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信念的优美段落

2024-04-24

理想与信念的优美段落(共9篇)

篇1:理想与信念的优美段落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2、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

3、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海涅

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翟

6、知了的吟唱为何使人厌烦?因为它只会重复自己的名字。

7、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9、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保罗

10、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特莱斯。

11、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曹植

12、生命的全部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左拉

1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1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15、岁月可以赢去我们的生命,却赢不去我们一路留下的欢声笑语,我们的祝福,无尽的爱意。——杏林子

16、落叶——树叶撒下的泪滴,既已落下,何须再弯腰拾起;与其肩负苦涩的回忆,不如走向明天,淋浴春雨。

17、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18、做人不可有傲态,不可无傲骨。——(清)陆陇其

19、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20、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吕坤

21、无论何时,只要可能,你都应该“模仿”你自己,成为你自己。——(美)莫尔兹

22、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汪国真

2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2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25、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美)亨利·门肯

篇2:理想与信念的优美段落

描写梦想的句段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仓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梦想就是那穹顶上的梁柱,那么梦想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民扇动的翅膀。

篇3: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分析与研究

一、大学生自身素养亟待提升

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 在心理意识和价值观念上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优越感, 但由于大学生接触环境的局限性, 使其对社会的多元化了解不够全面, 从而往往会对社会和自我缺乏客观实际的评价, 继而对理想信念产生怀疑、动摇甚至缺失。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过硬的自身素养才有可能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 才能真正地在社会的大浪潮里找到自我价值, 做好自我定位。因此, 高校的管理, 应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紧跟时代主流趋势, 兼顾青年大学生的思维意识高度, 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抗挫教育, 多渠道普及心理知识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 提升综合素质, 使其拥有较强的抗挫能力和市场的适应性。同时统筹课堂理论和学生实践, 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懂得合理运用所学知识, 加深对自身理想信念的理解, 从而真正的让大学生接触社会态势, 体验主流意识, 继而重新审视自我, 改进自我。完善自我。

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多元的文化, 生活方式, 以及各类社会思潮大量涌入, 其激烈的碰撞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形成严峻的挑战。不仅如此, 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原则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也易于导致价值取向的功利化, 致使许多大学生普遍追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 诱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甚至偏激思想。但目前道德伦理发展明显落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使得大学生在明辨是非的时候缺乏强有力的道德约束力和自我约束力, 集体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也会相对欠缺。因而,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 我们需要强化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同时, 将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丰富其理想信念的内涵, 以“中国梦”带动大学生的“个体梦”。

三、校园环境的影响与构建

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来讲, 时间安排、生活方式的自由化使其缺少了一些他方的制约, 而社会经验的欠缺, 更是容易被身边不求上进的人同化而失去最初的方向, 甚至沾染不良风气误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要注意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营造有利于成长的环境氛围。同时, 加强校报, 校刊, 广播站的校园文化主旋律阵地建设, 注意引导校园社团活动, 使其起到拓宽理想信念教育新内涵, 传播理想信念正能量的作用。

四、电子网络的双刃剑效应

电子网络的飞速发展在给大学生的学习、沟通、和娱乐带来很大方便的同时, 其模糊性和多元性、虚拟性容易使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呈现虚拟与现实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的特点。并且过度的娱乐化会使得大学生意志消沉, 理想信念向享乐主义靠拢。而自由隐匿的网络互动也容易导致其弱化自身的责任感, 逃避现实中的挫折, 也因此给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带来更多的困难;另外, 不同的国家民族、不同的文化价值内涵在网络上碰撞, 也使自我认知力不强的大学生很容易产生信仰危机。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理性精神, 增强社会责任感传递正能量。

五、社会现象的影响作用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鼓励, 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以及政府对此采取的方针政策和政府在公众心理的信誉度等都会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影响。这就需要各级部门以身作则起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整治社会不公、腐败和丑恶的现象。同时, 加强师德教育, 改进师资队伍, 以教师的素质提高带动学生素质的提高, 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大学教育的方方面面。不容忽视的是, 现阶段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方式仍是强加灌输, 理想信念教育只是走进了教材, 走入了课堂, 却没走进大学生的心理, 使得理想信念教育成为一句‘美好’的口号。因此, 高校的教育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构造立体式, 全方位的理想信念教育新途径, 加强理想纪律教育的针对性, 有效性, 从实际出发, 制定出符合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模式, 更新教育观念, 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增强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充实一些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 组织他们观看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改造传统的枯燥教学方式, 建立融合知识性, 趣味性的课堂, 注重多媒体的应用, 将教学内容通过声音, 图画, 声情并茂的表示出来, 对理论概念, 史学资料进行生动化, 形象化, 具体化的转变, 调动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鼓励他们开阔眼界、创新思维,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期达到高等教育的目标, 为社会输送优异人才、合格人才。

大学生自身仍然是改进理想信念的关键, 理想信念的建设, 重在个人, 它要求大学生本身树立高远的理想, 以正确的立场、坚持科学的理想信念, 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 避免历史虚无主义, 脚踏实地, 使理想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避免非理性的活动, 在当今经济社会中, 避免消费主义导致的价值偏差, 明确自己的目标, 以光荣的使命感及社会责任感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成为合格的祖国未来建设者与接班人。

摘要: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 使一些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茫, 理想信念缺失, 价值取向扭曲和精神支柱倾斜的现象, 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缺失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原因分析,决策

参考文献

[1]陈春莲.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现状及对策[J].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7年4期:147-149

篇4: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

关键词:教育;灵魂;意蕴;期待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13-01

从教十多年来,最先吸引我去读肖川先生的书是偶然在杂志上看过他的“六个学会”,他说:“广大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细细品味他的文章,里面无处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肖川先生的随笔,让我感受到一个“随”字:随和,随意,随缘,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其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而是像朋友之间的促膝而谈。它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下面是我自己读完全书后的一点体会:

