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好成功作文的第一步

2024-05-05

迈好成功作文的第一步(共9篇)

篇1:迈好成功作文的第一步

怎样迈好习作的第一步

陕西省西乡县城北小学甘春艳

一种现象:如果问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学习上最怕什么?大部分学生会告诉你:最怕作文。不仅孩子怕写,老师也怕指导,家长更怕辅导,很多学生的习作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磨出来的,东拼西凑出来的,有的甚至抄袭而来的。

思索:学生对作文的惧怕来自于什么呢?一是家长的预防针打得太重了,在孩子即将升入三年级时家长就会很严肃地告之:三年级的作文很重要,一定要把作文写好,否则语文成绩就会很差;二是老师对作文的概念提得太响,对作文的要求太高;三是让作文偏离了生活,编造素材、千篇一律的模式化作文充斥着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对作文没有新奇感和兴趣。修订版《大纲》之前的各个《大纲》均将小学生的写作称之为“作文”。严格地说,这是模糊了“作文”与“学作文”两个不同的概念。小学生的“作文”既不同于作家的文艺性创作,也不同于科技人员学术性论文或经验性总结。它是一种习作,是以学生“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为写作内容,学习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基本功,初步掌握运用书面语言能力的。尽管《大纲》研已经降低了已做的难度,可是对孩子们来说仍然有很大难度。作为一名三年级的语文老师,我深知习作教学的重要性和难度,如果学生起步时就没有引导好,后面的路将会越走越难,正所谓“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策略:

一、做好低年级写话和三年级习作的过渡和衔接。

如果一开始作文就让学生长篇大作,规定字数,学生就会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为了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就要把进门的槛搭低一点,从写 1

话和片段练习开始。其实低年级进行的看图写话和句子练习,就是习作的开端,学生对写一段话或一个小片段是很有自信的,也比较容易写出来。所以在三年级刚写作文时,教师就要因势利导,从写片段和看图写话练起,进而写两段话,三段话,这样循序渐进地练习,学生就很容易接受。比如我在上完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后,让学生选择一个方面去写自己学校的生活,可以写学生到校的情景、可以写同学们如何上课的、可以写学生下课后的活动。因为只写一点,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写出来了。这样的片段练习学生觉得很容易,等学生能写好一段话了,就逐渐多写,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写几段话了。

二、淡化作文概念,让说为写铺路。

学生怕作文的首要原因,就是老师和家长把作文这个词挂在嘴上说得太多了,说作文很重要,说作文要下功夫才行,说作文要写好怎么不容易等。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作文很难很难”的印象,对习作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不要把作文提得那么响,而是从说入手,让学生“我手写我口”,这样会让学生减轻对习作的畏惧。很多学生说起来头头是道,并不会觉得难,可是从来没有把说和写紧密结合。如果教师让说为写铺路,学生就不会觉得写很难了。每个单元的习作前都先安排了“口语交际”,就是为学生的习作打基础的。比如学生在写“我的课余生活”这次习作前,我先进行了口语交际,说自己的课余生活,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地说,写因为这个话题对学生来说很容易,很贴近他们的生活。一节课完了,同学们还沉浸在刚才说的兴奋中呢!紧接着一节课我就让他们写,提出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把刚才自己说的写下来,写得越真实越好,不要编造。一节课下来,同学们的习作都完成了。以

后每次习作前,我都先让学生说,引导他们有序地说、细致地说,然后再让他们写,学生渐渐也不怕作文了。

三、多观察、多发现,写出真情实感,而不是编造。

对小学生来说,作文的素材来自于生活,只有多观察、多发现,才会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否则,学生写作文就只能是编造,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写不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对写作文也越来越没兴趣。怎样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呢?首先要让学生产生观察的兴趣。在进行“生活中的发现”这次作文时,我让学生带了实物到课堂上,我自己也带了实物,并且进行了演示。我当时带的是电热水壶,让同学们跟随我一起观察水烧开的过程,从声音水的变化仔细观察,灯开始亮起,壶里并没有声响,不一会儿,壶里就发出呼呼的声音,声音越来越大,变成了咕噜咕噜声,再过一会儿,声音小了,变成了突突声,壶口开始冒水蒸气,烧水的按钮自动关了,响声便停止了,再过几秒钟,水蒸气也不再冒了。观察完后,学生都说太有意思了,接着我还拿了苹果让学生观察,先观察外面,颜色怎样,形状呢?再切开让学生观察,里面的果肉,核的样子。经常这样引导学生,他们便会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首先要有一颗细腻的心,观察要细致,不要粗枝大叶;然后就是观察要有顺序,比如方位顺序,从里到外,从外到里,从整体到部分等等;三是要学会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样写起作文来才言之有物。

四、范文引路,为学生的习作搭好桥梁

学生的习作是从观察入手、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可以从范文里学会布局谋篇,学会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学会遣词造句。在初写作

