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技能培训工作

2024-04-07

扶贫技能培训工作(精选12篇)

篇1:扶贫技能培训工作

扶贫培训工作总结

**县扶贫培训工作总结

**县 20**年扶贫培训工作,严格按照自治区、自治州相关文件精神,以“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脱贫”为目标,使扶贫培训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开展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今年**县坚持把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职业技能作为扶贫开发任务的重要环节来抓,一年来,**县共投入扶贫培训资金***万元,采取分期、分批的培训方式,共举办各类培训班 6 期,培训农牧民 2***人(次)。通过培训,使广大贫困农牧民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提高了农牧业科技素质,学科技、用科技、靠科技脱贫致富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培训工作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基本情况

按照自治区、自治州扶贫办培训通知要求,我办聘请了农业、畜牧、农广校专业老师等有关技术人员,培训内容以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育苗、栽种、施肥及后期管理技能、牲畜疫病防治技术、电焊工技能、地毯手工艺人、美容美发技能为主。各乡镇积极组织贫困农民,到培训地点参加培训,通过培训,使农民群众掌握了以上培训内容的相关知识及技能,并根据农牧民的实际情况,把技术培训运用到实际的农牧业生产当中,扎实掌握了技术要领,提高了技术水平,为实现脱贫致富奠定基础。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还为参加培训的农牧民举办了汉语培训班,讲解了《劳动法》、自治区对边境及山区扶贫的优惠政策等。

二、主要做法

在扶贫培训过程中,结合我县的实际,主要采取就地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培训。通过采取就地与县城集中培训,即节约了资金、时间,又为农牧民带去了实惠。

一是我县在牧区乡镇采取就地培训,考虑到路途远,举办一期培训班就需几天,即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资金。因此,采取乡镇就地培训,此举一方面节约了资金,另一方面可用最少的资金满足牧民的需要。

二是我县在畜牧业和农业实用科技培训中,采取集中授课,专家现场讲解、指导,即节省时间又解决农民疑难。

三是采取专家讲课和播放录像教材、示范户现身讲解等方法,使培训内容更生动更具体。

四是通过参加培训人员再向其他农牧民传授学习经验,从而达到培训成果全面普及的目的。

三、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一是由于我县人口多,乡镇相对分散,路途远,农牧民来回交通不便,费用高,加之每年培训经费少,很大成度影响了我县扶贫培训工作;

二是培训手段、配套设施落伍,跟不上时代的需求。现有的培训手段很难与新技术接轨,不适应新技术的推广。

建议自治区加大对扶贫培训工作资金的投入,以用于改善培训经费和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由于县培训中心师资力量及水平不限,建议安排有关方面专家及致富能手下县、乡授课,以实际案列现场教学

,调动农牧民参与培训积极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继续加大扶贫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范围,增加培训种类,使更多贫困农牧民学到更多实用技术,并督促参训人员理论结合实际,积极创业,早日脱贫致富。

**县扶贫办

20**年 9 月 23 日

篇2:扶贫技能培训工作

2012年,我院根据工作安排开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扶贫培训工作。培训的范围是以××为基地,涵盖××村及周边村民;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中餐摆台操作技能;培训的标准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餐厅服务员初级标准。我院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措施,真情帮扶,圆满的完成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扶贫培训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狠抓落实

学院继续教育中心领导、系部领导组织专业教学团队,多次深入××实地进行调查,共同制定扶贫培训工作方案。并狠抓落实,按时推进扶贫培训工作进程,并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下一步工作指导,使扶贫培训专项工作在学院的诸多工作中得到圆满完成。

二、专业教学团队认真准备,真情帮扶

我院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培训专题,指定专业教师,团队共同研究培训教学内容和培训方法,务使培训内容能够结合××扶贫点的群众实际,采取他们所喜闻乐见的、灵活的培训方法,确保培训效果。

1.不辞劳苦,真情帮扶

为兼顾专业教师的院内教学科研任务和××及周边村民的农余时间,我院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每次派出两名专业教师在休息时间赴××进行培训。他们要赶最早一趟班车到达××,然后再寻找到××的班车,再转到××乡的临时“散

马”车到达××,才能赶在中午的时间进行教学;为了不给当地村民增加负担和麻烦,他们又赶下午五点最后一班过路班车回到××,然后从××回到××。

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师还把这个时间和班车班次作为一种宝贵经验传给下一组培训的教师,大家没有谁喊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直到培训工作圆满结束。

2.认真准备,灵活培训

根据培训的目的,我院游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设计了餐饮服务与管理初级教程、礼仪接待与迎送、语言表达与沟通技巧等培训专题;同时设计了不同的培训方法,如餐饮服务与管理初级教程采用示范操作和操作步骤分解训练的方法,礼仪迎送与接待采用对比规范礼仪和情景教学的方法,语言表达与沟通技巧通过游戏导入进行分析的方法等。通过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管学院是否具有相同的教育经历,都能在步骤分解、情景教学和游戏中学到规范的操作方法和难懂的理论知识。村民们不用拿一支笔一张纸,却能够在笑声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授课结束后的阵阵掌声和最后在安排考试的时候村民们踊跃参加,争相要求先考的情景,都是对我们培训工作的最大肯定。