一、教育的灵魂

书中提到,教育的灵魂该是道德教育,很多时候,我们趋向的是一种无视主体性的教育。这种无视主体性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大多数表现为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自律能力,缺乏进取精神,表现出盲目从众和循规蹈矩,表现为逆来顺受。读到这里,我有种被提醒被激醒的感觉,而如何将书中理念运用于我们专业基础教学中,我觉得应该从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孩子,从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开始,让学生只有对自己、对专业及其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有积极的情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教育带给我们什么

读这段时,我心里有一阵揪心但又力不从心的感觉,虽说是基础教育,但由于受客观环境影响,似乎狭隘成了应试教育的基础教育。有时,我们只看到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而不是让学生会灵活运用知识点。书里写到一个让人心疼却又觉得每天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制约教育改革的瓶颈在考试评价制度,应该来说,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可是,我们为了公平所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 我不由地想,在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深刻的兴趣与爱好。书中提到,学习成了苦不堪言的差事,使学校成为造就失败者的场所。目前,一直都说,兴趣是最重要的,而我们目前所要做的,就是在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不要扼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对美好知识的向往,要使我们的教学有吸引力,就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尊重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宽容、宽松、宽厚的生长环境。

三、教育要与经典为友

肖川先生说过: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譬如说,要尊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成人’应该优先于‘成材’,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等等。教育的道理,之所以都是些大道理,就因为教育是关涉人心的工作,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古皆然。”由此我想到,我们平时对学生日日提醒、教导的,正是经过了岁月的洗淘和一代又一代人社会历史实践的检验的道理,想到了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恐怕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笔者强调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在我们思考教育问题的时候, 要对教育的理解更细致、更深入。古老的智慧需要反复的咀嚼,需要不断的切已体察,不是简单的诵记就可以得其真传的。由此,想到我们对学生的日日提醒,也要自己先不断咀嚼其真意,并且联系到实际生活情境中,并且带着发展的眼光和辨正的态度去教导学生。

四、教育的意蕴

肖川先生提到教育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读了这段话,我有被提醒的感觉,似乎我就徘徊在探索,启蒙,宣传和灌输间,徘徊在平等对话、自由交流和指示、命令之间;徘徊在丰富认识和统一思想,徘徊在尊重、信任和消极防范之间,似乎稍不留神,就会误入非教育的歧途。我们应该把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带入自己教育的范畴内,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永远都充满希望和自信。

五、教育的期待

书中提醒着我们,不能只习惯于树立榜样、宣传榜样、学习榜样,要学会观察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善端”,我们该对别人多一份信任和由衷的尊重,对待学生,特别是那些暂时还处于落后的学生,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让他们多一份真诚的感动。肖川先生说:“我相信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地方,就会有快乐!快乐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

篇5:关于人生理想的优美段落

①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赏出真味道。我们应该从失败中、从成功中、从生活品味出人生的哲理。

②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资;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③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

④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⑤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⑥人生是美好的,又是短暂的。有的人生寂寞,有的人生多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所有时光前行。

⑦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叶绿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灯展。

⑧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灵秀;人生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时。

⑨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⑩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⑾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弹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飞马牌大钟,上紧发条,便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

⑿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天边的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而有时却会是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在阳光中我学会欢笑,在阴云中我学会坚强;在狂风中我抓紧希望,在暴雨中我抓紧理想;当我站在中点回望,我走出了一条属于我的生之路。

话题作文美句美段分类集锦——理想与信念

①春暖花会开!如果你曾经历过冬天,那么你就会有春色!如果你有着信念,那么春天一定会遥远;如果你正在付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拥有花开满圆。

②选择自信,就是选择豁达坦然,就是选择在名利面前岿然不动,就是选择在势力面前昂首挺胸,撑开自信的帆破流向前,展示搏击的风采。

③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

④耐力,是一种不显山石露水的执着;是一种不惧风不畏雨的坚忍;是一种不图名不图利的忠诚。

⑤大厦巍然屹立,是因为有坚强的支柱,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大厦的支柱;航船破浪前行,是因为有指示方向的罗盘,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航船的罗盘;列车奔驰千里,是因为有引导它的铁轨,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列车上的铁轨。

⑥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⑦信念之于人,犹翅膀之于鸟,信念是飞翔的翅膀。

⑧有了执着,生命旅程上的寂寞可以铺成一片蓝天;有了执着,孤单可以演绎成一排鸿雁;有了执着,欢乐可以绽放成满圆的鲜花。

⑨在浩翰的大海中航行,迷失方向,水手将葬身海底;在茫茫的戈壁中跋涉,迷失方向,旅者将暴尸荒野;在无边的探索中寻找希望之光,迷失方向,你将会与成功擦肩而过,抱憾终生。

⑩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生。

话题作文美句美段分类集锦——快乐·幸福·美好

①当每一天的太阳射进窗户时,我快乐;当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后攻克难题时,我快乐;当看到别人因为我的帮助而露出笑脸时,我快乐。我是一个爱创造快乐的人,快乐,会因为我或者你而流动,而传播。

②快乐如清风,吹走笼罩在人们心头上的乌云;快乐如美酒,酝酿得越久味道越醇香;快乐如小溪,只有流入大海才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快乐如饮料,一经打开便冒出诱人的沁凉。

③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果园里果农望着压满枝头果实的满脸喜色,幸福是教室里莘莘学子憧憬未来的动人笑脸,幸福是实验室里科学家又有新发现时的舒展眉头,幸福是领奖台上运动员仰望国旗冉冉升起时的莹莹泪光。幸福是奋斗的结晶,勤劳的丰碑

④幸福,时时刻刻围绕在你身旁。如果你从母亲手中接过饭碗,心存温馨,那就是幸福;如果你在灯下读着朋友的来信,品味友情,那就是幸福;如果你独坐一隅,静静听歌,凝神遐思,那就是幸福

⑤有人说,幸福是星级宾馆里山珍海味间的觥筹交错;有人说,幸福是高档舞厅里动人旋律中的翩翩起舞;有人说,幸福是端座奥迪、宝马车于人流如潮的大街上招摇过市;也有人说,幸福是待在密室里数着成叠的百元大钞;然而我要说:拥有这些,不一定就是真的拥有了幸福!

