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与校园安全

2024-04-24

依法治校与校园安全(通用8篇)

篇1:依法治校与校园安全

高校校园安全与依法治校

宋文禹

(湘潭大学商学院财务管理二班2010131620)

摘要:在依法治国的宏观政策下,各高校也都在积极响应,并切实的贯彻落实,但高校学子属于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依法治校既传承了依法治国的理念,同时也在创新发展。本文从现在高校存在的安全问题原因和现状、依法治校的贯彻实施以及取得成效进行分析。

关键字:高校安全依法治校措施

一、高校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

高校是育人的场所,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高校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从战略高度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推进社会建设六大举措中强调,要“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3年12月IO日的讲话中要求我们:“提高认识,加强管理,以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做好学生安全工作”。这是对社会主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的新的明确要求。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场所,作为传播知识、发展科技和参与经济文化建设的基地,其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日益突出,高校的安全稳定对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高校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扩招、学生防范意识淡薄。近几年来,我国高校逐年扩大招生规模,增加办学层次、这种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的人员成倍增加;办学层次增多,使学校人员成份更加复杂。此外,近年来,学生的生活条件逐年由贫困型向小康型、富裕型转化。学生的行李已由过去简单的被子铺盖,发展到了拥有贵重的电脑、MP4、手机、自行车、摩托车等物品。但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较弱,防范意识淡薄,贵重物品随处放,出入不锁门的现象时有友生,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二)校园内人员结构的复杂化。1999年国务院在上海召开了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从而全面揭开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序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给过去封闭的校园环境增加了几分社会化的色彩,增加了高校与社会接触的窗口,一些原属学校内部的服务性单位转为企业化管理。同时,随着高校的扩建,基本上每所高校的校园内都有相当数量的建筑修缮工、临时工、合同工。这些人员成份复杂,使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更加复杂化,增大了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压力。

(三)复杂的校园周边环境。高校由原来单一的教学封闭型单位转变为初具规模的开放型社区,校园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一些目光敏锐的经营者瞄准了高校这个市场,纷纷在校园里及其周边地区开设饮食摊点、小超市、网吧、影吧、碟吧、出租屋、旅社

等,各种餐饮业、商业、娱乐业在校园周边迅速兴起,而违法经营状况较严重。如一些摊点无证经营,原料来源没有保障,加工不卫生,严重威胁学生健康;一些出租屋和旅社租住的人群结构复杂,常有不法分子夹杂其中,偷盗和人身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增加了学生安全管理的难度。

(四)学校高、精、尖设备逐年增加。随着科学事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增加,高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和加强。学校贵重的教学和科研等仪器设备及重点安全部位越来越多。这些高精尖的仪器设备,既要防火又要防盗,给安全保卫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五)保卫人员素质和技术装备不能适应保卫工作的需要、校领导不重视。一是由于各种的原因,大部分的保卫干部年龄偏大,文化低,谈起工作、学习仍有热情,但毕竟力不从心。二是知识老化,部分保卫干部喜欢凭老办法、***惯办事。而在如今违法犯罪手段向智能化发展的特殊时期,这样的知识结构显然不能胜任。犯罪分子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犯罪的案件快速增长,而高校保卫部门在装备、手段以及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等方面还很不够。有的学校甚至对安全管理工作仍然处于麻木不仁的状态,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因旧的体制而遗留的问题,有些是当前高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没有解决和处理好的问题。对这些现实的问题,我们必须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二、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的主要类型及案例:

(一)、校门内外道路交通事故。

(二)、学校周边发生的暴力、打斗、伤害行为。

(三)、学校周边发生的敲诈、诈骗、侵权行为。

(四)、校外不良人员对在校学生的言行和心理威胁。社会不法分子对青少年的引诱、拉拢、教唆。

(五)、学校制度及 管理出现问题。高校教师教育方法问题。

(六)校园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以及本身的一些设施并不安全。

(七)、上网游戏、聊天、不健康书刊音像作品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八)、社会黄赌毒现象影响学生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九)、学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导致矛盾升级。引起校园安全问题

三、依法治校、校园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领导重视是搞好高校保卫工作的关键因素。虽然保卫工作本身不会直接出什么成果、效益,但它对学校的教学、科研以及师生的学习生活秩序、安全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对于这一点应该有一个共识,特别是学校领导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高校领导要强化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站在维护社会稳定、科教兴国的高度,把保卫工作放在高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从全局的高度来重视和统筹保卫工作。

(二)加强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并使之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涉世未深的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识别能力差,容易上当受骗。因此,高校要把学生安全教育纳人教学计划,开设学生安全教育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实用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知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使学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掌握防范技能,捷高安全素质。要善于利用自身的工作特点,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和板报、图片、标语和校园网等宣传工具,利用发生在高校的一些案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对犯错误的学生要坚持“教育为主、惩处为辅”的原则,用“动之以情,晓之的理、育之以法”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其危害,分析其犯错误的原因,纠正其不良习惯。

