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马有关的祝福成语

2024-04-11

和马有关的祝福成语(共10篇)

篇1:和马有关的祝福成语

和马有关的成语

1、指鹿作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2、万马齐喑:喑: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3、乌白马角: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4、阵马风樯: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5、心猿意马:心意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6、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7、跃马弯弓:驰马盘旋,张弓要射。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后比喻故做惊人的姿态,实际上并不立即行动。

8、玉堂金马:玉堂:汉代殿名;金马:汉代宫门名,也称“金门”。旧时比喻才学优异而富贵显达。

9、信马由缰: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

10、土牛木马: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11、獐麇马鹿:比喻举动匆忙慌乱的人。

12、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13、倚马七纸:比喻文章写得快。

14、悬崖勒马: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马:收住缰绳,使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15、走马到任:指新委官员急速到任。后亦泛指接任新职。同“走马上任”。

16、意马心猿: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17、竹马之友: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18、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9、跃马扬鞭:跳上马背,扬起鞭子。形容勇往直前。

20、饮马长江: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谓渡江南下进行征伐。

21、走马章台: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旧为妓院的代称。原指骑马经过章台。后指涉足妓间。

22、香车宝马: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

23、下马冯妇:以之比喻重操旧业的人。

24、洗兵牧马:洗擦兵器,喂养战马。指做好作战准备。

25、饮马投钱: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

26、脱缰之马:比喻没有了约束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27、五马分尸: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分裂人的头和四肢。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28、止戈散马: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战争。

29、竹马之交: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30、问牛知马: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31、铁马金戈:①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②谓战事,兵事。

32、枕戈汗马: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

33、燕昭好马:燕昭王喜爱骏马。后作求贤之典。

34、天马行空: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35、走马看花: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36、一马一鞍:比喻一夫一妻,白头偕老。

37、衣马轻肥: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

38、天粟马角:天雨粟,马生角。谓不可能实现的事。

39、倚马千言:倚马:靠着战马。倚靠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40、一马平川: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能够纵马疾驰的一片广阔平地。指广阔的平原。

41、走马上任:走马:骑着马跑;任:职务。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

42、选兵秣马:选好兵器喂饱战马。指作好战前准备。

43、问羊知马: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44、蛛丝马迹: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45、铜围铁马:比喻坚固的阵势。

46、以鹿为马: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

47、招兵买马:旧时指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后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48、鲜车怒马:怒:气势强盛。崭新的车,肥壮的马。形容服用讲究,生活豪华。

49、童牛角马:童牛:没有角的牛;角马:长角的马。比喻不伦不类的东西。也比喻违反常理,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50、走马赴任:走马:骑着马跑;任:职务。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

51、以毛相马:根据毛色判断马的优劣。比喻从表面上看问题,其所得认识往往与实际不符。

52、走马观花: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53、仗马寒蝉: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54、朽索驭马:用腐烂的绳索驾驭奔驰的马。形容倾覆的危险十分严重。多含戒惧之意。亦作“腐索御马。”

55、野马无缰:没有拴上缰绳的野马。比喻任意行动,没有约束。

56、以渴服马:使马忍渴受训,从人驱遣。比喻用苛政治民,不能使人真心顺服。

57、万马奔腾:成千上万匹刀在奔跑腾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

58、下马看花:比喻停下来,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

篇2:和马有关的祝福成语

杨师道

玉鞍金络过丹墀,骨相峥嵘毛亦奇。

世上殊多千里马,老肥御苑未曾驰。

羸疲岂任盐车重,伯乐见之不胜嗟。

此马若遂千里志,追风犹可到天涯。

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天马歌》

汉武帝刘彻

太一贡兮天马下,霑赤汗兮沫流赭。

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房兵曹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杨师道 玉鞍金络过丹墀,骨相峥嵘毛亦奇。

世上殊多千里马,老肥御苑未曾驰。

羸疲岂任盐车重,伯乐见之不胜嗟。

此马若遂千里志,追风犹可到天涯。

《天马歌》

汉武帝刘彻

太一贡兮天马下,霑赤汗兮沫流赭。

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李颀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葡萄入汉家。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的成语

马不停蹄 马齿徒增 马到成功 马耳东风 马工枚速 马牛襟裾 马首是瞻 马放南山 马角乌头 马毛猬磔

马前泼水 马首欲东 马瘦毛长 马咽车阗 马空冀北 一马平川 驷马高车 走马观花 快马加鞭 老马识途

驽马恋栈 万马奔腾 一马当先 倚马可待 汗马功劳 把马轻裘 驽马铅刀 鞍马劳顿 走马上任 天马行空

戎马倥偬 万马齐喑 铁马金戈 匹马只轮 盘马弯弓 率马以骥 人仰马翻 兵强马壮 蛛丝马迹 车水马龙

牛头马面 墙头马上 鞍前马后 人困马乏 车辙马迹 兵荒马乱 牛高马大 心猿意马 青梅竹马 指鹿为马

盲人瞎马 招兵买马 悬崖勒马 塞翁失马 香车宝马 伯乐相马 千军万马 厉兵秣马 非驴非马 单枪匹马

篇3:和马有关的祝福成语

一、中西方文化中的“猴”文化

中国人过春节的时候,都会联想起当年的生肖。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渐渐对中国的生肖文化产生了兴趣。不仅在中国,世界很多国家都发行当年的生肖邮票,以表达对中国农历新年的祝福。

