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政策

2024-05-08

土地整理政策(精选8篇)

篇1:土地整理政策

法律法规、政策知识问答

1、问:什么叫土地整理?

答:土地整理可分为农村土地整理和城市土地整理(即旧城改造)两大类。土地整理是指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市规划)的要求,对田、水、路、林、村(街)进行综合整理的行为。实行土地整理,一是可以使原利用不充分的土地充分利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二是可以改善农田排灌设施和平整土地,提高耕地质量;三是可以改善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问:如何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 答:国土资源部提出:根据“占补平衡”的原则,切实落实建设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相挂钩的政策。今后各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开垦同等质量和数量的耕地。对于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的耕地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要足额缴纳耕地开垦费,由土地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耕地开发和农地整理。国家将根据各地建设占用耕地情况和废弃地、未利用地情况,下达耕地开垦计划指标,对指标未落实的地区停止建设项目供地。要改革基本建设投资成本制度,在建设项目总投资或生产成本中列入耕地开发资金,保证耕地占补平衡资金的落实。要明确耕地占补平衡的责任人是用地者,省级政府要负责监督并组织验收。

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实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今后增加耕地的主要途径要靠土地整理。土地整理要与村庄改造、乡(镇)村企业建设、小城镇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相结合。当前,重点要解决土地整理的利益机制问题,考虑对土地整理后耕地面积增加的地区,将按规定比例作为建设用地指标。对工矿废弃地,要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加强复垦监督。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工矿废弃地,可制定鼓励政策,提倡个人、集体飞单位集资复垦,复垦者可享有一定年限的土地使用权或规定比例的建设用地指标。土地整理要注重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3、问: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什么并给予补偿? 答:征收或者征用。

4、问:征收土地,按标准应给予哪些补偿? 答:征收土地,按标准应给予的补偿有:(1)土地补偿费。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征收其他土地的补偿费,按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的一半计算。(2)安置补助费。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征收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征收耕地需要安置的每一个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征收其他土地安置补助费,按征收耕地安置补助费的一半计算。(3)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按实际损失合理补偿。补偿标准由市、州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5、问:《土地管理法》对闲置、荒芜的耕地作出了哪些处罚规定? 答:《土地管理法》规定,“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又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并对闲置、荒芜土地作了具体的处罚规定:一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耕种,一年以上未动工的,要缴闲置费,二年以上未用的,要收回土地使用权。同时还规定:“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二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

6、问:新法对农村村民建住宅是怎样规定的? 答:《实施办法》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不超过规定标准面积的宅基地,宅基地面积标准为每人20至30平方米;3人以下的户按3人计算,4人的户按4人计算,5人以上的户按5人计算。其中,民族自治地方农村村民的宅基地面积标准可以适当增加,具体标准由民族自治州或自治县人民

政府制定。扩建住宅所占的土地面积应当连同原宅基地面积一并计算。新建住宅全部使用农用地以外的土地的,用地面积可以适当增加,增加部分每产最多不得超过30平方米。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凡能利用旧宅基地的,不得新占土地;确需新占土地的,由村民提出申请,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实施办法第35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农村村民因迁居等原因,突出的旧宅基地由土地所有者收回,并统一安排使用,能复耕的必须复耕。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7、问:什么是破坏耕地?对其行为的处罚形式有哪些?

答:破坏耕地是指单位或者个人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未经批准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使土地种植条件遭到破坏或者因土地开发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违法行为。

对破坏耕地行为的处罚形式主要有:(1)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即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违法者自行纠正其违法行为,并责令其在一定的期限内对其违法行为所造成的后果采取措施进行治理,以减轻其违法行为所造成的后果。(2)罚款。对于破坏耕地的行为,可以并处罚款。罚款额为耕地开垦费的2倍以下。(3)刑事责任。如果破坏耕地的行为触犯刑法,构成破坏耕地罪,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问:国有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哪几类地? 答:分为三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9、问:土地登记的内容是什么?

答:土地登记包括国家依法对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的登记。

10、依法改变土地权属和用途的,应当办理什么手续? 答:应当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11、《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规定,防治地质灾害应实行什么方针? 答:预防、避让。

12、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内容是什么?

答: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13、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的原则是什么? 答:占多少、垦多少。

14、影响金堂县农业生产的两大自然灾害是什么? 答:旱灾、洪灾。

15、问: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哪几种方式? 答:招标、拍卖、挂牌、协议四种方式。

16、临时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为多少年? 答:一般不超过两年。

17、矿产资源属于谁所有? 答:属于国家所有。

18、开采矿产资源,必须经有关人民政府或其有关主管审批,经批准后,开采人须领取什么证? 答:开采人必须领取采矿许可证。

19、土地复垦的原则是什么? 答:谁复垦、谁受益。

20、基本农田保护实行什么方针?

