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逃生演习小学作文

2024-05-26

地震逃生演习小学作文(共15篇)

篇1:地震逃生演习小学作文

哈溪中心小学防震减灾及地震逃生疏散演习主持词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2008年的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是自唐山大地震以来最严重的地震灾害。此次地震的震感波及大半个中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尤其是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人员伤亡极其惨重!这次地震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为了进一步普及防震知识,增强大家的安全意识,使大家能掌握简单防地震知识和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学校制定了防震抗震预案和防震减灾演练方案,并于今天上午举行全校师生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和演练活动。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省地震局冯教授来为我们举行讲座和演练指导。下面就进行第一项内容:防震减灾知识讲座。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詹区长讲课

(詹区长讲课)

谢谢詹区长!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冯教授为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课。虽然时间很短暂,但詹区长却用了浅显易懂的语言让我们掌握了在发生地震时,该如何保护自己,学会自救的基本方法。希望大家要把冯教授的话记在心理,提高自己在紧急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反应能力。

第二项内容:地震逃生疏散演习

首先由我讲解逃生疏散演习的具体安排和相关要求。

1、当听到广播发出的模拟地震音效的声音时,警示地震已经发生。所有同学在老师的指挥下,双手抱头躲到自己的课桌底下,就地进行自我保护,尽量在5秒钟内完成动作。

2、当听到紧急疏散哨(两声短一声长),广播发出疏散通知时(总指挥通过广播下达疏散通知:“全体老师和同学们请注意,现在发生地震,请大家不要慌,一切听从老师的指挥,马上有秩序地撤离。”),全体师生立即进行逃生,双手抱头,快速沿指定路线疏散至操场。要求做到动作快,但有秩序。

3、到操场后,仍保持抱头动作蹲在地上,由老师清点人数上报。

4、詹区长对我们这次的演习情况进行点评、小结。注意:

同学们要靠右行。不得重返课室,更不得喧哗、讲话、开玩笑。如发现有同学摔倒,应将同学扶起,帮助同学一起逃离危险地。

下面演习正式开始

2014年9月

篇2:地震逃生演习小学作文

的5月11日,今天下第二节课我们学校举行了地震逃生演习,

校长指挥、老师指导,当校长说:“地震了的时候,我们就躲在桌子底下,

一年级:llylyl

篇3:地震逃生演习小学作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通过预调查了解干预前知晓率为80%,预期干预后知晓率达95%,根据两样本率抽样公式计算样本量为103人。采用方便样本,考虑学生对本次活动的接受能力和参与度,选取某小学四、五年级共计114名在读学生为研究对象。剔除信息不全的问卷后,回收112份,有效率为98.2%。其中男生65名,女生47名,分别占总人数的58.0%和42.0%;四年级学生63名,五年级学生49名,分别占总人数的51.8%和48.2%。

1.2 方法

2012年10月9日,由统一培训的人员,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干预方案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前问卷调查、现场干预和即时评价。

干预前问卷包括需求评估和地震逃生与自救知识知晓情况两个部分,其中知识知晓情况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两类题型,共12道题目,每道题目回答正确记“1”分,错误记“0”分,统计每个研究对象的总得分。干预后问卷包括地震逃生与自救知识知晓情况和研究对象满意度两部分,题型、题目数量与干预前问卷一致。干预前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23,干预后为0.898。

干预过程历时35 min,通过以幻灯片、动画片、现场演示、游戏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地震正确逃生及自救相关知识的讲解,包括在教室、家中、室外的正确逃生方法和躲避地点及姿势,以及被困后的正确处理方式等内容。同时于干预前、后进行“地震来了你怎么办”的情况模拟,让研究对象自主选择逃生方式及躲避地点,并观察其反应和表现。

2012年10月31日,采用干预后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第2次问卷调查。

1.3 质量控制

干预方案经相关专家论证,重点对干预现场、干预对象的选择、干预措施进行反复讨论。广泛查阅文献[7,8],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预调查和专家论证,对问卷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反复修改后采用。

1.4 资料分析

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χ2检验、t检验等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干预前基线调查

96.4%(108人)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有关地震逃生知识的学习和演练,3.6%(4人)的学生持无所谓态度。干预前地震逃生与自救知识总得分平均值为(6.30±1.79)分,其中半数以上题目知晓率不足50%。选择地震时躲避在桌椅之间、床边、书桌旁为正确躲避地点的学生数分别占总人数的8.0%,14.3%和13.4%。

