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卫生院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2024-05-25

新城卫生院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精选7篇)

篇1:新城卫生院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新城卫生院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为了推进我乡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我乡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我乡精心安排部署、分级组织实施了绛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实施

一是切实加强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我乡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和推广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绛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领导小组。为确保培训质量及推广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项目推广专家指导组,并明确了职能、职责和任务。以县中医院为基地,各基层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确保了项目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是科学制定项目推广实施方案。我院印发了《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等实施文件,也按照卫生局要求制定了项目推广实施方案,确保项目实施有序、有效推进。

三是实施项目推广全面培训,确保推广工作有序推进。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求,结合我乡农村中医药现状和实际情况,以我乡为培训基地,首先对全县各乡镇医疗机构的中医及中医爱好者进行了培训,培训推广适宜技术项目10项以上,随后多次对全县的205个村卫生所人员进行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培训不少于4项的适宜技术。培训内容主要以《磁圆针治疗常见病》、《咳嗽的中医疗法》、《面瘫的中医疗法》等为主,并结合实际,选择性地增加了一些火罐、艾灸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期间严格实行签到考勤制度,培训结束后,由县项目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命题,对参培人员进行了考试、考核,合格者颁发了统一印制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合格证》。截至目前,我们已办培训班1次,培训人员达40余人次,通过培训使我乡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覆盖达到80%。

四是发放实用的中医治疗器具,我们购买了大量的火罐、针灸针、艾灸盒、艾条等实用器具,通过培训后发给每个学员,以方便将实用的技术在基层推广。

二、困难问题

一是项目培训教学的教材、资料组织不够,尤其是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资料用具没有,尽管我们组织制作了部分中医药适宜技术基础、中医药传统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的课件,但由于没有投影仪及笔记本工作还是显得很不够完美。

二是参训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员欠缺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是培训的多,下去到现场指导的少,学员学完了以后能否很好的开展,并应运于临床这还是个未知数。

三、计划打算 为使我乡基层中医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更好地提高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中医药技术服务能力,对基层中医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有以下几点打算:

一是项目培训教学还应继续,我们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家深入各基层进行临床实践培训指导。

二是组织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师资、学员的继续教育,尤其是中医药适宜技术基础、中医药传统技术操作规程等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

三是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对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独特效果和简便易行,费用低廉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并认同中医药适宜技术,从而不断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效果。

新城卫生院 2016-05-20

篇2:新城卫生院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为切实做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缓解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结合我服务中心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推广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切实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逐步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有效机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不少于6项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专业技术水平,使广大人民群众能方便享受到“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

三、推广工作实施

(一)成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工作的组织、指导、督查、考核和资金的落实。

组长:顾生龙

副组长:陈建红

刘兴明

成员:代双平

刘兴明

张永军

赵生海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中心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四、推广工作内容

(一)适宜技术的筛选

服务中心推广实施针灸、火罐、刮痧、穴位注射、理疗五项适宜技术。

(二)服务站推广

1、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年内选派4名人员参加县上组织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合理安排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技术人员按时参加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积极争取到上级社区参观学习。

2、设备设施配备:服务站配备针灸针若干、火罐2套、刮痧板2个、神灯1台以及相关辅助设备,与3月底完成。

3、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有1人参加培训和参观学习,学习掌握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少于5项。参加培训的中医药人员以中医为主的门诊医生,经培训掌握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少于5项。东北街社区卫生服务站确定为中医特色门诊,除开展五项技术外,同时开展中药、牵引、按摩等技术服务。

4、服务中心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宣传力度,印制宣传册2种,宣传折页5种、宣传画的方式,提高群众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知晓率,引导患者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五、推广工作时间安排

(一)、服务站在4月底前完成室内装潢、装饰工作,突出中医特

色的浓厚氛围。

(二)、要在2012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技术推广,2012年7月组织评估。

六、监督管理和考核验收

1、服务中心要加强推广培训工作的管理,组织选派1-2名人员参加县级以上中医培训,建立培训对象的技术档案,及时记载培训对象的培训情况及考核情况。要将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设备配备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范围,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卫生技术人员和居民选择中医药适宜技术。

2、服务中心科学筛选适宜技术,严格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考核,在规定培训时间内考核不合格者,要组织再培训,直至考核合格率达到100%。

3、服务站门诊定制门诊中医技术诊疗登记本,每周不少于2人次的中医技术开展,中医特色门诊不少于7人次的中医技术应用。

篇3:新城卫生院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一、判断题

1.孙氏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禁忌证不包括: ()