1. 中国文化中的“猴”文化。

猴年了,先来看看中国的猴文化。长久以来,猴子被中国人视作吉祥物,它的吉祥之意在于与古代爵位之“侯”同音。猴子的形象深入中国人的心,可以说是因为吴承恩整理创作的《西游记》,该小说塑造了孙悟空这一神猴形象。孙悟空勇猛、乐观,却又叛逆,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年,终于修成正果。跟美国电影里的蜘蛛侠等超级英雄一样,孙悟空就是说中国文化中英雄的化身。

2. 西方文化中的“猴”文化。

在中国文化中,猴子被用来形容灵活、聪慧的人,具有褒义。而在英语中,如果你用“a little monkey”来称赞西方小孩的话,他可能不会高兴。因为在英语中,“little monkey”有“淘气鬼、捣蛋鬼”的含义,而非夸奖“聪明、机灵”的用法。因此在英语中,monkey多与顽皮、淘气的形象有关。

二、汉语和英语中与猴子相关的成语和习语概况

汉语成语言简意赅,多具有较为固定的形式,大多数都含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成语往往源于古代流传下来的故事,因此从文化角度看汉语成语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汉语中与猴子相关的成语概况。

在汉语中,有不少关于猴的成语。例如,朝三暮四,成语中虽没有“猴”字,说的却是养猴人与猴子的故事,现用来比喻变化多端、捉摸不定。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以讥讽依附权贵窃取名位之人。树倒猢狲散,比喻有权势的人一垮台,依附他的人就跟着散伙了。

这些都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内容。

2. 英语中与猴子相关的习语概况。

To monkey around鬼混,胡闹。

It is very dangerous to monkey around in the factory.

在工厂里胡闹是非常危险的。

Monkey business捣鬼;恶作剧。

You must stop the monkey business if you don’t want to get into trouble.

你要是不想惹麻烦,就不要干那些非法的事。

To make a monkey(out)of someone愚弄、戏弄某人

It is impolite to make a monkey out of someone in public.

当众愚弄某人是不礼貌的。

Monkey see,monkey do跟风,赶潮流

It is a case of monkey see,monkey do.He does everything that his brother does.

他就是东施效颦,他哥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在上述句子和词组中,monkey大都跟“捣蛋、胡闹、捉弄”的意思相关。

三、汉语和英语成语、习语的异同之处

成语是从古沿用至今,经过提炼积累而来的,很多成语能在英语中找到相对应的习语。把中文中的成语和英文中对应的习语排列出来,进行对照分析,不难发现:汉语成语多来自于古代经典著作,大都可以找到出处,英语习语多源于口头流传,很难找到出处。汉语成语在用词上保留着古代书面语的庄重、典雅,英语习语则多具有口头语的用词和结构特点。汉语成语多来自于古代经典著作,用以说明一个道理,英语习语则以小动物和生活中的某一现象为借寓,阐明一个立论。虽然汉语成语和英语习语有着诸多的不同,但却都文字凝练,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寓意深刻。

四、汉语成语的翻译技巧——以与“猴”相关的成语为研究对象

汉语成语,往往源于历史故事,寓意往往不是其字面意义。成语结构紧凑,词序不能任意变换,成分不能随便更换。下面我们就以与“猴”相关的成语为对象,探讨其翻译技巧。

1. 同义习语借用法。

有些汉语成语和英语习语在结构、内容和感情色彩上都相符合,有相同的含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借用来翻译。

杀鸡骇猴,本意是杀鸡给猴子看。在英语中,有句习语“Beat the dog before the lion”,字面意思是打狗给狮子看,让狮子知道厉害。但是它要表达的意思跟汉语中的杀鸡骇猴不谋而合,所以,我们可以借用英语的同义习语进行翻译,而不是按照字面意思逐字翻译,这样更符合英语的文化背景,能让英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猴年马月,指期盼的事情遥遥无期。而英语中有相对应的说法“Donkey's years”。这里的years其实是来自ears,因为驴的耳朵长,所以donkey's ears就指代很长的时间,后来演变成donkey's years意思不变,也是因为驴的寿命普遍较长。

2. 直译法。按照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前提是直译过去不会引起歧义或造成不解。

沐猴而冠:猕猴戴帽子。在翻译该成语时,因为成语本身的意思已经非常明了,我们可以将其翻译成“a monkey with a hat on”,这样,不仅能简单直白地表达汉语成语的意思,而且还能生动逼真地将其神情态度表现出来。

3. 意译法。

有些成语如果采取直译,外国人可能会感到迷惑不解,但却在英语中无法找到具有相同含义的习语,则可采取意译策略,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将成语的意思传递出来。

五马六猴:形容不守规矩、不受管束的人。这个短语,我们在英语中找不到可以借用的同义习语,但是其表达的意思却很简单,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翻译成“Undisciplined person”,既能表达清楚汉语成语的内涵,又符合英语的文化及语法特征。

4. 增添法。

树倒猢狲散:有权势的人一垮台,依附他的人就跟着散伙了。可译成“Once the tree falls,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其中helter-skelter是“手忙脚乱”的意思,是译文中增加的成分,增加之后形象生动,译文栩栩如生。

纵观以上汉语成语的英语翻译,不难发现,虽然两种语言中使用的动物可能不同,但所表达的意思却是尤为相近的。这就是充分考虑了译入语——英语的文化特征,采取了符合其特点的翻译方法得到的译文。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翻译汉语成语时,找到英语语言中对等的表达异常重要。

篇4:与数字有关的成语故事

东汉初期,有名清官会稽太守第五伦为官十分清廉,他甚至亲自铡草喂马,别人问他是否有私心,他毫不掩饰地说有,举例说侄儿生病时,他一夜十起去看望,每次都能安然入睡,而自己的儿子生病时,他一夜十起,心中有所牵挂就通夜难眠。