关于地震情景模拟的情况,绝大多数学生(72.8%)在教室中选择桌子下面为躲避地点,部分学生(6.2%)慌张无措而难以在规定时间内选择合适的逃生方式。

2.2 干预后即时评价

干预活动结束后,立即进行相关知识的调查、地震情景模拟及满意度打分。其中地震逃生与自救知识问卷平均分为(10.23±0.91)分,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95,P<0.01)。经χ2检验,除“避免体力消耗过大”外,各题目干预前与干预后即时评价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情景模拟中,选择躲在内墙角及桌椅之间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7.7%,从门逃出的10人均选择排队出门。

干预后90.0%的研究对象对活动形式和内容表示满意,94.6%的研究对象对活动的意义表示满意。

2.3 干预后二次评价

干预活动结束3周后,对研究对象进行第2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问卷平均分为(9.86±1.11)分,与干预前、干预后即时评价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072,3.243,P值均<0.01)。经χ2检验,除“教室中可以躲避的地点是内墙角”、“尝试寻找支撑物,但量力而行”外,其余题目干预前与干预后二次评价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2次评价结果χ2检验显示,各题目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内数字为知晓率;χ21值为干预前与干预后即时评价的比较,χ22值为干预前与干预后二次评价的比较,χ23值为干预后即时评价与干预后二次评价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研究对象认为对地震自救与逃生知识进行相关教育非常有必要,但同时对于地震自救知识尤其是正确的躲避地点缺乏了解。小学生作为地震灾害的主要伤亡群体之一[5],常由于在地震时惊慌失措,造成不必要的伤亡。目前,我国并没有针对小学生地震防护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系统教育,且已有的教育策略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9,10]。因此,在小学生这一群体中开展针对地震逃生与自救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35 min的时间内,研究人员有效统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及设施,在不脱离学生日常生活场所的情况下,通过提问、现场模拟以及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自觉预防地震伤害的积极性,增强对地震逃亡方式的认识。Soffer等[11]认为,对五、六年级小学生进行地震逃生教育时,讲座与演习相结合的方式比单独使用两种方法之一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相关干预时,应充分考虑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使其在自然条件下逐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减少地震等灾难中不必要的伤害发生。

Gugglberger等[12]对苏格兰地区学校健康教育促进措施进行的综述认为,学校作为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有效地点,在各部门充分协调的前提下, 应针对

自身情况开展不同的活动。学生对本次干预结果有很高的满意度,干预后相关问题知晓率明显提高,说明课堂是学生掌握各种技能的良好平台之一,以课堂为基础进行小学生地震自救干预可以有效增强小学生对地震自救方式的认知。学校等部门应设置相应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防灾自救的安全教育活动。

研究显示,干预后即时评价与二次评价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此次干预获得了较持久的效果,大部分知识能够被小学生有效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在小学生群体中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但干预后二次评价中问卷总分较干预后即时评价有所下降,提示随着干预结束后时间的延长,知识被逐渐遗忘,导致干预效果下降。因此,应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对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和加强,减少知识的遗忘和混淆。

本次研究由于研究人员能力、资源等因素的限制,问卷和方案设计及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不足,经过改善和更为系统的论证,将为同类干预活动提供信息和依据。

参考文献

[1]马玉宏,谢礼立.关于地震人员伤亡因素的探讨[J].自然灾害学报,2000,9(3):84-90.

[2]徐春迪,周旗,郁耀闯,等.普通公众对汶川8.0级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测评研究:以陕西南郑为例[J].地震研究,2010,33(3):336-343.

[3]赵振东,崔迪,余世舟,等.汶川地震人员伤亡评估[J].世界地震工程,2012,28(2):20-25.

[4]陈洪富,戴君武,孙柏涛,等.玉树7.1级地震人员伤亡影响因素调查与初步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31(4):18-25.

[5]李永强,杨杰英,杨东生,等.1996年云南丽江7.0级地震人员死亡的社会学特征[J].震灾防御技术,2011,6(3):284-290.

[6]孙璐.安全应急体验教室在四川成都推行[J].中国应急救援,2010(3):55.

[7]孙莉.地震人为灾害的危害性及其预防措施[J].科学之友,2011(12):145-146.

[8]韩敬,马迎华,易铁慈,等.某市135名中学生突发公共事件逃生与自救技能知识现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9(19):3683-3685,3688.

[9]白莉,曹士云.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和伤害防范中的薄弱环节与对策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5):385-390.

[10]李开勇,冯维.论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9(10):86-87.

