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安宣传标语

2024-04-12

质安宣传标语(共5篇)

篇1:质安宣传标语

标语, 标示性的简短语言, 标示的是社会的理想, 文化教育的目标, 全民奋斗的美景, 有时也会有惩戒和警告。口号因时而变, 是谁提出的口号我并不是很关心, 我感兴趣的是都由谁来书写这些标语。

在村子里书写口号的那个人或许一直是同一个人。这个人可能是村委会的干部, 也可能是村小学的老师, 还有可能是一个平时下地的老农, 有重要口号传达下来需要标语宣传时, 他会被大家推举出来写两笔。以前的农村里, 识字的人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人才了, 会写标语, 就更不容易了。负责写标语的这些人是很威风的, 起码在刷标语的那一瞬间是这样。他们是中央的命令与农村老百姓之间的传达者, 有点像过去的钦差大臣。小时候我就经常和伙伴一起看他们写标语, 特别羡慕他们的神气模样, 尤其是写大红字的时候。我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像他们那样。

标语呈现的地方一般是在村里比较显眼的位置。最常看到的是在马路边的围墙上, 村口一些面积比较大的向阳的墙上, 还有村委会。当然也会出现在一些其他地方, 只要有面积比较大的墙面就有书写标语的可能, 并不一定是公共的建筑, 也可能是某个人家的围墙。村里写标语的工作人员的权利很大, 以传达重要思想的理由, 他们可以在村子里的任何墙面留下他们的笔迹。落笔处没有私有空间和公共空间之分, 只要他们觉得合适。而“合适”的标准是凭感觉的。

标语重要的是内容, 而非文字的书写。因此, 书写者可以在保证观看者能辨认出标语内容的前提下在墙上自由发挥书写的风格。除了最常见的仿宋和黑体外, 还有隶书、楷书和行书, 但还有一些只能辨认内容无法归类的字体, 有的像涂鸦, 有的像某一种字体的变体。这些书写标语者对字体的灵活应用和改造能力时常让人无语。

这样纲领性和鼓动性的标语, 有力度, 有号召力, 可在农村所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却不需要多少成本。一条标语的主要成本费是涂料, 而在早些时候的农村, 负责搞宣传工作的人员会就地取材, 到山上找来白石灰, 拌些天然胶调和成涂料。农村的标语的文字一般都用红色、白色还有黑色。红色在农村是常见的颜色, 过去一般用于喜事上, 现在在农村, 红色和革命政权的天然的联系依然强大。白色来自农村最容易搞到的材料白石灰, 黑色则是传统书写材料墨汁。这几种颜色在农村都不难弄到。

篇2:农村宣传标语需规范

个别农村那些陈旧过时及不规范宣传标语的存在,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目的,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对农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还有可能产生一些误导和消极作用。对此必须要引起农村基层组织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于那些陈旧过时及不规范的宣传标语该清除的要清除,该更换的要更换,使农村宣传标语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新农村建设需要新标语,农村宣传标语亟待规范!农村宣传标语要与时俱进,充分地反映出新时期各地建设美丽乡村的大好局面以及全面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等方面的时代特点,使其农村宣传标语的内容新颖,提法客观,用词准确,健康文明,字体优美,书写规范,色泽醒目。农村宣传标语有其自身的特点,还要赋予农民群众更多的人文关怀特征,要力求温馨贴切,浅显明白,通俗易懂,诵读上口,便于传播,使其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人人皆知,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农村社会舆论环境,真正更好地适应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篇3:质安宣传标语

以人为本, 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精华。在企业实际管理工作中, 因受“拜金”思潮的影响, “见物不见人”。因此, 工程项目质保体系, 往往只是挂在墙上一张表, “好看不好用”。在建筑施工企业质安管理工作中, 人是工作中的关键。施工企业质安管理工作中, 人的活动力, 决定管理的效果, 而施工企业质安管理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呢?要以人为核心, 尊重员工、依靠员工, 努力开发员工的潜能。在工程项目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过程,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企业质量安全工作的发展。

