勃《滕王阁序》。课文中的注释为:代指官职。簪, 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 朝见黄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簪笏”这个词如果没有注释, 那么学生往往会望文生义以为是筷子的意思。在讲解这个词语的时候, 我们在结合注释的同时应该向学生讲解关于簪和笏在传统文化中的含义。“簪”是由笄发展而来的, 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 可用金属, 骨头, 玉石等制成, 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簪缨是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 借以指高官显宦。而“笏”根据《说文解字》解释为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 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 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 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 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 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 中宽3寸”。大唐武德四年以后, 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 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大明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 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 因为礼节和习俗的不同, 笏板废弃不用了。通过补充讲解, 辅之以文物图片展示, 就能让学生轻松地明白为什么“簪笏”指代的是官职, 进而对古代官阶制度有所直观生动的理解。

五、人伦道德文化渗透

“乌鸟私情”, 选自李密《陈情表》。课文注释为:相传乌鸦能反哺, 所以常用来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孝养之情。其本源来自《本草纲目·禽部》的记载:“慈乌:此鸟初生, 母哺六十日, 长则反哺六十日。”大意是说, 小乌鸦长大以后, 老乌鸦不能飞了, 不能自己找食物了, 小乌鸦会反过来找食物喂养它的母亲。乌鸦反哺的故事经一代代的口授心传, 已为许多人知晓, 并逐渐演化成孝道、亲睦等人伦文化的渗透模式。清代官员邓钟岳在沈氏兄弟的家产案中所写的批文堪为典范:“鹁鸽呼雏, 乌鸦反哺, 仁也;鹿得草而鸣其群, 蜂见花而聚其众, 义也;羊羔跪乳, 马不欺母, 礼也;蜘蛛罗网以为食, 蝼蚁塞穴以避水, 智也;鸡非晓而不鸣, 燕非社而不至, 信也。禽兽尚有五常, 人为万物之灵, 岂无一得乎!以祖宗遗产之小争, 而伤弟兄骨肉之大情。兄通万卷应具教弟之才, 弟掌六科岂有伤兄之理?沈仲仁, 仁而不仁, 沈仲义, 义而不义!有过必改, 再思可矣!兄弟同胞一母生, 祖宗遗产何须争?一番相见一番老, 能得几时为弟兄?”文章将鸟类以及动物的行为模式解释为子女报答母恩、兄弟仁义亲睦,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道德文化模式, 其特点是以低级生物行为模式引喻高级生物行为模式中受人推崇的行为方式, 从而渗透人伦道德文化观念。

六、文学体式文化渗透

篇4: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进入这个模块的最后一个专题——像山那样思考。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读导言。

学生大声朗读

师:从这段导言中我们知道本专题探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它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解说的呢?

生:大自然有很多美,我们要欣赏它。

生:人们可以在自然中体味人生。

生:如何与自然相处。

师:这三位同学回答地很好。这也是本专题三个板块的内容:谛听天籁——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感悟自然——在自然中体味人世的纷繁,感慨历史的沧桑;湖山沉思——思考人与自然怎样和谐相处。今天我们首先一同进入第一个板块:谛听天籁,去感受郁达夫笔下江南冬景特有的味道。(板书: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师:《江南的冬景》,从文章题目来看,作者写的是江南这一特定区域冬天的景象。为了突出说明这一点,作者选择了哪些地方与其进行比较。请大家阅读文本的第1小节,然后回答这个问题。

很快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北国冬天,北国夏夜,闽粤冬天

师:(板书:北国冬天北国夏夜 闽粤冬天)这几组比较说明了什么?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看。

生:江南冬景与众不同。比北国冬天暖和、可爱,比北国夏夜更给人一种明朗的情调,又比闽粤冬天更像冬天。

师:其实我们通过比较,也只能对江南冬天有一个大体的感受,而江南冬景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就让我们来重点研读文章的第5——10小节,具体感受这份与众不同的魅力。首先要解决的是:这几小节,分别从哪几个角度写了江南的冬景?

学生自读

生:植被、散步、冬雨、冬雪、旱冬。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觉得散步不是。散步是由上一小节引发的联想,是为了说明江南冬天给人舒适的感觉。

师:大家同意吗?

大部分学生点头

师:那我们少数服从多数。(学生笑)

(板书:植被冬雨冬雪旱冬)

师:画家刘海粟曾经这样高度评价过郁达夫的散文:“青年画家不读郁达夫的散文,就画不了江浙的山水。”可见,郁达夫散文行文如一幅幅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文中这四幅画。

如何欣赏:

①给每一段文字取一个既优美又恰当的题目。

②每段文字中分别刻画了哪些景物?