[11]SOFFER Y,GOLDBERG A,AVISAR-SHOHAT G,et al.The effectof different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on schoolchildren's knowledge ofearthquake protective behaviour in Israel[J].Disasters,2010,34(1):205-213.

篇4:地震逃生演习

我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兴奋极了。我后面的王胖子激动地说:“地震啦地震啦,大家快跑啊!”同桌嘲笑他:“切,就你那身材,跑了也是白跑,不如给我们做人肉垫子。”我们高兴地幻想着地震演习将是什么样的。有人说:“不如直接推倒大楼,压死胖子,我们把肉分了。”有人说:“才不是呢,地震演习估计就是警报一响,我们跑到操场上,再跑回来。”我总结:“警报一响,跑到操场。挖哈哈昂挖哈哈昂,三军过后尽开颜。”

下午,我才知道:为了演习,丁丁带了N包湿纸巾。她递给我一包薄荷味的和一包金银花味的湿纸巾:“喏,据说要演习两次呢。”我闻了闻,真香嗬!丁丁去别处发湿纸巾了,我则掏出《人情簿》(见5月8日日记)记录下来。第一节课下后,“呜呜呜”的声音骤然响起。“是警报!”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位置最靠近前门、后门的同学自觉地打开门,44个人涌出门外。

我发誓,我们班整队从来没有这么快过。虽然动作迅速,同学们却是惊慌失措的,不少女生捂着心脏,直叫“救命”,有些男生则喊着“Help”。我有些懵了,只记得门一开,就像被控制的机器人一样抓起湿纸巾,捂住口鼻,然后走出教室,排好队,听见卞老师“快走”的声音才回过神来。奇怪,我是怎么了?难道有个ET在控制我吗?

篇5:碧泉中学地震逃生演习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切实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提高学生自然灾害自救和互救能力,培养师生在遇到地震等突发事件时的生存技能,让学生掌握简单防地震常识和逃生知识,特举行一次安全演习。

二、演习准备阶段:

1、组建领导机构:校长刘石军、副校长陈湘波

演习小组负责人:赵必胜、周祖志、成亦文、王新光、彭志强、刘凌、催躲成 1)、负责制定方案 2)、负责宣传避震常识 3)、负责收集演习有关材料

4)、组建广播组:负责灾情发生后,拉响警报(事先录制警报声),并发出广播指令。

2、政教处

1)、组建疏散引导组:负责建立小组疏散引导学生有序安全地撤离到安全地带。

2)、负责组建医疗救护小组:对在紧急疏散过程中受伤的学生进行救护,必要时送往医院救助

3)、搜救组:当学生全部撤离完之后,分组进行每个教室仔细地搜查一边,确认没有人员后向演习组长报告。

三、活动步骤

(一)材料准备:

1、避震手册(学生分发给初一新生)

2、演习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分工安排及职责

人员安排

现场总指挥:刘石军、陈湘波

文科组:收集、整理地震及地震逃生等方面常识,发布信息主持大会

报警、敲警钟 :彭志强

拍照:催躲成 演习总计时:罗敏

医务工作:校医

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按规定撤离教室到指定位置汇合。

每个班级,最靠近前门与后门的同学,负责固定班级门,前三排同学从前门逃生,后三排同学从后门逃生(如超过6排,班主任自行安排),严禁爬窗、跳窗。

3、周四下午全体教师集中开会,德育处布置人员安排与注意事项。

(二)开始演习

时间:(4月22日,下午第三节)地点:碧泉中学 对象:全体师生

1、准备阶段:设立临时指挥中心(广播室)。

指挥领导人:刘石军及演习小组负责人

2、报警程序:

模拟地震背景:以我区发生6.1级强烈地震为背景,学生正在学校上课,教职工正在各个岗位工作。地震时,震感强裂,灯具晃动掉落,玻璃震碎,部分教学楼出现裂缝、墙皮脱落。学校立即发布信息,敲响警钟。警报声响起,地震演习小组组长宣布地震演习开始。

(学校广播播放地震模拟音效声音,紧接着拉响第一次警报音,不连续,短促的。5分钟地震模拟音效,之后是学校拉响第二次警报声,持续3分钟)

当第一次听到短促的,警报声时,一楼、二楼学生迅速跑到操场指定位置;其他楼层的教学员工、学生就地避震,教室学生在上课老师的指挥下,迅速躲避,以书或书包遮头护眼,尤其是是后脑勺。