三、培训综合效果好

本次扶贫培训的主题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初级餐厅服务员,我们通过操作流程的逐项分解逐个过关达到培训目的,同时我们在设计培训内容时充分考虑到面客服务所需要的综合技能,所以设计了礼貌礼仪的专题和语言表达及沟通的专题,通过仿真的情景模拟让培训学员提高与人交流与沟通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除个别学员由于没有参加够培训时间考核不通过之外,其余都通过了考核,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虽然我们的扶贫培训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感这是一项长远的工作,还需要继续努力,特别是扶贫帮困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扶贫的具体措施、方法还需进一步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国民素质。

××

篇3:扶贫技能培训工作

一、基本情况

目前新县农村人口约28.2万, 拥有农村劳动力约16万人。其中, 男性 (16-60岁) 约9万人, 女性 (16-50岁) 约7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近8万人。由于新县系国家级贫困县, 经济发展起步晚、水平低, 县内就业承载能力有限, 加之相当部分劳动者文化水平较低、技能素养不高, 导致一定数量的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 90%以上的农村劳动者从事着一些收入较少、工作强度较大、知识技能要求较低的工作。提升贫困人员的职业技能, 并将其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 是促进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

2012年以来, 全县共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2248人次, 开设有电焊、电脑、缝纫、制鞋工、家畜饲养工等10多个工种, 帮助6735人成功实现就业, 通过实施技能培训让贫困人员掌握一定技能,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农民群体特别是贫困人员的收入大幅度增加, 形成了“培训—就业—脱贫”三位一体的“技能扶贫”格局。

二、主要做法

1. 整合培训资源, 提高培训能力。

今年8月份, 新县对人社、扶贫、劳务、农业、民政等部门的涉农培训资源进行整合, 成立了新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 培训中心将以农民需要和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 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分类别地开展好农民培训, 对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加快贫困群体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

2. 突出创业培训, 提高致富能力。

一直以来, 新县经济以农业为主, 由于种养技术落后, 农业生产收益偏低, 群众生产生活较为困难。为改变村民的落后生产方式, 提高群众的劳动致富能力, 人社局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农民工、农村创业妇女进行创业培训, 邀请省、市创业培训专家为有创业愿望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农村创业妇女进行了SYB创业培训, 鼓励困难群体自主创业, 并为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近三年来, 全县举办创业培训57期, 培训人员1709人, 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211万元。其中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农村创业妇女200余人, 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00余万元, 共有100余名贫困人员通过培训成功创业, 脱贫致富。

3. 实施涉外培训, 打造劳务品牌。

依托全省首所全日制高等涉外职业院校———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瞄准国际就业市场用工需求, 将涉外劳务输出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 以培训促就业、以培训促转型, 实现由低端劳务向高端劳务、对外输出向回归创业的转变, 初步探索出一条“职业培训+国外就业+回国创业”涉外职教新模式。学院采取学生国内学习3年, 毕业后全部推荐境外就业的办学方式, 开设数控技术、电子工程技术等11个专业, 目前已培训汽修、电子、建筑、种养业人员2600余人, 新县常年在国外劳务人员稳定在6000人左右, 年创外汇8200多万美元, 人均年收入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上, 达到了“出国一人, 致富一家, 带动一方”的良好效果。“新县涉外”被评为河南省十大知名劳务品牌和全国十大劳务品牌。

4. 强化就业服务, 促进转移就业。

一是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库。今年, 人社局利用半年时间, 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进行了调查, 初步建立了涵盖140429名劳动力的人力资源信息库, 全面掌握了劳动力资源的结构、就业愿望、培训需求、劳动力转移、收入状况、权益保障等基本情况, 为全县实施扶贫攻坚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二是建成人力资源网上超市。完成信阳市人力资源网上超市建设, 成功注册县内企业31家, 录入求职者信息并上传至信阳市人力资源网上超市8.1万人, 发布招聘岗位2672个, 达成就业意向519人, 实现用工和求职信息网上发布、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网上签约, 开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途径。三是搭建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供需平台。根据不同时间点和用工需求确定不同的招聘主题, 先后举办了“春节就业服务月”、“吴陈河神火庙会招聘会”等招聘活动10余次, 协助县产业集聚区招募员工652人, 协助信阳工业城招募员工101人, 形成了用工企业定期到集市招揽人才, 求职者定期到集市找工作的良好形态, 有效缓解企业用工紧张的局面,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5. 开展“一对一”帮扶, 做好扶贫对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扶贫部门关于精准扶贫精神, 人社局选定县苏河镇新光村为定点扶贫联系村, 对该村基本情况、贫困原因和该村村民的意愿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 做到了困难家庭底数清、致困原因清、困难程度清、技能特长清、就业需求清, 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确立每名干部职工至少帮扶一户贫困户的责任目标。先后10余次深入帮扶贫困村, 受到人民群体的一致好评。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基层就业与社会保障服务能力不足。