(三)坚持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校内外治安环境。校园治安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各部门要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全员参与,群防群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综合治理的目标,才能创建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另外,综合治理工作还要加强与属地的联系,为学校安全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就目前来讲,学校保卫部门尚无行政执法权,对于校园周边一些不良行为的整治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高校要充分依托地方政府,善于借助社会执法部门如公安、消防、城管、工商等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例如,打击校园“黑势力”、惩治无证无章摊点、查处黑网吧等。通过配合他们的各种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净化校园及其周边治安环境,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如近几年来,我校先后在湛江、东莞两个校区分别与属地派出所联合组建了校区警务室,筑起了学校与辖区派出所治安联防的战线,特别是对一些突发性的事件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重视技防设施建设,实行人防技防相结合。高校应增加科技防范设施的必要经费投人,配置必要的现代化设备,发挥现代高科技的作用,加大技防力度,实行人防技防相结合。建议学校在走廊、教室、学生公寓、办公室里安装闭路监控系统;在实验室、机房、贵重器材室等安装防盗网,配备防盗防火出动报警器,建立“巡更系统”;加强值班值勤跟踪督促;在窃贼有可能潜逃的路线上布下电子眼,随时纪录逃窜时间及路线,便于截获或为今后破案提供有利证据。

(五)重视保卫专职干部的选拔与培训。为改变保卫专职干部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在岗人员专业素质差的状况,既要重视选配政治与身体条件好的、有大专文化程度的青年干部到保卫部门工作,又要注意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可选送在职青年保卫干部到警校进修,也可举办短训班。

(六)加强校卫队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效能。高校的校卫队是高校保卫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支保卫学校安全和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要的专职保卫队伍,在高校保卫工作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高校校卫队一般由各高校保卫处直接领异,校卫队人员构成主要以临时工为主,配以少量的干部和正式职工为管理人员。目前高校校卫队的文化层次和业务素质偏低,出问题的较多,每年因违纪辞退或自动辞职的人约占录用人员的四分之一。因此,对校卫队员的招聘、管理与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和必要。

结束语:

总之,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否安全稳定将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

展。因此,构建“和谐校园”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构建和谐校园就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就要着力维护校园的稳定安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着力整治校园及周边的治安秩序,维系校园的和谐有序。一是要以稳定求和谐、以法制保和谐、以长效机制保和谐的和谐校园的理念来做安全保卫工作;二是要以和谐校园的目标去做安全保卫工作,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内部矛盾的调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达到维护校园稳定,营造和谐校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丛淼.论我国高校教育法制化[J].黑龙江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4):35-37.[2曾伟.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M].中共乐山党委校学报,2011(6)

[3]“你身边的校园安全隐患”调查问卷结果

[4]王连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论校园安全天津电大学报,2011(8)

篇2:依法治校与校园安全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略在高等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和要求,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的共识。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教育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民主法治是根本。所以,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更有义务把法治的精神贯彻到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去,努力实现大学的管理主要由行政性管理向主要由法治性管理的转变。依法治校,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人文环境,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依法治校,从学校管理学的角度而言,是指学校管理者对学校各项事务进行依法管理。高校依法治校就是指办学主体在民主的基础上,依照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及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运用法律手段对学校各项事务进行管理,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推进高等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1.要正确理解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把法律作为学校管理各项事务的依据,即法治的管理方式,体现的是一种法治精神。依法治校是依靠广大师生员工的聪明才智治理学校,而不是仅仅依靠学校个别领导者的个人意志和想法治理学校。在依法治校中学校的党政领导是责任的主要承担者,但依法治校绝不仅是领导者自己的事情,广大师生员工是学校的主人,是依法治校的主体。

2.依法治校的现实意义。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及高校改革发展步伐的加快,高校所涉及的法律事务越来越多,责任越来越重,在纷繁复杂的高校管理事务中,仅仅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已远远不够,所以,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只依靠行政指令去管理高校的管理理念,严格按照国家已经颁布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教师资格条例》、《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管理暂行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等等与高等教育相关的法律的规定进行管理。只有认真严格地按照规定来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办学的方针、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推进和谐校园的发展。

二、依法治校的必然性

1.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法制基础。系统、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是自觉依法办事和依法处理校内外各种关系的前提,可以使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进行;保障广大师生员工在公平、公正、机会同等的条件下进行竞争;促进师生员工在良好的氛围下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及科学研究的探索工作;能够正确对待和处理学校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各种矛盾及纠纷;系统、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是维护广大师生员工共同权益,形成全员上下共同参与、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和谐相处的良好人文环境。

2.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时代要求。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教育界提出的要求。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从全局出发所提出的新的任务和要求,体现了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愿望。

高等学校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改变传统的以政府行政指令实施管理的理念推进依法治校,才能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从而推进民主治校、科学治校,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