⑥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乐观的精神面对一生,多一分自信,少一分失望;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多一分感激,少一分抱怨;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和挫折,多一分勇气,少一分怯懦;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寻找别人最好的东西,多一分肯定,少一分挑剔……

⑦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与人的友善,少一些心灵的冷漠麻木;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人生的快乐,少一些精神的衰老疲惫;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奋进的力量,少一些故作高深的看破红尘。

⑧如果你努力去发现美好,美好会发现你;如果你努力去尊重他人,你也会获得别人尊重;如果你努力去帮助他人,你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

篇6:读书与学习的优美段落

2 、当我捧起《钢铁识怎样炼成的》,深深融入到里面时,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因为我拥有健康的身体,保尔虽然残废,但他那种不向命运低头,坚强的毅志和顽强的精神,深深地把我折服,让我佩服。我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希望。我更爱读书了。

3 、自小就爱读书,小学时爱读书是懂得了老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谆谆教诲,中学时爱读书因为深悟了家长关于“;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循循善诱,大学时爱读书是因为要圆自己的一个梦,刚参加工作那些年爱读书是因为想逛公园看电影找不到人来陪,现在还爱读书纯粹是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与不自觉。

4 、打开一本书,就好像轻轻感受到淳淳杨柳风,扑面而来;就好像慢慢感受到蒙蒙杏花雨,从天而降;就似乎全新体验到浩浩竹林带给你的轻松与快感。

5 、读书使我增长知识,正因为有了书,我才知道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豪放勇敢的武松……正因为有了书,我才发现世界有这么多的故事,有这么多的人。

篇7: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1、用思想提升教育的品质的含义。

“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学者去解释教育现象,揭示教育真谛,预见教育的未来;需要有教育思想的行政领导,去制定教育政策,用思想推动教育改革,需要有思想的校长,用思想凝聚人心、管理学校,取创生新的教学模式。教育作为一种关涉人的精神世界的活动,因而思想便有了双重含义: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二是用思想陶养学子的心灵。

2、与经典为友的含义。

教育的智慧大多是古老的智慧,经典比时尚更为真实。因此,我们在思考教育问题时,要多一点历史意识,少一点理智的虚妄,在改革中不急于求成,通过点点滴滴的浸染、涵养,经年累月的尝试、摸索、积累、深化,将古老的智慧转化成教师的信念、行为,只有这样,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才会更细致、深入。

3、教育即解放的含义。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提出了“教育即解放”的口号。教育即解放,是指教育要拒绝灌输,因为灌输的核心是强制和服从,而不是创造和自主。

教育的真正使命是:把人从互相敌视、互相防范中解放出来,从心灵永无宁日的战争中解放出来,从狭隘的功利和世俗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依附、盲从和定势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习俗、传统、群体压力以及本能欲望中解放出来。其侧重点是致力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4、教育的力量之含义。

没有任何一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是贫穷的,也没有任何一国愚昧无知的人民是不贫穷 的。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国库的殷实、城堡的坚固、公共设施的华丽,而是取决于公民的素养,即人民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

(1)教育是国民经济的增长点;

(2)教育对于个人的价值至关重要;

(3)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良好的教育能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嫰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

5、良好的教育的含义。

(1)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莫过于受到良好的教育。个人的自由,群体的和谐,社会的公正、人类的幸福与尊严,全系于良好的教育。

(2)在教育中,用心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是良好教育的保障。

(3)让年轻一代在人性的光辉里,拥有一个关怀的人生,是良好教育达成扥目的。

(4)对活动保持持久的投入,拓展心灵疆域,培养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是良好教育的重要因素。

6、如何理解“关注师生校园生活质量”的含义。

师生校园生活质量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衡量:身心愉悦的程度;内心充实的程度;成就感。学生校园生活的核心内容就是他们的精神生活,因而影响学生校园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师生关系、课业负担、成就感、自由度、受到关注与重视的程度、教育活动的吸引力等。提高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主要是通过提高课堂生活质量来实现,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

力。

7、教育情境的特征。

(1)教育情境作为影响学生的一种现实力量,必须充满对人的价值的理解和尊崇。

(2)用心呵护和极力弘扬批判性的思考力是教育情境的灵魂。

(3)内在于教育情境的教师和学生都应是诗意的存在者。

8、负担过重何以导致肤浅。

(1)负担过重,会导致一个人忙忙碌碌,疲于应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深化、细化所获得的知识;

(2)负担过重不利于儿童情感的发展。游戏是儿童与世界打交道的最佳方式,负担过重会淡化、扭曲,甚至剥夺儿童以游戏的精神理解和把握世界。

(3)闲暇是一个人自由发展的空间。没有闲暇,就没有自由发展,没有自由发展,就没有对世界深刻、独到的感悟、体认、理解和把握。

(4)负担过重会导致学生智慧潜能的过早、过度的开发,使智慧潜能得不到应有的滋养、生发,而导致平庸、肤浅,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9、教育的灵魂是什么?

