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宣传

2024-04-09

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宣传(精选8篇)

篇1: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宣传

园林绿化是城市的一项基础设施,是城市环境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快我县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步伐,提高城镇园林绿化水平,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提高县城生态质量,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为城镇居民提供一个整洁、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县根据国家建设部《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活动的通知》精神,提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规划建城、科学管城、旅游兴城”的思路,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载体,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依据县城环境条件与功能,充分利用林、河、城等自然资源,强化以园林绿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县城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完善县城功能,提升县城品位,优化人居环境,努力把布尔津县建设成为生态、旅游、商贸为一体的国家园林县城,把县城打造成为喀纳斯旅游第一景,作为我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工作的指导思想。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及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今年4月15日我县正式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这一荣誉称号,是继2000年荣获“自治区园林县城”称号以来,我县园林绿化工作取得的又一值得骄傲的成绩,标志着我县园林绿化建设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近几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园林绿化和城市环境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各项规

定,坚持“建一房,绿一片;建一路,绿一线,让绿色跟着建设走”的绿化方针,狠抓城市的绿化规划、建设和监督管理,广泛发动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绿化、美化工作。自荣获“自治区园林县城”称号之后,我县各族干部群众全力投入到园林绿化建设工作中来。几年来相继完成了城南防护林、城东绿色通道、胜利路休闲绿地、迎宾路入口处东郊公园、环南路小游园等多项大型绿化建设。到2005年底,县城建成区绿地面积由2000年的142.86公顷增加到177.08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18.53公顷,居住区绿地面积30.3公顷,单位附属绿地面积21.43公顷,防护绿地面积61.92公顷,生产绿地面积14.6公顷,街道绿地面积10.2公顷,风景林地面积20.1公顷。建成区绿地率由2000年的29.46%提高到36.51%,绿化覆盖率由2000年的32.45%提高到41.55%,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由2000年的7.9平方米提高到10平方米。至2005年底我县建成区绿地面积比2000年增加23.95%,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比2000年提高了2.1平方米。

在大力发展我县园林绿化建设的同时,为了指导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与持续发展,委托自治区设计编制《布尔津县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并于2000年7月经地区城市绿化评审小组评审通过并实施。绿地系统规划依托我县优越的自然景观,以公园、游园为重点,以两河、街道绿化为骨架,形成了县城与周围自然生态相融合,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园林体系,为布尔津县城园林绿化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同时根据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绿线管理规定》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行绿线管理制度和绿色图章制度,在城镇范围内全面推行绿线制度,对规划区内的公共绿地、街道绿地、防护林地、生产绿地和风景林地划定了绿线,严禁一切建设活动,对居住区、单位庭院中的工程建设进行严格控制,同时要求各类建设工程首先要进行配套绿化规划审批,对条件不符合、绿化配套设施不够的一律不予审批。

多年来,我县认真执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城市绿化条例>若干规定》宣传贯彻工作,大力宣传园林绿化法规,依法进行园林绿化管理和保护。制定实施了《布尔津县城镇绿化管理实施办法》、《布尔津县城镇全民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实施办法》、《布尔津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布尔津县绿线管理办法》和《布尔津县历史文化、文物古迹保护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严格园林绿化执法程序,把园林绿化管理纳入了法制化轨道,有效地遏止了损害园林绿化行为的产生,杜绝了侵占、破坏绿化成果的事件。并通过广播、电视、宣传车、发放宣传单和出刊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各项园林绿化法规,形成了人人学习绿化法规、人人参与绿化建设的良好局面。据统

计,从2000年开始我县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县城、自治区城市“天山杯”竞赛活动和庆祝自治区“环卫工人节”等活动组织大型绿化专题宣传6次,组织绿化讲座、举办绿化培训班12次,出动绿化宣传车56次,发放绿化专题宣传单8000余份,编写绿化专题板报300余块。

我县在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城镇文化古迹和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制定了《布尔津县历史文化、文物古迹保护管理制度》,使俄罗斯民宅、古代石人、白山布·杜南拜纪念碑、古岩画等一批有价值的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制定了《布尔津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了古树名木的保护职责。目前我县已对县城内26株有一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古树名木进行调查、登记、建档、挂牌保护。加强了城市公共绿地建设,相继建成了供居民休闲儿童娱乐的休闲广场和人民公园、健身锻炼的中心公园、观光游览的河堤公园,并在县城三个入口处和主要街道建设了街头绿地,绿地面积均达到70%以上,配备了相应的园林设施,并全部免费向广大居民和游客开放,为城镇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游憩、健身的绿色环境。截止目前,我县公共绿地总面积已达到18.53万平方米。对县城道路绿化工作,坚持乔灌花草相结合的原则,使道路绿化建设形成城市绿带骨架,街道绿化普及率100%,绿化达标率92%,对城市环境的起到美化、隔尘、遮荫作用。

我县深入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等群众性绿化活动,增强了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绿化意识、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履行义务的法制意识,全民动员,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我县绿化工作中来。坚持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绿化路线,建立了县、镇、社区义务植树三级管理体制,严格实行登记卡制度,先后完成草原站林带、尾水渠林带、城南治沙、城东绿色通道、“三北”四期造林等工程建设工作,建成一批“共青林”、“老干部林”、“军民共建林”,为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区气候起到巨大作用。自2000年以来,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累计出动5万余人次实施义务植树活动,植树面积达533公顷,尽责率达90%以上,成活率达95%,已形成“林中有城,城中有水”的绿化格局。同时开展创建“花园式单位”和“绿化合格单位”活动,为了使“花园式单位”和“绿化合格单位”创建活动取得实效,促进城镇庭院绿化上档次、出精品,我县成立了由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争创“花园式单位”和“绿化合格单位”活动实施办法》,与各创建部门(单位)签订责任状。截止目前,我县被命名的花园式单位和绿化合格单位达56个,占全县庭院单位和居住小区总数的70%以上。

通过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努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使我们布尔津县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绿化、卫生和环境建设逐年提高,市容市

貌清新整洁,现在我们已经取得“国家园林县城” 荣誉称号,这是国家对我们绿化建设工作的认可和肯定。今后,我们的县城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将继续加大城市建设的工作力度,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传统,形成我县独有的自然文化,把我们的县城建设成为一个国家生态园林旅游县城。

篇2: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宣传

坐拥着燕山南麓的雄风,偎依在长城滦水的怀抱,一方神奇的土地,有着一个美丽的名字:迁西!

