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2024-05-17

玉门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共12篇)

篇1:玉门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玉门市中医医院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玉门市中医院始建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正式挂牌开始于一九九一年十月,于1999年被授予“甘肃省爱婴医院”,于2013年晋升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是玉门地区唯一的一所县级中医医院,是玉门市中医药工作的龙头。

现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116平方米,其中门诊建筑面积 1796平方米,住院部建筑面积6560平方米 ,辅助用房面积760平方米,实际开放病床 158张。年门诊量10万余人,年收治住院病人4200余人,住院患者次均费用为2728元。

全院现有职工19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72人,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145人;设置临床科室有:内儿科、外科、妇产科、风湿疼痛科、口腔科、皮肤科、急诊科,医技科室有:中心药房、检验科、功能科、放射科;拥有16排螺旋CT1台,美国GE彩超3台、DR、C型臂、500MA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免疫荧光分析仪、细菌鉴定仪、血培养箱、尿沉渣分析仪、ECG-8110P型全自动心电图机、胃镜、肛肠多功能检查治疗仪、数字化宫腔手术B超诊察仪、中药熏蒸舱、蜡疗机、脑循环治疗仪等先进仪器设备100余种150余台件。

我院以“强化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为宗旨,以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目的,全院各科室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了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现将前段时间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服务已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医药“简、便、廉、优”的特色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已是当前基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有关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文件精神,并结合医院实际,成立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制定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及考核标准、制度。

二、认真贯彻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

1、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非药物治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到农合报 销范围。

2、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中的中医药扶持政策;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配备了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

三、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1、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开展非中医类别专业技术人员“西学中”教育;并不断引进中医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外派进修持续加强我院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去年引进中医药人才6名,加快中医人才引进培养,9人参加进修学习。

2、依托医院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平台,共培训我院以及乡镇卫生院、社区、村卫生所中医适宜技术三期,共300多人次。

3、加强了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力度,开展了 五级师承教育中医药教师带徒工作,中医院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4、充分发挥中医基层指导科作用,定期对口支援的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医疗与技术培训,根据需要,免费接受基层中医药人员进修学习。

三、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各科室建立了中医综合治疗室,根据临床需要,为患者提供针灸、推拿、按摩、火罐等中医技术服务;重点加强了肛肠科和肺病科专科建设,其中肛肠科采用中药灌肠和中药薰药等方法,肺病科采用针灸疗法、穴位贴敷、中药熏洗等特色疗法,效果显著。2014年诊治患者100余人。

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我院现有门诊中药房50平米,中药品种360余种,中药饮片的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明确药品质量管理责任,层层把关,严格执行规范中药房相关管理制度,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晾晒炮制等记录,保证了药品质量,加强了中药房规范化建设。

五、鼓励使用中草药,推行中医绩效考核。医院逐年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将中药饮片使用率、中医治疗率、中医优势病种治疗率纳入科室综合考核目标。培育中医临床优势病种,力推中医临床路径,每个临床科室至少2个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

六、开展中医预防保健工作

根据《甘肃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等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乙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开展中医健康教育。结合季节特点,开展中医“治未病”项目。针对咳嗽、哮喘、体质虚弱的患者,在三伏天开展“三伏贴”疗法。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

为提高医院质量和效率,满足医务人员工作需要,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已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电子处方为核心的医院HIS信息系统。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筹建中医药视频网络学习的平台,完善远程学习系统。

八、今后努力的方向

1、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具体研究部署中医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2、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3、加大中医诊疗设备和中药房设备的投资力度;

4、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中医医疗业务技术水平。在今后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我们要从细节入手,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着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

玉门市中医医院

2014年9月1日

篇2:玉门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我院以“强化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为宗旨,以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目的,全院各科室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了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现将前段时间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贯彻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方面

1、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非药物治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到农合报 销范围。

2、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中的中医药扶持政策;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配备了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

二、加强了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1.今年6月,开通了国家中管局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本院职工及乡镇卫生院专业人员可以收看中管局视频会议和参加专业知识技能视屏培训(每周二下午)。

2、加强了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力度,开展了老中医药教师带徒工作,中医院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3、进一步落实对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帮扶指导工作:指派3名中医药人员到对口支援的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医疗与技术培训,根据需要,免费接受基层中医药人员进修学习。

三、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科室正在逐步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根据临床需要,为患者提供针灸、推拿、按摩、火罐等中医技术服务;效果显著。2013年诊治患者400余人。

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我院现有门诊中药房50平米,中药品种360余种,中药饮片的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明确药品质量管理责任,层层把关,严格执行规范中药房相关管理制度,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晾晒炮制等记录,保证了药品质量,加强了中药房规范化建设。

五、中医预防保健工作逐步开展

根据《广西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等要求,对65岁老年人,0-3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乙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开展中医健康教育。

篇3:玉门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关键词:县级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补偿机制,人才队伍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为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门在《关于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通知》中,要求完善中医药补偿机制,提升县级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本文对2012年确定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现状,探讨如何进一步增强县级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

1 对象与方法

对第一批 县级公立 医院综合 改革试点的中医医院进行了调查,包括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山西、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贵州、 云南、陕 西、甘肃、青海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所试点中医医院。

以问卷调 查为主 , 结合调研 访谈,主要从人、财、物角度了解中医药在县级中医医院中作用发挥情况,从财政补偿、人才建设、中医药服务等方面分析县级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2 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地区分布 : 调研的2 0 0所中医医院 分布于全 国1 7个省 ( 自治区、直 辖市 ) , 包括东部 地区5省5 8所 ( 2 9 . 0 % ) , 中部地区7省8 5所 ( 4 2 . 5 % ) , 西部地区5省5 7所(28.5%)。机构类型分布:调研医院的类型 以中医综 合医院为 主 ( 占97%),中医专科医院占2.5%,中西医结合医院占0.5%。