(1) 眼源性、耳源性眩晕者; (2) 疑有或已确诊为颈椎及椎管内肿瘤者; (3) 严重的心、肺、脑疾病者; (4) 非急性期患者

2.调卫健脑针法所取缘中穴的正确定位是: ()

(1) 在对耳屏游离缘上, 对屏尖与轮屏切迹的中点处; (2) 在头部, 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 (3) 在足外踝部, 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4) 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

3.肝阳上扰型不寐采用调卫健脑针法的配穴是: ()

(1) 太冲穴; (2) 太溪穴; (3) 神门穴; (4) 足三里穴

4.用闪火法火罐疗法防治儿童哮喘时, 吸入罐内的皮肤高于罐外的适宜范围为: () (1) 6~8mm; (2) 4~6mm; (3) 5~7mm; (4) 3~5mm

5. 火罐疗法中走罐移动速度宜取: ()

(1) 4~6cm/s; (2) 6~8cm/s; (3) 3~5cm/s; (4) 5~7cm/s

6.以下穴位哪个不属于邵氏“五针法”所取主穴: ()

(1) 肺俞; (2) 足三里; (3) 大椎; (4) 风门

7.使用邵氏“五针法”行针时上下提插幅度应为: ()

(1) 0.2~0.4寸; (2) 0.3~0.5寸; (3) 0.4~0.6寸; (4) 0.5~0.7寸

8. 诊断实证便秘的必备项不包括: ()

(1) 大便干结, 排出困难; (2) 舌苔黄或舌苔厚腻; (3) 舌淡苔薄; (4) 指纹紫滞

9. 治疗婴幼儿便秘时, 推肾水的部位: ()

(1) 拇指末节螺纹面; (2) 小指末节螺纹面; (3) 食指桡侧缘, 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4) 膝下3寸, 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二、多选题

10.实施孙氏旋转法分哪三步: ()

(1) 检查手法; (2) 理筋手法; (3) 旋转手法; (4) 揉捏手法

11.不寐的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依据为: ()

(1) 《中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2) 《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3)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4) 以上均是

12. 孙氏旋转法中的理筋手法, 沿膀胱经、督脉在颈部走行方向的按揉穴位包括: ()

(1) 肩井、风池; (2) 天鼎、肩骨; (3) 曲池; (4) 合谷

13.不寐的中医辨证分型包括: ()

(1) 心脾亏损型; (2) 心肾不交型; (3) 心胆虚怯型; (4) 肝阳上扰型和脾胃不和型

14.孙氏旋转法的具体操作手法为: ()

(1) 滚法; (2) 揉捻法; (3) 捏拿法; (4) 弹拨法

15.实施调卫健脑针法时, 患者所取体位: ()

(1) 俯卧位; (2) 坐位; (3) 仰卧位; (4) 侧卧位

16.火罐疗法治疗儿童哮喘所取俞穴包括: ()

(1) 肺俞穴; (2) 脾俞穴; (3) 心俞穴; (4) 膈俞穴

17.使用邵氏“五针法”行针时采用提插捻转相结合手法的穴位是: ()

(1) 肺俞、大椎; (2) 太渊; (3) 尺泽、足三里; (4) 风门、中脘

18.火罐疗法中定罐的位置: ()

(1) 哮鸣音明显处; (2) 啰音明显处; (3) 两侧膈俞穴; (4) 两侧膏肓穴

19.邵氏“五针法”中对咳嗽严重者选取的配穴为: ()

(1) 中脘; (2) 尺泽; (3) 足三里; (4) 太渊

20.实施推拿疗法治疗婴幼儿便秘时, 患儿可以采取哪些体位: ()

(1) 坐位; (2) 仰卧位; (3) 侧卧位; (4) 俯卧位

21.拔罐的动作要求: ()

(1) 稳; (2) 快; (3) 轻; (4) 准

22.肺脾亏虚型哮喘病缓解期辨证分型包括: ()

(1) 肺虚证; (2) 肝虚证; (3) 肾虚证; (4) 脾虚证

23.“内八卦”指: ()

(1) 乾、坎; (2) 艮、震; (3) 巽、离; (4) 坤、兑

24.推拿治疗婴幼儿便秘时, 自尾骨端长强穴到大椎穴的捏脊手法包括: ()

(1) 捻; (2) 提; (3) 搓; (4) 推

篇4:新城卫生院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适宜技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1-0117-03