主体性道德人格,即独立、理性、自为、自由的道德人格,换句话说,就是处变不惊、清醒从容、有所执着、敢于担待的道德人格,就是教育的灵魂。

10、谈谈对“教育就是服务”的理解。

(1)教育要在制度、目标、措施和方法层面上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真正做到“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能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2)将“教育就是服务”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到被人关注、被人爱护的温暖和幸福,更多地体验到自由探索与成功的欢乐与自豪。

(3)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最具服务精神的教育。

11、简析创新教育与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前提条件,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创新教育与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在精神实质上是潜相交通、互为因果的。创新教育只有以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为依凭、为底蕴,才能防止将创新教育窄化、浅化和庸俗化。

12、“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的含义。

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都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变化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真正的学习是人深层的精神需要,“所有的思都是诗”。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阅读中会一次又一次地感动,在感动之后深切地洞悉生活的真谛,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物我的回响交流”的过程。

13、教师的专业成熟及其途径。

教师的专业成熟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专业眼光---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整体、和谐的眼光看待教育性活动;

(2)专业品质----基于教育理想与信念,体现与日常的细微的行为之中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3)专业技能----课堂监控、演示讲解、练习指导方面的技能。

教师专业成熟的途径:

(1)教师学历的提升。文化素养、教育追求、教育智慧三大素养同步发展。

(2)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

(3)校本培训。

(4)参与教育实验。

以上四方面的途径都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自主发展。

14、教师的“六个学会“的含义。

学会等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

学会分享---学会倾听、欣赏别人

学会宽容----胸襟开阔、气度恢宏

学会选择----学会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时机、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学会合作-----学会与校长、、同事、家长、学生合作

学会创新----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

15、教学要达到怎样的目标?

(1)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

(2)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

(3)帮助学生建构人类知识的完整图景

(4)提高学生的需要层次

16、对完美的教学的理解。

完美的教学条件有二:深刻与真诚。

深刻,意味着能给学生匠心独运,别有洞天之感,能唤起学生的惊异感知和想象力,能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真诚,意味着师生之间坦诚率直,无矫揉造作、故作姿态之感,有着自然、真切与和谐之美。

深刻与真诚体现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之中,体现于教学氛围的营造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之中,让学生有喜出望外的感觉。

17、关于闲暇教育的理解。

“人唯独在闲暇时才有幸福可言,恰当地利用闲暇是一生做自由人的基础”(亚里斯多德)。

理性的顿悟,灵性的开发,需要闲适;心灵的舒展,视届的敞亮,也需要闲适;创意,往往在闲适轻松时翩然而至;情趣,也每每在闲适从容中一展风采。留一份闲适给自己,享受生命的从容与韵律;留一份闲适给自己,聆听心灵的悸动和低语。闲暇是一个人自由发展的空间。

篇8:理想与信念的优美段落

一、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缺失

由于忽视“人”的存在, 我国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一直处于“虚热”状态, 实际上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这可以表述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缺失。

(一) 教育理念的缺失。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念就是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 对理想信念教育及其现象进行思维的概念或认识的成果, 是对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的客观反映[1]。传承了古代忽视个体欲求的“笃志”传统, 以及受建国初思想政治教育泛政治化倾向的影响, 我国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形成了远离人的本体发展需要的教育模式。其教育理念, 无视人在现实成长过程中的真实诉求, 个体的幸福和欲望一直得不到关注。当前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也谈人, 但所说的人是抽象之人、集体之人, 而非具体之人、个体之人。这一倾向所导致的后果就是理想信念教育实践中“人”的缺场。

(二) 教育目标的缺失。

由于教育理念中“人”的缺场, 我国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一直游走于较为尴尬的境地。总体来看, 我国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意识形态色彩过于浓重。由于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 封闭性、空洞性特点明显, 理想信念教育“大而不当”, 这直接导致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与大学生心理产生较大距离。受教育者也往往觉得目标遥不可及而缺乏认同, 这也削弱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三) 教育内容的缺失。

一般认为, 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教育, 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教育, 以及树立理想和实现的关系教育, 是我国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内容[2]。然而围绕这一内容展开的理想信念教育却不尽人意。仅就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两课”而言, 其教材和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密, 单纯局限于书本、课堂等狭小范围来进行理论论证和口头说教, 割裂了理想与人、理想与社会的内容联系, 表面上轰轰烈烈, 实际上收效甚微[3]。

(四) 教育主体的缺失。

关于教育主体缺失的讨论, 是建立在对某种“教育主体论”认同的基础之上的。有学者认为:在同一教育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主体,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过程主体的一体两面[4]。对这一主体论的认同是我们审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实施的基础。“一体两面”构成了教育过程中的惟一主体, 师生协同地认识和改造着客体。理想信念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以课程等媒介为背景进行的双向交流过程, 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观念共享和思维激活的过程。然而, 在我国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实践中, “授”与“受”的对立, 往往导致一体两面的紧张、断裂甚至对抗。

(五) 教育方法的缺失。

理想信念教育要取得实际效果, 就得讲究方法。然而, 由于缺乏平等的理念, 我国的理想信念教育一直存在着教育方法简单、僵化的弊端。目前, 我国的理想信念教育主要贯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 课时少, 内容少, 方法简单, 严肃有余而亲和力不足, 其效果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甚至会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可以说, 寄希望于通过一门课程、一项活动、一次教育就能解决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 无疑是简单和不现实的[5]。

二、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 社会环境的现代性激变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冲击。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并存的世界, 就中国的实践环境看, 现代性是一个有待建构或正在建构的现实主题。一方面人们对于民主、自由之类的西方价值崇拜有加, 另一方面却又面临着因为引进西方现代性而带来的深刻的社会问题。随着传统的价值秩序的瓦解, 尤其是随着市场、货币、消费、科技等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导力量, 传统社会中人的心性结构不可避免地遭受着强烈的冲击, 尤其是处于叛逆期的年轻人, 他们不知道自己该追求什么样的生活理想。在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外部世界诱惑四处泛滥的全球化时代, 我国高校被动的、滞后的理想信念教育愈发显得羸弱而不敷以应对。