医院等级分布见表1。

3 结果与分析

3.1 财政投入与补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对中医医院“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的要求[1],本次调研中仅有55所医院所在地区出台了对中医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占27.8%。34%的调研医院中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未全部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详见表2。

3.2 中医药人才队伍

调研医院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重尚未达到二级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配置标准,说明县级中医医院中医药人才依然相对匮乏,详见表3。

3.3 中药饮片加成情况

调研医院中有26所(占13%)在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时同步取消了中药饮片加成。为弥补取消中药饮片加成导致的收入减少,部分医院通过政府财政补偿、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或设立医事服务费等方式进行弥补,以财政补偿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两种方式为主。根据所获得数据进行分析,多种补偿方式累计补偿占因取消中药饮片加成导致收入减少额的平均比例是47%,补偿不足。

3.4 中医治未病服务情况

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目的,是基层中医药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次调研中,161所医院开展了中医治未病服务,约占总数的80%,详见表4、表5。

4 讨论

4.1 完善和落实政府对中医医院投入倾斜政策

长期以来 , 县级中医 医院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发展缓慢,政府要充分完善、落实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政策,探索多种形式的中医医院投入倾斜政策,切实加大对中医医院投入力度[2]。适当提高中医医院(或中医药)城镇医保报销比例,加大对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额补偿中医医院政策性负债,扶持中医专科专病和中药房建设等。

4.2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 建设是增 强中医药 服务能力的关键因素,要不断通过中成药合理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等知识与技能培训,中医特色科室引进、培养骨干人员等多种形式培养符合中医药发展需求的人才;通过成立名中医工作室、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鼓励和支持师承人员取得相应学历与学位等多种形式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在对中医药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时,要注意加强中医药服务意识和执业素质培养,稳定执业人员思想状态。

注:本题4所医院数据缺失

4.3 促进中医药优势发挥,强化中医药特色

中药饮片 是中医特 色的重要 载体。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县级中医医院使用中药饮片,如提高中药饮片报销比例,与科室和医生的绩效考核、工资收入挂钩,中药饮片收入 不计入药 占比考核 等。此外,县级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在慢性病、预防保健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要进一步鼓励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项目的开展与应用,不断推动中医治未病服务和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运用。

4.4 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增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篇4:玉门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如何破除枷锁、轻装上阵,让这一轮建设项目见成效、效果可持续?

政策先行 制度化而非“人治化”

全国政协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组成的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调研团曾去湖南省进行调研。在常德等地,调研团成员亲眼看到了县、乡、村中医药机构的破旧、设备的落后、人员的紧缺。另一方面,该省怀化市溆浦县探索的通过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强化基层服务的做法,又作为先进经验在本次会议上重点介绍。在同一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

“其实这两地面临的问题没有本质不同。”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邵湘宁说,调研团在常德发现的问题是具有普遍性的。

从中医药发展过程看,哪个领导重视中医药,给政策、给钱、给人,认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医药就火一阵;换一个对中医药不“感冒”的领导,中医药就是另一番悲凉景象。

要解决基层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的问题,首先必须改变这种“人治”局面。既然“中西医并重”,就要严格执行。各种卫生相关政策、文件、项目,都应该自动将中医药内容纳入其中,不打折扣地坚决落实到位。

体系保障 改变“高位截瘫”现状

“有了政策、投入,还得有专门组织干工作的人。在这一点上,中医药行业尤其欠缺。”此前,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最近一次全国中医药基本现状调查结果时,该局副局长于文明介绍,目前市、县、乡等级卫生行政管理机构中,专门的中医药管理机构和人员大多处于缺失状态。“没设中医科、没有专职人员,有人说中医药管理体系‘高位截瘫’。”

“现在很多地方的中医药工作都由卫生局医政方面代管。而医政本来就是工作最繁多的部门,能勉强顾上中医药都困难,更别提抽出空来专心干好中医药工作了。”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陈亦江举例分析,江苏高邮市是全国最早在卫生局设置中医科和专职工作人员的地区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该科就协调市里设置专门的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基层服务能力建设。近年来,该科又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乡镇卫生院中医药综合诊区的标准化建设。目前,当地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人才梯队完整、硬件設施完善,发展得红红火火。

力度加大 逐步补上历史欠账

相对于多年来中医药工作始终处于全国前列的江苏省,甘肃省则是这几年的后起之秀。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中央媒体前往该省调研采访时,同行的一位资深记者回忆起6年前的所见感慨万千:同一家医院,当年破破旧旧、没有暖气、患者也不多,医务人员冬天扛不住冻时,就在大院里燃起一个大火炉瑟缩着围站烤火暖手。而现在,该院已是一座现代化的医院,整洁舒适,门诊、病房满是患者。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这几年给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政策优惠力度大,执行到位。”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甘培尚介绍,这些政策既包括进行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三个全覆盖”建设,即在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立中医科、中药房,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立中医科、中药房,保证80%以上的村卫生室有中医,还包括允许省(市)级医疗机构的院内中药制剂在乡村基层医疗机构使用。同时,大幅提高中医药项目收费水平、医保报销水平和中医药诊疗补助水平等。

盘活资源 能力提升要打“组合拳”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赵静说,要提振基层中医药工作,积极创造外部有利条件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思考破局之道。怨天尤人解决不了问题,不妨从自身状况出发,盘活手里现有的优势中医药服务资源。

北京市提出,在10个郊区县开展“流动中医医院”建设,为各郊区县配备专业诊疗车和药品车,将区(县)中医院的诊断、检查、药事服务等送到基层农村,弥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资源、能力不足的缺陷。同时,动员三级中医院和区(县)基层中医药机构“一对一结对子”,形成三级中医医院主动帮扶、基层中医药机构积极提升的良性循环,着重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的自我造血功能。

编后

政策也好,硬件也罢,当这已完全具备之后,人才,这个软件才是重中之重。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虽然有三年时间之长,但三年之内能培养多少适合的人才?能达到到2015年,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这样的目标么?