答: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保护。

21、开采矿产资源,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哪些费用? 答: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

篇2:土地整理政策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镇西片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954.53公顷。批准预算总投资2560万元。

2009年12月,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2009年第二批省以上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计划和预算的通知》(苏财建[2009]280号、苏国土资发[2009]300号)批复仪征市XX镇西片土地整理项目为2009年第二批省以上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项目资金为2560万元,建设规模为954.53公顷,计划新增耕地48.02公顷,新增耕地率5.03%。

二、土地清查工作

1、土地权属确定

该项目建设规模为954.53公顷,地处东经119º6′36″~119º10′30″、北纬30º28′10″~30º30′22″,项目区边界:北靠青年村、东临蔬菜村、南濒南井水库,西与安徽省接壤。涉及XX镇XX、XX、XX三个村55个村民小组。本次土地清查工作重点是确定项目区土地权属。清查范围为全部项目区。清查参加人员由

国土、水利、农业相关部门人员及项目区所在村抽调办事公道,熟悉界限的村民组成。经过现场调查,核对图纸,确定项目区土地所有权均为集体所有,均有人民政府颁发的《集体土地所有证》,权属界线清楚,无任何争议情况土地承包经营权归三个行政村承包土地的村民所有,项目区内土地权属明晰、界线清楚,面积准确,不存在权属有争议地块。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1142.2公顷(其中汪云村825.36公顷、沙集村278.04公顷、开建村40.81公顷),建设规模954.53公顷,其中耕地722.8公顷、农村道路33.56公顷、坑塘水面113.43、农田水利用地33.96公顷、田坎26.26公顷、农村居民点7.59公顷、独立工矿用地3.31公顷,特殊用地4.02公顷、水工建筑用地7.37公顷、荒草地2.23公顷。项目区实施前耕地722.8公顷,其中XX村707.73公顷、XX村210.26公顷、XX村36.54公顷,涉及农业人口4224人,人均耕地0.1711公顷。

2、单体建筑物

该项目规划农桥12座,灌溉泵站6座,U型衬砌斗渠9.04km,灌溉管道2.305km,泥结砂石路面14.913km,混凝土路面4.23km

根据规划图和现场地形地貌确定,该项目设计建筑物布局基本合理。12座农桥有11位于塘田渠道上,一座位于大塘排水沟上,农桥尺寸符合现场交通及过水要求。6座泵站,芦坝南站、芦坝东站从卢坝水库取水,朱庄泵站、桥头泵站从桥头水库取水,吴庄泵站为朱庄站的二级泵站,余庄站为芦坝南站的二级泵站,设计流量及扬程满足灌溉需要。渠道走向能够保证农田灌溉需要,但在项目实施后,部分地块高程会有改变,需要根据项目施工后地块高程作适当调整。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为林场路、荷花路、兴太路,连接了现有铁沙钱、陈香线主干道路,其他14.913管理砂石路面,连接了主要村庄和主干道路,形成了循环、方便的交通体系,设计相对合理。

XX镇土地整理项目指挥部

篇3:土地整理政策

1 国外土地整理发展情况及特点

土地整理自16世纪中叶起源于德国, 至今欧洲的荷兰、俄罗斯等国通过多年实践,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综观国外土地整理历史, 大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 (表1) 。

在德国, 土地整理的任务是农村地产的重新调整, 目的在于改善农业和林业的生产条件与劳动条件, 促进农村和人口密集地区的发展和自然平衡的保护。俄罗斯土地整理具有明显的技术延续性, 其主要任务是调整土地关系、组织土地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荷兰的土地整理始终坚持使农场和当地居民的利益与社会利益相协调, 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美化土地景观, 以及建设户外娱乐设施等农村土地多重利用方面加以规划。从国外土地整理的实践, 可以总结出国外土地整理的主要特点:

1.1 有较完备的法律法规政策

联邦德国于1953年颁布了第一部《土地整理法》, 1976年修改和颁布了《土地整理法》。1990年原苏联颁布了《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土地基本法》, 1993年颁布了《俄罗斯土地基本法》。荷兰早在1924年就出台了第一部有关法案, 1985年, 颁布实施《荷兰土地整理条例》。这些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土地整理的目的、要求、任务和方法, 并为各国土地整理管理部门确定指导思想和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和保障。

1.2 注重土地的权属调整

在德国, 《土地整理法》中许多章节都提及到土地整理过程中的权属问题。土地整理立项决定中的权属管理包括明确地产所有者的权益和责任, 确定土地整理范围以及其中地产的临时Á限制, 确定土地整理区的土地权利人, 拟定土地整理计划中的权属规定。而在土地整理期间权属调整包括地产交易、地产的重新规整、地产评估、土地重新分配到等。

1.3 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不以牺牲森林的土地面积来增加农地的面积, 十分注重对河流沿岸的土地进行用途调整或征为国有, 并在河流沿岸的土地上种植树木, 形成沿河生态保护系统。土地整理部门还要与当地的自然保护主管机关、农业部门、水利部门等合作, 提出土地整理过程中要兼顾自然保护、景观保护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需求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明确要求在土地整理规划中, 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土地景观。土地整理委员会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 也必须征求国家科学委员会关于自然和景观保护的建议。

1.4 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广泛支持

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广泛支持是土地整理目标能够最终得以实现的关键。荷兰土地整理项目的提出, 需要拥有项目区内25%以上土地面积的居民同意才被中央土地整理委员会受理;项目区内的居民有权对土地整理项目的初步规划进行审查, 并提出自己的各种需要, 这些意见必须由规划人员加以解释, 并反映在以后的土地整理详细规划之中;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需要通过项目区内所有居民的投票决定, 只有拥有项目区内50%以上土地面积的人们投了赞成票, 项目才能开始实施。这种做法使土地整理项目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避免了项目准备和实施的阻力, 提高农民参与土地整理项目的自觉性。