人说她是燕山绿色明珠,因为这里山水有诗、风景如画。

人说她是唐山后花园,因为这里城在园中、人在花中。

集山水人文之美,风情万种;享生态宝地之誉,胜景如云。迁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托举起一座亮丽多姿的绿色城市、园林县城,奏响了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华彩乐章。

科学规划 合力创建

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是迁西在园林城市规划中始终坚持的原则。

依托三山环抱、一水绕城的地理特色,迁西特别提出了“打造魅力山城、塞上水城、休闲名城,建设山水风情休闲旅游城市”的园林县城总体目标,编制完成了《迁西县城市总体规划》《迁西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迁西县城绿线规划》及减灾、防灾规划。

按照规划,迁西县城园林绿化建设突出“显山露水”,确定了“一环两带三点四园”的园林布局。

迁西县委、县政府将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作为民心工程。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制定了《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实施方案》,将14项创建指标、100多项工作任务逐项分包给县四大

班子领导和相关单位,定人、定责、定目标、定奖惩。

嘹亮的冲锋号下,义务植树基地红旗招展,环境治理现场人来车往,广场公园塑造美景、全面绿化,小区街道清除广告、焕然一新。13个片区危旧房和城中村启动改造。一个个城市建设奇迹不断诞生。

拓绿增绿 满城山色

让一切能绿的地方都绿起来!确立板栗树为县树,锦带花为县花,设立4月1日为栽花节,县领导带头个人出资认养绿化树木,挖“围山转”、掘“鱼鳞坑”,迁西掀起了增加绿量、栽花种草的热潮。城区绿化覆盖率48.05%、绿地率42.3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46平方米,达到国家园林县城标准。

城市周边拓绿,迁西魄力非凡。实施城区主入口经济林带建设,建设板栗、核桃等经济林带100公顷。实施县城周边山体绿化,313公顷山地栽植火炬、山杏等树种90万株。实施栗香湖生态观光林带建设,库区两侧山体全面绿化,栽植油松、板栗等树木80万株。实施河系防护林带建设,滦河、沙河两岸栽植树木120万株。

县城节点增绿,迁西匠心独具。老旧的汽车站整体搬迁,化身为迁西第一个绿色广场--栗乡广场,茵茵草坪、灿灿花海,市民漫步其间。文化广场是城市增绿的一大力作,观水幕电影,看亭台楼榭,游人笑语不断。金水湾广场、喜韵园、毓水苑、康乐苑或大气磅礴、花伴石趣,或青山堆翠、水木相宜……一个个绿

色节点春意盎然、各显神韵。

道路两侧延绿,迁西勇于创新。绿化设计与道路设计同步、绿线征地与道路征地同步、绿化建设与道路建设同步,三年间道路绿化累计投资1.5亿元。绿化配套西外环路,形成道路绿化景观长廊;绿化带控制东、北环路,广植片林,增加绿量;一步一景南环路,临街建设特色景点。点、线、面结合,借景绿化、拆墙透绿,城区28条主次干道绿化普及率达100%,建成省级园林式街道10条。

庭院小区植绿,迁西全民动员。大力推进“绿色图章”管理制度,园林式庭院、小区如雨后春笋,卓然涌现。县建成区拥有电力局、县一中、自来水公司等园林式单位65个,占总庭院数量的67.7%;拥有龙凤嘉园、丰泽嘉园等园林式小区29个,占小区总数量的82.85%。

亲山近水 精品迭现

立足山水资源,建设生态公园,迁西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精品工程。

栗乡文化公园--占地204公顷,总投资1.32亿元。以“一核一脉七峰八区十八景”为主题,建设规划展示区、读书漫步区、果树采摘区、主入口广场区、绿野氧吧区、餐饮服务区等功能分区。规划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融入其中,古塞雄风、冀东星火、咏迁诗林、边关夜话等众多景点缤纷亮丽。

栗香植物园--占地421公顷,总投资1.5亿元。建设融休闲

健身、娱乐度假及科普学习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植物园。已建成主入口景观区、沿街休闲活动区、自然生态观赏区、板栗文化展示区等四个景观区域。漫步园内,透视景墙、艺术廊架、叠水瀑布等令人目不暇接。更有中国迁西板栗馆,开国内外板栗展馆建设先河。

滨河公园--占地30公顷。以美化河岸环境、方便市民游玩、突出地域文化为主题,建设园林小品、圆型饰柱、叠石造景等园林景观,是名符其实的视野通畅、水景相宜的滨水游园。

滦河为墨,挥洒华章。滦水湾公园被誉为山城会客厅,占地323公顷,总投资7.4亿元。全园规划为“河心岛、南北两堤绿化林带和湿地生态景观区、浅水观光游览区、水上休闲娱乐区”。驻足画境广场欣赏喷泉涑玉,踏上观景廊道感受滨水野趣,走进沙滩浴场感悟大河来风……一幅亲水性强,集自然、人工艺术为一体的湿地生态长卷,令人叹为观止。

河水拦蓄成湖,沙丘幻化为岛;跨河大桥长虹卧波,水岸新城火树银花。滦河文化、长城文化、板栗文化,浸润于迁西城市建设精品工程,文化造就了景观,景观传承了文化。

设施完善 管理精细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为破解交通瓶颈。迁西筹措巨资,强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3亿元完成西环路升级改造工程,投资13.5亿元建成通车新三抚公路迁西段,投资24亿元建设京秦高速公路迁西支