在今年的某次采访中,小编曾走访了南京江宁区汤山街道某社区卫生服务站,在这里,新建的医疗场地很大,全科诊室、针灸室、按摩室等诊室门头上的牌子崭新,办公桌上,《家庭医生协议》的一叠表格安静地呆在桌子上。

这里只有一位医生朱常兰,她同时也是这里的院长,多少年来,她要管理全社区3000人口的健康问题,“每天忙得没时间休息,但大部分工作还是没办法开展,太缺人了,”朱院长表示,她平时每天上午在这里给社区里的居民开开药,进行慢病的管理,下午还要各个村走访,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但是这些仅仅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工作内容的一个小部分。

篇5:玉门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卫健委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我市关于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州中医院针灸等特色科室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各县市中医药服务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为群众提供简、便、廉、效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为中医药工作的全面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截止2020年11月,全州有1所三级乙等中医院、6所二级甲等中医院,为区域提供中医药服务,起到了“龙头”示范带头作用。29所综合医院(含妇幼保健院、精神病医院)中有14所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有中医药人员154人,综合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使人民群众在综合医院能够享受中医药健康服务。90%以上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提供中医药服务,70%以上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切实提高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为城乡居民提供了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满足了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需求,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了社会和谐和经济持续发展。“十三五”期间,4个县创建为国家中医药工作先进县。

(二)中医临床重点专科专病建设

全州“十三五”期间,我市已建成1个国家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7个省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专病,18个州级中医中医临床重点专科,提高了综合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中医药人才培养

截止2020年11月,全市已培养沪滇合作中医临床骨干技术6名,中医临床技术骨干25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21人,中西医结合人才15名,中医全科医师转岗学员16人,中医药管理骨干培训15名,传统医学师承人员20名,能西会中乡村医生1055名。

(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

根据《2013年云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培训方案》要求,重点加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宣传和服务规范、技术规范的培训,使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人民群众充分认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掌握服务技能,提供规范服务,进一步规范中医药健康管理相关信息报送及网络直报。截止11月,共完成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177569人、占总数298181人的60%,0-3岁儿童中医调养100916人、占总数145199人的70%,均超过省下达任务指标。在9月份第三方对全省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医包)考核,我市得分96.6分位列全省第一名。

二、存在问题

(一)服务体系不完善。个别乡镇卫生院仍然未建有中医馆,部分县级综合医院中医科综合服务能力不强,妇幼保健机构未设中医科,中医药服务能力缺失。社会办中医较为滞后。

(二)中西医发展不平衡。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尚未得到充分体现,中医药倾斜政策尚未有效的贯彻落实。

(三)基层中医药人才不足。乡村医生老有所养问题尚未解决,基层医务人员队伍不稳定,县乡村中医药人才匮乏,严重影响基层中医药的发展,提升工程提质增效困难较大,中医药服务水平难以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做到中西医并重,促进和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强力推进中医药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支持社会办中医。

(三)加强对高层次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

(四)进一步充实基层中医药人员,扩大中医药队伍。

(五)进一步加大对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培训力度。

篇6: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汇报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上午好!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实施江西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与《关于实施江西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我院结合调结构、控费用、保增长的新医改目标和医院“五大工程”发展战略,扎实开展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院基本情况

兴国县中医院是集医疗、急救、科教、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8万m,业务用房面积1.5万m。现有职工351人(编制内231人),其中卫技人员304人,占86.6%,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88人。国家中管局113工程培养人才2人,县级学科带头人6人。医院编制病床200张,实际开放347张,设有急诊科、内一科、内二科(肿瘤科)、外科、骨伤科、针灸科、肛肠皮肤科、眼科、妇科、产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12个一级临床科室,9个住院病区,急诊科、骨伤科、针灸科、眼科、中风病是江西省特色专科(病),肛肠科是江西省在建特色专科。医院拥有螺旋CT、全自动生化仪、彩超、DR、血液透析仪等大型设备,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十类30余种,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5个,开展中医医疗技术项目40余种。2014年门诊人次 13.5万,比2013年上升11.8%,住院人次14515人, 比2013年上升23.7%,业务总收入8702万元。今年1-4月,门诊人次 51123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5%;住院人次 4421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6.5%。

22二、多措并举,全面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打好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基础。首先,我院加大中医诊疗设备资金投入,近两年,投入200余万元购进毫米波治疗仪、中频电疗仪、干涉波疼痛治疗仪、微波治疗仪、中药熏蒸治疗仪、磁振热治疗仪等一批较大型中医诊疗设备,为开展中医药诊疗新项目奠定基础;其次,我院重视中药房建设,在业务用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调整了中药房的设置,让中药房使用面积符合要求且布置更为科学合理,在药品配备上应临床需要增加了抗肿瘤类中药饮片,配备中药饮片种类增加10%以上,达680多种;添置了3台新煎药机,专人负责煎药服务方便患者;另外,我院在现有条件下,改建、增设病区病房,全力满足群众就诊需要,目前开放病房增至347张,大大改善就医环境和广大患者就医体验;同时,我院随医疗业务的增长和服务水平的提高,院内血库和ICU室正在筹建中,为此我院综合服务能力和后继保障能力将大幅提升。