一夜十起的意思是:心里惦挂事情,一晚上起来十次,不得安睡。

二桃三士

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居功自傲,蛮不讲理,相国晏婴担心他们会闹事而影响国家安危,建议齐景公赐两个桃子让他们三人论功而食,结果他们有勇无谋,因争吃桃子纷纷自杀身亡。

二桃三士的意思是:士,武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比喻借刀杀人。

举一反三

有一天,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举一反三的意思是: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三令五申

三令五申,原出于《史记》的《孙子吴起列传》。人们引申为“三令五申”,即反覆多次向人告诫的意思。例如某地政府向食品商店屡次告诫食品要清洁卫生,以免损害顾客健康,我们便可说:对于食品商店要保证清洁卫生,政府已“三令五申”,大家都早已知道了。

三令五申的意思是: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

篇5:与牛和马的成语

释义 呼:称呼,称我牛也好,称我马也好。比喻别人骂也好,称赞也好,决不计较。

出处 《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2.童牛角马

释义 童牛:没有角的牛;角马:长角的马。比喻不伦不类的东西。也比喻违反常理,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出处 汉·扬雄《太玄经·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

3 土牛木马

释义 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出处 《关尹子·八筹》:“知物之

4 问牛知马

释义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出处 《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价),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5 当牛做马:指辛苦的`干活,艰苦的生活

6 牛高马大:长得很魁梧.

7 童牛角马:童牛是没有角的马牛,角马是长出角的马。比喻事物失了真相或乱了套,是不沦不类的意思。

篇6:有关春节祝福的成语

2、开春福临门

3、红红火火

4、开春大吉

5、花开富贵

6、恭喜发财

7、恭贺春节

8、财源广进

9、合家欢乐

10、吉祥如意

11、恭贺新喜

12、财运亨通

13、飞黄腾达

14、福如东海

15、万事顺意

16、幸福美满

17、美梦连连

18、万事顺利

19、荣华富贵

20、一帆风顺

21、喜上眉梢

篇7:和马有关的祝福成语

关键词:语言局限性,超现实主义,比喻,象征,语言观

语言在产生之初本是为了方便人类交流, 增进对物象和自我的了解的。然而, 语言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谨严的体系和固定化的所指, 语言因准确对应带来的自动化使得我们的感知能力急剧下降, 也使事物的丰富面目隐入大地, 由此我们丧失了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同时, 约定俗成的语言不仅阻碍了我们的认知。更阻碍了我们的表达。与“能泯灭实质与形式” (1) 的音乐不同, 诗歌的物质材料是文字是语言, 它在产生之初就带有强烈的意义指向性, 正因语言与事物一一对应的精确性导致了语言表达外部世界不曾存在之物和内部世界微妙难显之物的局限。

在当今世界诗坛中, 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和中国诗人马休正是通过高超无畏的语言修辞技法和向外观察向内自省的诗人特有的品质打通物质与精神、现象与本体、形式与内容, 从而赋予了诗歌一种反叛语言局限性的认知的原创性。可以说, 他们不仅试图勇敢而优雅地表达了自我意识的本来风貌, 也重塑了读者对于诗歌语言的认知。

此二位诗人, 一个生于冬季严寒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一个久居东亚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惜字如金, 每年平均只写三到四首诗, 一个笔耕不辍, 几乎每年都有一本诗集面世;一个已受到国际文坛的高度重视与褒奖, 一个在国内的读者群还处于形成过程中。然而特朗斯特罗姆和马休对某些诗歌修辞手法的特别偏爱、内在精神气质以及对待诗歌的态度却是极为相似的, 这才是形成他们诗歌灵魂的关键, 同时也是我们对他们的诗歌做平行研究的根据所在。

一、对语言所指自动化的反叛

特朗斯特罗姆和马休都生活在相对和平的世界中, 他们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了诗歌艺术本身, 用审查的目光和敏捷的心灵将手中的语言打磨得透澈精粹, 再把它们几乎是出于本能地拼贴融合, 成就了一首纯诗应有的美丽。在观察客观世界的过程中, 他们调动人类高贵的想象力, 通过因差异对峙而形成的奇绝意象来拷问语言表达的底线, 因此超现实主义和比喻手法是他们反叛语言局限性的两个法宝。诗人对这两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尤其颠覆了因语言使用自动化而带来的读者理解的自动化, 从而赋予了诗歌语言和意象崭新的生命力。

看这棵灰色的树。天空穿过

它的纤维, 流入大地———

大地狂欢后只给留下

一朵干瘪的云。被盗的宇宙

拧入交错的树根, 挤成

苍翠

(《联系·节选》特朗斯特罗姆)

秋气渐凉

微风无边

我用一枚曲别针别再昼夜不息的流水上

(《秋》马休)

从特朗斯特罗姆的半首诗和马休的一首诗中我们能管窥到他们诗歌的超现实主义风貌。在《联系》中, 特朗斯特罗姆着意表达天空、树、大地之间紧密依存的关系。诗人一旦要代替造物主阐明万事万物之间这种神秘的联系, 就不得不动用超现实主义手法。他的做法是将树木致密的木质纤维变得柔软而稀疏, 以致天空可以穿越其中进入大地。而现实意义层面浩大无限的宇宙也要拉紧收缩, 以致能拧入树根从而幻化成树荫的苍翠。特朗斯特罗姆用超绝的艺术想象和对意象的良好组合十分精确地向读者传达了“联系”这个抽象名词复杂矛盾的含义。