③这幅画面表现了江南冬景怎样的特征?

操作步骤:分组讨论

①每大组同学按次序分别讨论一幅画面。

②每位同学先静下心,将这段文字反复朗读几遍,并把自己对前面三个问题的思考和体会用一段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

③四人小组进行交流,选出取得最好的一个题目和表达最美的一段文字。

④最后我们进行全班交流。

(每个学生都很投入地朗读起来,并不时地在书上圈圈点点,随后在课堂记录本上快速地写着。接着四人小组热烈地讨论,有的小组还不时有掌声响起,也有的为了一个题目,为了一个词,一句话在讨论着,反复推敲着……)

全班交流

第一幅画:

师:同学们讨论得那么热烈,可见,已渐渐走进了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美景。谁先来为我们描画一下第一幅画呢?

生:(一生主动站起交流)风和日暖的午后,到冬郊去走走。你看到的将会是一幅明丽的江南冬景图:成片的雪白芦花昂然挺立,红叶迎风颤动,似乎在向过往的行人招手。乌桕树上点缀着雪白的乌桕子,小草虽然大都变成了赭色,根部依然带着绿意。江南的冬天不会使你感到冬的肃杀,反而会感到莫名的含蓄,那里的生机,仿佛在告诉大家春天快来了。

师:这位同学很敏锐地抓住了江南冬天植物色彩的特点,很好。其他同学还有想和大家分享的吗?

生:有。(一同学站起。)江南由于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即使已至冬至,依然有不败的芦花,火红的枫叶。草虽有赭色,但根部还带着绿意,可谓秋去花还在。不像北国的冬天,一入冬,立即冰天雪地,纯白得耀眼,安静得可怕,一片肃杀之气,没有一点生机,人们只能过着蛰居生活。江南的冬是春的前奏,依然会有丛丛绿意,仿佛预示着春天马上要来。不像北国的冬春两季完全是两个断章,似乎从来就没有任何关系一般。故我称这之为“春的前奏”。

师:(学生鼓掌)好一幅“春的前奏”啊!我不禁想到雪莱的一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闭上眼睛,感受到的是一幅鲜活而真实,与色彩单调而肃杀的北国冬景截然不同的明丽且富有生气的“春的前奏”图,你们感受到了吗?

(有的学生自然地闭上了眼睛,有的不住地点头。)

第二幅画:

师:好,当我们还沉浸在这一幅“春的前奏”中时,第二组同学早已等不及了,你们也一定有好的作品要奉献给我们吧!

生:(第二组同学)对。(大家鼓掌)

师:好,来吧。

生:我们小组的题目是:江村暮雨图。纯正的江南小村,清澈见底的小河从远处像一条丝带飘来。两旁的树木虽没有了绿意,却不失几分生气。几间小屋里人们正在闲谈,他们坐在一起,显得十分高兴。屋外下着绵绵的细雨,雨声和谈话声交错在一起,组成了一首美妙的乐曲。

师:江南的冬雨确实别有一番韵味。只是既然题目叫:江村暮雨图,“暮”字从你的文字中如何体现呢?作者又为何把冬雨放在垂暮?

(学生同桌讨论起来)

生:(同组另一同学站起,大家停止讨论。)文中写到“一味红黄”、“月晕”暗示天渐渐暗下,并写出了灯火的颜色和效果,显得很柔和,在屋外淅淅沥沥的微雨衬托下,给人一种很温馨,悠闲的感觉。而把冬雨放在垂暮,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整个环境的静谧。

师:从哪些细节可以感受到这份静谧呢?

生:(又一学生发言)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大家笑)我们从小就生活在江南,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天已垂暮,江南农村,人们早已回家,更何况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雨中。屋外惟有被微寒的濛濛冬雨浸润了的小桥、远山和那树枝杈桠的杂木树林还在那静静地享受着。门前泊了一只乌篷小船,在雨中独自摇摆。江南的冬雨洒脱却不失柔美,微寒却不失温馨,在这垂暮时分,灰白蒙蒙,整个儿给人一种朦胧之感。她的降临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飘逸的薄纱。这时最惬意的事莫过于躲在家中静静品味这份朦胧与细腻。或者两三知己,斟上酒尽情谈笑,任凭灯光与喧哗点缀屋外的一片静谧。环境的静谧,其实也是更好地展现了人心灵的宁静。江南的冬雨就应该是这样美,而我们生活的江南,也正是给了我们这样的感受。

师:(学生和听课老师鼓掌)这真是一番灵魂的享受啊!此般如诗如画的境界,怎能不令人为之陶醉?怪不得作者在这江南微雨寒村中会发出如此感慨:“人到了这样的境界,自然得会胸襟洒脱起来,终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作者在这里还提到了一句诗,“暮雨潇潇江上村”,请大家看大屏幕有关介绍。作者的用意何在呢?