线,投资1.5亿元完成滦河特大桥工程,功能先进、结构合理的交通路网体系已经形成。

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迁西大力加强生活垃圾处理、供暖、供水、供气等设施建设,开工建设重点项目55项。城区供水普及率、综合水质合格率达到100%,日处理300吨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日处理污水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通过验收,城区供热覆盖率达到84%,燃气普及率达到87%,开通4条城区公交线路,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2标台。

为改善全县城乡环境,迁西连续多年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大会战”活动,对环境卫生、市容市貌进行综合整治。将城区重点路段划为严管区、示范区,实现了静态交通有序,动态交通良好。实施城市亮化工程,城市主次干道亮灯率100%。完成了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和城乡一体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城市管理向精细化、数字化、高效化、常态化迈进。

花木在轻语,河水在歌唱。这是一座花团锦簇、绿意盎然的城市,这是一座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320天的城市,这是一座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城市。如今的迁西,正在成为处处见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美丽花园。一个彰显山水韵味,“山、水、城”有机融合,自然生态景观良好,具有动感和灵气的园林城市,为燕赵大地再添一抹亮色。

篇3: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宣传

近年来, 随着潜江市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活动的深入开展, 周围优美的环境让王先生改变了生活习惯。现在的双休日, 王先生形成了固定的作息习惯:先带儿子到曹禺公园“泡”氧吧, 然后再去打一会儿羽毛球, 锻炼身体。穿行在这座城里, 犹如游在一座大公园里。

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让潜江市市民普遍感受到了城市的变化, 透过这生命的绿色、幸福的景致, 我们听到的是潜江人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铿锵脚步, 看到的是潜江市构建“天蓝、地绿、水静”的精美画卷。

绿色之家园

未来的潜江, 不应是一个只拥有钢筋水泥丛林的城市, 而应当是一个绿树成荫、天蓝地净、鸟语花香、宜居乐居型的城市。这既是潜江人民的期待, 也是潜江市住建委努力的方向。

该市住建委主任黄振林曾经强调, 一个城市靓丽不靓丽, 除了建筑是否精美之外, 关键还要看园林绿化水平。要继续加大绿化力度, 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让潜江天蓝地净、鸟语花香, 让老百姓“随时都可以深呼吸”。他指出, 一座现代化城市, 一定是公共设施完善、人居环境良好的幸福宜居之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是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契机, 也是加快建设宜居城市的有效抓手。如今, 潜江人应该围绕山水环抱的独特自然风貌, 着力书写“城在青山绿水间, 人在鸟语花香中”的城市新篇章。

每日傍晚, 已退休的刘老师必携着老伴, 步行至水杉公园, 走在林荫中, 享受着周围的湖光山色, 刘老师惬意地说:“这几年, 我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我每天都能享受杭州西湖一般的山水环境。”

这一切的改变, 来自于市委、市政府、潜江市住建委以及潜江人民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决心。

为实现这一目标, 近年来, 该市全面实施新城增绿、老城创绿工程, 先后投入建设资金6.2亿元,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前所未有的投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园林绿化建设, 着力延伸城市绿色脉络, 拓展城市绿化立体空间, 形成“大绿绕城”的生态屏障。这一方水域, 这一片绿意, 褪去了城市的喧嚣, 滋润着潜江人民的心田。

绿是城之生机, 城市之肺。返湾湖、冯家湖、白露湖、张家湖恰似明镜, 镶嵌市域, 辉映出城市的魅力与神韵;潜江森林公园、水杉公园, 似一条宽阔的风景带, 无处不展示着绿色风情;让老城区市民推门见绿, 500米见园。在这座城市中, 绿是主色调, 是永不褪色的风景……抬头见绿、起步闻香, 绿随路至、人到景到, 悄然中, 潜江已变成了一座大公园。

生态之画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潜江市已成为湖北省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曹禺故里、江汉油城、水乡园林、龙虾之乡”产生的极强的链条辐射带动效应, 使潜江成为一方投资热土, 许多客商把目光投向了潜江。

然而, 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是, 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 多年来, 潜江市的城市规划建设、绿化、美化和城市对外形象仍处于落后地位。这样的城市形象让一些投资者望而止步。

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 始终把“生态发展、绿色发展”摆在重要位置, 以水为源、以绿为体、以文为魂, 亲水造绿、依水造景、借水造势, 做足、做精、做深“水”品牌、“绿”品质、“文”品位, 全力打造宜业宜居宜品的“生态潜江”。

新的目标, 是机遇, 也是挑战;新的起点, 是希望, 更是责任。“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共建潜江美好家园。”潜江全市上下打响了一场造绿、护绿、爱绿的战斗。

坚持先谋划, 早规划, 围绕城市发展定位, 突出水乡园林和绿色生态, 高起点编制《潜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14-2020) 》, 构筑城乡一体的高品质绿化系统, 全力打造“城在绿中、绿在水中、人在园中”的城市生态体系。同时, 还坚持高起点建设, 依水补绿, 对河渠实施清淤拓宽、驳岸护坡、辅以植被、完善休闲设施等工程。坚持一路一景、因路造景, 大力实施道路绿化提档工程, 庭院绿化工程。在这个过程中, 全市没有旁观者, 没有局外人, 全市各相关责任单位纷纷行动起来, 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热潮。

目前, 该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分别达到36.87%、32.31%、10.02平方米。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荣誉称号。绿色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潜江的知名度、美誉度, 已经成为潜江扩大开放、招商引资、转型发展的一张“烫金名片”。

文化之名城

一木不成林, 百花方为春。

在打造潜江这座大公园时, 除却秀美的山水风光之外, 更多的是紧扣“文化生态名城”这一立体画卷, 手握“临川之笔”, 描绘出潜江市千年的文明积淀, 展现其独特的城市品质。

该市始终坚持把城市历史文化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 通过文化挖掘、文化展示、文化传承、文化创新, 丰富文化内涵、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创建品位。