再次听到连续的警报铃声后,三楼以上(包括三楼)开始有秩序疏散。往下跑,并到指定位置

2、安全疏散引导(震后紧急疏散)

(1)班主任提醒学生有秩序的从走廊、楼梯撤离教学楼,到指定场地汇合。

(2)负责疏散学生的引导人员就位,指挥学生向安全区疏散,护送行动不便者撤离险境,然后检查是否有人留在不安全地带内;安置好疏散下来的人员,并安抚稳定其情绪。任课教师留在班级最后下来,等每个学生逃出后方可撤离。

(3)疏散次序:先从不安全地带开始,再由底层到高层。每个班级分成2个小组分别从教室的两个安全出口(门),沿着右墙角边有秩序的进行撤离现场,不抢道、不惊慌。每个被疏散的学生一只手用书本护头、另一只手用袖口捂着鼻、猫着腰、不讲话。迅速撤到指定地点集合,并就地蹲着2分钟。(附表一)(注:在楼梯口负责引导的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疏散秩序,负责记录疏散过程中,扰乱秩序或不按规定的学生。)

3、抢险救灾

学校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后,师生疏散到操场后,应急领导小组部署抢险救灾工作。

各班主任立即集合学生,清点人数,结果由年段负责人向指挥部报告。其他教师员工按照预案分工由各组组长安排开展工作,将工作进展随时向指挥部进行汇报。

4、医疗救护

对在紧急疏散过程中受伤的学生进行救护,必要时送往医院救助,同学之间展开自救互救(止血、包扎、人工呼吸等)。

备品:急救药品和必要医疗器材

5、各小组分别汇报情况。

6、演习结束。警报解除,全校师生有秩序回教室、办公室。

(五)演习总结。(陈湘波进行总结)

四、演习结束,学生回班级。

五、演习注意事项

1、班主任安顿好腿脚不方便的同学,与身体不舒服的同学。他们不参加演习

2、学生禁止穿拖鞋和高跟鞋

3、班级的前后门锁要打开,且让门始终保持打开状态,窗也要尽量保持打开状态。

4、开始演习时,三楼同学在班级躲避时禁止站立,和晃走。就地躲避,把身体藏于桌子与桌子中间。用书或包护着头部,尤其要保护好后脑勺的部位。

5、在楼梯口附近时,不冲撞,推挤,有秩序的,快速的撤离。当下层同学没有撤离时,楼梯口负责老师要阻止上层同学下跑,并力促本层同学快速逃离。

篇6:小学生疏散逃生演习作文400字

第二节课到了,我们突然听到了一阵警报声,大家赶紧跑出教室,老师说第一声不用跑,等一下跑,我们就耐心的等待,第二声警报响起来了,我们就猫着腰,拿上餐巾纸,飞快的跑下楼,等全校的同学到了操场是用了2分钟,比上学期慢了15秒,我们心里想:下次一定要努力超过记录!

这次演习我们知道了很多科普知识,比如说地震的前兆:地震前兆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1)地震活动异常;2)地震波速度变化;3)地壳变形;4)地下水异常变化;5)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他化学成分的变化;6)地应力变化;7)地电变化;8)地磁变化;9)重力异常;10)动物异常反应;11)地声;12)地光;13)地温异常。还有地震前地下水的变化: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及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是地震前兆。但是,地下水的变化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必须注意排除降雨、干旱、河水涨落、台风、人为抽水及灌溉、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干扰。

我还知道了防空警报信号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 防空警报音响信号的鸣放程序及信号规定: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 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解除警报:长鸣3分钟。

篇7:一次逃生演习

教室里悄无声息,大家整装待发。这时只听见校园里拉起了响亮又悠长的警报,“呜呜——”声把我们引到了火灾现场,我们立刻警醒过来,快速拿起毛巾,有秩序地向操场冲去。

我们班在四楼,下楼时难免会遇到很多同学,这时就有不少同学会焦急地说道:“快一点,大火要蔓延了!”老师则在一旁快速地疏散人群。我四下张望着,楼梯上人满为患,我的心一紧,想:再不快点,我就要成烧烤啦!我仰面看大家,大家脸上都挂着紧张的神情。唉,只有我还在开小差。我羞惭地压低身子,紧捂口鼻,仿佛在我的头上就漂浮着一股股有毒浓烟一样。就这样,我们顺利地走过危险地带——楼梯,到达一楼。

这时候,大家好像看见宝藏似的,忘却了刚才的紧张,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快速地向操场冲刺。同时,其他班也在逃生之路上疯狂地奔跑着。到了操场,我们准确地找到了各班级所在的位置,立马坐下休息。这时,大喇叭里响起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这次的逃生演习圆满成功!”我长长地呼了一口气,提醒自己:万一到了真正的火场之中,自己一定不要紧张,要像今天的演习一样沉着冷静。

每年的1 1月9日,我们学校都会举行一次逃生演习。相信我们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演习中,定会掌握逃生的方法和技巧!