(幻灯片:唐五代 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姓名,世上如今半是君。”李涉曾官至太学博士,颇有诗名。一天夜里,江上遇群盗,盗首问:“来者何人?”李涉随从答道:“李涉博士也。”盗首云:“若是李博士,吾辈不须剽他金帛,闻其诗名久矣,但希一篇,金帛非贵也。”李乃赠这首《井栏砂宿遇夜客》。)

(学生思考片刻)

师:让我们想象诗人与绿林豪客相遇的场面,没有刀光剑影,没有血肉横飞,人们印象中性格彪悍、暴躁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平淡温和了,而诗人也那么客气地赠诗一切是那么宁静而悠闲,这难道不是从一个侧面表现潇潇暮雨笼罩下的静谧江村迷人的魅力吗?

第三幅画

篇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课文目录

必修1目录

现代诗1 沁园春·长沙2 诗两首 雨巷再别康桥3 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

文言文4 烛之武退秦师5 荆轲刺秦王6 鸿门宴

第三单元

现代文7 记念刘和珍君8 小狗包弟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四单元

新闻10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11 包身工飞向太空的航第一单元

名著导读

《论语》《大卫·科波菲尔》

必修2目录

现代文1 荷塘月色2 故都的秋3 囚绿记 第二单元

诗歌鉴赏4 《诗经》两首

采薇5 离骚6 孔雀东南飞(并序)7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归第一单元

园田居(其一)

游记8 兰亭集序9 赤壁赋 10 游褒禅山记

第四单元

现代文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2 我有一个梦想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家》 《巴黎圣母院》

必修3目录

小说1林黛玉进贾府2 祝福3 老人与海

第二单元

诗歌鉴赏4蜀道难5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6 琵琶行(并序)7 李第一单元

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

文言文8 寡人之于国也9 劝学10 过秦论11 师说

第四单元

必考阅读12 动物游戏之谜13 宇宙的边疆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楼梦》《高老头》

必修4目录

曲1 窦娥冤2 雷雨3 哈姆莱特

第二单元 诗歌鉴赏4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5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第一单元

**(莫听穿林打叶声)6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

现代文8 拿来主义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10 短文三篇热爱生命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信条

第四单元

文言文11 廉颇蔺相如列传12 苏武传13 张衡传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莎士比亚戏剧

《谈美》

必修5目录

小说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2 装在套子里的人3 边城

第二单元

文言文4 归去来兮辞(并序)5 滕王阁序6 逍遥游7 陈情表 第三单元

现代文8 咬文嚼字9 说“木叶”10 谈中国诗

第四单元

必考阅读11 中国建筑的特征12 作为生物的社会13 宇宙的未来 第一单元

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堂吉诃德》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

天狗 井 春 无题 川江号子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

贺新郎

也许──葬歌

一个小农家的暮

秋歌──给暖暖

妈妈

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 蛇

预言

你的名字

神女峰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河床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 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动人的北平

汉家寨

特利尔的幽灵 第二单元 心灵的独白 新纪元

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

美 第三单元 一粒沙里见世界 都江堰 Kissing the fire(吻火)合欢树 第四单元 如真似幻的梦境 森林中的绅士

云霓

埃菲尔铁塔沉思 第五单元 自然的年轮 葡萄月令

树(节选)下面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长恨歌/白居易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蜀相/杜甫

书愤/陆游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

一剪梅/李清照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游夜书怀/杜甫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

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将进酒/李白

阁夜/杜甫

李凭箜篌引/李贺

虞美人/李煜 苏幕遮/周邦彦 国殇/屈原

燕歌行/高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睢景臣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

庖丁解牛/《庄子》 项羽之死/司马迁 阿房宫赋/杜牧 西门豹治邺/禇少孙

大铁椎传/魏禧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六国论/苏洵

伶官传序/欧阳修

祭十二郎文/韩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

狱中杂记/方苞

陶庵梦忆序/张岱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种树郭槖驼传/柳宗元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项脊轩志/归有光