晨曦中, “梅苑”上, 曹禺大剧院, 这座建筑外形犹如一本展开的书, 自然之梅与人文之梅交相辉映, 在初阳中熠熠生辉, 加上中国剧协曹禺剧本奖创作基地、梅花奖艺术交流中心建设, “中国戏剧之都”建设初具模型。

余晖中, 有着“天下第一台”的龙湾遗址章华台迎来了众多省内外游客。在这里, 你不仅可以到古楚湖游船采莲、桃花园、小龙虾养殖基地、农业采摘园, 你还可以通过放鹰台遗址、黄罗岗遗址等, 领略到潜江楚文化的魅力, 置身于此, 仿佛进入战国争雄岁月。

而兴隆枢纽水利工程景观旅游区与三峡大坝、丹江口水库形成湖北水利旅游的“铁三角”, 已经成为中国中部极具特色且不可复制的水利文化旅游名胜区。同时, 返湾湖风景区、田关岛生态休闲度假区、借粮湖农庄风景旅游区, 成了“文化潜江”的重要载体, 也是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生态园林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公园、广场、小游园, 绿意盎然, 一幅环环相扣的精美生态画卷展现在了人们眼前。

除此之外, 为了让潜江这座城市绿起来、美起来、靓起来, 让碧水、蓝天、绿地萦绕在百姓身边, 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让老百姓共享创园带来的成果。在这项社会系统工程的创园期间, 潜江处处体现出浓浓的共建情怀。

市容提升工程:按照“洁、绿、亮、畅、美、智”的要求, 集中开展渣土运输专项整治、市容秩序综合整治, 道路广场的卫生亮化, 让条条街道焕然一新;

休闲景点工程:高标准改造森林公园、水杉公园、曹禺公园等休闲景点, 与民同乐;

路网畅通工程, 打通“断头路, 改造丁字路, 形成环行网, 完善城市路网结构, 方便市民出行;

专业市场工程按照“疏堵结合”的原则, 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办法, 规范经营行为, 提高了市容整体水平;

住房保障工程里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周围的休闲设施……无不诉说着我市创园的为民情怀;

供水供气工程:水厂升级改造, 累计开发天然气居民用户8万余户, 城区燃气普及率为86%;

污水垃圾处理工程里的河道整治、除污清淤, 使全市建成区主要河道基本达到可饮用水标准……

篇4: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宣传

摘 要: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注重追求效益,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致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如今,人们迫切需要生存环境的改善与美化。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空间环境与生态的重要保障,就要求其规划更加完善。园林城市完善的绿地系统规划,能从各方面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问题。

关键词:国家园林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剧增,硬化面积扩展,绿地面积缩小,道路拥堵,这一系列问题致使赖以生存的城市环境所面临的问题日益严重。由于中国所处的特殊环境、生活理念及突发的环境状况等因素,生态环境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大力发展建设园林化城市,旨在从根本上改善和美化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

一、相关概念

园林城市是在中国所处的特殊环境中提出的,它和中国传统的园林相联系。现在大力发展建设的园林城市所提倡的理念就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可以看作是中国园林城市的前身,与霍华德所提出的“田园城市”的设想也有相似之处,它的思想是把城市的优点与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山水城市”与“田园城市”都强调城市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二、园林城市的相关指标

国家园林城市相关指标有人均公共绿地、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三个。具体指标如下表所示: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兰州市的常住人口达361.62万人。按照中国城市划分的新标准,属于大城市;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城市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为80~100㎡。根据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兰州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绿地率28%,绿化覆盖率3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以上,建成区绿地率31%以上,建成区绿地覆盖率36%以上。

三、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城市绿地的建设与管理。根据人以及环境的需求,统筹安排各类绿地,完善和优化城市绿地系统。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美化城市空间环境,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提高人们在城市中的生活质量;通过各个城市地方特有的软质景观改变千篇一律的城市风貌,增加城市的差异性,增添城市的趣味性。

四、案例分析

(一)兰州市国家园林城市的相关概况

兰州市于2002年开始创建工作。2006年,制订了实施方案,确定了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山水城市的目标,掀起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热潮。2007年,建成了“省级园林城市”。2013年,进一步推进了进程,取得了很大成效。2014年,通过了省级初验后,正式向国家住建部进行了申报。从1992年提出截至2015年,全国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共317个,其中3个直辖市,202个地级市,105个县级市,7个国家园林城区。全国共审批了18批,北京和合肥、珠海两个地级市是第1批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甘肃共有4个市获得称号(敦煌、金昌、嘉峪关和玉门),作为省会城市的兰州正在积极努力与准备中。

(二)兰州市绿地系统现状

随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进程的推进,兰州基本形成了南北两山绿化及黄河两岸景观绿化的线状骨架。两岸滨河路作为城市的两条主要干道,自西向东贯穿整个兰州。近几年作为马拉松赛的主要赛段,其绿地规划受到绿化部门的重视:绿化现状较好,养护到位,乔灌草搭配适宜,景观效果突出;其沿岸为景观较为集中的地方,集中了众多的雕塑和主题公园;南北两山绿化工作也在逐年推进。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与规划的滞后,兰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还存在缺陷。新建的道路有一定的道路附属绿地,大部分道路缺乏绿化或质量较差,植物种类单一,景观效果不佳,管理不善。已有公园绿地较少,面积狭小,服务半径短,功能性景观设施缺乏,不能满足居民基本需求。没有形成连贯景观绿化带或生态廊道,景观连续性差,植物群落单一,层次简单,生态效应不明显。兰州市人口数量多,可用绿化面积有限,最能弥补绿化面积不足的垂直绿化,在兰州基本属于空白。

(三)兰州市创建园林城市的难点

兰州位于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植被稀少,污染严重。在创建园林城市的过程中,需要面临更多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在植物物种的选择上受限,且适合冬季观景的绿化植物更为稀少。