3.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是保障高校长足发展的根本所在。随着高校的改革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校园规模、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社会效益等等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平衡校内外的各种关系,明确职责和任务,形成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就要从以人为本的实际出发,建立规范、完善、操作性强的校内规章制度,保证民意的畅通、保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保证学校重大发展和关系到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及时通报,充分发挥校工会、校团委、学生会的积极作用,以一切为民出发,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领导意识,带动全员共同参与学校建设,形成以校为家,为学校的长足发展积极献计献策的良好人文环境与和谐氛围,为高校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现阶段依法治校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依法治校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育立法的起步较晚,滞后于高校快速发展的实际。

2.管理者依法治校的法制观念淡薄。管理者没能真正把依法治校的法制精神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缺乏法治观念。

3.依法治校的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教育法规得不到有效执行。长此以往,大学学术研究的水平会下降,所培养的学生素质会降低,造成大学自身也很难发展下去的尴尬局面。

四、实现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法制途径

1.强化管理者的法制观念,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依法治校的关键在于高等学校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高等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长远发展的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法律至上的原则,处理校内外各项事物。同时要加强对师生员工的法治教育问题,增强其法律意识。管理者良好的法治意识是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的关键,广大师生员工的法治意识则是这一环境形成的坚实基础。只有全员上下共同努力,树立牢固的依法治校办学理念,才能使依法治校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2.加强对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制度制定的审查工作。其一,要制定制度程序的审查,即是否按照立项、起草、审查、签发、实施等程序有序进行。其二,是对制度制定的内容的审查。主要包括: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形式审查主要是对其逻辑是否严密,条文是否明确而进行的;实质审查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适应高等学校的改革发展,是否与国家行政规章相协调,是否与学校现行的制度相衔接等。其三,制度执行过程的审查。主要看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是否经过法定的程序,是否给相对人申诉的机会等。

3.加强法制的宣传教育,严格执法,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高等学校要大力开展法制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形成依法治校的长效机制,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律素养。在高等学校内部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执法,坚决反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的现象;要反对特权,坚持依法办事、依制度办事,做到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要树立法制观念,在管理过程中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合法、公平、公正。

4.健全高等学校教育执法的权力监督机制。在抓好依法治校的法律与制度保障的同时,还应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运行机制。在推进依法治校工作中,要依照民主与法治精神,特别注重学校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的建设,要加大校务公开的力度和范围。凡是学校的重大决定、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都应当按照法律和有关文件的规定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加以公开,有些规定和决定还应当向社会公开。公开是最为有力的监督,是防止腐败行为发生的有效机制。

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推动社会的和谐稳步发展。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项目(11544020)□

篇3:依法治校与校园安全

一、建章立制, 完善依法治校体系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凸显办学特色、实现洪塘中学的跨越式发展, 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师生意见的基础上, 2008年11月, 学校教育工会第七届一次教代会率先审议并通过《宁波市洪塘中学三年 (2009.01—2011.12) 发展规划》, 并以此作为学校今后三年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在之后三年内两次修订《洪塘中学管理制度汇编》, 制订并实施了学校章程 (包括校歌、校徽、校旗等)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行政会议制度和教师政治学习制度的综合类制度、机构职能岗位责任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后勤保障、卫生安全及考核奖惩制度等, 形成了学校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的基本局面。

二、民主监督, 创新依法治校的载体

在工作中, 推行校务公开, 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民主测评与集中决策相统一的原则, 确保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主要采用三条渠道:

1. 定期举行会议。

学校按规定每学年定时召开一次教代会、中层干部考评会、学生代表大会、家长代表大会及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大会, 在日常管理中, 定期召开行政会议、教师工作会议、主题教研活动、文理科备课活动等, 广泛征求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使广大师生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主人, 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和民主化。

2. 畅通面面沟通平台。

近年来, 为了让每一位校领导都能倾听到教职工的心声、每一位教师都有与校领导面对面阐述建议的机会, 我校工会每隔一周在校教工食堂小包厢开展“工作午餐交流会”, 每次至少有1位校领导与10位以上的教师共进午餐。通过这一平台, 校领导和教师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坦诚沟通, 完善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此外, 学校还建立教师和学生申诉制度, 设置“校长信箱”“心理信箱”。

3. 搭建隐性沟通平台。

随着我区教育系统信息化工程的实施, 我校在学校管理中, 积极借用数字化校园网, 进一步落实民主管理监督工作。在校园网上, 学校将各项管理规章公开化、管理责任具体化、管理目标精细化、管理方法流程化、管理结果透明化。凡是涉及学校的重大事项都通过校园网及时向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家长公布, 并公布监督电话、监督邮箱等多个隐性平台, 对学校各部门、各责任人的完成工作任务情况实施监督。

三、扎实践行, 保证依法治校的实效

1. 严格遵守上级教育部门提出的减轻学生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按国家颁发的课程计划, 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并接受公众监督。

2. 通过签订《公开承诺书》、组织相关人员到监狱参观等措施, 加强对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党风廉政、警示教育, 使干部得到心灵上的洗礼, 积极争创区级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