2、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中医药管理现代化

我院重视信息化建设,先后投入220余万元采购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软硬件,完善门诊收费挂号、住院结算、药房药库管理、医生护士工作站、功能科排队叫号系统。规范了收费管理、费用查询、日清单,药品管理,住院患者管理。系统功能涵盖了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绩效考核及综合业务管理等,并与医保系统互通,实现即时结报。同时,建立健全远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础设施,2013年,我院拨付专项资金20余万元,用于开通远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平台,为中医药人才培训、继续医学教育提供保障。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我院从加强人才配备、人才培养方面来打造中医药人才队伍。我们不等不靠,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引进中医人才。一是抓住统一招聘机会,尽量招到中医类别人员,将中医药方向作为基本要求;二是到各乡镇物色中医人才,争取县卫生局出面调入;三是招聘合同工,根据各科室中医人才需要自主寻找合同工。从2013年至今我院引进了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医人才1名,招聘本科学历人才15人。

在加强人才配备的同时,医院十分重视中医药人才的培训,不断提高人才素质和专业水平,建立了全院学习培训制度,每年制定学习培训计划,有全院系统化培训、科内业务学习、请上级专家来院指导、外出短期培训和进修学习、师承培养等多种形式,2013-2014年,派出270余人次外出短期培训,选送50多人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同时,我院设立人才培养基金,提取年业务总收入的2%专项列支,2014年基金提取达108万元,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近3年我院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科研课题完成 3 项,引进中医药新技术项目 10余项。

4、全面开展学科建设活动,打造专科优势品牌

学科建设是医院的生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今年是我院的“学科建设年”,把特色专科(专病)打造成优势品牌,促进医院快速发展,我院在巩固好骨伤科、眼科、针灸科、急诊科、中风专病等现有省级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学科优势的同时,落实好省级基层特色专科—肛肠科的建设,不断完善发展创新肿瘤内科、脾胃病科、风湿病科、外科(微创)、糖尿病等专科建设。达到每个学科有1-2名学科带头人,有2-3名技术骨干,确保“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医院即将出台学科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各科继续完善学科建设方案,按验收考评,预算100万元经费用于奖励学科建设取得优异成绩的科室和个人。

5、积极开展对口支援,指导基层中医药发展

作为全县中医药龙头单位,为促进基层中医药发展,我院成立了中医基层指导科,积极开展了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和对口支援工作。近3年来共开展了5批共600多人次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了15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技术。免费接受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进修、培训,同时,我院每年下派6名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在乡镇卫生院坐诊、指导门诊、查房、手术、开展学术讲座、免费培训专业人员,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管理水平和中医药服务能力。

6、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

我院是省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根据国家《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确定了医院的宗旨、发展战略、院训、院徽、院歌,在2010年全省组织评比中,我院院徽、院歌均获得了二等奖。2014年我院定为“中医药文化建设年”,按照“忠诚、精业、厚德、仁爱”的院训和“中国梦、国医情、健康行”的要求,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仁、和、精、诚”的价值理念,积极唱响中医药文化主旋律,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让人们感受到中医药的魅力和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增强医院的发展潜力,力争把我院建成“中医品牌显著,服务能力突出、科室管理规范、基础设施完善、百姓满意放心”的示范医院。

同时,我院每月开展 “科室之星”、“红旗科室”评选活动,树榜样、评标兵,形式了后进赶先进,先进帮后进的良好赶超氛围。为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我院开展“服务家乡人”活动,所有住院患者均有同乡职工对接帮扶,全面了解患者实际困难帮助解决、了解对我院诊疗服务意见加以改进、回访出院后身体状况带去问候。体贴入微的服务,形成了医患一家人的良好局面。

三、不足之处

各位领导、专家,虽然我院通过努力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工作是全面系统的工程,对照标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如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中医药人才相对短缺、医院整体环境布局受条件限制等。希望各位领导、专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我们一定会虚心接受、理性对待、持续改进,并以此次督查评估为新的起点,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扎实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懈奋斗!

谢谢!

篇7:玉门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督查自查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

您们好!为认真组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根据《

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卫字〔2013〕47号)要求,我院成立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领导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现将开展此项工作近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做一汇报。

一、取得的成绩

积极推进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我院注重加强中医专科建设,发挥中医药特色诊疗优势。我院现有省级重点专科-糖尿病科、市级重点专科-骨伤科、县级重点专科-中风科。搬至新院后,医院对床位设置进行调整,使各重点科室的床位数达到标准(不少于20张)。我院同时注重针灸理疗科的发展,发辉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使非药物疗法的比例达到标准。

举办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各临床科室每周二下午参加中医药适宜技术网络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针灸、艾灸、推拿、康复理疗、火针火罐以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诊疗技术,提高了我院中医药人员的临床诊疗技术水平。同时由中医骨干组成专家指导组,对全县乡镇卫生院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指导,并进行授课,提高了乡镇中医药人员的临床诊疗技术水平。

与山西中医院建立对口协作关系。为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水平中医人才,提高我院中医人员的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我院先后派燕军、王丽、柳艳鸣到山西省中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学习的人员均取得了结业证,并带回了新的技术项目,尤其是在中医护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切实加强名中医工作室建设。经院委会研究决定,确定闫芳梅、张德龙、姚淑贤为我院的名老中医,卢朝霞、王梅、燕军为学术继承人,使名老中医的经验得以传承发展。