1 建立真正可运转的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质量是企业走向成功的通行证, 安全又是走向成功的基本保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创建优质建筑产品和施工现场文明, 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基础性要素。相应地, 企业的质安、管理工作, 也是从工程项目被动的“事后检查”, 走向全面的、系统的、全过程质量与安全系统有效运行为的根本。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又必须建立在有质量安全资质人员管理的基础之上, 强化全员参与的质量安全体系, 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 推行不同层次的质量与安全责任制度有效实行。

1.1 首先必须强化全员质量安全管理意识

人是管理和技术的主体, 全员质量与安全意识是否强化, 全员素质能否提高, 直接决定企业经营战略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创建与实现。实践中, 许多质量与安全问题的产生, 就是出在管理不严格上, 出在不认真上。为切实解决那些能做不去做, 能做好而不认真去做好的问题, 可采取发文通知、网站宣传、项目部墙报专栏、现场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 并通过学习交流、案例研讨、现场解剖等活动得到落实。在全体员工中, 开展《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规范》、《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考评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 不断统一思想认识, 强化全员质量与安全意识, 营造出“人人关心产品质量”“人人参与质量管理”的良好氛围。经过坚持不懈地开展“质量第一”、“安全第一”和“质量兴企”教育, 各个部门及班组逐步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加压力抓质量的舆论环境, 员工都能够自觉、自查、自严、自己负责每个环节的质量问题。

1.2 建立以人为本的质安管理体系, 关键是要落实好责任制

质安管理工作是全企业、全方位、全过程的, 企业一把手对质量与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 是企业质安管理工作能否全面推行并取得实效的关键。抓质量与安全关键在于企业的一把手、各个部门的一把手、各个项目部班组的一把手。公司在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中, 明确一把手是质量与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 层层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制, 确保主要领导抓质量的思想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一把手以身作则, 带头把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职能分解落实到各个环节和岗位, 从而保证施工工程的施工管理、技术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综合管理等各部门都能够以质量为中心, 以安全为重点, 按企业质量与安全的总体部署协调工作, 实现上下左右通力合作抓质量的“一盘棋”。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建筑产品质量提高的运行机制, 将员工待遇直接与工作质量、施工质量挂钩。

1.3 根本的途径是不断提高企业全员素质

一些知名公司之所以能够保持强劲的竞争力, 其奥秘不外乎两方面, 其一, 注重人的素质提高;二, 推行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因此, 首先必须在提高全体员工素质上狠下功夫。一是弘扬踏实肯干、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针对当前一些年轻员工思想活跃、心理浮躁、干事马虎的实际状况, 积极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健康向上的学习教育活动, 加强对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教育, 并在各项目部、班组培植先进典型, 弘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务实作风, 推动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二是在员工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崇尚爱岗敬业, 激发员工创建优质工程和安全文明工地的积极性, 使大家进一步树立起与企业荣辱与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 努力为员工多办实事, 以此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4 重要的是实现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作用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 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建筑工程的每一道工序, 都离不开人的作用。在过去施工生产时代, 人对建筑产品质量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毫无疑问, 在当今机械化、自动化高度发达的情况下, 人在质量与安全管理中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关键作用。只有人在实际操作中按照规范、规程要求进行质量与安全控制, 才能保证质量与施工安全生产标准能够落实到具体的节点和载体上。

2 搞好建筑施工企业质安管理的基础工作

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要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抓质量与安全工作不能做表面文章, 不能图形式, 不可搞花架子。摆设和做作是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大忌。要确保建筑施工企业质安管理的工作成效, 就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质安管理的基础工作。