3. 依法与教职工签订聘任合同, 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落实和保障教师待遇。建立校内教师申诉渠道, 依法公正、公平解决教师与学校的争议, 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同时杜绝教师侵犯学生人身权的违法行为的现象。

4. 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准和法律素质。

5. 建立健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平安校园”快速反应组织, 增强预防和妥善处理事故的能力。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及规定, 加强对教师、学生的安全教育, 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 预防和减少对学生的伤害事故, 保护学生、教师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四、创新实践, 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1. 积极实施“导学稿”教学模式。

为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改变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随意性、粗放性、效率低下等弊端, 优化教学过程,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校在借鉴其他县市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实施“导学稿”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2. 积极推进小班化教育改革。

在高校专家、教研室的指导下, 积极实施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 并提出了符合学校发展的“2332”课堂教学模式、“六底线”“五字法” (读、议、展、点、练为主线) , 小班化教育改革模式已初具雏形。

3. 实施“立体德育”模式。

本着“三全” (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展开) “三育”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 “三主” (学生为主、活动为主、渗透为主) 的工作原则, 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走出一条德育工作制度“全”、管理“细”、考核“严”、思路“新”、监督“实”的新路子, 努力培养大气、自信、文明、智慧的阳光少年。

通过近几年依法治校的实践, 学校教师团结和谐、干群关系良好, 学生积极向上,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并被评为浙江省示范初中、宁波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宁波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今后,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依法治校的策略, 再创“质量理想、科研领先、校园和谐”的新目标。

摘要:依法治校是当今法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依法制定规章制度, 实施学校管理, 完善规章制度, 增强师生责任意识, 重视和完善普法教育, 强化法律意识, 将“依法治校”理念付诸日常管理工作中, 是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培养新世纪后备人才的必然要求。

篇4:依法治校,创和谐校园

一、建章立制,维护教育秩序、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

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确立依法办学的依据。以学校章程为纲,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这既是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学校先后制定、完善了校务公开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职工管理评价制度、学生管理评价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70多个管理规程,并把这些制度汇编成册,每位教职工人手一册,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和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置于统一规范和要求之下。

以章程为纲,构建依法治校管理网络。确立规范、高效的“三位一体”学校管理体制。我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确立了“校长负责制,党委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管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以校长会、行政会、教代会“三位一体”进行决策和执行的机制,校长、党委、工会、行政处室、年级组、学科组等组织机构健全,职责分工合理,工作要求明确。工会、团委、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等学校管理组织健全,并发挥着积极作用。

构建逐级负责、权责统一的“扁平管理”运行机制。2003年9月,海珠区全面调整中小学校布局,在此次调整中,原沙园中学撤并到我校,市四十一中学成为一所由两所不同管理模式的学校合并而成、拥有两个校区的“新校”。在管理难度增大的情况下,学校领导班子始终贯彻依法治校的理念,以提高两个校区广大师生员工的法治意识作为突破口,强化学校管理。实行逐级负责、归口领导、集中指挥的“扁平管理”工作运行机制,从而实现管理重心的下移,保证管理的执行力,增强学校办学的活力,强化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其中增设初中部、高中部主任,下放权力,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各司其职,良性竞争。

二、全面推进校务公开,激活学校民主管理

校务公开是在学校工作中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举措,也是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维护师生合法权益,深化教育改革,确保稳定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学校重大问题及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从一开始就最大程度地让教师介入决策程序,这样就可大大增加决策的接受度,从而实现民主管理、科学决策。

1.“四及时”和“五透明”,保障师生的知情权

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财务收支、基建项目、物资采购、教师职务评定与聘任、教师工资、教师福利待遇涉及教职工权益的各种事项,学校的招生规定、收费项目、标准和办法等事项均通过校务公开栏、书面通知、校园网、学校网站等途径及时向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接受监督。我校校务公开做到“四及时”“五透明”:及时公开有关政策,及时公开决策和工作过程,及时收集教师、家长、学生的意见,及时反馈意见;政策的透明、标准的透明、决策的透明、难点的透明、整改过程的透明。

2. 强化教代会职能,保障教职工的参与权

教代会是教职工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我校每学期召开1—2次教代会,审议学校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总结、财务预决算、招生收费、基建维修、设备购置、福利奖金分配等事项,并开展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活动,以增强学校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校长依照教代会章程委托学校工会制定学校的福利费、工会经费的收支预算计划,经工会多方征求意见制定的福利费使用方案在教代会上顺利表决通过,同时,校长在每学期的教代会上详细向代表汇报学校的财政收支情况,并把学校的财会年终报表在校务公开栏公布,这种让教职工当家作主的办法,提高了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在制定人事改革的学校内部二次分配方案时,学校做了大量细致的前期工作,两上两下,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反复修改完善方案,并在教代会上从“如何提升教师的生活幸福指数”的精神层面上和“学校提供教师培训就是最大福利”的实际得益上对教师代表们晓之以理,从而使方案顺利通过。在新的激励机制下,激发了教师的内在动力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 通过“三评价”和“三渠道”,保障师生、家长、社会的监督权