加快推进医院新院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省市和县级项目资金,加快中医院新院项目建设,以改善医院环境,提升发展水平。

大力推进中药房建设。认真贯彻全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中药饮片实行全区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配备400余种中药饮片,260种中成药医疗机构使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1.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尚未建立。

2.中医药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3.中医药师承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根据以上的不足加以改进,加强中医院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开展中医适宜

技术推广的应用,发挥中医药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切实提升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

县中医医院

篇8: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总结

为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切实加强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传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积极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以优质服务和中医特色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开展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系列工作。现将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服务已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医药“简、便、廉、优”的特色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已是当前基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为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卫计局有关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成立了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制定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及考核标准、制度。召开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动员工作会。

二、加强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院进行了医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和配置中医医疗设备工作,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更好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医院于年初改建门诊楼用房200平米,集中设置了中医综合治疗区,门诊设置了中医诊断室、中医康复科、中医特色技术治疗室、针刀埋线室等。重新规范中医科室名称,制作更换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标识标牌及宣传栏。

2.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我院中医康复科注重中医特色,对该科病症坚持以针灸、推拿治疗为主,同时根据临床经验,针灸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标本兼顾,治疗颈肩腰腿痛、风湿病、肩周炎等病症,临床效果确切,受到广大患者好评。我院开展“治未病”服务,将服务对象从疾病人群扩大到“未病”、“欲病”、“已病”人群。拓宽了服务半径,提高医院影响力。通过健康宣传、健康管理服务等多种方式,将服务半径从院内扩大到社区、农村和家庭,充分显示出开展

“治未病”服务的综合实力和指导作用,大大提高了我院的影响力。

3.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提高医院质量和效率,满足医务人员工作需要,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已使用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门诊、病房全部使用电子处方及电子病历。

三、加强中药饮片管理及使用

我院严格严格执行规范中药房相关管理制度,中药饮片全部由正规渠道购进,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并做好记录,每季度对中草药养护一遍,保证了药品质量。

鼓励使用中草药,医院将中药饮片使用率、中医治疗率、中医优势病种治疗率纳入科室综合考核目标。培育中医临床优势病种,力推中医临床路径,每个临床医生至少2个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并不断引进中医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外派进修和继续教育等方式,持续加强我院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今年引进中医药人才1名,加快中医人才引进培养,3人参加网络医博士培训。

五、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为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我院在医院走廊、过道、诊室等处悬挂古代中医名家、中医药、“治未病”等宣传图画,积极营造中医药特色服务氛围,大力倡导“看中医、吃中药”、“治未病”理念,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作用率。

六、加强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我院作为边远山区基层卫生院,承担了全镇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村医生培训任务。对乡村医生进行了中医药健康管理和保健服务相关规范及技术规范培训。规范了服务流程面向公众提供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包括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信息库建设、中医健康指导和干预等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

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中医药技术资源及业务用房、设施设备等硬件配置仍然不足,中药房、中药库房等科室设置不妥,使中医科室的设置及业务的开展明显受限。

(二)中医科业务收入统计仍然未分开单列,使中医药服务量被掩盖,离标准的要求差距比较大。

(三)软件质量较差,特别是中医医疗文件(如处方、门诊登记、病案等)书写合格率偏低。

(四)相关医疗活动记录不全,直接影响中医服务量的体现。

八、下一步工作设想及意见建议

(一)不断加大中医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积极争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引进设备,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中医院进修。使中医科成为我院特色科室、新的业务收入增长点。

(二)加强对高层次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及时补充新鲜血液。积极争取县人民政府、县卫计局及县劳动人事部门的支持,补充中医专科人才。

在今后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我们要从细节入手,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着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

篇9: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一、中医药服务能力基本情况

(一)中医诊疗情况 20XX 月医院门诊人次108829人,其中中医诊 疗人数6663 人,占门诊总人次6%;中医专病专科人次6663 人,中医适宜技术人次数2063 人。开具中药处方总是4273 张,占全院处方 3.35%;中药饮片(含颗粒剂)处方 4143 张、中成药处方 10425 张;中成药与西药合开处方 26891

(二)中医集中诊疗区设置情况

我院因受到业务面积限制,前期将医院中医馆设置于门 诊部二楼,中医(康复)科设置于涌泉光华院区。20XX 经过院领导班子实地调研,听取科室及病员意见,决定将中医馆、中医(康复)科回迁至医院二住院部,筹集资金 79 万余元将卫生局原招待所食堂及卫生局车库进行合理改建 成为医院中医馆、中医康复病区和运动康复治疗室,初步建 设中医集中诊疗区域。同时在中医集中诊疗区域统一标识、 标牌。建设了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区大门、走廊;科室内部 增设了中医药相关的宣传知识及中医适宜技术的简介,使就 诊人员进一步的了解了中医,在体现集中诊疗区形象的同时 加强了中医工作宣传及中医药常识宣教。

(三)中药房标准化建设

继续加强中药房标准化建设工作,规范各项规章制度, 把好药品质量关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中药调剂水平,进一步规 范了中药及成药库房管理规范。根据医院实际需求,不断扩 大中药品种,完善了医院中药房人员基本配置,目前医院拥 有中药饮片415,中成药》50 种,中药品规能满足中医药诊 疗服务,同时配备了自动煎药包装机等设施设备。