而马休的《秋》是将毫无类似甚至是截然对立的意象放置在一起, 来达到超越现实的殊异效果。在诗的最末, 诗人要将曲别针这种实体别在不可追回转瞬即逝的流水上的举动本身就造就了我们看待事物的崭新的目光———时光是可以停住的。诗人突破物理定律的独特表述清晰而鲜明地描绘出了一个人与时间面面相对, 想挽住时间的超现实的图景。而这也是诗人对有限与无限这一古老命题相当极致的展现。

红色的加油站就像一个被狂躁的神经病拧紧大脑的螺钉

(《冬日驱车与朋友去南翔古漪园喝茶·节选》马休) 冰挂:倒置的哥特式

抽象的家畜, 玻璃的奶头

(《六个冬天·节选》特朗斯特罗姆)

对客观实在进行比喻, 尤其是引入一种新颖别致又令读者信服的比喻并不比对抽象事物进行比喻来的容易。诗人更偏向诸如祈祷、思绪、希冀等无形之物的明喻或暗喻, 以此彰显他们把握事物处境、人类本质、将无形化为有形的能力。特朗斯特罗姆和马休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自由的联想, 赋予了客观实在崭新和奇异的面貌。“红色的加油站”这种看起来不宜入诗的现代化设备可以比作一颗螺钉, 当然它已穿进狂躁的神经病的脑部沟回。“冰挂”也可以比作一种反方向生长的建筑、散失了形体的家畜, 甚至是玻璃制品的人体器官。面对实体比喻的问题, 这两位诗人想做的是要使事物“陌生化”, 并要增加感受它的难度和时延, “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 使人感受到事物” (2) , 但他们并不是像俄国的形式主义者那样追求“陌生化”效果以使事物的本来面貌得以呈现, “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 (3) , 而是在体察客观事物投射进自己内心所激发的奇特感受的基础上, 使之转化为一种奇崛的超现实的存在。诗人用精致细微的比拟手法赋予一个事物更多不同层次的面貌, 创造使其施展自身能量的更多的可能。

在两位诗人的作品中, 这种借助超现实主义手法和比喻修辞节制而又精确地表现事物全新面貌的诗句比比皆是。他们的目的在于突破语言束缚事物面貌导致人为理解自动化的局限性, 将“玫瑰之名”与“玫瑰”分离, 带给读者一副新鲜奇异的打量世界的眼光。

二、对“文不逮意”的反叛

中国古典文论和西方近代批评都对语言表达和诗人意图之间的差异做了相当多的论述。古有陆机的“恒患意不称物, 文不逮意, 盖非知之难, 能之难也” (4) 之说, 今有美国新批评派的“意图迷误”说。从语言表达方面看, 面对实体描写方能一用的语言在表述更为抽象的心绪和思维之时也难免不会捉襟见肘、词不达意。不过, 如果作者意图是远处陷入薄雾的一棵大树, 语言是那根指大树的手指的话, 也有指引方向正不正确、指引方式巧不巧妙之别。良好的方向感引导读者走入难于言明、高深莫测的精神世界, 精巧的方式则一方面有助于保全诗人自己所思所想的整体性, 一方面能有力地传递给读者或具体可感的形象或自觉赋形的思索空间。方向和方式在诗歌创作之中体现着诗人的品位和技法, 也是诗人力图调和文与意之矛盾的关键点。

风暴让风车展翅飞翔

在夜的黑暗里碾磨着空虚———你

因同样的法则失眠

灰鲨肚皮是你那虚弱的灯

朦胧的记忆沉入海底

在那里僵滞成陌生的雕塑———你

的拐杖被海藻弄绿

走入大海的人返回时僵硬

(《愤激的沉思》特朗斯特罗姆)

指甲修长

就像苍白的自我的教堂

从反面半生倒悬的角质月亮

你是你自己的房间

你是你自己的囚徒

没有人在此

阳光摸进你的窗栅栏

在你万籁俱寂的皮肤上

有一匹空无的斑马的狂想

(《面窗而坐》马休)

古希腊神话中美杜莎的目光能使人瞬间石化, 唯一能砍下她头颅的是会飞的伯尔修斯。他的方法是不直视美杜莎的脸, 而通过铜盾反射的影像观看她, 再借助工具将她斩获。在某种程度上, 含蕴抽象和繁复的诗歌内核就是美杜莎的脸, 诗人不能正面表现自我意图就像伯尔修斯不能直面美杜莎的颜脸, 是为了防止自己变作石头丧失话语权。因此, 诗人借鉴了伯尔修斯的方法, 将铜盾换为铜镜, 他们从镜子中观看、表现对象。于是, “创造影像”而非“正面描绘”就是诗人反叛语言表现作者意图局限性的方式。

特朗斯特罗姆的第一面镜中的影像是风暴和风车, 它们彼此都在夜的黑暗中疯狂和自由翱翔, 用强大的狂想力碾磨着孤独里的空虚。第二面镜是海洋中灰鲨鱼的肚皮, 那种暗哑深沉的白色恰似“你”桌前的这盏即将熄灭的台灯, 而“你”此时已因连绵不绝的想象潜入了大海那无垠的腹地。第三面镜是沉入海底由记忆幻化的雕塑, 在极端的幻想中, “你”的记忆仿佛与“你”本身完全脱离, 甚至于“你”成为陌生之物。第四面镜是从大海深处返回的人。“你”的拐杖已然被这狂暴的海水似的玄想搅得变了颜色, 而当“你”终于从这无边无涯的冥思中走出来时, “你”因惊诧而肢体僵硬。