1.5 重视融资研究

在融资机制方面, 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土地所有者和其他团结共同承担;在融资模式方面, 有常规性土地整理融资、简化的土地整理融资、项目土地整理融资、快速土地合并融资、自愿调换土地融资等多种模式。在城市, 土地整理 (包括征购、储备) 的费用, 其资金来源有以各城市为股东的股份合作制城市银行的贷款、中央政府的贷款、商业机构的贷款和政府的财政收入;在农村, 发展农民合作金融制度。

1.6 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土地整理后的资料更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并在硬件、软件、技术标准等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电子速测仪、高精度GPS等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基层测量局, 作为土地整理过程中信息采集的手段, 实现了重要资料数字化。在软件建设方面, 建立了土地整理信息系统 (LE-GIS) , 对各种图形、属性数据实现了一体化管理, 同时实现了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 并通过专线网络传输各种数据, 实现了土地整理完成后各种数据的及时更新和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

2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意义、内涵和原则

2.1 土地开发整理的意义

一是可以增加一定数量的耕地面积, 促进经济发展和耕地减少矛盾的解决。二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三是促进城市协调发展。四是推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进程。

2.2 土地整理的含义

土地整理的实质是将利用不充分的土地进行充分利用, 将利用不合理的土地进行合理利用, 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和产出效率。目前, 人们对土地整理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理解。狭义的土地整理是指对已利用的土地的整治和改造, 广义的土地整理还包括土地复垦, 它们具有不同的含义。

2.2.1 土地开发。

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得前提下, 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 将未利用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经营的活动。

土地开发规划通常分为农用地开发规划和城镇土地开发规划。2.2.2土地复垦。土地复垦的含义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 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和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 使其恢复到可用状态的活动。土地复垦规划按其废弃地的类型可分为矿山开发废弃地复垦规划, 煤矿塌陷地复垦规划, 交通、水利等工程压挖地复垦规划, 废弃宅基地复垦规划等。

2.2.3 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 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土地整理包括农地整理和非农地整理。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而言, 土地整理一般为农地整理, 而整理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提高耕地质量,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广义的土地整理的基本特征具有综合性, 土地整理是包含开发和复垦的综合概念, 因为土地整理的核心是挖掘土地利用的潜力。一般意义上的田块归并, 路、沟、渠配套的土地整理是使土地利用更加充分, 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的主要措施。土地开发是挖掘土地的最大潜力, 土地复垦是对土地利用条件的恢复和改良, 也是挖掘土地利用潜力的重要方式。总的来说, 广义的土地整理就是通过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 将不合理的用途变为合理用途, 通过不同用途的合理组合, 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

2.3 土地开发整理的原则

2.3.1 因地制宜原则。

由于区域的地形地貌、水热条件、土壤土质、耕作制度等的不同, 土地整理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也不相同。

2.3.2 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经济效益是土地整理的基础, 生态效益是土地整理的保障, 社会效益是土地整理的支撑。土地整理后, 就要是实现耕地整体生产能力增强, 农业产量产值增加, 农业生产效益提高, 整理资金投资回报率有保证。同时, 也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环境的容纳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 以及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等。

虽然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长期来说是一致的, 但短期内却有可能发生冲突, 因此, 土地整理应该立足长远, 做到经济上盈利、生态上平衡、社会上可接受, 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和最优化。

2.3.3 系统原则。

土地整理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它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相互联系的诸多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土地整理的系统特点决定了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必须本着系统原则, 着眼全局, 充分发挥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使土地整理系统工作效益达到最优。

2.3.4 整体性原则。

土地整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不是一种纯经济行为。土地整理的覆盖面广, 所需资金、人力、物力巨大, 仅凭个人、单位、地方政府的力量很难顺利完成, 而且它还关系着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土地整理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的顺利与否, 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地方经济持续发展。因此, 各地方要协调配合, 各环节要综合考虑, 并将土地整理作为一个整体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之中。

摘要: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场所, 如何保持土地的持续发展与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阐述了我国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和基本原则, 为指导我国土地整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土地,整理,意义,原则

参考文献

[1]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培训讲义, 2009年11月.

[2]姜勇, 程千等, 从农业补充新思路看农村土地整理模式前景,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年11期.

[3]李娜, 程千等, 土地产权理论在土地可持续利用与水库移民安置中的应用,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年11期.

篇4:土地整理问题浅析

【关键词】土地整理;权属调整

1.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概念

1.1土地产权

土地产权是以土地作为财产客体的各种权利的总合,也可以说是土地财产的总称。土地产权包括土地的所有权,以及构成土地所有权权能的各种其他权利,如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抵押权、赠与权、地役权等等(樊志全,2003)。土地产权有两层含义:一是法律意义,即产权的各种权利有法律给予规定,如我国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土地为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权不准买卖,土地使用权可以出让和转让等;二是经济意义,即产权关系,也就是经济利益关系,如利用土地应该享有的利益,产权主体利益充分实现等。土地产权和其他权利一样,完整的产权应包括“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等内容。

1.2土地权属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把土地权属等同于土地产权(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05)。土地权属就是指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及他项权利的归属。现阶段我国的土地权属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陈利根,2002)。