2.1 确立企业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针, 制定质安管理制度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施工企业的质量与安全是永恒的关键因素。而确立企业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针, 制定相应的质安管理制度, 是施工企业质安管理首要基础工作之一。近年来, 在恪守“建设优质工程、预防施工污染、杜绝安全事故、和谐持续发展”的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 坚持以质量为主线, 把企业的各项管理纳入到“质量第一”的轨道上来, 尤其是修订落实并实施《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施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编》及各类操作规程, 明确各级人员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要求, 落实每道工序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 以确保建筑产品质量和施工安全。在建筑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中, 项目部牢牢把握质量关和安全生产关。质安部门负责建筑工程质量的施工安全的控制, 有专职质量检验员和安全员。同时, 还配备了相应的检测、检验设备, 保证建筑产品质量。对建筑材料的进货检验、工序检验和成品检验,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公司还根据省市主管部门要求, 建立了质量安全动态报表制度。在原有定期巡检的基础上对全公司的工程项目, 尤其是省外工程的远程监控, 建立实施质量、安全动态按月报表制度。

2.2 人文关怀, 开展培训, 强化技能, 重视队伍的建设

培养一支专业技能过得硬的施工队伍, 是建筑施工企业最根本的基础工作。建筑施工企业在质量与安全管理中, 企业要把尊重员工、关心员工、爱护员工, 融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 体现人文关怀。施工企业要让员工懂质量、会安全, 让干部会管质量安全工作。在抓质安管理的基础工作时, 公司一是抓安全技能培训。根据各岗位的不同要求, 从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安全知识以及设备性能原理、维护保养、故障处理等方面入手, 进行了岗位证、安全作业证以及特殊工种、安全标准化等培训, 员工持证上岗率达100%;二是加强特殊工种的安全培训。员工内部转岗、项目工程开工前等, 都要专门进行针对性的质量安全培训, 严格考试考核, 不合格人员严禁上岗, 从而使上岗人员能够适应施工生产需要;三是抓好干部的质量安全培训。每年都要组织对质安管理干部进行质量安全职责、质安法律法规、质量与安全生产知识等培训, 严格考试考核, 从而使每个质安管理干部成为安全管理行家里手, 成为落实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带头人, 为企业质量与安全发展提供了保证。

鉴于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使用了大量的农民工, 为了促进工程项目部做好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工作, 特别是起重设备操作工等特殊工种的安全生产教育, 根据企业现有工程施工项目的实际, 组织相关部门编写“施工现场班组安全生产教育材料”作为农民工培训资料。其中, 第一辑有泥水工、木工、水电工、架子工、钢筋工、电气焊、起重设备操作工等, 8个建筑业的主要专业工种安全知识培训学习系列教材, 对提高农民工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意识, 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2.3 明职责, 建台帐, 营造人人关注施工质量安全的浓厚氛围

建筑施工企业对待质安管理人员, 要做到责权利相结合, 使他们敢于作为, 充分发挥他们在日常质安管理中的作用。为了提高质安管理队伍整体素质, 实行严格考试考核, 选拔高素质人员充实到质安管理队伍中来。同时, 各级质安管理人员要做好质安管理工作台帐。公司要求所做的质量安全台帐务必及时、准确。并做到工作期间互相交代, 严格遵守操作和作业规程;安全措施不完善, 决不盲目作业;在每次操作和作业前, 对有关安全事项和防护措施进行提醒, 并进行现场查看确认后, 才下达作业指令。

2.4 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 并为全体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催化刹, 是维持企业持久生命力的源泉, 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特别是在现实情况下, 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 进一步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得更加重要。以人为本是对人性基本规律和人的发展客观规律的尊重, 符合企业和谐发展的要求, 也是实现企业管理最优化的必然要求。首先, 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践证明, 人作为主体, 是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力量。独特的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剂, 是更深层次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人的全面发展, 没有人的思想、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一切美好的愿望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其次, 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管理就是管人、管事、管思想, 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较高层次的管理, 是把思想教育、政治优势和情感管理有机结合, 其突出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 可以有效地把企业从常规的就生产抓生产、以管理抓管理、以经营抓经营的狭隘思维定势中彻底摆脱出来, 站在调动和提升人的积极性与创造力的高度, 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也将得到很大提高。再则, 有助于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推进文化建设, 就是要培育员工的敬业精神, 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鼓励员工的创新行为, 使每一名员工都能够为企业负责、为他人负责、为自己负责, 全心全意地完成所承担的责任和任务, 自觉自愿地做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事, 实现企业的目标和愿望。