马休的第一面镜是指甲, “你”闲来无事时就喜欢扳着自己的手指观察, 因为它有着迷人的对峙隐喻。第二面镜是“你”, “你”的心绪如何“你”从来不泄露, “你”总是倾向于自我幽禁。第三面镜是阳光, 阳光从囚房外面照射进来了, 此时“你”被囚的心情如何, “你”是否向往外面的阳光和自由?可这是“你”自我的囚禁啊, “你”应该感觉矛盾。第四面镜是斑马, “你”认为阳光没有任何吸引力, 可是思绪却像一只不曾存在的斑马一样在“你”自己寂静、毫无打扰的皮肤之上疯狂地驰骋, 那无拘无束的甚至是疯狂的思想正是“你”自我解脱的妙方。

两位诗人在描绘难于言表的事物之时同时引入诗歌的正是“象征”。他们试图让诗歌外部的有限去指涉诗歌内部和自我意图的无限, 诗歌的外部构造正是包孕了作者未被阐释的深层意图, 而这意图的解释权自然交给了读者, 但由于诗人规定了理解的方向, 且构造了可以直观显示无限内容的有形表层影像, 就使得在这种指引下的解释有了极大贴近诗人写作意图成为可能。

三、诗人语言观的差异

《孙子兵法》有言:“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诗人妄图反叛语言的局限性, 那就当首先熟稔地理解和掌握构成诗歌的基本材料———语言。特朗斯特罗姆和马休作为诗歌本体的捍卫者, 对诗歌艺术的精益求精, 和力图用完美的语言还原诗歌“最初的起点———惊奇;并且使诗歌尽可能地达到它的最高境界———弦外之音” (5) 的实践是他们区别于众多诗人的显著标志。这两位诗歌语言的微雕者都对自我的诗歌语言有着相当苛刻的要求。然而, 他们毕竟又是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不同文化区域的诗人, 对语言使用的看法有着不同的侧重和倾向。

我的峰浪的脑电波在一只飞掠过停车场的背灰鸟袖珍的

脑袋里倾斜成不安的海平线

(《春天·节选》马休)

我看见一个保持美丽的形式主义拥有一间在叮当声中淬火的形而上学的铁匠铺

(《秋天·节选》马休)

哈罗德·布鲁姆在称赞莎士比亚诗歌艺术时说过他“对语言制作的控制力是如此之强, 以至于头脑中所有失控的东西都被语言表达的力量的必然性组织起来” (6) 。这句赞美用在马休身上也毫不偏颇。如果非要找一个词来概括马休的语言艺术, 那就是“精致”。前文选引的两个长句分别可以简略作:我的脑电波在一只鸟的脑袋里倾斜成海平线;我看见形式主义拥有一间铁匠铺。当我们剥去了镶嵌在“兵器”上的珠宝和纹饰后, 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兵器”的奇绝面貌。也就是说, 尽管马休所创造的意象已然足够令人惊叹了, 可他却不满足于此, 他企图像赫菲斯托斯那样将手中的器物反复锻造敲打, 再以宝石金银镶嵌之, 最终使其熠熠闪光、内外兼美。这也是马休的诗歌为我们带来眩晕的美感的重要原因。

我逃向同一个地方, 同一个词语

冰冷的海风, 冰龙

在艳阳下舔我的颈背

搬迁的火焰清凉

(《四行诗·节选》特朗斯特罗姆)

厌烦了所有带来词的人, 词而不是语言

我走向白雪覆盖的岛屿

荒野没有词

空白之页向四方展开!

我触到雪地里鹿蹄的痕迹

是语言而不是词

(《自1979年3月》特朗斯特罗姆)

特朗斯特罗姆看重对词和语言的区分, 在他眼里, 使用词汇不同于使用语言。在《四行诗·节选》中他向读者展示了“冰龙”和“搬迁的火焰”, 在《自1979年3月》中他又为我们展示了“白雪覆盖的岛屿”、“荒野”、“鹿蹄的蹄痕”, 这些诗人称之为“语言”的东西之所以能区别于词就在于它们具有“活性”而非僵死的、毫无意义的笔画。诗人认为进入诗中的事物要对诗歌欲意表达的整体构成意义, 而绝非是可有可无、滥竽充数的存在。

当然, 两位诗人的语言观并不是敌对的, 只是侧重不同。马休着意于语言的锻造与锤炼, 承袭的乃是中国古典诗词喜好造词炼意的传统, 其特点是将某个意象推向极致, 打探语言表达的底线。特朗斯特罗姆则更重视对语言生命力的激活及对诗歌整体意义的贡献, 其特点是使入诗之物皆有活性, 甚至突破字面语词的束缚, 彰显事物充沛的生命力。

特朗斯特罗姆和马休皆是纯诗的修炼者, 他们在用心打造诗歌技巧以此来弥补语言的局限对诗歌事物多样性的剥夺和对作者意图复述的失败所造成的缺憾方面有着极大的贡献。同时, 他们游刃有余地将自成一体的修辞手段用之于阐述人与自我、人与时间、人与宇宙的奥秘等抽象主题, 使他们的诗歌内容往纵深发展。正如特朗斯特罗姆在接受访问时说的, “诗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精神生活, 揭示神秘” (7) , 而塑造精神生活和揭示神秘均有赖于有勇气尝试去对抗阻碍读者认知和诗人意图与诗歌之间的客观存在的无比坚韧的语言局限性。

参考文献

①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308.