1.3权属调整和土地整理权属调整

权属调整是指产权客体在各产权主体之间变更流动的过程。土地整理权属调整是指在土地整理过程中,由于规划设计以及地块归并、集中的需要,而造成的对产权客体的调整即地块权属的调整。土地整理权属调整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调整及在其上设定的他项权利调整。土地所有权调整包括农村集体土地之间、国有土地与农村集体上地之间的所有权调整。土地使用权调整包括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调整。土地他项权利调整包括土地整理过程中因所有权或使用权调整而产生的他项权利的调整。

土地整理权属调整根据各权利人整理前在项目区土地上所拥有的权利,通过土地整理参与者公认的权属调整转换机制,按照土地整理参与者公认的原则和标准,合法地换回整理后土地上的相应权利的过程。目前从理论研究和各国开展的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实践表明,土地整理权属调整一般是建立在土地产权理论、土地资源配置与规模经营理论、土地资源价值理论、区位理论、农地分等定级估价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上的。

2.土地整理权属调整驱动因素概述

2.1土地整理权属调整驱动因素界定

土地整理权属调整实质是对土地增值利益的调整。土地增值可以区分为自力增值和外力增值。其中自力增值是指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自行对土地进行投资投劳,改善土地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性状,改善或增加土地附属物,从而使土地增值;土地的外力投资增值是指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以外的社会投资(国家或公私单位等的投资)对该地产生的辐射使其增值。目前我国土地整理所带来的增值实质是由国家投资或地方政府投资,从而对投资的土地带来增值,这种增值调整关系到项目实施的最终目的和项目区农户的根本利益。因此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牵涉到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和谐生态的建设,尤其涉及到项目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调整。在这增值利益调整的过程中,土地权属调整推动着各权利主体之间的利益变化,权属调整必将涉及驱动因素。因而对影响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驱动因素研究,可以弄清土地权属调整的实质,在调整的过程中更好的理顺产权关系,保障土地合法权利人的根本利益。

所谓驱动因素 (Driving Factors)就是引起事物发生变化的内在因素,土地权属调整驱动因素是指引起土地权属变化的根本因素。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驱动因素一般可以分两类,一类是自然环境影响因素,另一类是人文影响因素(丁光伟和李世顺,1998)。土地权属调整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在土地整理前后项目区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土地权属改变起到作用的因素。自然因素在短时期内变化很小,对土地利用的时间变化的影响较小;但自然因素常常在较大的时空尺度上作用于土地整理的结果,会给土地整理的结果带来良好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王金亮等,2000)。人文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他们在各种时空尺度上作用于土地整理的结果。

2.2土地整理权属调整驱动因素研究对象选择

土地整理权属调整主要表现在土地整理前后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变化,实质是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质量和面积在空间分布的变化,最终表现为地与地、人与人之间调整。为较好地把握土地整理权属调整对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产生的影响,弄清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驱动因素,在设计调查问卷时,特别注意以下两方面,其一要能了解农户对土地整理及其权属调整的评价与反映;其二要能了解农户对土地整理权属调整变化时农户会做出的行为和原因;在调查地区和调查对象选择兼顾平原和丘陵地区,使调整对象安排更加合理、全面和科学。

2.3土地整理权属调整驱动因素研究方法确定

影响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农户主体和制度等。对驱动因素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由于影响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因素是多种多样,各因素因子对土地权属调整的作用方式和程度不同,因此在分析驱动因素时,应先确定其主要因素和因素中的主要因子。

篇5:土地整理概论

1.土地整理: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土地利用关系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以改善土地利用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目标的一种行为。

2.土地开发:是指对未利用过但具有利用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采用工程或其他措施,改造为可供利用土地的过程。

3.土地复垦:是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4.土地整理潜力:是指对现有集中连片的耕地区域、分散的农村居民点、各项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进行田、地、水、路、林、村等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增加的各项用地面积。

5.土地整理潜力分布图:是通过调查与评价各项土地整理潜力,将其成果分布反映在图件上,通过这些图件,可以直接反映各级地区土地整理潜力的基本情况、分布规律等。一般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用图例色标规定的不同颜色表示土地整理的潜力类型、分布;用罗马字母表示土地整理潜力等级;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土地整理可增加的各项用地面积。

6.土地整理潜力分区图:就是在符合一个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法律和技术等发展现状及趋势下,将这个区域中农用地整理潜力、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废弃地复垦潜力和未利用地开发潜力按其调查与评价结果在图上分为不同的土地整理潜力区域,并以不同的颜色和符号标明不同区域的土地整理类型及其潜力大小。7.土地利用布局:是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对项目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布局上的组合优化,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总体功能。

8.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是在对项目区田、水、路、林、村统一规划及合理安排的前提下,对土地平整工程,水源工程,灌溉工程,排水工程,各种建筑物,承泄区,道路,林带,居民点,输电线路,通信线路,农田防护工程,水土保护工程,管理设施等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从而初步计算各类用地数量。9.土地复垦:是对各种人为和自然原因导致破坏的土地,因地制宜的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期望状态的行动和过程。

简答

1.土地整理、土地开发与土地复垦三者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从现价段土地整理、土地开发与土地复垦的含义看,三者为并列关系。三者针对对象不同。土地整理是针对已利用土地中的不合理利用现象进行调整、重新布置使田、水、路、林、村的布局和利用结构更加合理,从而发掘出土地利用的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开发是对未利用的耕地后备资源“四荒”采取措施,使其可以利用;土地复垦是对已经利用的土地由于工矿业生产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或损坏的土地采取措施,使其重新得以利用。