游沙湖/苏轼

苦斋记/刘基 先秦诸子文选选修课目录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二、当仁,不让于师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四、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六、有教无类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二、王何必曰利

三、民为贵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

五、人和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第三单元 《荀子》选读

大天而思之,熟与物畜而制之 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一、无端崖之辞

二、鹏之徙于南冥 *

三、东海之大乐

四、尊生

五、恶乎往而不可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

一、兼爱

二、非攻

三、尚贤 第七单元 《韩非子》选读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

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目录

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1

第一节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1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6

第三节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11

第二课 千言万语总关“音” ……………………………………………16

第一节 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16

第二节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23

第三节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 ……………………………27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31

第三课 神奇的汉字………………………………………………………..37

第一节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37

第二节 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43

第三节 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48

第四节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52

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59

第一节 看我“七十二变” ——多义词…………………………………59

第二节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64

第三节 每年一部“新词典” ——新词语……………………………..69

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74

第五课 言之有“理” …………………………………………………..80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 ——虚词……………………………………80

第二节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83

第三节 有话“好好说” ——修改病句………………………………..87

第四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91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97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97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103

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109

篇6:高中语文必修五目录

必修一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诗两首

雨巷(戴望舒)

再别康桥(徐志摩)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6.*鸿门宴(司马迁)

第三单元

7.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8.小狗包弟(巴金)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第四单元

10.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 杨兴)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

11.包身工(夏衍)

12.*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 曹智 白瑞雪)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朗诵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

《论语》

《大卫·科波菲尔》

必修二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荷塘月色(朱自清)

2.故都的秋(郁达夫)

3.*囚绿记(陆蠡)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

氓 采薇

5.离骚(屈原)

6.*(《孔雀东南飞》(并序)

7.*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第三单元

8.兰亭集序(王羲之)

9.赤壁赋(苏轼)

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第四单元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

12.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表达交流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

想像世界 学习虚构

演讲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修辞无处不在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名著导读

《家》

《巴黎圣母院》

必修三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2.祝福(鲁迅)

3.*老人与海(海明威)

第二单元

4.蜀道难(李白)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9.劝学(《荀子》)

10.*过秦论(贾谊)

11.*师说(韩愈)

第四单元

12.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

13.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

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讨论

梳理探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名著导读

《红楼梦》

《高老头》

必修四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窦娥冤(关汉卿)

2.雷雨(曹禹)

3.*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第二单元

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6.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单元

8.拿来主义(鲁迅)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

10.*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蒙田)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

信条(富尔格姆)

第四单元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12.苏武传(班固)

13.*张衡传(范晔)

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

辩论

梳理探究

逻辑和语文学习

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名著导读

莎士比亚戏剧

《谈美》

必修五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2.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

3.*边城(沈从文)

第二单元

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5.滕王阁序(王勃)

6.*逍遥游(庄周)

7.*陈情表(李密)

第三单元

8.咬文嚼字(朱光潜)

9.*说“木叶”(林庚)

10.*谈中国诗(钱钟书)

第四单元

11.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12.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

13.*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

表达交流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

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

访谈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

有趣的语言翻译

名著导读

篇7: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名句

1、盈盈荷瓣风前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安回望绣成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无人知是荔枝来。

3、旋沉荔花蜂酿蜜,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禁御新栽荔枝丹。

5、__________________,卢橘杨梅次第新。__________________ ,不妨长作岭南人。

6、__________________,从此江乡亦萌蘖。《南州六月荔枝丹》

7、臣少多疾病,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至于成立。

8、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9、__________ ,____________。前守臣逵察臣孝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诏书特下,______________ ,寻蒙国恩,________________。

11、郡县逼迫,________________;州司临门,________________ 。

12、臣欲奉诏奔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告诉不许。

13、且臣少仕伪朝,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14、今臣亡国贱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有所希冀!

15、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6、臣无祖母,______________ ;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 。

17、母孙二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乌鸟私情,________________ 。

19、__________________,死当结草。《陈情表》

20、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21、恨相见得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2、听得到一声“去也”,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减了玉肌:__________ ?

23、下西风黄叶纷飞,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蹙愁眉死临侵地。

24、____________________,比司马青衫更湿。__________________,未登程先问归期。

25、未饮心先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_______ ,恨压三峰华岳低。

27、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______。

29、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30、盖文王拘而演《周易》;________________ ;屈原放逐,____________;左丘失明,

__________;孙子膑脚,__________;不韦迁蜀,__________ ;韩非囚秦,________ 。

《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2、屈原既放,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是以见放。

34、圣人不凝滞于物,________________。世人皆浊,__________________ ?众人皆醉,

__________________ ?何故深思高举,__________?

35、吾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能以身之察察,________________ ?