近年来,国家推出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医药的发展,为中医药事业尤其是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且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卫生服务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更好地将中医药技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大力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让社区居民充分享受到中医药低廉、便捷、高效的服务,解决居民看病难,看中医更难的问题,使社区卫生工作能够健康有序地推进[1-2]。因此,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院通过以附近中山小榄社区作为实践对象,如针灸、推拿等,并对其社会效益进行观察分析,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和背景

1.1.1 研究背景 随着医改的深入,为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满足社区居民对于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的推广和应用不断加强。自1999年卫生部等8部委下发的《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若干意见》明确表示:“根据居民需求,大力开展中医药、民族医药等适宜技术,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提示中医药工作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应积极全面推进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开展,使更多相关人才进驻社区,以中医药服务社区规范化管理及成熟的中醫药技术服务社区基层居民,达到提高国民医疗服务水平的作用。

1.1.2 社区资料 选取我院附近中山小榄社区作为实践对象,于2010年2月至2014年4月期间调查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人口数据(数据均来源于中山小榄社区人口管理办公室),本社区至2014年共有5213户住户,总人口34728人。其中,常住2671户,户籍人口19678,其中男性11582人,女性8096人;暂住2542户,暂住人口15050人,其中男性8973人,女性6077人。中山小榄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985人,其中常住老年人572人:男性243人,女性329人,75岁以上46人;暂住及流动老年人413人:男性180人,女性233人,75岁以上36人。

1.2 方法

1.2.1 需求分析 根据中山小榄社区体检、全科诊疗资料显示,患有疾病的居民中,老年人患者占80%以上,其中73%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颈肩痛、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肩周炎等慢性疾病,存在广泛的康复理疗需求;中山小榄社区现有残疾人48人,其中肢体残疾21人,存在康复医疗和功能训练的医疗需求,而这种医疗需求一直也是残联要求开展的工作。2010年2月至2014年4月期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区内工厂数量不断增加,公路网日趋密集,工伤和车祸也随之增多,且在全科诊疗工作中发现,创伤、损伤等意外所致的疾病在社区主要健康问题中所占比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其诊疗需求也日益增大。

1.2.2 中医药适宜技术部设立 医院社康科根据中山小榄社区特点以及其服务中心自身优势成立中医药适宜技术部,设中医药康复医师(1名)为组长,中医药康复技(1名)为副组长,护士(3名)为组员,由组长制定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计划和培训组员,副组长协助组长实施各项工作。

1.2.3 设备准备和技能培训 设备准备:准备中医药适宜技术诊疗设备,如电子针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全自动腰椎牵引床、负压吸引治疗仪、起立训练床、减重步态训练仪等;技能培训:所有人员均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针灸、中频电疗、推拿按摩、颈腰椎牵引、中药敷贴、穴位注射、负压吸引治疗和养生保健服务等。

1.2.4 宣传活动和健康教育 宣传活动:通过讲座、咨询、义诊等活动宣传中医药防病、保健知识,同时,开展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科普知识进社区活动和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工作,另外,运用中医药方法结合现代理疗手段,开展中医药康复医疗服务;健康教育:在活动过程中,解答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提供专业的咨询指导,详细讲解疾病知识及针对性给出康复建议,健康教育疾病范围主要包括颈肩痛、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肩周炎、落枕、中风后遗症、腹泻、便秘、肢体及脊柱关节功能障碍等。

1.3 评价指标 统计接诊人数和制定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诊疗疗效、服务态度、诊疗费用、康复保健、其他建议等,各项内容可多选,每3个月进行一次调查。

2 结果

自2010年我院在中山小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各种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宣传活动以及健康教育以来,社区居民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进行康复诊疗、功能训练等适宜中医药技术的人数持续上升,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010年至2014年期间平均每天接诊人数分别为34人次、41人次、67人次、95人次,居民常见病、多发病治愈率均达到70%以上。同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效果好为56%,服务周全为43%,价格便宜为35%,康复保健作用强为34%,其他为18%。

3 讨论

3.1 社区卫生服务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优势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亚健康人群的日益增多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医药养生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也日益感受到中医药养生保健所带来的好处。有研究显示,通过在社区中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可有效缓解社区卫生服务压力,解决社区居民“看中医难、贵、复杂”的问题,有利于合理分配医院医疗资源,减轻医院压力[3]。我院通过以附近中山小榄社区作为实践对象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并对其社会效益进行观察分析,发现有以下优点。