(2)从三者对生态环境的扰动程度来看,土地破坏是旧的生态系统,建立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其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最大;其次为土地复垦,土地复垦工程中周围的宏观环境已经形成,只需破坏部分的生态环境对其重新布置,因此,对生态环境的扰动较土地开发小;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最小,因为它是根据周围的环境对土地整理区内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其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最小。

(3)从三者追求的结果来看,三者的目的相同。均为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质量,促进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并达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

(4)从国家政策和发展趋势来看,土地整理包括土地开发与土地复垦。

2.土地整理主要是研究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结构、布局、利用关系及土地与人之间的关系。其研究内容包括:1.建立土地制度方面2.调整土地关系方面3.降低土地占有率方面4.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5.增加土地产出率方面。

3.农用地整理五个任务:1.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2.扩大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3.调整土地关系,使土地关系适应土地生产力提高的要求;4.提高全社会的现代化水平;5.实现土地资源的景观功能。

4.建设用地整理包括村镇用地、城镇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以及其他建设用地。

5.土地整理的支撑技术: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农业技术、测绘技术、3S技术、沉陷预计技术等。

6.土地整理潜力的内容:1.农用地整理潜力2.建设用地整理潜力3.废弃地复垦潜力4.未利用地开发潜力。

7.调查与评价土地整理潜力的基本程序:1.准备工作2.调查与分析3.编制土地整理潜力分布图4.协调论证5.调查与评价结果的评审和报批。

8.土地整理类型: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废弃地复垦和未利用地开发。9.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标准:1.农田水利规划标准。旱作区一般可采用1-3d,即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3d排至田面无积水;水稻区一般可采用3-5d,暴雨3-5d排至耐淹水深。2.农村道路建设标准。道路宽度:干道路面宽6-8m,支道路面宽3-6m,田间道路宽3-4m,生产路路宽宜为1m左右。道路纵坡:干道平原地区一般应小于6%,丘陵地区应小于8%,个别大纵坡地段以不超过11%为宜。田间道纵坡最大纵坡宜取6%-8%,最小纵坡以满足雨雪排除要求为准,一般宜取0.3%-0.4%,多雨地区宜取0.4%-0.5%.10.土地权属调整包括哪些: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调整及在其上设定的他项权利调整。土地所有权调整包括农村集体土地之间、国有土地与农村集体土地之间的权属调整。土地使用权调整包括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调整。土地他项权利调整包括土地整理过程中因所有权或使用权调整而产生的他项权利的调整。

11.土地整理项目的环境影响主要有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经济环境三个方面的影响。

自然环境主要表现在:局部气候、地形地貌、土壤质量、水文、泥沙。生态环境:形态结构指标、能量结构指标、物质结构指标、生态功能指标、生态效益指标

人文经济:自然景观,地区经济。

12.定量分析指标:1.生态资源利用程度的指标

①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②绿色植被覆盖率=林地面积+草地面积+农作物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③林草覆盖率=林草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④草场载畜量指数=草场实际载畜量/草场允许载畜量*100% 2.环境质量影响的指标

①水土流失面积指数=水土流失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②土地退化面积比率=土地中各种退化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③旱涝灾率=受旱涝灾害面积/耕地总面积*100% 13.定性分析指标: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状况;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状况;对缺能地区,能源开发利用的效果;项目有无废气、废渣、废水、噪音,对环境有无污染,采取的环保措施是否得当;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建设的效果和影响。

14.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的内容:1.土地平整工程设计2.典型田块设计3.水利工程设计4.道路工程设计5.防护林工程设计6.水土保持工程设计。15.村镇居民用地规划主要经济指标:1.建筑面积2.建筑密度3.居住密度4.建筑中心密度(好像有误)16.土地整理项目验收类型:1.年度验收。年度验收时对一年以上建设期项目的年度计划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的阶段性或中期检查验收,是决定该项目下一面度是否继续建的依据。2.竣工验收。是项目实施部门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实验方案全面完成了土地整理任务后,对军工项目实施情况及效果的全面验收,是项目验收的最终阶段,在内容和范围上都要广于年度验收。

篇6:土地整理协议_

甲方:[*] 乙方:[*]

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根据[*]与[*]签订的《[*]合作协议书》(以下称“《合作协议》”)的约定,经甲乙双方平等、友好协商,就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章 合作范围

第一条 甲、乙双方合作整理的土地位于[*],其四至范围为:北至[*];南至[*];西至[*];东至[*],面积约为[*]。本宗地的具体用地范围以市规划局划定的储备红线图为准(本宗地红线图附后)。

第二条 甲、乙双方本次合作整理的本宗地的出让面积,按市规划局出具的出让红线确定的面积为准,但本宗地的代征地面积不超过本宗地总面积的[*]亩(含代征地,具体面积以实际测量为准),甲方承诺本宗地的容积率和商业用地面积等规划指标根据[*]确定,并允许在[*]总的现有控规条件下有所突破。