②[俄国]什克洛夫斯基, 等.方珊, 等译.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9:6.

③[俄国]什克洛夫斯基, 等.方珊, 等译.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9:6.

④[晋朝]陆机.张少康, 集释.文赋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1.

⑤刘苇.四月的奥德赛.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8:216.

⑥[美国]哈罗德.布鲁姆, 等.王敖译.读诗的艺术.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32.

篇8:有关龙的成语故事

1.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被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

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2.叶(shè)公好龙

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

叶公好龙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3.屠龙之技

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屠龙之技”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

4.鲤鱼跳龙门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指的是黄河从壶口咆哮而下的晋陕大峡谷的最窄处的龙门,今称禹门口),就会变化成龙。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

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5.笔走龙蛇

唐朝贺知章在家宴请宾客,座中有诗仙李白、僧人怀素等。酒过三巡,贺知章请李白作诗助兴,李白推辞说:“还是请怀素上人挥毫助兴吧。”贺知章说:“那就李白赋诗,怀素挥毫,珠联璧合吧!”怀素自知盛情难却,几杯酒下肚,便开始挥毫如飞,一旁李白也开始朗朗诵来:“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吾师醉后倚绳休,起来向笔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时时只见龙蛇走……”自此“笔走龙蛇”成为形容书法笔势矫健、洒脱的专用成语。

笔走龙蛇,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

篇9:和马有关的祝福成语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8年以来, 到我院就诊的86例炎性外痔患者, 其中男52例, 女34例, 年龄最大的60岁, 最小的20岁, 平均年龄40岁, 病程最短的1 d, 最长5 d, 平均4 d。

1.2 治疗方法

86例炎性外痔患者确诊后均给予口服地奥司明片, 2次/d, 每次3片4 d后改为2次/d, 每次2片, 同时应用祛毒汤 (药物组成有花椒、黄柏、芒硝、防风、地榆、甘草、五倍子、苍术、苦参、赤芍、生侧柏叶、蒲公英。) 布袋包裹, 加水2000~3000 ml加热至开约10 min后先熏, 患者自感温度适宜时坐浴20 min左右, 然后应用马应龙痔疮膏肛内外涂抹, 早晚各一次, 7 d为一个疗程, 一般治疗1~2个疗程。

2结果

患者经过1~2疗程治疗后, 参照1992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拟定的疗效标准判定, 痊愈:肛门疼痛消失, 肛缘水肿消退;好转:肛门疼痛减轻, 肛缘水肿缩小;无效:局部红肿, 疼痛无改善[5]。其中痊愈73例, 好转13例, 治愈率84.8%, 有效率15.2%, 总有效率100%。

3讨论

炎性外痔是以肛缘发炎、充血水肿、疼痛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 醇汤、厚味, 久坐, 久蹲, 负重远行, 便秘努责, 妊娠生育等原因引起肛缘局部血液、淋巴循环障碍, 血管通透性增加, 水分在组织间隙储留过多, 发生淤血水肿。所以治疗以改善微循环, 降低血管通透性, 增加血液流速, 减少红细胞瘀滞为主。中医学认为痔多因饮食不节, 以致湿性内生, 下迫大肠, 血行不畅而气血瘀滞, 湿热与气血相搏结, 筋脉阻滞, 结聚不散而成, 故治疗上以清热利湿、消肿止痛为原则。

地奥司明是黄酮类家族中的一员, 它可以增加静脉张力, 促进淋巴回流,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改善微循环;并可作用于白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 对炎性产生影响[2]。对微循环系统, 地奥司明可明显降低白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移动、崩解、释放炎性物质, 从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增强其抵抗力[4]。对静脉系统, 地奥司明可延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静脉壁引起收缩的时间, 从而增强静脉张力, 地奥司明还具有降低血液高粘滞度, 增加红细胞流速来拮抗毛细血管的瘀滞, 改善微循环。所以地奥司明可减轻炎性外痔的水肿和疼痛。

中医认为祛毒汤中取芒硝外用软坚散结, 消肿止痛。现代医药学研究芒硝主要成分为硫酸钠, 有消炎作用, 可加快淋巴循环, 从而达到消肿止痛作用;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敛疮之功效, 外治方案中取其苦寒, 祛缠绵之湿邪, 并能止痛;花椒可散结止痛下气, 使气行结散, 通则不疼;地榆性凉, 可凉血止痛;五倍子是主药, 外用有解毒、消肿、收湿、敛床、止血等功效。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相伍, 共奏凉血止血, 清热利湿, 消肿止痛行气之功效。在炎性外痔治疗中, 祛毒汤坐浴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促使腠理疏通, 脉结调和, 气血流畅, 可加大祛毒邪之功效[1]。马应龙痔疮膏主要成分是麝香、牛黄、珍珠、炉甘石、硼砂、冰片等, 具有清热燥湿、活血消肿、去腐生肌的作用。用马应龙痔疮膏涂抹可继续清热燥湿, 活血消肿。

现代的观点认为, 痔的治疗原则是治疗痔的症状而不是治疗痔的本身。痔无症状时不需治疗, 只有合并脱垂、嵌顿和血栓时才需要手术治疗[3]。对有症状的痔治疗目的是消除或缓解症状, 不是根治。只有保守治疗无效后才考虑手术治疗。笔者近3年来采用口服地奥司明片, 配合祛毒汤坐浴, 马应龙痔疮膏涂抹, 疗效明显, 能让患者免受手术之痛苦, 不失为门诊治疗的好方法。

摘要:目的 评价地奥司明片联合祛毒汤和马应龙痔疮膏治疗炎性外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的炎性外痔患者, 给予口服地奥司明片, 开始2次/d, 每次3片, 4d后改为2次/d, 每次2片口服3d, 配合中药祛毒汤坐浴治疗, 后用马应龙痔疮膏涂抹, 2次/d。结果 炎性外痔经过上述方法 治疗以后, 其中治愈率84.8%, 有效率15.2%, 总有效率100%。结论 地奥司明片联合祛毒汤和马应龙痔疮膏对炎性外痔症状改善疗效显著。

关键词:地奥司明片,祛毒汤,炎性外痔,马应龙痔疮膏

参考文献

[1]贾继方.祛毒洗剂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250例临床观察.河北中医, 2008, 30 (11) :1146.