文时,范文可以为学生搭建桥梁,让他们找到习作的出口,减轻习作的难度。例如学生在写“自己去过的地方”习作时,我就把课文中的三篇文章作为范文去指导学生。先从课文的结构去分析,《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总-分-总结构,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这是学生学习模仿的第一处。接着从写作顺序去指导,《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按照地点变换顺序写的,写作的主线是:海面-海底-海滩-海岛。而《美丽的小兴安岭》则是按时间的顺序写的,写作的主线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学生从这两篇文章中学会了写作的顺序,还明白按顺序写可以让作文条理清楚。三是从修辞手法和如何抓住景物方面去学习,让学生学会在自己的习作中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知道如何去抓景物。用几篇范文去引导学生,学生很快就学会了给自己的习作列提纲,学会了如何去抓住景物特点。习作的第一步不好走,不管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一个挑战。

篇2:迈好成功作文的第一步

那么,你喜欢在绚丽多彩的春天赞美什么;或许,你喜欢在万木争荣的夏天追寻什么;或许,你喜欢在收获希望的秋天沉思什么;或许,你喜欢在孕育生命的冬天向往什么;或许……

那么,你难道在身后一行行属于自己的坚实的脚印为你填写一张闪亮的履历?难道你不希望让你生命的每一个季节都能收获?迈好青春的第一步吧!它将成为你第一个开花的`季节。

生命的绿流里往往也会有波浪,有涟漪;生活的生活的道路上往往也会有陷阱,有崎岖。但我们有属于自己的太阳,我们的生活不再是单调的三原色。

生活的道路上也会有无数的灯塔,也有无数的血泪,也有无限的情趣……

人生的道路上还有十字路口,还有沼泽地,还有充满恐怖的诱惑,还有……

古今本该有多少本该正直的人却被鲜花的海洋和赞美声淹没;多少经币沧桑的英雄却拜倒在金钱的脚下。但,更多的人共同的理想、身躯建成了一座正直、坚强、不屈的丰碑。

长城脚下,一个古老的民族,在长江、黄河的孕育中出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中华儿女。

篇3:迈好成功作文的第一步

一个幸福的人需要有积极的心理状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行为习惯, 并保持对世界的兴趣。这一切需要从早抓起, 要从学生一年级刚入学的时候抓起, 因此入学适应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 学生的家庭构成比较复杂, 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基础也有很大差异。一些学生进入小学阶段后, 在学习习惯、行为规范、同学交往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的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良好的入学适应是学生迈向幸福未来的第一步

1. 入学适应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开端

入学适应是指学生刚入学的一段时间内能否较好地适应学校生活。6岁的孩子刚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 在生理、心理等很多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在学业方面, 学生要适应更长的时间付出;在学习方式上, 学生要能够遵守基本的要求;在情感上, 学生要适应新学校、教师与同学。

一年级学生开始正式接受小学教育, 意味着新的人生即将开始, 也是学生独自面对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开端, 学生对学校的印象、对新教师和同学的喜爱度都会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上最初和最深的烙印。因此, 入学适应对学生、家长和学校来说, 既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也是重要的成长机会。

入学适应较好的学生能够跟上学习节奏、建立新的同学友情、感受到自身价值, 并喜欢上学校生活, 从而获得幸福的情感体验, 为未来的幸福感受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适应得不好, 学生将感受不到学校生活的有趣与丰富多彩, 体验不到同学、师生交往的亲密和温暖, 这样必然会导致学生逐渐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 这对其今后的学业、行为及人际交往等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 做好有效的幼小衔接, 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这是学生迈好漫长学习生涯的第一步。

2. 入学适应的关键性指标

北京师范大学“基于发展性评价的学生成长规律与育人策略研究”项目组给学校和教师清晰地梳理了学生入学适应的一些关键性指标,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 学习适应:学生可以自我调整以达到学习要求, 学习成绩较好, 学习进步幅度较大。

(2) 行为适应:学生在学校能表现出积极的社会行为, 或者极少出现问题行为。

(3) 情绪适应:学生对学校有积极的主观体验, 在谈及学校及学校相关事物时大多数是高兴的、开心的。

(4) 人际适应:学生在学校与教师有积极的互动, 喜欢教师, 跟同学关系和睦、亲密。

(5) 对学校的态度:学生喜欢学校, 认为上学很有趣, 喜欢参加班级及学校的活动。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认知能力与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 因此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适应, 而忽略了其他各方面的适应, 否则, 可能会影响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发展。

二、根据入学适应关键指标, 采取措施促进学生适应学校生活

根据入学适应的关键指标, 我校致力于为一年级孩子创设一个快乐、温馨、安全的学习环境, 提升教师队伍和家长队伍的育人能力, 调动家长参与学校建设的积极性。

1. 改善学校环境, 让学生爱上学校

根据学生对新环境感受性的特点, 我校不断地改善学校环境, 以期让学生尽快地爱上学校。一年级学生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感性阶段, 所以学生更容易感受到新环境外在的变化。如果学生第一次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外在环境让他觉得亲切、安全、有趣, 甚至是自己亲手设计的, 就会有更多的情感牵绊, 就会更喜欢学校, 愿意来学校。因此, 我校大到学校文化的设计, 小到一个指示牌的挑选, 无不渗透着学校对孩子的关注:学校环境设计生动、丰富, 每一间教室都透出童趣和童真, 每一面墙壁都留下了孩子们的成长印记, 每个角落都可以让他们轻而易举地拿到书。同时, 我校也要求各个班级精心布置自己的教室, 每个班级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学生要参与到环境布置中, 从而产生对班级的亲切感。这样学生就不会明显地感觉出小学与幼儿园环境存在的差异。校园环境的改善不但增加了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 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而且能够使学生对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 为学生的入学适应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开学前的新生培训周, 消除孩子的陌生感