第二章 合作方式

第三条 甲乙双方作为本宗地土地整理的共同立项方,共同对本宗地进行土地整理。甲方同意在本协议签订后[*]日内向乙方提交正式、有效的政府文件以确定乙方参与土地整理的资格,该政府文件作为本协议的附件。的出让计划并向乙方提供正式的政府文件;在[*]年[*]月底前根据[*]市批准的[*]市当年土地供应指标落实第二批土地的出让计划并向乙方提供正式的政府文件;在[*]年[*]月底前根据[*]市批准的[*]市当年土地供应指标落实剩余土地的出让计划并向乙方提供正式的政府文件。

甲方保证[*]市批准的[*]市土地供应指标优先用于本宗地。

第十条 甲方承诺于[*]年底前完成首批土地[*]亩(不含代征地)(以下简称“第一批土地”)的出让;[*]年[*]月底前完成第二批土地[*]亩(不含代征地)(以下简称“第二批土地”)的出让;余下用地(以下简称“剩余土地”)在[*]年[*]月底前全部出让完成。

第十一条 双方同意在本宗地分期挂牌或拍卖出让时根据乙方已编制并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的规划方案确定竞买条件,包括但不限于:

11.1 竞买价保证金不低于拍卖起叫价或挂牌起始价的[*]; 11.2 按已批准的规划方案对本宗地进行开发、建设;

本条中的竞买条件应在挂牌或拍卖文件中予以明确,并作为本协议的附件。

第十二条 本宗地出让时,甲方应根据[*]控制性详规将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到每宗项目用地的红线外围。

第十三条 甲方承诺在每宗地挂牌或拍卖出让成交并缴清全额成交地价款后的[*]个工作日内向竞得人交付土地,土地交付条件为:七通一平,包括上水、下水、电、天然气、通讯、广播电视、道路和场地平整;土地交付的时间及土地交付条件应在挂牌或拍卖文件中予以明确。土地交付条件及宗地的市政配套相关情况作为本协议的附件。

第四章 土地整理资金的支付、返还及土地整理分成

第十四条 为保障合作整理土地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合作协议》的

整理。

15.1 为保证土地整理资金的专款专用,双方同意以甲方名义开立土地整理资金专户并由乙方签章共管(以下简称“共管账户”)。

15.2 乙方按本协议第14.1至14.4条的约定将土地整理资金划入共管账户后,视为乙方已经按本协议第14.1至14.4条约定履行了支付土地整理资金的义务。

15.3 甲乙双方和开户银行通过共管账户,共同对土地整理资金进行监管和结算管理,乙方和乙方委托的银行的监管不得阻挠甲方整理土地的正常开支。共管账户的开立及土地整理资金的监管等具体事宜由甲乙双方与开户银行签订的资金监管协议进行约定,且该资金监管协议作为本协议的附件。

第十六条 甲乙双方同意本宗地的挂牌或拍卖平均价不低于人民币[*]万元/亩(不含代征地,下同),甲方按本协议约定以双方认可的挂牌起始价或拍卖起叫价将每宗地分期挂牌或拍卖出让时,乙方应按相关规定参加土地竞买,并实质性应价。乙方已支付的相应额度的土地整理资金自动转为竞买保证金。

16.1 如乙方成功竞得相应宗地的土地使用权,乙方已支付在出让宗地上的土地整理资金转为成交地价款(含出让金,下同),实际成交地价款与乙方已支付的土地整理资金之间的差额部分(如有)应按下列期限支付:

16.1.1 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以下称《出让合同》)签订之日支付实际成交地价款与土地整理资金之间的差额部分的[*]%;16.1.2 在《出让合同》签订之日起[*]日内支付实际成交地价款与土地整理资金之间的差额部分的[*]%;16.1.3 在《出让合同》签订之日起[*]日内支付全部余款。对成交地价款超过亩均[*]万元部分,甲方承诺按[*]%比例作为乙方投资回报,由甲方在乙方缴清每宗地总价款后[*]日内将该资金提供给乙方。

67第二十七条 甲方保证在本协议签订后 日内向乙方提供以政府正式、有效文件形式确定的本协议第七条、第九条、第十条和第16.1条涉及的时间表。乙方保证按本协议第十四条的约定向甲方按时、足额支付土地整理资金。为促进本协议的顺利履行,基于乙方融资的需要,甲方同意应乙方的要求向乙方提供除本协议附件中的相关文件外的其他文件,以便乙方办理相关融资手续。

第二十八条 如乙方竞得本宗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双方同意按照本协议确定的原则和条件依法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第二十九条 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一致,另行签订书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三十条 如本协议的任何条款不论因任何原因变成无效,该等条款的无效不影响、不损害本协议及本协议其他条款的有效性及其执行,双方可协商变更该无效条款,本协议其它条款继续有效。

第三十一条 双方因履行本协议产生的争议,双方首先协商解决,在不能协商解决时,任何一方均可以将该争议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地:北京)依照其届时有效的仲裁规则解决。

第三十二条 双方一致同意本协议及其所有约定对双方均具有不可撤销的法律效力。如需作任何变更,须经双方协商一致,另行签订书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十三条 双方合作整理的土地公开拍卖或挂牌出让前[*]个工作日内,双方应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国家土地管理相关政策的前提下,依照本协议约定的原则及相关约定就拍卖(挂牌)涉及相关事宜另行协商。

第三十四条 本协议一式[*]份,甲乙双方各执[*]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并经双方确认本协议相关附件后生效。乙方将在[*]市专门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项目公司,甲方同意由该项目公司承继乙方在本协议中的权利义务。

附件:

1、竞买基本条件

2、土地交付条件

3、以政府文件形式确定的土地整理进度、供地指标落实、土地拍卖牌的进度及支付地价款的时间表

4、资金监管协议

5、本宗地的储备红线图

/挂

甲方:[*] 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签字):

乙方:[*] 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签字):

篇7:土地整理自查报告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为国家投资,是我省2004年第二批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项目规模为613.9公顷,涉及张溪、协成、蔡家三个村委会,分Ⅰ、Ⅱ、Ⅲ标段,总投资约772.8524万元。建设期限为2年,07年11月动工,08年3月15日完工。该项目由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进行规划设计。

二、项目组织领导

该项目获批下达到南昌县后,南昌县人民政府及时成立南昌县塘南镇土地整理项目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由县国土局、塘南镇人民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最后决定南昌县国土局委托南昌县塘南镇土地整理项目部作为项目业主,塘南镇镇长章运新为法人代表,具体负责项目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及开工后项目管理工作。项目部成立后,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委托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进行规划设计。设计方案经专家论证通过后,项目部委托南昌正信工程咨询公司进行公开招投标,并在江西法制报上予以公告。经过投标,江西瑞金市华隆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取得项目施工权,并同项目部签订了施工合同。同时,项目部聘请了南昌县监理公司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管。

三、工程建设完成情况

该项目于2007年11月开工,至2008年3月计划任务和完成支出,不予列支和报销,领导不签字的钱不支。项目工程款严格按工程预算,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进行拨付。

五、土地权属调整情况

塘南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本项目区所涉及的3个行政村土地面积总613.88公顷,土地整理后共增加耕地面积19.49公顷,均为原村集体所有。土地权属清楚,界限明确,无土地权属纠纷。经全体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同意,各村均对项目区内耕地重新进行了发包,现已分到群众手中。

六、工程管护措施

待项目竣工后,为搞好项目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证所建设施能长期、正常运转,真正发挥效用,土地整理项目部将及时把所有设施移交付所在村,由所在村负责管理维护,并签订协议,明确责任、义务。村里将派专人管理,把责任落实到人。

七、项目组织管理的主要措施与经验

为彻底杜绝“豆腐渣”工程,确保项目的工程质量达到国家要求标准,在施工中采用严格的质量控制手段。

1、从经济上进行约束。在工程施工中,将工程质量、进度和工程款的支付挂钩,对单项工程的各分项工程根据施工进度,每完成一项工程,经监理方和业主方验收合格后,才支付该项工程款的70%-80%。

篇8:土地整理政策

范金梅、齐梅等[1,2]总结了国内外土地整理效益内涵和评价方法,对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界定;周飞等[3]采用模湖综合评价法对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经济效益、生态效应、综合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结论;李正等[4]利用物元分析理论,建立了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物元评判模型,对山西省阳高县王官屯等二乡(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评价,认为其综合效益属于“一般”等级;吴冠岑等[5]利用熵权可拓物元模型评价土地整理典型项目的社会效益状况,认为该模型可直观地反映土地整理社会效益的实现程度;黄瑞等[6]构建了涉及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效益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江苏省高邮市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评价,得出项目效益成功度综合评价结果为良好;邓胜华等[7]采用模糊模型识别法对广西柳州市柳北区石碑坪镇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认为其社会效益非常显著,生态效益比较显著。从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看,大多数学者认为评价方法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根据湛江市丰收农场土地整理项目的实际情况,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采取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项目整理前后的各种效益进行评价与分析,以期为相似的评价案例提供借鉴。

1 项目区概况

广东省湛江市丰收农场土地整理项目区包括西湖和园林两个片区,其中西湖片界于110°13′53″—111°14′59″E、20°36′07″—20°37′19″N,包含东湖、西湖两个场队;园林片界于110°11′31″—111°12′49″E、20°36′21″—20°38′20″N,包含英央、园林、东山3个场队。地形南高北低,地貌属于缓台地形,坡面平缓,坡度在6°以下,地势平坦开阔,海拔107—145m。土壤主要属玄武岩风化而成的砖红壤,土层深厚,大部分厚达50cm以上,有少量部位存在零星散石,土质粘重。地下水为火山岩孔洞裂隙水,水位埋深高台地8—30m,低台地小于10m,承压水埋深150—200m,水量丰富。项目区整理规模527.04hm2,农用地面积473hm2,其中耕地面积146.39hm2、园地面积315.3hm2、其他农用地面积11.32hm2、未利用地面积54.03hm2,其余全部为未利用土地。

2 评价方法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①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土地整理以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管护协调统一为目标,评价指标既要反映经济效益,又要反映社会和生态效益。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尽可能选用定量指标,能全面反映土地整理情况和有重要影响的定性指标。③可操作性原则。尽可能选用现有的统计数据和易于收集的数据,对难以统计和收集的数据尽可能不选入。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根据以上原则,本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选取10个指标。其中,经济效益指标4个,即农地单产增加值、总产值增加值、投资利润率、静态投资收益率;社会效益指标3个,即土地垦殖率增加值、道路密度增加值、新增耕地可供养人数;生态效益指标3个,即土层厚度增加值、灌排保证率增加值、防护林密度增加值(表1)。

价指标权重确定:指标权重是比较不同类型评价要素及定性评价向定量评价的基础,权重量化是否合理将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咨询10位相关专家,构造判断矩阵,然后求解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通过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和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表2),得出评价指标的权重(表3)。