(指导教师:庄洁)

教师点评

篇8:地震逃生演习小学作文

。我们坐在教室里,教室里静悄悄的,就在一刹那,

一年级:llylyl

篇9:逃生演习作文

爸爸妈妈听到警报声,先是一愣,然后下意识地放下了手头的事情。只见妈妈跑进厕所拿上湿毛巾,捂住嘴巴向门口跑去;爸爸起身冲出书房,搀扶爷爷赶紧下楼;经过弟弟的房间时,我看到弟弟还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我大吼一声:“弟,着火了,快跑啊!”没想到弟弟“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我硬拉都拉不动他。这时,妈妈又折回来救我们……最后,我们全家人都安全逃离了这场“火灾”。

其实,这是一次特殊的“逃生演习”。我看到近期关于四川凉山、亚马孙雨林等地的火灾报道后,火灾的凶猛让我感到毛骨悚然。我也不禁深思:假如家里发生了火灾,该怎么办呢?

经过一番思考,我连夜画出我们家的消防逃生图,分发给全家人,还提醒大家假如发生火灾时要注意的事项。但是,妈妈笑我杞人忧天,爷爷问我是不是在玩过家家。看到他们不屑一顾的态度,我想:就一张图和几句提醒,还不足以引起他们的重视。于是,我决定进行这一次突击的模拟逃生演习。

篇10:火灾逃生演习作文

今天,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火灾逃生慢演练和一次快演练,那逃生的一幕幕景象,现在还在我脑海里浮现。

在下午第三节课,当同学们还安静地在教室里做作业时,突然,从原来传来“嘟,嘟,嘟xx”紧急而又响亮的警报声震撼着我们的人心,只见何壮壮同学像疯了一样飞奔出去,,紧接着很多同学也迅速地奔了出去,此刻的我,惊慌失措地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湿毛巾,也不顾一切地跑了出去,只见402班的同学鱼贯而出,你挤我,我挤你,场面非常乱。我跑下楼,发现浓浓的烟雾正向我迎面扑来,我不禁闭上眼睛冲了进去,心想:会不会迷路了?但烟雾立刻不见了踪迹,此时才看到大部队就在我的前方,,其中一个二年级小朋友摔倒了,但我不能去扶他,因为后面还有很多同学正向这边冲来,我得马上撤离这里,到安全的`地方。到了操场上,孙老师清点了人数,发现还有一位同学没到齐,但 没过一会儿,这位同学才慢悠悠地到达,我们都大笑起来。教务处李老师简单地给大家讲解了关于火灾演习的内容,这才回了教室重新上课。

篇11:地震逃生车的创新设计

地震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 其中大多数震级较小或发生在海底等偏远地区。但是, 发生在人类活动区的强地震往往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通常来讲, 里氏3级以下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很小, 对建筑物不会造成明显的损害。对于里氏4级以上的地震, 人们会有明显的震感。在防震性能比较差且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 里氏5级以上的地震就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可直接造成建筑物损坏甚至倒塌, 还会破坏地面, 造成地面裂缝、塌陷等;发生在山区则可能引起山体滑坡、雪崩等;而发生在海底的强地震则可能引起海啸。余震会使破坏更加严重。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有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以及管道破裂等引起的火灾、水灾和毒气泄漏等。此外, 当伤亡人员尸体不能及时清理, 或污秽物污染了饮用水时, 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爆发。在有些地震中, 这些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能超过地震带来的直接破坏。

由于地震会产生强烈的地震波, 人很难站稳, 更不要说骑车, 所以遇到地震人们很难迅速逃离现场。针对愈来愈多的地震,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伤亡, 我们就要设计一种能在地震中用于救人的车。

1 国内外研究概况

目前, 国内有救援小车以直流减速电机为驱动系统, 以16位单片机SPCE061为控制核心, 通过光电开关传感器、黑白线传感器、接近开关传感器、电磁铁进行距离探测、黑白线循迹、金属探测与拾取, 实现了自动前进与避障。