很多学生在入学适应阶段出现问题, 并不是因为其能力不足, 更多的是因为学生并不清楚学校生活有哪些新的要求和规则。根据这一情况, 每年教师暑假返校前的一周雷打不动地变成了新生培训周, 让孩子有准备地开始小学生活。

(1) 科学设计包含五个方面的新生培训内容

我校基于学生入学适应的五大指标和学生的具体特点, 每天设定一个主题, 确定培训内容。如在“入学教育”方面, 我校主要从了解教室环境、学校环境、基本常规的培训等几个方面进行培训;在“常规教育”方面, 我校主要从课间常规、集会常规、课堂常规等方面进行培训;在“交往教育”方面, 我校主要从遇到老师、遇到同学、遇到客人时学生该如何应对等方面进行培训, 涵盖学生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学校对每一部分的培训内容制定了相应的评比制度, 激励学生更快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更快地适应学校生活。

(2) 利用学生喜欢玩游戏、听故事的特点, 设计有效的教育方式

在教育方式上, 我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 把枯燥的学习与纪律规范等常规教育运用孩子喜欢的方式, 并将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场景模拟、激励评价等方式结合起来, 易于让孩子把制度、要求、目标等不宜理解的事物与实际相结合, 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行为加以引导和约束。

3. 学生的入学适应要从家长的良好行为开始

学生的入学适应在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行为方式及其对学校的态度和为孩子提供的心理支持有直接的关系。因此, 我校在对学生进行培训的同时, 也加强了对家长进行深入培训和指导的力度。

(1) 引导家长养成“家长五个好习惯”

学校、教师和家委会一起研究并提出了家长自身需要养成的、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五个好习惯。

(1) 倾听孩子说话。在孩子讲话的时候, 家长要放下手中的其他事情, 看着孩子的眼睛, 专心地听孩子说。这样, 孩子会感受到其被真正地关注, 会更愿意跟家长交流其在学校的感受和体验, 这会使家长更准确地掌握学生在学校的情况。

(2) 和孩子一起锻炼身体。在运动的时候, 家长和孩子都处在比较放松的状态, 情感交流也更融洽, 更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多和孩子一起锻炼身体, 不仅能促进家长和孩子的身体健康, 而且在锻炼的过程中增强亲子感情。

(3) 指导孩子交往, 对孩子在刚入学时出现的一些交往问题, 家长不能一味地指责批评, 而要问清情况, 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 使学生感受到家长对自己是关心的、爱护的。

(4) 指导孩子生活自理, 不包办代替。家长可以根据学校对学生的具体要求, 在家里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而不是代替孩子, 如收拾书包等, 使孩子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技能。

(5) 坚持与孩子共读, 发现并发展孩子的兴趣。阅读是孩子获得良好技能、进行学习情绪管理的重要途径。阅读量大的孩子在学业水平、人际交往等方面会有较好的适应性。因此, 家长每天要有和孩子共度的“阅读时间”, 并注意挖掘孩子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和兴趣。

这五个好习惯, 蕴含着“要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家长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深刻含义。

(2) 上好家教第一课

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的主要途径。为了使家长会充分发挥引导家长的作用, 教师准备了一年级新生家长的前测问卷, 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利用家长会讲授新生家长成长第一课, 让家长认清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他人”角色及发挥的作用。

(3) 走进学生家庭

为了帮助一年级新生做好上学的准备, 我校专门以“家访三步曲”为题, 进行专题培训, 交流家访的注意事项, 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策略。家访前正副班主任要一起选择家访的学生, 全面了解孩子在人格方面发展的情况和特点;根据学生情况商量家访议题, 给出合理化建议;选择家长要阅读的书目, 送上一本育子书;探讨家访后的家教策略, 引导家长帮助孩子逐步养成生活、学习、礼仪等方面的好习惯。通过家访, 我们赢得了家长们对老师和学校的信任、理解, 更重要的是家访让老师、学生、家长一起成长, 让家长感受到作为五小家长的幸福。

(4) 进行学生、教师、家长三方评价和反馈

良好行为、习惯的保持需要及时地反馈和激励, 为此我校研究制定了丰台五小一年级新生好习惯培养评价量化表 (见表1) , 请学生、家长、教师进行共同评价, 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 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保持。

篇4:迈好高中英语教学的第一步

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的转移:学生会注意到高中的试题结构较之初中试题而言变化很大。稳稳得分的题少了,而丢的分又非轻易可得回。这是因为高中的英语学习与测试重点从初中的基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移,更重视综合的语言知识与能力的运用。

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体会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变化,也就自然懂得了为什么初中的学习方法不能完全适应高中的原因,由于高中学习环境的重新组合及多样化,老师在课堂上的工作更富于指导性,学生的学习更趋于个体化,学习方法也就应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加以调整。空怀一份抱负而无切实可行的计划,只能使初、高中之间的落差越来越大。