兰州市由于地理位置限定,土地面积紧缺,致使可以拓展绿化的面积狭小。

兰州市在前期产业发展过程中污染严重,且兰州市特有的两山夹一河的河谷盆地地形及城市热岛效应,阻碍了废弃物的扩散,加剧了环境问题。

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人口的集聚,人口数量剧增,致使人均指标达到园林城市标准比较困难。

(四)兰州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在兰州市关于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中,主采用点、线、面等形式的有机结合,形成网络化的绿地系统。规划重点是南北两山绿化和滨河景观绿化。南北两山绿化结合大型景观区的开发建设,重点发展山地公园和森林公园,在逐年推进的过程中,加强后期管理,保证城市发展建设的大环境,打造宜居环境。城市中心打造以黄河两岸及其湿地为骨架,以合理的服务半径均衡布置公园绿地:结合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等,建成网络状的生态绿地系统;结合滨河景观节点,打造南北向的楔形绿地或生态隔离带和廊道,加强景观连续性;在后期规划中,加强垂直绿化补充地面绿化的不足,增加城市绿化率,美化城市面貌。

通过对城市已形成绿地系统的梳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各类绿地合理均衡布局,提高城市的整体绿化质量。在保护城市空间景观整体风貌的同时,实现城市山水景观特色的整体延续。尊重历史,整合现状,统筹安排城市各类绿地景观,加强本土树种的挖掘与推广,重视居住区环境建设,构建多样的绿化形式,丰富城市空间面貌,形成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达到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打造以黄河滨河景观为重点的三十公里黄河风景线,形成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城市特色景观带。

五、结语

在一个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应使其绿地系统总量适宜,各项绿地指标都达到标准,满足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绿地系统结构和布局都合理,与城市的发展建设紧密结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发挥最大生态效益,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宜居环境。

参考文献

[1]周琪.兰州“一河两山”现代山水城市园林系统整合建设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2]张俊华,巨天珍,任正武,索安宁.兰州市绿地系统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重庆环境科学,2003,(10).

[3]任震英,董晓峰.兰州市山水特色与旅游开发[J].城市发展研究,1999,(05).

[4]金晓斌,周寅康,张希.兰州市城市景观生态规划[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02).

作者简介:

郭莹,兰州交通大学。

篇5:某县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实施方案

某县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自治州人民政府今年提出的创建“园林”的工作思路,结合我县“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绿色、生态”的目标,按照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要求,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推进县可持续发展,力争在2010年前,使我县跻身国家级园林县城的行列,特制定县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按照“生态、文化、景观”三结合和建管并重的原则,坚持“规划造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挖潜补绿”的方针,按

照绿地系统规划,明确目标,抓住重点,扎实苦干,力争在“十一五”期末,进入国家级园林城市行列。

二、奋斗目标

“十一五”规划末期,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和要求,将轮台县建成城郊绿化森林化,市内绿化园林化,绿化布局系统化,绿化功能生态化的生态优良城市。规划区各项考核指标达到国家级园林城市要求,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绿地率达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人以上。

三、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主要指标任务绿化三大指标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以上,绿地率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9㎡/人以上。

目前绿化三大指标现状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绿地率32%,人均公共绿地㎡/人。

创建活动需要完成的绿化任务指标、公共绿地建设

拆除南苑小游园周围的私人房,扩大该游园面积。保持水上公园现有的10公顷绿地面积。

将民族公墓搬迁,建成公园。

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与县水利局、轮台镇协商,解决水源,保持该绿地。拆除水库边住家户对树木的围栏,恢复原有自然形态和风貌。、单位附属绿地和居住区绿地任务。、新增防护林5公顷以上,具体位置为红桥工业园至华隆农林业开发公司段314国道两侧、城乡结合部的道路两侧、红桥河两岸建成防护林。

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与县林业局、轮台镇协商,在城乡结合部建成以退耕换林为主的防护林。

4、“花园式单位”单位建设:已命名的“花园式单位”有35个、“绿化合格单位”21个,总合格单位56个,可绿化有庭院单位76个,占可绿化有庭院单位的73%。

解决的办法和措施: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单位庭院绿化建设步伐;要深入开展创建“花园式单位”和“绿化合格单位”活动,把创建“花园式单位”和“绿化合格单位”活动与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结合起来,把“花园式单位”和“绿化合格单位”作为评选“文明单位”的必要条件,并加大单位庭院绿化管理力度,提高绿化效果。、创建人居环境范例奖。今后一个时期单位庭院绿化工作的目标是:到,新增加“花园式单位”个,即:县职

业中学、县气象局、县法院、县党校、县畜牧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轮台镇,县客运站、号水厂;到,使“花园式单位”和“绿化合格单位”的比例分别达到50%和75%,同时使我县东苑安居小区、西北局生活基地、县公路段申报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成功。为我县到“十一五”末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主要措施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将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正确处理创建工作与其它各项工作的关系,切实加强对城市绿化工作的领导。各有关单位要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创建机构、制定创建方案、落实创建工作。完善法规,依法治绿建立健全城市绿化法规规章和相关制度,制定和完善《公园管理条例》、《古树名木保护办法》、《树木非正常修剪、移植、砍伐、占用绿地审批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绿地系统规划》和加快编制审批步伐。

加大对城市绿化法规的宣传报道,增强广大市民的爱绿、护绿意识;加大绿化监察执法力度,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严格按照自治区《城市绿化条例若干规定》、《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审批和实施。

绿地系统规划不完善;

解决的办法和措施:邀请专业规划

队伍,对原绿地系统规划进行补充完善。

绿线理制度不完善。

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城乡规划部门制定和加强落实新开工建

设工程项目的绿地审查、审批制度,规划质检部门与园林处共同进行竣工验收,绿化不达标不验收。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绿地没有按规划要求落实,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建成区的绿地情况。

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工程竣工验收时,必须有园林绿化处参与竣工验收,达不到要求的不于办理竣工手续。

清查以来,各单位绿化比例和绿线执行情况,凡侵占规划绿线的,一律退出;凡绿化比例不足的,限期补足,确实无法补足的出资异地安排完成。

全面绿化,落实用地在按规划控制、落实绿化用地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解决绿化用地。大力倡导规划造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挖潜补绿的办法。