2.5 配备设施, 改善环境, 搭建激发群众参与的管理平台

企业在劳保用品上, 为员工配足配齐各类防护用品, 并配备了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工地现场, 重点防护人身安全。对尚未安装栏板或栏杆的阳台、料台、挑平台的周边;深度超过2m的槽、坑、沟的周边;无外脚手架的屋面和框架结构楼层的周边;井字架、龙门架、施工外用电梯和脚手架与建筑物的通道、上下跑道和斜道的两侧边。在这“五临边”加强系统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员工生命安全。近年来, 公司投入大量资金, 改善员工的工作学习环境, 使施工生产环境明显改善, 减少了作业危害。同时, 公司提出: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所有安全作业隐患都是可以控制的;安全素质是被聘用的必要条件;各级管理者对各自质量安全直接负责;各级主要负责人必须亲自组织质安检查和考核;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跟踪整改;所有事故都要调查分析、处理统计、研究预防;必须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全员参与是关键等十项质安理念。公司要求员工熟知、理解, 并融入各项工作中, 对质安管理中的员工行为, 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经多年努力, 公司形成了“无事当做有事抓、小事当做大事抓、隐患当做事故抓”、“宁可不生产, 也要保安全”等质量安全文化理念。

3 以人为本, 将质安管理工作理念贯穿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 要突出质量与安全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穿于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 建立完善的质安管理运行机制,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做好建筑施工企业质安管理工作。

3.1 建立目标责任机制, 层层分解抓落实

根据上级对质量和施工安全要求, 制定《年度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目标》, 进行细化逐级分解, 与分公司、各职能部门签订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真正做到各个单位、部门以及全体员工都有具体质量安全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标准、保证措施、应承担的责任和奖罚标准。目标责任书逐级备案, 作为年终考核奖罚的依据。通过这种形式, 形成质量安全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 逐级负责、全员参与的格局。

3.2 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超前预控保安全

建筑施工企业要坚持对质量与安全工作实行全方位监督。公司、分公司两级每月都要由主要负责人对安全工作进行讲评, 监督阶段性目标落实和安全职责履行情况。公司在加大巡查和监控力度时, 对具备条件的项目, 采用在施工现场安装远程视频系统并与公司联网;尚未具备条件的, 采取由外派人员每季度拍摄若干工程施工现场 (按公司指定的场点) 照片, 通过网站传回公司, 以便了解和掌握全司所有工地情况。并对所有工地按“好”、“中”、“差”的分类、排序进行监管。此外, 省内分公司项目部, 严格按照省市建设主管部门关于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特别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做好项目的自查自纠工作。省内的分公司和项目部, 要及时了解建设主管部门质量安全动态考评网上通报情况, 并对照考评表扬或通报信息举一反三, 对照工地自身的现状, 自觉及时地加以完善和整改, 做到防患于未然。

3.3 建立应急管理机制, 加强重大危险源防控工作

应急救援是妥善处理突发事故的保证。企业应按照“预防为主、突发有备、统一指挥、各司其责、控制有序、快速有效”的目标, 建立完善了应急救援体系, 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各类突发事故。公司建立组织, 制定应急预案、完善救援装备。成立了以总经理、副总经理为正副组长, 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应急小组, 制定重要的危险源控制措施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包括项目防触电事故应急响应方案、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响应方案、防坍塌事故应急响应方案、防高空坠落事故应急响应方案、防火灾事故应急响应方案、防台风事故应急响应方案、防机械伤害事故应急响应方案、防物体打击事故应急响应方案、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应急响应方案等, 有效地预防、控制与处置各类突发事故。