因此,高中英语教学的第一步不宜过早地把教学重点放在阅读能力的培养训练上,而是在查漏补缺和新旧知识结合的同时,强化语言技能训练,夯实语言基础知识。

一、放慢节奏,激发兴趣为主

在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思考,集中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有创造性的活动,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习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

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手段提供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中、感悟中获取新的知识。

二、关爱学生,因材施教

Jeremy Harmer的研究成果表明,好的教师仅有知识和技巧是不够的,更要有耐心、幽默和热情等良好的个性和情感态度。这是因为教师如果没有教好课的热情和教好学生的耐心,是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的。而高一的新生入学尤其需要关爱。因此,质量的保证,需要热爱学生,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研究证明,“在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学生总是喜欢态度和蔼可亲,充满师爱的老师上课。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会促使学生萌发一种不学好英语就对不起老师辛勤培育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与自觉性”。

大部分高一新生在中考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他们的英语基础基本上处在一个合格的水平段内。但是,各人的学法有异,接受的能力不同,来自不同的学校所接受的教育也有差别,因此,新组成的班级的水平仍然因人而异,最好的与最差的差距仍然比较大。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不能不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如果不问情由,一开头就完全使用高中的新课本和高中的教学方法,只会导致部分学生的不适应和慢慢地掉队,甚至是出现两极分化。导致这样的结果再采取补救措施将会事倍功半。因而,教师必须在起始阶段细致入微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阅读的书籍和知识面。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分层次教学。

三、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高一第一学期应为打基础阶段,重点突破语音、词汇和基础语法关,初步接触高中教学考查的题型。第二学期开始侧重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打基础阶段首先要帮助学生突破语音关,增强他们的词汇学习能力。为数不少的学生不具备自学英语的能力,根本就不懂音节和字母组合读音规则,所以要引导学生从26个字母的发音开始,系统地复习48个音素,复习有关单词读音中的开音节、闭音节、r音节以及单词的重音、次重音、双重音等规则,并在随后的单元教学中,让学生来领读并加以运用和巩固。为了扩大和巩固学生的词汇量,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坚持每周对每一个单元的生词和短语进行1~2次听写方法巩固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以构词法为主线,拓宽词汇。

2.以词义辨析为主线,新旧结合,广泛联想。

3.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背单词的手册,收集在每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生词,让他们收集那些生词后,再要求他们去查词典、资料或者是问老师、同学,弄懂了意思并加以记忆,下一周再对此进行检查,如听写或口头翻译等。这样,更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打基础阶段还要适时复习初中语法,逐步过渡到高中语法。初中学到的英语基础语法比较多,都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法知识,而初中教师往往淡化了这一点,尤其不讲“词性、句子的成分和句子的基本类型”,这样导致学生上了高中以后一接触到复杂的句子就晕头转向。

培养英语的阅读能力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合理地引导与指点学生,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速度。

二是教师应经常给学生介绍说英语国家和地区的各种历史、文化背景知识,介绍英语读物的内容提要,教给他们使用各种参考书、工具书等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尽量排除来自学生方面由于缺乏背景知识而引起阅读理解上的困难。

三是指导学生克服英语阅读中的心理障碍,跳过生词,带着“问题”去阅读。指导他们跳过生词或是利用已学过的词来推测生词的含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因此,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前一定要细心审题,弄清楚题干的要求和选项的含义,审完以后就可能已猜出文章的大意或是有了该文章的轮廓了,这时再去阅读,就会知道重难点内容之所在从而避免盲目地阅读。此外,要教会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组读或连读,点读和跳读等方法,也就是要尽量去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不必停留在个别的生词或语言点上,缩短阅读时间,以达到加快速度的效果。

总之,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在初高中英语教育的接轨中,要积极地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要不断地探讨教学的规律,提高教学的艺术,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不懈地努力;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强化业务能力,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严谨作风感染学生,以过硬的能力指导学生,才能迈好高中教学的第一步。

篇5:迈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任小姐毕业于2000年,大学本科,毕业于北京某大学经济法专业

2000年的就业形势还不像现在这样严峻,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选择机会还是比较多,通过一轮轮的求职面试,摆在任小姐面前的共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一家国内知名的商业银行,职位是法律事务专员;第二个是一家国内知名的电器设备制造商,职位是地区总裁助理。在两个选择之间,经过徘徊,任小姐选择了后者,开始了第一份工作。

第一份工作的内容相对是比较单调的,主要以协调性工作为主,而且相对培训的机会也不是很多,薪资也没有大的调整。三年下来,当任小姐再次选择工作的时候,面临的不仅仅是机会,更多的是挑战,在她工作的地区没有一个适合她工作经历和工作背景的职位,没有办法,最终她选择了来北京找工作,这中间经历了大约半年的时间来调整。

案例二

陶先生毕业于2002年,大学本科,毕业于一所地方院校的计算机专业

2002年的就业相比2001年来说,开始呈现出来一些压力,因为大的环境和毕业院校的关系摆在陶先生面前的选择不是非常多,最终通过努力,他到了一家国内做系统集成的公司做软件开发,后来有机会调整到分公司做网络优化软件开发项目,主要用C语言开发。2004年下半年,陶先生面临再次选择,经过层层面试,陶先生被微软亚洲研究院选中,2004年10月开始上班。

这两个是个案,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代表了大部分职业人选择工作的一种状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人才市场的流动性越来越大,任何人在同一个公司工作一辈子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越来越多的职业人士都将面临再次选择工作机会。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制约着再次选择工作机会?