[2]王世文, 张颖.地奥司明片治疗痔疮急性发作1100例.医药导报, 2009, 28 (1) :76-77.

[3]龚文敬, 杨向东.痔的现代概念与外科治疗进展.结直肠肛门外科, 15 (1) :67-70.

[4]祝斌, 李从容.地奥司明片治疗急性痔病的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36) :4510-4511.

篇10:马的照片和马

或许是巧合,近几期《摄影世界》杂志也登了两次有关马的照片,看了之后颇有感触,说句不客气话,马的照片还能拍得更好,也就是说更有气势,更具美感,更能打动人心。在所有大型动物中,只有马具备这种特殊形态美的优势,大象老虎怎么拍都那一模样,要么太憨,要么太凶,不招人爱。在动物大家庭里,狗猫有幸被列入最可人的宠物之列,尽管它们真的非常可爱,但绝大多数狗猫仍属于不劳而获的享受阶级,在照片里可爱有余,英武不足。马,这种动物是少有的既对人类的GDP发展有较大贡献,又忠实勤劳,且外形挺拔英俊的动物,尤其在这后两点上,同样对GDP有较大贡献的牛与猪都与它相距甚远。

马同时也是一种昂贵的动物,最近英国女王下狠心买了一匹她早已相中的名种马,价格还算公道,50万英镑。没准是因为要进皇室豪门,卖马的没敢太黑。50万英镑超过500万人民币,够买一辆宾利的了,中国的煤老板舍得买宾利,但未必舍得买匹马。在中国开辆宾利是面子,买匹好马是自找麻烦,比养个人难多了,暴发户再有钱也能算出这笔账。

在动物学里,马属于哺乳动物,类归奇蹄目马科。它的祖先可以追溯到5500万年前的“始祖马”,也就是说,早在人类来到这个世上以前,马已经有了。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原先“始祖马”的大小只相当于现在的狗,从审美的标准来看,当时的马长得难看不说,更与擅长奔跑无关。大约3500万年前,“中生马”出现并开始有了马的模样。像人类一样,在后来的长期演变中,马的身型逐渐增高,四肢也渐渐发达起来。到了100万年以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马开始走进人类的生活,很快成为人的主要骑乘工具。马,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终于定型而不再改变。今天我们所经常提到的马,原则上都是经过人工驯化的马,欧洲的野马早在19世纪就已灭绝,而现在世界上仅存的蒙古野马,其踪迹也极为难寻。马的寿命通常只有20岁左右,最长的也不过30岁上下。不过马的成熟期很短,它刚一生下来就能站立,几小时后居然就能小跑,到它一岁时,体格就已长到成年的大半。5岁时则完全成熟。

众所周知,西方人喜欢马;在具有两万年历史的法国拉克斯岩洞壁画中,甚至已有了对于马形体的描述。而现在,西方人喜欢马的概念已经起了实质性的变化,被修正的说法应该是西方的有钱人喜欢马。尽管当你问到一个英国人或法国人甚至西班牙人这个问题时,得到的回答很可能是:马是一种能够让你享受到生活乐趣的动物,仅此而已。这听起来似乎跟金钱多少没什么关系。但熟知内情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颇为圆滑的回答。现在除去所谓的上流社会,剩下的公民们恐怕就只有看马的份儿了。不过这又怎样?老百姓骑不起难道还看不起吗?再说英国盛行的赌马门槛很低,老百姓有点儿钱都能赌一把。只是天下的宝马绝对难得一见,至少不能让你在近距离之内看个够,想摸它一把更是不易。在宝马至上的西方国家,有身价的马,拿5辆宝马760轿车去换还未必能到手。阿拉伯纯种马和利比扎表演马吸引人类视线的程度,绝对要高于任何一款新式汽车。表演马竟然能走花步,甩着蹄子一颠一颠地走,我没见过真的,只在电影里见过。听说这种马极难训练,马背上一换人,脚底下一换地儿就走不出那步了——也不知道是瞎说的还是事实。

20世纪初,巴西是马匹最多的国家,粗略统计大约有1000万匹,其次是美国,有900万匹。说也奇怪,美洲土生土长的现代马在中期突然消失,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就像玛雅文明消失一样,直到现在也没搞清楚。如今的美国马是当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从欧洲带过去的“移民”。16世纪,西班牙人将马装上船,同殖民者一道踏上中美洲土地,很快就同当地人打了起来,中美洲土著人从来没见过马这种动物,他们只有羊驼,看到骑马作战的欧洲人都给吓坏了,基本上是不战自溃,这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故事。中国拥有马匹的数量号称世界第三,超过800万匹,第四位是前苏联,后面依次是墨西哥、阿根廷、蒙古和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上述排名起了变化。上个世纪末,世界第一马国开始让位于美国,达到3500万匹之多,其次是俄罗斯,巴西则排到了第三位,在这些马匹大国中,排名第七的蒙古有著名的蒙古马,蒙古马属于骑乘马的一种,即不擅拉车,见长于骑乘。说也怪了,大自然的安排有时就那么天作人合,身高通常只有130-150厘米的蒙古马,正适合于个头矮小的亚洲人骑乘。蒙古马的一大特色就是它的耐力之强无可匹敌,善于长跑,在各种天气、地形条件下都有出色的表现。当年成吉思汗驰骋欧亚大陆,征城掠地,靠的就是蒙古马。