(二) 高等学校的功利性取向对理想信念教育的漠视。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 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6]。从苏格拉底的大学理念开始, 大学一直是作为一种文明延续和发展的空间而存在。她的职责是以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关怀、创新意识和理性精神的独立个体。然而, 不知从何时起,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悄然陷入了功利主义的怪圈:疲于奔命的专业调整, 高校人才的批量生产, 教学、科研的量化管理, 以及大跃进式的发展。在这一片喧嚣中, 大谈理想信念教育并以此来要求我们的学生显得多么苍白无力。种种怪相, 归结到一个哲学命题上就是:我们的大学始终把“人”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

(三) 学生个体的困惑迷惘对理想信念教育的疏离。

“青春”是个备受赞美的字眼, “青春”是值得骄傲的资本, 然而, “青春”也是多事之秋。当代大学生心中充满了理想与渴望, 却很容易陷入困惑与沮丧的情绪之中。由于大学生生活阅历不足、心智发展不成熟, 这使得社会环境的激变所带来的核心价值观念的不确定性对他们的影响尤为明显。这种影响常常使学生个体显示出病状化的心理特征, 比如对现实环境的极度悲观失望、自我认知的失调、人际关系出现障碍等。特别是近几年就业压力的增大更是使部分学生对前途失去希望, 恐惧、烦躁的情绪油然而生。而我们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采取“无差错”的工作方式, 盯着学生不犯错误, 却很少有精力紧密了解、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更不用说对学生个体理想信念的关注与引导。“心无可依, 人无所随”是对当代部分大学生个体精神世界的恰当描述。

三、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现代建构

“人的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旨归, 也是我们讨论理想信念教育现代建构的前提。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现代建构是一项长久的、多领域的系统工程, 本文仅以“理想信念教育”这一客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初步探讨。

(一) 人学旨归:探索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现代建构的前提。

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事物的、有依据的、合理的想象或期望, 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因而可以说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7]纵观当前社会, 各国对这一议题都十分重视, 只不过其表征形式略有不同。“理想信念”是一个极富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的概念。虽然理想信念有阶级性、实践性等若干属性, 但“人”是理想信念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 也是其最终的价值取向, “理想信念”一词本身即充满了对人性的眷顾、赞扬与关照。理想信念的这一内在特质, 决定了以哺育、引导为基本功能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鲜明的人性化特征, 可以说, “人的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旨归。把握这一人学旨归, 是我们探索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现代建构的前提。

(二)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现代建构。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多领域的系统工程。我们应把对“人”的深度责任感作为进行现代建构的思维背景和思想坐标, 着重于对人的长远的、整体的关照。如此, 才不致被一叶障目式的眼光所左右, 一味地陶醉于急功近利的虚假繁荣之中。

1. 转变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理念

理想信念教育生成的原点是个体的生命体验。理想信念教育应伴随人的成长缓缓展开, 它需唤起人的主体意识, 提升人的认知水平, 体认人的内在需要, 激发人对基本价值、信仰的追求。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的教育应对诸如终极价值、绝对真理之类的东西保持审慎的态度, 不妨向学生提供更为开放的、多元的价值系统和信仰体系, 引导他们去理解这些价值系统和信仰体系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培养他们对多元的尊重与宽容的心态, 以及自主判断与自主选择的能力。总之, 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使人找到自我、成为自我的过程, 如果离开了个体的生活体认, 它必将异化、死亡。

2. 调整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目标

一直以来, 在目标设定上, 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过于强调“理想社会的实现”等远大理想和超然性目标, 习惯性地把“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来看待, 对人的独特性缺乏应有的尊重。殊不知, 理想信念教育是“取法乎内”的, 是个体内心高层次的渴求, 虽然它的形成或有待于外界情境的培育和触发, 但绝非通过“灌输”而就的。因此, 我们的教育目标不应一味重复一些响亮而空洞的辞藻, 而应为个体保留丰富的精神空间, 尊重个体真实的道德体验, 引领个体形成自主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

3. 更新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内容

虽然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教条化倾向已饱受诟病, 但谈及如何更新, 教育工作者往往退避三舍。究其原因, 主要是“规避心理”。随着社会开放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化以种种新奇面孔借助先进传播工具纷至沓来。面对激变的环境, 教育工作者或是觉得力不从心而疏于思考, 或是虽有自己的思考但因顾忌到诸多“规范”而不愿、不敢去评判, 为了追求“稳妥”, 他们往往是抱着既有的“真理”、“价值”夸夸其谈。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同样需要与时俱进。理想信念教育的当代性就在于能够不断地正确指认时代本质, 解答时代问题, 充分地适应自己的时代。不妨将理想信念教育大胆地置于“当代视野”中去加以追问、研究。

4. 认识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主体

教育是一项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事业。“一体两面”应该构成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的惟一主体,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需协同地认识和改造思想客体。学生是主体, 又是不成熟的发展中的主体, 他们的成长渴望、价值冲突等需要教师仔细的聆听及悉心的引导。教师同样是主体, 作为“平等的首席”, 他们需要发掘学生生命内在的德性潜质, 不断探索这种潜质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并为之创生出各种有利的教育情境以促其成长[8]。理想信念教育正是在师生间长久的精神对话中得以创生的。所谓的“学生的老师”与“老师的学生”将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将是“同时身为学生的教师”与“同时身为教师的学生”这一全新的概念。

5. 研究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方法

教育无定法, 但真正的理想信念教育一定是坚持对人的价值引导而拒斥宣讲式灌输的。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 只有将各种选项呈现于面前, 个体才有选择的自由, 才有激起内心冲突的可能, 以及认真判断的机会, 才能内化为自身的价值信念。以既定的价值、信念对个体进行灌输、浇铸的举动注定是徒劳的。其这一特质, 也决定了教育方法的多样性, 可以通过教学、交往、对话、活动等多种方式对个体进行哺育和引导。

总之, 在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 让我们厉行“引进来”和“走出去”方略, 引进生动的生活材料, 走向更加广袤的生活空间。

摘要: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缺失已成为突出问题。本文以“人”这一现代性的主体要素作为思考的原点, 对其缺失的成因进行探讨, 并从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主体等方面对其进行现代性建构, 以增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活力、魅力和实效。

关键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缺失成因,现代建构

参考文献

[1]李庆华.素质教育视阈下理想信念教育理念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 (2) :3-5.