企业在选择一个人的时候,要考察的第一要素就是行业背景经验。同样一个职位名称在不同行业之间的工作内容、方法、工具差异很大。如销售经理,对于大部分通信设备制造公司来说,都是采取大客户销售模式,销售经理面对的对象是某个运营商或某个地区的所有运营商,销售方法一般都是采取解决方案或项目制;而如果在家用/商用电脑销售公司中,采取的模式一般是渠道制,销售经理要面对的是各个地方的代理商,销售方法同通信设备制造商差异很大。在没有特殊情况下,跨行业找工作的代价非常大,相对成功率也非常低。

行业背景满足企业要求后,下一个就是要看求职者过去工作经验和目标工作的相关性,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工作经验要求”。严格意义上讲,应当是:“相关工作经验要求”,工作经验本身并不是企业考察一个人的核心问题,因为过去的成功经验并不能代表未来也成功,工作经验考察的是与目标工作相关的工作方法、工具的掌握,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工作技巧和工具,考量一个求职者是否合适,主要从这个方面来考察。如考察一个招聘主管职位的人选,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要关注的点是:

1.是否熟悉企业招聘的基本流程,并能根据本企业情况设计或者选择合适的招聘工具;

2.是否掌握并熟悉各种招聘渠道,如招聘网站的使用、招聘广告的发布等;

3.是否掌握结构化/半结构化面试的基本方法;

掌握系统的工具是做好一项工作的前提,往往企业在笔试和面试的过程中围绕的焦点就是这些问题。

那么,作为即将离开校园踏入社会的毕业生们,如何来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笔者□ 英泰人力银行就业指导部总监  刘建华

“先就业,再择业”,还是“先择业,再就业”,这是摆在每个面临就业的同学面前的两难问题。随着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大,“就业”成了大多数毕业生求职时的首要考虑因素,能够找个地方先上班,能够先养活自己,成为大多数毕业生步入社会的第一个目标。

虽然“就业”的压力远远大于“择业”,但大多数同学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还是非常谨慎的,一直在平衡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笔者近五年的招聘及个人经历看来,第一份工作对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大学生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对于其职业生涯的影响非常巨大。

看来:

第一、找好入门的行业是考虑的第一要素

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会有很多选择,包括单位性质、工作性质,在众多的因素中,选择入门行业是每个毕业生要关注的第一要素,选择一个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对个人今后的发展影响巨大。笔者认识一个师兄,1996年大学毕业,毕业分配到一家纺织企业,2000年企业宣告破产,等待这个师兄的只有失业,而再次选择的时候,发现同行业的工作都不是非常景气。

那么,如何来区分“朝阳”和“夕阳”行业?

1. 行业的发展态势

这个行业过去的状态、现在的状态、未来的前景。整体过程是上扬的,还是一路下滑?

2. 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这个行业在国民经济收入中的比重,过去几年的发展态势。

3. 国家政策支持

4. 行业普遍收入水平

第二、清晰的职业定位是做好一切的基础

在大多数同学的简历里,求职意向一般都这样填写:“市场营销、技术支持、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教师、……”,很多项目,让所有的人力资源经理/招聘主管看着头疼。任何一家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都不会喜欢什么都想做,也自称是什么也都能做的求职者。什么都能做,代表什么也不能做。

对于每个毕业生而言,清晰的职业定位是提升求职命中率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今后个人职业生涯道路的良好开端。对于即将走出校园的大学毕业生,笔者建议在做第一份职业定位时不宜过细,但必须专一。如可以定位在“市场销售类”职位,但不需要具体到哪类细分职业哪种销售模式。

在考虑职业定位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不是“专业”,而是个人“擅长、兴趣”,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时非常看重自己的专业,而对个人兴趣、爱好却忽视不见,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任何人只会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好,对于不喜欢的很难做到最好。决定一个人职业的最重要因素在于个人爱好,个人兴趣、个人潜在的素质要求,这往往是企业用人考量的基本点。

第三、大公司与小公司的博弈

在面对两个offer,大公司与小公司之间时,很多毕业生也遇到了难题,大公司的优点是基本待遇比较好,培训好,公司文化和氛围好,在里面工作有利于个人良好工作习惯的养成,缺点是人才济济,想出头比较难,相对个人来说,职位发展的空间不是很大。小公司的优点是机制灵活,晋升空间大,缺点是相关文化和氛围不是很强。

在笔者看来,进入大公司固然好,小公司也不错,对于任何一个产业来说,都存在一个由核心企业、供应商、分销商、外包服务商、竞争对手、客户等组成的产业链,产业链内部的人员流动非常频繁,如很多第三方网络优化公司的职员流动到运营商、知名跨国公司等。