3.4 建立考核奖罚和责任追究机制, 开展活动促安全

企业要打造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现代管理群体。针对不同时期的安全工作重点和建筑施工生产的特点, 开展质量月、安全生产月、设备无故障等多种形式的质量与安全活动。每次活动都要进行总结讲评, 对思想重视, 组织得力, 效果明显, 预防突出, 不发生事故的给予奖励, 对发生各类问题的不仅责任追究, 还要给予经济处罚。通过奖优罚劣、奖勤罚懒, 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调动广大员工参与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同时, 施工企业要严肃纪律查违章。凡是质量安全上发生问题, 要严格按照事故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坚持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 对当事人和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4 结语

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质量安全管理, 是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生存, 乃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也是建筑施工企业质安管理的根本宗旨。在质安管理中, 既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又做到严情相济。公司每年都能较好地通过ISO9001—2008、ISO14001—2004、GB/T28001—2001国际标准认证机构审核。近年来连续被授予“福建省先进建筑业企业”、“湖北省质量管理优秀企业”、“福建省建筑业企业信用AAA级”等荣誉称号, 并多次获得省市优质工程、结构优质工程、质量管理奖、文明工地奖项。实践证明, 坚持以人为本的准则, 追求“质量第一”、“打造企业品牌”的同时, 坚持“以人为本、信守合同、诚信服务、质安领先”的企业经营理念, 才能真正使企业在市场竞争机的大潮中, 立于不败之地, 打造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现代企业。

摘要:本文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建筑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之中。从工程项目建立质保体系, 全员、全过程管理等方面, 阐述以人为本质量安全管理, 是企业获取强大凝聚力、向心力, 打造精品的根本保证。

篇4:语言表达之宣传标语

请拟一条以“说普通话”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

答:

【技法指导】

拟写宣传标语,要求注意语言的简练、句式的工整,要有文采,朗读要有节奏感,便于受众记忆。包括以下六点要求:

1.字数要适中。考虑到人们的视线所及,一般字数不宜过多。如果一条标语的字数太多,几十个字甚至上百字,书写者太麻烦,读者读起来也费劲。如“宁等十分,不抢一秒”短短八个字,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如果在考试中检测拟写标语,肯定会有字数的要求;如果试题没有对字数提出明确的要求,考生就应该注意所拟的标语字数不宜过多。

2.内容要积极。标语的内容一定要积极健康,既要亲切、友善,为大多数受众喜闻乐见,又要清新明快、生动活泼有文采,确实起到营造气氛、鼓舞士气的作用。如:

宣传合作医疗的“你帮我帮政府帮,合作医疗保健康”“合作医疗进万家,农民健康需要它”;

宣传环境保护的“保持环境卫生,共建美丽家园”“美化环境,就是美化我们的心灵”;

宣传经济普查的“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盤点过去,把握现在,指点未来”“求真求实求发展,利国利民利未来”。

3.用语要通俗。既然标语非常讲究实用性,就要考虑到不同读者群的文化水准、思想状况、生活经历甚至身份、地位等,所拟标语就应该尽可能地照顾一般水准的读者群,而不去考虑更高一层的读者群。这样,在词语的选用上,就要做到通俗易懂、鲜明准确、亲切感人、生动活泼,同时力避华丽的词藻,尤其是多义词,因多义词(包括短语)的不同理解能够导致语言歧义。值得注意的是,标语毕竟是为了营造气氛调动参与者积极性的,因此,在语言上还要尽量做到生动、形象、有文采,给人赏心悦目之感,至少是让人们喜闻乐见,而避免死板、陈旧。“清除污染靓城市,从我做起强素质”就通俗易懂又鲜明准确,告诉大家从自身做起来保护城市的环境卫生。