宁赴湘流,______________ 。安能以皓皓之白,____________________ ?

36、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濯吾缨,________________,可以濯吾足。《渔父》

37、惨象,__________________ ;流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念刘和珍君》

40、鹏之背,__________________;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 。

41、野马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2、天之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视下也,______________。

43、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4、__________________ ,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_ 。

45、故九万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后乃今将图南。

46、________________ ,蟪蛄不知春秋。

篇8:高中语文必修五目录

这种对于文本的“回归”还体现在充分利用曾经学过的课文,必修五是最后一本必修教材,可以借讲解必修五文言文的机会,在归纳的同时顺便以提问的方式对必修一到必修四的文言知识进行一下回顾。比如在讲到“以”这个虚词时,可以提问学生一些学过的句子,比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以:用来……的办法)”“作《师说》以贻之(以:来)”“举匏尊以相属(以:来)”“不赂者以赂者丧(以:因为)”“以有尺寸之地(以:才)”“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以:用)”“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以:因为)”“敢以烦执事(以:拿)”“戒奢以俭(以:连词,相当于‘而’)”“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以:把)”,对这些曾经学过的文言知识点的考察,既能起到回顾的作用,又有利于更加全面地进行归纳。

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也应适当地“放”,这种“放”可以从课文解析和教学方法两个角度来理解。从课文解析方面看,有些文言文不必深挖,但有些文言文却是一种值得深挖的好例子,教师可以从“课内补充”和“课外延伸”两个方面适当地展开。《项脊轩志》这篇课文其实是归有光原文的节选,因为在课文的第三、四段之间,编者删掉了一段原文,原文内容是“项脊生曰:‘署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补充这一段文言文,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翻译,然后再纠正并提供正确的注解,不但可以给学生一个自我考察的机会,还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文言词汇。此外,同样是针对补充的这一段文言文,还可以让学生思考编者将此段删去的意图,最后明确是因为此段作者以坎井之蛙自喻,自我解嘲,表达了自己生不得志的感慨,而节选的课文更多表达的是温馨的情感,编者为了统一主题所以删去了这段文字。这样的教学设计也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在写作时也要做到主题明确,思想连贯。

在教学方法上更加要适当地“放” ,要放手让学生去抄、去说、去写。国内一些学者认为,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必须对传统的“先讲后学”的基本顺序进行彻底变革,变“先讲后学”为“先学后教”。必修五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文言知识点较少且注释详细的课文,比如《渔父》《长亭送别》等,教师就可以引进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先学后教,需要学生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教师可将预习的任务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切不可开了灌输式教学的先例,以致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而不愿自主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先将课文下面的注释抄到对应的文言字词下面,并尝试自主翻译课文,将不能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不要鼓励学生一遇到不懂的就查字典或者问老师,而要鼓励学生遇到不懂的文言词汇先联系上下文猜测其意思。近几年江苏省语文高考试卷上的文言文试题都对学生“猜”的本领有所考察,毕竟文言词汇那么多,不可能全部掌握,只能靠猜。以2013年江苏省语文高考试卷为例,文言文阅读的选文出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选文讲的是李安国的事迹。试卷第八题是翻译,一共三句,第二句稍有难度,原句是“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其中考点在于“选”“尚”“外”“内”四个字。“尚”后面连的是“公主”,李丰的儿子李韬怎样公主了呢?学生可以猜测是“娶公主”,联想到古代的规章制度,公主高高在上,自然是要仔细挑选驸马的,而李韬只能是“被选”,所以“选”要翻译为被动,“惮”是指内心的感受,所以可以猜测“内”翻译为“内心”,那么相对的“外”就可以翻译为“表面上”。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的本领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的。上课时,教师可先花费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个人不能解决的,小组内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教师重点讲解。剩下的三分之二时间,教师则重点讲解各小组提出的问题。当然,也存在一些被学生忽略的重点问题,所以教师课前要自己先对课文钻研透彻,归纳总结出重点的字词、句式,在学生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后,再对重点进行巩固。

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还应培养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进行“收”与“放”。本文以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五为例,浅析教师在哪些地方该“收”,哪些地方该“放”。

上一篇:学党章守纪律转作风专题教育月活动总结下一篇:传播学复习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