[2]崔华前.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内容[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05, (6) :5-7.

[3]董晓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6, (11) :81-83.

[4]胡弼成.教育主体评议[J].大学教育科学, 2008, (2) :66-71.

[5]董晓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6, (11) :81-83.

[6]叶澜.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36.

[7]罗国杰.理想信念与三观建设[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0:1.

篇9:守望理想与信念

他就是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代动力学专家刘昌孝,一位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药物动力学科学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苦涩的童年艰难的求学

1942年5月15日,刘昌孝出生在湖南省永兴县文明乡茶园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2岁时,母亲因病去世。他与父亲相依为命,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

茶园村距离永兴县城有30多公里,相当偏僻,且土地贫瘠,资源缺乏,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但刘昌孝的父亲深深懂得:穷不读书,穷要不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永兴解放后,父亲把7岁多的刘昌孝送进了茶园小学,让他接受启蒙教育。没有过母爱的他,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4年初小后,他进入方圆10公里之内有名的板梁高小。高小毕业,在当地算得上是个文化人,但刘昌孝不满足,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永兴第二中学读初中。进入永兴第二中学后,刘昌孝迎来了人生一个崭新的起点。他开始寄宿,衣服破了自己补,脏了自己洗。每逢寒暑假,他都从学校步行回家,帮父亲做些家务劳动,放牛、打草、砍柴样样都干。1958年9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永兴一中读高中。

矗立在便江之滨的湖南省重点中学永兴一中,是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学校可歌可泣的革命传统、引人称道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勤实严活”的校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刘昌孝。高中阶段,恰遇国家严重经济困难期,生活更为艰难,正处于身体迅速成长的刘昌孝,不得不与大多数同学一样,把草根树皮、野菜等凡能吃的东西都用来填肚子。当时学校条件很差,教室光线暗淡,嗜书如命的他,眼睛越来越看不清楚。他知道家庭拮据,没有开口要父亲配眼镜,任凭视力直线下降。这让他失去了参军入伍进入哈军工的机会。

不懈的努力加上天资聪慧,刘昌孝读书成绩一直出类拔萃,一直是老师和同学们的骄傲。但多舛的命运总是捉弄他,1960年6月30日,父亲由于食用代食品中毒突然离开了人世。这对刘昌孝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父亲是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仅走过短短的43年人生,他号啕痛哭,眼泪哭干了。

刘昌孝直面命运的挑战,没有被打倒。他知道,只有以更加努力地读书,只有以更加优秀的成绩来报答离他而去的父母。他参加勤工俭学,在湘永煤矿挖过煤、修过铁路公路,解决生活费用。

三年寒窗苦读后,刘昌孝开始憧憬着大山外的生活。他在填报志愿时,志愿表上5个志愿他全填了北京的大学,最后被第一志愿北京医学院药学系药学专业录取。

永兴一中成为刘昌孝人生辉煌的起点。消息不胫而走,茶园村沸腾了,文明乡沸腾了……左邻右舍纷纷向刘昌孝投以羡慕的眼光,纷纷谈论着刘昌孝不可估量的前途。刘昌孝却没有太多的高兴,面对录取通知书,他最着急就是筹措路费。无奈之下,他卖掉了迁户口的150公斤稻谷,买了一张去北京的火车票。

1961年9月,刘昌孝离开茶园村,走出大山,登上了北去的列车。过长江、黄河,他终于跨进了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的大门。系主任王序、系辅导员程铁明知道刘昌孝这个来自湘南山村孩子的家庭情况,对他特别关心。刘昌孝没有船到码头车到站而放松自己,他把4年的大学生活作了精心周到的安排,天天过着教室、寝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简单生活,同学们都称他“书痴”。大学期间,他没有流连北京的名胜古迹,仅回老家一次。每年的寒暑假,他都搞勤工俭学,打扫锅炉房、疏通地下管道等脏活累活他也毫无怨言地干。

1965年春节过后,刘昌孝由我国著名的药剂学家何茂芝教授带领留在北京实习。他与其他同学一道,根据哮喘片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选择了“影响片剂崩解时限的因素的研究”的课题。论文报告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后来被厂方采用。何茂芝对他们的报告给予肯定,这份论文研究报告刘昌孝至今还保留着。

实习结束后,刘昌孝被分配到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在“文革”前夜,刘昌孝实现了由学生到科研人员的转身。

步入医药研究的殴堂

随着“文革”风暴的不断蔓延,进入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不久的刘昌孝,来到山东新华制药厂“向工人阶级学习”,当了一名工人。在车间,最苦最累的活他争先恐后地干,经常全身黑平乎的,像下过煤窑。他还背过离心机摔过很重很重的“大绿包”。在此期间,刘昌孝深深地懂得制药的艰辛。

一年后,刘昌孝重回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尽管“文革”浪潮不断,但除3次组织红卫兵到天安门外,刘昌孝的研究工作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一直专注于药物研制,主要生产“三素一磺”即抗菌素、维生素、激素类药物和以磺胺药为基础的合成药。

当然这些药物大部分都是仿制的。1968年,早年留学归国的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沈家祥(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带领青年科技人员开展创新药物研究,其中就有刘昌孝。但是在把新药推向临床之前,还得考虑如何制订一个科学的详细方案,是注射还是口服,每次多少剂量,多长时间给一次为好等等。也就是说,对于这些新药,需要了解它们在体内是如何变化的。