注:※Bi(i=1,2,3)。

2.2 土地整理效益模糊评价

确定评价指标的隶属度:一般情况下,评价指标包含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针对不同类别的指标,隶属度的确定方法不同。对定性指标可分为4等:“优、良、中、差”,然后分别赋予隶属度;对定量指标,可借用已有的“客观”尺度,或采用特尔斐法、模糊统计法、二元对比排序法、综合加权法、选择比较法等确定隶属度[8]。本文采用特尔斐法与模糊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具体方法为:①建立评价语集v={v1,v2,v3,v4}={优、良、中、差}。②专家打分。请10位专家按照4个评价等级“优、良、中、差”,选择其认为适合的等级。选中记“1”,未选中记“0”。③计算隶属度。根据专家打分结果,第n个专家第i个评价指标第j个评语值为vnij(vnij=0,1;n=1,2,3,…,10;i=1,2,3,…,10;j=l,2,3,4),则第i个评价指标第j个评语的隶属度rij可由下式计算:undefined;j=1,2,3,4),结果见表4。

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模糊评价:模糊评价是各评价指标权重与隶属度之间的复合运算,其模糊评价通常采用“取大取小”和“乘与和” 模糊算子,而本文采用“乘与和算子”。如整理前的经济效益为:,则Bjj1=[0,0.327,0.673,0]。同理,整理后的经济效为Bjj2=[ 0.745,0.255,0,0];整理前的社会效益Bsh1=[0,0.047,0.562,0.391],整理后的社会效益Bsh2=[ 0.757,0.182,0.061,0];整理前的生态效益Bst1=[0,0.221,0.441,0.338],整理后的生态效益Bst2=[0.541,0.445,0.014,0]。

综合效益模糊评价:一般而论,项目整理前的综合效益为:Bzh1=A×R,即。undefined同理,整理后的综合效益Bzh2=[0.692,0.297,0.011,0]。

3 评价结果与分析

3.1 计算评价分值

为了直观地对整理前后的效益进行比较,在模糊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引入等差法工程评价分级标准[9,10],建立评价标准分值函数:设每一指标的评语集为列向量(优、良、中、差)所对应的分数集为(100,85,75,60),即F=(f1,f2,f3,f4)T=(100,85,75,60)T,则评价分值Z=B×F。如整理前的经济效益评价分值:Zjj1=Bjj1×F。式中,Bjj1=[0,0.327,0.673,0],F=[100,85,75,60]T,则Zjj1=78.265。同理,整理后的经济效益评价分值Zjj2=96.172;Zsh1=69.600,Zsh2=95.742;Zst1=72.274,Zst2=93.195;Zzh1=75.641,Zzh2=95.323。

3.2 结果分析

经济效益评价分值由整理前的“良”(评分78.265)提高到整理后的“优”(评分96.172),表明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业单产和总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社会效益评价分值由整理前的“中”(评分69.600)提高到整理后的“优”(评分95.742),说明通过土地整理,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耕地供养人数的能力;生态效益评价分值从整理前的“中”(评分72.274)提高到整理后的“优”(评分93.195),表明通过土地整理,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农田水利设施从而提高了农田灌溉保证率,增加了林网面积从而增强了农田抵御灾害的能力。项目综合效益评价分值由整理前的“良”(评分75.641)提高到整理后的“优”(评分95.323),说明通过项目区的土地平整,道路、林网、灌排设施改造等一系列工程建设,改变了项目区原有田块利用不充分、不合理的状况,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渠系配套、设施齐全、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生态系统,从而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4 结论

本文得出以下结论:①项目的实施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农民增收。经济效益分值由项目整理前的“良”提高到整理后的“优”。②项目的实施为项目区带来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有效地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社会效益分值由项目整理前的“中”提高到整理后的“优”。③项目的实施为项目区带来非常显著的生态效益,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强了农田抵御灾害能力。生态效益分值由项目整理前的“中”提高到整理后的“优”。④项目的实施效果良好,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综合效益分值由项目整理前的“良”提高到整理后的“优”。

摘要: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是科学评价土地整理效果的依据。以广东省湛江市丰收农场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选取10个评价指标,采取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项目整理前后的各种效益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项目的实施为项目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

关键词:土地整理,效益,评价,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

参考文献

[1]范金梅,王磊,薛永森.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探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2)∶116-118.

[2]齐梅,王燕.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以山东省章丘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2008,10(4)∶62-66.

[3]周飞,陈士银,吴明发,等.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08,(10)∶107-109.

[4]李正,王军,白中科,等.基于物元评判模型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0,30(6)∶190-194.

[5]吴冠岑,刘友兆,付光辉.基于熵权可拓物元模型的土地整理项目社会效益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5)∶40-46.

[6]黄瑞,黄华明,张防修.高邮市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12)∶117-121.

[7]邓胜华,梅昀,胡伟艳.基于模糊模型识别的石碑坪镇土地整理社会生态效益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3)∶72-75.

[8]吴明发,赵小氵凡.RS&GIS支持下的模糊数学宗地评估应用研究[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1)∶54-57.

[9]李岩,欧名豪,赵庚星.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2)∶398-403.

上一篇:2007年一季度长沙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报告下一篇:建筑工地消防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