4.句式要整齐。标语的接受对象一般是明确的,所以,在句式上,一般使用简单的无主句,多为动宾结构,而少用复杂的主谓语句。标语的句子结构一般比较整齐,即使是较长的句子,也多为字数较少、结构较简单的整句,像对比、对偶性的句子和简单的排比句。

5.修辞要鲜明。标语的受众,一般来讲是事先就十分明确的,所以,标语应该考虑受众的大众性,即尽可能地考虑为大多数受众所接受。那么,比较冷僻的修辞手法就不宜使用,像通感、仿词、借喻等。同时标语的内容一定要真实、切忌浮夸,因此标语中一般不可以使用夸张、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但是,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明喻、暗喻、比拟、对偶、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是可以使用的,运用得好还能收到比较好的表达效果。

6.标点符号上的要求。由于受特殊表達手段的限制,标语一般不能使用标点符号(宣传某种著作、讲话使用书名号,特定称谓使用引号除外)。因此,拟写标语时,要避免因停顿或轻重音而产生的歧义。确实需要停顿时,可以使用空格(竖排版)或者转行(横向排版)来代替标点符号。

【同步训练】

1.某住宅区绿化带前立了一块标语牌,上写着“不准践踏草坪”。请你写一句更得体的标语,使小区的人们乐于接受。

答:

2.请你拟写一条有关尊老爱幼的公益广告,要求语言精练,表意明确。

答:

3.有人曾戏言:人类的祖先是从树上下来的,树都被砍光了。人类岂不是自断了归路?请你根据意思写一条公益广告语。

答:

篇5:红军长征途中宣传标语的演变

一、标语内容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

在长征开始之初,党和红军就特别重视行军中的宣传工作,经常利用标语对党和红军的政策进行宣传。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主办的报纸——《红星报》即强调指出:“不要忽视这一工作对于争取群众、瓦解白军的重要意义”。但是,受当时党内“左”倾思想的影响,宣传工作中僵化教条的印记较为明显。这一时期的标语多以“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等基本口号为主,既不利于群众理解,亦难以反映群众呼声。针对这一情况,1934年11月,《红星报》即以《关于目前地方居民中的工作》为题,批评了在标语书写中只写基本口号,而没有写出群众迫切要求的现象。该文明确指出:把群众的迫切要求写成标语,“对于发动群众斗争有极大的影响。”[1]

在长征过程中,党成功地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重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此过程中,党和红军的宣传工作也逐步改变了之前的教条主义错误,开始更多地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群众的迫切要求相结合。此后,宣传标语的内容开始更多地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书写,以求通过简洁、明快、醒目的标语,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思想、方针、路线。标语内容越来越切近群众,切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并有更强的针对性。例如,针对李宗仁、白崇禧使用金库券吸取民间资金,强迫群众修炮楼和马路,党和红军提出了“反对李宗仁白崇禧吸取民间现金”“不替李白军阀修炮楼修马路”等标语。这些标语反映了当地群众的迫切要求,使党和红军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遵义会议时期及以后,标语的地方特色和口语化更加凸显,逐渐融入了方言、民谣等极具中国特色和风格的元素,例如,“不当王家烈的饿肚兵”“红军到,干人笑,绅粮叫。白军到,干人叫,绅粮笑。要使干人天天笑,白军不到红军到,要使绅粮天天叫,白军弟兄拖枪炮。拖了枪炮回头跑,打倒军阀妙妙妙。”这些口语化、方言化的标语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更贴近当地群众,也更贴近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展壮大红军和反对敌人都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二、标语形式灵活多样