“每一位师生的自主发展”是学校办学的出发点,我们树立“服务对象来评价服务者”的新的“自下而上”的管理评价思想。建立了“学生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干部、职工,教职工评价学校领导”的三级评价机制。使领导为学校发展,行政、职工为教师发展,教师为学生发展成为工作的宗旨和自觉的行为,从而构建了“师生自主发展”的学校文化。

通过“三大渠道”,就群众反映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听取他们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他们的支持与监督,形成校内外管理的合力,构建“教育责任共同体”。

(1)每学期召开学生、家长、社区人员代表座谈会,向他们征询意见和建议,进行评教评学,并把收集的意见反馈给教师和各职能部门,让老师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和教学策略,改进自己的工作。

(2)健全定期向统战对象、离退休干部、教职工通报校情的制度。重点汇报群众反映和关心的重大问题:基建工程、采购、招标问题;财务收支问题;平时代收代支收费问题;教育教学发展状况。

(3)利用学校网站的交流信箱功能建立了学校和教师与学生、家长、社会的沟通渠道。

三、切实维护师生权益,营造和谐校园

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建构优秀教师群体。努力创设一个机会均等的环境,让全体教师都处于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教师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人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凭努力去获取成功。学校向教师们尽量提供实践机会、展示平台、物质条件,让各层面的教师根据自身的条件、性格、价值取向,选择自我发展的方向。

培训是教师最好的福利,促进教师自我升值。充分利用和盘活本校的优质教师资源,不失时机去捕捉教师的职业智慧和闪光点。通过心理健康培训、专业培训、教育教学工作反思习惯与能力训练等,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学校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的螺旋上升式的“发展链”。

提供平台,展示才华,保障教师的发展权。学校依法建立校内中层、科组长竞岗制度、教师职务聘任制度。为这些“想干事”的人提供舞台。将单纯的“伯乐相马”创新为“赛马”,形成了全校上下目标明确,千方百计促学校发展的氛围。

建立校内骨干教师评选制度,并试行月度骨干教师补贴措施,为他们日后成为省、市、区名教师进行铺垫,逐步打造学校名师队伍。

学校利用校园网设立一个“教学风采展示区”,把本校一些教师的优秀课例录像提供给教师们分享;把教师们在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研究成果编印成系列丛书《优质教育之路》,鼓励和帮助教师多发表自己的教育教学论文和成果,让更多教师评上更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称。逐步建立起一支法制观念强、业务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营造和谐校园,促进自主发展。为了使学生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我们长期以来坚持以人为本,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贯穿到学校一切工作之中,全面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学生人格,无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学校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地位,平等、公正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要求每一位教师做到:当学生需要安慰时,老师要及时送上问候,而不是批评;当学生需要鼓励时,老师要及时送上欣赏,而不是挖苦;当学生自责时,老师要及时送上体贴,而不是胡乱的表扬;当学生苦闷压抑时,老师要及时疏导,驱散他们的心灵迷雾;当学生得意忘形时,老师要及时提醒,促使他们尽快警醒。

我校把保护学生受教育权的重点放在关注贫困学生身上,决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学校每年从有限的经费中挤出一定经费给生活困难的学生作助学金和减免学杂费、校服费、春秋游活动费、补习费等。

为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提供优质服务。在教学楼的每层楼均提供直饮水,干净卫生快捷,深受学生欢迎。初三、高二、高三课室均安装了空调,从来没有收取一分钱的空调费。

篇5:依法治校创建文明校园

一、实行了“谁主管、谁负责”,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格局

学校党政主要领导重视依法治校工作,具体体现是:建立了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将综合治理的要求措施分解到了每个部门和具体负责人头上,要求学校各部门计划都要有综治目标和措施,严格制度的落实考核,对不负责任造成事故和案件的要重处重罚。巩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强化领导责任制,“确保一方平安”是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目标,也是各级领导应担负的政治责任。为落实这一责任,进一步推进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学校与社区签订综治责任书的基础上,校综治小组又与学校5个科室分别签订了责任书,使得责任层层落实。建立了以保卫干部为主体,各部门积极配合的治安联防体制,实行群防群治、层层分解,全方位开展综治工作。“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为广大师生所熟知,部门出了问题,其主管领导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各级领导在思想上对综治工作重视起来从而使依法治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二、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防范意识

安全文明校园与每个师生的身心健康是息息相关的。师生们都向往一个安全文明、环境优美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这是教育和发动师生全力投入、积极参与、主动配合的重要条件,领导重视抓师生的法制教育,特别是学生的守法教育。每逢节假日,协助有关科室布告关于安全的通知,提醒师生不忘安全防范。在校领导班子中,要求领导成员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做,接受群众民主评议,进行民意测验,建立了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实行办事“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健全了党组织对干部的管理教育制度,从而强化了自律和党组织与群众监督力度。在教职工队伍中,主要通过组织理论学习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师德教育。还通过黑板报宣传,大幅标语的宣传,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思想素质和法制观念;加强了党团和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引导,开展了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了教职工队伍的自身素质和参与综治工作的意识;抓好德育,在认真钻研素质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在总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坚持一个核心,养成教育和创新教育一条原则,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条主线,坚持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加强和改进班级管理,倡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思想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提高依法执教的自觉性。在教育管理学生中,坚持做到了四个结合:

1、思想道德认识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把《中学生行为规范》、《学生伤害处理办法》等教给学生,让他们懂得应该怎么做,并且形成行为习惯。

2、把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同增强学生自觉性相结合,如开展“我为国旗添光彩”活动,启发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习惯的表现,以爱学校、爱祖国的思想为动力,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校、为班级增光添彩。这样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再辅以纪律制度严格管理,坚持不懈,反复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校内、外环境建设相结合,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我校既重视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培养和训练了学生讲卫生,爱护花草树木的行为习惯。还重视校园的文化建设,学校教学楼悬挂校训和名人画像,对学生进行着启发和渗透教育,另外,聘请了法制辅导员定期作报告,定期举办家长学校等,这样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4、结合中心工作的专题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学校注重研究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气候,借助社会教育强劲东风,在学校开展专题教育。如:专题教育集中时间,集中内容,强化教育,再通过经常教育活动又进一步扩大了教育成果,二者紧密相结合,相辅相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管理,设立“值日执勤管理制度”,坚持从学生升旗仪式、早操、课间操、学生出勤情况、饭堂、下午自修课等进行检查,并将值日执勤情况做好记录。加强了住校生的管理,完善管理措施,定期召开各寝室室长会议。生活教师、年级组长、班主任、校值班人员经常巡查宿舍,了解住校生的住宿情况,针对存在问题对他们进行安全卫生教育,开展“绿色宿舍”评比活动。增强住校生的安全、文明卫生意识。宿舍管理较之过去,有了明显的变化。

三、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积极创建文明校园

我校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治安综合治理的规章制度,粘贴到了要害部位和印发到教工手中,进行宣传教育,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具体工作中,一是底子清,重点防范项目清楚,贵重物品进行检查登记,做到心中有数。二是措施硬,领导认识高,决心大,舍得投资保安全;三是作风实,管理人员守岗尽责,门卫人员按照学校要求按时开关门,严格查问出入校门的人员,并且执行登记制度,每天按时对校园,教室、办公室进行巡视,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处理。近段时间来学校加大了对校园及要害部位地检查力度,先后定期不定期对学校所管辖的范围进行多次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该申报的申报,该处理的处理,经过校领导的努力工作,使学校的防范设置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积极创建绿色学校

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良好品德、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在学校“绿色环保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学生科组织了“绿色校园”评比活动。在学生中开展“绿色课室”、“绿色宿舍”、“绿色卫士”等活动,组织学生除杂草、铲香口胶、清理卫生死角,通过努力,学校的课室清洁、公共环境卫生良好,激发了学生热爱学校、自觉维护校园整洁的思想养成。学生们参与社会环保实践活动的汇报,内容详细、资料充足。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光彩,提高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美化了校园的育人环境。总之,由于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工作到位,加上全校师生员工的努力,学校近年无案件、无违法、无事故、无火灾、无上访,无闹事,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率达99.5%,优秀率达90%,后进生转化率95%,法制教育普及率达100%,遵纪守法率100%,实践证明,搞好依法治校是稳定校园,推动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证。我们将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做好依法治校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使我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依法治校创建文明校园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篇6: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定稿]

法制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战略的百年大计。我校一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普法的要求,加强对小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以确保校园安全为目的,坚持以防为主,将法制教育、安全教育与学校的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学生遵纪守法,书香与法香满校园,多次荣获“文明单位”、“消防先进单位”、“法制教育先进集体”、“社会公认满意学校”和“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称号。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齐抓共管。

学校成立了以陈基华校长为组长的“法律进学校”领导机构,制定完善了《学校学法制度》。我们将法制教育列入校长办公会议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学校管理决策中彰显了法治理念的魅力。校长亲自做了“法律进学校”工作的动员讲话,明确提出法律进学校的重要性,提出了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管理理念,号召全体师生要“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护法”。让法律制约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造就一代有良知有素养懂法律的新型中国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和实行安全责任问责制,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每学期初与有关责任人签订安全责任 1

书,明确规定每一个教职工都是法制教育的参与者、责任者、教育者和管理者,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二、整合资源,三位一体,形成合力

学校整合家庭、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一)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我校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教育作用,落实“计划、教材、课时、师资”,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发动学生阅读《中学生法律知识读本》、《小学生法律知识读本》和观看法制教育动画片《成长航灯》、《小小律师》光盘等有关资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法、知法,为守法、用法奠定基础。

(二)挖掘家长中队辅导员教育资源

我校加强与司法、公安等部门的联系和交流,充分发挥家长中队辅导员指导法制安全教育的作用。邀请消防大队、交警大队、禁毒办的教官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各种法律教育,组织学生到各种教育基地进行体验,定期开展突发事件疏散演习、消防演习,防震演习等。开办了家长学校,发放《致家长一封信》等,充分取得了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教育学生不进网吧和游戏机室等场所,做文明守法的小公民。