2 设计内容

2.1 设计目的

地震时会产生强烈的地震波, 使人摇摆不定, 无法站立。由于地震波的作用, 传统的脚蹬车派不上用场。本项目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展开的, 它通过手摇车把使车子摇摆式前进。

普通的救援车只能在地震后发生作用, 而且车的弊处很多:

(1) 体积庞大。当地震对道路造成巨大破坏时, 这些巨大的器械难以迅速到达救灾现场, 起不到及时救人的作用。

(2) 燃料问题。在救援的过程中, 万一没有足够的燃料, 车就无法启动, 救援行动就会被延迟。

(3) 造价高, 普及率不高。救援车一般只有救援队才有, 平常百姓家很少有, 这就使得居民无法在地震后的第一时间里使用它们来进行自救, 从而增大了人员伤亡率。

而本设计能让人们在遭遇地震的第一时间里用它来逃生救灾, 以减少伤亡。

2.2 设计方案

该作品是在驱动机构上进行了创新设计。在主动轮轴的两侧添加了一个齿轮齿条机构, 车把与齿条用连杆机构连接, 轴与齿轮机构之间用棘轮机构连接。若地震发生, 人能在晃动时使车把摇摆运动, 则一侧的平面连杆机构会带动轴向前运动, 根据棘轮机构的超越特性原理, 另一侧对轴没有驱动作用。这样, 通过车把摇摆就实现了2个驱动轮交替驱动逃生车向前运动。同时, 逃生车车体设计成可折叠式担架, 便于救援。

2.3 地震逃生车主要参数

车身:长90 cm, 高22 cm, 宽60 cm;驱动轴长:64 cm;驱动轴承直径:20 mm;后轮直径:14.2 mm;前轮直径:10 mm;齿轮模数:M1.5;齿条模数:M1.5;齿条长:33 cm;轴承套:内径47 mm, 外径88 mm;轴承:直径20 mm, 直径15 mm。

3 具体实施

3.1 地震逃生车结构

地震逃生车结构如图1所示。

1—铰链2—滚动轴承3—铰链4—齿轮齿条机构 (内附棘轮机构) 5—车把6—机架

3.2 具体实施方式

地震发生时会产生强烈的地震波, 人手会随着地震波不由自主地摆动。当把手逆时针摆动5—车把时, 摆动机构通过3—铰链和2—滚动轴承带动平面连杆机构。平面连杆机构带动4—齿轮齿条机构中的齿条向前运动, 进而带动主动轴向前运动。另一侧依据棘轮机构的超越特性原理使齿条对轴不发生作用, 所以车不会向后运动, 只能向前。当把手顺时针摆动时, 运动原理相同。

当地震后没有足够的担架时, 此车可以通过连杆机构转化为担架。同时, 为了增加舒适度, 可以在车的表面加装一个充气软垫, 它一方面可以减轻压力, 减少医护人员抬担架的体力损耗;另一方面, 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增加担架的舒适度[1,2,3]。

3.3 关键技术问题

(1) 棘轮机构与齿轮齿条机构的配合;

(2) 摇杆、连杆机构的计算与设计;

(3) 担架工作空间的设计等;

(4) 轴承套与轴承的配合。

4 创新点

(1) 本逃生车通过棘轮机构、齿轮齿条机构使小车摇摆式前进;

(2) 通过连杆机构, 完成逃生车向担架的转换;

(3) 在担架上放置充气软垫, 从而使救援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 且增加了担架的舒适度;

(4) 该车使用简单、体积小巧、成本低廉, 故在平时可当作小孩的休闲车或成为家庭锻炼器械;

(5) 该车是通过手摇摆来实现运动的, 故可以作为残疾人士的代步工具;

(6) 该车完全使用人力, 方便快捷, 地震时能迅速投入使用, 无需燃料、电池。

5 应用前景

目前, 国内外逃生车的种类很多, 但它们不是采用链轮机构就是靠电力驱动, 不方便、不经济, 更主要的是不实用。本文设计的逃生车采用人力驱动, 通过棘轮机构与齿轮齿条机构的配合实现小车的运动, 使用简单, 成本低廉, 老少皆宜, 一车多用, 符合国家实行低碳经济的经济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GB/T6391—2003滚动轴承额定动载荷和额定寿命[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2]黄华梁, 彭文生.机械设计基础[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篇12:二年级叙事作文 :火灾逃生演习

到了操场,同学们站成两排,男生一排,女生一排。过了一会儿,广播里宣布“结束”时,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回教室去了。