在选择任何公司时,不能单单以大小而为之,更多的是,要考量一个公司的综合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公司发展速度和态势、老板、员工素质等等因素。一个快速发展的小公司和一个萧条低迷的大公司之间,相信很多人自己就能够选择得非常清楚。

第四、个人努力是职业生涯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无论怎样选择,对于每个成功者来说,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自己的努力。在面对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一定是以一份“空杯”的心态对待,加班固然令人讨厌,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加班也是一个加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加快个人职业化的过程。能够拿得起、放得下,才是企业所真正需要的。

★ 第一步 作文

★ 好简历是求职成功的第一步

★ 作文迈上新台阶

★ 做份好简历,迈向求职成功第一步

★ 人生的第一步

★ 身边好学校征文

★ 破学校,好学校随笔

★ 勇敢跨出第一步初二作文

★ 《时迈》原文及赏析

篇6:成功的第一步作文

在人生中,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我们便会告诉自己,坚持下去,终会获得成功。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放弃。

古罗马有一则寓言:有两条河从源头出发,相约流向大海,它们穿过山涧,最后到了沙漠的边缘。它们一筹莫展,讨论着怎么办。其中一条河说:“我一定要流过去,找到大海。”另一条河说:“不如回去等机会吧,如果前进,我们可能走不出沙漠就干涸了。”结果一条河执着地前进,最终干涸在了沙漠里;另一条河则回到了源头,等待到了良机,流下了大海。执着有时候将导致失败,而放弃则走向了成功。我们赞赏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但要成就一番事业,放弃和锲而不舍并不矛盾。鲁迅放弃了学医而成了有名的文学巨匠,凡.高放弃做传教士而成了有名的画家.....放弃是对生命的过滤,是对追求方式的扬弃,是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发现,不学会放弃,就无法成功地跨越人生,驾驶人生。

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停止前进,不得不放弃梦想。苦苦地挽留夕阳,是傻子;久久地感伤春光,是蠢人。什么也不愿意放弃地人,常常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今天的放弃是明天更好地得到,不计一时得失,勇敢地放弃,是为了更大的成功。

放弃是剪刀,生命之树剪除病叶赘叶后,会更显勃勃生机。拒绝放弃,只会作茧自缚,在生活的网中束缚致死。

放弃有痛,宛如壮士断臂,但放弃将会给你一个更美丽的开端。放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宽容。

篇7:迈开成功的第一步作文

从妈妈的肚子里“跑”出来时,就是我们的第一个起点,过了几个月,从爬行到慢慢站起来行走便是走向未来的第一个起点……

顶着一个小洋葱头在幼儿园里窜上窜下的,望着身边的小伙伴,不由自主的就开始打闹嬉戏,整个幼儿园回荡着我们如银铃般天真无邪的笑声,直到老师喊停才乖乖地回到寝室里睡午觉,一觉醒来又“混”在了一起,好似永远都玩不够死的,这便是第二步:学会了与他人交往……

扎着两个小辫子在操场上尽情的“翱翔”,疯狂地玩着,好似从小到大只有玩最开心,无忧无虑的。虽然已经上了小学,每天都有回家作业,但对那时的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好似不存在一样的。只不过多了上下课时间的拘束和老师的看管,少了一些娇气,这便是第三步:学会了自律……

但是当我们穿着校服戴着红领巾坐在开学典礼上时,一切都不一样了。不仅放学的时间晚了,学科的数量增加了,最重要的是玩的时间少了,一直以为可以无忧无虑地玩下去。但到七年级的时候,这个印在脑子里的字突然在生活中“蒸发”了、淡忘了。每天的作业不知要做到几点才睡觉,压力就在无形之间“莫名其妙”地产生了。直到军训时,听着广播里的营歌心里总觉得自己像是长大了,莫名地害怕起来,永远都不想长大。升入初三的第一天作业想海浪一样将我打到了海底,好像时间永远都不够用。每天都机械地重复着同样的`事:上学、做作业、睡觉而上学、做作业竟占了四分之三的时间。枯燥而又乏味地重复做着题目……面对中考的来临我有些害怕,害怕自己失误,但又一次次的自我鼓励让我熬了这整整一个月……这便是第四步:学会了害怕,学会了为未来而担忧,学会了忍耐……

回想着这:青葱鲜嫩的年华,成长中的我们开始思考经历岁月的轨迹,自己才走出了4步而已,但是前3步是那样的轻松、无忧无虑而后一步每挪动一点点就要花上全身的力气,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应付,如何面对中考,虽然做了满天飞的试卷;有过成绩一步一步上升的喜悦,也有过成绩下滑的泪水。到底如何让才能成功、才能起步……

篇8:迈好成功作文的第一步

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 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 就成为我们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1、加强新旧知识的复习与顺应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而引入新知识, 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识, 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 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的复习来掌握新知识, 就降低了高物理学习的台阶。

许多事例表明, 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 但往往不能自觉地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 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 (平均速率) 、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 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 是矢量。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 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 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避免人为的“走弯路”加高学习物理的台阶。