时年仅26岁的刘昌孝组织了3位科技人员开展药物体内过程研究,查阅了一些资料,建立了分析方法,并用数学模型和动力学参数表达药物的体内动态变化。这是中国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开端。药代动力学研究,是揭示新药在动物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像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和特点,并根据数学模型提供重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在动物体内进行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以及为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提供依据。

此项研究在国内没有先例,国外也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起步的,没有文献可供参考,没有现成的模型,一切要从头摸索。这无疑是一种挑战。在沈家祥的支持下,刘昌孝组建了简陋的实验室。这是我国国内第一个药代动力学实验室。刘昌孝默默地开展这项开创性的工作。没有液相色谱仪,大量的生物样品进行层析柱分离,再用紫外分光仪测定:没有计算器,成千上万的密密麻麻的数据一个一个地笔算。他在老鼠、狗身上都做了很多实验,检查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排泄对其中的影响,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衰变花了多少时间等,并建立起数学模型。1年后,实验室用药代动力学研究了

3个新药,最后2个上了临床。

1969年,根据中央的“一号命令”,在北京的国家研究机构要求15天内搬出北京,就这样,在军管会的带领下,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被赶到湖南的“三线”地区邵阳。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部分南迁湖南后更名为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刘昌孝的爱人也在研究院,根据研究院双职工必须南迁的规定,刘昌孝全家三口来到邵阳。药代动力实验室也整体搬迁至邵阳,从盖实验室到动物房,再到实验设计,刘昌孝都亲自动手,他坚信药代动力学研究很有前景。

在邵阳期间,刘昌孝做了不少事情,也出了不少的成果。

1973年,刘昌孝带着一床铺盖、一盏油灯,一摞稿纸和几本书来到了湖南洞口县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时住在牛棚里,这牛棚名副其实,一头大水牛与刘昌孝同处一室,夜夜为伴。他白天劳动,到了晚上,大水牛招“蚊”引“蝇”,他只能躲在蚊帐中,点起煤油灯翻查资料,阅读书籍。尽管当时各种科技刊物和图书出版都停止,很多人对此不屑一顾,刘昌孝却执意要把自己在药代动力学研究方面的体会和经验写出来。一旦下定决心,他立即动笔。凭着不屈的信念和毅力,20多万字的专著《药物代谢动力学》初稿1974年终于完成,此时刘昌孝年仅32岁。在当时的氛围下,刘昌孝不得不把书稿压在箱底。

1978年,科学的春天终于来了。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从邵阳至长沙的火车上,刘昌孝邂逅了湖南科技出版社年轻的尚华明编辑,双方一见如故,对方提出为刘昌孝出版专著。经过两年的补充、审定和校对,1980年,国内第一本药物代谢动力学专著终于问世了。世界上第一本药物动力学专著Cibaldi所著的《药物动力学》1975年问世,中文版1981年出版。刘昌孝出版的国内第一本《药物代谢动力学》专著比Gibaldi所著的《药物动力学》中文版还早一年。

挑战血吸虫治疗节约巨额费用

药物动力学的第一个重大成果是1975年对血吸虫病的研究。

1975年,湖南、湖北等省的血吸虫病仍在肆虐,刘昌孝忧心忡忡。其实血吸虫病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病,在2100多年前的马王堆女尸体内就有发现。刘昌孝怀抱赤子之心,昂首走进了血吸虫为非作歹的洞庭湖区,住芦棚,访百姓,查病情,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到治疗血吸虫病的良方。

当时,锑剂的出现带来了治疗血吸虫的革命,也带给患者希望。但是,人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锑剂治疗血吸虫病,时间长,费用高,且对患者的肝肾等多脏器有严重的毒副作用。这时,瑞士研究出一种新药C9333,从它所公布的信息中,发现对血吸虫病有效。于是,由沈家祥负责组织合成后,刘昌孝组织进行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刘昌孝通过动物解剖,找到血吸虫,给它喂药吃,了解多大剂量才可以杀死血吸虫。血吸虫病传染链为虫卵进入肝、肠等——虫卵粪便排入水中——毛蚴——钉螺——尾蚴——尾蚴由皮肤进入宿主——童虫形成成虫寄生于宿主静脉——雌雄合抱产卵,危害病人。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雌雄合抱产卵后,卵的危害很大。而血吸虫要产卵,必须要雌雄合抱。刘昌孝研究药物治疗,提出硝硫氰胺(7505)治疗的动力学依据。他研究在宿主血中浓度变化,提出不宜大剂量长时间治疗的原则。1975年根据硝硫氰胺的动力学特征,雌雄虫体合抱分离所需浓度,提出低剂量、短疗程、低费用的治疗方案。如果用锑剂治疗血吸虫病,当时必须住院15天,花费500元:而使用硝硫氰胺则仅需服药3天,无需住院,花费仅3角钱。这对血吸虫病患者来说,无异于巨大的福音。

从化学、药理到临床、生产,硝硫氰胺花了刘昌孝整整5年时间。后来,他又不遗余力地联合湖南、湖北、四川推广硝硫氰胺40万例,降低费用超亿元。因此,该项研究被评为湖南省科技成果进步奖,刘昌孝被评为湖南省血防劳动模范,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被评为湖南省血防科研先进单位。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此项研究也毫无争议地获了奖。

刘昌孝在国内首次将动力学研究用于新药鉴定。在当时的鉴定会上,当刘昌孝谈到用数学方程式来描写药物的体内变化,众人好像是听天书那样神秘。刘昌孝完成该项研究后,在国内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硝硫氰胺的英文命名,由刘昌孝所创,并被收入医药词典,沿用至今。