3.1.1 应用效果好 随着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中的开展,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居民常见病、多发病治愈率达到70%以上,表明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让社区居民充分享受到中医药便民、简化、低廉的特色,具有简便易学、取材方便、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优势。

3.1.2 群众反响好 每年的平均每天接诊人数分别为34人次、41人次、67人次、95人次,表现为不断上升的趋势,民意的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效果好为56%,服务周全为43%,价格便宜为35%,康复保健作用强为34%,其他为18%,表明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特点符合社区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和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综合性卫生服务的要求,可有效减少社区群众对日常医疗的投入,进而降低我国医疗费用的增长。有利于推动新医改的实施,使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逐渐深入到基层居民中,可更为显著体现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实用价值,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

3.1.3 开展环境好 随着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的开展,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医疗设备具有操作易、体积小、价格低的特点,如针灸、艾灸、推拿等,不需复杂大型的医疗设备即可实施和服务于社区群众,且群众实际获益良好,多数病患的病情均得到明显的缓解,使整体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充分体现出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开展中便捷、低廉、优质的特点。

3.1.4 开展工作好 在中医适宜技术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与社区群众进行沟通,可充分了解病患的实际情况,并作出个性化的治疗指导和建议。同时可通过沟通向社区群众灌输日常医疗知识,宣导中医适宜技术的特色,使社区群众更深入、更深层次了解和掌握中医药的知识,有利于提升病患对疾病、保健、康复等方面的认识,并可有效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品牌形象,使社区群众更信赖中医适宜技术,为后续开展工作做出良好的铺垫。

3.1.5 开展前景好 随着中医适宜技术工作的不断开展,社区团队人员均参与了多次技能培训课程,并通过与诊疗患者的经常性接触将理论知识逐步应用至实际工作中,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在中医药方面的技术知识和实际技能,使病患获得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形成良好的循环,有利于深化改革社区医疗服务保障系统,促进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充分体现出中医适宜技术实施的的现实意义和广阔前景。

3.2 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虽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群众反应、开展环境和前景,使多数社区群众受惠,但在实际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如在开展前期,所组建的团队成员中仅有带队医师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知识和开展具有较深的认知,造成相关人才缺乏,且可投入资金不能满足中医药适宜技术多方面开展的需求,使开展工作难度大大增加,开展进度也较为缓慢[4]。因此,总结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的重担问题,思考并提出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对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以提高社区群众医疗服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5],本研究通过对本次开展工作进行总结,发现了以下几点问题。

3.2.1 政府财政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够 中医药适宜技术已有卫生部文件下达推广指示,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政府未对该技术推广起足够的关注,在社区医疗中保障制度较为缺乏,多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尚未纳入医保范围,且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宣传、培训等的相关支持政策较少,致使推广工作的进展比较缓慢。

3.2.2 中医药人才匮乏 在中医药适宜技术实施过程中,相关中医药人才较为紧缺,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培训,且由于社区群众病患中以中老年人群居多,其病情一般較为复杂多变,对中医药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要求高,因而前期实施难度较大,效果也相对不明显,不利于后续的推广。

3.2.3 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缺乏系统管理 目前,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尚未有统一的服务管理体系,处于初级摸索阶段,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精细化分级、分类存在较大的难度,其相应的实施配套设施也未完善,服务病患的疾病类型较为单一,多以内科疾病为主,尚不可满足对其他疾病的诊治,进而限制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面推广。

3.3 对策建议

3.3.1 政府加大支持 建议政府应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推广的关注和重视,深入了解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特色与优势,并针对其特点建立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使社区群众深切享受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实惠,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各个项目的利用效率,进而提升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价值。

3.3.2 加强人才培养 政府及相关医疗部门应制定相关的中医药知识体系和标准,并实行相应的考核标准,提高中医药人才的地位与待遇,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中医药技术的发展,通过知识、技能培训等课程加强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进而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有利于促进和规范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6]。

3.3.3 宣传中医特色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具有便捷、简单、低廉的特色,在群众接受率不断提高的总体良好态势下,政府应大力支持和宣传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优势,鼓励社区群众走进中医药适宜技术,让人民真实感受中医药适宜技术在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质服务,进而建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进而促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往更深的层次发展[7]。

综上所述,在社区卫生服务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完全符合当前我们国家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可有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服务质量,有利于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值得作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静,余信国,杨桂琼.深圳市社区居民对中医适宜技术的需求和认知情况调查[J].现代医院,2011,11(6):101-103.