我很喜欢这次演习。我从里面体会到了,有紧急情况要冷静,不要慌乱。

篇13:小学地震逃生演练方案

新街小学

2018年10月9日星期二

为创建平安校园,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学生的安全知识,全面提高学生面对地震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在学校发生紧急情况时,全体师生能安全、快速地进行疏散,牡宜小学于2018年9月26日下午(星期三第六节课)举行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演练目的

为使广大师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师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并通过此项演练来缓解大家对地震带来的恐慌心理。

二、演练原则

坚决做到:安全第一,确保有序,责任明确,落实细节。

三、组织机构(1)领导小组

组 长:马俊

副组长:张雄

成 员:各班班主任 袁梦 陆振丹 魏志素 张明宇 陈新莲

刘飞

信号员:马俊

搜救教师:张雄、张明宇、马俊、刘飞

医务教师:陆振丹(2)教室室内指导

各班班主任

教室室内指导职责:

①、“地震警报”发出后,指导学生进行室内避震,纠正学生的不正确动作和姿势。

②、“地震警报”解除后,带领学生迅速有秩序疏散到指定的“安全地带”,学校内操场做操位置。

③、班主任要自始至终跟队,指导学生按疏散线路撤离教室,密切关注演练现场,维护活动纪律,防止意外发生。(3)疏散线路沿线工作组

教学楼楼梯: 三层转身台:袁梦 刘飞 二层转身台:张明宇 魏志素 疏散线路沿线工作职责:

①、合理调节学生疏散的进度,特别是防止过度拥挤造成踩踏事故。

②、处理学生疏散过程中的偶发事件 操场:陈新莲 张雄

拍照教师:陆振丹

工作职责: 负责学生到操场后纪律、各班站队位置并蹲下。

四、演练前准备

1、演练前召开班会,让学生熟悉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分析我校应急避震的环境条件,阐述地震应急演练的重要意义,讲明演练的程序、内容、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同时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地震应急和疏散,以免发生误解而引发地震谣传。

五、演练要求

1、不要惊慌,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2、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

3、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

六、演练程序

(一)启动程序:宣读: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同学,牡宜小学地震应急疏散演练马上就要开始,请大家做好准备,各就各位。请班主任重申演练程序和演练要求。(3分钟)(二)教室内应急避震演练

1、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3分钟)马俊老师操作。

2、上课教师(演练时为班主任)立即停止授课,转而成为教室演练负责人,立即告知学生“地震来了,不要慌”,并指挥学生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课桌旁,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并尽可能用书包或双手保护头部;最后一排靠里4个同学面向墙,蹲在墙角处。演练时间为1分钟。

3、“地震警报”信号响(1)分钟后,学生复位,老师告知学生,现在撤离教室,进入紧急疏散演练环节。(三)紧急疏散演练

1、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有秩序从楼梯向下撤离,并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到事先指定的地点整队。

2、演练各班撤离路线如下:

三楼:五(1)、五(2)班走右边楼梯,六(1)、六(2)走左边楼梯,四(2)先走,五(2)后走。

二楼:四(1)、四(2)班走右边楼梯,三(1),三(2)班走左边楼梯,三(1)先走,六(2)班后走。

在老师指导下,有秩序撤到操场按平时上操队形站好并蹲下。

七、演练总结

1、清点人数。

2、请领导小组组长马俊校长总结讲话。

篇14:5月小学地震逃生演练总结

一、学校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为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我校专门成立了由李国红校长为总指挥及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演练期间明确职责,制定详细的演练方案,要求教师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安全意识,并把这次演练作为一次契机,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学校还强调在这次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保障措施到位,以确保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

二、认真规划,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为了使得这次演练安全可行,我校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具体安排,演练机构设置及人员职责、演练的时间、内容、地点、疏散路线、程序、要求都作了具体的说明。

要求班主任教育学生,在听到第一声防空警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拥挤、推搡,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每位教师按照各自的分工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师生共同参与,演练效果良好

全校师生井然有序的投入到了演练活动。在教室内教师指导学生紧急避震,指挥学生弯腰、抱头,在教室外的学生,有秩序地按指定路线迅速撤离至学校操场的指定地点,随后各校班主任马上清点人数,报告学校负责人。各班报告完毕,学校负责人向地震演习领导小组汇报,领导小组人员对演习活动进行简要总结后宣布本校防震疏散演习活动结束。

2分钟,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这次演练活动是对我校应对校园突发安全事件的一次检验,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防震安全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2017.5.12