新县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与人民群众对就业和保障服务的需要和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目前还有5乡镇尚未建立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 全县205个行政村 (居委会) 只有18个建立了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 影响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建议上级加大对新县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

2. 现有培训政策与工作实际不相适应。

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一项专业技能一般需要2-3个月以上时间, 虽培训是免费的, 但参训所需的食宿、交通等费用都需自费, 而现有补贴标准仅为600-800元, 从而导致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意愿不强烈、积极性不高。建议上级部门根据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周期长短, 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 以有效解决劳务培训费用不足问题。

3. 培训基层设施建设不够。

目前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可以享受到国家相关补助, 但在培训基础设施建设上没有上级专项资金支持, 仅靠地方筹资建设难以实现。建议上级部门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对县职业高中, 尤其是涉外劳务学院等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上给予资金扶持。

4. 人力资源招聘市场尚不成熟。

目前全县没有固定的符合规格的人力资源招聘市场, 劳动力需求信息不能及时发布, 基础设施不足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严重制约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健康开展。建议上级加大人力资源市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使城乡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

5. 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滞后。

公共实训基地能对广大城乡富余劳动力进行全方面、多层次培训, 提升他们的就业技能和就业本领, 促进贫困人员尽快脱贫。建议在新县建设公共实训基地, 增开培训工种, 提升培训能力。

6.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较低。

篇4:扶贫技能培训工作

关键词:精准扶贫工作;职业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10-01

一、M镇基本情况介绍

M镇归属C县,C县地处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县、川陕苏区革命老区县、全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和百万人口大县。全县幅员2229平方公里,辖43个乡镇(17个镇、26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549个村(居)委会(村521个、居委会28个),总人口107.1万人,有农业人口86.16万人,耕地62.68万亩,森林覆盖率52%。2015年,C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3亿元,增长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5.5亿元,增长2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6亿元,增长13.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3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1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39元,分别增长9.1%、10.6%。M镇辖11个村(居),85个农业社,4888户,20951人。幅员面积47.2平方公里,该镇因“皇花天子”闻名、“皇山雀舌”出名、种养业知名。该镇68.1公里镇村道路全部硬化,省道平营路、出境道西回路、县道西佛路全线贯通。水利设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场镇建设迅猛发展,水、电、气、光纤、排污等基础设施齐备,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正在进行,农村新居工程、聚居点建设强力推进。全镇巩固发展了以优质水稻、玉米、油菜、小麦、薯类、生猪、家禽为主的传统产业,重点提升了有机茶、优质梨、猕猴桃、专用高粱、土鸡、山羊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农民增收步伐明显加快。全镇有一所市级重点职中——M职业中学。中小学教学成效显著,位居同类学校前茅。文化、卫生、科技、老龄等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二、M镇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

在2015年的精准扶贫工作统计中,M镇共计登记纳入符合精准扶贫对象3956人,1095户,其中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有2007人,这些人是精准扶贫工作中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对象。M镇发展的产业主要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其中发展了茶叶、花椒、麻竹、中草药、草莓產业;养殖淡水鱼、生猪、山羊、兔子、土鸡。职业技能主要集中在这些产业,例如茶树的日常管护,水土的保持、叶片的采摘、粗茶的储存、成品的封装等。

现有的培训体系架构,指导单位:C县农业局;实施单位:C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M镇农业服务站,协助单位:M镇职业中学。在职业中学内设立了培训基地,解决了课堂教学场地的问题,利用周末集中针对的专项培训。师资来源:由县农广校邀请各业专家,每年定期的免费开展课堂教学培训,不定期进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操作示范;教材:由县农广校统一编制,免费发放到每位培训学员;课程设计:根据M镇发展的产业分类设计,阶段性跟进。

现有成果:M镇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发展了茶叶种植4500亩、花椒3000亩、麻竹1900亩、中草药600亩、草莓200亩;养殖淡水鱼30万尾、生猪2000头、山羊1600只、兔子800只、土鸡3200只。2015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1次,培训人员1200人次;M镇从事种养产业的人员职业技能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从业信心大大增强,收入水平也随之有所提升,已有36户102人实现首期脱贫计划目标。

三、困难与不足

(一)培训对象方面。

1.文化基础较差, M镇精准扶贫工作中职业技能培训对象2007人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数比重不到10% ,人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半文盲比例接近40%。

2.参与度和认识不够,M镇精准扶贫工作中总共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人数不到应受训人数的50%,大多数人不热心职业技能培训,没有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重要意义,在我的走访了解中得知能来参与培训的人很多都是由于基层干部反复做工作, 碍于情面来的,其效果大打折扣。群众热情度和积极性问题应当列为职业技能培训首要解决的问题。

3.总体年龄偏大,M镇精准扶贫工作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人中,45岁以上人数占总体比例的60%,接受新技术很慢,思维方式较为陈旧。