2、加强直观教学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 为了使问题简单化, 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 而忽略次要因素, 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 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 往往感到模型抽象, 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 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多做一些实验, 多举一些实例, 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 掌握物理概念, 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3、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具体的物理问题, 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 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 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 用“整体法”简便。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 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 但一解题就错,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4、提高学生学习的物理兴趣

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 可以使学生产生悬念, 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 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 按照常规认识, 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时, 水必往下洒, 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 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 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洒出, 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洒落下来, 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5、加强学生的解题规范化要求

物理规范化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 解题过程的规范化, 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对此高考也有明确的要求。如在要求计算题时:“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 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因此从高考的角度看高中物理的规范化要求应当从高一时就严格抓起。具体的来说应抓好以下几点:

1、力学中要求画完整的受力分析图。

运动学中要有画运动图景的习惯力学问题中必须画出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这是至关重要的。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关健。有的同学认为问题很简单, 画图不完整, 或根本就不画受力图。正确的结果往往难以得出。即使一时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但这种不良的习惯慢慢就会养成。当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 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我有时甚至会宣传一种观点:力学问题当你不理解习题, 难以下手时, 对物体受力分析,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效果, 正所谓柳暗花明。

运动学中画运动图景辅助解题, 有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我想我们在教学中深有体会, 我们自己不画运动图景有时解题都不太容易。

2、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

一些易混的字母从一开始就要求能正确书写。如u、v、µ、ρ、p, m与M等, 认真书写, 我在教学中就发现有不少同学m与M不分, 那么表达式就变味了。

受力分析图中, 力较多时, 如要求用大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弹力, 用小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摩擦力, 用F与F´来表示一对弹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F正交分解时的两个分力Fx、Fy, 初末速度V0、Vt等等。

3、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是对题目完整解答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字表述, 它能使解题思路表达得清楚明了, 解答有根有据, 流畅完美。

比如, 有的同学在力学问题中, 常不指明研究对象, 一上来就是一些表达式, 让人很难搞清楚这个表达式到底是指向哪个物体的, 有的则是没有根据, 即没有原始表达式, 一上来就是代入一组数据, 让人也不清楚这些数据为什么这样用。同时有的同学的一些表达式中用到一些题设中没有的字母, 如果不指明这些字母的意义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很显然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4、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篇9:迈好成功作文的第一步

关键词:动作要领;带球方式;方式阐释;认知兴趣;运动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25-2

一、足球带球技术动作的要领呈现

1.基础环节:脚背正面运球。

在所有足球带球的方式中,运用自己的脚背正面来运球是一种最常见、最实用的带球方式。而在运用这一策略的过程中,每个运动员都要做到全身心放松,两个膀臂要伴随着跑步的节奏进行自然摆动,上身躯体需要略微向前稍倾。在带球运动过程中,自己的步子幅度不宜过大,需要将脚后跟稍稍提起,用脚背正面逐步带着足球向前推进。

这个动作看起来似乎十分简单,但如果教师的指导不够精细、学生的掌握稍有偏位,就会造成技术性的严重偏差。所以,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中,就要告诉学生首先要关注脚背正面运球时对脚步位置的使用,如果位置不对,足球就会被捅得很远,难以控制在自己脚下;如果支撑的距离与足球较远,身体自然也就会出现后仰的情况,那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能够碰到球,身体也难以相应的跟进,也无法做到稳定的带球。

2.升级环节:脚背外侧运球。

在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了脚背正面运球的动作要领之后,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增加难度,将脚背外侧运球纳入到足球课堂教学体系中来。同样的,在学生跑动时教师要保持身体的自然放松,两臂同样也需要随着运动的节奏顺势摆动。但在具体带球时,则需要学生脚跟提起的同时要将自己的脚尖适度往自己的内侧转动,用脚背外侧触及足球,力求使足球能够保持按照既定的直线运行,也可以像脚背外侧方向拨球,让足球能够在设定的曲线或者弧线前进。有了前面学习的脚背正面运球的经验,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这一技术动作进行审视与洞察,从而让学生在自己思考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的认知能力进行反思:如果足球距离自己的身体过于远了,就会造成推力太大,毫无疑问将会增加带球的难度。如果脚背触球时,脚尖内转的角度不够,足球运行的方向就会失去准星。这些都需要在训练中加以关注。

二、足球带球技术动作的训练方式阐述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在年龄、身体素质、足球基础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具体情况,足球带球的训练方法也可以呈现出多样的姿态。

笔者根据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这样的训练策略: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确保足球是从自己右脚脚背内侧到左脚脚背内侧都能触及到足球,然后尝试运用自己的左脚横向的拨动足球,最后做到用自己的右脚脚背外侧顺势将足球向前推进。在一连串的动作之后,再反复尝试练习运用自己的右脚将足球横拨到左脚前方,再用左脚脚掌点住足球,然后用右脚脚背再次推球。如此反复、循环地运用,从而达成熟能生巧的程度;其次,右腳前脚掌轻踩足球以轻盈的动作将足球向后引拉,让足球向自己身体的后方运动,然后自己迅速转体,再用自己的右脚脚背的外侧推动足球,保障足球依照直线的方向前行;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列分为两个合作小组,组织学生以一个弧线的方式站立,在整个队列前的第一个同学以同一个方向运球,在到达起点之后,再将球交还给后面的人继续运球,从而以此类推,保障运球的有序进行。