中药房、 中药库房和中药炮制室经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及国家中医 药创建专家组20XX 年及20XX 年的检查均合格。其中中药库 房规范整洁程度在国家中医院先进区评审中获得了国家专 家组的肯定,认为是中医药管理工作的亮点。但是目前医院 中药房位于门诊部,未在集中诊疗区域内,医院已计划将中 药房迁至二住院部,形成与中医馆、中医康复病区一体化的 集中诊疗区域,此项工程目前已完成施工方案,预算金额 14.7 万元。

(四)中医科室设置

中医科业务用房面积1268m 符合二级医院诊室的面积,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0m 及病房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0 ,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平均每床建筑面积;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 ,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每床平均净使用面积的相关要求。按照《综合医院中 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中医 科作为我院的一级临床科室,设立中医病床 41 张,占医院 标准床位数 8.5%;开设中医门诊室 个中医专业,达到二级医院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2 个要求。

(五)中医药人员配置

目前医院拥有中医药人员24 名,其中中医师18 主任医师3名),药剂人员5 16名中医师中有**中医药 大学毕业的硕士生3 名,另有1 人师承国家级中医药专家; 拥有护士11 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 人,主管护师1 人、护士7人,均接受过中医相关知识培训。同时医院 还根据本院业务发展需求,在有计划地充实队伍,形成年龄、 学历、专业合理的中医药人才梯队,不断强化中医药技术人 员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六)设备设施配备

中医科配备了开展临床工作必需的中医药服务设施、设 备,其中电脑中频治疗仪、超短波电疗机、多源治疗仪、多 源红外频谱治疗仪;恒温蜡疗仪、智能控制蜡疗仪、颈腰椎 治疗多功能牵引床、股四头肌训练椅、电动起立床、坐式踝 关节训练椅、腕关节屈伸训练器、前臂旋转训练器、肩关节 旋转训练器、肘关节康复器、电脑骨伤治疗仪、中药熏洗床、 智能熏蒸仪、医用智能汽疗仪、熏蒸治疗机、经穴治疗仪、 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磁振热治疗仪、经皮神经电刺激仪、 五官超短波电疗机、智能上肢关节康复器、智能下肢关节康 复器、CPM 下肢关节被动训练器设备。病房内配备了治疗 台,送药、换药车各1台,无菌柜3 个,急救车1 辆,轮椅2个,自动煎药包装机1 台,除湿机1 个以及 针灸器具、火罐、电冰箱等设施。

(七)中医药知识宣传

我院以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有关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加深 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理解和认识为基础,弘扬中医药文化, 普及中医药知识,使群众了解中医药有关生命、健康与疾病 等方面的基本理念和保健知识,掌握常见的中医药养生保健 方法。今年4 月份医院在中医康复科区域内完成两块中医药 相关内容的宣传展板,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同时采取灵活 多样的方式,积极推动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长期开展,通过 组织健康讲座、义诊咨询、文体表演、知识竞赛、教授健身 方法、科普游艺互动等活动,丰富宣传内容。今年 10日**电视台采访播出我院中医康复科的“天灸”特色治疗。

(八)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内涵建设,医院大力加强中 医专科建设,突出中医药优势特色。根据临床需要开展了中 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多种中医药服务36 展了中医会诊、转诊和中医师到西医病区查房和中医特色服务等方式,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相关临床科室,本院的 中医参与临床西医治疗率达到100%。本院中医科推进了治 未病工作的开展,积极运用治未病的预防措施和临床中医综 合治疗手段,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内涵。

二、提升中医药服务重点工作

(一)提高认识、重视组织领导:

今年医院按照**市卫 生局、**市中医管理局《关于转发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中医 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 通知》的通知成卫发〔20XX〕2 号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医务科、 中医管理科、药剂科、中医科、康复科等负责人共同讨论, 制定了《**市**区人民医院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加强中医药 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各科室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加强 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切实加大对中医药工作 的支持力度,为中医药工作创造更加适宜的外部条件。

(二)制定可行方案,推进中医药工作开展。

按省卫生 厅通知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加强中医药工作具体措 施,进一步分解工作目标、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 创新工作方法,确保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各项工作开 展取得实效。

(三)加强中医药知识宣传,传承中医文化:

积极开展 中医药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门诊、病房和 中药房等区域内的设施和内部装修、标识、科室简介等要体 现中医药文化风格与特色,便于人民群众了解中医药知识, 提高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同时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开展业务 咨询、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等,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中医药“简、 便、廉、验”的特点和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中的优势和 作用。

(四)全面落实中医药工作

1.中医管理科积极指导、督促西医临床科室开展中西医 结合服务,重点做好呼吸科、神经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 等西医科室应用中医药情况的考核工作;同时要积极推进中 医药特色专业比如康复专业、中西医结合烧伤专业等建设; 在进一步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比如天灸、熏洗、按摩的同时, 加强中医应急工作,建立和完善中医应急体系,制定中医应 急方案,适时组织演练。

2.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 基本标准》和《综合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进一步完善中医 科、中药房的设立,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充分发挥中医馆 的作用,提高诊断室利用率,要加强年轻医师门诊工作。

3.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西医学中医,中 医学经典”活动,做好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加强医院中医药 人员配备,积极引进和培养中医药人才,合理补充中医药人 员,根据业务发展需求,有计划地充实队伍,形成年龄、学 历、专业合理的中医药人才梯队,不断强化卫生专业技术人 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20XX 年引进中中医专业增加 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公招引进硕士研究生一名;招聘规范化培训毕业生一名;招聘本科生二名;招聘康复技师一名。