(二)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方面。

课程设计不够贴近实际,受训人员接受度不高,教学方法单一枯燥。这些因素使得技能培训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进而挫伤受训人员的积极性,培训的持续性也受到不利影响。

(三)培训的持续性和连贯性方面。

培训时间较短,运动刮风型,持续性太差,易受其他因素干扰。各类培训之间相对孤立,连贯性很差。

四、改进建议

(一)科学设计,从大局出发,针对M镇全镇的扶贫做出1到3年的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并且征求专家、市场需求方和农民三方面的综合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参训农民的参与意识一定要着力培养,以求保证他们的积极性。

(二)精细实施,课堂教学和实地示范相结合,专家下乡走访和农民远程咨询相结合。对一项工作要有足够的配套措施,对于保证职业技能培训的效果和持续性十分重要。

(三)灵活应对,种养业的终端是市场,市场是产业项目发展状况的最终评判者,M镇在发展种养业之初,做过产业调查和市场分析,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产业项目调整。因此,职业技能培训也需要随时跟进,紧跟产业项目调整的步伐,给力发展。

(四)制度完善,M镇要将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并且要以实际效果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责任到人,目标到人。

篇5:电商扶贫工作培训会议总结

姜祖清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他说,各区县要在本区域内积极带动贫困户依托旅游资源,靠开办农家乐等方式脱贫。要积极开展好电商扶贫工作,对贫困户产品要进行收购、包装和推销,对有能力的电商扶贫村庄点要进行各方面的支持,对贫困户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要通过电商平台就近采购。

会议要求,各区县要加强调查研究,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挖掘潜力,科学谋划明年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要提前分解目标,按照总体部署要求,将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要尽快启动脱贫项目,强化资源调度,尽快开展明年重大脱贫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启动、早见效,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篇6:县电商扶贫工作培训会议总结

县委书记刘天波,县委副书记、县长马越垠,县委副书记张涛,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周济,副县长杨庆森,县政协副主席李应祥出席会议;县直部门负责人,18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电商业务骨干、大学生村官,华盛农业、天河酒业、汇涛蜂业、韵达快递、圆通快递等企业负责人共计160余人参加会议。县委副书记、县政协主席王新强主持会议。

会上,县委书记刘天波做了讲话;县委副书记、县长马越垠就抓好全县电商扶贫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副县长杨庆森与18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了《—电商发展目标责任书》;县商务局负责人通报了全县电商发展情况;永清镇、红堡镇红堡村、果业局、华盛农业等4个单位负责人做了表态发言;与会人员观看有关电子商务方面的视频资料。

刘天波指出,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全省“1+17”精准扶贫方案,高度重视电商扶贫工作,依托天水农校建成县电商中心与众创空间融合发展的创新创业基地,建成了14乡镇电商服务站和52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开办乡村网店422个,推动电商扶贫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仍存在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发展滞后,人才短缺、活力不足,配套落后、品牌不优等问题。

刘天波强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商业业态,是深化扶贫攻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路径。要抓好电商扶贫工作,就要坚持问题导向,抓好难题破解,着力解决好制约清水电商发展的突出问题。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抓住当前持续升温的“互联网+”发展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大胆创新、不断探索,以敢闯敢干、善做善成的精神状态,大抓电商扶贫,打造我县产业扶贫的升级版。

刘天波要求,各相关单位要认真谋划“伤心的苹果”众筹促销、核桃品评展销、电商公益晚会、电商人才培训等系列活动,切实抓好电子商务发展月活动;要加强全县农村宽带网络配套设施建设,改善上网条件,确保宽带网络全面覆盖;要加快县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和村级电商服务点建设,完善功能及配套设施,搞好综合性服务,促进电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要依托天水农校等培训机构,整合培训项目资金,大力实施“1+1+N”电商人才培育工程,切实将电商人才培训工作抓紧抓实;要将电商经营者和消费者紧密连接起来,加快物流体系建设成龙配套,实现快递业务覆盖到乡到村;要加大电商扶贫金融支撑,把电商扶贫纳入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范围,鼓励开展第三方支付服务,鼓励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要严格网络监管,积极开展质量监督、产品认证等相关服务工作,从源头上保证网货产品质量,对流通环节进行严格监管,确保诚信经营;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力量,集中打造一批知名电商产品、电商平台、电商网店,进一步扩大销量增加收入;要以“电子商务发展月”活动为契机,培育知名博主和自媒体,形成强大的宣传阵容,不断扩大特色农产品、特色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始终坚持诚信经营,引导网店走正道、讲诚信,以品质铸造精品,通过诚信经营来赢得市场、赢得未来。

篇7:3、就业培训扶贫工作职责

1、积极组织本区域内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开展多种形式的种养殖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2、动员社会力量对本区域内的贫困残疾人进行资金、技术、信息等方式的扶贫,广泛开展“帮、包、带、扶”以及基地扶贫等一系列活动。

3、摸清特困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按规定及时调整好残疾人低保对象,做到公开、公正,不重报、不漏报。

4、认真负责、准确及时地将各项救助、补贴资金发放到户、到人,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用。