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用地,要按照自治区《城市绿化条例若干规定》和《轮台县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的规定比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监督。

城乡郊区绿化用地采取退耕还林政策解决。要大力倡导租地绿化,增加绿地面积。鼓励近郊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苗圃、公园、运动绿地、经济林、生态林。凡是城市宜林地块,要千方百计按属地管理原则实施绿化,力争消除裸露地面。

多管齐下,加强管理绿化项目从规划设计到建设管理、竣工验收各个环节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组织实施。重要项目设计要组织专家论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做到“文化、景观、生态”三结合。

加强施工管理、杜绝粗制滥造。全面推行质量跟踪监督和监理制,确保绿化工程质量,力争建设一批精品工程、标志工程。加强园林科研工作,组织专

门力量开展生物多样化、病虫害防治等课题研究。加强苗木生产、开发和储备。

稳定养管队伍,落实养管经费,建立有效的养护机制。

加强古树名木养管工作,对全县现有古树名木重新进行核查登记,确定养管单位,签订养管责任书。

附件:

1、底前“花园式单位”整改目标

2、底前“绿化合格单位”整改目标

3、创建未达标的单位

篇6: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宣传

天蓝,地绿,水清,城美,人和。

这不是梦幻中的仙境,而是我们脚下真实的土地,是我们心灵和身体安放的美好家园。这里,就是绿色天然氧吧、千年车水XX。

美丽XX

幸福家园

——XX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活动纪实

新XX,新生活,新追求。2012年,XX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目标,将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听取汇报,深入一线,督导检查,研究决定创卫重大事项,同时,身体力行,参与活动。县人大常委会对创卫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县政协对创卫工作进行民主评议。XX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48个单位和部门领导为成员的XX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协调领导小组,爱卫、创卫组织管理机构进一步健全。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考评机制,形成了“县委指挥、政府主抓、部门配合、社区联动、全员参与”的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格局。

全民参与,创卫才能让理想成真。为了使创卫工作深入人心,XX县印发了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宣传手册10000册、《倡议书》10000份。县广播电视台及时对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情况进行了宣传报道,播放“创卫”宣传标语、公益广告,并开辟创卫专栏《创建国家卫生城

争做文明XX人》、《曝光台》,宣传报道创卫工作。县创卫办及时编发了《创卫简报》,介绍创卫动态。做到报纸网络、广播电视,时时传递着创卫的声音,激励市民参与创卫、保护环境。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XX在县城主要街道设立固定健康教育橱窗,城区各医疗单位在住院部和门诊部设立了健康教育专栏,院内设立门诊健康知识咨询台,对住院病人及其家属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县广播电视台开辟了健康知识栏目,定期宣传健康防病知识,普及卫生保健知识。中小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并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全县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通过对中小学生抽样调查,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1.2%,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9.9%,健康教育网络覆盖率达100%。全面开展控烟活动,全县各单位和公众场所设立禁烟标识,落实禁烟措施。

县城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形象,更关系到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位居民的生活质量,所以,全面实施县城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刻不容缓。围绕建设珠江源大城市副中心,构建“天蓝、地绿、水清、城美”与“水在城中,人在山水之中”的“生态、休闲、宜居”的花园式精品新型城区目标。XX县投资规模达7.348亿元的县城路网建设改造、县城广告牌规范设置、拆墙透绿、县城夜市摊规范、洗车行业整治取缔、县城周边打碑点整治规范、河道水景改善及市政设施完善、县城已建雨污分流管网修缮、集贸市场改造新建、县城绿化亮化景观提升、县城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城区废旧品收购点规范整治等22个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实施项目顺势推进。

大手笔的规划,大力度的投入,让XX的县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功能配套日益完善。现在,当你穿行在XX水景公园的时候,总能感受到红花绿叶的簇拥,散发着自然气息的植物,与你的距离是如此之近。同时,对贯穿于县城区中心的横山河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让这条县城的母亲河水清、岸绿。治理后的横山河景观带已经成为城市花园,每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老人、孩子和休闲的市民的身影都印在了碧水上、印在了绿草间。有品位的城市,必定是山川秀美的城市。XX县按照规划建设宜居休闲康体娱乐中心,打造“昆明曲靖生态花园”的山水园林城市格局的要求,以公园、街道、居民小区等园林绿化为重点,加快市政道路景观绿化建设和公路等绿色通道建设步伐,突出抓好江河治理,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XX县被云南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园林县城”,县城有31家单位被评为省级“园林单位”,有4家小区被誉为省级“园林小区”。水景公园、沈家山森林公园、正觉寺森林公园的陆续建成,小桥回环,溪水潺潺,杨柳依依,绿草青青,桂花飘香的景象,让XX更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先后对全县130个工业企业(或项目)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并强制关停淘汰落后项目。督促企业累计投资6159万元,完成工业“三废”治理工程27项。全县累计建成废水处理设施88套、废气处理设施102套。实现生活污水日处理量5000余吨。城区环境极大改善。区域环境噪声符合功能区划要求,县城空气质量保持优良。

有品位的城市,必定是卫生和洁净的,实施环卫设施工程建设就是必不可少的环节。XX县推行垃圾分类管理,做到物尽其用。近几年,XX县投入3800余万元新建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漏液处理站,新建或改扩建公厕、垃圾中转站,新增大量果皮箱、垃圾桶。县城区拥有公共厕所16座,垃圾中转站2座,垃圾箱122个,设置果皮箱670只,保障了市民的基本卫生需求。

严格把关,切实加强对食品卫生的日常监管。食品卫生监督部门严把食品准入关口,加强流通环节管理。加强对公共娱乐场所、餐饮行业的卫生监督。加大对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提高全县食品安全水平。对饮食服务行业卫生操作规程进行不定期检查,严格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公众消费市场的饮食安全,实施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覆盖率达95%。从业人员健康证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持证率达96%。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屠宰企业设施齐全,管理规范。