4.加强中医药服务内涵建设。

一是大力加强中医专科(专 病)建设,突出中医药优势特色;

二是开展中医会诊、转诊 和中医师到西医病区开展定期查房和中医特色服务等方式, 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相关临床科室,使我院中医参与治 疗率100%;

三是进一步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的开展,积极 运用治未病的预防措施和临床中医综合治疗手段,拓宽中医 药服务领域内涵。

5.加强中医护理服务建设。注重对护理人员进行中医基 础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特色,开展中医 特色护理项目服务。

(五)强化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不断提高中医药 服务能力

1、加强中医特色病证诊疗管理。为了规范特色病症中医 诊疗常规,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各临床科室根据专科疾病谱, 制定了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在临床诊疗 活动中认真执行,对各病种诊疗方案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定期 进行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并不断进行优化改进,使临床 中医诊疗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 2.积极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服务。非手术科室积极开展以 中医药内病外治、专病专药等为主的中医诊疗技术,如中药 穴位外敷、针灸、推拿按摩、理疗、中药熏蒸、热敷、针刀 等为主要手段的诊疗技术。

三、存在问题

(一)按照卫生局中医集中诊疗区域建设要求,我院中 药房位于门诊部,未在集中诊疗区域内,医院已计划将中药 房迁至二住院部,形成与中医馆、中医康复病区一体化的集 中诊疗区域,此项工程目前已提交总务科完成施工方案,预 算金额14.7 万元。拟在20XX 年年底前完成。

(二)中医药护理人员不足,目前仅有一名经过中医药 护理专业培训。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快中药房迁建。中医管理科、中医科、中药房、 总务科多方共同努力加快中药房改扩建,确保在今年年底完 成此项任务。 (二)安排适当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中医药专业护 理知识培训,提高我院中医药护理专业技能。

(三)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参与西医临床会诊及临床诊疗 工作。中医参与率继续保持100%。扩大中医适宜技术临床 应用。

篇10:玉门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南城县中医院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院干部职工的努力,按计划完成了相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组织机构健全,加强领导和管理

按照《江西省中医医院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成立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加强了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开通了中医药适宜技术视频平台,采取接受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

二、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情况

1.在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

(1)市基本医疗保险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2)针灸及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2、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按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仍保留了中药饮片的加价。

3.加强中药使用管理,培训推广《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

三、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1、派出多批次师资参加江西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临床培训。

2、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建成,每周二下午进行授课。

3、针对基层中西医人员推广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告的适宜技术目录为重点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根据抚州市卫计委办公室关于开展《抚州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临床技能操作培训工作》的通知(抚卫办[2010]101号)要求,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对我市所有乡镇卫生院40多名学员,分两批次进行了培训。

四、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1、根据《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教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体现中医药内容。

2、根据《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求,我院对儿童、孕产妇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

五、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与管理

1、我院于2013年成功申报康复理疗科为江西省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2015年、2017年成功申报肛肠科、糖尿病科为江西省基层特色专科。

2、通过“江西省市县级中医医院民族医院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增加了中医诊疗设备投入,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相关要求,为发挥中医药特色,突出中医药疗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3、新中医院建设项目:新中医院1期新门诊大楼、医技楼主体工程已于2018年12月顺利竣工,现正在组织验收,2期住院大楼及后勤保障楼被列为县政府重点建设3P项目,2018年10月份已经招标,计划2018年1月开工建设。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走过场思想,对引进、推广卫生适宜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或单纯追求经济效益。

2、利用各种适宜的宣传方式与工具,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

3、部分基层医生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掌握还不熟练,应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结合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专家与上级医院加强技术指导。

4、提高基层医生的使用意识,调动学习应用积极性,要加强对各乡镇卫生院的考核与指导,并与各开展适宜技术的乡镇医院紧密联系,做好相互间的协调工作和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共同协商解决。

5、将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督和后续管理工作,并协助上级主管部门总结和摸索出一套效果明显、能结合基层实际情况的推广方式,建立卫生科技成果与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群众。

七、建议

江西文化昌盛,人文荟萃,自古就是中医药发展的昌盛之地,发源于南城的“建昌帮”中药业是我国南方古药帮和中药炮制的中药流派之一,但近十余年来,南城医学水平发展不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更是滞后于兄弟市县。我们唯有更加努力,奋起直追,期盼抚州中医药事业的振兴。请省卫计委、省中管局领导多支持、帮助,组织上级中医医院和中医药专家对南城中医事业进行对口帮扶和指导。

篇11:玉门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区卫生局:

为进一步提升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根据上级相关文件要求,我院在巩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中医医院和“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成果的同时,认真实施结合“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通过特色专科建设、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单病种管理、服务流程优化和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运用,全面提高了医院综合能力和服务能力工作。中医药服务量达到总服务量的90%以上,并呈逐年递增趋势,201-10月,中医门诊人次为272495,全院门诊人次为304237,与同期相比增长11.3%。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贯彻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方面

1、落实了全民医保中的中医药优惠政策:针灸、推拿等中医非药物治疗技术纳入了医保、新农合报销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治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到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中草药补偿比例提高10%。

2、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中的中医药扶持政策;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配备了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现使用中药饮片480余种,小包装中药饮片358种,品规530个,中药微粉31种,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

3、按照《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川农卫发【2010】80号)文件精神,将9项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新农合报销范围。