(三)充分发挥兼职法制副校长作用。

我校长期聘请派出所的陈明同志为我校的法制副校长,设立兼职法制副校长“接待日”制度,每月都到学校两次接 2

受家长对法律常识的咨询,检查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帮助教育思想不健康、行为不太文明的学生。带领派出所干警和学校保安队,加强学校周边巡逻,保护了学生的安全。

三、形式多样,长抓不懈,讲求实效

我校确立“以法导航,全面育人”的宗旨,以法制教育为重点,强化法制的观念;以活动教育为载体,渗透法律的意识;以行规教育为基础,规范守法的行为;以综合治理为网络,形成守法氛围。

(一)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

校园法制文化活动是法制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经常悬挂法制宣传横幅,班级开设法制教育专栏,校园广播站定期广播法制宣传。如:《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在全校营造法制教育的强大氛围。在校园醒目位置制作“法律咨询拨打12348、青少年服务拨打12355”等永久性宣传标语,引导学生懂得拨打法律服务热线和青少年服务热线。

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影碟(动漫片)、制作法制手抄报、写学法用法心得体会、举办法制主题班会、观看法制教育话剧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学法兴趣,获取法律知识,增强了法治观念。

(二)亲身体验,模范守法

我校少先大队提出“快乐德育,文明伴我行”德育主题,开拓法制教育活动的途径,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组织小记 3

者团,对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学生违规现象等进行监督报道。开展 “创建星级班级,争做星级队员”活动中,规范学生的守法行为。

(三)现身说法,参观展览

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教育基地观看普法教育图片巡展、禁毒教育图片展览并开展征文比赛活动,邀请吸毒者到学校现身说法,以鲜活的事例对学生敲响警钟,让学生们从小就树立起“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人生理念。

篇7:坚持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

泰兴市溪桥小学

2012年8月市局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三清一创”白日行动,其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教育管理,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在活动中我们对依法治校工作也有了更多的认识与体验:我们认为,依法治校,首先是依法行事,也就是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行事,无论是国家宏观性的政策、法律,还是《义务教育法》以及与规范办学行为有关的一些规定,我们都要认真地予以贯彻执行。我校在“三清一创”白日行动中,进一步强化依法治校的主要做法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一、加强思想引领,树立依法治校的意识

古人说:不战而屈人之兵乃为上策。制度能规范教师的行为,但只可制其行,不可让其悟,而意识的引领与形成不仅能使教师领其悟,还能让教师愿其行。

理念文化中,我们面向全体师生强调“法制意识”。在法制意识的引领下,全体师生习惯于用法律、制度指导自己的工作、学习,有疑问或者争议出现了,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法律、制度上的依据,这些法律、制度,便是我们学校内部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大家都习惯于运用这些规章、制度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同时,我们向全体教师倡导和强调“零障碍意识”的养成。在“零障碍意识”的启发下,使教师们明白了制度的真正意义,把制度看作是桥梁,不走桥,想泅渡而过,不仅增加了困难,更增加了危险;把制度看作篱笆,扎上篱笆不是不让我们走路,而是让我们走更好的路,走向通往目标的路;把制度看作灯塔,只有明确这个方向,自己才不会触礁;把制度看作护身符,只有读懂它,相信它,并遵守、执行它,才会安全,不被惩罚。有了这种意识,思想就会顺畅,工作就会顺利,真正实现“零”障碍。

二、健全制度,完善依法治校的举措

我校的学校管理坚持依法行政,注重内部章程、制度的制定和修订,形成既与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相配套衔接,又与协调一致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紧密结合的管理制度。我校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加大力度建立和完善学校章程和管理制度。学校在管理体制上首先追求组织健全、职责明确和依法发挥作用。我校管理体制实行校长负责制,党支部监督,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学校实行教职工聘任制。各职能部门及教工严格依照章程制度规定履行各自的职责。

我校建立和健全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依法治校实施方案、“三清一创”白日行动实施方案、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实施方案,始终将法制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使普法工作和依法治校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我校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办学行为依法规范。学校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学制、学额和教师编制等规范行为办学,坚持有计划,按规范不断优化组合教育资源,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思想,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课程计划,均衡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三、推行校务公开,构建依法治校的管理通道

我校做到民主渠道畅通,真诚欢迎师生员工提出意见和建议。坚持做到让师生员工支持和参与依法治校工作。坚持做到充分发挥学校教代会、群团组织在学校建章立制、遵章守法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坚持做到加强学校行政自身的监督和师生员工对行政的监督。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每年召开教代会,坚持学校的重大决策必须由教代会讨论通过制度,让教职工知校情、参校政、议校事、督校务,使教师与学校同步健康发展。