完善体系,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全县加大传染病防治经费投入,健全疫情信息网络,严格疫情报告制度,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监测工作,县城区各医院传染病报告率达到

100%,全县近3年来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无医院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暴发疫情和死亡事故,未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故、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和职业危害事故。全面开展规划免疫工作,各医疗机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建立了重大灾害事故应急采供血预案,临床用血来自无偿献血率达到100%。

四大工程(人居环境提升工程、环卫设施工程、绿化美化工程、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构建了XX美丽县城的基本框架,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市容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每一个人的观感甚至心情,对这一问题的整改包括清除沿街两侧各类堆积物,清洗主要街道建筑物立面、卷闸门,修复破旧路面,对破损的窨井盖、路灯等公共设施进行修复和更新,治理倚门设摊、占道经营等行为;开展对违法违章建筑的综合整治,责令当事人自行拆除违规建筑,对不按要求拆除的,组织人员依法强制拆除;开展出租汽车营运秩序专项整治;开展户外广告综合整治,拆除各类户外广告76块,共1524平方米。制定了关于运输沙石物料、工程渣土等建筑材料的文明施工管理规定,逐步解决运输车辆抛撒、扬尘、带泥行驶等道路污染问题。

“七小行业”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难题,XX对县城区

“七小行业”开展综合整治,按“政府组织、属地负责、部门配合、谁许可谁监管、疏堵结合、规范有序、文明执法”的原则进行卓有成效的综合治理。

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的环境问题历来是卫生管理的难题。XX县以“卫生单位”评比为载体,广泛发动村民主动参与,人人动手,整治环境卫生,改善居住环境。县城区主要街道保洁时间达到12小时以上。城中村由社区居委会落实专职人员负责清扫保洁及垃圾的清运工作,保洁时间在8小时以上。

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了病媒生物孳生地的环境综合整治,并加强了重要环节的防制设施建设,同时坚持每年春秋两季组织全民动手参与除“四害”工作。

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诚信经营、环境卫生,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城市的整体形象。XX县通过改造、新建和强化管理,集贸市场布局日趋合理,管理日益规范,改变了原来硬件设施差、环境卫生不好、市民反映强烈的状况。

四大工程的实施和五大问题(市容环境、“七小行业”管理、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环境、除“四害”、集贸市场卫生管理)的整改,正在改变着城市的面貌。XX县城绿化覆盖率38.4

%,县城道路绿化普及率和达标率分别达98%和84%,公园绿地率80%,人均公共绿地10.31平方米。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居民健康基本知识知晓率81%,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76.6%,基本技能掌握率76%,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7.9%。市民对县城卫生状况满意率为94.2%。

篇7: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宣传口号

1、建设绿色公交,促进济宁发展

2、现代公交、人文公交、绿色公交、和谐公交

3、优先发展公交,构建和谐济宁

4、发展低碳公交,建设绿色济宁

5、加快公交发展,倡导绿色出行,创建园林城市

6、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大公交体系,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建设

7、构建绿色家园,提升城市品位

8、济宁是我家,绿化美化靠大家

9、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打造城市新名片

10、全市人民齐抓共管,为了明天增绿添景

11、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保护蓝天碧水绿地

12、打造绿色和谐济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13、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绿色美好家园

14、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5、加强城市绿化建设,争创国家园林城市

16、大力提倡养花种草,开展立体绿化活动

17、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设优美人居环境

18、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改善社区环境面貌

19、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20、建设优美人居环境,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21、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树立城市美好形象

22、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促进济宁经济发展

23、全民动员,人人动手,携手共建绿色家园

24、抢抓机遇,万众一心,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25、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6、保护绿化,人人有责,植树造林,绿化济宁

27、全民动员,深入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

28、完善法规,依法行政,加大绿化执法工作力度

29、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30、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提升城市形象,推进招商引资

31、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32、打造绿色济宁,提高生活质量,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造福济宁人民

33、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搞好城市绿化,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

34、坚持科学发展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改善人居环境,共建和谐社会

35、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爱绿护绿,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

36、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提升城市良好形象,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38、全市动员,全民参与,争创国家园林城市,为把济宁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强市努力奋斗

39、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城乡公交发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篇8: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宣传

芜湖市在进行国家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 其本身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 并且地区环境优美, 这为园林城市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芜湖市濒临长江, 是一座中等城市, 在进行园林城市创建过程中, 要注重从自身的山体资源和水资源角度出发, 从而实现“山水依托, 文化为魂”的发展模式。芜湖市园林城市建设, 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 加强合理布局, 并能够制定园林城市建设计划, 保证园林城市建设能够突出地区特色。园林城市建设, 在保证环境建设满足需要的同时, 还应该考虑到居民居住环境, 加强住房保障工作, 切实满足园林城市建设的根本需要。

1 芜湖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的背景环境分析

城市背景关系到了城市发展的历史以及发展现状, 在进行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 要注重对园林城市创建的背景环境进行把握, 在制定计划过程中, 能够结合实际情况, 保证园林城市创建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发展特点。

1.1 芜湖市地理情况

芜湖市在安徽省的东南部, 处于长江下游, 北部临近江淮平原, 长江在芜湖市穿过。从芜湖市气候条件来看, 芜湖市属于热带温润季风气候, 具有充足的光照, 四季分明。芜湖市地形以平原为主, 兼备丘陵地形, 在进行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 需要结合地理特征, 保证城市规划时, 能够立足于城市所处的地形特点, 切实保证园林城市建设能够具有较好的合理性。

1.2 芜湖市历史文化情况

一座城市的底蕴对于城市未来发展来说, 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 要注重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 传承历史文化, 以文化为魂, 在进行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 才能够更好地突出城市特色, 符合园林城市建设根本要求。“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是对芜湖历史的真实写照, 是李白游芜湖时发出的一声慨叹。《牡丹亭》是对芜湖的一种真实写照, 画卷中对芜湖优美的景色进行描述, 让后人感受到艺术的优美。芜湖市有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 是一座古城, 在进行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 在将现代化元素融入这座城市的同时, 也需要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重点保护, 突出芜湖市曾有的文化底蕴[1]。