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依循着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优势,让学生有效、深入地掌握足球的带球动作,为提升足球运动水平夯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足球带球技术动作的教学策略运用

1.创设可感情境,强化基本动作规范。

其实,很多学生虽然非常热爱足球,但这种热爱往往都会停留在追求潮流的形式主义泥潭之中。事实上,他们对足球运动的理解以及对足球基本动作的掌握情况还是相对肤浅的,真正的足球技巧和本领掌握得也少之又少。他们甚至幼稚的认为,足球训练应该是轻松愉悦的。但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很多学生都会被重复、机械的训练手段折磨得透不过气来,前后巨大的反差,让每个学生对足球原本的兴趣严重下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对真实、可感的情境,利用情境的刺激性,来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根据学生形象化认知特点,教师皆可以借助为学生播放足球带球的运动视频,让学生观看相应的技术分解,而后形成技术动作的要领。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认真组织学生在学习之后进行个人或者集体层面的展示,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原本就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尝试将足球的教学与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相结合,改变传统教学机械、刻板的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宽松的游戏环境之下学习技术动作,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足球的基本功一定要从小夯实,一旦养成不良习惯或者错误动作,就会给日后的训练和实践运用造成较大的障碍。因此,在带球训练中,教师必须要明确认识基本动作对学生日后训练练习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2.依循心理特点,优化足球教学形式。

由于受到小学生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对于很多事物都不能保持长久的关注力。但很多教师往往并能够意识到学生这一心理层面的变化,常常运用教师的威严试图通过强硬的手段对学生进行调控,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其实,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基础能力的摸查,选择较为有利的方式进行优化,来激活学生思维的训练意识。如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来自己选择训练的方式,从而在契合学生认知能力和欲望的基础上,唤醒学生参与的热情动力。在日常足球训练课中,教师还可以充分整合游戏、团队对抗赛等多重形式起来为足球带球能力的训练提升奠基。

首先,喜爱游戏是每个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足球游戏的种类繁多,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训练实际作出科学性的选择。我们需要在繁多的种类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游戏资源。当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足球游戏的具体性创造,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下进行足球带球技术的学习。

其次,争强好胜也是小学生心理的特点之一,教师可以采取分组竞赛的方式,充分激活每个学生的斗志,在充分释放学生的心理束缚之后,能够确保每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为课堂教学创造更多的训练契机,从而夯实学生参与足球训练的整体性效果。

在整个足球训练过程中,教师不能总是采用大一统的模式,用单一的方式包打天下,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地采用不同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足球带球能力的训练,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3.发挥榜样作用,强化教师示范引领。

学生认知和判断能力尚未成型,他们往往对怀有高超技能的成人具有强烈的崇拜感。而教师作为学生足球练习的引路人,本身就有着较为深厚的足球功底。因此,在组织学生认知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进行技术动作的讲授。由于学生对教师本身就怀有崇拜之心,教师的示范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就具有无可比拟的教学价值,对于激发学生的关注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在讲述足球带球技术的同时,配置以自己的动作示范,要求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模仿。当学生在自主性练习时,教师一旦发现存在问题,也不能仅仅局限在语言纠正的虚拟之中,而是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动作示范,强化对学生的个别化辅导。很多时候,学生在自主练习中的随意性较强,这对于学生提升自己的规范意识非常不利。教师就需要对带球训练进行针对性地辅导,让学生在鲜活可感动作的支撑下,提升技术动作的准确把握和熟练程度。由于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有时他们对于很多专业化语言并不能十分理解,教师除了要调整自己的专业语言之外,还可以借助鲜活直观的动作示范,将语言描述與动作展示进行有效整合,对学生进行深入地引导与解读。

4.紧扣运动规律,调整足球教学顺序。

在足球训练中,很多教师都存在着一个误区,让学生先踢球,然后练习运球。这样的顺序看似契合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先玩为快中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但从足球运动自身的规律莱卡看,这样的顺序显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学生在自行玩乐过程中一旦养成不规范动作,在以后的教学中就会造成极大的麻烦。这就要求教师要调整教学的顺序,首先将基本带球、传球等基本动作传授给学生,在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运动能力,尤其是一些基础性动作已经基本成型之后,再给予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机会。相对于足球而言,足球带球的幅度相对较小,动作也相对简单,十分适合学生在初始阶段学习,可以为日后其他方面技术的学习做好坚实的铺垫。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紧紧依循着足球训练的策略,在利用带球训练过程中储备的能力,将自己日常观看到的动作进行自主性揣摩,从而实现足球运动能力的快速提升。

总而言之,学生对足球有着巨大的兴趣,我们就应该紧扣足球运动的自身规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选择适切的情境、高效的形式和深入的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技术,达成孰能生巧的境界,真正促进学生足球运动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原晓龙.我国校园足球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运动,2013(17).

[2]袁敏.“校园足球”背景下的小学足球教学[J].运动,2015(21).

上一篇:书籍伴我成长演讲稿下一篇:支部2018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