但是到了现在,情势大变,爱玩马的人已经不仅仅把马的耐力和能够吃苦的程度放在首位,而更看重的是馬的身型和暴发力。当代骑乘文化的一个重要择优标准是:马的体形要高大细瘦,挺拔伟岸,看上去英俊而机敏,如果要拿这些条件来衡量,蒙古马显然没戏。最符合上述条件的,一是西班牙马,二是英国马;前者的祖先是阿拉伯马和巴布马,英国马的血统有一半也是来自阿拉伯及其他的几匹纯种马。西班牙马和英国马又构成了今天的美国马。美国是现在骑乘文化和赛马事业最为发达的国家,这一方面仰仗于它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也是秉承了自古以来在欧洲形成的“马上生活”传统。在美国,马是最大的宠物,也是最昂贵的宠物,在全美国号称有1500万名经常在马背上消磨时光的骑手,另有9000万名业余骑士,热衷于看赛马的人更是数以亿计。美国还自己改良成功了一个较为独特的马种,它蓝眼、红皮、白毛,外形俊秀,由于珍贵,所以通常它只在重大庆典活动时偶尔抛头露面。

玩马的人,最频繁从嘴里蹦出来的词儿就是“纯种马”这个词。纯种马是世界上公认跑动速度最快,血统最正宗的名马,在当今世界上的赛马场里,被骑出来竞速、下赌的马,几乎都是纯种马。纯种马的远祖在阿拉伯,老家则在英国,而今天它的最大家园是在美国。美国现有纯种马100多万匹,每年繁衍超过4万匹,在全美各地跑马场上驰骋的不下60万匹。美国人每年花在纯种马身上的金钱更超过100亿美元。美国后来又独立培育成功一种所谓的标准种马,好的难见,赖一点儿的拨给警方使用。我在美国见过这种马,此马身型高大,重量一般都在450公斤左右,成人脑袋才到马肚子附近,没点体力根本上不去,一般亚洲人骑在上面跟小鸡仔似的,被蹬一脚或许就没命。警察说骑这种马镇压游行示威最管用,居高临下,没人敢挡。

17世纪中叶,英国从中东引进了3匹阿拉伯马,这3匹远涉重洋来到英国的马,在当时是英国的国宝,据说只有在英国国王出现的时候人们才有幸一睹它的真容。阿拉伯马的特点是:不仅长腿缩肚,高大挺拔,而且神色很温和,不狂躁。活宝贝一到手,英国的贵族立即打上了将它同本国已有的赛马交配改良的主意,由于阿拉伯马不跟其他马杂交,所以英国人最早把它称为纯种马,并流传至今。当时引进的3匹阿拉伯马都是公马,为了传宗接代,英国人费尽心机找门当户对的母马与之交配,为了保留马的血统之正宗,所以在往下传代时,一律迁就父系,不按母系。然而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母子的血脉关系,应该近于父子,至少雌雄在遗传基因的比重上应该各占一半,据此而论,纯种马现已不够纯粹。另外,现在叫纯种马这个名字的马种,除了掺进了英国马的因素以外,还有西班牙、意大利,甚至日本马的血缘。可是在英国的上流社会,仍然对17世纪引进的那3匹阿拉伯马的后代实行严格的婚配限制,据考证,英国和爱尔兰的所有纯种马都源自于50匹雌马,老祖宗当然就是刚刚提到的那三匹。据说每匹纯种马的家族史都有详尽的文字依据可查,想蒙混过关绝不可能。

英国以前弄马主要是为了骑乘,这是自不必说的理由。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世界名马就像当时的各国文物那样,被大英帝国的军队从世界各地带回了英国。女王小时候骑的是专门培育的矮种马,中年时骑的是一只深色的纯种摩根马,著名的仆人布朗先生总是替她牵着马缰,她习惯于在马上看信和发号施令。现在的英国女王也受此影响,偏爱深色纯种马。晚年的时候,维多利亚女王却爱独自一人驾着一头毛驴拉的车出行,最后一次是1900年在爱尔兰都柏林街头,身边一个保镖都不带,竟成奇闻。

英国人爱赌马。西班牙和奥地利人则爱盛装骑马游行和观看马步表演。德国人和法国人偏爱障碍赛马。而美国人好像对所有与马有关的娱乐都发烧。总之,西方人的马上生活丰富多彩,让人痴迷上瘾,只是花费不菲。

在科技发达,汽车昌行的21世纪,马的价值并没有因为交通工具的现代化和普及而走低,反而身价越来越高。百万富翁可以买得起一部上好的汽车,却很可能买不起一匹地道的纯种马。除此之外,世界上的马迷们都知道,“马上生活”的乐趣绝不等同于一般的驾车兜风。原本想,在超音速时代里,谁还在乎一匹骏马所带来的速度呢?其实不然,看看这些照片就知道了,它能向我们证明一个这样的真理:“世间万物,死的不如活着的好玩儿,人造的不如天生的好看”。

上一篇:《地基与基础》心得下一篇:XX年企业春节联欢晚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