5、落实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养殖业,并及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篇8:扶贫技能培训工作

涂俊伟在讲话中指出,本次计财工作培训班是贯彻落实省办8月11日召开的全省扶贫和移民办主任会议精神的一项具体举措。培训目的主要两项:一是学习,二是探讨。

针对如何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干事能力和适应形势变化,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正确理解、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涂俊伟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战斗意志,统一工作步调、增强担当精神,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二是要认真办好本次计财工作培训班。要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加强探讨、建言献策,学以致用,务实管用。三是要做好下一步的计财工作任务。在建档立卡方面,希望各地学习借鉴先进县的经验和做法,并在“脱贫”栏分年度标识,为下一步的工作抢得先机;在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方面,要确保资金安全,更要发挥资金效益;在稽查和监督检查方面,希望各级加强和充实稽查队伍;在科学谋划编制“十三五”规划方面,锁定战略目标,履行政治责任,主动抓好规划衔接,发挥好职能作用,积极应对国家财政预算体制改革趋势;在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同时,建立健全扶贫移民项目数据库;在宣传调研工作方面,强化宣传意识,提升宣传水平,加强调研,总结经验,指导工作。

罗聪明就建档立卡、科学谋划编制“十三五”规划、产业扶贫资金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篇9:扶贫技能培训工作

一、突出中心,强化职业培训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贫困人口“挪穷窝”后的关键是“断穷根”。据平桂区扶贫办数据统计,2016年平桂区有贫困户13599户59523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2387户。通过调查,绝大多数扶贫移民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创业和就业可选空间小,工作和收入都不稳定。为有效解决扶贫移民就近创业就业,平桂区人社局以开展扶贫移民职业培训为突破口,让扶贫移民掌握“一技之长”,拓宽创业就业的空间,增强就业创业资本。

2015年底,平桂区扶贫移民培训拉开序幕。为满足扶贫移民的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平桂区人社局组织力量认真统计扶贫移民底数,了解劳动力状况和就业意向,同时调查了解平桂管理区现有企业用工需求底数,综合分析劳动力就业市场需求与趋势,将扶贫移民和市场的需求有效融合,精准开设相应的工种进行培训,力促主观需要与客观需求实现“双赢”。截至2016年11月中旬,平桂区共开展扶贫移民培训班18期,开设的叉车、钳工、维修电工、摩托车维修、厨师、育婴员等培训工种适用性广,参训学员1310人,推荐到本地企业就业的学员463人,自主创业和劳务输出567人。

二、找准抓手,助力脱贫攻坚

(一)创办农民工创业园聚拢就业

平桂区紧紧抓住自治区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试点项目落户的契机,充分发挥农民工创业园选址于碳酸钙新材料产业园规划范围内的优势,围绕“农民工+贫困户+老乡家园”三大特点,加大力度开展岗石生产加工“订单式”培训,以产业集群发展鼓励有一技之长的贫困户就地创业,同时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入园并吸收安排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对吸收扶贫移民就业达到35%以上的企业,平桂区在贷款贴息和技术改造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截至11月中旬,农民工创业园区已入驻企业13家,其中农民工创办(合股)企业有6家,建成开工投产的企业有8家,企业开工投产率为61.5%,吸纳就业人数960名,其中农民工有586名,占园区内就业总人数的61%。

(二)鼓励自主创业带动就业

一是鼓励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脱贫。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给予免费创业能力培训和创业指导等政策扶持,符合规定条件的给予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扶持,贷款额度最高达10万元,贷款期限两年,并予全额贴息。二是鼓励能人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凡能人创办的带领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按规定给予两年期限小额担保贷款并予贴息扶持。贷款额度按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人数、经营项目、还贷能力、信用状况等具体情况确定。三是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对当年新增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占用工总数1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规定享受社保补贴政策。截至11月中旬,平桂区人社局已完成创业扶贫小额担保贷款465万元,贴息20万元。

(三)提升就业服务效能

做好就业信息的宣传对接,对管理区企业缺工岗位进行统计分类,筛选出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工作岗位,平桂区就业服务中心派出工作人员将岗位信息送至贫困户家中,帮助符合岗位条件并有意愿到企业就业的贫困家庭劳动力与意向企业取得联系,促其上岗就业。建立就业援助常态化机制。在辖区内常态化开展送就业、送援助服务活动,免费为贫困人口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等就业服务,帮助贫困对象不离乡土、在本土企业就近就业。

三、强化措施,狠抓政策落实

(一)加强组织协调

平桂区人社局党组高度重视移民精准扶贫工作,2016年初,成立了局农民工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和具体组织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局党组的部署,农民工工作办公室认真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乡村,宣传讲解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法规政策,引导鼓励移民贫困劳动力进行“实践+理论”订单式培训,努力提高其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平桂区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深入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开展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和企业的用工动向,积极组织移民、定点培训机构与企业进行沟通,明确移民技能培训职业培训工种和专业,解决企业技能劳动力紧缺和移民的就业问题。