长征之前和长征开始之初,宣传标语大多先写在纸上,后张贴于墙上,其形式较为单一。长征途中,物资极度匮乏,缺纸少墨的情况经常出现。在这种形势下,红军并没有放弃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他们因地制宜,根据条件许可和宣传对象不同,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利用现有材料制作了许多极为特殊的标语。例如,用墨汁、石炭、锅底灰、木炭、朱砂、红土、黄土、白垩土等,将标语涂在沿途村镇的墙壁、门柱上;他们将标语写在竹叶、树叶上,是为“叶报”;或是将标语写在木板、竹片上,使其在大河上随波逐流,漂到宣传地点,是为“水电报”;在森林地带,红军则把标语刻在树上,是为“树标”;在牧区草地,红军甚至用石块堆砌成巨幅标语。

除了上述形式外,针对普通标语容易被风吹雨刷、被敌人涂抹破坏的问题,红军还创造性地采用了石刻标语的形式。红四军即组建了20多人的錾字队,专门负责石刻标语的錾刻工作。长征中,红四军的战士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在天然岩石、房屋阶条、牌坊、石碑上刻下共计1.5万余条红军标语。在他们所刻的标语中,以“赤化全川”石刻最为著名。这一标语位于四川省通江县沙溪镇红云岩上。标语高5.5米、宽4.7米,字间距7.1米,笔画深达0.35米,能够躺卧下一人,被誉为“石刻标语之王”[2]。石刻标语是党和红军思想宣传工作的一大创举,更是红军长征中宣传工作发展的历史见证。

三、标语功能紧密配合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在长征开始之初,受党内“左”倾教条主义影响,广大官兵和群众在思想上对长征认识不深,对党的政策和主张也不甚了解。针对这一情况,党和红军制作了“打倒国民党”“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发扬攻击精神,突破敌人封锁线,坚决实行反攻”“乌江虽险,又怎样能挡住红军飞渡”“到遵义过年去”等标语。其主要功能是宣传鼓动,即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发动群众斗争和鼓舞行军士气。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召开的。它初步改变了党对共产国际的依赖,使党开始摆脱“左”倾教条主义的束缚,标志着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此后,红军在军事上一改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开展了一系列行动。在此之后,标语的功能也开始紧密配合军事战略需要。例如,红一方面军四渡赤水后,主力部队沿途张贴“拿下贵阳,活捉蒋介石”的标语,实际上是为了完成调出滇军的战略部署,蒋介石果然中计,即令云南军阀龙云火速增援贵阳。当各路敌军向贵阳以东开进时,红军却以每天120里的速度向敌人兵力空虚的云南疾进,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转而向西北方向疾行,巧渡金沙江。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优势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3]

对民族大义的深刻认识,对革命对象、革命形势的准确判断,使党和红军逐渐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抗日救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瓦窑堡会议之后,抗日标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例如,陕西省吴起镇存留的标语“北上抗日,收复失地”和甘肃省礼县罗坝乡的标语“不愿当亡国奴的民众自动起来成立抗日革命委员会”的标语等。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长征标语却一直存留在群众心中。群众编歌谣唱到:“红军走了留哪样?留下标语指方向;红军走了留哪样?留下话儿暖心肠!”经过岁月的洗礼,除了石刻标语外,文中提及的其他标语大部分都已经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但是这些或留存至今或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标语,都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长征中宣传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成为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记忆。

长征中这些具有特殊历史与现实意义的标语,是党和红军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复杂艰苦的革命环境中坚持宣传工作的历史见证,体现了党和红军对宣传工作的重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在宣传工作中的灵活性和策略性的增强。标语的演变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党和红军在长征途中逐渐成长、成熟的发展轨迹。在长征胜利结束80年后的今天,重温历史,汲取力量。我们发现,长征从未远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正阔步前行在新的长征路上!

*本文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15XJ020

注释及参考文献:

[1]闵廷均,颜永强.红军长征在遵义时的标语探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12(6): 73.

[2]李安葆.长征标语漫议[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4):89.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389.

上一篇:无事故 证明下一篇:焰色反应实验创新