二、加强了医院建设

1、不断改善就医环境,加快新区医院建设,不断提高我院办院档次。目前门急诊医技楼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室内隔墙的砌筑,内科大楼装修工作基本完成,预计明年初皮肤科、肛肠科、脾胃科等各内科性质科室可搬入。通过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2、加强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快了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数字化医院,以信息化建设为纽带,完善门诊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提升诊疗服务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并将临床路径、绩效考核及综合业务管理纳入了信息化管理。加大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力度,各科室开展临床路径30个,每月质量考核,未执行或执行不规范,予科室质控处罚。今年1-10月已顺利完成了752例中医临床路径工作,平均入组率在20%以上,完成率达100%。各科室均严格执行常见病、多发病及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常规,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304个中医优势病种开展临床诊疗、验证工作,诊疗常规体现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全面落实基本医疗服务规范,定期对诊疗常规进行优化、分析、总结、整改,做好难点梳理与解决及方案推广工作。现全院各临床科室均开展了三个以上的单病种、中医优势病种管理,临床疗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加强了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视频网络平

台,并开通了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视频网络,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正在稳步运行;制定了基层指导科2014年工作计划,承担了对全区21个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中医药工作指导,根据被指导单位的实际需求,派驻医务人员参加被指导单位的临床诊疗工作,承担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的诊疗服务,帮助被指导单位独立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服务质量和预防保健能力。重点对丰裕中心卫生院、伍隍中心卫生院、小院中心卫生院、祥符中心卫生院、石岭镇卫生院、临江镇卫生院、碑记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多种形式指导,提升被指导单位的门诊、住院部中医康复业务工作量。

四、加强了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1、建立健全中医药人才教育培训制度:鼓励在职在岗人员参加中医药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强了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力度;开展了老中医药教师带徒工作;安排名老中医专家门诊坐诊,并实行预约挂号制;本年度招聘大专以上学历的中医药人才20余名,引进中医类硕士研究生1名,中医药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医院现有中医类别全科医生8人,全科医生21人,中医类别医师92人,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全科医生38.1%,占中医类别医师的8.7%。

2、进一步落实对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帮扶指导工作:定期安排基层指导科专家组成员会同医务科、护理部对全区21个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中医药工作指导,本年度已开展40余次巡回医疗与技术培训,免费接受基层中医药人员进修学习10余人次,提升了基层中医药人才的业务水平。

3、加强了乡村医师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的培训:我院于2014年05月20日至26日对全区35名中医人员和本院中医医药人员、部分护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共计423人次,内容主要为中医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针灸学、推拿学等基本知识内容培训。使乡村医生进一步掌握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防治技术,提高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农民群众健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优势和作用。

五、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临床科室均配备了中医综合治疗室,根据临床需要,为患者提供针灸、推拿、按摩、火罐等中医技术服务,全院运用中医医疗技术服务项目13类63种,2014年1-10月,针灸科、康复科、骨伤科、肛肠科、儿科等以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为主人次占门诊总人次的21.73%,门诊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达66.9%,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41.6%。加强了针灸科、骨伤科等重点专科建设,康复专科建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收治脑瘫病儿共150余人次进行康复治疗。

六、积极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适宜技术

建立了全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接入了全国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免费为全区22个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了中医药适宜技术现场培训,本年度已开展视频培训50余次,参加培训人次达2000余人,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中医药诊疗水平,反映良好。基地2014推广的适宜技术如下:针刺治疗单纯性面肌痉挛技术、中医烫熨疗法、撮痧疗法、铺棉灸结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其中中医烫熨疗法已纳入全省推广项目,针刺治疗单纯性面肌痉挛技术、撮痧疗法、铺棉灸结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已纳入全市推广项目。

七、中医预防保健工作逐步开展

根据《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等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乙型糖尿病患者等运用中医药技术开展中医健康教育。组织了医务人员不定期进行下乡义诊活动,同时通过现场讲解、发放资料等方式宣传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将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到我院对口支援的四个社区,22个乡镇。同时“治未病科”积极开展健康体检工作,对在我院体检人员免费提供早餐,并优惠了体检部分费用。

加强了军地中医药协作,利用节假日深入部队进行走访慰问,组织医护人员为部队官兵免费体检,宣传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免费发放免煎中药、大锅汤等。

篇12:玉门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划工作汇报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我院在县卫计局的领导、镇政府的支持、各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按照《关于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6〕33号)要求,结合我院实际,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一利民便民为宗旨,扎实开展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中医药工作基本情况

(一)科室设置及人员配备、诊疗情况

1、门诊及住院部医师人数6人,中医执业医师1人,中医助理执业医师1人,占比33.33%。

2、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可开展8类,34项。5个村卫生站中,能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村卫生站有3个,占比60%。

3、中医药门诊总量占总服务量23.7%。4、2017,为辖区212名65岁老年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保健指导;为辖区128名0-36个月儿童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传授摩腹、捏脊方法以及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四神聪穴等方法。

(二)、中药房建设

进一步加强中药使用管理。卫生院中药饮片的采购、验收、保管、调剂、临方炮制、煎煮等,应按照《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保证中药饮片和煎煮中药的质量;开展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促进中药饮片合理应用;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中成药类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常用中药饮片约168种,并根据需求不断扩大中药品种。

(三)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情况

我院及辖区卫生站医生均接受基层常见病中医药知识与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

二、存在问题

(一)中医药类人才匮乏,从事中医药工作人员不能及时补员,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梯队没有形成。

(二)村卫生站中医药工作发展缓慢,缺乏指导,中医药专业人才匮乏,制约了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与建议

加强对高层次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及时补充鲜鲜血液。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补充中医专科人才。

上一篇:班组pk制度下一篇:课题开题报告格式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