1.3 芜湖市现代化发展

芜湖市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 加强了城市现代化建设, 城市发展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一过程中, 芜湖市注重绿色城市建设, 加强对城市环境进行保护, 并获得了“安徽省园林城市”的美誉。芜湖市一路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保证城市建设突出“生态化”和“绿色化”的发展特点。从现阶段来看, 芜湖市具有一定的园林城市特征, 并且具有着浓郁的现代化城市气息。

2 芜湖市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途径

国家园林城市创建途径选择, 要切实立足于芜湖市发展的特点, 能够从历史文化角度、地理环境角度、城市发展角度出发, 保证园林城市建设能够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发展特点, 这样一来, 才能够真正满足芜湖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

2.1 注重对绿地结构进行把握

从芜湖市园林城市发展情况来看, 绿色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贯穿于芜湖市发展的始终, 在进行国家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 也要切实把握“绿色化”这一发展理念。在进行绿地结构把握过程中, 要注重坚持系统化原则, 布局过程中, 能够从绿地系统角度出发, 保证布局能够科学、合理[2]。

2.1.1 绿地系统结构

21世纪以后, 芜湖地区在城市规划过程中, 进行了多次调整, 注重突出“绿色化”的发展特色, 绿地系统结构规划过程中, 芜湖地区坚持以龙湖为中心, 长江作为规划轴, 注重山水结合的园林城市建设理念。芜湖市园林城市建设, 注重对地域特色进行突出, 注重跨江发展, 打造滨江风景带。同时, 注重对龙湖湿地公园的建设, 能够完善绿网, 突出芜湖市园林建设的特点。关于芜湖市绿地结构特点, 我们可以从图1中看出。

2.1.2 绿地系统布局

芜湖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 注重突出生态性和绿色化的发展特点, 在这一过程中, 绿地系统布局问题, 直接关系到了园林城市建设的最终效果。芜湖市在创建园林城市过程中, 采取了“七绿带、多绿道”的发展模式。所谓的七绿带, 主要是指结合一江六河的发展特色, 围绕一江六河进行绿化带建设, 并对沿线绿带进行有效保护, 更好地突出生态性发展特点。多绿道的发展模式, 则注重结合现有的园林景观, 进行整体规划, 并把握主要绿化地带, 更好地实现园林城市建设发展目标[3]。多绿道建设时, 注重对龙窝湖、漳河、黑沙湖、南塘湖、凤鸣湖等生态绿地进行有效规划布局, 能够形成城市生态廊道体系, 以多条绿道簇拥芜湖市, 从而实现绿色城市建设目标。关于绿地系统布局, 我们可以从图2中看出。

2.2 坚持科学合理规划

芜湖市坚持绿色化的发展模式, 是构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关键, 在这一过程中, 要注重科学、合理的规划, 能够突出地区特色, 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园林城市建设的基本需要。科学合理规划过程中, 要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2.2.1 以山为骨

芜湖市在进行园林城市建设时, 其地理条件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城市中有赭山, 在进行规划时, 需要将赭山周围进行有效规划, 能够保证赭山成为城市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 应坚持多元化的发展理念, 能够将赭山与整个城市融为一体, 使赭山成为芜湖市的“地标”。

2.2.2 以水为脉

芜湖市水资源丰富, 这是芜湖市发展的一个特点, 在进行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 要把握水资源在芜湖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芜湖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 要把握以水为脉的发展特色, 能够加强水资源和自然湿地的保护, 突出“千湖之城”的发展特点。同时, 在建设过程中, 要注重加强公园建设, 能够借助水资源的优势, 使公园对水资源进行更好地利用, 从而实现“还湖于民”的发展目标。关于这一问题, 我们可以从图3中看出。

2.3 将文化特色与园林城市建设融为一体

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是芜湖市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 也表明了这座城市蕴含的强大底蕴。芜湖市园林城市建设, 虽然融合了大量的现代化元素, 使芜湖市发展具有浓郁的现代化气息, 但是芜湖市不能忽略历史文化对这座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 芜湖市要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能够构建完美景观, 使芜湖市人们能够更好地缅怀历史, 感受这座城市蕴含的文化底蕴。这一过程中, 园林城市建设要注重对历史文化进行保护, 能够将文化作为芜湖市的灵魂进行保存。除此之外, 芜湖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时, 可以利用文化纪念馆的方式, 对文化进行保护, 也可以将历史文化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3 结束语

总之, 芜湖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 路径选择要把握芜湖市发展的特点, 能够从芜湖市园林城市建设的实际角度出发, 保证路径选择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靠性, 更好地促进这座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同时, 园林城市建设, 要注重对城市绿化进行把握, 坚持“生态性”和“绿化性”的发展特点, 并且能够对城市历史文化底蕴进行把握, 能够以山水为骨, 以文化为魂, 这样一来, 才能够保证园林城市建设体现出最初的内涵, 更好地促进城市的长足发展和进步。

摘要:园林城市建设是当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快背景环境下, 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园林城市建设, 注重更好地美化城市, 使人们能够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园林城市创建过程中, 要注重把握园林城市建设的特点, 能够将人文与环境进行有机结合, 从而更好地促进园林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本文在对该问题研究过程中, 从芜湖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为研究对象, 分析芜湖市在进行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 如何把握有效途径, 更好地实现这一发展目标。

关键词:芜湖市,园林城市,创建途径

参考文献

[1]吴军霞, 曹军.芜湖市节水型园林绿地建设探讨[J].绿色科技, 2014, 03:223~224.

[2]李文.芜湖市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J].农业科技与信息 (现代园林) , 2014, 10:9~15.

上一篇:羽毛球友谊赛策划书下一篇:中国民间传统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