[2]许永建,高启胜,郭清,等.浙江省农村中医适宜技术人才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健康研究,2011,31(6):448-450.

[3]蔡祖祥,马灿泽,余道兵,等.适宜中医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 : 80 -81.

[4]李静,余信国,杨桂琼.深圳市社区居民对中医适宜技术的需求和认知情况调查[J].现代医院,2011,11(6):101-103.

[5]余信国,李静,杨桂琼.西乡街道社区居民对中医适宜技术的认识和需求分析 [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591-1592.

[6]陈容,孙雷.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服务中心的临床运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9):34-35.

[7]汪珍秀,肖素娟,李玲,等.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推广运用的成效[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6):2626-2627.

篇5:新城卫生院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推广计划及措施

为了加强我乡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农村预防、保健、医疗中的作用,特别是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康复优势,进一步探索建立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有效途径和机制,不断提高全乡中医药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为了让我乡中医药走科技化发展道路,增强我乡卫生保障力度,根据《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的通知》(安卫发[2012]70号)和《定西市安定区卫生局关于转发《甘肃省中医药先进和示范市(州)、县(市、区)建设标准》(安卫发[2012]71号)文件精神,切实抓好我区创“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的工作,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制定如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计划

一、推广项目范围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坚持紧贴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防治实际需要,安全有效,切实可行,注重发挥中医药简便价廉的传统优势,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我区卫生局局下发的中医药适宜新技术、新成果和继续教育学科项目中选择一批与临床实践紧密相关,有利于迅速提高我乡中医医疗质量得项目为推广对象,主要推广15项符合我院实际的中医适宜技术。

二,项目组织管理

为更好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群众提供价廉质优的中医药服务,特成立-------卫生院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运用领导小组。

三、具体要求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单位负责人必须统一思想,高度认识开展适宜技术推广是实施科技兴医强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好事,直接影响到我区卫生事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必须把该项工作列入日常议事日程,安排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对于所选择推广应用的项目必须经院务会研究讨论后报中医股审批。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建设周期至少引进和应用中医药先进技术项目2项以上。卫生院能运用中医传统治疗方法,60%的村卫生室至少有一名医生能操作中医传统治疗方法。

2、认真组织,抓好落实。每年把该项工作纳入年初规划,对已批准的推广应用项目,应从观念上充分转变,积极派出人员到上级医院参加培训学习中医药先进技术,并认真引进、吸收、推广应用。

3、明确目标,措施到位。做好卫生院人员、村医的培训,培训内容为:针灸、推拿、拔火罐、中药加工炮制等,培训形式为办培训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每年培训人员要平均达20%以上,2012年要基本完成所有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的中医药培训任务。要做好培训工作安排,引进及培训要做好统计登记。

-------卫生院

安定区-------卫生院中医药

适宜技术推广计划及措施

篇6: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

为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为人民群众就医需要,为此制订了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计划,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开展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组织,切实加强领导

为彻底搞好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我院成立了中医药人才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项中医适宜技术如:拔罐、针灸、艾灸、牵引、推拿等进行了培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日常工作,明确了相关职责做到培训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具体事物有人办,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二、为了将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院制定了中医药人才培训计划。根据规划,年初制订了中医药人才培训计划。对培训的对象、方式、重点内容、管理、考核办法、时间、经费等进行了安排。做到了通知到人,有签到册、记录、计划等。

三、形式多样,扎实训练,成效显著

1、坚持自学为主,自学中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技术水平。

2、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培训人员能积极投入道培训工作当中。

3、鼓励职工和乡村医生推广各种技术活动,提高实践技能水平。通过培训,使我院中医药人员实践操作和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要,继续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篇7: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总结

为提高广大基层中医药人员的中医药知识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中医药技术服务,我院根据《宿迁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意见》的要求,201X年09月18日由沭阳县卫计委主办,沭阳县中医院协办,300名乡镇基层、乡村医生,在我院住院部四楼多媒体会议室,举办了201X年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颜东明、胡玉龙、周立亮、翟德胜等我院副主任中医师会中做了精彩的授课,详细阐述了艾灸疗法、推拿手法、针刀、穴位敷贴等技术在常见病、多发病中临床应用,达到了适宜技术要求的“安全、高效、成本低廉、副作用少” 的特点。此次培训顺利,圆满完成各项培训任务。受到了县卫计委及参加人员的赞誉。

上一篇:物流管理现有优势下一篇:小猫贝贝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