我校建立健全并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以便广大师生员工和家长群众进行监督。建立健全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廉政建设制度,从根本上加强廉政建设,消除腐败行为。严格做到按上级标准收费并公开收费项目,绝不乱收费;让家长明白缴费项目和标准,绝不搭车收费;学校统一收支,绝不设立“小金库”、“帐外帐”,依法接受监督。基建、修缮和较大开支项目实行行政会议、理财小组集体讨论采购、招标、议标或集体研究决定,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和教育行风建设,并落实到文明科室评比、文明教工评比、文明班级评比之中等等。

四、规范教育维权,增强依法治校的实效

我校从教师的招聘到使用再到继续教育,坚持“以教师为本”,保障教师权益不受侵害。依据《教师法》和相关政策、法规的有关内容,学校坚持做到依法聘任教师,依法提供相应工作条件,保证承担给聘用教师买劳动保险的经费,保障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参加进修培训等权利。学校还通过教代会等多种途径为教师提供参政议政的平台,并建立和实施了校内教师申诉制度,从而使教师权益得到保障。定期开展矛盾纠纷、自查、互查,学校排查活动,及时发现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影响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我校依法维护学生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及其他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学校和教师把每一个学生当作平等的人来看待,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体来看待,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十分强调:以人格塑造人格,用心灵呵护心灵。保障学生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几年来无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建立和实行校内学生申诉制度,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五、拓展监管范围,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长效机制

在开展依法治校工作过程中,我校坚持以制度管事,以制度育人。促使学校管理日趋目标化、规范化、法治化,每项工作、每件事情的处理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各部门运作有序,各环节管理有条不紊。为确保这些制度的落实,学校还积极拓宽监管范围,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来推动依法治校工作:一是自觉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行政监督,二是充分发挥党支部对学校各项工作的保证监督作用,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贯彻落实。三是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实行校务公开,实施民主监督,学校决策重民主,办事重民意。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发挥教工代表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对校长的工作报告和重大改革方案行使审议权,对学校的重大事项行使表决权,对学校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和财务收支行使监督权,提高校务工作的透明度和教工的主人翁地位。四是每学年开好1—2次学生代表大会,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机制,小手牵大手,童眼打隐患,并且学校做到案案有回音,事事有落实。五是定期举行师生座谈会,设立投诉制度,向社会公布投拆电话,在校门口设立意见箱,广泛征求民主治校的群众意见,了解师生的心声,调整各项工作。六是设置校长接待日和家访周制度,虚心听取学生家长对办学治校的建议和意见。七是设立党风监督和行风监督制度,聘请社会各界代表人士担任学校党风监督员和行风监督员。八是依法建立家长委员会,借助家长和社会力量帮助学校抓好行风建设和依法治教,和周边治安环境的治理。让群众参与到学校的各项之中。

只有依法治校认识到位,实施过程到位,才能实现学校依法治校的效果到位。学校以政通、人和、校兴体现着全面实施依法治校的种种美好成果,今后我们将继续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借“三清一创”白日行动的东风,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构建和谐校

篇8:依法治校 构建和谐校园

一、依法治校的概念

依法治校, 从学校管理学的角度而言, 是指学校管理者对学校各项事务进行依法管理。所谓“依”, 是指把法律作为管理学校的依据和最高权威之意, 即作为管理者, 要体现一种法治精神。所谓“治”, 是指管理, 而非管制, 是管理和服务的统一, 不是消极地运用法律来管治学校, 而是指在学校管理中能动地开展依法育人, 依法管理。

二、依法治校的内容

主要是在教育、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实行依法管理。这项任务可以在校长的宏观管理下将其具体化, 如在教学方面, 应按《教师法》、《高等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及教育部有关教学方面的计划和规定去执行, 引导监督教师全面贯彻教学大纲要求, 制定教学计划, 完成教学任务;在管理方面, 应贯彻执行《教师法》、《治安处罚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在服务方面, 后勤等教辅序列应依法履行对学校育人工作的支持职责, 提供充分、有效、适当的物资和服务, 如学校食堂应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物价法》安排伙食、合理收费, 等等。

三、如何推进依法治校

1.统一认识, 加强领导。

学校管理者应当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他们要树立明确的法治观念, 认清依法治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一是强化学习, 认识到位。组织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 使大家深刻认识到法制教育是全校师生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 是实现依法治校、依法教育和管理的一项战略任务和基础性工程;二是健全组织, 责任到位。为了使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学校要建立以法制教育为导向, 学校各处室、各院系、各年级为主体, 政治辅导员及教师为骨干的法制教育工作机构。学校要把法制教育纳入部门目标管理, 明确责任, 落实到人, 从而在全校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法制教育组织网络。加强法制学习, 增强法制意识。

2.规范管理, 稳步推进。

一是明确工作目标。对教职员工的法制宣传教育要抓住重点对象、重点事件、重点文件。做到“三性”即现实性、多样性、渗透性。二是强化管理。学校各职能部门要依照分工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把依法治校落到实处。

3.要加强教育法制的宣传力度。

上一篇:间接告白语录下一篇:大学规划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