(二)整合培训资金

为努力提高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平桂区以“生活有保障,工作有保障”为目标,有效整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农业等部门培训经费,根据培训内容、人数补贴贫困户因参加培训产生的部分误工、交通、伙食等费用。A类工种,财政补贴约4800元/人;B类工种,财政补贴约3700元/人;C类工种,财政补贴约2200元/人。免除贫困户的后顾之忧,让贫困户能够安心培训,努力提高就业创业技能,力争“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三)出台四大优惠政策

平桂区人社局在平桂区委区政府全力支持下,细化补贴标准,狠抓政策落实,出台扶贫移民培训四大优惠政策,以广西贺州职业学院等培训机构为依托,深入组织开展扶贫移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一是免费培训。学员享受免费职业培训,培训期间学员的食宿费由平桂区财政承担。二是享受补助。学员的交通费一次性补助100元/人, A类工种学员学习期满给予误工补助1200元/人,B类工种学员学习期满给予误工补助800元/人,C类工种学员学习期满给予误工补助400元/人。培训结束后学员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平桂区扶贫办再按政策一次性给予A类工种奖励1000元/人,B类工种奖励800元/人,C类工种奖励600元/人。三是就业优先。学员培训结束后,择优推荐到平桂区相关企业就业,工资待遇优厚。四是购房优先。学员享受平桂区扶贫移民新城购房优先选房待遇。

篇10: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固始县全力做好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10万群众脱贫致富

(中新网河南 记者 武世友)近年来,固始县扶贫办坚持开发式扶贫,把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2003--2009年,共培训贫困农民2万余人,带动近10万贫困人口脱贫,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固始县是农业大县,全县农村人口占80%,贫困

面大,要求参加培训的贫困青年较多,县扶贫办主动加强与省市部门联系,多请示、多汇报,积极争取上级扶贫部门的重视和支持。2008年,县扶贫办抓住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政策机遇,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工作人员多次赴省市争取,使得2009年扶贫培训名额由2008年的2556人增加至2788人,培训项目资金由2008年的135万元增加至162万元,比2008年增加了27万元。同时,广泛宣传,营造扶贫培训浓厚氛围。目前,各培训基地已形成了比生源、比质量的良好格局。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发动,广大贫困青壮年农民踊跃参训。

严格把关、强化监管,加强扶贫培训工作管理

建立规章制度。县扶贫办制订了详尽、可操作性

强的扶贫培训实施方案,使扶贫培训工作有章可循。

实施台帐管理。每期学员开课前,学员审批表分

别报扶贫办、财政局审批备案,作为验收的原始依据。

强化日常监管。坚持实行“第一节课”和日常抽

查制度,堵塞各种漏洞,确保教学质量。

严把验收环节。对学员验收分为现场验收和档案

验收两个环节,现场验收在学员结业前进行,由县财政局、县扶贫办联合验收,根据培训台账对学员逐一点名,并与照片对照,要求到场率达100%,同时进行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档案验收在学员结业后进行,逐个审核学员入学通知书、审批表、试卷、学籍表及就业证明,并采取进村入户、电话联系等方式进行核实。

严格经费管理。对扶贫培训经费,严格按财政扶

贫项目资金进行管理。对各扶贫培训教学基地每期培训的学员,经考核验收合格后,由县财政局按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报账制程序,及时将培训经费拨付给各培训教学基地。

多措并举、积极引导,做好学员就业跟踪服务

确保学员充分就业。主要有学校推荐就业、亲友

介绍外出务工就业、在家乡自主创业等三种方式。学

校推荐就业是由学校事先联系好用工单位,向学员发布就业信息。对愿意由学校推荐就业的学员,由学校派员送达到厂,并跟踪问效。近年来,全县扶贫培训结业学员的转移就业率均在96%以上,其中外出务工者月收入在800元以上。

同时,做好就业跟踪服务。一方面,对已参训学

员进行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健康有序地外出务工;另一方面加强维权知识教育。在学员结业前,向他们传授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学员的维权意识和维权本领。

精简基地、优化专业设置,确保扶贫培训教学质

精简扶贫培训教学基地。通过对原有12个县直扶贫培训基地进行认真考核,量化打分,优胜劣汰,结果只保留世纪职业中专学校、申达技校、劳动就业训练中心等3所学校作为县直扶贫培训基地,方便教学管理。

优化专业设臵。去年以来,县扶贫办紧扣市场需

求,积极打造汽车维修、电脑平面设计、电子电工、服装、电焊等一批优势专业,提升了就业率和工资水平,形成了自己的劳务品牌。

加强基地建设。为全面提升培训质量,优化培训

环境,各培训基地下大力气,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世纪职专投入2000多万元,新建了教学楼,引进了设备和师资;申达职业技术学校仅2008年就花费30多万元,购臵了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篇11:扶贫技能培训工作