小学防震演练总结

尖草坪区双语实验小学

篇15:小屯乡中心小学地震逃生演练方案

为了进一步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真正掌握在灾害中能够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灾害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特制订如下地震避震、逃生疏散演练方案,并进行实际演习。

一、时间、地点、内容:

演练时间: 2013年03月21日(星期四)下午第二节课;如下雨需要推迟,则另行通知。

地 点:教学楼

内 容:(1)应急避震演练(2)紧急疏散演练

二、组织领导:

组 长:梅林

成 员:谭胜松、赵志华、赵怀海、郭顺勇及各班班主任和科任老师

三、演练准备

1.全体教职工明确此次地震应急演练的任务和注意事项。

2.演练前班主任、科任教师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学习有关避震知识,熟悉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懂得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我保护。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进行紧急避震演练,并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紧急疏散演练,熟悉疏散线路,进行自救逃生练习,直到学生操作熟练。(练习期间教育学生做到: ①认真对待,不搞过场;②听从指挥,有序疏散;③遇事不慌,头脑冷清;④积极主动,团结协作。)同时讲明演练的程序、内容、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同时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地震应急和疏散。

3.演练前对疏散路线必经之处和到达的“安全地带”进行实地仔细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障碍和隐患,确保线路畅通和安全。

4.学生疏散时楼梯通道安检。

5.组成相关工作小组,确定人员,明确职责。领导小组要检查落实各班级的的演练前期工作是否按期按质完成。

四、演习具体分工

1、总指挥:梅林

2、演练前楼梯情况检查:二教 赵怀海 三教(绣山教学楼)郭顺勇

3、学生宣传教育:各班班主任

4、照相:梅培建

5、拉响报警信号:赵志华

6、疏散引导组(做到没有无岗人,人人有责任):(1)一教 一教前北面接一号操场的梯子处-喻成友;一教前北起第二个梯子处-谭胜利;一教前南起第二个梯子处-祝扬云。

(2)二教 一楼至二楼转角处-王娇;二楼至三楼转角处-张清凤;二教前硬化地接一号操场的梯子处-黄芳。(二楼、三楼班主任兼顾本班撤离时楼梯口的秩序。)

(3)三教 一楼至二楼转角处-杨忠秀;二楼楼梯口-彭丹;二楼至三楼转角处-刘凤章;三楼楼梯口-郭正厅。

以上人员要确保撤离安全,防止踩踏事故。

7、救护组 谭胜松、郭顺勇、赵怀海。(注:六(3)班安排一学生假装受伤,由救护组进行救护)

8、一号操场人数收集记录:谭胜利;二号操场人数收集记录:杨忠秀。

五、应急避震演练及紧急疏散演练步骤

1、现场总指挥宣布地震演练开始。

2、报警员听到总指挥的指令后,立即拉响报警器,班主任和疏散指挥员各就各位。

3、“地震警报”发出后,指导学生进行室内避震,纠正学生的不正确动作和姿势。

4、“地震警报”解除之后,总指挥发出紧急疏散指令,班主任指挥学生安全、迅速、有序地从教室疏散出去。

5、撤离到操场后集中排队,各班教师清点本班同学人数,及时上报给现场人数记录员。

6、总指挥宣布演习结束,并作总结,各班有秩序地回到教室。

六、学生疏散路线及操场位置安排

听到撤离指令后,每班学生排成两队,按座位方便、自然排列,按照从低层到高层的顺序,以班为单位,走就近的楼梯口,逐楼撤离。先到达安全地带的班级,要尽量靠远端集合,空出预留地给后到的班级。

一号操场由北向南位置是:前(1)、前(2)、四(1)、四(2)、五(2)、六(3)、五(1)、六(2)、六(1)。

二号操场由北向南位置是:前(3)、一(2)、一(1)、三(1)、三(2)、二(1)、二(2)。

(注:操场位置顺序与撤离顺序一致。)

七、注意事项及要求:

各班主任要严密组织,认真对待,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注意班级前后门要畅通,不堵死后门;发挥班干部,少先队干部的作用,班内安排好逃生小组,组长要得力;逃生小组与座次安排要便于有秩序疏散,各班有本班逃生疏散思路;不要惊慌,听从指挥,服从安排;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嬉笑、打闹、奔跑、抢先,做到有序疏散;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学生从楼道疏散时一律靠右行走,遇到前面队伍停止时,后面同学应立即停止,防止踩踏事故发生。

小屯乡中心小学

2013年3月14日

小屯乡中心小学2013年地震

上一篇: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设计下一篇:公司工程项目部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