如果没有药物动力学,就无法找到这个低剂量、短疗程的疗法。硝硫氰胺可以说是药物动力学早期比较有标志性的一个成果,领先于国外同类研究。从此,药代动力学研究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7701、7921、8351等创新药物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神州大地,药代动力学的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邵阳偏于一隅,研究所决定返迁,但是当时已经回不了北京,因为原来在北京的实验室、研究院都被工厂给占了,没办法,恰好天津市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科技部就批准他们直接从邵阳搬到天津,重建研究大楼和生活住房。1982年,刘昌孝开始在天津的实验室工作,主要任务是服务药物产业化。

刘昌孝对邵阳满怀留恋,他后来回忆说:“药代动力学学科的建立,专著《药物代谢动力学》,几种新药试制成功,这些都是我在邵阳的收获。”

翱翔药代动力学的大舞台

来到天津后,药代动力学学科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期,刘昌孝也迎来了自己事业的辉煌期。

刘昌孝出任研究室主任后,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目标也更明确了。1983年,刘昌孝开始应用计算机研究药代动力学计算机程序,用于处理研究中的实验数据,获得科学的、准确的药代动力学参数,1984年首先在天津生理科学(药理)年会上报告药代动力学计算机程序的论文。1986年,他与药理学家宋振玉、曾衍霖,临床药学家陈刚等专家建立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带领我国药代动力学科积极开展学术活动。1986年,他建议并组织国内药物动力学专家在天津开始了《实用药物动力学计算程序》的研究,在该研究中提出模型优选原则、数据批处理原则被该计算程序采用,成为当时具有国际水平的标志。其成果形成的计算机软件在国内20个省市的医药研究机构和院校的数百个单位使用。从1987年第一版问世以来的20多年间,已经有我国学者在国内外中英文学术刊物的近5000篇论文采用(应用或引用)该程序进行药代动力学数据计算处理。

1990年,刘昌孝组织实验室科技人员开始研究药代动力学数据库。研究药代动力学数据库,并能形成自己的活数据库,使之更具实用性。该成果填补了国内

外空白,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6年至1987年,刘昌孝到瑞典一家医药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刘昌孝珍惜公派的机会,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如饥似渴地在药代动力学广阔舞台翱翔。由于他在药代动力学研究方面的突出表现,瑞典方面负责人以“一个中国访问学者在DRACO”为题著文在瑞典《时事月报》发表,文中赞誉刘昌孝是具有优良素质的科学家,而且刊出刘昌孝的大幅照片,一时他在当地知名度急速升高。此次学术访问,让刘昌孝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了解了国外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刘昌孝积极参与药代动力学方面国际合作。他承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项目(TZ-1)获得法国、瑞士专家认可,批准在欧洲进行临床实验。为了让中药走向世界,他带领研究室和意大利搞了一个中医药联合实验室,和荷兰搞了一个中医药代谢组织合作实验室。

2003年,刘昌孝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说:“当选院士只是对过去的肯定,只有作为新起点,继续努力奉献才能不愧于最高的学术称号。”同年,他组建了国内第一个专门研究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国家973、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地方重点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前沿课题的研究。

对药代动力学的发展,刘昌孝倾注全部心血;对扶掖后学,他也是不遗余力。从1989年开始,刘昌孝就招收研究生,至今他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近100人,有的进入国外重要的科研机构,有的已经评上教授,成为科研的主力军。可以说,刘昌孝的学生遍布海内外。2009年,刘昌孝研究生联谊会成立。这让他陶醉在桃李满天下的喜悦之中,同时也让他看到了药代动力学的未来和希望。

推动我国新药发展责无旁贷

为推动我国新药发展,刘昌孝有两次重大活动。一次是1980年参与中国药学会的新药发展研讨会,另一次是1987年参加了37位专家联名的呼吁国家重视新药研究开发的献计献策行动。

1980年初,中国药学会理事沈家祥负责筹备和策划召开一次发展新药研究研讨会,刘昌孝作为主要协办者负责具体筹备工作,他制定了会议议题、征文方向、入选条件,落实了会议地点和日期、会议经费、会议日程,起草了大会报告、大会总结。

1987年3月,国家医药局组织国内多年从事药物研究的专家、教授,在北京就我国新药研究发展的方针大计进行了认真讨论,献计献策。会上,大家向全国人大和国务院起草了一份“关于加强我国新药研究的呼吁”。刘昌孝是联名呼吁国家重视新药研究开发的献计献策行动的37位专家之一。

刘昌孝为中医药的发展不断鼓与呼。2007年,他执笔并联合王永炎院士等lO多位专家向国家提出开展“中药代谢组学研究”的建议,推动中医药现代研究。

刘昌孝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肩负起造福人民的神圣使命,释放着一位科学工作者对祖国药物事业的满腔热情。

刘昌孝欣喜地看到:目前国家对药代动力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他说:“我们的药代动力学贯穿了药物研发的全过程,每个阶段都要应用到药代动力学。现在我们国家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队伍越来越强大,科研水平和成果也越来越好,和国际交往也越来越多。这几年我们在药代动力学方面研究水平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在国际上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作为地地道道的湖南人,刘昌孝对于湖南发展中医药产业非常关注。他说:“湖南中医药产业无论是产值,还是品牌,在全国的位置并不突出,缺乏更多像九芝堂这样的品牌。发展湖南中医药产业,首先要加强中医药的基础研究,其次必须发展中药材。”

作为我国药代动力学学科的带头人和开拓者之一,天津药物研究院新药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和天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和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主任、天津药理学会理事长和天津药学会理事长,刘昌孝正率领科研团队重点针对肿瘤、糖尿病、肝炎、心血管等疾病开展药代动力学研究和新药开发,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为全国创新研究服务。

上一篇:大象博士的故事童话作文下一篇:枣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