泾川县总工会依托农民工技能培训 助推精准扶贫工作

泾川县总工会为深入推进双联行动,全力做好联系村精准扶贫工作,全面提高村民务工技能。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先后在联系村—丰台乡杨涝池村举办农民工务工技能培训班6期,培训农民工510人,通过培训445人取得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果树管理工275人、家政服务员70人、砌筑工75人、架子工25人。通过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进一步提高了联系村农民工务工技能,为联系村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技能保障。

今年针对杨涝池—焦家双千亩果园标准化管理不到位,果园管理技术欠缺、管理模式粗放、经济效益偏低的实际,为发挥区域带动作用,助推果品园区标准化管理工作,推动果品产业早日实现助农增收的目标。泾川县总工会于6月4日,在焦家村举办果树工职业技能培训班,邀请县果业局工程师史纪新采取培训现场讲授、举实例示范、现场提问和答疑解惑的方式,对310多名农民工进行了现场技术培训。又于9月19日衔接邀请平凉市总工会第四职业技能鉴定所,对培训的年龄在60岁以下210名果农开展了果树管理技术职业技能等级鉴定,通过果树管理技术理论测试和实践技能考评,有202人达到了果树管理技术初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取得了果树管理技术初级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了农民持证务农的目的,进一步推进了联系村果品产业品牌化和劳务产业职业化进程。1

篇12:扶贫技能培训工作

我县2011年根据喀扶贫办„2011‟18号《关于下达2011年财政扶贫培训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要求,为了确保2011年扶贫培训项目的认真落到实处,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地区扶贫办的具体指导及各相关部门大力配合下,以新疆工作会议重要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坚持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作为新时期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我县劳动力技能水平,促进我县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农民收入,为疏勒县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在各乡镇、各成员单位的积极参与、联合举办各项培训班加强对劳务输出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管理,严把培训资金关,取得了良好效果。

今年上级审批下达我县培训项目8个,培训到位资金86万元,其中:(1)内地务工岗培训项目培训256人、培训资金10万元,(2)汽车驾驶培训班培训计划140人、培训资金21万元,(3)砌筑工技术培训班培训计划127人、培训资金14万元,(4)木工装饰装修技术培训班培训计划127人、培训资金14万元,(5)拖拉机驾驶培训计划100人、培训资金8万元,(6)两后生转移培训计划50人、培训资金6万元,(7)农机具维修技术培训计划1500人、培训资金7万元,(8)设施农业技术培训计划1378人、培训资金6万元,8个项目共培训3471人,已实施完毕,培训资金支出85.97992万元。

一、2011年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项目

内地务工岗前培训、汽车驾驶培训、砌筑工技术培训、木工装饰装修技术培训、拖拉机驾驶培训、两后生学历教育培训等六项培训,到位资金73万元。该项目全部实施完毕,实施情况如下:

1、内地务工岗前培训项目

培训计划256人,资金10万元。

根据上报的扶贫培训工作计划,结合我县实际,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及一项重要工作。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以农村贫困劳动力岗前培训为目标,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取得明显成效。

我们按照“乡镇政府推动、实训基地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今年,我办与所承办培训单位联手,在各乡镇领导的大力支持,各实训基地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在各重点乡镇实训基地举办了以汉语基础知识、劳动法规、职业道德、民族团结等内容为主要内地务工者技能培训班,从2011年5 月 16日开始至6月16日,分别在塔孜洪乡、艾尔木东乡实训基地进行培训了256人。通过培训,劳务输出人员整体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很快进入角色,成功迈出第一步,培训结束后根据订单256人都输送到内地,其就业率达到100%,该项目投入资金9.984万元。

2、汽车驾驶培训

培训计划140人,资金21万元。

根据2011年汽车驾驶培训项目,我办与疏勒县金陆驾校联合对具有年龄21-35周岁,具有初中上文化程度贫困子女举办了分为期两期的汽车驾驶培训班,第一期培训时间2011年5月20日-2011年9月20日,培训人数70人。第二期培训时间2011年6月13日-2011年10月10日,培训人数70人。通过此次培训班,全部学员越过理论考试合格,并绝大部分学员获取驾照,达到预期目的。

该培训班培训140人,投入资金21万元。

3、砌筑工技术培训

培训计划127人、培训资金14万元。

根据上报的扶贫培训工作计划,结合我县实际,劳动力转移作为增

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及一项重要工作。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以农村贫困劳动力岗前培训为目标,通过一项技能提高贫困农民的创收能力,度,取得明显成效。从2011年5 月 15日开始至8月15日,分别在分别在塔孜洪乡、阿拉甫乡、库木西力克乡实训基地进行砌筑工培训班,培训了127人,通过此次砌筑工技术培训班,127名学员都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就业率达100%),成功迈出第一步。学员利用所学到得技能提高了家庭收入,该项目投入资金13.99921万元。

4、木工装饰装修技术培训

培训计划127人、培训资金14万元。

承办木工装饰装修技术培训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认真组织,精心实施,按时实施完毕此项培训班,从2011年5 月 15日开始至8月15日,分别在分别在塔孜洪乡、阿拉甫乡、罕南力克镇实训基地进行木工装饰装修技术培训班,培训了127人,通过三个月的培训,经考核木工装饰装修技术培训班培训人员全部合格后很快进入角色,利用所掌握的技术技能提高了家庭收入,就业率达100%,该项目投入资金13.99921万元。

5、拖拉机驾驶培训

培训计划100人、培训资金8万元。

贫困户拖拉机驾驶培训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拖拉机驾驶培训作为喀什地区新农村建设五件实事农民教育培训工程中的一项,结合县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可行的实施方案。为了办好这次培训班,前期做了精心的准备,在课程设臵和管理服务方面做了充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可以说给大家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参加此次培训的培训对象阿拉甫乡、英阿瓦提乡、阿拉力乡、艾尔木冬乡、牙甫泉镇、塔孜洪乡、英尔力克乡、库木西力克乡、罕南力克镇、塔尕尔其、亚曼牙乡等11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并重点村在册的贫困农户及其子女培训100人,培训时间为

2011年8月1日-8月30日,30天。通过为期一个月培训,参加此次培训班的学员全部领取拖拉机驾驶证,该培训人数100人,培训投入资金8万元,就业率达100%。

6、“两后”生转移培训

培训计划50人、培训资金6万元

根据喀扶贫办 [2011]18号《关于下达2011年自治区财政扶贫培训项目计划的通知》精神,喀什地区扶贫办共下达我县“两后生”学历教育培训资金6万元,计划培训50人。

为确保我县 “两后生”学历教育扶贫培训工作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目的,我县扶贫办认真组织人员,在县教育局、各乡镇中学的密切协助下,根据县教育局所提供“两后生”就读名单,对2010年初中、高中毕业后在自治区扶贫办认定的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校、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校、新疆水利学校、新疆幼儿师范学校、新疆工业经济学校等职业技术学校就读的我县重点贫困乡镇贫困农户学生家庭开展了近1月的走访、调查摸底、核实工作。从153名在自治区扶贫办认定的7所学校就读的“两后生”中,经过入户调查、走访、与当地农民、村干部座谈后,筛选出家庭确实有困难且符合要求的50名贫困生,进行核实、登记造册,经村、乡镇再次核查,乡镇派出所政审后对每位学员建立档案,为每位学生办理卡,做好 “两后生”发放资助前期工作后,按照“一卡通”形式对每位学员资助1200元,共为50名学员资助资金6万元。

二、实用技术培训项目执行情况

2011年农机具实业技术及设施农业技术培训等两项,培训项目培训计划2671人,培训资金13万元,此两项培训已实施完毕,实施情况如下:

7、农机具实业技术培训情况

培训计划1500人、培训资金7万元

根据2011年实用技术培训计划,扶贫办与县农机局从2011年5月

9日至6月30日联合举办为期11期的农机具实用技术培训班。通过此次培训,提高贫困农牧民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充分发挥低收入贫困户的作用,掌握新技术新极具的使用、维护保养、正确地调整和操作机器、保证培训质量、注重培训效果,该培训班培训1500人,培训投入资金6.998万元。

8、设施农业技术培训

培训计划1378人、培训资金6万元

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意县扶贫办、财政局、科技局联合下发《关于举办2011年财政扶贫设施农业培训班的通知》勒扶办字【2011】18号文件,根据文件要求县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从2011年5月15日至6月2日,在塔孜洪乡、巴仁乡、巴合齐乡、疏勒镇等4个乡镇举办种植蔬菜大棚综合管理及蔬菜疫病防治技术培训班。各乡镇提前确定重点培训对象共1378人,每期培训时间不少于4天,本次培训采用课堂教学与生产实习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保证学员扎扎实实学到

三、存在问题及几点启示

(一)由于偏远乡村的部分贫困农民思想较落后,发生放弃免费培训的机会,不愿派其子女,尤其是女孩去参加培训学习等种种情况。

(二)由于工作人员较少,乡镇扶贫干事也是身兼数职,对我县开展扶培训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

今后,我办在自治区、地区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将继续加强对扶贫业务干部的培训,积极与县妇联、共青团、劳动人事局、劳务输出办、农机局、科技局、驾校、畜牧局、林业局等有关单位联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扩大培训力度和劳动力就业出面,争取使我县扶贫开发培训工作迈上新台阶。

四、2012年的工作思路和计划

1、扩大培训范围,继续搞好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及实用技术培训,设施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培训人数1378人、培训投入资金5.9995万元。

使其在贫困乡村发生思想认识和技术信息的更新和转变。2、2012年,我办与培训项目相关单位继续联合在能够承担扶贫培训单位及乡镇劳务技能培训基地进行技能培训,培训后使掌握技能学员将向区内外及内地企业输送安排就业。

3、有针对性地为乡镇贫困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4、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和低收入群众的实用技术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培训等工作。

附:

1、疏勒县2011年财政扶贫培训资金项目情况表

2、疏勒县2011年财政扶贫培训资金项目实施情况统计表 计表

疏勒县扶贫办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上一篇:《拾馒头的父亲》 阅读答案下一篇: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